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出师表中考试题目集锦

合集下载

隆中对练习题

隆中对练习题

隆中对练习题一、选择题1. 隆中对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战略对话,其主要参与者是:A. 诸葛亮和曹操B. 诸葛亮和刘备C. 刘备和孙权D. 曹操和孙权2. 隆中对中,诸葛亮提出的“三分天下”是指:A. 魏蜀吴三国鼎立B. 魏蜀吴三家共同治理天下C. 魏蜀吴三国各自独立D. 魏蜀吴三国相互制衡3. 隆中对中,诸葛亮建议刘备首先应该:A. 攻打曹操B. 联合孙权C. 夺取荆州D. 巩固益州4. 隆中对中,诸葛亮认为刘备的优势在于:A. 地利B. 人和C. 天时D. 兵强马壮5. 隆中对是在哪一年发生的?A. 公元207年B. 公元208年C. 公元209年D. 公元210年二、填空题1. 隆中对是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后,诸葛亮为其分析形势并制定战略的对话,因此也被称为______。

2. 隆中对中,诸葛亮认为曹操已经拥有北方,孙权则据有江东,刘备应先取______,再图益州,以成鼎足之势。

3.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出,刘备应以______为根据地,待天下有变,便可北伐中原,实现统一。

4. 隆中对中,诸葛亮认为刘备的劣势在于______,但刘备有仁德之名,可以吸引四方英才。

5. 隆中对中,诸葛亮提出的战略最终帮助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成为三国之一,这体现了隆中对在历史上的______。

三、简答题1. 请简述隆中对中诸葛亮为刘备制定的战略规划。

2. 隆中对中,诸葛亮是如何分析刘备、曹操和孙权三方势力的?3. 请说明隆中对对刘备建立蜀汉政权的意义。

四、论述题1. 论述隆中对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从隆中对中,我们可以学到哪些战略思维和领导智慧?答案:一、选择题1. B2. A3. C4. B5. A二、填空题1. 三顾茅庐2. 荆州3. 荆州4. 地利5. 重要性三、简答题1. 隆中对中,诸葛亮为刘备制定的战略规划主要包括:首先夺取荆州作为根据地,然后图取益州,形成鼎足之势,待天下有变,便可北伐中原,实现统一。

隆中对练习题

隆中对练习题

《隆中对》练习题一、选择题A. 官渡之战B. 赤壁之战C.夷陵之战D. 隆中对2. 在《隆中对》中,诸葛亮为刘备分析天下形势时,提到的“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中的“将军”指的是谁?A. 曹操B. 刘备C. 孙权D. 刘璋A. 跨有荆益B. 东和孙权C. 北拒曹操D. 西取益州二、填空题1. 在《隆中对》中,诸葛亮认为刘备应当占据________和________,以此为根据地,进而图谋中原。

2.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到,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其政治优势是________。

3. 《隆中对》中,诸葛亮分析孙权占据江东的优势是________和________。

三、简答题1. 请简要概括《隆中对》中诸葛亮为刘备制定的战略规划。

2. 请分析《隆中对》中诸葛亮对天下形势的分析。

3. 请列举《隆中对》中诸葛亮提到的刘备在荆州的潜在盟友。

四、阅读理解题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 请简要分析诸葛亮在选段中提到的曹操、孙权和刘备的优势。

2. 诸葛亮在选段中为刘备规划的“跨有荆、益”的战略意义是什么?3. 请概括诸葛亮在选段中提出的“内修政理”的具体措施。

隆中对试题及答案

隆中对试题及答案

隆中对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隆中对”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一次对话,请问它发生在哪个时期?A. 三国时期B. 汉朝C. 唐朝D. 宋朝答案:A2. “隆中对”中,诸葛亮为刘备提出了哪些战略建议?A. 攻占荆州B. 夺取益州C. 联合孙权D. 以上都是答案:D3. 在“隆中对”中,诸葛亮提到的“天下有变”是指什么?A. 天下大乱B. 天气变化C. 社会动荡D. 政治变革答案:C二、填空题4. “隆中对”中,诸葛亮提出的“________”策略,是希望刘备能够利用地理优势,稳固发展。

答案:北抗曹操,东和孙权5.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到,刘备若想成就大业,必须先“________”。

答案:取得民心三、简答题6. 简述“隆中对”中诸葛亮对刘备提出的“西和诸戎,南抚夷越”策略的意义。

答案:诸葛亮建议刘备在西方与各个少数民族建立和睦关系,在南方安抚当地的夷人和越人,以此来巩固蜀汉的边疆安全,减少外部的敌对势力,为刘备的长远发展创造稳定的外部环境。

四、论述题7. 论述“隆中对”对三国鼎立格局形成的影响。

答案:在“隆中对”中,诸葛亮为刘备规划了一套完整的战略发展蓝图,这不仅为刘备后来的行动提供了指导,也为三国鼎立的格局奠定了基础。

诸葛亮的战略眼光和深远的规划,使得刘备能够在三国乱世中稳固发展,最终形成了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

这一对话体现了诸葛亮卓越的军事和政治才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思考题8. 结合“隆中对”的内容,谈谈你对诸葛亮战略思想的认识。

答案:(此题开放性较强,考生可以根据对“隆中对”内容的理解,结合诸葛亮的战略思想,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论述。

例如,可以从诸葛亮对时局的精准判断、对地理优势的利用、对人心的把握、对外交策略的运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完】。

