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课程 PPT
合集下载
教育学课件第七章(课程)
学科中心课程论
课程构成 课程目标
人文主义课程论
社会重建主义课 程论
社会本位,培养 学生改造社会现 实的技能 广泛的社会问题 综合课程、活动 课程 社会生活是课程 的中心 按专题形式编排 教材
知识本位,向学 儿童本位,教育要 生传授系统的知 促进儿童发展 识技能 实践与经验,适合 真理与知识,学 学生的生活、要求 科的基本结构 和兴趣 分科课程 综合课程、活动课 程
对社会的作用。
二、课程理论的主要学派
(五)存在主义课程论
承认学生本人要为他人的存在负责,课程最终由学生的需要来决定。
代表人物: Kneler
把教材看作是用来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手段,学生是
其主宰。反对固定的课程。
二、课程理论的主要学派
(五)存在主义课程论
理论评价: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责任意识,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但指导下的课程 缺乏系统性,且没有有效的衡量指标。
教学计划
教学大纲 教科书
是课程的总体规划,分为指导性教学计划和执行性教学
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各 计划。
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资料,是 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是师生双方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的基本要素。
二、课程理论的主要学派
(一)拉尔夫·泰勒: 现代课程理论家、评价专家、 教育学家
பைடு நூலகம்
2
经验自然主义课程理论流派主要观点
(一)课程教学的三维统一取向
(二)学生和教师是平等的经验主体 (三)主张教学反思、附带学习和连续性
首先,杜威认为教学需要反思这一理性因素的介入。
其次,杜威认为在具体内容学习的同时,附带学习也是很重要的。
第七章 资源税 《税法》课程PPT
扣缴义务人代扣代缴资源税适用税率按如下规定执行:独立矿山、 联合企业收购未税矿产品,按本单位应税产品税率代扣代缴;其他 收购单位收购的未税矿产品,按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税产品税率代扣 代缴
二、资源税税收优惠及税额计算
(1)开采原油过程中用于加热、修井的原油,免税
(
(2)对油田范围内运输稠油过程中用于加热的原油、天然气免税
计税 依据
(1)从价计征的应税产品以销售额为计税依据 (2)从量计征的应税产品以销售量为计税依据 (3)计税依据确定的其他规定
二、资源税税收优惠及税额计算
① 计税销售额的一般规定:为纳税人销售应税产品向 购买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
销售额明显偏低且无正当理由、视同销售为无销售额的, 按,纳税人最近时期、其他纳税人最近时期同类产品平 均价,或组成计税价计税: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1-税率)
分析
不正确。根据资源税法律制度规定,纳税人的减免税项目,应 当单独核算计税数量或计税销售额;未单独核算或不能准确提 供计税数量和计税销售额的,不予减免税,主管税务机关无权 核定
二、资源税税收优惠及税额计算
(二) 税额 计算
计税 方法
从价计征:应纳税额=销售额×比例税率 从量计征:应纳税额=销售数量×定额税率
(
事故或自然灾害等原因遭受重大损失的,由省、
一 )
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酌情决定减税或免税
税
收
优
(2)纳税人开采或生产应税产品,自用于连续生
惠
产应税产品的,不缴纳资源税;自用于其他方面
的,视同销售缴纳资源税
9
二、资源税税收优惠及税额计算
(3)进口的应税产品不征资源税,出口应税产品不
二、资源税税收优惠及税额计算
(1)开采原油过程中用于加热、修井的原油,免税
(
(2)对油田范围内运输稠油过程中用于加热的原油、天然气免税
计税 依据
(1)从价计征的应税产品以销售额为计税依据 (2)从量计征的应税产品以销售量为计税依据 (3)计税依据确定的其他规定
二、资源税税收优惠及税额计算
① 计税销售额的一般规定:为纳税人销售应税产品向 购买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
销售额明显偏低且无正当理由、视同销售为无销售额的, 按,纳税人最近时期、其他纳税人最近时期同类产品平 均价,或组成计税价计税: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1-税率)
分析
不正确。根据资源税法律制度规定,纳税人的减免税项目,应 当单独核算计税数量或计税销售额;未单独核算或不能准确提 供计税数量和计税销售额的,不予减免税,主管税务机关无权 核定
二、资源税税收优惠及税额计算
(二) 税额 计算
计税 方法
从价计征:应纳税额=销售额×比例税率 从量计征:应纳税额=销售数量×定额税率
(
事故或自然灾害等原因遭受重大损失的,由省、
一 )
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酌情决定减税或免税
税
收
优
(2)纳税人开采或生产应税产品,自用于连续生
惠
产应税产品的,不缴纳资源税;自用于其他方面
的,视同销售缴纳资源税
9
二、资源税税收优惠及税额计算
(3)进口的应税产品不征资源税,出口应税产品不
教育学课程ppt课件
完整最新版课件
42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 要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多方面潜能,了解 学生发展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自信。
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 水平上的发展。
完整最新版课件
43
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
完整最新版课件
9
2、校本课程
(1)定义:
——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 课程。具体说,它是某一类或某一级学校的个别一部 分或全体教师,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本校外 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 班特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2)优点:
更具地方特色,更能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校本 课程是一个持续、动态、逐步完善的过程;使用校本 课程能使教师获得工作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增强 教师参与学校其他工作的兴趣和积极性。
1、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evaluation)与终结性 (总结性)
形成性评价(summative evaluation)是美国 课程评价专家斯克瑞文(Scriven)于1967年提 出的。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评价,是指为改进 现行课程计划或为正在进行的课程与教学活动 提供反馈信息而从事的评价。
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 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 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完整最新版课件
44
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 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 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课程不断革 新的机制。
完整最新版课件
45
(3)缺点:
第七章教学与教学过程1精品PPT课件
(三)、学校教学的特点
学校教学是具有明确目的的教学 学校教学是具有周密计划的教学 学校教学是基于预成课程的教学 学校教学是高速度高效率的教学
(四)、教学的意义
1.教学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2.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3.教学是传递人类文化的重要手段 4.教学是区别其他部门的根本所在
(一)什么是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的本质
几种观点 教学过程认识说 --- 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 教学过程发展说 ---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 教学过程活动说 ---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 教学过程发现说 ---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
教学过程本质的研究----现代教学论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的中心与基础应该是
《教育学》-第七章
教学与教学过程
主要内容
教学的概念及其意义 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的本质 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教与学目标
1、理解教学的概念、特点、意义与任务; 2、理解教学过程的本质; 3、了解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4、掌握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教学及其意义
教学的概念 学校教学的特点 教学的意义
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但不是唯 一途径。
教育也要通过课外活动等途径才能全面实现。
2、教学与智育 ----- 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区别 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它与学校的其他 工作,如思想政治工作、体育卫生工作、后勤工作等并 列。 智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与德育、体育、美育、劳动 技术教育等并列。
联系: 智育的任务主要通过教学来实现。 教学不仅要完成智育的任务,也要完成其他各育的任务。
3、教学与上课 上课是实施教学的一种方式。
就当前我国的情况来看,班级上课是教学的基 本组织形式。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七章 课程
(四)改革的内容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表现在八个方面:
①在课程改革指导思想上,强调大众教育。 ②在课程设置上,强调学生的发展。 ③在课程目标上,强调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情感、态度、 价值观。 ④在课程编制上,强调以社会实际为依据。 ⑤在知识内容上,强调知识的综合性、整合性和学科 间的联系。 ⑥在教学过程上,强调学生的自主性。 ⑦在课程管理体制上,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 校课程的三级管理体制。 ⑧在课程评价体制上,强调走向弹性多元的评价模式。
(三)改革的目标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是 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以邓小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为指导; 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 养良好道德; 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 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第七章 课程
第三节
课程编制
