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丁茶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
苦丁茶有效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苦丁茶有效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苦丁茶是我国民间的一种传统用药,富含三萜类、黄酮类、多酚类、挥发油以及多糖等多种有效物质成分,具有防治心血管疾病、抗氧化、降血脂以及抗病毒等保健及药用功效。
为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其药用价值,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苦丁茶主要化学有效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苦丁茶提供参考。
[Abstract] Ilex kudingcha C.J. Tseng is widely used as a traditional pharmacy in our country,which is rich in triterpenes,flavonoids,polyphenolic,volatile oil,polysaccharide and many other effective constituents,with the health-care and medicinal effects of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antioxidation,reducing blood fat and anti-virus. In order to develop and utilize its medicinal value,this paper presents a review of the recent progress in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further study of Ilex kudingcha C.J. Tseng.[Key words] Ilex kudingcha C.J. Tseng;Effective constituents;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苦丁茶(Ilex kudingcha C.J. Tseng)[1]屬于冬青科冬青属苦丁茶种常绿乔木,俗名菠萝树、大叶茶和茶丁等,主要分布在两广地区和福建等地。
苦丁茶的化学成分及产品研究进展
苦丁茶的化学成分及产品研究进展摘要:苦丁茶属冬青科,别名菠萝树、大苦酊、宽叶冬青。
分布于长江下游各省及福建,是我国一种传统的纯天然保健饮料。
茶中含有多酚类、黄酮类、氨基酸、苦丁皂甙、维生素C、咖啡碱、蛋白质等200多种成分。
其成品茶清香有味苦、尔后甘凉,具有清热消暑、明目益智、生津止渴、利尿强心、润喉止咳、降压减肥、抑癌防癌、抗衰老、活血脉等多种功效,素有“保健茶”“美容茶”“减肥茶”“降压茶”“益寿茶”等美称。
近年来有很多关于苦丁茶成分的研究,还有不少苦丁茶的产品的开发,但目前还未有苦丁茶颗粒这种产品,通过这一新产品的开发,可以拓宽产品销售渠道。
颗粒剂是对传统产品型的一种补充,该剂型具有易保存、运输、使用方便、起效迅速等优点,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苦丁茶;成分;功效;开发;价值苦丁茶属冬青科,别名菠萝树、大苦酊、宽叶冬青。
分布于长江下游各省及福建,在海南苦丁茶主要产地有澄迈、五指山,澄迈苦丁茶已成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海南野生苦丁茶主要分布于海南五指山区热带丛林中,五指山地区常年云雾缭绕、雨水充沛,气候湿润,土质疏松肥沃,澄迈则有土质肥沃的火山岩,正因为这两个地区的土壤条件优越,生产出来的苦丁茶品质优良,名扬四海。
海南苦丁茶的制作过程相对复杂,需要先将苦丁茶叶进行烘焙、揉捻、发酵等处理,然后再加入其他草药如菊花、金银花、茉莉花等进行熬制。
这样制作出来的海南苦丁茶味道苦涩,但喝起来却有清爽口感和芳香味道。
近年来有很多关于苦丁茶成分的研究,有彭关银等对苦丁茶儿茶素提取及活性的研究;有刘贞秀等对苦丁茶黄酮加工工艺及药理作用等的研究;有尹国利等对苦丁茶多酚类及抗氧化等研究;有时庆欣等对苦丁茶皂苷及降血糖研究等。
还有现在市场新有的苦丁茶的产品种类,苦丁茶茶包:将苦丁茶制成茶包状,便于冲泡;苦丁茶片:将苦丁茶制成片状,方便食用;川贝苦丁茶:在苦丁茶中加入川贝母,具有更好的咳嗽止咳功效;蒸馏苦丁茶水:将苦丁茶制成蒸馏水,方便直接饮用;苦丁茶口服液:将苦丁茶提取液制成口服液,用于治疗感冒、头痛等疾病;苦丁茶提取物:将苦丁茶提取出有效成分,制成方便口服的药物。
大叶苦丁茶的研究进展
大叶苦丁茶的研究进展易帆;彭勇;许利嘉;肖培根【摘要】对我国别样茶(non-Camellia teas)中大叶苦丁茶的古今应用历史以及现代研究等方面进行整理综述.大叶苦丁茶的饮用历史至少有2000多年,具有典型的别样茶特征,其原植物来源主要为冬青科冬青属大叶冬青(tifolia Thumb.ex Muray)及苦丁茶冬青(I.kudingchaC.J.Tseng).大叶苦丁茶主要在我国南方地区使用,具有清热解毒、止咳化痰、健胃消积、明目益思等功效.对大叶苦丁茶的研究表明,其主要化学成分为三萜、三萜皂苷类及黄酮类,并且发现其具有消炎杀菌、降胆固醇、降血压、降血脂、抗疲劳、抗衰老等药理作用.【期刊名称】《中国现代中药》【年(卷),期】2013(015)008【总页数】8页(P710-717)【关键词】大叶苦丁茶;别样茶;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作者】易帆;彭勇;许利嘉;肖培根【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 100193;国家教育部中草药物质基础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3;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 100193;国家教育部中草药物质基础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3;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100193;国家教育部中草药物质基础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3;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 100193;国家教育部中草药物质基础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3【正文语种】中文苦丁茶是我国民间广泛应用的保健饮品,是别样茶(non-Camellia teas)中的佼佼者,早在东汉时期已有文献记载,现已拥有超过2000年的应用历史。
在我国,就产量多少和应用广泛程度而言,除了茶以外,位居其次的便是苦丁茶[1-2]。
