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子女生平简介
揭秘:张作霖之子张学成是怎样成为汉奸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揭秘:张作霖之子张学成是怎样成为汉奸的导语:张学成是张作霖的二哥张作孚的长子,张学良的堂弟。
其父死后,他与胞弟学文及三个妹妹均由张作霖抚养成人。
但是,同是张门后人,张学成却成张学成是张作霖的二哥张作孚的长子,张学良的堂弟。
其父死后,他与胞弟学文及三个妹妹均由张作霖抚养成人。
但是,同是张门后人,张学成却成为了汉奸,最后被张学良击毙了!1888年,张作霖的父亲张有财被赌徒打死,他与二哥张作孚前去报仇,枪走火误伤人命,二兄被捕,他逃走,随母亲王氏、妹妹去镇安县(即黑山县)赵家庙村(今属北镇县)外祖父家就食,随后开始走仕途。
张作孚出狱后不久在黑山县任警察队长,但是剿匪阵亡,所以张作霖视张作孚的几个孩子如同己出。
幼时,张学成在帅府私塾启蒙。
1919年与张学良同期就读于东北讲武堂第一期。
毕业后,与其弟学文一同被张作霖送到日本陆军大学留学深造,归国后张作霖提拔张学成为卫队营营长,不久,又提拔他担任东北军团长、旅长。
尽管20多岁就升任旅长之职,在别人看来已是奇迹,但张学成却并不满足,因为他的确有过高的才干,其时在他心中有一团奋发的热火正在心中燃烧,他立志要为自己门宗派系增光,因他是张作孚的长子张作霖的侄子,所以,他的眼睛始终在盯着张学良,此时的张学良已经当上了军团长。
在张学良身边不舒服,正好张宗昌邀请他到自己的部队担任师长,张学成借口“出去历练一下”,便离开奉天,来到张宗昌手下出任第70师师长。
1924年秋,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李景林、张宗昌所部负责进攻热河。
张学成率部途经临渝县千沟镇时,当地胡匪嫁祸张学成,并以张学成部下名义纵容士兵烧杀抢掠、奸淫妇女,在当地引起极大的民愤。
生活常识分享。
张作霖子女生平简介

张作霖祖籍是河北省大城县.先祖张水贵于清道光年间,迁居辽宁省海城县叶家堡(此地现在改名为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东风农场叶家堡屯).张永贵是张氏家族在这里定居的第一代人.到了祖父张发时,张家已经成为当地的一个富户."躬耕之余,兼理烧碱业,家计赖以充裕,乡里称素封".张发生有四个儿子,张作霖的父亲张有财排行老三.张发死后,父辈几个兄弟才分家另过.张有财娶妻邵氏,未生育.邵氏病逝后,续娶王氏.王氏共生三子一女:长子作泰,18岁时病故;次子作孚,宣统年间任黑山县预警总长,剿匪阵亡;作霖行三;女最幼,嫁给杨姓.张家极贫,张有财死时,张作霖才10岁左右.张作霖共有6位夫人.原配夫人赵春桂相貌端庄,性情温和,能辛苦地操持家务,相夫教子.传说眼睛有点斜视,但从新发现的照片,一点也看不出来.张作霖好骂人,常与同伙发生争吵,经赵氏从中斡旋,赖以相安无事.张作霖婚娶赵氏,还有一段曲折的经历.张作霖在学兽医时,仍喜欢赌博.一日,因输钱不给,被人绑在树上毒打.张作霖不甘示弱,还破口大骂.时村中赵老恒,"家道小康,见而奇之",拟将女儿许配给他.可是,遭到妻子和内弟的反对,而末成功.后来,张作霖参加毅军,升为哨长.他感到提亲的时机成熟了,便请了两个月的婚假,带着立功的功牌、哨长的札委和见面的厚礼.来到赵家,先未提婚事,假说串门,对未来的岳母和舅舅,极为恭敬有礼,并出示所得功牌和哨长札委等.他见时机成熟,就托人向赵家求婚.赵家感到这个小伙子会有前途,这次全都同意了,于是他们就办了喜事.那年,他们都是21岁.生有一女二男,1898年生冠英(又名首芳),1901年6月3日生学良,1904年生学铭.1911年冬,赵氏携学铭到奉天找张作霖要钱.赵氏和学铭住外间,张作霖住里间.因为夜间学铭啼哭,把张作霖吵醒,张起来,把学铭打了一顿.赵氏与张争吵,次日回新民家中,转年4月间病逝;时冠英14岁,学良11岁,学铭7岁.从此,卢夫人便担当起做母亲的责任.后来张作霖续娶了5房姨太太,都没有扶正.张作相对赵夫人评价签高:"大帅能成就大业,多亏我那老嫂子!"世人评论赵氏说:"善良贤淑,相夫教子,对于张作霖的勋业很有帮助."第二房是卢夫人,名寿萱.她是北镇县中安堡一个塾师的女儿.能书会写,美貌异常.一日被张作霖看见,想入非非.他找了一个借口,说为其帮首程敬芳提亲.女孩的舅舅推托说:"程是外乡人,不知底蕴不嫁.若像你这样的人,才能嫁."舅舅的意思是,你张作霖已经有了妻子,所以随意说说而已。
张作霖6个女儿:均为政治婚姻牺牲品,结局多悲惨!后人今何在?

张作霖6个女儿:均为政治婚姻牺牲品,结局多悲惨!后人今何在?张作霖家族庞大,仅就张作霖本人而言,有8子6女。
然而,这些女儿,全部成为张作霖政治联姻的牺牲品,大多数一生过得很悲惨。
张作霖,原配赵氏1898年生长女张首芳(又名冠英)家东北元老鲍贵卿之子鲍豫才,1901年生长子张学良(字汉卿),夫人于凤至、谷瑞玉、赵绮霞;1907年生次子张学铭(字西卿,后任天津市长,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夫人朱六小姐朱洛筠;二房卢氏,1907年生次女张怀英,嫁达哈尔王子,后离婚;1911年生四女张怀卿;三房戴氏,无子女;四房许氏,1909年生三女张怀瞳,家园东三省巡阅史、《清史稿》总编修赵尔巽之子赵天赐;1911年生三子张学曾(字远卿,后赴美,在联合国任职),1913年生五女张怀曦,1916年生张学思,又名张学诗,字述卿,中共海军少将,曾任海军参谋长,大连海军学校,东北师范大学创始人,“文革”中被迫害致死);五房寿氏,1920年生五子张学森(后赴美,在一家航空公司任职,后张学良赴美,均由张学森照顾,1990年曾被邓小平接见,1995年病逝于北京,其女张闾蘅现为全国政协委员),1922年生六子张学浚,1924年生七子张学英,1925年生八子张学铨;六房马氏,1925年生六女张怀敏。
长女:张首芳又名冠英,被张作霖许配给黑龙江督军鲍贵卿的儿子鲍英麟。
张作霖死后,鲍英麟提出离婚另娶。
但张首芳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不同意离婚。
但最终鲍英麟还是另娶新人,张首芳为此一生郁郁寡欢。
“九·一八”事变后,张首芳跟随张学良到处颠沛流离,直到西安事变。
新中国成立后,张首芳定居北京。
由于没有经济来源,生活一度非常困难。
周总理知道后,特意调拨了一处住房,并给张首芳发放定期补助,使其安度晚年。
张首芳生有三女二子,她于1954年病逝于北京。
次女:张怀英1907年嫁与蒙古达尔罕王之子为妻。
当时张作霖率部驻防洮南(郑家屯),极力巴结有极大影响的清代蒙古王爷而促成的,不想此举给二女造成极大的苦恼。
邵飘萍

