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88个易错易误知识点归纳
高中政治必修三易错知识点基本、核心和标志
必修三《文化生活》
基本:
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2)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
3)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必修三《文化生活》
核心和标志:
1)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2)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3)传媒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
4)传统建筑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5)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媒介,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6)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7)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必修三易错辨析
必修三:文化生活一、文化与社会1、文化有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之分。
意识形态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而非意识形态的文化没有阶级性。
2、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成为文化。
文化是精神力量,不能说是“物质力量”,但可以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
3、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主要是指经济,政治对文化的决定作用和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反作用。
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是指文化与经济、政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4、一定的文化有一定的经济决定,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
,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可以“滞后和超前”于经济政治的发展。
二、“文化的作用”在文化生活中的具体表现1、文化的多样性: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于发展的精神根基。
2、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民族、国家才能够兴旺发达。
3、中华文化: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4、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增强国际竞争力、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7、思想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有利于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
文化对人的影响1、文化有先进和落后、健康和腐朽之分,不同性质的文化对人生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2、文化需要物质载体,文化对人的影响是通过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来实现的。
3、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不能用“决定”一词。
4、区分“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潜移默化不知不觉的、无形的、非强制的,但并不意味着人接受文化的影响是完全被动的人,人可以主动接受先进文化,优秀文化的熏陶。
2021年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
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第一课文化与社会1. 文化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人类所有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 文化特点(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现象。
(2)每个人文化素养不是天生,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体验,特别是通过参加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诲而逐渐培养出来。
(3) 人们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产品。
(4)文化有其自身传承性、相对独立性。
3. 文化形式(1)文化具备非常丰富形式,如思想、理念、信念、信奉、道德、教诲、科学、文学、艺术等属于文化。
(2)其中涉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备意识形态性质某些,又涉及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某些。
4. 文化作用(1)总体: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在人们结识世界、改造世界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2)文化对社会作用①文化与经济互相影响互相交融一定文化由一定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政治、经济。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作用越来越重要。
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文化生产力在当代经济总体格局中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文化与政治互相影响互相交融一定文化由一定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政治、经济。
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发展,需要更高文化素养。
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文化侵略,提高文化软实力、竞争力、影响力③文化对综合国力作用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重要因素。
对于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重要精神武器。
(3)文化对人作用丰富人精神世界、增强人精神力量、增进人全面发展第二课文化对人影响1. 文化对人影响来源来自于特定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文化活动2. 文化对人影响体现(1)文化影响着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2)文化影响人们实践活动、结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 文化对人影响特点(1)潜移默化特点。
2021年高考政治文化生活易错易混点(精编版)
2021年高考政治文化生活易错易混点文化生活易错知识点判断一、文化与生活1、西双版纳的植物王国属于文化现象。
(注意:错。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而不是自然具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是一种文化)2、经济是基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意味着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
(注意:错。
经济是基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但并不意味着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
)3、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发形成。
(注意:错。
文化素养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文化素养的形成,离不开生活、实践和教育。
)4、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就一定能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
(注意:错。
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有利于形成一定的文化素养,但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
)5、有文化就意味着文化程度高。
(注意:错。
文化不等于文化教育程度。
)6、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文化程度。
(注意:错。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7、社会文化和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8、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所以任何文化的发展对社会的发展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注意:错。
并非任何文化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只有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才起到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起到重大的阻碍的作用。
)9、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永久不变的影响。
(注意:错。
是深远持久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10、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11、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长剂。
(注意:错。
先进的、健康的才能成为个人成长的催长剂。
)二、文化传承与创新12、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2021年高考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核心知识点汇总
2021年高考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核心知识点汇总2021年高考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核心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二课)——文化作用1.文化的内涵和特点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产物。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逐步培养出来的。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经济是基础,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文化具有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中国要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3.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文化来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最新易错易混知识点总结
