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干熄焦焦罐台车及小车设计制造与检测验收技术要求规范
干熄焦焦罐台车及小车设计制造与检测验收技术要求规范一、技术性能要求:1、设备的主要技术参数:2、设备描述:2.1自驱动焦罐台车由车体、车轮组、转台、制动器、焦罐导向架以及减震装置等部分组成,还带有走行驱动装置和焦罐旋转驱动装置。
其走行车轮共四组八个。
2.2转台旋转后的停止位置应是其起始位置,以保证焦罐吊杆与焦罐底闸门之间顺利复位。
2.3为使罐体与转盘精确定位,在转台上设有两个楔形定位凸台。
转台上设有四个缓冲座,以减轻罐体下落过程中对转盘的冲击。
2.4自驱焦罐台车应满足可作为驱动车牵引另一辆焦罐台车的能力或者牵引湿熄车的能力,也满足作为被牵引车辆,同步实现制动器打开和制动的要求。
2.5要求台车的每一端均可与另外的台车或者湿熄车连接,并有相关的快速接头彼此相连。
3、检验和试验:3.1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及企业标准。
3.2必须满足卖方提供的设备技术规格书。
3.3在制造厂需进行予组装和空负荷试车,试车时需提前5天通知买方和业主单位。
3.4买方参与检验不能免除卖方责任。
二、设计、制造及检验执行标准和规定:1、JB/T5000.3-2007《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焊接件》。
2、JB/T5000.4-2007《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铸铁件》。
3、JB/T5000.6-2007《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铸钢件》。
4、JB/T5000.8-2007《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锻件》。
5、JB/T5000.9-2007《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切削加工件》。
6、JB/T5000.10-2007《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装配》。
7、JB/T5000.11-2007《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配管》。
8、JB/T5000.15-2007《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锻钢件无损探伤》。
三、设备的设计与供货:1、设计要求:1.1自驱动焦罐台车的钢结构部分是钢板焊接成的,通过适当配置补强、横隔梁等,使其形成具有足够强度和刚度的结构。
1.2为使罐体与转台精确定位,在转台上设有两个楔形定位凸台。
重型机械标准2007版索引
重型机械标准2007版索引第一卷
第1部分设计要素
第2部分公差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
第3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第二卷
第4部分螺纹
第5部分紧固件
第6部分键联接、无键联接
第三卷
第7部分联轴器、制动器、离合器
第8部分齿轮、蜗轮蜗杆、减速器
第9部分带传动、链传动
第四卷
第10部分液压缸、气动缸、电动缸
第11部分管路附件
第12部分润滑元件及装置
第13部分密封
第五卷
第14部分材料
第15部分轴承座及附件
第16部分弹簧
第17部分操作件
第18部分吊耳、钢丝绳、梯子和栏杆
增补(1):
设计要素
公差配合、形状公差
通用技术条件
金属材料(铸件、锻件),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
螺纹
紧固件
增补(2):
联轴器
制动器、离合器及其他
键联接、无键联接
齿轮、蜗轮蜗杆。
锻件5000-15-2007
返回总目录 返回分目录
后退
1
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标准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锻钢件无损检测
允月/栽 缘园园园援员缘原2007 摘录 代替 JB/T 缘园园园援员缘原1998
员 范围
JB/T 5000 的本部分规定了锻钢件的超声波、磁粉和渗透检测方法及其质量等级。 本部分适用于重型机械用锻钢件的无损检测。 采用本部分规定的无损检测方法,可能会涉及危害性材料、操作及设备,参加无损检测人员应遵 守有关安全防护和保健规程。 对锻件无损检测的方法、部位及质量等级应在锻件图样、技术文件和订货技术条件中注明。
2
4
8
12
20
5
24
36
50
75
评定框内允许的最大磁痕数量
a 质量等级不适用于单边机械加工余量大于 1 mm 的受检表面。 b 质量等级不适用于单边机械加工余量大于 3 mm 的受检表面。
5
7
10
12
重型机械标准
重型机械标准摘要:本文档旨在提供一系列适用于重型机械的标准,包括设计、制造、安装和维护等方面的要求。
这些标准的制定旨在确保重型机械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性能达到预期要求,同时降低事故风险和维护成本。
1. 引言重型机械在现代工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广泛应用于建筑、采矿、港口、能源等领域。
为了确保这些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工作场所的安全,制定并遵守适当的标准至关重要。
本文档主要针对重型机械的设计、制造、安装和维护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说明,帮助相关从业人员了解和遵守相应的标准,以确保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性。
2. 设计标准2.1 结构设计重型机械的结构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正常工作条件下的载荷;•充分考虑静、动载荷和外力的影响;•合理布置和设计机械的各个部件,便于制造和维护。
2.2 控制系统设计重型机械的控制系统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稳定可靠的控制策略,确保机械能够满足操作需求;•合理的安全保护装置,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相应的人机界面,方便操作员使用。
2.3 环境适应性设计重型机械的环境适应性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抗震、抗冲击,以确保机械在地震等自然灾害情况下的安全性;•耐腐蚀、防尘、防水,以保护机械设备在恶劣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制造标准3.1 材料选择和加工重型机械的材料选择和加工应满足以下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严格控制材料的质量,防止缺陷和裂纹的产生;•合理选择和使用加工工艺,以确保机械的加工质量和精度。
3.2 性能测试和检验重型机械的性能测试和检验应满足以下要求:•进行严格的性能测试,确保机械能够正常工作;•定期进行检验,评估机械的健康状态和使用寿命;•制定相应的测试和检验标准,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安装标准4.1 安装前准备重型机械的安装前准备应满足以下要求:•确定合适的安装位置和基础,以保证机械的稳定性;•清理安装环境,确保没有杂物和障碍物;•准备必要的工具和设备,以便安装过程中的使用。
2007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1 概况2007年版《重型机械标准》(以下简称新《重标》)第一卷第3部分“通用技术条件”,共编入标准二十六项。
其中包括: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标准一项,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JB/T5000.1~15-2007及JB/ZQ4722-2006十六项,液压、气动系统通用技术条件三项,以及运输包装方面的标准六项。
与1998年版《重型机械标准》(以下简称原《重标》)第一卷第三部分“通用技术条件”的项目相比,删除了一项标准,增加了五项标准,该套标准包含从原材料、外购件、铸件、焊件、锻件、切削加工件、配管、涂装、装配到产品包装全生产过程中各主要工序通用的,也是必须执行的技术规范。
