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学派vs奥地利学派汇总
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学派芝加哥学派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流派之一。
其成员主要是在美国芝加哥大学任教、信奉新自由主义经济哲学、强调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的一批经济学家,也有个别不曾在该校任教,但因其学术观点和政策倾向而被认为是该学派成员。
该学派的主要代表在20世纪30年代前后有J.瓦伊纳(1892~1970)、F.H.奈特(1885~1972)、H.C.西蒙斯(1899 ~1946)等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有F.von哈耶克、G.J.施蒂格勒(1911~)、M.弗里德曼等人。
经济观点主要有:①极端强调个人自由,反对个个专断和"权威";在国家必须干预经济的情况下,强调"法治",反对"人治"。
例如,西蒙斯在30年代关于改革美国货币金融体制的主张,其中包括商业银行必须对其吸收的存款保持100%的现金准备这一建议;哈耶克始终主张金本位制是现实可行的理想的货币制度,反对任何人为地扩大货币流通量的政策措施;以及弗里德曼的"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等。
尽管这些主张所处的历史条件各不相同,理论根据差别很大,其共同的实质是主张建立一种货币体制,在该体制下,一国的货币信用流通量取决于某种以法律形式规定的"规则",而不是取决于货币当局相机抉择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如根据实际经济情况随时和及时调整贴现率,改变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率,以及中央银行买卖政府债券的公开市场活动等)。
②特别强调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在调节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的重大功能,强烈主张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应减少到必不可少的最低限度。
例如奈特和西蒙斯都十分强调私人企业的自由竞争在经济生活中应起的作用。
哈耶克认为,资本主义自由竞争不仅能够实现生产资源的最优配置,即取得最大经济效率,而且能够保存个人自由,防止政策决策人专断的干涉。
他不仅把经济计划与个人的自由选择完全对立起来,甚至声称任何形式的经济计划是"通向奴役的道路"。
芝加哥学派和奥地利学派的区别~就像苹果与橘子一样
芝加哥学派和奥地利学派的区别~就像苹果与橘子一样学派经济学家都想法一致。
即便如此,我还是希望下面的概括能具有代表性。
对立的方法在专业经济学家当中,奥派经济学家是一群怪人,因为他们首先关注的是方法论问题。
事实上,米塞斯巨著《人的行动》(Human Action)用了整个第二章来论述“人的行动科学的认识论问题”。
最新一版《魔鬼经济学》(Freakonomics)没有类似讨论。
尽管20世纪和我们这个时代的大多数经济学家持强烈反对的看法,米塞斯坚持认为,经济理论本身是一门先验学科。
他的意思是,经济学家不应该去模仿物理学家的方法,提出假设然后付诸于实证检验。
相反,米塞斯认为,经济理论的核心内容,可以从“人之行动”这一公理,即一种认为其他有意识的人利用其理性来实现主观目的之洞见或观点,经逻辑推导而来。
作为对比,芝加哥学派关于方法论的开创性文章是米尔顿·弗里德曼1953年发表的《实证经济学方法论》(the methodology of Positive Economics)。
弗里德曼非但没有推导出必然正确的经济原理或定律(如米塞斯所言),还进一步主张用错误的假设来发展模型,而这些假设并不是对一种良好理论的妨碍:“对于某一理论的‘假设’所要提出的相关问题,不在于它们从描述上是否‘现实’,因为它们从来都不现实,而在于这些‘假设’对于我们眼前的目标来说,是否是一个足够好的近似物。
而且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只能通过观察该理论是否起作用,这意味着它能否得出足够精确的预测。
”虽然弗里德曼的分析听起来头头是道,好像是“科学性”的缩影,米塞斯认为这对于经济学家来说只是一道诱人的陷阱。
为了快速说明观点的差异,让我从本人的教学经验中举一个例子。
这是一堂微观经济学原理课,我们使用的是格沃特尼(Gwartney)、斯特鲁普(Stroup)等人编写的(优秀)教科书。
在第一章中,他们列出了一些经济学思维方式的指导方针或原则。
我记得是诸如“人们对激励做出反应”和“总是存在权衡”之类的项目。
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学派(生态学派、生态学理论)这一理论运用生态学和社会学的观点研究犯罪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由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芝加哥大学的一批社会学者创建,故又称为芝加哥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罗伯特·帕克(Robert E·Park)、欧内斯特·伯吉斯(Ernest N·Burgess)、克利福德·肖(Clifford Shaw)和亨利·麦凯(henry D·Mckay)等人。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美国城市化进程日益加速发展,城市的犯罪问题日益突出。
在这种情况下,帕克等社会学家以美国第二大城市芝加哥为实验基地,深入调查研究城市的社会结构,分析了城市的经济、政治、文化、人口、种族等因素与犯罪之间的关系。
调查结果显示,城市化进程导致城市社会阶层、人口密度、种族关系、社会心理、居住方式、交通通讯等方面发生巨大的变化。
社会成员如果不能适应城市环境的这种变化,就会导致失范、越轨和犯罪行为的发生。
(一)同心圆理论经过调查他们发现,犯罪率在城市中心的周围地区最高,随后向郊区逐渐下降,愈是远离市中心周围地区,犯罪率愈低。
贫困、疾病等情况也是如此。
他们的结论是,这种生态现象是城市化过程中的自然产物。
他们将芝加哥市划分为围绕同一圆心而形成的五个区域,即中心商业区、中间地带(工厂区)、工厂住宅区、中上层住宅区、郊区和卫星城。
犯罪大多发生于中间地带,即工厂区。
因为相对于自然社区,中间地带人口流动大,混杂的人口造成了有利于犯罪发生的环境。
(二)社会解组理论这种理论还指出,人们通常生活在家庭、学校、邻里等群体之中,以亲属、朋友、友爱、邻里等关系为内容的非正规社会关系对于约束人们的行为作用很大,地区性的集体发挥着社会监督的功能。
而城市化进程则使这种非正式的社会关系解体,使集体作为非正式社会监督单位的作用显著下降,传统集体的习俗规范和理想受到削弱,并逐渐消失。
随着工商业深入市区,人口流动频繁,社会文化日益多元化。
同为市场学派,奥地利学派经济学与芝加哥学派的区别是什么?
