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第13、14、15课岳麓版知识精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历史第13、14、15课岳麓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第13课《国际工人运动》
第14课《综合探究:工人阶级是如何进行日常斗争的?》
第15课《近代中国某某思想的萌生》
二. 学习目标:
1、了解第一国际推动各国工人参加某某运动,巴黎公社建设无产阶级某某制度的尝试和第二国际争取工人某某权利的斗争史实。

2、认识近代以来人类在某某化领域的进步,是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不懈斗争的结果。

3、了解19世纪后半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基本主X,认识当时中国社会各阶层对西方某某政治制度的反应。

4、简述康有为、梁启超和孙某某关于某某的主要论述,比较其观点的异同。

三. 重难点讲解:
知识点一、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工人阶级为了争取某某权利,为了实现自身的解放,他们联合起来进行斗争,在不同时期建立不同的国际组织,并且进行了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尝试。

(一)共产主义同盟
1. 共产主义同盟建立的背景
(1)工业革命的进行,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
(2)工人阶级斗争的需要;
(3)马克思、恩格斯的积极投入;
(4)正义者同盟领导信服马、恩的观点,决定改组。

*思考:马克思、恩格斯为什么对正义者同盟投入极大的热情?
当时欧洲存在的形形色色的政党中,正义者同盟是惟一具有国际性的工人组织。

因此,马克思、恩格斯对此投入了极大的精力,希望把它改组成一个具有国际意义的、真正能够领导工人运动的革命政党。

2. 共产主义同盟的建立:1847年6月,恩格斯参加伦敦
会议内容:
(1)改组
(2)通过了新章程和新纲领草案
(3)意义:标志着正义者同盟正式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宣告了一个用先进理论武装的无产阶级政党的诞生,并由此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工人运动
3. 共产主义同盟的纲领——《共产党宣言》
1848年2月发表马克思、恩格斯起草
主要内容:
(1)阐释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原理;
(2)把眼前斗争和远某某想结合起来;
(3)坚决支持资产阶级某某革命和改革。

4. 共产主义同盟成立后的革命实践
问题:共产主义同盟成立后,进行了哪些革命实践活动?
共产主义同盟与1848年革命
(1)成立新的同盟中央委员会指导革命,并组织德国流亡者回国参加战斗;
(2)创办某某派的机关报--《新莱茵报》;
(3)恩格斯亲自参加三次战役。

5. 共产主义同盟的解散:1852年
解散的原因:
(1)1848年欧洲革命的失败,同盟遭到迫害;
(2)同盟内部产生分裂
(二)第一国际的斗争
1. 第一国际成立的背景
(1)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工人运动的高涨;
(2)工人在斗争中认识到工人阶级互相支持的重要性。

(思想基础)
2. 第一国际的建立
导火线:波兰人民起义
1864年9月伦敦马克思应邀参加
会议内容:
(1)决定成立国际工人组织;
(2)选举了领导机构
3. 第一国际的斗争对工人运动的推动
(1)国际工人协会成为各国工人阶级斗争的领导中心;
A. 通过宣传、募捐等活动,帮助和支持工人的罢工斗争;
B.组织和领导工人积极参与到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去;
C.发扬国际主义精神。

(2)马克思主义在工人群众中得到广泛传播。

4. 第一国际的巨大影响
广泛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使各国工人在斗争中有了更好的理论武器;由于它对各国工人运动的支持与领导,使它赢得了各国工人的高度信任;各国资产阶级政府对它却恨之入骨。

(三)巴黎公社
1. 巴黎公社运动的背景
(1)欧洲工人运动的日益高涨;
(2)普法战争的失败,激化了矛盾,引起了革命。

(3)工人力量的壮大。

2. 巴黎公社革命
1871年3月18日--3月28日
3. 巴黎公社的政权形式
公社是一个充分某某的自治区。

公社委员会是最高权力机关,由选举产生。

是巴黎人民的自治组织,不是全国性的政权形式。

巴黎公社没能建成一个全国性的政权客观上是由于时间较短,公社的影响力尚不足以遍及全国;主观原因:在当选的公社委员中,有相当一些人属于激进的小资产阶级某某派,他们并不完全理解此次革命的无产阶级性质。