邵飘萍邵飘萍近影目录简介历史评价生平事迹轶闻趣事[编辑本段]简介邵飘萍(1886-1926),浙江东阳人。
烈士,因直言敢谏开罪直奉军阀,于1926年被当时的北洋政府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于北京天桥。
原北京平民大学和国立法政大学教授及原务本女子大学校长。
五四运动实际发起人,著名新闻工作者,是中国新闻理论的开拓者、奠基人。
原名镜清,后改为振青,清光绪十二年九月十四日(1886年10月11日)出生于浙江东阳。
14岁考中秀才,19岁入浙江高等学堂(浙江大学前身)。
1912年任《汉民日报》主编,袁世凯称帝后,为《时事新报》、《申报》、《时报》撰稿,抨击袁的罪恶阴谋,以后又在两年里写了250多篇、20多万字的文章,揭露批判军阀政府。
1918年接连创办了“北京新闻编译社”、《京报》,又与蔡元培一起,创办了“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并举办讲习会,第一期学习的就有毛泽东、罗章龙等。
1920年后,致力于新闻教育事业并赞颂十月革命,介绍马克思主义思想。
1925年,在李大钊和罗章龙介绍下,他秘密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对共产主义运动作了大量的报道。
192 6年4月26日,以“宣传赤化”的罪名在北京天桥被奉系军阀政府杀害。
邵飘萍被人称为“新闻全才”。
北京大官本讨厌见记者,邵飘萍却能使之不得不见,见且不得不谈,旁敲侧击,数语已得要领。
如他夜探总理府,虚访美使馆,独家新闻总是被他抢到。
邵飘萍风流倜傥,慷慨豪爽,善于言辞,广泛交游,上至总统、总理,下至仆役百姓,他都靠得拢,谈得来。
他重交情,讲排场,经常在酒楼饭馆宴请宾客,以期从客人的谈话中捕捉信息。
[编辑本段]历史评价邵飘萍已成为中国百年新闻史上最光彩夺目的名字,他用他的鲜血染红了言论、新闻、出版自由的理想。
他是我国民主革命时期杰出的文化战士、著名新闻工作者和新闻教育开拓者。
他以报纸和通讯社为武器,宣传真理,抨击邪恶,锐意改革,为新闻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
他所著的《新闻学总论》和《实际应用新闻学》等,是我国最早的一批新闻理论著作。
解放军少将张学思生平简介

解放军少将张学思生平简介张学思(1916—1970),辽宁海城人。
生于奉天(今沈阳)。
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第四子,张学良将军之弟。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原海军参谋长。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解放军少将张学思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张学思生平简介先来看一下张学思基本的简介。
张学思,辽宁人,军阀首领张作霖的第四个儿子,张学良的弟弟。
张学思是中国解放军少将、原海军的参谋长。
曾经担任过辽宁省的政府主席、军区的司令员、辽东办事处的主任等职务,参加了四保临江等许多战役。
下面来具体看看张学思简介。
1929年,张学思到奉天同泽中学读书。
在班级中,由于他主动跟同学进行交流和沟通,不久之后他便跟同学王金竟成为了很好的朋友,他们两人经常在一起聊天来探讨自人生和理想,之后成为了生死之交。
王金竟后来转去了其他的学校读书,但是他们之间的往来并没有因此也中断过。
有一次,王金竟向张学思介绍了一位王西征教授,张学思被教授的学识所吸引,还说服了自己的父亲,让王西征到家中来进行讲课。
王西征虽然不是一名共产党员,但是对于张学思来讲王西征算是他走上革命道路的启蒙老师了。
在王西征的鼓励下,张学思离开了沈阳来到了北平进行求学。
在这段求学的期间,他的好友王金竟在他的思想转变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王金竟因为接触过一些革命者,受到了革命的影响,他将这些思想传给了张学思。
张学思通过阅读一些书籍和小说,看到了救国的希望,并且渴望加入共产党。
后来通过老师王西征的介绍,张学思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张学思之死张学思之死,应该要从林彪那里说起。
庐山会议之后,林彪当上了国防部长,开始主持军队的工作,同时在军队中树立自己的威信。
海军是一个新的军队,他对海军并不熟悉,加上对张学思等人又极其不信任,因此他觉得海军不听话、碍手碍脚。
林彪先是在政治上对海军进行全盘否定,之后又开始组织改组。
他派了几个自己的心腹去海军内部去“掺沙子”,虽然张学思做出了反抗,但是内部矛盾越演越烈。
张学思被搅得不能正常工作,想要离开部队,但是没有得到周总理的同意。
历史趣闻张学浚简介 张作霖儿子张学浚生平简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张学浚简介张作霖儿子张学浚生平简介
导语:张学浚简介张学浚(19221984),张作霖第六子,张学良的六弟,也为“寿夫人”所生。
1922年出生,肄业于北京辅仁大学,抗战时曾加入军统担
张学浚简介
张学浚(1922—1984),张作霖第六子,张学良的六弟,也为“寿夫人”所生。
1922年出生,肄业于北京辅仁大学,抗战时曾加入军统担任翻译,负责与美军联系,后定居澳门,当老师,教中文,时而也做篮球教练;1967年举家迁台,1984年病逝。
张学浚父亲张作霖简介
张作霖(1875年3月19日-1928年6月4日),字雨亭,汉族,奉天省海城县驾掌寺乡马家房村西小洼屯(今辽宁省海城市)人。
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的父亲。
张作霖乳名老疙瘩,他喜欢别人叫他“张大帅”。
张作霖自幼出身贫苦农家,参加过中日甲午战争,后投身绿林,势力壮大,清政府无力征剿,就将其招安。
张作霖协助清廷剿灭杜立三等土匪势力,后又消除蒙患,维护国家统一,逐步提升,先后担任奉天督军、东三省巡阅使等,号称“东北王”,成为北洋军奉系首领。
成立东三省陆军整理处。
与孙中山、段祺瑞及卢永祥结成同盟。
第二次直奉战争胜利后,张作霖打进北京,任陆海军大元帅,代表中华民国行使统治权,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
在位期间曾多次抵制日本人的拉拢,拒绝签订卖国条约。
1928年因前线战事不利,张作霖被迫返回东北。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乘火车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的炸药炸成重伤,史称皇姑屯事件,当日送回沈阳官邸后即逝世。
生活常识分享。
著名爱国将领白凤翔简介 白凤翔生平经历介绍

