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经济学(第二版)PPT (5)[43页]
第3章消费经济学.pptx
追加消费一个单位商品所增加的总效用 称边际效用。
只有一种商品:
MU = TU/ q = dTU/ dq 有两种以上商品:
MU 1 = TU/ q 1 MU 2 = TU / q 2
2020/9/2
需求函授
7
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递减法则:主观评价是变化的。
Q
TU
MU
1
12
12
2
18
6
3
21
3
4
22
1
5
MU=dTU/dq>0; dMU/dq=d2TU/dq2<0.
2020/9/2
需求函授
11
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有五个特点:
(1)边际效用大小与欲望成正向变动关 系;
(2)边际效用大小与消费数量成反向变 动关系;
(3)边际效用具有时间性;
(4)边际效用通常是正值;
(5)边际效用是决定商品需求价格的主 观标准;
需求函授
5
1 . 总效用
TU (total utility) 总的满足程度:
TU = U(q 1 q 2 q3 .....q n) 当两种商品效用不相关时:
TU = U 1(q 1) + U 2(q 2) 当两种商品效用相关时:
TU = U(q 1` q 2)
2020/9/2
需求函授
6
2. 边际效用 ( Marginal Utility )
22
0
6
20
-2
2020/9/2
需求函授
8
25
20
15
10
5
0
1
2
-5
2020/9/2
自考消费经济学 第二章 消费者的消费决策ppt课件
2.需求价格弹性的类型 a.正常商品和一般低档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小于0,其中: ——需求的价格弹性的绝对值大于1,称为弹性充足或 者有弹性;
对于这种产品,企业通常会通过降价来增加收益。 ——需求的价格弹性的绝对值等于1,称为单位需求弹 性;
对于这种产品企业改变价格不会使收益变化。 ——需求的价格弹性的绝对值小于1,称为弹性不足或 者无弹性;
(2)低档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小于0 需求收入弹性的符号可以用来区分商品是正常商品
还是低档商品。
.
三、恩格尔曲线
恩格尔曲线是表示消费者的收入和某一 商品的均衡购买量之间的关系的曲线。
O
O
O
.
四、预期收入
❖1、预期收入是消费者对自己未来收入水平 的预期;
❖2、预期收入能调节消费者在现期消费与未 来消费之间的选择;
需求的收入弹需 性求 =量变化的百分比 收入变化的百分比
.
3.正常商品和低档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
(1)正常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大于0。 其中:
a、如果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说明需求量增加的百分 比大于收入增加的百分比,商品是奢侈品 b、如果需求收入弹性小于1,说明需求量增加的百分 比小于收入增加的百分比,商品是必需品
.
二、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1.某种商品价格变化引起对其需求量的变化, 可以分解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
收入效应:因价格变化而带来的实际收入 的变化,导致需求量的变化。 替代效应:商品价格变动引起其相对价格 的变动,进而引起其需求量的变动。
.
2.正常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正常物品: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均使需求量与 价格反方向变动。
.
