高一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
一年级语文上册乌鸦喝水教案(优秀6篇)

一年级语文上册乌鸦喝水教案(优秀6篇)《乌鸦喝水》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图文结合,理解词、句的意思。
懂得应该找到最好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2、学会壹五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3、继续巩固“读读、画画、想想、议议”的阅读方法。
4、正确、流利、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还记得老师给你们讲的《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吗?故事中的乌鸦是多么的愚蠢呀!今天,我们又要认识一只乌鸦,看看这又是一只什么样的乌鸦呢?揭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三、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
四、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
圈出本课的生字,多读几遍,记住字音。
自己用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生字。
2、汇报你是怎么认识这些字的?重点介绍多音字“着”。
3、同桌互相认读生字。
区别“喝——渴”。
4、开火车认识生字,做猜字游戏。
5、给生字找朋友。
五、学习课文。
1、老师再读课文,学生再通过听解决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2、同桌学生互相读读课文。
想想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标出来。
3、抽生分段读课文,也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读。
4、全班指书齐读课文。
5、想一想:乌鸦是用什么办法喝到水的?(练习说话。
)还有比这个办法更好的办法吗?比比哪个办法是最好的?你觉得这是一只什么样的乌鸦?你应该向它学习什么?(夸夸这只乌鸦。
)6、再齐读一遍课文。
六、老师小结。
第二课时一、朗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
2、分小组比赛朗读。
二、学习写字。
1、抽学生读生字卡片,全体读。
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4、这节课我们要学会写的是哪几个字?看田字格认读。
5、认识新笔画——斜钩。
示范写“找”,观察带这种笔画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师范写,生模仿写。
6、学习其它生字,通过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书写,评议,巩固认字。
三、总结。
四、布置作业。
1、读熟课文;2、练习册作业。
2024年一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教案(通用20篇)

2024年一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教案(通用20篇)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一、教学目的1、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
认识笔画“一”。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字和写字。
难点:分辨“八”和“入”。
三、教学方法比较记忆法、以读代讲法四、教具准备课文插图、生字卡片、数字卡片、音乐磁带五、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课1、谈话:前面我们学了汉语拼音。
今天开始我们就要乘着汉语拼音的快车到汉字王国去找汉字做朋友,有了汉字朋友,我们就能看书、读报、学到更多的知识。
2、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课。
3、学生读课题,解释“里”。
(长度单位,一里等于500米,相当于绕着我们学校的围墙走大约一圈。
)4、《一去二三里》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书本,听老师读课文。
二、讲授新课㈠、初读课文。
1、师范读课文。
2、你们想不想也把课文读一遍呢?生练读,师正音。
(重点强调“一”和“亭”的读音。
)(“一”的本音读“yī”,但在词语或句子中会变音,有时读二声,如“一块地”、“一片海”;有时读四声,如“一棵树”、“一朵花”。
本课读二声。
)3、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指名读。