苦丁茶在民间因原植物来源不同分为大叶苦丁茶及小叶苦丁茶。
大叶苦丁茶的原植物来源为大叶冬青(tifolia Thumb.ex Muray)及苦丁茶冬青(I.kudingcha C.J.Tseng),为冬青科常绿乔木,主要分布于我国浙江、江苏、安徽、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区[3]。
冬青科苦丁茶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大叶冬青 的茎皮用 甲醇提取后 , 用不 同的溶剂 分 离 , 乙醚层分离得 到 1 种化合物 , 在 1 分别为蛇麻脂醇 、 B 香树脂 醇 、t香树脂醇 、 一 ( I 一 熊果醇 3 0 乙酯 、 -一 熊果 酸 3 0 乙酯 、 -一 白桦脂醇 、 白桦脂 酸 、 古柯二醇 、 熊果醇 、 齐
苦 丁茶在古代 文献中又被称 为“ 皋卢 ” 最早 出现 ,
化学成 分 , 过气相色谱 一 通 质谱 分析 , 合计算机检索 结 技术 和人工检索对其化学成 分进行分离和鉴定 ,1 1 种 成 分 主要 为三萜 类化 合物 , 占总提 取 物 的 8 . %。 73 6 牟 利辉网 江西婺源大 叶冬青连续 三年 的老叶和 对
毋福海 等【 水蒸气蒸馏 法从 苦丁茶 中提取挥 发 - 凋
油, 通过 G — C MS分析 , 和鉴定 了 l 种 成分 , 分离 8 占挥 发油 的 7 .3 其挥发油 的主要成 分为单萜 、 06 %, 二萜 、一 2
2- 4 二羟基 , 胡萝 卜 , 醇是从 该属植 物首次得到。 苷 甘露
(l u igh jTeg 的嫩 叶 , I xK dne a . n ) e C s 也有其他一些 植物 来源的苦 丁茶 。本 文就近年来对冬青科苦 丁茶 的化学 成分 及药理作用 的研究进展 做一综述 , 以期 为苦 丁茶 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嫩 叶熊果酸含量测定表 明: 熊果酸含量与贮存期有关 , 随着 贮存时 间的延 长 , 含量逐 渐下降 ; 杆子 ( 叶为 青 嫩 青色 ) 叶比红杆子 ( 叶为红色 ) 嫩 嫩 嫩叶 的含量略高 。
摸醇酸苷和 2一 3羟基乌索酸一 — 一IL 阿拉伯 吡喃糖 30 ( 一 t —
( 2 B D 葡萄糖醛酸一 8 0 B D 葡萄糖苷 。 1 )— 一 2— 一 — ~ 谢惜 眉等口 冬青科苦 丁茶 中的总皂苷含 量进行 对 测定 , 结果显示不 同品质的苦丁茶样 品所 含 总皂 苷量
小叶苦丁茶的研究进展
壮 女贞 L i g u s t r u m r o b u s t u m( R o x b . )B l _及 其 同属 植 物 丽 叶 女贞 L i g u s t r u m h e n r y i H e m s 1 . 、总 梗 女贞 L i g u s t r u m p r i c e i
并 出 口到 北 美 、西 欧 及 东 南 亚 市 场 J 。 筠 连 县 2 0 1 0年 全县苦 丁 茶 种 植 l 2万 亩 ,产 量 达 1 7 3 0 0万
h e n r y i H e m s 1 .的叶 ;《 贵州 省 中药材 质量 标准 》 收载
的苦 丁 茶 来 源 为 日 本 毛 女 贞 L i g u s t r u m j a p o n i c u m T h u n b ,E t 本 毛女 贞后 经昆 明植物 所 吴 征镒 先 生 修订 为光 萼 小 蜡 L i g u s t r u m s i n e n s e v a r . m y r i a n t h u m( D i e l s )
小 叶苦丁 茶在 我 国西南地 区 广泛 使用 ,尤其 在 贵州 、 四川 、云 南 等 省 资 源 量较 大 ,分 布 较 广 。小 叶 苦 丁 茶 因其 味 苦 性寒 ,具 有 清 火解 毒 、消 炎 杀 菌 、 降压 降脂 、抗 氧化 、减 肥 利尿 等 药 用 保 健 功 能 而 受 到 大 众 的青 睐 - 3 』 。本 文 在前人 研究 进展 的基 础上 ,对 小 叶苦 丁茶 的 历 史 应 用 及 现 代 研 究 等 方 面 展 开 综 述 , 为小 叶苦 丁茶 的进 一 步开发 提供 科学 依据 。
载详 见表 1 。 2 小 叶苦丁 茶 的开发 应用
不同植物来源苦丁茶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不同植物来源苦丁茶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舒任庚;姚敏娜;闵雷
【期刊名称】《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8(20)6
【摘要】综述了近年来苦丁茶的植物来源、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为苦丁茶的品种整理,质量评定及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总页数】4页(P91-94)
【作者】舒任庚;姚敏娜;闵雷
【作者单位】江西中医学院现代中药制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昌,330004;江西中医学院现代中药制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昌,330004;江西中医学院现代中药制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昌,330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2
【相关文献】
1.冬青科苦丁茶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石敏娟;刘萍;朱卫丰
2.苦丁茶冬青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王新;陆慧宁;林少琨
3.金粟兰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孙贵萍;冯树慧;晏晨
4.苦丁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蒋建敏;许实波
5.蔷薇科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殷光发;许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叶苦丁茶主要活性成分降糖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
小叶苦丁茶主要活性成分降糖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快速增长的发展趋势,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统计,截至2017年,全球有4.25亿糖尿病患者,我国是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
天然产物与降糖西药相比,具有高效、低毒、无副作用的特点,在改善糖尿病相关症状方面具有相当的优势和潜力。