是新《重标》的重点部分。
新、旧《重标》通用技术条件标准项目对照。
见表1。
总则、JB/ZQ 4722-2006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锻钢件补焊、JB/T 10607-2006 液压系统工作介质使用规范、GB/T 18923-2002 运输包装件质量界限、道路车辆外廓尺寸、GB 1589-2004轴荷及质量限值五项标准。
取消了GB/T 1834- 80通用集装箱最小内部尺寸,GB/T 1413- 1998 系列1集装箱分类、尺寸和额定质量中已包含GB/T 1834- 80通用集装箱最小内部尺寸的内容,GB/T 1413-1998将二项标准合并为一项标准。
下面重点介绍JB/T5000.1~15新、旧标准的主要差异。
2 JB/T 5000.1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产品检验》2.1 产品检验的一般要求2.1.1 增加了2.1条对半成品(原材料)的定义。
2.1.3 增加了2.3 C)条对外协配套件的选用要求。
2.1.4 新《重标》中的表2将焊缝缺陷等级、焊接件尺寸偏差及形位公差等级的图样标注由原来的4个等级改为3个等级,取消了原《重标》焊缝质量评定级别DS、DK级、焊缝缺陷等级Ⅳ级及尺寸与角度偏差等级D级和形位公差等级H级。
2.1.5 修改了铸件尺寸公差图样标注的毛坯基本尺寸范围及尺寸公差等级,新、旧标准对比见表2。
2007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1 概况2007年版《重型机械标准》(以下简称新《重标》)第一卷第3部分“通用技术条件”,共编入标准二十六项。
其中包括: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标准一项,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JB/T5000.1~15-2007及JB/ZQ4722-2006十六项,液压、气动系统通用技术条件三项,以及运输包装方面的标准六项。
与1998年版《重型机械标准》(以下简称原《重标》)第一卷第三部分“通用技术条件”的项目相比,删除了一项标准,增加了五项标准,该套标准包含从原材料、外购件、铸件、焊件、锻件、切削加工件、配管、涂装、装配到产品包装全生产过程中各主要工序通用的,也是必须执行的技术规范。
是新《重标》的重点部分。
新、旧《重标》通用技术条件标准项目对照。
见表1。
JB/ZQ 4722-2006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锻钢件补焊、JB/T 10607-2006 液压系统工作介质使用规范、GB/T 18923-2002 运输包装件质量界限、道路车辆外廓尺寸、GB 1589-2004轴荷及质量限值五项标准。
取消了GB/T 1834- 80通用集装箱最小内部尺寸,GB/T 1413- 1998 系列1集装箱分类、尺寸和额定质量中已包含GB/T 1834- 80通用集装箱最小内部尺寸的内容,GB/T 1413-1998将二项标准合并为一项标准。
下面重点介绍JB/T5000.1~15新、旧标准的主要差异。
2 JB/T 5000.1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产品检验》2.1 产品检验的一般要求2.1.1 增加了2.1条对半成品(原材料)的定义。
2.1.2 新《重标》根据使用要求,增加了2.1.3条对半成品的检验要求。
2.1.3 增加了2.3 C)条对外协配套件的选用要求。
2.1.4 新《重标》中的表2将焊缝缺陷等级、焊接件尺寸偏差及形位公差等级的图样标注由原来的4个等级改为3个等级,取消了原《重标》焊缝质量评定级别DS、DK级、焊缝缺陷等级Ⅳ级及尺寸与角度偏差等级D级和形位公差等级H级。
TSGZ00042007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求
TSG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TSG Z0004-2007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求Basic Requirements for Special Equipment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on Manufacture, Installation, Alterration and Repair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2007年 8 月 8 日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TSG Z0004-2007前言2006年4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以下简称特种设备局)向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中心(以上简称中国特检中心)下达起草任务。
中国特检测中心成立了起草组,在总结近几年特种设备许可鉴定评审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形成草案。
2006年11月,在北京召开了起草工作会议,对草案进行了研讨,形成征求意见稿。
2006年12月,特种设备局以质检特函〔2006〕69号文征求基层、有关部门、单位和专家及公民的意见,并同时提交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技术委员会审议。
起草组根据社会征求到的意见及安全技术委员会专家的审议意见,进行了修改形成了报批稿。
2007年8月8日,由国家质检总局批准颁布。
本要求规范了特种设备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求,明确了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的基本要素和内容,建立规范、科学的具有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特点的质量保证体系。
本要求主要起草单位和人员如下: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中心张军、沈勇、吴综述、马殿国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田锋黑龙江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所张建华北京石化建压力管道安装评审中心张西庚浙江省特种设备检验中心陈勇中国化工装备协会祖瑞先上海交通大学张晓峰大连冰山集团金州重型机器有限公司刘静北京燕山石化建安公司赵棣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TSG Z0004-2007目录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求 (1)附件特种设备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素 (3)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TSG Z0004-2007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求第一条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的规定,为规范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以下简称“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和实施,确实保证特种设备安全性能得到有效控制,制定本要求。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75
6
95
75
50
70
50
50Hale Waihona Puke 452550
总长L
探测距离B 试块直径
平底孔直径d
表 1 纵波直探头用的对比试块尺寸
