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货成本核算方法,先进先出、最后进价、移动平均3种方法
库存成本计算方法介绍

库存成本计算方法介绍库存成本计算方法介绍在会计学的成本核算中认为的成本核算方法主要有完全平均、移动加权平均、先进先出、后进先出、个别计价等,但随着各行各业的特点和企业对成本核算要求的发展,又从产生了许多新的成本核算方法,即使是原有的成本核算方法也随着管理目的和要求的变化而在不断的发展,对于零售企业来说,随着行业的发展和进步,目前采用的成本核算方法主要有先进先出、最后进价、移动平均三种方法。
捷诚商业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捷诚)目前支持的成本核算方法也正是这三种方法。
针对与不同的管理目的和管理习惯商场可以采用相应的成本计算方法。
在介绍的成本核算方法和计算公式之前我们首先明确进价与成本的关系,商品的成本与进价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商品的成本是根据商品的进价计算得出的,计算方法就是成本计算方法,一个商品在同一时间可以根据供应商等采购信息的区别而存在不同的进价,却只能有一个成本,成本随着进价的变化并根据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而发生相应的变化。
另外当一个商品的销售按一定顺序与验收单的进货对应,我们称之为勾对;当商品的销售找不到验收单对应进货,则称为未勾对销售,反之,当验收单的进货,未与销售对应时则称为未勾对进货。
无论成本计算方法如何变化,系统的计算必须遵循“历史进货进价总额-转出成本总额=当前库存金额”这一基本原则,只要符合,我们就认为该种方法是合理的,才能适用方法,否则,如成本计算方法本身不合理,则谈不上方法的适用。
明白了上面两个关系后,下面我们介绍一下捷诚中的成本核算方法和计算公式。
(注:以下所有所说金额均为含税进价金额,商品验收数量均为包括赠品的验收数量)一、移动平均商品验收单审核后,如果该商品在验收之前库存为0,那么“成本=商品验收金额/商品验收数量”;商品验收单审核后,如果该商品在验收之前库存不为0,那么“成本=(商品库存金额+商品验收金额)/(商品库存数量+验收数量)” 商品退货单审核后,如果退货后商品库存大于0,那么“成本=(商品库存金额-商品退货金额)/(商品库存数量-退货数量)”;商品退货单审核后,如果退货后商品库存小于等于0,那么成本保持不变。
存货成本如何计算结转

存货成本如何计算结转?4种方法3个案例一文讲清!计算结转存货成本总出错,“先进先出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总是分不清,应如何解决?在实务中,各位财务小伙伴是否遇到了这样的难题呢?别急,今天小编就结合《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相关规定来帮您答疑解惑啦!一、先进先出法先进先出法是以先购入的存货应先发出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转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
采用这种方法,先购入的存货成本在后购入存货成本之前转出,据此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
例1.2019年12月甲公司持有的某商品购销情况如下:12月1日结存商品100件,单位成本为1万元;12月15日购入商品200件,单位成本为1.1万元;12月18日销售商品100件;12月20日购入商品100件,单位成本为1.2万元;12月28日销售商品250件。
不考虑其他因素,按照先进先出法计算的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与月末结存的成本计算过程如下:本月可供发出的商品成本=100*1+200*1.1+100*1.2=440万元本月发出商品成本=100*1+200*1.1+50*1.2=380万元月末结存成本=440-380=60万元二、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与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之和,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作为在下次进货前计算各次发出存货成本的依据。
存货单位成本=(原有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次进货的实际成本)÷(原有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本次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次发出存货的数量×本次发货前存货的单位成本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月末存货单位成本例2.2019年12月甲公司持有的某商品购销情况如下:12月1日结存商品100件,单位成本为1万元;12月15日购入商品200件,单位成本为1.1万元;12月18日销售商品100件;12月20日购入商品100件,单位成本为1.2万元;12月28日销售商品250件。
非常全面的存货计价方法整理

非常全面的存货计价方法整理标题:存货计价方法整理:全面解析简介:存货计价方法是企业会计核算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成本计算和财务报表的准确性。
本文将全面解析各种常见的存货计价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方法。
正文:一、先进先出法(FIFO法)先进先出法是一种常见的存货计价方法,它的核心思想是最早进入库存的存货首先被出售或消耗。
根据这种方法,企业会将最早进入的存货成本计入成本销售,而将最近进入的存货成本计入库存。
这样可以确保库存的估值更加接近实际成本,同时也能够反映出企业的盈利情况。
二、后进先出法(LIFO法)后进先出法与先进先出法相反,它的核心思想是最近进入库存的存货首先被出售或消耗。
根据这种方法,企业会将最近进入的存货成本计入成本销售,而将最早进入的存货成本计入库存。
后进先出法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以降低企业的纳税负担,但也可能造成存货估值不准确的问题。
三、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是一种常见的存货计价方法,它将期初库存和期间进货的存货成本进行加权平均,得出一个平均成本,然后根据平均成本计算期末库存和成本销售。
加权平均法相对简单易用,适用于较为稳定的存货价格和成本。
四、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法是一种以事先预设的标准成本为基础,根据实际产出和消耗情况进行调整的存货计价方法。
企业会事先设定标准成本,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偏差,并将偏差计入成本销售或库存。
标准成本法可以帮助企业提前控制和管理成本,但需要不断进行调整和监控,以确保成本的准确性。
五、特定成本法特定成本法是一种较为精确的存货计价方法,它根据每个存货单元的实际成本进行计价。
企业会为每个存货单元单独记录其成本,并根据实际出售或消耗情况计算成本销售。
特定成本法适用于存货成本差异较大的情况,但也需要较为精细的成本记录和管理。
综上所述,存货计价方法在企业会计核算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有其各自的特点和适用场景,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价。
存货核算方法

