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愚公移山同步练习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下册11《愚公移山》同步练习3北师大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11《愚公移山》同步练习3北师大版

《愚公移山》同步练习一、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

1.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2.曾不能毁山之一毛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4.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二、用课文中的原句填空。

1.愚公决定要移走两座山的原因是:“()”。

移山的目标是:“()”。

2.从“()”可以看出愚公移山所用工具的简陋。

由“()”可以看出运送土石的路途遥远。

3.愚公坚信两座大山能够搬走的理由是“();智叟认为愚公不能移走大山的原因是“()”。

三、简答题。

1.如何理解两座大山被天神搬走这个结局?2.有人说:“愚公真的很愚。

大山挡住了路,竟然带着屈指可数的几个人去挖山,要不是天神发了慈悲,就是挖到猴年马月还不知能否挖完呢。

其实何必去挖山啊,绕山修路或者干脆搬家不就行了么?”对此,你怎么看?参考答案一、1.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2.曾不能毁/山之一毛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4.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二、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2.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三、1.以神话结尾,一方面表现了愚公精神的伟大、感人之深;另一方面也寄寓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2.反对或认同都可行,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这种观点看起来似乎是很切合实际的,其实不然。

寓言是生活中某些普遍道理的反映。

这篇寓言所要说明的是人力可以战胜自然的道理,说愚公不愚,就是因为愚公懂得这个道理,并决心把它付诸实践,不怕困难,坚持不懈。

如果绕山修路或干脆搬家,那就是屈服于自然,甘心做自然地奴隶了么?这种观点实质上反映出的是某些人害怕困难的心理。

)。

七年级下《愚公移山》同步练习

七年级下《愚公移山》同步练习

《愚公移山》同步练习第一部分:1.给下列带点的字注音:万仞.()箕畚..()孀.妻()匮.乏()始龀.()2.连词起连接作用,表示被连接部分之间的关系,指出下列连词所表示的关系。

⑴面山而居。

而:⑵聚室而谋。

而:⑶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而:⑷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而: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惩山北之塞(塞:)⑵杂然相许(杂然:)⑶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易:)⑷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彻:)⑸惧其不已也(已:)⑹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负:)4.理解翻译下面几个句子。

⑴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⑵吾与汝毕力平险。

⑶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5.写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⑴指通豫南通,意为。

⑵始一反焉通,意为。

⑶汝之不惠通,意为。

⑷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意为。

⑸一厝朔东通,意为。

6.这篇文章是一篇寓言,其寓意是()A、愚公与智叟正相反,愚公不愚,智叟不智。

B、要有长远打算,办什么事都要有计划。

C、只要下决心,有恒心,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D、只要办事认真,上帝也要受感动。

7.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⑴文言文中,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叫阳,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阴。

()⑵“河阳”应理解为河的北岸。

()⑶“甚矣,汝之不惠”是个倒装句,翻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⑷愚公的妻子和智叟都反对愚公移山。

()读选文,回答问题:(2005年扬州试题)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完整版)愚公移山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愚公移山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愚公移山练习题及答案尺璧非宝,寸阴是竞。

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XXX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如太行、XXX?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XXX,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XXX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XXX,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XXX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XXX;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XXX感其诚,命夸XXX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XXX。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一、基础知识。

1、给下面加横线的字注音。

仞(rèn)惩山北之塞(sè)(yú)出入之迂也(yū)荷担者三夫(hè dàn zhě sān fū)始龀(chè)无穷匮也(kuì)一厝XXX(cuò)2、翻译。

1)何苦而不平?——为什么不平呢?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四季更替,又回到了原点。

3)甚矣,汝之不惠。

——你真是太不明智了。

4)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你的心意太坚定了,无法动摇。

3、写出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字的古今词义:1)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

——山名。

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人名。

3)何苦而不平。

——不满意。

4、找出下面的通假字并解释。

1)始一“反”焉——又回到原点。

2)甚矣,汝之不惠——你真是太不明智了。

3)XXX亡以应——智叟死了以后。

4)一厝朔东——一座在东北方向,一座在南方的房屋。

愚公移山同步练习含答案新人教版

愚公移山同步练习含答案新人教版

23愚公移山同步练习(含答案新人教版)23愚公移山同步练习(含答案新人教版)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题。