著名爱国将领白凤翔简介白凤翔生平经历介绍本文导读:人物简介历任东北军团长、骑兵师长、骑兵军长,国防部参议,抗日先遣军司令等职,陆军中将,中国国民党党员,深得张学良的信赖。
由于不打红军,捉蒋抗日,击毙日军中将等爱国进步表现,得到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习仲勋等中共领导人的高度赞赏。
曾先后荣获东北军十字勋章、国民政府宝鼎勋章及抚恤金证。
人物经历少年时在河北围场县拉杆子当绿林好汉,1927年被东北军张作霖收编。
东北易帜后,张学良任命白凤翔为团长、旅长,驻守黑龙江密山,为维护国家主权,曾率部抗击苏俄军队。
1933年任国民革命军骑兵第二军六师师长,参加第一次中国军队的长城会战。
1935年,白凤翔跟随张学良从东北开到西北,驻甘肃庆阳地区,固原(现归宁夏)地区。
白凤翔最先与中共地下党刘澜波、汪锋、王再天接触,接受共产主义思想,拒不执行蒋介石“剿”共政策。
并秘密委派骑六师参谋长汪镛,经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邓小平批准,与红一军政治部主任朱瑞在宁夏固原市原州区杨郎镇秘密签署了局部停止内战、抗日救国的四条协议。
此举,比王以哲后来在洛川与红军签订的协议还早一年多。
1936年12月12日,白凤翔奉张学良密令,作为“西安事变”一线总指挥,活捉蒋介石。
为逼蒋抗日,形成国共合作统一战线作出了突出贡献。
但也因此一度被蒋介石撤职。
1937年,筹备组织抗日先遣军,卖掉在北平东直门的大宅院和西郊、南郊两万多亩土地,购置武器装备。
1938年2月,率抗日先遣军1万多人,从陕北经山西赴热河、绥远前线抗击日军,归属第八战区傅作义指挥。
部队途径陕北时,毛泽东在延安亲自会见并宴请白凤翔,称他是有作为的青年爱国将领,后来又致信勉励他为中华民族御敌再创新功。
1940年3月,在绥西战役中指挥部队歼灭日军大量有生力量,特别是击毙日本天皇外甥水川伊夫中将。
1941年9月,在对日作战中腹部受伤。
1942年2月8日(农历1941年12月23日)被日本敌特毒杀,牺牲在内蒙古达茂旗合教村。
李兴华生平介绍

李星华(1911年11月21日—1979年11月27日),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
1920年夏天,随全家到北平定居。
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下令逮捕了李大钊,李星华娘儿仨一同被捕,在监狱关押二十三天。
她在法庭上机智地回答了敌人的审问,使大哥李葆华躲过了敌人的搜捕。
还有一个妹妹:李炎华。
李大钊就义后,京师警察厅勒令李大钊遗属限期离京。
1927年5月10日,李星华全家被迫回大黑坨村。
她从此辍学,在农村照料重病的母亲。
一直到1931年的暑假,才又带着弟弟和妹妹回到北京复学。
第二年,她升入中法大学孔德学院高中部。
生活无法维持时,她在父亲朋友的关照下,勤工俭学、给学校刻印法文讲义蜡版,每月补贴一些生活费用。
1932年春天,她参加了党所领导的反帝大同盟,同年夏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党的地下革命工作。
她借给学校刻印讲义为掩护,为党刻印革命传单。
掩护党的地下工作者,参与营救被捕同志。
1932年初冬,因情况变化,她失掉了党的关系。
第二年春天,把母亲接到北京,准备安葬父亲。
1933年4月23日,在党组织安排下,李星华同送葬队伍一起把父亲安葬于香山万安公墓。
安葬父亲35天后,母亲赵纫兰病逝。
她在亲友的帮助下,将母亲和父亲并排葬在万安公墓。
这年暑假,李星华升入孔德学院社会科学系。
1935年12月,李星华投入“一二·九”抗日救国运动。
第二年她与贾芝结婚。
1937年夏天,她由中法大学经济系毕业。
李星华幼时卧室1940年11月6日,几经周折,到达陕北延安。
到延安后,她选入延安鲁艺文学系学习,之后就长期在延安中学教书。
1942年,她参加了延安整风和大生产运动。
1945年重新入党。
在保卫延安的战争中,她跟着学校辗转于陕北的群山中,仍然备课教书,始终如一。
1947年9月,随学校东渡黄河,到晋西北的临县等地,参加了郝家坡等村的土改调查。
全国解放后,李星华从延安回到北京,分别在师大女附中和马列主义学院第二分院任教。
历史趣谈:张学良后代 揭秘少帅张学良的子孙后代资料介绍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张学良后代揭秘少帅张学良的子孙后代资料介绍导语:张学良的后代:张学良,民国四大美男子之一,人称少帅。
他是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他也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爱国将领,曾同杨虎城将军一起张学良的后代:张学良,民国四大美男子之一,人称少帅。
他是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他也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爱国将领,曾同杨虎城将军一起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促成国共二次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接下来由小编来为大家说说张学良的后代。
张学良(1901-2001)与于凤至共育有一女三子,分别是张闾瑛、闾珣、闾玗和闾琪。
儿子的名字取自《诗经·尔雅》:“东方之美者有巫医之珣、玗、琪焉”。
还在子女很小的时候,张学良就把孩子们送到沈阳一个著名的画社——“湖社”学画。
陈师曾、齐白石、黄宾虹、张大千等著名画家都曾指导过张学良孩子的绘画。
在画社不定期出版的刊物《湖社月刊》中,随手就可翻到张闾瑛及其弟弟们的大量画作评介,文中充满了画界大师们对张家小姐少爷的赞叹之词,如:“闾玗公子年甫十岁亦能画山水,而章法奇古,笔墨苍浑,将来殊可未量。
”而在刊载师徒们分手前的合影时,月刊撰文对“张副司令之男女公子”进行了一番评价:“沉静好学,聪慧过人进步极速,习国画四五年,或笔致劲健或潇洒天真或肃穆有逸气……”至今在张氏帅府大青楼二楼于凤至卧室中还有子女们绘画的复制品。
长子张闾珣从小聪明而又淘气,深得爷爷张作霖的喜欢。
有一次,闾珣悄悄跟在张作霖身后,张作霖到哪,他跟到哪。
后来被张作霖发现,揪住鼻子,问:“你不去玩,跟着我干吗?”闾珣认真地说:“我在数,你一天能说几个‘妈拉巴子’。
”张作霖听了,抱起闾珣哈哈大笑。
生活常识分享。
张作霖有几个儿子?他们结局如何?