存货核算方法存货是企业日常运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资产之一,对于企业来说,正确、准确地核算存货是保证财务信息真实可靠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存货核算方法。
一、先进先出法(FIFO)先进先出法是一种按照存货购入的先后顺序来计算存货成本的方法。
在这种方法下,假设最早购入的存货是首先售出的,而最近购入的存货则最晚售出。
这就意味着,计算存货成本时,企业采用最早购入的存货的价格来计算,对于最近购入的存货,其成本则是最近购入时的购入价格。
二、后进先出法(LIFO)后进先出法是一种按照存货购入的后先顺序来计算存货成本的方法。
这种方法与先进先出法正好相反,假设最近购入的存货是先售出的,而最早购入的存货则最后售出。
因此,在计算存货成本时,企业采用的是最近购入的存货的价格。
三、加权平均法(Weighted Average)加权平均法是一种根据存货的平均价格来计算存货成本的方法。
在这种方法下,企业将存货的总成本除以存货的总数量,得到平均价格,然后根据平均价格来计算存货的成本。
四、零售法(Retail Method)零售法适用于零售业和批发业的存货核算。
它通过以存货的销售价值与存货成本的比例来计算存货的成本。
具体而言,企业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存货的销售价值分配为存货的成本。
五、标准成本法(Standard Cost)标准成本法是一种根据预先制定的标准成本来计算存货成本的方法。
企业通过设定产品或原材料的标准成本,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来计算存货的成本。
六、直接成本法(Direct Cost)直接成本法是针对生产性企业的存货核算方法,将直接与产品生产相关的成本直接计入存货成本。
这些直接成本包括原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七、间接成本法(Indirect Cost)间接成本法是针对生产性企业的存货核算方法,将间接与产品生产相关的成本以某种合理的方法分摊到存货上,例如使用作业成本法或过程成本法来计算存货的成本。
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存货核算方法,并在会计准则的规范下进行核算。
库存成本计算方法

库存成本计算方法库存成本是指企业为购买和维持库存所花费的成本。
库存成本的计算方法有多种,以下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1. 平均成本法(AVCO,Average Cost Method):这是最常用的库存成本计算方法之一、按照平均成本法,库存成本是在一段时间内购买的商品的平均成本。
计算公式如下:平均成本=(库存物品的总购入成本+当前期间购入成本)/(库存物品的总数量+当前期间购入数量)这种方法适用于当库存物品的价格波动比较大,没有特定的先进先出顺序时。
2. 先进先出法(FIFO,First In, First Out Method):这种方法基于商品的采购顺序进行计算。
根据这种方法,最早进入库存的物品(即最先采购的物品)将被首先出售或使用,而最后进入库存的物品将被最后出售或使用。
计算公式如下:库存成本=库存物品的购入成本*库存物品的数量这种方法适用于库存物品的价格较为稳定,采购顺序明确的情况。
3. 后进先出法(LIFO,Last In, First Out Method):与FIFO相反,这种方法是根据最后进入库存的物品(即最后采购的物品)首先出售或使用,而最早进入库存的物品将被最后出售或使用。
计算公式与FIFO 相同。
后进先出法适用于库存物品的价格波动较大,而企业更希望成本匹配当前时期的收入的情况。
4. 特定成本法(Specific Cost Method):根据这种方法,每个库存物品都被视为独立的成本单位,并分配特定的成本。
当出售或使用库存物品时,对应的成本也会相应减少。
特定成本法适用于库存物品价格波动较大且每个物品与其购买价值有关的情况。
不同的库存成本计算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情况。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库存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方法来计算库存成本。
此外,库存成本的计算方法还可能受到会计准则和税法的影响,因此企业在使用特定的计算方法时应遵循相关法规和准则。
仓库库存成本的四种计算方法