4.1 超声波探伤仪 4.1.1 应 选 用 A 型 脉 冲 反 射 式 超 声 波 探 伤 仪 , 其 发 生 、 接 收 和 放 大 频 率 至 少 为 1~ 5MHz。 4.1.2 仪器的水平线性和垂直线性及衰减(或增益) 器精度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4.1.3 仪器和探头的组合灵敏度,在达到所探铸件最大声程处的探伤灵敏度时,至少 应 剩余10dB的灵敏度余量。 4.2 探头 4.2.1 纵波直探头的频率一般采用2~2.5MHz ,晶片直径在10~30mm范围间。当被检 铸钢件的探伤面较粗糙时,建议进行使用有软保护膜的纵波直探头。 4.2.2 建 议用2~2.5MHz、12~25mm的 纵 波双 晶 探头 , 两晶 片 之 间的 声 绝缘 必 须 良 好。当检测截面小于和等于25mm时,建议使用夹角12°的双晶探头。 4.2.3 为了缺陷的评定和定位,允许采用其他型式、频率和尺寸的探头。 4.3 试块 4.3.1 对比试块用铸造碳钢或铸造低合金钢材料制成,其超声波特性应类似被检铸件 。 制作对比试块的材料必须预先进行超声波探伤,不允许存在等于或大于¢2mm当量的内 部缺陷(双晶探头用的对比试块不允许存在等于或大于¢1mm当量内部缺陷)。对比试 块的侧面要标明试块的名称、编号、材质、透声性。 4.3.2 平底孔试块用于按4.7.2调整探伤仪确定探伤灵敏度。 4.3.3 供纵波直探头用的对比试块规格见图1,其尺寸见表1。当被检测的铸钢件的厚 度 大于250mm时,要制作最大探测距离等于铸件厚度的试块来补充。 4.3.4 供纵波双晶探头用的对比试块见图2,其尺寸见表2。
tsgz0004-2007特种设备体系基本要求
tsgz0004-2007特种设备体系基本要求TSG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TSG Z0004-2007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求Basic Requirements of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forManufacture , Installation , Alteration and Repair of SpecialEquipment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2007年8月8日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TSG Z0004-2007前言2006年4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以下简称特种设备局)向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国特检中心)下达起草任务。
中国特检中心组织成立了起草组,在总结了近几年特种设备许可鉴定评审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形成草案。
2006年11月,在北京召开了起草工作会议,对草案进行了研讨,形成征求意见稿。
2006年12月,特种设备局以质检特函〔2006〕69号文征求基层、有关部门、单位和专家及公民的意见,并同时提交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技术委员会审议。
起草组根据社会征求到的意见及安全技术委员会专家的审议意见,进行了修改形成了报批稿。
2007年8月8日,由国家质检总局批准颁布。
本要求规范了特种设备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求,明确了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的基本要素和内容,建立规范、科学的具有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特点的质量保证体系。
本要求主要起草单位和人员如下: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中心张军、沈勇、吴综述、马殿国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田锋黑龙江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所张建华北京石化建压力管道安装评审中心张西庚浙江省特种设备检验中心陈勇中国化工装备协会祖瑞先上海交通大学张晓峰大连冰山集团金州重型机器有限公司刘静北京燕山石化建安公司赵棣目录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求 (1)附件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素 (4)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TSG Z0004-2007 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求第一条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的规定,为规范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以下简称“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和实施,确实保证特种设备安全性能得到有效控制,制定本要求。
TSGZ00042007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求
(3)材料标识(可追溯性标识)的编制、标识方法、位置和标识移植等;
(4)材料、零部件的存放与保管,包括储存场地、分区堆放或分批次(材料炉批)等;
(5)材料、零部件领用和使用控制,包括质量证明文件、牌号、规格、材料炉批号、检验结果的确认,材料领用、切割下料、成型、加工前材料标识的移植及确认,余料、废料的处理等;
(3) 工装、模具的管理,包括工装、模具的设计、制作及检验,工装、模具的建档、标识、保管、定期检验、维修及报废等。
8 焊接控制
焊接控制的范围、程序、内容如下:
(1)焊接人员管理,包括焊接人员的培训、资格考核,持证焊接人员的合格项目,持证焊接人员的标识,焊接人员档案及其考核记录等;
(2)焊接材料控制,包括焊接材料的采购、验收、检验、储存、烘干、发放、使用和回收等;
北京石化建压力管道安装评审中心 张西庚
浙江省特种设备检验中心 陈 勇
中国化工装备协会 祖瑞先
上海交通大学 张晓峰
大连冰山集团金州重型机器有限公司 刘 静
北京燕山石化建安公司 赵 棣
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求
第一条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的规定,为规范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以下简称“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和实施,确实保证特种设备安全性能得到有效控制,制定本要求。
(1)控制内容、要求;
(2)过程中实际操作要求;
(3)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和相关人员签字确认的规定。
3 文件和记录控制
3.1文件控制
文件控制的范围、程序、内容如下:
机械设计通用技术要求
2007-7-12 16:36 精灵王JB/ZQ4000.7-86 JB/ZQ4000.5-86 JB/ZQ400.3-86 JB/ZQ4000.2-86JB/ZQ4000.7-86 JB/ZQ4000.5-86 JB/ZQ400.3-86 JB/ZQ4000.2-861、锻件通用技术要求(JB/ZQ4000.7-86)2、铸件通用技术要求(JB/ZQ4000.5-86)3、焊接件通用技术要求(JB/ZQ400.3-86)4、涂装通用技术条件(JB/ZQ4000.10-88)5、切削加工件通用技术要求(JB/ZQ4000.2-86)1、锻件通用技术要求(JB/ZQ4000.7-86)1.锻件上不应有白点,根据图样、工艺文件或订货技术要求的规定进行白点检查, 当发现有白点时,该批所有锻件必须经单个检查后,确定是否合格.2.锻件的力学性能试验,按图样、工艺文件或订货技术要求的规定可在纵向、切向和横向的试样上进行,试验的结果应符合JB/ZQ4287-86 (优质碳素结构钢)和JB/ZQ4288-86(合金结构钢)的规定.3.锻件根据其用途和工作条件,按试验种类分为:Ⅰ、Ⅱ、Ⅲ、Ⅳ和Ⅴ五组.每组锻件除Ⅰ组外,其必要的试验范围按下表规定.设计部门或订货单位对锻件力学性能有要求时,必须在图样或订货技术要求中注明.若未注明,则按Ⅰ组锻件处理.一、锻件组别:Ⅰ1.组别的基本标志1)检验特性: 不试验.2)组成批的条件: 同一钢号的锻件.二、锻件组别:Ⅱ1.组别的基本标志1)检验特性: 测定每批中锻件的硬度.2)组成批的条件:根据同一规范进行热处理的同一钢号的锻件.2.验收时的必要力学性能指标: HB3.试验方法1)力学性能: -2)硬度: 每批中试验5%,但不少于5件.三、锻件组别:Ⅲ1.组别的基本标志1)检验特性: 测定每一锻件的硬度.2)组成批的条件:共同进行热处理的同一钢号的锻件.2.