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社会学理论[名词解释简答题及论述题)

合集下载

西方社会学理论名词解释5

西方社会学理论名词解释5

20. 行动系统(帕森斯)在帕森斯看来,全部理论社会学的核心就是回答社会秩序何以可能这一关键问题,而他所建立的社会行动理论就是回答这一问题的初步尝试。

行动概念:行为主义把行为定义为对刺激的反应,忽视了主体意识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从而抹煞了人与动物的区别。

帕森斯认为,行动的最基本特征是具有意志性和目标导向,也就是说,行动是主体朝向目标的动作。

任何行动单元都可以分解为以下要素:①行动的目标,即行动者希望达到的预期状态。

②状态,即行动者置身其中、影响其实现目标的那些环境因素。

A. 手段,指环境状态中行动者可以控制和利用的那些促成其实现目标的工具性要素。

实现同一目标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手段。

B. 条件,指状态中行动者无法控制和改变的那些阻碍其实现目标的客观要素。

条件不仅仅指自然物质条件,同时也包括社会条件。

③规范取向。

所谓规范是指行动者在确立目标、选择手段、克服障碍时所遵循的社会标准。

呵护规范的范围就叫做规范取向。

对以往理论的批评和综合。

帕森斯对以往的各个理论流派进行分类后声称自己的社会活动模型是通过对这些流派的批评而实现的某种综合。

这些流派可以区分为实证主义和理想主义两大类型。

实证主义流派仅仅把行动同一定的环境状态相联系,并假设状态对行动具有某种决定关系,因此对行动进行自然科学式的研究——即通过揭示这种决定关系来解释和预测行动的基本取向——是可能的。

实证主义流派忽视了构成和影响行动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规范取向。

帕森斯将实证主义区分为功利主义和反理性主义两个分支。

功利主义典型的表现在古典经济学理论中。

古典经济学集中讨论特定行动目标与手段之间的关系,强调对有助于达到目标的各种可能手段进行选择的合理性标准。

因此功利主义的全部理论都是建立在“理性的经济人”的基础上,他们的行动有一个共同的基本特征: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利益,这类行动都是经过理性审慎的利弊权衡。

帕森斯认为,功利主义的行动模型并不能概括全部行动,而仅仅是一种“经济人”的理性行动。

外国社会学史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外国社会学史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名词解释:1、社会静力学:在关于人类自发秩序的一般理论指导下,研究社会有机体的组织和结构及其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秩序,整合的纽带:家庭、语言、分工和宗教2、社会动力学:是在静力学的基础上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速度、方向和规律的学说,主要用人类智力发展三阶段的理论解释社会历史的进步。

4、形式社会学:人们在历史和现实中的种种相互作用、联系和行为,其中都存在着一种基本上类似的相互作用模式,这种模式就是“社会交往的模式”。

5、理想类型:是研究者思维的一种主观的建构,既源于现实社会,又不等同于现实社会。

这种类型存在于人的观念之中,因此是一种理念,它代表的某种或某类现象是接近于典型的,是一种理想化的典型,现实中的社会现象只能于之近似,不会同其完全一致。

是一种乌托邦。

对所研究的对象获得规律性的认识并给予因果性的说明,是社会学在这方面的特殊认识工具,也是研究者为研究社会和解释现实的一种概念工具。

6、个人魅力型统治:统治是建立在对具有出色的感召力的领袖人物的拥戴和信仰基础上的。

7、科层制:是法理型统治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

科层制的基本单位是职务或职位,这些职务或职位按照规则、功能、文件以及各种强制手段组织成层级的形式,分科执掌、分层负责。

在科层制内部奉行的完全是形式合理的原则。

8、机械团结:是这样一种社会联结纽带,它通过强烈的集体意识将同质性的个体结合在一起。

9、有机团结:它是建立在社会成员异质性和相互依赖基础上的社会联结纽带。

10、模式变量:是帕森斯用来区分行动者在互动过程中主观取向的类型学工具,在对社会系统的分析中,他又独特的充当了描述社会关系,区分社会结构的类型学工具。

11、功能分析范式AGIL:行动系统的基本制度化结构是由这一系统必须满足的功能要求决定的。

帕森斯提出四个基本范畴来概括这些功能要求。

这就是A(适应)G(达鹄)I(整合)L(维模)。

这四项要求是任何行动系统(包括社会系统)都必须满足的。

12、安全阀:可以使猛烈的蒸气不断推泄出去,而不至于破坏整个结构,社会安全阀可以使猛烈的敌对情绪不断排泄出去,或有敌意的参与者退出来而不至于使群体解体,也不至于破坏整个结构,社会安全阀可以运用潜在的冲突维持社会结构。

西方社会学理论 论述题及参考答案30道总结

西方社会学理论 论述题及参考答案30道总结

《西方社会学理论》论述题及参考答案Q1:孔德作为实证社会学的开创者,他对于功能主义的贡献体现在哪些方面?早在社会学创始之初,孔德和斯宾塞在构建社会体系时就提出了“社会有机体”的思想,把社会看作与生物有同样或相似的运动机理的有机体。

孔德把社会看作是一种由各种要素构成的有规律的整体,整体结构同它的部分之间具有一种“普遍和谐”。

孔德的社会学所要解决的是社会作为整体应该如何,思考怎样重组社会才能使社会免于动荡和混乱。

在这样的基础上,孔德描绘了重建法国社会和一般人类社会的宏伟蓝图:建立一种道德共识,建立“人道教”,相信科学而抛弃信仰和教条。

因此,孔德把社会学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两部分。

前者研究社会的秩序或结构,后者研究社会进步或变迁。

不过孔德的社会学仍然是哲学似的运用演绎似的方式阐发对科学、社会以及两者关系的哲学思考。

真正完成社会学学科化的是另一个思想大师杜尔干。

//社会学创始人A.孔德致力于将社会学合法化,他使用的最重要的方法就是从当时已经备受推崇的生物科学(与达尔文等有关)中借用术语。

他认为在社会有机体中,家庭是细胞,阶级(阶层、群体)是组织,城市和社区则是器官。

//社会静力学(socials statics)一、社会静力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静力学是研究社会有机体的组织和结构及其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社会学学科。

社会静力学旨在揭示人类社会的基本秩序,研究构成社会有机体的各部分之间的平衡与和谐。

在孔德看来,社会结构各部分之间的平衡与和谐的关系,是社会正常运转的基本条件,一旦这种平衡和和谐被打破,就会出现社会病态,社会革命和动荡就是社会病态的具体表现。

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学的一个基本问题。

(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孔德强力反对把个人作为社会的组成元素,而是把家庭看作基本的社会单位。

这充分体现了他方法论中的整体性观点,认为社会具有个人所不具有的性质,而且社会会影响个人的情感和行为。

(2)人性假设。

西方社会学理论[名词解释、简答题及论述题)

西方社会学理论[名词解释、简答题及论述题)

西方社会学理论[名词解释、简答题及论述题)名词解释:实证主义(孔德):基本信念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无根本区别,应当像研究自然科学那样研究社会科学。

基本原则:(1)本体论的自然主义假设;(2)方法论的自然主义假设;(3)知识论都经验主义原则;(4)“价值中立”的要求;(5)社会科学是社会工程的工具与基础,科学使预测成为可能,而预测则有助于控制社会都过程与结束它的自发性与破坏性。