《出师表》《隆中对》中考试题汇编

《出师表》《隆中对》中考试题汇编

2004山西省(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12——16题(10分)【甲】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12、联系两段文字看,甲段中的“将军”也就是乙段中的(1分)13、甲段中加点的两个字,“胄”的读音是:“身”的意思是乙段中加点词语“不毛”的意思是(3分)14、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示共同目标是什么?(用原文或自己的话概括均可)(1分)15、“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甲段文字正体现了前句中的,乙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2分)16、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除以上杜甫的诗句外,有关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俗语等还有很多,请列举三个(句、对)(3分)(不必每项都列出,只要写出三个即可)12.先帝13.Zhòu; 亲自不长庄稼(的地方),意思是荒凉的地方14、恢复汉室一统霸业(或:“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兴复汉室”“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等)15、“天下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16、有关典故如:初出茅庐:火烧新野:借东风;空城计;失街亭;气周瑜等等有关成语如: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等有关名言警句如: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世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等等有关俗语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不必每项都列出,只要写出三个即可)2004江都市(三)阅读下面《隆中对》中的文段,完成28—30题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苑、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字可兴矣”28.(1分)用“/”给下面语句标出正确的停顿高祖因之以成帝业29.(2分)下列“以”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是()A.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B.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C.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士,高祖因之以成帝业D.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30(2分)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采取的对策不同说说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分别是什么?(用原文回答)①曹操:②诸戎、夷越:2004兰州市(三)阅读下面《隆中对》中的文段,完成28—30题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苑、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字可兴矣”28.(1分)用“/”给下面语句标出正确的停顿高祖因之以成帝业29.(2分)下列“以”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是()A.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B.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C.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士,高祖因之以成帝业D.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30(2分)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采取的对策不同说说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分别是什么?(用原文回答)①曹操:②诸戎、夷越:(三)28.高祖/因之/以成帝业29.A 30.①此诚不可与争锋②西和诸戎,南抚夷越05黄冈隆中对(节选)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子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上,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自董卓已来( ) (2)名微而众寡( )(3)挟天子而令诸侯( ) (4)利尽南海( )10.翻译下面文言语句(2分)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译文:11.问题探究:诸葛亮认为“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应该采取哪些策略?(3分)(1)(2)(3)12.简答:(3分)(1)诸葛亮在对前景的分析中,反复强调“人谋”的重要性,请从文中任举一例说明(可用文中原句回答)(1分)(2)联系实际,谈谈“人谋”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2分)9.(1)通“以”(2)而且(并且)(3)挟持(控制)(4)物资(4分,每处1分)10.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筐(竹篮、竹筒)盛着食物、用壶装着水(酒水)来迎接将军你呢?(2分,如关键词漏译或错译,酌情扣分)11.(1)夺取荆、益二州,作为“霸业”的根基(2)外结孙权,内修政理,与西南少数民族和睦相处(3)联吴抗曹,并从荆、益二州出兵(3分,每小题1分,答题顺序可颠倒,意同即可) 12.(1)①曹操“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②孙权“贤能为之用”⑧刘备“总揽英雄”(1分,可选其中一例回答)(2)当今世界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因此,要善于发现人才,珍惜人才,用好人才(2分,意同即可)05荆门一、文言文(共13分)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3.下面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挟天子而令诸侯挟:挟持,控制B.利尽南海利:利用C.国险而民附附:归附D.时先主屯新野屯:驻扎4.下面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①贤能为之用②不足为外人道也B.①而其主不能守②舍生而取义者也C.①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②以是人多以书假余D.①今操已拥百万之众②辍耕之垄上5.句子翻译(3分)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译文:6.填空(3分)选文中诸葛亮对三方形势的分析十分准确:分析曹操,指出他具有政治和优势;分析孙权,指出他具有地理和优势;分析刘表,既指出他具有交通和优势,也指出了他软弱无能的一面,此为刘备争霸天下定下了大计7.简答题(3分)选文中“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一句,反映了诸葛亮什么样的思想?3.B 4.5.这大概是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将军难道没有这个意思吗?(本题要注意“殆”、“资”及反问语气,翻译意思对即可)6.兵力(或“军事”、“军队”)人才、民心(只答一词亦可)、物产(或“物资”)7.天命观(或“唯心主义”,意思对即可)06天津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回答1721题(12分)【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乙】班超字仲升,扶风①平陵②人,徐③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辫,而涉猎书传永平④五年,兄固⑤被召诣校书郎⑥,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扰当效傅介子⑦、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1”注释:①扶风:汉朝郡名②平陵:汉朝县名③徐:徐县.汉朝县名④永平:汉明帝年号⑤固:班超的哥哥班固,《汉书》的作者⑥校书郎:官名.⑦傅介子:西汉冒险家,以计斩楼兰王闻名于世17.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具体含义(2分)①由是先主遂诣亮()②不耻劳辱()18.乙文中有一个句子与甲文中的“时人莫之许也”有同样的表达效果,找出这个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19.将乙文中画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2分)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译文:20.下面的句子中有一个通假字,试推测是哪一个字并写出本字(2分)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通假字是,本字是21.刻画人物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比较两文在这方面有何异同,试结合原文加以分析(4分)答:16. (2分)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每句1分,有错漏不给分)17.(2分)①去拜访②以……为耻辱(认为……是耻辱)(每词1分)18.(2分)左右皆笑之(多写不给分)19. (2分)家中贫寒,常作为受官府雇佣的抄书人来谋生(供养家庭)或:家中贫寒,常被官府雇佣抄书来谋生(供养家庭)20.(2分)通假字:研本字:砚(各占1分)21. (4分)相同之处:两文都有对人物的正而描写和侧面描写,如甲文开头的话和乙文的大部分文字都属正面描写甲文除开头的正面描写外,均为侧面描写;乙文的“左右皆笑之”,也是侧而描写不同之处是,甲文以侧面描写为主;乙文以正面描写为主或:甲文的正面描写有对行为的描写和对外貌的描写;乙文的正面描写既有对行为的描写又有对语言的描写,但无对外貌的描写甲文的侧面描写既有对行为的描写又有对语言的描写;乙文的侧面描写只有对行为的描写(从两种不同的角度分析均可,异同各占2分,不结合文本扣一半分)2006安徽濉溪(二)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甲)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出师表》)(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②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颖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兵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隆中对》)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3分)(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2)由是先主遂诣亮()(3)先帝不以臣卑鄙()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2分)(1)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2)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17、翻译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4分)(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2)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18、回答下列问题(4分)(1)甲文段着重记叙了刘备和诸葛亮的哪两件事?表明作者高洁志趣的句子是哪句?(2)乙文段在写作上的主要特色是什么?请作简要说明15、(1)拜访(2)到……去,这里有“去拜访”之意(3)身份低微,出身鄙野16、(1)因为(2)总共17、(1)我原来是平民,亲自在南阳耕种,只希望在动乱的年代中苟且保全生命,不要求在诸侯中做官扬名(2)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比作管仲和乐毅,当时一般人没有谁同意他这种比附18、(1)三顾茅庐、临危受命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2)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如正面写诸葛亮隐居时的不平抱负,侧面写徐庶的推荐兰州市2007二、文言文阅读(共23分)(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9一11题.(11分)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9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 以弱为强者B 曹操比于袁绍贤能为之用信义著于四海C 此用武之国D 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高祖因之以成帝业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⑴此诚不可与争锋争锋:⑵此殆天所以资将军资:⑶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殷:⑷总揽英雄揽11.诺葛亮在隆中对策中是如何“三分天下”的?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4分)二、文言文阅读(共23分)(一)(11分)9.(3分)D10.(4分)(1)争强、争胜(2)资助、给予(3)兴旺富裕(4)招致、罗致11.(4分)对曹操“不可与争锋”(1分);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1分);劝刘备先取荆、益二州,等待机会,然后进取中原(2分)(意思对即可)课外相关文段2008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12分)燕昭王招贤燕昭王于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谓郭隗曰:“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诚得贤士以共国①,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先生视可者,得身事之”郭隗曰:“王必欲致士②,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改筑宫而师事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趋③燕燕王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轶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湣王出亡于外燕兵独追北④,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注释]①共国:共同治理国家②致:招致,引来③趋:奔赴④追北:追击败北的敌人15.解释下列文言语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卑身厚币以招贤者( ) (2)孤之愿也( )(3)燕国殷富( ) (4)燕王吊死问孤(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意思(3分)郭隗曰:“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17.从文中看,燕昭王最终能击败强齐的原因是什么?(2分)我的理解:18.你觉得阅读本文在当今有什么现实意义?(3分)我的感悟:答案:15、(1)降低身份,指谦卑;(2)愿望;(3)殷实富足;(4)慰问16、郭隗说:“大王如果真的要招纳有才能的人,那就从(敬重)我开始,(我这样才能不高的人都受到礼遇)何况是比我有才能的人呢?他们又怎么会因为与燕国很远而不来投奔您呢?” 17、①招纳贤士;②与百姓同甘共苦18、示例:人才是取得胜利的法宝,我们必须尊重人才,用好人才,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才能促进我们社会的和谐稳定2008年岳阳市(二)文言文比较阅读【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节选自《出师表》)【乙】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①币,以招贤者,故往见郭隗先生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②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返以报君君大怒涓人曰:‘死马且买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③今王诚欲致④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⑤,况贤于隗者乎?”于是昭王为隗筑官而师之士争凑⑥燕(节选自《燕昭王求贤》,有删改)【注】①厚:丰厚,用做动词②涓人:国君身边的侍从人员,多指宦官③三:指很多,虚数④致:招来⑤见事:被任用⑥凑:聚集,奔赴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由是感激( ) (2)先帝不以臣卑鄙( )(3)遂许先帝以驱驰( ) (4)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2分)A.苟全性命于乱世/ 况贤于隗者乎B.受任于败军之际/ 臣闻古之君人C.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D.遂许先帝以驱驰/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10.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2分)士争凑燕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语句(4分)(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译文:(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译文:12.结合两篇选文,概括刘备和燕昭王对待人才的共同之处(2分) 8.(1)此(或“这”,或“这件事”)(2)身份低微,见识短浅(3)答应(4)买9.B10.士/争凑燕11.(1)三次到我住的草庐拜访我,向我询问当时的天下大事(2)于是不到一年,有很多匹日行千里的马送到燕国12.思贤若渴,尊重人才,虚心求教(意思接近即可)。