㈡、看图说话1、谈话:我们不仅要会读儿歌,而且还要读懂它,知道它讲了什么意思。
2、(出示挂图)图上画着谁?(两个小朋友)这两个小朋友在路上看到了什么?(指导学生从远处往近处看)。
(这幅图上画的内容比较多,我们一部分一部分地看。
先看最远处。
)3、最远处有几座亭子。
什么是“亭子”呢?4、出示挂图:亭台这就是“亭台”,也叫亭子。
你在哪儿看到过亭子吗?它有什么用?(亭子是盖在路边或山上让人们休息用的,面积比较小,只有顶,没有墙。
)5、书上哪一句诗是描写这些亭子的呢?----生齐读:“亭台六七座。
”6、再往近一点画着什么呢?(一树盛开的花。
)7、几树红花点缀着村庄,使村庄变得更美了,哪句诗是描写图中的花的?---(生齐读)“八九十枝花。
高一语文上册优秀教案

20XX.XX.XX
高一语文上册优秀教案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
目 录
01 单 击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教 学 目 标 和 要 求 03 教 学 内 容 和 方 法 04 教 学 过 程 和 评 价 05 教 学 资 源 和 学 习 资 源 06 教 学 反 思 和 总 结
不足之处:部分学生基础薄 弱,需要加强辅导;课堂互 动环节还需加强;教学方法 还需多样化,以适应不同学 生的需求。
提出改进措施和方案
针对课堂氛围,可以尝 试采用游戏化教学或小 组讨论的方式,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知 识点,可以多举一些生 活中的实例或采用图示 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 解和掌握。
在备课方面,需要更 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 学情和需求,针对不 同层次的学生制定更 加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 需要更加注重各知识 点之间的衔接和逻辑 关系,确保教学内容 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合理性
学生的表现和反馈
改进的方向和措施
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反思教学内容: 是否符合学生的 认知规律,是否 需要调整教学内 容或改进教学方 式。
反思教学方法: 是否有效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 是否有利于培养 学生的自主学习 能力。
反思教学效果: 通过课堂练习、 作业批改、考试 等方式评估教学 效果,及时发现 问题并改进教学 方法。
分析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成功经验:有效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确保学 生掌握知识点;运O
THANK YOU
一年级语文部编上册优秀教案(5篇)

一年级语文部编上册优秀教案(5篇)一年级语文部编上册优秀教案篇1【教学准备】课件、田字格纸、生字卡片,学生准备尺子、笔画卡片,调试电脑及展示平台。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活动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创设情景,蓝猫鼓励大家学好生字。
看、听、想。
二、认读12个生字(一)学习“目” 1.课件:“目”字的演变:(图)这是什么?(古时候的字)这像什么?经过几千年的变化,变成了“目”的样子(谁会读?)。
你们想想:“目”是怎么变过来的?2.“目”就是指眼睛。
我们就可以想眼睛的样子来记“目”字。
3.再读3遍。
观察、齐答。
个别读,齐读。
指名答。
齐读。
(二)半扶半放,学习“鸟”字指导用同样方法学习“鸟”字。
同上。
(三)指导自学1.课件:“日”字的演变,谁会读?2.你用什么办法记住“日”字?个别读、齐读。
指名答、齐读。
(四)小结学法,同桌自学交流1.想东西的形象记汉字。
2.用这种方法学习其他9个汉字。
(课件:9个字的图—古汉字—生字逐个出示。
) 3.老师巡视指导。
分小组学习:我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五)汇报,反复认读 1.卡片出示汉字。
2.用喜欢的字组个词、造句。
3.指导分小组学习:发一套生字卡片。
4.巡视。
个别读(1遍)。
个别说。
一人读,三人听。
要求:读准字音,人人过关。
开火车读、齐读。
三、课中游戏(也是复习) 1.游戏:“一指就中”(课件:图和字都同时出现),顺序:口、目、耳、目、耳、口。
2.加加减减:(课件8)“日加一笔”“日减一笔”“木加一笔”变成什么字?(相应出示:目、口、禾。
)3.跟我学:(课件)小鸟小鸟飞,小兔小兔跳,小羊小羊咩咩叫。
(录音范读。
)同学们读得真好听,我还想再听一遍。
4.猜一猜。
(课件:彩图──日月火。
)5.我会连。
(课件:P48的题目。