因此社会知识本质上是实践取向的。

社会静力学(孔德):关于人类社会自发秩序的理论,在于考察社会行动和社会系统各个不同部分的反应规律,研究构成社会机体的哥哥部分之间的平衡与和谐。

在孔德看来,社会结构各部分间的平衡与和谐的关系,是社会正常运转的基本条件,一旦这种关系遭到破坏,社会系统的运转就会发生障碍,造成社会病态。

社会动力学(孔德):关于人类自然进步的一般理论,主要是运用关于人类智力发展三阶段的理论解释社会历史的进步。

智力发展三阶段的理论是孔德社会动力的基本内容。

人类智力发展三阶段理论(孔德):孔德认为,他通过研究人类的智力在各个方面和各个时代的发展,发现了一条人类智力必须遵循都根本规律,它是建立在我们的机体发展和历史经验事实所提供的充分根据的稳固基础之上的。

这个规律是:我们的每一个主要观念,我们的每一个知识部门,都相继经历三个不同的理论阶段:神学阶段,或虚构阶段;形而上学阶段,或抽象阶段;科学阶段,或实证阶段。

由于孔德认为智力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基础,因此社会发展的阶段与人类智力发展的过程完全相适应,也同样经历了三个阶段或历史时期:远古时代的神学阶段,中世纪以来的形而上学阶段,18、19世纪之交开始逐步进入的科学阶段。

社会有机体论(斯宾塞):19世纪实证主义社会学的一种重要理论观点,即一个社会或社会结构被视为一个“活的有机体”。

从这个角度来说,社会特征的关系,例如法律、家庭、犯罪等等,当它们与其他的社会特征相互作用时,通常会受到检验以满足社会需要。

杨善华《西方社会学理论》(章节题库 安东尼·吉登斯)【圣才出品】

杨善华《西方社会学理论》(章节题库 安东尼·吉登斯)【圣才出品】

第四章安东尼·吉登斯一、名词解释1.吉登斯答:吉登斯是英国著名社会理论家和社会学家,是结构化理论的建立者。

主要著作有:《社会学方法的新规则》、《社会的构成》、《民族-国家与暴力》、《现代性的后果》、《现代性与自我认同》、《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等。

吉登斯的社会理论涉及面非常广泛,他对很多学科都有所涉猎。

吉登斯认为,社会科学家既是社会现象的研究者,也是社会世界中的行动者,因此社会科学家既要批判性地研究社会世界,又要反思自身。

吉登斯社会学理论的内在逻辑结构主要是:试图以结构化理论和“双重解释学”解决能动与结构、微观与宏观的二元对立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展开对现代性的研究,这种研究是以他的结构化理论作为分析武器,全面清理经典社会学和当代社会学关于现代性及后现代主义关于现代性的各种思潮的研究,形成了他自己关于现代性问题的一整套研究路径。

他认为,结构是指社会行动所涉及的规则和资源,结构是人类行动的产物和人类行动的中介,并通过社会实践实现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

这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社会学理论中的“二元对立”。

吉登斯关于现代性和全球化的研究是当今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议题,有着重要的价值和影响。

2.结构二重性答:结构二重性是吉登斯在研究行动和结构的关系问题时提出的。

具体是指结构具有二重性,即社会结构不仅对人的行动具有制约作用,而且也是行动得以进行的前提和中介,它使行动成为可能;行动者的行动既维持着结构,又改变着结构。

行动与结构之间这种相互依持,互为辩证的关系反映在处于时空之中的社会实践中。

3.结构化理论答:吉登斯在《社会的构成》里将心理学、人类学、语言学等领域的成果融合起来,构建了一些具有一定解释力的概念,并在对社会学理论内部的各派理论进行大清理的基础上,形成了他的结构化理论。

结构是指社会行动所涉及的规则和资源,结构是人类行动的产物和人类行动的中介,并通过社会实践实现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

西方社会学理论(名词解释、简答及论述)

西方社会学理论(名词解释、简答及论述)

西方社会学理论(名词解释、简答及论述)一,名词解释1. 初级群体(库利)2. 镜中我(库利)3. 价值中立性与价值相关性(韦伯)4. 科层制(韦伯)5. 法理权威(韦伯)6. 传统权威(韦伯)7. 感召权威(Charisma),(韦伯)8. 方法论个人主义(韦伯)9. 理想类型(韦伯)10. 资本主义精神(韦伯)11. 解释性理解(韦伯)12. 社会行动类型(韦伯)13. 新教伦理(韦伯)14. 社会压制模式(达伦多夫)15. 强制性协调组合(达伦多夫)16. 利益团体(达伦多夫)17. 社会均衡模式(达伦多夫)18. 权威结构(达伦多夫)19. 社会结构(帕森斯)20. 行动系统(帕森斯)21. 模式变量(帕森斯)22. AGIL框架(帕森斯)23. 进化共相(帕森斯)24. 社会行动单元(帕森斯)25. 利己型自杀与利他型自杀(杜尔克姆)26. 社会解组(杜尔克姆)27. 控制比较法(杜尔克姆)28. 失范(杜尔克姆)30. 社会整合(杜尔克姆)31. 集体意识(杜尔克姆)32. 唯社会论(杜尔克姆)33. 交换与地位(霍曼斯)34. 交换与权力(霍曼斯)35. 公正性期待(霍曼斯)36. 前台与后台(戈夫曼)37. 戏剧论(戈夫曼)38. 反功能(默顿)39. 潜功能(默顿)40. 功能分析范式(默顿)41. 情境界定(托马斯)42. 权力精英(米尔斯)43. 报酬类型(布劳)44. 安全阀(科赛)45. 精英循环论(帕雷托)46. 主我与客我(米德)二,简答1. 简述杜尔克姆社会学方法原则的“唯社会论”特征2. 简述杜尔克姆“自杀论”的理论结构3. 简述杜尔克姆在社会学发展中的历史地位4. 简述杜尔克姆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5. 举例说明杜尔克姆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特点6. 简述齐美尔“形式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及特点7. 简述齐美尔对当代社会学理论的影响8. 简述韦伯的“权威类型”的思想9. 简述韦伯的“科层制”思想10. 简述韦伯的“社会分层”思想概论三位一体11. 简述韦伯的“方法论个人主义原则12. 简述韦伯关于“理想类型”的特点13. 简述韦伯方法论中“理解”概念的含义及功能14. 简述韦伯的“合理性”思想15. 简述韦伯在社会学发展中的历史地位16. 简述帕森斯结构功能主义的分析方法17. 简述帕森斯的“社会行动理论”18. 简述帕森斯理论发展的基本线索19. 简述霍曼斯“交换论”的基本命题20. 简述布劳是如何运用交换过程来说明竞争、分化、整合与冲突等社会现象的21. 简述布劳用交换论沟通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的理论尝试22. 简述默顿对功能分析法的批评要点23. 简述达伦多夫“冲突论”的基本概念及理论命题24. 简述科赛“冲突功能论”的基本思想25. 简述戈夫曼“戏剧论”的要点26. 简述斯宾塞的社会进化学说28. 简述托马斯“情景界定”思想及其对符号互动论的影响27. 简述孔德对西方社会学的影响29. 简述库利“镜中我”思想及其理论启示30. 简述冲突论的理论预设及其研究主题31. 简述交换论的理论预设及其研究主题32. 简述符号互动论的理论预设及其研究主题33. 简述宏观社会结构论的理论预设及其研究主题34. 简述功能论与冲突论在解释社会分层现象的分歧35. 简述“社会结构”在结构功能论者与符号互动论者视野中的歧异36. 简述社会学理论中实证主义与人文主义的主要区别38. 简述社会冲突论的基本观点37. 简述符号互动论早期代表人物的思想38. 简述社会冲突论的基本观点39. 简述社会交换论的基本观点41. 简述结构功能论的理论预设及研究主题40. 简述符号互动论的基本观点三,论述1. 比较并评述“结构功能论”与“符号互动论”在理论前提、方法论及研究取向上的不同特点2. 试评结构功能分析的“AGIL框架”及其理论功能(P.208)3. 阐述默顿“功能分析范式”的要点并说明这一范式是如何完善功能分析方法的4. 试评符号互动论的理论要点5. 概括并评析布劳“宏观社会结构理论”的研究主题6. 评析社会交换论的利弊得失7. 试析符号互动论的意义及其局限性8. 比较并评析霍曼斯与布劳交换理论的异同9. 试评达伦多夫关于“两种社会基本模式”各自要素及理论假定的观点12.试论达伦多夫冲突理论的研究主题及其展开形式10.阐述并比较科赛与达伦多夫冲突理论的要点及区别11.社会交换论是如何看待社会、个人及互动关系的12.试论达伦多夫冲突理论的研究主题及其展开形式13.概述和评析“社会交换论”的理论预设、概念框架、研究主题及分析重点(社会交换论是否就是霍曼斯理论?还是要加上布劳?)14.试述“符号互动论”所提供的理论视域并评析其意义与局限性15.阐述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整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之间的对立,并举出各自的代表人物及其具体观点16.试评实证社会学的理论预设17.试析帕森斯的“模式变量论”及其理论功能18.评述“社会唯名论”与“社会唯实论”之间的差异以及由此产生的理论分歧19.结构功能论是如何看待社会、个人及其互动关系的20.择要区分社会学理论中关于“社会结构”概念的几种不同界定,并评述由此导致的理论视野及研究取向的歧异21.试阐述并评价西方理论社会学中实证主义与人文主义两大传统的分歧及其各自得失22.社会交换论是如何阐释群体结构和权力的生成的23.试论韦伯在宗教社会学研究中所贯彻的方法论原则24.试述“结构功能论”的基本假设并评价其贡献与阙失25.试述韦伯社会学理论的研究主题及其理论视域26.试述韦伯的“社会行动类型”及其理论视野27.试述韦伯的“个人主义方法论”及其宏观历史研究之间的逻辑环节28.试评韦伯宗教社会学的基本思想29.结合“自杀论”的研究步骤论述杜尔克姆社会学研究方法的特征30.试述韦伯“合理性”思想及其在社会学历史研究领域中的运用31.试评杜尔克姆的《自杀论》在实证社会发展中的历史地位一,名词解释1. 初级群体(库利)初级群体的属于引自斯莫尔和温森特1894年所著的《社会研究导论》一书。