1.词汇理解(1)惩山北之塞()(2)杂然相许()(3)曾不能毁山之一毛()(4)汝心之固()(5)固不可彻()(6)惧其不已也()(7)帝感其诚()(8)无陇断焉()(9)始一反焉()(10)河曲智叟亡以应()(11)汝之不惠()(12)一厝朔东()(13)面山而居()(1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15)吾与汝毕力平险()(16)跳往助之()2.一词多义(1)方方七百里方其远出海门(2)曾曾不若孀妻弱子曾益其所不能(3)固汝心之固吾义固不杀人(4)亡河曲智叟亡以应今亡亦死(5)且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6)之本在冀州之南汝之不惠跳往助之(7)其其妻献疑曰惧其不已也其如土石何(8)以以残年余力河曲智叟亡以应(9)焉始一反焉且焉置土石3.古今异义(1)投诸渤海之尾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年北师大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11 愚公移山习题精选第三十篇

2019年北师大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11 愚公移山习题精选第三十篇

2019年北师大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11 愚公移山习题精选第三十篇➢第1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其妻献疑曰B、其如土石何C、帝感其诚D、惧其不已也【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关于《愚公移山》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生动地塑造了愚公的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

B、这篇寓言故事相当完整,有背景、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也有一些生动的细节。

C、本文结尾写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把山背走了,这是一种封建迷信思想。

D、愚公跟智叟的对比是文中的主要对比,是故事寓意之所在,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在人和自然关系问题上两种对立的观点。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文章分析有错误的一项( )A、智叟和愚公之妻都对愚公移山之事提出了疑问,但愚公之妻是善意的,而智叟的话却句句充满嘲讽。

B、愚公认为移山能够成功,是因为他看到了自然的不变和人的无穷无尽,正确地看待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

C、智叟之所以对愚公移山采取讥讽的态度,是因为他用变化的观点看问题,看到了自然的巨大力量。

D、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抱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答案】:【解析】: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以君之力扶苏以数谏故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而山不加增义不杀少而杀众D、告之于帝皆以美于徐公【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读《愚公移山》,智叟和愚公的矛盾实质是( )A、对待困难的截然不同的态度。

B、静止的观点和发展观点的矛盾。

C、人如何正确的估价自己的力量。

D、智者有时不“智”,愚者有时不“愚”。

【答案】:【解析】:选择翻译正确的一项(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A、你的心太顽固,顽固到一窍不通,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最新北师大版语文七下《愚公移山》练习题

最新北师大版语文七下《愚公移山》练习题

《愚公移山》同步练习一、基础驿站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始龀.()荷.担()孀.妻()箕畚..()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⑴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⑵河曲智叟亡.以应亡:⑶惧其不已.也已:⑷无陇断.焉断:3.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杂然相许.许: 赞同B.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 扛C. 寒暑易.节易: 交换D. 何苦.而不平苦: 劳苦4.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①惩.山北之塞古义:今义:②聚室.而谋曰古义:今义:③投诸渤海之尾.古义:今义:5.《愚公移山》选自,体裁是,本成语故事说明了的道理。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甚矣,汝之不惠!二、综合园地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以.君之力扶苏以.数谏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而.山不加增义不杀少而.杀众D.告之于.帝皆以美于.徐公8.下列文言文句式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2)甚矣,帝之不惠。

(3)帝感其诚。

(4)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A.反问句陈述句倒装句被动句B.反问句倒装句被动句陈述句C.疑问句陈述句被动句判断句D.疑问句倒装句判断句陈述句9.从课文学习中知道,“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如“河阳”“汉阴”等。

我国很多城镇名称就是这样形成的。

请分别写明下列城市所处山水的位置。

⑴江(长江)阴__________ ___;⑵洛(洛河)阳 _____________;⑶衡(衡山)阳_____________;⑷华(华山)阴_____________;10.读了这则寓言故事后,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一)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愚公移山同步练习及中考题集锦答案

愚公移山同步练习及中考题集锦答案

《愚公移山》参考答案一1、rèn hèjīběn shuāng chèn kuìsǒu yōng shuò2、赞同;苦于;哪里;愁;交换;黄河;水的北面;增高;并,还;通;即使;穷尽3、(1)反通返,往返。

