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引导学生质疑论文

合集下载

运用议论文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运用议论文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运用议论文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质疑精神又叫质疑意识,是人们针对某种问题、现象的真实性、合理性及合法性等提出质疑的行为。

质疑精神是人们探索世界和真理的主要手段,同时也是批判思维的主要体现。

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不仅能让他们带着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也能间接拓展他们的思维广度。

那么,具体该如何让学生形成科学的质疑精神呢?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同理,实践也是让学生形成质疑精神的主要措施。

教师与其盲目地引导学生质疑,不如让他们自觉地提出质疑,让质疑的过程更具有主观色彩。

在撰写议论文的时候,学生会经历分析、验证论点及搜索、对比和使用论据的过程,这就是一种变相的质疑。

所以,引导学生运用合理的主题开展议论文撰写活动,在实践中用质疑的眼光看问题,提出自己的设想,这是培养学生质疑精神的有效手段。

一、确立论点,启迪学生的质疑意识运用议论文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需要讲究方法和策略,并非单纯地让学生写议论文就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首先,教师要围绕课文、社会热点等确立一个合理的话题,以此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自觉地参与分析、讨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质疑,为培养质疑精神打下基础。

以《人应当坚持正义》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确立“坚持正义是为人处世之道”的论点。

在围绕该论点撰写议论文之前,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什么是正义”,让他们在思考和表达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质疑的意识。

师:通过阅读文章,我们了解了“坚持正义是为人处世之道”的真谛。

结合社会现实,同学们能否说说什么是正义?生1:走在马路上,看到有小偷正在扒窃,我立即提醒失主,这就是正义!生2:如果有商店强买强卖,而我当时恰好在场,目睹了事件经过。

我帮助顾客解决问题,这就是正义。

学生讨论完毕,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对“正义”进行概括,也可以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声音。

教师围绕论点搭建讨论平台,学生在讨论中不断地陈述自己的观点,推翻对方的论断,开阔了思路,锻炼了思维能力。

只有深度理解论点,学生才能更好地进行质疑,写出优秀的议论文。

如何提高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水平

如何提高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水平

如何提高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水平议论文是学生在学术领域中最为常见的写作形式之一,对学生的思维逻辑和表达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提高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水平,需要从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加强写作技巧和提升写作素材等方面着手。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水平。

一、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1. 引导学生对议题进行深入探究提高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水平,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思辩意识。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某一议题为话题,要求学生运用各种途径,如阅读相关文献、调查和讨论等,从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提升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是议论文写作的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思维导图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引导学生进行概念分类,构建论点和论据的关系,理清思路,提高写作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3. 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和反驳学生在论文写作中应当学会质疑和反驳,而不仅仅是简单的陈述观点。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讨论和写作中提出不同的观点,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解释,以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二、加强写作技巧1. 熟悉议论文的结构和要素议论文一般包括引言、论证和结论等部分。

学生需要了解每个部分的功能和写作要求,掌握写作的基本结构。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范文、解读典型案例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议论文的写作技巧。

2. 增强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是议论文写作的关键。

学生应当注意运用恰当的词汇和语法结构,避免使用模糊、含糊不清的表达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词汇和语法训练,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训练逻辑连贯和段落过渡逻辑连贯和段落过渡是议论文写作中的重要技巧。

学生应当注意使用合适的过渡词和短语,以及恰当的段落划分,使文章的结构更加严谨清晰。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逻辑连贯和段落过渡的写作技巧。

三、提升写作素材1. 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学生写作的素材来源于阅读和积累。

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和书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新课改下如何让学生质疑论文

新课改下如何让学生质疑论文

新课改下如何让学生质疑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传统的课堂教学使学生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因此,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学会提出高质量的问题。

是自主探究学习的关键,是创新的开端。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如何让学生质疑成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很多时候,学生为了教师的疑而疑,失去了自主探究的权利。

笔者认为:学生该疑则疑,有疑才疑,不能为疑而疑,教师应带领学生提出疑问。

并通过对文章内容的深入理解而水到渠成地解决疑问。

一、敢问,自主探究的起点鼓励学生敢于提问的关键是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提问意识,破除学生怕提问、怕师生嘲笑的心理疑虑,让学生大胆地问,毫无顾忌地问,教师再给予肯定和称赞。

这样,学生就会积极思索。

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

如我上四语《沙漠中的绿洲》时,我让同学们初读课文,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学生纷纷拿起笔读起课文来。

我在学生中巡视,发现大部分学生只是拿着笔做样子。

根本没在书上做任何记号。

3分钟之后,我说:“现在请你们把自己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

”学生们都茫然地望着我,没有一个人敢举手。

我不禁想:看来中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养成提问的习惯。

于是,我笑着对同学们说:“你们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呀?有就提出来,我最喜欢勇敢的同学。