同为市场学派,奥地利学派经济学与芝加哥学派的区别是什么?文风灵众所周知,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和芝加哥学派经济学都是亲市场的学派,二者在经济政策的取向上有很多共同之处,都倡导自由市场机制,要求减少政府干预。
因此,有不少人将他们混为一谈。
但实际上,这两个学派的市场观有着重要的区别。
首先来看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学派认为,现实的市场就是理想的状态,本身就是均衡的,或者是近似均衡的,也就是说,自由市场已经实现了资源的最优配置。
他们支持市场,是因为他们相信市场是完美的。
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学家们,如米尔顿·弗里德曼、乔治·斯蒂格勒、加里·贝克尔和罗伯特·卢卡斯等,大体上都是这种思路。
在他们看来,令人惊讶的是,现实市场确实接近一般竞争均衡的效率特性。
而且,即使现实市场偏离了理想状态,均衡模型的预测也比其他替代模型更接近现实世界中的行为。
换句话说,现实市场表现得“好像”是处于竞争均衡状态。
事实上,贝克尔和卢卡斯将均衡的存在作为他们分析经济现象的明确核心假设。
既然现实是均衡的,市场是完美的,政府干预当然是不必要的了。
也就是说,他们根本就否认存在市场失灵、市场缺陷等现象。
芝加哥学派将完美的均衡状态视为现实,这种对市场描述为基本上是静态的。
市场的变化只取决于外部条件,市场是从一个均衡到另一个均衡,而不存在从不均衡到均衡的过程。
这些经济学家们经常在口头上赞同哈耶克开创性的论文“经济学和知识”(1937年)和“知识在社会中的运用”(1945年),但以上的做法却在无形中拒绝了哈耶克的核心贡献。
但是,芝加哥学派这种理论其实只是一种乌托邦,混淆了精神世界和经验世界,存在重大问题。
在现实中,市场的不完美性显而易见,主张政府干预的凯恩斯学派(包括新凯恩斯学派)以此来攻击芝加哥学派,而芝加哥学派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
在此情况下,自由放任政策就会被认为是非常不切实际的经济学教条。
然而,历史更为悠久的奥地利学派虽然也支持自由市场,但他们并不认为市场是完美的,也不要求市场本身的完美。
奥地利学派
新奥地利学派的介绍新奥地利经济学派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英等国兴起的产业经济学流派之一,其代表人物是米塞斯和哈耶克等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其核心思想在于注重市场竞争的行为性、过程性,这与哈佛学派的市场结构取向、芝加哥学派的市场绩效取向截然不同,它事实上就是产业组织学中的行为学派。
近20年来,这一流派在西方学术界、政治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许多产业政策和反垄断法规都是依据新奥地利学派的思想制定的。
以米塞斯和哈耶克为代表的新奥地利经济学派采取了新的方法,从新的角度分析了产业组织问题,归纳起来,其主要观点如下:1、市场是动态连续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性质无法通过市场结构表现出来,竞争在不确定的环境中以不完全的信息为前提,必须对市场的动态过程进行分析。
2、政府利用规模经济的名义对产业进入的限制是造成垄断的原因,企业规摸大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企业是否拥有的对市场的支配权,是否拥有对潜在进入者的支配权。
3、破坏市场秩序的不是大企业,而是市场上的同业团体和协会,大企业获得超额利润的原因在于企业家发现了市场机会,企业家是动态变动过程的制造者。
新奥地利学派继承了旧奥地利学派的传统,致力于经济行为、资本理论、经济周期理论、货币理论等问题的研究。
其主要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行为理论新奥地利学派认为,古典的价值理论过于狭窄,因为它们只注意对利润的分析。
因此,主张把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理论改造成行为选择理论,使经济学变成一门行为科学。
那么经济学就要研究经济当事人的经济行为本身,它的陈述和命题是演绎形式的,不依赖于实践的和历史的理论。
在经济当事人的经济行为中,对策是一般的行为方式,赢者获得利润,输者陷于贫困。
一个人在博弈中得到的好处等于他人的损失。
这一理论对于解释寡头垄断者的行为有一定的帮助。
效用理论在行为理论的指导下,新奥地利学派试图修补奥地利学派的基数效用论。
承认效用是不能衡量的,然后利用经济当事人的行为来解释效用。
他们认为,经济当事人的行为目的是为了获得最大的满足,其目的的实现是通过交换来进行的。
