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提纲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提纲

不论学什么学科,课后做好复习还是有必要的,复习最高效的方法就是做好复习提纲,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提纲,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提纲

一、正数和负数

1、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

2、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

3、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零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

4、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

二、有理数

1、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

2、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3、把一个数放在一起,就组成一个数的集合,简称数集。

三、数轴

1、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2、数轴的作用: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达。

3、注意事项:⑴数轴的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三要素,缺一不可。

⑵同一根数轴,单位长度不能改变。

4、性质:(1)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负数。

四、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2、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

3、零的相反数是零。

五、绝对值

1、一般地,在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做|a|。

2、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六、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1、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2、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七、有理数的加法

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1)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

(4)一个数同零相加,仍得这个数。

2、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即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面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即(a+b)+c=a+(b+c)

八、有理数的减法

1、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九、有理数的乘法

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3)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4)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是负数。

(5)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零,积就为零。

2、有理数的乘法的运算律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即

ab=b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即(ab)c=a(bc)

(3)乘法分配律: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即a(b+c)=ab+ac

十、有理数的除法

1、有理数除法法则

(1)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2)零不能作除数。

(3)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4)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十一、有理数的乘方

1、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在an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当an看作a的n次方的结果时,也可以读作a的n次幂。

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3、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十二、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

2、同极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3、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十三、科学记数法

1、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n是正整数),使用的是科学记数法。

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个n位整数,其中10的指数是n-1。

十四、近似数和有效数字

1、接近实际数目,但与实际数目还有差别的数叫做近似数。

2、精确度: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精确到哪一位。

3、从一个数的左边第一个非0数字起,到末位数字止,所有数字

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4、对于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a10n,规定它的有效数字就是a 中的有效数字。

1、基础很重要

是不是感觉数学都能考满分的同学,连书都不用看,其实数学学霸更重视基础。,数学公式,几何图形的性质,函数的性质等,都是数学学习的基础,甚至可以说基础的好坏,直接决定中考数学成绩的高低。

2、错题本很重要

在所有科目中,数学这个科目最重要错题本学习法。李现良同学也特别提倡大家整理错题,李现良对于错题本有一些小窍门,那就是平时如果坚持整理错题,最终会导致自己错题本很多很厚,我们可以定期复习,对于一些彻底掌握的,可以做个标记,以后就不用再次复习,这样错题本使用起来就会效率更高。

3、做题要多反思

数学学习要大量做题去巩固,但做题不要只讲究数量,更要讲究质量,遇到经典题,综合性高的题目时,每道题写完解答过程后,需要进行分析和反思,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才能把题真正做透。

中考数学答题技巧

首先,审题时注意力要集中

思维应直接指向试题,力争做到眼到、心到、手到。审题时,应弄清已知条件、所求结论,同时在短时间内汇集有关概念、公式、定理,用综合法、或分析法、或两头凑的方法,探索解题途径。特别注意已知条件所设的陷阱,仔细审题,认真分析是否该分类讨论,以免丢解。

其次,在答题顺序上,应逐题进行解答。

要正确迅速地完成选择题和填空题,有效利用时间,为顺利完成中档题和压轴题奠定基础。在逐题进行解答时,遇到一时解不出的题应先放下(别忘了做记号,以免落题),把会解的题目都做完后,再回来把留下的疑难逐一解决。

第三,遇到平时没见过的题目,不要慌,稳定好情绪。

题目貌似异常,其实都出自原本。要冷静回想它与平时见过的题目、书本中的知识有哪些关联。要相信自己的功底,多方寻找思路,便能豁然得释。切忌对着题发呆不敢下手,有时动笔做一做或者画一画,就图形进行相应地分析,也就做出来了。尽可能解答一步是一步,不放过多得一分的机会。

第四,解综合题时,应步步为营

稳扎稳打,否则前面错了,后面即使方法对了,也得分甚少。

最后,注意认真检查

如感觉某题答错了,不能盲目去改,要十分冷静地重新审题,仔细研究,确定此时思路正确,再动笔去改,因为此时易把正确的改错了,尽量减少失误。检查在数学考试中尤为重要,它是减少失误的最有效途径。

