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与课程文化

合集下载

学校文化与课程变革

学校文化与课程变革

学校文化与课程变革学校文化与课程变革作为教育发展进程中最主要的一对矛盾,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纵观诸多学校文化与课程变革之现实,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学校文化与课程变革之关系其实就是“齿轮”关系,学校文化和课程变革像齿轮一样咬合,他们之间的互动像齿轮传动一样,推动自身变化和发展。

文化规约课程,课程强化文化,这是课程与文化的第一层互动关系。

一方面,文化是课程建设的价值取向,它决定了课程的终极品质。

如果抛开文化,课程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另一方面,课程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特定的文化形式, 它是人们基于一定的社会观、知识观、学生观等做出的价值选择。

因此,课程可以强化文化。

一个好的办学理念需要一系列支撑系统, 即理念要接地气,因为理念只有找到合适的途径和方法才可能内化为师生的一种自觉, 进而形成学校的文化。

对于学校而言,课程就是支撑办学理念最重要的支柱之一,是学校文化发展的载体和重要手段,为学校文化的增值与创新提供了核心机制。

可以说,课程是学校文化的生命得以延续的媒介,如果离开了课程,学校文化则会黯然失色直至枯竭殆尽。

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说,一个学校文化的活跃程度, 往往取决于课程的活跃程度和影响力。

课程不仅是要适应文化,更要促进文化发展。

可以说,课程于学校文化而言,就像一双隐形的翅膀, 使学校文化带着永远保持飞翔的动力与自信的心态向着心中的方向翱翔。

文化助推课程,课程浓郁文化,这是课程与文化的第二层互动关系。

具体来说,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校文化为课程建设指明方向。

学校文化既是学校教育价值理念的体现,同时也在无形中决定着人们的价值观念以及行为方式。

因此,学校课程建设的参与者是哪些人,参与者将在建设过程中发出怎样的声音,参与者将采取怎样的行动等等都由学校文化决定。

课程有了学校文化的指引,才能够真正成为一个体系,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是学校文化为课程建设充实内容。

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为使课程组织实施过程做到枝繁叶茂、有血有肉,就必须将扎根学校文化的“土壊”,并从中汲取充足“养分。

课程改革中的学校文化

课程改革中的学校文化

课程改革中的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是课程改革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学校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通过渗透于课程设置、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学生活动等各个方面,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课程设置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

在课程改革中,课程设置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探究精神,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同时,为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课程设置也需要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

课堂教学是实现课程改革目标的重要途径。

在新型的学校文化中,课堂教学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而是成为师生共同探索、互动交流的场所。

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学生的情感需求,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展现自我,提高综合素质。

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隐性课程,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在课程改革中,校园文化需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让学生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中感受到归属感和自豪感。

同时,学校还应积极组织各类活动,如科技节、艺术节、运动会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展示才华,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学生活动是学校文化的重要体现形式之一。

在课程改革中,学生活动需要具有更加明确的目标和计划,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提高自我认知和组织能力。

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学术竞赛等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增长见识、锻炼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学校文化在课程改革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通过课程设置、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学生活动等多个方面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在未来的教育发展中,我们期待学校文化能够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也期待学校能够营造更加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启迪。

教师学校文化与校本课程

教师学校文化与校本课程

教师学校文化与校本课程一、引言教师学校文化与校本课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校的整体发展、师生的成长有着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教师学校文化的概念、校本课程的定义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以期对教师学校文化与校本课程的重要性有更深入的理解。

二、教师学校文化的概念教师学校文化是指在学校内形成的由教师共同认同的核心价值观、行为准则、教育理念等共同体经验的总和。

它包括了教师的职业素养、教学方法、教育观念等方面的特点,对于形成一个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环境至关重要。

三、校本课程的定义校本课程是指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和教育目标,结合地方文化、学生需求等设计的教学课程。

与传统课程不同,校本课程更加关注学生的特点、兴趣以及学习风格,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四、教师学校文化对校本课程的影响1. 价值观一致性:教师学校文化的形成需要教师之间的共同认同和合作。

当教师具备相似的价值观时,他们可以更好地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

2. 教师专业发展:一个具有浓厚学校文化的学校能够提供更多的专业发展机会给教师,使他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从而更好地开展校本课程。

3. 学习氛围:教师学校文化决定了学校的学习氛围。

学生在积极、友好的学习氛围下更容易对校本课程产生积极的态度,主动参与其中。

五、校本课程对教师学校文化的要求1. 集体价值认同:校本课程需要得到教师的集体认同和支持,教师要明确其教学目标和实施方式,相互之间形成价值共识。

2. 专业知识更新: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增长专业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共同推进学校的教育发展。

3. 反思与合作:教师需要进行反思,不断完善校本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同时积极与同事进行合作交流,共同提高校本课程的质量。