隆中对练习题(共10篇)

隆中对练习题(共10篇)

隆中对练习题(共10篇)隆中对练习题(一):《隆中对》练习题从各个侧面写人物是本文的显著特点.开头一段写诸葛亮的行为,是从______面写其理想;徐庶推举,则是从______面赞其才能;刘备的“三顾”表现其并非______的俗人.从爱好方面写其理想;从侧面赞其才能;并非趋炎附势的俗人.隆中对练习题(二):给点初三《隆中对》的古文阅读练习《隆中对》练习《隆中对》与《出师表》比较阅读练习隆中对练习题(三):隆中对练习题:对选段理解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选段隆中对策,层次清楚.先论“不行争”与“不行图”,次论“可争”与“可图”,最终写“争”与“图”的步骤和规划,层层阐述自己的见解.B.谈到建立“霸业”根基,诸葛亮先集中论述了占据荆州、益州的必要性,再紧承论述占据两州的可能性,条分缕析,论证严密.C.作为人物传记,选文是对仆人公的正面描写,与隆中对前、隆中对后的侧面烘托相得益彰,人物形象丰满突出.D.选段语言“言简而意丰,文省而深刻”,具有鲜亮的史书特点.应当选哪个?why?选C 由于隆中对前后没有什么正侧面描写的,他说的压根不着边隆中对练习题(四):九班级语文隆中对课后习题最终一题答案原文与三国演义的37.38回比较.有何艺术加工?原文说的是诸葛亮始终回答刘备的问题,回答完后便与刘备一起打天下,而三国演义中先是刘备三顾茅庐,最终一次才见到他,在交谈的过程中诸葛亮还拿出了一张分析势力,地形的战略图,给刘备回答完后他还不想出山,刘备哭求,感动了诸葛亮,他就准备和刘备一起兴复汉室.三国演义中罗贯中给刘备的诚意进行了许多加工,还有卧龙冈的环境,诸葛亮的巧言善辩,以及手下人的看法都有进行夸张描写.罗贯中为了突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就在隆中对的基础上加了许多加工. 我是9班级的同学,刚学完这课,这是我的看法.隆中对练习题(五):隆中对练习题在诸葛亮眼里刘备是个怎样的人用原文回答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隆中对练习题(六):帮我做几道隆中对练习题1.诸葛亮为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是什么?2.隐居隆中又自比管仲乐毅,他是不是自高自大?对此你怎样看?3.刘备礼贤下士,求贤若渴,当今社会,还需要刘备这样的人吗?4.依据本文内容拟一组不少于五言对偶句是练习册上的题,没答案,我不会做,感谢了依据《隆中对》的内容拟对偶句1假如占据了荆州、益州,凭借两州险要的地势,西面和各族和好,南面安抚各族,对外跟孙权结成联盟,对内改善国家政治;天下形势假如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名上等的将军率领荆州的军队向南阳、洛阳进军,将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出击秦川,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篮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来欢迎您呢?假如真的做到这样,那么汉朝的政权就可以复兴了.”2.不是,诸葛亮的确有治理国家的才能,从后来的政治,军事方面可以看出来(可以参见等《三国志》史料)3.需要我们不缺乏人才,而是缺乏发觉人才的眼睛.4.不清晰本文内容是什么..隆中对练习题(七):关于《隆中对》的习题1、徐庶说诸葛亮是“卧龙”有什么含义?他为什么要刘备亲自去访问诸葛亮?2、刘备第三次访问诸葛亮时态度和心情怎样?从哪些行动和语言里能看出来?3、为什么要先分析曹操?摆了哪些事实?得出了什么结论?4、从哪几个方面分析了孙权?结论是什么?5、对刘备来说,荆州有哪些有利条件?诸葛亮是怎样示意刘备的?6、为什么要分析益州?诸葛亮认为益州有哪些优越条件?1 卧龙指的是这龙还没有遇到明主,不能腾飞,就像凤雏一样,不能孵化. 刘备当时处于事业的衰败时期,他苦于没有贤士来辅佐他,徐庶说了诸葛亮是卧龙,有才而无处施展,既然他不愿出仕,那当然要想方法让他出仕,假如把他叫来,自然显得没有诚意,要体现出刘备的礼贤下士,用真心感动诸葛亮,所以他要亲自去访问诸葛亮.2 刘备很虚心、很敬重诸葛亮,从“孤不度得量力……君谓计将安出”就可以看出3 由于曹操使“主上蒙尘”,“汉室倾颓”,是刘备“欲信大义于天下”的头号敌人.曹袁并论,用事实有力地确定了曹操谋略出众,兵力雄厚,政治地位优越.得出强弱悬殊,难与为敌的结论.4 政权、地利、人和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论是孙、曹冲突,可结为外援.5 荆州的有利条件是物产丰富、军事要塞、刘表无能.所以诸葛亮用反问句的方式来示意刘备,含蓄而有分寸,奇妙地将荆州可取、勿失良机的信息传达给了刘备.6 由于荆州四通八达,为兵家必争之地,所以只能做外围,不能做主要的依据地,因此最终分析了益州.益州的有利条件是: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自然粮仓,条件优越;政权动摇,民心已失.因此有机可乘,并且益州可以作为牢靠的依据地.隆中对练习题(八):初三上语文课本23课隆中对的练习题1.诸葛亮认为应用什么策略对待曹操?缘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文中诸葛亮提出怎样的策略?提出该策略的目的是什么?1.策略:此诚不行与争锋.缘由: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2.策略:北拒曹操,东和孙权,取荆州益州,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目的:接和当时背景以多个力气对抗曹操,并使刘备处于一个好的地位隆中对练习题(九):隆中对练习对北方的曹操和江东的孙权,诸葛亮制定了"不行与争锋","可以为援而不行图"战略,他的依据分别是针对北方的曹操和江东的孙权,诸葛亮制定了"不行与争锋","可以为援而不行图"得战略,他的依据分别是什么?(用原文回答)楼主您好,依据您的描述,一句应如下: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行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行图也.以句号为分界,两句分别阐述了对曹操和孙权两方面的策略.隆中对练习题(十):隆中对阅读题(一)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化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1.解词(1)将军既帝室之胄(2)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3)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4)故五月渡泸,深化不毛2.译句(1)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3.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共同目标是什么?(用原文或自己的话概括均可).4.“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甲段文字正体现了前句中的 .乙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 .5.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才智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除以上杜甫的诗句外,有关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俗语等还有许多,请列举三个(句、对).(不必每项都列出,只要写出三个即可)(二)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行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给.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1.解词(1)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2)由是先主遂诣亮(3)不耻劳辱(4)尝辍业投笔叹曰2.译句(1)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2)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给.3.乙文中有一个句子与甲文中的“时人莫之许也.”有同样的表达效果,找出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4.刻画人物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比较两文在这方面有何异同,试结合原文加以分析.附《隆中对》阅读题答案:(一)3.恢复汉室一统霸业.(或:“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兴复汉室”“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等)4.“天下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5.有关典故如:初出茅庐:火烧新野:借东风;空城计;失街亭;气周瑜.等等. 有关成语如: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等.有关名言警句如:淡泊以明志,安静以致远;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世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等等.有关俗语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不必每项都列出,只要写出三个即可.)(二)2.(2)家中贫寒,常被官府雇佣抄书来谋生(供给家庭).3.左右皆笑之.4.相同之处:两文都有对人物的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甲文除开头的正面描写外,均为侧面描写.乙文大部分都属正面描写,“左右皆笑之”是侧面描写.不同之处:甲文以侧面描写为主,乙文以正面描写为主.。