4. 巴黎公社的主要措施
政权建设:①公社委员和主要工作人员都由选举产生,并对选民负责。

②废除国家机关的高薪制。

颁布一系列法令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颁布体现国际主义原则的法令。

5. 保卫巴黎公社的武装斗争
问题:巴黎公社成立后面临的处境怎样?简述巴黎人民保卫巴黎公社的武装斗争情况。

6. 巴黎公社运动的特点:是工人阶级政权,但不具有社会主义革命性质;以武装起义和夺取政权的手段建立起来;带有自发性、暴力性、政治性;最重要的创造与贡献: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尽管是雏形)
7. 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法国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还处于向上发展时期,远没有进入成熟的阶段。

*一种观点认为,巴黎公社是历史的分水岭。

它标志着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的到来,是资本主义制度开始由盛转衰、一步一步走向灭亡的标志。

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无论是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的角度来看,还是从法国本身的情况来看,巴黎公社都不是历史的分水岭,更没有给资本主义以沉重的打击;从国际工人运动史来看,巴黎公社没有开辟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巴黎无产阶级的英勇斗争和革命首创精神,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士树立了光辉典X。

经验教训:成功地建立无产阶级政权须具备成熟的社会条件,决非简单地推翻旧政权即可一蹴而就,无产阶级的解放不仅仅是一场革命,还是一个漫长的渐进过程。

(四)第二国际的活动
1、第二国际成立的历史条件
(1)第一国际的解散,需要新的国际指导国际工人运动;
(2)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各国工人政党成立,工人运动重新高涨。

2、第二国际的活动
(1)第二国际的成立1889年7月14日巴黎
(2)第二国际通过有关决议、方针政策,指导推动各国工人运动发展
(3)第二国际领导下的欧美工人斗争
3、第二国际的成就和影响
*比较第一国际与第二国际的异同
相同点:(1)都是国际性的工人组织;(2)它们的建立都处于工人运动从低潮走向高潮的阶段;(3)马克思、恩格斯参与了对第一国际的领导,恩格斯参与了对第二国际早期的指导;(4)都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不同点:(1)第一国际由各国工人团体组成,而第二国际主要是由各国社会主义政党组成;(2)第二国际的X围更大,第一国际主要是少数欧洲国家的工人组织,第二国际的活动X围扩大到整个欧洲和北美;(3)在组织上,第二国际不是各国政党的上级组织,各国是独立自主的,它通过历次代表大会的决议给各国政党指明了方向。

知识点二、综合探究:工人阶级是如何进行日常斗争的?
(一)工会是如何兴起的
1、工会的定义:工会是旨在维护工人即劳动力出卖者的利益的工人组织。

因此,工会必然是战斗性组织,要同劳动雇用者、企业主进行斗争。

2、历史来源:中世纪的行会——礼拜堂——工会组织
3、经济根源:近代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4、兴起:英国第一个工会组织出现在1696年。

成果:迫使资产阶级政府取消了禁止工人结社的禁令。

受到马克思的充分肯定。

(二)解析英国煤气工人工会的个案
1、领导人威尔·索恩是如何阐释组织工会的理由的?为了改变工人的生活状况,只有联合才有力量
2、在当时的条件下,为什么以8小时工作日为斗争目标?对工人有什么意义?
3、英国煤气工人工会章程在哪些方面维护工人的利益?工时、同酬、平等。

保证工人健康,增加工人就业机会,缓解不人性的竞争。

4、为什么工会的日常斗争是近代以来某某潮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济斗争——政治斗争
知识点三、近代中国某某思想的萌生
近代某某思想诞生于西方,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有着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

而近代中国某某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是救国的需要,与当时中国面临的社会政治危机紧密相关。

近代历史上,到辛亥革命之前,中国遭到西方列强的屡次侵略,每次战争都以中国失败、签订屈辱条约而告结束。

严重的民族危机,迫使有识之士奋起自救。

而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及包括某某思想在内的社会政治学说等都成为仁人志士们学习的对象。

(一)萌生的条件
历史遗产:明末清初批判君主专制的新思想的深刻影响和启迪
严峻现实:西方列强的侵略导致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迫使有志之士去救亡图存。

