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习题(含答案)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练习题及答案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练习题及答案[学习目标]1、了解内、外力作用的区别;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火山、地震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结合实例,分析板块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3、识别地质构造及其形成的地貌。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1、导致地表形态变化的力量:一是①________作用,二是②________作用。
2、内力作用 (1)能量主要来自③____________。
(2)表现形式:④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和⑥________等。
3、外力作用 (1)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⑦__________。
(2)表现形式:表现为对地表物质的破坏、⑧________和⑨________等作用。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1)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层的⑩____________并不是完整的一块,而是被?________带分割成?____大板块。
这些板块处于相对的?________状态。
板块运动是?____力作用的重要表现之一。
(2)六大板块名称:?____________板块、?__________板块、?____________板块、?__________板块、?________板块、?____________板块,除○21__________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外,其余板块既有陆地,又有海洋。
(3)板块运动结果:○22______板块互相挤压碰撞的地带,常形成高峻的○23________和巨大的○24________,如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25________板块与○26________板块挤压碰撞的地带,常形成深邃的○27________,以及与之相伴的○28________或○29________,如美洲西岸的山脉和亚洲东部的岛孤,在陆地板块内部○30________地带,往往形成巨大的○31________,如东非裂谷带就是由非洲板块内部张裂而形成的。
内力作用练习题(含答案)
内力作用练习题(含答案)4.1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一(文科)营造地貌的力量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是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和能量释放所产生的地质作用,主要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变质作用等。
外力作用是地表及其周围环境的物理、化学、生物作用所产生的地质作用,主要包括风蚀、水蚀、冰蚀、海洋侵蚀、生物侵蚀等。
选择题部分:1.答案:D。
地质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本身,地壳只在内力作用下不断发展和变化,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和变化起着主导作用,但在一定时间和地点,外力作用占优势。
2.答案:A。
外力作用不断削低地面,不会使地面变高,内力作用能使部分地面降低,形成盆地,地球上高大山系主要是内力作用形成的,任何地表自然形态的形成都与内力作用有关。
3.答案:B。
沧海桑田是指内力作用,地质作用是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和能量释放所产生的地理作用,内力作用是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和能量释放所产生的地理作用,地质构造是指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和能量释放所产生的结构形态。
4.答案:B。
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东非大裂谷,黄土高原是由风蚀和水蚀作用形成的,喀斯特地貌是由水蚀和化学侵蚀作用形成的,风蚀蘑菇是由风蚀作用形成的。
5.答案:D。
地表形态的变化是地壳运动、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都会使地表形态发生变化,内力作用奠定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外力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塑造地表形态。
6.答案:A。
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太阳辐射能、地球表面的水能、大气运动的风能都属于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
7.答案:C。
地壳水平运动是指地球内部岩石的水平位移和弯曲,常见的形式有断层、褶皱、地堑、地台等,不会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拗陷,导致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
8.答案:C。
外力作用强度和速度都比内力作用小,内力作用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而外力作用则会进一步塑造地表形态。
9.答案:A。
属于内力作用的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搬运、堆积,地震和火山喷发虽然也是内力作用,但不属于塑造地表形态的方式。
(湘教版)必修一:2.2.1《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每课一练及答案
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第1课时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一、选择题1.关于内力和外力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外力作用不断削低地面,不会使地面变高B.内力作用能使某部分地面降低,形成盆地C.地球上高大山系主要是内力作用形成的D.任何地表自然形态的形成都与内、外力作用有关2.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碰撞挤压,形成了()A.东非大裂谷B.喜马拉雅山C.大西洋D.红海读图,完成3~4题。
