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核算及存货计价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成本核算和存货计价
关键词:实际成本法 | 标准成本法 | 计划成本法 | 定额成本法 | 作业成本法
一.成本核算方法简介
(1).实际成本法:
实际成本法是按照存货的实际补充和消耗来核算成本的方法。新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第十四条”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其中加权平均法包括移动平均法和月末加权平均法,也就是说,会计准则和财务核算要求存货必须采用实际成本法。
移动加权平均:存货的单位成本每发生一次变动就重新计算存货的平均单位成本,并作为存货的发出单位成本,按照每次发出存货的数量逐次计算本月存货的发出成本。
月末加权平均:在月末计算一次存货平均成本,并作为本月发出存货的单位成本,按照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一次计算本月存货的发出成本。如果加上SAP的标准成本+物料帐将很实用。月中通过计划成本核算存货的进销存,月末通过ML将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2).计划成本法:
计划成本法是指企业存货的收入、发出和结余均按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计价,同时另设“材料成本差异”科目,作为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联系的纽带,用来登记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的差额,同时计划成本法下存货的总分类和明细分类核算均按计划成本计价,月末时,计算出材料成本差异率,将发出材料应分摊的材料成本差异计入到成本和费用项目中,得到企业本月中实际的成本费用。
(3).标准成本法:
标准成本法是一种将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相结合以作为控制成本支出的依据和考核成本支出的方法。标准成本法是一个包括制定标准成本、计算和分析成本差异、处理成本差异三个环节所组成的完整系统。
*如果非要区分计划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简单理解为,计划成本法针对存货计价和存货核算,而标准成本法则为更完整的成本管理体系。
(4).定额成本法:
定额成本法是企业为了及时地反映和监督生产费用和产品成本脱离定额的差异,加强定额管理和成本控制而采用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定额成本法是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根据国内成本会计,还有种辅助方法为分类法)。
*定额成本法与标准成本法的相同点:有基本相同的功能和实施环节,都要事先制订产品的目标成本作为产品应该发生的成本,并以此作为成本控制的依据,在此基础上,将实际消耗水平与定额成本或标准成本进行比较,计算脱离目标成本的差异,分析发生差异的原因,采取控制措施以降低成本。
如企业采用计划/标准成本法或定额成本法进行日常核算的,月末应当结转各种成本差异,将计划/标准/定额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5).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是在计算产品成本时,从传统的“产品”上转移到“作业”上,以作业为成本核算对象,首先根据作业对资源的消耗情况将资源的成本分配到作业,再由作业依成本动因追踪到产品成本的形成和积累过程的产品成本核算方法。作业成本法使用资源、作业、成本对象、成本动因四大核算要素。
二.存货计价方式选择
成本核算的重要一环节是合理选择存货计价方式,通常存货在企业中的流动资产总额占有较大比重,特别在制造和商业流通企业,存货处于周期性的补充和消耗中,采用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目前,大型ERP系统中的存货日常核算一般被设计为自动过帐到财务/成本模块,加之ERP自身设计的一些特点,根据不同企业实际业务和ERP特点合理选择不同的存货计价方式非常关键,如果对此认识不深刻,在ERP实施后将带来无穷烦恼。下面以原材料为例,叙述采用不同计价方式对成本核算的影响。
业务场景1:
使用移动加权平均价,假设期初库存100吨,单价1000元/吨,本期采购2次,发料1次。
