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引导学生质疑论文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引导学生质疑

新课程理念对学生提出的一个新要求,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唤醒学生问题意识,由关注学生回答问题转向关注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数学课程的中心环节是探究。探究发端于问题。能否有效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数学课程改革的成败。发现问题是思维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当个体感到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时,思维才算真正发动,否则,思维就难以展开和深入.诺贝尔奖获得者-海森堡深有体会的说:”首先是问题的提出,其次才是问题的解答”。因此,学生不爱问、不会问问题,就是我们教师在教学上特别是数学课上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我在教学中尝试了从以下几方面来促进学生提问,效果较好。

一、创设问题情境,唤醒学生问题意识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越是学习好的学生越是问题多,学习不怎么样的学生,他总说没有问题。正因为没有问题的学习是没有思维的活动,是被动学习,长此以往,学困生越学越“困”,也就不足为奇了。究其原因是问题意识的淡漠。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遇到难题而产生怀疑、困惑的心理状态,并由此激发积极思维,不断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一种心理品质。

如何唤醒学生问题意识,让学生乐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呢?“生活是创作之源,素材是思维之泉”。教师应该在提供有助于学

生发现问题的感性材料上多下功夫,启发学生发现问题。综合性是地理学科的特点之一,其涉及的学习内容是多学科渗透交叉,教师应根据课标要求,多渠道搜集相关的地理信息,整合教学内容,改变文本呈现方式。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乐于发现问题,并提出自己关心、想知道的问题,培养学生对学习问题不断追问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兴趣,激发问题求知欲望

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机是对所学教材本身发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探索知识的强大动力。要使学生对数学感兴趣,首先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放下教师的权威,关心和爱护学生,先让学生对数学教师感兴趣,而后对数学感兴趣,实现“亲其师而信其道”。其次,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如故事悬念法、操作实验法、游戏竞赛法等,引起学生好奇,让学生觉得数学有趣有用好玩。最后,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使学生感到我能行,数学并不难学,对学好数学有信心,从而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进而使学生在求知欲的驱动下,想向教师提出问题。

三、增强学生信心,培养学生提问意识

学生发现了问题,但不愿提出来的现象很普遍。有人调查显示:92%以上的学生有过向教师提问的意向,但只有30%的学生向教师提出过问题,从来没有向老师提出过问题的占36%。其中怕说错了被同学们讥笑的学生占调查人数的20%;其中怕说错了被老师批评

的学生占调查人数的14%。从统计数据来看,学生有问题不向老师主动提出的原因,除缺乏提出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品质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的害羞心理,怕同学讥笑,怕老师说笨。总之,就是缺少提问的信心。

学生提问的信心,来自于教师的肯定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的反应是决定学生能否继续提问的关键。如果你对提问的学生不给予热情的鼓励,如果你对学生的问题不加理睬,如果你在学生提问题时,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如果你对其他学生的嘲笑不加以制止,那么,你给学生传达的信息就是:问题不好,不该问。这样做的结果必然是学生逐渐失去提问的信心,变得沉默,进而排斥学习。

因此,要让学生多问,首先就要增强学生提问的信心。要做到:1、当学生提出的问题太偏或与本课所要解决的内容无关时,教师也同样要给予鼓励,赞扬这种敢于提问题的行为。2、当学生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由于紧张或考虑不充分而语无伦次、词不达意或结结巴巴时,教师不能中途打断学生的发言,要鼓励学生继续说,并认真解答。3、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错或教师在上课时已反复强调过,而学生又当作问题提出时,教师不能嘲笑、讽刺、指责。4、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幼稚,受到其他同学嘲笑时,教师要给予制止、引导,要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教师一定不要轻易否定学生所关心的问题的意义,应该承认学生的需要和价值观,尊重学生的意见和选择。教师要放下”教师的权

威”,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积极性,不断鼓励学生,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提出问题。

四、建设民主课堂,搏动敢提问题心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收起严肃的面孔,有亲切、和谐的笑脸,把微笑带进课堂,说话要幽默,尊重学生人格,消除学生对提问题的恐惧感。以此教师要做到:当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符合要求或不是本课所要解决的内容时教师要给予同样的鼓励,赞扬这种敢于提问题的精神,并从积极的方面进行引导;当学生在提问题的过程中,由于紧张或考虑不充分而语无伦次、词不达意或结结巴巴,教师不能中途打断或轻易否定而忽视其中有用的信息,要用肢体语言、眼神表示鼓励,直到学生提问完毕,并认真予以解答;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错或教师在上课时已多次出现过,而学生又当作问题提出时,教师不能嘲笑、讽刺、指责。要知道勇于提问题、对任何事物都爱问一个为什么的寻根究底的积极探索态度是高素质的一种表现;但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自己一时也答不上来是,不要敷衍应付,草率作答或躲闪回避,应尽可能地发动全班一起来讨论或做善后处理。

五、巧设问题之链,提高学生提问机会

学生的问题能否提出来,还取决于教师是否给学生提问的机会。新一轮课程改革指出课堂上的提问不再是教师才有的"专利","师问生答",已成为过去。要多给学生提问的机会。比如,在复习课上,我总是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提问自己会的和不会的,甚至向

老师提问,大大的提高了学生问的机会。

长期的应试教育使我们在课堂上只讲要考的重难点内容,而且教学容量越大越好,很少考虑讲什么、怎么讲对学生才更有意义、效果更好。事实上,教学的成功不是取决于教学内容的总量有多少,而是学生有所得、有所获的有多少。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时刻观察学生的反应,当学生感到困惑时,我们就要给学生时间,让学生把问题提出来。除了课堂上多给学生提问的机会外,我还督促学生设立”问题卡”,把学习中产生的问题,写在”问题卡”上,要求学生把”问题卡”夹在作业本中交来,或者由我在课前收集卡片,这样我便能够及时的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使教学的针对性更强一些。同时让性格内向,不愿在大庭广众下提出问题的学生,也有了提问题机会;对于不愿提问题的同学,也起到了督促作用。提出问题则是指将头脑中产生的疑问用明确的语言表述出来,这中间往往要经历逻辑思维和组织语言的过程,学生有了问题,也想提问,但有的学生表达不出来。从产生疑问到提出问题,是需要进行深入思考的。可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产生问题,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所以,小学课堂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特别是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