《文化生活》最新易错易混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1、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发形成的。
(提醒:文化素养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后天努力培养的。
)2、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永久不变的影响。
(提醒:不是永久不变,而是深远持久的影响。
)3、文化是一种社会物质力量。
(提醒:从本质上讲,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但是文化又能够在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4、经济是文化的基础,因此,文化与经济发展始终亦步亦趋。
(提醒:经济决定文化,但是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是经济的附属品和派生物。
)5、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是同步的。
(提醒:文化的发展并不是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
)6、优秀的文化创造时代的未来,决定时代的走向。
(提醒:优秀文化源于时代的实践,引导时代的发展。
)7、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同一行为的评价是不同的。
(提醒: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同一行为的评价也可能相同。
)8、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提醒:优秀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9、文化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
(提醒: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优秀文化促进经济发展,落后文化阻碍经济发展)10、先进文化是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提醒: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先进文化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11、“浅阅读”在文化上对人肯定不会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提醒:不管是“浅阅读”还是深阅读,都可能会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12、优秀的文化反映时代的潮流,决定时代的走向。
(提醒:优秀文化反映时代的潮流但不能决定时代的走向)13、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因此,只要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就一定能形成较高的文化修养。
(提醒: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有利于形成一定的文化素养,但只有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才能有利于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
高二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前两单元易错点整理.doc
【易错判断】第一单元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对社会的发展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注意:并非任何文化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只有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才起到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起到重大的阻碍的作用。
)2.经济是基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意味着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
(注意:经济是基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但并不意味着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
)3.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发形成。
(注意:文化素养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文化素养的形成,离不开生活、实践和教育。
)4.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就一定能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
(注意: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有利于形成一定的文化素养,但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
)5.从图腾崇拜到信息高速公路,说明文化现象无时无处不在。
(Y )6.文化概念中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包括“三观”(Y )7.考古学上讲的文化是广义文化、人们受教育程度是指狭义文化。
(Y )8.—定社会文化的形成决定于一定社会的生产方式(Y )9.不同民族文化,决定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Y )10.最早将“文” “化”二字联为一词是西汉刘向,是指用教育感化手段来治理天下。
(Y )11.经济是政治和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与经济发展同步。
(N)12.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附属品。
(N)13.文化有相对独立性,物质条件好、精神文化自然好。
(N)14.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Y )15.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Y )16.文化块岌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N) ------------ 影响17.孟母三迁,就是看到了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
高三学生必备:高中政治必修三易错知识点总结
高三学生必备:高中政治必修三易错知识点总结详细、规范高二政治易错知识点总结必修三文化生活1是经济,也不是政治,文化不是人类全部活动,只是精神活动以及产品,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文化是人类特有的,文化是实践的产物,文化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
)2,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注意:文化本身不会转化为物质力量,所以不能说直接转化)3、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经济基集中表现础文化政治456、文化对人的影响:(1取决于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和文化程度等。
)(2详细、规范7、、文化影响的特点:(1无形的、非强制的)(2持续性、稳定性和时效性)8、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9、世界文化的多样性:(1)民族节日中表达。
(双集中)(2)文化遗产:10、文化既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11、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
(1)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1213(其中,教育是直接的传播方式)14、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
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15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度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传统文化的继承包括:传统习俗、传统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传统文艺和传统思想。
16(注意,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通常指民族性)1718、文化在继承是发展: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详细、规范19202122、文化创新的途径:(1(2(3)23、中华文化的特征:(1)源远流长(强调悠久的历史,时间跨度)(2)博大精深(强调独特性、区域性和民族性,范围广)24、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和史书典籍。
高考政治文化生活易错题分析
高考政治文化生活易错题分析高考政治文化生活易错题分析政治、文化、生活是社会存在的三个方面,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影响无处不在。
在高考中,政治文化生活三个方面的题目难度参差不齐,部分考生容易出现错题。
因此,本文将针对高考中考生容易错的政治文化生活题目进行分析和解答。
一、政治1. 政治体制政治体制是政治学中的概念,指国家的权力机关、组织机构以及国家的宪法、法律等制度安排。
政治体制是良好社会治理的基础。
考生容易犯下的错误是对政治体制的认知不够深刻,往往只是知道它是权力和制度的组合。
解决办法:政治体制是一门复杂的学问,考生需要更深入地了解政治体制的各个方面,如国家权力机关的建立、职责、权力之间的制衡和平衡、公共参与的规范等。
通过解答往年真题和参加模拟考试,考生可以增加对政治体制的掌握。
2. 政治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是现代中国政治的指导思想。
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考生往往出现连篇累牍记忆,不借助历史和现实反思往年真题的情况,导致学习表面化,实现不了真正的学习。
解决办法:除了阅读经典著作和政治理论的细节和传统解释外,考生应加深对现实政治问题的关注,通过日常生活中感知和思考,形成独立的见解和判断。
这样的学习形式是有机会应用理论知识,思考和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的综合能力,并在高考中更好地应用。
3. 政治生态政治生态是指一国或地区政治的自然环境,政治文化和经济、技术等社会发展的综合性环境。
考生在解决政治生态问题时,往往只记得事实和细节,很少注意考察的关键问题,展现对政府工作的质疑和建议能力等。
解决办法:考生应该了解与政治生态问题相关的社会文化现象,如道德、法律、经济、教育等。