谁第一个举手?”我充满期望地看着大家。

可大家你看我,我看你,仍然不敢举手。

这时,一位男同学非常小心地举起了小手,我立即请他起来发言。

“老师‘绿洲’是什么意思?”他轻声地问。

“你是班上最勇敢、最聪明的孩子,你提出了第一个问题,了不起,请大家掌声鼓励!”我把这位学生大大地表扬了一番。

我看到其他同学眼里流露出羡慕的目光,心里窃喜,榜样的作用有效了,坚冰打破了。

“老师,‘星罗棋布’是什么意思?”第二位同学又站起来提问了,我又鼓励了一番。

“老师,‘盐碱’是什么意思?”第三个同学问。

学生具有思维定势和从众心理,他们都停留在词语提问的水平。

这时,我又及时启发道:“你们有没有不理解的句子呢?”一会儿,一位女生说:“‘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这句话我不懂。

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论文

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论文

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缺失是一种普遍现象,主动质疑者可谓寥寥无几。

这样必将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影响他们的可持续发展。

有关研究发现,从小学到高中,学生在课堂上主动答问题的积极性越来越低。

因此,在当今教育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教育心理学揭示学生在学习时,将己有的知识、经验与新教材之间的差距,构成心理上的矛盾,这种矛盾以问题的形式存在于学生的头脑中。

教学中,诱发并解决这些矛盾,知识就能深化,思维就能发展。

在深入实施索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都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

因此,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发现、发问及思考问题的能力,如何激疑设疑,引导学生质疑解难,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使学生能够主动求知,主动发展就成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意义在义务教育阶段,通过各种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时代对教育的新要求,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

新的教育理念的核心思想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活力,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自己能主动的进行探究性学习。

因此,把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作为语文教学新课改的切入点在中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新课标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分阶段目标(6—9年级)阅读一项明确指出:”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语文教学要鼓励学生对文本质疑,向教师提问,为学生创设启发性的问题情景。

可见具有质疑能力是学生应该达到的一项学习目标。

2、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要求从幼儿到中学,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而中学阶段是学生创造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

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能力论文

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能力论文

谈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重视对学生的个人情感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立于教学的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而质疑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思维就成为无源之水。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由此可见,”质疑”应成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教学中学生能真正产生疑问并通过思考解决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发现,探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思维能力。

那么,在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呢?一、营造氛围,使学生敢于质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但是,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还是串讲串问,牵着学生走,没有留给学生积极思维的空间。

要将”质疑”引入课堂,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利,更应该是学生的权利。

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的基础上,大胆质疑,积极探索。

由于学生间存在着个别差异,在质疑问难时,往往有些学生问题不能提在点子上、关键处。

这时,教师应以鼓励为主,并适当营造氛围,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激发他们质疑问难的热情,使学生敢于质疑。

如我今年接的三年级这个班,初上课时,常常是老师唱独台戏,学生既不回答问题也不主动提问,一堂课下来很费力。

为了培养学生爱提问题的习惯,我在黑板的最上面写下了”向能够提问者学习,向善于提问者学习,向敢于提问者学习!”这几句话,让他们牢记于心,对有进步的学生随时给予鼓励。

工夫不负有心人,提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多。

一个良好的氛围也就形成了。

二、教给方法,让学生有”疑”可质良好的教学氛围和问题情境能够诱导学生提问,为他们质疑提供前提条件,不过在教学中我们也会发现:学生即使有质疑的积极性,但就是提不出问题,或者只能提出一些表层的问题。

这说明学生还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还未进入探索性思维状态。

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时,需要给予一些质疑方法上的指导,以提高学生的质疑水平。

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论文

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论文

浅论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摘要:质疑是一种重要的能力,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我们当前的目标之一,也是语文教学创新的第一步。

关键词:语文课堂;培养;质疑能力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8-101-001质疑是一种重要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所以,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我们当前的目标之一,也是语文教学创新的第一步。

我想,要在语文课堂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创设民主宽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敢问“英国一个哲学家说过:“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在的呼吸。

”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就要尽可能的发挥民主教学思想,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主动探讨、大胆质疑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讨论、质疑的积极性。

这就要求我们从讲台上走下来,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全身心的投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交流、活动,构建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

全国著名教师魏书生上课时,总爱把教学目标、内容和学习方法与学生商量,他的这种教风,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让师生真正处于平等地位,从而把教师的意愿转化为学生的意愿,给课堂带来了活力和生机。

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以高度的责任感自觉学习探索,思维就会异常活跃,就会积极质疑和释疑。

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以鼓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强化其优良行为,学生会表现得更主动、积极。

二、教给方法,引导学生会问、善问“会问”是指学生不盲目地提出问题,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教学中,我们应教给学生一些质疑的方法,让他们有目的地、有价值地去问。