)(展示学生答案)你做的和他的一样吗?谁认识这些字?请你读?老师没有教,你怎么会读?我们用同样的方法,以最快的速度学习这几个字:“牛、龟、果、弓、瓜、眉”。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优秀10篇)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一一、揭示课题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小散文《快快乐乐》。
好,大家齐读课题,再读一边。
2、谁能告诉老师,快乐是什么意思?(指名说)3、那么你在什么时候最快乐?(学生自由发言)二,讲解新知1、我记的在你们开学的第一天,老师就告诉过你们,我们的学校叫,大家一起说(人民路学校)2、对,说得非常好,走进学校的大门,首先看到什么?师:对,是马路,那么什么样的马路?谁来补充一下生:宽阔的马路、宽宽的马路,长长的马路师:说的都很好。
跟着老师说一遍。
3、马路左边是什么呀?生:是草坪师:什么样的草坪?生:绿绿的草坪、绿色的草坪、绿油油的草坪师:说的都不错跟着老师说一遍:绿油油的草坪师“马路的右边是什么呢?生:楼房师:什么样的楼房?生:高高的、高大的师:很好,再往前走,又是什么呢?生:操场师:跟着老师说,宽广的操场。
再往前走,是我们的教学大楼,希望楼,教学楼前面飘扬着鲜艳的五星红旗,我们每个星期一的7;30都要举行隆重的升旗仪式,希望我们每个同学按时参加,不要迟到。
我们的教室在操场的南边,同学们我们的教室有什么呀?(同学们自由发言)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人民路学校,有宽阔的马路;有绿油油的草坪;有雄伟的希望楼;校园的上空还飘扬着鲜艳的五星红旗,教师里有电脑、有大背投,我们可以通过它看我们各年级的歌咏比赛:我们可以通过它看我们喜欢的课本剧和动画片:还可以通过它收看国际国内的新闻,我们的学校美不美呀?你爱我们的学校吗?4、同学们,我们学校不但环境优美,而且还有好多好多的老师和活泼可爱的同学们。
你们升入一年级以后,有结识了好多的小伙伴,我们在一起快乐的学习、游戏。
就像它们一样。
(出示课件)大家看,这是同学们在上手工课,他们相互合作,把他们的`作品贴在了墙上,这是课间休息,同学们在一起做游戏:这是他们在做操。
过度:同学们,你们觉的在这样一所学校上学快乐吗?那么,我们打开课本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的?三、读课文1,老师范读课文2,学生只看拼音不看汉字自由读一遍3,汉字和拼音结合读一遍4,只看汉字不看拼音读一遍5,指名读四、讲解亲亲热热(出示课件)亲亲热热就要像一家人一样和睦相处,要讲文明、有礼貌(出示课件)五、(出示课件)检查生字学习情况六,学写生字《画》教案教学目的:1、能对照图画用自己地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懂得为什么说谜底是一幅画。
有关一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一等奖教案5篇

有关一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一等奖教案5篇一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一等奖教案篇1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同学们,你们都看过动画片《机器猫》吧?机器猫有一个神奇的宝贝“时光机”,坐上时光机呀,可以回到过去。
今天,我们就跟着考古学家一起坐上时光机到古代去看看,因为古时候的人写的字跟我们现在不一样,我们要考察考察中国的汉字是怎么变成现在的样子的。
一、直接切入,感知象形字的特点1、出示古文字“日”和“月”的图片。
考古学家告诉我们,古人就是用这样的符号记录他们看到的事物的。
这就是古文字。
那你们能不能猜猜看,这两个符号代表的是什么字?(你为什么这么说?)2、课件出示古文字“日”和“月”的演变过程。
在远古时代最早出现的文字就是古人对照事物用符号画下来的,这种用符号描摹事物形状,后来几千年里逐渐变化成的方块字,我们称为象形字。
3、大家知道吗?像“日”“月”这样很像事物外形的字还有很多,(出示课件)这些字都表示什么?你快猜猜看。
4、到底是什么字呢?答案就在书上,快打开书找找吧!5、(看书时的要求:)仔细看图验证你猜得对不对。
看音节把字读准确。
二、出示课件,分四组识记汉字。
第一组:日月火第二组:口耳目第三组:羊鸟兔第四组:木禾竹三、自主观察发现1、师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然后老师把这些卡片贴在黑板上。
2、谁向同学们大声介绍你认识的字宝宝?(生上前指读卡片并组词)四、指导、领悟象形字的特点1、师指黑板上的生字卡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里面有两个字的字音相同,但字形不一样,你发现了吗?区别“目”和“木”:认读“目”,并知道“目”即“眼睛”(指导学生发现把眼睛的图片转过来,就是现在的“目”)“木”就是树。
口诀:木是一棵树。
两个字表示的意思完全不同。
2、还有两个字发音不同,但长得很像,是哪两个字?你有什么办法记住它们?(出示课件区分“木”“禾”)学生试着发言。
对,“木”字是棵树,禾苗低下头是“木”字加小撇,也叫上撇或平撇。
边城高一上册语文教案

边城高一上册语文教案