考生应从政治生态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法的原则出发,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和历史背景,真正做到对国家发展和政治生态的问题评价、反思、提供出谋划策。
二、文化1. 文化遗产保护国家建设有意识地保护和传承人类文化遗产,是进行文化建设和预防文化污染的有力手段。
考生往往仅关注文化遗产的基本信息,缺乏对文化遗产的深刻思考和洞察,难以提出高质量的解答。
政治文化生活易错知识点
政治文化生活易错知识点政治文化生活易错知识1文化的作用与影响(1)文化有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之分。
意识形态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而非意识形态文化则没有阶级性。
(2)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文化是精神力量,不能说是“物质力量”,但是可以“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
(3)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主要是指经济、政治对文化的决定作用和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
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是指文化与经济、政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4)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发展是同步的,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可以滞后或超前”于经济政治的发展。
(5)文化有先进和落后、健康和腐朽之分,不同性质的文化对人生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6)文化需要物质载体,文化对人的影响是通过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来实现的。
(7)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不能用“决定”-词。
(8)区分潜移默化"和“ 深远持久”:潜移默化强调的是“不知不觉的、无形的非强制的”,但不意味着人接受文化的影响是完全被动的,人可以主动接受先进文化、优秀文化的熏陶。
深远持久强调的是文化对人影响的持久性和深远性,文化影响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观”作为人的素养的核心,这种影响往往是终生的。
(9)“丰富精神世界”和“增强精神力量"的判断:丰富精神世界侧重优秀文化对人的“三观”的影响,对人的健全人格的塑造等,强调的是“内化于心”。
增强精神力量侧重优秀文化的感染力、感召力、震撼力,强调的是“外化于行”政治文化生活易错知识2文化的多样性与传播(1)区分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文化遗产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
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总结1.文化的的内涵〔1〕含义: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特征: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②文化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通过逐步培养而来;③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的影响〔1②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2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重要的反作用〔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通过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来使自己价值观念向外推销而实现的〕〔3: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②影响的表现: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行为、实践和认识活动与思维方式;③影响的特点:潜移默化的特点〔无形的、主动的〕和深远持久的特点〔“三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经形成,很难改变〕;④文化塑造人生〔对人的作用〕:优秀的文化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激励人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健康等素质〕。
3.民族文化〔1〕含义:每个民族、国家自己的文化。
〔2〕地位: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3〕表现:①民族节日: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现,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②文化遗产: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地位〕;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作用〕。
4.文化多样性的内涵〔1〕地位及作用: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2〕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关系①民族性:由于各国的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因素不同,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有自己的个性和特征。
所以,文化是民族的;②世界性:文化来源于社会实践,各民族间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存在普遍的规律,各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是世界文化的组成部分。
(完整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
政治必修 3(文化生活)知识重点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一、文化与社会1、体会文化:①文化形式各种各种。
②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③不一样地区的文化各具特点。
2、文化的内涵以及特点:①文化是有关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所有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包含世界观、人生观等具存心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也包含自然科学和技术、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②文化是人类社会独有的现象。
文化是由人所创立、为人所独有的,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纯自然的东西不可以称为文化)③文化是人们的一种修养,不是与生俱有的,而是后天参加实践及学习获取的。
④文化现象本质上是一种精神现象。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3、文化拥有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崇奉、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
4、文化的力量(作用):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变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对人的活动和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5、文化与经济、政治1)互相影响。
必定的文化由必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必定的政治、经济,赐予政治、经济以重要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使社会的发展,落伍的、腐败的文化则会阻挡社会的发展。
2)互相交融。
文化与经济互相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愈来愈重要。
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材、提高劳动者素质愈来愈重要。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整体格局中的作用愈来愈突出。
文化与政治互相交融:跟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加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修养。
文化与国际政治互相交融,成为今世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今世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愈来愈突出。
文化愈来愈成为民族凝集力和创立力的重要源泉,愈来愈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要素。
6、怎么样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①深入文化系统改革。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单选题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单选题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1.文化是人类所特有,纯自然现象不属于文化;后天形成,并非先天;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通过实践,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不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2.文化有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注意“相对”不可缺少,因为文化虽然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但是二者的发展并不完全同步,有时先于有时落后。
3.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而非决定因素,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是经济力和科技力。
4.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其中潜移默化强调的是在某种特定的文化环境或文化活动中,不知不觉、油然而生,有种润物细无声之感,是影响的过程;而深远持久强调的是时间上的持续,不间断,如乡音难改。
5.文化对人活社会的作用具有双重性。
因为文化从性质上讲,有先进和落后之分,相应起到的作用有阻碍和促进之分,所以,不能单纯的说文化促进人的发展或文化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6.优秀文化因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
7.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可以形象的理解为丰富人的头脑;增强精神力量,是给人做事情以动力,常见词语如“鼓舞、激励、力量倍增”等;人的全面发展,表现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全面提高,而且不同时期,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不同。