1.从课题入手质疑:课题是一篇课文的高度浓缩,是文章的眼睛。

对课题进行质疑,有利于展开对文本的学习,切入文章的主动脉。

如我在教《爱如茉莉》时,先利用多媒体图片展示茉莉花让学生直观的感受茉莉花的特点,他们通过观察、体验概括出茉莉花的特点——清新淡雅,但又不惹人注意。

学生质疑能力培养[论文]

学生质疑能力培养[论文]

浅谈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摘要:语文课程改革倡导新型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让学生在已习惯了的接受性学习之外,学会探究性学习。

学会质疑是探究学习的前提,我们应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学生;质疑能力;培养一、营造氛围,鼓励质疑古人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做一切学问的前提,世界上的发明创造大都源于疑问。

因而,教师应积极为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激发学生质疑的热情,时时鼓励学生敢于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习惯,用我们的智慧点燃学生探究创新的火花。

二、指导方法,学会质疑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虽然有意引导学生质疑,但实际效果并未如想象的那样理想,出现了学生质疑流于形式、学生质疑数量虽多但有价值的却很少等问题。

这些问题提醒我们应重视学生对质疑方法的指导,将学生思维的着力点引向文章的思想内容、表达技巧上,使学生的质疑触及到课文重点和难点,具有一定的探究性,真正让学生因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是非,激发学生探究的激情,逐步提高他们的质疑能力。

教学中,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些尝试:1.多角度质疑阅读文章时应从多角度分析和理解,这样才能读出创意,提高阅读质量。

进行多角度阅读首先要确立阅读的角度,我们可以指导学生着眼于文章中的某一人物或是某一情节,由此阐发疑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例如:在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时,笔者指导学生从人物质疑,先让学生找出文中写了哪些人物,再从不同人物入手质疑。

学生找到了质疑的着眼点,质疑的兴趣大大提高了,课堂上满是高举的小手。

他们提出了“爸爸为什么不直接把‘我’救下来?”“你认为爸爸的做法好吗?”“杰利是怎样一个孩子?”等许多值得探究的问题。

接着,笔者又指导学生从情节入手,抓住“遇险”和“脱险”两个情节质疑,同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这种多角度质疑的方法比较适用于小说、叙事性较强的散文,可以完成对人物复杂性格、多义性主题的探究。

引导学生质疑,激活语文课堂[论文]

引导学生质疑,激活语文课堂[论文]

引导学生质疑,激活语文课堂“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都是从问题开始。

从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出发,结合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对“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师生如何共同营造一堂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进行研究与探索。

语文课堂民主质疑乐学差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语文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随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一直沉闷、乏味、效率不高的语文课堂教学有了较大的改变。

课堂上,没有提问是教育的悲哀;只有提问是教育的倒退。

可见,质疑在读书学习中显得至关重要了。

老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操作中,就要通过一些确实有效的质疑方法,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激活语文课堂。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积极培养学生质疑呢?一、疑自内心,课堂要有民主氛围教学中,为了改变以往语文课堂中的那种教与被教、灌与被灌的现象,教师变被动式教学为主动式教学,放下了架子,态度和蔼,语气亲切,用尽一切办法来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

可细心的却发现:有些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并不是真的质疑,而是明知故问;或是有的学生为了配合老师的教学,迎合老师的心态,在已经进行预习的基础上,却依然在“依题质疑”,问一些“这篇文章写了谁?写了一件什么事?结果怎么样”之类的问题,让人听了哭笑不得。

因而,作为一名教师,从“教人求真”的育人原则出发,从“实事求是”的做人角度出发,我们应该在学生质疑前,中肯地对学生提出要求:课堂上,仔细读书后,再提出最有价值的问题。

只有这样,问得真实,问的真诚,课堂上才会洋溢出“生命的对话”。

例如,在一次观摩课中,一位老师执教《只有一个地球》时,让学生在浅悟的基础上进行质疑,一生问“为什么称地球为人类的母亲?”师:“你怎么会产生这样的问题?”生:“因为地球不是人,没有生命。

”师:“好,是真问题……”接着,在老师的鼓励下,学生又提出了十几个问题。

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有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主张,才能保证学生在学习中充满生机与活力,更好地在探索中进行自主学习。

质疑问难,开启学生思维门扉论文

质疑问难,开启学生思维门扉论文

质疑问难,开启学生思维门扉亚里斯多德说过:“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

”宋代学者陆九渊曾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课堂教学中的质疑问难,是学生的思维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过程的体现,是一种流动的、开放的信息交流活动。

激发学生质疑问难,正是开启学生思维门扉的有效方法。

下面,谈谈我“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能力”实验课题的几点做法。

一、让学生爱问问题l、启发引导让学生懂得“学贵有疑”。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异议的是问号。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学生认为有问题就是没学好,不愿意提问。

这就需要教师启发开导他们,以中外学者好问的治学事迹和名言,使他们认识到质疑是读书入门之先导的道理。

2、激发兴趣,鼓励学生多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要激发起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欲望。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有一个民主、和谐课堂氛围,教师要把自己当作是学生的朋友,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讨论,多用商讨的口吻,少一些命令的语气。