外国社会学史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外国社会学史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名词解释:1、社会静力学:在关于人类自发秩序的一般理论指导下,研究社会有机体的组织和结构及其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秩序,整合的纽带:家庭、语言、分工和宗教2、社会动力学:是在静力学的基础上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速度、方向和规律的学说,主要用人类智力发展三阶段的理论解释社会历史的进步。

4、形式社会学:人们在历史和现实中的种种相互作用、联系和行为,其中都存在着一种基本上类似的相互作用模式,这种模式就是“社会交往的模式”。

5、理想类型:是研究者思维的一种主观的建构,既源于现实社会,又不等同于现实社会。

这种类型存在于人的观念之中,因此是一种理念,它代表的某种或某类现象是接近于典型的,是一种理想化的典型,现实中的社会现象只能于之近似,不会同其完全一致。

是一种乌托邦。

对所研究的对象获得规律性的认识并给予因果性的说明,是社会学在这方面的特殊认识工具,也是研究者为研究社会和解释现实的一种概念工具。

6、个人魅力型统治:统治是建立在对具有出色的感召力的领袖人物的拥戴和信仰基础上的。

7、科层制:是法理型统治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

科层制的基本单位是职务或职位,这些职务或职位按照规则、功能、文件以及各种强制手段组织成层级的形式,分科执掌、分层负责。

在科层制内部奉行的完全是形式合理的原则。

8、机械团结:是这样一种社会联结纽带,它通过强烈的集体意识将同质性的个体结合在一起。

9、有机团结:它是建立在社会成员异质性和相互依赖基础上的社会联结纽带。

10、模式变量:是帕森斯用来区分行动者在互动过程中主观取向的类型学工具,在对社会系统的分析中,他又独特的充当了描述社会关系,区分社会结构的类型学工具。

11、功能分析范式AGIL:行动系统的基本制度化结构是由这一系统必须满足的功能要求决定的。

帕森斯提出四个基本范畴来概括这些功能要求。

这就是A(适应)G(达鹄)I(整合)L(维模)。

这四项要求是任何行动系统(包括社会系统)都必须满足的。

12、安全阀:可以使猛烈的蒸气不断推泄出去,而不至于破坏整个结构,社会安全阀可以使猛烈的敌对情绪不断排泄出去,或有敌意的参与者退出来而不至于使群体解体,也不至于破坏整个结构,社会安全阀可以运用潜在的冲突维持社会结构。

西方社会学理论考点

西方社会学理论考点

选择,辨析,案例分析,简答西方社会学理论一.概念辨析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涂尔干指出,社会经历了两种最基本的团结形式:机械团结:是以社会成员共有的宗教取向作为社会整合和群体联系的纽带,它的根本特征是社会成员在情感,意愿和信仰上的高度同质性,它存在于分工不够发达的传统社会,实质是农业社会的产物有机团结:是在现代工业社会中形成的社会团结,它以社会高度分化,社会成员充分分工为基础。

在有机团结中,社会静力学与社会动力学孔德的社会静力学是研究各种社会的基本秩序及某个特定整体的各个机构之间的相互关系。

也就是说,社会静力学旨在揭示人类社会的基本秩序。

它是从社会的横断面,静态的考察人类社会的结构和制度,寻找确立和维护人类社会的共存和秩序的原则。

社会动力学纵观的是人类理性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先后必要阶段,所叙述的是这一基本秩序在达到实证主义这一最终阶段之前所经过的曲折历程。

可见,社会动力学是从社会纵的方面,动态的研究社会的变迁与进化的。

“动力学从属静力学”,静力学和动力学提出“进步就是秩序的发展”失范型自杀与宿命型自杀失范型自杀是由于人们的行动缺乏适当的规范以及由此引起的痛苦而导致的自杀行为,当社会发生动乱变迁时,人们失去了种种秩序和规范,欲望与手段不协调,行为混乱而无节制,造成种种痛苦导致自杀率升高宿命型自杀指个人因种种原因,受外界过分控制及指挥,感到命运完全非自己可以控制,规章过多(社会控制过重)导致自杀,如监犯被困的密室中、宗教徒为主而献身利己型自杀与利他型自杀利己型自杀是对个体地位和价值过分强调,在社会现实中又难以兑现的条件下发生的,或者说是受个人主义支配而片面追求个人利益和价值的极端表现利他型自杀指在社会习俗或群体压力下,或为追求某种目标而自杀。