奥地利学派与芝加哥学派大危机理论分歧及其原因分析
奥地利学派与芝加哥学派关于大危机理论分歧及其原因分析摘要:奥地利学派是以卡尔·门格尔创立的,以路德威斯·冯·米塞斯和弗里德里希·哈耶克、罗斯巴德为代表的,而芝加哥学派米尔顿·弗里德曼、乔治·斯蒂格勒、加里·贝克尔等为代表的。
奥地利学派与芝加哥学派同为自由主义的代表学派,他们都是亚当·斯密等古典经济学家自由放任经济学的继承者。
然而对于同样一个经济事件,他们却有不同的经济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
本文以大危机为例,探讨奥地利学派和芝加哥学派对大危机的不同分析,并揭示两大学派产生分歧的内在原因。
关键词:奥地利学派;芝加哥学派;危机理论分歧中图分类号:f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1一、关于大危机的简单概述爆发于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危机,通常简称为30年代大危机“它以‘大萧条’和‘大恐慌’等特有名称载入了史册”这次危机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是迄今为止资本主义世界发生过的最深刻、最持久的一次周期性危机。
这场经济大危机的悲惨情景至今仍让西方人不寒而栗,30年代这次大危机不仅给资本主义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使其生产倒退了几十年,并且使整个资本主义制度面临严重的考验。
二、两大学派对于大危机的不同分析(一)奥地利学派对大危机的分析奥地利代表人物米塞斯与哈耶克预测到了1929年的崩溃和危机,并且他们还提出了理论来支撑他们的预测。
米塞斯认为,在20年代的多数年份里联储人为地把自然利率(均衡利率)降低,提供廉价信贷,导致了不可持续地通货膨胀下的繁荣。
在不存在黄金本位的条件下,这种繁荣是可持续一定时期的,但在国际金本位制下,终将是无效的。
这种由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的繁荣是不可持续的繁荣,当政府停止信贷扩张,繁荣必将坍塌;或利率上升,繁荣必将消失,从而使消费投资比例重新回到原来的水平。
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学派原标题:一文读懂传播学派①丨芝加哥学派“四巨头”你都认识了吗?在传播学中,以学派为核心来记忆相关理论概念,既能够了解并熟识整个传播学史,在后期的答题中例如碰到“以新闻传播学理论分析”题型时,也可以以学派的顺序来搜寻相关概念以作答,对于新传考研学子来说,学习传播学派知识是传播学入门的关键一步。
在学习学派前,先了解一下相关的传播学渊源:传播学发轫于欧洲,有三大思想渊源:达尔文的进化论、马克思的批判学说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达尔文的进化论和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学说均关注社会的宏观层面,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是在个体层面寻求对人类行为的理解。
具体而言,达尔文的进化论启发了斯宾塞,后者提出了社会达尔文主义,主张用达尔文的生存竞争与自然选择的观点来解释社会的发展规律和人类之间的关系这一思想影响了芝加哥学派。
马克思主义者则认为,大众媒介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大众媒介的内容由社会关系所统治,这一思想影响了批判学派。
今天给大家更新的是背景:代左右,希特勒上台,欧洲的知识分子大批迁移至美国。
芝加哥学派开始兴起,它成为欧洲思想在美国的登陆点,带来了美国社会科学的大繁荣。
芝加哥学派是改良的、进步的、经验性的,试图研究这个世界的问题,从而对其进行改造。
在芝加哥学派的社会学者看来,传播于人类社会的形成至关重要,甚至认为没有传播,就没有社会。
也正因如此,他们以芝加哥社区为研究对象,试图理解大众媒介的社会作用,认为大众传播是美国民主社会得以生存下去可能的手段。
在这里,传播研究既是诠释性的,又是经验性的,采取的主要是参与式观察等定性研究方法,为后来的以媒介效果为重点的定量研究奠定了基础。
内容:美国芝加哥大学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学系,这里成就了一大批名闻遐迩的社会学家:斯莫尔、米德、托马斯、帕克、伯吉斯等,他们因具有相对一致的学术旨趣、长期的制度支持、占主流地位的出版物和将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的经验论方法。
“芝加哥学派”只是一个约定俗成的称呼,其主要成员之间的观点也不尽相同,但是他们还是呈现出一些相似的整体特征。
芝加哥学派.