3.四幅地质构造图中,属于褶皱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4.四幅地质构造图中,有地堑、向斜山景观的分别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有关火山的说法,正确的是()A.火山喷发一定会形成玄武岩高原B.我国的长白山主峰、日本的富士山都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C.火山锥是由岩浆在流动过程中堆积而成的锥形体D.由于火山锥是由多次火山喷发形成,所以火山高度多在5 000以上板块构造学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成果之一。
下图为“某种类型的板块边界示意图”,读图完成6~8题。
6.图示的板块边界是()A.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边界B.大洋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C.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的俯冲边界D.大陆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7.以下地貌单元中,成因与图示机理相关的是()A.东非大裂谷B.日本列岛C.阿尔卑斯山脉D.落基山脉8.板块构造学说有助于人类进一步认识()①海陆间水循环的机理②洋流分布和运动规律③地震分布和活动规律④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下图为“某种地形示意图”。
读图,完成9~10题。
9.判断图中甲地应为下列哪一种构造()A.向斜B.背斜C.断层D.海沟10.依地形的高低起伏来判断,图中乙、丙、丁三种地层的软硬程度,由硬至软的排列应为()A.乙、丙、丁B.乙、丁、丙C.丙、乙、丁D.丙、丁、乙读“某地地质地形图”,回答11~12题。
11.该地地形成因是()A.向斜成山B.向斜成谷C.背斜成山D.背斜成谷12.下列叙述不可能存在的是()A.该地区曾发生过变质作用B.该地区曾是广阔的热带浅海C.A处修水利要注意塌方渗漏D.B处埋藏有丰富的煤矿资源下图是“油气田地质示意图”。
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含答案
10.该构造区富含油气资源,指出甲、乙、丙、丁中最有利的钻探部位()
A.甲B.乙C.丙D.丁
10.推测丁处山体高耸的原因是()
A. 0-50cmB. 50-100cmC. 100-200cmD. 200-300cm
2.从沉积地层上分析,图示时段该地经历的气候演变过程主要是()
A.湿润—干旱B.湿润—干旱—湿润C.干旱—湿润D.干旱—湿润—干旱
(2021·济南二模)下图示意某河谷同一断面演变过程,a—e分别为该河谷演变过程中经历的五个阶段。据此完成3~4题。
5.根据图文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咸阳相比华县离潼关的距离更近B.侵蚀基准面变化对咸阳的影响更大
15.(1)地势大致南高北低;山前多洪(冲)积扇;地表多戈壁、石山。
(2)泥火山口所在区域为背斜构造,石油易在此富集;背斜顶部受到张力,岩性松散发生破裂;受地层应力挤压作用下,石油从裂隙涌出地表。
(3)当石油顺着地层裂隙涌出时,地下水也随着流出地表;受堰体阻挡,流水在其周围汇集,使表土水分增多,而生长一圈植被。
【解析】(1)结合材料与图示观察独子山区所在的位置,位于我国天山山脉北坡附近,周围荒漠、戈璧广布,当地地貌以戈壁为主;天山山脉冰雪消融后在当地出山口附近多形成冲积扇、洪积扇。
(2)本题结合材料与石油涌泉地质成因示意图进行分析,根据材料可知,独子山区位于天山与准格尔盆地的背斜过渡带,石油资源一般多汇聚在背斜结构;背斜中间新两层老,顶部易受到张力,严重容易被破坏,岩层松散后发生破裂,使得背斜下蕴藏的石油在岩层压力的作用下从裂隙中涌出地表,形成涌泉景观。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习题(含答案)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习题(含答案)外力侵蚀而形成低地;背斜是水平挤压下岩层向上拱起形成的,背斜的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所以由P 地出发到Q 地,沿途地表岩层新老关系由新变老,再变新。
选D 正确。
3、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简略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中②、④、⑥分别代表什么( )A .外力作用、变质作用、冷却凝固B .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高温熔化C .变质作用、外力作用、高温熔化D .冷却凝固、变质作用,重熔再生【答案】A【解析】读图,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图中⑥是冷却凝固作用。
岩浆岩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变质岩和沉积岩可以相互转化,B是沉积岩,图中②表示外力作用。
④代表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
A对。
B、C、D错。
下图为“某流域地质构造与地貌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4、关于图示地区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A.③处为向斜成岭B.②处有可能找到石油D.②处岩石比③处岩石C.该地区断层发育坚硬5、图中甲、乙、丙、丁四处可能形成的地貌与下图中四幅图配对正确的是()A.甲—ⅡB.乙—ⅠC.丙—ⅣD.丁—Ⅲ【答案】4、B5、B【解析】4、从图中地质构造可知①③为向斜(岩层向下弯曲),②是背斜(岩层向上拱起)。
③处有一湖泊,地势较低,A错;图中没有断层,属于背斜山,地质基础很稳定,C错;②处为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有可能找到石油,B对;②处为背斜顶部受张力岩层力破碎,岩石比③处岩石疏松,D错。
故答案选B项。
5、根据图示的地表景观判断:Ⅰ图为山麓冲积扇,可能形成于出山口地带,B项正确;Ⅱ图为风蚀蘑菇,应分布于干旱地区,A项错误;Ⅲ图为角峰、冰斗,应分布于冰川广布的高山地区,D项错误;Ⅳ图为河口三角洲,应分布于河流入海口地区,C项错误。
故答案选B项。
点睛:河流地貌:1.河流侵蚀地貌河谷发育的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主要方式及其对河谷形态的影响有明显差异(如下表)2.河流堆积地貌洪积—冲积平原山前地势趋于平缓,水流变慢,泥沙沉积,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各个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成洪积—冲积平原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厚肥沃,既不旱也不涝,是高产田所在地河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土壤肥沃,易道,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在一起形成河漫滩平原三角洲河流入海口的河流到达海岸入海口时,流速极缓,河流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土壤肥沃,易形成盐嶂石岩地貌为中国三大砂岩地貌之一,主要由易于风化的薄层砂岩和页岩形成,形成绵延数公里的岩墙峭壁。