往往有这样的现象,学生提出问题,这个问题如果是教师需要的就是有价值的,如是教师并不需要的就一根子打死——“你怎么提出这样的问题?”这样做既打击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又使课质疑留于形式。

要把评价的权利给学生,老师只是在适当的时候进行点拨。

其次,对于爱质疑的学生,教师要在恰当的时候进行表扬。

表扬能提出问题的同学,特别是问题提得有质量的同学,对于还不是很善于提问的学生,即使问题表达还不够清楚,我们也应给予肯定和表扬。

另外,针对小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我们还可以开展小组与小组、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比赛,比一比,谁的问题提得最多、最好!在适当的时候,还可以把提问作为任务布置。

要学生把问题交上来,登记、评分、作为平时成绩。

二、要让学生能提问题1、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提问课堂的质疑要经过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它牵涉到感觉、知觉、注意、情感等多种心理因素。

因此,一定要有充分的时间。

首先是产生疑问的过程。

以“疑”为切入点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论文

以“疑”为切入点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论文

以“疑”为切入点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求知识过程总是从有问题开始的,又以解决问题而告终。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

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想、去说、去做。

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呢?从实践中,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激疑——创造的起步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曾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金钥匙,毫无疑义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遇事都问个为什么”。

因此教学时,我们要设置教学情境,利用矛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带着富有趣味和价值的疑难问题去学习,从而主动地完成学习活动。

如教学《夜莺之歌》一课时,我先板书课题,然后借机问学生“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这时,学生兴趣高昂,有的学生会问“夜莺指谁?夜莺唱歌要做什么?……”这样让学生抓住题目的矛盾入手,创设情境打开学生的思路,激起学生的认识冲突,使他们产生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深厚兴趣。

又如《捞铁牛》一文,捞“牛”前的准备工作这部分内容,让学生读重点段,先弄清准备工作是哪几方面,然后再引导学生探知领域,知其所以然。

这时,可这样激起“在这些准备中,用到了哪些与捞铁牛有关的东西?对此,你有何疑问?”学生纷纷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准备两只木船?为什么船舱要装满泥沙?为什么船之间要搭一个架子?等学生通过思考讨论,理解到怀丙做这些准备工作的真正目的。

二、引疑——创造的钥匙当学生各种疑点激发出来后,所提出的问题往往很乱很碎,难以抓住重点,这时教师要善于选择有目的引导,不能采取否定的态度挫伤学生的积极性,熄灭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而要帮助学生学会探索去把握文本的主旨。

一个好的问题,往往会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而有质量问题,往往会像金子埋在沙子中一样,需要教师去发现和挖掘,这就是引疑。

引疑,不同的课文,要用不同的方式。

在质疑中引导学习论文

在质疑中引导学习论文

在质疑中引导学习古语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笔者在高中历史选修3第六单元第1课《联合国的建立及其作用》的教学中,在引导学生质疑、激发思维的积极性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联合国的建立及其作用》一课理论性较强,而且因其与时事联系较密切,学生在新闻中对其多有接触。

如果教者只是“照本宣科”,很可能引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导致教学效果低效或者无效。

怎样设计才能让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能根据所学对当今世界热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呢·笔者在设计这节课的教案时,试从网络上介绍的采用“博客跟帖”的授课方式中受到启发,决定在课堂上采取用帖子设置疑问的方式导入教学,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在引导学生逐层深入思考的过程中完成本课的学习。

一、创设情境,引导质疑在上课伊始,就利用新闻资料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质疑。

具体办法是,先通过屏幕播放央视《今日关注》“聚焦伊拉克战争五周年”(2008年03月21日)的相关新闻:2003年3月20日,美国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以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与本·拉登相勾结为借口,发动了对伊战争。

5年过去了,美国出兵的理由至今查无实据。

却在那里丢下了3990名美军士兵的尸体,5000亿美元的战争消耗;致使8000名伊拉克士兵丧生,66万名伊拉克平民死亡。

伊拉克战争留下的是无数的反思……接着,用网友帖子的方式提出问题:[原贴]联合国是个什么组织·一些人反对美英动武,其理由是没有得到联合国“授权”,那么,联合国是个什么东西·联合国是权力机关吗·是世界议会吗·是世界政府吗·联合国只不过是一个论坛,是一个各国说话的地方,是用来给各国发表观点协商问题的平台,联合国并不一定代表正义,更不是上帝派来世间的代理人。

[跟贴]楼上的大哥,联合国是个什么组织!·看了原帖和跟帖的文字,有的学生就提出质疑:既然联合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组织,为什么不能制止美国侵略伊拉克的战争·这个质疑表明,学生对联合国能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怀疑。

