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光学0524-12

合集下载

应用光学课程设计报告

应用光学课程设计报告

再考虑周视情形,假设直角棱镜 1 绕 y 轴转动。根据棱镜转动定理,可以判 断经过直角棱镜 1、2 像空间旋转的情况。假设经过 1、2,y 轴的像为 y12 轴。像 空间先绕 y12 轴逆时针转动(-1)n-1θ,再绕 y 轴逆时针转动 θ 角。如图 2 所示。第 一个转动通过后面的系统后能在观察的时候实现水平周视。 而第二个转动是多余 的,所以需要通过棱镜 2 的转动来抵消。为抵消这个转动,把棱镜 2 绕光轴逆时 针转动角 α。如图 3 所示。根据棱镜转动定理,转动轴和光轴同向,n 为奇数, 像绕光轴逆时针转动 2α。因为此时光轴与 y 轴反向,所以最后通过棱镜 2 像空 间绕 y 轴顺时针转动了角 2α。 因此只需要 2α=θ, 恰好能抵消棱镜 1 产生的第二 个转动。换句话说,棱镜 2 的转角应为棱镜 1 的转角的一半。
3.共轴系统和棱镜系统的组合
保护玻璃:保护玻璃是一种高强度、耐划伤玻璃,主要用于电子、电器、仪 器仪表、显示器保护屏等。起到保护作用。在这里,保护玻璃放在直角棱镜 1 的前方。 望远物镜:为避免破坏系统的共轴性,共轴球面系统的光轴和棱镜的入射表 面要垂直。因此,将物镜放在道威棱镜后。 分划板和望远目镜:根据开普勒式望远镜的原理,分划板应放在物镜像方焦 平面,在目镜前。所以在下端直角棱镜后分别放置分划板和目镜。 孔径光阑的选择:为了使系统中各个光学零件的尺寸比较均匀,应该把孔径 光阑选在合理的地方。这里选择道威棱镜。因为在相同的通光口径下,道威棱镜 的体积最大。因此希望它的通光口径尽量小。同时,它位于前面四个光学零件的 中间位置,其他光学零件和它比较靠近,当斜光束通过时,他们的孔径比轴向光 束的口径加大较少。 至此,周视瞄准镜的最终原理图及系统结构已全部确定,如图 4 所示。
火炮周视瞄准镜初步设计

