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选修3-5人教版全套教学同步练习及波粒二象性测试题86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 第十七章 波粒二象性 测试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 第十七章 波粒二象性   测试

绝密★启用前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 第十七章波粒二象性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第Ⅰ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每小题4.0分,共60分)1.关于物质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实物粒子具有粒子性,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可能表现出波动性B.宏观物体不存在对应的波C.电子在任何条件下都能表现出波动性D.微观粒子在一定条件下能表现出波动性2.对于任何一种金属,能发生光电效应的条件是()A.入射光的强度大于某一极限强度B.入射光的波长大于某一极限波长C.入射光的照射时间大于某一极限时间D.入射光的频率不低于某一极限频率3.关于对热辐射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热的物体向外辐射电磁波,冷的物体只吸收电磁波B.温度越高,物体辐射的电磁波越强C.辐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情况只与物体的温度有关,与材料种类及表面状况无关D.常温下我们看到的物体的颜色就是物体辐射电磁波的颜色4.光子在介质中和物质微粒相互作用,可使光的传播方向转向任何方向,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散射.1922年,美国物理学家家康普顿研究了石墨中的电子对X射线的散射规律,若用λ、λ′表示散射前、后X射线的波长,用λe表示作用后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则()A.λ′>λ,碰撞过程动量守恒,能量不守恒B.λ′<λ,碰撞过程能量守恒,动量不守恒C.λ′>λ,碰撞过程动量守恒,能量也守恒D.碰后电子动量为,碰撞过程满足=+5.能引起人的眼睛视觉效应的最小能量为10—18J,已知可见光的平均波长约为60 μm,普朗克常量h:6.63 ×10—34J·s,则进入人眼的光子数至少为( )A. 1个B. 3个C. 30个D. 300个6.现有a、b、c三束单色光,其波长关系为λa>λb>λc,用b光束照射某种金属时,恰能发生光电效应.若分别用a光束和c光束照射该金属,则可以断定()A.a光束照射时,不能发生光电效应B.c光束照射时,不能发生光电效应C.a光束照射时,释放出的光电子数目最多D.c光束照射时,释放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最小7.某光波射到一逸出功为W0的光电材料表面,所产生的光电子在垂直于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最大半径为r,则该光波的频率为(设电子的质量为m,带电量为e,普朗克常量为h)()A.B.C.+D.-8.颜色不同的a光和b光由媒质射向空气时,临界角分别为Ca和Cb,且Ca>Cb,当用a光照射某种金属时发生了光电效应,现改用b光去照射,可以断定()A.不一定能发生光电效应B.光电子数目增大C.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增大D.光电子数目减少9.红光和紫光相比()A.红光光子的能量较大;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红光的速度较大B.红光光子的能量较小;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红光的速度较大C.红光光子的能量较大;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红光的速度较小D.红光光子的能量较小;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红光的速度较小10.如图所示是定量研究光电效应的实验电路图,则()A.如果断开开关S,电流表示数一定为零B.如果把电源反接,电流表示数一定为零C.如果电压表示数一直增大,电流表示数肯定也一直增大D.如果灵敏电流表读数为零,可能是因为入射光频率过低11.下列有关光的波粒二象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有的光是波,有的光是粒子B.光子与电子是同样的一种粒子C.光的波长越长,其波动性越显著;波长越短,其粒子性越显著D.大量光子的行为往往表现出粒子性12.有关光的本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这是相互矛盾和对立的B.光的波动性类似于机械波,光的粒子性类似于质点C.大量光子才具有波动性,个别光子只具有粒子性D.由于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无法只用其中一种去说明光的一切行为,只能认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13.如图所示,一个粒子源产生某种粒子,在其正下方安装只有两条狭缝的挡板,粒子穿过狭缝打在下方的荧光屏上使荧光屏发光,那么在荧光屏上将看到()A.只有两条亮纹B.有多条明暗相间的条纹C.没有亮纹D.只有一条亮纹14.下列关于不确定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只对微观粒子适用B.只对宏观粒子适用C.对微观和宏观粒子都适用D.对微观和宏观粒子都不适用15.如图所示,已知用光子能量为2.82 eV的紫光照射光电管中K极板的金属涂层时,毫安表的指针发生了偏转.若将电路中的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到某一位置时,毫安表的读数恰好减小到零,此时电压表读数为1.00 V,则K极板的金属涂层的逸出功约为()A. 6.1×10-19JB. 4.5×10-19JC. 2.9×10-19JD. 1.6×10-19J第Ⅱ卷二、实验题(共1小题,每小题10.0分,共10分)16.如图所示,这是工业生产中大部分光电控制设备用到的光控继电器的示意图,它由电源、光电管、放大器、电磁继电器等几部分组成.(1)示意图中,a端应是电源________极.(2)光控继电器的原理是:当光照射光电管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当用绿光照射光电管阴极K时,可以发生光电效应,则________说法正确.A.增大绿光照射强度,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增大B.增大绿光照射强度,电路中光电流增大三、计算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7.已知金属铯的极限波长为0.66 μm,用0.50 μm的光照射铯金属表面发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多少焦耳?铯金属的逸出功为多少焦耳?(普朗克常量h=6.63×10-34J·s)18.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光子的能量ɛ=hν,其中频率ν表示波的特征.若某激光管以PW=60 W的功率发射波长λ=663 nm的光束,试根据上述理论计算:该管在1 s内发射出多少个光子?19.设子弹的质量为0.01 kg,枪口直径为0.5 cm,试求子弹射出枪口时横向速度的不确定量.答案解析1.【答案】D【解析】任何一个运动着的物体,小到电子、质子大到行星、太阳,都有一种波与之对应,这种波称为物质波.所以要物体运动时才有物质波.故A,B选项均错误.电子有波动性,但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表现出来.电子的衍射,是把电子束照到晶体上才发生的.晶体的波长很小只有数千埃甚至数百埃,跟电子的物质波波长差不多,这时衍射才表现出来.故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2.【答案】D【解析】入射光的频率低于某一极限频率时,金属不会发生光电效应,对应的波长为极限波长,当入射光的波长低于某一极限波长时,金属才能发生光电效应.3.【答案】B【解析】一切物体都不停地向外辐射电磁波,且温度越高,辐射的电磁波越强,A错误,B正确;黑体辐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情况只与物体的温度有关,一般物体辐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情况除与物体的温度有关外,与材料种类及表面状况也有关,C错误;常温下看到的物体的颜色是反射光的颜色,D错误.4.【答案】C【解析】在康普顿效应中,当入射光子与晶体中的电子碰撞时,把一部分动量转移给电子,则动量减小,根据λ=,知波长增大,碰撞过程系统不受外力,动量守恒,光子的能量远大于电子的束缚能时,光子与自由电子或束缚较弱的电子发生弹性碰撞,能量守恒.所以C正确,A、B错误;由碰撞示意图知碰后电子与光子的运动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而动量守恒是矢量式,所以直接写=+是错误的,D错误.5.【答案】D【解析】根据ɛ=hν=h求出可见光的平均能量,从而求出能引起人的视觉反应时,进入人眼的光子数.进入人眼的光子数至少个数n==300个.6.【答案】A【解析】由a、b、c三束单色光的波长关系λa>λb>λc,及波长、频率的关系知:三束单色光的频率关系为:νa<νb<νc.故当b光恰能使金属发生光电效应时,a光必然不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c光必然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A对,B、C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频率有关,频率越高,最大初动能越大,所以c光照射时释放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最大,D错,故正确答案为A.7.【答案】C【解析】由光电效应方程:mv2=hν-W0①由向心力公式:evB=m②由①②两式可得:ν=+8.【答案】C【解析】根据sin C=,Ca>Cb.知a光的折射率小于b光的折射率,则a光的频率小于b光的频率,用a光照射某种金属时发生了光电效应,则b光照射一定能发生光电效应,A错误;光的强度影响单位时间内光电子的数目,而频率的大小与光的强度无关,光的频率与光电子的数目无关,B、D 错误;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 km=hν-W0知,b光照射产生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大,C正确.9.【答案】B【解析】此题只需比较红光和紫光的区别就行了,红光与紫光相比,红光波长较长、频率较低、光子能量较低、在同种介质中传播速度较快,正确答案为B.10.【答案】D【解析】如果断开开关S,在光照下有电子从K极发射出来,电流表的示数就不为零,A错误;如果把电源反接,在光照下有电子从K极发射出来,当玻璃管中两极的电压较小时,电流表的示数就不为零,B错误;在一定的光照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阴极K发射的光电子的数目是一定的,如果电压表示数一直增大,电流表示数也不会再增大,即存在着饱和电流,C错误;如果灵敏电流表读数为零,可能是因为入射光频率过低,频率低于金属的截止频率时,就不会发生光电效应,电流表的示数就会为零,D正确.11.【答案】C【解析】一切光都具有波粒二象性,光的有些行为(如干涉、衍射)表现出波动性,光的有些行为(如光电效应)表现出粒子性,所以,不能说有的光是波,有的光是粒子.虽然光子与电子都是微观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但电子是实物粒子,有静止质量,光子不是实物粒子,没有静止质量,电子是以实物形式存在的物质,光子是以场形式存在的物质,所以,不能说光子与电子是同样的一种粒子.光的波粒二象性的理论和实验表明,大量光子的行为表现出波动性,个别光子的行为表现出粒子性.光的波长越长,衍射性越好,即波动性越显著;光的波长越短,其光子能量越大,个别或少数光子的作用就足以引起光接收装置的反应,其粒子性就很显著,所以C正确.12.【答案】D【解析】光在不同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其波动性和粒子性并不矛盾,A错,D对;光的波动性不同于机械波,其粒子性也不同于质点,B错;大量光子往往表现出波动性,个别光子往往表现出粒子性,C错.13.【答案】B【解析】由于粒子源产生的粒子是微观粒子,它的运动受波动规律支配,对大量粒子运动到达屏上的某点的概率,可以用波的特征进行描述,即产生双缝干涉,在屏上将看到干涉条纹,所以B 正确.14.【答案】C15.【答案】C【解析】由题述“将电路中的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到某一位置时,毫安表的读数恰好减小到零,此时电压表读数为1.00 V”可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 k=1 eV.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可知K极板的金属涂层的逸出功为W0=hν-E=2.82 eV-1 eV=1.82 eV=1.82×1.6×10-19J≈2.9×10-19J,C正确.16.【答案】(1)正(2)阴极K发射电子,电路中产生电流,经放大器放大的电流产生的磁场使铁芯M磁化,将衔铁N吸住.无光照射光电管时,电路中无电流,N自动离开M(3)B17.【答案】9.6×10-20J 3×10-19J【解析】金属铯发生光电效应的极限频率ν0=.金属铯的逸出功W=hν0=h=6.63×10-34×J≈3×10-19J.由光电效应方程E k=hν-W0=h-h=hc(-)=6.63×10-34×3×108×(-)J≈9.6×10-20J.18.【答案】2.0×1020个【解析】设在时间Δt内发射出的光子数为n,光子的频率为ν,每个光子的能量ɛ=hν,所以PW=(Δt=1 s).而ν=,解得n==2.0×1020个.19.【答案】1.06×10-30m/s.【解析】枪口直径可以当作子弹射出枪口位置的不确定量Δx,由于Δpx=mΔv x,由不确定性关系公式得子弹射出枪口时横向速度的不确定量Δv x≥≈1.06×10-30m/s。

新人教版选修3-5《第17章_波粒二象性》同步练习物理试卷有答案

新人教版选修3-5《第17章_波粒二象性》同步练习物理试卷有答案

新人教版选修3-5《第17章波粒二象性》同步练习物理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7~10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 下列描绘两种温度下黑体辐射强度与波长关系的图中,符合黑体辐射规律的是()A. B.C. D.2. 下列各说法中错误的是()A.普朗克在研究黑体的热辐射问题中提出了能量子假说B.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是因为该束光的照射时间太短C.在光的单缝衍射实验中,狭缝越窄,光子动量的不确定量越大D.任何一个运动的物体,大到太阳、地球,小到电子、质子,都与一种波相对应,这就是物质波,物质波是概率波3. 关于康普顿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康普顿效应证明光具有波动性B.康普顿在研究石墨对X射线的散射时发现,在散射的X射线中,有些波长变短了C.康普顿在研究石墨对X射线的散射时发现,在散射的X射线中,有些波长变长了D.康普顿效应可用经典电磁理论进行解释4. 一细束平行光经玻璃三棱镜折射后分解为互相分离的三束光,分别照射到相同的金属板a、b、c上,如图所示,已知金属板b有光电子放出,则可知()A.板a一定不放出光电子B.板a一定放出光电子C.板c一定不放出光电子D.板c一定放出光电子5. 一个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电粒子,由静止开始经加速电场加速后(加速电压为U),该粒子的德布罗意波长为()A.√ℎ2mqU B.ℎ2mqUC.ℎ2mqU√2mqU D.√mqU6. 人眼对绿光最为敏感。

正常人的眼睛接收到波长为530nm的绿光时,只要每秒有6个绿光的光子射入瞳孔,眼睛就能察觉。

普朗克常量为6.63×10−34J⋅s,光速为3.0×108m/s,则人眼能察觉到绿光时所接收到的最小功率是()A.2.3×10−18WB.3.8×10−19WC.7.0×10−48WD.1.2×10−48W7. 在某次光电效应实验中,得到的遏止电压Uc与入射光的频率v的关系如图所示,若该直线的斜率和纵截距分别为k和−b,电子电荷量的绝对值为e,则()A.普朗克常量可表示为keB.若更换材料再实验,得到的图线的k不改变,b改变C.所用材料的逸出功可表示为ebD.b由入射光决定,与所用材料无关8. 用同一光电管研究a、b两种单色光产生的光电效应,得到光电流I与光电管两极间所加电压U的关系如图.则这两种光()A.照射该光电管时a光使其逸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大B.从同种玻璃射入空气发生全反射时,a光的临界角大C.通过同一装置发生双缝干涉,a光的相邻条纹间距大D.通过同一玻璃三棱镜时,a光的偏折程度大9. 如图所示,一束复合光束c,从玻璃射向空气,经折射后形成光a、b两束光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光光子的能量比b光光子的能量小B.从玻璃射向空气时,a光的临界角小于b光的临界角C.若a光能发生光电效应,b光也一定能发生光电效应D.经同一双缝干涉装置得到干涉条纹,a光干涉条纹间距小10. 用如图的装置研究光电效应现象,当用光子能量为2.5eV的光照射到光电管上时,电流表G的读数为0.2mA.光电管阴极的逸出功为1.8eVB.电键k断开后,没有电流流过电流表GC.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0.7eVD.改用能量为1.5eV的光子照射,电流表G也有电流,但电流较小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8分.把答案直接填在横线上)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红外长波辐射,这种长波辐射的波长范围约是1.4×10−3∼1.6×10−3,相应的频率范围是________,相应的光子能量范围是________.“温室效应”使大气全年的平均温度升高,空气温度升高,从微观上看就是空气中分子的________.(已知普朗克恒量A=6.6×10−31J⋅s,真空中的光速c=3.0×108m⋅s−1.结果取两位数字.)如图所示,静电计与锌板相连,现用紫外灯照射锌板,关灯后,指针保持一定的偏角。

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3-5第十七章波粒二象性精选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3-5第十七章波粒二象性精选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3-5第十七章波粒二象性精选习题(含答案)1.关于光电效应有如下几种叙述,其中叙述不正确的是()A.对任何一种金属都存在一个“极限频率”,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这个频率,才能产生光电效应B.光电流强度与入射光强度的有关C.用不可见光照射金属一定比可见光照射金属产生的光电子的初动能要大D.光电效应几乎是瞬时发生的2.(多选题)如图所示是用光照射某种金属时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入射光频率的变化图线,(直线与横轴的交点坐标4.27,与纵轴交点坐标0.5),由图可知()A.该金属的截止频率为4.27×1014 HzB.该金属的截止频率为5.5×1014 HzC.该图线的斜率表示普朗克常量D.该金属的逸出功为0.5eV3.通过学习波粒二象性的内容,你认为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A.宏观物体的物质波波长非常小,极易观察到它的波动性B.光和电子、质子等实物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C.康普顿效应中光子与静止的电子发生相互作用后,光子的波长变小了D.对于任何一种金属都存在一个“最大波长”,入射光的波长必须大于这个波长,才能产生光电效应4.氢原子的能级如图所示.氢原子从n=4能级直接向n=1能级跃迁所放出的光子,恰能使某金属产生光电效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氢原子辐射出光子后,氢原子能量变大B.该金属的逸出功W o=12.75eVC.用一群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所发出的光照射该金属,该金属仍有光电子逸出D.氢原子处于n=1能级时,其核外电子在最靠近原子核的轨道上运动5.用一束紫外线照射某金属时不能产生光电效应,可能使该金属产生光电效应的措施是()A.改用红光照射 B.改用X射线照射C.改用强度更大的原紫外线照射 D.延长原紫外线的照射时间6.(多选题)一含有光电管的电路如图甲所示,乙图是用a、b、c光照射光电管得到的I﹣U图线,U c1、U c2表示截止电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中光电管得到的电压为正向电压B.a、b光的波长相等C.a、c光的波长相等D.a、c光的光强相等7.(单选)一束绿光照射某金属发生了光电效应,对此,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 若增加绿光的照射强度,则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目不变B . 若增加绿光的照射强度,则逸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增加C . 若改用紫光照射,则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增加D . 若改用紫光照射,则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目一定增加8.(多选)在光电效应实验中,用同一种单色光,先后照射锌和银的表面,都能发生光电效应,对于这两个过程,一定不同的是( ) A .逸出功 B .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C . 遏止电压 D . 饱和光电流v W 朗克常数为k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k E ,下列关于它们之间关系的表达式正确的是A. W k -=hv EB. W k +=hv EC. hv E -=k W C. hv E +=k W10.(多选)如图,直线为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与光子频率的关系,己知直线的纵、横截距分别为﹣a 、b ,电子电量为e ,下列表达式正确的是( )A . 金属极限频率v 0=bB . 普朗克常量h=C . 金属逸出功W 0=aD . 若入射光频率为2b ,则光电子的初动能一定为a11.(单选)在光电效应实验中,某种单色光照射光电管,发生光电效应,现将该单色光的光强减弱,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不变B .可能不发生光电效应C .饱和电流不变D .遏止电压减小12.(多选)用同一光电管研究a 、b 两种单色光产生的光电效应,得到光电流I 与光电管两极间所加电压U 的关系如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照射该光电管时a 光使其逸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大B . b 光光子能量比a 大C . 极限频率越大的金属材料逸出功越小D . 光电管是基于光电效应的光电转换器件,可使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13.(多选)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演示光电效应现象.当用某种频率的光照射到光电管上时,电流表G 的读数为i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将电池正的极性反转,则光电流减小,甚至可能为零B . 用较低频率的光来照射,依然有光电流,但电流较小C . 将变阻器的触点c 向b 移动,光电流减小,但不为零D . 只要电源的电动势足够大,将变阻器的触点c 向a 端移动,电流表G 的读数必将一直变大14.(单选)用如图所示装置做光电效应实验,下述正确的是( )A . 光电效应现象是由爱因斯坦首先发现的B . 实验现象揭示了光具有波动性C . 实验中,光电子从锌板逸出,验电器带正电D . 实验中,若用可见光照射锌板,也能发生光电效应15.(多选)如图所示,表示发生光电效应的演示实验,那么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 . 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子是从K 极跑出来的B . 灵敏电流计不显示读数,可能是因为入射光频率过低C . 灵敏电流计不显示读数可能是因为它的灵敏度过低D . 如果把电池接反,肯定不会发生光电效应16..用不同频率的紫外线分别照射钨和锌的表面而发生光电效应,可得到光电子最大初动能Ek 随入射光频率v 变化的Ek -v 图象.已知钨的逸出功是3.28 eV ,锌的逸出功是3.34 eV ,若将二者的图线画在同一个k E v 坐标图中,用实线表示钨,虚线表示锌,则能正确反映这一过程的是下图中的( )参考答案1.C2.AC3.B4.BD5.B6.AC7.C.8. ABC9.A10.AC11.A12. BD.13. AC.14. C.15. AB.16.A。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第17章《波粒二象性》检测题(包含答案解析版)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第17章《波粒二象性》检测题(包含答案解析版)