如何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论文

如何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论文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摘要: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大进;大疑,则大进。

”这句话告诉我们,学生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了疑问,才会开动脑筋,想方设法的去解决问题。

这个质疑的过程,就是提高能力、发展思维的过程。

本文从转变观念,创设学习氛围;正确运用好评价,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引导思考,解决学生的疑问”阐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如何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通过内在的积极思维,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质疑能力,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

现代心理学认为:教学时应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

新课标也强调要让学生在现实的、富有挑战的数学活动中体验、感悟、探究数学知识。

而营造现实的、富有吸引力的问题情境不仅能帮助我们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而且能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生机。

我们认识到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必须从下面几个方面去努力:一、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人们的行为是受到一定思想观念支配的,学校的教育教学也是如此。

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活动。

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的转变,是教学行为改变的前提条件。

学生问题意识的严重缺乏,是由于传统教育思考支配下的教学方式造成的。

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课堂教学不是单一的传授知识、经验的过程,而应是一种特殊的交往过程,是师生知、情、意、行相互作用的过程。

教学的价值已不是再单纯地装备学生的知识,而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因而,我们要树立课堂教学应成为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的新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组织形式多样、师生共同参与的各种教学活动,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上得到积极发挥,使教学过程本身具有生成新因素的能力,具有自身的、由师生共同创造出的活力,实现“教教科书”到“用教科书教”的转变,充分挖掘和利用“生活世界”这一丰富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索、去追求。

引导学生质疑解难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论文

引导学生质疑解难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论文

引导学生质疑解难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作为新课标的实施者,要不断适应新的形势,努力构建高效课堂,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思维。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质疑解难,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实施语文高效课堂的一条有效途径。

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特别是要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必须积极鼓励学生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增强问题意识。

质疑问难是学生思维活跃的体现,它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开发智力,提高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就如何通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实现语文课堂高效性,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一、导课激疑,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亚里斯多德说过:“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

”导课是一堂课的“序幕”,兴趣是促进学习的内在动力。

如何在拉开序慕的同时,巧妙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是打开学生思维闸门,让学生热情主地地参与认知过程的关键。

不少优秀语文教师非常重视导课环节,常常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耐人思索的问题或令人惊奇的悬念来激起学生的疑虑,引发学生的思考,促使学生主动探索新知。

如在教学《狐狸和葡萄》这则寓言故事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你们吃过成熟的葡萄吗?它是什么味道?同学们根据生活实际说“又酸又甜”。

接着我又追问:可是有一只狐狸认为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它说的对吗?为什么?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疑问学习课文。

这样激疑引思,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为理解课文做好了心理准备和思维向导。

二、鼓励质疑,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学成于思,思原于疑。

”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跃的表现,也是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表现。

学生能在课堂上质疑问难,既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生的难点疑点之处,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和深入理解内容,还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在“质疑”中学好数学论文

让学生在“质疑”中学好数学论文

让学生在“质疑”中学好数学“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它要求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要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

作为教师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重视学生的质疑能力的培养。

只有发现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中,本人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一、营造氛围,让学生敢问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积极主动性发挥的前提,它能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使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的心理环境中。

学生心情舒畅,就能迅速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乐于思维,敢于质疑。

因此,教师要与学生角色平等,变“一言堂”为师生互动。

在课堂上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对学困生更应该倾注以爱心和耐心,使其深刻地感受到教师的厚爱和关注,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并要允许学生质疑“出错”,这是学生敢于质疑的前提。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语言的激励、手势的肯定、眼神的默许等手段对学生的质疑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

二、创设情景,让学生想问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注重讲授,学生仅扮演听众的角色,对困惑的问题既渴望质疑但又害怕“出错”。

思维活动总不能跳出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圈子”,同时又生怕因为质疑遭到教师的训斥。

因此学生已习惯于被动地、无条件地接受知识,哪怕是错误的也不敢向教师质疑,更不敢向课本质疑。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质疑,使质疑成为学生的自身需要。

例如学习“归一”应用题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题:某班学生在跑道边上插彩旗,每5面旗间的距离是8米,照这样计算,插17面旗的距离是多少米?”学生受“照这样计算”的干扰,按常规解为:8÷5×17=27.2(米)。

这时候我向学生明确指出这种解法不对。

这时学生瞪大了眼睛望着老师,好像要从老师的脸上找出答案。

我要求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并提示学生,“5面旗子之间应该有几段?17面旗子之间又有几段?”这时候学生的质疑就如饥似渴,而老师的释疑则如降甘露。

怎样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论文

怎样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论文

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发现和提出问题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们发现:学生不能提问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不知道如何去提问,从哪方面去提问。

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化学课题组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并结合实践,分析提炼出指导学生提问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提问。

指导学生提问,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把课堂提问的权力下放给学生,就是多让学生提问学生回答。

