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表格教案1

合集下载

苏教版语文(2016)七下第5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表格教案设计(3课时)

苏教版语文(2016)七下第5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表格教案设计(3课时)
1.回忆全文内容,你能分别用两个四字短语来形容两处的生活吗?
明确:
百草园自由快乐
三味书屋枯燥乏味
2.作者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生活的回忆,想要表达怎样的主旨呢?
四、总结课文
本文有以下几个写作特点:
写作特点:
1.运用准确的词语表现景物特点,描写动作。
2.叙事写景,井然有序。
3.运用对照的手法突出中心。
三、深入研讨
再读课文,思考:
1.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提示:先分析整体顺序,再分析局部顺序)
2.文章的第9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把它归在哪们和鲁迅先生一起回忆了他的童年生活。这些事情在他的心中留有非常深刻的印象,即使时间久远,但在鲁迅的心里确是非常鲜活的。
学习这样的文章,我们不仅要理解鲁迅先生记叙的事情,更要走进他的内心世界,感受他的思想感情。课后大家还要认真地朗读课文,用心品味。
五、布置作业
1.感情朗读课文。
2.预习第一部分,圈点勾画优美生动的词语和句子。
六、板书设计
百草园 有趣的事物
有趣的故事――――美女蛇的故事
有趣的活动――――雪地捕鸟
三味书屋 书屋陈设
先生印象
询问怪我
后园寻趣
师生读书
做戏画画
教后反思
五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第二课时
课时编号:014 复备时间: 上课时间:
2.鲁迅
朗读课文。思考:
1.根据文章标题提示,课文可分为几部分?
2.用简要语言概括每一部分各写了哪些事情。
第一部分,作者紧扣“乐园”写我在百草园的无穷乐趣。依次回忆了百草园的景物、美女蛇的故事和百草园的冬天(雪地捕鸟)。
第二部分,作者回忆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先写了三味书屋的陈设和我对先生的印象,再依次写了询问怪哉、后园寻趣、师生读书和在课上做戏画画的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表格教案课改教案教学设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表格教案课改教案教学设计
初级中学教案设计
课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案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2、了解作者及《朝花夕拾》
3、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真切地描写事物,养成自主观察和表达习惯
过程与方法
、课前搜集有关“成长”为主体的资诵读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在默读中勾画1词语句。①学生圈点词语并旁批发言。②学生反复朗读,在表现特点的词语上着重体现朗读技巧。③诵读或试背体现乐趣的地方。、概括回答,体会儿2童玩之乐;学生讨论交流,在老师指导下明确;作者对百草园观的景物做致过细察,熟悉并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在描写中倾注了自己的热爱之情。、选句朗读,思考问3题。学生讨论,并在教师点拨下明确:故事符合儿童喜爱惊险故事的心理,是儿时的一种乐趣,也是百草园是“乐园”的一个原因。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案课时
2课时
教案流程(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案设计
设置话题,导入新课、同学们能否回忆小时候都做1过哪些有趣的事?、大家能否说说从小到大经历2教师注意引导了哪些成长阶段?()
点示、有学生的回答中顺势导入课3文(可初步介绍作者童年的事)以速度的方法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要求学生在十分钟内默读完1课文,板书课题。2、在课题下方加注符号,要求学生读,引入课后习题一。3、①从标题可知文章写了那两
1、学生先集体自说(营造说的气氛),再单个学生说。(重于“趣”)2、学生发言(先群体后单人)3、对作者童年趣事进行猜想并与自己进行比照。1、集中精力默读课文。2、读标题,看课后习
导历由自己的切身经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
从标题入手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表格教案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表格教案
二、了解作者及作品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作品有小说集《彷徨》《呐喊》,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
《野草》。本文选自《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9月18日,当时鲁迅先生正在厦门大学任教。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题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为《旧事重提之六》。后来鲁迅先生把它和
呆板——————私 塾
枯燥
(cuán)敛(liǎn)秕(bǐ)谷 油蛉(líng)人迹罕(hǎn)至 人心叵(pǒ)测 拗(ǎo)窦(dòu)厥(jué)锡箔
(xībó)
2.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确凿:确实。高枕而卧:垫高了枕头安心睡觉,形容不加警惕。 鉴赏:鉴别、欣赏。人迹罕至:少有人来。迹,足迹、脚印。罕,稀少。
恭敬:对长辈或客人严肃而有礼貌。
作业设计
童年在人生的一生中是最美好的、最难忘的。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童年生活陶冶了我们的情操,开阔了我们的眼界,促进了我们的健康成长。请以“童年趣事”“金色童年”为题写一篇作文。
板书设计
百草园——
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美丽的景物
自由快乐
美女蛇的故事—————— 乐 园
雪地捕鸟
陈旧
枯燥无味
2、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鲁迅童年生活过的两个地方,从题目看,文章是按空间顺序来写的,那么请指出他们各自的起止段落,哪一段是过渡段?
明确:1—8: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
9:过渡段,告别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去读书。
10—24:回忆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经历。五、合作交流,感悟探究——百草园的生活
1.阅读1—8段,读后请同学们以“一个的童年”给这部分内容加一个小标题。展如:金色的童年,快乐的童年……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电子教案表格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电子教案表格版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2)作者用他那形象化的语言帮助我们认识了陌生的景物。文中涉及到14种景物,作者又是怎么把它们有序地组合在一起的?
出示相关景物名称。
用了“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
这个句式的侧重点在哪一个部分?(单是)内容丰富,强调无穷的乐趣,多么好玩!
蜈蚣;
斑蝥,可以怎么玩?
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这么好玩。
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
何首乌有臃肿的根。鲁迅小时最常做的是一件事是什么?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为什么拔?就因为想成仙,你干过这样类似的事情吗?
跟鲁迅先生描写的对比一下,动词有什么不同?
一起来读一读体会鲁迅捕鸟的快乐!
出示(不出现动词):()开一块雪,()出地面,用一枝短棒()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些秕谷,棒上()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着,()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便()住了。(读出惊喜兴奋感)
2、美丽的景物——看图片猜动植物名称。
(3)作者为什么能把这么普通的百草园,写得如此有趣呢?
——孩子的童心童真童趣、孩子的好奇、孩子的向往、对大自然的探索,觉得自然界的一切都非常有趣。
【作业】
1、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写一写校园景色(200字左右)。
2.请用五个以上动词描写自己做过的游戏或捕捉小昆虫的过程。
3、结合思考探究中的第三题,研读三味书屋部分
师问(问题衔接)
请同学们齐读题目。可以看出写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个地方。大家预习过了,你更喜欢哪个地方?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教案15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教案15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教案15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教案1 教学目的:㈠知识和才能目的:理解作家作品;领悟课文写景的精妙,进步描写的才能;理解并学习课文按空间顺序记叙事件;把握文章的主旨㈡过程和方法目的:通过合作与交流,讨论写景的妙处;反复朗读课文,理清层次;结合自身实际,用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多角度深思课文的主题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的:认识鲁迅从小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启发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教学重点:1、领悟本文的写景的笔法,理解写景的根本原那么和常用手法;2、通过复述课文,学习本文选材、组材的技巧教学难点:描写三味书屋的部分难在两点:1.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困难;2.有些难解的词语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童年》,在播放歌曲时,老师在一旁讲解:童年是一首古老的歌谣,每个人都有难忘的童年,童年的小伙伴、童年的小机密、童年的故事是我们记忆中的珍宝我们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在1926年9月18日,回忆起自己童年时期的往事,写下了一篇优美散文,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今天就让我们伴随这首优美的乐章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看一看鲁迅先生的童年和我们的童年有哪些不同?二、稳固根底知识1.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____家和教育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