六、教师学校文化和校本课程的互动机制教师学校文化和校本课程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教师学校文化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而校本课程则通过培养学生的个性特点、培养批判性思维等方面的能力,进一步加强了教师学校文化的建设。

学校文化建设-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

学校文化建设-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

学校文化建设: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学校文化包含着课程文化,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文化建设理性认识与实践探索的重大发展。

这一观点,对当下的学校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明确了今天的学校文化建设不同于以往的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分野和不同的价值取向。

过去的学校文化或校园文化建设并不包含课程文化。

课程文化的进入,丰富和扩展了学校文化建设的内涵:深入到课程与教学层面,实质性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并将三者勾连起来,构成学校发展的新内涵、新要求和新目标;要求学校文化着眼于学校的培养目标,围绕课程实施、课程管理和课程开发,进入课堂和学科,而不局限于短期性、突击性的所谓每年几次的“文化活动”和“文化节日”;使学校文化建设与每一个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联系在一起,与改进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形成教学品位和追求教学风格相结合,由此学校文化建设成为全体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常态性的学校生活。

课程文化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学校文化建设不再游离于学校日常教学活动之外,而成为教师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生存方式。

课程文化不仅是学校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校文化的核心部分,是学校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和表征。

我以为,课程文化能够充分显示学校文化软实力的内涵和品格:一是课程与教学内在地体现了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哲学。

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哲学应该充溢于学校的方方面面,如学校环境、学校制度、学校组织和学校行为等,但如果不能够体现在课程与教学中,就依然是一种外在的、表层的、形式的、抽象的理念和哲学。

只有当课程与教学充分体现了学校教育理念和教育哲学时,才是内化了的、落实了的、具体化的学校文化价值观,才能转化为学校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才能充分发挥育人功能和作用。

二是课程与教学综合地体现了学校科技应用和人文风貌的总体水平。

学校教育中综合运用现代科技并体现较高技术含量的是课程与教学;集中反映出管理水平的是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和课堂管理,与课程与教学紧密相关;体现师生能力、水平和创造,显示学校历史和文化传统,展现学校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和未来追求,也是与课程教学紧密相关的各类学校活动。

课程文化的定义

课程文化的定义

课程文化的定义课程文化是指学校采取的课程框架,其中包含目标、思想、方法、技巧和文化底层价值体系。

它涵盖了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不仅指学校教育的文化,而且也指学校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质量管理等。

课程文化是学校长远发展的基础,它决定了学校以什么样的方式遵循学校教育目标,以及在教育过程中可以采取的方法、技巧和文化的类型。

课程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学校的价值观念、学校的教育理念、学校的具体课程设置、课程的教学方法等。

价值观念包括学校的宗旨、使命、任务和教育理念等,这是学校运行的基础。

教育理念是希望学校能实现的目标,它是学校课程文化的最大特点。

具体课程设置是指学校所开设的课程,它是学校发展的方向。

课程的教学方法是指学校采用的教学方法,这是学校教育实施的基础。

学校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推行正确的价值观念、推行明确的教育理念、推行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和拟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正确的价值观念包括仁爱、自由、公平、正义等,这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基础。

明确的教育理念是指学校推行什么样的教育模式,如学习型教育模式、发现型教育模式等,这是学校发展的方向。

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是指学校课程设置的安排以及课程的内容,这是学校教育实施的基础。

拟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是指学校采用的教学方法,这是学校教育成功的基础。

课程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学校发展的基础,是学校教育实施的基础。

课程文化是学校发展长远发展的核心,它不仅贯彻学校的价值观念和教育理念,而且也规定了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及质量管理等,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指导者和法律,为学校教育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课程文化是指学校采取的课程框架,包括学校的价值观念、教育理念、具体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法等,它是学校发展的基础,是学校教育实施的基础,也是学校发展长远发展的核心,为学校教育工作的指导者和法律,为学校教育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也不可磨灭。

因此,学校要尽快推出一个合理的课程文化,使教育目标得以实现,使学校发展得到加速。

新生态学校的文化与课程体系

新生态学校的文化与课程体系

新生态学校的文化与课程体系新生态学校是一所注重综合素质教育的学校,致力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未来领袖。

学校采用全英文授课、中美双师制教学模式,致力于为学生提供国际化的教育环境和独特的课程体验。

新生态学校的教育理念是“入于夙志,行于夙夜”。

学校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夙志,并为之努力奋斗。

学校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强调品德教育、创新思维、国际交流等方面的培养。

在文化上,学校主张“尊重、爱心、责任、合作”,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加体验式学习、团队合作和社会实践等活动。

学校还积极倡导包容与博爱的校园文化,努力创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新生态学校的课程体系由STEM教育,人文社科和课外拓展三部分组成。

STEM教育方面,学校设有一整套由谷歌百万美元增强现实VR教学系统打造的STEAM课程。

STEAM包括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数学(Mathematics),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学校还开设有英文、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让学生受益于国际化的优质课程。