《出师表》《隆中对》要点问答题

《出师表》《隆中对》要点问答题

《出师表》理解性默写1、作者自叙志趣,不求功名的话: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文中两句千古名言,现人们引用为临危受命的语句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3、诸葛亮此次出师的目的是什么?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4、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有利的主观条件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不利的客观条件: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5、正反两方面阐述先后汉兴衰原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6、“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文中指()“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7、“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文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8、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

(或:广开言路,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9、诸葛亮追言白帝城托孤之事,交代此次出师的历史根源及思想基础的语句是: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写出文中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词相呼应的语句。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2.作者认为可以出师北伐的条件是什么?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3.作者写到了自己所受到的“先帝之殊遇”,把相关的文字默写出来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临崩寄臣以大事4.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5.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6.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7.《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

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隆中对》习题及答案

《隆中对》习题及答案

《隆中对》习题及答案以下是作者整理的《隆中对》习题及答案(共含11篇),欢迎阅读分享。

篇1:《隆中对》习题及答案《隆中对》习题及答案[自读思考]阅读下列文段,按要求思考答题。

关羽号称神勇,但其种种作为却令人颇有些不解:降曹后斩颜良诛文丑,明知当时刘备在袁绍手下,却杀袁绍大将,等于将刘备推向虎口。

华容道放曹,诸葛亮审时度势当然知道曹操不能杀,一旦杀了则北方群雄并起,又将陷入更大的混战,只有三足鼎立,方能给刘备以喘息之机。

所以,诸葛亮明知关羽会因情放了曹操,而故意派他去还这个人情。

但关键在于,关羽却不知其中奥妙,仅因个人恩怨就不顾大局。

此后,又与黄忠争先,大意失荆州前的虎女不嫁犬子之类言论,都不能不说是与忠义仁相悖的。

关羽虽然神勇,却骄傲居功,刚愎自用,最后只能败走麦城,并连带引发了张飞、刘备之死。

蜀国从此元气大伤,再也无力与其他两大集团争衡了。

每读至此,令人神伤。

张飞勇猛暴躁,在刘氏集团中虽不起决定性作用,但他是刘备赖以牵制诸葛亮的最主要的制衡力量。

诸葛亮最欣赏赵云,同时他也是赵云最欣赏的人。

刘备长于心计,关羽傲物,张飞暴戾。

赵云无法和他们肝胆相照,惟有诸葛亮智慧绝伦,是人中精华,深为赵云所信赖诚服。

刘备虽然也对赵云恩宠有加,但他深知赵云是诸葛亮的人,虽放心让赵云去办任何事,但似乎并不把他当作兄弟。

诸葛亮信任赵云,不管干什么,身边总带着赵云,连刘备去东昊招亲,诸葛亮也派赵云相随。

他早已将一切计算得清清楚楚,安排得妥妥贴贴,而只有赵云能按他的旨意去行事,只有赵云会将他的锦囊妙计当作圣旨,关、张二人都不会。

1.勾划出又段中与话葛亮相关的语句,谈谈你对诸葛亮的看法。

2.依据阅读,你同意作者对关、张、刘、赵的评价吗?请任选其中之一,发表你的见解,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3.查阅有关资料,结合自己学习《隆中对》和阅读上文的.体会,围绕诸葛亮这个话题,写一篇小论文或小随笔。

(解说:自读思考采用与课文对比阅读的形式,既引导学生扩大阅读,又促使学生在自主阅读基础上,进行思维的延展训练,对学生探究式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出师表隆中对中考试题汇编年