《应用光学》2010年总目次

《应用光学》2010年总目次
2 0 0年 总 目 次 1
光 电 系统 与 工 程 武 装 直 升 机 光 电 系 统 发 展 与对 策 …… …… … … … … … … … … … … … … … … … … … … … 纪 明 , 培 忠 , 飞 综 合 孔 径 成 像 技 术 实 验研 究 … … … … … … … … … … … … … … … … … … … 王 长 伟 ,- 2 , 月松 , 丽 , 云 涛 ( ; ) r 刘 何 1 8 折 / 混合 超 轻 小 型 投 影 式 头 盔 光 学 系 统 设 计 … … … … …… …… … … … … … 范 海 英 , 宝颍 , 衍 张 杨 嘉 , 治 国 ( ;3 郑 11) 折 射 率 偏 离 一 的 平 板 成 像 特 性 及 改 善 … … … …… …… … … … … … … … … … 梁斌 明 , 翠 雅 , 1时 姚 李 卓 , 松 林 ( ;9 庄 11 ) 基 于 多 重 结 构 的 平 显 视 差 仪 中 内调 焦 物 镜设 计 … … … … …… …… … … … … … 刘 钧 , 晓 舟 , 晓 呜 , 号 召 ( ;4 左 吴 李 12 ) 种 新 型 挡 光 环 的设 计 … … … … … …… …… … … … … … … … … … … 杨 利 华 , 学 武 , 舜 京 , 向明 , 刚毅 ( ;9 樊 余 张 邹 12 ) 基 于 Z MAX 的 手 机 摄像 镜 头 设计 … … … … … … … … … … … 宋 东王 张 萍 , E 番, 王 诚, 张韧 剑 , 兆 玉 , 任 白晋 涛 ( ;4 13 ) 种 高 星等 标 准 星 光 模 拟 器 的 设 计 与 性 能 分 析 … … … … … … … … … … … … … … … … 冯 广 军 , 马 臻 , 英 才 ( ;9 李 13 ) 磁 约束 磁 控 溅 射 源 的磁 场 设 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弥 谦 , 建奇 ( ; 3 袁 14 ) 数 字 化 光 学 元 件 中黑 栅 效 应 的 研 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荆 汝 宏 , 子 强 ( ; 7 黄 14 ) 大 型地 面测 量 设 备 动 态 检 测 装 置 的 设 计 … … … … … … … … … …… … 何 煦 , 琦 , 湘衡 , 陈 沈 韩 冰 , 洪 涛 ( ;6 ) 马 2 1 9 基 于孔 径 分 布概 念 的全 景 系 统 光 学 设 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吴振 宇 , 明 ( ;7 ) 高 2 1 4 基 于 F G 的 F O 准 同步 数 字 复 接 器 的 实 现 … … …… …… … … … … … … … … … … 侯 风 乾 , 子 立 , 博 瑞 ( ; 8 ) P A S 宁 毕 2 1 0 种 印刷 机 滚 筒 表 面 位 置 偏 差 的高 精 度 光 电 测 量 系统 … … … … … … … … … 杨 宇峰 , 长缨 , 圆 I , 陈 孙 t 肖勇 盛 ( ;8 ) i 1 2 1 5 种斜 入射 F P型 薄 膜 滤 光 片 消 偏 振 设 计方 法 … … … … … … … …… …… … … … … … 王 种 , 继 红 , — 刘 王 刚 ( ;9 ) 2 1 0 基 于 I g t 平 面 反射 镜 轻 量 优 化 设 计 … …… … … … … … … … … … … … … … 李 元 , 明 印 , sh 的 i 焦 罗传 伟 , 王 涛 ( ;9 ) 2 1 4 基 于 P C 和 无 线 传 感 器 网 络 的光 电监 测 系统 构 建 … … … …… …… … … … … … … … … 胡 大 军 , 晗 平 , L 昊 张 焱 ( ;9 ) 2 1 8 基 于线 阵 C D 反 狙 击探 测仪 的研 制 … … … … … … … … … … … … … 毕 博 瑞 , C 薛常 佳 , 谷 衡 , 晓 辉 , 风 乾 ( ;0 ) 张 侯 2 2 3 立 方棱 镜 二 向色 分 光 膜 消 倍 频 反 射 峰 的 设 计 …… … … … … 张建 付 , 崇 民 , 明 伟 , 晓 云 , 永 强 , 万 虎 ( ;0 ) 杨 李 韩 刘 张 2 2 7 采 用 高传 导 率 银 铜 镍 网格 电极 的柔 性 聚 合 物 太 阳 能 电 池 杨 少鹏 , 柴老 大 , 占峰 , 贤 豪 , 竞 , 晓 苇 , 广 生 ( ;1 ) 李 刘 邹 李 傅 2 2 0 非 球 面 手机 屏 幕 放 大 镜 的 设 计 … … … … … … … … … … …… 李 翔 , 陶育 华 , 苏彬 彬 , 郑 博 , 忠 武 , 逸 夔 ( ;1 ) 麻 张 2 2 5 A0T F成 像 光 谱 仪 光 机 系 统设 计 … … … … … … … … … … … … …… … 常 凌 颖 , 葆 常 , 跃 洪 , 赵 邱 汶德 胜 , 萌 源 ( ;4 ) 吴 3 3 5 长 波 红 外大 视 场 大 相 对 孔 径 光 学 系 统 设 计 … … … …… … … 陈 潇 , 建峰 , 小龙 , 佶 珂 , 建伟 , 瑜 ( ;5 ) 杨 马 何 何 白 3 3 0 光 学 被 动式 和机 电式 组 合 消 热 差 方 法 的 研 究 …… … … … … … … … … … … … … … … … … …… 王 学 新 , 明 印 ( ; 5 ) 焦 3 3 4 宽谱 段 光 学 系统 消 二 级 光 谱 的设 计 … … … … … … … … … …… …… … … … … … … … … 王 美钦 , 忠厚 , 王 白加 光 ( ;6 ) 3 3 O 款 超 薄非 球 面手 机 镜 头 设 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黄 航 星 , 伟 民 , 金 鲁 丁 ( ;6 ) 3 3 5 单 色 平 面波 从 各 向 同性 介 质 入 射 到 晶体 界 面 上 折 射 波 的求 解 方 法 …… …… … … … … 王春 阳 , 林初 善 , 利 宏 ( ;7 ) 党 3 3 0 基 于 纯 位相 液 晶空 间光 调 制 器 的可 变 焦 透 镜 的 实 现 … … … … …… … 林培 秋 , 朝 福 , 展 斌 , 应 徐 庞 辉, 楼 帆 ( ;7 ) 3 3 6 球 面 壳 体上 平 面光 学 窗 E设 计 方 法 … … … … …… …… … … 崔 海 云 , 培 国, 渝 琳 , 勤 学 , l 陆 郭 李 王 虎, 马优 恒 ( ;8 ) 3 3 1 航 天 遥 感器 三反 同轴 系统 遮 光 罩 程 序 自动 化 设 计 … … … … … …… …… … … … … … … 廖 志波 , 瑞敏 , 文 春 ( ;8 ) 伏 焦 3 3 5 汽 车前 照灯 用 L D光 源 的光 学 设 计 … … … … … … …… …… … … … … … … … … … … 陈益 民 , E 聂 蓉 , 黄 杰 ( ; 9 ) 3 3 0 光 电导 天线 产 生 太 赫 兹 波 的研 究 … …… … … … … … … … … … … … … … … … … …… …… … … 肖 健 , 高爱 华 ( ;9 ) 3 3 5 交 变磁 场对 电子 罗 盘 姿 态 输 出精 度 影 响 的 定 量 分 析 … … … … …… … 张 威 , 卫 红 , 利 锋 , 晓 东, 汤 郝 梁 江 涛 ( ; O ) 3 4 O 三 光路 共 轴 望 远 系 统 的研 制 … … … …… …… … … … … … … 汪光 骐 , 朱 军 , 江 超, 金 迪, 徐 峰, 俞本 立 ( ;1 ) 4 5 7 连续 变 焦 距 镜 头 结 构 设 计 及 焦 距 实 时 输 出 分 析 … … … … …… …… … 乔 健 , 曹立 华 , 崔 爽, 施 龙, 张 磊 ( ;2 ) 4 5 1 大 视场 大相 对 孔 径 双 波 段 夜 视 R c 系 统 设 计 … … … … … … … … … … … … … 蔡 占恩 , — 刘朝 晖 , 黄 静, 牛金 星 ( ;2 ) 4 5 5 新 型强 度 检 测 型 表 面 等 离 子 共 振 传 感 器 的研 究 … … … … … … … … … … … … 刘 瑾 , 海 珊 , 海 马 , 刘 杨 陈 军 ( ;2 ) 4 5 9

应用光学课件-PPT

应用光学课件-PPT
4)若视阑为长方形或正方形,其线视场按对角线计算。
5)入射窗、出射窗、视阑之间得相互共轭关系。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得,可以询问与交流
10
例:有一光学系统,透镜O1、O2得口径D1=D2=50mm,焦距 f1′= f2′=150mm,两透镜间隔为300mm,并在中间置一光 孔O3,口径D3=20mm,透镜O2右侧150mm处再置一光孔O4,口 径D4=40mm,平面物体处于透镜O1左侧150mm处。求该系统 得孔径光阑、入瞳、出瞳、视场光阑、入窗、出窗得位 置与大小。
两正薄透镜组L1与L2得焦距分别为100mm与50mm,通光口径 分别为60mm与30mm,两透镜之间得间隔为50mm,在透镜L2之 前30mm处放置直径为40mm得光阑,问 1)当物体在无穷远处时,孔径光阑为哪个? 2)当物体在L1前方300mm处时,孔径光阑为哪个?
4、说明: 1)物体位置改变,原孔阑可能失去控制轴上点孔径角得作用,要重复上述 三个步骤确定孔阑。
工具显微镜中(β 准确)被测物得像与刻度尺相比较,可测物之长度。
物体不论处于何位 置,发出得主光线 都不随物体位置得 移动而变化;读出 刻尺面上光斑得中 心示值,即可求出 准确得象高。
三、 象方远心光路
1、 概念: 某些大地测量仪器或投影仪器中,为了消除像平面与标尺分划刻
线面不重合而引起得测量误差,在物镜得物方焦平面上加入一个光 阑作为孔径光阑,出瞳则位于像方无穷远,称为“像方远心光路”。 2、 应用:
3)物点在无限远时,各光孔像中,直径最小者即为入瞳。入瞳对应得实际 光孔即为孔径光阑。
例:有两个薄透镜L1与L2 ,焦距分别为90mm与30mm,孔径分 别为60mm与40mm,相隔50mm,在两透镜之间,离L2为 20mm处放置一直径为10mm得圆光阑,试对L1前120mm处 得轴上物点求孔阑、入瞳、出瞳得位置与大小。