在人文社科方面,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和文化素养。

学校针对学生的语文和英语掌握情况,量身定制了个性化的语言学习方案,并通过各种形式丰富学生课外阅读和写作,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学校开展了心理辅导、文化沙龙等社科课程,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并发展人文素养。

在课外拓展方面,学校以勇于尝试、锻炼创新思维为目的,提供了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

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团队形式的活动,例如学生会、户外拓展、运动会、文艺比赛等,让学生更好地发现和发展自己的特长。

此外,学校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扩展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能力。

浅议职业院校语文课程与校园文化建设

浅议职业院校语文课程与校园文化建设

【 摘
要 】 在职业 院校 语文课程净化 着校 园文化 内涵, 语 文课堂是加 强学生人 文素养培养 的主 阵地 。应进 一步加强语文课程建 设, 优
化语 文教材 , 改进教 学方法, 开展语文 活动 , 推动职 业院校校 园文化发展 , 为校 园文化建设 注入文化之魂 。
【 关键词 】 职业院校 ; 语文课 程 ; 校 园文化建设 ; 现状 ; 对策
中感受着优美 的校 园环境 , 阅读 着丰富的图书资料 , 获得美的享受 。校 文化 内涵 , 将校园文 化等同于课外文艺 活动 , 认为只要 多办几台晚会 , 园制度 文化规范着学 生的行为 习惯 ; 校园精神文 化更是 以无 形的力量 让学 生唱 唱歌、 跳跳 舞、 忙起 来就行 , 校园活 动形式单 一、 缺乏 文化气 教育学 生, 使生活在校 园中的每一个 人不断调节 着自己的心理 和仃 X - 为 息 , 学生们大多对此类活动提不起兴趣 , 活动也演变成 了部分学生干部 方式 以获得群体肯 定, 生活在这种 文化氛围中 的人会自 觉不 自觉地接 捞 取操 行评分 的手段 。这样的校 园文 化缺少文化 的滋养, 怎能实现校
教育工 具化 的结果 , 对 工具, 1 生 的过分 追求必然会 降低 受教育者 的生活 由于职业教育 旨在 培养生产第一线 的技能型人才 , 能够快速培养 品质 , 而 “ 现代职业教 育应 使 ‘ 有业 者乐业 ’ , 就业 不再仅仅是 ‘ 谋生 学生技 能的专业课及 实践课 占用着 大量 的课时 , 而语文课 程对学生的 的手 段 ’ , 而是 ‘ 生活的 手段 ’和 ‘ 人 生价 值实现 的重 要途径 ” ’ 。… 教育培养作用是潜移默化的 , 时间也相对较为漫长 , 因而在许多职业院 今天许多专家学者都提 出职业教 育应 改变仅仅 重视知识与技能培养的 校 中, 语文 课程不被重视 , 课程课时得不 到保障 , 有些学校 干脆不开设 目标 , 关 注于 “ 人的可 持续 发展 ” , 使 每一个职业教 育的接受者都 能实 语文课程 ; 同时 , 语文教 师由于在学校 的教学体系中被忽视 , 缺乏工作 实在在地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 而不 是在 社会进 步中被裹挟着前进 。 热 情; 这也 在很大程 度上限制了语文 的教学 。再者学 生由于受到社会 职业教育要帮助学 生实现个 人素 质与职业和谐 , 职业生涯与理想和谐 , 上教育功利化 的影响 , 也不重视语文学 习, 这些情况使语文课程在职业 个人 志趣与 社会价值 取向和谐 ] 。这些 目标的 实现应该 由校 园文化 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及人才培养中的功能被弱化, 应有的作 用难 以发挥 。 及语文 课程来共 同完成 , 这种职业 教育价值观 的改变给 了校 园文化及 2 、 职业院校校 园文化建设缺少 “ 文化 ” , 在人 才培养中难以发挥应

什么是学校文化

什么是学校文化

什么是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有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精神风貌。

它是学校的核心精神,是学校办学理念、办学方式和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软实力,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学校文化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1. 价值观导向:学校文化是学校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它强调的是人文关怀、道德修养、知识追求等核心价值观念,在学生中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2. 行为准则:学校文化规范了学校师生的行为准则,包括学生间的相互尊重、师生间的和谐相处、学习上的自律等。

这些行为准则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和行为模式。

3. 精神风貌:学校文化还体现了学校的精神风貌,包括学校的学术氛围、学风建设、校园文化活动等。

这些都是学校的特色和魅力所在,能够吸引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学校文化的构建需要学校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

以下是一些构建学校文化的具体方法和策略:1. 培养学校核心价值观:学校应明确并倡导一套符合学校特色和办学理念的核心价值观。

这些价值观可以通过课程设置、主题教育活动等途径进行传达和弘扬。

2. 建设和谐校园氛围:学校应注重师生间的和谐相处,通过开展班级活动、校园文化节等形式,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校应通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4. 建立规范的学习环境:学校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优质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5. 强化师德建设: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师德教育和培训,引导教师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和引领者。