补充知识:需求交叉弹性
需求交叉弹商 性品 1= 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商品2价格变化的百分比
消费者经济学课件
微观消费者行为第一章、消费者的消费决策提示本章从研究微观消费问题的角度出发,以完全理性的经济人为假设前提,探讨消费者是如何作出支出决定、怎样进行消费选择方面的一系列问题。
消费者的消费决策问题,就是要考察单个消费者或家庭如何分配他们收入,以及这些决策如何受到收入、价格及其他因素的影响。
本章内容:⏹§1 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及其预算约束⏹§2 收入与消费⏹§3 价格与消费⏹§4 效用与满足程度⏹§5 影响消费决策的其他因素§1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及其预算约束1、我们研究的消费⏹消费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对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劳动力和劳务进行消耗的过程。
⏹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消费经济学所研究的消费主要是指生活消费⏹生活消费又包括两个方面:宏观领域的消费活动和微观领域的消费活动。
什么是经济学⏹经济学研究我们社会中的个人、厂商、政府和其他组织如何进行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如何决定社会资源的使用方式。
⏹选择之所以关系重大,是因为资源是稀缺的。
经济学关于消费者行为的假设⏹理性选择假设:消费者对每一种可能性都会衡量其代价和收益。
因此,消费者在进行决策时,总是追求以最小的代价来换取自身的最大利益。
⏹消费者选择的基本问题:他应该如何支出他的收入(税后)⏹分析消费者选择的基本问题就包括两个基本要素:一是消费者面临的限制性条件,二是最大化目标。
前者与消费者的预算约束有关,后者与效用和偏好相关。
2、预算约束⏹个人的机会集合是由预算约束来定义的⏹消费者有2000元的税后收入⏹x商品的价格100元,y商品的价格5元预算线的重要特征⏹斜率——代表相对价格⏹位置——表示消费者选择范围的大小假定消费者的收入为M,商品X的单价为P1,而商品Y的单价为P2,那么预算约束线可以表示为:M=P1Q1+P2Q2预算约束线的斜率等于—P1/P2。
由于它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所以斜率为负数。
在预算约束线上选择一点:个人偏好⏹任何人都将在预算约束线上选择某一点⏹选择哪一点取决于个人的偏好⏹个人选择哪一点取决于他如何衡量这两种商品的价值3、预算约束的变动(1)⏹价格的变动⏹收入的变动§2 收入与消费1、正常商品与低档商品 (1)2、需求的收入弹性(1)⏹需求收入弹性指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商品的需求量对收入变化的反应程度。
消费经济管理学与财务知识教学课件(PPT 44页)
2021年3月14日7时6分
《消费经济学》绪论
8
2.消费的作用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是决定性环节,它创造消费对象,决定 消费方式,产生新的消费需要。 •但生产的目的和效果,要受消费的检验,生产出来的产品,只有被 消费,其价值和使用价值、生产目的和效果才得到实现。 •消费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一个环节, 既是一次循环的终点,又是下一次循环的起点 •消费既是社会再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人的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
《消费经济学》内容由12章组成: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消费需求与消费市场 第三章 消费水平 第四章 消费结构 第五章 消费方式 第六章 消费环境 第七章 消费者行为 第八章 文化消费 第九章 消费文化 第十章 消费调控与消费引导 第十一章 消费者权益保护 第十二章 消费与和谐社会
2021年3月14日7时6分
《消费经济学》绪论
14
消费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的关系
政治经济学
消费经济学
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揭示社会再生产一般规律 是消费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从消费这一环节来研究生产关系 研究消费领域的特殊矛盾和规律 是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和具体化
比如,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问题,在政治经济学中只是提到和涉及, 对于其发展变化的趋势与规律,只能由消费经济学来研究。
2001总额 资本形成
38%
2001净出口 货物和服务
2%
2001最终消 费60%
消费是国民经济循环的先导性 因素,是使国民经济发展的 动力
消费+投资+出口—拉动经济增 长的三驾马车
最终消费的构成 100
50 01978 1981 1984 1987 1990 1993 1996 1999
消费经济学课件
主讲: 郝爱民
1
21世纪经济的特征?
2
1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贸
易全球化、投资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和跨 国公司生产经营全球化。
3
2市场一体化
4
资本 劳动力 技术 企业家才能 土地
5
3资产证券化 是指将缺乏流动性的使其 具有流动性。
15
考试:
成绩组成: 平时20分 测试80分
16
补充 经济学和管理学研究内容
一、微观经济学①②③④
主要涉及以上内容。
1、定义:
微观经济学:研究单个经济决策单位(如消费者、厂商和 资源所有者)的经济行为,分析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价 格决定,以及相应的收入分配,市场结构,博弈论等。
2、研究内容:
消费者在一定收入的情况下,如何现在消费还是未来消费? 储蓄决策。
现在消费中,各类产品各消费多少?消费决策 未来消费的储蓄中,各类投资品各投多少?投资决策 (1)消费决策 (2)储蓄行为(包括3)投资决策,和4)信贷决策) (5)劳动供给行为。
2)宏观消费问题
站在国家或区域管理者角度,分析全社会的消费活动、总消费支出的 变化、社会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的变化及其对社会影响,即宏观消费 经济问题。
2、研究内容: (1)国民收人核算理论与方法:如何算GDP? (2)国民收人决定理论:什么决定GDP?
