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结构发展

合集下载

钢筋混凝土结构发展综述

钢筋混凝土结构发展综述

钢筋混凝土结构发展综述摘要:本文主要从钢筋混凝土这种建筑材料的发明过程谈起,详细阐述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和筒体结构的发展过程和特点。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材料发展;结构形式正文:人类早期的建筑物主要使用木材、泥土和石料等天然材料建造,但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物的要求也日益多样和复杂,在钢筋混凝土材料被发明之后,建筑的规模、高度和结构体系都有了划时代的发展。

1钢筋混凝土建筑材料的发展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开始探索新的建筑材料,因为新类型的建筑,比如庞大的工厂建筑和公共建筑需要大量廉价,强度足够的材料,而传统建筑材料显然不可能满足这些要求。

1774年,英国人在艾地斯东这个地方采用石灰,粘土,砂和铁渣混合,研制出初期的混凝土,并利用这种材料来建造灯塔,成本低廉并且结构非常牢固,取得初步成功。

直到1824年,研究出胶性水泥的方法,根据采用的石灰石在波特兰岛,而起名为“波特兰水泥”,发明者是英国人约瑟夫-阿斯帕丁。

波特兰水泥的廉价,高度可塑性和其高强度,都使之立即成为建筑行业最喜欢的新材料。

1850年前后,有个法国园丁约瑟夫-蒙涅采用波特兰水泥和铁丝网组合来制作花盆,这个实验的成功启发了法国建筑家日后在大型公共建筑的穹顶部分采用这种方法。

世界上的一个采用钢筋混凝土建造的大型建筑是由拉布鲁斯特设计的巴黎圣日内维夫图书馆的拱顶,完成于1850年。

1890年前后,在欧洲和美国都开始广泛采用钢筋混凝土建造房屋,成为20世纪建筑的主要手段,终于取代了传统的材料和建筑方法,使建筑能够在物质基础上,在材料基础上,在建筑方法和手段上有很大发展。

人们使用钢铁的年代和使用混凝土的一样久远,但是同样,直到19世纪末人们使用钢铁仍旧只是局限于装饰性质,真正地将钢铁应用于承重结构是在20世纪初。

钢筋混凝土结构形式的发展随着城市人口的集中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建设高层集合住宅的意义正在提升。

一般在高地价用地内,要想增加建筑面积和住户数量,提高容积率,就只有追求高密度化。

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的发展趋势

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的发展趋势

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的发展趋势四川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周平谢子洋摘要:目前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对土木工程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建设工程项目大多都离不开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所以必须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有效控制。

本文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的定义、技术的优缺点、技术质量要求以及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提出必要的防治措施和改正。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结构;优缺点;防治措施。

一、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的定义。

混凝土是由胶凝材料水泥、砂子、石子和水,及掺和材料、外加剂等按一定的比例拌和而成。

凝固后坚硬如石,受压能力好,但受拉能力差,容易因受拉而断裂。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充分发挥混凝土的受压能力,常在混凝土受拉区域内或相应部位加入一定数量的钢筋,使两种材料粘结成一个整体,共同承受外力。

这种配有钢筋的混凝土,称为钢筋混凝土。

1、钢筋混凝土结构工作的原理。

混凝土和钢筋两种不同性质的材料能有效的共同工作承担压力和拉力,第一是因为由混凝土硬化后与钢筋之间存在着足够的粘结力,使钢筋和混凝土两者能紧密的连接在一起。

同时,钢筋混凝土结构之间的粘结力主要由胶粘力、摩擦阻力和机械咬合力三部分组成,其中在这三部分力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机械咬合力,约占总粘结力的一半以上,将光面钢筋的端部做成弯钩,将钢筋冷轧或者热轧、冷拉处理以后,使钢筋表面上带有凹凸形状或者压痕的粗糙表面,以及将钢筋焊接成钢筋骨架和网片等等,均可增强混凝土和钢筋两者之间的粘结力,为保证纲纪和混凝土之间的可靠粘结和防止钢筋锈蚀,钢筋周围必须具有(15-30)mm厚的混凝土保护层。

其次混凝土与钢筋有着相近的温度膨胀系数,这样,当外界温度变化产生热胀冷缩时,不会因为两种材料涨缩不一样,而破坏两者之间的粘结力,这也是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材料可以结合成一体使用的基础条件。

2、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优点。

钢筋混凝土结构之所以在各种土木建筑工程中有极其广泛的使用,因为其还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1)取材容易:混凝土和钢筋两种材料所涉及的资源丰富而且医德,混凝土所用的砂、石一般可就地取材,还可利工业材料(如矿渣、粉煤等),制成人造骨料,用于混凝土中,且价格比较便宜。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前景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前景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前景在现代建筑领域,钢筋混凝土结构无疑是最为常见和重要的结构形式之一。

从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到跨越江河的大桥,从大型体育场馆到普通的居民住宅,钢筋混凝土结构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那么,在未来的发展中,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前景究竟如何呢?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优点。