使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价,假设期初库存100吨,单价1000元/吨,本期采购2次,发料1次。
业务场景3:
使用先进先出法和批次管理,假设期初库存100吨,单价1000元/吨,本期采购2次,发料1次。
使用标准成本法,差异不分摊,计划价为1000元/吨,假设期初库存100吨,单价1000元/吨,本期采购2次,发料1次。
业务场景5:
使用标准价格+(物料帐),计划价为1000元/吨,假设期初库存100吨,单价1000元/吨,本期采购2次,发料1次。
业务场景2和业务场景5得到的结果相似,两种情况下的生产成本都是21000元,也就是说,如果使用移动平均价能作到先将收货全部作完当期累计库存全部平均再做发货,和使用物料分类帐的业务场景5的效果似乎一致,可是很少企业能做到这点,因为多数企业的收发在平时是并发的,只有在一些炼化企业目前已经习惯使用”月平衡”的成本核算方式,在期末作完物料平衡表才统一发料和收货;还有,上面的业务场景没有考虑发票校验时的价格变更,
增加发票校验且价格变更环节,参考业务场景6:
业务场景6:
假设某集团采用统购统销模式,销售公司采用大买断方式从集团内生产企业采购产品,采购时使用预估价,销售公司期末再根据产品售价和市场价格和生产企业结算,假设为2100元/吨,销售企业使用移动平均价格。
在该场景中,应在销售成本和期末库存分摊的价差100,000元因SAP的移动平均价无法追溯历史交易,将全部摊在期末存货,并不合理,根据SAP的逻辑,移动平均价在价格变更和数量不足时,还将出现成本差异,比如业务场景6中,如果当期全部销售后发票才到,因无库存,则发票价差100,000将全部进差异,这点有的会计人员可能很难接受,实际的移动价怎么也出现了差异? 而分摊差异正是物料分类帐的强项,当然物料分类帐也有一定缺陷,在下面的章节将详细介绍。在确定存货计价方式之前,简单介绍一下常用的几种计价方式。
(1).个别认定法
适用单位价值较高单独存放的贵重物品,缺点是实务操作困难,容易成为调节利润的手段。
(2).先进先出法ERP100社区 ?/JN8N[6XR
适用于对保质期或形态变化受时间影响较大的存货,在物价持续上涨/下降情况下将导致利润虚增/虚减。
(3).移动平均价
价格在每次存货补充时实时更新,适用于实施ERP且价格波动不大的企业。
(4).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在月末一次性确定本期的实际成本,SAP提供平时标准成本+期末物料帐分摊差异的方式,既满足了存货的日常管理,又满足了期末的实际成本核算。
那么ERP中将如何选择存货计价方式呢?首先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是因物价变动起,若存货补充价格固定或浮动极小,选择计价方式意义不大。由于企业的持续经营,无论采用何种计价方式,从长期来看,所有存货在连续会计期间都会以各种形态消耗,最终成本利润是一致的,但从单个期间/会计年度来看,不同计价方式产生的当期/年度生产成本、销售成本利润和相关财务分析报表都不同,于是,从传统的观点,选择计价方法无非是从财务报表分析角度、纳税角度(时间差异)、企业管理业绩评估角度来考虑, 而实施ERP后,计价方法的选择还要考虑更重要的一环,就是要有利于ERP的操作和企业实际业务流程的ERP功能实现, 去迎合ERP系统?是的,虽有削足适屐之嫌,但如违反这个原则,可能未来ERP 的深化应用将使ERP应用人员将痛苦不堪,调节利润和管理业绩达标这玩意其实ERP中使用什么计价方式都能轻易做到,而且看起来还非常合理,让审计和税务们心服口服加佩服! ERP功能强大用做利润调节工具就不地道了,某天我问某家企业月结完没有?答:完毕,但领导要看看利润指标是否达到以做调节,哎,调就调了,还要在俺面前晒一下!
ERP江湖上有两个传说,第一个传说是SAP比较推荐国内制造企业使用标准成本计价方式+物料分类帐,既体现出标准成本法(注SAP中的标准成本法和国内学术界的标准成本法有区别,这并不重要,理论和实务的脱离是国内是非常正常的)的种种好处,又通过物料分类帐实现了期末一次加权平均,抛开税务筹划的”合理”避税(真的能避多少多久?要能避还要会算,不要搞的最后连ERP计算出成本连自己都不相信)和管理绩效达标(如果你先将价格低的存货先耗费以达到利润指标,你的接手人怎么办?)等目的,很多人和我老人家都认为,单从道理上讲,制造企业使用月末加权平均价确实更加合理。第二个传说是物料分类帐就是针对中国编写的,顾问跟我说此话时满脸不屑,言下之意无非是国内企业管理水平不高和对ERP认识不足,你说采购吧,采购订单的价格都定了,发票还非要改价,而国外通常采购单的价格就是法定价格, 采购单不但连价格都法定而且连各种运输保险条款都玩真的,这样不就没差异了,故外企通常并不实施物料分类帐, 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