传播学科
• • • • • 芝加哥学派,认为传播是人类关系的本质,远远超出单纯的信息传递和交 流,传播创造和维持社会,探讨大众媒体在一个健全的民主制中的作用。 芝加哥学派对于传播理论与研究的影响 1 它代表着社会科学在美国的第一次繁荣,就那些重要的欧洲理论来说, 特别是德国社会学家西梅尔的理论来说,它起到了思想登陆点的作用。 2 它使美国有关社会问题的社会科学研究有了强烈的经验主义方向。 3 芝加哥学派的学者构成了一个以人类传播为中心的人格社会化的理论概 念体系。他们攻击对于人类行为的直觉解释,取而代之强调一种观点,即 后来被称为符号互动理论的观点。 4 芝加哥学派构筑了后来的以媒体效果为重点的大众传播研究的模型。 对传播学的贡献:使美国的社会科学研究有了强烈的经验主义方向;符号 互动论;佩恩基金研究。 代表人物:G·西梅尔(德国),C·H·库利,J·杜威,W·冯特,G·H·米德, R·E·帕克
•
•
建筑学派
一场大火引发的建筑革命
•
1873年10月8日,美国中西部城市芝加哥发生了一场火灾,熊熊大火烧毁了全市近 1/3的建筑。所谓祸兮福所倚,这场大火带来的重建,诞生了美国最早的建筑流派— —芝加哥学派。这是一个主要从事高层商业建筑设计的建筑师和建筑工程师群体, 他们的出现无疑促进了现代化大城市的诞生和发展。 时代背景 18世纪末、19世纪前期的美国,虽然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站在了世界的舞台上, 但在文化上依然是欧洲的附庸,建筑也同样。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美国的建筑没有形 成自己的风格,往往是欧洲流行什么,他们就仿效什么。在那段时间内,他们的地标 建筑如白宫、国会山、最高法院等,基本上模仿的都是欧洲的古典主义建筑,在城市 规划上也基本照搬当时欧陆的流行。更有甚者,当欧洲开始批判和反思盛行一时的折 衷主义时,美国依然乐此不疲——这样的行为,被批评为浮夸和暴发户的心态。 19世纪以前芝加哥是美国中西部的一个小镇,1837年仅有4000人。由于美国的 西部开拓,这个位于东部和西部交通要道的小镇在南北战争之后急速发展起来,到 1890年人口已增至100万。经济的兴旺发达、人口的快速膨胀刺激了建筑业的发展。 而发生在市中心的这场大火灾,更加剧了对新建房屋的需求。 要多快好省地在短时间内新建大量房屋,在当时已有的材料和建筑手段中,芝加 哥的建筑师们选择了这样一种建筑:高层、铁(或钢)框架、箱式结构。用铁构成的 箱式框架足以承担重量,外墙已无承重功能;铁框架便于搭建,外面敷上石料或混凝 土一层楼就出来了。高层建筑便于容纳更多的人,这些做法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赶时间, 弥补火灾的损失,却恰恰符合经济派
奥地利学派
奥地利学派内容摘要:Ⅰ尽管芝加哥学派和奥地利学派的方法论和观点有差异,但他们对有关经济的理论和政策以及政治哲学的解释大致都是功利主义和结果至上的。
这样,20世纪主要的奥地利政治经济学家冯·米斯(尽管他拒绝功利主义的方法论)在道德和政治价值上是一个坚定的实证主义者和非认识论者——我们对有关对和错、正义和非正义等之类的评价,就像我们在市场上对商品和服务表达的主观偏好一样,建立在牢固的智力基础之上。
虽然米斯在政治和政治思想方面著述颇丰,但他对政治知识几乎没什么贡献。
他的政治评价来自他的经济宇宙观,缺乏任何独立的智力身份。
这样,米斯有关政治的大量著作几乎没有什么可构成一种具体的政治哲学的东西。
相比之下,20世纪另一位伟大的奥地利经济学家海耶克则提供了较多的对政治的实质性说明。
但有意义的是,在他对一种更全面的社会哲学的追求中,他除了从经济学,还从其他的智力资源中吸取养料。
Ⅰ在本章对奥地利政治自由主义的探讨中,我将主要利用米斯的政治学著作,这不仅仅是因为我在其他地方写了很多有关海耶克的论述,而且也因为米斯的政治可以很好地代表那种人们难以理解的、先验的、理性主义的功利至上(它勾画了奥地利自由主义的特征)。
与芝加哥学派的经验主义相对照,自由秩序的建立并非基于一种可供选择的社会和经济秩序形式的经验,而是基于一种——如果某些社会条件得以满足的话——这一秩序如何得以形成的理论看法。
因而一种自由秩序(就其所有的金融、经济、政治和法律方面而言)是一种精神的建设,其基本特征——即便在没有直接经验的情况下——在智力上是可以辨别的。
与秩序和自由有关的18世纪古典的自由主义在这里得到了反映,但休谟-斯密在建立一种自然的自由体制时充满的怀疑主义几乎完全被抛弃了,以利于一种可以决定社会组织适当形式的积极理性,而不管经验所固有的知识和智慧。
确实,在米斯所有论述规范的社会哲学和经济哲学的文章中,他看来都以一个被错误寄放在20世纪的启蒙运动的后代的面目出现,对人们为什么看不到理性(它使人们获得了达到其主观决定的目的的必要手段)的支配深感怨恨和困惑。
奥地利经济学派和芝加哥经济学派的异同
• • •
不同点
• 第一,方法论上的区别。奥地利学派以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的著作为 圭臬,在经济分析中主张演绎的,主观的,定性的和市场运行过程中的 分析方法。芝加哥学派以米尔顿。弗里德曼的著作为圭臬,主张历史的, 定量的和均衡的分析方法。弗里德曼和他的追随者主张理论需要得到经 验的检验,如果经验的结果于理论相矛盾,那么就要抛弃理论或修改理 论。米塞斯反对这种历史方法,主张极端的演绎之推论。按照米塞斯和 他的继承者穆瑞。罗斯伯德以及伊斯雷尔。柯兹纳的观点,经济学应当 建立在“不言而喻的公理”的基础上,历史(经验数据)不可能对理论 进行证实或证伪。尽管对理论怀有某种疑问,但经验数据充其量只能用 来说明这种疑问。 • 第二,关于市场经济中政府恰当作用观点的区别。如何界定市场经济中 的外部性问题,公共物品问题,垄断问题,不完全竞争问题和宏观经济 不稳定的广度与深度的问题?政府在多大的程度上具有控制“市场失效” 的必要性? 奥地利学派一贯坚持 自由放任政策,而芝加哥学派从长期来 看发生了相应的调整与变化(有人说,两大学派都是“反 ZF主义的”,但 是,奥地利学派更加显现了它的“反 ZF主义的”)借助强大的竞争参与 者的力量,亚当。斯密的自然自由秩序足以打破垄断,还是针对垄断问 题,政府必须实施反垄断法呢?奥地利学派一直主张自然主义和不干涉 主义。相反,以亨利,西蒙斯为代表的第一代芝加哥学派明显持干预主 义观点,他们主张通过干预,打破大公司垄断和其他形式的垄断。以乔 治。斯蒂格勒为代表的第二代芝加哥学派最初支持西蒙斯的干预主义, 但是,最终改弦更张,赞成斯密的信仰,主张依靠竞争的力量和不干预 主义。