教学时把学生每两个人变成一组,让他们互相提问回答,每节课可抽查3—4组,并规定他们提出的问题不能重复,每次抽查可以按学习稍差的学生、中等学生、优秀学生的顺序进行。

就像考试做试卷一样,先易后难,很有艺术性地使每一位学生顺利通过抽查复习。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一引导学生模仿提问学生模仿能力很强,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可根据某一知识点进行示范提问,然后再出示同类型的内容,让学生模仿提出问题。

二、教给学生常规提问就问题而言,整体可归纳成以下四个方面,即认知性问题,分析性问题,评析性问题和创新性问题。

学生只有理解和掌握常规性提问,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1、认识性问题(即是什么)。

如:语文学习中不理解的字、词、句,数学的一些概念,自然的一些术语都可提出认识性的问题。

2、分析性问题(即为什么)。

如:在金属这一章教学中,金属与水反应有什么样的规律,怎样去设计反应的装置呢?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探究分析知识的来龙去脉而提出的,属于分析性的提问。

3、评析性问题(即怎么样)。

在学习钠与水反应时,学生会问如果放在酸中应该先与什么物质反应,放在盐类溶液中是否也可以置换出不活泼金属呢?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理解评判而提出的,属评价性问题。

它是分析性问题的延伸。

4、创造性问题(即怎么办和怎么变)。

即学生针对知识点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做法和设想。

如化学中的一题多解;对别人的问题或意思提出异议和改进等都属于创造性提问。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新课标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教师重视质疑正是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参与学习的重要手段。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此,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性学习为主动,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为此,我经过几年的实践研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方面有几点粗浅的认识。

1.建立良好的质疑氛围,使学生敢于质疑。

(1)创设安全的心理环境,使学生“敢问”任何知识的获取只有通过学生主动的参与、自主的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

也只有通过学生主动的参与和自主的探索,才能让学生在学习和探索中发现问题、找出问题,并产生想要急于弄清问题的欲望,这时,学生就急于想将自己的疑惑提出来。

尊重学生的提问,让学生在自由、安全的心理氛围中敢问、主动问。

在课堂教学中,要安排一些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便于学生通过自学能够提出问题,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如在讲授新课之后,安排时间让学生反省,在对新课的学习的基础上勇于提出问题。

对于提出的问题,可以让其他学生解决(对于学生不能解决的,教师当场加于解决),这既可以增强他们的主动性,又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学生的提问不论大小、难易、对错,教师都应加以鼓励和表扬、修改和指正,切不可轻易否定而打击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扼杀学生丰富的形象力和宝贵的好奇心。

(2)设立“最佳质疑奖”。

教室内设立质疑荣誉角,引导学生愿疑,每天公布敢于质疑的优秀学生名单和学生有价值的问题,每周评选“最佳质疑奖”;学生准备一本“金问号”本,记录自己在课中提的和想要提的问题,记录在生活中碰到的问题,记录在课堂中和课外学习中发现的问题,鼓励学生多提问题。

时至今日,“最佳质疑奖”已初见成效。

参与式教学中学生质疑习惯培养论文

参与式教学中学生质疑习惯培养论文

参与式教学中学生质疑习惯的培养参与式教学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平等参与”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及自主性,创造性学习的能力,与素质教育相辅相成,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与式教学不论组织——参与——引导,还是自主——合作——探究,都需要解决问题。

因此,质疑是参与的重点。

这里所讲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并不是单纯自我意识的活动,而是由学生从质疑“计划”到“质疑”再到“讨论”、“处理”的全过程,是学生全方位,全身心投入的“当家作主”的活动。

一、创设质疑条件,使学生利于质疑1、引导质疑。

在参与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在释疑前可以把许多问题留给学生提问,使他们变的积极主动,激起探求新知的欲望。

如教学《称象》一课,问学生:“除了用石头称象以外,还有其他的称象方法吗?”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了起来。

一个学生说:“称石头麻烦,可以让随行的官员一个个上船,一直到化线的地方为止,称称每个官员的重量,把重量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

”还有的学生说:“可以从河里往船上舀水的方法来称象,这样就地取材不费事。

”学习《做风车的故事》一文时,让学生看着题目发问,结果提出了以下问题:“做什么风车?”“谁做风车?”《做风车的故事》讲了个什么故事?“做那种风车?”教师先让学生带着质疑去读书,对不理解的问题在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在教师的平等参与下释疑。

2、鼓励质疑。

因长期受传统教学影响,许多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不强,独立思考能力差,仍习惯于“师云亦云”,被动接受知识。

为此,在平等参与式教学中培养学生置疑问难的习惯,不仅要让学生冲破单纯的思想问题,还要将问题与操作相结合。

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消除和克服以往的思想顾虑。

如“提问题说明脑子‘笨’”,“提问题会被同学讥笑”,等。

另外,教师要通过举例,讲典型故事,让学生确信“质疑问难是学习的重要方法”,“敢于发问才是好学生”,“学问的积累就要考好学与善问”,从而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质疑问难的行列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论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论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