出师表隆中对中考试题汇编年

2004山西省(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12——16题(10分)【甲】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着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12、联系两段文字看,甲段中的“将军”也就是乙段中的???????(1分)13、甲段中加点的两个字,“胄”的读音是???????:“身”的意思是??????????乙段中加点词语“不毛”的意思是?????????????????????????????????(3分)14、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示共同目标是什么?(用原文或自己的话概括均可)(1分)15、“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甲段文字正体现了前句中的?????????,乙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 ??????????????????????(2分)16、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除以上杜甫的诗句外,有关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俗语等还有很多,请列举三个(句、对)(3分)(不必每项都列出,只要写出三个即可)12.先帝13.Zhòu;?亲自??不长庄稼(的地方),意思是荒凉的地方14、恢复汉室一统霸业(或:“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兴复汉室”“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等)15、“天下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16、有关典故如:初出茅庐:火烧新野:借东风;空城计;失街亭;气周瑜等等???有关成语如: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等???有关名言警句如: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世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等等???有关俗语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不必每项都列出,只要写出三个即可)2004江都市??(三)阅读下面《隆中对》中的文段,完成28—30题??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着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苑、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字可兴矣”??28.(1分)用“/”给下面语句标出正确的停顿??高祖因之以成帝业??29.(2分)下列“以”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是()??A.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B.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C.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士,高祖因之以成帝业??D.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30(2分)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采取的对策不同说说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分别是什么?(用原文回答)??①曹操:??②诸戎、夷越:2004兰州市(三)阅读下面《隆中对》中的文段,完成28—30题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着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苑、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字可兴矣”28.(1分)用“/”给下面语句标出正确的停顿高祖因之以成帝业29.(2分)下列“以”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是(??)A.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B.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C.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士,高祖因之以成帝业D.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30(2分)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采取的对策不同说说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分别是什么?(用原文回答)①曹操:???????????????????????????????②诸戎、夷越:??????????????????????????(三)28.高祖/因之/以成帝业?29.A?30.①此诚不可与争锋②西和诸戎,南抚夷越05黄冈隆?中?对(节选)???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子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上,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着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自董卓已来???(???)???(2)名微而众寡?(???)(3)挟天子而令诸侯(???)???(4)利尽南海???(???)10.翻译下面文言语句(2分)???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译文:??????????????????????????????????????????????????????? ??????????11.问题探究:诸葛亮认为“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应该采取哪些策略(3分)???(1)????????????????????????????????????????????????????? ??????????????(2)????????????????????????????????????????????????????? ??????????? (3)???????????????????????????????????????????????????????? ?????????12.简答:(3分)(1)诸葛亮在对前景的分析中,反复强调“人谋”的重要性,请从文中任举一例说明(可用文中原句回答)(1分)(2)联系实际,谈谈“人谋”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2分)???9.(1)通“以”(2)而且(并且)(3)挟持(控制)(4)物资(4分,每处1分)???10.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筐(竹篮、竹筒)盛着食物、用壶装着水(酒水)来迎接将军你呢(2分,如关键词漏译或错译,酌情扣分)???11.(1)夺取荆、益二州,作为“霸业”的根基(2)外结孙权,内修政理,与西南少数民族和睦相处(3)联吴抗曹,并从荆、益二州出兵(3分,每小题1分,答题顺序可颠倒,意同即可)12.(1)①曹操“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②孙权“贤能为之用”⑧刘备“总揽英雄”(1分,可选其中一例回答)(2)当今世界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因此,要善于发现人才,珍惜人才,用好人才(2分,意同即可)05荆门一、文言文(共13分)??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3.下面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挟天子而令诸侯挟:挟持,控制??B.利尽南海利:利用??C.国险而民附附:归附??D.时先主屯新野屯:驻扎??4.下面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①贤能为之用②不足为外人道也??B.①而其主不能守②舍生而取义者也??C.①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②以是人多以书假余??D.①今操已拥百万之众②辍耕之垄上??5.句子翻译(3分)??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译文:??6.填空(3分)??选文中诸葛亮对三方形势的分析十分准确:分析曹操,指出他具有政治和优势;分析孙权,指出他具有地理和优势;分析刘表,既指出他具有交通和??优势,也指出了他软弱无能的一面,此为刘备争霸天下定下了大计??7.简答题(3分)??选文中“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一句,反映了诸葛亮什么样的思想?3.B4.5.这大概是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将军难道没有这个意思吗?(本题要注意“殆”、“资”及反问语气,翻译意思对即可)6.兵力(或“军事”、“军队”)人才、民心(只答一词亦可)、物产(或“物资”)7.天命观(或“唯心主义”,意思对即可)06天津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回答1721题(12分)???【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乙】班超字仲升,扶风①平陵②人,徐③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辫,而涉猎书传永平④五年,兄固⑤被召诣校书郎⑥,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扰当效傅介子⑦、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1”?注释:①扶风:汉朝郡名②平陵:汉朝县名③徐:徐县.汉朝县名④永平:汉明帝年号⑤固:班超的哥哥班固,《汉书》的作者⑥校书郎:官名.⑦傅介子:西汉冒险家,以计斩楼兰王闻名于世17.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具体含义(2分)???①由是先主遂诣亮(??????)???②不耻劳辱(???????)18.乙文中有一个句子与甲文中的“时人莫之许也”有同样的表达效果,找出这个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19.将乙文中画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2分)???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译文:20.下面的句子中有一个通假字,试推测是哪一个字并写出本字(2分)?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通假字是,本字是21.刻画人物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比较两文在这方面有何异同,试结合原文加以分析?(4分)???答:???16.(2分)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每句1分,有错漏不给分)???17.(2分)①去拜访??????②以……为耻辱(认为……是耻辱)(每词1分)???18.(2分)左右皆笑之(多写不给分)???19.(2分)家中贫寒,常作为受官府雇佣的抄书人来谋生(供养家庭)???????或:家中贫寒,常被官府雇佣抄书来谋生(供养家庭)???20.(2分)通假字:研???????本字:砚(各占1分)???21.(4分)相同之处:两文都有对人物的正而描写和侧面描写,如甲文开头的话和乙文的大部分文字都属正面描写甲文除开头的正面描写外,均为侧面描写;乙文的“左右皆笑之”,也是侧而描写不同之处是,甲文以侧面描写为主;乙文以正面描写为主???或:甲文的正面描写有对行为的描写和对外貌的描写;乙文的正面描写既有对行为的描写又有对语言的描写,但无对外貌的描写甲文的侧面描写既有对行为的描写又有对语言的描写;乙文的侧面描写只有对行为的描写(从两种不同的角度分析均可,异同各占2分,不结合文本扣一半分)2006安徽濉溪(二)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甲)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出师表》)??(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②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颖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兵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隆中对》)??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3分)??(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2)由是先主遂诣亮()??(3)先帝不以臣卑鄙()??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2分)??(1)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2)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17、翻译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4分)??(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2)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18、回答下列问题(4分)??(1)甲文段着重记叙了刘备和诸葛亮的哪两件事?表明作者高洁志趣的句子是哪句?????(2)乙文段在写作上的主要特色是什么?请作简要说明??????15、(1)拜访(2)到……去,这里有“去拜访”之意??(3)身份低微,出身鄙野??16、(1)因为(2)总共??17、(1)我原来是平民,亲自在南阳耕种,只希望在动乱的年代中苟且保全生命,不要求在诸侯中做官扬名??(2)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比作管仲和乐毅,当时一般人没有谁同意他这种比附??18、(1)三顾茅庐、临危受命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2)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如正面写诸葛亮隐居时的不平抱负,侧面写徐庶的推荐兰州市2007二、文言文阅读(共23分)(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9一11题.(11分)???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着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9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以弱为强者????????????????????B???曹操比于袁绍???贤能为之用?????????????????????????信义着于四海C?此用武之国????????????????????D???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高祖因之以成帝业???????????????????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⑴此诚不可与争锋??????????????争锋:⑵此殆天所以资将军????????????资:??⑶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殷:???⑷总揽英雄??????????????????????揽11.诺葛亮在隆中对策中是如何“三分天下”的?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4分)二、文言文阅读(共23分)(一)(11分)???9.(3分)D???10.(4分)???(1)争强、争胜???(2)资助、给予???(3)兴旺富裕???(4)招致、罗致???11.(4分)???对曹操“不可与争锋”(1分);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1分);劝刘备先取荆、益二州,等待机会,然后进取中原(2分)(意思对即可)课外相关文段2008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12分) ???????????????????????????????燕昭王招贤???燕昭王于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谓郭隗曰:“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诚得贤士以共国①,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先生视可者,得身事之”郭隗曰:“王必欲致士②,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改筑宫而师事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趋③燕燕王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轶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湣王出亡于外燕兵独追北④,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注释]①共国:共同治理国家②致:招致,引来③趋:奔赴④追北:追击败北的敌人15.解释下列文言语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卑身厚币以招贤者(???)???(2)孤之愿也(???)(3)燕国殷富(???)???(4)燕王吊死问孤(???)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意思(3分)郭隗曰:“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17.从文中看,燕昭王最终能击败强齐的原因是什么(2分)???我的理解:??????????????????????????????????????????????????????? ?????????18.你觉得阅读本文在当今有什么现实意义(3分)???我的感悟:??????????????????????????????????????????????????????? ?????????答案:15、(1)降低身份,指谦卑;(2)愿望;(3)殷实富足;(4)慰问16、郭隗说:“大王如果真的要招纳有才能的人,那就从(敬重)我开始,(我这样才能不高的人都受到礼遇)何况是比我有才能的人呢?他们又怎么会因为与燕国很远而不来投奔您呢?”17、①招纳贤士;②与百姓同甘共苦18、示例:人才是取得胜利的法宝,我们必须尊重人才,用好人才,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才能促进我们社会的和谐稳定2008年岳阳市?(二)文言文比较阅读【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节选自《出师表》)???【乙】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①币,以招贤者,故往见郭隗先生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②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返以报君君大怒涓人曰:‘死马且买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③今王诚欲致④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⑤,况贤于隗者乎”于是昭王为隗筑官而师之士争凑⑥燕???(节选自《燕昭王求贤》,有删改)???【注】①厚:丰厚,用做动词②涓人:国君身边的侍从人员,多指宦官③三:指很多,虚数④致:招来⑤见事:被任用⑥凑:聚集,奔赴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由是感激(???)???(2)先帝不以臣卑鄙(???)?(3)遂许先帝以驱驰(???)?(4)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A.苟全性命于乱世/况贤于隗者乎??B.受任于败军之际/臣闻古之君人C.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D.遂许先帝以驱驰/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10.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2分)???士争凑燕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语句(4分)???(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译文:??????????????????????????????????????????????????????? ????????????????(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译文:??????????????????????????????????????????????????????? ?????????????12.结合两篇选文,概括刘备和燕昭王对待人才的共同之处(2分) 8.(1)此(或“这”,或“这件事”)(2)身份低微,见识短浅(3)答应(4)买9.B10.士/争凑燕11.(1)三次到我住的草庐拜访我,向我询问当时的天下大事???(2)于是不到一年,有很多匹日行千里的马送到燕国12.思贤若渴,尊重人才,虚心求教(意思接近即可)。