张作霖有几个儿子?他们结局如何?晚清末年乃至民国初年,天下动乱,军阀割据,各自为营。
雄踞东北的正是张作霖统帅的奉系军阀,张作霖去世之后由其子张学良接手军队。
张作霖是大帅,张学良则被称为少帅。
很多只是粗略了解这父子两人的朋友,可能会以为张学良是张作霖的独子。
但实际上张作霖娶了六七位妻妾,一共生了八个儿子和六个女儿。
张学良是嫡长子,他的人物故事大家应该都有听说过。
那么除了他之外,张作霖的其余七子又有着怎样的境遇,最后结局如何呢?次子张学铭生于1908年,早年就读于东北讲武堂,1928年入日本陆军步兵学校学习。
归国之后任天津市警察局局长,天津市市长。
七七事变之后,张学铭曾旅居香港美国等地,香港沦陷后归陆。
1943年,曾被迫接受汪伪政权职位,因为是被迫所以后来没有被追究。
抗战胜利后曾任东北行辕参议室副主任、总参议。
建国后也担任天津市建设局副局、市政工程局副局长等职位,于1983年去世。
三子张学曾,是张作霖所有儿子中最调皮的一个,据说他是唯一一个敢向张作霖提条件的人。
张作霖被炸身亡之时,张学曾也在那辆火车上,因为偶然去了别的车厢而逃过一劫。
西安事变之后,张学曾远赴日本、英国留学,后来前往联合国工作,定居美国,留下二子一女。
四子张学思,生于1916年,自幼就有极高的爱国情怀。
九一八事变之后,张学思积极参与进抗日救亡活动中,后又参加反帝大同盟。
1933年4月,张学思加入共产党,此后为国家和党都做出很大的贡献。
因为在抗战和解放战争中立下的战功,张学思得以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原海军参谋长。
五子张学森,自幼调皮。
据说八九岁的时候,他曾经在仪门玩闹,对着仪门卫兵耍无赖,被张作霖脱了鞋子狠狠的揍了一顿。
张学森曾居住在台湾,后来远赴美国,并在一家航空公司工作。
1995年病逝于北京,享年75岁。
很多人都以为张闾蘅是张学良的女儿,实际上是养女儿,张学森才是张闾蘅的亲父。
六子张学浚,生于1922年,抗战之时曾加入国民党军统部门担任翻译工作,负责与美军联系。
历史趣闻张学森简介 张作霖之子张学森生平简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张学森简介张作霖之子张学森生平简介
导语:张学森(19201995),张作霖之子,张学良的五弟。
是张作霖的五夫人“寿夫人”所生,寿夫人本名寿懿,是清朝黑龙江省将军寿山的女儿,后来跟
张学森(1920—1995),张作霖之子,张学良的五弟。
是张作霖的五夫人“寿夫人”所生,寿夫人本名寿懿,是清朝黑龙江省将军寿山的女儿,后来跟随张学森一家赴台湾居住。
张学森后远赴美国,在一家航空公司任职,后张学良和赵一荻赴美,均由张学森照顾,1990年曾被邓小平接见,于1995年病逝于北京,终年75岁。
张学森个人经历简介
张学森是张作霖的第五个儿子,从小十分淘气。
八九岁时他见[1]父亲及家中大人及客人每从仪门走过,仪门的卫兵总是立正敬礼。
他觉得好玩,就在仪门那儿来回跑。
一日,小学森故意将卫兵的枪碰倒了,枪刺把他的脚面划破点皮儿。
小学森耍赖骂卫兵,没想到惊动了父亲。
张作霖问明情况气得脱下军鞋,将小学森摁倒在仪门,当着卫兵的面狠狠地用鞋底抽了他一顿,并当场让他给卫兵道歉。
因为张作霖爱子但不袒护,后来有人也称仪门为“教子门”。
据张氏帅府负责人介绍:1992年9月19日上午,张学森带夫人和两个女儿闾蘅、闾芝专程探访故园,还十分有兴趣地讲起“教子门”的故事。
张学良将军只有一个女儿,是他的第一个孩子,叫做张闾瑛,已经90岁了,张闾蘅是全国政协委员,因为张学良将军晚年一直是张学森先生和女儿在照顾,张学良将军的儿女都不在身边,而且两个儿子都在70年代相继去世,剩下的一个女儿,一个儿子也年事已高(女儿比张学森还大),张学良将军很多在大陆、香港、台湾的事情,都有张闾蘅
生活常识分享。
国民党上将徐源泉生平简介

国民党上将徐源泉生平简介徐源泉,宣统二年(1910)毕业于南京陆军讲武堂。
1911年秋,闻武昌首义,率学生300余人参加阳夏保卫战,任战时司令部学生队队长。
后任上海光复军参谋、骑兵团团长。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国民党上将徐源泉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徐源泉生平简介徐源泉诞生于湖北黄冈,也就是今天的武汉新洲籍贯,年轻时曾经在南京陆军讲武堂学习,之后顺利毕业。
毕业后的一年寻找机会,而在一年后,徐源泉一听说武昌的首次起义便组织学生军遥相呼和,当时的状况是徐源泉带领300多学生组成的学生军参加了阳夏进行的保卫战,徐源泉就是此次行动的队长。
徐源泉从这次领导学生展开的战斗之后开始正式踏上了革命的里程,而徐源泉平生的第一次战斗也深藏在徐源泉的心中多年,之后还经常回味。
徐源泉在辛亥革命之后开始辗转于南北军队之间担任不同的职务,稳定下来之后成为了张作霖的手下。
但是张作霖因为没有答应当时日本人提出的一些霸王条款而愤然返回东北,却在专列到达皇姑屯之时遭到了日本关东军事先布置好的暗杀,张学良也通电全国归属了国民党。
此事发生之后,徐源泉自然也成为了国民党的一员,从徐源泉简历中可以得知,徐源泉也曾经随张学良参加了名震一时的中原大战,此战徐源泉战功显赫因而被提拔成第十军的军长。
而之后在接到蒋介石剿共的命令之后也曾多年担任剿共的指挥者。
南京保卫战则是徐源泉执行的最后一战,南京保卫战中日军派遣了大量的军队前来攻打,国民党军不敌日军的攻势,很快就败下阵来,南京保卫战失败,徐源泉则成为掩护军队撤退的指挥者,亲历南京大屠杀的徐源泉之后精神受到极大的冲击因而退出军界。
徐源泉公馆徐源泉是国民党军曾经的高级将领,最早是也曾效力于张作霖的旗下,而经历了南京保卫战失败之后掩护国民党撤退却亲历了南京大屠杀,这件事对于徐源泉影响甚是巨大,之后徐源泉也退出军界,多年后徐源泉逝世,徐源泉公馆也留于世间。
徐源泉公馆是时任国民党军第26军集团总司令的徐源泉耗费了十万巨资而修建的,公馆选址在仓埠南下街,虽然面向井市却背靠武湖。
本庄繁生平事迹 本庄繁最后死在什么地方