边城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边城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维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边城》的主要内容和特色。
2、通过合作学习,理解课文内涵,把握主题。
3、通过探究学习,认识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性。
思路方法:
散文化的《边城》,篇幅很长,主题深刻,所述生活与学生有距离,节选部分又不能反映全貌。
如何达成目标?拟依次处理三种关系:一是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由把握《边城》全文过渡到节选部分的解读;二是处理形象与抽象的关系,由课文形象的分析抽象出主题;三是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在理解主题之后,拓展到现实生活,引导学生认识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2024最新-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精选5篇)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精选5篇)人教版语文教材是最新版小学语文一年级课本,教育部2016年审定。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下面是细心的小编给大伙儿分享的5篇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仅供借鉴。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教案全册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口语交际《我们的画》是人教版第一册教学内容,文中的图上画着一群小朋友准备画展的场面。
他们有的构思,有的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新作,还有的在评说别人的画。
画面激发学生展示交流绘画作品的欲望,提示了本次口语交际的形式和内容。
二、教学目标:1、能说出自己的画的内容和作画时的想法。
2、激发相互交流的兴趣,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3、培养说话大方、听话认真的习惯。
三、教学过程:(一)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1、我们小朋友又聪明又能干,你能说说你有哪些本领?请用上“我会——”说。
(生答:会唱歌、跳舞、画画……)2、这节课让我们展示一下自己的画画本领,好吗?3、齐读课题:《我们的画》。
(二)活动:小小解说员小朋友都带来了自己漂亮而美丽的画,让我们举高,给大家看一下。
老师也带来了一张,(出示范画)。
咦,这时候,老师有一个提议,让我们来做个游戏好不好?1、讲解游戏规则游戏的名称叫小小解说员——————就是我们要把自己的画介绍给大家听,谁介绍得清楚,我们就评他为优秀解说员,并颁发荣誉证书,其他小朋友要仔细听,是不是优秀解说员,请你们来评一评,同时,你也可以对别人的画做出修改意见。
2、教师示范。
老师也真想参加,教师想和大家商量一下,能不能让我先说一说?你们要听仔细了,如果我说得好,让班长给我颁奖;如果你对老师的画有更好的建议,欢迎大家指出并改正。
教师示范讲解、后评议、颁奖、提出意见3、学生组内学习并交流。
4、提供台舞,让学生表演,并相互评价。
5、学生自由组合进行交流。
(三)活动:图画公司。
我们的小朋友真棒,有那么多优秀的解说员,为什么不把自己的画介绍给大家?1、创设公司让我们开一家公司吧!下面我宣布,我是开心图画公司的总经理,你们是我的六家分公司,我让大家做三件事:(1)把你们的画放好整齐,做到美观(2)选一名分公司经理(3)给自己的分公司的`取名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高一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
②理解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③体会小说精心的构思和巧妙的布局。
2、能力目标①组织学生课堂讨论,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②引导学生从人性论的角度重新审视罗瓦赛尔太太,培养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评价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同情心、责任感,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灵,完善自己的人格。
教学重点1、学习作者精巧的构思。
2、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及其发展过程。