其具有良好的耐久性,能够在各种恶劣的环境条件下长期保持稳定。

相较于其他一些结构材料,钢筋混凝土对于化学侵蚀、风化以及温度变化等因素具有较强的抵抗力。

这使得建筑物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能够减少维修和更换的成本,从而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

其次,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强度较高。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配筋,可以承受巨大的荷载,包括垂直荷载和水平荷载。

这使得它在建造高层建筑、大型桥梁以及其他承受重载的结构时,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再者,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相对较为简便。

原材料如水泥、骨料、钢筋等易于获取,并且施工工艺相对成熟。

这使得在不同的地区和条件下,都能够较为方便地进行施工,从而降低了建筑成本和施工难度。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环保方面,传统的水泥生产过程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未来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需要在原材料的选择和生产工艺上进行创新,以减少对环境的压力。

例如,研究和开发新型的水泥替代品,或者采用更加节能环保的生产方式。

在性能方面,人们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抗风等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满足这些要求,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结构的力学性能,优化设计方法,采用更加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监控手段,确保结构在极端条件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另外,随着建筑设计的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钢筋混凝土结构也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新的需求。

例如,在大跨度结构、异形结构等方面,需要探索新的结构形式和施工方法,以实现更加独特和美观的建筑效果。

在智能化方面,未来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有望与智能技术相结合。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发展趋势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发展趋势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发展趋势随着综合多功能建筑应运而生,钢筋混凝土转换结构不断涌现,那么你想知道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发展趋势是怎么样的吗?下面由店铺向你推荐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发展趋势,希望你满意。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发展趋势篇【1】钢筋混凝土从19世纪开始采用以来,至今仅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虽然与砌体结构,钢结构,木结构相比历史不长,但由于混凝土和钢筋材料性能的不断改进,结构理论施工技术的进步使其发展极为迅速。

如今,钢筋混凝土结构已成为目前应用较广的结构形式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结构的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

针对这种现状,对钢筋混凝土的耐久性,加固设计等等方面的研究成为热点。

对钢筋混凝土加固设计主要通过对碳纤维材料的特性的利用,用专门配制的环氧树脂将纤维片材贴在结构受拉面,待树脂固化后,碳纤维片即可与原结构形成新的受力复合体与钢筋共同受力。

这样一来,与普通钢相比,碳纤维布抗拉强度高10-15倍;施工便捷耐久性和耐腐蚀性好,且加固层很薄,基本不增加自重和不改变外形尺寸。

而经碳纤维加固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性能也得到显著改善,能减少结构的变形,降低原有结构应力,减消裂缝;改变结构的体系;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配筋不足,构建截面不足等问题。

用碳纤维加固材料修复补强混凝土结构,与混凝土结构形成一体共同工作,对于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具有显著作用。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已是当今世界的重大现实问题之一,其中钢筋锈蚀导致结构的过早破坏,更是给国民经济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为此选用混凝土外加剂中钢筋阻锈剂,专用于阻止活减缓混凝土中钢筋锈蚀,提高结构物得耐久性。

钢筋阻锈剂对钢筋有很强的钝化作用,能抑制锈蚀的产生和发展;其次,在不改变混凝土的基本性能下,能有效的提高与改善混凝土的性能,且在碱性或中性的条件下,能保持长期有效,经济实惠;对人和环境基本无害。

目前,大力发展和推广钢筋混凝土外加剂的研究和应用是促进建筑业等科学进步的重要途径。

钢筋混凝土结构发展现状

钢筋混凝土结构发展现状

钢筋混凝土结构发展现状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建筑结构形式之一,其发展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施工技术: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效率和质量有了大幅提升。

现代的施工技术包括模板支撑系统、自动化混凝土搅拌和运输设备、精密激光测量等,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提高了安全性能。

2. 材料技术:随着材料科学的不断进步,钢筋混凝土结构所使用的混凝土和钢筋等材料也逐渐得到优化和改进。

新型混凝土材料如高性能混凝土和自密实混凝土通过改变混凝土的配方和生产工艺,提高了材料的强度、耐久性和抗裂性能。

同时,高强度钢筋和预应力钢筋的使用也进一步提高了结构的承载能力。

3. 结构设计:随着结构分析软件的普及和发展,结构设计的计算和优化越来越精确和高效。

同时,新的设计理念如BIM技
术(建筑信息模型)的应用也使得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更加全面和可靠。

4. 结构形式:在结构形式方面,钢筋混凝土结构也在不断创新和优化。

传统的框架结构、梁柱结构逐渐发展为组合结构、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等,以适应不同的建筑需求和设计要求。

总体来说,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施工技术、材料技术、结构设计和结构形式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和突破,能够有效满足不同类型建筑的需求,并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安全性和可持续
性。

不过,也需要不断关注和研究新的技术和材料,推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概况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概况

一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概况(一)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一般概念组合结构定义:组合结构的种类繁多,从广义上讲,组合结构是指两种或多种不同材料组成一个结构或构件而共同工作的结构(Composite Structure)。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是继木结构、砌体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之后发展兴起的第五大类结构。