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

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1902年去____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1905—1907年,参加____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

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

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

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辛亥____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表格教学设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表格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一道对文本进行质疑、 合作和探究, 能初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关键是如何把学生引入阅读情境,激发他们强烈的阅读兴趣,以 便深入文本,合作探究。 知识与能力 目标 过程与方法 目标 1.回顾鲁迅生平; 2.识记并运用 “攒、 拗、 确凿……” 等词; 3.学习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 层次井然, 融情入境的写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1.品味作者简练生动、 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 增强语 感。 2.体味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乐趣, 尝 试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二.深入研 读、 赏析、 探 究 文 本 ( 20 分钟)
态度如何?你对先生的理解是怎样 学生结合文本, 和实效性。 三味书屋中的鲁迅又是一个怎样的 物形象。
客观的认识。 描写方法 (10 三.学习写景手法。 活动形式: 分钟) 总结写景方法: (1)抓住事物特点,符合儿童心理 石井栏“光滑”表明长年累月摸, 写 出少年鲁迅多次好奇地摸。 “直窜” 写出鸟儿的机灵轻捷和儿童羡慕不 已的心理。
让我们了解到了他作为一个伟人性格中的另一面,同时让我们能再次回忆自 己童年的美好,感受生活的快乐。
教学反思
说诸如“批判”,“揭露”,“不满”等此类字眼几乎在每一篇涉及此文的 分析中随处可见。 因此,面对学生的问题,我给他们讲出了我自己的想法,然后让他们自 己再结合课文内容去理解作者的写作主旨。最后,学生们基本都有了自己的 看法和理解,踊跃发言,谈出了真实的感受,认为作者通过对儿童时代美好 生活的回忆,来传达他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欢乐的心 理。此时,我感觉学生们真的走进了文章,走近了童年的作者。我想,也许 这才是我们可敬的鲁迅先生写此文的初衷吧?? 总之,当我和学生一起再读这篇经典文章的时候,我非常感谢鲁迅先生 能留给我们后人这么优美的文章,不但让我们学到了很多的语文知识,而且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详细教案(5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详细教案(5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详细教案(5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详细教案(通用5篇)1教学目标:1、认识鲁迅。