第17章《波粒二象性》检测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用蓝光照射一光电管,能产生光电流,则下列一定可以使光电管发生光电效应的有( )A.红光 B.黄光 C.绿光 D.紫光2.当用一束紫外线照射锌板时,产生了光电效应,这时( )A.锌板带负电 B.有正离子从锌板逸出C.有电子从锌板逸出 D.锌板会吸附空气中的正离子3.下列关于光的波粒二象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是相互矛盾的,不能统一B.在衍射现象中,暗条纹的地方是光子永远不能到达的地方C.大量光子表现出的波动性强,少量光子表现出的粒子性强D.频率低的光子表现出的粒子性强,频率高的光子表现出的波动性强4.关于电子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云是真实存在的实体B.电子云周围的小黑点就是电子的真实位置C.电子云上的小黑点表示的是电子的概率分布D.电子云说明电子在绕原子核运动时有固定轨道5.关于对黑体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黑体只吸收电磁波,不反射电磁波,看上去是黑的B.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除与温度有关外,还与材料的种类及表面状况有关C.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温度有关,与材料的种类及表面状况无关D.如果在一个空腔壁上开一个很小的孔,射入小孔的电磁波在空腔内表面经多次反射和吸收,最终不能从小孔射出,这个空腔就成了一个黑体6.关于物质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相等的电子和质子,电子的波长长B.动能相等的电子和质子,电子的波长短C.动量相等的电子和中子,中子的波长短D.甲电子的速度是乙电子的3倍,甲电子的波长也是乙电子的3倍7.现有a、b、c三束单色光,其波长关系为λa>λb>λc,用b光束照射某种金属时,恰能发生光电效应.若分别用a光束和c光束照射该金属,则可以断定( )A.a光束照射时,不能发生光电效应B.c光束照射时,不能发生光电效应C.a光束照射时,释放出的光电子数目最多D.c光束照射时,释放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最小8.关于光的本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关于光的本性,牛顿提出“微粒说”,惠更斯提出“波动说”,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它们都说明了光的本性B.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是指:既可以把光看成宏观概念上的波,也可以看成微观概念上的粒子C.光的干涉、衍射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D.光的波粒二象性是将牛顿的粒子说和惠更斯的波动说真正有机地统一起来9.在做双缝干涉实验时,在观察屏的某处是亮纹,则对某一光子到达观察屏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到达亮纹位置 B.一定到达暗纹位置C.该光子可能到达观察屏的任意位置 D.以上说法均不可能10.以下宏观概念中,哪些是“量子化”的 ( )A.物体的长度 B.物体所受的重力 C.物体的动能 D.人的个数11.如图所示,用波长为λ1和λ2的单色光A和B分别照射两种金属C和D的表面.单色光A照射两种金属时都能产生光电效应现象;单色光B照射时,只能使金属C产生光电效应现象,不能使金属D产生光电效应现象.设两种金属的逸出功分别为W C和WD,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λ1>λ2,WC>WD B.λ1>λ2,WC<WDC.λ1<λ2,WC>WD D.λ1<λ2,WC<WD12.研究光电效应时,用不同频率的紫外线照射金属锌,得到光电子最大初动能E k随入射光频率变化的E k-ν图象,应是下列四个图中的( )A.B. C. D.二、多选题(每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13.已知能使某金属产生光电效应的极限频率为νc,则( )A.当用频率为2νc的单色光照射该金属时,一定能产生光电子B.当用频率为2νc的单色光照射该金属时,所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hνcC.当入射光的频率ν大于νc时,若ν增大,则逸出功增大D.当入射光的频率ν大于νc时,若ν增大一倍,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增大一倍14.关于光的本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子的能量由光的强度所决定B.光的本性是: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C.光子的能量与光的频率成正比D.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深入地揭示了光的粒子性的一面15.频率为ν的光照射某金属时,产生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 km,则( )A.若改用频率为2ν的光照射,该金属产生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2E kmB.若改用频率为2ν的光照射,该金属产生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 km+hνC.若改用频率为ν的光照射,该金属产生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 km+hνD.若改用频率为ν的光照射,该金属可能不发生光电效应三、实验题16.如图所示,这是工业生产中大部分光电控制设备用到的光控继电器的示意图,它由电源、光电管、放大器、电磁继电器等几部分组成.(1)示意图中,a端应是电源________极.(2)光控继电器的原理是:当光照射光电管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当用绿光照射光电管阴极K时,可以发生光电效应,则________说法正确.A.增大绿光照射强度,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增大B.增大绿光照射强度,电路中光电流增大四、计算题17.如图所示为证实电子波存在的实验装置,从F上漂出来的热电子可认为初速度为零,所加的加速电压U=104V,电子质量为m=9.1×10-31kg.电子被加速后通过小孔K1和K2后入射到薄的金箔上,发生衍射现象,结果在照相底片上形成同心圆明暗条纹.试计算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18.对应于3.4×10—19J的能量子,其电磁辐射的频率和波长各是多少?它是什么颜色?答案解析1.【答案】D【解析】紫光的频率大于蓝光的频率,一定能够使光电管发生光电效应,红光的频率、黄光的频率、绿光的频率都小于蓝光的频率,不一定能使光电管发生光电效应.2.【答案】C【解析】当用一束紫外线照射锌板时,产生了光电效应,有电子从锌板逸出,锌板带正电,选项C 正确,A、B、D错误.3.【答案】C【解析】光的波粒二象性是指光有时表现为波动性,有时表现为粒子性,二者是统一的,所以A 错误;在衍射现象中,暗条纹是指振动减弱的地方,并非光子不能到达的地方, B错误;光既具有粒子性,又具有波动性,大量的光子波动性比较明显,个别光子粒子性比较明显, C正确;光的粒子性和波动性与光子频率高低无关, D错误.4.【答案】C【解析】由电子云的定义我们知道,电子云不是一种稳定的概率分布,人们常用小黑点表示这种概率,小黑点的密疏代表电子在这一位置出现的概率大小,故只有C正确.5.【答案】C【解析】黑体自身辐射电磁波,不一定是黑的,故A错误;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故B错,C对;小孔只吸收电磁波,不反射电磁波,因此是小孔成了一个黑体,而不是空腔,故D错误.6.【答案】A【解析】由λ=可知,动量大的波长短,电子与质子的速度相等时,电子动量小,波长长,A正确;电子与质子动能相等时,由动量与动能的关系p=可知,电子的动量小,波长长,B错误;动量相等的电子和中子,其波长应相等,C错误;如果甲、乙两电子的速度远小于光速,甲的速度是乙的3倍,甲的动量也是乙的3倍,则甲的波长应是乙的,D错误.7.【答案】A【解析】由a、b、c三束单色光的波长关系λa>λb>λc,及波长、频率的关系知:三束单色光的频率关系为:νa<νb<νc.故当b光恰能使金属发生光电效应时,a光必然不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c 光必然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A对,B、C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频率有关,频率越高,最大初动能越大,所以c光照射时释放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最大,D错,故正确答案为A.8.【答案】C【解析】光的波动性指大量光子在空间各点出现的可能性的大小可以用波动规律来描述,不是惠更斯的波动说中宏观意义下的机械波.光的粒子性是指光的能量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是一个光子,不是牛顿微粒说中的经典微粒.某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是指波动理论能解释这一现象.某现象说明光具有粒子性,是指能用粒子说解释这个现象.要区分题中说法和物理史实与波粒二象性之间的关系.C正确,A、B、D错误.9.【答案】C【解析】光波是一种概率波,大量光子将到达亮纹位置,但也有极少数光子到达暗纹位置,因此对某一光子到达屏上的位置不确定,故A、B、D均错误,C正确.10.【答案】D【解析】所谓量子化是指数据是分立的、不连续的,根据量子的定义可做出选择,人的个数只能取正整数,不能取分数或小数,因而是不连续的,是量子化的.其它三个物理量的数值都可以取小数或分数,甚至取无理数也可以,因而是连续的,非量子化的,故只有D正确.11.【答案】D【解析】单色光A照射两种金属时都能产生光电效应现象,单色光B照射时,只能使金属C产生光电效应现象,根据光电效应条件知,单色光A的频率大于单色光B的频率,则λ1<λ2,单色光B照射时,只能使金属C产生光电效应现象,不能使金属D产生光电效应现象.知金属C的逸出功小于金属D的逸出功,即WC<WD.故D正确,A,B,C错误.12.【答案】C【解析】根据光电效应方程有:E k=hν-W,其中W为金属的逸出功:W=hν0.由此可知E k-ν图象是一条直线,横截距大于零,故C正确.13.【答案】AB【解析】因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或等于极限频率时会产生光电效应,所以A正确;因为金属的极限频率为νc,所以逸出功W0=hνc,再由E k=hν-W0得,E k=2hνc-hνc=hνc,B正确;因为逸出功是光电子恰好逸出时需要做的功,对于同种金属是恒定的,故C错误;由E k=hν-W0=hν-hνc=h(ν-νc)可得,当ν增大一倍时:=≠2,故D错误.14.【答案】BCD【解析】根据E=hν,可知:光子的能量与光的频率成正比,A错误,C正确;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B正确,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反映光的粒子性,D正确.15.【答案】BD【解析】频率为ν(频率)的光照射某金属时,产生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 km,根据光电效应方程知,逸出功W0=hν-E km.改用频率为2ν的光照射,则最大初动能E km′=h2ν-W0=hν+E km,即A错误,B正确.若改用频率为ν的光照射,若能发生光电效应,则最大初动能E km′′=h-W0=E km-hν,C 错误.若改用频率为ν的光照射,可能光的频率小于金属的截止频率,不能发生光电效应,D正确.16.【答案】(1)正 (2)阴极K发射电子,电路中产生电流,经放大器放大的电流产生的磁场使铁芯M磁化,将衔铁N吸住.无光照射光电管时,电路中无电流,N自动离开M(3)B【解析】17.【答案】1.23×10-11m【解析】将eU=E k=mv2,p=,λ=联立,得λ=,代入数据可得λ≈1.23×10-11m.18.【答案】5.13×10-14Hz 5.85×10-7m 黄色【解析】根据公式ɛ=hν和ν=得ν=5.13×1014Hzλ=5.85×10-7m频率属于黄光的频率范围,它是黄光,其波长为5.85×10-7m。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第十七章《波粒二象性》单元检测附答案1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第十七章《波粒二象性》单元检测附答案1

物理人教3-5第十七章波粒二象性单元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关于热辐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般物体的热辐射强度只与物体的温度有关B.黑体只吸收电磁波,不反射电磁波,所以黑体一定是黑的C.一定温度下,黑体辐射强度随波长的分布有一个极大值D.温度升高时,黑体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增大的方向移动2.光子不仅有能量,还有动量,光照射到某个面上就会产生压力。

有人设想在火星探测器上安装面积很大的薄膜,正对着太阳光,靠太阳光在薄膜上产生压力推动探测器前进。

第一次安装的是反射率极高的薄膜,第二次安装的是吸收率极高的薄膜,那么() A.安装反射率极高的薄膜,探测器的加速度大B.安装吸收率极高的薄膜,探测器的加速度大C.两种情况下,由于探测器的质量一样,探测器的加速度大小应相同D.两种情况下,探测器的加速度大小无法比较3.关于光的波粒二象性的理解正确的是()A.大量光子的效果往往表现出波动性,个别光子的行为往往表现出粒子性B.光在传播时是波,而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就转变成粒子C.高频光是粒子,低频光是波D.波粒二象性是光的根本属性,有时它的波动性显著,有时它的粒子性显著4.当具有5.0 eV能量的光子照射到某金属表面后,从金属表面逸出的电子具有最大的初动能是1.5 eV。

为了使这种金属产生光电效应,入射光的最低能量为() A.1.5 eV B.3.5 eV C.5.0 eV D.6.5 eV5.用强度相同的红光和蓝光分别照射同一种金属,均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用红光照射时,该金属的逸出功小,用蓝光照射时该金属的逸出功大B.用红光照射时,该金属的截止频率低,用蓝光照射时该金属的截止频率高C.用红光照射时,逸出光电子所需时间长,用蓝光照射时逸出光电子所需时间短D.用红光照射时,逸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小,用蓝光照射时逸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大6.1927年截维逊和革末完成了电子衍射实验,该实验是荣获诺贝尔奖的重大近代物理实验之一。

人教版选修3-5第17章波粒二象性单元检测

人教版选修3-5第17章波粒二象性单元检测

第十七章波粒二象性(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 •普朗克能量子假说是为解释()A .光电效应实验规律提出的B.康普顿效应实验规律提出的C .光的波粒二象性提出的D .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提出的2.对于光的波粒二象性的理解正确的是()A •大量光子的效果往往表现出波动性,个别光子的行为往往表现出粒子性B •光在传播时是波,而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就转变成粒子C.高频光是粒子,低频光是波D .波粒二象性是光的根本属性,有时它的波动性显著,有时它的粒子性显著3•硅光电池是利用光电效应原理制成的器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硅光电池是把光能转化为电能的一种装置B •硅光电池中吸收了光子能量的电子都能逸出C •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无关D .任意频率的光照射到硅光电池上都能产生光电效应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若用红光照射金属时发生光电效应,则用其他可见光照射该金属均能产生光电效应B •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可能是因为该束光的照射时间太短C •光电效应揭示了光的粒子性,而康普顿效应则反映了光的波动性D •物质波是一种概率波,在微观物理学中可以用“轨迹”来描述粒子的运动5 .频率为V的光子的动量和波长的关系是入=p,能量为E,A. e /hB. p £C. £ /p6.用不同频率的紫外线分别照射钨和锌的表面而发生光电效应,能E k随入射光频率V变化的E k—v图象.已知钨的逸出功是eV,若将二者的图线画在同一个E k—V坐标图中,用实线表示钨,虚线表示锌,则能正确反映这一过程的是下图中的()7.2006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两名美国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黑体谱形状及其温度在不同方向上的微小变化.他们的出色工作被誉为是宇宙学研究进入精密科学时代的起点.下列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黑体谱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微波是指波长在10 —3m到10m之间的电磁波B .微波和声波一样都只能在介质中传播C .黑体的热辐射实际上是电磁辐射D .普朗克在研究黑体的热辐射问题中提出了能量子假说则光的速度为()D . h2/( e • p可得到光电子最大初动3.28eV,锌的逸出功是3.348.用同一光电管研究a、b两种单色光产生的光电效应,得到光电流I与光电管两极间所加电压U的关系如图1所示•则这两种光()A •照射该光电管时a光使其逸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大B •从同种玻璃射入空气发生全反射时,a光的临界角大C •通过同一装置发生双缝干涉,a光的相邻条纹间距大D .通过同一玻璃三棱镜时,a光的偏折程度大38.分别用波长为入和4入的单色光照射同一金属板,发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之比为某同学采用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来研究光电效应现象.极K时,会发生光电效应现象•闭合开关S,在阳极过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逐渐增大电压,直至电流计中电流恰为零,此电压表的电压值U称为遏止电压,根据遏止电压,可以计算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v和v的单色光照射阴极,测量到遏止电压分别为为e,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B.阴极K金属的逸出功W o= hv —eU i U i v— U 2 vC •阴极K金属的极限频率v= Ui— U2________ ;假设它以光速运动,它的德布罗意波长为 _____________ ;若要使它的德布罗意波长为400nm,则它的速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15分)一电子具有200m/s的速率,动量的不确定范围是0.01%,我们确定该电子位置时,有多大的不确定范围?(电子质量为9.1 x 10 31kg)题号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D .普朗克常数h =e U i — 5i、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60分)11. (12分)一颗质量为5kg的炮弹以200m/s的速度运动时,它的德布罗意波长为1 : 2,以he10.h表示普朗克常量,2heB.3入c表示真空中的光速,则此金属板的逸出功为()3 4h入D E当用某单色光照射光电管的阴A和阴极K之间加上反向电压,通E km.现分别用频率为U i和U2,设电子质量为m,电荷量A•用频率为v的光照射时,光电子的最大初速度2eU i13. (15分)铝的逸出功是4.2eV,现在用波长200nm的光照射铝的表面.(1)求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2)求遏止电压;⑶求铝的极限频率.4.(18分)已知每秒钟从太阳射到地球上垂直于太阳光的每平方米截面上的辐射能为1.4 X 103J,其中可见光部分约占45%.假设可见光的波长为0.55 ym,太阳光向各个方向的辐射是均匀的,日地之间距离R= 1.5X 1011m,普朗克常量h= 6.63X 10「34J s,由此可估算出太阳每秒钟辐射的可见光的光子数约为多少个(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第十七章波粒二象性1 . D 2.AD3.A [光电效应是光(包括不可见光)照射金属使其逸出电子的现象,因此硅光电池是把光能转化为电能的一种装置,选项A正确;根据光电效应规律知,大于一定频率的光才能被电子吸收而发生光电效应,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 ]4. A [其他可见光频率均大于红光频率故均可发生光电效应,所以A正确;光照射到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说明入射光的频率太低,低于极限频率,所以B错;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都反映了光的粒子性,所以C错;物质波是一种概率波,粒子到达什么位置是随机的,是预先不确定的,因此不能用轨迹”描述粒子的运动,所以D错.]h c h £5.AC [由波速公式c=入,德布罗意波波长入=",光能量子£= hv,可得c=卡=p£ =£',故选项A、C正确.]P6. A [由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可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h v -W o,瓦一v图象中,钨、锌直线的斜率应相同,故C、D错误;又因为钨的逸出功小于锌的逸出功,所以钨的截止频率应小于锌的截止频率,综上可知A项正确.]7.ACD [微波的波长范围是1 mm到10 m A正确.微波能在真空中传播,B不正确.黑体热辐射实际上是电磁辐射,C正确.普朗克在研究黑体的热辐射问题时提出了能量子假说,D正确.]8.BC [由E= h v知,光的频率是光电子最大初动能的决定因素,a光的频率小,折射率小,临界角大,在光的干涉实验中,若保持双缝间距离、缝与屏间距离都不变,用b光和a光分别做实验得出的干涉条纹,可以看出b光的条纹间距比a光的小,B、C正确.]chc9. B [由光电效应方程得 h \— W 0= E k1 , - — W 0 = E k2,并且 E k1 : E k2= 1 : 2,可得 W 。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第十七章 波粒二象性测试含答案及详细解析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第十七章 波粒二象性测试含答案及详细解析