仓库库存成本的四种计算方法
仓库库存成本的四种计算方法
仓库中商品的库存成本,常用的有4种方法。
1、先进先出法。
假定先收到的存货先发出或先收到的存货先耗用,收入存货时逐笔登记数量、单价和金额;发出存货时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逐笔登记发出成本和结存金额。
这种方法可以随时结转存货发出成本,但较繁琐;如果存货收发业务量大、且存货单价不稳定时其工作量较大。
物价持续上升时,期末存货成本接近于市价,而发出成本偏低,会高估企业当期利润和库存存货价值;反之会低估企业存货价值和当期利润。
2、加权平均法。
根据期初存货结余和本期收入存货的数量及进价成本,期末一次计算存货的本月加权平均单价,作为计算本期发出存货成本和期末结存价值的单价。
3、移动加权平均法。
每次收货后立即根据库存数量和总成本,计算出新的平均单价或成本。
这种方法能够使企业及时了解存货的结存情况,计算的平均单位成本以及发出和结存的存货成本比较客观。
但由于每次收货都要计算一次平均单价,工作量较大,对收发货较频繁的企业不适用。
4、个别计价法。
以每次(批)收入存货的实际成本作为计算该次(批)发出存货成本。
这种方法把每一种存货的实际成本作为计算发出存货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的基础。
成本计算准确,但在存货收发频繁时,发出成本分辨工作量较大。
适用于一般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货、为特定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的存货以及提供的劳务,及珠宝、名画等贵重物品。
存货的四种计价方法

存货的四种计价方法存货的计价方法指的是企业对于存货价值的计量方法,主要有四种,分别是先进先出法(FIFO法)、后进先出法(LIFO法)、加权平均法和实际成本法。
下面将对这四种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1.先进先出法(FIFO法):先进先出法是指在计算存货成本时,假设最早进入库存的商品最早被销售出去,而最近进入库存的商品最晚被销售出去。
这种方法的核心概念是“先到先出”,遵循时间顺序。
FIFO法适用于贮存期较短、要求保证商品质量的存货。
FIFO法的优点是能够准确反映实际发生的商品进销货流,并且可以有效避免价格波动对成本的影响。
但是,FIFO法的缺点是会导致当价格上涨时,企业的税务成本增加,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
2.后进先出法(LIFO法):后进先出法是指在计算存货成本时,假设最近进入库存的商品最早被销售出去,而最早进入库存的商品最晚被销售出去。
这种方法的核心概念是“后到先出”,适用于贮存期较长的商品。
LIFO法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所得税负担,因为LIFO 法在通胀期下,消耗掉了低成本的存货,而税法上要求计算利润时必须采用成本最高的存货。
然而,LIFO法的缺点是可能导致存货价值被低估,不符合实际情况。
3.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是指通过对期初库存成本和新进库存成本进行平均,得到一个平均单价,然后乘以本期销售数量来计算存货成本。
这种方法适用于库存速度快、贮存期不确定的商品。
加权平均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计算方便,能够平滑价格波动对成本的影响。
但该方法也有缺点,即不能准确反映实际发生的商品进销流动情况。
4.实际成本法:实际成本法是指根据实际购入或生产的成本计算存货成本,将每一批次的进货成本或生产成本直接计入存货成本中。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最接近实际情况,但是在计算过程中比较复杂。
实际成本法的优点在于能够准确反映存货的实际成本,但是缺点是计算繁琐,需要事先记录每一批次的进货成本或生产成本。
在选择计价方法时,企业需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和需求来决定,以适应企业的经营模式和经济环境。
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有以下几种:
1. 先进先出法(FIFO):按照先进先出原则,假设最早进入库存的货物最先出去,计价时使用最早进入库存的成本。
2. 后进先出法(LIFO):按照后进先出原则,假设最晚进入库存的货物最先出去,计价时使用最晚进入库存的成本。
3. 加权平均法:将库存中的所有货物成本加权平均,计算平均单位成本,然后按照平均单位成本计价。
4. 标准成本法:根据预设的标准成本计价,将库存中的货物按照预设的标准成本进行计价。
5. 实际成本法:根据实际购入成本计价,将库存中的货物按照实际购入成本进行计价。
选择使用何种计价方法取决于公司的具体情况和会计准则的规定。
企业存货的核算方法

企业存货的核算方法
企业存货的核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先进先出法(FIFO):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进行成本核算,即先入库的存货先出库。
2. 后进先出法(LIFO):按照后进先出的原则进行成本核算,即后入库的存货先出库。
3. 平均成本法:根据存货的平均成本进行成本核算,平均成本可能是一段时间内的平均成本或某一批次存货的平均成本。
4. 移动加权平均法(MOVING AVERAGE):每次入库后重新计算存货的加权平均成本。
5. 个别计价法(UNIQUE):对每一批次的存货单独确定其成本。
这些方法的选择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会计制度的要求来确定,不同的方法可能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影响。
存货评估方法