学校文化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学校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通过构建良好的学校文化,学校可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为社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学校文化建设与校本课程

学校文化建设与校本课程

学校文化建设与校本课程引言: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学校的文化建设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一所优秀的学校不仅要注重学术教育,还需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需要进行文化建设,并采用校本课程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1.1 学校文化的定义及作用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信仰、行为准则和社会共识。

学校文化不仅是学校发展的灵魂,也是学生个性培养的重要环境。

1.2 学校文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学校文化建设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思维,使学校成为具有学术优势、人文关怀和社会影响力的优秀学府。

1.3 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1)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建设有创新精神的学术环境。

2)倡导尊重和关爱,塑造友善和谐的人际交往方式。

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励学生参与公益活动。

4)加强学生的艺术修养,培育审美意识和文化素养。

5)推广学校内部的优秀案例和先进经验。

二、校本课程的概念和意义2.1 校本课程的定义校本课程是指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目标,以学校特色为基础,可以包括各个学科的教学内容,也可以包括非学科方面的活动与实践。

2.2 校本课程的意义校本课程可以帮助学校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实现教育目标。

通过设计与学校特色相契合的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学校文化建设与校本课程的关系3.1 学校文化对校本课程的指导作用学校文化应当成为校本课程的指导思想,通过对学校文化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和传承,来指导校本课程的设计和实施。

3.2 校本课程对学校文化的诠释和延伸校本课程是学校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它可以通过各类特色课程、项目活动等方式,进一步诠释和延伸学校文化的内涵。

四、学校文化建设与校本课程的实践策略4.1 优化学校管理,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管理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学习条件。

特殊教育学校的校园文化就是课程文化

特殊教育学校的校园文化就是课程文化

特殊教育学校的校园文化就是课程文化4月8日,北京市西城培智学校芦燕云校长为我们讲授了主题为《涵养个人品质 打造校园文化》的讲座,给我最深刻的观点是“什么是校园文化——课程文化”。

我非常欣赏和赞同芦校长的观点,我们特殊教育学校的校园文化就是课程文化。

他们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做法值得我校学习和借鉴。

随后几天,我们先后参观了北京市宣武培智中心学校和北京市西城培智学校。

这两所学校的校园文化无不体现了课程文化。

西城培智学校课程的主题有九大方面:认识自己、我们的学校、食品与营养、快乐家庭、自然探索、节日、交通、健康生活、社区、特奥运动,学校结合课程主题分别装修和布置了相匹配的主题教室。

教室的环境布置,学校的每一个角落、每一篇墙的布置都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体现了“物物是教学,处处为教学”的课程文化氛围。

农家院 交通 家居社区医院 超市 特奥长廊 自然长廊宣武培智中心学校在“以爱与爱有爱无碍”的校园文化核心理念下,加强物质文化建设,创造了“无碍校园”。

宣武培智同西城培智学校一样,在课程主题的引领下布置主题课室和走廊,甚至是学校的每一个角落,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作用,为课程教学服务,为学生融入社区生活服务。

邓猛教授在《特殊学校教学实施中支持性环境建设》的讲座中指出“残疾儿童需要支持!支持从环境改变开始!教学从环境改变开始!”因此,老师上课的环境(课室环境)要匹配课堂内容及教育内容,这样才能有效实施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王雁教授在《融合教育学校校园支持性环境的建设》的讲座中强调“特殊儿童需要创设环境支持其发展和提升各方面能力,从而使其适应其他环境。

”王教授还阐述了“学校如何为特殊儿童创建支持性环境?”其中之一就包括了物质环境,也就是校园、课室的环境。

我校正在开展IEP教学,并且正在筹划校园文化建设,这次学习给了我很好的理论指导和启发,宣武培智和西城培智的校园环境布置值得我校学习和借鉴。

同时,我也认为我们特殊教育学校的校园文化就是课程文化。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校本课程开发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校本课程开发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校本课程开发一、背景介绍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校园文化的建设和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园文化的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而校本课程的开发则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和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1.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可以规范学生的行为,引导学生自觉遵守纪律,养成和谐友善的社交态度,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学习习惯。

2. 塑造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可以向学生传递积极向上的核心价值观,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3.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为学生提供各类特色活动和社团组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1. 个性化教学。

校本课程开发可以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量身定制课程,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2. 培养创新能力。

校本课程开发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3. 引领教育发展。

校本课程开发对于教育教学改革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可以引领教育发展朝着更加科学、个性化和适应社会需求的方向发展。