教学难点1、探究罗瓦赛尔太太的心理变化、性格发展过程,对其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探求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方法1、组织学生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小说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和心理描写的细腻。
2、探究式阅读讨论,如:怎样评价罗瓦赛尔太太;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即作品的主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仪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2、品味重点段落,赏析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
3、分析小说巧妙的构思。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同学们,虚荣心人皆有之,只是大小、强弱罢了。
站在人性论的角度看这本无厚非,但是当你付诸行动让虚荣心获得满足的过程中,生活往往会给你开一个可怕的玩笑。
让我们读一读莫泊桑的《项链》,定会悟出这个道理。
二、解题背景介绍(出示投影):19世纪80年代的法国,资本主义恶性发展,大资产阶级当权,对人民巧取豪夺,政府中贪污风行,社会上道德沦丧,资产阶级骄奢淫逸的靡烂生活和惟利是图的道德观念影响到整个社会,追求享乐追求虚荣,成为恶劣的社会风气。
这种风气在小资阶级当中同样盛行。
这个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地位极不稳定,他们总想摆脱这种处境,跻身于上流行列。
但是,只有少数人成功,大多数在资本主义的竞争中落入更悲惨的遭遇。
然而,在当时,羡慕上流社会,追求虚荣,已成为这一阶层人们的普遍心理特征之一。
莫泊桑长期在政府小科员圈子中生活,对他们有很深的了解,写了不少作品讽刺揭露他们的庸俗,势利和虚荣。
《项莲》就是其中之一。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全文。
注意读准字音,读准人物语气,读出情感。
(解说:朗读能渲染气氛,可为下面讨论分析人物性格奠定基础)。
2、学生自由讨论:标题“项链”与作品内容有何联系?在“项链”的牵动下,主要写了哪些情节?学生自由交流后,教师鼓励学生发言归纳:小说采用“物线法”结构。
“项链”是小说的线索。
在“项链”的牵动下主要写了四个情节: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识项链。
3、教师总结:《项链》的故事由女主人公丢失项链的前前后后构成。
小说以“项链”为线索,将罗瓦赛尔太太为参加晚会场借项链,戴着项链在晚会上出尽风头,回来时丢失项链沿途寻找未果而焦急万分,四处借钱买了项链归还,用XX年的光阴偿还所借款项,直到得知那项链原来是条赝品为止贯穿情节。
四、具体研习课文1、在情节开头部分,作者静态地向我们介绍这位女主人公—罗瓦赛尔太太。
(1)、提问:在本部分中,多次用“痛苦”、”苦恼”、“伤心”来刻画女主人公的心理。
用原文的语句回答,为什么会这样?学生回答后教师点拨:“她觉得她生来就是为着过高雅和奢华的生活,因此她不断感到痛苦。
”“她有一个有钱的女朋友,是学校读书时的同学,可是她再也不想去看她了,因为看望回来就会感到十分痛苦。
”“住宅的寒伧,墙壁的黯淡,家具的破旧,衣料的粗陋,都使她苦恼、伤心。
”(2)、提问:本部分多次写到罗瓦赛尔太太的“梦想”,“梦想”的内容是什么?能否用一句话概括出来?学生回答后教师点拨:她“梦想”幽静的厅堂及装饰;“梦想”宽敞的客厅及陈设;“梦想”和最亲密的男朋友在华美的香气扑鼻的小客室闲谈;“梦想”到精美的晚餐、发亮的银餐具、四壁的壁毯;“梦想”到佳肴;“梦想”一边吃着粉红色的鲈鱼或松鸡的翅膀,一边带着迷人的微笑听客人密谈。
一句话:女主人公一心想过上流社会的生活。
(3)、学生讨论:本部分着力写女主人公的梦想、苦恼,揭示她怎样的心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生以前后每四人为单位进行讨论,教师抽查学生回答,然后归纳:罗瓦赛尔太太自恃面貌标致、人品出众,渴望过上流社会那种奢华的生活,希望自己成为男人的追求的目标,女人们羡慕的对象。
然而现实生活束缚了她,因此她只能在梦想中获得一时满足。
这就揭示她:“爱慕虚荣”的心理。
这部分的描写与后面主体情节是面与点的关系,因与果的逻辑,是后面情节发展的铺垫。
正是有了前面的叙述才知道罗瓦赛尔太太爱慕虚荣,也正因为她爱慕虚荣,才产生了她付出十年艰辛的悲剧,才发生了小说以后描写的故事。
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即从:“可是有一天傍晚”至“可是你得想法子把裙子做得好看些”。
然后思考:罗瓦赛尔太太接到晚会请柬后,有怎样的表现?她的情绪有着怎样的变化?怎样认识她的喜与忧?明确:她只有在拆信封时短暂的“高兴”,接下来便是“气恼”、“恼怒”、“不耐烦”。
这种情绪的变化并不奇怪。