常常是为了负责任,牺牲小我而完成大我,即牺牲个人而维护社会和群体的共同原则或共同利益价值中立与价值关联价值中立:指研究者在选定了研究对象之后,必须放弃任何主观的价值观念,严格以客观的、中立的态度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保证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西方社会学理论[名词解释、简答题及论述题)

西方社会学理论[名词解释、简答题及论述题)

西方社会学理论[名词解释、简答题及论述题)名词解释:实证主义(孔德):基本信念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无根本区别,应当像研究自然科学那样研究社会科学。

基本原则:(1)本体论的自然主义假设;(2)方法论的自然主义假设;(3)知识论都经验主义原则;(4)“价值中立”的要求;(5)社会科学是社会工程的工具与基础,科学使预测成为可能,而预测则有助于控制社会都过程与结束它的自发性与破坏性。

因此社会知识本质上是实践取向的。

社会静力学(孔德):关于人类社会自发秩序的理论,在于考察社会行动和社会系统各个不同部分的反应规律,研究构成社会机体的哥哥部分之间的平衡与和谐。

在孔德看来,社会结构各部分间的平衡与和谐的关系,是社会正常运转的基本条件,一旦这种关系遭到破坏,社会系统的运转就会发生障碍,造成社会病态。

社会动力学(孔德):关于人类自然进步的一般理论,主要是运用关于人类智力发展三阶段的理论解释社会历史的进步。

智力发展三阶段的理论是孔德社会动力的基本内容。

人类智力发展三阶段理论(孔德):孔德认为,他通过研究人类的智力在各个方面和各个时代的发展,发现了一条人类智力必须遵循都根本规律,它是建立在我们的机体发展和历史经验事实所提供的充分根据的稳固基础之上的。

这个规律是:我们的每一个主要观念,我们的每一个知识部门,都相继经历三个不同的理论阶段:神学阶段,或虚构阶段;形而上学阶段,或抽象阶段;科学阶段,或实证阶段。

由于孔德认为智力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基础,因此社会发展的阶段与人类智力发展的过程完全相适应,也同样经历了三个阶段或历史时期:远古时代的神学阶段,中世纪以来的形而上学阶段,18、19世纪之交开始逐步进入的科学阶段。

社会有机体论(斯宾塞):19世纪实证主义社会学的一种重要理论观点,即一个社会或社会结构被视为一个“活的有机体”。

从这个角度来说,社会特征的关系,例如法律、家庭、犯罪等等,当它们与其他的社会特征相互作用时,通常会受到检验以满足社会需要。

古典西方社会学理论

古典西方社会学理论

西方社会学理论一.绪论1.希腊思想家的社会观柏拉图:特别强调社会的有机统一性。

他明确规定国家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应从属于它的整体。

他把社会看作是一个包含着分工与不平等的统一体。

亚里士多德:社会是一个有分化的结构,各种独立的要素在结合为整体的同时,仍保持着对整体的独立性。

《政治学》《国家篇》(填空)2.社会契约论(英国霍布斯洛克法国卢梭)社会契约论是社会进步理论的一种形式。

它强调社会“是自私力量的自然状态的个人对现代国家和政治义务形成的自愿默认的产物”。

强调人性是人类社会秩序的基础。

社会契约论没有把社会看成是由不同的层次构成的复杂结构。

3.18世纪的法国启蒙思想卢梭:在《社会契约论》和《论社会不平等的起源中》分析了财产的起源及其分工不平等和社会冲突的关系。

卢梭特别强调社会不是一盘散沙的个人集合体,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这个整体里个人利益被融合为一种普遍的共同意志。

孟德斯鸠:认为社会是一个以客观结构构成的自然体系,而不是以集个人意志而形成的普遍意志为基础的神秘的有机体。

4.苏格兰的启蒙思想(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苏格兰启蒙运动对社会学的重大贡献在于:它意识到社会是一个客观过程,是一定的经济社会和历史力量的产物,它可以通过经验科学的方法加以认识和分析。

5.实证主义与圣西门“工业社会观”实证主义主X科学和事实,反对形而上学与思辨哲学。

实证主义认为科学是一切知识的基础,统计分析要应用到社会研究之中,并对社会现象作出因果解释。

工业社会一词是圣西门创造的。

他认为,封建社会是好战的,工业社会是和平的。

圣西门认为社会是有机统一体,社会发展的实证阶段(即工业阶段)具有以下特征①科学处于中心地位②社会各组成部分处于功能和谐状态③市民社会组织是社会结构的基础④社会成员之间是伙伴合作关系⑤社会是生产货物为中心的大工厂,治人的权利变为治物得权利。

6.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的历史传统:英国功利主义的传统;法国大革命后的实证主义传统;德国的历史主义传统;美国的实用主义传统(简答)7.西方社会学理论的三个动向(20世纪80年代以后)①微观—宏观的整合②能动性—结构③整合与理论的综合8.黄金时代是说人们对奴隶制度的评价,是对社会变迁的理性思考,是古代社会第一个模糊的社会变迁理论。

《西方社会学理论》样题及答案(2)

《西方社会学理论》样题及答案(2)
根据上述主要观点和考生叙述情况可酌情给分。
3、试比较孔德与斯宾塞社会学思想的异同。
答:
不同点:
1、两人在研究方向上是不同的。孔德注重的是人类精神发展史,其立论的
基础是唯心主义,斯宾塞则注重的是社会体系的结构与功能变化。(2 分)
2、在社会与个人关系上。孔德主张社会优先于个人,而斯宾塞主张个人优
先于社会。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

号:____________
专 业: 社会学
年级/班级:
课程性质:公共必修、公共选修、专业必修、专业选修
2004 级








总分 阅 卷 人 签 名
------------------------------------------------------------------------------------------------------(本试卷为开卷/闭卷考试)
2.理想类型
答:理想类型是韦伯在进行社会学研究时主观构建的一种分析工具,它不是 基于对所有事实的经验概括,也不是作为社会生活的“理想”而提出来的,而是 一种关于被研究对象的特定方面的纯逻辑类型。(3 分)可以说,“理想类型”是 韦伯基于价值中立的追求而分析经验社会现象的社会学解释模型。(2 分)
3、价值合理性行动
只要考生大体回答了上述核心观点均可酌情给分。
四、论述题 (15 分)
试比较帕森斯与默顿结构功能主义思想的异同。
答:
制卷:文军(社会学系)
帕森斯是在 20 世纪 40 年代提出结“构功能主义”这一名称,并在其以后的 许多论著中,为形成结构功能主义的系统性理论做出了很大努力,成为结构功能 分析学派的领袖人物和主流社会学的代表与典范。 ( 3 分)

西方社会学理论

西方社会学理论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和目的要求《西方社会学理论》是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它遵循西方社会学研究的两个传统的主题,即一是社会秩序或社会稳定,二是社会变迁或社会发展,介绍了西方社会流行的社会学理论,即秩序论、功能论、交换论、互动论、冲突理论、批判理论、后现代理论、介入理论。