四、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1. 建设学生自治组织。

设立学生会、社团组织等,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2. 举办各类特色活动。

开展形式多样的课余活动,如运动会、文艺晚会等,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

3. 建设和谐校园环境。

营造和谐友善的校园氛围,加强家校合作,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

五、校本课程开发的方法1. 设立课程开发专项小组。

成立学校课程开发小组,制定开发计划和流程,明确开发目标和内容。

2. 调研需要与特长。

了解学生的学科兴趣和特长,确定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和重点。

3. 加强教师培训。

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增强他们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和能力。

理解和构建学校的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及教研文化

理解和构建学校的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及教研文化

理解和构建学校的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及教研文化学校文化是由物质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课程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组成的有机整体,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文化能表现学校精神的价值取向,能表现一所学校全方位的风貌,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

一、对学校制度、精神及教研文化的理解1.制度文化:制度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内在机制,包括学校的传统、仪式和规章制度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起科学的符合学校实际的规章制度才能规范师生行为,保证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才能逐步形成学校的精神文化。

2.精神文化:学校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灵魂,主要包括学校历史传统和全体师生认同的共同的价值观念。

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精神文化是学校的巨大财富,是推动学校前进的精神力量。

3.教研文化:教研文化是指师生在教育实践过程中由制度作保障所创生的针对问题的互相对话,教研文化相互提升、相互辐射。

是着眼于相互提高、彼此共进的一种无私的和谐的研修环境。

二、如何构建学校的制度、精神及教研文化1.制度文化的构建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既是广大师生的行为准则,又是学校文化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学校要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使学校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学校重大事项的决策和实施要按章办事、不徇私情,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要清理和废除卡、压、罚的规章制度,改进不科学的管理办法,提倡民主管理的管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学校要形成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性发展的生动活泼的制度环境,促进广大师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制度不等于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是指人对待制度的内隐规范即对制度内化认同并自觉遵守。

要想全体教师都自觉遵守,初始的管理必须是刚性的,学校在进行管理时还是要注意体现人文关怀,这样的柔性管理,做到刚柔并济,目的就是使各项制度都能得到认真执行,做到行之有效。

学校文化建设与课程融合计划

学校文化建设与课程融合计划

学校文化建设与课程融合计划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推进,我国的教育体制也在不断进步。

学校作为培养下一代人才的重要场所,其文化建设和课程融合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就学校文化建设与课程融合计划的意义、目标和实施方法进行探讨。

二、学校文化建设的意义学校文化是学校内部各种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独特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总和。

良好的学校文化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有助于他们在日后生活中更好地面对挑战。

因此,学校应该注重培养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的学校文化,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三、课程融合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课程融合是将不同学科的知识主题、方法以及学生个人的兴趣、需求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教育形式。

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对学校文化的认同和理解。

四、学校文化建设与课程融合计划的目标学校文化建设与课程融合计划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通过培养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的学校文化,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通过课程融合,学生可以跨学科地学习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学校文化建设与课程融合计划的具体实施方法1.建立积极的学校文化氛围:学校可以组织各类艺术节、科技创新比赛等活动,加强学生与校园文化的交流与参与,提高他们对学校文化的认同感。

2.设计跨学科主题课程:学校可以制定跨学科的教学计划,将不同学科的知识与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和实用性。

3.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学校可以开设多个团队合作项目,如社团活动、实验课程等,鼓励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增强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学校文化建设与课程融合计划的挑战与对策1.教师专业素养不足:教师需要接受专业培训,提高跨学科教学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2.课程资源不足:学校可以与社会资源机构合作,共享资源,打造跨学科教学平台。

3.学生接受能力差异大: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不同形式的课程融合,满足学生的需求。

学校文化建设和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学校文化建设和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学校文化建设和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学校文化建设是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育学生素质、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而校本课程的开发方案,则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具体实施手段。

本文将从学校文化建设和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概念、意义及重要性,到如何进行学校文化建设和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具体内容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学校文化建设的概念和意义学校文化建设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和活动,培养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念、校训精神、优良传统和学风建设,形成具有学校个性和特色的文化氛围。

学校文化建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提高学校整体教育质量。

学校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学校文化是塑造学生性格的重要因素。

学校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其文化价值观念会深深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其次,学校文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学校文化建设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浓厚的学习氛围和师生关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内在动力。

此外,学校文化建设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提升学校的社会形象和声誉。

二、校本课程的概念和意义校本课程是指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和办学目标,根据教育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结合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自行编写和开展的课程。

校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学校教学工作的需要,发挥学校的特色和优势,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校本课程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校本课程可以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差异化教学,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其次,校本课程可以更好地弘扬学校的优良传统和理念。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学校可以将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特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学校的文化。

三、学校文化建设与校本课程的关系学校文化建设和校本课程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学校文化建设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重要的价值观念和理念,而校本课程的开发则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具体实施手段。

