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表现手法
中考语文15种常用的诗歌表现手法
中考语文15种常用的诗歌表现手法01、直接抒情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等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02、借景抒情(杜牧《泊秦淮》)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写作者的感情。
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歌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所写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
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03、托物言志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咏蝉》)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的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
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的很远,并非依靠风的力量。
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自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吹嘘。
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的。
04、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管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诗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05、动静结合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如: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出了诗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两句写静态,后两句写动态,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诗歌表现手法归纳大全
诗歌表现手法归纳大全
1. 感官表现手法
- 视觉描写:用生动的形象描绘物品的色彩、形状、大小等,如“山明水秀”。
- 听觉描写:用声音或语言描绘场景,如“潺潺流水”。
- 嗅觉描写:用气味描绘场景,如“花香四溢”。
- 味觉描写:用口味描绘场景或情感,如“苦涩的回忆”。
2. 比喻手法
- 直接比喻:把两种事物直接相比,如“他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
- 暗喻:通过暗示来比喻,如“夜幕降临,城市穿上一件黑色的外套”。
- 拟人手法:把无生命的物体人格化,如“寒风呼啸”。
- 夸张手法:夸张描写,如“我心灵手巧,一把菜刀劈开五座山”。
3. 象征手法
- 物与义的象征:把物品或事物转化为某种意义,如“红色代表
革命”。
- 概念与义的象征:把抽象概念转化为某种意义,如“世界上最
遥远的距离是没有相遇”。
- 动作与义的象征:把动作或行为转化为某种意义,如“一件衣
服掉在地上,它将永远不再属于那个人”。
4. 排比手法
- 连续使用同一结构的词语或短语,来加强语气,如“你给我一
滴水,我给你一片海。
”
5. 赋予生命或意识手法
- 把物品、自然景象、抽象概念等赋予生命或人类的思维感情,如“春天在等待,它用万物换取时间”。
- 通过赋予色彩,来凸显情感或个性,如“他的笑容是阳光般温
暖的黄色”。
以上是常见的诗歌表现手法,诗人常常会将不同的表现手法融
合运用,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化。
诗歌表现手法有哪些
诗歌表现手法有哪些诗歌表现手法有哪些?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
《毛诗-大序》载:“诗者,志之所之也。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
只有一种用言语表达的艺术就是诗歌。
诗歌表现手法有哪些1、直接抒情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等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借景抒情诗歌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所写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
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3、托物言志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咏蝉》)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的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
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的很远,并非依靠风的力量。
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自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吹嘘。
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的。
4、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管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诗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 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5、动静结合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如: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出了诗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两句写静态,后两句写动态,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诗歌的表现手法总结
诗歌的表现手法总结诗歌的表现手法总结概述:诗歌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通过语言的表达和艺术的创造来传达情感、思想和体验。
诗歌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如韵律、押韵、意象、比喻等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和总结诗歌的各种表现手法,以供参考。
1.韵律手法韵律是诗歌中重要的表现手法之一,通过音节的长短、音调的高低来创造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感。
韵律手法包括:- 抑扬格:一种由长音节和短音节交替出现的韵律模式。
- 对仗:一种通过对称排列相同韵律的词语或短语来创造韵律感。
- 断句:通过在句子中适当的位置停顿,创造出不同的韵律效果。
- 唱和:诗歌中多人参与的对答式韵律演唱。
- 音律:通过特定的音调和节奏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2.押韵手法押韵是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通过词语末尾的音韵相同或相似来创造出音乐感。
押韵手法包括:- 完全押韵:词语的末尾音韵完全一致。
- 半押韵:词语的末尾音韵相似但不完全一致。
- 头韵:诗句中的前几个词语的音韵相同。
3.意象手法意象是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通过生动的形象描绘来唤起读者的感触和想象力。
意象手法包括:- 视觉意象:通过对事物看、听、闻、味、触的描述来创造视觉感知。
- 听觉意象:通过对声音、音乐的描绘来创造听觉感知。
- 嗅觉意象:通过对气味的描绘来创造嗅觉感知。
- 味觉意象:通过对食物味道的描绘来创造味觉感知。
- 触觉意象:通过对物体的质地、触感的描绘来创造触觉感知。
4.比喻手法比喻是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通过将不同事物进行联系和类比来增强表达效果。
比喻手法包括:- 直接比喻:明确地将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以便更好地理解被描述的事物。
- 隐喻:使用具有象征意义的词语或形象来创造一种深层次的比喻关系。
- 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质,使其具有动态和情感。
附件:本文档所涉及的附件可在以下中找到:[附件]法律名词及注释:1.韵律:指诗歌中音节的长短、音调的高低、停顿的位置等音韵结构。
2.押韵:指诗歌中词语末尾的音韵相同或相似。
