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考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名人名言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考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名人名言总结
1.“人的意识不但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意识能够通过实践改造客观世界,即对客观世界改造的反作用。“人的意识不但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是列宁一句非常
经典的话。列宁所讲的“创造世界”首先是指在意识中形成新的观点
世界,然后通过实践,把观点世界变为现实世界即改造过的属于人的
世界。这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观点,强调了意识创造性、能动性的
观点,而不是唯心主义观点。
2.“物质能够变成精神,精神能够变成物质”(毛泽东)
这句话有个前提,即在人类的实践活动中“物质能够变成精神,
精神能够变成物质”。物质定义的内涵是客观实在。世界的本原、本
质是物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机
能与属性,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物质条件和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对客
观世界的主观映象。物质是第一性的,物质决定意识。“物质能够变
成精神,精神可变成物质”是指意识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意识具
有理解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水平和功能。就是说,它能反映客观事物并
形成观点,从而指导实践,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3.“观点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
质的东西而已”(马克思)
(1)意识和观点就其内容来说,它来自外部物质世界。所谓“移
入人的头脑”就是指通过感觉和思维对外部物质世界的反映,把物质
的东西变成人脑中观点的东西,也就是达到对物质世界的观点的把握。
(2)人脑对外部物质世界的反映,不是机械地照映外物,而是人
脑对客观物质实行加工改造,人才产生出观点,实现对客观物质的观
点把握。人脑改造物质的过程,就是一个对感性现象材料实行科学抽
象加以改造,从而观点地把握客观物质的本质和规律的过程。
4.“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列宁)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运动、变化、发展的。物质是运动的主体,任何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
的承担者;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有方式,它包括一切变化和过程,任何物质都是运动的物质。
(2)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没
有离开运动的物质。这是因为,任何物质都包含内在矛盾,矛盾必然
引起运动;物质通过运动而存有。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
有离开物质的运动。这是因为,物质是一切运动的承担者。物质运动
形式是多样的,他们相互区别,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世界观;设想
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4)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运动的
特殊状态,是相对的,有条件的。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
内可能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即相对静止状态,但其运动却没有
一刻停止。所以,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
5.“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仅仅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
意义,在这里,仅仅在承认什么是第一性的和什么是第二性的这个理
解论的基本问题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和意
识的对立无疑是相对的”(列宁)
这句话意在说明物质与意识对立的绝对性只有一点,即物质与意
识何者为第一性,超出这个范围,(在人类的实践活动中)物质能够
转化为意识,意识也能够转化为物质,二者之间的对立就有相对来说
的意义了。
6.“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是辩证法的观点,是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观点。体现了运动
与静止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一方面,运动与静止是对立的,运动
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二者相互区别,不可混淆。所谓运动是绝对的是说,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任何事物在任何条件下都是永恒运动的,是无条件的。所谓静止是相对的是说,静止是运动在特定条件下的特殊状态,是有条件的。另一方面,运动与静止又是统一的,运动和静止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即所谓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7.“人连一次都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是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是赫拉克利特的一个学生——克拉底鲁的观点,他是古希腊最早的诡辩派代表人物。他将老师的“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推向极端,说不但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而且“连一次也不能”。克拉底鲁认为,一切都变化不居,瞬息即逝。所以,对任何事物都不能作出判断,都无法说出它是什么。相对主义不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否认事物质的稳定性,不懂得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8.世界统一于存有(杜林)
这是一个折中主义观点。在世界本原问题上,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而不是存有。认为世界统一于存有其实是试图掩盖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的折中主义观点(不但物质是存有,精神也是存有,存有能够说是一个模棱两可的命题)。
9.“物质是一切事物的总和”
“物质是一切事物的总和”这句话,最重要的是要能理解列宁的物质概念,列宁的物质概念的外延包括了各种各样具体形态的物质,因而也是所有这些具体物质形态的共性。此外,一定要把哲学上的总和概念和数学中的总和概念区别开来。哲学上的总和概念更多的是共性,是同质性,而不是单纯的数量之和。
10.“凡是在理性中所有的,最初无不在感觉中”
这个观点是英国经验论哲学家洛克的观点。唯物主义的经验论承认感性经验是客观事物的反映,但认为感性经验是可靠的,理性理解
是靠不住的,或者认为理性理解和感性理解没有质的区别,理性理解
仅仅对感性理解的分类整理。这句话中所说的理性即理性理解,感觉
即感性理解,“无不在”这个关键词说的过于绝对,夸大了感性理解
的作用。
11.“对事物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当作人的
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
这句话截取自: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从
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仅仅从客体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
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所以,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
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旧唯物主义主要是指近代唯物主义在解释世界物质本原问题上,
只承认世界的物质性这个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但是因为他把人看成
是抽象的人,所以他不懂得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于理解物质世界的作用,即夸大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陷入了形而上学性。
12.“货币天然是金银,但金银天然不是货币”
货币天然是金银意思是说货币天生应该由金银来充当,或者说金
银天生就具备了充当货币的优良特点。这是由金银的自然属性决定的,金银具有体积小,价值大;容易分割,质量均匀;不会腐烂,久藏不
坏等优点。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金银仅仅两种金属,并不是一开始就是货币,货币是一个历史范畴。
在货币概念出现之后,能够说金银是货币,但是这之前就是一般
等价物。随着社会的进步,黄金和白银成了最适合执行一般等价物职
能的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