2.1.2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学案(含答案)
2.1.2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学案(含答案)地球内部热能太阳能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对地表的影响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使地表趋于平坦相互关系内.外力作用是同时进行的;地表形态就是在内力与外力长期作用下形成的2.板块构造学说1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2学说内容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
板块内部地壳运动比较平缓,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板块相对移动,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
判断1地壳的水平和垂直运动是依据地表的运动方向判定的。
2东非大裂谷是由地壳水平运动造成的。
3在内力作用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4就全球规模的运动而言,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以垂直运动为辅。
二.内力作用的“足迹”1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永久性变形.变位。
2常见的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地质构造常形成地貌褶皱A背斜山岭B向斜谷地或盆地C断层谷地或陡崖3.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找矿石油.天然气多储存于背斜构造中找水在向斜盆地中易找到地下水工程建设隧道.水库建设,应尽量避开断层思考地质构造就是地貌吗简述理由。
答案不是。
地质构造指地壳中的岩层因地壳运动的作用发生变形与变位而遗留下来的形态;地貌是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的总称。
可简单地理解为地质构造是岩层的形态,或埋藏于地下,或出露于地表;地貌是指地表的高低起伏形态。
三.外力作用的表现1外力作用1主要来源流水.风.冰川.海浪.重力等。
2表现形式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等。
2主要外力地貌地貌作用侵蚀地貌堆积地貌流水作用流水冲刷.下切作用形成沟谷,强烈向下侵蚀常形成峡谷流速降低,泥沙沉积,在山谷口形成冲积扇和洪积扇,在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风力作用风力扬起沙石,吹蚀地表,形成风蚀蘑菇.风蚀洼地等风力减小或气流受阻,风沙沉积,形成沙丘.沙垄等风积地貌3.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平整土地.修筑梯田.挖河修渠.修建水库等可以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习题(含答案)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习题(含答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习题(含答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习题(含答案)的全部内容。
櫥。
地理高频考点25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练习及解析
地理高频考点25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练习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读“我国南方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1~2题。
1.库区所在谷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位于向斜顶部容易被侵蚀B.风力侵蚀作用为主C.岩层受张力作用容易被侵蚀D.断层附近岩层破碎易被侵蚀2.该地区地质构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地壳运动B.流水作用C.外力作用D.风力作用下图为“某地岩层及等高线分布示意图”(单位:米)。
读图完成3~4题。
3.该地地质构造及地表形态是()A.背斜,山脊B.向斜,山脊C.背斜,山谷D.向斜,山谷4.形成该地地表形态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地壳运动B.火山地震C.搬运作用D.沉积作用读图甲与图乙,回答5~6题。
5.图甲的①②③④四处中,与图乙所示的地壳运动最相符的是()A.①B.②C.③D.④6.图乙所示地壳运动最可能形成()A.海沟B.海岭C.褶皱山D.裂谷地质勘探小组在自西向东水平距离各相差五百米的A、B、C三地对某沉积岩层进行探测。
尽管当地潮湿、粘稠的红色土壤给探测带来了不便,但该小组还是得到了下表中的简化数据,其中的沉积岩埋藏深度是指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
据此完成7~8题。
7.该区域可能属()A.向斜谷B.背斜谷C.向斜山D.背斜山8.该区域最可能位于我国的()A.东北地区B.华北地区C.西南地区D.江南地区下图是某地岩层水平分布图。
据图回答9~10题。
9.下列四幅剖面图中与沿中间剖面线的剖面图一致的是()10.图中甲处地形与地质构造的组合正确的是()A.山谷—背斜B.山脊—向斜C.山谷—向斜D.山脊—背斜下图中的阴影部分被称为“地球的伤痕”。
据此完成11~12题。
11.该“伤痕”的成因是()A.板块张裂B.板块碰撞C.流水侵蚀D.人类活动12.该处的地质构造是()A.地垒B.地堑C.背斜D.向斜二、综合题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华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北邻坦荡的渭河平原,南依秦岭,海拔2 154.9米,壁立千仞,以险峻称雄于世。
高中地理湘教必修一小练习 221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含答案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第1课时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一、选择题1.“沧海桑田”之说是指()。
A.太阳辐射能B.内力作用C.地壳变动D.地球内部的热能解析本题意在考查地质作用、地质构造、地壳变动等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太阳辐射能是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热量,其表现形式主要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等,“沧海桑田”是地壳运动的直接结果。
答案 C下图为“赤道上六大板块分布示意”,且①板块主要位于10°W~60°E之间。
读图,回答2~3题。
2.⑥板块是()。