诗歌表现手法及举例
诗歌表现手法及举例诗歌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具体如下:1.象征:通过特定的、具体的形象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例如,在“红玫瑰象征着热烈的爱情”中,红玫瑰就是爱情的一种象征。
2.比喻:通过将一种事物与另一种事物相比较,以突出其特征或情感。
例如,“她像一朵盛开的花朵”,这里用花朵比喻她美丽的容颜。
3.拟人:赋予非人的事物以人的形态和情感,使其具有人的特点。
例如,“石头在哭泣”,这里将石头拟人化,赋予其哭泣的能力。
4.对比:通过对比两个相反的事物或概念,来突出其差异或强调其相似之处。
例如,“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里通过对比黑夜和光明,强调了眼睛的特殊功能。
5.夸张:通过夸大或缩小事物的尺寸、数量、程度等,来强调其特征或情感。
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这里夸张地描述了瀑布的高度。
6.借景抒情:通过描绘景物来表达情感或思想。
例如,“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这里通过描绘春天的江潮和明月,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7.设问: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例如,“是谁在唱歌?是鸟儿在唱歌。
”8.对偶:将意义相近或相反的词、短语放在一起,形成对仗的句式,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9.反复:通过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来强调某种情感或思想。
例如,“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10.反语:用反话来表达本意,以达到讽刺、幽默的效果。
例如,“你真是个天才!”这句话实际上是在讽刺对方的能力不足。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诗歌表现手法,它们在诗歌创作中常常被综合运用,以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和情感体验。
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
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
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有:
1. 比喻: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来表达感觉和思想,增强表达的意境和艺术感。
2. 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征和行为,使读者产生共鸣和情感上的共鸣。
3. 拓展比喻:在比喻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拓展,多为修辞的修饰。
4. 象征:通过特定符号、意象或象征物来代表某种特定的含义或意义。
5. 反讽:用戏谑或讽刺的方式呈现,通过对事物的嘲弄和批评来塑造形象和表达意义。
6. 对比:通过对比来凸显事物的特点,比较其相似或相异之处,使意义更为鲜明。
7. 志喻:通过对形象或景物的描述,来抒发作者的内心感受和思绪,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和感叹。
8. 排比:运用连续并列的结构,加强表达的力度和节奏感。
9. 倍数修辞:用相同或相似的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的效果,使
诗歌更具感染力。
10. 衬托:通过对比和平衡,使主体更加突出和鲜明,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深度。
这些是常见的诗歌表现手法,诗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创作主题来选择和运用合适的手法。
诗歌的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
(1)抒情方式
①间接抒情
借景或借物抒情。
作者对景象或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
达的思想寄托在此景此物中。
寓情于景(物),情景交融。
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
借对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来抒发感情。
②直接抒情。
也称直抒胸臆。
(2)烘托
衬托分为反衬和正衬。
正衬又称为烘托。
烘托是一种从侧面渲染来衬托主要写作对象的表现技法。
这种技法用在古诗词中,
使要表现的事物更加鲜明突出。
(3)用典
古人常用典故在作品中或鲜明强烈,或含蓄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把握典故的思想,就需要了解作者的身世,熟悉典故的来历。
(4)象征
指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艺术家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
殊意义的事理的艺术手法。
(5)欲扬先抑
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
“抑”,指按下、贬低。
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
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6)动静结合、以动写静
(7)虚实结合
(8)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
诗歌创作的表现手法
诗歌创作的表现手法诗歌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通过对言语和节奏的巧妙运用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诗歌创作的表现手法是诗人使用的工具和技巧,用以丰富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见的诗歌表现手法。
一、比喻手法比喻是诗歌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它通过明示或暗示的方式将一个事物和另一个事物进行直观而巧妙的联系。
比喻手法可以使诗歌更加形象生动,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比如中国古代诗人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中写道:“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这里,杜甫借助“月”和“故乡”的比喻,表达了思乡之情。
二、意象手法意象是诗歌中常用的形象描绘手法。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意象选择,诗人可以使作品更具感染力和思想深度。
例如,西班牙诗人费德里科·加西亚·洛尔卡在《罗曼泊夫与月亮》中写道:“月亮碎了两次,我睡醒了两次。
”这里,洛尔卡通过“碎了两次”和“睡醒了两次”这个意象,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无奈。
三、抒情手法抒情是诗歌表现手法中最常见的一种。
通过借助作者自身的情感和感受,诗人可以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产生共鸣和感染读者。
例如,英国诗人威廉·华兹华斯在《我把彩虹捕了》中写道:“我把彩虹捕了,红、橙、黄、绿、蓝、紫。
在我的怀里它们变成了一块暖暖的光泽。
”这里,威廉·华兹华斯通过抒发内心的喜悦和敬畏之情,展示了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四、节奏手法诗歌的节奏是一种表现手法,通过音韵与格律的运用,诗人可以使作品在听觉上产生韵律感和回味感。
例如,古希腊诗人荷马在《伊利亚特》中运用了英雄史诗的韵律格律,使作品在诵读和欣赏时具有一种流畅和动感。
这种节奏手法不仅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性,也使读者更易于进入诗歌的世界。
五、对偶手法对偶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通过将两个相对的词语、短语或句子进行呼应和对比,诗人可以使作品更加丰富和复杂。
例如,中国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道:“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
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
诗歌是文学中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语言、韵律、意象等手段,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在诗歌创作过程中,表现手法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可以影响诗歌的艺术性和情感表达。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诗歌表现手法:
1. 抒情:诗歌通过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情感状态,这种表现手法往往使得诗歌更加动人。
2. 比喻:比喻是通过比较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来表达两个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比喻常常用于形容事物、人物、情感等。
3. 对仗:对仗是指诗歌中词语的排列方式,如平仄、押韵、大小等,对仗可以使得诗歌的韵律更加优美,同时也表达了诗歌的节奏感。
4. 象征:象征是指通过使用特定的符号或意象,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象征往往用于表达人物、情感、事物等。
5. 比拟:比拟是指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比较,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比拟常常用于表达人物、情感、事物等。
6. 借代:借代是指通过使用别人的事物来替代自己需要表达的事物,从而达到表达的效果。
借代常常用于表达人物、情感、事物等。
7. 问答:问答是指通过问和答的方式,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问答常常用于表达人物、情感、事物等。
除了以上常见的表现手法,诗歌还有很多其他的表现手法,例如描写、议论、叙事等。
不同的表现手法可以表达作者不同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也可以增强诗歌的艺术性和情感表达。
诗歌表现手法有哪些
诗歌表现手法有哪些诗歌表现手法有哪些?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
《毛诗-大序》载:“诗者,志之所之也。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
只有一种用言语表达的艺术就是诗歌。
诗歌表现手法有哪些1、直接抒情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等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借景抒情诗歌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所写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
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3、托物言志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咏蝉》)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的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
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的很远,并非依靠风的力量。
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自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吹嘘。
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的。
4、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管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诗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5、动静结合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如: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出了诗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两句写静态,后两句写动态,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诗歌的常见表现手法
诗歌的常见表现手法:
1.直抒胸臆:直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2.借景抒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传达诗人的感情。
3.托物言志:借助对事物的描绘,表达诗人的志向和感情。
4.用典抒情:引用典故或历史事件来表达诗人的感情。
5.情景交融:将情感与景物描写相结合,达到情感与景物的相互呼应。
6.对面落笔:通过对另一方的描写,间接表达诗人的感情。
7.借古讽今:通过对古代事件的描绘,讽喻现实,表达诗人的思想观点。
8.抑扬:通过压抑和张扬的手法,形成对比,突出诗人的情感。
9.起兴:借助其他事物的描绘,引出诗歌的主题。
10.比兴:通过对比和类比的手法,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11.触景生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引发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12.衬托:通过对其他事物的描写,突出主要事物的特点或情感。
13.烘托:通过渲染气氛和背景,突出主要事物的特点或情感。
14.虚实结合:将虚幻和现实相结合,形成独特的艺术效果。
15.点面结合:将整体和局部相结合,形成全面而深入的描写。
15种诗歌的表现手法
15种诗歌的表现手法15种诗歌的表现手法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诗歌吧,诗歌饱含丰富的感情和想象。
那些被广泛运用的诗歌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5种诗歌的表现手法,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直接抒情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等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借景抒情(杜牧《泊秦淮》)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写作者的感情。
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歌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所写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
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3、托物言志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咏蝉》)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的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
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的很远,并非依靠风的力量。
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自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吹嘘。
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的。
4、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管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诗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15种常用的诗歌表现手法
15种常用的诗歌表现手法1、直接抒情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等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借景抒情(杜牧《泊秦淮》)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写作者的感情。
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歌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所写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
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3、托物言志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咏蝉》)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的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