七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提纲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提 纲人教版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七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提纲 主备:陈立炜审核:徐芳芳、吴瑞玲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相交线 对顶角相等。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余角:两个角的和为90度,这两个角叫做互为余角。 补角:两个角的和为180度,这两个角叫做互为补角。 对顶角: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其中一个角的两边是另一个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两个角就是对顶角。 同位角:在“三线八角”中,位置相同的角,就是同位角。 内错角:在“三线八角”中,夹在两直线内,位置错开的角,就是内错角。 同旁内角:在“三线八角”中,夹在两直线内,在第三条直线同旁的角,就是同旁内角。 平行线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直线平行的条件: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两直线平行。平行线的性质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第六章实数 平方根

七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提纲(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提纲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1 相交线 对顶角相等。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余角:两个角的和为90度,这两个角叫做互为余角。 补角:两个角的和为180度,这两个角叫做互为补角。 对顶角: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其中一个角的两边是另一个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两个角就是对顶角。 同位角:在“三线八角”中,位置相同的角,就是同位角。 内错角:在“三线八角”中,夹在两直线内,位置错开的角,就是内错角。同旁内角:在“三线八角”中,夹在两直线内,在第三条直线同旁的角,就是同旁内角。 5.2 平行线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直线平行的条件: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两直线平行。 5.3 平行线的性质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第六章实数 平方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1概率 1.一般地,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如果事件A发生的频率n/m会稳定在某个常数p附近,那么这个常数p就叫做事件A的概率。 2.随机事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做随机事件。 3.互斥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叫做互斥事件。 4.对立事件:即必有一个发生的互斥事件叫做对立事件。 5.必然事件:那些无需通过实验就能够预先确定它们在每一次实验中都一定会发生的事件称为必然事件。 6.不可能事件:那些在每一次实验中都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称为不可能事件。 2相交线与平行线 1.相交线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和平行两种。如果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时,称这两条直线相交。 2.垂线 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即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直线的垂线,交点叫垂足。

3.同位角 两条直线a,b被第三条直线c所截(或说a,b相交c),在截线c的同旁,被截两直线a,b的同一侧的角,我们把这样的两个角称为同位角。 4.内错角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两个角分别在截线的两侧,且夹在两条被截直线之间,具有这样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5.同旁内角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在截线同旁,且在被截线之内的两角,叫做同旁内角。 6.平行线 几何中,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也永不重合)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平行线的性质: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③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7.平移 平移,是指在同一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直线方向做相同距离的移动,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运动,简称平移。 3平面直角坐标系 1.定义: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习惯上取向右为正方向;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取向上方向为正方向;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2.平面上的任意一点都可以用一个有序数对来表示,记为(a,b),a是横坐标,b是纵坐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提纲(精选7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提纲〔精选7篇〕 篇1: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提纲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提纲 1、用不等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不等式,不等号主要包括: > 、篇2: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提纲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1 相交线 对顶角(vertical angles)相等。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 5.2 平行线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parallel)。 假如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直线平行的条件: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假如同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假如内错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假如同旁内角互补,那么两直线平行。 5.3 平行线的性质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proposition)。 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6.1 平面直角坐标系 含有两个数的词来表示一个确定的位置,其中两个数各自表示不同的含义,我们把这种有顺序的两个数a和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ordered pair)。 第七章三角形 7.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三角形(triangle)具有稳定性。 7.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7.3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n边形内角和等于:(n-2)•180度 多边形(polygon)的外角和等于360度。 篇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提纲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8.1 二元一次方程组 方程中含有两个未知数(x和y),并且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像这样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linear equations of two unknowns) 。 把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system of linear equations of two unknowns)。 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8.2 消元 将未知数的个数由多化少、逐一解决的想法,叫做消元思想。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9.1 不等式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提纲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提纲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5.1 相交线 对顶角相等。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本知识点可会出现的填空题中来考)。 5.2 平行线 (重点知识必考) 1、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2、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3、直线平行的条件: 4、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5、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5.3 平行线的性质 (重点知识必考) 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本考点可能会出现在填空题中命题的改写和选择题中判断命题的真假性)。 本章知识考点分析: 1、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必考内容 2、命题的真假性、将命题改写 3、证明题(完型填空、自主证明) 4、选择题、填空题中相关知识的考点(相交线、平行线的性质;垂线段最短、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 第六章 实数 6.1 平方根 若一个数的平方等a ,那这个数叫做a 的平方根;(即若x 2=a ,那么x 叫做a 的平方根,其中a 为非负数,即a ≥0.表示方式为x 2=a ?x=a ±,其中a x =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本知识考点重点出现在填空题、选择题与计算题中相关的应用)。 6.2立方根