本庄繁生平事迹本庄繁最后死在什么地方本文导读:兵库县人,农民本庄常右卫门长子。
曾毕业于兵库县凤鸣义塾中学(现兵库县立筱山凤鸣高等学校)。
1897年11月29日,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第9期步兵科,和同学真崎甚三郎、阿部信行、荒木贞夫、松井石根和林仙之并称9期六大将。
翌年6月27日授予步兵少尉军衔。
步兵第20联队附,陆士生徒队附。
1904年2月9日,陆军大学校第19期中途退学,参加日俄战争。
日俄战争历任步兵第20联队中队长(负战伤),陆军省出仕。
1906年3月20日,陆大复校,1907年11月30日,毕业于陆军大学校第19期。
1908年4月,参谋本部出仕,同年9月参谋本部附,12月参谋本部部员,驻北京、上海从事情报活动。
1909年5月,晋升少佐。
1913年1月,回国任参谋本部支那课科员。
同年6月开始兼陆军大学兵法教官。
1915年6月,晋级中佐后欧洲出差。
1918年,晋升大佐,参谋本部支那班长,“满蒙”班长。
专门研究对中国的侵略战略。
1919年4月,步兵第11联队长(参加西伯利亚出兵)。
1921年,以参谋本部附的身份成为东北王张作霖的军事顾问,任期直到1925年。
期间参与第一次直奉战争,很快本庄繁对张作霖、以及直系军阀的情况了如指掌。
1922年8月15日,晋升陆军少将。
1924年8月,步兵第4旅团长。
1925年5月,支那公使馆附武官。
制造大沽口事件1926年3月,冯玉祥组成国民联军,与张作霖的军队在平津一带不断作战。
奉系军队属下的渤海舰队企图掩护陆军在天津登陆,被国民联军击退,此时本庄正在任在日本驻华武官期间。
张作霖想到了本庄繁,两人一拍即合。
当晚,本庄繁急电日本参谋本部,请求日本军舰掩护奉系军舰驶进天津大沽口。
狡猾的日本人感到这是一次非常好的机会,很快给予回复,表示全力支持。
他请求日军派遣军舰,联合张作霖的军舰驶抵天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阵地。
被击溃后,日本政府以国民军击伤日本军舰为借口,纠合美、英等八国列强,向中国北洋军阀执政政府提出撤除大沽口国防设备等无理要求,于是就有大沽口事件的爆发。
张作霖女儿回忆父亲二三事

张作霖女儿回忆父亲二三事张作霖女儿回忆父亲二三事张作霖字雨亭,他的原籍,有的说山东,也有的说是河北省河间府;总之,他年幼时家境贫寒,随父亲张永贵到关外去谋生,在辽宁省海城县落户。
张永贵生了三个儿子,长子张作泰,次子张作孚,三子便是张作霖。
张作霖曾上过一年私塾,因一事无成,又送他去学兽医。
他本人精于骑射,又会相马,故在清朝军队马玉昆部下当了一名哨兵,自此结交了很多人,并与辽西冯麟阁结成朋友。
张、冯麟阁在赵家窑为地主赵占元设立“保险队”,保护了赵占元的财产和自身。
赵占元看张作霖不错,便把女儿许张作霖为妻,婚后即在海城大高坎镇干了一个兽医桩子。
自此,张作霖即以海城人自居。
后来张作霖平步青云,当了“东北王”,他的妻妾家室逐步变多。
张作霖共有妻妾六人,男儿八名,女儿六名。
元配赵氏,即赵占元之女,继配卢夫人,三房被张作霖撵走,四房许夫人,五房寿夫人,六房马夫人(六房名马月清,外间称为岳夫人是错误的)。
过去他家对这些眷属均以排行相称,自张作霖进入北京中南海,他的家属也随之搬入怀仁堂,寿夫人首先堤议,今后统以娘家姓氏相称,不再用三太太、四太太这类称呼,经张作霖同意,以后即改称夫人。
张作霖的八个儿子为:长子张学良,次子张学铭,三子张学曾,四子张学思,五子张学森,六子张学俊,七子张学英,八子张学铨。
学良、学铭为赵夫人所生,学曾、学诗为许夫人所生,学森、学俊、学英、学铨为寿夫人所生。
张作霖的六个女儿为:长女张冠英,二女张怀英,三女张怀瞳,四女张怀卿,五女张怀曦,六女张怀敏。
长女为赵夫人所生,二、四女为卢夫人所生,三、五女为许夫人所生,六女为马夫人所生。
张作霖素日教子甚严,儿女婚事,必须听命。
学良十五岁结婚,女方于凤至大张六岁,成亲后张学良俯首帖耳,从无异言。
二女张怀英及笄后许与蒙古达尔罕亲王之子,此子有精神病,非常粗野,张怀英饮痛多年,常住娘家,直到张作霖在皇姑屯被炸身亡,才解除这段包办婚姻,另与陈箓之子陈友涛结婚。
北洋军阀张勋的生平简介

北洋军阀张勋的生平简介张勋(1854年-1923年9月11日),原名张和,字少轩、绍轩,号松寿老人,江西省奉新县人,中国近代北洋军阀势力之一。
清末任云南、甘肃、江南提督。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北洋军阀张勋的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张勋简介张勋生于清末1854年,是中国近代北洋军阀。
张勋30岁的时候,参加军队。
因张勋英勇善战而屡屡被提携,后来官至定武上将军。
孙中山推倒清朝清政府。
建立民国政权时,张勋向慈禧太后保证,忠于清政府。
后来,张旭以身作则并命令手下的士兵,不允许剪辫子,所以,张勋有个外号称为”辫帅”。
1915年,袁世凯称皇帝之时,张勋虽然表面臣服于袁世凯,其实内心还是想效忠清政府。
并且,张勋找准机会,想要复辟清政府。
在袁世凯当皇帝的第二个年头里,袁世凯去世。
此时政权便落在了段祺瑞和黎元洪的手中,恰逢此时,段祺瑞想宣布对抗德国军,而黎元洪却坚决反对段祺瑞的主张。
此时,张勋便乘着机会暗中谋划复辟的计划。
1917年7月1日凌晨,张勋带领部下穿着清朝官服进宫,打算重新拥护溥仪当皇帝。
但在12号,段祺瑞率领军队讨伐张勋,历史上著名的“张勋复辟”事件就此失败。
后来,段祺瑞政府在全国通缉溥仪,张勋见此情景得知无力回天。
1923年,张勋在天津因病去世。
张勋去世后,当时很多政界名人纷纷前来悼念,以示对这位忠臣的敬仰之情。
虽然“张勋复辟”被人看做是愚忠的体现,但是张勋的忠心却被后人所敬仰。
一些学者和革命家都对张勋有很崇高的敬意。
陈毅评价张勋“秉春秋知罪为心,虽败不朽;堕天下孤孽之泪,非哭其私。
”张勋后人张勋一生誓死效忠清政府,在孙中山推翻清朝政府的统治之时。
张勋仍想找准时机建立清政府政权。
在袁世凯去世后,张勋发动了复辟之变。
这场复辟只持续了短短5天。
1917年7月12日,段祺瑞带领的军队便瓦解了张勋的军队,并在全国通缉溥仪。
后来,念在张勋为主效力,便赦免了他。
张勋后期在他的宅子中度过晚年。
张勋一生共有一妻十妾。
名人故事:张学良