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的很远,并非依靠风的力量。
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自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吹嘘。
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的。
4、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管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诗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5、动静结合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如: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出了诗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两句写静态,后两句写动态,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如赵师秀的《约客》中以“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一种气氛,衬托夜的深和夜的静。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中的“微雨”“暮钟”“漠漠”“冥冥”“浦树远含滋”都是在渲染一种离别时伤感的气氛。
4.反衬
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外一些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对照。常见的反衬有“以乐景写哀情”“以动衬静”“以静衬动”等。
9.铺垫
为主要人物的出场或主要事件的发生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渲染的技法。铺垫是重要情节的基石,能增加情节张力,制造悬念,使情节具有合理性。
如王建《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的开篇描绘出十五夜的明朗素洁的景象,为下文写秋思作铺垫。
10.伏笔 照应
例如:“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6.虚实 结合
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
7.以小 见大
以局部见全体、以有限见无限,通过典型和象征,借助于人们的生活体验,达到以小见大的效果。
例如:“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此诗运用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句子里“二乔命运”——小事,小事与东吴霸业有关,以二乔立意,从而反映三国之争,此乃大事。
诗歌表现手法有哪些
诗歌表现手法有哪些诗歌表现手法有哪些?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
《毛诗-大序》载:“诗者,志之所之也。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
只有一种用言语表达的艺术就是诗歌。
诗歌表现手法有哪些1、直接抒情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等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借景抒情诗歌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所写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
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3、托物言志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咏蝉》)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的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
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的很远,并非依靠风的力量。
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自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吹嘘。
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的。
4、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管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诗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5、动静结合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如: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出了诗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两句写静态,后两句写动态,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15种诗歌的表现手法
15种诗歌的表现手法15种诗歌的表现手法诗歌是一种用语言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文学形式,而表现手法是诗歌创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诗歌表现手法中,表现的方式和手法不同,可以创造出不同的诗歌风格和氛围。
以下是15种常见的诗歌表现手法:1. 比喻比喻是一种将两个看似不相干,但实际上有共同特征的事物进行类比的表现手法。
通过比喻,诗人可以创造出深刻的形象,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2. 拟人拟人是一种将非人类的事物赋予人性特征的表现手法。
通过拟人,诗人可以让事物拥有自己的思想、意识以及行为。
这种表现手法常常被用于诗歌中,以增强诗歌的思想性和生动性。
3. 借景借景是一种将诗人所见所闻的景物作为诗歌表现内容的表现手法。
通过借景,诗人可以将自然界中独特的景色、特征和情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创造出独一无二的诗歌韵味。
4. 抒情抒情是一种将个人情感和思想表达出来的表现手法。
通过抒情手法,诗人可以将自己的感受、思想、情感表达出来,使读者更加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
5. 借代借代是一种将一种事物代表另一种事物的表现手法。
借代手法常常被用于诗歌中,以达到比喻、拟人等效果。
6. 对比对比是一种通过事物的对比,来突出其不同特征的表现手法。
通过对比,诗人可以更加深刻地表达出诗歌中所要表达的观点。
7. 换喻换喻是一种将原本已经存在的词汇换成另一种新的词汇的表现手法。
通过换喻手法,诗人可以创造出更具有诗意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8. 反复反复是一种将同样的词汇或者表述反复出现在诗歌中的表现手法。
通过反复,诗人可以让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诗歌中所要表达的内容。
9. 拟声拟声是一种将声音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表现手法。
通过拟声,诗人可以为诗歌注入生动、形象的力量,使诗歌更加有感染力。
10. 借鉴借鉴是一种将其他文学作品中的表现手法、思想和语言等作为诗歌创作的参考来源的表现手法。
通过借鉴,诗人可以在自己的创作中汲取灵感和能量,创造出更有独特韵味的诗歌。
11. 押韵押韵是一种诗歌表现手法,即将两个或多个词汇的末尾音节相同的称为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题中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现技巧、艺术技巧这些概念大同小异,可以归结为都是手法的运用。
而表现手法又可以细分为:表达方式的运用、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和抒情手法四类。
只要我们掌握了每一个分类中的具体手法,构建起表现手法的知识体系,考点自然就明了,考试中的表现手法题型就迎刃而解。
1、表达方式:记叙,记叙人历或事情的发生、物的经发展、变化过程。
例如:“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就是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例如:“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拔刺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例如:“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爱乐等主观感情。
