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导论实验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物联网概述

姓名:孙洋班级:物联网121 学号:092312138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物联网的定义

2.了解物联网的发展历程

3.了解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需求

二、实验内容:

1.物联网的定义

2.物联网的产生

3.物联网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4.物联网工程专业特点

5.物联网产业对人才的需求

三、实验要求:

利用网络检索相关信息,按以上内容顺序完成本次试验报告(报告内容写在下面)。

四、报告内容

1.物联网的定义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的英文名称叫“The Internet of things”。目前,物联网还没有一个精确且公认的定义。

物联网最初被描述为:物品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欧盟对物联网的定义:物联网是一个动态的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它具有基于标准和互操作通信协议的自组织能力,其中物理的和虚拟的“物”具有身份标识、物理属性、虚拟的特性和智能的接口,并与信息网络无缝整合。物联网将与媒体互联网、服务互联网和企业互联网一道,构成未来互联网。

中国物联网校企联盟将物联网的定义为:当下几乎所有技术与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实现物体与物体之间环境以及状态信息实时共享以及智能化的收集、传递、处理、执行。广义上说,当下涉及到信息技术的应用,都可以纳入物联网的范畴。

国际电信联盟( ITU) 发布的ITU 互联网报告,对物联网做了如下定义: 通过二维码识读设备、射频识别(RFID) 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和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而在著名的科技融合体模型中,提出了物联网是当下最接近该模型顶端的科技概念和应用,它认为: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其具有普通对象设备化、自治终端互联化、和普适服务智能化3个重要特征。

2.物联网的产生

1990年物联网的实践最早可以追溯到1990年施乐公司的网络可乐贩售机——Networked Coke Machine。

199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Kevin Ash-ton教授首次提出物联网的概念。

1995年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一书中也曾提及物联网,但未引起广泛重视。

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立了“自动识别中心(Auto-ID)”,提出“万物皆可通过网络互联”,阐明了物联网的基本含义。早期的物联网是依托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物流网络,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物联网的内涵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

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2004年日本总务省(MIC)提出u-Japan计划,该战略力求实现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连接,希望将日本建设成一个随时、随地、任何物体、任何人均可连接的泛在网络社会。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引用了“物联网”的概念。物联网的定义和范围已经发生了变化,覆盖范围有了较大的拓展,不再只是指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

2006年韩国于确立了u-Korea计划,该计划旨在建立无所不在的社会(ubiquitous society),在民众的生活环境里建设智能型网络(如IPv6、BcN、USN)和各种新型应用(如DMB、Telematics、RFID),让民众可以随时随地享有科技智慧服务。2009年韩国通信委员会出台了《物联网基础设施构建基本规划》,将物联网确定为新增长动力,提出到2012年实现“通过构建世界最先进的物联网基础实施,打造未来广播通信融合领域超一流信息通信技术强国”的目标。

2008年后,为了促进科技发展,寻找经济新的增长点,各国政府开始重视下一代的技术规划,将目光放在了物联网上。在中国,同年11月在北京大学举行的第二届中国移动政务研讨会“知识社会与创新2.0”提出移动技术、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代表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形成,并带动了经济社会形态、创新形态的变革,推动了面向知识社会的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下一代创新(创新2.0)形态的形成,创新与发展更加关注用户、注重以人为本。而创新2.0形态的形成又进一步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健康发展。

2009年欧盟执委会发表了欧洲物联网行动计划,描绘了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前景,提出欧盟政府要加强对物联网的管理,促进物联网的发展。

2009年1月28日,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与美国工商业领袖举行了一次“圆桌会议”,作为仅有的两名代表之一,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地球”这一概念,建议新政府投资新一代的智慧型基础设施。当年,美国将新能源和物联网列为振兴经济的两大重点。2009年2月24日,2009IBM论坛上,IBM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钱大群.公布了名为“智慧的地球”的最新策略。此概念一经提出,即得到美国各界的高度关注,甚至有分析认为IBM

公司的这一构想极有可能上升至美国的国家战略,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

而今天,“智慧地球”战略被不少美国人认为与当年的“信息高速公路”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样被他们认为是振兴经济、确立竞争优势的关键战略。该战略能否掀起如当年互联网革命一样的科技和经济浪潮,不仅为美国关注,更为世界所关注。

2009年8月,温家宝“感知中国”的讲话把我国物联网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开发推向了高潮,

无锡市率先建立了“感知中国”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运营商、多所大学在无锡建立了物联网研究院。自温总理提出“感知中国”以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物联网在中国受到了全社会极大的关注,其受关注程度是在美国、欧盟、以及其他各国不可比拟的。

物联网的概念已经是一个“中国制造”的概念,它的覆盖范围与时俱进,已经超越了1999年Ashton教授和2005年ITU报告所指的范围,物联网已被贴上“中国式”标签。

截至2010年,发改委、工信部等部委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开展研究,以形成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一些新政策措施,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物联网作为一个新经济增长点的战略新兴产业,具有良好的市场效益,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物联网行业应用领域市场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数据表明,2010年物联网在安防、交通、电力和物流领域的市场规模分别为600亿元、300亿元、280亿元和150亿元。

2011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达到2600多亿元。

3.物联网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国际物联网研究概况

一、国外高校对物联网的研究

1.美国很多大学在无线传感器网络方面开展了很多工作。如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

CENS实验室、WINS实验室、NESL实验室、LECS实验室、IRL等。

2.麻省理工学院获得了DARPA的支持,从事着低功耗的无线传感网络方面的研究。

3.奥本大学也得到了DARPA的支持,从事了大量的自组织传感器网络方面的研究,并完

成了一些实验系统的研制。

4.宾汉顿大学计算机系统研究实验室在移动自组织网络协议、传感器网络系统的应用层

设计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

5.州立克利夫兰大学的移动计算实验室在基于IP的移动网络和自组织网络方面结合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进行了研究

6.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室开展了无线传感器网络方面的研究。

二、国外知名企业对物联网的研究

1.克尔斯博公司是国际上率先进行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先驱之一,旗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

硬件的产品众多(包括IRIS,MicaZ,Imote2等),为全球超过2000所高校即上千家大

型公司提供无线传感器解决方案。

2.目前Crossbow公司与微软、霍尼韦尔、英特尔、网络设备制造巨头、加州大学伯克

利分校等都建立了合作关系。

3.德州仪器、微软处理器制造商Atmel等也都在传感器网络领域投入了极大的资金和科

研力量。

中国物联网研究现状

1.南京邮电大学无线传感器网络系列节点UbiCell集成了传感器、微软处理器、无线

收发器等多种嵌入式软件,拥有信息采集、信号处理、数据传输和实时监控等多种

功能。

2.中国科学计算技术研究所深联科技研发的GAINSJ、GAINZ等系列传感器节点,其基

于ZigBee无线通信协议栈,实现多种网络拓扑:星型、成簇、网络网等,用户可

以根据协议栈提供API设计自己的应用,组成更复杂的网络。

3.相关科技大学给予Telos-B的平台建了一个低功耗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节点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