验收时必要力学性能指标: HB3.试验方法:1)力学性能: -2)硬度: 每一锻件均受试验.四、锻件组别:Ⅳ1.组别的基本标志1)检验特性:测定每一锻件的硬度和每一批中的力学性能.2)组成批的条件:共同进行热处理的同一炉号的锻件.2.验收时的必要力学性能指标:σs或σb, δ5, ψ, αk3.试验方法1)力学性能: 试验数量.a.锻件重量在10kg以下,每批在300件以下者,试验2件;每批超过300件者,试验0.5%,但不少于2件.b.锻件重量超过10-20kg,每批在200件以下者,试验2件:每批超过200件者,试验1%,但不得少于2件.c.锻件重量超过20kg,每批超过150件以下者,试验2件;每批超过150者,试验1.5%,但不得少于3件.2)硬度:每一锻件均受试验,选择具有极限的毛坯作力学性能试验.五、锻件组别:Ⅴ1.组别的基本标志1)检验特性: 测定每一锻件的力学性能.2)组成批的条件: 每一锻件均单个验收.2.验收时的必要力学性能指标:σs或σb, δ5, ψ, αk3.试验方法1)力学性能: 每一锻件均受试验.2)硬度: 每一锻件均受试验.注:1.每批锻件由同一图号制造的锻件组成, 允许在同一批锻件中包括根据各种图号制造的外形尺寸近似的锻件.2.经订货单位同意, 允许把各种牌号钢制成的Ⅰ组锻件组成一批.3.对Ⅳ、Ⅴ组锻件验收时的必要力学性能指标σs和σb的选择,应在图样或订货技术要求中规定,如无规定,由制造厂工艺部门决定.4.锻件的验收规则和试验方法按标准要求进行.2007-7-12 16:36 精灵王2、铸件通用技术要求(JB/ZQ4000.5-86)1.碳素铸钢应符合GB5678-85的规定;合金铸钢应符合JB/ZQ4297-86的规定,耐热铸钢应符合JB/ZQ4298的规定;不锈钢应符合JB/ZQ4299及JB/ZQ6009-84的规定.2.灰铸铁应符合GB5675-85的规定;球墨铸铁应符合JB/ZQ4302-86的规定,耐热铸铁应符合JB/ZQ4303-86的规定;耐磨铸铁应符合JB/ZQ4303-86的规定.3.铸件尺寸公差等级分16级,见1-175 铸件尺寸公差.plb, 单件小批生产一般按1-176 小批单件毛坯尺寸公差.plb选用.公差带应对称于毛坯铸件基本尺寸配置,即公差的一半位于正侧,另一半位于负侧.有特殊要求时,公差带也可非对称配置,但应在图样上标注.4.铸件内、外圆角公差用1-175铸件尺寸公差.plb中公差值作为上限,使其下限为零;壁厚公差可比其它尺寸的一般公差降一级选用, 如图样上标明一般公差为CT10 级的话,则壁厚公差选用CT11级.5.特殊要求的公差, 应直接标注毛坯件基本尺寸的后面,如95±1.1. 特殊要求的公差可比一般公差高或低.一般情况下不能低于1-176 小批单件毛坯尺寸公差.plb规定的公差等级范围,当要求的公差超过该库规定的范围时, 则经有关方面协商后从1-175铸件尺寸公差.plb中选取.6.碳素钢和低合金钢(包括高锰钢)铸钢件缺陷的补焊按JB/ZQ4000.6-86(铸钢件补焊通用技术条件)规定执行.7.当铸件补焊处的焊缝深度超过壁厚20%或25mm时,补焊后均应进行适当的消除应力热处理.补焊大型缺陷时,焊缝金属量大,有必要时可在焊接到坡口的1/3-1/处时进行一次中间退火, 消除应力后再继续焊满坡口, 最后再做一次消除应力热处理.补焊大型或碳当量(碳当量的计算见本标准附录A)超过0.4%的铸钢件的缺陷时, 在补焊后应立即入炉进行消除应力的热处理.8.设计人员根据铸件的技术要求填写下表,并将此表贴在铸件图样的右上部.(铸件技术要求) :2007-7-12 16:44 精灵王通用技术要求JB/ZQ4000.5铸件尺寸公差要求CT密封试验是/否耐压试验是/否注:表中空格中可补充其它技术要求.3、焊接件通用技术要求(JB/ZQ400.3-86)1.焊接结构件的长度尺寸公差见1-245c 尺寸和形位公差数值.plb,适用于焊接零件和焊接组件的长度尺寸. 焊接件的直线度.平面度和平行度公差见1-245c 尺寸和形位公差数.plb,焊接结构件的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等级选用见1-245b 尺寸和形位公差等级.plb2.标注和未标注角度的偏差见1-246a 角度偏差.plb,角度偏差的公称尺寸以短边为基准边, 其长度从图样标明的基准点算起.3.喷丸处理的焊接件,为了防止钢丸钻入焊缝, 必须焊接内焊缝,并尽量避免内室和内腔.如果结构上必须有内室和内腔,则必须进行酸洗,以便达到表面除锈质量等级Be(见JB/ZQ4000.10-86附录A). 对此图样需作标注.4.由平炉钢制造的低碳钢结构件, 可在任何温度下进行焊接.但为了避免焊接过程产生裂纹及脆性断裂, 厚度较大的焊接件,焊削必须根据工艺要求,进行预热和缓冷. 板厚超过30mm的重要焊接结构,焊后应立即消除内应力,消除内应力采用550-600℃回火,或200℃局部低温回火.5.普通低合金结构钢制造的焊接件,必须按照焊接零件的碳当量和合金元素含量、零件的厚度、钢结构件的用途和要求进行焊前预热和焊后处理,见表1 .表1:钢号厚度mm 焊前预热℃焊后热处理温度℃09Mn2 不预热不处理09Mn2Si 不预热不处理09MnV 不预热不处理12Mn 不预热不处理16Mn ≤40 不处理或600-650回火16MnRE >40 ≥100 不处理或600-650回火14MnNb >40≥100 不处理或600-650回火15MnV ≤32 不预热不处理或560-590,630-650回火15MnTi >32 ≥100 不处理或560-590,630-650回火14MnMoNb >32 ≥100 不处理或560-590,630-650回火15MnVN ≤3215MnVTiRE >32 >10018MnMoVNb ≥150 600-650回火14MnMoV ≥150 600-650回火4MnMoVB ≥150在气温较低、焊接件厚度较大的情况下焊接的普通低合金结构,应按表2的规定预热.表2 :钢板厚度mm 焊接气温℃预热温度℃≤16 -10以下100-15016-24 -5以下100-15024-40 0以下任何温度>40 0以下任何温度6.有密闭内腔的焊接件,在热处理之前,应在中间隔板上适当的位置加工Φ10mm孔,使其空腔与外界相通.需在外壁上钻孔的,在热处理后要重新堵上.7.焊缝射线探伤应符合GB3323-82的规定.要进行力学性能试验的焊接,应在图样或订货技术要求中注明.焊缝的力学性能试验种类、试样尺寸按GB2649-81-GB2656-81的规定,试样板焊后与工件经过相同的热处理,并事选经过外观无损探伤检查.8.焊件要进行密封性检验和耐压试验时,应按本标准要求进行.对耐压试验有要求时, 应在图样或订货要求中注明试验压力和试压时间.4、涂装通用技术条件(JB/ZQ4000.10-88)1.涂装前对物体的表面要求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2.除锈后的金属表面与涂底漆的间隔时间不得大于6h,酸洗处理表面与第一次涂底漆时间不少于48h,但无论间隔时间多少,涂漆前表面不得有锈蚀或污染.3.铆接件相互接触的表面, 在联接前必须涂厚度30-40μm防锈漆.由于加工或焊接损坏的底漆,要重新涂装.4.不封闭的箱形结构内表面, 在组焊前必须涂厚度60-80μm防锈漆, 封闭的箱体结构件内表面不涂漆.5.溜槽、漏斗、裙板内表面、平衡的重箱内表面、安全罩内表面、封闭箱且在运输过程中是敞开的内表面等,必须涂厚度60-80μm防锈漆.6.涂层的检查项目及方法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2007-7-12 16:45 精灵王5、切削加工件通用技术要求(JB/ZQ4000.2-86)1.铸钢件加工后,如发现有砂眼、缩孔、夹渣、裂缝等缺陷时,在不降低零件强度和使用性能的情况下, 按照铸钢件补焊通用技术条件(JB/ZQ4000.6-86)的规定补焊,并经检验合格.2.长度尺寸、圆角半径和倒角高度的未注公差见下表:长度尺寸未注公差mm公称尺寸加工方法切削加工冷作成形0.5-3(≤) ±0.1 ±0.153-6 ±0.1 ±0.26-30 ±0.2 ±0.530-120 ±0.3 ±0.8120-400 ±0.5 ±1.2400-1000 ±0.8 ±21000-2000 ±1.2 ±32000-4000 ±2 ±44000-8000 ±3 ±58000-12000 ±4 ±612000-16000 ±5 ±716000-20000 ±6 ±8圆角半径、倒角高度未注公差mm公称尺寸加工方法切削加工冷作成形0.5-3(≤) ±0.2 ±0.23-6 ±0.5 ±16-30 ±1 ±230-120 ±2 ±4120-400 ±4 ±8角度未注公差mm短边公称尺寸加工方法切削加工正切值冷作成形正切值10(≤) ±1°0.0175 ±1°30′0.026210-50 ±30′0.0087 ±50′0.014550-120 ±20′0.0058 ±25′0.0073120-400 ±10′0.0029 ±15′0.0044>400 ±5′0.0015 ±10′0.00293.