• 第三,关于健全通货观的区别。什么是最理想的货币本位?两大学派都赞 成稳定的货币体系,但是,他们在如何建立一个稳定的货币体系问题上存 在着明显的歧见。绝大多数奥地利学派的学者倾向于金本位,或更普遍的 形式即市场自发创造的自然形成的商品本位。有些奥地利学派的学者走的 更远,主张实行政府监督最小化自由银行制度,建立私人银行自由发行货 币,开立账户,提供信贷服务的竞争体系。相反,芝加哥学派反对金本位, 主张信用货币体系,主张货币供给按照固定比率或中性比率(货币主义法 则)增长。二者均主张,对活期存款设定100% 的准备金是最理想的稳定机 制。即使关于这点也有不同。所不同的是,奥地利学派主张用黄金或其他 适当的商品作为准备金,而芝加哥学派主张用法定货币 • 第四,在商业周期,资本理论和宏观经济方面的区别。奥地利学派的代表 人物米塞斯,哈耶克创立了奥地利学派的商业周期理论,认为法定货币供 给的扩张和人为降低利率会导致不可持续的,不稳定的繁荣,最终必将导 致经济崩溃。弗里德曼和他的同僚对于米塞斯-哈耶克商业周期理论的诸多 方面都持反对观点,他们主张货币总量模型。芝加哥学派的学者们赞成哈 耶克在他的著作《通往奴役之路》和《自由宪章》中提出的政治理论,但 反对他的资本理论和奥地利学派的宏观经济学。 • 弗里德曼认为,于经济平均增长率相一致货币供给的稳定增长能够为经济 提供可持续非通胀环境。但是,奥地利学派的学者并不同意这种观点,认 为无论是处于怎样的水平,给定的通货膨胀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许多奥 地利学派的学者对芝加哥学派的“宏观经济学”和总量分析(如国民经济 统计,价格指数)作为有效的分析工具的观点持怀疑态度。奥地利学派和 芝加哥学派对于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原因和拯救方案存在着争论,关于 宏观经济模型构建中的适当总量水平存在歧见,常常关于凯恩斯,凯恩斯 主义者,亚当,斯密,古典经济学家和其他经济学派也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他们甚至于就他们的目标以及对于学术界和公众应当达到的影响程度也存 在着不同的见解。
8.1.1芝加哥学派
现代主义设计,首先是从建筑设计领域开始的。
1871年,芝加哥发生大火,将市区 8 万平方公里的建筑夷为灰 烬 ,重建工作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建筑师。为了在有限的市 中心,建造更多房屋,现代高层建筑开始诞生。
以沙利文为代表的建筑师们,采用三种新型材料:钢铁、水泥、 平板玻璃,取代传统的木材、石头、砖瓦,并采用“拼装式” 的革新手段,形成了简洁明快,强调功能,具有工业化时代风 格的摩天大楼,在设计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在高层建筑 的发展上做出了卓越贡献,被称为芝加哥学派。
温莱兰水克山庄·莱特 Frank Lloy1d93W6 right
宾西1法86尼7亚-1959
芝加哥学派,创造了“芝加哥窗”,也就是大玻璃窗,形 成了简洁的建筑风格,创造了高层金属框架结构和箱形基础, 明确提出形式服从功能的观点,为后来的现代主义建筑奠定 了理论和实践基础,芝加哥也成为了现代高层建筑的发源地。
沙利文是芝加哥学派的中坚人物。他提出的“形式追随功能” 口号,成为现代设计运动最有影响力的观念之一。温莱特大厦, 被认为是第一个成功地应用了铁框架结构的现代摩天楼。整座 建筑采用三段式,下面两层是商业区,中间部分是办公区,顶 层是设备机房。造型稳定、简洁。体现了高层、铁框架、大窗 户、简单立面等建筑特点。这种设计思路在100多年后的今天, 仍然被大量使用。
赖特是沙里文的学生,在沙里文形式追随功能思想的基础上, 提出功能与形式是一回事,功能与形式在设计中根本没有可能 完全分开。在此基础上,赖特进一步提出了有机建筑的概念, 在他看来,建筑是自然的、真实的。设计要自内而外的进行, 要突出建筑形象的内涵,要与周围环境密切结合,要表现材料 本身质感。
也就是说,建筑的结构、材料、方法应该融为一体,合成一个 为人类服务的有机整体。可以这样理解,赖特的有机设计其实就 是综合性、功能主义的含义。打破了建筑的传统观念,主张空间 可以内外贯穿,自由划分。
芝加哥学派vs奥地利学派
加哥学派对奥地利学派4fun 2011-07-01ν 3126简介芝加哥学派和奥地利学派都是自由主义的信奉者,但两者在方法论、关于繁荣和萧条的解释以及法律都存在差别。
People often ask me, "How are the Austrians different from the Chicago School economists? Aren't you all free-market guys who oppose big-government Keynesians?"人们经常问我,为什么奥地利学派和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学者差别这么大呢?你们不都是反对大政府凯恩斯主义的自由市场派吗?In the present article I'll outline some of the main differences. Although it's true that Austrians agree with Chicago economists on many policy issues, nevertheless their approach to economic science can be quite different. It's important to occasionally explain these differences, if only to rebut the common complaint that Austrian economics is simply a religion serving to justify libertarian policy conclusions.在本文中,我将列举出一些两者的不同之处,虽然事实上奥地利学派也同意芝加哥学派学者提出的许多政治主张,但是两者的经济学分析方法是很不一样的。
我们有必要常常去澄清这种区别,否则就难以还击那些认为“奥地利经济学派只是为了证明自由主义政策主张正确的教条主义”的观点。
流派梳理
前古典时期:重商主义(15-17世纪)代表人物:威廉•配第背景:当时市场迅速的兴起,商人阶级的抬头、民族国家之兴起、发现新大陆和远东,使得重商主义成为近代经济学的起点。
文艺复兴运动都直接间接导致了民族国家的兴起。
重商主义成为国家干预经济思想的先驱。
政策主张:1.金银才是真正的财富2.保持贸易顺差3.主张国家干预国家或者政府作用:国家干预贸易,主要体现在一下四个方面:出口退税、贸易壁垒、进口替代、鼓励出口。
重农主义(18世纪50-70年代)代表人物:魁奈背景:法国是农业大国,18世纪的法国,国民经济中以小农经济为主,农奴制依然存在,封建农业生产方式广泛存在。