学校文化导论-课程文化的内涵和结构

学校文化导论-课程文化的内涵和结构

课程文化的内涵和结构课程不能仅仅视为学科,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是一个辐射性的多维空间,课程本质上是一种教育进程,是一种实践状态的教育。

课程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他们是课程的开发者、知识的建构者,在师生平等对话、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有效地指导,热情地鼓励,学生积极地探究,自主地建构。

而课程文化好比纽带,它将学校课程、师资队伍、学校环境组合起来,共同为培养目标的实现和办学思想的对象化而服务。

作为一种文化,课程文化本身也具有多维辐射性。

一、课程文化的理解课程和文化是紧密相连的。

虽然对于课程和文化的解释和界定众说纷纭,但是传统上认为课程是传承文化的一种工具。

社会的变迁注定要以冲破昨日的合理性为契机,寻求新内涵、新意义。

同样教育改革带来的新理念也终结了课程工具化的命题,赋予课程自主的文化内涵与逻辑,试图使课程的自在的、自主的、自觉的文化主体重现。

而课程改革的根本性出路也在于改变课程的工具化角色。

由于课程和文化概念本身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要对课程文化这一概念作出较为精确的表述、限定和解释是比较团难的,也是没有必要的。

但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认识课程文化,即作为方法论意义的课程文化和作为对象化的课程文化。

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说,课程文化就是课程对文化的选择。

作为对象化的课程文化就是视其为一种具有实体内容的对象化存在,即“课程是一种文化现象”。

裴娣娜教授的课程文化观点:作为现代学校文化的重要内容,学校教育活动的生存方式,指按照一定社会发展对下一代获得社会生存能力的要求,对人类文化的选择、整理和提炼而形成的一种课程观念和课程活动形态。

现代社会,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课程文化观的确立,从根本上影响一个国家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思路。

1.课程文化是学科课程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含量。

其外延包括学科课程知识体系的文化价值,以及学科课程知识体系在发生、发展、完善的过程中所涌现的科学、人文文化名家的故事和他们滋润人类精神发育的思想情感。

学校文化共同体——在学生文化、教师文化和课程文化互动交融中生成

学校文化共同体——在学生文化、教师文化和课程文化互动交融中生成

36科技资讯科技资讯S I N &T NOLOGY I NFORM TI O N 2008N O .11SC I ENC E &TEC HN OLO GY I NFO RM ATI O N 科教平台1学校文化的内涵及特征学校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亚系统受到研究和重视主要是在20世纪以后伴随着教育文化学的发展而发展。

美国学者西格尔在《教育与文化进程》中认为学校有自身的文化,这种文化包括参与者的行为规范和维持这些规范并以其为基础的价值观。

这就确定了学校有相对独立的、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和机构的文化特征。

但是,对于学校文化的定义和界定目前没有统一的观点,比较有见地的是郑金洲在《教育文化学》一书中对学校文化的认识: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是一种特殊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是有着深厚积淀的文化。

由于对学校文化的定义上的分歧,因而在学校文化的构成上,即学校文化包含哪些类型,观点众多。

学者在分类时大体上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依据学校各组成部分进行分类。

如沃勒在其所著的《教学社会学》认为学校有两种对立文化:教师所代表的成人社会的文化和学生所代表的同辈团体的文化;如台湾学者林清江把学校区分为六种,包括教师、学生、行政人员、社区、物质及制度规章文化。

二是依据文化自身的表现形式进行分类。

如戈尔尼克等把学校文化类型划分为宏观文化和微观文化两大类。

学校文化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从广义的文化概念出发来理解学校文化,那么就涵盖了学校物质、精神和制度的各个方面。

笔者从狭义的文化概念来理解学校文化的内涵,认为学校文化是在学校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组织成员共享的基本假设和信念以及稳定的生活方式,它表现为学校组织成员共同遵守的价值体系和行为模式。

学校文化的主体结构由学生文化、教师文化和课程文化三部分构成,它是具体的学生文化、教师文化和课程文化的统一表现。

学校文化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学校文化外在的、显性的、学校物的文化的背后潜在地蕴含一定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精神境界。

校园文化与课程体系建设的关系

校园文化与课程体系建设的关系

校园文化与课程体系建设的关系一、引言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精神灵魂,是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和办学理念的体现。

课程体系建设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础,是实现学校育人目标的重要手段。

在当今社会,校园文化与课程体系建设的关系日益凸显,二者之间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本文将从校园文化与课程体系建设的关系入手,探讨二者之间的密切关联与互相促进。

二、校园文化对课程体系建设的影响1.校园文化是课程体系建设的精神支撑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精神家园,是学生价值观、行为规范、学习态度等方面的集中体现。

优秀的校园文化能够为课程体系建设提供精神支撑和指导,有利于形成和完善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办学特色,推动课程体系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2.校园文化是课程体系建设的价值导向校园文化所倡导的价值观念、人文精神等对课程体系建设起着重要的价值导向作用。