未注形状公差应符合(GB1184-80)的要求,其中直线度,平面度不得低于该标准中规定的C级精度, 平行度未注公差应符合(GB1184-80)中第5条规定,垂直度和倾斜度未注公差,不得大于上表规定的角度公差; 同轴度、对称度不得大于GB1184-80表2规定的C级; 径向跳动和端面跳动应符合GB1184-80中第7条的规定.6、装配通用技术条件(JB/ZQ4000.9-86)1.外购材料与零部件应具有JB/ZQ4000.1-86<产品检验通用技术要求>中规定的检验报告与合格证.2.用于紧固机架,机座和压力容器压紧法兰的紧固件,在紧固后,螺钉或螺母的端面与被紧固零件间的倾斜不得大于1°.3.螺栓与螺母拧紧后,螺栓应露出螺母2-4扣,不许露出过长或过短.4.各种密封毡圈、毡垫、石棉绳、皮碗等密封件装配前必须浸透油.钢纸板用热水泡软,紫铜垫作退火处理(加热至600-650℃后在水中冷却).5.d>4mm圆锥销与孔应进行着色检查,其接触率不得低于50%.带螺尾圆锥销打入后,大端须沉入相关件2-3扣.6.钩头键与楔键装配后,工作面上的接触率应在70%以上,其不接触部分不得集中于一段. 装配后外露尺寸应为斜面长度的10-15%(不包括钩头).7.花键或齿形离合器的装配, 单齿分度加工的矩形花键或齿形离合器的工作面研合后,同时接触的齿数不得少于2/3;接触率在齿长和齿高方向上均不得低于50%,研合时可用0.05mm的塞尺检查齿侧隙,塞尺不得插入全齿长.8.锥轴伸与轴孔配合表面接触应均匀, 着色研合检验时其接触率不得低于70%.9.各类联轴器技术要求及轴向(△X)、径向(△Y)与角向(△α)的许用补偿量,应符合有关联轴器标准的规定.10.轴承外圈与开式箱体或轴承座的各半圆孔间不准有"夹帮"现象,各半圆孔的"修帮"尺寸,不准超过下表规定的最大值.滚动轴承装配修帮尺寸mm轴承外径D bmax hmax≤120 0.10 10120-260 0.15 15260-400 0.20 20>400 0.25 3011.采用润滑脂的轴承,装配后在轴承空腔内注入相当空腔容积65-80%的清洁润滑脂.12.轴承装在轴上后应靠紧轴肩,轴承内圈在常温状态经打击没有串动现象的情况下,圆锥滚子轴承和向心推力球轴承与轴肩的间隙不得大于0.05mm.其它轴承不得大于0.10mm.13.装配滚动轴承允许采用机油加热进行热装,油的温度不得超过100℃.14.在轴两端采用了径向间隙不可调的向心轴承(或滚针轴承、螺旋滚子轴承等), 而且轴的轴向位移又是以两端端盖限定时,必须留出间隙C.如果没规定C的数值,通常可按C=0.2-0.4mm规定,当温差变化较大或两轴承中心距较大时,间隙C的数值可按下式计算:C=Lα△t+0.15式中:C─轴承外座圈与端盖间的间隙,mm.L─两轴承中心距,mm.α─轴材料的线膨胀系数(取α=12×10^(-6)△t─轴工作时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0.15─轴膨胀后剩余的间隙,mm.15.单列圆锥滚子轴承、向心推力球轴承、双向推力球轴承向游隙按(表1)调整.双列和四列圆锥滚子轴承在装配时均应检查其轴向游隙,并应符合(表2)的要求.表1 : mm轴承内径向心推力球轴承向游隙单列圆锥滚子轴承向游隙双列推力球轴承向游隙轻系列中及重系列轻系列轻宽.中及中宽系列轻系列中及重系列≤30 0.02-0.06 0.03-0.09 0.03-0.10 0.04-0.11 0.03-0.08 0.05-0.11 30-50 0.03-0.09 0.04-0.10 0.04-0.11 0.05-0.13 0.04-0.10 0.06-0.1250-80 0.04-0.10 0.05-0.12 0.05-0.13 0.06-0.15 0.05-0.12 0.07-0.1480-120 0.05-0.12 0.06-0.15 0.06-0.15 0.07-0.18 0.06-0.15 0.10-0.18 120-150 0.06-0.15 0.07-0.18 0.07-0.18 0.08-0.20 - -150-180 0.07-0.18 0.08-0.20 0.09-0.20 0.10-0.22 - -180-200 0.09-0.20 0.10-0.22 0.12-0.22 0.14-0.24 - ->200-250 - - 0.18-0.30 0.18-0.30 - -表2: 双列、四列圆锥滚子轴承的轴向游隙mm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内径轴向游隙一般情况内圈比外圈温度高25-30℃≤80 0.10-0.20 0.30-0.4080-180 0.15-0.25 0.40-0.50180-225 0.20-0.30 0.50-0.60225-315 0.30-0.40 0.70-0.80315-560 0.40-0.50 0.90-1.00四列圆锥滚子轴承内径轴向游隙120-180 0.15-0.25180-315 0.20-0.30315-400 0.25-0.35400-500 0.30-0.40500-630 0.30-0.40630-800 0.35-0.45800-1000 0.35-0.451000-1250 0.40-0.5016.滑动轴承上、下轴瓦的接合面要接触良好,无螺钉把紧的轴瓦接合面,用0.05mm和塞尺从外侧检查,在各处的塞入深度,都不得大于接合面的1/3.17.上、下轴瓦装配后其外圆应与相关轴承孔良好接触,如果图样或相关设计文件对接触率未作具体规定时,应按下表的规定执行.上下轴瓦外圆与相关轴承孔的接触要求项目接触要求上瓦下瓦接触角α:稀油润滑130°150°接触角α:油脂润滑120°140°α角内接触率60% 70%瓦侧间隙b,mm D≤200时,0.05mm塞尺不准塞入D>200时,0.10mm塞尺不准塞入18.轴瓦内孔刮研后,应与相关轴颈接触良好, 如图样或相关设计文件未作具体规定时,则按下表的规定执行.上下轴瓦内孔与相关轴颈的接触要求接触角αα角范围内接触点,点数/25×25mm^2稀油润滑油脂润滑轴转速r/min 轴瓦内径,mm≤180 180-360 360-500≤300 4 3 2300-500 5 4 3120°90°500-1000 6 5 4>1000 8 6 5注:受力较小的轴瓦、接触点可在25×25mm^2的面积上,按表中数值降低1个接触点.19.上、下轴瓦接触角α以外的部分均需刮出油楔(如下表所示C1),楔形从瓦口开始由最大逐步过渡到零,楔形最大值按下表中规定. 上、下轴瓦经刮研达要求并组装后,轴瓦内径与轴顶部处的间隙值C应达到图样配合公差的中间值或接近上限值.上下轴瓦油楔尺寸:(油楔最大值C1)稀油润滑C1≈C油脂润滑距瓦两端面10-15mm范围内,C1≈C中间部位C1≈2C.注:C值为轴瓦的最大配合间隙.20.轴瓦中装固定销用的通孔,应在瓦口面与相关轴承孔的开合面保持平齐的情况下, 与其配钻铰. 固定销打入后,应与销孔紧密配合, 不得有松动现象,销子的端面应低于轴瓦内孔2-3mm.21.过盈配合零件在装配前必须对配合部位进行复检, 并做好记录.过盈量应符合图样或工艺文件的规定;与轴肩相靠的相头轮或环的端面,以及作为装配基准的轮缘端面,与孔的垂直度偏差应在图样规定的范围内.22.压装的轴和套允许在引入端制作导锥, 导锥的长度不准超过配合部位长度的15%,锥度各工厂自定.23.采用压力机压装时,应做好压力变化的记录,压力变化应当平稳,出现异常时就进行分析,不准有压坏零件配合表面的现象. 图样有最大压入力的要求时,应达到规定数值,不准过大或过小.24.压装完成后,在轴肩处必须靠紧,间隙不得大于0.10mm.25.热装薄环或轮缘时,在端面处应设置可靠的定位基准.热装后轴与环或轮毂与轮缘之间的中心不准出现互相偏斜现象.26.除铸铁轮毂与钢制轮缘在热装后可向轮毂内壁均匀浇冷水外,其余热装零件均应自然冷却,不准急冷.27.零件热装时,必须靠紧轴肩或其它相关端面.零件经过冷缩后, 零件与轴肩或其它相关端面的间隙在图样未做规定时,不得大于配合长度尺寸的1/1000.28.主动链轮和被动链轮齿的中心线应当重合. 其偏移误码差不得大于两链轮中心距2/1000.29.链条非工作边的下垂度,在图样没有具体规定时,按两链轮中心距的1-4.5%的规定.30.相关的两个平面需要互研时, 只能在两个平面各自按平板或平尺刮研接近合格后,方准两件互研.被刮研表面接触点在图样或相关设计文件无具体规定或以精磨代替刮研时,应符合下表规定.一般情况下的平面刮研接触点滑动速度接触面积,m^2≤0.20 >0.20m/s 点数/25×25mm^2≤0.50 3 40.50-1.50 4 331.下列回转零件必须做静平衡试验:1).图样已给出不平衡力矩限值的零件;2).对于没有注明静平衡试验的回转零件,当Q.nmax>25时均需进行静平衡试验.式中Q为回转零件的质量,t;nmax为回转零件的最大转速,r/min.当nmax≤20r/min的以及锻造的全加工、全对称的回转零件不作静平衡试验.32.对于需要作平衡试验,但未规定平衡精度时,按JB/ZZ4-86<<刚体转动件的平衡>>规定的平衡精度G18执行.33.所有铸造液压缸体等容器,如试压工序是安排在粗加工后进行的,而在精加工后表面又出现了气孔、裂纹、夹渣等缺陷时,则必须重新进行试压.34.所有钢板焊接的液压罐等容器,焊后应进行试压, 焊缝处经过切削加工时,则要重新试压.35.锻造或锻焊结构的液压缸等,要采用外观、超声波探伤、液压试验等方法,对承压的可靠性进行检验.36.探伤表面粗糙度应达到Ra3.2μm.37.承压母体试压与装配后的密封试压,如无特殊规定试验压力,一般为工作压力的1.5倍.38.零件母体承压可靠性的试压,保压15min(允许补压),母体各部不准有渗漏现象.39.装配件密封性试压,保压2min,不降压,且各密封处不准有渗漏现象.40.固定在机体上的管路,应按照JB/ZQ4000.8-86<<管道与容器焊接防锈通用技术要求>>的规定,进行清洗与防锈处理.11。