(一) 泰勒原理 “泰勒原理” 提出四个问题: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2.提供哪些学习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学习经验? 4.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二)对泰勒原理的反思
积极价值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提供了一个课程研究的范式。 (2)将评价引入了课程编制过程。 (3)建立了课程编制的目标模式。
(二) 活动课程
活动课程也被称为“经验课程”,是从儿 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活动为中心,通 过亲身体验获得直接经验的课程。 活动课程具有四个特点: (1)主体性;(2)乡土性; (3)综合性;(4)经验性。
二、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一)分科课程:也叫“科目课程”,“是根据 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水平,从 各门科学中选择出适合一定年龄阶段学生 发展水平的知识,组成各种不同的教学科目。 (二)综合课程:是“综合有关联的几门学科, 成为跨越更广泛的共同领域的课程”
第七章课程ppt课件
实质教育论
从功利主义出发,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传 授实用性知识,智力的发展并不重要。
主张学校开设现代语、历史、地理、数 学、物理、化学、天文、商业和法律等实质 学科。代表人物是斯宾塞,他竭力反对当时 英国教育中的古典主义和经院主义,主张实 科教育。
形式教育论与实质教育论观点都是片面 的,割裂了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的统一关系。
课程资源开发的特点
1.从资源层面拓展了课程范围 2.教材是核心课程资源 3.促进课程资源的共享和整合 4.重视学生参与课程资源开发 5.促进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课程资源开发 6.加强校内课程资源设施建设
课程评价
(一)评价改革的总体方向和原则
1.理解性评价:致力于尊重和理解学生。 2.综合性评价: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 3.发展性评价: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发展 和提高。 4.多元化评价:评价内容、标准和方法要多元 化。 5.过程性评价:评价要注重发展和变化过程。 6.自我评价: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
以校为本的课程资源开发
(一)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和方向 1.资源整合:在资源层面适当整合综合实 践活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2.资源更新:利用和寻找新的素材; 3.资源共享:确保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和 交流; 4.校本开发:学校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中 心,要逐步建立校本课程资源库; 5.理论架构:在实践开发基础上形成校本 课程资源开发的理论。
人本主义课程论
代表人物:罗杰斯 人本主义课程论尊重人的尊严与价 值;主张发挥人的潜能,促进人的自我 实现。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 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力主为学生提供 良好学习环境,促进学生主动性与创造 性的发挥。
人本主义课程理论特点
1.提出了意义学习的学习观。 2.人类生来就有学习的潜能,教育应以学习 者为中心,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在能力。 3.提供学习资源,创造良好学习氛围。 4.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提倡从做中学,鼓 励学生自由探索。 5.强调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 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6.强调学习过程不仅是学习者获得知识的过 程,而且是学习方法和健全人格的培养过程。
刑法学课程课件第七章-犯罪主体
(四)减轻刑事责任能力
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又聋又哑的人, 盲人,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能力的精神病
人(不能完全);刑事责任有所减轻。
第三节 影响刑事责任能力的因素
一、刑事责任年龄 (一)刑事责任年龄的概念
法律所规定的行为人对自己实施的刑法所禁 止的危害行为负刑事责任必须达到的年龄。 (二)刑事责任年龄阶段的立法划分
(二)分类
1.以是否要求特殊身份要件为标准,自然人犯 罪主体可分为一般主体与特殊主体。刑法规定不要 求以特殊身份作为要件的主体,即为一般主体;刑 法规定以特殊身份作为要件的主体,即为特殊主体。
2.以特殊身份作为主体构成要件或者刑 罚加减根据的犯罪称为身份犯。身份犯可以 分为真正身份犯与不真正身份犯。真正身份 犯是指以特殊身份作为主体要件,无此特殊 身份该犯罪则根本不可成立的犯罪。不真正 身份犯,是指特殊身份不影响定罪但影响量 刑的犯罪 。
特殊身份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以特定公职为内容的特殊身份 (2)以特定职业为内容的特殊身份 (3)以特定法律义务为内容的特殊身份 (4)以特定法律地位为内容的特殊身份 (5)以持有特定物品为内容的特殊身份 (6)以参与某种活动为内容的特殊身份 (7)以患有特定疾病为内容的特殊身份 (8)以居住地和特定组织成员为
基准进行计算。
苏州大学考研真题
思考题:传统刑法教科书把“刑事责任年龄”, 定义为“指法律所规定的行为人对自己实施的刑 法所 禁止的危害社会行为负刑事责任必须达到的 年龄。”然后又把“刑事责任年龄”的外延划分 为 “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相对负刑事责 任年龄”、“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三个子项。 这一 理论具有明显的逻辑错误。如何在理论上消 除“刑事责任年龄”定义和外延划分的矛盾?