《隆中对》《出师表》阅读及答案

《隆中对》《出师表》阅读及答案

《隆中对》《出师表》阅读及答案《隆中对》《出师表》阅读及答案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7分)【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①先帝不以臣卑鄙②将军宜枉驾顾之③欲信大义于天下④遂许先帝以驱驰【小题2】翻译下列的句子。

(4分)(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小题3】甲文中诸葛亮回顾了与先帝之间的哪三件大事?回顾这些大事的目的是什么?(5分)【小题4】乙文对诸葛亮的描写采用了什么方法?结合甲文说说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答案【小题1】⑴ 身份低微,见识短浅⑵ 拜访⑶ 通“伸”伸张⑷ 奔走效劳(4分)【小题2】⑴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

⑵ 然而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你说该采取怎样的办法?【小题3】三件往事:①三顾茅庐②临危受命③临崩寄大事(每点1分)目的是:表达了作者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感激和忠于刘备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帝创业的艰难激励后主。

《隆中对》中考试题集锦(附答案)

《隆中对》中考试题集锦(附答案)

《隆中对》练习【一】兰州市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苑、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字可兴矣”28.用“/”给下面语句标出正确的停顿(1分)高祖因之以成帝业29.下列“以”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是()(2分)A.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B.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C.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士,高祖因之以成帝业D.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30(2分)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采取的对策不同,说说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分别是什么?(用原文回答)①曹操:②诸戎、夷越:【二】黄冈市选文同上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自董卓已来 ( ) (2)名微而众寡 ( )(3)挟天子而令诸侯 ( ) (4)利尽南海 ( )10.翻译下面文言语句(2分)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译文:11.问题探究:诸葛亮认为“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应该采取哪些策略?(3分)(1)(2)(3)12.简答:(3分)(1)诸葛亮在对前景的分析中,反复强调“人谋”的重要性,请从文中任举一例说明(可用文中原句回答)(1分)(2)联系实际,谈谈“人谋”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2分)【三】荆门市选文同上3.下面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挟天子而令诸侯挟:挟持,控制 B.利尽南海利:利用 C.国险而民附附:归附 D.时先主屯新野屯:驻扎4.下面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①贤能为之用②不足为外人道也B.①而其主不能守②舍生而取义者也C.①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②以是人多以书假余D.①今操已拥百万之众②辍耕之垄上5.句子翻译(3分)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译文:6.填空(3分)选文中诸葛亮对三方形势的分析十分准确:分析曹操,指出他具有政治和优势;分析孙权,指出他具有地理和优势;分析刘表,既指出他具有交通和优势,也指出了他软弱无能的一面,此为刘备争霸天下定下了大计。

隆中对练习题(打印版)

隆中对练习题(打印版)

隆中对练习题(打印版)# 隆中对练习题(打印版)## 一、选择题1. “隆中对”是三国时期哪位历史人物与刘备的对话?A. 曹操B. 诸葛亮C. 周瑜D. 孙权2. “隆中对”发生在哪个历史时期?A. 东汉末年B. 三国时期C. 西晋时期D. 东晋时期3. “隆中对”中,诸葛亮提出了哪些战略建议?A. 联合东吴,共同抗曹B. 先取荆州,后取益州C. 先取益州,后取荆州D. 以上都是4. “隆中对”对刘备后来的行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A. 没有影响B. 刘备按照建议行动C. 刘备没有采纳诸葛亮的建议D. 刘备部分采纳了诸葛亮的建议## 二、填空题5. “隆中对”中,诸葛亮提出的“先取荆州,后取益州”的战略,后来被刘备_________。