七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提纲(人教版[1]

七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提纲(人教版[1] 七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提纲(人教版)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1 相交线 对顶角(vertical angles)相等。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perpendicular)。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 5.2 平行线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parallel)。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直线平行的条件: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两直线平行。 5.3 平行线的性质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proposition)。 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6.1 平面直角坐标系 含有两个数的词来表示一个确定的位置,其中两个数各自表示不同的含义,我们把这种有顺序的两个数a和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ordered pair)。 第七章三角形 7.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三角形(triangle)具有稳定性。

7.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7.3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n边形内角和等于:(n-2)?180度 多边形(polygon)的外角和等于360度。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8.1 二元一次方程组 方程中含有两个未知数(x和y),并且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像这样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linear equations of two unknowns) 。 把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system of linear equations of two unknowns)。 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8.2 消元 将未知数的个数由多化少、逐一解决的想法,叫做消元思想。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9.1 不等式 用小于号或大于号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inequality)。 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能使不等式成立的x的取值范围,叫做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简称解集(solution set)。 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linear inequality of one unknown)。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 整式的乘除 1、幂运算 (1)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m n m n a a a +=•(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2)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m n m n a a a -=•(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3)幂的乘方运算:nm m n a a =)((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4)积的乘方运算:n n n b a ab =)((积的乘方等于乘方的积) (5)零指数:)0(10≠=a a (6)负指数:p p a a 1=- 2、运算公式 (1)平方差公式:2 2))((b a b a b a -=-+(两数之和乘两数之差等于两数的平方之差) (2)完全平方公式: A ;2222)(b ab a b a ++=+ B :2222)(b ab a b a +-=- (3)单项式的乘法法则: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他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4)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多项式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的的积相加。 第二章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1、相交线 对顶角相等。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 2、平行线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直线平行的条件: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两直线平行。 3、平行线的性质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第三章 变量间的关系 1、量: (1)常量(保持不变)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提纲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提纲 数学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我们从小学到高中都会系统的去学习数学中的各个内容。这门伴随我们学习生涯最久的学科在带给我们知识的同时也带给我们烦恼。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提纲,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提纲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 2、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①a+b>c(ab为最短的两条线段) ②a-b 3、第三边取值范围:a-b 4、对应周长取值范围 若两边分别为a,b则周长的取值范围是2a 如两边分别为5和7则周长的取值范围是14 5、三角形中三角的关系 (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0。 n边行内角和公式(n-2) (2)、三角形按内角的大小可分为三类: (1)锐角三角形,即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 (2)直角三角形,即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我们通常用“RtΔ”表示“直角三角形”,其中直角∠C所对的边AB称为直角三角表的斜边,夹直角的两边称为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 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3)钝角三角形,即有一个内角是钝角的三角形。 (3)、判定一个三角形的形状主要看三角形中角的度数。 (4)、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两直角边乘积的一半。 6、三角形的三条重要线段 (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1、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2、任意三角形都有三条角平分线,并且它们相交于三角形内一点。(内心) (2)、三角形的中线: 1、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与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中线。 2、三角形有三条中线,它们相交于三角形内一点。(重心) 3、三角形的中线把这个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3)、三角形的高线: 1、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做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为三角形的高。 2、任意三角形都有三条高线,它们所在的直线相交于一点。(垂心) 3、注意等底等高知识的考试 7、相关命题: 1)三角形中最多有1个直角或钝角,最多有3个锐角,最少有2个锐角。