了解童年时鲁迅爱美丽的自然景物,爱动人的民间传说,爱读书学习,恭敬学识渊博的人,爱绘画,爱一切新鲜活泼的生活的性格和生活情趣。

2、理解鲁迅在永别故乡和流离颠沛中,追忆童年生活时的一种惆怅的失落感。

3、学习本文依照时间、空间顺序有层次的记叙和生动、具体的描写。

(写景)4、记叙的感情色彩。

5、两相比照的结构。

6、准确的形容,准确的表述动作。

(叙事)学习要点:应放在第一大段“百草园”。

即作家抓住特点写景和写景中确切使用形容词、动词这一部分。

只有深刻体味到在“百草园”这个自由广阔的天地里能够享受到无穷乐趣这一点,才能进一步理解“三味书屋”单调、沉闷、枯燥的生活是怎样束缚和摧残着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的。

教学难点:1、弄懂插叙美女蛇的故事的作用,特别是理解插叙后的一段议论的含义。

2、正确理解鲁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态度。

教学课时:3自学内容:1、查找作者简介。

2、朗读课文,掌握本课出现的生字词语。

3、再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

第一课时一、简介作者及创作背景学生交流查找的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

本文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

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当时我国正处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高潮时期。

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军顺利北伐,冲击着北洋军阀的统治。

另一方面,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势力加紧迫害革命力量,斗争很尖锐。

鲁迅先生始终坚定地站在爱国青年学生一边,站在斗争的最前列,写下了《纪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文章,与反动势力进行了毫不妥协的战斗。

因而被诬陷,被通缉。

为了安全起见,鲁迅先生于1926年9月初到达厦门,经林语堂推荐,在厦门大学国文系任教。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表格教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表格教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表格教案七年级语文教案学科语文章节第一单元题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备人李文亚课时3课时时间1、2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⑴掌握重点字词,了解、把握课文内容、品味语言。

⑵学会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会分析散文与语段、语言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以启发教学为主,配以问答法和讲授法辅助教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童年生活的情趣,关注自身的生活与成长,同时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重点难点重点1、要求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2、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难点:1、是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困难;2、是有些难解的词语。

教法采用自主探究性语文教学,该方法教学时先预习了解课文内容,收集作者资料与平时趣味游戏资料——情景激趣――――讲究激励性,初读感悟了解――――提倡自主性,再读释疑――――倡导探究性,细读解析――――主张创造性,精读入情――――讲究情境性,美读品味――――鉴赏性,重点熟读成诵—――――活动感悟、积累延伸。

学法学生在本课中的主要方法是读。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全文、重点语段,让学生通过初读、细读、精读、品读等过程,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读思议相结合,让学生经历寻疑、释疑、寻疑、品味、成诵等过程,体现学生从提出问题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具多媒体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导入:鲁迅先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人,哪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有关鲁迅的情况?二、题解:《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

写这些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

课题用“从……到……”两个介词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范围。

三、查预习。

四、整体把握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从……到……”表示这篇大致包括两部分,同时也告诉我们前后两部分的内容。

2024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精选7篇)

2024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精选7篇)

2024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精选7篇)一、教案的具体内容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二、教学目的(或称教学要求,或称教学目标,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三、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六、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点)七、教学方法(要根据学生实际,注重引导自学,注重启发思维)八、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九、作业处理(说明如何布置书面或口头作业)十、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十一、教具(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十二、教学反思(教者对该堂课教后的感受及学生的收获、改进方法)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精选7篇)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

下面是我整理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精选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1教学目标:一、理解课文的内容、结构、情感、和主题。