小叶苦丁茶作为一种可食用的天然植物,具有一系列药理作用,且毒副作用小,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本文选取小叶苦丁茶主要活性成分苯丙素苷及其主要活性单体阿克苷作为研究对象,在体外消化水平上通过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酶抑制实验评价这些活性成分对碳水化合物消化的影响;并利用荧光分析、圆二色谱、傅里叶红外光谱以及分子模拟对接等分析手段,研究其抑制机理;对阿克苷进行加热处理所得的产物进行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液-质联用谱(LC/MS)分析,并研究其热处理产物对酶的抑制效果以及加热前后抑制效果的区别。
在细胞水平上以L6myc骨骼肌细胞为模型,研究阿克苷对细胞葡萄糖吸收的影响,并检测了阿克苷刺激下胰岛素信号通路和AMPK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的表达与活性,探讨其降糖机制,为科学开发小叶苦丁茶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苯丙素苷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对两种酶的半抑制浓度(IC<sub>50</sub>)分别是1.02 mg/mL和0.73 mg/mL,是混合型抑制。
酶二级结构分析表明,苯丙素苷能与糖苷酶结合导致酶的构象改变从而影响酶的活性;且由于结合位点在酶活性中心附近,导致底物与酶无法直接接触,抑制了碳水化合物的消化。
2.在高温处理下,阿克苷会发生酰基转移,部分转化为异阿克苷,且温度越高转化越多。
37℃未经加热处理的阿克苷、100℃加热处理的阿克苷、120℃加热处理的阿克苷、异阿克苷四者对α-淀粉酶的抑制效果依次递减,抑制类型均为竞争性抑制。
小叶苦丁茶的研究进展
小叶苦丁茶的研究进展易帆;彭勇;许利嘉;肖培根【摘要】对我国别样茶(non-Camellia teas)中小叶苦丁茶的应用历史以及现代研究等方面进行整理综述.小叶苦丁茶在我国南方地区具有悠久的饮用历史,具有典型的别样茶特征,其原植物来源主要为木犀科女贞属植物粗壮女贞Ligustrum robustum(Roxb.)Bl.及其同属植物丽叶女贞Ligustrum henryi Hemsl.、总梗女贞Ligustrum priceiHayata及光萼小蜡Ligustrum sinense var.myrianthum.小叶苦丁茶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除湿化痰及减肥等功效.对小叶苦丁茶的现代研究表明,其主要化学成分为萜类、苯丙素类及黄酮类,其主要药理活性包括改善心脑血管系统,降糖降脂,抗菌消炎,抗氧化,保肝等方面.【期刊名称】《中国现代中药》【年(卷),期】2013(015)010【总页数】7页(P906-912)【关键词】小叶苦丁茶;别样茶;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作者】易帆;彭勇;许利嘉;肖培根【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100193;国家教育部中草药物质基础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3;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100193;国家教育部中草药物质基础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3;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100193;国家教育部中草药物质基础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3;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100193;国家教育部中草药物质基础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3【正文语种】中文苦丁茶在我国民间广泛应用已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就产量及应用程度而言,在我国是仅次于茶以外的植物饮品,是别样茶(non-Camellia teas)中最为出色的品种[1]。
苦丁茶在民间因原植物来源不同分为大叶苦丁茶及小叶苦丁茶。
苦丁茶的降血糖活性物质基础与作用机理研究
苦丁茶的降血糖活性物质基础与作用机理研究苦丁茶的降血糖活性物质基础与作用机理研究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不健康饮食习惯的盛行,糖尿病已经成为全球健康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糖尿病是一种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反应性下降而导致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高血糖水平会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并引发多种并发症。
因此,寻找具有降低血糖水平的自然药物及其机制的研究变得十分重要。
苦丁茶(Gymnema sylvestre R. Br.)是一种生长于印度、斯里兰卡等地区的常见草本植物,被广泛应用于传统药物学中。
在古代,印度医学家使用苦丁茶治疗糖尿病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近年来,针对苦丁茶提取物的降血糖活性进行了广泛研究,并确认其中存在多种活性物质,如皂苷类化合物和多糖等。
苦丁茶中的皂苷类化合物被证明具有显著的降低血糖水平的作用。
这些皂苷类化合物能够降低葡萄糖的吸收,抑制糖类的消化酶活性,减少肠道中葡萄糖的释放。
此外,它们还能增加胰岛素的分泌,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和代谢,并减少肝脏中糖异生的产生。
另外,苦丁茶中的多糖也被发现可降低血糖水平。
多糖具有促进胰岛素分泌的作用,从而降低血糖。
此外,研究还发现,苦丁茶中的多糖还能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进一步减缓血糖升高的速度。
除了上述活性物质,苦丁茶还含有大量的多酚类化合物,如黄酮和鞣花酸。
这些多酚类化合物具有强大的抗氧化活性,可以保护胰岛β细胞免受氧化应激的损害,并保持其正常功能。
此外,苦丁茶还被研究发现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促进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并降低脂肪的堆积。
这些作用机制可能涉及到苦丁茶中活性物质对胰岛素信号通路的影响。
总结而言,苦丁茶中的皂苷类化合物、多糖和多酚类化合物等活性物质具有降低血糖水平的作用。
这些活性物质通过减少葡萄糖的吸收和增加胰岛素的分泌等方式发挥作用,并具有抗氧化和改善胰岛素抵抗等多种机制。