(3)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为什么存在失业?为 什么存在通货膨胀?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4)经济周期理论:为什么存在经济周期?
(5)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的原因?如科技进 步,人才增加,资源,制度建设等。
(6)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国家G和T的收 支,税收和国家投资)财政部;货币政策(货币多 少,利率的高低,准备金率?)人民银行
消费经济学课件
03.4.29 .4.4.19.40 05.4.2 06.4.3 07.4.3708.4.3109.4.17识记单选 简答消费者行为特征03.4.37 04.4.3 06.4.37 08.4.1 领单选 简消费者行为包含的03.4.3 识单选 消费者的含义 05.4.3709.4.2领单选 简克思对生产与消费03.4.2 04.4.1508.4.2 领单选 凯恩斯经济学的理06.4.207.4.2 领单选 英国古典经济学关 03 .4.1.17 04.4.1.2 05.4.1.26 07.4.109.4.1 领会 单选 多选 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历年出题要常考题考核知识点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首先微观消费问题是宏观消费问题的基础其次宏观消费问题是微观消费问题的目的消费经济学是以消费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经济学。
它从微观的角度来研究消费者的行为,采用实证分析法,通过消费者动机,消费心理,消费者行为模式的研究,为厂商的销售服务。
从宏观的角度它主要考察社会的消费活动,总消费支出的增减,社会消费结构,消费水平及其变化趋势等,采用总量分析的实证方法。
微观消费问题和宏观消费问题都是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但两者之间并不是并列的关系经济学对消费问题的认识的历史演变古典经济学对消费问题的认识消费在凯恩斯经济理论中的地位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威廉·配第,主张节制不必要的消费,保证积累和财富的增值代表经济学家:魁奈和西斯蒙第,魁奈重农学派代表,西斯蒙第认为消费决定生产有效需要理论是其整个理论的基础马克思对生产与消费关系的分析有效需求不足的根源: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流动偏好研究方法上:所建立的收入决定理论体系采用短期和静态分析法;考察资本主义发展演变时采用历史分析法生产决定消费:为消费提供对象决定消费水平,决定消费速度,决定消费方式和结构消费对生产具有积极的反作用消费者及其行为消费者:是指能够做出独立消费决策的基本单位。
消费经济学(第二版) 尹世杰PPT课件
2021/7பைடு நூலகம்23
《消费经济学》绪论
3
2.消费经济学所研究的特殊领域,决定了她 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费是社会再生产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社 会再生产总过程之中,消费一方面受生产、流通、 分配各个方面的影响,另一方面它反过来又影响生 产、流通、分配。
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是良性循环,还是不良循环,最 终要看是否合理解决了人们的消费问题,要看消费 与社会再生产其他环节是否能够协调发展,相互促 进。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消费在社会经济运行中 的地位和作用。
1、消费经济学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产生的 一门新学科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重生产、轻消费,特 别是“四人帮”横行时期,探讨和研究消费经济就 成了“禁区”。
十一届三中全会带来了科学的春天,迎来了消费 经济学的春天。如今已是满园春色,欣欣向荣,正 在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服务。
2.狭义消费 指生活消费。马克思称之为“原来意义上的消费”。消费 经济学研究的消费,指的是狭义消费。
2021/7/23
《消费经济学》第一章
25
第一节 消费概述
2. 消费的二重性
(1)自然性,指人们消费各种消费资料和服务以 满足自己的生理和心理需要的自然的过程。
人们消费各种消费资料和劳务来满足自己的生理 和心理的需要,如消费食物来解除饥饿,消费衣 物来防御寒冷,这些都反映消费的自然过程。
2021/7/23
《消费经济学》绪论
15
第二,处理好社会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就 要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不断扩大消费需求,提高 消费质量,提高消费力,提高人的素质,提高生产 力,促进经济增长,从而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与人的 发展之间的良性循环。