名人故事:张学良名人故事:张学良张学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双喜、小六子。
汉族,籍贯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东风镇,生于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桓洞镇鄂家村张家窝堡屯(旧称桑子林詹家窝铺),国民革命军将领,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中国近代着名爱国将领。
1920年毕业于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先于奉系军中担任要职,皇姑屯事件之后,他继任为东北保安军总司令,拒绝日本人的拉拢,坚持东北易帜,为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做出了贡献。
后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陆军一级上将。
西安事变后遭蒋介石父子长期软禁。
1990年恢复人身自由,1995年起离台侨居美国夏威夷,2001年10月14日病逝于檀香山,享年101岁。
张学良积极主张抗日,反对内战,曾同杨虎城将军一起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促成国共二次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另外,他风流倜傥,是民国四大美男子之一,人称少帅,他和赵四小姐的爱情也成为一段佳话。
张学良个人生平简介张学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双喜、小六子。
陆军一级上将,汉族,祖籍辽宁海城,1901年6月3日(夏历4月17日)出生于辽宁省台安县九间乡鄂家村张家堡屯(旧称桑子林詹家窝铺)。
人称少帅,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民国四美男子之一。
张学良从19岁人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开始了戎马生涯:20岁任少将旅长,22岁任梯队司令,24岁任军长,26岁任军团长。
此间,张学良奉父命参加军阀混战和对抗国民革命军北伐的战争。
在战争中,他看到无辜的百姓饱受战乱之苦,极为反感,开始反对内战。
他提出了息内争,御外侮,力主和平统一祖国,和平建设祖国,以增强抵御帝国主义的实力,反帝爱国的政治主张。
1928年6月4日,日军制造了皇姑屯事件,张作霖遇害。
28岁的张学良继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东北政务委员会主席,主政东北。
1928年8月,他亲自兼任东北大学校长。
明确教育宗旨:培养实用人才,建设新东北,以促成国家的现代化。
张学良

张学良海南大学12级园林1班王新亚生平简介张学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5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国民党军陆军一级上将。
西安事变的组织者。
字汉卿,号毅庵,生于1901年农历4月17日凌晨(清光绪二十七年四月十七日),奉天(今辽宁)海城人。
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之长子,“民国四公子”之一。
1919年3月,入东三省陆军讲武堂第一期炮科,毕业后历任奉军营、团、旅、师、军、军团长、空军司令等职。
1928年6月,其父被日本关东军炸死后,由奉系元老推为首领,出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
12月,不顾日本和亲日派的阻挠,宣布东北“易帜”,服从南京国民政府,任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等职。
1930年10月,就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职。
1936 年12月12 日,与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电请中共代表周恩来共商救国大计。
最终达成联共抗日等六项协议。
12月25日送蒋介石回南京后被扣压,此后遭无限期软禁。
后移居台北、美国。
重大事迹联共抗日历史背景♦德国法西斯的成就刺激了日本♦日本革命♦918侵华♦蒋奉行不抵抗政策西安事变–兵谏私生活1908年2月,与于文斗长女于凤至订婚。
(年仅八岁)1916年16岁,奉父命和长他3岁的于凤至结婚,生有一女三男。
张学良与赵四小姐♦1964年64岁7月4日,64岁的张学良与53♦赵一狄岁的赵一荻正式结婚。
他们经过20多年与世隔绝、相依为命的生活后,在台北杭州南路美国人吉米·爱尔窦的家中举行婚礼。
爱尔窦是张学良的老朋友,证婚人是年已百岁的陈维屏牧师。
女方证婚人是黄仁霖。
13人的来宾中有宋美龄、张群、王新衡、莫德惠、何世礼、冯庸等。
虽死犹生•2001年101岁10月15日,张学良将军因病抢救无效在美国夏威夷逝世,享年一百零一岁。
张学良在美期间曾道出了张氏祖上本姓李的内幕,此事发生在永乐4年,因为张家姑娘嫁到了李家但张家无子,于是边从李家抱过一子作为继承人,后来李家却又无子嗣了,于是张学良曾向其父提出要将自己再过继给李家,张作霖口头连连称善,但最后此事还是不了了之。
皖系军阀代表人物卢永祥简介

皖系军阀代表人物卢永祥简介卢永祥(1867年-1933年),原名卢振河,字子嘉,中国山东济阳人,皖系军阀代表人物之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皖系军阀代表人物卢永祥简介,希望大家喜欢!卢永祥生平简介先来看一下卢永祥基本的简介。
卢永祥,原名为卢振河,字子嘉,山东济阳人,皖系的军阀代表之一。
卢永祥先是进入了学堂进行学习,之后选择了投军。
后来考入了北洋武备学堂,等到毕业后为袁世凯所用,与段祺瑞等人成为了好友,后来成了皖西军阀的主要人物。
下面来具体看看卢永祥简介。
卢永祥幼年时候家里十分贫穷。
等到他二十岁时进入了山海关的武备学堂进行学习,三年之后选择投军。
1895年,卢永祥考入了北洋武备学堂。
等到毕业后,受到了袁世凯赏识,被聘任为新军军官。
卢永祥在天津的小站带兵练习的时候,与段祺瑞等人成为了很好的朋友,后来又一起成为了皖系军阀的主要代表。
在这期间,曾经担任过淮军队官等职务。
在中华民国成立之后,卢永祥被任命为陆军第十师的师长、会办江苏军务、浙江督军等职位。
等到辛亥革命爆发之后,卢永祥跟随部队去了山西、固关地区进行了镇压革命的活动,因为有功而又进行了晋升,被赐予“巴图鲁”的名号。
1915年,袁世凯成帝之后,被封为一等男爵,后来参加了镇压革命的活动。
过了一年,袁世凯死后卢永祥投靠在了段祺瑞的部下,成为了皖西军阀的将领之一。
次年,被升为淞沪护军使。
等到复辟失败之后,段祺瑞掌管北京的政权,扩大了皖系的势力,又对卢永祥进行了晋升,在担任淞沪护军使的基础上又担任江苏省军务会办。
卢永祥儿子卢小嘉,军阀卢永祥儿子。
曾经在北洋政府时期,卢永祥儿子卢小嘉与孙中山的儿子孙科,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段祺瑞的儿子段宏业一同被称为是民国的“四大公子”。
卢小嘉曾在旧上海是一个风云人物,几乎所有的人都认识这个叫卢小嘉的人。
卢小嘉虽然在当时的上海滩是有名的花花公子,但是曾经也干过一两件让上海滩都为之一振的事情。
这件大事就是指卢小嘉雇杀手杀死了当时在上海担任警察厅厅长的徐国梁,帮助他父亲除掉了的、一个心头大患。
张学铭简介 张学良弟弟张学铭的生平简介