内容包括上述理论的代表人物、理论的历史渊源、基本内容、对社会研究所具有的意义,是社会学理论的重要课程。

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紧密联系西方的社会现实,阐述和介绍西方社会学理论的来源、基本内容、各种表现及其变化发展规律,为我们全面认识和深入理解西方社会的实际状况,分析西方社会的现实提供了广阔的途径,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取其精华,用这些理论中合理的、适应我国具体形势的部分,来正确地认识与对待我国的改革开放,对待我国社会运行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

学习西方社会学理论也有助于政治管理人员、行政管理人员、社会工作人员以及其他公民自觉地、科学地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为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为提高工作效率,建设社会主义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作出贡献。

根据本大纲的要求,《西方社会学理论》是指定必读书目。

自考学生应系统阅读这本教材,同时,也可以选读其他有关的教材和书籍。

必须按大纲规定的内容和范围,在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注意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努力做到学以致用,自觉联系社会实际,加强对理论的思考与理解。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和范围第一章秩序论第一节社会秩序的原则--孔德的观点一、社会表面下的结构在社会相对纷繁复杂的表面下面,存在着一定的结构或秩序,在西方古代或近代学者那里,已经有了一定的探讨。

亚里士多德认为社会是一个有分化的结构,各种独立的要素在结合为整体的同时,仍保持着对整体的独立性。

霍布斯则以为社会是一个通过契约联系起来的结构,他提出了"社会契约论"。

维科认为社会历史是各种冲突与混乱的个人行动联结起来而形成统一体的过程。

【社会学考研】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包含:各章名解_重点_要点_简答...)

【社会学考研】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包含:各章名解_重点_要点_简答...)

名词解释1.社会静力学:旨在揭示人类社会的基本秩序。

它从社会的横断面,静态的考察人类社会的结构和制度,寻找确立和维护人类社会的公存和秩序的原则2.社会动力学:纵观人类理性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先后必要阶段,所叙述的是这一基本秩序在达到实证主义这一最终阶段之前所经过的曲折历程3.社会事实:一切行为方式,不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予个人以约束的,或者说是普遍存在于该社会各处并具有其固有存在的,不管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如何,都叫社会事实(P39)4.集体意识:社会成员平均共有的信仰和情感的总和(P46)5.社会互动形式:个人之间交往的方式,正是在这种交往方式中,交往构成为社会现实(P98)6.主观文化(个体文化):行为者产生、吸收和控制各种客观文化因素的能力与倾向,使已经内化了的各种文化因素在行为者那里的综合体现(P102)7.客观文化:指人们在历史进程中制造和生产的各种文化因素8.社会行动:韦伯认为是指具有主观意义的且涉及他人的行动,即是一种包含社会关系的行动(P120)9. 社会化:指在一种社会关系中,社会行动的侨界建立在以理性为动机的利益的平衡或者同样动机上的利益的结合之上(P120)第一编 古典社会学理论第一章 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创始人第一节 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1.孔德,法国人,实证主义社会学创始人,“社会学之父”2.孔德看来,“实证”一词的社会学含义包括:真实、有用、肯定、精确、相对3.孔德看来,我们的每一种主要观念、主要概念以及每一个知识部门,都乡侯经历三种不同的理论阶段:神学阶段(虚幻阶段)、形而上学阶段(抽象阶段)、科学阶段(实证阶段)利己主义情感 敬慕人性结构 活动 利他主义 崇敬才智 仁爱4.社会学注:孔德认为人性结构的“情感”决定社会的起源与性质5.孔德的学说是“唯心主义”思想第二节 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社会有机体论:蕴含明显的接收功能主义的系统论思想 社会进化论:建立在唯心主义哲学的基础上2.斯宾塞从结构-功能变化的角度揭示了社会的进化根据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人类社会的变迁与进步历史第三节 社会学研究的方法1.涂认为,要实现社会学科学化的目标,应先确立:社会学独特的研究对象、相应的研究方法首先,社会事实对于个人来说是外在的,即它具有客观性其次,社会事实对于个人具有约束能力 最后,社会事实具有普遍性属于行为方式的生理学事实,如集体意识 属于集体存在方式的形而上学(解剖学)事实对某一社会事实的原因和功能的探求应从其他社会事实中去寻找 通过对社会内部环境的分析来解释社会事实的原因和功能 运用共变法验证因果关系的存在5.涂认为,社会学的目的是通过对社会现象的客观研究,得出科学的结论为社会改良提供理论依据6.涂尔干认为,在各种比较法中,只有共变法是最具证明力的7.涂尔干强调,比较方法是社会学研究中最合适、最重要的方法8.实证社会学在涂尔干这里开花结果,将社会学最为一门学科进入大学讲堂,他为实证主义社会学规定了明确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4.寻找社会事实的原因、分析其功能的方法第三节 社会团结和社会分工论1.涂尔干一生的学术兴趣:社会与个人的关系方面、社会秩序和社会团结问题2.涂认为,要彻底说明人类社会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更好的理解社会团结的本质特征,必须进行社会类型的划分3.涂根据社会各部门之间的结合方式和紧密程度,将社会类型划分为:机械团结的社会和邮寄团结的社会4.涂认为,法律是社会团结的“表征”,社会团结的转变反映在法律中的主要变化5.涂认为,道德意识和社会规范化是社会团结的基础基础:建立在个人相似性和社会同质性基础上精神基础:集体意识法律特征:压制性制裁基础:建立在社会分工和个人异质性基础上的一种社会联系方式 物质基础:社会分工法律特征:恢复性8. 涂认为,分工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结构从机械团结向有机团结的转变9.涂认为,现代社会秩序之所以可能的原因是常态分工常态分工:社会团结的正面功能10.社会分工 失范分工:角色与规范不同步根本 原因 强制分工:一种不平等的分工 人口增加 不协调分工:原因是不适当的分工组织的出现, 导致社会成员行动不和谐、劳动积极性缺乏11.涂认为,社会分工要想产生有机团结光靠人们遵守社会规则、各行其则还不够,他们之间的责任还必须相互适应和平均分配12.涂认为,只有在机会均等的基础上消除不平等并达到公正合理的条件下,才能实现有机团结第三节自杀论1.实证研究的典范:《自杀论》2.涂认为,自杀倾向取决于社会因素原因:绝望的生无可恋分析方法:从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两方面着手“过多的限制”所造成(压力过大)4. 涂概括自杀的一般社会原因:自杀主要为社会整合、道德秩序等社会事实多决定,与社会的集体性倾向相呼应,而与自然环境和个人的心理生理联系较少。

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复习重点

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复习重点

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1.社会静力学:旨在揭示人类社会的基本秩序。

它从社会的横断面,静态的考察人类社会的结构和制度,寻找确立和维护人类社会的共存和秩序的原则。

2.社会动力学:纵观人类理性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先后必要阶段,所叙述的是这一基本秩序在达到实证主义这一最终阶段之前所经过的曲折历程。

3.社会事实:一切行为方式,不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予个人以约束的,或者说是普遍存在于该社会各处并具有其固有存在的,不管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如何,都叫社会事实。