绝密★启用前2020年秋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第十七章波粒二象性测试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1.一束波长为7×10-5cm的光波,每秒钟有3×1015个光子通过一个与光线垂直的平面.另有一束光,它传输相同的能量,但波长为4×10-5cm.那么这束光每秒钟通过这垂直平面的光子数目为()A. 0.58×1015个B. 3×1015个C. 1.71×1015个D. 5.25×1015个2.关于光电效应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入射光的波长大于该金属的极限波长,光电效应才能发生B.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跟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C.发生光电效应的时间一般都大于10-7sD.保持入射光频率不变,发生光电效应时,单位时间内从金属内逸出的光电子数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3.能够说明光具有粒子性的现象是()A.光的干涉现象B.光的衍射现象C.光的色散现象D.光电效应现象4.关于图中四位杰出物理学家所做的贡献,表述正确的是()A.麦克斯韦在实验中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B.赫兹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并认为光是一种电磁波C.法拉第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D.托马斯·杨进行了双缝实验,发现了光的干涉性质5.光照射到某金属表面,金属表面有光电子逸出,则( )A.若入射光的频率增加,光的强度减弱,那么逸出电子的能量可能不变B.若入射光的频率不变,光的强度减弱,那么单位时间内逸出电子数目减少C.若入射光的频率不变,光的强度减弱到不为零的某一数值时,可能不再有电子逸出D.若入射光的频率增加,而强度不变,那么单位时间内逸出电子数目不变,而光电子的能量增大6.用不同频率光照射某一金属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子逸出最大初动能随入射光频率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图中横、纵轴截距及斜率的物理意义为()A.斜率为普朗克常数的倒数B.纵轴截距为逸出功的倒数C.横轴截距为极限频率D.横轴截距为极限波长7.下列关于概率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概率波就是机械波B.物质波是一种概率波C.概率波和机械波的本质是一样的,都能发生干涉和衍射现象D.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若有一个粒子,则可以确定它从其中的哪一个缝中穿过8.关于康普顿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康普顿效应证明光具有波动性B.康普顿在研究石墨对X射线的散射时发现,在散射的X射线中,有些波长变短了C.康普顿在研究石墨对X射线的散射时发现,在散射的X射线中,有些波长变长了D.康普顿效应可用经典电磁理论进行解释9.光电效应实验中,下列结果正确的是()A.光照时间增大为原来的2倍时,光电流也增大为原来的2倍B.当入射光的频率增大为原来的2倍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增为原来的2倍C.入射光波长增大为原来的2倍,有可能不发生光电效应D.入射光强增大为原来的2倍时,单位时间发出的光电子数量有可能变为原来的4倍10.用两束频率相同但强度不同的紫外线照射两种不同的金属,假若它们都有光电子逸出,则() A.从逸出功较小的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一定较大B.逸出功较小的金属产生的光电流强度一定较大C.受强度较大的紫外线照射的金属产生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一定较大D.受强度较大的紫外线照射的金属产生的光电流强度一定较大二、多选题(共4小题,每小题5.0分,共20分)11.(多选)如图所示,某种单色光射到光电管的阴极上时,电流表有示数,则()A.入射的单色光的频率必大于阴极材料的极限频率B.增大单色光的强度,电流表示数将增大C.滑片P向左移,可增大电流表示数D.滑片P向左移,电流表示数将减小,甚至为零12.(多选)用绿光照射金属钾时恰能发生光电效应,在下列情况下仍能发生光电效应的是() A.用红光照射金属钾,而且不断增加光的强度B.用较弱的紫外线照射金属钾C.用黄光照射金属钾,且照射时间很长D.只要入射光的波长小于绿光的波长,就可发生光电效应13.(多选)根据不确定性关系ΔxΔp≥,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采取办法提高测量Δx的精度时,Δp的精度下降B.采取办法提高测量Δx的精度时,Δp的精度上升C.Δx与Δp测量精度与测量仪器及测量方法是否完备有关D.Δx与Δp测量精度与测量仪器及测量方法是否完备无关14.(多选)图为一真空光电管的应用电路,其阴极金属材料的极限频率为4.5×1014Hz,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发生光电效应时,电路中光电流的饱和值取决于入射光的频率B.发生光电效应时,电路中光电流的饱和值取决于入射光的强度C.用λ=0.5 μm的光照射光电管时,电路中有光电流产生D.光照射时间越长,电路中的电流越大三、计算题(共4小题,每小题10.0分,共40分)15.太阳光垂直射到地面上,地面上1 m2接收的太阳光的功率为1.4 kW,其中可见光部分约占45%.(1)假如认为可见光的波长(λ=)约为0.55 μm,日地间距离R=1.5×1011m.普朗克常量h=6.6×10-34J·s,估算太阳每秒辐射出的可见光光子数.(2)若已知地球的半径为6.4×106m,估算地球接收的太阳光的总功率.16.质量为1 000 kg的小汽车以v=30 m/s的速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试计算小汽车的布罗意波的波长.为什么我们无法观察到其波动性?(普朗克常量h=6.63×10-34J·s)17.已知锌的逸出功W0=3.34 eV,试通过计算说明:用波长λ=0.2 μm的光照射锌板时能否发生光电效应.(普朗克常量h=6.63×10-34J·s,真空中光速c=3×108m/s)18.从1907年起,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开始以精湛的技术测量光电效应中几个重要的物理量.他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某金属的遏止电压U c与入射光频率ν,作出U c-ν的图象,由此算出普朗克常量h,并与普朗克根据黑体辐射测出的h相比较,以检验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的正确性.图中频率ν1、ν2,遏止电压U c1、U c2及电子的电荷量e均为已知,求:(1)普朗克常量h;(2)该金属的截止频率νc.答案解析1.【答案】C【解析】由题意得n1=n2,代入数据得n2=1.71×1015个,2.【答案】D知,当入射光波长大于极限波长时,不能发生光电效应,A错;由E k=hν-【解析】由ε=hν=h CλW0知,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频率有关,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B错;发生光电效应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0-9s,C错.3.【答案】D【解析】光的干涉、衍射、色散说明光具有波动性,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D正确.4.【答案】D【解析】赫兹在实验中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选项A错误;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并认为光是一种电磁波,选项B错误;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选项C错误;托马斯·杨进行了双缝实验,发现了光的干涉性质,选项D正确.5.【答案】B【解析】若入射光的频率增加,光电子的能量变大,A错;发生光电效应的条件是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截止频率,只要频率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那么一定会有光电子逸出,光的强弱不影响光电子的能量,只影响单位时间内发出光电子的数目.入射光的频率不变,光的强度减弱,单位时间内逸出电子数目减少,B对,C错;频率增加,光电子的能量一定变大,光照强度不变,则单位时间内照射的光子数减少,所以逸出的光电子数减小,D错.6.【答案】C【解析】由光电子逸出最大初动能随入射光频率变化的图象E k=hν-W得,该图线的斜率表示普朗克常量h,纵轴截距的绝对值为逸出功,横轴截距绝对值对应的频率是发生光电效应的最小频率,即为极限频率,C正确.7.【答案】B【解析】概率波与机械波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的本质不同,故A错误;物质波是一种概率波,故B正确;概率波和机械波都能发生干涉和衍射现象,但其本质是不一样的,故C错误;根据不确定性关系,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若有一个粒子,则不能确定它从其中的哪一个缝中穿过,故D错误.8.【答案】C【解析】康普顿效应揭示了光具有粒子性,A错误;在康普顿效应中,当入射光子与晶体中的电子碰撞时,把一部分动量转移给电子,则动量减小,根据λ=,知波长变长,B错误,C正确;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都无法用经典电磁理论进行解释,D错误.9.【答案】C【解析】光电效应的发生是瞬时的,A错误;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 k=hν-W0可知,频率增大为原来的2倍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不是原来的2倍,B错误;入射光波长增大为原来的2倍,频率变为原来的,有可能不发生光电效应,C正确;入射光强增大为原来的2倍时,单位时间发出的光电子数量有可能变为原来的2倍,D错误.10.【答案】A【解析】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 k=hν-W0,入射光的频率相同,逸出功越小,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A正确,C错误;同一金属在能发生光电效应的条件下,光电流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与逸出功无关,B错误;不同的金属,光电流强度不仅与入射光的强度有关,还与所加电压有关,故强度较大的紫外线照射的金属产生的光电流强度不一定较大,D错误.11.【答案】ABC【解析】用一定频率单色照射光电管时,电流表指针会发生偏转,知ν>ν0,A正确;发生光电效应后,增加光的强度能使光电流增大,B正确;滑片P向左移,光电管两端的电压增大,左边的极板为负极,右边极板为正极,到达极板的光电子数增大,电流表示数增大,C正确,D错误.12.【答案】BD【解析】光电效应的发生存在一个极限频率,同时对应着极限波长,只要照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对应着小于极限波长)就会发生光电效应,与照射光的强度无关,红光和黄光的频率均小于绿光的频率,而紫光频率大于绿光的频率,正确答案是B、D.13.【答案】AD【解析】不确定关系表明,无论采用什么方法试图确定位置坐标和相应动量中的一个,必然引起另一个较大的不确定性,这样的结果与测量仪器及测量方法是否完备无关,无论怎样改善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都不可能逾越不确定关系所给出的限度.14.【答案】BC【解析】在光电管中若发生了光电效应,单位时间内发射光电子的数目只与入射光的强度有关,光电流的饱和值只与单位时间内发射光电子的数目有关.据此可判断A、D错误,B正确.波长λ=0.5 μm的光子的频率ν==Hz=6×1014Hz>4.5×1014Hz,可发生光电效应,所以C正确.15.【答案】(1)4.9×1044个(2)1.8×1014kW【解析】(1)设地面上垂直太阳光每平方米面积上每秒接收的可见光光子数为n,则有:P×45%=nh ,解得n==个=1.75×1021个,则所求可见光光子数N=n·4πR2=1.75×1021×4×3.14×(1.5×1011)2个≈4.9×1044个.(2)地球接收太阳光的总功率P地=Pπr2=1.4×3.14×(6.4×106)2kW≈1.8×1014kW.16.【答案】见解析【解析】小汽车的动量为p=mv=1 000×30 kg·m/s=3×104kg·m/s,故小汽车的德布罗意波的波长为λ==m=2.21×10-38m因小汽车的德布罗意波的波长太短,故无法观察到其波动性.17.【答案】能发生光电效应【解析】波长λ=0.2 μm的光的光子的能量为:E=hν==9.945×10-19J锌的逸出功:W0=3.34 eV=3.34×1.6×10-19J=5.344×10-19J由于E>W0,故能够发生光电效应.18.【答案】(1)(2)【解析】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 k=hν-W0及动能定理eU c=E k得U c=(ν-νc)结合图象知k===普朗克常量h=,ν0=。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第十七章《波粒二象性》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第十七章《波粒二象性》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波粒二象性》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1. 已知某单色光的波长为λ,在真空中光速为c,普朗克常量为h,则电磁波辐射的能量子?的值为( ) .A. B . C . D .以上均不正确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爱因斯坦在光的粒子性的基础上,建立了光电效应方程B.康普顿效应表明光子只具有能量,不具有动量C.实物的运动有特定的轨道,所以实物不具有波粒二象性D.德布罗意指出微观粒子的动量越大,其对应的波长就越长3. 如图,当电键S 断开时,用光子能量为 3.1 eV 的一束光照射阴极K,发现电流表读数不为零.合上电键,调节滑动变阻器,发现当电压表读数小于0.60 V 时,电流表读数仍不为零;当电压表读数大于或等于0.60 V 时,电流表读数为零.由此可知阴极材料的逸出功为( )A.1.9 eV B .0.6 eV C .2.5 eV D .3.1 eV4. 如图所示,一验电器与锌板相连,现用一弧光灯照射锌板一段时间,关灯后,指针保持一定偏角( )A.用一带负电的金属小球与锌板接触,则验电器指针偏角将增大第1 页共10 页B.用一带负电的金属小球与锌板接触,则验电器指针偏角将减小C.使验电器指针回到零,改用强度更大的弧光灯照射锌板相同的时间,验电器的指针偏角将增大D.使验电器指针回到零,改用强度更大的红外线灯照射锌板,验电器的指针一定偏转5.下列关于光的本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关于光的本性,牛顿提出了“微粒说”,惠更斯提出了“波动说”,爱因斯坦提出了“光子说”,综合他们的说法圆满地说明了光的本性B.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是指既可以把光看成宏观概念上的波,也可以看成微观概念上的粒子C.光的干涉、衍射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D.频率低、波长长的光,粒子性特征显著;频率高、波长短的光,波动性特征显著6.如图所示,某金属板M 在紫外线照射下,不停地向各个方向发射速度大小不同的电子,发射电子的最大初速度为v,在M旁放置一金属网N,如果S闭合,滑片P置于最左端时,电流表的示数不为零,向右调节滑片P,恰好使电流表的示数为零,此时M、N 间的电势差为UMN,已知电子质量为m,电荷量为-e,关于通过电流表的电流方向和UM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c 到d,UMN= B .从d 到c,UMN=C.从c 到d,UMN= D .从d 到c,U MN =7.颜色不同的 a 光和 b 光由媒质射向空气时,临界角分别为Ca和Cb,且Ca>Cb,当用a光照射某种金属时发生了光电效应,现改用 b 光去照射,可以断定( )第2 页共10 页A.不一定能发生光电效应B.光电子数目增大C.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增大D.光电子数目减少8.关于物质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相等的电子和质子,电子的波长长B.动能相等的电子和质子,电子的波长短C.动量相等的电子和中子,中子的波长短D.甲电子的速度是乙电子的 3 倍,甲电子的波长也是乙电子的 3 倍9.一束波长为7×10-5cm 的光波,每秒钟有3×1015 个光子通过一个与光线垂直的平面.另有一束光,它传输相同的能量,但波长为4×10-5cm.那么这束光每秒钟通过这垂直平面的光子数目为( )A.0.58×1015 个 B .3×1015个 C . 1.71×1015 个 D . 5.25×1015 个10.波粒二象性是微观世界的基本特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光电效应现象揭示了光的波动性B.热中子束射到晶体上产生的衍射图样说明中子具有波动性C.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可用光的波动性解释D.动能相等的质子和电子,它们的德布罗意波长也相等11.如图所示,在研究光电效应的实验中,发现用一定频率的A单色光照射光电管时,电流表指针会发生偏转,而用另一频率的 B 单色光照射光电管时不发生光电效应,则( )A.A光的强度大于B光的强度B.B光的频率大于A光的频率C.用A光照射光电管时流过电流表G的电流方向是由 a 流向bD.用A光照射光电管时流过电流表G的电流方向是由 b 流向a第3 页共10 页二、多选题12.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A.随温度升高,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B.随温度降低,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C.随温度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D.随温度降低,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长的方向移动13.以下关于辐射强度与波长的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在某一温度下只能辐射某一固定波长的电磁波B.当铁块呈现黑色时,说明它的温度不太高C.当铁块的温度较高时会呈现赤红色,说明此时辐射的电磁波中该颜色的光强度最强D.早、晚时分太阳呈现红色,而中午时分呈现白色,说明中午时分太阳温度最高14. 1922 年,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研究石墨中的电子对X 射线的散射时发现,有些散射波的波长比入射波的波长略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些X射线的能量传给了电子,因此X射线的能量减小了B.有些X射线吸收了电子的能量,因此X射线的能量增大了C.X 射线的光子与电子碰撞时,动量守恒,能量也守恒D.X 射线的光子与电子碰撞时,动量不守恒,能量守恒15.某种金属在单色光照射下发射出光电子,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A.随照射光强度的增大而增大B.随照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第4 页共10 页C.随照射光波长的增大而增大D.与照射光的照射时间无关16.光通过单缝所发生的现象,用位置和动量的不确定性关系的观点加以解释,正确的是( )A.单缝宽,光是沿直线传播,这是因为单缝宽,位置不确定量Δx 大,动量不确定量Δp 小,可以忽略B.当能发生衍射现象时,动量不确定量Δp 就不能忽略C.单缝越窄,中央亮纹越宽,是因为位置不确定量小,动量不确定量大的缘故D.以上解释都是不对的三、实验题17.如图所示,这是工业生产中大部分光电控制设备用到的光控继电器的示意图,它由电源、光电管、放大器、电磁继电器等几部分组成.(1) 示意图中,a 端应是电源________极.(2) 光控继电器的原理是:当光照射光电管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当用绿光照射光电管阴极K时,可以发生光电效应,则________说法正确.A.增大绿光照射强度,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增大B.增大绿光照射强度,电路中光电流增大四、计算题18.一个带电荷量为元电荷的粒子,经206 V 的加速电压由静止加速后,它的德布罗意波长为0.002 nm,试求这个粒子的质量.19.为引起人眼的视觉,进入人眼的绿光的能量至少为每秒E=10-16J.假设在漆黑的夜晚,在距人s=100 m远处点亮一只绿光小灯泡,为使人看到它的光线,小灯泡的功第5 页共10 页率至少为多大?( 人用一只眼看,瞳孔直径为 4 mm)20.铝的逸出功是 4.2 eV ,现在将波长200 nm的光照射铝的表面.(1) 求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2) 求遏止电压.(3) 求铝的截止频率.第6 页共10 页答案解析21.【答案】A【解析】由光速、波长的关系可得出光的频率ν=,从而?=hν=,故 A 选项正确.22.【答案】A【解析】23.【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当电压表读数大于或等于0.60 V 时,即为反向电压为0.6 V 时,从金属出来的电子,在电场阻力作用下,不能到达阳极,则电流表示数为零;根据动能定理,则有光电子的初动能为:E k=eU=0.6 eV ,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有:W =hν-E k=3.1 eV -0.6 eV =2.5 eV ,C正确.24.【答案】C【解析】发生光电效应时,锌板失去电子带正电,用一带负电的金属小球与锌板接触,锌板所带的正电变小,所以验电器指针偏角将减小.若金属小球所带的负电较多,验电器指针偏角会先变小后变大,A、B 错误;入射光的强度影响单位时间内发出光电子的数目,所以锌板所带的正电变多,验电器的指针偏角将增大, C 正确;发生光电效应的条件是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红外线照射不一定发生光电效应,所以指针不一定偏转,D错误.25.【答案】C【解析】26.【答案】A【解析】由题意可知,当闭合开关S时,M产生的光电子能到达金属网N,所以电流的方向为从 c 到d;恰好使电流表的示数为零,此时光电子恰好不能到达N,若M、N 间的电势差为UMN,则由动能定理得:2 eUMN=mv得UMN=. 故A正确.第7 页共10 页27.【答案】C【解析】根据sin C=,Ca>Cb. 知a 光的折射率小于 b 光的折射率,则 a 光的频率小于b 光的频率,用 a 光照射某种金属时发生了光电效应,则 b 光照射一定能发生光电效应,A 错误;光的强度影响单位时间内光电子的数目,而频率的大小与光的强度无关,光的频率与光电子的数目无关,B、D 错误;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 km=hν-W0 知,b 光照射产生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大,C正确.28.【答案】A【解析】由λ=可知,动量大的波长短,电子与质子的速度相等时,电子动量小,波长长,A 正确;电子与质子动能相等时,由动量与动能的关系p=可知,电子的动量小,波长长,B错误;动量相等的电子和中子,其波长应相等,C错误;如果甲、乙两电子的速度远小于光速,甲的速度是乙的 3 倍,甲的动量也是乙的 3 倍,则甲的波长应是乙的,D错误.29.【答案】C【解析】由题意得n1 =n2 ,代入数据得n2=1.71×1015 个,30.【答案】B【解析】光电效应现象揭示了光的粒子性, A 错误;热中子束射到晶体上产生的衍射图样说明中子具有波动性, B 正确;普朗克借助于能量子假说,解释了黑体辐射规律,破除了“能量连续变化”的传统观念, C 错误;根据德布罗意波长公式,若一个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和一个质子的德布罗意波长相等,则动量p 也相等,动能则不相等, D 错误.31.【答案】C【解析】根据产生光电效应的条件可知选项A、B均错误;电流的方向与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同,与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故选项C正确,D错误.32.【答案】ACD【解析】温度升高,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会增加,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较短波长方向移动.33.【答案】BC第8 页共10 页【解析】同一物体在一定温度下辐射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在室温下大多数物体辐射不可见的红外光,当温度加热到500℃左右时,开始发出暗红色的可见光,温度上升到1500℃时变成白炽光, A 错,B、C 对,早晚时分太阳呈现红色与太阳和地球间距离有关.34.【答案】AC【解析】在康普顿效应中,当入射光子与晶体中的电子碰撞时,把一部分动量转移给电子,则动量减小,能量减小,根据λ=,知波长增大,碰撞过程系统不受外力,故动量守恒,光子的能量远大于电子的束缚能时,光子与自由电子或束缚较弱的电子发生弹性碰撞,故能量守恒,A、C正确.35.【答案】BD【解析】发生光电效应的条件是入射光的频率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由公式E k=hν-W知,W为逸出功不变,所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取决于入射光的频率,与入射光的强度、波长及光照时间无关,故B、D正确,A、C错误.36.【答案】ABC【解析】由不确定性关系可知选项A、B、C正确.37.【答案】(1) 正(2) 阴极K 发射电子,电路中产生电流,经放大器放大的电流产生的磁场使铁芯M 磁化,将衔铁N 吸住.无光照射光电管时,电路中无电流,N 自动离开M(3)B【解析】38.【答案】1.67×10-27kg【解析】粒子加速后获得的动能为E k=mv2=eU 粒子的物质波的波长λ=粒子的动量p=mv以上各式联立得m==1.67×10-27kg.39.【答案】10-6W第9 页共10 页【解析】设人眼瞳孔直径为d,由题意知E=×π( )2解得P==W=10-6W40.【答案】(1)3.3 ×10-19J(2) 遏制电压约为 2.1 V(3)1.01 ×1015Hz动能为【解析】(1) 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得:光电子的最大初-19J E k=-W≈ 3.3×10(2) 根据动能定理得到:遏止电压U c==V≈ 2.1 V(3) 当光电子逸出时的动能为零时,再减小照射光的频率便不能发生光电效应了,截止频率νc==Hz=1.01×1015Hz.第10页共10 页。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测试卷(二) 波粒二象性含答案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测试卷(二) 波粒二象性含答案

阶段验收评估(二)波粒二象性(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1~5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6~8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爱因斯坦由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猜测光具有粒子性,从而提出光子说,从科学研究的方法来说,这属于( )A.等效替代B.控制变量C.科学假说D.数学归纳解析:选C 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由于当时没有现成的理论,爱因斯坦就提出了“光子说”来解释光电效应的规律,并取得成功。