存货评估方法一、概述存货评估是指对企业的存货价值进行估计和计算的过程。
准确的存货评估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决策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存货评估方法,包括先进先出法(FIFO法)、后进先出法(LIFO法)、加权平均法和特定成本法。
二、先进先出法(FIFO法)先进先出法是指在销售存货时,按照存货进货的时间顺序,先出售最早购入的存货。
这种方法的基本原理是认为最早购入的存货应该先出售,因此计算存货成本时,采用最早购入的存货的成本。
这种方法适合于存货价格波动较大的行业,可以减少存货价值的波动。
三、后进先出法(LIFO法)后进先出法是指在销售存货时,按照存货进货的时间顺序,先出售最近购入的存货。
这种方法的基本原理是认为最近购入的存货成本较高,因此计算存货成本时,采用最近购入的存货的成本。
后进先出法适合于存货价格上涨的行业,可以减少存货价值的计算。
四、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是指在销售存货时,将存货的成本平均分配给销售的存货。
这种方法的基本原理是认为存货的成本是各个批次进货成本的加权平均值。
计算存货成本时,将总成本除以存货数量,得到平均成本。
加权平均法适合于存货价格相对稳定的行业,可以平滑存货价值的波动。
五、特定成本法特定成本法是指在销售存货时,按照存货进货的具体成本进行计算。
这种方法的基本原理是认为每一个批次进货的成本是不同的,因此计算存货成本时,采用每一个批次进货的具体成本。
特定成本法适合于存货价格变动较大且存货批次较少的行业,可以准确反映存货的实际成本。
六、选择存货评估方法的考虑因素1. 存货价格波动情况:如果存货价格波动较大,可以考虑使用先进先出法或者后进先出法。
2. 存货成本稳定性:如果存货成本相对稳定,可以考虑使用加权平均法。
3. 存货批次情况:如果存货批次较少且成本差异较大,可以考虑使用特定成本法。
4. 业务特点:根据企业的业务特点和行业规则,选择适合的存货评估方法。
七、总结存货评估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准确的存货评估可以提供有价值的财务信息,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支持。
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公式

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公式
一、先进先出法计算公式
先进先出法(FIFO)是一种用于管理存货的一种常用方法,它要求存货的计价采用入库成本(也就是第一次入库时的成本价格)来计算成本,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存货出库量:
出库量=原存货额-期末存货额
存货出库成本:
出库成本=存货出库量×最早入库成本
二、加权平均法计算公式
加权平均法(Average Cost Method)是一种计算存货成本的常用计算方式,也称为“移动加权平均法”。
它是指将原来所有的入库成本的数量和金额相加,然后再除以存货量,从而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成本。
公式为:加权平均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数量+本期采购金额)/(期初存货数量+本期采购数量)
三、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公式
移动加权平均法(Moving Average Cost Method)也称为“加权平均法”。
- 1 -。
发出存货成本方法

发出存货成本方法
1. 先进先出法(FIFO):按照存货的购入顺序计算存货成本。
即先购买的存货先出售,成本计算基于最近购入的存货成本。
2. 后进先出法(LIFO):按照存货的购入顺序计算存货成本。
即最近购买的存货先出售,成本计算基于最近购入的存货成本。
3. 加权平均法:将所有存货的成本加权平均计算,得出存货的平均成本,然后根据实际出售的存货数量计算成本。
4. 标准成本法:根据公司设定的标准成本,以此作为存货成本的基准。
5. 特定成本法:根据每个存货的具体成本,将其作为存货的成本。
适用于特殊的存货,如个别大型设备或非常贵重的商品。
以上是常用的存货成本方法,具体的选择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行业特点和财务报告要求来确定。
会计实务:发出存货成本的4种计量方法

发出存货成本的4种计量方法企业应当合理选择存货的成本计量方法,以便确定当前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企业在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时,有先进先出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四种方法可以选择。
为了遵循谨慎性原则,企业不宜采用后进先出法来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
1、先进先出法先进先出法是假设先购入的存货发出而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方法。
采用这种方法,先购进的存货成本先结转,后购进的存货后结转,以此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
具体方法是:在购入存货时,依次登记购进存货的数量、单价和金额;在发出存货时,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逐笔登记存货的发出成本和结存金额。
先进先出法能够随时结转存货发出成本,但比较烦琐。
如果存货收发业务较多、且价格不稳定,采用先进先出发法的工作量较大。
当物价持续上升时,期末存货成本接近市价,发出存货成本偏低,先进先出法会高估企业当期的利润和库存存货的价值;反之,会低估库存存货的价值和当期的利润。
2、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按照每次购进存货的成本加上原有的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购进存货的数量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以此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作为在下次进货前计算各次发出存货的成本依据。
计算公司如下:存货单位成本=(原有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次购进存货的实际成本)/(原有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购进存货的数量)本次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次发出存货的数量*本次发货前的存货单位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月末存货单位成本移动加权平均法的优点在于管理人员能够及时了解企业存货的购进情况、结存情况,与购进存货的数量和购入前库存存货的数量多少成正比,成本计算比较客观可信,但与市价仍有一定的差距,频繁地计算移动单位平均成本,也会使存货核算变得相当烦琐。
对于储存在同一地点性能相关的大量存货一般采用加权平均法或移动平均法。
移动平均法只适用于永继盘存制,不适用实地盘存制。
3、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是以当月全部购进存货的数量加上月初存货的数量作为分母,去除当月全部购进存货的成本加上月初存货的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并根据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来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
存货的会计核算方法