优秀的校园文化能够引导学校课程体系朝着全面发展、个性化、多元化等方向定位,体现学校的价值追求和育人理念。

3.校园文化是课程体系建设的社会背景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社会背景,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社会环境和氛围。

校园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将直接影响学校课程体系的合理性、实用性和时代性,进而促进学校课程的不断优化和提高。

三、课程体系建设对校园文化的影响1.课程体系建设是校园文化的具体体现课程体系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载体,是校园文化的具体体现和实践。

一所学校的课程体系建设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特点,直接影响到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外延。

2.课程体系建设是校园文化的潜在动力优秀的课程体系建设对于校园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潜在的动力作用。

一方面,课程体系能够为校园文化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教学环境,滋养和熏陶学生的思想情感;另一方面,通过课程体系的创新与改革,校园文化也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3.课程体系建设是校园文化的塑造与传承课程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和创新,对于校园文化的塑造和传承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课程体系的设计和调整,更好地融入社会文化和历史传统,传承和弘扬校园文化的精髓;另一方面,校园文化也能够影响学校课程的设置和发展,使课程体系更贴近校园文化的特点和需求。

新生态学校的文化与课程体系

新生态学校的文化与课程体系

新生态学校的文化与课程体系
新生态学校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个性与创造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学校秉承着生态教育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下面将详细介绍新
生态学校的文化与课程体系。

新生态学校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多样性。

学校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个人的创造力,尊重学生的兴趣和天赋。

学校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课程选择,包括艺术、音乐、科学、技术等领域,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

新生态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学校强调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动手
实践、积极参与。

学生可以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如田野考察、社区服务、创业实践等,通
过实践来提升自己的技能和思维能力。

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和可持
续发展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保责任感。

学校组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
了解社会问题和需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新生态学校还注重跨学科和综合教育。

学校将不同学科知识融入到综合学习中,鼓励
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知识。

学校提供跨学科的项目学习和研究课题,让学生能够跨学科学
习和应用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生态学校还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丰富多样的体育
和健康课程,鼓励学生运动和参与各种户外活动。

学校还注重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领导
力培养,提供各种社团和俱乐部活动,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团队合作和领导组织。

新生态学校的文化与课程体系

新生态学校的文化与课程体系

新生态学校的文化与课程体系新生态学校是一所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探究精神和环保意识的学校。

其文化以创新、探索、环保为核心,课程体系则以多样化、实践性和环境教育为特点。

新生态学校的文化特点之一是创新。

学校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尝试新的想法和方法。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参与到创新性项目中,通过实践和反思来培养创新精神。

学校设有“创新大赛”,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创新项目,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改进。

学校还定期举办创新讲座和工作坊,邀请专业人士分享他们的创新经验和思路,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创新平台。

另一个特点是探究精神。

学校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和探索解决方法。

学校还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学术竞赛和科研项目,培养他们的科学研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校也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如实验室、图书馆和研究中心,为学生的探索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环保意识是新生态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致力于培养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关心,鼓励他们采取行动保护环境。

学校设立了环保社团,组织学生参与环保活动,如垃圾分类、植树造林和节约用水等。

学校还注重环境教育,将环保意识融入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环境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在课程体系方面,新生态学校注重多样化和实践性。

学校的课程设置丰富多样,除了基础学科的教学外,还开设了许多选修课程和实践类课程,如艺术、音乐、体育和手工等,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