A.亚欧板块B.太平洋板块C.南极洲板块D.美洲板块3.根据板块构造理论,②、③两大板块碰撞而形成的山脉是()。
A.喜马拉雅山脉B.安第斯山脉C.落基山脉D.阿尔卑斯山脉解析根据经纬度范围判断①非洲板块,②印度洋板块,③亚欧板块,④太平洋板块,⑤南极洲板块,⑥美洲板块,那么②③板块碰撞而成的山脉应是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的喜马拉雅山脉。
答案 2.D 3.A读地质构造简图,完成4~5题。
4.图中属于背斜的是()。
A.①B.②C.③D.④5.导致图中③处形成谷地的主要作用是()。
A.地壳运动B.侵蚀作用C.沉积作用D.火山活动解析依据图中岩层的形态可知①、④为向斜,②为断层,③为背斜,且背斜的顶部由于受张力作用,岩石比较破碎,易被侵蚀成谷地。
答案 4.C 5.B二、综合题6.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问题。
(1)甲、乙两地的地质构造是:甲______,乙______。
(2)在地貌上,甲构造顶部岩层缺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b之间岩块如果整体下滑,则该地常会形成__________等构造地貌。
(3)如果要寻找油气资源,最好在______处找;如果要寻找地下水,最好在______处找。
[](4)如果要修一条东西向的隧道最好在______处。
内力作用练习题(含答案)
4.1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一(文科)一、选择题。
(60分,每题3分)1. 关于地质作用的几种说法,错误的是()A.地质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本身B.地壳只在内力作用下,不断发展和变化C.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和变化起着主导作用D.在一定时间和地点,外力作用占优势2.关于内力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外力作用不断削低地面,不会使地面变高B.内力作用能使部分地面降低,形成盆地C.地球上高大山系主要是内力作用形成的D.任何地表自然形态的形成都与内力作用有关3.“沧海桑田”之说是指()A.地质作用B.内力作用C.地壳运动D.地质构造4.下列地形中,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A.黄土高原B.东非大裂谷C.喀斯特地貌D.风蚀蘑菇5.有关地表形态及其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表形态的变化是地壳运动的结果B.只有内力作用才会使地表形态发生巨大的变化C.内力作用奠定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所以先有内力作用,后有外力作用D.内、外力作用同时起作用,共同塑造地表形态6.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A.地球内部的热能 B.太阳辐射能C.地球表面的水能 D.大气运动的风能7.关于地壳水平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具有全球规模的地壳运动的主要形式B.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拗陷,导致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C.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D.常使地表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8.下列关于内、外力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B.外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C.外力作用强度较小,速度缓慢,内力作用激烈而迅速D.内力作用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9.下列属于内力作用的有()①地壳运动②岩浆活动③地震④搬运⑤火山喷发⑥堆积A.①②④⑥B.①②③⑤C.①②③④⑤D.②③④⑤⑥10.【白静原创】下列内力作用中,哪种是塑造地表形态的最主要方式()A.地震B.地壳运动 C.岩浆活动 D.变质作用营造地貌的力量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据此回答4~6题。
课练6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形态近年真题全覆盖一、选择题[2021·辽宁卷]某内陆断陷湖位于松嫩平原南部,属于盐碱湖。
下图为该湖中部区域一东西向剖面示意图。
下图中水域西侧盐度偏低,湖底有深厚的软泥层(当地居民称之为“酱缸包”)。
据此完成1~2题。
1.东侧湖滩和台地比西侧宽,主要因为()A.西侧坡积洪积物较少B.西侧地壳运动以水平方向为主C.东侧风力堆积物较多D.东侧地壳相对下降的幅度较小2.“酱缸包”的主要成因是()A.湖底低洼沉积物比较多B.湖底淤泥的含盐量较低C.地下涌泉使沉积物变软D.入湖沉积物颗粒比较粗[2021·天津卷]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
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四处地层由老到新的时间顺序,排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②③①④D.①④③②4.与我国西南地区同类岩层发育的岩溶地貌相比,甲地的地表岩溶地貌发育程度较低,其原因在于甲地()A.水热条件较差B.岩石的可溶性低C.地表植被茂密D.地质构造较复杂[2021·北京卷]读图,完成5~6题。
5.图示地区地质地貌演化的顺序是()A.甲乙丁丙B.乙丙丁甲C.丙丁甲乙D.丁乙丙甲6.甲图中,形成最晚的是()A.①B.②C.③D.④二、综合题7.[2021·辽宁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6分)某河流上游区域年降水量为398.7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冬春季盛行西北风,河漫滩上有沙丘发育,多处沙丘相互连接成链条状(如图)。
某科研团队选取部分沙丘进行动态测量,研究沙丘大小变化。
下表为3处沙丘的测量数据。
(1)说出3~9月3处沙丘大小变化的共同特征,并分析原因。
(8分)(2)有人建议在河流两岸进行植被修复,推测修复后沙丘大小变化趋势并说明理由。
(8分)8.[2020·全国卷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研究表明,金沙江流域金矿较多,多呈带状分布并与断裂的空间分布一致。
新教材高中地理课后练习6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含解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建议用时:40分钟)[合格过关练]下图中画斜线的阴影部分被称为“地球的伤痕”。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地球的伤痕”的成因是( )A.板块张裂B.板块碰撞C.流水侵蚀D.人类活动2.该处的地质构造是( )A.地垒B.地堑C.背斜D.向斜1.[第1题,图中“地球的伤痕”是东非大裂谷,是由于板块张裂形成的,A对。
第2题,该处是板块断裂陷落地带,岩层相对两侧下沉,属于地堑,B对。