二、学习理解精彩的景物描写,以及准确生动的动作描写。

三、探讨文中的疑难词语和问题,培养探究的习惯。

教学重点:一、要求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二、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教学难点:写三味书屋的部分难在两点:1、是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困难;2、是有些难解的词语。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检查:1、掌握下列字的读音和字形。

凿畦吓罕系霄蝥窍敛觅秕躁塾恭荚椹蛉络髓筛塾蟋蟀蜕橘柚寇倜傥叵噫嗬豁(豁[huō豁口]攒(攒[zǎn攒钱])宿(宿[xiǔ半宿]宿[xiù星宿])拗(拗[ǎo拗断]拗[ào拗口]拗[niù执拗])2、掌握下列词语的词义。

确凿:确实无误。

菜畦:菜地。

长吟:长声鸣叫。

云霄:极高的天空。

缠络:缠绕。

机关:计谋,心计。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4课时)第一课时一、了解目标1、朗读课文,掌握字词,初步感知文意2、把握标题“从……到……”的用法,了解课文结构3、分析第一段4、概括百草园是“我”乐园的主要事件二、自主学习听读课文,掌握字词1、听读课文,掌握字词①给加点字注音:确凿.(záo)菜畦.(záo)蟋蟀.(shuài)缠.(chán)络觅.(mì)食竹筛.(shāi)宿.(sù)儒渊.(yuān)博鼎.沸(dǐng)珊.瑚(shān)锡箔.(bó)倜傥..(tì)(tǎng)脑髓.(suǐ)蝉蜕.(tuì)攒.(cuán)盔.甲(kuī)东方朔.(shuò)敛.(liǎn)②解释下列词语,注意加点字的含义:人迹.罕至.:少有人来。

(迹,足迹;罕,稀少。

)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

(鼎沸,水开了,发出响声。

)无处觅.食:没地方寻食(觅:mì寻找)敛.在盒里:收在盒子里(敛:liǎn收拢)攒.成的小球:(攒:cuán凑在一块儿)拗.过去:(拗:ǎo用力弯曲)朗读课文,感知文意2、自由朗读,初步感知⑴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中得到了哪些信息?文题中出现了两处地名“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些都是作者童年生活、学习的场所,可见文章主要写了两部分的内容,一是“百草园”的生活,一是“三味书屋”的生活,反映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耍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作者用“从……到……”的句式把这二者联系在一起,带有一定的比照意味,也说明课文是以空间的变换为顺序记叙的。

⑵快速阅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以及中间的过渡段。

百草园:开头到“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三味书屋:“出门向东”到课文结尾;过渡段:“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到本段结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表格式学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表格式学案
阅读思考讨论
阅读思考讨论
小组讨论答题
讨论答题
教师活动
教案内容
学生(小组)活动
时控
板书设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百草园的美景
百草园神秘的传说
雪地捕鸟
三味书屋
教案反思
新授课教案设计年级七学科语文
课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课型
新授
总第1课时
主备人
使用者
学习目标
1、学习对比手法的运用。
2、抓住景物特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对环境作真切的描写的方法。
3、体味文中通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种不同生活所表现的主题和蕴含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考点
1、领会并把握对比的写法
2、体会文中作者对童年生活所蕴含的不同感情及在成长过程中的意义。
3、三味书屋的先生
三味书屋的先生寿镜吾(1849~1929年),名怀鉴,字镜吾,浙江会稽人。寿先生博学、正直,具有反帝的爱国思想,对清王朝丧权辱国的腐朽统治极为不满,很同情义和团的反帝斗争。他甘于过淡泊的书塾生活,不愿出去做官,一生不用外国货,以免外国人骗钱。他为人耿直,和蔼可亲,对学生关心爱护,很少体罚学生。作为启蒙老师,鲁迅对他一直很尊敬。鲁迅先生后来在外面学习、工作,每次回家都要去看望他,师生之间书信往来不断。课文中,鲁迅刻画、描写先生也是以尊敬的感情,寓批评于幽默之中。作者批判的是封建教育制度,决非自己一向尊敬的先生。
2.“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句话用了什么方法?表达了作
者什么心理?
3.这一段字里行间流露了一种什么情感?
自读课文10-11两段,思考:
1.三味书屋的陈设是怎样的?
字里行间流露了作者什么情感?
2.“我”对先生的初始印象是如何的?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语文教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语文教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语文教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语文教案1一、教学重点1.理解主题2.运用联系比较法,加深对生活对学习的认识3.比较对照手法的仿写二、教学步骤(一)检查:1.听写并用画线词造句:菜畦鉴赏确凿臃肿轻捷人迹罕至人声鼎沸2.为多音字注音并组词:3.口答有关鲁迅知识(二)指名读过渡段1.找出直接抒情的句子,表达的是什么感情。