存货的会计核算方法在会计领域中,存货的会计核算方法是一个关键的方面。
存货是指企业所拥有和处于销售过程中的物质资产,包括原材料、在制品和成品。
采用适当的会计核算方法能够确保存货的准确估值和分类,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存货会计核算方法,包括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和加权平均法,并分析其特点和适用场景。
一、先进先出法(FIFO法)先进先出法是指在销售时将最早购买的存货先予以销售,后购买的存货则放在当前库存中。
这意味着在计算存货成本时,先进先出法将优先使用最早购买的存货成本。
这种方法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在通货膨胀时能够有效降低存货成本,因为旧的低成本存货先被出售。
先进先出法常用于商品的销售,特别是易于腐烂或变质的商品,如食品和鲜花。
二、后进先出法(LIFO法)后进先出法是指在销售时将最晚购买的存货先予以销售,先购买的存货则放在当前库存中。
后进先出法的特点是,在通货膨胀时存货成本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当前市场价格,因为较新的高成本存货会率先被出售,从而提高了成本计算的准确性。
后进先出法常用于企业面临高通胀或价格波动较大的行业,如化工和石油行业。
三、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是指根据存货的数量和单位成本计算存货的平均成本,然后在销售时按照平均成本进行核算。
加权平均法的特点是能够平滑存货成本的波动,以及减少个别存货对成本计算的影响。
这种方法适用于存货价格比较稳定的行业,如批发和零售业。
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存货的会计核算方法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决定。
以下是一些应考虑因素:1. 价格稳定性:如果存货价格相对稳定,加权平均法可能是合适的选择;而对于价格波动较大的行业,后进先出法能更准确地反映成本变化。
2. 物品特性:如果存货容易腐烂、变质或过时,先进先出法可能是更恰当的选择,因为这可以确保较旧的存货先被销售。
3. 企业策略:存货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也受到企业自身的策略和需求的影响。
例如,在提高报告期利润时,后进先出法可能是更有利的选择。
存货成本核算方法,先进先出、最后进价、移动平均3种方法

在会计学的成本核算中认为的成本核算方法主要有完全平均、移动加权平均、先进先出、后进先出、各别计价等,但随着各行各业的特点和企业对成本核算要求的发展,又从产生了许多新的成本核算方法,即使是原有的成本核算方法也随着管理目的和要求的变化而在不断的发展,关于零售企业来说,随着行业的发展和进步,目前采纳的成本核算方法主要有先进先出、最后进价、移动平均三种方法。
捷诚商业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捷诚〕目前支持的成本核算方法也正是这三种方法。
针对与不同的管理目的和管理习惯商场可以采纳相应的成本计算方法。
在介绍的成本核算方法和计算公式之前我们首先明确进价与成本的关系,商品的成本与进价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商品的成本是依据商品的进价计算得出的,计算方法就是成本计算方法,一个商品在同一时间可以依据供应商等采购信息的区别而存在不同的进价,却只能有一个成本,成本随着进价的变化并依据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而发生相应的变化。
另外当一个商品的销售按一定顺序与验收单的进货对应,我们称之为勾对;当商品的销售找不到验收单对应进货,则称为未勾对销售,反之,当验收单的进货,未与销售对应时则称为未勾对进货。
无论成本计算方法如何变化,系统的计算必需遵循“历史进货进价总额-转出成本总额=当前库存金额〞这一基本原则,只要符合,我们就认为该种方法是合理的,才干适用方法,否则,如成本计算方法本身不合理,则谈不上方法的适用。
明白了上面两个关系后,下面我们介绍一下捷诚中的成本核算方法和计算公式。
〔注:以下所有所说金额均为含税进价金额,商品验收数量均为包括赠品的验收数量〕一、移动平均法商品验收单审核后,如果该商品在验收之前库存为0,那么“成本=商品验收金额/商品验收数量〞;商品验收单审核后,如果该商品在验收之前库存不为0,那么“成本=〔商品库存金额+商品验收金额〕/〔商品库存数量+验收数量〕〞商品退货单审核后,如果退货后商品库存大于0,那么“成本=〔商品库存金额-商品退货金额〕/〔商品库存数量-退货数量〕〞;商品退货单审核后,如果退货后商品库存小于等于0,那么成本坚持不变。
存货核算方法范文