从科学研究的方法来说,这属于科学假说。

C正确,A、B、D错误。

2.关于德布罗意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物体不论其是否运动,都有对应的德布罗意波B.任何一个运动着的物体都有一种波和它对应,这就是德布罗意波C.运动着电场、磁场没有相对应的德布罗意波D.只有运动着的微观粒子才有德布罗意波,对于宏观物体,不论其是否运动,都没有相对应的德布罗意波解析:选B 任何一个运动着的物体,都有一种波与它对应,即物质波,物质有两类:实物和场,所以B正确。

3.关于热辐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般物体的热辐射强度只与物体的温度有关B.黑体只吸收电磁波,不反射电磁波,所以黑体一定是黑的C.一定温度下,黑体辐射强度随波长的分布有一个极大值D.温度升高时,黑体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增大的方向移动解析:选C 一般物体的热辐射强度除与温度有关之外,还与材料、表面状况有关,A 错误;黑体可以辐射可见光,不一定是黑的,B错误;由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知,C正确,D错误。

4.经150 V电压加速的电子束,沿同一方向射出来,穿过铝箔射到其后的屏上,则( ) A.所有电子的运动轨迹均相同B.所有电子到达屏上的位置坐标均相同C.电子到达屏上的位置坐标可用牛顿运动定律确定D.电子到达屏上的位置受波动规律支配,无法用确定的坐标来描述它的位置解析:选D 电子在运动中表现出波动性,没有一定的运动轨迹,牛顿运动定律不适用于电子的运动。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测试题及答案全套单元测评(一)动量守恒定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有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在下列几种现象中,所选系统动量守恒的有()A.原来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车,从水平方向跳上一个人,人车为一系统B.运动员将铅球从肩窝开始加速推出,以运动员和铅球为一系统C.从高空自由落下的重物落在静止于地面上的车厢中,以重物和车厢为一系统D.光滑水平面上放一斜面,斜面也光滑,一个物体沿斜面滑下,以重物和斜面为一系统解析:判断动量是否守恒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从动量守恒的条件判定,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是系统受到的合外力为零,故分析系统受到的外力是关键.第二种,从动量的定义判定.B选项叙述的系统,初动量为零,末动量不为零.C选项末动量为零而初动量不为零.D选项,在物体沿斜面下滑时,向下的动量增大等.答案:A2.一物体竖直向下匀加速运动一段距离,对于这一运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机械能一定增加B.物体的机械能一定减少C.相同时间内,物体动量的增量一定相等D.相同时间内,物体动能的增量一定相等解析:不知力做功情况,A、B项错;由Δp=F合·t=mat知C项正确;由ΔE k=F合·x=max知,相同时间内动能增量不同,D错误.答案:C3.(多选题)如果物体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受到的冲量都相同,那么这个物体的运动()A.运动方向不可能改变B.可能是匀速圆周运动C.可能是匀变速曲线运动D.可能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解析:由题意可知,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恒力,物体不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B项错误;物体的加速度不变,可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运动方向可能反向,也可能做匀变速曲线运动,A项错误,C、D项正确.答案:CD4.(多选题)质量为m的物体以初速度v0开始做平抛运动,经过时间t,下降的高度为h,速率变为v,在这段时间内物体动量变化量的大小为() A.m(v-v0)B.mgtC.m v2-v20D.m gh解析:平抛运动的合外力是重力,是恒力,所以动量变化量的大小可以用合外力的冲量计算,也可以用初末动量的矢量差计算.答案:BC5.质量M=100 kg的小船静止在水面上,船头站着质量m甲=40 kg的游泳者甲,船尾站着质量m乙=60 kg的游泳者乙,船头指向左方.若甲、乙两游泳者同时在同一水平线上甲朝左、乙朝右以3 m/s的速率跃入水中,则() A.小船向左运动,速率为1 m/sB.小船向左运动,速率为0.6 m/sC.小船向右运动,速率大于1 m/sD.小船仍静止解析:选向左的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甲v-m乙v+M v′=0,船的速度为v′=(m乙-m甲)vM=(60-40)×3100m/s=0.6 m/s,船的速度向左,故选项B正确.答案:B6.如图所示,两带电的金属球在绝缘的光滑水平桌面上,沿同一直线相向运动,A带电-q,B带电+2q,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相碰前两球运动中动量不守恒B.相碰前两球的总动量随距离减小而增大C.两球相碰分离后的总动量不等于相碰前的总动量,因为碰前作用力为引力,碰后为斥力D.两球相碰分离后的总动量等于碰前的总动量,因为两球组成的系统合外力为零解析:两球组成的系统,碰撞前后相互作用力,无论是引力还是斥力,合外力总为零,动量守恒,故D选项对,A、B、C选项错.答案:D7.在光滑的水平面的同一直线上,自左向右地依次排列质量均为m的一系列小球,另一质量为m的小球A以水平向右的速度v运动,依次与上述小球相碰,碰后即粘合在一起,碰撞n 次后,剩余的总动能为原来的18,则n 为( ) A .5 B .6C .7D .8解析:整个过程动量守恒,则碰撞n 次后的整体速度为v =m v 0(n +1)m =v 0n +1,对应的总动能为:E k =12(n +1)m v 2=m v 202(n +1),由题可知E k =m v 202(n +1)=18×12m v 20,解得:n =7,所以C 选项正确.答案:C8.两名质量相等的滑冰人甲和乙都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现在,其中一人向另一人抛出一个篮球,另一人接球后再抛回.如此反复进行几次后,甲和乙最后速率关系是( )A .若甲最先抛球,则一定是v 甲>v 乙B .若乙最后接球,则一定是v 甲>v 乙C .只有甲先抛球,乙最后接球,才有v 甲>v 乙D .无论怎样抛球和接球,都是v 甲>v 乙解析:将甲、乙、篮球视为系统,则满足系统动量守恒,系统动量之和为零,若乙最后接球,即(m 乙+m 篮)v 乙=m 甲v 甲,则v 甲v 乙=m 乙+m 篮m 甲,由于m 甲=m 乙,所以v 甲>v 乙.答案:B9.(多选题)如图所示,一根足够长的水平滑杆SS′上套有一质量为m的光滑金属圆环,在滑杆的正下方与其平行放置一足够长的光滑水平的绝缘轨道PP′,PP′穿过金属环的圆心.现使质量为M的条形磁铁以水平速度v0沿绝缘轨道向右运动,则()A.磁铁穿过金属环后,两者将先后停下来B.磁铁将不会穿越滑环运动C.磁铁与圆环的最终速度为M v0 M+mD.整个过程最多能产生热量Mm2(M+m)v20解析:磁铁向右运动时,金属环中产生感应电流,由楞次定律可知磁铁与金属环间存在阻碍相对运动的作用力,且整个过程中动量守恒,最终二者相对静止.M v0=(M+m)v,v=M v0M+m;ΔE损=12M v20-12(M+m)v2=Mm v202(M+m);C、D项正确,A、B项错误.答案:CD10.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有一辆平板车,车的两端分别站着人A 和B ,A 的质量为m A ,B 的质量为m B ,m A >m B .最初人和车都处于静止状态.现在,两人同时由静止开始相向而行,A 和B 对地面的速度大小相等,则车( )A .静止不动B .左右往返运动C .向右运动D .向左运动解析:两人与车为一系统,水平方向不受力,竖直方向合外力为零,所以系统在整个过程中动量守恒.开始总动量为零,运动时A 和B 对地面的速度大小相等,m A >m B ,所以AB 的合动量向右,要想使人车系统合动量为零,则车的动量必向左,即车向左运动.答案:D11.如图所示,质量为0.5 kg 的小球在距离车底面高20 m 处以一定的初速度向左平抛,落在以7.5 m/s 速度沿光滑水平面向右匀速行驶的敞篷小车中,车底涂有一层油泥,车与油泥的总质量为4 kg ,设小球在落到车底前瞬时速度是25 m/s ,g 取10 m/s 2,则当小球与小车相对静止时,小车的速度是( )A .5 m/sB .4 m/sC .8.5 m/sD .9.5 m/s解析:对小球落入小车前的过程,平抛的初速度设为v 0,落入车中的速度设为v ,下落的高度设为h ,由机械能守恒得:12m v 20+mgh =12m v 2,解得v 0=15 m/s ,车的速度在小球落入前为v 1=7.5 m/s ,落入后相对静止时的速度为v 2,车的质量为M ,设向左为正方向,由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得:m v 0-M v 1=(m +M )v 2,代入数据可得:v2=-5 m/s,说明小车最后以5 m/s的速度向右运动.答案:A12.如图所示,小车AB放在光滑水平面上,A端固定一个轻弹簧,B端粘有油泥,AB总质量为M,质量为m的木块C放在小车上,用细绳连接于小车的A端并使弹簧压缩,开始时AB和C都静止,当突然烧断细绳时,C被释放,C离开弹簧向B端冲去,并跟B端油泥粘在一起,忽略一切摩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弹簧伸长过程中C向右运动,同时AB也向右运动B.C与B碰前,C与AB的速率之比为m∶MC.C与油泥粘在一起后,AB立即停止运动D.C与油泥粘在一起后,AB继续向右运动解析:依据系统动量守恒,C向右运动时,A、B向左运动,或由牛顿运动定律判断,AB受向左的弹力作用而向左运动,故A项错;又M v AB=m v C,得v C vAB ,即B项错;根据动量守恒得:0=(M+m)v′,所以v′=0,故选C.=Mm答案:C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实验题(本题有2小题,共14分.请按题目要求作答)13.(5分)某同学利用计算机模拟A、B两球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已知A、B两球质量之比为2∶3,用A作入射球,初速度为v1=1.2 m/s,让A球与静止的B球相碰,若规定以v1的方向为正,则该同学记录碰后的数据中,肯定不合理的是________.解析:根据碰撞特点:动量守恒、碰撞后机械能不增加、碰后速度特点可以判断不合理的是BC.答案:BC(5分)14.(9分)气垫导轨是常用的一种实验仪器,它是利用气泵使带孔的导轨与滑块之间形成气垫,使滑块悬浮在导轨上,滑块在导轨上的运动可视为没有摩擦.我们可以用带竖直挡板C 和D 的气垫导轨以及滑块A 和B 来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弹簧的长度忽略不计),采用的实验步骤如下:a .用天平分别测出滑块A 、B 的质量m A 、m B .b .调整气垫导轨,使导轨处于水平.c .在A 和B 间放入一个被压缩的轻弹簧,用电动卡销锁定,静止地放置在气垫导轨上.d .用刻度尺测出A 的左端至C 板的距离L 1.e .按下电钮放开卡销,同时使分别记录滑块A 、B 运动时间的计时器开始工作.当A 、B 滑块分别碰撞C 、D 挡板时停止计时,记下A 、B 分别到达C 、D 的运动时间t 1和t 2.(1)实验中还应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利用上述测量的实验数据,得出关系式________成立,即可得出碰撞中守恒的量是m v 的矢量和,上式中算得的A 、B 两滑块的动量大小并不完全相等,产生误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本实验要测量滑块B 的速度,由公式v =L t 可知,应先测出滑块B的位移和发生该位移所用的时间t ,而滑块B 到达D 端所用时间t 2已知,故只需测出B 的右端至D 板的距离L 2.(2)碰前两物体均静止,即系统总动量为零.则由动量守恒可知0=m A ·L 1t 1-m B ·L 2t 2即m A L 1t 1=m B L 2t 2产生误差的原因有:测量距离、测量时间不准确;由于阻力、气垫导轨不水平等造成误差.答案:(1)测出B 的右端至D 板的距离L 2(3分)(2)m A L 1t 1=m B L 2t 2(3分) 测量距离、测量时间不准确;由于阻力、气垫导轨不水平等造成误差(3分)三、计算题(本题有3小题,共38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5.(10分)课外科技小组制作一只“水火箭”,用压缩空气压出水流使火箭运动.假如喷出的水流流量保持为2×10-4 m 3/s ,喷出速度保持为对地10 m/s.启动前火箭总质量为1.4 kg ,则启动2 s 末火箭的速度可以达到多少?已知火箭沿水平轨道运动阻力不计,水的密度是1.0×103 kg/m 3.解析:“水火箭”喷出水流做反冲运动.设火箭原来总质量为M ,喷出水流的流量为Q ,水的密度为ρ,水流的喷出速度为v ,火箭的反冲速度为v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ρQt )v ′=ρQt v (6分)代入数据解得火箭启动后2 s 末的速度为v ′=ρQt v M -ρQt =103×2×10-4×2×101.4-103×2×10-4×2m/s =4 m/s. (4分) 答案:4 m/s16.(12分)如图所示,有A 、B 两质量均为M =100 kg 的小车,在光滑水平面上以相同的速率v 0=2 m/s 在同一直线上相对运动,A 车上有一质量为m =50 kg 的人至少要以多大的速度(对地)从A 车跳到B 车上,才能避免两车相撞?解析:要使两车避免相撞,则人从A 车跳到B 车上后,B 车的速度必须大于或等于A 车的速度,设人以速度v 人从A 车跳离,人跳到B 车后,A 车和B 车的共同速度为v ,人跳离A 车前后,以A 车和人为系统,由动量守恒定律:(M +m )v 0=M v +m v 人(5分)人跳上B 车后,以人和B 车为系统,由动量守恒定律:m v 人-M v 0=(m +M )v (5分)联立以上两式,代入数据得:v 人=5.2 m/s. (2分)答案:5.2 m/s17.(16分)如图所示,质量m 1=0.3 kg 的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车长L =1.5 m ,现有质量m 2=0.2 kg 可视为质点的物块,以水平向右的速度v 0=2 m/s 从左端滑上小车,最后在车面上某处与小车保持相对静止.物块与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取g =10 m/s 2,求:(1)物块在车面上滑行的时间t ;(2)要使物块不从小车右端滑出,物块滑上小车左端的速度v 0′不超过多少. 解析:(1)设物块与小车共同速度为v ,以水平向右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 2v 0=(m 1+m 2)v (3分)设物块与车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为F ,对物块应用牛顿定律有F =m 2v 0-v t (2分)又F =μm 2g (1分)解得t =m 1v 0μ(m 1+m 2)g(1分) 代入数据得t =0.24 s. (1分)(2)要使物块恰好不从车面滑出,须使物块到达车面最右端时与小车有共同的速度,设其为v ′,则m 2v 0′=(m 1+m 2)v ′(3分)由功能关系有12m 2v ′20=12(m 1+m 2)v ′2+μm 2gL (3分) 代入数据解得v 0′=5 m/s故要使物块不从车右端滑出,物块滑上小车左端的速度v 0′不超过5 m/s. (2分)答案:(1)0.24 s (2)5 m/s单元测评(二) 波粒二象性(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有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能正确解释黑体辐射实验规律的是( )A .能量的连续经典理论B .普朗克提出的能量量子化理论C .以上两种理论体系任何一种都能解释D .牛顿提出的能量微粒说解析:根据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随着温度的升高,一方面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增加;另一方面,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只能用普朗克提出的能量量子化理论才能得到较满意的解释,故B 项正确.答案:B2.硅光电池是利用光电效应将光辐射的能量转化为电能.若有N 个频率为ν的光子打在光电池极板上,这些光子的总能量为(h 为普朗克常量)( )A .hν B.12Nhν C .Nhν D .2Nhν解析:光子能量与频率有关,一个光子能量为ε=hν,N 个光子能量为Nhν,故C 正确.答案:C3.经150 V 电压加速的电子束,沿同一方向射出,穿过铝箔后射到其后的屏上,则( )A .所有电子的运动轨迹均相同B .所有电子到达屏上的位置坐标均相同C .电子到达屏上的位置坐标可用牛顿运动定律确定D .电子到达屏上的位置受波动规律支配,无法用确定的坐标来描述它的位置解析:电子被加速后其德布罗意波波长λ=h p =1×10-10 m ,穿过铝箔时发生衍射.电子的运动不再遵守牛顿运动定律,不可能同时准确地知道电子的位置和动量,不可能用“轨迹”来描述电子的运动,只能通过概率波来描述.所以A 、B 、C 项均错.答案:D4.关于黑体辐射的强度与波长的关系,下图正确的是( )A BC D 解析:根据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随温度升高,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故图线不会有交点,选项C 、D 错误.另一方面,辐射强度的极大值会向波长较短方向移动,选项A 错误,B 正确.答案:B5.科学研究证明,光子有能量也有动量,当光子与电子碰撞时,光子的一些能量转移给了电子.假设光子与电子碰撞前的波长为λ,碰撞后的波长为λ′,则碰撞过程中( )A.能量守恒,动量守恒,且λ=λ′B.能量不守恒,动量不守恒,且λ=λ′C.能量守恒,动量守恒,且λ<λ′D.能量守恒,动量守恒,且λ>λ′解析: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适用于宏观世界也适用于微观世界,光子与电子碰撞时遵循这两个守恒定律.光子与电子碰撞前,光子的能量E=hν=h cλ,当光子与电子碰撞时,光子的一些能量转移给了电子,光子的能量E′=hν′=h cλ′,由E>E′,可知λ<λ′,选项C正确.答案:C6.在做双缝干涉实验时,发现100个光子中有96个通过双缝后打到了观察屏上的b处,则b处可能是()A.亮纹B.暗纹C.既有可能是亮纹也有可能是暗纹D.以上各种情况均有可能解析:按波的概率分布的特点去判断,由于大部分光子都落在b点,故b 处一定是亮纹,选项A正确.答案:A7.(多选题)关于不确定性关系ΔxΔp≥h4π有以下几种理解,其中正确的是()A.微观粒子的动量不可能确定B.微观粒子的坐标不可能确定C.微观粒子的动量和坐标不可能同时确定D.不确定性关系不仅适用于电子和光子等微观粒子,也适用于其他宏观粒子解析:不确定性关系ΔxΔp≥h4π表示确定位置、动量的精度互相制约,此长彼消,当粒子位置不确定性变小时,粒子动量的不确定性变大;粒子位置不确定性变大时,粒子动量的不确定性变小.故不能同时准确确定粒子的动量和坐标.不确定性关系也适用于其他宏观粒子,不过这些不确定量微乎其微.答案:CD8.(多选题)用极微弱的可见光做双缝干涉实验,随着时间的增加,在屏上先后出现如图甲、乙、丙所示的图像,则()A.图像甲表明光具有粒子性B.图像丙表明光具有波动性C.用紫外光观察不到类似的图像D.实验表明光是一种概率波解析:从题图甲可以看出,少数粒子打在底片上的位置是随机的,没有规律性,显示出粒子性;而题图丙是大量粒子曝光的效果,遵循了一定的统计性规律,显示出波动性;单个光子的粒子性和大量粒子的波动性就是概率波的思想.答案:ABD9.近年来,数码相机几近家喻户晓,用来衡量数码相机性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就是像素,1像素可理解为光子打在光屏上的一个亮点,现知3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拍出的照片比3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拍出的等大的照片清晰得多,其原因可以理解为( )A .光是一种粒子,它和物质的作用是一份一份的B .光的波动性是大量光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C .大量光子表现光具有粒子性D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大量光子表现出光的波动性解析:由题意知像素越高形成照片的光子数越多,表现的波动性越强,照片越清晰,D 项正确.答案:D10.现用电子显微镜观测线度为d 的某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为满足测量要求,将显微镜工作时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设定为d n ,其中n >1.已知普朗克常量为h 、电子质量为m 和电子电荷量为e ,电子的初速度不计,则显微镜工作时电子的加速电压应为( )A.n 2h 2med 2 B.md 2h 23n 2e 3 C.d 2h 22men 2 D.n 2h 22med 2解析:由德布罗意波长λ=h p 知,p 是电子的动量,则p =m v =2meU =h λ,而λ=d n ,代入得U =n 2h 22med 2. 答案:D11.对于微观粒子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不受外力作用时光子就会做匀速运动B .光子受到恒定外力作用时就会做匀变速运动C .只要知道电子的初速度和所受外力,就可以确定其任意时刻的速度D .运用牛顿力学无法确定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解析:光子不同于宏观力学的粒子,不能用宏观粒子的牛顿力学规律分析光子的运动,选项A、B错误;根据概率波、不确定关系可知,选项C错误,故选D.答案:D12.(多选题)如图所示是某金属在光的照射下,光电子最大初动能E k与入射光频率ν的关系图像,由图像可知()A.该金属的逸出功等于EB.该金属的逸出功等于hν0C.入射光的频率为ν0时,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D.入射光的频率为2ν0时,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2E解析:题中图象反映了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与入射光频率ν的关系,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 k=hν-W0,知当入射光的频率恰为该金属的截止频率ν0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0,此时有hν0=W0,即该金属的逸出功等于hν0,选项B正确.根据图线的物理意义,有W0=E,故选项A正确,而选项C、D错误.答案:AB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计算题(本题有4小题,共52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3.(10分)一颗近地卫星质量为m,求其德布罗意波长为多少?(已知地球半径为R ,重力加速度为g )解析: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计算速度,根据德布罗意波长公式计算.对于近地卫星有:G Mm R 2=m v 2R (2分) 对地球表面物体m 0有:G Mm 0R 2=m 0g (2分) 所以v =gR ,(2分)根据德布罗意波长λ=h p (2分)整理得:λ=h m v =h m gR. (2分) 答案:h m gR14.(13分)波长λ=0.71Å的伦琴射线使金箔发射光电子,电子在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区域内做最大半径为r 的匀速圆周运动,已知rB =1.88×10-4 m·T ,电子质量m =9.1×10-3 kg.试求:(1)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2)金属的逸出功;(3)该电子的物质波的波长是多少?解析:(1)电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为洛伦兹力m v 2r =e v B所以v =erB m (3分) 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 =12m v 2=e 2r 2B 22m=(1.6×10-19)2×(1.88×10-4)22×9.1×10-31J ≈4.97×10-16 J ≈3.1×103 eV(2分) (2)入射光子的能量ε=hν=h c λ= 6.63×10-34×3×1087.1×10-11×1.6×10-19 eV ≈1.75×104eV(3分) 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得金属的逸出功为W 0=hν-E k =1.44×104 eV(2分)(3)物质波的波长为λ=h m v =h erB = 6.63×10-341.6×10-19×1.88×10-4m ≈2.2×10-11 m(3分) 答案:(1)3.1×103 eV (2)1.44×104 eV (3)2.2×10-11 m15.(14分)如图所示,相距为d 的两平行金属板A 、B 足够大,板间电压恒为U ,有一波长为λ的细激光束照射到B 板中央,使B 板发生光电效应,已知普朗克常量为h ,金属板B 的逸出功为W ,电子质量为m ,电荷量为e .求:(1)从B 板运动到A 板所需时间最短的光电子,到达A 板时的动能;(2)光电子从B 板运动到A 板时所需的最长时间.解析:(1)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 k =hν-W ,光子的频率为ν=c λ.(3分)所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 k =hc λ-W .(3分)能以最短时间到达A 板的光电子,是初动能最大且垂直于板面离开B 板的电子,设到达A 板的动能为E k1,由动能定理,得eU =E k1-E k ,所以E k1=eU+hcλ-W.(3分)(2)能以最长时间到达A板的光电子,是离开B板时的初速度为零或运动方向平行于B板的光电子.则d=12at2=Uet22dm,得t=d2mUe.(5分)答案:(1)eU+hcλ-W(2)d2mUe16.(15分)光子具有能量,也具有动量.光照射到物体表面时,会对物体产生压强,这就是“光压\”.光压的产生机理如同气体压强;大量气体分子与器壁的频繁碰撞产生了持续均匀的压力,器壁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就是气体的压强.设太阳光每个光子的平均能量为E,太阳光垂直照射地球表面时,在单位面积上的辐射功率为P0.已知光速为c,光子的动量为E/c.(1)若太阳光垂直照射到地球表面,则在时间t内照射到地球表面上半径为r 的圆形区域内太阳光的总能量及光子个数分别是多少?(2)若太阳光垂直照射到地球表面,在半径为r的某圆形区域内光子被完全反射(即所有光子均被反射,且被反射前后的能量变化可忽视不计),则太阳光在该区域表面产生的光压(用I表示光压)是多少?(3)有科学家建议把光压与太阳帆的作用作为未来星际旅行的动力来源.一般情况下,太阳光照射到物体表面时,一部分会被反射,还有一部分被吸收.若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为ρ,则在物体表面产生的光压是全反射时产生光压的1+ρ2倍.设太阳帆的反射系数ρ=0.8,太阳帆为圆盘形,其半径r=15 m,飞船的总质量m=100 kg,太阳光垂直照射在太阳帆表面单位面积上的辐射功率P0=1.4 kW,已知光速c=3.0×108m/s.利用上述数据并结合第(2)问中的结果,求:太阳帆飞船仅在上述光压的作用下,能产生的加速度大小是多少?不考虑光子被反射前后的能量变化.(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解析:(1)在时间t 内太阳光照射到面积为S 的圆形区域上的总能量E 总=P 0St ,解得E 总=πr 2P 0t .照射到此圆形区域的光子数n =E 总/E .解得n =πr 2P 0t /E .(2)因光子的能量p =E /c ,到达地球表面半径为r 的圆形区域的光子总动量p 总=np .因太阳光被完全反射,所以在时间t 内光子总动量的改变量Δp =2p 总.设太阳光对此圆形区域表面的压力为F ,依据动量定理Ft =Δp ,太阳光在圆形区域表面产生的光压I =F /S ,解得I =2P 0/c .(3)在太阳帆表面产生的光压I ′=1+ρ2I , 对太阳帆产生的压力F ′=I ′S .设飞船的加速度为a ,依据牛顿第二定律F ′=ma .解得a =5.9×10-5 m/s 2.答案:(1)πr 2P 0t πr 2P 0t /E (2)2P 0/c(3)5.9×10-5 m/s 2单元测评(三) 原子结构(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有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多选题)下列叙述中符合物理史实的有( )A .爱因斯坦提出光的电磁说B.卢瑟福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C.麦克斯韦提出光子说D.汤姆孙发现了电子解析: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麦克斯韦提出光的电磁说.答案:BD2.如果阴极射线像X射线一样,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阴极射线管内的高电压能够对其加速,从而增加能量B.阴极射线通过偏转电场时不会发生偏转C.阴极射线通过偏转电场时能够改变方向D.阴极射线通过磁场时方向可能发生改变解析:X射线是电磁波,不带电,通过电场、磁场时不受力的作用,不会发生偏转、加速,B正确.答案:B3.α粒子散射实验中α粒子经过某一原子核附近时的两种轨迹如图所示,虚线为原子核的等势面,α粒子以相同的速率经过电场中的A点后,沿不同的径迹1和2运动,由轨迹不能断定的是()A.原子核带正电B.整个原子空间都弥漫着带正电的物质C.粒子在径迹1中的动能先减少后增大D.经过B、C两点两粒子的速率相等。