地垒是板块相对于两侧岩层上升部分,A错。
背斜、向斜属于褶皱构造,形成的地貌是山岭或谷地,C、D错。
] 下图为板块边界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甲地的宏观地形是( )A.海岭B.海沟C.地堑D.裂谷4.下列板块边界,最符合图意的是( )A.欧亚板块和美洲板块B.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C.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D.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3.[第3题,甲地在大陆地壳与海洋地壳的交界带上,是大洋地壳向大陆地壳之下俯冲形成的海沟;海岭是海底火山;地堑是岩层相对两侧岩层下降形成的凹陷带;裂谷是板块张裂形成的凹陷带。
故B正确。
第4题,图示是大洋地壳向大陆地壳之下俯冲,大陆地壳被抬升形成山地;欧亚板块和美洲板块之间是陆上山脉和海岭,与图示不符;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形成的是岛弧链,与图示不符;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是海岭,与图示不符;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挤压碰撞形成了安第斯山脉,与图示相符。
故D正确。
] 读地质构造简图,完成5~6题。
5.图中属于背斜的是( )A.①B.②C.③D.④6.导致图中③处形成谷地的主要作用是( )A.地壳运动B.侵蚀作用C.沉积作用D.火山活动5.[第5题,根据图中岩层形态,岩层向上拱起,是背斜构造。
图中属于背斜的是③,C对。
①④处岩层向下凹,是向斜构造,A、D错。
②处是断层构造,B错。
第6题,图中③处位于背斜顶部,岩层缺失,说明受外力侵蚀形成谷地。
形成谷地的主要作用是侵蚀作用,B对。
地壳运动、火山活动属于内力作用,A、D错。
内力作用与地貌测试题及答案
内力作用与地貌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2018·江苏高考)如图为某区域地质简图。
该区沉积地层有Q、P、C、D、S2、S1,其年代依次变老。
读图回答1~2题。
1.从甲地到乙地的地形地质剖面示意图是()2.为揭示深部地质状况,在丙处垂直钻探取芯,可能发现的地层是()A.志留系B.石炭系C.二叠系D.第四系解析:1.A 2.A第1题,根据图中从甲地到乙地地层新老关系可判断,中间新(P)两侧老(C),为向斜构造;根据图中的等高线可判断,从甲地到乙地地势为低—高—低。
故选A。
第2题,图中显示,丙处为泥盆系地层,直接出露地表,在此处往下钻探,只能发现比它更古老的地层,即志留系地层。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和岩层地质界线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图示地区主要的构造地貌类型和成因分别是()A.背斜山地外力作用B.背斜谷地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C.向斜谷地内力作用D.向斜山地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4.下列关于图中四地的叙述符合实际的是()A.甲处玄武岩的垂直高差可能是1 190 mB.乙处岩层中可能找到化石C.丙处可能发育成为河流D.丁处为最佳天然大理岩开采点解析:3.D 4.A第3题,由图例可知,四种岩层由新到老依次是玄武岩、大理岩、石灰岩、砂岩,所以图示地区岩石呈中间新、两翼老的关系,可推出图示地区的地质构造为向斜。
根据等高线数据,可推断图示地区为山地,故该地为向斜山地。
向斜山地是岩层发生褶皱后,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形成的,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4题,由图可知,甲处玄武岩位于陡崖处,有3条等高线重叠,且等高距为300 m,据陡崖垂直高度计算公式(n-1)×d≤ΔH<(n+1)×d(其中d代表等高距,n代表等高线重合条数)计算得出600≤ΔH<1 200,故A项正确。
由图可知,乙处是玄武岩,玄武岩是岩浆岩的一种,而化石存在于沉积岩中,故B项错误。
丙处等高线向低处凸,应为山脊,通常山谷中可能发育河流,故C项错误。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习题(含答案)
2018-2019年度威海市区测试学校9 月份考试学校: 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选择题(题型注释)答案】1、C2、D【解析】本题考查地质构造的褶皱构造。
向斜是受水平挤压力向下凹的结构,向斜底部受挤压力坚硬不易被外力侵蚀而成山岭。
背斜是水平挤压下岩层向上拱起形成的,背斜的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外力侵蚀而形成低地。
1、图中M 处是向斜构造,地貌是向斜成山;向斜底部受挤压力坚硬不易被外力侵蚀而成山岭。
选C 正确。
2、P到Q 处是背斜构造,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外力侵蚀而形成低地;背斜是水平挤压下岩层向上拱起形成的,背斜的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所以由P地出发到Q 地,沿途地表岩层新老关系由新变老,再变新。
选D 正确。
A.向斜山B.背斜山C.向斜D.背斜2、地质调查员从P 地出发到Q 地,沿途地表岩层新老关系分布情况是(A .由新变老B.由老到新 C .由老变新,再变老D .由新变老,再变新如图为某地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M 的地质构造为()3、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简略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答案】A【解析】读图,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图中⑥是冷却凝固作用。
岩浆岩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变质岩和沉积岩可以相互转化,B 是沉积岩,图中②表示外力作用。
④代表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
A对。
B、C、D 错。
下图为“某流域地质构造与地貌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4、关于图示地区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A.③处为向斜成岭 B .②处有可能找到石油C.该地区断层发育D.②处岩石比③处岩石坚硬5、图中甲、乙、丙、丁四处可能形成的地貌与下图中四幅图配对正确的是()答案】图中②、④、⑥分别代表什么()A.外力作用、变质作用、冷却凝固C.变质作用、外力作用、高温熔化B.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高温熔化D.冷却凝固、变质作用,重熔再生4、B5、B【解析】4、从图中地质构造可知①③为向斜(岩层向下弯曲),②是背斜(岩层向上拱起)。