现代管理学第7章ppt课件
(1) 以环境为基点的 战略规划模式;
(2) 整合的战略规划 模式
战略实施 (1) 熟悉战略的实施; 与控制 (2) 熟悉企业战略评价的内容
(1) 目标管理的实施 (2) 区域多元化战略
与国际化战略
第7章 战略管理
❖ 企业战略与战略管理 ❖ 使命与战略目标 ❖ 战略选择与制定 ❖ 企业战略实施与控制
7.3 战略选择与制定
➢低成本领先的方法 ➢成本领先战略的收益与风险
• 抵挡住现有竞争对手的对抗。 • 抵御购买商讨价还价的能力。 • 更灵活地处理供应商的提价行为。 • 形成进入障碍。 • 树立与替代品的竞争优势。
7.3 战略选择与制定
❖ 差异化战略 差别(异)化战略是提供与众不同的产品和服务, 满足顾客特殊的需求,形成竞争优势的战略。
7.2 使命与战略目标
③ 问题。指那些相对市场占有率较低而市场增长 率却较高的经营单位。高速的市场增长需要大量的 资金,而相对市场占有率较低却只能生产少量的现 金。如果投资市场占有率增加,可以变为明星;当 市场占有率降低以后,明星会变为金牛;如果认为 不可能转变成明星,就该放弃。 ④ 明星。市场增长率和相对市场占有率都较高, 因而所需的现金和生产的现金都很大,通常代表最 优的利润增长率和最佳的投资机会。应对其进行必 要的投资,改进企业的竞争地位。
采取不同的战略。
7.2 使命与战略目标
劣势(W)
机遇(O)
②扭转型战略(WO) ③防御型战略(WT)
①增长型战略(OS)
(so)
④多经营战略(ST)
威胁(T)
优势(S)
图7.7 SWOT分析法
7.2 使命与战略目标
高 转化
市
明星
场
教育学-第七章-课程PPT课件
意义的活动
(4)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以理解、体验、反思、探 究和创造为根本
2021/6/4
11
3、新的知识观
(1)知识的内涵发生了变化 (2)知识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4、新的学习观
(1)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学习 (2)新的学习离不开原有的经验 (3)社会性的互动能促进学生学习 (4)学习离不开真实的情境
2021/6/4
(3)便于教师教学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局限性: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脱离;易忽视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能动作用;不利于学生的动手能力
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2021/6/4
4
2活动课程
是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经验为 基础,以各种不同形式的、系列活动组成的课 程.
特点:强调学生自主性和主动性,强调通过学生
(2)课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依据 (3)合理课程设置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02(1/6/44)课程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和标准 2
二、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 的可能
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 其可接受性
4.建立在不同的教育哲学基础上的课程理 论的历史传统的影响
2021/6/4
6
4.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显性课程:是指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列入学校 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以及有目的、有组织的课外活动。 又称“正式课程”、“公开课程”、“官方课程”
隐性课程:不在教学计划中反映,不通过正式的教 学进行,对学生的知识、情感、信念、意志、行为和 价值观等方面起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和干扰教育目 标的实现。又称“非正式课程”、“潜在课程”、 “隐蔽课程”,与显性课程相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课程概述
❖ (五)后现代主义课程论
❖ 一些学者从后现代主义理论出发,借鉴于后 现代主义提出的新视角和新方法等考察一系 列的课程问题。在这方面最为著名的是美国 学者多尔。他把自己设想的后现代课程标准 概括为“四R”。即丰富性( Richness ) 、 回归性(Recursion) 、关联性(Relation)和严 密性(Rigor) 。
学科内容。 在教学方法上,主张用发现法进行教学。
第一节 课程概述
❖ (三)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 ❖ 核心观点:课程不应该帮助学生去适应社会,而是
要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 ❖ 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布拉梅尔德( H. Brameld ) ❖ 两个值得注意的特点:
主张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社会中去,因为社会是学生 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实验室。
第一节 课程概述
❖ 三、课程类型
❖ 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 ❖ 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 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 国家、地方与校本课程 ❖ 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第一节 课程概述