存货核算方法范文存货核算是指企业对其经营活动中的存货进行计量、分类、盘点、评价和决策的过程。
准确的存货核算方法可以帮助企业合理控制存货成本,提高经营效益。
下面针对存货核算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1.FIFO法(先进先出法)FIFO法是指在计量和评价存货时,按照存货购入的时间顺序先将最早购入的存货售出,再售出最近购入的存货。
这种方法假设最早购入的存货也是最早消耗的,因此将最早购入的存货成本计入当期成本。
FIFO法适合于存货价格稳定或处于上升趋势的情况。
优点是能够充分反映最新购入存货的成本,准确计量和评估存货成本。
缺点是可能导致剩余存货价值被高估,造成税务负担增加。
2.LIFO法(后进先出法)LIFO法是指在计量和评价存货时,按照存货购入的时间顺序先将最近购入的存货售出,再售出最早购入的存货。
这种方法假设最早购入的存货保持不动,最近购入的存货先被售出。
LIFO法适合于存货价格处于下降趋势的情况。
优点是可以降低企业的税务负担,因为最早购入的存货会计上留在库存中,不用计入当期成本。
缺点是可能造成存货销售成本被高估,不准确反映存货的真实价值。
3.平均法平均法是指在计量和评价存货时,按照存货采购的数量和金额进行加权平均,得到平均成本。
平均法适合于存货价格波动较大的情况。
优点是计算简单,适用范围广。
缺点是不能准确反映存货的真实成本,因为不同批次的存货可能具有不同的采购价格。
4.特殊存货核算方法除了上述常用的核算方法外,有些特殊的企业可能会采用其他方法进行存货核算。
例如,珠宝、艺术品等特殊商品的核算方法可能会采用估价法。
此外,一些企业可能会根据存货的性质和特点,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进行分类核算。
在存货核算过程中,企业还需进行存货盘点,以确认实际存货数量和质量。
存货盘点可以通过实物盘点、循环盘点、抽样盘点等方式进行,旨在确保存货账面数与实际数相符。
此外,存货核算还涉及存货的评估和决策。
评估存货可以通过计算存货周转率、存货资金占用成本等指标来评估存货的利用效率和资金占用情况。
发出存货的计价原理

发出存货的计价原理
存货的计价原理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先进先出法(FIFO法),后进先出法(LIFO 法)和加权平均法。
先进先出法(FIFO法)是指在计算存货成本时,假设先购入的存货先销售出去,而后购入的存货则留在库存中。
该方法适用于需及时卖出产品或原材料的企业,因为这样可以确保计算出的成本较为准确。
后进先出法(LIFO法)是指在计算存货成本时,假设后购入的存货先销售出去,而先购入的存货则留在库存中。
该方法适用于需要尽量降低纳税负担的企业,因为较早购入的存货成本较低,可以减少纳税额。
加权平均法是指将期初库存和期间购入的存货按照金额加权平均计算,并以此作为单位成本计算存货成本。
该方法适用于企业存货成本较为稳定且销售不太频繁的情况,因为这样可以平滑存货成本的波动。
以上三种方法都是常用的存货计价原理,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经营情况和税务政策选择其中之一来计算存货成本。
库存计价方法

库存计价方法是指对库存商品或材料的计价方法,它对企业的成本计算和库存价值管理有着重要影响。
常见的库存计价方法包括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等。
先进先出法是一种按照商品进出的顺序,逐一重新排列,按先进先出依次分摊各种成本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前提条件是,先入库的商品的成本先结转,后入库的商品的成本后结转,这样入库的商品成本才会准确。
在会计核算的实务中,一般情况下没有加固定库存成本的,例如货物的正常出入库是没有库存成本的,只有先收货后发货时才会有库存成本的增加。
采用这种方法能够真实反映库存商品的成本,且易于理解、操作简单。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这种方法也可能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如存货数量过多或内部控制不健全等。
后进先出法则是与先进先出法相反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要求将较晚时间入库的商品成本先结转,较早时间入库的商品成本后结转。
在成本和价格较高的情况下,后进先出法更能反映库存商品的实际成本和企业的盈利情况。
然而,这种方法也存在一些缺点,如成本核算的工作量较大,对存货周转率要求较高,否则可能会出现存货积压和存货跌价的问题。
加权平均法是一种比较灵活的库存计价方法。
它根据库存商品的数量和金额占全部库存商品的数量和金额的比重等权数,计算出每种商品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作为计算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成本的基准。
这种方法适用于经营品种繁多、批次频繁、货价稳定、容易取得历史成本的存货。
优点在于能够简化存货计价工作,消除人为因素造成的成本波动,并且有利于成本控制和财务成果的分析。
然而,加权平均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计算方法复杂、工作量大,不适合管理不善的情况。
移动平均法与加权平均法类似,也是一种常用的库存计价方法。
它根据每次入库存货的数量和库存余额按移动加权平均法重新计算新的库存单位成本,以此作为下次发货的依据。
这种方法适用于经营品种较多、货价波动较大且变动频繁的存货。
优点在于能够及时提供接近当时库存实际成本水平的价格,有利于加强存货管理。
供应链管理丨物料成本的几种计算方法