2019-2020学年物理人教版选修3-5课后检测:第十七章 波粒二象性测试卷

2019-2020学年物理人教版选修3-5课后检测:第十七章 波粒二象性测试卷

第十七章波粒二象性测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一、选择题(第1~10题为单选题,第11~14题为多选题,每小题3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共42分)1.[2019·潍坊市调研]关于光电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入射光的强度足够强,就可以使金属发生光电效应B.光子的能量大于金属的逸出功就可以使金属发生光电效应C.照射时间越长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D.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子的频率成正比解析:决定光电效应是否发生的决定因素是入射光的频率,不是光强,A错误;由E k=hν-W0可知,hν>W0时,可以发生光电效应,且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线性关系,不是正比关系,B正确,D错误;决定光电子的初动能的因素是光的频率,C错误.答案:B2.如图所示,当弧光灯发出的光经一狭缝后,在锌板上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同时与锌板相连的验电器铝箔有张角,则该实验()A.只能证明光具有波动性B.只能证明光具有粒子性C.只能证明光能够发生衍射D.证明光具有波粒二象性解析:弧光灯发生的光经一狭缝后,在锌板上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这是光的衍射,证明了光具有波动性.验电器铝箔有张角,说明锌板发生了光电效应,证明了光具有粒子性,故该实验证明了光具有波粒二象性,D正确.答案:D3.爱因斯坦因提出了光量子概念并成功地解释光电效应的规律而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某种金属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m与入射光频率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ν0为极限频率.从图中可以确定的是()A.逸出功与ν有关B.E km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C.当ν<ν0时,会逸出光电子D.图中直线的斜率与普朗克常量有关解析:逸出功是由金属自身决定的,与ν无关,A错误;E km 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与入射光强度无关,B错误;当ν<ν0时,无光电子逸出,C错误;由E km=hν-W0知,E km-ν图象的斜率为h,D正确.答案:D4.如图甲所示,合上开关,用光子能量为2.5 eV的一束光照射阴极K,发现电流表读数不为零.调节滑动变阻器,发现当电压表读数小于0.60 V时,电流表计数仍不为零,当电压表读数大于或等于0.60 V时,电流表读数为零.把电路图改为图乙,当电压表读数为 2 V时,则逸出功及电子到达阳极时的最大动能为()A.1.5 eV0.6 eV B.1.7 eV 1.9 eVC.1.9 eV 2.6 eV D.3.1 eV 4.5 eV解析:光子能量hν=2.5 eV的光照射阴极,电流表读数不为零,则能发生光电效应,当电压表读数大于或等于0.6 V时,电流表读数为零,则电子不能到达阳极,最大初动能E km=eU=0.6 eV,由光电效应方程hν=E km+W0知W0=1.9 eV,在图乙中,当电压表读数为2 V时,电子到达阳极的最大动能E′km=E km+eU′=0.6 eV+2 eV=2.6 eV.C正确.5.[2019·百校联考]光电效应实验中,用波长为2λ0的单色光照射某金属板时,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 m,已知该金属板的逸出功为W0,则当用波长为λ0的单色光照射该金属板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A.2E m+W0B.2E m+2W0C.E m+W0D.E m+2W0解析:由光电效应方程得E m=hc2λ0-W0,E′m=hcλ0-W0,解得E′m=2E m+W0,A正确.答案:A6.[2019·广东七校联考]如图,实验中分别用波长为λ1、λ2的单色光照射光电管的阴极K,测得相应的遏止电压分别为U1和U2,设电子的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e,真空中的光速为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λ1>λ2,则U1>U2B.根据题述条件无法算出阴极K金属的极限频率C.用波长为λ1的单色光照射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U1 D.入射光的波长与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成正比解析:由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有E k1=hν1-W,E k2=hν2-W,由动能定理有E k1=eU1,E k2=eU2,又ν1=cλ1,ν2=cλ2,解得eU1=hcλ1-W,eU2=hcλ2-W,由此可知,若λ1>λ2,则U2>U1,A错误;由eU1=hcλ1-W,eU2=hcλ2-W,可解得W和h,又W=hν0,可以计算出阴极K金属的极限频率ν0,B错误;由E k1=hν1-W,E k1=eU1,用波长为λ1的单色光照射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U1,C正确;由E k=hcλ-W,可知入射光的波长与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不是成正比,D错误.7.[2019·武汉市部分学校调研]用频率为ν的紫外线分别照射甲、乙两块金属,均可发生光电效应,此时金属甲的遏止电压为U,金属乙的遏止电压为32U.若金属甲的截止频率为ν甲=23ν,金属乙的截止频率为ν乙,则ν甲:ν乙为()A.2:3 B.3:4C.4:3 D.3:2解析:设金属甲的功为W甲,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 k甲,金属乙的逸出功为W乙,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 k乙,由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对金属甲,E k甲=hν-W甲又E k甲=eU,W甲=hν甲,ν甲=23ν;对金属乙,E k乙=hν-W乙,而E k乙=32eU,W乙=hν乙,解得ν甲:ν乙=4:3,C正确.答案:C8.[2019·福州市质检]研究光电效应现象的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用光强相同的黄光和蓝光照射光电管阴极K时,测得相应的遏止电压分别为U1和U2,产生的光电流I随光电管两端电压U 的变化规律如图(b)所示.已知电子的质量为m,电荷量为-e,黄光和蓝光的频率分别为ν1和ν2,且ν1<ν2,普朗克常量为h.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U1>U2B.图(b)中的乙线对应黄光照射C.根据题述条件无法算出阴极K金属的极限频率D.用蓝光照射时,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U2解析: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 k=hν-W0和动能定理eU c =E k,结合题意ν1<ν2,可得U1<U2,A错误;由于遏止电压U1<U2,则图(b)中的甲线对应黄光照射,B错误;设阴极K金属的极限频率为ν0,根据题意可得eU1=hν1-hν0,解得阴极K金属的极限频率ν0=ν1-eU1h,C错误;用蓝光照射时,由-eU2=0-E k2,得E k2=eU2,D正确.答案:D9.[2019·山西调研]如图所示,A、B为平行正对的两个极板,用单色光照射B板,发现有光电子从B板逸出后打到A板上,整个装置处于真空中.为了不让光电子打到A板上,下列做法可行的是()A.在两极板间加一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B.减小该单色光的光照强度C.在A、B极板上加电压,使A板电势高于B板D.换用频率更高的单色光照射解析:加上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后,电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只要磁场足够强,电子就有可能打不到A板,A正确;减小该单色光的光照强度,只能减少单位时间打出的光电子个数,B错误;A板电势高于B板电势时,电子会加速打到A板上,C 错误;换用频率更高的单色光照射,电子出来的最大初动能更大,更易打到A板上,D错误.答案:A10.[2019·北京卷]光电管是一种利用光照射产生电流的装置,当入射光照在管中金属板上时,可能形成光电流。

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3-5波粒二象性单元检测卷(word 含答案)

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3-5波粒二象性单元检测卷(word 含答案)

人教版选修3-5《波粒二象性》单元测评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关于光电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于某种金属无论光强多强,只要光的频率小于极限频率就不能产生光电效应B.只要光照射的时间足够长,任何金属都能产生光电效应C.产生光电效应时从金属表面逸出的所有光电子的动能都相同D.发生光电效应的反应时间一般都大于10-7s2.已知黄光照射到某一金属表面上能够发生光电效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光照射的时间足够长,换成任何其他金属都能产生光电效应B.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跟入射光强度成正比C.若将黄光换成蓝光,也一定能产生光电效应D.若只将入射光的强度增强,单位时间内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数目将减少3.科学研究证明,光子有能量也有动量,当光子与电子碰撞时,光子的一些能量转移给了电子。

假设光子与电子碰撞前的波长为λ,碰撞后的波长为λ',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碰撞过程中能量守恒,动量守恒,且λ=λ'B.碰撞过程中能量不守恒,动量不守恒,且λ=λ'C.碰撞过程中能量守恒,动量守恒,且λ>λ'D.碰撞过程中能量守恒,动量守恒,且λ<λ'4.现用电子显微镜观测线度为d的某生物大分子的结构。

为满足测量要求,将显微镜工作时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设定为,其中n>1。

已知普朗克常量h、电子质量m和电子电荷量e,电子的初速度不计,则显微镜工作时电子的加速电压应为()。

A.B.C.D.5.研究光电效应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以频率为ν的光照射光电管阴极K时,有光电子产生。