七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提纲

七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提纲 同学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会认为只要会做题既可以了,认为题是最重要的,其实做好提纲最重要,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七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提纲,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七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提纲 1、有序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做(a,b) 。 2、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3、横轴、纵轴、原点: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4、坐标:对于平面内任一点P,过P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分别在x轴,y轴上,对应的数a,b分别叫点P的横坐标和纵坐标,记作P(a,b)。 5、象限:两条坐标轴把平面分成四个部分,右上部分叫第一象限,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叫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坐标轴上的点不在任何一个象限内。 6、各象限点的坐标特点①第一象限的点:横坐标 0,纵坐标0;②第二象限的点:横坐标 0,纵坐标0;③第三象限的点:横坐标 0,纵坐标0;④第四象限的点:横坐标 0,纵坐标 0。 7、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点①x轴正半轴上的点:横坐标0,纵坐标0;②x轴负半轴上的点:横坐标 0,纵坐标0;③y轴正半轴上的点:横坐标 0,纵坐标0;④y轴负半轴上的点:横坐 标0,纵坐标0;⑤坐标原点:横坐标0,纵坐标0。(填“>”、“<”或“=”) 8、点P(a,b)到x轴的距离是 |b| ,到y轴的距离是 |a| 。 9、对称点的坐标特点①关于x轴对称的两个点,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②关于y轴对称的两个点,纵坐标相等,横坐标互为相反数;③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点,横坐标、纵坐标分别互为相反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 本文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中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和应用这些知识。 一、有理数 1. 有理数的概念:有理数是整数和分数的统称。 2. 分数的基本概念:分数由分子、分母两部分组成,表示形式为“分子/分母”。 3. 分数的相等性:分数相等的条件是两个分数的乘积等于零。 4. 分数的大小比较:可以通过比较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大小来判断分数的大小关系。 5. 有理数的加减运算:两个有理数的加减运算可以通过分数化简、通分和分子的加减来实现。 6. 有理数的乘除运算:两个有理数的乘除运算可以通过分数的乘除法来实现。 二、线段和角 1. 线段的概念:线段是由两个端点确定的有限长的线段。 2. 线段的比较:可以通过比较线段的长度来判断线段的大小关系。 3. 角的概念:角由两条线段的公共端点及其两侧的点组成。 4. 角的类型:角可以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和平角。