从广义概念上看,钢筋混凝土结构就是具有代表性的组合结构的一种。

组合结构分类:组合结构通常是指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其中钢又分为钢筋和型钢,混凝土可以是素混凝土也可以是钢筋混凝土。

国内外常用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主要包括以下五大类:(1)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板;(2)钢—混凝土组合梁;(3)钢骨混凝土结构(也称为型钢混凝土结构或劲性混凝土结构);(4)钢管混凝土结构;(5)外包钢混凝土结构。

(二)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发展概况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这门学科起源于本世纪初期。

于本世纪二十年代进行了一些基础性的研究。

到了五十年代已基本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

至今组合结构在基础理论,应用技术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

目前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在高层建筑、桥梁工程等许多土木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在国外,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最初大量应用于土木工程旨在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当时的欧洲急需恢复战争破坏的房屋和桥梁,工程师们采用了大量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加快了重建的速度,完成了大量的道路桥梁和房屋的重建工程。

1968年日本十胜冲地震以后,发现采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修建的房屋,其抗震性能良好,于是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在日本的高层与超高层中得到迅速发展。

60年代以后世界上许多国家(包括英、美、日、苏、法、德)根据本国的试验研究成果及施工技术条件制定了相应的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1971年成立了由欧洲国际混凝土委员会(CES)、欧洲钢结构协会(ECCS)、国际预应力联合会(FIP)和国际桥梁及结构工程协会(IABSE)组成的组合结构委员会,多次组织了国际性的组合结构学术讨论会,并于1981年正式颁布了《组合结构》规范。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发展现状2022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发展现状2022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发展现状2022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目前多层和高层建筑逐渐增多,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其主要形式,虽说它的钢筋及水泥用量都比较大,造价也比混合结构高,但它具有梁柱承重,墙体只起分隔和围护的作用,房间布置比较灵活,门窗开置的大小、形状都较为自由的特点。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充分利用其使用空间,满足了使用者在使用上的不同要求。

因此,框架结构房屋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青睐。

框架结构是由梁和柱组成承重体系的结构。

主梁、柱和基础构成平面框架,各平面框架再由联系梁连接起来而形成框架体系。

框架结构的最大特点是承重构件与围护构件有明确分工,建筑的内外墙处理十分灵活,应用范围很广。

这种结构形式虽然出现较早,但直到钢和钢筋混凝土出现后才得以迅速发展。

根据框架布置方向的不同,框架体系可分为横向布置、纵向布置及纵横双向布置三种。

横向布置是主梁沿建筑的横向布置,楼板和连系梁沿纵向布置,具有结构横向刚度好的优点,实际采用较多。

纵向布置同横向布置相反,横向刚度较差,应用较少。

纵横双向布置是建筑的纵横向都布置承重框架,建筑的整体刚度好,是地震设防区采用的主要方案之一。

钢筋混凝土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钢筋混凝土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钢筋混凝土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钢筋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其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和应用领域三个方面探讨钢筋混凝土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一、技术创新是钢筋混凝土发展的关键。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钢筋混凝土的技术创新也在不断推动。

首先,新型的材料和添加剂的应用使得钢筋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施工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例如,纳米材料的引入可以增强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改善其抗裂性能和耐久性;高性能混凝土的研发和应用使得钢筋混凝土结构更加轻巧、牢固和耐久。

其次,新的设计理念和施工技术也为钢筋混凝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例如,预应力混凝土的广泛应用使得更大跨度的桥梁和建筑物成为可能;模块化和工业化建造的推广使得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效率大大提高。

二、可持续发展是钢筋混凝土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当前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钢筋混凝土的环境友好性和资源利用率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首先,钢筋混凝土的生命周期分析和评估可以帮助优化建筑结构设计,减少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

其次,废弃钢筋混凝土的再利用和回收利用可以减少对原材料的依赖,降低资源消耗。

例如,利用废弃钢筋混凝土进行再生骨料的生产,不仅可以减少对天然骨料的开采,还可以减少废弃物的排放。

另外,探索新型的可持续材料和建筑技术也是钢筋混凝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例如利用工业废渣制备新型水泥和混凝土,或者采用可再生材料替代传统材料。

三、钢筋混凝土的应用前景广阔。

钢筋混凝土在建筑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住宅、商业建筑、桥梁、隧道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对建筑品质和耐久性的要求越来越高,钢筋混凝土的应用前景也越来越广阔。

特别是在抗震、防火、耐久性等方面,钢筋混凝土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满足高强度和高耐久性的要求。

此外,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钢筋混凝土的应用也得到了进一步推广。

例如,在海洋工程领域,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能够有效应对海水侵蚀和风浪冲击。

钢筋混凝土结构发展趋势

钢筋混凝土结构发展趋势

钢筋混凝土结构发展趋势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施工阶段实际上是一个部分完成的结构和模板支撑系统构成的时变结构,那么你想知道钢筋混凝土结构发展趋势是怎么样的吗?下面就由店铺为你带来钢筋混凝土结构发展趋势,希望你喜欢。