涂装通用技术条件
涂装通用技术条件目录1适用范围1 2相关标准1 3术语和定义1 4涂装前的表面处理2 5涂层设计3 6涂装施工要求4 7涂装质量控制与检测6 8已涂覆过的钢材表面局部清除和涂装9 9完工报告10涂装通用技术条件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公司生产的机械产品及其零部件的涂装技术要求及检测要求。
主要适用于钢铁产品的表面涂装。
合同文件中有特殊要求的,除满足合同要求外还需满足本标准的规定。
2相关标准JB/T5000.12-2007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第12部分:涂装GB/T5206.1色漆和清漆词汇第一部分通用术语GB/T5206.2-1986色漆和清漆词汇第二部分树脂术语GB/T5206.3-1986色漆和清漆词汇第三部分颜料术语GB/T8264-1987涂装技术术语GB/T5210-2006色漆和清漆拉开法附着力试验GB/9286-1998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GB/T8923-1988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GB/T8923.2-2008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表面清洁度的目视评定第2部分:已涂覆过的钢材表面局部清除原有涂层后的处理等级GB/T8923.3-2009涂敷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表面清洁度的目视评定第3部分:焊缝、边缘和其他区域的表面缺陷的处理等级3术语和定义采用GB/T5206、GB/T8264中规定的术语.4涂装前的表面处理所有用于设备制造的钢铁原材料,涂漆前均需进行表面除锈处理。
所有需要进行涂装的钢铁原材料或制件表面,在涂漆前必须将铁锈、氧化皮、油脂、灰尘、泥土、污物等清除干净。
4.1除锈前,应先用有机溶剂、碱液、乳化剂、蒸汽等除去原材料或制件表面的油脂、污垢。
4.2钢铁表面的除锈方法、除锈等级及适用范围见表1。
表1中Sa及St各等级的除锈要求及评定方法按GB/T8923的规定。
4.3喷(抛)丸除锈用的磨料可采用铸铁(钢)丸粒、钢丝段、铜矿渣等,所有弹丸应带有棱角。
铸、锻件用的钢铁弹丸直径不得大于2mm;钢板及型钢用钢铁弹丸直径为0.6~1.2mm;喷砂用的石英砂、铜矿渣直径不得大于2.5mm。
起重机钢结构焊接通用技术条件
起重机钢结构焊接通用技术条件编制:审核:批准:青岛华荣起重机械目录1 适用范围 12 引用标准 13 母材 24 焊接材料 35 下料、坡口加工及检验 36 结构件的组装 57 产品焊接的实施78 焊后消除应力处理109 焊接变形的矫正1010 焊缝的质量检验1111 焊接缺陷的返修1312 完工报告14起重机钢结构焊接通用技术条件1 适用范围1.1 本技术条件规定了青岛华荣起重机械生产的碳钢和低合金高强钢起重机钢结构焊条电弧焊、气体保护焊和埋弧焊的技术要求。
1.2 本技术条件适用于《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规定的起重机械。
对于其它类型的起重设备也可参照执行。
1.3 除本技术条件规定外,如有特殊要求应按图样和专用技术条件执行。
2 相关标准GB 3811-2008 起重机设计标准GB 6067.1-2010 起重机安全规程第1部分:总则GB/T 14405-2011 通用桥式起重机GB/T 14406-2011 通用门式起重机GB/T 17495-2009 港口门座起重机GB/T 15361-2009 岸边集装箱起重机GB/T 19683-2005 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JB/T 5000.1-2007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第1部分:产品检验JB/T 5000.2-2007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第2部分:火焰切割件JB/T 5000.3-2007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第3部分:焊接件JB/T 5000.12-2007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第12部分:涂装JB/T 3223-1996 焊接材料质量管理规程JB/T 6061-2007 无损检测焊缝磁粉检测JB/T 6062-2007 无损检测焊缝渗透检测JB/T 10559-2006 起重机械无损检测钢焊缝超声检测GB/T 3323-2005 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射线照相NBT 47014-2011(JBT 4708 ) 承压设备焊接工艺评定NBT 47016-2011(JBT 4744) 承压设备产品焊接试件的力学性能NBT47015-2011(JBT 4709) 压力容器焊接规程GBT 19418-2003 钢的弧焊接头缺陷质量分级指南GBT 985.1-2008 气焊、焊条电弧焊、气体保护焊和高能束焊的推荐坡口GBT 985.2-2008 埋弧焊的推荐坡口TSG Q7001-2006 起重机械制造监督检验规则TSG Z6001-2005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核规则TSG Z6002-2010 特种设备焊接操作人员考核细则3 母材3.1 起重机钢结构所用钢种为碳素结构钢或低合金高强钢,其牌号应符合图纸的规定。
铸造毛坯件质量检验规范
铸造毛坯件质量检验规范(ISO9001-2015)1、目的为加强本公司对铸件内在质量控制,以铸造金属为原料的铸件保证本公司产品的内在质量及加工性能,特制订铸件内在质量验收规范;2、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所有外来以铸造金属为原料的铸造毛坯件;3、引用标准(1)JB/T5000.4-2007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第4部分铸铁件;(2)GB/T231-84金属布氏硬度试验法(3)GB/T5612-2008铸铁牌号表示法(4)GB/T1348-1988球墨铸铁件(5)GB/T9441-2009球墨铸铁金相检验4、名词解释(1)全数选别:检验项目100%检测;(2)铸态铸件:浇铸完后未经任何形式处理的铸件(不包括清除铸件附属部分如门、冒口、隔弧板或模制材料的残渣);(3)首件样品:完全采用批量生产的设备和程序生产出的铸件;(4)初步样品:在很大程度上与首件样品相同的铸件,但是其生产没有或部分采用批量生产的设备和程序;(5)相关壁厚:机械性能适用的壁厚;(6)单方检验:指检查、验收、测量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或几种特性,然后将其与指定要求相比较以确定产品是否合格的行为;(7)连续检验:指对生产一段时间后的大量相同规格的铸件的特性和/或生产参数进行定期检验;(8)跳跃检验:指对生产一段时间后的大量相同规格的铸件的特性和/或生产参数进行间断性检验;(9)试件:样品的一部分,有特定的尺寸,经过机械加工也可能没有经过机械加工,并严格遵守所要求的试验条件;5、铸件内在质量验收总则球墨铸件材质验收标准应符合GB1348-1988球墨铸铁的标准,以机械性能(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金相组织、硬度及化学成分为验收判定依据;5.1铸件化学成分(1)如果未在图纸或询价单或订单或者质保协议中另行规定,对于铸造材料的化学组成,应采用相关材料标准的要求;(2)如果未在图纸或询价单或订单或者质保协议中另行规定,铸造材料化学组成的有关数据应特指液体金属,即球化后浇筑前的(炉前)浇包分析;(3)如果相关材料标准和订单或询价单等都不含有铸造材料化学组成的任何有关数据,如只规定了材料的机械性能,则制造商可以自行选择适当的化学组成,但必须符合铸件使用地(毛坯或半成品或者成品的最终使用地点)的环保等法律法规要求;(5)化学组成在要求对某一铸件进行化学分析时,化学元素允许偏差要符合材料标准给出的偏差或符合采购方与制造商之间通过协议确定的偏差。
锻件-通用技术条件