应用光学【第二章】第四部分

应用光学【第二章】第四部分

应用光学讲稿
平行光管:能够产生人造无限远目标的仪器
例:一平行光管焦距为550毫米,分划板上一对间隔为 13.75毫米的刻线经被测透镜后,所成像的大小为2.4毫 米,求被测透镜的焦距 。 解:
y0 f tg '0
' 0
y' f tg '0
' 测
yo y' ' ' fo f测
13.75 2.4 ' 550 f测
' y2 f ' tg 375tg (1.2) 7.853mm

分划板直径为:
' D分 2 ymax 2[375tg (2.5)] 32.75mm
应用光学讲稿
无限远的像所对应的物高计算公式 无限远的轴外像点对应一束与光轴有一定夹角的平行 光线,我们用光束与光轴的夹角ω'来表示无限远轴外 像点的位置。ω'的符号规则同ω。 根据光路可逆定理,很容易得到
l
2.轴向放大率:

l '2 l2
3.角放大率:公式形式不变。
应用光学讲稿
三种放大率之间的关系 前面已经得到,三种放大率之间存在以下关系:
.
由物像空间不变式还可以得到垂轴放大率和角放 大率之间的下列关系 y ' nu n 1 . y n' u ' n '
或者
n . n'
n' 1 f ' r (50) 100 n'n 1 1.5 f' n' f n f 150
xJ f ' , F J,距离 100,可找出 J与球心C重合 xJ ' f , F ' J ',距离 150,可找出 J ' 与球心C重合

第一章应用光学

第一章应用光学

22
Applied Optics
第一章
几何光学基本原理
Applied Optics
23
第一章 几何光学基本原理
光波和光线 几何光学基本定律 光路可逆和全反射 光学系统类别和成像的概念 理想像和理想光学系统
24
Applied Optics
1-1
光波和光线
在工农业,科学技术以及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使 用着种类繁多的的光学仪器,如望远镜,显微镜, 投影仪等. 光学系统:千差万别 但是其基本功能是共同的:传输光能或对所研究的 目标成像. 研究光的传播和光学成像的规律对于设计 光学仪器具有本质的意义!
12 Applied Optics
光的本质
1678年惠更斯从声和光某些现象的相似 性出发,认为光是在一种特殊弹性媒质中传 播的机械波.这个理论也能解释光的反射和 折射等现象.但惠更斯没有把波动过程的特 性给予足够的说明,也没有指出光现象的周 期性,没有提到波长的概念,而且认为光是 纵波.因而他的理论是很不完善的.
光波和光线 几何光学基本定律 光路可逆和全反射 光学系统类别和成像的概念 理想像和理想光学系统
43
Applied Optics
1-4
光路可逆和全反射
一,光路的可逆性原理 光的直线传播定律,独立传播定律,折射和反 射定律是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是研究光线传 播和成像问题的基础. ※从上述定律可以得到光线传播的一个重要原 理—光路的可逆性原理.利用这一原理,可以 由物求像,也可以由像求物.
34 Applied Optics
第一章 几何光学基本原理
光波和光线 几何光学基本定律 光路可逆和全反射 光学系统类别和成像的概念 理想像和理想光学系统
35

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光学校准检测实验室认可的检测能力范围

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光学校准检测实验室认可的检测能力范围

Transmittance
transmittanc
Glass
e
No. CNAS L0794
第 5 页 共 21 页
ISO/IEC 17025 认可证书
CNAS-PD19/06-A/1
Products, №
Materials
Items, Parameter,

Name
Code of Name,Code of Specification, Restriction
or
Note
Field
Standard or Method Used
Limitation
Infrared 1 Imaging
System
Optical 2
System
1
NETD
2
SiTF
3
MTF
GJB3965 -2000 General Specification of
Targeting Pod FLIR Q/AG J087-2006
Curvature
1
1601 National Standard Optical only for
Radius
Plate
concave
1
Resolution
Brightness 2
Gain
Equivalent 162205 3 Background
Illuminance
Ratio of Signal 4
or
Note
Field
Standard or Method Used
Limitation
10 Filter Glass 1
Spectral Property

第1章 应用光学 赵存华 著

第1章 应用光学 赵存华 著

1.2.1 光线和光束
镜头(lens)系统又称为光学系 统(optical system),在理想成像时 其波前要么是平面,要么是球面。 如图1.7所示,第一张图为平行光 会聚于像方焦点处,第二张图为有 限远物点成像于有限远像点,第三 张图为物方焦点发出的光线平行于 光轴射出。
1.2.2 光速
光波在透明均匀介质中是沿常用英文字母v表示
1.1.2 电磁波谱
400~760nm
380~760nm 390~780nm
1nm 103 μm 106 mm 109 m
1.1.2 电磁波谱
在电磁波谱里,可见光大约在380~760nm之间,按波长从长到 短依次分别呈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色。这七种 色光其实分界并不完全准确,因为两种色光之间的界限本身就不明 显,过渡是一种渐进的过程。
标识 h G F’ F e d D C’ C r
光谱线 Hg(紫外) Hg(蓝)
Cd(蓝) H(蓝) Hg(绿) He(黄) Na(黄) Cd(红) H(红) He(红)
1.1.4 视见函数
人的眼睛对可见光波段每一个波长的敏感度是不一样的,人眼 对中间555nm的黄绿光最敏感,波长向两边扩展时,人眼的敏感度 会迅速降低。如果定义555nm的敏感度为1的话,那么其他光线的敏
光具有波粒二相性
1.1.1 光是什么
图1.3 光的波粒二相性
1.1.2 电磁波谱
1865年,麦克斯韦总结了电磁学理论,提出了麦克斯韦方程组。 从方程组出发可以推导出电磁波传播方程。在传播方程中,真空中 电磁波的速率为
c 1
0 0
这与1850年傅科测得的光速v=298000km/s非常接近。所以麦克斯 韦预言:光是一种电磁波。