张学铭简介张学良弟弟张学铭的生平简介张学铭个人履历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生,早年入东北讲武堂学习。
1928年入日本陆军步兵学校学习。
1929年返国,就职于东北军。
1930年10月中原大战,随张学良入关支持蒋中正,后经国民党元老吴铁城举荐,出任天津市警察局局长。
1931年4月任天津市市长兼警察局局长。
1931年11月9日和11月26日两次粉碎由日本操纵的天津便衣队骚乱,后在日本驻华公使的所谓“抗议下”,南京政府妥协退让,迫使张学铭辞职出国考察。
考察途中遇到天津名媛,朱启钤的六女,赵一荻的中学同学朱洛筠。
二人结合,轰动一时。
回国后跟原配姚夫人(东北医院院长之女,张作霖包办)离婚。
抗日战争初期住在欧洲和香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香港沦陷,被迫返回大陆,住南京。
1943年曾被迫接受汪精卫政权军事委员会委员。
抗战胜利后未被追究,出任国民党政府东北长官部参议室中将主任,总参议。
平日,一身将军服,领章金板双花,十分神气。
在鸡尾酒会上,他非常活跃,大家同他开玩笑,称他为“总餐宜”,他笑着说:“我无议可参,何不餐宜?”1949年前夕,拒往台湾,留在天津,等待解放。
建国后受到周恩来的关照,任天津市人民公园主任、市政工程局副局长、民革天津市委员会副主任、民革中央委员等职。
文革爆发后,1968年遭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迫害,被关押入狱。
1973年平反后,任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政协常委。
1983年4月9日病逝于北京,享年76岁。
张学铭生平事迹简介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后,张学铭居于天津。
随后进入了华北人民革命大学学习,毕业后返津任天津市人民公园主任。
1954年张学铭委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章士钊先生致函毛泽东主席请求为公园题字,同年9月19日,毛主席复函并附亲笔书写的“人民公园”四个大字。
张学铭立即制成匾额,悬挂在公园正门上方。
这四个黑底金字,笔势豪放,笔力遒劲,挥如泼墨,气贯长虹,耀人眼目。
据说,这是毛主席亲笔为国内园林公园题写的惟一匾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房是寿夫人,名叫寿懿.她是黑龙江将军寿山的一个外室王姓所生,故又名王雅君.她中学毕业,聪明伶俐,知书达理,且精明能十,宽严有度.后很得张作霖的宠爱,而成为帅府的内当家的.九—八事变后,寿夫人和马夫人移居天津,1948年冬,她们离津赴沪转台湾.1966年病故.在台湾的时候,每逢她寿辰之日,张学良均住府上行叩首礼,数十年如一日.生有四子,1920年生学森,1922年生学俊,1924年生学英,1925年生学铨.
后来,张作霖参加毅军,升为哨长.他感到提亲的时机成熟了,便请了两个月的婚假,带着立功的功牌、哨长的札委和见面的厚礼.来到赵家,先未提婚事,假说串门,对未来的岳母和舅舅,极为恭敬有礼,并出示所得功牌和哨长札委等.他见时机成熟,就托人向赵家求婚.赵家感到这个小伙子会有前途,这次全都同意了,于是他们就办了喜事.那年,他们都是21岁.生有一女二男,1898年生冠英(又名首芳),1901年6月3日生学良,1904年生学铭.
1929年张学铭学成归国,先在东北军中任职.1930年10月,任天津市公安局局长.1931年3月,任天津市市长,兼任公安局局长和东北政务委员会财政整理委员会委员.先与姚氏夫人结婚,后离异.1933年辞去天津市市长职,到欧美游历.在德国,他与曾任北洋政府代总理的朱启铃的女儿朱洛筠结婚.1943年,张学铭全家取道香港回国,闲居天津.1943年,任汪伪军事委员会委员.]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曾任为东北保安司令部中将参议,东北行辕参议室副主任,中将总参议.1949年1月,全家蛰居津门.
张作霖的六房妻妄,一律叫太太,不叫姨太太.起初,以大、二、三、四、五、六太太称之.后来,张作霖入主中南海,自封陆海军大元帅,由寿夫人提议,以娘家氏称,一律改称夫人,以示郑重.遂有卢夫人、许夫人、寿夫人、马夫人等.
各位夫人,除寿夫人和马夫人外,九一八事变后,她们之间基本无来往.
张作霖共有子女14人,其中子8人,女6人.子8人是:张学良、张学铭、张学曾、张学思、张学森、张学俊、张学英、张学铨.女6人是:张冠英、张怀英、张怀卿、张怀瞳、张怀曦、张怀敏.
长子张学良,宁汉卿,号毅淹.1901年6月3日生,农历是四月十七日.他过生口和中国人的风俗一样,都过农历.1912年,生母赵氏病逝,聘请崔骏声等学者为家庭教师.1916年,开始学英文.是年,与于凤至结婚.1919年3月,入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学习.1920年从讲武堂毕业,任巡阅使署卫队旅旅长.1922年,任东三省陆军整理处参谋长.1924年,任镇威军第3军军长.1925年任陆军中将.1926年3月,任镇威军第3方面军军团长.1928年7月3日,被推举为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兼奉天省保安司令.同年12月29日,宣布改易旗帜,与南京政府统一合作.1929年1月4日,南京政府委任张学良为东北边防司令长官.10月9日,就任全国陆海空军副司令.
张有财娶妻邵氏,未生育.邵氏病逝后,续娶王氏.王氏共生三子一女:长子作泰,18岁时病故;次子作孚,宣统年间任黑山县预警总长,剿匪阵亡;作霖行三;女最幼,嫁给杨姓.张家极贫,张有财死时,张作霖才10岁左右.
张作霖共有6位夫人.
原配夫人赵春桂相貌端庄,性情温和,能辛苦地操持家务,相夫教子.传说眼睛有点斜视,但从新发现的照片,一点也看不出来.张作霖好骂人,常与同伙发生争吵,经赵氏从中斡旋,赖以相安无事.张作霖婚娶赵氏,还有一段曲折的经历.张作霖在学兽医时,仍喜欢赌博.一日,因输钱不给,被人绑在树上毒打.张作霖不甘示弱,还破口大骂.时村中赵老恒,"家道小康,见而奇之",拟将女儿许配给他.可是,遭到妻子和内弟的反对,而末成功.