钢筋混凝土结构发展趋势篇【1】摘要:钢筋混凝土的发明出现在近代,通常为人认为发明于1848年。

1868年一个法国园丁,获得了包括钢筋混凝土花盆,以及紧随其后应用于公路护栏的钢筋混凝土梁柱的专利。

1872年,世界第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在美国纽约落成,人类建筑史上一个崭新的纪元从此开始,钢筋混凝土结构在1900年之后在工程界方得到了大规模的使用。

1928年,一种新型钢筋混凝土结构形式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出现,并于二次世界大战后亦被广泛地应用于工程实践。

钢筋混凝土的发明以及19世纪中叶钢材在建筑业中的应用使高层建筑与大跨度桥梁的建造成为可能。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结构、发展、现状正文:1、钢筋混凝土发展经历阶段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钢结构、木结构相比,历史不长,但自19世纪中叶开始使用后,由于混凝土和钢筋材料性能的不断改进,结构理论施工技术的进步使钢筋混凝土结构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桥梁、隧道、矿井以及水利、海港等土木工程领域。

建筑用混凝土的发展简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甚至可能在更早的古代文明中已经使用了混凝土及其胶结材料。

但直到1824年波特兰水泥的发明才为混凝土的大量使用开创了新纪元。

至今仅有160多年的历史。

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阶段为钢筋混凝土小构件的应用,设计计算依据弹性理论方法。

1801年考格涅特发表了有关建筑原理的论著,指出了混凝土这种材料抗拉性能较差,到1850年法国的兰博特首先建造了一艘小型水泥船,并于1855年在巴黎博览会上展出。

接着法国的花匠莫尼尔在1867年制作了以金属骨架作配筋的混凝土花盆并以此获得专利。

后来康纳于1886年发表了第一篇关于混凝土结构的理论与设计手稿。

浅谈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发展

浅谈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发展

浅谈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发展摘要:本文主要从钢筋混凝土这种建筑材料的发明过程谈起详细阐述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和筒体结构的发展过程和特点。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材料发展;结构形式人类早期的建筑物主要使用木材泥土和石料等天然材料建造,但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物的要求也日益多样和复杂在钢筋混凝土材料被发明之后建筑的规模高度和结构体系都有了划时代的发展。

同钢铁一样,钢筋混凝土的出现和在建筑中的广泛应用对现代建筑的形成与发展也起到了革命性的推动作用。

钢筋混凝土是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被广泛采用的,这给建筑结构方式与建筑造型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是建筑工程中最常用的2种结构形式。

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各有所长,前者具有重量轻、强度高、延性好、施工速度快、建筑物内部净空气大等优点,而后者刚度大、耗钢量少、材料费省、防火性能好。

综合利用这两种结构的优点为高层以建筑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统计分析表明,高层建筑采用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和用钢量约为钢结构的70%,而施工速度与全钢结构相当于,在综合考虑施工周期、结构占用使用面积等因素后,混合结构的综合经济指标优于全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综合经济指标。

钢筋混凝土作为一种液态的浇筑石材,具有极高的可塑性,在埃纳比克解决了它的整体结合问题以后,建筑师开始探索与这种新材料、新结构相适应的新形式,“以艺术的方式”来运用钢筋混凝土成为20世纪初新建筑的发展方向。

在20世纪的头十年,钢筋混凝土几乎成为一切新建筑的标志。

著名的法国建筑师奥古斯特·佩雷在探索属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筑形式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除了具有可塑性、整体性、耐久性及内在的经济性外,佩雷认为钢筋混凝土框架是解决哥特式结构真实性以及古典形式中人文主义价值之间冲突的一个手段。

在1903年设计的巴黎富兰克林路公寓中,佩雷已开始有意识地表现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自身的特性,公寓立面呈现出的悬挑、缩进的体量,反映结构框架的垂直和水平的线条,以及没有任何附加装饰的墙面,让完全由钢筋混凝土形成的新结构具有了现代建筑的艺术表现力。

钢筋混凝土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钢筋混凝土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钢筋混凝土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钢筋混凝土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其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高强度和轻质化:随着科技的进步,钢筋混凝土的强度得到了显著提高,并且由于精细化的设计和施工技术的发展,可以生产出更加轻质的钢筋混凝土材料。

高强度和轻质化的钢筋混凝土将在建筑、桥梁和其他结构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2. 高性能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具有更好的耐久性、抗渗透性和耐久性,能够更好地抵抗自然环境的侵蚀和气候变化。

随着对建筑材料性能要求的提高,高性能混凝土将成为未来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材料。

3. 绿色环保:在全球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的背景下,建筑行业对环保材料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钢筋混凝土作为一种绿色建筑材料,具有可再生性、循环利用性和能耗低等特点,将在建筑行业中持续受到关注和应用。

4. 先进施工技术:随着现代建筑施工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效率和质量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例如,模块化建筑、预制构件和自动化施工技术等先进技术正逐渐应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制造和安装中,可大大缩短工期并提高工程质量。