5. 角的度量:使用度量单位度来表示角的大小。 6. 角的相等关系:两个角相等的条件是它们的度数相等。 7. 角的比较:可以通过比较角的度数来判断角的大小关系。 三、面积和周长 1. 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度与宽度的乘积,周 长等于两倍的长度与宽度之和。 2. 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的平方,周长等于 四倍的边长。 3. 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周长: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斜边和高的乘 积的一半,周长等于三条边的长度之和。 4. 圆的面积和周长:圆的面积等于半径的平方乘以π,周长等于直 径乘以π。 四、代数式和方程 1. 代数式的概念:代数式由数字、字母和运算符号组成,可以进行 运算。 2. 代数式的运算:代数式的运算可以使用加减乘除等运算符号进行。 3. 方程的概念:方程是一个等式,其中包含一个或多个未知数。 4. 解方程:解方程的过程是将未知数从等式中分离出来,使得等式 成立。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提纲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提纲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 2、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①a+b>c(ab为最短的两条线段) ②a-b 3、第三边取值范围:a-b 4、对应周长取值范围 若两边分别为a,b则周长的取值范围是2a 如两边分别为5和7则周长的取值范围是14 5、三角形中三角的关系 (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0。 n边行内角和公式(n-2) (2)、三角形按内角的大小可分为三类: (1)锐角三角形,即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 (2)直角三角形,即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我们通常用“RtΔ”表示“直角三角形”,其中直角∠C所对的边AB称为直角三角表的斜边,夹直角的两边称为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 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3)钝角三角形,即有一个内角是钝角的三角形。 (3)、判定一个三角形的形状主要看三角形中角的度数。 (4)、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两直角边乘积的一半。 6、三角形的三条重要线段 (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1、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2、任意三角形都有三条角平分线,并且它们相交于三角形内一点。(内心) (2)、三角形的中线: 1、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与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中线。 2、三角形有三条中线,它们相交于三角形内一点。(重心) 3、三角形的中线把这个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3)、三角形的高线: 1、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做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为三角形的高。 2、任意三角形都有三条高线,它们所在的直线相交于一点。(垂心) 3、注意等底等高知识的考试 7、相关命题: 1)三角形中最多有1个直角或钝角,最多有3个锐角,最少有2个锐角。 2)锐角三角形中的锐角的取值范围是60≤X<90。锐角不小于60度。 3)任意一个三角形两角平分线的夹角=90+第三角的一半。 4)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外部。 5)全等图形的大小(面积、周长)、形状都相同。 6)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是全等图形。 7)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 8)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9)三条边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10)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11)两个等边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12)两角及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提纲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提纲 一、正数和负数 1、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 2、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 3、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零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 4、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 二、有理数 1、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 2、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3、把一个数放在一起,就组成一个数的集合,简称数集。 三、数轴 1、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2、数轴的作用: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达。 3、注意事项:⑴数轴的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三要素,缺一不可。 ⑵同一根数轴,单位长度不能改变。 4、性质:(1)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负数。 四、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2、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 3、零的相反数是零。 五、绝对值 1、一般地,在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做|a|。

2、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六、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1、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2、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七、有理数的加法 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1)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 (4)一个数同零相加,仍得这个数。 2、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即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面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即(a+b)+c=a+(b+c) 八、有理数的减法 1、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九、有理数的乘法 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3)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人教版新教材七年级下册数学复习重难点(考前必背)

人教版新教材七年级下册数学复习重难点 (考前必背) 本文档旨在为七年级下册数学考试前的复提供重要知识点的梳 理和总结,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复,并提高考试成绩。 一、整数的加减运算 1. 整数加法的规律: - 两个正整数相加,结果仍为正整数。 - 两个负整数相加,结果仍为负整数。 - 正整数与负整数相加,结果的符号由绝对值较大的整数决定。 2. 整数减法的规律: - 正整数减去正整数,结果可能为正整数、零或负整数。 - 负整数减去负整数,结果可能为正整数、零或负整数。 - 正整数减去负整数,结果的符号由绝对值较大的整数决定。 二、倍数与约数

1. 倍数: - 若整数A能被整数B整除,那么A是B的倍数。 - 若整数n是整数m的倍数,那么m是n的约数。 2. 最大公约数: - 两个或多个整数公有的约数中最大的一个称为最大公约数。 3. 最小公倍数: - 两个或多个整数公有的倍数中最小的一个称为最小公倍数。 三、平方与阶乘 1. 平方: - 一个数的平方是指该数与自身相乘的运算。 - 求一个数的平方可以使用乘法运算符(*)。 2. 阶乘: - 一个正整数n的阶乘是指小于等于n的所有正整数相乘的结果,用n!表示。 - 求一个数的阶乘可以使用循环结构。

四、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1. 分数的相加、相减: - 分子相乘后相加(减),分母保持不变。 2. 分数的相乘: - 分子相乘,分母相乘。 3. 分数的相除: - 分子相乘,分母相乘。 五、平行线与相交线 1. 平行线: - 两条直线永远不会相交的线称为平行线。 - 平行线上的任意一对夹角相等。 2. 相交线: - 两条直线在空间某一点相交而形成的角称为相交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提纲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提纲 数学的知识点看似繁多,但是却都是比较简单的。只要你做好知识提纲,照着提纲理解复习,你就能学好数学,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提纲,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提纲 【三角形】 一、三角形的基本概念: 1、三角形的概念: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 三角形ABC记作:△ABC。 2、相关概念: 三角形的边:组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记作:AB、AC、BC。 三角形的内角:每两条边所组成的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记作:∠A、∠B、∠C 3、三角形的分类: 二、三角形三边关系: 1、三角形任何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几何语言:若a、b、c为△ABC的三边,则a+b>c,a+c>b,b+c>a. 想一想:这个在实际解题中该怎样应用? 2、三边关系也可表述为:三角形任何两边的差都小于第三边。 三、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0。 几何语言:△ABC中,∠A+∠B+∠C=1800。 四、三角形的三线: 问题1、如何作三角形的高线、角平分线、中线? 问题2、三角形的高线、角平分线、中线各有多少条,它们的交点在什么位置? 问题3、三角形的中线有什么应用?