然而,尽管苦丁茶显示出很大的潜力,但在使用苦丁茶治疗糖尿病之前,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探索其作用机理以及潜在的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综上所述,苦丁茶中的活性物质包括皂苷类化合物、多糖和多酚类化合物,具有降低血糖水平的作用。
苦丁茶不同提取物抗氧化活性比较及其GC-MS分析
苦丁茶不同提取物抗氧化活性比较及其GC-MS分析
近年来,许多研究已经发现苦丁茶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其中的抗氧化能力被认为是
其最重要的功效之一。
事实上,苦丁茶中的多种成分,如茶多酚、黄酮类、生物碱等都具
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这些成分对于保护人体细胞免受自由基的损伤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探究苦丁茶的抗氧化活性,本实验采用了不同提取物来进行比较研究。
首先,我们采取了水提取和乙醇提取的方法来制备苦丁茶的不同提取物,并进一步进行了DPPH自由基清除试验来评估其抗氧化能力。
结果表明,苦丁茶的乙醇提取物在不同浓度下均表现出了更强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其IC50值为3.82 mg/mL,而水提取物的IC50
值为9.81 mg/mL。
此外,为了进一步探索苦丁茶提取物中的成分,我们采用了GC-MS技术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苦丁茶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如苯乙醇、咖啡因、橙皮苷、山柰酚等。
其中,
咖啡因和橙皮苷是具有较高抗氧化活性的化合物,这也与前面DPPH自由基清除试验的结
果相符合。
综合以上结果,可以得出结论:苦丁茶中的乙醇提取物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其
中咖啡因和橙皮苷可能是其主要的抗氧化成分。
这些结果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苦丁茶对人
体健康的保护作用,并为其开发更具有价值的保健食品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苦丁茶不同提取物抗氧化活性比较及其GC-MS分析
苦丁茶不同提取物抗氧化活性比较及其GC-MS分析
随着现代化生活的快节奏和压力的增加,人们越来越关注保健和健康。
苦丁茶是一种传统的草药饮料,广泛应用于民间医疗领域。
苦丁茶不仅可以帮助人们增强免疫力、降低血糖、抗炎抗菌,还可以提高人们的抗氧化能力,抵御自由基的侵害。
因此,本研究旨在比较苦丁茶不同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分析苦丁茶的化学成分。
实验步骤:
1. 实验材料和仪器:苦丁茶、甲醇、水、二氧化硅胶、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硫酸铜、明胶试剂、2,2-二苯基-1-苦肽自由基、硝酸铁、吸光度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2. 实验设计:将苦丁茶粉末分别用甲醇和水提取,得到甲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
然后,将不同提取物分别用2,2-二苯基-1-苦肽自由基法测定其抗氧化能力,并用硝酸铁法检测其还原力;最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其化学成分。
3. 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测定,苦丁茶甲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均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和还原能力,其中甲醇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和还原能力优于水提取物。
同时,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分析结果表明,苦丁茶中含有多种化合物,如咖啡因、黄酮类、酚类等,这些化合物具有强大的抗氧化作用。
苦丁茶的介绍中药
苦丁茶的介绍中药苦丁茶属冬青科冬青属苦丁茶冬青种,中国古书多称之为“皋卢茶”,为药、饮兼用之名贵保健珍品,已有2000多年的饮用历史。
什么是苦丁茶?苦丁茶的功效作用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整理苦丁茶的资料,欢迎阅读。
苦丁茶的介绍苦丁茶,中药名。
是冬青科冬青属苦丁茶种常绿乔木,俗称茶丁、富丁茶、皋卢茶,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四川、重庆、贵州、湖南、湖北)及华南地区(江西、云南、广东、福建、海南)等地,是我国一种传统的纯天然保健饮料佳品。
苦丁茶中含有苦丁皂甙、氨基酸、维生素C、多酚类、黄酮类、咖啡碱、蛋白质等200多种成分。
其成品茶清香有苦味、而后甘凉,具有清热消暑、明目益智、生津止渴、利尿强心、润喉止咳、降压减肥、抑癌防癌、抗衰老、活血脉等多种功效,素有“保健茶”、“美容茶”、“减肥茶”、“降压茶”、“益寿茶”等美称。
袋泡苦丁茶、苦丁茶冲剂、苦丁茶含片、复合型苦丁茶等多种保健食品。
入药部位冬青科植物枸叶、大叶冬青或苦丁茶冬青的嫩叶。
性味甘、苦,寒。
归经归肝、肺、胃经。
功效疏风清热,明目生津。
主治风热头痛;齿痛;目赤;聤耳;口疮;热病烦渴;泄泻;痢疾。
相关配伍1、与石膏同用,清热泻火,宣肺清散。
2、与芦根同用,养阴生津,除烦止渴。
3、与菊花同用,疏风热,明目。
4、与黄连同用,清里和表,理肠止泻。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入丸剂。
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或涂搽。
禁忌脾胃虚寒者慎服,经期女性、肠胃不好等都不宜饮用。
炮制方法除去杂质,阴干,备用。
生理特性常生长于海拔400-800m的山谷、溪边杂木林或灌丛中。
它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根系发达,生长迅速,喜温喜湿,喜阳怕渍,适合在土层深厚、肥沃、湿润,排灌良好,土壤pH5.5-6.5,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壤土上种植;适应在年平均气温在10℃以上,≥10℃以上的年有效积温4500℃以上、长年平均绝对最低气温不低于-10℃。
降雨量在1500mm以上,空气相对湿度在80%以上的生态条件下生长。
苦丁茶的研究概述
熊果 酸。欧 阳明安等 人又从 冬青科 苦 丁茶中分得 较
多成 分 , 括 :。 树 脂 , 包 n香 鸟苏 酸 , 丁 茶甙 元 ,。 苦 a苦
H |1) e .、 r
池 m At) i 、日本 毛 女 贞 .