5. 应用领域的扩展:钢筋混凝土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包括住宅、商业建筑、工业设施和桥梁等。

未来,钢筋混凝土材料还将进一步拓展应用领域,例如海水淡化厂、核电站、高速铁路和地铁等特殊工程。

此外,钢筋混凝土在人工岛和海上风电等海洋工程中也具有重要地位。

总的来说,钢筋混凝土材料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施工性好等优点,其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主要集中在高强度和轻质化、高性能混凝土、绿色环保、先进施工技术和应用领域的扩展等方面。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的不断拓展,钢筋混凝土将在建筑行业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钢筋混凝土结构发展综述》专题报告(精)

《钢筋混凝土结构发展综述》专题报告(精)
第一阶段为钢筋混凝土小构件的应用,设计计算依据弹性理论方法。1801年考格涅特发表了有关建筑原理的论著,指出了混凝土这种材料抗拉性能较差,到1850年法国的兰博特首先建造了一艘小型水泥船,并于1855年在巴黎博览会上展出。接着法国的花匠莫尼尔在1867年制作了以金属骨架作配筋的混凝土花盆并以此获得专利。后来康纳于1886年发表了第一篇关于混凝土凝土构件的房屋。1906年特纳研制了第一个无梁平板。从此钢筋混凝土小构件已进入工程实用阶段。
1872年,世界第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在美国纽约落成,人类建筑史上一个崭新的纪元从此开始。
1.2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各国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采用的设计方法有容许应力设计法、破坏强度设计法和极限状态设计法。在钢筋混凝土出现的早期,大多采用以弹性理论为基础的容许应力设计法。在本世纪30年代后期,苏联开始采用考虑钢筋混凝土破坏阶段塑性的破坏强度设计法;1950年,更进一步完善为极限状态设计法,它综合了前面两种设计方法的优点,既验算使用阶段的容许应力、容许裂缝宽度和挠度,也验算破坏阶段的承载能力,概念比较明确,考虑比较全面,已为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设计规范所采用。
第二阶段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大量应用,设计计算依据材料的破损阶段方法。1922年英国人狄森提出了受弯构件按破损阶段的计算方法。1928年法国工程师弗来西奈发明了预应力混凝土。其后钢筋混凝土与预应力混凝土在分析、设计与施工等方面的工艺与科研迅速发展,出现了许多独特的建筑物,如美国波士顿市的Kresge大会堂,英国的1951节日穹顶,美国芝加哥市的Marina摩天大楼,湖滨大楼等建筑物。1950年苏联根据极限平衡理论制定了“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规程”。1955年颁布了极限状态设计法,从而结束了按破损阶段的设计计算方法。

混凝土结构发展的趋势

混凝土结构发展的趋势

混凝土结构发展的趋势
混凝土结构发展的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绿色环保: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环保性能。

今后的混凝土结构将更多采用绿色环保材料,如高效水泥、新型掺合料等,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消耗。

2. 轻质化:现代建筑结构对重量要求越来越轻,因此混凝土结构也向轻质化方向发展。

轻质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等新型材料的应用将逐渐增多,从而实现更高效的施工和更优越的结构性能。

3. 高强度: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工程需求的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强度要求也在不断增加。

新型高性能混凝土的出现和不断完善,使得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得以提升,从而满足更加复杂和严苛的工程要求。

4. 钢筋混凝土结合技术的应用:随着钢筋混凝土结合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混凝土结构采用钢筋与混凝土组合使用,从而充分发挥钢筋和混凝土的各自优势,提高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5. 数字化、智能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施工和管理也将趋向数字化和智能化。

利用先进的建模、仿真和监测技术,可以更准确地
预测和评估结构性能,并在施工过程中实现更高效、更安全的施工管理。

钢筋混凝土结构发展现状及展望

钢筋混凝土结构发展现状及展望

钢筋混凝土结构发展现状及展望钢筋混凝土结构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的结构形式,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

本文将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发展现状进行概述,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发展现状自20世纪初以来,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建筑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不断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

目前,钢筋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桥梁、水利工程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应用。

以下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发展的几个主要方面:1. 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建筑工程的发展,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施工和检测技术不断更新和完善。

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得结构设计更加精确和高效;新型材料的研发和应用,使得结构性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2. 结构形式多样化: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梁、柱、板、墙等构件形式外,还出现了各种新型的结构形式,如空心楼板、空心墙板、钢筋混凝土悬索桥等。

这些新型结构形式的出现,不仅满足了建筑设计的多样性需求,还提高了结构的抗震性能和使用效果。

3. 结构优化与节能减排: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钢筋混凝土结构在节能减排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通过结构优化设计和新型材料的应用,可以减少材料的使用量,提高结构的力学性能,降低建筑的能耗和碳排放。

4. 结构监测与维护: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监测与维护是保证其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环节。

现代监测技术的应用,可以实时监测结构的变形和损伤情况,及时采取维修和加固措施,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

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展望未来,钢筋混凝土结构仍然是建筑领域的重要结构形式,将会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发展:1. 结构性能的进一步提升:随着新材料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力学性能将会进一步提升。