4.集体意识:社会成员平均共有的信仰和情感的总和。

5.社会互动形式:个人之间交往的方式,正是在这种交往方式中,交往构成为社会现实。

6.主观文化(个体文化):行为者产生、吸收和控制各种客观文化因素的能力与倾向,使已经内化了的各种文化因素在行为者那里的综合体现。

7.客观文化:指人们在历史进程中制造和生产的各种文化因素。

8.社会行动:韦伯认为是指具有主观意义的且涉及他人的行动,即是一种包含社会关系的行动。

9. 社会化:指在一种社会关系中,社会行动的侨界建立在以理性为动机的利益的平衡或者同样动机上的利益的结合之上。

二.功能主义P164 功能主义理论把社会跟有机体作类比,认为社会是相互依存的各部分构成的整体系统,各部分都在系统中承担一定的作用或功能(一)理论来源1.古典社会学家的功能论思想(4)涂尔干对功能主义理论发展影响最为突出,他强调了功能分析方法,把它同因果联系作了区别。

他认为,解释社会事实时,必须区分社会事实产生的原因和社会事实所发挥的功能。

2.社会人类学与功能分析传统(1)拉德克利夫-布朗把社会过程、社会结构和功能三个概念看作解释人类社会系统中社会行为的基本范畴,提出应该用“存在的必要条件”取代“需要”概念。

(2)马林诺夫斯基他对现代功能主义的影响包括:一是系统层次思想,二是不同层次的系统,具有不同的多样性的系统需要的思想。

西方社会学理论

西方社会学理论

西方社会学理论第一部分课程性质和目的要求《西方社会学理论》是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它遵循西方社会学研究的两个传统的主题,即一是社会秩序或社会稳定,二是社会变迁或社会发展,介绍了西方社会流行的社会学理论,即秩序论、功能论、交换论、互动论、冲突理论、批判理论、后现代理论、介入理论。

内容包括上述理论的代表人物、理论的历史渊源、基本内容、对社会研究所具有的意义,是社会学理论的重要课程。

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紧密联系西方的社会现实,阐述和介绍西方社会学理论的来源、基本内容、各种表现及其变化发展规律,为我们全面认识和深入理解西方社会的实际状况,分析西方社会的现实提供了广阔的途径,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取其精华,用这些理论中合理的、适应我国具体形势的部分,来正确地认识与对待我国的改革开放,对待我国社会运行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

学习西方社会学理论也有助于政治管理人员、行政管理人员、社会工作人员以及其他公民自觉地、科学地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为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为提高工作效率,建设社会主义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作出贡献。

根据本大纲的要求,《西方社会学理论》是指定必读书目。

自考学生应系统阅读这本教材,同时,也可以选读其他有关的教材和书籍。

必须按大纲规定的内容和范围,在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注意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努力做到学以致用,自觉联系社会实际,加强对理论的思考与理解。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和范围第一章秩序论第一节社会秩序的原则--孔德的观点一、社会表面下的结构在社会相对纷繁复杂的表面下面,存在着一定的结构或秩序,在西方古代或近代学者那里,已经有了一定的探讨。

亚里士多德认为社会是一个有分化的结构,各种独立的要素在结合为整体的同时,仍保持着对整体的独立性。

霍布斯则以为社会是一个通过契约联系起来的结构,他提出了"社会契约论"。

维科认为社会历史是各种冲突与混乱的个人行动联结起来而形成统一体的过程。

西方社会学论述题

西方社会学论述题

2010级应用社会学研究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思考题1、简述孔德“社会静力学”的基本观点。

答:孔德的社会静力学是研究各种社会的基本秩序及某个特定整体的各个机构之间的相互关系。

社会静力学旨在揭示人类社会的基本秩序。

它是从社会的横断面,静态地考察人类社会的结构和制度,寻找确立和维护人类社会的共存和秩序的原则。

孔德的社会静力学是“重建社会秩序”的宏观构想。

它包括两个部分:人性结构和社会性结构。

孔德试图借助对人的本性的解释去了解社会历史,并从人性中找到社会秩序的根基,找到维持人类社会秩序的价值原则和道德力量。

2、分析斯宾塞社会进化论的基本观点。

答:社会进化理论也是斯宾塞社会学思想的主要组成部分,他的实证社会学思想的基本出发点是“进化”。

①宇宙间一切都在进化。

上至天体的形成,下至物种、人种的起源,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自然领域到人类社会,均受进化规律的支配。

“进化”是恒久的、普遍的。

②“‘进化’是物体的一种集成,这种集成又随运动而分散,在这个集成与分散的过程中,物体由不确定的、分散的同质状态进到确定的,凝聚的异质状态”。

③社会进化在总体上是前进的,但并不排除在具体的社会中可能会出现暂时的倒退现象,因而社会进化的过程并不是直线的,人类社会的进化是必然的,出现暂时的倒退现象是客观存在的。

人类社会的进步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不受人类的有意识活动所支配、决定的。

人类社会进化就是在有生命力的个人、民族与无生命力的个人、民族的竞争中得以实现的。

所以,人类社会进化的必然结果就像生物进化的结果一样:“优胜劣汰”、“优存劣亡”。

这就是人类社会“适者生存”的进化法则。

④可延缓进化,但无法阻止进化。

因此,斯宾塞呼吁要激发个人或社会的道德感、共同感、利他感,适应进化的人类社会。

3、简述齐美尔“形式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特点。

答:齐美尔认为,社会的本质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互动)过程之中,因此,齐美尔所注重的不是宏观的社会结构分析,而是微观的社会互动研究。

西方社会学名词解释

西方社会学名词解释

西方社会学名词解释1、宗教社会学:sociology of religion is primarily the study of the practices, social structures, historical backgrounds, development, universal themes, and roles of religion in society. There is particular emphasis on the recurring role of religion in nearly all societies on Earth today and throughout recorded history.主要研究社会中的实践、社会结构、历史背景、发展、普遍主题和宗教作用,特别强调宗教在当今地球和整个历史上几乎所有社会中的反复作用。

4实用主义Pragmatism is a philosophical tradition centered on the linking of practice and theory. It describes a process where theory is extracted from practice, and applied back to practice to form what is called intelligent practice. Charles Sanders Peirce initiated and developed modern forms of pragmatism, along with later twentieth century contributors, William James and John Dewey.实用主义是以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为核心的哲学传统。

它描述了一个从实践中提取理论,并应用于实践,形成所谓的智能实践的过程。

侯均生_西方社会学理论笔记1

侯均生_西方社会学理论笔记1

侯均生_西方社会学理论笔记10.1 复习笔记一、促进西方社会学理论产生与发展的知识力社会学理论是对旧的已有的社会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1.希腊思想家的社会观(1)柏拉图柏拉图描写的理想国家,特别强凋社会的有机统一性,明确规定国家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应从属于它的整体。

他把社会看成是一个包含着分工和不平等的统一体,认为贤明的立法是保持社会昌盛和秩序的关键,私有财产和家庭作为社会的独立要素都应当为增强社会的统一性发挥作用。

(2)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不同,他认为社会是一个有分化的结构,各种独立的要素在结合为整体的同时,仍保持着对整体的独立性。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对人类社会性质的分析充满了社会学的见解,但是他仍没有摆脱传统的政治哲学的框框,没有分清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差别。

2.社会契约论社会契约论是作为同神律观念和宗教主权观念相对立的世界观发展起来的一种在契约义务和社会关系的结构中探究社会起源的近代社会理论。

其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的霍布士、洛克与法国的卢梭。

(1)主要理论观点社会契约论认为人有“天赋权利”,社会发展是由“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过渡的不断进步的过程。