(2)亡通无,没有。

(3)厝通措,放置。

(4)惠通慧,聪明。

4、(1)将近,况且。

(2)哪里,语气助词。

(3)通,顽固;本来。

(4)赞同,拟声词。

(5)听说,听见的事情。

5、已,止;易,改变,变换;诸,之于;毕,完全,全部;诸,之于;已,止6、C7、B8、(1)《列子汤问》;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寓言故事。

(2)嘲讽、怀疑;语言、动作语段阅读9、略10、A11、意思表达符合原意,能准确表达言者的语气即可。

12、(1)C (2)B13、(1)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士石何?(3)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4)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5)河曲智叟无以应。

14、B15、B二、11、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2、且(√);不(√)13、略14、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15、献疑;关心;解决土石问题;责难;嘲讽;阻止愚公移山16、顶针;C17、B18、B19.(1)擅长(2)邀请(3)料想20.B 21.一位偏将从战阵上回来,被乱箭射中,刺进了腹内隔膜,请这位医生给他治伤。

22.跪而请谢。

23.略)三(15分)(一)16.(2分)(1)将近 (2)正在 (3)同“返”,往返 (4)说 (各0.5分)17.(2分)D18.(2分)(1)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1分)(2)李白被她的想法所感动,回去后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学业。

(1分)(注意译准“固”“彻”“感”“卒”,其余译对大意即可给分)19.(1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20.(2分)【示例】做任何事情要有恒心、有毅力,这样才能成功。

《愚公移山》课文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愚公移山》课文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愚公移山》课文同步练习参考答案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下面是小偏整理的《愚公移山》课文同步练习参考答案,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愚公移山》课文同步练习参考答案课前自主预习:步骤三:课堂互动探究步骤四:学以致用方法指导:如何解答文言文拓展探究题文言文拓展探究题是一种开放性试题,是新课程改革以来最受关注的试题,也是最有分量和最精彩的试题。

因为它重在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联系现实生活的能力,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目的是考查学生对作品的思想辩证、独特、创新的理解。

[解题技法]方法一:如果是欣赏题,我们可以借用现代文阅读中的解欣赏题的方法作答。

方法二:如果是人物评价题,我们要根据人物性格特点作答。

方法三:如果是感悟题,我们要从文章寓意、人物的优秀品质、故事的含义等角度悟出道理作答。

方法四:如果是建言献策题,我们可以大胆地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

方法五:如果是补充例子题,我们要根据要求列举出人物或事件等。

素材积累:有关战胜困难的格言大自然把人们困在黑暗之中,迫使人们永远向往光明。

——歌德每人心中都应有两盏灯光,一盏是希望的灯光;一盏是勇气的灯光。

有了这两盏灯光,我们就不怕海上的黑暗和风涛的险恶了。

——罗兰被克服的困难就是胜利的契机。

——贺拉斯患难可以试验一个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方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

——莎士比亚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

——巴尔扎克最困难的时候,也就是离成功不远的时候。

——拿破仑初中每学年应掌握的重点知识版块初一学生|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初一语文学科和小学的语文相比,课本的内容更广更深,篇幅也有所加长,知识点的数量和难度也相应增加;老师讲授的内容从拼音、字词、句子、简单修辞等最基础的汉语知识,逐步转变为理解、分析、欣赏与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因此,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自己的能力:1)阅读能力。

这个阶段应重在提高孩子的概括能力、理解和表述能力,同时要兼顾对抒情性散文、说明文阅读题的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愚公移山》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愚公移山》单元测试题

初中语文试卷马鸣风萧萧一、知识及运用。

1.下列句子加点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rèn)。

B.箕畚..(jībēn)运于渤海之尾。

C.河曲智叟亡.(wán)以应。

D.一厝.(cuò)朔东。

2.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B.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C.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D.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面:向着,面对着)B.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斯:这)C.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鲜:新鲜的,滋味美好的)D.使国工视之,曰:“弗古.。

”(古:古老)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弱子。

②可以调素琴,阅。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③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益清,亭亭净植。