8.文化影响人生,而非决定人生。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9.区分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以名录的方式确立。
10.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是个性和共性的关系。
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并不是仅为一个民族所独享,而是共享。
11.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并不是承认和保护一切文化,例如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易错点汇总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易错点汇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1、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发形成的。
(提醒:文化素养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后天努力培养的。
)2、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文化程度。
(提醒: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3、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永久不变的影响。
(提醒:不是永久不变,而是深远持久的影响。
)4、文化是一种社会物质力量。
(提醒:从本质上讲,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但是文化又能够在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5、经济是文化的基础,因此,文化与经济发展始终亦步亦趋。
(提醒:经济决定文化,但是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是经济的附属品和派生物。
)6、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是同步的。
(提醒:文化的发展并不是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
)7、优秀的文化创造时代的未来,决定时代的走向。
(提醒:优秀文化源于时代的实践,引导时代的发展。
)8、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提醒:优秀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9、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因此,只要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就一定能形成较高的文化修养。
(提醒: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有利于形成一定的文化素养,但只有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才能有利于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
)10、优秀文化决定人的全面发展。
(提醒: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这种作用不是“决定”作用。
)第二单元文化的传承与创新1、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2、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长期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
(提醒: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长期相互借鉴而又保持各自特色。
)3、认同本民族文化,就是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提醒: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高三学生必备:高中政治必修三易错知识点总结
高二政治易错知识点总结必修三文化生活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注意,文化不是经济,也不是政治,文化不是人类全部活动,只是精神活动以及产品,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文化是人类特有的,文化是实践的产物,文化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
)2、文化的本质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注意:文化本身不会转化为物质力量,所以不能说直接转化)3、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经济基集中表现决定础文化反作用政治注意:第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有什么样的经济,就应该有什么样的文化,但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这就是为什么文化并不总是与经济政治同步的原因。
第二:文化不能起决定作用,它本身都被经济政治决定,或者说属于文化范畴的东西都不起决定作用,如意识、价值观等。
第三:文化具有双重作用,先进的文化起促进作用,落后的文化起阻碍作用。
4、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5、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6、文化对人的影响:(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注意:交往方式中的文化影响,取决于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和文化程度等。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7、、文化影响的特点:(1)潜移默化(注意:潜移默化强调文化影响的过程,是无形的、非强制的)(2)深远持久(注意:深远持久强调文化影响的效果,具有持续性、稳定性和时效性)8、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9、世界文化的多样性:(1)民族节日: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双集中)(2)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10、文化既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高考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88个易错易误知识点归纳1.人们的精神产品源自物质载体。
纠错:人们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而不是源自物质载体,因为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故错误。
2.文化促进了社会向前发展。
纠错:文化的性质不同,其作用也不同。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和个人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和个人的发展,故错误。
3.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
纠错: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不能将文化的反作用看作基础性的、决定性的,故错误。
4.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发形成的。
纠错: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故错误。
5.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
纠错: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完全同步,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6.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纠错: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7.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经济、政治。
纠错: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8.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纠错: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
9.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各式各样的文化现象。
纠错: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10.对于文化环境的影响人是无能为力的。
纠错: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11.文化支配人们的交往行为。
纠错:文化只能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而不能支配人们的交往行为。
12.文化对人肯定不会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纠错: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虽然不能说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会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但也不能因此否定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13.积极参加文化活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纠错: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14.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纠错: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15.文化决定人的价值取向。
纠错:文化具有影响人和塑造人生的功能,不具有决定人生的功能。
16.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决定作用。
纠错: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不能起决定作用。
17.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
纠错: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展示,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
18.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保持世界文化的一致性。
纠错: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使得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世界文化遗产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19.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