《消费经济学》PPT教学课件
7
消费经济学与部门经济学的关系
消费经济学与部门经济学有密切关系。但消费经 济学不可能成为部门经济学,部门经济学也不可 能代替消费经济学。消费是社会生产的一个环节, 不是一个部门。工业、农业、商业等部门都与消 费有关,都有其独立的学科,但都不可能全面解 决消费领域的问题,正如消费经济学不可能全面 解决工业、农业、商业等部门的问题一样。
政治经济学
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揭示社会再生产一般规律 是消费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消费经济学
从消费这一环节来研究生产关系 研究消费领域的特殊矛盾和规律 是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和具体化
比如,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问题,在政治经济学中只是提到和涉及, 对于其发展变化的趋势与规律,只能由消费经济学来研究。
《消费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 农业经济系 朱信凯
《消费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 农业经济系 朱信凯
8
二、经济学对消费问题认识和研究的历史演变
• 消费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与消费在社会经济中所起的作用以及人们 对消费认识的发展密不可分 • • • • 古典经济学对消费问题的认识 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30年代前的经济学对消费问题的认识 消费在凯恩斯经济理论中的地位 当代经济学对消费理论的贡献 【名人专栏】米尔顿· 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 弗朗哥· 莫迪利亚尼(Franco Modigliani • 马克思主义会主义生产目的
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 文化需要,即消费需要。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就必须研究人们的消费需求,研究消费需求结构的变 化;研究消费水平变化及发展趋势;研究市场的变化 和消费心理、消费者行为的变化;研究消费者权益的 保护,等等。
《消费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 农业经济系 朱信凯
消费经济学ppt课件
口不能通过价格变动消除 3.消费品的市场性供给与行政性配给并存 4.消费信贷由于规模极小,对消费需求基本上不产生影响。在此条件下,
消费者只能在强制替代下追求效用最大化,消费效用很低
.
23
科尔纳认为,在传统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造成消费 品短缺的原因不是消费需求,因为家庭需求受到收入限制; 也不是政府需求,因为政府需求受到财政收入限制。短缺 的原因主要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需求。预算软约束导 致企业具有几乎无限的需求,企业的猛烈扩张大量挤占资 源,形成短缺,短缺又进一步促进扩张,加剧短缺。
•人们在消费过程中形成的消费力(消费者所具备的消 费能力)和消费关系(经济关系,不同社会阶层、不同 居民集团在消费过程中所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以及 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说,是从消费者的需要及其 满足的程度,研究消费与生产、分配和交换之间的内在 联系和相互作用;揭示消费力与消费关系发展运动的规 律。
•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是决定性环节,它创造消费对象,决定 消费方式,产生新的消费需要。 •但生产的目的和效果,要受消费的检验,生产出来的产品,只有被 消费,其价值和使用价值、生产目的和效果才得到实现。 •消费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一个环节, 既是一次循环的终点,又是下一次循环的起点 •消费既是社会再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人的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
.
28
消费函数:收入与消费需求的关系
在现代西方经济学关于消费需求的理论中,分歧 主要集中于消费需求的决定,即反映消费需求与 收入关系的“消费函数”上。
凯恩斯绝对收入消费函数理论 杜森贝里相对收入消费函数理论
消费经济学消费水平
831.0
527.2
612.5
2008
909.5
558.0
677.8
2020/6/22
《消费经济学》第四章
8
年份 1978