学校也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环境教育也是新生态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的课程中加入了环保、可持续发展等内容,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学生通过亲身参与环境保护活动,了解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和解决办法,从而培养他们的环保习惯和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是一个如钱钟书先生所说“你不说 我还明白,你越说我越糊涂”的那类概 念。 《易经》:“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 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释为 “文明”,指礼乐、法则或制度;“化” 释为“教化”,指教育化成。合起来, 就是“以‘文’ ‘化’人” 。——— “文化”即“教育”。
当今,文化包括教育,教育是文化的一种形式,只是 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包括:物质、制度、精神三个部分。 形而上者谓之“道”——精神(知识、伦理、审美领域, 对应于心理学的认识、意志、情感三个范畴,分别与 教育的智育、德育、美育相切合)——尚辞述言。 形而中者谓之“度”——制度(准则、规范、行为方 式)——尚变循动。 形而下者谓之“器”——物质(工具、方法、建筑 物)——尚象制器。
学校文化是社会的组织文化的一种型式、 一种表现。它的形成: 1.学校的历史; 2.学校的价值和信仰; 3.学校的各种规范和规则; 4.学校的传统、仪式特征; 5.学校的杰出人物。
斯普朗格说:教育的本质是文化。教育是一种 “文化活动”,一种“文化过程”,“教育即 文化的别名”。 教育选择、传递、保存和创造文化。斯普朗格 又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 教育,正是由于它是一个人人格心灵的‘唤 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教育的最终目的 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传统力量 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 到精神生活运动的根。”
文化是生存样式,如“历史地凝结而成的稳定的、深 层的生存方式或生存模式”(衣俊卿), 文化是共享的行为方式,如“通过符号取得和传达的 外显的和内涵的行为方式”(克拉克洪) 文化是行为控制机制,如“一套控制机制——计划、 方法、规则、指令(程序)——用以支配人的行为” (格尔兹) 文化是共享的价值观念,如“人类长期积累并生活于 其中的知识、价值规范和艺术体系之总和”(哈里斯) ……
组织文化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伦恩伯格, 1991) 1.可见的行为规章。成员交流时,使用同样的 语言、术语和礼节、仪式。 2.规范和规则。群体中的行为标准和指南,它 使得要成为该组织成员的人必须要遵循其特定 的要求。 3.主导价值。群体内认同和共享的价值观。 4.情感。成员相互作用或与外界相互作用而形 成的氛围。
精神力系统的塑造
精神力是指学校的精神、理念对学校发展 所产生的内在驱动力及对社会公众所产生的影 响力量。其内容大致包括:核心价值观、学校 战略定位、发展愿景、学校精神、学校使命、 校训、教育理念、管理哲学、校园格言、学校 宣言、校风、教风、学风、教师誓词、学生誓 词等。
执行力系统的塑造
执行力是整合学校各种资源而形成 的成功实现学校文化战略、充分体现学校 组织程度与办学效益的综合能力。它主要 包括校名使用规范、行政机构建设、学校 品牌策略、人力资源开发策略、公共关系 策略、教育科研策略、教工手册编制、校 本仪式、学校规章制度、教学行为规范、 组织文化传播系统的健全等。
学校文化建设的几个问题
陕西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 张立昌
要讨论的几个问题
1. 2. 3. 4. 5. 什么是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与学校发展; 学校文化的核心理念; 学校文化与课程文化; 学校文化与教师发展; 6. 学校文化与学校传统; 7. 学校文化建设的一个案例。
一、什么是学校文化
首先,请各位思考和提出: 什么是文化?
广义的“文化”指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 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与“文明”的 含义相近。 狭义的“文化”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 受教育的程度,如“学文化”、“文化课”等。 文化生活中讲的“文化”既不同于广义的“文 化”,也不同于狭义的“文化”,是相对于经 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和精神产品。
其次,请各位思考和提出自己的: “学校文化”的一个界定。
对此,有无数的界定。
我们同意这样一种界定: “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 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 式。” ——郑金洲:《教育文化学》
学校是一种社会组织。 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是作为一个组织之特征的所 有信仰、情感、行为和象征。具体地说, 是组织成员共享的哲学、观念、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情感、假设、期望、态度、规范和价值。
《学校文化战略纲要》内容简介
“学校文化战略”定义: 是在宏观层面上对学校全局的、长 远的文化发展所做出的符合学校自身规 律的预制和谋划,并在一定意义上决定 着学校未来方向与发展水平的策略;同 时,它也是一所学校在激烈的教育竞争 中,能够凸显其办学特色并永葆发展活 力的根本性策略。
他们提出来一个响亮的口号:
形象力系统的塑造
形象力是学校外在形象使学校成员 与社会公众产生感性认识的力量。学校 外在形象大致包括物质环境、人文环境、 视觉形象、听觉形象等。
启示一:学校发展面临着新背景和 新环境
1、学校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外部建设和外延扩 张的任务基本完成,需要有新的发展目标和思路的 引领和提升; 2、学校满足社会、社区和家庭的需求不断增长,学校 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而这种竞争的实质是良好的 教育服务,良好的教育服务需要综合实力的比拼;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对学校文化建设提出 了强烈的呼唤和要求,学校自主发展意识的觉醒催 生着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在需要和自觉意识。
二、学校文化与学校发展
基本观点:今天的学校文化建设, 已经完全超越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关于 “校园文化”的理解,成为“学校发展” 的同义语,涉及到学校的整体发展、内 涵发展和长远发展。 “以文化发展引领学校发展”是当 今中国教育界的时代强音。
一个案例: 重新崛起的南京某中学
2005年南京市经历所谓的“高考之 痛”,相当一部分学校在新背景和新环 境中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新问题和新矛 盾,其中包括南京市某中学。但南京市 某中学没有简单地学习和模仿高考成功 的苏中、苏北学校,而是出人意料地开 始研制《学校文化战略纲要》。
向学校文化要质量!
同时提出来一个新的概念:
“学校文化力”
学校文化力: 精神力+执行力+形象力
学校文化战略主要包括精神力、执 行力和形象力等三个系统的塑造。这三 者综合起来,则形成学校的文化力。学 校文化力的内容结构为“一体两翼”, 即以精神力为主体,以执行力、形象力 为两翼,三者组成完整的文化力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