政策主张:1、崇尚“自然秩序”2.强调自由放任3.农业最重要政府作用:整顿税收,简化税制,只向土地所有者征收单一的地租税。
坚持强调自由竞争、自由贸易符合自然秩序。
古典时期:古典经济学(17-18世纪)代表人物:亚当斯密背景:17世纪中叶后,英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经济蓬勃发展,此时保护关税制度和居住资格法令等政策已经严重阻碍了经济的自由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对外扩张,因而要求政府尽可能地减少对经济生活的干预成了资产阶级的迫切要求政策主张:在自由放任和消除国家干预的情况下,各个人追求私利的结果,自然而然地会增进整个社会的利益,社会经济活动的运行应该交由市场这一“看不见的手”去引导。
政府作用:一是保护社会不受其他独立社会的侵犯,二是尽可能保护社会成员不受其他成员的欺侮,三是建立和维持某些对于一个大社会当然是有很大利益的公共机构和公共工程。
新古典时期:新古典经济学:(18世纪60-70年代)代表人物:马歇尔背景:新古典经济学是19世纪70年代由“边际革命”开始而形成的一种经济学流派。
新古典经济学形成之后,代替了古典经济学成为当时经济理论的主流。
政策主张:它在继承古典经济学经济自由主义的同时,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代替了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以需求为核心的分析代替了古典经济学以供给为核心的分析。
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学派[黑按:除了是麦当劳的诞生城市和乔丹公牛队的大本营,芝加哥还为这个世界奉献了一系列了不起的学派,使得自己变成了堪与维也纳学派比肩的学术重镇。
源自百度百科]目录一、建筑学科二、经济学科三、传播学科四、芝加哥社会学派五、气象学的芝加哥学派一、建筑学科(Chicago School)美国最早的建筑流派,是现代建筑在美国的奠基者。
芝加哥学派突出功能在建筑设计中的主要地位,明确提出形式从功能的观点,力求摆脱折衷主义的羁绊,探讨新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强调建筑艺术应反应新技术的特点,主张简洁的立面以符合时代工业化的精神。
芝加哥学派的鼎盛时期是1883年~1893年之间,它在建筑造型方面的重要贡献是创造了“芝加哥窗”,即整开间开大玻璃,以形成立面简洁的独特风格。
在工程技术上的重要贡献是创造了高层金属框架结构和箱形基础。
工程师詹尼(William Le Baron Jenney 1832~1907)是芝加哥学派的创始人,他1879年设计建造的第一拉埃特大厦。
1885年他完成的“家庭保险公司”十层办公楼(Insurance Building),标志芝加哥学派的真正开始,是第一座钢铁框架结构。
沙利文是芝加哥学派的一个得力支柱,他提倡的“形式服从功能”为功能主义建筑开辟了道路。
二、经济学科Chicago School of Economics (经济学)芝加哥学派以亨利·西蒙、哈耶克和米尔顿·弗里德曼等为主要代表的一群经济学家。
他们相信没有政府干预的竞争市场能使经济最有效地运行。
三、传播学科芝加哥学派,认为传播是人类关系的本质,远远超出单纯的信息传递和交流,传播创造和维持社会,探讨大众媒体在一个健全的民主制中的作用。
对传播学的贡献:使美国的社会科学研究有了强烈的经验主义方向;符号互动论;佩恩基金研究。
代表人物:G·西梅尔(德国),C·H·库利,J·杜威,W·冯特,G·H·米德,R·E·帕克四、芝加哥社会学派20世纪初至30年代,围绕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形成的社会学学派。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
引言概述: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是指在现代经济学理论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不同的学派和思想流派。
这些流派在对经济现象的解释、政策建议和学术研究方法上存在差异,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理论基础和关注重点。
本文将对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进行综述,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不同的经济学流派。
正文内容:一、新古典经济学流派1.奥地利学派:强调市场机制、个体选择和自由竞争的重要性。
2.芝加哥学派:注重市场自由和个人自由选择,认为个体行为是合理的。
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流派1.凯恩斯经济学:着重强调国家干预经济,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和财政刺激来解决经济萧条。
2.新凯恩斯主义:强调市场失灵和不完全竞争,提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三、制度经济学流派1.新制度经济学:强调制度环境对经济行为的影响,包括法律、规则和制度等因素。
2.行为经济学:研究人们的决策行为,关注非理性和有限理性行为。
四、行业经济学流派1.工业组织经济学:研究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和市场竞争等因素对市场效率和社会福利的影响。
2.技术创新经济学:关注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影响。
五、制度主义经济学流派1.法和经济学:研究法律制度对经济活动的影响,考虑法律制度和经济效率之间的关系。
2.公共选择理论:探讨政府和公共机构在经济决策中的作用,强调政府行为的理性和效率。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在理论基础、观点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
新古典经济学流派注重市场机制和个体选择,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流派强调国家干预和政府政策的重要性,制度经济学流派关注制度环境对经济行为的影响,行业经济学流派研究市场竞争和产业结构等问题,制度主义经济学流派关注法律和公共决策对经济的影响。