丁 内酯 , 丁 内酯._。。 萄吡 喃糖基 (-) 苦 30 D葡 1 . 2 D 葡萄糖 基 (-)a0鼠李 毗 喃 糖 基 (-)。 厂 拉 13 [。 12 ] I阿
维普资讯
苦丁茶的研究概 述
江西 中 医学 院( 昌 30 0 ) 刘爱 华 梦永明 林燕华 南 30 6
摘要 对 近 十 几 年 苦 丁 茶的 本 草 考 证 、 化学 成 分 及 药 理 作 用 等进 行 了概 述 。
关键词
苦丁荼
本草考证
化学成分
冬青和 紫茎 女贞 , 由于 功 效相 似 , 可作 苦 丁 茶使 用 ;
黄牛木 、 厚壳 树及 白花灯笼 由于 其科 属不同 , 效有 功 所 区别 , 能作正 品使用 L J 不 。 2 化学 成分的研 究
况+ 从本 草学及 原 植物 研 究 、 学成 分 、 化 药理 作用 等 方面作一 概述 。
苦 丁茶具有 清热 凉血 、 滋养肝 肾之功 效 ; 床上多用 临 于治疗 头疼 、 痛 、 齿 目赤 、 病 烦 渴 和 痢 疾 等 证 …。 热
主产于我国 四』 、 _ 贵州 、 『 江苏 、 广东 、 江、 浙 云南等
地 J 。研究 表 明 , 丁茶具有 明显 的生理 活性 , 临 苦 其 床应用 前景乐观 , 为一种 新药开 发 , 作 具有 很 高的价 值 。本 文根据 国 内外 近 十几 年对 苦 丁 茶 的研 究 情
③金丝橇科 : 苦丁茶( rtyt pui m v )毛 Ca xl r f m D e 、 o t m no l r
苦丁茶皂苷降血脂作用的成分研究
苦丁茶皂苷降血脂作用的成分研究苦丁茶(Ilex kudincha C.J.Tseng)是冬青科冬青属乔木植物的嫩叶,为药食同源的常用中药。
为阐明苦丁茶皂苷降血脂的药效物质基础,本论文以高脂血症小鼠模型对其降血脂活性进行了确证,同时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初步阐明了苦丁茶皂苷降血脂的作用机理,并运用超高效液相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技术对苦丁皂苷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全面的表征,为苦丁茶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层析、反相C18半制备等传统的植物化学分离模式,对苦丁茶皂苷成分进行分离并进行结构鉴定。
结合QTOF-MS/MS对苦丁茶皂苷提取物中的所有皂苷成分进行结构表征。
通过高脂饲料建立高脂血症小鼠模型,随机4组,即苦丁茶皂苷TSL组(50 mg/kg)、苦丁茶皂苷TSH组(100 mg/kg)、P group(simvastain tablets 20 mg/kg)、H group组,另取同步饲养的正常小鼠作为C group组,每组8只,连续灌胃给药4周后,眼眶后静脉丛取血,分离血清,检测所有小鼠血清中一系列生化血脂指标变化;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形态学。
然后从基因表达方面采用实时定量PCR 的方法研究实验小鼠肝脏中与脂代谢相关的五种基因的表达情况,初步阐述苦丁茶皂苷降血脂的作用机理。
结论:共分离出6个化合物分别是:kudinoside A、kudinoside D、kudinoside F、ilekudinoside R、ilekudinoside D、ilekudinoside M,并表征出52个皂苷累化合物,为苦丁茶皂苷降脂药效物质基础和质量控制奠定了基础。
药效结果发现与模型组比较,苦丁茶皂苷治疗组小鼠血清中TC、LDL-C、AI均显著减低,证明苦丁茶皂苷提取物对高脂血症有显著的预防作用;肝脏组织染色结果显示苦丁茶皂苷提取物能改善高脂饲料引起的肝脏脂肪变性;实时定量PCR实验结果表明与高脂模型组比较,苦丁茶皂苷提取物能够显著上调高脂血症小鼠肝脏中的Hmgcr、LDL-R、SR-BI、SR-A和CD36水平,从基因表达方面初步阐明了苦丁茶皂苷的降血脂药效作用靶标和作用机理。
中药材 苦丁茶 概述说明
中药材苦丁茶概述说明功能主治简介:散风热,清头目,除烦渴。
治头痛,齿痛,目赤,聤耳,热病烦渴,痢疾。
①《本经逢原》:止痢。
②《医林纂要》:治天行狂热。
③《纲目拾遗》:逐风、活血,绝孕。
④...[详情见下文]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剂。
外用:煎水熏洗。
【别名】:苦灯茶【汉语拼音】:kudingcha【成份】:枸骨叶中含咖啡碱、皂甙、鞣质、苦味质。
大叶冬青叶中含熊果酸、β-香树脂醇、蛇麻脂醇、蒲公英赛醇、熊果醇和β-谷甾醇;树皮中含α-和β-香树脂醇等;果实中含熊果酸和蹄纹天竺素-3-木糖葡萄糖甙。
【加工采集】:冬青科灌木或小乔木植物大叶冬青等的叶。
【药材鉴别】:①枸骨叶;又名:角刺茶(《纲目拾遗》)。
性状详”枸骨叶”条。
也有用枸骨老树的叶,叶片呈卵圆形,先端短尖,基部圆形,上面光滑,革质而厚。
产江苏、浙江等地。
②大叶冬青叶,又名:苦灯茶((毒草求尿》)。
呈卵状长椭圆形,革质,不皱缩,有的纵向微卷曲,上面黄绿色或灰绿色,有光泽,下面黄绿色,味微苦。
产浙江、福建、广西等地。
苦丁茶的品种较为复杂,除上述主要品种外,在江苏、安徽地区有用茶叶加枸骨叶煎汁焙制而成者,外表绿褐色或黄绿色,与一般粗茶相似,用沸水泡开后,伸展的叶片为阔披针形及卵状披针形,边缘有锯齿,浸液味苦,浓者不堪入口,与昔通茶叶不同。