学习方向:从“开眼看世界”到“中体西用”,学习西方逐步深入
推动力量: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壮大
人才培养:近代教育的发展和派遣留学生出国促进了西学的传播
(二)萌生的过程
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
地主阶级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资产阶级维新派:早期维新派康梁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孙某某某某思想
1、地主阶级抵抗派
代表:林则徐、魏源
主X:师夷长技以制夷
问题:这种主X是在什么背景之下提出的?有何积极意义?
2、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问题:“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提出的?“体”和“用”用洋务派的主X怎么解析?其代表人有哪些?
(2)问题:洋务派有哪些实践?
(三)资产阶级维新派(某某思想的萌生、形成与发展)
1、早期维新派——某某思想的萌生
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最初都持“中体西用”的思想立场,是洋务派和洋务运动的支持者。

王韬、X观应就是这一派人物的代表。

由于中法战争的失败等原因,他们发觉西方富强之根本在于“通民情,参民政”、“上下同心”,而洋务派仅限于学做器物,由此逐渐与洋务派分道扬镳。

其中一些佼佼者进而提出了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的要求。

提问:维新思想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1)经济根源:
(2)阶级基础:
(3)思想基础:
2、资产阶级维新派——改良主义的发展(某某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严复:自由为体,某某为用
问题:严复为近代中国某某思想的萌发做出了怎样的伟大贡献?其地位如何?
(2)康有为:托古改制
①思想主X:认为儒家思想中包含某某、自由、平等精神;
②用进化论观点重新解释三世说,为变法辩护;
③坚持渐进改革、主X君主立宪
④思想特点:将儒家思想与西方政治学相结合
(3)梁启超:从兴到新民
①兴是变法的根本,是强国的保证。

②在兴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民”思想。

(《新民说》)
③“新民”的定义
④“新民”的意义:是提高国民素质,走向某某政治的第一步。

(四)孙某某的某某思想——(某某思想成熟阶段)
1. 背景:进入20世纪后,随着义和团运动的失败,《辛丑条约》的签定,中华民族陷入了空前的危机中,清政府在人们的心目中权威全失。

以孙某某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彻底丢弃了改良主义,从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提出了更彻底的,以三某某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某某思想。

2. 三某某义的内容——孙某某资产阶级某某思想的核心
3. 五权分立学说: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权。

(五)某某思想萌生的影响
1. 资产阶级改良派思想(严、康、梁)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进行,启迪了人们的思想,冲击了封建专制统治。

2. 资产阶级革命派思想(孙)指导了辛亥革命的爆发,推翻了持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某某某某国,从此某某某某的观念深入人心。

【典型例题】
例1. 1871年3月28日,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宣告成立。

著名诗人欧仁·鲍狄埃当选为公社委员。

当凡尔赛匪徒勾结外国反动军队向巴黎公社扑过来时,鲍狄埃
与公社战士一道,进行了英勇的战斗。

公社失败了,但他坚信,公社的道路是唯一正确的道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最终必定会实现。

就在反动派得意地叫嚷“社会主义可以从此休矣”的时候,他满怀激情,写下了雄伟悲壮、气势磅礴的光辉诗篇—《国际歌》。

歌词中的“英特纳雄耐尔”就是指共产主义理想。

(1)巴黎公社虽然失败了,但其历史意义是深远的。

它有什么历史意义?
(2)为什么说“英特纳雄耐尔”一定会实现?
解析:本题第(1)问考查对历史事件意义的识记和理解能力,第(2)问需结合政治学科作答。

答案:(1)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

他的经验和教训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宝贵财富。

公社战士在斗争中表现出来的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不断激励后来者。

(2)“英特纳雄耐尔”就是指共产主义理想。

共产主义理想代表和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体现了无产阶级和人类的根本利益,是根据社会发展规律得出的科学结论,并且是一百多年来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证明了的客观真理。

它是人类最崇高、最进步、最科学的理想。

因此,“英特纳雄耐尔”一定会实现。

例2. (05某某高考)概括洋务派、维新派、新文化运动领袖们“向西方学习”的主要主X、社会实践和各自的特点,指出他们在目标追求上的共同之处,并分析这一追求过程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解析:本题是很典型的综合性问答题,第一问属概括题,第二问属比较题,第三问属分析题。

先审题,本题的提示项是“概括”、“指出”、“分析”,限定项是“洋务派”、“维新派”、“新文化运动领袖们”,中心项是“向西方学习”、“目标追求”、“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求答项是“主要主X”、“社会实践和各自特点”、“共同之处”、“影响”。