1911年冬,赵氏携学铭到奉天找张作霖要钱.赵氏和学铭住外间,张作霖住里间.因为夜间学铭啼哭,把张作霖吵醒,张起来,把学铭打了一顿.赵氏与张争吵,次日回新民家中,转年4月间病逝;时冠英14岁,学良11岁,学铭7岁.从此,卢夫人便担当起做母亲的责任.后来张作霖续娶了5房姨太太,都没有扶正.张作相对赵夫人评价签高:"大帅能成就大业,多亏我那老嫂子!"世人评论赵氏说:"善良贤淑,相夫教子,对于张作霖的勋业很有帮助."
三子张学曾.1911年生.笃学敏思.曾先后赴日本、英国留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转赴美国.后在联合国总部秘书处任职,现已退休.有二子一女,均在美国.长子张闾璜,于美国学化学,后在美国石油研究发展公司工作.次子学美术.
1931年9月18白,日本炮击沈阳北大营,九一八事变爆发.张学良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东北军退出沈阳.1933年3月11日,张学良通电下野.4月11日,出国考察.后回国,参与剿共,先在鄂豫皖,后在陕甘宁,屡遭失败.1936年12月12日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后被蒋介石软禁.1946年押送台湾.1990年解除对张学良的管制.在软禁了55年后,他获得了自由.1991年3月10日(美国时间),他和赵一荻飞到美国旧金山去探亲.1995年4月,张学良和赵一荻宣布在美国夏威夷定居.当地时间2001年10月20日,在美国檀香山病逝,享年10l岁.
夫人于凤至,1889年生.她和张学良的婚姻,是张作霖决定的.婚后,于凤至又进入奉天女子师范学校学习.西安事变后,她匆匆从英国只身返回国内,进行多方营救.并陪伴张学良度过了3年的幽禁生活,1940年乳房患疾后,赵一荻立即从香港赶来,接替她照顾张学良.1964年3月,她亲笔写信同意和张学良办理离婚手续.她说:"赵一荻对张家是有大功的,真是不容易啊!"她1990年在美国逝世,享年91岁.生1女3子.
女名闾瑛,1933年张学良背负不抵抗的名声下野时,闾瑛随同家长出国.父亲应召回国,她跟随母亲在英国留学.她辗转去了欧洲几个国家,会6国语言.1941年与陶鹏飞结婚,后定居美国旧金山.于凤至定居在洛杉矾,因为工作的关系,她们没有生活在一个城市.
陶鹏飞在旧金山湾区被誉为年"湾区名人".他早年曾就读于东北大学,张学良是他的校长.他和闾瑛结为伉俪,是在西欧.在美国定居后,他在加州圣旦克兰大学任教授.侨界尊称其为"陶教授、陶公".1962年,张学良解禁后,因缘时会,陶鹏飞夫妇被邀请参加亦台湾召开的阳明山会议.由于他们的一再申请,在会议结束前,获准去探望张学良.这次探望,是蒋经国陪同前往的.吃饭时,蒋经国借故离开了.对于蒋经国的陪往,陶鹏飞感慨地说:"他还是很热情的.虽然探访时他陪同前往,但家宴却托词没有参加."这是他们结婚后第一次见到张学良.世事沧桑,感慨万千,其中的酸甜苦辣,自难形容.1999年10月13日去世,他生于1909年4月22日,享年91岁.
张作霖祖籍是河北省大城县.先祖张水贵于清道光年间,迁居辽宁省海城县叶家堡(此地现在改名为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东风农场叶家堡屯).张永贵是张氏家族在这里定居的第一代人.到了祖父张发时,张家已经成为当地的一个富户."躬耕之余,兼理烧碱业,家计赖以充裕,乡里称素封".张发生有四个儿子,张作霖的父亲张有财排行老三.张发死后,父辈几个兄弟才分家另过.
第四房是许夫人.名叫许渤曦,她父亲病死,母女相依为命.张作霖见她貌美,强迫成婚.许夫人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曾进入学堂读书,后被张作霖强迫退学.但在家里,她也和孩子们一起读私塾,学到了一些文化.她事有见地,教子有方.九一八事变前,她迁居天津.七七事变后,又移居美国.解放后只身回国.1976年死于北京,安葬在八宝山烈士公墓.生有二子二女,1911年生学曾,1916年生学思,1909年生怀瞳,1913年生怀曦。
他们生一子,名闾琳.闾琳的夫人陈淑贞是粤军陈济棠的侄女.他们生有二男:巴比和罗比.中国名字为居信、居仰.居信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学电脑工程;居仰毕业于南加州大学,学新闻学.
次子张学铭,字西卿.他和大哥张学良同为赵氏所生,但张作霖不喜欢他,这都是因为一个梦.据说,生学铭时,看门人老薛午睡做了一个梦,看见一个小喇嘛直入院内.薛起来急忙追去,恰与张作霖相遇,张作霖忙问:"跑来做什么?"薛答:"见一小喇嘛进院,故追人."张作霖骂道:"胡说,你做梦吧!"此时,赵氏恰好生下学铭.张作霖骂道:"这小子找我算账来了."因为
第二房是卢夫人,名寿萱.她是北镇县中安堡一个塾师的女儿.能书会写,美貌异常.一日被张作霖看见,想入非非.他找了一个借口,说为其帮首程敬芳提亲.女孩的舅舅推托说:"程是外乡人,不知底蕴不嫁.若像你这样的人,才能嫁."舅舅的意思是,你张作霖已经有了妻子,所以随意说说而已。但张作霖把这句话记在心里.就不断地献殷勤,而后就认真地求婚。舅舅说:"你已有妻,我的甥女岂能给人做二房?"张作霖答道:"两头为大,绝不是二房."卢家本想将女儿送往北摈县城内逃避,但是路途40里,中间还有几伙土匪,担心被抢.比较起来,张作霖还算好一点,遂决意嫁给张作霖.1900年秋间,张作霖娶卢氏.赵氏料理一切,时赵氏已经身怀张学良3个月了.九一八事变后,长期居住天津.1974年病故于天津.生有2女,1907年生怀英,1911年生怀卿.
1950年入华北革命大学学习.毕业后,任天津市建设局园林处人民公园管理所副所长.1959年4月,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历任天津市建设局副局长,顾问,天津市政协常务委员,民革天津市委员会主任委员,民革中央委员会委员.临终前,他嘱托次子张鹏举:"我一生惟一的遗憾,就是不能与大哥见面,将来有机会的话,你一定要把我的话告诉他。"1983年4月9日病逝,终年75岁.
张学良的长子闾玗,次子闾珣均在多年前于美国先后去世学良与赵一荻的婚姻富有传奇色彩.赵一荻(亦名赵媞、赵绮霞)1928年,赵一荻在芳龄16岁时来到张学良的身边,直到1964年才在台湾补行了婚礼,陪伴了张学良72年.2000年夏威夷时间6月22日在夏威夷病逝,享年8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