四川地区有用木犀科植物序梗女贞的叶;贵州地区则用日本毛女贞的叶作苦丁茶使用,参见”苦茶叶”条。
【炮制】:去除杂质,阴干,备用。
【药理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色链球菌、卡他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有抑制作用。
【功能主治】:散风热,清头目,除烦渴。
治头痛,齿痛,目赤,聤耳,热病烦渴,痢疾。
①《本经逢原》:”止痢。
”②《医林纂要》:”治天行狂热。
”③《纲目拾遗》:”逐风、活血,绝孕。
”④《本草再新》:”消食化痰,除烦止渴,利二便,去油腻。
”⑤《本草求原》:”清肺脾,止痢,清头目。
”⑥《中国医学大辞典》:”散肝风,清头目,治耳鸣、耳聋、聤耳流脓,活血脉,凉子宫。
苦丁茶冬青皂苷的生物转化及药理活性研究
苦丁茶冬青皂苷的生物转化及药理活性研究苦丁茶冬青Ilex kudincha C.J.Tseng是冬青科冬青属乔木植物,其叶作茶是苦丁茶主流商品之一。
苦丁茶冬青化学成分丰富,其中三萜皂苷类化合物是其主要的活性成分,如何提高苦丁茶冬青皂苷的含量是近年研究的热点。
本文利用生物转化的方法,筛选高效菌株,通过对生物转化的初始pH值、发酵温度、发酵时间、摇床转速等条件的研究,获得最佳发酵工艺条件,并对转化产物的抗氧化、抗肿瘤作用进行研究,为苦丁茶冬青皂苷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实验数据。
本文选取四种微生物菌株分别为大肠埃希氏菌、凝结芽孢杆菌、黑根霉、黑曲霉发酵苦丁茶冬青总皂苷,HPLC系统分析比较转化前后化合物的含量变化。
结果表明,大肠埃希氏菌、凝结芽孢杆菌发酵后各个单体皂苷含量变化不明显,黑根霉发酵后各个单体皂苷含量显著降低,黑曲霉发酵后苦丁皂苷C、苦丁皂苷E含量显著降低,苦丁皂苷A、苦丁皂苷D含量显著提高。
本文以苦丁皂苷A、苦丁皂苷D的含量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优化黑曲霉转化苦丁茶冬青总皂苷生成苦丁皂苷A、苦丁皂苷D的条件,最佳工艺条件为:初始pH值6.0,发酵温度25℃,发酵时间7d,摇床转速120r/min。
通过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对转化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HPLC、NMR 鉴定检识,确定转化产物结构,外标法显示纯度均≥95%。
本文对转化产物的抗氧化作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包括还原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抑制脂质过氧化能力的测定。
结果表明,苦丁皂苷A的抑制脂质过氧化能力显著(P<0.05),苦丁皂苷D 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显著(P<0.05),苦丁皂苷C的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显著(P<0.05),苦丁皂苷E的抗氧化活性与苦丁皂苷C的抗氧化活性规律是一致的。
本文对转化产物的抗肿瘤作用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包括人肺癌细胞NCI-H460、人肝癌细胞Bel-7402、人胃腺癌细胞SGC-7901、人结直肠腺癌细胞HCT116、人神经胶质细胞瘤细胞U251的抑制作用。
苦丁茶的生化成分与保健功能
苦丁茶的生化成分与保健功能摘要介绍了苦丁茶的生化成分以及其保健功能,以为促进苦丁茶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AbstractThe paper introduced the biochemical compounds and health care functions of Folium llicis Latifoliae,in order to promote th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Folium llius Latifoliae.Key wordsFolium llicis Latifoliae;biochemical compounds;health care functions苦丁茶在我国已有2 000多年的饮用历史,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功能活性成分,而且具有显著的保健功能。
纯天然、保健是21世纪食品发展的主流,发展苦丁茶在21世纪具有更广阔的前景。
1苦丁茶的生化成分1.1营养成分苦丁茶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水浸出物、黄酮物质含量较高,多酚类物质、游离氨基酸含量较低,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达6.99%左右。
但产地、嫩度等因素均对苦丁茶营养成分含量有影响,具体见表1。
1.2功能活性成分1.2.1皂甙。