❖ (二)学科课程论 ❖ 学科课程论也称分科课程论,是一种主张以学科为中心来编
定学校课程的理论。 ❖ 在西方,集中反映这种课程理论的教育哲学思想是要素主义
和永恒主义。 ❖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布鲁纳是学科课程理论的集大成者,它的
结构主义课程论对学科课程进行了深入而独到的阐述,是学 科课程理论流派的一面旗帜,其基本观点有以下三个方面: 在课程内容方面强调课程的基本结构。 在课程设计上,主张根据儿童智力发展阶段的特点安排
第六章 课 程
第六章 课程
❖ 第一节 课程概述 ❖ 第二节 课程设计 ❖ 第三节 现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 教学目标:
掌握课程的概念; 理解当代主要的课程理论; 掌握课程类型; 结合实际分析现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问题情境
❖ 课程就是我们所学的教学科目吗? ❖ 课程就是四十五分钟的学习吗? ❖ 高考的3+x, x到底是什么课程,学校是怎样
这种定义把课程视为教学过程要达到的目标、教 学预期的结果或教学的预先计划。
缺陷:
❖把课程视为教学过程之前或教育情境之外的东西,忽 略了学习者的现实经验。
❖把课程定义为预期的学习结果,也容易忽略非预期的 学习结果。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第一节 课程概述
❖ 3、课程即学习经验
❖ 课程即社会改造
一些激进的教育家认为,课程不是要使学生适应或顺从 社会文化,而是要帮助学生摆脱现存社会制度的束缚。 课程的重点应放在当代社会问题、社会的主要弊端、学 生关心的社会现象等方面,要让学生通过社会参与,形 成从事社会规划和社会行动的能力。
❖ 广义的课程就是按照一定的培养目标,在国 家要求、学校安排和教育者指导下使学习者 身心得到发展的。 缺点:
❖ 过分强调知识的内在逻辑系统,往往忽视学生的心智发展、情感陶冶、 创造性表现、个性培养以及师生互动等。
❖ 割裂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过程的联系,把课程视为外在学习者的静态的 东西,忽视了学习者的活动和体验。
第一节 课程概述
❖ 2、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
❖ 狭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 标而设置的所有学科的总和及学科的进程安 排。
第一节 课程概述
❖ 二、当代主要课程理论 ❖ (一)活动课程论
❖ 活动课程理论的思想可以追溯到法国自然主义教育 思想家卢梭。后经杜威得以发扬,杜威的这一课程 理论又称做“经验课程论”或“儿童中心主义课程 论”,此观点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点: 课程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 教材的组织应心理学化。
第一节 课程概述
❖ (二)几种典型的课程概念 ❖ 1、课程即教学科目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把课程定义为:
❖ 课程是指所有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广义课程)。如,中学课程、 小学课程等。
❖ 狭义课程是指一门学科或一类活动。如,语文、数学、外语等。
费尼克斯认为“一切的课程内容应该从学术(学问)中引申出来。 或者说,惟有学术(学问)中所包含的知识才是课程的适当内容”。
第一节 课程概述
❖ 在西方,“课程”一词的英语是Curriculum。 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什么知识最 有价值》一书中。其词根源于拉丁语 “Currere”,意为跑马道。转义为教育术语, 隐喻为“一段教育过程”。从中世纪起“课 程”这一术语便一直是指在学校时间表上科 目内容的安排,这与我国文化传统中对“课 程”一词的理解不谋而合。
以广泛的社会问题为中心。
第一节 课程概述
❖ (四)存在主义课程论 ❖ 存在主义认为,在确定课程时候,一个重要的前提
是要承认为它自己的存在负责。换言之,课程最终 要由学生的需要来决定。 ❖ 奈勒认为,不能把教材看作是为学生谋生职业作好 准备的手段,也不能把他们看作是进行心智训练的 材料,而应当把他们看作是用来作为自我发展和自 我实现的手段;不能使学生受教材的支配,而应当 使学生成为教材的主宰。
教授的?
第一节 课程概述
❖ 一、课程的概念 ❖ 二、当代主要的课程理论 ❖ 三、课程的类型
第一节 课程概述
❖ 一、课程的概念
❖ (一)课程的词源分析
❖ 课程一词,据有关的辞书和研究者考证,始见于唐 宋时期。唐代孔颖达为《诗经·小雅》中“奕奕寝庙、 君子作之”句作疏说:“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 乃依法制”,此处“课程”的意思是以一定程式来 授事。宋代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多次使用了 “课程”一词。如“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 立课程、大作功夫”等,其中“课程”一词就包含 有学习的范围和进程的意思。
这种观点最初来自于教育家杜威,他认为,所谓 课程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所获得的学习经验。
缺点:
❖从理论上讲,把课程定义为经验似乎很有道理,但在 实际教学情境中很难做到。同时这种定义也过于宽泛, 把学生的个人经验都包容进来,以至于对课程的研究 也无从下手。
第一节 课程概述
❖ 4、课程即社会文化再生产
有学者认为,课程就是社会文化的选择和改造。即社会 文化的再生产。他们认为学校的职责是再生产对下一代 有用的知识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