学生在认知活动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疑惑的问题,并形成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

这种心理状态能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疑问和解决疑问。

由此可见“质疑”应成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呢?一、创设疑惑情景,让学生喜欢质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把学生的兴奋点转移到教师所提供的新知背景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乐于质疑。

教学中,学生对在困惑中获得的知识会理解得更透,印象更深。

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一个“巧”字,掌握一个“活”字,根据具体情况,积极创设情境,学生就乐于将自己的疑惑提出来。

另外,我们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还要对学生的质疑有充分的考虑,做到心中有数、“案”中有人。

给学生的质疑创造良好的机会,提供充足的时空。

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把123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不断交换位置,让学生检验变换后的各数还是不是3的倍数。

学生会惊奇地发现“奇怪?怎么和原数一样,个个都是3的倍数呢? ”“这里面有什么奥秘?”通过创设情境,学生心中产生疑问。

这样水到渠成,学生强烈求知欲望自然成为一种求知的“自我需要”为学习新知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二、尊握方法,让学生善于质疑课堂教学中,常常有这样的场面,让学生质疑,学生不是摇头,就是干瞪眼,都说没问题可提。

其实,从心理学角度说,好问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求知欲的表现。

教师要善于利用儿童这份天性,教给质疑方法,让学生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提出来。

首先,从常见的思维方法中进行训练。

(1)观察质疑。

让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从观察中发现问题,提高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与敏捷性。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论文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论文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摘要]让学生学会质疑,主动质疑。

既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又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方法。

作为教者应当鼓励学生勇于质疑,指导学生善于质疑并且应善于引导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解决疑难问题过程中发展并提高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关键词]鼓励质疑释疑《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让学生学会质疑,主动质疑。

既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又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方法。

一、鼓励学生勇于质疑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不盲从权威,不迷信书本,敢于怀疑前人、权威的观点,敢与老师争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这种主体意识是可贵的,教师要捕捉,要培养,不能扼杀。

历史上有许多伟人的发现和创造,正是建立在对旧学说的怀疑的基础上的。

哥白尼正是摆脱了统治世界几千年的亚里士多德的“地心说”,才在天文学的历史上和人类思想史上掀起了一场空前的革命。

在语文教学中,即使是通用多年的语文教材,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也能进行质疑。

苏教版九上第一单元“思索质疑”的第五题讲的是数学家华罗庚针对卢纶的《塞下曲》中“月黑雁飞高”一句,质疑到:“北方大雪时,群雁早南归,月黑天高时,怎得见雁飞?”在教学《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时,有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幅画叫《春江晚景》,‘晚景’应该是画面的一种显著特点,但整首诗‘晚景’这一特点丝毫没有体现出来,所以我认为这是作者的失误。

”像这样的怀疑精神,作为语文教师就应该及时给予鼓励和评价,鼓励学生勇于想象,敢于否定权威,提出新的见解;鼓励学生敢于对未知的事物进行探索,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求知欲。

当然,教材是有其科学性和权威性的,无端生疑,大可不必,但是,“学则须疑”,“尽信书不如无书”。

作为教者,应当鼓励学生勇于质疑,科学质疑。

二、指导学生善于质疑教师要善于创造条件,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引导学生质疑
新课程理念对学生提出的一个新要求,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唤醒学生问题意识,由关注学生回答问题转向关注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数学课程的中心环节是探究。

探究发端于问题。

能否有效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数学课程改革的成败。

发现问题是思维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当个体感到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时,思维才算真正发动,否则,思维就难以展开和深入.诺贝尔奖获得者-海森堡深有体会的说:”首先是问题的提出,其次才是问题的解答”。

因此,学生不爱问、不会问问题,就是我们教师在教学上特别是数学课上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我在教学中尝试了从以下几方面来促进学生提问,效果较好。

一、创设问题情境,唤醒学生问题意识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越是学习好的学生越是问题多,学习不怎么样的学生,他总说没有问题。

正因为没有问题的学习是没有思维的活动,是被动学习,长此以往,学困生越学越“困”,也就不足为奇了。

究其原因是问题意识的淡漠。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遇到难题而产生怀疑、困惑的心理状态,并由此激发积极思维,不断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一种心理品质。

如何唤醒学生问题意识,让学生乐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呢?“生活是创作之源,素材是思维之泉”。

教师应该在提供有助于学
生发现问题的感性材料上多下功夫,启发学生发现问题。

综合性是地理学科的特点之一,其涉及的学习内容是多学科渗透交叉,教师应根据课标要求,多渠道搜集相关的地理信息,整合教学内容,改变文本呈现方式。

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乐于发现问题,并提出自己关心、想知道的问题,培养学生对学习问题不断追问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兴趣,激发问题求知欲望
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机是对所学教材本身发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探索知识的强大动力。