每个流派都对经济理论和政策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贡献。
对于经济学家和决策者来说,了解和理解这些不同的经济学流派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分析经济现象和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
奥地利学派
奥地利学派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Ⅰ尽管芝加哥学派和奥地利学派的方法论和观点有差异,但他们对有关经济的理论和政策以及政治哲学的解释大致都是功利主义和结果至上的。
这样,20世纪主要的奥地利政治经济学家冯·米斯(尽管他拒绝功利主义的方法论)在道德和政治价值上是一个坚定的实证主义者和非认识论者——我们对有关对和错、正义和非正义等之类的评价,就像我们在市场上对商品和服务表达的主观偏好一样,建立在牢固的智力基础之上。
虽然米斯在政治和政治思想方面著述颇丰,但他对政治知识几乎没什么贡献。
他的政治评价来自他的经济宇宙观,缺乏任何独立的智力身份。
这样,米斯有关政治的大量著作几乎没有什么可构成一种具体的政治哲学的东西。
相比之下,20世纪另一位伟大的奥地利经济学家海耶克则提供了较多的对政治的实质性说明。
但有意义的是,在他对一种更全面的社会哲学的追求中,他除了从经济学,还从其他的智力资源中吸取养料。
在本章对奥地利政治自由主义的探讨中,我将主要利用米斯的政治学著作,这不仅仅是因为我在其他地方写了很多有关海耶克的论述,而且也因为米斯的政治可以很好地代表那种人们难以理解的、先验的、理性主义的功利至上(它勾画了奥地利自由主义的特征)。
与芝加哥学派的经验主义相对照,自由秩序的建立并非基于一种可供选择的社会和经济秩序形式的经验,而是基于一种——如果某些社会条件得以满足的话——这一秩序如何得以形成的理论看法。
因而一种自由秩序(就其所有的金融、经济、政治和法律方面而言)是一种精神的建设,其基本特征——即便在没有直接经验的情况下——在智力上是可以辨别的。
与秩序和自由有关的18世纪古典的自由主义在这里得到了反映,但休谟-斯密在建立一种自然的自由体制时充满的怀疑主义几乎完全被抛弃了,以利于一种可以决定社会组织适当形式的积极理性,而不管经验所固有的知识和智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哥学派对奥地利学派4fun 2011-07-01ν 3126简介芝加哥学派和奥地利学派都是自由主义的信奉者,但两者在方法论、关于繁荣和萧条的解释以及法律都存在差别。
People often ask me, "How are the Austrians different from the Chicago School economists? Aren't you all free-market guys who oppose big-government Keynesians?"人们经常问我,为什么奥地利学派和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学者差别这么大呢?你们不都是反对大政府凯恩斯主义的自由市场派吗?In the present article I'll outline some of the main differences. Although it's true that Austrians agree with Chicago economists on many policy issues, nevertheless their approach to economic science can be quite different. It's important to occasionally explain these differences, if only to rebut the common complaint that Austrian economics is simply a religion serving to justify libertarian policy conclusions.在本文中,我将列举出一些两者的不同之处,虽然事实上奥地利学派也同意芝加哥学派学者提出的许多政治主张,但是两者的经济学分析方法是很不一样的。
我们有必要常常去澄清这种区别,否则就难以还击那些认为“奥地利经济学派只是为了证明自由主义政策主张正确的教条主义”的观点。
Before jumping in, let me give a few obvious disclaimers: I do not speak for all Austrian economists, and in this article I will be discussing modern Austrian followers in the tradition of Ludwig von Mises and Murray Rothbard. (On methodology in particular, the Austrians in the Rothbardian camp differ somewhat from those who look more to Friedrich Hayek and Israel Kirzner for inspiration.) It's also important to note that not every Chicago School economist thinks alike. Even so, I hope the following generalizations are representative.在深入讨论之前,我觉得有几点是必须澄清的:我这里所说的不是所有的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家,在这里我只讨论路德维希冯米塞斯和穆瑞·罗斯巴德一派的观点。
(对于方法论而言,罗斯巴德一派的经济学者与哈耶克和伊斯雷尔·M.柯兹纳一派的学者迥然不同。
)同样,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学家的思考也存在着差异性。
即使这样,我也希望下面的归纳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