2.思考:练习二(2)推测原因之多,说明了什么?(明确:衬托对百草园的难舍之情。

)(三)细读写三味书屋生活的部分1.讨论:哪些内容形成了对比,说明了什么?如:(1)玩耍时与读书时不同气氛;(2)师生读书时不同态度。

2.质疑问难:为何写学生读的文字没加标点,先生读的加了标点?(明确:学生没读懂,说明所学内容脱离学生实际。

)3.延伸:有无独到发现或新的感悟?(四)总结:归纳中心,完成练习一,交流有哪些收获。

(五)拓展:1.比较所掌握的不同人的童年生活,说说有何感触。

2.对照自身的学习、生活,有何新的认识?提示:(1)与百草园比照:亲近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2)与三味书屋比照:珍惜现在的学习环境,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寻找并体验学习中的乐趣。

(3)结合自身经历与体验,仿照本文结构,用“从……到……”作题,写两个生活片段。

提示:可从空间或时间的变化上选材,以场景描述为主,体现成长中的快乐与烦恼。

附:板书设计第一课时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朝花夕拾》百草园生活:自由快乐无限趣味乐园:色彩形状声音趣事写景:抓特点、多角度、按顺序第二课时对比:1.百草园:自由丰富有趣——热爱三味书屋:束缚单调乏味——不满2.玩耍时:静悄悄读书时:人声鼎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语文教案2【学习目标】1.认识作者,了解其笔下多彩的童年生活,品味学习文章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汇,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把握本文叙事写景井然有序的特点。

3.反复朗读文章精彩描写的段落,通过自己的朗读去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发现文中的童真童趣,并能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进而理解和掌握作者观察和描写事物的方法以及用准确的词语来表现景物的特征。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O._________
课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鲁迅先生回忆童年往事的散文,选自《朝花夕拾》。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放在了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上,并注重学习文章的表达技巧。编者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放在第一篇有其目的性与示范性。
本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当时鲁迅先生正在厦门大学任教。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题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为《旧事重提之六》。后来鲁迅先生把它和其它九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子中。
这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
(四)整体感知: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作者什么时期在什么地方的生活往事?
文常、字词
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回忆童年趣事是温馨而甜蜜的,中年鲁迅为了追寻这种甜蜜,特意写了一组回忆性散文。结集为《朝花夕拾》,单看书名,就洋溢着浓浓的诗意,今天,我们学习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板书课题)
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由于受年龄的限制,写景往往不够具体清楚。本文的第二自然段,写百草园的生活情景,描写生动形象,因而教学重点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对重点词语的揣摩而理解掌握课文内容。本文的后一部分写三味书屋的生活,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难度,这是教学难点所在。
教学
目的
知识能力目标:复习鲁迅有关常识,了解《朝花夕拾》;掌握重点字词;熟读课文,初
课题用“从……到……”两个介词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范围。
回顾有关鲁迅的知识,口答明确:原名及籍贯、地位、主要作品及学过的作品、本文的出处。
学生们默读课文,提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自查工具书注字音,解释课本未注释的词。
学生朗读课文,要求标记段序。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引起兴趣,做到入境。
帮助学生深入文本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作铺垫。
扫除阅读障碍,掌握重点字词,完成知识与能力目标。
因为朗读是理解的桥梁。先让学生从语言、内容、情感等方面进行整体把握,做到入情。
1
10
9
19
1
迁移运用
板书
确凿záo菜畦qí人迹罕至hǎn人声鼎沸dǐng
课后反思
步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方法目标:能自主解决字词;朗读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童年生活的情趣,关注自身的生活与成长。
重点
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难点
注字音、释词义。
教具
多媒体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分配
教学过程
作业
(一)情境导入:
(二)1、走近作者
2、写作背景
3、《朝花夕拾》简介:
(三)疏通字词
确凿záo菜畦qí桑椹shèn油蛉líng斑蝥máo攒cuán珊瑚shān蟋蟀shuài豁huō,敛liǎn脑髓suǐ陌mò人迹罕至hǎn竹筛shāi觅食mì,秕谷bǐ系jì传授shòu书塾shú宿儒rú蝉蜕tuì人声鼎沸dǐng窦dòu厥土jué拗ǎo倜傥tìtǎng金叵罗pǒ盔甲kuī绣像xiù锡箔xībó缠络chán,相互缠绕在一起渊博yuān,学识深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