因为请柬给她带来在上流社会风光的机会,但衣着的寒酸又令她苦恼不已,最后硬是从丈夫手里抠出四百法郎添置衣裙。
这又让我们再次认识她的爱面子、好虚荣的性格。
3、提问:当罗瓦赛尔太太借到项链后,“她跳起来,搂住朋友的脖子,亲热地吻了她一下,带着宝贝很快跑了”。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明确:“搂”、“吻”、”跑”几个动词,形象地刻画罗瓦赛尔太太借到项链后兴奋至极之情。
4、提问:如何理解罗瓦赛尔太太在舞会上的“陶醉”?明确:作者连用五个“陶醉”写出她得到梦想的东西而兴奋激动到疯狂地步的心理状态,充分揭示她追求豪华生活,爱慕虚荣的思想品质,同时又为主项链埋下伏笔。
5、学生思考:如何理解“罗瓦尔太太过上了穷人的那种艰难的生活,她一下子英勇地拿定了主意。
这笔骇人听闻的债务是必须清偿的”。
一段话?明确:这段文字写出女主人公性格的又一面;善良、诚实、质朴的本色,坚韧、忍耐和吃苦的精神。
6、学生思考:如何理解“罗瓦赛尔太太心情十分激动。
去跟她说话吗?当然要去,既然债务都己经还清了,她可以把一切都告诉她。
为什么不可以呢?”一段话。
明确:这段话写出女主人公己经远离虚幻的遐想,成了明确生活目标而奋斗的女性。
心态平和、自豪,成了一个心理成熟的女性。
高一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郁达夫及其作品。
2.了解《故都的秋》的艺术特色。
3.诵读,积累语言材料。
二、过程与方法1.强化诵读,训练语感。
训练学生在阅读中快速把握文章意蕴,并作适当归纳的能力。
2.领会课文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的艺术风格。
3.培养和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提升文化品位和审美趣味。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体会作品的感情色彩同当时的时代背景的内在联系,理解一个正直文人不满于现实又无法找到出路的苦闷心境。
重点、难点《故都的秋》也是中国现代散文名篇,它充分显示了作者的个性气质和独特的生活感受、兴趣爱好、文化品位。
作者到底描写了故都的哪些风物?抓住了这些风物的哪些特点来描写?从这些故都风物中折射了作者什么样的内心世界?这些都是鉴赏这篇文章的重点,也是难点。
学生活动诵读、鉴赏思考、讨论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文章描写了故都秋天的哪些风物。
自然风物的客观色彩和作者内心世界的主观色彩是如何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体会文章情景交融、以情驭景的艺术风特色。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老师可选取传统教材中峻青《秋色赋》若干段进行朗读。
读后问:这段秋景有什么特点?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案:丰收,色彩绚丽,喜悦热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同样描写秋天景物的文章,我们看了郁达夫所描写的故都秋景与峻青笔下的秋景有何不同?二、简介作者及其艺术风格、本文的写作背景。
(根据文意的需要来夹带介绍)郁达夫(1896—1945)现代作家,浙江省富阳人,是“创造社”的重要成员。
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抗日战争爆发后,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
家庭的变故、国家的现状,激起了作者无限愤慨,后流亡苏门答腊,坚持抗日战争。
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
主要作品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出奔》等,作品风格清新,抒情浓烈,有感伤情调,有时流露出颓废色彩。
本文写于1934年8月。
由于###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这段时间,他思想苦闷,创作枯淡,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
游山玩水,留下了一些很好的游记。
三、范读、感知播放课文朗读,学生看书默读,感知课文。
四、诵读、感悟(选择重点章节学生和老师比较阅读,为什么老师和学生读的有差别?因为对课文的感情把握深浅有区别。
)本文是现代散文的名篇,感情浓厚,意味隽永,文辞优美,诵读宜慢不宜快,认真体会景物描写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当读到作者直接抒怀部分时更要认真感受作者的心意、情怀。
要注意课文的文眼,即“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此句提纲挈领,笼罩全文,更要认真领会,循此线索整体把握文章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