6. “隆中对”中,诸葛亮认为刘备应该_________,以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7. “隆中对”是刘备与诸葛亮的一次重要会谈,它标志着刘备开始_________。

## 三、简答题8. 请简述“隆中对”中诸葛亮对刘备提出的“三顾茅庐”的背景及其意义。

9. 请根据“隆中对”的内容,分析诸葛亮对刘备提出的“三分天下”的战略构想。

## 四、论述题10. 结合“隆中对”的内容,论述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对刘备建立蜀汉政权的影响。

## 五、材料分析题11. 阅读以下材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请分析这段材料中诸葛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结合“隆中对”的内容,谈谈这段话对刘备的影响。

以上练习题旨在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隆中对”的历史背景、内容及其对三国时期政治格局的影响。

通过不同类型的题目,学生可以全面地复习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隆中对出师表中考考题

隆中对出师表中考考题

后来遇到挫败,在军事上失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 危难紧迫的关头奉命出使,从那时到现在二十一年 了。
(2)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 之士思得明君。 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又在北面威胁着他,那里人口众多, 物产丰富,刘璋却不知道爱惜,有才能的人都盼望能得到 一位贤明的君主。
甲乙两段文字分别表现出了诸葛亮身上所具有的哪 两种品质?(2分)
刘备说自己“智术浅短”,你怎么看?结合选文内 容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2分)
(1)刘备并不是一个“智术浅短”的人,这是他自
谦的说法。从“欲信大义于天下”中看出(刘备 志向远大);
(2)从“三顾茅庐”中看出(他求贤若渴); (3)从“志犹未已”中看出(他有恒心有毅力)。
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 同。说说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分别是什么?用精 炼的语言加以概括。(2分) 此诚不可与争锋 ①曹操:____________________
20.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 法相同的一项。(2分) ( D) A.挟天子而令诸侯 国险而民附 B.贤能为之用 受任于败军之际 C.还于旧都 信义著于四海 D.已历三室 兵甲已足
2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 来二十有一年矣。
卑鄙:低微鄙陋 顾:拜访 以:把 由是:因此
2.效忠刘氏父子的一片赤胆忠心。(2分)
3、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3分)
①我本来是个平民,亲自在南阳耕地,只想在乱世 中苟且保全自己,不想在诸侯中扬名做官。 ②(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同管仲、乐毅相比, 当时的人都不认同他。
甲文中“备由是诣亮,凡三往,乃见”在乙文中是 怎样表述的?用乙文中的原话回答。(1分)

《出师表》《隆中对》中考题(含答案)

《出师表》《隆中对》中考题(含答案)

<<出师表>><<隆中对>>复习1. 黄石市(09湖北省)[甲]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诸葛亮,言家事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

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及卒,如其所言。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9.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1)卑鄙____________ (2)悉____________10、下列例句中与“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 先帝不以臣卑鄙B. 不别治生,以长尺寸C. 咨臣以当世之事D. 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11.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2.由(乙)文中诸葛亮的一番肺腑之言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品质?你知道后人对诸葛亮有何评价吗?举出一例即可。

(4分)2. 锦州市(09辽宁省) (10分)(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1)躬耕于南阳躬:(2)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3)由是先主遂诣亮诣:(4)此人可就见就:12.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将军宜枉驾顾之。

13.根据甲乙两选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对诸葛亮其人作出评价。

(2分)3.南昌市(09江西省)10.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隆中对》中考试题集锦

《隆中对》中考试题集锦

(09四川省)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礻韦、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礻韦、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①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②,不可屈致③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④亮,凡⑤三往,乃见。

因屏人⑥曰:“汉室倾颓⑦,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⑧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⑨,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注解:①【器】重视。

②【就见】到诸葛亮那里去拜访。

③【屈致】委屈(他),招(他上门)来。

④【诣】去拜访。

⑤【凡】总共。

⑥【因屏人】就此叫旁边的人避开。

⑦【倾颓】崩溃。

⑧【信】现在写作“伸”。

⑨【猖蹶】失败。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2分)先帝不以臣卑鄙( ) 将军宜枉驾顾之(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由是先主遂诣亮( )2.甲文中带线句子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是3. 甲文中与乙文所叙的事情相关的句子是4.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4分)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隆中对》中考题-精选文档

《隆中对》中考题-精选文档

《隆中对》中考题《隆中对》中考题集兰州市(09甘肃省)(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8-—11题。

(14分)备由是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曰:“今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与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抚和戎越,结好孙权,内修政治,外观时变,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8.下列加下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备由是诣亮诣太守说如此B.欲信大义于天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C.将军既帝室之胄无丝竹之乱耳D.信义著于四海皆以美于徐公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5分)(1)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2)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

10. 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外交政策是“抚和戎越,结好孙权”,其中“结好孙权”的依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分析。

(4分)11.上面这段文字节选自主编的《》一书。

(2分)答案:8.(3分)A9.(5分)(1)可是(我)智短谋浅,因此失败,直到今天这个地步。

(译出大意2分,关键字“猖蹶”1分。

)(2)这大概是上天用来资助将军的。

(译出大意1分,关键字“殆”1分。

)10.(4分)孙权的政权,已历三世,政权巩固;(2分)孙权占据的江东,地形险要(地理条件优越),人才众多(人心归附)。

(2分)11.(2分)司马光《资治通鉴》(出现错别字不给分)孝感市(09湖北省)(二)隆中对(节选)[p]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隆中对》中考试题集锦

《隆中对》中考试题集锦

《隆中对》中考题集兰州市(09甘肃省)(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8-—11题。

(14分)备由是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曰:“今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与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抚和戎越,结好孙权,内修政治,外观时变,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8.下列加下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备由是诣亮诣太守说如此B.欲信大义于天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C.将军既帝室之胄无丝竹之乱耳D.信义著于四海皆以美于徐公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5分)(1)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2)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

10. 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外交政策是“抚和戎越,结好孙权”,其中“结好孙权”的依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分析。

(4分)11.上面这段文字节选自主编的《》一书。

(2分)答案:8.(3分)A9.(5分)(1)可是(我)智短谋浅,因此失败,直到今天这个地步。

(译出大意2分,关键字“猖蹶”1分。

)(2)这大概是上天用来资助将军的。

(译出大意1分,关键字“殆”1分。

)10.(4分)孙权的政权,已历三世,政权巩固;(2分)孙权占据的江东,地形险要(地理条件优越),人才众多(人心归附)。

(2分)11.(2分)司马光《资治通鉴》(出现错别字不给分)孝感市(09湖北省)(二)隆中对(节选)[p]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出师表》中考易考试题大全汇总(珍藏版)

《出师表》中考易考试题大全汇总(珍藏版)