新型高性能混凝土、纳米材料、增强材料等的应用,将使得结构的强度、刚度、耐久性等方面得到进一步改善。

2. 结构的轻量化和高效化:在建筑领域,追求轻量化和高效化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趋势。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发展历史和过程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发展历史和过程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发展历史和过程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发展历史和过程钢筋混凝土结构作为现代建筑中最为常见和重要的结构形式之一,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发展历史。

钢筋混凝土的发展

钢筋混凝土的发展

钢筋混凝土的发展钢筋混凝土的发展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简称RC)是一种广泛用于建筑和基础设施工程中的重要建筑材料。

它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从最初简单的使用砖、石头和木材的结构,到采用钢筋和混凝土的复杂结构体系。

本文将对钢筋混凝土的发展进行详细探讨。

一、钢筋混凝土的起源与发展1.1 古代建筑结构古代人类在建筑结构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

早期的建筑结构主要依赖于砖、石材和木材等自然资源,如埃及的金字塔和罗马帝国的大型建筑。

1.2 钢筋混凝土的雏形钢筋混凝土的雏形可以追溯到古代,如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一些结构,如拱桥和水渠。

这些结构中使用了类似于钢筋混凝土的建筑材料,但并不完全符合现代的标准。

1.3 现代钢筋混凝土的出现现代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出现可以追溯到19世纪,当时有许多工程师开始研究如何将钢筋与混凝土结合以提高建筑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法国工程师约瑟夫·蒂利耶提出了一种以钢筋增强的混凝土结构,并于1855年获得专利。

二、钢筋混凝土的组成和性能2.1 材料组成钢筋混凝土主要由水泥、砂浆、碎石、钢筋等材料组成。

水泥是混凝土的胶结材料,砂浆是水泥和砂的混合物,碎石则用于增强混凝土的强度。

2.2 结构性能钢筋混凝土结构具备良好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它能够承受大量的压力和荷载,并且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三、钢筋混凝土的应用领域3.1 建筑结构钢筋混凝土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结构中,包括住宅楼、商业大厦、桥梁、隧道等。

其结构稳定性和可塑性使得它成为许多建筑项目的首选材料。

3.2 基础设施工程钢筋混凝土也常用于基础设施工程,如水库、大坝、港口码头等。

在这些工程中,钢筋混凝土能够提供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来承受大量的水压和载荷。

四、钢筋混凝土的未来发展趋势4.1 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随着环境意识的增强,未来钢筋混凝土的发展将趋向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

新型的水泥和混凝土材料将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并提高建筑结构的能源效率。

2023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发展现状

2023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发展现状

2023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发展现状
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建筑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技术水平、应用范围和产量都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以下是2023年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发展现状:
1. 技术水平的提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建筑工程的发展,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施工和检测技术不断更新和完善。

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得结构设计更加精确和高效;新型材料的研发和应用也使得结构性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2. 预拌混凝土行业的发展:预拌混凝土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当中最重要的建筑材料之一,总产值已连续四年超过万亿元。

混凝土具有原料丰富、价格低廉、生产工艺简单的特点,因而使其用量越来越大。

截至2023年4月,全球每年生产的混凝土超过40亿吨,显示了其在建筑业中作为加工产品广泛应用于房地产和基建中的重要性。

3. 资金和市场需求问题:尽管混凝土产量持续增长,但由于资金不足、市场需求不足以及混凝土企业之间的竞争激烈,2023年的全国混凝土产量整体有所下降。

4. 钢结构的发展趋势: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钢结构在建筑行业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根据中国钢结构协会发布的数据,到2025年,全国钢结构用量预计将达到1.4亿吨,占全国粗钢产量比重达15%以上。

综上所述,钢筋混凝土结构在2023年仍然保持着其在建筑行业中的重要地位,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资金短缺和市场竞争。

不过,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新材料的研发,预计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未来仍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钢筋混凝土结构发展现状

钢筋混凝土结构发展现状

钢筋混凝土结构发展现状摘要: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由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组成的共同受力结构。

它是现代工程的主要材料,所以发展迅速,尺度不断增大,应用范围也日益拓展。

随着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上结构的发展,国外一些国家在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很快从破坏阶段设计法发展成为极限状态设计法。

由于冷轧带肋钢筋的塑性较好,粘结锚固可靠,强度高,近年已被广泛用于混凝土结构中。

同时劲性钢筋混凝土结构也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结构型式。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发展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冷轧带肋钢筋劲性钢筋混凝土正文:1.混凝土结构发展钢筋混凝土从19世纪中叶开始采用以来,至今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钢筋和混凝土的强度都比较低,第二阶段强度不断提高,第三阶段出现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泵送商品混凝土等工业化生产技术。

1928年法国工程师弗列西涅利用高强钢丝和混凝土制成了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开创了预应力混凝土应用的时代。

因此钢筋混凝土结构按结构的初始应力状态可分为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混凝土结构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无论从地上或地下,乃至海洋,工程构筑物很多用混凝土建造,因为它的耐久性和耐火性都较钢结构优越。