高中地理课时作业6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含解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一、选择题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崎岖不平,外力作用使地表趋于平坦,内、外力作用共同塑造着地表形态。
完成1~2题。
1.下列地质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是( )①地壳运动②岩浆活动③沉积作用④侵蚀作用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关于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球上高大山系主要是内力作用形成的B.内力作用能使某部分地面降低,形成盆地C.外力作用不断削低地面,不会使地面变高D.任何地表自然形态的形成都与内、外力作用有关读“板块运动示意图”,完成3~5题。
3.图中①②板块的名称分别是( )A.南极洲板块、美洲板块B.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C.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D.美洲板块、非洲板块4.图中③示意的是( )A.大西洋中脊B.①②板块的消亡边界C.太平洋中脊D.印度洋中脊5.图中所示山地为纵列分布的是( )A.大分水岭B.安第斯山脉C.海岸山脉D.阿巴拉契亚山脉读下面的“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6~7题。
6.根据图示信息可知( )A.⑥处岩层不可能含有化石B.③处物质主要来自地核C.④处岩石类型不同于①是因为发生了变质作用D.⑤处形成大陆岛7.从地质条件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处是储藏天然气的良好构造B.②处可能形成沉积岩C.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可能是④②①D.若修南北向的隧道,⑥处构造好于①处图为某地水平面的岩层分布图(从甲到丁岩层从老到新)。
读图回答8~9题。
8.丁地的地质构造为( )A.褶皱B.向斜C.背斜D.断层9.若甲地为谷地,丁地为山岭,其形成原因是( )A.地壳运动B.外力作用C.岩浆活动D.内力作用下图是某处地层未曾倒置的地质剖面图,其中①~④代表所在地层的成岩作用。
据此回答10~11题。
10.结合图示,该地区内力作用的表现主要有( )A.地壳运动岩浆活动风化作用B.变质作用侵蚀作用沉积作用C.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D.搬运作用固结成岩侵蚀作用11.下列关于该地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B.甲→丙→乙C.乙→丙→甲D.丙→乙→甲读某区域岩层示意图,回答12~13题。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练习题及答案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练习题及答案[学习目标] 1.了解内、外力作用的区别;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火山、地震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结合实例,分析板块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3.识别地质构造及其形成的地貌。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1.导致地表形态变化的力量:一是①________作用,二是②________作用。
2.内力作用(1)能量主要来自③____________。
(2)表现形式:④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和⑥________等。
3.外力作用(1)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⑦__________。
(2)表现形式:表现为对地表物质的破坏、⑧________和⑨________等作用。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1)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层的⑩____________并不是完整的一块,而是被?________带分割成?____大板块。
这些板块处于相对的?________状态。
板块运动是?____力作用的重要表现之一。
(2)六大板块名称:?____________板块、?__________板块、?____________板块、?__________板块、?________板块、?____________板块,除○21__________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外,其余板块既有陆地,又有海洋。
(3)板块运动结果:○22______板块互相挤压碰撞的地带,常形成高峻的○23________和巨大的○24________,如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25________板块与○26________板块挤压碰撞的地带,常形成深邃的○27________,以及与之相伴的○28________或○29________,如美洲西岸的山脉和亚洲东部的岛孤,在陆地板块内部○30________地带,往往形成巨大的○31________,如东非裂谷带就是由非洲板块内部张裂而形成的。
(7)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同步练习课时检测Word版含答案
课时跟踪检测(七)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一、选择题1.关于地质作用的几种说法,错误的是( )A.地质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本身B.地壳始终在内外力地质作用的相互作用下,不断发展和变化C.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和变化起着主导作用D.在一定时间和地点,外力作用占优势解析:选A 地质作用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而外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其次是重力能。
读某区域海陆轮廓和板块示意图,回答2~3题。
2.按照岩石圈六大板块的划分,M半岛位于( )A.亚欧板块B.太平洋板块C.非洲板块 D.印度洋板块3.图中所示的边界属于( )A.陆地区域边界 B.板块生长边界C.海洋区域边界 D.板块消亡边界解析:2.D 3.B 第2题,结合板块划分,亚欧大陆南部的阿拉伯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
第3题,红海属于东非裂谷带的一部分,处于板块的张裂地带,属于板块的生长边界。
读我国某局部地区地层剖面图,回答4~5题。
4.图示地区出露地表的各岩层的新老关系为( )A.自西向东由老到新 B.自东向西由老到新C.自中心向两侧由老到新 D.自A向B由老到新5.图中长腰山是( )A.沿顶部裂隙侵蚀而成的背斜山B.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向斜山C.因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背斜山D.沿槽部裂隙侵蚀而成的向斜山解析:4.D 5.B 第4题,图中出露地表的各岩层中,A处岩层最老,故自A向B,岩层越来越新。