供应链管理丨物料成本的几种计算方法一、先进先出法(FIFO)1、先进先出法是以先购入的存货先发出,据此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
2、先进先出法以实地盘存制为基础计算的结果与永续盘存制相同。
3、在先进先出法下,存货成本是按最近购货确定的,期末存货成本比较接近现行的市场价格。
4、当物价上涨时,先进先出法会高估企业当期利润和库存存货价值;反之,当物价下跌时,会低估企业存货价值和当期利润。
5、先进先出法的优点是使企业不能随意挑选存货计价以调整当期利润;缺点是工作量比较大。
二、后进先出法(LIFO)1、后进先出法是以较后购入的存货先发出,据此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
2、后进先出法以实地盘存制为基础计算的结果与永续盘存制不同。
3、后进先出法的优点是在物价持续上涨时期,本期发出存货按照最近收货的单位成本计算,从而使当期成本升高,利润降低,可以减少通货膨胀对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这也是会计实务中实行稳健原则的方法之一,缺点是计算比较繁琐。
三、个别计价法个别计价法又称个别认定法、具体辩认法、分批实际法。
采用这种方法是假设存货的实物流转和成本流转相一致,按照各种存货,逐一辩认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所属的购进批别,分别按其购入或生产时所确定的单位成本作为计算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方法。
四、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亦称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指以本月全部收货数量加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本月全部收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从而确定存货的发出和库存成本。
五、移动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亦称移动加权平均法,指本次收货的成本加原有库存的成本,除以本次收货数量加原有收货数量,据以计算加权单价,并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
1、移动平均法,加权平均法从这两个定义可以看出,加权平均也是移动平均的一种,就是频率不同而已.2、移动平均法,加权平均法价格结算的时间不同,加权平均只能在月底,移动平均是随时的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两种方式对价格的敏感性不同移动平均比较适用于价格波动比较大的企业,比如和原材料相关的行业加权平均适用于对价格波动相对比较小的企业,比如机械加工行业六、计划成本法计划成本法指企业存货的收入、发出和结余均按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计价,同时另设“材料成本差价”科目,登记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会计学的成本核算中认为的成本核算方法主要有完全平均、移动加权平均、先进先出、后进先出、各别计价等,但随着各行各业的特点和企业对成本核算要求的发展,又从产生了许多新的成本核算方法,即使是原有的成本核算方法也随着管理目的和要求的变化而在不断的发展,关于零售企业来说,随着行业的发展和进步,目前采纳的成本核算方法主要有先进先出、最后进价、移动平均三种方法。
捷诚商业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捷诚〕目前支持的成本核算方法也正是这三种方法。
针对与不同的管理目的和管理习惯商场可以采纳相应的成本计算方法。
在介绍的成本核算方法和计算公式之前我们首先明确进价与成本的关系,商品的成本与进价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商品的成本是依据商品的进价计算得出的,计算方法就是成本计算方法,一个商品在同一时间可以依据供应商等采购信息的区别而存在不同的进价,却只能有一个成本,成本随着进价的变化并依据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而发生相应的变化。
另外当一个商品的销售按一定顺序与验收单的进货对应,我们称之为勾对;当商品的销售找不到验收单对应进货,则称为未勾对销售,反之,当验收单的进货,未与销售对应时则称为未勾对进货。
无论成本计算方法如何变化,系统的计算必需遵循“历史进货进价总额-转出成本总额=当前库存金额〞这一基本原则,只要符合,我们就认为该种方法是合理的,才干适用方法,否则,如成本计算方法本身不合理,则谈不上方法的适用。
明白了上面两个关系后,下面我们介绍一下捷诚中的成本核算方法和计算公式。
〔注:以下所有所说金额均为含税进价金额,商品验收数量均为包括赠品的验收数量〕
一、移动平均法
商品验收单审核后,如果该商品在验收之前库存为0,那么“成本=商品验收金额/商品验收数量〞;商品验收单审核后,如果该商品在验收之前库存不为0,那么“成本=〔商品库存金额+商品验收金额〕/〔商品库存数量+验收数量〕〞商品退货单审核后,如果退货后商品库存大于0,那么“成本=〔商品库存金额-商品退货金额〕/〔商品库存数量-退货数量〕〞;商品退货单审核后,如果退货后商品库存小于等于0,那么成本坚持不变。
每日日结中推断商品库存是否小于0,如小于0则成本对应到该商品的最后进价