4-2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异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 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消 消费性支出(元) 生活消费支出(元) 费支出比(农村为1)
311.16
116.06
2.68
年份
全体居民
农村居民
城镇居民
1978
100.0
100.0
100.0
1985
185.2
195.7
141.3
1990
229.2
215.4
190.9
1995
345.1
282.9
303.2
2000
491.0
371.3
391.1
2005
682.3
455.7
502.8
2006
747.8
494.0
543.5
2007
4
第一节 消费水平的内涵
最低消费水平,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生产发展情况而 变化的。因此,确定最低消费水平,除了应考虑国民 收入的整体增长情况,还应考虑到城乡以及不同地区 的差别。
近年以来,我国覆盖城乡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亦称社会救助制度)基本形成,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在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 社会福利三大构成部分)中的地位已相应地得到提高 。
也应该有一定量的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具体讲,应包 括吃、穿、用、住、行等最基本的生活需要以及起码的 教育、娱乐等方面的需要。 最低生活费用作为最低消费水平的货币表现,不仅包括 劳动者本人的最低生活费用,还要包括维持劳动者家庭 生活、维持劳动力的再生产所需要的费用。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经济学》PPT课件
3.3序数效用论: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3.3.2消费可能线
消费可能线(consumption possibility line)是一条表明在消费者收入与商品价格一定的条件下,消费 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数量最大组合的线。
消费可能线表明了消费者消费行为的限制条件。这种限制就是购买物品所花的钱不能大于收入,也不能
•• ((1)3对)正总常效商应品(而to言ta,l e商ffe品c价t)格表下示降一的种替商代品效价应格和变收化入所效引应起都需使求得量该的商总品变需化求。量总增效加应;=正替常
代商效品应的+替收代入效效应应为正,收入效应也为正,正常商品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的方向一致,所
替代效应 和收入效
以正常商品的需求曲线自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 • (2)对于低档商品而言,价格下降的替代效应使商品需求量增加,但收入效应却使得商品
用效用观点分析消费者行为的方法称为效用分析。
基数效用论
• 效用的大小是可以测度的,它可以像计量货币和物品一样,用统一计数单位 和基数(1、2、3…)来表示并可加数量概念。在分析商品效用时,无需确定其具体 数字或商品效用多少,只需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来说明各种商品 效用谁大谁小或相等,并由此作为消费者选择商品的根据
类别
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
总效应
正常商品
增加
增加
增加
一般低档商品
减少
增加
增加
吉芬商品
减少
增加
减少
3.4消费者行为理论的运用
3.4.3 收入--消费曲线与恩格尔曲线
收入—消费曲线(收入扩展线)。(income consumption curve,ICC)是指在商品价格保 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变动引起消费者均衡变动的轨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储蓄的动机分析
▪ 3.1.4 遗产动机 遗产动机是指人们为了能给孩子留下一份 遗产而进行储蓄。遗产动机对储蓄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遗产动机越大, 人们在有能力的工作期间进行的储蓄就越 多;遗产动机越小,人们工作期间增加的 储蓄就越少。
3.1 储蓄的动机分析
▪ 3.1.5 投资性储蓄 当人们进行储蓄是为了获利时,我们把这种 储蓄称为投资性储蓄。投资性储蓄主要受 利率(投资收益率)的影响。
3.3 影响储蓄的其他因素
▪ 3.3.1 社会保障制度
➢ 2.养老金制度对储蓄的影响 不同的养老金制度安排(不同的筹资方式、受 益方式及管理方式)会有不同的储蓄效应。
3.3 影响储蓄的其他因素
▪ 3.3.1 社会保障制度
➢ 3.现个人储蓄的影响。
➢ 资产替代效应 ➢ 退休效应 ➢ 挤出效应
➢ 1.利率变化产生的替代效应 当利率上升时,相对于年轻时的消费而言,年 老时消费的成本低了。因此替代效应使小王年 老时消费得更多,而年轻时消费得更少。也就 是说,替代效应使小王储蓄增加。
3.2 预算约束、利率与储蓄