应用光学第七章理想光学系统的分辨率

应用光学第七章理想光学系统的分辨率

球差-系统对轴上物点单色粗光束,成像时所产生的 像差,分两种:
1、轴向球差 2、垂轴球差
L'L'l' T'L'taun '
下面讨论:球差的表示方法及一般特性
LLl
轴向球差
说明
(1) 球差是轴上点唯一 的单色象差。
(2) L是孔径的函数,即由轴上一点发出的光线,角U不 同,通过系统后有不同的 L 值 由此可见:有许多的 L 值
应用光学
Applied Optics
像差与像质评价
➢理想光学系统的分辨率
1、光学系统成像:
n -u A
2、衍射成像:
n’
umax’
A’
➢成像质量评价
分辨率检验 使用密集线条的图案作为物平面,经过系统成像后, 在像平面上检查所分辨的最小间隔作为该系统分 辨率的指标。
星点检验
检验时使用带有微孔的星点板,一般用眼睛直接观 察星点板的星点像,对于显微物镜等小像差系统主 要看星点像的大小和形状
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折射面本身所产生的球差 L ;另
一部分是折射面的物方球差乘以该面的转面倍率或者轴向放
大率。
L L L
nusinU
LnsuiU nLL
nusiU n
nusinU
n u 1 2 Ss U n uL i s in n U ns LU u L i n n u s U L i n 12 S
象散
它是轴外斜光束缩到无限细以后,虽然由于光束不对称 引起的彗差不存在了,但象散和象面弯曲是存在的。
入射光瞳
A
a z
B t

B s
S s1 •

•B s 2

应用光学试题及答案

应用光学试题及答案

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试题名称: 应用光学 A 课程号:共 2 页第 1 页专业年级__物理学2003_____ 学号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考试日期(考生填写)_______年____月__日分数_________ 一.简答题(15分)(写在答卷纸上)1.(5分)物理光学研究什么内容?几何光学研究什么内容?2.(5分)什么是场镜?场镜的作用是什么(要求写出两种作用)?3.(5分)写出轴外点的五种单色像差的名称。

二.作图题(15分)(画在试卷上)4.(5分)已知焦点F和F’和节点J和J’(见图2),求物方主点H和像方主点H’。

5.(10分)应用达夫棱镜的周视瞄准仪示意图(见图1),分别标出A、B、C、D点光的坐标方向。

授课教师李颖命题教师或命题负责人签字李颖院系负责人签字年月日注:请命题人标明每道考题的考分值。

J F’F J’图2zyxABCD图1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试题名称: 应用光学课程号:共 2 页第 2 页中国海洋大学试题答案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试题名称: 应用光学一.简答题(15分)1.(5分)物理光学研究什么内容?几何光学研究什么内容?物理光学:研究光的本性,并根据光的本性来研究各种物理现象。

几何光学:研究光的传播规律和传播现象,几何光学中采用光线理论。

2.(5分)什么是场镜?场镜的作用是什么(要求写出两种作用)?场镜:和像平面重合或者和像平面很靠近的透镜,场镜只改变成像光束位置,不影响系统的光学性质。

作用:降低主光线在后面系统上的透射高度;改变出瞳距离;承担一定放大作用。

3.(5分)写出轴外点的五种单色像差的名称。

球差,彗差,像散,场曲,畸变二.作图题(15分)4.(5分)已知焦点F和F’和节点J和J’(见图2),求物方主点H和像方主点H’。

图25.(10分)应用达夫棱镜的周视瞄准仪示意图(见图1),分别标出A 、B 、C 、D 点光的坐标方向。

《应用光学》教学大纲

《应用光学》教学大纲

附件一:理论课程(含实验理论课程)教学大纲基本格式《应用光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应用光学课程编码:0230021英文名称:Applied Optics学时:64 其中实验学时:16 学分: 3.5开课学期:第五学期适用专业:光电信息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信息对抗技术探测制导与控制工程课程类别:必修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教材:工程光学天津大学机械工业出版社一、课程性质及任务本课程主要探讨的是几何光学的基本知识,研究的是光的传播和成像规律,典型光学系统的工作原理、光学特性,像差理论的部分内容。

它是仪器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工程等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为其它光学后续课程,诸如:光学测量、光学设计等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学生更好的掌握光学总体设计方法、从事简单的光学系统的设计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具有在生产及科研实践中理解、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的教学要求(一)几何光学基本定律与成像概念9学时1.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掌握:(1)光波与光线的概念,(2)几何光学基本定律,(3)费马原理,(4)马吕斯定律;理解:光的根本属性及其传播规律现象等;了解:了解全反射的特点,并能够利用全反射的特点及规律解释一些常见的现象。