然后再联系教材,列好提纲,一步步作答。

注意切不可丢掉任一求答项,即审题时务必仔细,题目要求从主X、社会实践、特点、共同之处、影响五个方面作答。

共同之处:挽救危亡。

影响: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现)代化;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
的作用,促进人们的觉醒。

(如答救亡与启蒙相辅相成也可)
【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不属于《共产党宣言》内容的是()
A. 阐释科学社会主义原理
B. 把眼前斗争与远某某想结合起来
C. 反对资产阶级某某革命和改革
D. 脚踏实地地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目的和利益而斗争
2、第一国际建立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一个新阶段,其“新”反映在()
A. 工人阶级独立登上历史舞台
B. 同资产阶级直接展开了战斗
C. 加强了无产阶级的国际团结
D. 进行了以政治利益为目的的斗争
3、19世纪晚期欧美工人运动重新高涨的根本原因是()
A. 资本主义工业的迅速发展
B. 各国工人人数的迅猛增加
C. 罢工次数增多,规模扩大
D. 各国工人政党的相继建立
时代不同,工人运动表现出的特点也不同。

请回答下题。

4、19世纪三四十年代和19世纪末,欧美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的统治手段截然不同,欧美无产阶级运动的特点也因此显著不同,造成其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A. 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变化
B. 无产阶级反抗程度的变化
C. 资产阶级认识程度的变化
D. 无产阶级反抗形式的变化
马克思、恩格斯为推动工人运动的发展做出了巨大努力。

请回答下题。

5、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 没有得到农民的支援
B. 生产力未发展到消灭资本主义的程度
C. 缺乏统一的军事指挥
D. 没有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
6、“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

这种言论应属于()
A. 西学东渐
B. 西学中源
C. 中体西用
D. 西体中用
7、下列不属于梁启超维新改良思想主X的是()
A. 提出兴是变法的根本,是强国的保证
B. 提出“新民”思想
C. 认为不能立即实行君主立宪,需要从教育入手
D. 认为君主立宪政体相对来说是世界上最完善的政体
8、梁启超曾指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

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这表明梁启超认为变法之本在于学习近代西方的()A. 科学知识 B. 选官制度 C. 军事技术 D. 教育与政治制度
9、孙某某的某某思想不包括()
A. 民族、、民生三大主义
B. 新三某某义
C. “新民”思想
D. 五权分立学说
10、新三某某义发展了三某某义的主X,主要表现是()
A. 彻底否定了封建土地制度
B. 提出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C. 强调反对国内民族压迫
D. 号召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11、康有为以改装后的儒家思想作为改革社会的理论基础,严复以“优胜劣汰”的社会进化论作为改革社会的理论基础。

这表明他们两人()①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②所受的外界影响不同③所主X的社会改革目的不同④所接受的文化教养不同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二、非选择题:
12、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到19世纪晚期,国际工人运动经历了高涨——消沉——再高涨的过程。

请回答:
(1)19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工人运动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哪些?
(2)19世纪晚期,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呈现出哪些新特点?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劝学篇》
材料二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

——X之洞材料三今日策中国者,必曰兴。

——梁启超
(1)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有何关系?它们反映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材料中提到的两个人分别是中国近代什么派别的代表人物?结合材料二、三分析二人的观点有何不同?
(3)后来梁启超在材料三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什么思想?他所说的这一思想的含义是什么?他认为这一思想有何关键性作用?
(4)梁启超认为世界各国政体有几种?他认为最完善的政体是什么?
(5)梁启超认为实现他所说的某某政治需具备的条件有()
①制定宪法②设立议院③召开国会④培养有资格的国民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试题答案】
1~5:C CAAB 6~11:C C D C D D
12、(1)重大事件:1864年第一国际成立。

1871年法国巴黎公社。

(2)新特点:从组织方面看,各国工人政党纷纷建立;从理论方面看,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从革命实践来看,从以暴力斗争、政治斗争为主,逐步转向以合法斗争、经济斗争为主。

13、(1)《劝学篇》是X之洞的代表作,反映了同一思想。

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观点。

(2)X之洞是中国近代洋务派代表之一;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重要代表。

X之洞主X“中体西用”,而梁启超主X“兴”。

(3)“新民”思想。

“新民”是指有爱国思想、尚武思想、社会公德、独立人格的新国民。

这是提高国民素质、走向某某政治的第一步。

(4)“君主国”和“某某国”。

他认为君主立宪政体是世界上最完善的政体。

(5)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