甚至有建议太空站也可采用在月球上烧制水泥和炼钢,在此制作预制构件运至太空装配,较在地球上用航天飞机往返(达45次)运输钢构件为经济。

70年后期,丹麦率先采用掺微硅粉(micro-silica fume,我国习称硅粉)制作高强混凝土。

因为硅粉价格高,我国发展高强度混凝土的途径可能采用双掺技术,即掺部分硅粉和部分粉煤灰。

80年代国外采用碳纤维乱向掺入混凝土内以加强混凝土。

80年代早期在伊拉克首次大规模用碳纤维加强轻混凝土(比重为1.0,蒸压养护)建造纪念馆圆顶和预制用瓦罩面的板材。

同期国外已采用经过催化的乙烯醚树脂浴(catalyzed vinyl ester resin bath)将玻璃丝制成塑料筋(fiberglass reinforced plasticreinforcing bar,FRP)以代替钢筋,已在化学和废水处理厂、海堤、浮船坞以及水下结构中得到应用。

钢筋混凝土结构进展概况及现状

钢筋混凝土结构进展概况及现状

钢筋混凝土结构进展概况及现状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由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结合成整体一起受力的工程结构。

繁重的要紧构件是用钢筋混凝土建造的。

包括薄壳结构、大模板现浇结构及利用滑模、升板等建造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

钢筋经受拉力,混凝土经受压力。

混凝土是由水泥、砂子、石子和水按必然的比例拌和而成。

凝固后坚硬如石,受压能力好,但受拉能力差,容易因受拉而断裂。

为了解决那个矛盾,充分发挥混凝土的受压能力,常在混凝土受拉区域内或相应部位加入必然数量的钢筋,使两种材料粘结成一个整体,一起经受外力。

钢筋混凝土结构按层数或建筑高度能够分为:单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多层钢筋混凝土结构、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按结构形式分:框架结构、框架抗震墙结构、抗震墙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大跨框架结构、板柱-抗震墙结构、筒体结构、多层砖砌体结构、多层砌块结构、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那个是混合结构)。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优势:1.取材容易:混凝土所用的砂、石一样易于当场取材。

另外,还可有效利用矿渣、粉煤灰等工业废料。

2. 合理用材:钢筋混凝土结构合理地发挥了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的性能,与钢结构相较,能够降低造价。

3. 耐久性:密实的混凝土有较高的强度,同时由于钢筋被混凝土包裹,不易锈蚀,维修费用也很少,因此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比较好。

4. 耐火性:混凝土包裹在钢筋外面,火灾时钢筋可不能专门快达到软化温度而致使结构整体破坏。

与袒露的木结构、钢结构相较耐火性要好。

5. 可模性:依照需要,能够较容易地浇筑成各类形状和尺寸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6. 整体性:整浇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有专门好的整体性,有利于抗震、抗击振动和爆炸冲击波。

缺点:1.自重大。

钢筋混凝土的重力密度约为25kN/m^3,比砌体和木材的重度都大。

尽管比钢材的重度小,但结构的截面尺寸较大,因此其自重远远超过相同跨度或高度的钢结构的重量。

2.抗裂性差。

如前所述,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超级低,因此,一般钢筋混凝土结构常常带裂痕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发展
摘要:本文主要从钢筋混凝土这种建筑材料的发明过程谈起详细阐述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和筒体
结构的发展过程和特点。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材料发展;结构形式
中图分类号: tu3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人类早期的建筑物主要使用木材泥土和石料等天然材料建造,但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物的要求也日益多样和
复杂在钢筋混凝土材料被发明之后建筑的规模高度和结构体系都
有了划时代的发展。

同钢铁一样,钢筋混凝土的出现和在建筑中的广泛应用对现代建筑的形成与发展也起到了革命性的推动作用。

钢筋混凝土是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被广泛采用的,这给建筑结构方式与建筑造型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是建筑工程中最常用的2种结构形式。

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各有所长,前者具有重量轻、强度高、延性好、施工速度快、建筑物内部净空气大等优点,而后者刚度大、耗钢量少、材料费省、防火性能好。

综合利用这两种结构的优点为高层以建筑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统计分析表明,高层建筑采用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和用钢量约为钢结构的70%,而施工速度与全钢结构相当于,在综合考虑施工周期、结构占用使用面积等因素后,混合结构的综合经济指标优于全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综合经济指标。

钢筋混凝土作为一种液态的浇筑石材,具有极高的可塑性,在
埃纳比克解决了它的整体结合问题以后,建筑师开始探索与这种新材料、新结构相适应的新形式,“以艺术的方式”来运用钢筋混凝土成为20世纪初新建筑的发展方向。

在20世纪的头十年,钢筋混凝土几乎成为一切新建筑的标志。

著名的法国建筑师奥古斯特·佩雷在探索属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筑形式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除了具有可塑性、整体性、耐久性及内在的经济性外,佩雷认为钢筋混凝土框架是解决哥特式结构真实性以及古典形式中人文主义价值之间冲突的一个手段。

