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名词解释(现代文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陈独秀从内容到形式对封建旧文学持 批判否定态度,从启蒙角度抨击旧文学与 “阿谀夸张,虚伪迂阔之国民性”互为因 果,主张已“革新文学“作为革新政治, 改造社会之途。
钱玄同与刘半农的双簧信
• 胡适,陈独秀的文学革命主张提出后,在 思想禁锢的“无声的中国”一时未引起广 泛的社会反响,发难者们甚至有些寂寞, 于是钱和刘在《新青年》发表了“双簧 信”,即由钱玄同化名王敬轩给《新青年》 写信,模仿旧文人口吻,将他们反对新文 学与白话文的种种观点言论加以汇集,然 后由刘半农写复信逐一辩驳,因而引起广 泛的社会注意。
• 1915年9月,《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新 文化运动以此为肇始,1917年迁京,1919 年借五四运动大势将新文化和新文学运动 推向高潮。《新青年》集中代表了新文化 运动的思想特色,主编陈独秀在发刊词 《敬告青年》中提出“人权,平等,自由” 的思想,确认“人权平等之说兴”与“科 学之兴”“若舟车之有两轮”。是推进现 代社会进化的基本条件。
甲寅派
• 1925年北洋政府司法与教育总长的章士钊 复刊了《甲寅》周刊,发表《评新文学运 动》,试图从逻辑学,语言学,文化史等 角度论争白话文不能取替文言文,说“吾 之国性群德,悉存文言,国苟不亡,理不 可弃”,甚至断定“白话文学”已成强弩 之末,重新提倡“读经救国”,新文学阵 线全力反击,撰写了许多批判“甲寅派” 的文章,从不同角度批驳了甲寅派阻挡新 思潮的本质。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 (1)1917年2月号《新青年》上,陈独秀 发表《文学革命论》,表明了坚定的文学 革命立场,文中提出“三大主义”作为 “文学革命”的征战目标:“曰推倒雕琢 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平民 文学,曰推倒陈腐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 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迂晦的艰 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 学”。
• (3)此八事从不同角度针砭了旧文坛复古 主义和形式主义流弊,粗浅触及了文学内 容与形式的关系,文学的时代性与社会性 及语言变革等问题,初步阐明了新文学的 要求与推行白话语体文的立场。(4)胡适 在文中提出要确认白话文学在中国文学史 上的正宗地位,宣称白话文取替文言文以 建设新文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此文 是文学革命的发难之作,有突出贡献。
• 《新青年》倡导民主与科学精神,提出 “要从西方请进德先生和赛先生来”“救 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 黑暗”。主要从两方面推进思想启蒙运动: 其一是重新评判孔子,抨击文化专制主义, 倡导思想自由,其二是广泛引进和吸收运 用西方文化。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 (1)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 《文学改良刍议》,从“一时代有一时代 之文学”的文学进化论角度,认为文言文 作为一种文学工具已丧失活力,中国文学 要适应现代社会必须进行语体革新,废文 言而倡白话。(2)他提出文学改良应从八 事着手,即: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 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呻吟,务去滥调套 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晚清文学革新运动
(1)在维新运动直接促助下,出现了突破传统 的观念和形式,以适应社会改良与变革要求的 尝试,其中包括提出“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 牵”的新诗派,让诗歌“适用于今,通行于俗” 的“诗界革命”,将小说的政治宣传与思想教 化功能极大提高,企求达到“改良群治”和 “新民”目标的“小说界革命”。以及要求打 破桐城派古文藩篱,推广平易畅达的“新文体”
对黑幕小说与鸳鸯蝴蝶派的批判
• 周作人写了《论黑幕》剖析了晚清以来那种专门 泼污水揭阴私的“黑幕小说”的社会根源,指出 其与复辟思潮同气相求的本质。
• 钱玄同指出当时黑幕小说的提倡是北洋军阀政府 以“复古”达到“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一种手段。
• 沈雁冰在《自然主义与中国现代小说》等文章中 指出“鸳蝴派”思想上的一个最大错误是游戏的 消遣的金钱主义的文学观念”。
易卜生主义
• 1918年,《新青年》第四卷第六号破天荒 出了一期《易卜生专号》,发表《娜拉》 《国民公敌》等三篇剧作,以反传统反专 制,提倡个性自由,妇女解放为宗旨,和 五四精神吻合。在五四运动高潮中,译介 易卜生作品和宣扬易卜生主义更蔚成风气, 易卜生在当时中国引起巨大波澜,青年人 狂热喜爱他,五四时许多新文学作者曾仿 效他写“问题小说”“问题剧”入手,而 转向关注和反映社会现实人生的创作。
• 鲁迅写了《关于“小说世界”》等文,指出鸳蝴 派借白话和通俗刊物流布,不过是“旧文化小说” 的“异样的挣扎”!
林蔡之争
• 文学革命为新文化运动激流裹挟而下,最初只有 林琴南出来正面迎击文学革命,他极力反对以白 话文取替文言文,写了《论古文白话文之消长》 《致蔡鹤卿太史书》,对白话文运动大张挞伐, 攻击北大新派人物“覆孔孟,铲伦常”“尽反常 轨,侈为不经之谈”,北大校长在致林琴南的公 开信中重申“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 义” ,《新青年》将林琴南含沙射影诅咒文学革 命领袖的小说《荆生》全文转载,逐句批驳,林 代表的守旧派对新文学的反攻并无理论力度,只 停留在人身攻击和政治要挟层面。
的“文界革命”。
• (2)在晚清,袭廷梁呼吁提倡过白话文, 为后来的文学革命大力倡导白话文造成一 种蓄势。(3)清末民初,域外小说翻译大 盛,打破思想封闭状态,开始参与世界文 学“对话”,晚清域外小说输入造成的开 放态势被文学革命承续并扩展。
• 注意文界革命、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等 概念。
《新青年》杂志
《学衡》派
• 以1922年9月在南京创刊的大型学术性杂志《学 衡》而得名。其同仁梅光迪,胡先骕,吴宓曾留 学美国,受当时带保守和清教色彩的新人文主义 影响。他们试图以学理立言,在中外文化比较中 坚持一个宗旨“昌明国粹,融化新知”,着手整 理研究和维持传统文化,对新文化和新文学运动 某些偏激弊病不无中肯批评,但保守立场使他们 看不清历史变革趋势,梅写有《评提倡新文化 者》,吴《论新文化运动》,胡《评“尝试 集”》,基本点是否定文化与文学转型的突变形 式。鲁迅发表《估学衡》以揭破此派“学贯中西” 姿态下的窘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