皂甙是苦丁茶内含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含量一般为18.82%~22.98%。
在苦丁茶中皂甙的种类较多,目前分离鉴定的有苦丁皂甙、苦丁皂元、苦丁茶甙甲、苦丁茶甙乙、苦丁茶甙丙、苦丁茶甙丁[2-4]。
1.2.2萜类物质。
在苦丁茶中含有丰富的萜类物质,目前已分离出29种三萜化合物,其中有α-香树醇-3β-棕榈酸酯、11-羟基-α-香树醇-β-棕榈酸酯、3β-羟基-羽扁-20(29)-烯-24-羧酸甲酯和羽扇-20(29)-烯-24-羧酸甲酯-3β-棕榈酸酯、β-谷甾醇、β-香树醇、羽扁豆醇、乌索酸、熊果醇和蛇麻酯醇,及α-苦丁内酯、β-苦丁内酯、γ-苦丁内酯等[2-6]。
苦丁茶:心脑血管疾病的克星
苦丁茶:心脑血管疾病的克星据《本草纲目》记载,苦丁茶具有散风热、清头目、生津止渴、消食提神、消炎解毒、降压降脂等药理功能。
据《广东科技报》1993年5月15日记载:“苦丁茶具有降血压、降血脂、降低胆固醇和清暑解毒、消炎杀菌、健胃消积、提神醒脑、明目益思等功效、为凉肝散风、止痛消炎良药。
对治疗高血压、肥胖症、口腔炎、咽喉炎等疗效显著;对急性胃炎、感冒、肚痛、痧气、疟疾、便秘等有较好疗效;对鼻咽癌、食道癌有抑制作用;煮水外洗能治疗多种皮肤病及烫伤等;如果把它当作茶泡饮,其滋味甘凉、生津止渴、先苦后甘,回味持久,故被人们誉称为‘绿色黄金’、‘益寿茶’、‘美容茶’”。
中医认为,它具有散风热、清头目、除烦渴的作用,可用来治疗头痛、牙痛、目赤、热病烦渴、痢疾等。
现代药理研究则证明,苦丁茶中不仅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及锌、锰、铷等微量元素,还具有降血脂、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心肌供血、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头晕、头痛、胸闷、乏力、失眠等症状均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因此备受中老年人的青睐。
现代科学临床应用表明,苦丁茶具有消暑解毒、消炎杀菌、化痰止咳、健胃消积、提神醒脑、减肥抗癌和抗辐射、降血压、降血脂、降胆固醇等功效。
被国内外消费者誉为保健茶、益寿茶、美容茶,是一种应用极为广泛的天然多功能植物饮料。
食用附方1,苦丁茶:枸骨叶、茶叶各等分。
每次4g,沸水浸泡,代茶饮。
一日2~3次。
本方以枸骨叶疏风清热,茶叶清利头目。
用于上焦风热,头昏目赤。
2,枸骨女贞饮:枸骨叶10g,女贞子15g,生地黄20g。
煎汤饮。
本方以枸骨叶清热养阴,女贞子、生地黄补肝肾、清虚热。
用于阴虚内热,潮热盗汗,或肺结核发热。
饮用方法冲饮苦丁茶的要点:一是水要开。
二是水质要好,最好是矿泉水、泉水或纯净水等优质水。
三是选用瓷器或陶器做茶具,味道更佳。
四是放的量要少,苦丁茶有量少味浓、耐冲泡的特点。
虽然喝茶的浓淡因人而异,难以一概而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木樨科女贞属紫茎女贞(Ligustrum purpurascens Y.C.Yang):将苦丁茶叶的乙醇浸膏用石油醚脱脂后,再用适量丙酮溶解,加乙醚沉淀,沉淀物经聚酰胺柱层析,得到三种化合物,经光谱分析鉴定,分别为甘露醇(mannitol,mp168~169℃)、acteoside 和一种7碳醇化合物[7]。
Hale Waihona Puke 3.5 对肾脏的毒副作用:木樨科女贞属日本毛女贞(Ligusturm japonicum Thunb,var.pubescens Kokdz),饲喂家兔60天,出现间质性肾炎的表现,即间质水肿,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细胞浸润,肾小管浊肿,上皮细胞脱落等。苦丁茶和抗生素类药一样,主要通过肾小管分泌而排出,所以在间质和肾小管中药物浓度最高,而且,在药物所致间质性肾炎中,少数病例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关于药物所致间质性肾炎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认为并非药物的直接毒性作用,而是由变态反应所引起。从实验结果来看,并无剂量增大和病变加重的倾向。所以以苦丁茶长期饲喂家兔出现间质性肾炎,是否因苦丁茶某种成分或多种成分所致,还有待进一步研究[3]。
2.2 冬青科苦灯茶(Ilex kudincha C.J,Tseng):苦丁茶叶的乙醇提取液,经浓缩后的残渣,混悬于水中,其中油醚萃取部分经硅胶柱层析,氯仿:乙酸乙酯(4∶1)洗脱,依次得到三个化合物,经薄层层析和红外光谱鉴定,分别为α-香树脂(α-amyrin,mp185~186℃)、β-谷甾醇(β-sitosterol,mp135~136℃)、乌索酸(ursolic acid,mp229~231℃);将上述石油醚萃取后的水液,再经乙酸乙酯:乙醇(3∶1)萃取,水层以10%HCI调节pH3~4,有沉淀析出,抽滤,烘干,得灰白色无定形粉末,经化学反应和光谱分析鉴定为五环三萜内酯,命名为苦丁茶甙元(kudinchagenin,mp249~250℃)[6]。