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例如:“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温廷筠《商山早行》),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写出旅客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
“客行”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
2、修辞手法: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例如:“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例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例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
“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
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例如:“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
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例如:“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
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
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元曲小令《蟾宫曲·问人间谁是英雄》,阿鲁威作),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例如:“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起兴,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例如:“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的《锦瑟》),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
3、描写手法:白描,本是中国画的技法名称,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
用在文学创作中,指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写作方法。
例如:“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田家》唐:聂夷中)描绘了一副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了封建统治者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再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把经过选择的九种事物,巧妙地排列开来,勾勒出荒远古道上秋风飒飒的凄凉景象,写出了“断肠人”眼中的凄凉景象。
渲染,本是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有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
诗词中就是对所写对象作突出的描写、形容、烘托,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
例如:“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约客》宋:赵师秀),这里“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了一种气氛,衬托夜的静、心情的焦急。
写出了焦急等待的心情。
再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杜甫),诗人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
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
例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
……”(柳永《雨霖铃》),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例如:“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
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再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
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例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
想象,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例如:“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的《望洞庭》),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衬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
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例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
再如:“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亿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月夜》),颔联、颈联写妻子的美丽,反衬诗人惆怅痛苦的心情。
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例如:“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李德裕《登崖州城作》),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
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
对比(对照),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例如:“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李白《越中览古》),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抑扬,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
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例如:“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闺怨》),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
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例如:“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动静,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有以动衬静,也有动静结合。
例如:“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拔剌鸣。
”(杜甫《漫成一首》),第四句鱼跳的“动”更衬托出前三句景物的“静”。
再如:南朝梁•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长久寂静后的偶尔声响,或一阵声响后的寂静,都会使寂静更明显。
又例:“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灞上秋居》唐:马戴)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突出夜阑人静,只有露珠滴落在枯叶上的声响的静寂。
又如:“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兰溪棹歌》唐:戴叔伦),前两句采用静景和后两句采用动景结合的方法,将山水的明丽动人,月色的清爽皎洁,渔民的欣快欢畅,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明澈秀丽的画卷中。
烘托,也称正、侧面描写,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通过对描写对象周围事物的描写,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
例如:“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诗歌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