由于光电管K、A间加的是反向电压,光电子从阴极K发射后将向阳极A做减速运动。

光电流i由图中电流计测出,反向电压U由电压表测出。

当电流计的示数恰好为零时,电压表的示数为遏止电压U c,在图所示光电效应实验规律的图像中,错误..的是()。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第十七章 波粒二象性单元测试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第十七章 波粒二象性单元测试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第十七章波粒二象性单元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分卷I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1.显微镜观看细微结构时,由于受到衍射现象的影响而观察不清,因此观察越细小的结构,就要求波长越短,波动性越弱.在加速电压值相同的情况下,电子显微镜与质子显微镜的分辨本领,下列判定正确的是()A.电子显微镜分辨本领较强B.质子显微镜分辨本领较强C.两种显微镜分辨本领相同D.两种显微镜分辨本领无法比较2.假如一个光子与一个静止的不受任何外力作用的电子发生碰撞,光子并没有被吸收,只是被电子反弹回来,电子被碰撞后也因此获得了一定的动量p,关于在这个碰撞的过程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碰撞过程中动量不守恒,能量守恒B.碰撞前、后的光子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碰撞前的光子的速度更大C.碰撞前、后光子的频率不变D.电子被碰撞后,它的德布罗意波长为(h为普朗克常量)3.光通过各种不同的障碍物后会产生各种不同的衍射条纹,衍射条纹的图样与障碍物的形状相对应,这一现象说明()A.光是机械波,且可以携带信息B.光具有波动性,且可以携带信息C.光具有粒子性,但不可携带信息D.光具有波粒二象性,但不可携带信息4.用不同频率的紫外线分别照射钨和锌的表面而产生光电效应,可得到光电子最大初动能Ek随入射光频率v变化的E k-ν图象,已知钨的逸出功是3.28 eV,锌的逸出功是3.34 eV,若将两者的图象分别用实线与虚线画在同一个E k-ν图上,则下图中正确的是()A.B.C.D.5.对“光的波粒二象性”理解正确的是()A.光既是一种波,又是一种粒子B.个别光子是粒子,大量光子是波C.光直线传播时表现为粒子性,发生干涉时表现为波动性D.在光的干涉条纹中,明条纹是光子能够到达的地方,暗条纹是光子不能到达的地方6.关于对黑体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黑体只吸收电磁波,不反射电磁波,看上去是黑的B.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除与温度有关外,还与材料的种类及表面状况有关C.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温度有关,与材料的种类及表面状况无关D.如果在一个空腔壁上开一个很小的孔,射入小孔的电磁波在空腔内表面经多次反射和吸收,最终不能从小孔射出,这个空腔就成了一个黑体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爱因斯坦在光的粒子性的基础上,建立了光电效应方程B.康普顿效应表明光子只具有能量,不具有动量C.实物的运动有特定的轨道,所以实物不具有波粒二象性D.德布罗意指出微观粒子的动量越大,其对应的波长就越长8.已知金属甲发生光电效应时产生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跟入射光的频率关系如直线1所示.现用某单色光照射金属甲的表面,产生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1,若用同样的单色光照射金属乙表面,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如图所示.则金属乙发生光电效应时产生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跟入射光的频率关系图线应是()A.aB.bC.cD.上述三条图线都有可能9.用波长为2.0×10-7m的紫外线照射钨的表面,释放出来的光电子中最大的动能是4.7×10-19J.由此可知,钨的极限频率是(普朗克常量h=6.63×10-34J·s,光速c=3.0×108m/s,结果取两位有效数字)()A. 5.5×1014HzB. 7.9×1014HzC. 9.8×1014HzD. 1.2×1015Hz10.如图所示,四个示意图所表示的实验中,能说明光具有粒子性的是()A.B.C.D.二、多选题(共4小题,每小题5.0分,共20分)11.(多选)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研究石墨中的电子对X射线的散射时发现,有些散射波的波长比入射波的波长略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有些X射线的能量传给了电子,因此X射线的能量减小了B.有些X射线吸收了电子的能量,因此X射线的能量增大了C. X射线的光子与电子碰撞时,动量守恒,能量也守恒D. X射线的光子与电子碰撞时,动量不守恒,能量守恒12.(多选)对光的认识,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个别光子的行为表现出粒子性,大量光子的行为表现出波动性B.高频光是粒子,低频光是波C.光表现出波动性时,就不具有粒子性了;光表现出粒子性时,就不再具有波动性了D.光的波粒二象性应理解为:在某种场合下光的波动性表现得明显,在另外某种场合下,光的粒子性表现明显13.(多选)研究光电效应实验电路图如图a所示,其光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如图b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把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向右滑动,光电流一定增大B.图线甲与乙是同一种入射光,且入射光甲的强度大于乙光的强度C.由图可知,乙光的频率小于丙光的频率D.若将甲光换成丙光来照射锌板,其逸出功将减小14.(多选)在单缝衍射实验中,()A.缝越窄,粒子位置的不确定性越大B.缝越宽,粒子位置的不确定性越大C.缝越窄,粒子动量的不确定性越大D.缝越宽,粒子动量的不确定性越大分卷II三、计算题(共4小题,每小题10.0分,共40分)15.已知某种紫光的波长为440nm,要使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为这种紫光波长的万分之一,电子的速度应该为多大?要把电子从静止加速到这样的速度,加速电压是多大?(已知电子质量m=9.1×10-31kg,电子电荷量e=1.6×10-19C,普朗克常量h=6.63×10-34J·s)16.已知=5.3×10-35J·s.试求下列情况中子弹和电子的位置的不确定量的大小.(1)一颗质量为10 g的子弹,具有200 m/s的速率,其动量的不确定量为动量的0.01%;(2)一电子具有200 m/s的速率,其动量的不确定量为动量的0.01%(电子质量为9.1×10-31kg).17.质子和电子分别以速度v=4.0×107m/s运动,试比较它们的物质波的波长大小.(电子质量为m e =9.1×10-31kg,质子质量为m H=1.67×10-27kg)18.太阳的辐射功率(太阳每秒辐射的能量)为38.6×1025J/s,已知射到大气层的太阳能只有45%到达地面,另有55%被大气层吸收和反射,而未到达地面.若射到地球上的太阳光可视为垂直于地球表面,把太阳光看成是频率为5×1014Hz的单色光,求地球表面上1 cm2的面积每秒接收到多少个光子?已知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为R=1.5×1011m.(最后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答案1.【答案】B【解析】在电场中加速eU=mv2=,又由物质波公式λ=得λ=,所以经相同电压加速后的质子与电子相比,质子的物质波波长短,波动性弱,从而质子显微镜分辨本领较强,即B选项正确.2.【答案】B【解析】光子与电子的碰撞过程中,系统不受外力,也没有能量损失,故系统动量守恒,系统能量也守恒,A错误;光子与电子碰撞后,电子能量增加,光子能量减小,根据E=hf,光子的频率减小,光的波长λ=不变;故光的波速v=λf减小,故B正确,C错误;碰撞过程光子和电子的总动量守恒,光子速度反向,故动量变化量大小为2p,故电子的动量改变量也为2p,初动量为零,末动量为2p,故德布罗意波的波长为λ=,故D错误.3.【答案】B【解析】光是电磁波,不是机械波,A错误;光通过各种不同的障碍物后会产生各种不同的衍射条纹,该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没有涉及粒子性,且电磁波可以携带信息,B正确,C、D错误.4.【答案】A【解析】根据光电效应方程有:E k=hν-W,由此可知在E k-ν图象中,斜率表示普朗克常数h,横轴截距大小表示该金属极限频率的大小,由题意可知锌的逸出功大于钨的逸出功,故由ν0=可知锌的极限频率大于钨的极限频率,故B、C、D错误,A正确.5.【答案】C【解析】波粒二象性中所说的粒子,是指其不连续性,是一份能量,A错误;少量的粒子体现粒子性,大量粒子体现波动性.不是个别光子是粒子,大量光子是波,B错误;光直线传播时表现为粒子性,发生干涉时表现为波动性,C正确;在光的干涉条纹中,明条纹是光子到达几率比较高的地方,暗条纹是光子到达几率比较小的地方,D错误.6.【答案】C【解析】黑体自身辐射电磁波,不一定是黑的,故A错误;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故B错,C对;小孔只吸收电磁波,不反射电磁波,因此是小孔成了一个黑体,而不是空腔,故D错误.7.【答案】A8.【答案】A【解析】E k与ν关系图线的横轴截距表示截止频率.a图线的截止频率比1图线大,根据E k=hν-hν0,所以用同样的光照射,在金属乙上产生光电子最大初动能比照射到金属甲上小,A正确;b 图线的截止频率与1图线相同,根据E k=hν-hν0,所以用同样的光照射,在金属乙上产生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与照射到金属甲上的相同,B错误;c图线的截止频率比1图线小,根据E k=hν-hν0,用同样的光照射,在金属乙上产生光电子最大初动能比照射到金属甲上大,故C错误.9.【答案】B【解析】由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E km+W0,而金属的逸出功W0=hν0,由以上两式得,钨的极限频率为:ν0=-=7.9×1014Hz,B项正确.10.【答案】C11.【答案】AC【解析】在康普顿效应中,当入射光子与晶体中的电子碰撞时,把一部分动量转移给电子,则动量减小,能量减小,根据λ=,知波长增大,碰撞过程系统不受外力,故动量守恒,光子的能量远大于电子的束缚能时,光子与自由电子或束缚较弱的电子发生弹性碰撞,故能量守恒,A、C正确.12.【答案】AD【解析】个别光子的行为表现为粒子性,大量光子的行为表现为波动性;光与物质相互作用,表现为粒子性,光的传播表现为波动性,光的波动性与粒子性都是光的本质属性,频率高的光粒子性强,频率低的光波动性强,光的粒子性表现明显时仍具有波动性,因为大量粒子的个别行为呈现出波动规律,所以正确选项为A、D.13.【答案】BC【解析】滑动变阻器向右移时,光电流可能增大,也可能已达到饱和值而不变,A错误;截止电压相同,说明最大初动能相同,说明甲与乙是同一种入射光;饱和光电流不同,说明入射光甲的强度大于乙光的强度,B正确;截止电压越大,说明入射光频率越大,C正确;逸出功只与金属本身性质有关,D错误.14.【答案】BC【解析】由不确定性关系ΔxΔp≥知,缝越宽,粒子位置的不确定性越大,则动量的不确定性越小,反之亦然,因此选项B、C正确.15.【答案】 1.66×107m/s7.8×102V【解析】若电子的波长λ==4.4×10-11m,电子的速度应为v===m/s≈1.66×107m/s.若加速电压为U,则有E=mv2=eU,则U==V≈7.8×102V.16.【答案】(1)2.65×10-31m(2)2.91×10-3m【解析】(1)子弹的动量p=mv=0.01×200 kg·m/s=2.0 kg·m/s动量的不确定量Δp=0.01%×p=2.0×10-4kg·m/s由不确定关系ΔxΔp≥,得子弹位置的不确定量Δx≥=2.65×10-31m.(2)同理,电子动量的不确定量Δp′=9.1×10-31×200×0.01%=1.8×10-32kg·m/s电子位置的不确定量Δx≥≈2.91×10-3m.17.【答案】电子的波长大于质子的波长【解析】根据物质波公式λ=对于电子:p e=m e v=9.1×10-31×4×107kg·m/s=3.64×10-23kg·m/s对于质子:p H=m H v=1.67×10-27×4×107kg·m/s=6.68×10-20kg·m/s可得λe==1.8×10-11mλH==1.0×10-14m由计算可知,电子的德布罗意波的波长大于质子的德布罗意波的波长.18.【答案】1.9×1017个【解析】设想有一个以太阳中心为圆心,以太阳到地球表面距离(近似等于太阳到地球的距离R)为半径的大球,这个大球面上单位面积每秒接收到辐射的功率为P0′=(式中P为太阳的辐射功率),则地球表面上1 cm2的面积每秒接收到的能量P0=P0′×45%×10-4=38.6×1025×J=6.15×10-2J.设地球表面上1 cm2的面积每秒接收到的光子数为n,由于光子的能量E=hν,则n==个≈1.9×1017个.。

高考物理教科版选修3-5同步检测试题 阶段质量检测(4)波粒二象性

高考物理教科版选修3-5同步检测试题 阶段质量检测(4)波粒二象性

阶段质量检测(四) 波粒二象性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7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第8~12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2017·北京高考)2017年年初,我国研制的“大连光源”——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发出了波长在100 nm(1 nm =10-9 m)附近连续可调的世界上最强的极紫外激光脉冲。

“大连光源”因其光子的能量大、密度高,可在能源利用、光刻技术、雾霾治理等领域的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个处于极紫外波段的光子所具有的能量可以电离一个分子,但又不会把分子打碎。

据此判断,能够电离一个分子的能量约为(取普朗克常量h =6.6×10-34 J·s,真空光速c =3×108 m/s)( )A .10-21 JB .10-18 JC .10-15 JD .10-12 J解析:选B 光子的能量E =hν,c =λν,联立解得E≈2×10-18 J ,B 项正确。

2.已知钙和钾的截止频率分别为7.73×1014 Hz 和5.44×1014 Hz ,在某种单色光的照射下两种金属均发生光电效应,比较它们表面逸出的具有最大初动能的光电子,钙逸出的光电子具有较大的( )A .波长B .频率C .能量D .动量解析:选A 金属的逸出功W =hν0,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 k =hν-W 可知,从金属钾表面飞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较金属钙的大,金属钙表面飞出的光电子能量E 小,因λ=hcE ,所以从钙表面逸出的光电子具有较大的波长,选项A 正确。

3.用来衡量数码相机性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就是像素,1像素可理解为光子打在光屏上的一个亮点,现知3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拍出的照片比3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拍出的等大的照片清晰得多,其原因可以理解为( )A .光是一种粒子,它和物质的作用是一份一份的B .光的波动性是大量光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C .大量光子表现光具有粒子性D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大量光子表现出光的波动性解析:选D 由题意知像素越高形成照片的光子数越多,表现的波动性越强,照片越清晰,D 项正确。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第十七章 波粒二象性测试含答案和详细解析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第十七章 波粒二象性测试含答案和详细解析