要使学生对数学感兴趣,首先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放下教师的权威,关心和爱护学生,先让学生对数学教师感兴趣,而后对数学感兴趣,实现“亲其师而信其道”。

其次,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如故事悬念法、操作实验法、游戏竞赛法等,引起学生好奇,让学生觉得数学有趣有用好玩。

最后,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使学生感到我能行,数学并不难学,对学好数学有信心,从而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进而使学生在求知欲的驱动下,想向教师提出问题。

三、增强学生信心,培养学生提问意识
学生发现了问题,但不愿提出来的现象很普遍。

有人调查显示:92%以上的学生有过向教师提问的意向,但只有30%的学生向教师提出过问题,从来没有向老师提出过问题的占36%。

其中怕说错了被同学们讥笑的学生占调查人数的20%;其中怕说错了被老师批评
的学生占调查人数的14%。

从统计数据来看,学生有问题不向老师主动提出的原因,除缺乏提出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品质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的害羞心理,怕同学讥笑,怕老师说笨。

总之,就是缺少提问的信心。

学生提问的信心,来自于教师的肯定和鼓励。

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的反应是决定学生能否继续提问的关键。

如果你对提问的学生不给予热情的鼓励,如果你对学生的问题不加理睬,如果你在学生提问题时,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如果你对其他学生的嘲笑不加以制止,那么,你给学生传达的信息就是:问题不好,不该问。

这样做的结果必然是学生逐渐失去提问的信心,变得沉默,进而排斥学习。

因此,要让学生多问,首先就要增强学生提问的信心。

要做到:1、当学生提出的问题太偏或与本课所要解决的内容无关时,教师也同样要给予鼓励,赞扬这种敢于提问题的行为。

2、当学生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由于紧张或考虑不充分而语无伦次、词不达意或结结巴巴时,教师不能中途打断学生的发言,要鼓励学生继续说,并认真解答。

3、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错或教师在上课时已反复强调过,而学生又当作问题提出时,教师不能嘲笑、讽刺、指责。

4、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幼稚,受到其他同学嘲笑时,教师要给予制止、引导,要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教师一定不要轻易否定学生所关心的问题的意义,应该承认学生的需要和价值观,尊重学生的意见和选择。

教师要放下”教师的权
威”,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积极性,不断鼓励学生,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提出问题。

四、建设民主课堂,搏动敢提问题心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收起严肃的面孔,有亲切、和谐的笑脸,把微笑带进课堂,说话要幽默,尊重学生人格,消除学生对提问题的恐惧感。

以此教师要做到:当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符合要求或不是本课所要解决的内容时教师要给予同样的鼓励,赞扬这种敢于提问题的精神,并从积极的方面进行引导;当学生在提问题的过程中,由于紧张或考虑不充分而语无伦次、词不达意或结结巴巴,教师不能中途打断或轻易否定而忽视其中有用的信息,要用肢体语言、眼神表示鼓励,直到学生提问完毕,并认真予以解答;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错或教师在上课时已多次出现过,而学生又当作问题提出时,教师不能嘲笑、讽刺、指责。

要知道勇于提问题、对任何事物都爱问一个为什么的寻根究底的积极探索态度是高素质的一种表现;但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自己一时也答不上来是,不要敷衍应付,草率作答或躲闪回避,应尽可能地发动全班一起来讨论或做善后处理。

五、巧设问题之链,提高学生提问机会
学生的问题能否提出来,还取决于教师是否给学生提问的机会。

新一轮课程改革指出课堂上的提问不再是教师才有的"专利","师问生答",已成为过去。

要多给学生提问的机会。

比如,在复习课上,我总是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提问自己会的和不会的,甚至向
老师提问,大大的提高了学生问的机会。

长期的应试教育使我们在课堂上只讲要考的重难点内容,而且教学容量越大越好,很少考虑讲什么、怎么讲对学生才更有意义、效果更好。

事实上,教学的成功不是取决于教学内容的总量有多少,而是学生有所得、有所获的有多少。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时刻观察学生的反应,当学生感到困惑时,我们就要给学生时间,让学生把问题提出来。

除了课堂上多给学生提问的机会外,我还督促学生设立”问题卡”,把学习中产生的问题,写在”问题卡”上,要求学生把”问题卡”夹在作业本中交来,或者由我在课前收集卡片,这样我便能够及时的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使教学的针对性更强一些。

同时让性格内向,不愿在大庭广众下提出问题的学生,也有了提问题机会;对于不愿提问题的同学,也起到了督促作用。

提出问题则是指将头脑中产生的疑问用明确的语言表述出来,这中间往往要经历逻辑思维和组织语言的过程,学生有了问题,也想提问,但有的学生表达不出来。

从产生疑问到提出问题,是需要进行深入思考的。

可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产生问题,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所以,小学课堂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特别是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