2.成像的基本概念与完善成像条件掌握:(1)光学系统与成像的概念,(2)完善成像的条件,(3)物像的虚实;了解:完善成像的定义与条件。

3.光学计算与近轴光学系统掌握:(1)基本概念与符号规则,(2)实际光线的光路计算,(3)近轴光线的光路计算。

理解:实际光线与近轴光线在光路计算中的区别及结果的差异。

了解:符号规则对所涉及的光学系统的作用;4.球面光学成像系统掌握:(1)单个折射面成像,(2)球面反射镜成像,(3)共轴球面系统。

理解:(1)垂轴放大率、轴向放大率及角放大率之间的区别与联系,(2)折射面成像与反射面成像之间的联系。

了解:如何能够利用相应的公式计算光学系统的物像位置关系及放大率。

光学工程基础参考文献与习题

光学工程基础参考文献与习题

<<光学工程基础>>参考文献和习题1 光波、光线和成像参考文献:1. Walker Bruce H. Optical Engineering Fundamentals. Bellingham, Washington: SPIE,19982. 袁旭滄. 应用光学.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883. Ditteon Richard 著,詹涵菁译. 现代几何光学. 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4. Smith W J. Modern Optical Engineering. Boston: The McGreaw-Hill Companies, Inc, 20015. 陈熙谋. 光学•近代物理.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6. 钟钖华. 现代光学基础.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7. Ghatak A K, Thyagarajan K. Contemporary Optics. New Y ork: Plenum Publishing Corporation, 19788. 彭旭麟,罗汝梅. 变分法及其应用. 武汉: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39. Kidger Michael J. Fundamental Optical Design. Bellingham, Washington: SPIE,200210. Jenkins F , White H. Fundamentals of Optics. New Y ork: The McGreaw -Hill Companies, Inc, 197611. Hecht E. Optics. Reading, Massachusetts: Addison-Wesley, 1987习题:1. 简述几何光学的几个基本定律。

2. 简述成像的基本概念。

3.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多少?在水中呢?在钻石中呢?4. 画出折射角i '随入射角i 变化的函数曲线,条件是1=n ,n '是下列值:(a) 1.333;(b)1.5163;(c) 1.78831。

应用光学—读书报告

应用光学—读书报告

应用光学—读书报告第一篇:应用光学—读书报告第七章读书报告本章主要讲的是颜色:颜色的分类和特性:颜色:不同波长可见光辐射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后所产生的心里感受,颜色和波长的关系并不是完全固定的;光谱上除572nm(黄)、503nm(绿)和478nm(蓝)是不变的颜色外,其它颜色在光强增加时都略向红色或蓝色变化。

色度学则是将主观的颜色感受和客观的物理刺激联系起来的科学颜色形成的物理机制:光源色:自发光形成的颜色物体色:自身不发光,凭借其它光源照明,通过反射或透射而形成的颜色荧光色:物体受光照射激发所产生的荧光与反射或投射光共同形成的颜色颜色的表观特征:明度:表示颜色明亮的程度对于光源色,明度值与发光体的光亮度有关物体色,和物体的透射比或反射比有关色调:区分不同彩色的特征饱和度:颜色接近光谱色的程度,彩色的纯洁性;彩色具备以上3个特征非彩色只有明度值差别、没有色调区分,饱和度为0 ;用一个三维纺锤体可将颜色的三个基本特征表示出来颜色混合:颜色混合: 两种或几种颜色相互混合,形成不同于原色的新色。

色光混合:加混色,不同颜色光的直接混合色料混合:色料是对光有强烈选择吸收的物质,在白光照明下呈现一定的颜色。

从白光中去除某些色光,又称减混色。

格拉斯曼颜色混合定律:H.Grassman于1953年总结出色光混合的基本定律①人的视觉只能分辨颜色的三种变化:明度、色调和饱和度②两种颜色混合,如果一种颜色成分连续变化,混合色的外貌也连续变化补色律:每一种颜色都有相应补色中间色律:两种非互补颜色混合,将产生两颜色的中间色,其色调决定于两颜色的比例③颜色外貌相同的光,不管它们的光谱组成是否一样,在颜色混合种等效④混合色的总亮度等于组成混合色的各颜色光亮度的总和颜色匹配:颜色匹配不受背景颜色的影响,即颜色匹配遵守颜色匹配恒常定律。

但应注意,眼受强光刺激时,此定律也会失效。

对于饱和度很高的颜色,例如某些光谱色,常常不能用红、绿、蓝三种颜色直接混合得到。

一种两镜五反光学系统设计

一种两镜五反光学系统设计

一种两镜五反光学系统设计王刚【摘要】利用反射式光学系统宽光谱,无色差,纵向外形尺寸小等特点,提出一种采用两镜系统为原型的五反光学系统,实现了宽光谱(0.4 μm~12 μm)、长焦距(1.6 m)、小型化(总长≤85 mm)光学系统设计.2个反射面引入高次非球面,经像差平衡设计,像质达到使用要求.轴外视场激光能量经两镜五反系统聚焦后,激励光谱转换靶使之发出可见光-长波红外光谱,为光电装备的光轴调校提供模拟的无穷远目标.【期刊名称】《应用光学》【年(卷),期】2014(035)002【总页数】3页(P297-299)【关键词】两镜五反;光学系统设计;宽光谱;像差平衡【作者】王刚【作者单位】海军驻西安二十所军事代表室,陕西西安7100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202;TH703引言随着军用光电技术的发展和作战需求,宽光谱、多传感器的光电装备已经成为军事装备的新宠,而光电装备中各传感器之间光轴一致性要求是光电装备发挥效能的保证,因此需要一种能检测光电装备各传感器光轴一致性的光电测试仪器。

目前光电测试仪器中的光学结构一般有折射式、反射式和折反射式等3种,其中折射式光学结构具有设计简单,加工装配容易、像质优良等诸多优点,因而在一般的光电测试仪器中使用较为广泛,但是对于光谱范围宽(可见、激光1.064 μm、红外),焦距长、相对孔径较大的光学系统,由于存在透宽波谱光学材料少,色差校正困难的缺点,限制了其使用[1]。

反射式光学结构不存在色差,能在宽光谱段工作,光路可以最大限度地折叠,容易实现轻量化设计,此外,由于非球面加工和测量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非球面的加工精度得到很好的保证,因此反射式光学系统尤其是两镜系统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本文在两镜系统的基础上设计了两镜五反光学系统,在不增加反射镜的前提下实现5次反射,满足多光谱、长焦距、纵向尺寸短的光学系统要求。

针对两镜光学系统轴外像差难于校正的问题,采用高次非球面设计的方法解决成像质量的要求。

应用光学总复习与习题解答

应用光学总复习与习题解答

总复习第一章 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 返回内容提要有关光传播路径的定律是本章的主要问题。