在1903年设计的巴黎富兰克林路公寓中,佩雷已开始有意识地表现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自身的特性,公寓立面呈现出的悬挑、缩进的体量,反映结构框架的垂直和水平的线条,以及没有任何附加装饰的墙面,让完全由钢筋混凝土形成的新结构具有了现代建筑的艺术表现力。

与佩雷同时期的托尼·加尼尔在“工业城市”规划方案中设想了钢筋混凝土的可能性和普遍性,规划中的建筑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简洁的外型和整齐排列的布局,反映了他探求适应工业时代的建筑特点。

1901—1904年,他在假象城市中所作的市政厅、底层开敞的集会厅与中央火车站方案,也都应用了钢筋混凝土结构来表达新颖的造型与开敞明快的效果。

加尼尔的贡献对现代建筑的发展同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迈特·特鲁科在1915年为都灵菲亚特工厂所作的大规模设计中,把钢筋混凝土作为建筑语言的主要表达因素,并在建筑屋顶设计了
一条试车跑道,明确证实了钢筋混凝土平屋顶具有承受动力荷载的能力。

此外,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这段时间内,欧美一批有影响力的建筑师也开始利用混凝土来进行新建筑的探索。

如安东尼·高迪在巴塞罗那用钢筋混凝土设计建造了几座具有有机形态的浪漫主义建筑;后来被尊为现代建筑大师的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在一系列“草原住宅”中用钢筋混凝土来制作悬挑的屋檐和窗过梁;阿道夫·路斯的作品中也应用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埃里希·门德尔松设计的爱因斯坦天文台,其表现主义的外型则正好适合利用具有可塑性的混凝土来建造。

随着钢筋混凝土及其结构技术的飞速发展,它在大跨度建筑结构方面的巨大潜力也随之被开发出来。

法国理性主义建筑师阿纳托尔·德·博多是应用钢筋混凝土网状平板结构和预制折板结构的先驱,他深受维奥莱特一勒一杜克的影响,把结构暴露在外,形成视觉形式的一部分。

博多曾在1897年用钢筋混凝土设计建造了巴黎圣·让教堂,但其风格是对哥特式的重新演绎。

1910年,马克思·贝格把贝伦斯使用钢框架的作法用于钢筋混凝土大跨结构,为布雷斯劳展览会设计了世纪会堂。

会堂的大厅是一个直径为65m,由钢筋混凝土拱形肋梁支撑的巨大圆顶,肋梁落在周边的环梁上,环梁又由落地的帆拱支撑。

圆顶覆盖了1950m2
的面积,重约4200t。

相比之下,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的穹顶覆盖面积是488m2,而当时需要10000t的材料来建造。

遗憾的是,该会堂的结构在外面被新古典主义的装饰遮蔽了,结构之美没有能得以
表现。

1916年,法国工程师欧仁·弗雷西内在巴黎近郊的奥利建造了一座巨大的飞艇库,建筑采用了抛物线形的钢筋混凝土拱顶,跨度达96m,高度达58.5m。

拱肋间有规律地布置着采光玻璃,在实现了自然采光的同时,也起到了别致的装饰性效果。

瑞士工程师罗伯特·马亚尔被认为是第一个将钢筋混凝土的抗压特性和抗拉特性结合在一起的建筑家,他从1905年起设计建造了一系列钢筋混凝土桥梁,这些桥梁采用箱型结构的三铰拱,两侧设有用来减轻重量的三角形孔洞,它们轻快的形式与结构应力分布一致,在工程技术与艺术相结合方面堪称完美。

马亚尔还于1910
年在瑞士苏黎世建造了第一座无梁楼盖仓库。

作为现代建筑的积极倡导者,勒·柯布西耶的许多建筑思想都是建立在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深刻理解之上的,他在1915年与工程师迈克斯·杜布瓦合作提出了两项创造性的观点:一是多米诺体系,这是他早期住宅的结构基础,也是对埃纳比克体系空间优势的新阐释;二是“托柱式城镇”.这是用来建立在钢筋混凝土立柱上的城市。

在柯布西耶看来,多米诺体系既是一种生产上的技术措施,也代表着现代建筑的标准化发展方向。

在1926年,柯布西耶又进一步提出“现代建筑五点”理论,包括:用托柱把底层架空;自由平面,让承重柱与分割空间的墙体脱离来实现;自由的立面,相当于垂直面上的自由平面;水平长窗;屋顶花园,由平屋顶形成,其意图是恢复被房屋占去的地面。

“现代建筑五点”虽然不是在表现结构或材料本身,但却充分发掘了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能提供的建筑语言,它对现代建筑的发展
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武克基,广士奎编.房屋建筑学[m].宁夏人民出版社.1997
2、同济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建筑大学编[m].房屋建筑学.2000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3、包世华编.新编高层建筑结构版[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2001
4、梁兴文,王社良,李晓文编.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m].科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王芳(1981年2月)女,汉族,河北保定人,工作单位:中铁通信信号勘测设计(北京)有限公司本科,工程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