④工之侨闻之,叹曰:“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A.丧妻净经香远悲者B.孀妻金经香远悲哉C.丧妻金经香苑悲者D.孀妻净经香苑悲哉5.“聚室..而谋”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是( )A.聚集在屋子里B.全家人聚在一起C.把全家人聚在一起D.聚集人的房屋6.与课文不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B.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C.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D.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

7.下列句子不是骈句的一项是( )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B.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C.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D.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8.将《陋室铭》中语句按课文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②可以调素琴,阅金经③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④水不在深,有龙则灵⑤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⑥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⑦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⑧山不在高,有仙则名⑨孔子云:何陋之有?A.③⑥⑤⑦①④②⑨⑧B.⑥①③②④⑧⑦⑤⑨C.⑧④①⑤③⑦②⑥⑨D.⑧④①③⑤②⑦⑥⑨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铭”是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最新精选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11 愚公移山习题精选五十八

最新精选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11 愚公移山习题精选五十八

最新精选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11 愚公移山习题精选五十八第1题【单选题】给下面句子选择正确译文:其如土石何?( )A、如果碰上土块石头又该怎么样呢?B、他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C、又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D、还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读课文《愚公移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这篇寓言故事相当完整,有背景、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也写出了一些生动的细节。

B、本文塑造了愚公的生动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

C、本文结尾写大力神夸娥氏两个儿子把山背走了,这是一种封建迷信思想。

D、愚公跟智叟的对比是文中的主要对比,是故事寓意之所在,反映了我国古代人们在人和自然关系问题上两种对立的观点。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关于《愚公移山》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开头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暗示了愚公移山的困难很大。

B、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的目的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C、从"杂然相许”和“邻人京城氏之霜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两句可看出愚公移山受到众人的拥护。

D、选段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

【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字与“以君之力”中“之”的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于厅事之东北角B、策之不以其道C、杜少府之任蜀州D、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与“何苦而不平”问句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A、且焉置土石?B、何陋之有?C、何以为计?D、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选出“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A、河阳之北B、汝之不惠C、操蛇之神D、渤海之尾【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对下面文段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北师大版语文七下《愚公移山》练习题

北师大版语文七下《愚公移山》练习题

《愚公移山》同步练习一、基础驿站1.给予下加点字注音:始龀()荷担()孀妻()箕畚().....2.讲解以下句中加点的词⑴ 曾不能够毁山之一毛.毛:⑵ 河曲智叟亡以应亡:.⑶ 惧其不已也已:.⑷ 无陇断焉断:.3.对以下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讲解 , 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杂然相许许:同意B.遂率后辈荷担者三夫荷:扛..C. 寒暑易节易:交换D.何须而不平苦:劳苦..4.写出以下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①惩山北之塞.古义:今义:②聚室而谋曰.古义:今义:③投诸渤海之尾.古义:今义:5. 《愚公移山》选自,体裁是,本成语故事说了然的道理。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甚矣,汝之不惠!二、综合园地7. 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 以君之力扶苏以数谏..B.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 而山不加增义不杀少而杀众..D.告之于帝皆以美于徐公..8. 以下文言词句式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1)而山不加增,何须而不平?(2)甚矣,帝之不惠。

(3)帝感其诚。

(4)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A.反问句陈述句倒装句被动句B.反问句倒装句被动句陈述句C.疑问句陈述句被动句判断句D.疑问句倒装句判断句陈述句9.从课文学习中知道,“阴”“阳”二字在和山川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川相关的方向,如“河阳”“汉阴”等。

我国好多城镇名称就是这样形成的。

请分别写明以下城市所处山川的地址。

⑴江( 长江 ) 阴__________ ___;⑵洛(洛河)阳_____________;⑶衡(衡山)阳 _____________;⑷华(华山)阴 _____________;10.读了这则寓言故事后,你从中获取了什么启示?请联系生活本质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一)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七年级下册 第11课愚公移山同步测试 试题

七年级下册 第11课愚公移山同步测试  试题

11.愚公移山⊙收获平台一、积累与运用。

1.解释以下加点词的意思指.通豫南________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_________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_________以.残年余力___________2.用课文原句填空。

〔1〕愚公移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愚公移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现愚公移山艰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河曲智叟“笑而止之〞的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中从哪几个方面侧面衬托了愚公移山的困难?答:三、你从愚公移山的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答:四、阅读以下文段,答复以下问题。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假设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河曲智曲亡以应〞中的“亡以应〞的意思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替代________________。