折射定律(光学不变量)及其矢量形式反射定律(是折射定律当时的特殊情况)费马原理(极端光程定律),由费马原理导出折射定律和反射定律(实、虚)物空间、像空间概念 完善成像条件(等光程条件)及特例第二章 球面与球面系统 返回内容提要球面系统仅对细小平面以细光束成完善像基本公式:阿贝不变量放大率及其关系:拉氏不变量反射球面的有关公式由可得。

第三章 平面与平面系统返回内容提要平面镜成镜像夹角为 α 的双平面镜的二次像特征 平行平板引起的轴向位移反射棱镜的展开,结构常数,棱镜转像系统折射棱镜的最小偏角,光楔与双光楔关键问题:坐标系判断,奇次反射成像像,偶次反射成一致像,并考虑屋脊的作用。

第四章 理想光学系统返回内容提要主点、主平面,焦点、焦平面,节点、节平面的概念高斯公式与牛顿公式:当时化为,并有三种放大率,,拉氏不变量,,厚透镜:看成两光组组合。

++组合:间隔小时为正光焦度,增大后可变成望远镜,间隔更大时为负光焦度。

--组合:总是负光焦度 +-组合:可得到长焦距短工作距离、短焦距长工作距离系统,其中负弯月形透镜可在间隔增大时变 成望远镜,间隔更大时为正光焦度。

第五章 光学系统中的光束限制 返回内容提要本部分应与典型光学系统部分相结合进行复习。

孔阑,入瞳,出瞳;视阑,入窗,出窗;孔径角、视场角及其作用 拦光,渐晕,渐晕光阑 系统可能存在二个渐晕光阑,一个拦下光线,一个拦上光线 对准平面,景像平面,远景平面,近景平面,景深 物方(像方)远心光路——物方(像方)主光线平行于光轴第六章 光能及其计算 返回内容提要本章重点在于光能有关概念、单位和像面照度计算。

辐射能通量,光通量,光谱光视效率,发光效率 发光强度,光照度,光出射度,光亮度的概念、单位及其关系 光束经反射、折射后亮度的变化,经光学系统的光能损失, 通过光学系统的光通量,像面照度总之,第七章 典型光学系统 返回内容提要本章需要熟练掌握各类典型光学系统的成像原理、放大倍率、光束限制、分辨本领以及显微镜与照明 系统、望远镜与转像系统的光瞳匹配关系,光学系统的外形尺寸计算。

应用光学e-chapter 3

应用光学e-chapter 3

Why?
应用光学讲稿
The Structure of retina
Retina is composed of the optical nerve cells, which consist of cone cells and rod cells
Cone cells: Work under very bright conditions Rod cells: Work in very dim light
应用光学讲稿 The different accommodation ranges of the people of different ages
Age
10 15 20 25 30odation range/diopter -14 -12 -10 -7.8 -7.0 -5.5 -4.5 -3.5 -2.5
应用光学讲稿
• Visual Acuity of the Eye
Visual acuity of two point objects:
Suppose two point objects are imaged on the retina. If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two point images is long enough, they can be recognized by naked eye, however if the distance is too short, they may not be recognized by the human eye.
应用光学讲稿 The accommodations of the eye: Diopter accommodation and pupil accommodation.

应用光学课件第四章

应用光学课件第四章
设对准平面和景像平面上的弥散斑直径分别为z1、z2和z1、z2, 则有:
z1= z1 z2= z2
由图中相似三角形的关系,有:
由此得:
所以:
可见:景像平面上弥散斑大小除与入瞳直径有关,还与对准平面、远景平面和近景平面的位置有关。
确定允许的弥散斑直径主要考虑:光学系统的用途和接受器的性质。
透视失真 当投影中心(入瞳中心)前后移动时, 投影像的变化与景物不成比例,这种现象叫透视失真。 当入瞳位于P0时,空间物点S1和S2在景像平面上的平面像,即其共轭像在景像平面上相对出瞳中心的投影S1和S2是分开的。而当入瞳移至P位置时,S1和S2的平面像却是重合在一起的。这种入瞳中心移动导致空间物点的平面像点之间关系的变化与景物之间的关系不成比例,即为透视失真。
3、照相系统的光束结构
孔阑与镜头重合 入瞳、出瞳与孔阑三者重合,这时物体成像无渐晕。 光窗 孔径位于镜头后面 入瞳为虚像,在镜头右边,出瞳与孔阑重合,成像有渐晕。
二、望远系统的光束限制
1、望远系统的组成 物镜、目镜、分划板、棱镜(转像、折转光路)。 2、光阑的位置 开普勒望远镜系统:场阑为分划板边框,入窗与物重合在 无限远,出窗像重合在像方无限远。孔阑位置可: 与物镜重合 位于物镜前 位于物镜后 出瞳位于目镜像方焦点外靠近焦点的地方,观察时人眼与之重合。 伽俐略望远系统:不能设置视场光阑,眼瞳为孔阑(出瞳),物镜框和目镜框起到渐晕光阑作用。
光瞳衔接原则:两个光学系统联用时,前一系统的出瞳与后一系统的入瞳重合,否则会产生光束切割,即前一系统的成像光束中有一部分被后面的系统拦截不能参与成像。
出瞳距:目视系统与人眼联用,人眼的入瞳即是眼瞳。为满足光瞳衔接原则,目视系统的出瞳在目镜后,而且到目镜像方主面应保持一定距离,这个距离即称出瞳距(lz)。 镜目距:目镜最后一面顶点到出瞳的距离(p): 一般系统:p6mm; 军用系统: p20mm; 枪瞄系统: p可达40mm。