Methodology方法论The Austrians are oddballs among professional economists for their focus on methodological issues in the first place. Indeed, Mises's magnum opus, Human Action, devotes the entire second chapter (41 pages) to "The Epistemological Problems of the Sciences of Human Action." There was no such treatment in the last Freakonomics book.奥地利学派很奇怪地首先从关注方法论开始。
事实上,米赛斯的巨著《人类行为》花了整整第二章节(41页)的篇幅来讲“对人类行为的科学的认识论问题”。
没有其他经济学书籍会这么处理。
Although most economists in the 20th century and our time would disagree strongly, Mises insisted that economic theory itself was an a priori discipline. What he meant is that economists shouldn't ape the methods of physicists by coming up with hypotheses and subjecting them to empirical tests. On the contrary, Mises thought that the core bodyof economic theory could be logically deduced from the axiom of "human action," i.e., the insight or viewpoint that there are other conscious beings using their reason to achieve subjective goals. (For more on Mises's methodological views, see this and this.)虽然在20世纪和现在,大部分经济学家会强烈地不同意米赛斯所坚持的经济学理论本身就是先验的这一观点。
但他的意思是说,经济学家不应该去模仿物理学的方法,通过前期猜想和后期实验来得出结论。
恰恰相反,米赛斯认为经济学理论的核心应该是基于“人类行为”这一逻辑推理,比如人们有足够的洞察力使得其他理性的人们会基于相同理由来达到主观目标。
(想了解更多关于米赛斯的方法论观点,请点击这里和这里。
)In contrast, the seminal Chicago School article on methodology is Milton Friedman's 1953 "The Methodology of Positive Economics." Far from deriving economic principles or laws that are necessarily true (as Mises suggests), Friedman instead advocates the development of models with false assumptions. These false premises are no strike against a good theory, however:相比之下,芝加哥学派关于方法论的影响较大的著作是米尔顿·弗里德曼在1953年出版的《实证经济学的方法论》(TheMethodology of Positive Economics)。
就像米赛斯所指出的那样,弗里德曼抛弃了经济学原理和法则必须源自真实这一要求,倡导建立在不真实的假设上的模型。
这些不真实的前提不一定对一个好的理论产生什么影响,但是:The relevant question to ask about the "assumptions" of a theory is not whether they are descriptively "realistic," for they never are, but whether they are sufficiently good approximations for the purpose in hand. And this question can be answered only by seeing whether the theory works, which means whether it yields sufficiently accurate predictions.当我们质疑这一假设的理论正确与否时时,我们既不能说他是解释了现实世界——事实上也不可能,也不能说他已经足够地接近预期的目标。
这个问题可能只能通过观察这个理论是否管用,即是否能使预期实现。
Although Friedman's analysis sounds perfectly reasonable, and the epitome of "scientific," Mises thought it was a seductive trap for economists. For a quick illustration of the difference in perspectives, let me relay an example from my teaching experience.虽然弗里德曼的分析听上去是非常合理的,但米赛斯认为所谓的“科学性”不过是给经济学家设置的一个陷阱罢了。
为了让大家通过一个简单的示例看清楚两者的区别,我将介绍一个来自我教学经验的例子。
It was a principles of microeconomics class, and we were using the (excellent) textbook by Gwartney, Stroup, et al. In the first chapter they have a list of several guideposts or principles of the economic way of thinking. As I recall, these are items such as, "People respond to incentives," and "There are always tradeoffs." These were noncontroversial things that every economist would agree were important for getting undergrads to "think like an economist."有一次在上微观经济学概要的课程,我们正使用格沃特尼、斯特鲁普等人的优秀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