▪ 3.2.2 利率变化对储蓄的影响
➢ 2.利率变化产生的收入效应 当利率上升时,小王移到更高的无差异曲线, 他现在的状况比以前更好了。只要两个时期的 消费品都是正常物品,小王就会倾向于利用这 种福利的增加在两个时期享受更多的消费。也 就是说,收入效应使小王储蓄减少。
3.3 影响储蓄的其他因素
▪ 3.3.1 社会保障制度
➢ 4.资金积累的养老金制度对储蓄的影响
(1)规定受益的养老金计划的积累状况对储蓄的影响。 在规定受益的养老金计划中,受益水平通常是以雇 员的工作年限及目标替代率水平为基础确定的,而 不是直接受养老金计划的积累状况或投资收益率的 影响。
3.3 影响储蓄的其他因素
▪ 3.3.1 社会保障制度
➢ 4.资金积累的养老金制度对储蓄的影响
(2)规定缴费的养老金计划对储蓄的影响。 与规定受益的养老金计划有所不同的是,虽然个人 缴费率的确定一般是根据某些假设(工资增长率、 利率、替代率等)通过精算得出的,但规定缴费的 养老金计划并不具有很强的目标储蓄性质,因而利 率的上涨并不会对缴费(从而对私人储蓄)产生负 的影响。
3.3 影响储蓄的其他因素
▪ 3.3.1 社会保障制度
➢ 3.现收现付的养老金制度对储蓄的影响
(2)对公共储蓄的影响。 现收现付制是以近期的收支平衡为原则的,因此静 态地看,能保障收支平衡的公共养老金计划不会对 公共储蓄产生影响,但是动态地看,在现收现付的 公共养老金制度建立初期,由于制度赡养率低,公 共养老金计划可能会有盈余,因而增加了公共储蓄, 或者通过较低的税率促进了私人储蓄的增加。
3.1 储蓄的动机分析
▪ 3.1.6 其他储蓄动机 除了上述几种主要的储蓄动机外,在一些 特定的人群中还可能存在其他一些储蓄动 机,比如在中国老年人中比较普遍存在的 节俭储蓄。
3.2 预算约束、利率与储蓄
▪ 3.2.1 两阶段的预算约束
图3—4 利率提高
3.2 预算约束、利率与储蓄
▪ 3.2.2 利率变化对储蓄的影响
图3—1 生命周期储蓄
3.1 储蓄的动机分析
▪ 3.1.1 生命周期储蓄
➢ 2.生命周期储蓄的决策过程 假设不存在不确定性因素;某人从其生命的第 一年开始工作且没有积累任何财富;他预计能 活N年,其中要工作M年,并且工作期间每年 赚取收入Y;储蓄不赚取利息,价格水平保持 不变,从而当前的储蓄将等额地转换为未来可 能的消费。
3.1 储蓄的动机分析
▪ 3.1.2 预防性储蓄 预防性储蓄是指风险厌恶的消费者为预防 不确定性导致的消费水平的下降而进行的 储蓄。未来的不确定性在制度变革、社会 变革时期表现得尤为突出。
3.1 储蓄的动机分析
▪ 3.1.3 目标储蓄 目标储蓄是指消费者为了实现未来特定的 消费目标而进行的储蓄,目标储蓄的形成 主要受未来收入不确定性、消费者家庭的 财富目标和信贷市场流动性约束的影响。
3.2 预算约束、利率与储蓄
▪ 3.2.2 利率变化对储蓄的影响
➢ 3.利率对储蓄的最终影响既取决于收入效应又 取决于替代效应 如果高利率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小王储 蓄增加;如果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小王储 蓄减少。
3.3 影响储蓄的其他因素
▪ 3.3.1 社会保障制度
➢ 1.社会保障制度的含义
社会保障制度是一系列国家社会保障政策和措 施体系的总称。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 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资源,保证无收入、低收 入以及遭受各种意外灾害的公民能够维持生存, 保障劳动者在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 时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同时根据经济和社会 发展状况,逐步增进公共福利水平,提高国民生 活质量。
▪ 居民储蓄 居民储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居民 储蓄仅指居民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储蓄存 款,广义的居民储蓄则指货币收入中未被 消费的部分。
3.1 储蓄的动机分析
▪ 3.1.1 生命周期储蓄
➢ 1.生命周期储蓄概述 生命周期储蓄理论认为,消费者是在比工作时 间更长的时间范围内计划他们的储蓄和消费行 为的,人们以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实现消费的最 佳配置为目标,把储蓄看作为年老时的消费所 做的准备。
图3—2 生命周期模型中的终生收入、消 费、储蓄和实际财富
3.1 储蓄的动机分析
▪ 3.1.1 生命周期储蓄
➢ 3.生命周期储蓄的政策含义 储蓄率主要由收入的增长率和人口结构的变化 决定,但是,由于消费者可能是短视的,未来 的收入和寿命也可能是不确定的,因此消费者 个人可能会出现储蓄不足或储蓄过度的情况, 需要社会对养老金有制度性的安排。
第03章 消费者的储蓄决策
学习目的
本章将分三节来说明人们的储蓄动机、影响储 蓄的因素等一系列问题,它们是:(1)储蓄的动机 分析;(2)预算约束、利率与储蓄;(3)影响储蓄 的其他因素,包括社会保障制度、资本市场、税 收制度和消费观念等。
3.1 储蓄的动机分析
▪ 储蓄 储蓄是指一个经济体(居民个人、企业或 政府)为在未来创造收入而留出部分产出 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