纠错:由于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不同民族文化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不会消失。
20.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
纠错: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实践。
21.数字媒介阅读比图书阅读重要。
纠错:不同传播手段各具特点,适用于不同的场合和对象,不能简单、笼统地说哪种手段重要,故错误。
22.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纠错: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而非主要途径。
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有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
注意区分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文化传播的手段。
23.大众传媒的发展将会促使旧的传媒的消失。
纠错: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但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故错误。
24.我们要热情欢迎各国文化在中国传播。
纠错:各国既有优秀文化,又有落后文化,要热情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故错误。
25.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需要保持稳定。
纠错: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26.传统文化就是历史上出现过的文化。
纠错: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7.传统建筑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纠错: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28.传统思想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纠错: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中国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29.传播手段与传播形式的创新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前提。
纠错:传播手段与传播形式的创新,有利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但不是传承的前提,故错误。
30.承袭传统习俗,提高道德修养。
纠错:传统习俗中有精华也有糟粕,传统习俗的作用也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传统习俗应批判继承,故错误。
31.保护好古村落有助于全盘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纠错: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故错误。
32.对待传统文化要先继承、后发展。
纠错:文化并不是在继承之后才发展,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对待传统文化,既要继承,又要发展,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而不是先后两个过程,故错误。
33.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纠错: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发展的方向。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
34.科学技术发展决定文化的性质。
纠错:科学技术进步能极大促进文化传播、继承和发展,但不能决定文化的性质,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的性质。
35.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纠错: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36.教育作为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传递文化的特定功能,不具有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纠错:教育作为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既具有传递文化的特定功能,又具有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37.民族文化、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纠错: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故错误。
38.文化创新来自作者的灵感,主要靠文化创作者的聪明才智,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纠错:文化创新的灵感来源于社会实践,而非作者的灵感;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故错误。
39.文化创新的渊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纠错:文化创新的渊源是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故错误。
40.发展先进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纠错: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故错误。
41.文化创新,表现在为时代精神注入传统文化的努力之中。
纠错: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42.推动文化发展,基础在创新,关键在继承。
纠错:推动文化发展,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
43.文化创新要广泛地引进和吸收外国文化。
纠错: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要积极吸收外国的优秀文化成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故错误。
44.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纠错: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文化交流借鉴是文化创新的具体途径之一,故错误。
45.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化的发展。
纠错:地域可以影响文化,但不能决定文化,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
46.中华文化就是中国各民族的文化。
纠错: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故错误。
47.中华文化就是中国各民族文化的总和。
纠错: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中华文化不是中国各民族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各民族文化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故错误。
48.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民族不同,民族文化的色彩也就不同。
纠错: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自己的民族特性,又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有认同感和归属感,故错误。
49.史书典籍印证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纠错: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通过史书典籍看不出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故错误。
50.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
纠错: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故错误。
51.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是指中华文化能够吸收、借鉴一切外来文化。
纠错: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是指中华文化能够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故错误。
52.中华文化的力量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决定力量。
纠错: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而非决定力量,故错误。
53.中华餐饮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
纠错:中华餐饮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但并不能体现中华民族精神,故错误。
54.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之中。
纠错: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故错误。
55.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纠错: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故错误。
56.自强不息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纠错:勤劳勇敢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自强不息精神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故错误。
57.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必须抵制外来文化的影响。
纠错: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既要积极吸收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化成果,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外来落后、腐朽文化的影响,故错误。
58.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主心骨”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纠错:“主心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了“主心骨”,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故错误。
59.人人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源泉。
纠错:人人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主体要求;其源泉是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故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