QB 中天仕名(淄博)重型机械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SM 002—2007备案号锻件通用技术条件2007-09-12发布 2007-09-20实施中天仕名(淄博)重型机械有限公司标准化委员会发布Q/SM 002—2007前言本标准根据国内锻造技术和本公司开发的产品的技术要求及使用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
本标准由中天仕名(淄博)重型机械有限公司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质量管理部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苏立忠×××本标准首次发布Q/SM 002—2007锻件通用技术条件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锻件的技术要求、验收规则和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水压机和锻锤自由锻造的碳素钢和低合金钢锻件的订货与检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标准,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标准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标准,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JB/T5000.8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锻件GB/T228 金属拉伸试验方法GB/T229 金属夏比缺口冲击试验方法GB/T6402 钢锻件超声波检验方法JB/T5000.15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锻钢件无损探伤3 订货要求3.1 需方应在订货合同或图样上写明锻件采用的标准,锻件组别、钢号、相应的技术要求和检验项目,以及其他附加说明。
3.2 需方应提供订货图样。
3.3 当需方有补充要求时,应经供需双方商定。
4 技术要求4.1 热处理锻件锻后以一定的方式冷却或热处理,防止锻件损坏,并具良好的机械加工性能。
锻件的最终热处理应按订货合同或图样上规定的交货状态进行。
4.2 化学成分锻件的化学成分应符合订货合同或图样指定标准的规定。
4.3 力学性能锻件的力学性能应符合指定标准或图样的规定。
4.4 探伤与其他补充要求4.4.1 必要时,可向供方提出探伤、高温强度、低温韧性、金相组织要求,检验方法和验收标准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TSGQ0002-2007
TSG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TSG Q0002-2007桥式起重机安全技术监察规程Overhead Crane Safety and TechnicalSupervision Regulation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2007年 月 日目 录第一章总 则 (1)第二章 一般要求 (1)第三章 材 料 (3)第四章 金属结构件 (4)第五章 安全保护装置 (5)第六章 主要零部件 (6)第七章 电气与控制 (7)第八章 生产工艺 (8)第九章 使用 (10)第十章 检验检测 (12)第十一章 附 则 (14)桥式起重机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桥式起重机的安全监察,预防和减少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起重机械安全监察规定》和《房屋建筑工地和施工工地用起重机安全监察规定》等有关规定,制订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桥式起重机的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和检验检测。
本规程所称桥式起重机是指通用桥式起重机、电站桥式起重机、防爆桥式起重机、绝缘桥式起重机、冶金桥式起重机、架桥机、电动单梁起重机、电动悬挂起重机、柔性组合式悬挂起重机、电动葫芦桥式起重机和防爆梁式起重机。
本规程不适用于额定起重量小于1t或者提升高度小于2m的桥式起重机。
第三条 本规程规定了桥式起重机(以下简称起重机)安全技术监察的基本要求。
在中国境内使用的起重机,应当符合本规程的要求。
特殊情况下使用的起重机与本规程要求不符合时,应当事先取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的同意。
第二章一般要求第四条起重机的设计必须符合安全、可靠和环境的要求。
第五条起重机制造单位必须对起重机设计和制造的安全性负责,取得相应的特种设备制造许可后,方可从事许可范围内的制造活动。
第六条起重机出厂时,制造单位应当向使用单位提供以下技术文件和资料:(一)产品质量证明书和安装、使用、维护说明书;(二)总图、主梁部件图、电气原理图;-1-TSG Q0002-2007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三)产品安全质量监督检验证书。
铸件外观质量验收规程
铸件表面质量验收规程编制:审核:批准目录1、目的 (2)2、适用范围 (3)3、引用标准 (3)4、验收方案及检验频次 (3)5、验收项目及标准 (3)5.1铸件表面缺陷的检验 (3)5.1.1表面缺陷检验一般要求 (3)5.1.2铸件外观质量等级 (4)5.1.3检验方法 (5)5.2 铸件尺寸的检验 (5)5.2.1铸件毛坯尺寸公差 (5)5.2.6铸件尺寸检验的规范 (8)5.2.7铸件尺寸的检验方法 (9)5.3 铸件重量检验 (9)5.4 表面粗糙度检验 (9)5.5 表面清理质量检验 (11)6、其他验收要求 (11)1、目的为加强本公司对外协铸件的质量控制,保证本公司产品的外观质量及加工性能,特制订铸件表面质量验收规程。
2、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公司所有采用砂型铸造,黑色和有色合金铸件的外观质量验收,包括表面缺陷、尺寸精度、重量偏差、表面粗糙度的验收。
3、引用标准(1)JB/T 5000.4-2007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第4部分铸铁件(2)JB/T 5000.6-2007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第6部分铸钢件(3)GB6414-1999 铸件尺寸公差与机械加工余量(4)GB/T6060.1-1997 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
(5)GB/T15056-1994 铸造表面粗糙度评定方法。
(6) Q/XC5101-2001 铸铁件通用技术条件。
(7) Q/XC512-90 有色合金通用技术条件。
4、验收方案及检验频次4.1表面缺陷项目为全检项,样件首检和批量供货,均要进行逐个检验,检验频次为100%。
4.2关键尺寸实行100%全检,非关键尺寸抽检10%。
4.4重量偏差与表面粗糙度的验收根据具体技术要求执行,无要求时可不做检验。
5、验收项目及标准铸件的表面质量主要包括铸件的表面缺陷、尺寸精度、重量偏差、形状偏差、表面粗糙度和铸件表面清理质量等。
5.1铸件表面缺陷的检验5.1.1表面缺陷检验一般要求(1)铸件非加工表面上的浇冒口应尽可能清理得与铸件表面同样平整,加工面上的浇冒口残留量应符合技术要求,若无要求,则按表8执行。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第1部分:产品检验
2019年8月30日,国家标准《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第1部分:产品检验》(GB/T.1-2019)由中华人民共 和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2020年3月1日,国家标准《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第1部分:产品检验》(GB/T.1-2019)实施。
制定依据
国家标准《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第1部分:产品检验》(GB/T.1-2019)依据中国国家标准《标准化工 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GB/T 1.1-2009)规则起草。
编制进程