人们订立契约、建立国家是为了更有效地维护自己的“天赋权利”。

“天赋权利”是人们生存的自由、平等、财产私有和享乐的权利,任何人和任何组织都不能以任何借口剥夺人的这些权利。

社会契约论强调人性是人类社会秩序的基础,社会是指超历史的过程。

(2)局限性社会契约论没有把社会看成是由不同的(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层次构成的复杂结构,也看不到社会的各个层次的客观运行规律。

3.18世纪的法国启蒙思想法国启蒙思想家高举“理性原则”的旗臶,鞭笞和批判封建专制和宗教迷信,改革旧的社会政治结构,建立新的合乎自然秩序的理性王国。

他们认为,自由、平等和财产私有是一切幸福生活的基础,是自然法的灵魂。

其主要人物有: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狄德罗等。

4.苏格兰的启蒙思想其代表人物是大卫〃休谟、亚当〃斯密、亚当〃佛格森、约翰〃米勒和威廉〃罗伯特森。

国外社会学简述论述题22页word文档

国外社会学简述论述题22页word文档

国外社会学简述论述题一) 社会历史条件(1)工业革命导致的社会结构变迁。

(2)市民社会的危机: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和德国纺织工人起义(3)自然科学方法的影响: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生物进化论(二)思想背景:(1)英国功利主义传统。

是一种个人主义的理论,“经济人”。

(2)法国实证主义传统。

强调经验性研究。

(3)德国历史主义传统。

注重对特定文化及其所经历的历史阶段得研究。

(4)美国实用主义传统。

讲求实用和个人主义。

量:以许多人和财富为基础的物质力量;以思维形成概念为基础的理性力量;以爱为基础的道德力量。

具体而言,要以下面六个原则为重建秩序的指南:(1)崇尚科学与自然法则。

一旦社会制度符合自然法则和科学精神,就会出现一个新社会;(2)扩大博爱倾向。

生命中真正的动力是情感,而非智力,人性的特点是,情感胜于理智,最私人的倾向胜过高尚倾向,但人类拥有博爱倾向,扩大这一倾向能把社会引向秩序与和谐;(3)增加信仰与道德的一致性。

通过建立人道教来把人的情感与人本主义宗教化,以之建立社会秩序;(4)扩大社会分工与合作。

分工是先进社会的本质要素,社会秩序的维护离不开它;(5)增强政府的权威与调节作用。

(6)以保护私有制为基础进行社会改造。

立学科的努力,无疑是孔德对社会学的贡献。

自然,孔德所要建设的社会学是按照他的实证主义思想设计的,远不是马克思主义上的科学的社会学,同时由于他所处的历史时代和所受的思想传统影响,孔德提出的社会学仍然比较抽象。

② 孔德的实证主义思想对他以后的各个历史时期,直至近日的西方哲学和社会学界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他作为资产阶级社会学的先驱或创始人得到了重视。

不同点:1、两人在研究方向上是不同的。

孔德注重的是人类精神发展史,其立论的基础是唯心主义,斯宾塞则注重的是社会体系的结构与功能变化。

2、在社会与个人关系上。

孔德主张社会优先于个人,而斯宾塞主张个人优先于社会。

3、在社会进化模式上。

孔德主张单线的社会发展观,斯宾塞认为社会发展的具体类型是不同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社会学理论[名词解释、简答题及论述题)名词解释:实证主义(孔德):基本信念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无根本区别,应当像研究自然科学那样研究社会科学。

基本原则:(1)本体论的自然主义假设;(2)方法论的自然主义假设;(3)知识论都经验主义原则;(4)“价值中立”的要求;(5)社会科学是社会工程的工具与基础,科学使预测成为可能,而预测则有助于控制社会都过程与结束它的自发性与破坏性。

因此社会知识本质上是实践取向的。

社会静力学(孔德):关于人类社会自发秩序的理论,在于考察社会行动和社会系统各个不同部分的反应规律,研究构成社会机体的哥哥部分之间的平衡与和谐。

在孔德看来,社会结构各部分间的平衡与和谐的关系,是社会正常运转的基本条件,一旦这种关系遭到破坏,社会系统的运转就会发生障碍,造成社会病态。

社会动力学(孔德):关于人类自然进步的一般理论,主要是运用关于人类智力发展三阶段的理论解释社会历史的进步。

智力发展三阶段的理论是孔德社会动力的基本内容。

人类智力发展三阶段理论(孔德):孔德认为,他通过研究人类的智力在各个方面和各个时代的发展,发现了一条人类智力必须遵循都根本规律,它是建立在我们的机体发展和历史经验事实所提供的充分根据的稳固基础之上的。

这个规律是:我们的每一个主要观念,我们的每一个知识部门,都相继经历三个不同的理论阶段:神学阶段,或虚构阶段;形而上学阶段,或抽象阶段;科学阶段,或实证阶段。

由于孔德认为智力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基础,因此社会发展的阶段与人类智力发展的过程完全相适应,也同样经历了三个阶段或历史时期:远古时代的神学阶段,中世纪以来的形而上学阶段,18、19世纪之交开始逐步进入的科学阶段。

社会有机体论(斯宾塞):19世纪实证主义社会学的一种重要理论观点,即一个社会或社会结构被视为一个“活的有机体”。

从这个角度来说,社会特征的关系,例如法律、家庭、犯罪等等,当它们与其他的社会特征相互作用时,通常会受到检验以满足社会需要。

一个社会或社会有机体的所有元素,它们具有维护有机体的稳定和团结的功能。

代表人物是英国社会学家赫伯特·斯宾塞、俄国社会学家P·von 利林费尔德、德国社会学家A·舍弗勒等。

形式社会学(齐美尔):齐美尔认为,人们在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相互作用、联系和行为,其中存在基本上类似的相互作用模式,即“社会交往的形式”,而这些形式就是社会学研究的内容,这就是齐美尔率先提出的形式社会学。

2. 镜中我(库利)库利认为,一个人的自我观念是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是其他人关于自己看法的反映。

人们总是在想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之中形成了自我的观念。

“一个人对于自我有了某种明确的想象——即他有了某种想法——涌现在自己心中,一个人所具有的这种自我感觉是由取决于别人思想的、别人对于自己的态度所决定的。

这种类型的社会我可以称作‘反射的自我’或曰‘镜中我’。

”库利的镜中我概念有三个阶段或三重含义构成。

♊我们所想象的我们在别人面前的形象,这是感觉阶段,是我们设想的、他人的感觉。

♋我们所想象的、别人对我们这种形象的评价,这是解释或定义的阶段,即我们想象的他人的判断。

♌由上述想象中产生的某种自我感觉。

这是自我反映的阶段。

库利提出“镜中我”的概念,用以强调个人与社会之间有机的和稳定的联系。

他认为问题不在与承认个人或社会哪一个处在优势,而是要考虑个人如何存在于群体之中,以及群体如何存在于个人之中。

与他的群体论相一致,他假定:“一个单独的个体是未曾经验过的抽象;同样,一个社会,当被视为与个体分离的事物时也是如此。

真实的是,人的生活可以从个人方面去考察,也可以从社会的,即总的方面去考察。

”他的这种认识与极端原子论的个人主义相对立,而以相互作用或相互渗透作为社会学研究的特征。

3. 价值中立性与价值相关性(韦伯)价值相关性是指在研究工作开始之前,研究者在选题和收集材料上所表现出的主观兴趣,同时,又指在研究工作得出结论后,研究者在实际应用结论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目的性。