应用光学实验-王安帮 - 副本

应用光学实验-王安帮 - 副本

2
验证
光信专业实验 室
16
自组望远镜
2
验证
光信专业实验 室
17
自组显微镜
2
验证
光信专业实验 室
18 干涉法测气体折射率
2
验证
光信专业实验 室
19
自组显微镜
2
验证
光信专业实验 室
20 干涉法测气体折射率
2
验证
光信专业实验 室
21
自组显微镜
2
验证
光信专业实验 室
22 干涉法测气体折射率
2
验证
光信专业实验 室
3组(光信1201) 3组(光信1201) 3组(光信1201)
23
自组显微镜
2
验证
光信专业实验 室
24 干涉法测气体折射率
2
验证
光信专业实验 室
25
自组显微镜
2
验证
光信专业实验 室
北区逸夫楼904号 第 16 周 星期 三 第 7-8 节 北区逸夫楼904号 第 16 周 星期 三 第 7-8 节 北区逸夫楼904号 第 16 周 星期 四 第 5-6 节 北区逸夫楼904号 第 16 周 星期 四 第 5-6 节 北区逸夫楼904号 第 16 周 星期 四 第 7-8 节 北区逸夫楼904号 第 16 周 星期 四 第 7-8 节 北区逸夫楼904号 第 17 周 星期 一 第 5-6 节 北区逸夫楼904号 第 17 周 星期 一 第 5-6 节 北区逸夫楼904号 第 17 周 星期 一 第 7-8 节 北区逸夫楼904号 第 17 周 星期 一 第 7-8 节 北区逸夫楼904号 第 17 周 星期 二 第 5-6 节 北区逸夫楼904号 第 17 周 星期 二 第 5-6 节 北区逸夫楼904号 第 17 周 星期 二 第 7-8 节 北区逸夫楼904号 第 17 周 星期 二 第 7-8 节 北区逸夫楼904号 第 17 周 星期 三 第 5-6 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光学系统景深。 条件:入瞳大小确定,位置确定,确定的接收器(如成像后为人眼观 察) 。 定义:景深---空间清晰成像的深度。 远景:能成清晰像的最远平面。远景距离 P1,从入瞳算起; 远景深度为 1 ,由对准平面到远景。 近景:能成清晰像的最近平面。近景距离 P2,由入瞳算起; 近景深度为 2 ,由对准平面到近景。 景深可表示为: 1 2 物斑: (ab)z1,z2 2 像斑: ( ab) z1 , z 由于对准平面与景像平面共轭,则有:
D tg1 tg
遮光罩入射孔径: D1
D
tg 1 tg tg 1 tg
ω:系统的视场半角; ω1:通过系统入瞳边缘的光线和 光轴间最大的夹角 D:入瞳直径 2、在镜简内设置消杂光光阑。
物方孔径角: 轴上物点和入瞳边缘的连线与光轴的夹角U。 像方孔径角: 轴上像点和出瞳边缘的连线和光轴的夹角 U′。 相对孔径: D 入瞳直径与焦距的比

y ,要求 y
准确, ,
l l
一般调整 l ,保证 l 固定。 但实际中,调整 l 保证 l ,但使物体的像落在分划板 上是很困难的,这就使物的像与分划板不重合,当不重合 时,便会产生读数误差。 如图所示情形是不重合时,使读数(标尺面上)值大于 真实像高值。
消除“视差”产生的测量误差,即由于物体放置位置不精确,使 像偏离分划板,不与分划板重合的方法: 设计成物方远心光路! 具体设计方案: 在物镜像方焦点处设置孔径光阑, P133 之图 5-21。 如 这样,孔径光阑成为该系统的出射光瞳,由共轭关系则入射光瞳在物 方无限远处。由此可控制经物镜后主光线的方向,使主光线总成为分 划板上弥散斑的中心。 物方主光线平行于光轴,主光线的会聚中心在物方无穷远,故称 物方远心光路。而像方的主光线则必经过物镜的像方焦点。 这样,在物方远心光路中,主光线的 方向不随物体位置而变化。由于控制了 像方主光线的方向,虽然像距稍有误差, 使像与分划不重合,而存在视差,但由于 读出的是弥散斑中心的数值,因而读数仍 不变化。即读的是投影像的中心。
A p :入瞳面积
D
几何渐晕系数:
k A Ap
五、举例: 不同系统中,渐晕情况不同 显微系统中无渐晕; 望远镜中,允许 50%渐晕; 放大镜中无视场光阑。
§ 消杂光光阑 5-5 一、杂散光的产生及其影响 杂散光产生的原因: 1)非成像光束通过仪器内壁及元件折、反射后进入像面; 2)成像光束在仪器内、元件上的折、反射形成杂散光; 3)光学元件不符合标准而引起的杂散光。 杂散光的分类:一、二次,高次杂散光 由仪器内壁,元件等一次折、反射射向像面的、且在视场角以内 的非成像光线——一次杂散光。 一次杂散光再经历一次上述过程即二次杂散光。 以次类推——高 次杂散光。 危害:减小图像的对比度,淹没了图像的细节,降低了成像质量。 减少杂散光的方法: 1)设计光学系统时,在满足成像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折射面以 减少折射面产生反射的机会; 2)可使透镜的口径大一些以减少透镜边缘产生的散射; 3)镜筒设计中应增加消杂光光阑或加工内螺纹;
z 2 a 2
p 2 近景深度: 2 2 a p
景深即为 : 1 2
4 ap 2 4 a 2 p 2 2
讨论: (1)若 为任一接收器分辨率,则为相应接收系统的景深; (2)入瞳直径为 2a,换算为孔径角 U(2a=2ptgU) 则:
四、渐晕系数 实质说明有多大宽度的轴外光束参与成像 通常用线渐晕系数。
k 2b 2h
2b:子午面内斜光束宽度。
2h:子午面内轴上点光束宽度。 (理想情况下出瞳面上的光束宽度之比! ) 如在入射光瞳平面时,
k D D
D
:斜光束在入瞳处的垂轴宽度 :入瞳直径
A :斜光束在入瞳面上的截面积
§ 5-4 渐晕光阑 一、轴外点光束渐晕 渐晕光阑:产生渐晕的光阑(结果拦截轴外点光束,使其小于轴上物 点成像光束) 。 入射窗:渐晕光阑被前面光学元件在物空间所成的像; 出射窗:渐晕光阑被后面光学元件在像空间所成的像; 分析: (1)三者共轭 (2)入、出射窗分别在物、像空间拦截轴外点成像光束。 (3) 可能有多个渐晕光阑 (光学系统中, 渐晕光阑多为透镜框) 。
[例题]P131,之例题,由题目的分析可得到如下的两条结论: 结论:1)在正确透视距离,观察照片时(讨论问题) ,则景深与透镜 焦距无关,只与孔径有关; 2)但多数情况下所允许的景像平面上的弥散斑不能超过某一 数值 (对确定的对准平面) 此时景深与焦距、 , 孔径都有关。 ——这在实际应用中要注意! 因为:
4 p tgU 4tg 2U
2
(3)若想远景深度 1 ,即对准平面以远都能成清晰像。
2a p 此时: p2 a ,即从 p2 a 都能成清晰像。
则需 2 a p
0,