第5题,由长腰山所处的地层剖面可以看出其岩层是向下凹陷的,应为向斜构造,此处地形是向斜成山,故B项正确。
读图,回答6~7题。
6.图示地质构造为( )A.背斜构造B.断层构造C.岩浆侵入构造 D.褶皱构造7.若图中范围内有丰富的资源,则( )A.Q地地下可能贮藏有丰富的油气资源B.Q地地下可能有大理岩矿分布C.在P地向下钻探可找到岩层④所含资源D.P地地下水丰富解析:6.D 7.B 第6题,图中Q地岩层向下弯曲且中间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故Q地的地质构造为向斜;P地岩层向上拱起,且中间部分岩层较老、两翼部分岩层较新,故 P 地的地质构造为背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年度威海市区测试学校9月份考试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题型注释)如图为某地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M的地质构造为()A.向斜山B.背斜山C.向斜D.背斜2、地质调查员从P地出发到Q地,沿途地表岩层新老关系分布情况是()A.由新变老B.由老到新C.由老变新,再变老D.由新变老,再变新【答案】1、C2、D【解析】本题考查地质构造的褶皱构造。
向斜是受水平挤压力向下凹的结构,向斜底部受挤压力坚硬不易被外力侵蚀而成山岭。
背斜是水平挤压下岩层向上拱起形成的,背斜的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外力侵蚀而形成低地。
1、图中M处是向斜构造,地貌是向斜成山;向斜底部受挤压力坚硬不易被外力侵蚀而成山岭。
选C正确。
2、P到Q处是背斜构造,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外力侵蚀而形成低地;背斜是水平挤压下岩层向上拱起形成的,背斜的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所以由P地出发到Q地,沿途地表岩层新老关系由新变老,再变新。
选D正确。
3、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简略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中②、④、⑥分别代表什么()A.外力作用、变质作用、冷却凝固B.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高温熔化C.变质作用、外力作用、高温熔化D.冷却凝固、变质作用,重熔再生【答案】A【解析】读图,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图中⑥是冷却凝固作用。
岩浆岩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变质岩和沉积岩可以相互转化,B是沉积岩,图中②表示外力作用。
④代表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
A对。
B、C、D错。
下图为“某流域地质构造与地貌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4、关于图示地区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A.③处为向斜成岭B.②处有可能找到石油C.该地区断层发育D.②处岩石比③处岩石坚硬5、图中甲、乙、丙、丁四处可能形成的地貌与下图中四幅图配对正确的是()A.甲—ⅡB.乙—ⅠC.丙—ⅣD.丁—Ⅲ【答案】4、B5、B【解析】4、从图中地质构造可知①③为向斜(岩层向下弯曲),②是背斜(岩层向上拱起)。
③处有一湖泊,地势较低,A错;图中没有断层,属于背斜山,地质基础很稳定,C错;②处为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有可能找到石油,B对;②处为背斜顶部受张力岩层力破碎,岩石比③处岩石疏松,D错。
故答案选B项。
5、根据图示的地表景观判断:Ⅰ图为山麓冲积扇,可能形成于出山口地带,B项正确;Ⅱ图为风蚀蘑菇,应分布于干旱地区,A项错误;Ⅲ图为角峰、冰斗,应分布于冰川广布的高山地区,D项错误;Ⅳ图为河口三角洲,应分布于河流入海口地区,C项错误。
故答案选B项。
点睛:河流地貌:1.河流侵蚀地貌河谷发育的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主要方式及其对河谷形态的影响有明显差异(如下表)2.河流堆积地貌嶂石岩地貌为中国三大砂岩地貌之一,主要由易于风化的薄层砂岩和页岩形成,形成绵延数公里的岩墙峭壁。
右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甲、乙、丙、丁代表三类岩石和沉积物,序号代表地质作用。
完成下列问题。
6、嶂石岩的岩石类型是循环示意图中的A.甲B.乙C.丙D.丁7、右图各序号表示的地质作用是A.①表示搬运作用B.②表示固结成岩C.③表示变质作用D.④表示侵蚀作用8、2017年9月23日,菲律宾发生5.0级地震,震源深度190千米。
本次地震震源位于地球内部圈层中的A.地壳B.地幔C.外核D.内核【答案】6、C7、C8、B【解析】6、由材料可知,嶂石岩的岩石主要有砂岩和页岩组成,傻眼和页岩属于沉积岩。
读右图,沉积物经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由此判断丙是沉积岩,C对。
甲由岩浆形成,是岩浆岩。
丁岩浆岩和沉积岩变质会形成变质岩,A、B、D错。
故答案选C项。
7、先是岩浆岩在风化作用下,形成风化物,因此①为风化作用;风化物经过侵蚀,搬运,沉积,形成沉积物;所以②为侵蚀,搬运,沉积作用;沉积物在地表沉积,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
沉积岩在变质作用下形成变质岩,所以③为变质作用;已经形成的各种岩石又可以经过熔融再生,重新形成岩浆,故④为熔融作用。
结合选项判断,C正确。
8、读图分析可知,震源深度190千米,根据气球的内部圈层的的划分可知,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千米,陆地的平均厚度为33千米;地壳以下到平均深度2900千米的范围为地幔,2900千米以下为地核。
因此震源深度190千米应该位于地幔,故答案选B项。
点睛:判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的三个突破口。
1.各类岩石在地球内部经重熔再生都可以变成岩浆;2.岩浆岩只能由岩浆转化而来;3.岩浆岩、沉积岩可以经变质作用变成变质岩,岩浆岩、变质岩可以经外力作用变成沉积岩,但沉积岩、变质岩不可能直接变成岩浆岩。
读图,冰岛火山活动频繁。
回答下面小题。
9、冰岛多火山是因为它处于()A.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地带B.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张裂地带C.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地带D.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张裂地带10、影响冰岛城市分布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地形和气候B.气候和交通C.交通和资源D.地形和交通【答案】9、D10、D【解析】9、两个箭头向两侧分开,是生长边界。