【三角形的高】 1.已知面积和底边长求高 回想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A=1/2bh。 A=三角形的面积 b=三角形底边长 h=三角形底边的高 看一下你的三角形,确定哪些变量是已知的。在本例中,你已经知道了面积,可以将面积的数值代入公式中的A。你也已知底边长的大小,可以将数值代入公式中的"'b'"。如果你不知道面积或底边长,那么你只能尝试其它的方法了。 无论三角形是如何绘制的,三角形的任意一边都可以作为底边。为了更形象地展示它,你可以想象把三角形进行旋转,直到已知边长位于底部。 例如,如果已知三角形面积是20,一边长为4,那么带入得A=20,b=4。 将数值代入公式A=1/2bh,然后进行计算。首先将底边长(b)乘以1/2,然后用面积(A)除以它。运算得到的结果应该就是三角形的高! 本例中:20=1/2(4)h 20=2h 10=h 2.求等边三角形的高 回忆等边三角形的特征。等边三角形有三条相等大小的侧边,每个夹角都是60度。如果你将等边三角形分成两半,就会得到两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 在本例中,我们使用边长为8的等边三角形。 回忆勾股定理。勾股定理将两个直角边描述为a和b、斜边为c:a2+b2=c2。我们可以使用这个定理求出等边三角形的高! 将等边三角形对半切开,并将数值代入变量a、b和c。斜边c等于原始的斜边长。直角边a的长度就变成了边长的1/2,直角边b就是所求的三角形的高。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提纲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提纲 班级姓名签字 初中数学包括(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概率与统计实践与应用)四大部分内容,复习时要将所学知识归类以便系统掌握与应用。 一.基本知识点回顾 相交线与平行线 1.直线a与b互相垂直记作(),他们的交点叫做() 2.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3.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4.同位角有()内错角有()同旁内角有()对顶角有() 5.直线a 与b平行记作() 6.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 7.平行公理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 8.平行线的判定1()2() 3() 9.平行线的性质1()2() 3() 10.命题有()和()两部分组成,如果()成立,那么() 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做()。题设成立时不能保证()一定成立则为()命题。 11.图形平移时,连接各对应点的线段()或()并且() 实数 1.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那么这个正数x叫做a的()。a的算术平方根记为(),读作(),a叫做()。0的算数平方根是()a的平方根记为(),读作()。 2.被开方数越大,对应的算数平方根() 3.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 4.正数有()个平方根,他们互为(),0的平方根是(),负数() 5.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即,那么这个数x叫做a的()。 a的立方根记为(),读作(),a叫做(),3是()。0的立方根是() 6.负数立方根是(),正数立方根是(),0的立方根是()。 7.实数包括()和(),()叫做无理数。 8.实数之间可以进行加、()、()、()、()运算,有理 数的运算()及运算()使用于实数用算。 平面直角坐标系 1.()叫做有序数对,记作() 2.平面内画两条()、()的(),组成平面直角坐标 系,水平的数轴称为()或(),习惯上取()为正方向; 竖直的数轴称为()或(),取()为正方向;两轴的交点为坐标系的() 3.坐标系被坐标轴分成了四部分,每个部分称为() 4.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 )移动一定的( ), 图形的这种移动, 叫做( )。平移后图形的位置改变,( )、( )不变。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如果把一个图形各个点的横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 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平移a个单位长度;如果把它各个点的纵坐标 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 ( )或向 ()平移a个单位长度。 6.图形平移与点的坐标变化之间的关系: (1)左、右平移: 原图形上的点(x、y),向右平移a个单位( , ); 原图形上的点(x、y),向左平移a个单位( , ); (2)上、下平移: 原图形上的点(x、y),向上平移a个单位( , ); 原图形上的点(x、y),向下平移a个单位( , )。 二元一次方程组 1.定义:含有()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把两个含有相同未知数的一次方程联合在一起,那么这两个方程就组成了一个()。 2.解法 1)代入消元法 我们把这种通过“代入”消去一个( ),从而求出方程组的解的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 2)加减消元法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提纲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提纲 对于任何的学科来说,记笔记都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将上课所学到的重点记录下来以便于以后复习的时候方便,以下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提纲,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提纲 1、用不等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不等式,不等号主要包括:> 、< 、≥、≤、≠。 2、在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中,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不等式的解,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的解组成的集合,叫这个不等式的解集。不等式的解集可以在数轴上表示出来。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解不等式。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不等式叫一元一次不等式。 3、不等式的性质: ①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如果,那么; 如果,那么; 如果,那么; 如果,那么。 ②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如果,那么(或);如果,那么(或); 如果,那么(或);如果,那么(或); ③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用字母表示为:如果,那么(或);如果,那么(或); 如果,那么(或);如果,那么(或); 4、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①去分母;②去括号;③移项;④合并同类项; ⑤系数化为