2017年7月21日,国家标准计划《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第1部分:产品检验》(-T-469)下达,项目周 期24个月,由TC409(全国冶金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上报及执行,主管部门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显示,该计划已完成上公示、起草、征求意见、审查、批准、发布工作。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第1部 分:产品检验
中国国家标准
01 制定过程
03 内容范围 05 意义价值
目录
02 标准目次 04 引用文件
基本信息
《信息安全技术—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1-2019)是2020年3月1日实施的一项中国国家标准, 归口于全国冶金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1 概况
2007年版《重型机械标准》(以下简称新《重标》)第一卷第3部分“通用技术条件”,共编入标准二十六项。
其中包括: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标准一项,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JB/T5000.1~15-2007及JB/ZQ4722-2006十六项,液压、气动系统通用技术条件三项,以及运输包装方面的标准六项。
与1998年版《重型机械标准》(以下简称原《重标》)第一卷第三部分“通用技术条件”的项目相比,删除了一项标准,增加了五项标准,该套标准包含从原材料、外购件、铸件、焊件、锻件、切削加工件、配管、涂装、装配到产品包装全生产过程中各主要工序通用的,也是必须执行的技术规范。
是新《重标》的重点部分。
新、旧《重标》通用技术条件标准项目对照。
见表1。
JB/ZQ 4722-2006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锻钢件补焊、JB/T 10607-2006 液压系统工作介质使用规范、GB/T 18923-2002 运输包装件质量界限、道路车辆外廓尺寸、GB 1589-2004轴荷及质量限值五项标准。
取消了GB/T 1834- 80通用集装箱最小内部尺寸,GB/T 1413- 1998 系列1集装箱分类、尺寸和额定质量中已包含GB/T 1834- 80通用集装箱最小内部尺寸的内容,GB/T 1413-1998将二项标准合并为一项标准。
下面重点介绍JB/T5000.1~15新、旧标准的主要差异。
2 JB/T 5000.1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产品检验》
2.1 产品检验的一般要求
2.1.1 增加了2.1条对半成品(原材料)的定义。
2.1.2 新《重标》根据使用要求,增加了2.1.3条对半成品的检验要求。
2.1.3 增加了2.3 C)条对外协配套件的选用要求。
2.1.4 新《重标》中的表2将焊缝缺陷等级、焊接件尺寸偏差及形位公差等级的图样标注由原来的4个等级改为3个等级,取消了原《重标》焊缝质量评定级别DS、DK级、焊缝缺陷等级Ⅳ级及尺寸与角度偏差等级D级和形位公差等级H级。
2.1.5 修改了铸件尺寸公差图样标注的毛坯基本尺寸范围及尺寸公差等级,新、旧标准对比见表2。
2500mm和有色金属铸件毛坯基本尺寸≥10~250mm的尺寸分段,增加了铸铁件尺寸公差等级CT11和有色金属铸件尺寸公差等级CT9并规定在图样上不标注。
取消了铸钢件毛坯基本尺寸≤16mm的尺寸分段及尺寸公差等级CT12。
2.1.6 修改了涂装除绣等级与腐蚀类别及在图样上标注的规定,新、旧标准差异见表3。
a)新《重标》增加了除绣等级及其在图样上标注的规定;
b)根据ISO12944将涂装类别改为腐蚀类别。
c)除绣等级、腐蚀类别、涂层厚度及面漆颜色均按JB/T 5000.12-2007的规定。
2.1.7 增加了2.13条对生产厂家的产品制造质量要求及2.14条对特殊装置的检验要求。
2.2 检验记录
2.2.1 产品质量检验记录种类的C)条增加了粘结剂的检验记录。
2.2.2 原《重标》的5.3条规定“产品质量检验记录由制造厂质量检验部门填报与汇总并建立产品质量档案”,新《重标》在原基础上增加了“如合同约定由第三方对产品质量进行监理,监理方可以见证制造厂的检验过程和检验结果。
”
3 JB/T 5000.2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火焰切割件》
3.1 适用范围
修改了火焰切割件的适应范围,由原“本标准适用于重型机械产品中碳钢、低合金钢、钛及钛合金板材的火焰切割件”改为“本标准适用于厚度为6~300mm的低碳钢、中碳钢及普通低合金钢的火焰切割件”增加了厚度为6~300mm的低碳钢及取消了钛及钛合金板材的适用范围。
3.2 术语和定义
3.2.1 增加了1.1条火焰切割件、1.7条表面缺陷、1.8条上缘熔化及1.9条挂渣的定义。
3.2.2 修改了垂直度和倾斜度公差及表面粗糙度的定义
a) 垂直度公差原定义是“指在理论正确角度条件(与工件基准面成90°),通过切割面轮廓最高点和最低点的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垂直度公差用u表示”(见原标准的图1),现定义为“在本部分
中指在垂直于基准平面与切割长度方向的给定截面内的切割表面轮廓线的垂直度公差。
其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垂直于基准平面和切割长度方向的两平行直线之间的区域”(见新标准的图1)。
b) 倾斜度公差(原标准称斜度公差)原定义是“指在理论正确角度条件(与工件基准面成α°),通过切割面轮廓最高点和最低点的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斜度公差用u表示”(见原标准的图2),现定义为“在本部分中指在垂直于基准平面与切割长度方向的给定截面内的切割表面轮廓线的倾斜度公差。
其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与基准平面成一给定角度并垂直于切割长度方向的两平行直线之间的区域”(见新标准的图2)。
c) 表面粗糙度原定义是“指在评定长度内五个并列的取样长度上所测得的五个最大的轮廓峰高的平均值与五个最大的轮廓谷深的平均值之和”(见原标准的图3),现定义为“指加工表面上具有的较小间距和峰谷所组成的微观几何形状特征。
一般由所采用的加工方法和其他因素形成”。
3.2.3 取消了原《重标》3.4条长度尺寸的定义。
3.3 火焰切割表面质量要求
3.3.1 垂直度公差和倾斜度公差t
垂直度公差和倾斜度公差新、旧标准对比见表4。
改为6~10mm,此尺寸段的公差值没变。
b) 修改了切削厚度>100~130的2级公差值,将原公差值2.29mm修改为3.0mm。
c) 增加了表注:当图样上标注出切割件长度尺寸极限偏差时,垂直度公差和倾斜度公差应满足包容要求,即当切割件实际长度尺寸(指尺寸线垂直于切割长度方向的尺寸)达到最大实体尺寸时,垂直度和倾斜度实际误差只能发生在最大实体边界内,不能超出边界外(即只能向实体内偏斜)。
d)增加了表注:采用手持割炬切割时,欲实现本表有一定困难,下料时应尽量避免采用(非等级要求的切割面除外)。
SN200第3部分:2007的垂直度和倾斜度公差u见表5。
a) SN200的垂直度和倾斜度公差没有分等级只有一个公差等级,新《重标》切削厚度<100mm的2级公差与SN200的公差相同。
b) 新《重标》切削厚度>100~300mm的尺寸分段与SN200尺寸分段不同而且相应的垂直度和倾斜度公差也约有不同。
3.3.2 表面粗糙度Rz
新、旧《重标》表面粗糙度Rz(标准的表2)没有变化,但对表2增加了表注:采用手持割炬切割时,欲实现本表数值要求有一定困难,故下料过程中应避免采用手持割炬切割。
受条件限制不得不采用时,应尽量使用靠板等辅助工装,否则应进行割后打磨,以满足本表粗糙度要求(非等级要求的切割面除外)。
SN200第3部分:2007的平均表面粗糙度和新《重标》的表面粗糙度见表5和表6。
应的表面粗糙度亦不相同。
3.3.3 长度尺寸偏差
切割面长度尺寸偏差新、旧标准差异见表5。
a) 增加了原表3切割面长度尺寸极限偏差的公称尺寸分段,由原公称尺寸≤315~4000mm增加为≤315~6000mm,即增加了公称尺寸>4000~6000mm和>6000mm两个尺寸段及该段的极限偏差。
b) 修改了表3切割厚度6~25mm的尺寸分段及该段的极限偏差,将原表3切割厚度6~50mm的尺寸段分为两个尺寸段即6~10mm和>10~50mm。
c) 新《重标》取消了原表3的长宽比。
d) 修改了切削厚度>150~200mm和切削厚度>200~250mm的部分长度尺寸极限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