冰岛多火山是因为它处于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张裂地带,是板块生长边界,D对。
A、B、C错。
10、冰岛冰雪覆盖面积广,多火山地震活动,沿海平原地区,地形较平坦,与外界联系便利,适宜城市形成和发展。
影响冰岛城市分布的主要区位因素是地形和交通,D对。
气候、资源不是城市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A、B、C错。
下图为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M线两侧P岩层厚度不一的原因是A.M线东侧P岩层受侵蚀程度大B.M线东侧P岩层比西侧抗蚀力强C.M线西侧P岩层早期沉积厚度大D.M线西侧P岩层比东侧抗蚀力强12、下列景观在Q处可能看到的是A.峰丛、石笋B.峰林、峰丛C.石柱、石笋D.峰林、钟乳石13、上图中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A.岩浆侵入、N岩层形成、断层形成B.N岩层形成、岩浆侵入、断层形成C.断层形成、N岩层形成、岩浆侵入D.N岩层形成、断层形成、岩浆侵入【答案】11、B12、C13、D【解析】11、图中M线两侧P岩层是同一时期形成,抗侵蚀力强度相同,B、D错。
厚度不一的原因是断层形成后,M线东侧P岩层地势较高,受侵蚀程度大,A对。
M线西侧P岩层是断层下降一侧,地势低,受侵蚀较小,C错。
12、在Q处有溶洞形成,可能看到的是石柱、石笋等溶洞景观,C对。
峰丛、峰林是喀斯特地貌,出露在地表,不属于溶洞内的景观,A、B、D错。
13、沉积岩层下面的先形成,其它岩层后形成的将先形成的岩层切断。
图中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N岩层先形成,之后有P岩层形成。
各沉积岩层都有明显错动位移,说明断层形成的晚。
花岗岩没有位移,说明形成在断层之后。
D对,A、B、C错。
点睛:M线两侧P岩层是同一时期形成,同种岩层抗侵蚀力强度相同。
M线东侧P岩层是相对上升岩层,地势较高,受侵蚀程度大。
各沉积岩层都有明显错动位移,说明断层形成的晚。
花岗岩没有位移,说明形成在断层之后。
下图为“宁夏平原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4、宁夏平原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是()A.堆积作用B.地壳运动C.侵蚀作用D.变质作用15、贺兰山从成因看属于()A.褶皱山B.火山C.断块山D.无法判断【答案】14、B15、C【解析】14、图中岩层有明显错动和位移,宁夏平原岩层相对下陷,是断层构造中的地堑,宁夏平原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是地壳运动,B对。
形成地堑构造后,再有堆积作用,形成宁夏平原地貌,不是地质构造成因,A错。
侵蚀作用、变质作用不是地堑构造的成因,C、D 错。
15、贺兰山岩层有明显错动位移,贺兰山是断层相对抬升部分,从成因看属于断块山,C 对。
不能体现岩层受挤压弯曲变形的特点,不是褶皱山,A错。
没有岩浆喷发现象,不是火山活动,B错。
D错。
点睛:图中岩层有明显错动和位移,岩层相对两侧下陷,是断层构造中的地堑。
宁夏平原是地貌,不是地质构造。
贺兰山岩层有明显错动位移,贺兰山是断层相对抬升部分,从成因看属于断块山。
下图示意某岛的地理位置。
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16、该岛的地带性植被为A.温带草原与荒漠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C.温带落叶阔叶林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17、该岛多火山、地震时因为其地处A.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的消亡边界B.太平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之间的生长边界C.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之间的生长边界D.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之间的消亡边界18、奇异果的生长怕旱、怕风,适宜栽种在湿润疏松的深厚土壤里。
该岛因引种奇异果成功而获得“奇异果之都”的美誉。
图中最适宜种植奇异果的区域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16、C17、A18、A【解析】16、读图可知,根据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判断,图中岛屿为新西兰北岛,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地带性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故选C。
17、新西兰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多火山和地震,故选A。
18、奇异果的生长怕旱、怕风,①位于西风带的背风坡,风力较小,且有众多河流经过,灌溉水源丰富,而②、③、④位于西风带的迎风坡,降水多,且风力大,不适宜奇异果生长,故选A。
【点睛】自然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包括地带性分布规律和非地带性规律,地带性分布规律分为从赤道向两极分异规律、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和垂直地带分布规律。
从赤道向两级分异规律主要表现为自然带东西延伸、南北更替,主要以热量为基础形成的。
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表现为南北延伸、东西更替,主要是以水分为基础形成的;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主要表现为由山麓到山顶自然带有规律的更替,主要是以水分和热量不同形成的。
彩色丘陵(简称彩丘)是近几年才出现的地貌学名词,彩丘属于多种因素形成的丘陵状杂色岩石地貌,因其缤纷的色彩而被称为彩色丘陵。
图2为祁连山中段北麓张掖丹霞地貌区和彩色丘陵地貌区地质剖面图。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9、张掖彩色丘陵区的地貌形态属于A.背斜山B.向斜山C.断块山D.火山20、推测地质历史时期图中彩色丘陵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有①地表径流侵蚀②冰川侵蚀③地下径流侵蚀④风力侵蚀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19、B20、D【解析】19、读图可知,张掖彩色丘陵区中部地势高,两侧地势较低,起伏不平;从地层来看,地层中部向下弯曲,两侧向上隆起,为向斜构造,且为向斜山。
20、在地质历史时期,张掖地区受暖湿和干冷气候交替影响,暖湿气候时大气降水较多,地表径流浸蚀作用显著,干冷气候时期风力侵蚀作用显著,并伴随有冰川侵蚀作用影响,因此,张掖彩色丘陵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有地表径流侵蚀、风力侵蚀及冰川侵蚀。
下图为某河谷的地形,其中等高距为10 m。
某地质考察队沿剖面线在①②③④⑤处分别钻孔至地下同一时代的页岩层的顶部,得知①⑤孔底的海拔高度同为55米,②④孔底的海拔高度相同为45米,③孔底的海拔高度为3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