1。这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类似,在解时要根据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步骤。 5、不等式组中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不等式组叫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使不等式组中的每个不等式都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不等式组的解,一个不等式组的所有的解组成的集合,叫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解(简称不等式组的解)。不等式组的解集可以在数轴上表示出来。求不等式组的解集的过程叫解不等式组。 6、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一般步骤:①求出这个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②利用数轴求出这些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得到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如果这些不等式的解集的没有公共部分,则这个不等式组无解( 此时也称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为空集)。 7、求出各个不等式的解集后,确定不等式组的解的口诀:大大取大,小小取小,大小小大取中间,大大小小无处找。 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成绩 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 想要把数学学好这记忆与理解的方法是必须要学会的。理解是一门必要学习的法则,只有理解准确,不跑题再结合方法就一定能够解答。只要能很好的理解这个题目是怎样的结构,就可以很好的解出答案。在数学学习中,要把记忆和推理紧密结合起来,比如在三角函数一章中,所有的公式不外乎都是结合了一些三角函数的定义与加法定理为基础方面上,在记忆数学公式的同时,你可以结合一些例题进行推理,从而可以更快加速你对这公式的理解与记忆。 数学解题 学数学必须是要脚踏实地的,没有那么多投机取巧的办法,数学练习要讲究高质量的和对症下药的方法。对于例题,要养成先分析再做题的习惯,遇到不懂可以先做好标记,然后再多跟同学老师沟通交流。要尝试结合多种解题方式,要多练习。 错题集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提纲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相交线 对顶角相等.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de)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本知识点可会出现(de)填空题中来考). 平行线(重点知识必考) 1、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2、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3、直线平行(de)条件: 4、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5、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平行线(de)性质(重点知识必考) 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判断一件事情(de)语句,叫做命题(本考点可能会出现在填空题中命题(de)改写和选择题中判断命题(de)真假性). 本章知识考点分析: 1、平行线(de)性质及判定必考内容 2、命题(de)真假性、将命题改写 3、证明题(完型填空、自主证明) 4、选择题、填空题中相关知识(de)考点(相交线、平行线(de)性质;垂线段最短、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 第六章实数 平方根 若一个数(de)平方等a,那这个数叫做a(de)平方根;(即若x2=a, 那么x叫做a(de)平方根,其中a为非负数,即a≥0.表示方式为 x2=a⇔x=a x=叫做a(de)算术平方根),(本知识考点重点出±,其中a 现在填空题、选择题与计算题中相关(de)应用). 立方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