从上面的方法可看出除非库存为0,否则移动平均计算下是不会产生提价金额的。
二、最后进价法
验收单审核后,成本=商品最后一次验收的进价,最后进价法下有关的帐务处理:
〔1〕存货收入时,按实际数量、单价及金额入帐,分录略。
〔2〕登记进价差异。
设置“库存商品〞明细帐进价差异帐户,贷方登记贷差及借差的转销数,借方登记借差及贷差的转销数,期末无余额。
每次进价变动时均计算进价差异。
物价上涨时,〔如3日进货〕,
借:库存商品――A商品500
贷:库存商品――A商品进价差异500
此笔分录表示期初结存的100件,每件可能要取得5元的收益。
物价下跌时,〔如10日/15日进货〕
借:库存商品――A 商品进价差异1770〔1380〕
贷:库存商品――A商品1770〔1380〕
此笔分录表示5日结存为295件,每件可能要损失6元〔15-9〕;10日结存的345件,每件可能要损失4元〔9-5〕。
月末一次计算。
借:库存商品――A商品进价差异2700
贷:库存商品――A商品2700
此笔分录表示A商品在该月内因价格变动可能总共要损失2700元。
〔3〕结转销货成本。
每次发货时结转。
5日借:商品销售成本75
贷:库存商品――A商品75
25日借:商品销售成本50
贷:库存商品――A商品50
月末一次结转时,
借:商品销售成本125
贷:库存商品――A商品125
〔4〕月末一次结转进价差异,
借:商品销售成本2650〔2700〕
贷:库存商品――A商品进价差异2650〔2700〕
2650元为每次进价变动时计算的进价差异累计数,而2700元为月末一次计算的进价差异累计数。
三、先进先出法
在天天日结后更新一次成本价,如没有未勾对销售则按当天商品出货金额计算,如存在未勾对销售,那么该部分销售成本按最后进价计算成本。
待验收单补上后按实际出货金额与当时销售成本差额产生提价金额。
除非商品存在负库存,否则先进先出法不会产生提价金额。
这三种成本核算方法各有优势和弊端,要依据不同的管理目的和状况适用正确的核算方法,依据国家规定同一企业在同一会计年度内只能采纳一种成本核算方法,如想改变,只能在会计年度结束后经相关机构批准才干改变成本核算方法,所以用户在选择成本核算方法之前应充分与相关负责部门进行沟通。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三种成本核算方法的特点,并且概括地依据特点说明方法的适用范围;
1、先进先出
先进先出法的优势在于,商品的成本最接近商品的原始真实进货价,与供应商的结算金额基本一致,但如果商场商品进价频繁变动以及由于验收单据不能及时录入造成商品库存发生负数状况时,就会体现出该方法计算的成本变化相对滞后,而且库存金额无法及时反映由于市场进价变动而发生的变化。
一般来说,一些高档百货的零售企业由于商品进价变化不大,而且补货机会相对较少,受市场变化影响小,并不急于上架销售,那么经营者管理目的大多注重于成本反映商品的原始价格,比较合适使用这种方法。
2、最后进价
相比其他两种方法,最后进价法具有如下特性:
〔1〕科学性。
市场经济条件下,物价随时都在涨跌。
采纳最后进价法既可使企业期末存货成本与市价最接近,期末存货成本确实定更为现实;又可使现行
收入与现行成本相配比,防止物价上涨时发生利润高估、超额分配的现象。
最后进价法的特别优点是它能提供管理层所必需要的价格变动及其可能带来的收益或损失信息。
其他存货计价方法下,我们虽然能感觉价格变动可能给企业带来收益或损失,但帐面上并没有反映收益或损失的金额,更没有反映物价连续变动的综合效果。
价格涨跌并不是直线的,有些商品可能涨价,其他商品却可能是跌价的;同种商品在今日可能是涨价的,但在其他时间可能又是跌价的。
采纳最后进价法,通过设置“库存商品〞明细帐的进价差异栏目,可以随时反映各种、各类、各部门全部商品的进价差异,便于管理层对本企业存货进行管理。
管理层假设想了解某商品因涨跌价而可能带来的收益或损失,只要查看此栏目就可一目了然。
〔1〕简便性。
假设采纳月末一次计算进价差异及结转销货成本,最后进价法相当简便。
系统在天天计算并汇总进价差异,月末结转销货成本时可以自动完成月末进价差异的结转;可以随时显示或输出某种、某类、某部门及全部存货帐户的数量和金额。
最后进价法只必需在“库存商品〞明细帐增加一个进价差异栏目即可,也可以在进价差异栏目增加一借一贷两个小栏目,帐簿设置不会复杂。
〔1〕及时性。
正因为可以随时结转销货成本及汇总进价差异,最新进价法不会受到及时性的困挠。
由于每次商品进货价如发生变动都会产生提价金额,这种转出成本我们可以认为是提前转出的毛利金额,而在报表中反映的销售毛利实际上没有合计到这一点,基于以上的特性,最后进价适用于存货额较大而且商品的进价受市场影响常常会发生变化的零售企业,比如一些大型的具备配送系统的零售企业如沃尔玛和家乐福都是采纳该方法进行成本计算。
3、移动平均
相比前两种方法,移动平均法的成本相对合理,从长期看也可反映企业由于进价变动带来的库存成本发生的变动,但成本一直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永远无法体现真实的成本,另外由于由于进价发生变动对库存产生影响反映的金额相比最后进价也不够及时准确,离市值仍然存在一定差异。
一般来说适用于,对库存受市场影响产生变动,要求不高,并注重于毛利的准确性的一些超市和卖场。
关于企业来说,选择哪种成本核算方法最好,主要看企业所在的角度〔包括价值、纳税和现金流量、管理人员业绩评估等多个角度〕、合计的主要因素,另外还要看企业所经营存货的特点和财产物资的盘存制度以及物价变动状况等,合适企业的存货计价方法才是最好的计价方法,企业才会从中受益。
所以企业必需全面合计,扬长避短,选择最合适企业的存货计价方法。
作为工程实施人员应尽量多学习相关知识,并充分地向用户讲解捷诚中成本计算的方法,协助企业找到最正确的成本计算方法,而不是代替用户去决定成本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