3.3 降脂作用:苦丁茶提取物不仅对大鼠有明显的降压作用,而且还可以显著减轻大鼠皮下脂肪指数,有一定的消肥作用[9]。临床上用苦丁茶治疗血脂异常者,以及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降低,高密度脂蛋白升高等症,药效学研究表明,苦丁茶有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动物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具有提高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比值的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了科学依据。此外,苦丁茶还具有清热、解油腻、降脂减肥的功效,是一种较好的保健药茶[11]。
3.4 抗生育作用:冬青科枸骨和冬青科大叶冬青(Ilex llatifola Thunb)的提取物皮下注射或腹腔注射都有抗早孕和抗着床作用。从实验结果来看,经皮下注射给药,无论是抗早孕或是抗着床作用,均优于腹腔注射给药,其作用机理尚不清楚。但灌胃给药时没有抗早孕或抗着床作用,可能是其抗生育有效成分浓度不易从胃肠道吸收,或其有效成分可被消化液部分破坏,导致进入血循环的有效成分不足。此外,可能有胎毒作用,并且与剂量有关。黄体酮不能对抗苦丁茶的抗早孕作用;离体子宫实验证明,其对子宫有明显的兴奋作用,小剂量时可出现节律性收缩,大剂量时产生催产素样作用。两种植物实验结果基本相似,说明其中所含有效成分可能相同,有待进一步研究[12]。
2 化学成分
由于苦丁茶的来源各异,对其化学成分的研究各有不同,以下就三种不同来源的苦丁茶的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2.1 冬青科枸骨(Ilex cornuta Lindl):苦丁茶嫩叶的甲醇提取液,浓缩得浸膏,溶于60%甲醇中,用已烷萃取除杂质,蒸去甲醇,残余水液依次用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提取,浓缩得浸膏。二氯甲烷部分经硅胶柱层析分离,以不同洗脱剂洗脱得到五种化合物。经光谱分析鉴定,分别为羽扇豆醇(lupeol,mp210~212℃)、乌索酸(ursloic acid,mp229~231℃)、胡萝卜素甙(daucosterol,mp290~292℃)、地榆甙Ⅱ(zigu-glucoside Ⅱ,mp275~278℃)、地榆甙Ⅰ(zigu-glucoside Ⅰ,mp214~215℃);乙酸乙酯部分经硅胶柱层析,以CHCL3-MeOH梯度洗脱,得到九种化合物,经光谱分析鉴定,分别为苦丁茶甙甲(cornutasideA,mp193~195℃)、苦丁茶甙乙(cornutasideB,mp198~200℃)、苦丁茶甙丙(cornuta side C,mp 222~223℃)、苦丁茶甙丁(cornutasideD,mp211~213℃)、苦丁茶粮脂素甲(cornuta-glycolipideA)、苦丁茶粮脂素乙(cornuta-glycolipideB)、3~4二咖啡酰鸡纳酸(3,4-dicaffeoylquinic acid)、3~5二咖啡酰鸡纳酸(3,5-dicaffeoyoquinic acid)、腺甙(adenosine,mp235~236℃)[4,5]。
苦丁茶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
更新日期: 09-25 刘刚 刘焱文
苦丁茶为常用中药,多以植物的嫩叶或叶入药,性味苦甘,具有清热凉血、滋养肝肾之功效;能散风热、清头目、除烦渴,多用于治疗头痛、齿痛、目赤、热病烦渴和痢疾等症[1]。另据《纲目拾遗》记载,苦丁茶有“逐风、活血、绝孕”之功效,《中国医学大辞典》记载,苦丁茶还有“活血脉、凉子宫”之功效。研究表明,苦丁茶具有明显的生物活性,其临床应用前景乐观,作为一种新药开发,也具有很高的价值。
3 药理作用
3.1 心血管系统作用:冬青科苦灯茶的水提液能增加离体豚鼠心脏的冠脉流量,显著提高小鼠耐缺氧能力,延长缺氧鼠的存活时间,其作用随剂量增加而加强;对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亦有保护作用;改善心肌血氧的供求平衡,对于防治冠心病、缓解心绞痛的发作是有益的。另外,苦丁茶水提液静脉注射后能明显增加麻醉兔的脑血流量,降低脑血管的阻力和血压。提示该药对脑血管有一定的扩张作用,这对促进脑循环、调整脑血管机能、防治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的作用[8]。
1 植物来源
据文献报道,我国很多地区以苦丁茶代茶饮,作为苦丁茶使用的市场品种隶属3科9种植物。冬青科枸骨叶、大叶冬青、苦灯茶等在华东、华中、华南一带广泛使用并形成商品;木樨科女贞属五种植物,在西南地区广泛使用并形成商品;马鞭草科桢桐属植物白花灯笼,在少数地区亦作苦丁茶使用。另外,金丝桃科黄牛木属三种植物及紫草科厚壳树属二种植物在广西、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有作清凉饮料使用的历史,但不能作为苦丁茶正品使用[2]。其中,冬青科枸骨的干燥叶为苦丁茶主流品种,本品叶革质,边缘有硬刺,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