绝密★启用前2020年秋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第十七章波粒二象性测试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1.一束波长为7×10-5cm的光波,每秒钟有3×1015个光子通过一个与光线垂直的平面.另有一束光,它传输相同的能量,但波长为4×10-5cm.那么这束光每秒钟通过这垂直平面的光子数目为()A. 0.58×1015个B. 3×1015个C. 1.71×1015个D. 5.25×1015个2.关于光电效应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入射光的波长大于该金属的极限波长,光电效应才能发生B.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跟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C.发生光电效应的时间一般都大于10-7sD.保持入射光频率不变,发生光电效应时,单位时间内从金属内逸出的光电子数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3.能够说明光具有粒子性的现象是()A.光的干涉现象B.光的衍射现象C.光的色散现象D.光电效应现象4.关于图中四位杰出物理学家所做的贡献,表述正确的是()A.麦克斯韦在实验中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B.赫兹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并认为光是一种电磁波C.法拉第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D.托马斯·杨进行了双缝实验,发现了光的干涉性质5.光照射到某金属表面,金属表面有光电子逸出,则( )A.若入射光的频率增加,光的强度减弱,那么逸出电子的能量可能不变B.若入射光的频率不变,光的强度减弱,那么单位时间内逸出电子数目减少C.若入射光的频率不变,光的强度减弱到不为零的某一数值时,可能不再有电子逸出D.若入射光的频率增加,而强度不变,那么单位时间内逸出电子数目不变,而光电子的能量增大6.用不同频率光照射某一金属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子逸出最大初动能随入射光频率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图中横、纵轴截距及斜率的物理意义为()A.斜率为普朗克常数的倒数B.纵轴截距为逸出功的倒数C.横轴截距为极限频率D.横轴截距为极限波长7.下列关于概率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概率波就是机械波B.物质波是一种概率波C.概率波和机械波的本质是一样的,都能发生干涉和衍射现象D.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若有一个粒子,则可以确定它从其中的哪一个缝中穿过8.关于康普顿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康普顿效应证明光具有波动性B.康普顿在研究石墨对X射线的散射时发现,在散射的X射线中,有些波长变短了C.康普顿在研究石墨对X射线的散射时发现,在散射的X射线中,有些波长变长了D.康普顿效应可用经典电磁理论进行解释9.光电效应实验中,下列结果正确的是()A.光照时间增大为原来的2倍时,光电流也增大为原来的2倍B.当入射光的频率增大为原来的2倍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增为原来的2倍C.入射光波长增大为原来的2倍,有可能不发生光电效应D.入射光强增大为原来的2倍时,单位时间发出的光电子数量有可能变为原来的4倍10.用两束频率相同但强度不同的紫外线照射两种不同的金属,假若它们都有光电子逸出,则() A.从逸出功较小的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一定较大B.逸出功较小的金属产生的光电流强度一定较大C.受强度较大的紫外线照射的金属产生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一定较大D.受强度较大的紫外线照射的金属产生的光电流强度一定较大二、多选题(共4小题,每小题5.0分,共20分)11.(多选)如图所示,某种单色光射到光电管的阴极上时,电流表有示数,则()A.入射的单色光的频率必大于阴极材料的极限频率B.增大单色光的强度,电流表示数将增大C.滑片P向左移,可增大电流表示数D.滑片P向左移,电流表示数将减小,甚至为零12.(多选)用绿光照射金属钾时恰能发生光电效应,在下列情况下仍能发生光电效应的是() A.用红光照射金属钾,而且不断增加光的强度B.用较弱的紫外线照射金属钾C.用黄光照射金属钾,且照射时间很长D.只要入射光的波长小于绿光的波长,就可发生光电效应13.(多选)根据不确定性关系ΔxΔp≥,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采取办法提高测量Δx的精度时,Δp的精度下降B.采取办法提高测量Δx的精度时,Δp的精度上升C.Δx与Δp测量精度与测量仪器及测量方法是否完备有关D.Δx与Δp测量精度与测量仪器及测量方法是否完备无关14.(多选)图为一真空光电管的应用电路,其阴极金属材料的极限频率为4.5×1014Hz,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发生光电效应时,电路中光电流的饱和值取决于入射光的频率B.发生光电效应时,电路中光电流的饱和值取决于入射光的强度C.用λ=0.5 μm的光照射光电管时,电路中有光电流产生D.光照射时间越长,电路中的电流越大三、计算题(共4小题,每小题10.0分,共40分)15.太阳光垂直射到地面上,地面上1 m2接收的太阳光的功率为1.4 kW,其中可见光部分约占45%.(1)假如认为可见光的波长(λ=)约为0.55 μm,日地间距离R=1.5×1011m.普朗克常量h=6.6×10-34J·s,估算太阳每秒辐射出的可见光光子数.(2)若已知地球的半径为6.4×106m,估算地球接收的太阳光的总功率.16.质量为1 000 kg的小汽车以v=30 m/s的速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试计算小汽车的布罗意波的波长.为什么我们无法观察到其波动性?(普朗克常量h=6.63×10-34J·s)17.已知锌的逸出功W0=3.34 eV,试通过计算说明:用波长λ=0.2 μm的光照射锌板时能否发生光电效应.(普朗克常量h=6.63×10-34J·s,真空中光速c=3×108m/s)18.从1907年起,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开始以精湛的技术测量光电效应中几个重要的物理量.他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某金属的遏止电压U c与入射光频率ν,作出U c-ν的图象,由此算出普朗克常量h,并与普朗克根据黑体辐射测出的h相比较,以检验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的正确性.图中频率ν1、ν2,遏止电压U c1、U c2及电子的电荷量e均为已知,求:(1)普朗克常量h;(2)该金属的截止频率νc.答案解析1.【答案】C【解析】由题意得n1=n2,代入数据得n2=1.71×1015个,2.【答案】D知,当入射光波长大于极限波长时,不能发生光电效应,A错;由E k=hν-【解析】由ε=hν=h CλW0知,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频率有关,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B错;发生光电效应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0-9s,C错.3.【答案】D【解析】光的干涉、衍射、色散说明光具有波动性,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D正确.4.【答案】D【解析】赫兹在实验中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选项A错误;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并认为光是一种电磁波,选项B错误;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选项C错误;托马斯·杨进行了双缝实验,发现了光的干涉性质,选项D正确.5.【答案】B【解析】若入射光的频率增加,光电子的能量变大,A错;发生光电效应的条件是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截止频率,只要频率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那么一定会有光电子逸出,光的强弱不影响光电子的能量,只影响单位时间内发出光电子的数目.入射光的频率不变,光的强度减弱,单位时间内逸出电子数目减少,B对,C错;频率增加,光电子的能量一定变大,光照强度不变,则单位时间内照射的光子数减少,所以逸出的光电子数减小,D错.6.【答案】C【解析】由光电子逸出最大初动能随入射光频率变化的图象E k=hν-W得,该图线的斜率表示普朗克常量h,纵轴截距的绝对值为逸出功,横轴截距绝对值对应的频率是发生光电效应的最小频率,即为极限频率,C正确.7.【答案】B【解析】概率波与机械波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的本质不同,故A错误;物质波是一种概率波,故B正确;概率波和机械波都能发生干涉和衍射现象,但其本质是不一样的,故C错误;根据不确定性关系,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若有一个粒子,则不能确定它从其中的哪一个缝中穿过,故D错误.8.【答案】C【解析】康普顿效应揭示了光具有粒子性,A错误;在康普顿效应中,当入射光子与晶体中的电子碰撞时,把一部分动量转移给电子,则动量减小,根据λ=,知波长变长,B错误,C正确;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都无法用经典电磁理论进行解释,D错误.9.【答案】C【解析】光电效应的发生是瞬时的,A错误;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 k=hν-W0可知,频率增大为原来的2倍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不是原来的2倍,B错误;入射光波长增大为原来的2倍,频率变为原来的,有可能不发生光电效应,C正确;入射光强增大为原来的2倍时,单位时间发出的光电子数量有可能变为原来的2倍,D错误.10.【答案】A【解析】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 k=hν-W0,入射光的频率相同,逸出功越小,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A正确,C错误;同一金属在能发生光电效应的条件下,光电流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与逸出功无关,B错误;不同的金属,光电流强度不仅与入射光的强度有关,还与所加电压有关,故强度较大的紫外线照射的金属产生的光电流强度不一定较大,D错误.11.【答案】ABC【解析】用一定频率单色照射光电管时,电流表指针会发生偏转,知ν>ν0,A正确;发生光电效应后,增加光的强度能使光电流增大,B正确;滑片P向左移,光电管两端的电压增大,左边的极板为负极,右边极板为正极,到达极板的光电子数增大,电流表示数增大,C正确,D错误.12.【答案】BD【解析】光电效应的发生存在一个极限频率,同时对应着极限波长,只要照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对应着小于极限波长)就会发生光电效应,与照射光的强度无关,红光和黄光的频率均小于绿光的频率,而紫光频率大于绿光的频率,正确答案是B、D.13.【答案】AD【解析】不确定关系表明,无论采用什么方法试图确定位置坐标和相应动量中的一个,必然引起另一个较大的不确定性,这样的结果与测量仪器及测量方法是否完备无关,无论怎样改善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都不可能逾越不确定关系所给出的限度.14.【答案】BC【解析】在光电管中若发生了光电效应,单位时间内发射光电子的数目只与入射光的强度有关,光电流的饱和值只与单位时间内发射光电子的数目有关.据此可判断A、D错误,B正确.波长λ=0.5 μm的光子的频率ν==Hz=6×1014Hz>4.5×1014Hz,可发生光电效应,所以C正确.15.【答案】(1)4.9×1044个(2)1.8×1014kW【解析】(1)设地面上垂直太阳光每平方米面积上每秒接收的可见光光子数为n,则有:P×45%=nh ,解得n==个=1.75×1021个,则所求可见光光子数N=n·4πR2=1.75×1021×4×3.14×(1.5×1011)2个≈4.9×1044个.(2)地球接收太阳光的总功率P地=Pπr2=1.4×3.14×(6.4×106)2kW≈1.8×1014kW.16.【答案】见解析【解析】小汽车的动量为p=mv=1 000×30 kg·m/s=3×104kg·m/s,故小汽车的德布罗意波的波长为λ==m=2.21×10-38m因小汽车的德布罗意波的波长太短,故无法观察到其波动性.17.【答案】能发生光电效应【解析】波长λ=0.2 μm的光的光子的能量为:E=hν==9.945×10-19J锌的逸出功:W0=3.34 eV=3.34×1.6×10-19J=5.344×10-19J由于E>W0,故能够发生光电效应.18.【答案】(1)(2)【解析】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 k=hν-W0及动能定理eU c=E k得U c=(ν-νc)结合图象知k===普朗克常量h=,ν0=。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第十七章《波粒二象性》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第十七章《波粒二象性》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波粒二象性》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1.一束波长为7×10-5cm的光波,每秒钟有3×1015个光子通过一个与光线垂直的平面.另有一束光,它传输相同的能量,但波长为4×10-5cm.那么这束光每秒钟通过这垂直平面的光子数目为( )A.0.58×1015个 B.3×1015个 C. 1.71×1015个 D. 5.25×1015个2.质量为m的粒子原来的速度为v,现将粒子的速度增大为2v,则描述该粒子的物质波的波长将(粒子的质量保持不变)( )A.保持不变B.变为原来波长的两倍C.变为原来波长的一半D.变为原来波长的四倍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爱因斯坦在光的粒子性的基础上,建立了光电效应方程B.康普顿效应表明光子只具有能量,不具有动量C.实物的运动有特定的轨道,所以实物不具有波粒二象性D.德布罗意指出微观粒子的动量越大,其对应的波长就越长4.真空中有一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分别由铂和钾(其极限波长分别为λ1和λ2)制成,极板面积为S,间距为d.现用波长为λ(λ1<λ<λ2)的单色光持续照射两板内表面,则电容器的最终带电荷量Q正比于( )A.() B.() C.() D.() 5.近年来军事行动中,士兵都配带“红外夜视仪”,在夜间也能清楚地看清目标,主要是因为( )A.“红外夜视仪”发射出强大的红外线,照射被视物体B.一切物体均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C.一切高温物体均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D.“红外夜视仪”发射出X射线,被射物体受到激发而发出红外线6.下列有关黑体辐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越高,黑体辐射的强度越大B.温度越高,黑体辐射的强度越小C.黑体辐射的强度与温度无关D.随着温度的升高,黑体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长的方向移动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概率波和机械波的本质是一样的,都能发生干涉和衍射现象B.只要增大入射光强度,就一定能发生光电效应C.如果能发生光电效应,只增大入射光强度,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目不变D.光的干涉现象中,干涉亮条纹部分是光子到达几率大的地方8.如图所示,一个粒子源产生某种粒子,在其正下方安装只有两条狭缝的挡板,粒子穿过狭缝打在下方的荧光屏上使荧光屏发光,那么在荧光屏上将看到( )A.只有两条亮纹B.有多条明暗相间的条纹C.没有亮纹D.只有一条亮纹9.下列有关光的波粒二象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的光是波,有的光是粒子B.光子与电子是同样的一种粒子C.光的波长越长,其波动性越显著;波长越短,其粒子性越显著D.大量光子的行为往往表现出粒子性10.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都包含有电子与光子的相互作用过程,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种效应中电子与光子组成的系统都服从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B.两种效应都相当于电子与光子的弹性碰撞过程C.两种效应都属于吸收光子的过程D.光电效应是吸收光子的过程,而康普顿效应相当于光子和电子弹性碰撞的过程11.1924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提出物质波的概念,任何一个运动着的物体,小到电子,大到行星、恒星都有一种波与之对应,波长为λ=,p为物体运动的动量,h 是普朗克常量.同样光也有具有粒子性,光子的动量为p=.根据上述观点可以证明一个静止的自由电子如果完全吸收一个γ光子,会发生下列情况:设光子频率为ν,则光子能量E=hν,光子动量p==,被电子吸收后有hν=mv2,=mv,由以上两式可解得:v=2c,电子的速度为两倍光速,显然这是不可能的.对此,下列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A.因为在微观世界动量守恒定律不适用,上述推理错误,所以电子可能完全吸收一个γ光子B.因为在微观世界能量守恒定律不适用,上述推理错误,所以电子可能完全吸收一个γ光子C.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中普遍适用的规律,所以唯一结论是电子不可能完全吸收一个γ光子D.以上分析、判断都不对12.下列关于光的波粒二象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在传播时是波,而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就转变成粒子B.由光电效应现象可知光子与电子是同一种粒子C.在一束光中,光子间的相互作用使光表现出波的性质D.光是一种波,同时也是一种粒子,在光子能量ɛ=hν中,频率ν仍表示的是波的特性二、多选题13. 用强度和频率都相同的两束紫外线分别照射到两种不同金属的表面上,均可发生光电效应,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束紫外线光子总能量相同B.从不同的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相同C.在单位时间内从不同的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数相同D.从不同的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不同14.在光电效应实验中,采用极限频率为νc=5.5×1014Hz钠阴极,已知普朗克常量h =6.6×10-34J·s,电子质量m=9.1×10-31kg.用频率ν=7.5×1014Hz的紫光照射钠阴极产生光电子的( )A.动能的数量级为10-19JB.速率的数量级为108m/sC.动量的数量级为10-27kg·m/sD.德布罗意波长的数量级为10-9m15.在光电效应实验中,两个实验小组分别在各自的实验室,约定用相同频率的单色光,分别照射锌和银的表面,结果都能发生光电效应,如图甲,并记录相关数据.对于这两组实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饱和光电流一定不同B.因为材料不同逸出功不同,所以遏止电压U c不同C.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不同D.分别用不同频率的光照射之后绘制U c~ν图象(ν为照射光频率,图乙为其中一小组绘制的图象),图象的斜率可能不同1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从光的概念上看,光波是一种概率波B.电子束穿过铝箔后的衍射图样证实了电子的粒子性C.光电效应揭示了光的粒子性,而康普顿效应则反映了光的波动性D.每一个粒子都与一个对应的波相联系,这种与实物粒子相联系的波后来称为物质波17.如图所示,与锌板相连的验电器的铝箔原来是张开的,现在让弧光灯发出的光照射到锌板,发现与锌板相连的验电器的铝箔张角变大,此实验事实说明( )A.光具有波动性B.光具有粒子性C.若改用激光器发出的红光照射锌板,观察到验电器的铝箔张角则一定会变得更大D.验电器的铝箔原来带正电三、实验题18.如图所示,这是工业生产中大部分光电控制设备用到的光控继电器的示意图,它由电源、光电管、放大器、电磁继电器等几部分组成.(1)示意图中,a端应是电源________极.(2)光控继电器的原理是:当光照射光电管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当用绿光照射光电管阴极K时,可以发生光电效应,则________说法正确.A.增大绿光照射强度,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增大B.增大绿光照射强度,电路中光电流增大四、计算题19.红宝石激光器发射的激光是不连续的一道道的闪光,每道闪光称为一个脉冲.现有一红宝石激光器,发射功率为P=1.0×106W,所发射的光脉冲持续时间Δt=1.0×10-11s,波长为693.4 nm (1 nm=10-9m),求:(1)每个光脉冲的长度.(2)每个光脉冲含有的光子数.(已知h=6.63×10-34J·s)20.质量为m=6.64×10-27kg的α粒子通过宽度为a=0.1 mm的狭缝后,其速度的不确定量约为多少?若其速度v=3×107m/s,它能否看成经典粒子?21.波长为λ的单色光照射某金属M表面发生光电效应,发射的光电子(电荷量绝对值为e,质量为m)经狭缝S后垂直进入磁感应强度为B的均匀磁场,如图所示,今已测出电子在该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最大半径为R,求:(1)金属材料的逸出功;(2)反向遏止电压.答案解析1.【答案】C【解析】由题意得n1=n2,代入数据得n2=1.71×1015个,2.【答案】C【解析】质量为m的粒子运动速度为v,其动量p=mv,所以对应的物质波的波长为λ=,现将粒子的速度增大为2v,则描述该粒子的物质波的波长将变为原来波长的一半.3.【答案】A【解析】4.【答案】D【解析】由C=可知,Q=CU=U,从金属板钾中打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m =h-h,当eU=E km时极板上带电荷量最多,联立可知D项正确.5.【答案】B【解析】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向外辐射红外线,不同物体辐射出来的红外线不同,采用“红外夜视仪”可以清楚地分辨出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不受白天和夜晚的影响,即可确认出目标从而采取有效的行动,故只有B正确.6.【答案】A【解析】黑体辐射的强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黑体辐射的强度越大,随着温度的升高,黑体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A正确.7.【答案】D【解析】概率波是物质波,传播不需要介质,而机械波传播需要介质,故概率波和机械波的本质是不一样的,但是都能发生干涉和衍射现象,A错误;发生光电效应的条件是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与光的强度无关,B错误;如果能发生光电效应,只增大入射光强度,则光子的密集程度增加,故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目增加,C 错误;光波是概率波,故光的干涉现象中,干涉亮条纹部分是光子到达几率大的地方,D正确.8.【答案】B【解析】由于粒子源产生的粒子是微观粒子,它的运动受波动规律支配,对大量粒子运动到达屏上的某点的概率,可以用波的特征进行描述,即产生双缝干涉,在屏上将看到干涉条纹,所以B正确.9.【答案】C【解析】一切光都具有波粒二象性,光的有些行为(如干涉、衍射)表现出波动性,光的有些行为(如光电效应)表现出粒子性,所以,不能说有的光是波,有的光是粒子.虽然光子与电子都是微观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但电子是实物粒子,有静止质量,光子不是实物粒子,没有静止质量,电子是以实物形式存在的物质,光子是以场形式存在的物质,所以,不能说光子与电子是同样的一种粒子.光的波粒二象性的理论和实验表明,大量光子的行为表现出波动性,个别光子的行为表现出粒子性.光的波长越长,衍射性越好,即波动性越显著;光的波长越短,其光子能量越大,个别或少数光子的作用就足以引起光接收装置的反应,其粒子性就很显著,所以C正确.10.【答案】D【解析】光电效应吸收光子放出电子,其过程能量守恒,但动量不守恒,康普顿效应相当于光子与电子弹性碰撞的过程,并且遵守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两种效应都说明光具有粒子性,故D正确.11.【答案】C【解析】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中普遍适用的规律,故选项C正确,选项A、B、D错误.12.【答案】D【解析】波粒二象性是光的根本属性,有时它的波动性显著,有时它的粒子性显著,A 错误;光子是电磁波,而电子是实物粒子,B错误;在一束光中,光子间的相互作用不影响光的波动性与粒子性,C错误;光是一种波,同时也是一种粒子,在光子能量ɛ=hν中,频率ν仍表示的是波的特性,它体现了光的波动性与粒子性的统一,D正确.13.【答案】ACD【解析】它们的频率相同,则两束紫外线光子总能量相同,A正确;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 k=hν-W,入射光的频率相同,因两种金属的逸出功不同,所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不同,B错误,D正确;单位时间内产生的光电子数目与入射光的强度有关,故强度相同的紫外线照射的金属,单位时间内产生的光电子数目相同,C正确.14.【答案】AD【解析】15.【答案】BC【解析】虽然光的频率相同,但光强不确定,所以单位时间逸出的光电子数可能相同,而饱和光电流不一定相同,A错误;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 km=hν-W0和eU c=E km得出,相同频率,不同逸出功,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不同,遏止电压也不同,B、C正确;因为U c=-,知图线的斜率等于,从图象上可以得出斜率的大小,已知电子电量,可以求出斜率与普朗克常量有关, D错误.16.【答案】AD【解析】光波是一种概率波,A正确;电子束穿过铝箔后的衍射图样,证实了电子的波动性,B错误;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揭示了光的粒子性,C错误;与实物粒子相联系的波称为物质波,故D正确.17.【答案】BD【解析】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A错误,B正确.若改用激光器发出的红光照射锌板,不一定能使锌板发生光电效应,故其夹角不一定会变得更大,C错误.弧光灯照射锌板发生光电效应现象,电子从锌板逸出,锌板带上正电,铝箔张角变大,说明其原来带正电,D正确.18.【答案】(1)正 (2)阴极K发射电子,电路中产生电流,经放大器放大的电流产生的磁场使铁芯M磁化,将衔铁N吸住.无光照射光电管时,电路中无电流,N自动离开M(3)B【解析】19.【答案】(1)3.0×10-3m (2)0.34×1014个【解析】(1)光脉冲的长度即光在一个脉冲时间内传播的距离,根据s=ct可知每个光脉冲的长度s=cΔt=3×108×1.0×10-11=3.0×10-3m(2)根据E=Pt可知每个光脉冲含有的能量为E=1.0×106×1.0×10-11J =10-5J而每个光子的能量ɛ=hν=h故每个光脉冲含有的光子数n=≈0.34×1014个.20.【答案】8×10-5m/s 能【解析】α粒子位置不确定量Δx=a,由不确定性关系ΔxΔp≥及Δp=mΔv,得Δv≥≈8×10-5m/s,因为v≥Δv,所以能看成经典粒子处理.21.【答案】(1)-(2)【解析】(1)电子在磁场中半径最大时对应的初动能最大,由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则有:Bev m=再由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可得:E k=hν-W0=mv且ν=解得:W0=-E k=-(2)依据mv=eU c,则有:U c=。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同步练习:第17章《波粒二象性》测试2.docx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同步练习:第17章《波粒二象性》测试2.docx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桑水制作2014.4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Ⅱ卷两部分,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入题后括号内,第Ⅱ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下列关于光电效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某材料的逸出功是W ,则它的极限频率hWv0 B.光电子的初速度和照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C.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和照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D.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照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解析:由光电效应方程k E =hv -W 知,B 、C 错误,D 正确.若k E =0,得极限频率0v =hW ,故A 正确.答案AD2.在下列各组所说的两个现象中,都表现出光具有粒子性的是 ( ) A.光的折射现象、偏振现象 B.光的反射现象、干涉现象 C.光的衍射现象、色散现象 D.光电效应现象、康普顿效应 解析:本题考查光的性质.干涉、衍射、偏振都是光的波动性的表现,只有光电效应现象和康普顿效应都是光的粒子性的表现,D 正确.答案D3.关于光的波粒二象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大量光子的效果往往表现出波动性,个别光子的行为往往表现出粒子性 B.光在传播时是波,而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就转变成粒子 C.高频光是粒子,低频光是波D.波粒二象性是光的根本属性,有时它的波动性显著,有时它的粒子性显著解析:根据光的波粒二象性知,A 、D 正确,B 、C 错误. 答案AD4.当具有5.0 eV 能量的光子照射到某金属表面后,从金属表面逸出的电子具有最大的初动能是1.5 eV.为了使这种金属产生光电效应,入射光的最低能量为 ( )A.1.5 eVB.3.5 eVC.5.0 eVD.6.5 eV 解析:本题考查光电效应方程及逸出功.由W hv E k -=得W =hv -k E =5.0 eV-1.5 eV=3.5 eV 则入射光的最低能量为h m in v =W =3.5 eV 故正确选项为B. 答案B解析:由动量守恒定律知,吸收了紫外线光子的3O 分子与光子原来运动方向相同.故正确选项为B.答案B6.关于光电效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B.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形成的光电流越强C.能否产生光电效应现象,决定于入射光光子的能量是否大于或等于金属的逸出功D.用频率是1v 的绿光照射某金属发生了光电效应,改用频率是2v 的黄光照射该金属一定不发生光电效应解析:本题考查光电效应.由光电效应方程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但不是正比关系,A 错.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与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无关,B 错.用频率是1v 的绿光照射某金属发生了光电效应,改用频率是2v 的黄光照射该金属不一定不发生光电效应,D 错、C 对.答案C7.在验证光的波粒二象性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使光子一个一个地通过单缝,如果时间足够长,底片上会出现衍射图样 B.单个光子通过单缝后,底片上会出现完整的衍射图样C.光子通过单缝的运动路线像水波一样起伏D.单个光子通过单缝后打在底片的情况呈现出随机性,大量光子通过单缝后打在底片上的情况呈现出规律性解析:根据光的波粒二象性知,A 、D 正确,B 、C 错误. 答案AD8.用波长为1λ和2λ的单色光A 和B 分别照射两种金属C 和D 的表面.单色光A 照射两种金属时都能产生光电效应现象;单色光B 照射时,只能使金属C 产生光电效应现象,不能使金属D 产生光电效应现象.设两种金属的逸出功分别为C W 和D W ,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1λ>2λ,C W >D WB. 1λ>2λ,C W <D WC. 1λ<2λ,C W >D WD. 1λ<2λ,C W <D W解析:由题意知,A 光光子的能量大于B 光光子,根据E =hv =hλc,得1λ<2λ;又因为单色光B 只能使金属C 产生光电效应现象,不能使金属D 产生光电效应现象,所以C W <D W ,故正确选项是D.答案D9.光子有能量,也有动量p =λh,它也遵守有关动量的规律.如图所示,真空中有一“∞”字形装置可绕通过横杆中点的竖直轴O O 在水平面内灵活地转动,其中左边是圆形黑纸片,右边是和左边大小、质量均相同的圆形白纸片.当用平行白光垂直照射这两个圆面时,关于此装置开始时转动情况(俯视)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顺时针方向转动B.逆时针方向转动C.都有可能D.不会转动解析:本题考查光子的动量.光照射到黑纸片上被吸收,照射到白纸片上被反射,因此白纸片受到的冲量大,装置逆时针转动.故正确选项为B.答案B10.如图所示为一光电管的工作原理图,当用波长为λ的光照射阴极K 时,电路中有光电流,则 ( )A.换用波长为1λ(1λ>λ)的光照射阴极K 时,电路中一定没有光电流B.换用波长为2λ (2λ<λ)的光照射阴极K 时,电路中一定有光电流C.增加电路中电源的路端电压,电路中的光电流一定增大D.将电路中电源的极性反接,电路中可能还有光电流解析:用波长为λ的光照射阴极K ,电路中有光电流,表明λ小于该金属的极限波长0λ,换用波长为1λ照射,虽然1λ>λ,但是1λ不一定大于0λ,所以用波长为1λ的光照射时,可能仍有光电流,故A 错误.用波长为2λ (2λ<λ)的光照射阴极K 时,因2λ<λ<0λ,故电路中一定有光电流,B 对.如果电源的端电压已经足够大,阴极K 逸出的光电子都能全部被吸引到阳极形成光电流,此时再增大路端电压,电路中的光电流也不再增大,C 错.将电路中电源的极性反接,具有最大初动能的光电子有可能能够克服电场阻力到达阳极A ,从而形成光电流,所以D 正确.答案BD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二、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11.如右图所示,一验电器与锌板相连,在A 处用一紫外线灯照射锌板,关灯后,指针保持一定偏角.(1)现用一带负电的金属小球与锌板接触,则验电器指针偏角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使验电器指针回到零,再用相同强度的钠灯发出的黄光照射锌板,验电器指针无偏转.那么,若改用强度更大的红外线灯照射锌板,可观察到验电器指针 (填“有”或“无”)偏转.解析:当用紫外光照射锌板时,锌板发生光电效应,放出光电子而带上了正电,此时与锌板连在一起的验电器也带上了正电,从而指针发生了偏转.当带负电的小球与锌板接触后,中和了一部分正电荷,从而使验电器的指针偏转减小.使验电器指针回到零,用钠灯黄光照射,验电器指针无偏转,说明钠灯黄光的频率小于极限频率,红外光比钠灯黄光的频率还要低,更不可能发生光电效应.能否发生光电效应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答案(1)减小 (2)无12.在某种介质中,某单色光的波长为λ,已知该色光光子能量为E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c ,则该介质对这种色光的折射率为 .解析:由E =hv 得色光频率:v =h E 单色光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v =h Ev λλT λ==介质对这种色光的折射率:n =Ehcv c λ=.答案Ehc λ13.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中,每放出一个氧分子要吸收8个波长为6.68×10-7m 的光子,同时每放出1 mol 氧气,植物储存469 kJ 的能量.则绿色植物能量转化效率为 (普朗克常量h =6.63×10-34J ·s ).解析:吸收的能量为E =8N A hλc =8×6.0×1023×6.63×10-34×781068.6100.3-⨯⨯J =1.43×106J则能量转化效率为η=E E '×100%=651043.11069.4⨯⨯×100%=33%.答案33%14.康普顿效应证实了光子不仅具有能量,也有动量,下图给出了光子与静止电子碰撞后,电子的运动方向,则碰后光子可能沿方向 运动,并且波长 (填“不变”“变小”或“变长”).解析:因光子与电子碰撞过程动量守恒,所以碰撞之后光子和电子的总动量的方向与光子碰前的方向一致,可见碰后光子的方向可能沿1方向,不可能沿2或3方向;通过碰撞,光子将一部分能量转移给电子,能量减少,由E =hv 知,频率变小,再根据c =λv 知,波长变长.答案1 变长15.实验室用功率P =1 500 W 的紫外灯演示光电效应.紫外线波长λ=2 537︒A ,阴极离光源距离d =0.5 m,原子半径取r =0.5×10-10m,则阴极表面每个原子每秒钟接收到的光子数为.解析:以紫外灯为圆心,作半径为d 的球面,则每个原子每秒钟接收到的光能量为E =⨯24ππP πr 2=3.75×10-20J 因此每个原子每秒钟接收到的光子数为n =hcE hv E λ==5个. 答案5个三、本题共4小题,共4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6.(8分)为引起人眼的视觉,进入人眼的绿光的能量至少为每秒E =10-16J.假设在漆黑的夜晚,在距人s =100 m 远处点亮一只绿光小灯泡,为使人看到它的光线,小灯泡的功率至少为多大?(人用一只眼看,瞳孔直径为4 mm )解析:由题意知E =22)2π(4π1·d s P ⨯解得P =W 10W )104(1001016166-2321622=⨯⨯⨯=--d Es . 答案W 10-617.(9分)分别用λ和43λ的单色光照射同一金属,发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之比为1∶2.以h 表示普朗克常量,c 表示真空中的光速,则此金属板的逸出功是多大?解析:设此金属的逸出功为W ,根据光电效应方程得如下两式:当用波长为λ的光照射时:W hcE k -=λ1 ① 当用波长为34λ的光照射时:W hcE k -=3λ42 ②又2121=K k E E ③解①②③组成的方程组得:λ32hcW =. ④答案λ32hc18.(11分)纳米技术现在已经广泛应用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将激光束的宽度聚光到纳米级范围内,可以精确地修复人体损坏的器官.糖尿病引起视网膜病变是导致成年人失明的一个重要原因,利用聚光到纳米级的激光束进行治疗,90%的患者都可以避免失明的严重后果.一台功率为10 W 氩激光器,能发出波长λ=500 nm 的激光,用它“点焊”视网膜,每次“点焊”需要2×10-3 J 的能量,则每次“点焊”视网膜的时间是多少?在这段时间内发出的激光光子的数量是多少?解析:(1)根据E =Pt ,所以t =101023-⨯=PE s=2×10-4s.(2)由E =n 0E =nhλc得: n =83493100.31063.610500102λ⨯⨯⨯⨯⨯⨯=---hc E 个=5×1015个.答案2×10-4s 5×1015个19.(12分)如图所示,伦琴射线管两极加上一高压电源,即可在阳极A 上产生X 射线.(h =6.63×10-34 J ·s,电子电荷量e =1.6×10-19C)(1)如高压电源的电压为20 kV ,求X 射线的最短波长;(2)如此时电流表读数为5 mA ,1 s 内产生5×1013个平均波长为1.0×10-10m 的光子,求伦琴射线管的工作效率.解析:(1)X 射线管阴极上产生的热电子在20 kV 高压加速下获得的动能全部变成X 光子的能量,X 光子的波长最短.由W =Ue =hv =hc /λ得λ=Uehc =194834106.11021031063.6--⨯⨯⨯⨯⨯⨯m =6.2×10-11m.(2)高压电源的电功率 P 1=UI=100 W每秒产生X 光子的能量 P 2=nhc /λ=0.1 W 效率为η=12P P =0.1%. 答案(1)6.2×10-11m (2)0.1%。