2.“虽我之死,有子存焉……何苦而不平?〞这是愚公反驳河曲智叟的话,请你谈谈对这一句话的理解。

答:*3.对于愚公移山的打算,愚公妻子和智叟都提出同样的疑问。

但两人的语气有什么不同?愚公对两人的态度又有何不同?①其妻献疑:“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一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答:⊙开展空间阅读下文,答复以下问题陈蕃立志蕃〔指陈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

父友同郡〔古代行政区域单位〕薛勤来候〔拜访〕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蕃曰:“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愚公移山同步练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愚公移山》同步练习
第一部分:
1.给下列带点的字注音: 万仞.( ) 箕畚..( ) 孀.妻( ) 匮.乏( ) 始龀.
( )
2.连词起连接作用,表示被连接部分之间的关系,指出下列连词所表示的关系。

⑴面山而居。

而:
⑵聚室而谋。

而:
⑶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而:
⑷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而: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惩山北之塞(塞: )
⑵杂然相许(杂然: )
⑶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易: )
⑷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彻: )
⑸惧其不已也(已: )
⑹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负: )
4.理解翻译下面几个句子。

⑴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⑵吾与汝毕力平险。

⑶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5.写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⑴指通豫南 通 ,意为 。

⑵始一反焉 通 ,意为 。

⑶汝之不惠 通 ,意为 。

⑷河曲智叟亡以应 通 ,意为 。

⑸一厝朔东 通 ,意为 。

6.这篇文章是一篇寓言,其寓意是( )
A 、愚公与智叟正相反,愚公不愚,智叟不智。

B 、要有长远打算,办什么事都要有计划。

C 、只要下决心,有恒心,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D 、只要办事认真,上帝也要受感动。

7.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⑴文言文中,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叫阳,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阴。

( )
⑵“河阳”应理解为河的北岸。

( )
⑶“甚矣,汝之不惠”是个倒装句,翻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 )
⑷愚公的妻子和智叟都反对愚公移山。

( )
读选文,回答问题:(2005年扬州试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8.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词。

①惩山北之塞(惩:)
②杂然相许(许:)
③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
9.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且: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
B、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俯身倾耳以请(《送东阳马生序》)
C、其:其妻献疑曰既出,得其船……处处志之《桃花源记》
D、之:投诸渤海之尾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语句子。

①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②甚矣,汝之不惠。

11.流行歌曲《愚公移山》中这样唱道:“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

”请谈谈你对愚公“开路”精神的理解。

第二部分:
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2005年山东高青试题)
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①屦:麻鞋。

②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

③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

④跣:赤脚。

12.解释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1)或谓之曰(或:)
(2)以子之长(以:)
13.翻译划线句。

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14.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第三部分:
15.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2005年四川广安试题)
A、沙尘暴从蒙古一些沙漠周边的退化草场和旱地刮起,途经河北,到达京津。

B、春天来了,冰雪消融,万物复苏,九寨沟的盎然生机又将呈现在世人面前。

C、考场内学生们沙沙地答着题,考场外家长们无时不在期盼着自己的孩子满面春风地走出来。

D、看到一个个党员干部在各自的岗位上忘我地工作,使我很受教育。

16.名着阅读。

(2005年福州课改区试题)
(1)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入相关的内容。

(填对四处即可)
一部《水浒传》,塑造了多少流传百世的英雄形象,点亮了多少闪耀天空的罡煞之星。

话说梁山第十四条好汉武松,为兄报仇怒杀、潘金莲;发配孟州途中,在酒店结识(母夜叉);醉打蒋门神,替(金眼彪)夺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为躲避官府缉捕,削发扮成;夜走蜈蚣岭,痛杀王道人……正是:“山中猛虎,见时魄散魂飞;林下强人,撞着心惊胆裂。


(2)你喜欢武松这个人物形象吗为什么
17.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对“叶(绿叶、红叶、落叶……)”进行想像描写。

(灵活表达,写一句即可)(2005年福建龙岩试题)
[示例]对“花”的想像描写:
例①:你是大地的微笑。

例②:天边的彩霞怎么跑到地面玩耍来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