《出师表》中考易考试题大全汇总(珍藏版)班级姓名学号(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1.选择题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读音和意思都不相同( )A. 以光先帝遗.德B.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皆刑.其长吏C.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D. 使内外异.法也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渔人甚异.之E. 恢弘志.士之气苦其心志.(《〈孟子〉二章》)2.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 前文段中有两个词语已经成为经常使用的成语,它们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4. “使内外异法”中,“内”指_________________,“外”指;文中与“内”“外”意思相同的两个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5. 对这两段文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诸葛亮分析蜀汉的危急形势,意在引起后主刘禅的高度重视。

B. 诸葛亮指出蜀汉的有利条件是有一些忠臣志士因感念先帝之恩而愿报效后主。

C. 诸葛亮指出后主刘禅应和有司一起处理赏罚之事,以显示公平严明的治理。

D. 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广开言路和赏罚严明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写出第一段最能概括作者主张的一句话。

(二)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隆中对》中考题集(一) (14分)备由是诣亮,凡三往,乃见。

……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8.下列加下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备由是诣亮诣太守说如此B.欲信大义于天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C.将军既帝室之胄无丝竹之乱耳D.信义著于四海皆以美于徐公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5分)(1)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外交政策是“抚和戎越,结好孙权”,其中“结好孙权”的依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分析。

(4分)11.上面这段文字节选自主编的《》一书。

(2分)(二)自董卓已来,……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8.下面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2分) (_ )A.此诚不可与争锋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B.国险而民附益州险塞C.利尽南海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D.将军岂有意乎将军岂愿见之乎9.下面语句用现代汉语表达,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 ( )A.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不仅是时机有利,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

B.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这方面可把他结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

C.此殆天所以资将军——这完全是上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

D.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百姓谁能不用箪盛饭,用壶装酒来迎接您呢?10.对选段理解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选段隆中对策,层次清晰。

先论“不可争”与“不可图”,次论“可争”与“可图”,最后写“争”与“图”的步骤和规划,层层阐述自己的见解。

B.谈到建立“霸业”根基,诸葛亮先集中论述了占据荆州、益州的必要性,再紧承论述占据两州的可能性,条分缕析,论证严密。

C.作为人物传记,选文是对主人公的正面描写,与隆中对前、隆中对后的侧面烘托相得益彰,人物形象丰满突出。

D.选段语言“言简而意丰,文省而深刻”,具有鲜明的史书特点。

11.“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

结合选段内容,说说隆中对策中哪些策略对治国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简要概括三点即可。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对比阅读【甲】臣本布衣,……臣不胜受恩感激。

【乙】亮躬耕陇亩,……君谓计将安出?”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2分)先帝不以臣卑鄙( ) 将军宜枉驾顾之(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由是先主遂诣亮( )2.甲文中带线句子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是(2分)3. 甲文中与乙文所叙的事情相关的句子是(3分)4.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4分)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5.阅读成都武侯祠内的一副对联,回答后边的问题。

(2分)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对联中“两表”指的是,“一对”指的是。

(四)亮答曰:……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pA 以弱为强者贤能为之用B 曹操比于袁绍信义著于四海C 此用武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D 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⑴此诚不可与争锋争锋:⑵此殆天所以资将军资:⑶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殷:⑷总揽英雄揽:11.诺葛亮在隆中对策中是如何“三分天下”的?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

(4分)《出师表》中考试题集锦(一)①臣本布衣……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而忠陛下之职份也。

1、这段文字选自的《出师表》,“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由是感激..()②遂许先帝以驱驰..()③故.五月渡沪()④先帝不以臣卑鄙..()⑤深入不毛.()⑥臣本布衣..()⑦三顾.臣于草庐之中()3、第②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______________。

4、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临危委重任和_ _____________。

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

5、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

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

上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下联: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①六出:______________②东和:______________③收二川:______________④七擒:______________⑤北拒:______________⑥排人阵:______________6、与“咨臣以当世之事”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先帝不以臣卑鄙B、以伤先帝之明C、悉以咨之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7、用一个成语概括: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划线语句的内容:____________ _。

8、“由是感激”中的“是”指代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作答)。

9、"此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

"中的"此"指代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作答)。

10、概括这两段的文字的内容。

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作者强调自己本来的志向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乙】晏子为齐相,出。

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

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③。

夫问其故。

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④齐国,名显诸侯。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⑤深矣,常有以自下⑥者。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

然子之意,自以为足。

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⑦。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⑧。

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①御:马夫。

②驷马:四匹马拉的车。

③去:离开,这里指离婚。

④相:担任国相。

⑤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

⑥自下:谦虚。

⑦自损抑:克制自己,保持谦卑。

⑧对:回答。

16.解释下列短语。

(2分。

任选4个作答)(1)简拔:(2)裨补阙漏:(3)优劣得所:(4)意气扬扬:(5)名显诸侯: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4分)(1)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2)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18.选出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A.甲文是奏章,是典型的事实论证的写法,思路严密;直截了当,让人容易接受。

B.乙文是寓言,简短精练,含义深刻,含蓄地表明观点、说明道理,说服力强。

C.甲文乃出师伐魏前所作,基本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

D.乙文非常细腻地叙述了一个故事,虽鲜明生动,但读者难以把握作者的真实意图。

用这样的手法推荐国家大臣,似乎也不够慎重。

19.诸葛亮和晏子是古代名相,结合选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选用人才的标准有何不同。

(三)(16 分)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4 分)①先帝不以臣卑鄙..()②以光.先帝遗德()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④悉以咨.之()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 分)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古之贤者善于以史为鉴,察治国家兴衰之理。

作者深情地回顾先帝“叹息痛恨”的情形有什么意图?(2 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陆游在《感状》中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

”足可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心。

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出三点即可)(3 分)答:14、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挚诚,缘于先帝的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用毕生心血履行着自己神圣的职责。

请结合原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在重视责任意识的今天,他的这种精神将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3 分)答:(四)(19分)【甲】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观沧海》)【乙】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臣不胜受恩感激。

(选自《出师表》)【丙】贞观初,有上书请去佞臣者,太宗谓曰:“朕之所任,皆以为贤,卿知佞者谁耶?”对曰:“臣居草泽,不的知佞者,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若能不畏雷霆,直言进谏,则是正人,顺情阿旨,则是佞人。

”太宗谓封德彝曰:“流水清浊,在其源也。

君者政源,人庶犹水,君自为诈,欲臣下行直,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

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深鄙其为人,如此,岂可堪为教令?”谓上书人曰:“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不欲以诈道训俗,卿言虽善,朕所不取也。

”【注释】①的知:确切知道。

②封德彝:人名,太宗身边大臣。

③人庶:人臣庶民。

④魏武帝:曹操。

⑤教令:教化,命令。

(选自《贞观政要·诚信》8.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有上书请去.佞臣者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岳阳楼记》)B.流水清浊,在其源..也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C.深鄙.其为人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D.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牺牲玉锦,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论战》)9.下列句中的“以”与“以告先帝之灵”中“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皆以为贤B.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C.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D.不欲以诈道训俗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