在通常情况下,研究者根据其所在社会中人们所持有的一般文化价值,选择经验中的某一部分题材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因而特定时代的价值目标对社会科学家的研究对象的选择和探索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价值中立性是指研究者在选定了研究对象之后,必须放弃任何主观的价值观念,严格以客观的、中立的态度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保证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此外,价值中立性还包括另一层含义,即事实领域与价值领域、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研究机构的区分。

9. 理想类型(韦伯)韦伯认为,社会科学也应当像自然科学那样,可以对所研究的对象获得规律性的认识并给予因果性的说明。

“理想类型”便是社会学在这方面的特殊认识工具。

它是研究者为研究社会和解释现实的一种概念工具。

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它具有明显的康德主义色彩,是康德哲学中关于人类先天认识形式的思想在社会学中的发挥。

韦伯去掉了康德哲学中先验论的思想。

韦伯所关心的不是认识范畴的先验来源,而是认识范畴作为概念工具的现实作用。

韦伯建立理想类型的思想动机之一,是为了避免当时流行的历史学派个别化和特殊化的研究方法的缺陷。

在他看来,任何科学系统都不可能把现实中的所有个别现象都包括进去,因为科学本身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一种抽象。

惯常使用的概念工具常常面临两种困境,即:或是由于概念过于宽泛,使其失掉现象的某种具体特征,或是由于概念过于狭窄,无法包容相关的现象,而他所致力建设的理想类型正是要摆脱上述困境。

理想类型具有如下特点:♊它作为理智上构造的概念工具,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抽象性,因而不同于经验事实;♋它作为考察现实的概念工具,又是在对繁多的经验进行整理后,突出了经验事实中具有共性的或规律性的东西,使之成为典型的形式。

理想类型作为现实的某种变异形式,与现实本身保持有一定的距离。

韦伯指出,现实中的行动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其过程与理想类型中的过程类似。

韦伯关于理想类型的思想具有极为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它是韦伯用以进行历史的和社会学的比较研究的根据,也是他比较社会学的方法论基础。

10. 资本主义精神(韦伯)在韦伯看来,那些具有典型资本主义精神的那些思想,即个人把努力增加自己的资本并以此为目的的活动视为一种尽职尽责的行动,把赚钱本身看作一种目的,当作一种职业责任,被看作是一种美德和能力的表现。

韦伯指出,他所使用的资本主义概念具有特定的含义,即是当时西欧和美国那种典型的现在资本主义,而不是泛指一切。

他认为,尽管资本主义的某些因素在此之前早已出现,并一直存在以各个地方和各个时期,但这样的资本主义全然缺乏上面所说的那种现代资本主义的特殊的精神气质。

韦伯指出,资本主义不等于贪得无厌和金钱欲。

后者普遍存在于任何时代、任何国家和地区、任何社会和任何阶层中。

他指出:“贪得无厌决不等于资本主义,更不等于资本主义精神。

相反,资本主义到是可以等同于节制,或至少等同于合理缓和这种不合理的冲动。

”资本主义无疑是与追求利润有着一致性的,但这是建立在合理的进行计算与(形式上)和平营利机会上的。

真正的资本主义经营依靠的是企业中资本的合理使用和对劳动的合理组织。

这样,韦伯就把他所说的资本主义同“掠夺型的资本主义”区分开。

另外,韦伯还将它同被称作“传统主义”的生活态度进行了比较。

韦伯指出,资本主义精神同传统主义的态度正相对立。

资本主义不断发展的过程,就是传统主义不断被克服的过程,克服传统主义的关键既是使劳动本身成为目的、成为人的一种愿望,成为一种伦理责任,直至把劳动视为一种天职。

11. 解释性理解(韦伯)“理解”即可表现为理智上和逻辑上的即“合理明晰的”,又可表现为情感体验的和艺术感受的即“移情明晰的”。

他认为,移情的再体验并不是对意义解释的绝对条件。

相反,要使理解是“合理的”,就必须与理智上、逻辑上的解释结合起来。

这正式韦伯与狄尔泰等人非理性主义的区别所在。

韦伯认为,理解和解释并不是相互排斥的,恰恰相反,他们是相互关联、相互说明的。

因此,必须把理解和解释联系起来考虑,理解是解释的前提,理解是能被解释的。

在某种意义上说,理解就是一种解释。

反过来说也一样,解释也是一种理解。

按韦伯自己的说法,即我们把对行动意义系列的理解视为对行动实际过程的一种解释。

这种“理解”方法在实际应用时遇到困难。

在韦伯看来,“理解”应是建立在行动者对其行动意义或动机具有明确认识的前提上,这也是行动作为人的行动所具有的特点,然而,连韦伯自己也没意识到,在现实中,人们的行动往往并不是都被明确的赋予了某种意义的,行动者对其行动常常处于“半意识的”或完全“无意识的”状态。

不解决这一矛盾,理解办法就面临困境。

12. 社会行动类型(韦伯)韦伯从理想类型的思想出发,对社会行动进行了区分。

他将社会行动分为以下四种:♊目的合理的行动。

这种行动把对外界对象以及他人行为的期待作为达到目的的手段,并以最为有效的途径达到目的和取得成效。

♋价值合理的行动。

他表现为对纯粹自身行为本身的绝对价值所持的自觉信仰,无论这种价值是表现在伦理上、美学上、宗教上还是表现在其他方面。

这种行动并不考虑有无现实的成效。

♌情感的或情绪的行动。

即由于现实的感情冲动和感情状态而引起的行动。

♍传统的行动。

即通过习惯而进行的行动。

按照韦伯对社会行动的定义,上述后两种行动(传统的行动和情感的行动)严格说来,都不属于社会行动,因为在他们中间并不包含行动者明确的主观意义。

因此,从合理性这个角度看,传统的行动和情感的行动都不属于合理的行动,只有价值合理的和目的合理的行动才属于合理的行动,也才是严格意义上的社会行动。

不过,从韦伯理想类型的方法论来看,传统的和情感的行动,它可以被看作是“理想类型”中的“合理”行动的“偏差”,只有在这个意义上它才获得其自身意义。

而且,它们虽然总的来说表现为“不合理性”,但其中也往往包含着过渡到价值合理的或目的合理的行动的因素。

韦伯还具体分析说明了以上几种行动之间的相互联系及细微区别。

他先谈到情感的行动和价值合理的行动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在韦伯看来,两者之间的共同点是,无论对于前者还是后者,行动的意义不在于达到某种具体的目标或获得某种实际的效果,而主要在于行动过程之本身。

两者之间的区别则在与,情感的行动并不表现为坚定的、始终如一的为实现或接近某种最高价值而努力,而往往表现为意识的、冲动性的情绪发泄。

相反,价值合理的行动则强调行动的绝对立场和最高价值,并坚定不移的、有计划的把达到这种价值公设作为行动的取向。

关于价值合理性与目的合理性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

纯价值合理的行动,他并不考虑通过行动来实现可以预见的结果,而仅仅处于对义务、尊严、美、宗教谕令、虔诚等等的信仰。

反之,目的合理的行动则表现为以对行动的目的、手段和结果的思考作为取向,不断的对各种可能的目的、与实现目的的相应手段、措施以及行动的结果进行理智上的权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