景深则是: 则: p2
2a
a

, (大)(景深很大)
(4)若 p ,即对准平面在无穷远处。
tg y p y y y D
则有:
D
pp
此时要分辨两点,允许的散斑直径: (以下不考虑符号)
z ( z1 z 2 ) D p z ( z1 z 2 ) z p
像面上人眼分辨弥散斑允许直径 对准平面上人眼分辨弥散斑允许直径
P114,图 5-8 的说明: 1)透镜 L1 边框拦截光束下半部 该系统有两个渐晕光阑, (第一、 透镜 L2 边框拦截光束上半部 第二渐晕光阑) 。 2)透镜 L1 本身在物空间,应为第一入窗,在物空间限制下边缘光束; 透镜 L1 被后面元件成像应为第一出窗, 在像空间限制下边缘光束; 3) L2 本身在像空间,应为第二出窗,在像空间限制上边缘光束; L2 被前面元件成像应为第二入窗,在物空间限制上边缘光束。
§ 5-8 远心光路 ――指主光线的会聚中心在无穷远的光路 用于测量仪器,消除视差引起的测量误差,提高测量精度。 视差:在测量仪器中,用来读数的分划板与目标的像不重合, (如指 针和表盘不重合)引起读数误差。 在进行尺度测量的光学仪器中,其原理基本有两种情况: (1)通过测量像高,求其物高,工具显微镜等。 (2)测量已知长度的物体(像高) ,求物体所在的距离, 如大地测量仪器,经纬仪。 一、物方远心光路 (轴外点的光束中心是相同的) 用于对物体大小 y 的测量,途径是测量像高。
结论:1)当系统存在渐晕时,视场没有确定的界线;只能是对确定 的渐晕,有确定的视场大小; 2)存在渐晕时,轴上物点像亮,边缘像点逐渐变暗; 3)渐晕产生的原因多是透镜框; 4)透镜横向尺寸 渐晕小,渐晕越大 透镜横向尺寸越小; 5)可利用渐晕拦截像差大的成像光束——提高成像质量。 6)当一个系统的入瞳入窗的位置与大小确定后,物体上各点 的成像光束情况也就确定了! 三、消除渐晕的条件 如图:由几何关系, B1 B3 M 2 ~ P2 P1M 2
z1 z1 z z2 2
根据几何原理:
z1 2 a p1 p p1 p1 p p1
(1)
z1 2 a
z2 2a
同理可知:
p p2 p2
p p2 z 2 a 2 p2
(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已知, z1 , z 2 为点时,方可清晰成像。 根据光学系统及其用途不同, z1 , z 2 的大小也可不同。 研究:在正确透视距离时 D(ω=ω 眍),用人眼进行观察时。 正确透视距离的理解:使照片上图像各点对眼睛的张角与用眼睛直接 观察该空间物体时各对应点对眼睛的张角相等,符合该条件 的距离。 设:眼睛的分辨率为 1 ( 眼 1) 而对不同接收器 不同.


2a
即从 p2

都能成清晰像,景深
2a

(景深比(3)略小)
实际应用中: a)景深是成清晰像的范围,成像供眼睛观察( 1 ) ; b)对探测系统,探测的是像时,同样有景深问题;要对相应的接收器 讨论景深,ε则为接收器的分辨率; c)CCD 图像传感器,通常在测量中作为接收器,要求光学系统的像质 与 CCD 匹配。 (指二者的分辨率) 2 ap p 2 p2 1 2a z2 2 a p

由(1) (2)可得:远景距离: p1
z1 2 a p1 p p1 p1 p p1 z1 2 a
2 ap 2 a z1
近景距离: p2 远景深度: 1
2 ap 2a z2
p 2 2 a p
(A)
z2 2a
p p2 p2 p p2 p2
B1 B3 P ( q ) q q p q .2 a
B1 B3 2 a
当 q=p 时,则 B1 B3 =0 即 B1 B3 渐晕区为零,物面上 AB1 内无渐晕,相当于入窗在物平面上, 出射窗与像面重合,像面上有清晰的边界。
讨论:1)系统没有渐晕光阑,只有视场光阑;B1 点以外对成像无贡 献。 2)系统内的渐晕(视场)光阑通过其前面光组成像在物面上, 通过后面光组成像在像面上。 3)入窗不与物面重合(q≠p) ,就存在渐晕,存在 B1 点以外 的轴外光束参与成像。 分析: 视场光阑在像平面无渐晕时, (1) 视场光阑严格限制视场大小; (2)有视场光阑,但也有渐晕光阑,必先确定渐晕大小,再确 定相应视场; (3)没有视场光阑,渐晕光阑限制视场,但亦应先确定渐晕, 再确定相应视场。
f
物方视场角: 入窗边缘对入瞳中心的张角。 当物体在无限远时,常用视场角表示系统的视场,以2ω表示。 当物体在有限远时,常用物高表示视场,称为线视场, 以2y表示。 像方视场角: 出窗边缘对出瞳中心的张角。
§ 5-7 光学系统的景深(——可成清晰像的范围) 一、光学系统的空间像 以前研究共轭像,一个物点对应一个像点,一个物面对应一个像面。 如放映物镜及照相制版物镜。 实际中是空间物成像,立体——平面,如望远镜,照相物镜。 把空间一定范围内的物体成像在一个平面上, 称为平面上的空间 像(投影像) 。 对准平面与景像平面共轭。 (景像平面的共轭面称为对准平面) 。 (1) p, p 为透视中心(投影中心) 。 (2)主光线为投影线 (3)投影在物平面上。 (4)再成像在景像平面上 B1 B0 ( B0 实际为物小斑的像斑) 。 (空间成像)特点:物为弥散圆斑、 像为弥散圆斑、且都以主光线为中心。 接收器(感光器件) ,如人眼等有一定的分辨极限,因而就允许 有一定的弥散存在,只要在允许范围内就认为是一个清晰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