高中同步测试卷·新人教物理选修3-5:同步练习 第17章 波粒二象性 第1节

高中同步测试卷·新人教物理选修3-5:同步练习 第17章 波粒二象性 第1节

第十七章波粒二象性第1节能量量子化一、黑体与黑体辐射1.黑体:是指能够______吸收入射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而不发生反射的物体.2.热辐射:周围的一切物体都在辐射________,这种辐射与物体的______有关.3.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图1(1)一般材料的物体,辐射电磁波的情况除与______有关外,还与材料的种类及表面状况有关.(2)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的______有关,如图1所示.①随着温度的升高,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______;②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______的方向移动.二、能量子1.定义:普朗克认为,带电微粒辐射或者吸收能量时,只能辐射或吸收某个最小能量值ε的________.即:能的辐射或者吸收只能是____________.这个不可再分的最小能量值ε叫做________.2.能量子大小ε=hν,其中ν是电滋波的频率,h称为________常量.h=____J·s(一般取h=6.63×10-34J·s).3.能量的量子化在微观世界中微观粒子的能量是________的,或者说微观粒子的能量是______的.这种现象叫能量的量子化.【概念规律练】知识点一黑体和黑体辐射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一切物体都在辐射电磁波B.一般物体辐射电磁波的情况只与温度有关C.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D.黑体能够完全吸收入射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知识点二黑体辐射的规律2.关于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叙述正确的有()A.随着温度的升高,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B.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C.黑体辐射的强度与波长无关D .黑体辐射无任何实验规律3.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如图2所示,由图可知( )图2A .随温度升高,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B .随温度降低,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C .随温度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D .随温度降低,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长的方向移动 知识点三 能量子4.已知某种单色光的波长为λ,在真空中光速为c ,普朗克常量为h ,则电磁波辐射的 能量子ε的值为( )A .h c λB .h λC .chλD .以上均不正确 5.神光“Ⅱ”装置是我国规模最大,国际上为数不多的高功率固体激光系统,利用它可获得能量为2 400 J 、波长λ为0.35 μm 的紫外激光,已知普朗克常量h =6.63×10-34J ·s , 则该紫外激光所含光子数为( ) A .2.1×1021个 B .4.2×1021个 C .2.1×1015个 D .4.2×1015个 【方法技巧练】利用能量子的关系式求解有关问题6.氦—氖激光器发出波长为633 nm 的激光,当激光器的输出功率为1 mW 时,每秒发 出的光子数为( ) A .2.2×1015 B .3.2×1015 C .2.2×1014 D .3.2×10147.小灯泡的功率P =1 W ,设其发光向四周均匀辐射,平均波长λ=10-6 m ,求在距离d =1.0×104m 处,每秒钟落在垂直于光线方向面积为1 cm 2上的光子数是多少?(h =6.63×10-34J ·s )1.对黑体辐射电磁波的波长分布的影响因素是( ) A .温度 B .材料 C .表面状况 D .以上都正确 2.能正确解释黑体辐射实验规律的是( ) A .能量的连续经典理论B.普朗克提出的能量量子化理论C.以上两种理论体系任何一种都能解释D.牛顿提出的能量微粒说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微观粒子的能量变化是跳跃式的B.能量子与电磁波的频率成正比C.红光的能量子比绿光大D.电磁波波长越长,其能量子越大4.红、橙、黄、绿四种单色光中,光子能量最小的是()A.红光B.橙光C.黄光D.绿光5.单色光从真空射入玻璃时,它的()A.波长变长,速度变小,光量子能量变小B.波长变短,速度变大,光量子能量变大C.波长变长,速度变大,光量子能量不变D.波长变短,速度变小,光量子能量不变6.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各种色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相同,在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B.各种色光在真空中频率不同,同一色光在各种介质中频率相同C.同一色光在各种介质中折射率不同,不同色光在同一介质中折射率相同D.各种色光在同一介质中波长不同,同一色光在真空中的波长比任何介质中波长都长7.对于带电微粒辐射和吸收能量时的特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以某一个最小能量值为单位一份一份地辐射或吸收B.辐射和吸收的能量是某一最小值的整数倍C.吸收的能量可以是连续的D.辐射和吸收的能量是量子化的8.对一束太阳光进行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光是由各种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B.在组成太阳光的各单色光中,其能量最强的光为红光C.在组成太阳光的各单色光中,其能量最强的光为紫光D.组成太阳光的各单色光的能量都相同9.在自然界生态系统中,蛇与老鼠等生物通过营养关系构成食物链,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蛇是老鼠的天敌,它通过接收热辐射来发现老鼠的存在.假设老鼠的体温约37℃,它发出的最强的热辐射的波长为λmax.根据热辐射理论,λmax与辐射源的绝对温度T的关系近似为λmax T=2.90×10-3m·K.则老鼠发出的最强的热辐射的波长为()A.7.8×10-5m B.9.4×10-6m-4-8物体的温度升高或降低,为什么不是一段一段的而是连续的,试解释其原因.11.人眼对绿光最为敏感,正常人的眼睛接收到波长为530 nm的绿光时,只要每秒有6 个绿光的光子射入瞳孔,眼睛就能察觉.普朗克常量为6.63×10-34J·s,光速为3.0×108 m/s,则人眼能察觉到绿光时所接收到的最小功率是多少?12.某广播电台的发射功率为10 kW,能发射出在空气中波长为187.5 m的电磁波,试求:(1)该电台每秒钟从天线发射多少个光子?(2)若向四面八方发射的光子视为均匀的,求在离天线2.5 km处,直径为2 m的环状天线每秒钟接收的光子个数以及接收功率?第十七章波粒二象性第1节能量量子化课前预习练一、1.完全2.电磁波温度3.(1)温度(2)温度①增加②较短二、1.整数倍一份一份的能量子2.普朗克 6.626×10-343.量子化分立课堂探究练1.ACD[根据热辐射的定义,A正确;根据热辐射和黑体辐射的特点知一般物体辐射电磁波的情况除与温度有关外,还与材料种类和表面状况有关,而黑体辐射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B错误,C正确;根据黑体的定义知D正确.]2.AB[黑体辐射的规律为随着温度的升高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增加,同时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3.ACD点评黑体辐射具有以下规律:①随着温度的升高,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增加.②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4.A[由光速、波长的关系可得出光的频率ν=cλ,从而ε=hν=h cλ,故A正确.] 5.B6.B [一个光子能量ε=hν=hc λ.当激光器输出功率为1 mW 时,每秒发出光子数为N =Ptε=Pth c λ=3.2×1015个,B 正确.]7.4×105个解析 每秒钟内小灯泡发出的能量为E =Pt =1 J光子的能量:ε=hν=hc λ=6.63×10-34×3×10810-6J =1.989×10-19 J小灯泡每秒钟辐射的光子数: n =E ε=11.989×10-19个≈5×1018个 距离小灯泡d 的球面面积为:S =4πd 2=4π×(1.0×104)2 m 2=1.256×109 m 2=1.256×1013 cm 2每秒钟辐射到1 cm 2的球面上的光子数为:N =nS =5×10181.256×1013个≈4×105个.方法总结 解决有关光子的能量辐射问题要明确能量子与功率、波长、光速和频率之间的关系,熟练掌握E =Pt =nε、ε=hν、c =λν等公式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课后巩固练1.A [根据黑体辐射电磁波的波长分布的决定因素得其只与温度有关.]2.B [根据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随着温度的升高,一方面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增加;另一方面,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只能用普朗克提出的能量量子化理论才能得到较满意的解释,故B 正确.]3.AB 4.A5.D [因为光的频率不变,光量子的能量不变;再根据折射率n =c v =λλ′可知,光的速度变小,波长变短.]6.ABD [各种色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都相同;同一介质对不同色光有不同的折射率;同一色光频率不变;同一色光在不同介质中波速不同,在不同介质中波长不同.]7.ABD 8.AC9.B [体温为37℃时,热力学温度T =310 K ,根据λmax T =2.90×10-3 m ·K ,得λmax =2.90×10-3310m =9.4×10-6 m .]10.由于宏观物质是由大量微粒组成的,每一个粒子的能量是一份一份的,这符合能量量子化假说,而大量粒子则显示出了能量的连续性,故我们平时看到的物体的温度升高或降低不是一段一段的,而是连续的.11.2.3×10-18 W解析 因每秒有6个绿光的光子射入瞳孔,所以察觉到绿光所接收的最小功率P =Et,式中E =6ε,又ε=hν=h c λ,可解得P =6×6.63×10-34×3×108530×10-9W =2.3×10-18 W . 12.(1)1031个 (2)4×1023个 4×10-4 W 解析 (1)每个光子的能量ε=hν=hc λ=6.63×10-34×3×108187.5J =1.06×10-27 J .则每秒钟电台发射上述波长的光子数N =Pt/ε=104×11.06×10-27个≈1×1031个(2)设环状天线每秒接收光子数为n,以电台发射天线为球心,则半径为R的球面积S=4πR2.而环状天线的面积S′=πr2,所以n=πr24πR2·N=4×1023个;接收功率P收=πr24πR2·P总=4×10-4W.点评电磁波的传播或接收不是连续的,而是与可见光一样都是一份一份的,而每一份光子的能量为ε=hν;其次,解决本题还要注意能量守恒观点在电磁波知识中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波粒二象性》测试题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

)1.在下列各组的两个现象中都表现出光具有波动性的是( ) A .光的折射现象、色散现象 B .光的反射现象、干涉现象 C .光的衍射现象、偏振现象D .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光电效应现象解析:因为色散现象说明的是白光是由各种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故A 错;由于反射现象并非波动所独有的性质,故B 错;直线传播并非波动所独有,且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故D 错;只有衍射现象和偏振现象为波动所独有的性质,所以C 正确。

答案:C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B .光的频率越大,波长越长C .光的波长越大,光子的能量越大D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0×108 m/s解析:干涉和衍射现象是波的特性,说明光具有波动性,A 对;光的频率越大,波长越短,光子能量越大,故B 、C 错;光真空中的速度为3.0×108 m/s ,故D 对。

答案:A 、D3.现代科技中常利用中子衍射技术研究晶体的结构,因为热中子的德布罗意波长与晶体中原子间距相近。

已知中子质量m =1.67×10-27kg ,可以估算德布罗意波长λ=1.82×10-10m 的热中子动能的数量级为( ) A .10-17J B .10-19J C .10-21JD .10-24J解析:由p =h λ及E k =p 22m 得,E k =h 22mλ2= 6.6262×10-682×1.67×10-27×1.822×10-20 J ≈4×10-21J ,C 正确。

答案:C4.下列关于光电效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金属的逸出功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B .光电流的大小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C .用不可见光照射金属一定比用可见光照射同种金属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大D .对于任何一种金属都存在一个“最大波长”,入射光的波长大于此波长时,就不能产生光电效应解析:逸出功与入射光无关,反映的是金属材料对电子的束缚能力;A 错误;光强越大,单位时间内入射的光子数越多,逸出的电子数也越多,光电流越大,B 错误;红外线的频率比可见光小,紫外线的频率比可见光大,由E k =hν-W 0知,C 错误;由产生光电效应的条件知,D 正确。

答案:D5.下列有关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光电效应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光子可以转化为电子B .大量光子易表现出波动性,少量光子易表现出粒子性C .光有时是波,有时是粒子D .康普顿效应表明光子和电子、质子等实物粒子一样也具有能量和动量解析:光电效应中,光子把能量转移给电子,而不是转化为电子,A 错误;由光的性质可知,B 正确;波动性和粒子性是光的两个固有属性,只是在不同情况下一种属性起主要作用,C 错误;康普顿效应表明光具有能量和动量,能量ε=hν,动量p =hλ,D 正确。

答案:B 、D6.一激光器发光功率为P ,发出的激光在折射率为n 的介质中波长为λ,若在真空中速度为c ,普朗克常量为h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激光在真空中的波长为nλB .该激光的频率为cλC .该激光器在t s 内辐射的能量子数为PtnλhcD .该激光器在t s 内辐射的能量子数为Ptλhc解析:激光在介质中的折射率n =c v =λ0νλν=λ0λ,故激光在真空中的波长λ0=nλ,A 正确;激光频率ν=c λ0=c nλ,B 错误;由能量关系Pt =Nε,c =λ0ν,λ0=nλ及ε=hν得N =Ptnλhc ,C正确,D 错误。

答案:A 、C7.两种单色光a 和b ,a 光照射某金属时有光电子逸出,b 光照射该金属时没有光电子逸出,则()A.在真空中,a光的传播速度较大B.在水中,a光的波长较小C.在真空中,b光光子的能量较大D.在水中,b光的折射率较小解析:由已知可得频率νa<νb,所以λa>λb,B对;由光子能量E=hν得,a光光子能量大,C错;在同种介质中频率大的光折射率大,即n a>n b,D对;在真空中各种光传播速度相同,都是c=3×108 m/s,A错。

答案:B、D8.光通过单缝所发生的现象,用位置和动量的不确定性关系的观点加以解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单缝宽,光沿直线传播,这是因为位置不确定量大,动量不确定量小可以忽略B.当光能发生衍射现象时,动量不确定量就不能忽略C.单缝越窄,中央亮纹越宽,是因为位置不确定量越小,动量不确定量越大D.以上解释都不正确解析:由不确定关系ΔxΔp≥h4π知,A、B、C正确。

答案:A、B、C9.下表列出了几种不同物体在某种速度下的德布罗意波长和频率为1 MHz的无线电波的波长,由表中数据可知()质量/kg速度(m·s-1)波长/m弹子球**×10-2 **×10-2**×10-30电子(100 eV)**×10-31**×106**×10-10无线电波(1 MHz)**×108 **×102A.要检测弹子球的波动性几乎不可能B.无线电波通常情况下只表现出波动性C.电子照射到金属晶体上能观察到波动性D.只有可见光才有波动性解析:弹子球的波长相对太小,所以检测其波动性几乎不可能,A对;无线电波波长较长,所以通常表现为波动性,B对;电子波长与金属晶体尺度差不多,所以能利用金属晶体观察电子的波动性,C 对;由物质波理论知,D 错。

答案:A 、B 、C10.研究光电效应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十七)-1所示,以频率为ν的光照射光电管阴极K 时,有光电子产生。

由于光电管K 、A 间加的是反向电压,光电子从阴极K 发射后将向阳极A 做减速运动。

光电流i 由图中电流计G 测出,反向电压U 由电压表V 测出。

当电流计的示数为零时,电压表的示数称为反向截止电压U 0。

在下列表示光电效应实验规律的图象中,错误的是( )图(十七)-1解析:由光电效应方程E k =h ν-W ,若加反向截止电压,则e U 0=E k 时无光电流,则U 0=E k e =h νe -We ,则U 0与ν的关系图线不过原点,故B 错;根据光电效应规律,当反向电压U 和频率ν一定时,光电流i 与光强I(光子个数)成正比,故A 正确;由于光强I 与入射光的光子个数成正比,所以当光强I 和频率ν一定时,光电流i 与反向电压U 的关系为C ,C 正确;根据光电效应规律,当光强I 和频率ν一定时,光电流i 与产生光电子的时间关系是“瞬时”关系(10-9 s),故D 项正确,本题只有B 错,故选B 。

答案:B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二、填空题。

(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把答案直接填写在题中横线上,不要求写出演算过程。

)11.(5分)如图(十七)-2所示,用导线将验电器与洁净锌板连接,触摸锌板使验电器指针归零。

用紫外线照射锌板,验电器指针发生明显偏转,接着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锌板,发现验电器指针张角减小,此现象说明锌板带________电(选填“正”或“负”);若改用红外线重复上实验,结果发现验电器指针根本不会发生偏转,说明金属锌的极限频率________红外线(选填“大于”或“小于”)。

图(十七)-2解析: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因锌板被紫外线照射后发生光电效应缺少电子而带正电,故验电器的负电荷与锌板正电荷中和一部分电荷后验电器指针偏角变小。

用红外线照射验电器指针偏角不变,说明锌板未发生光电效应,说明锌板的极限频率大于红外线的频率。

答案:正大于12.(5分)在光电效应实验中,如果实验仪器及线路完好,当光照射到光电管上时,灵敏电流计中没有电流通过,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入射光频率小于这种金属的极限频率(即入射光波长大于这种金属的极限波长),不能发生光电效应现象,即无光电子逸出。

另一种可能是光电管上所加反向电压太大,逸出的光电子减速运动,速度为零后又返回,使电路中没有电流通过。

答案:入射光波长太大(或反向电压太大)13.(5分)利用金属晶格(大小约10-10 m)作为障碍物观察电子的衍射图样,方法是让电子通过电场加速后,让电子束照射到金属晶格上,从而得到电子的衍射图样。

已知电子质量为m,电荷量为e,初速度为0,加速电压为U,普朗克常量为h,则加速后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为λ=________,若电子质量m=9.1×10-31kg,加速电压U=300 V,则电子束________(能或不能)发生明显衍射现象。

图(十七)-3解析:由eU=E k及p=2mE k得λ=hp=h2meU;将U=300 V代入,得λ=6.626×10-342×9.1×10-31×1.6×10-19×300m ≈0.71×10-10mλ与金属晶格差不多,所以能发生明显衍射。

答案:h2meU能 14.(5分)利用光电管产生光电流的电路如图(十七)-3所示。

电源的正极应接在________端(填“a ”或“b ”);若电流表读数为8 μA ,则每秒从光电管阴极发射的光电子至少是________个(已知电子电荷量为1.6×10-19C)。

解析:由题意知,电路图为利用光电管产生光电流的实验电路,光电管的阴极为K ,光电子从K 极发射出来要经高电压加速,所以a 端应该接电源正极,b 端接电源负极。

假定从阴极发射出来的光电子全部到达阳极A ,则每秒从光电管阴极发射出来的光电子数目为n =Q e =It e =8×10-61.6×10-19个=5×1013个。

答案:a 5×1013三、计算题(共6小题,共40分。

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

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5. (6分)如图(十七)-4所示,当开关S 断开时,用光子能量为2.5 eV 的一束光照射阴极P ,发现电流表读数不为零。

合上开关,调节滑线变阻器,发现当电压表读数小于0.60 V 时,电流表读数仍不为零;当电压表读数大于或等于0.60 V 时,电流表读数为零,求此阴极材料的逸出功为多大?图(十七)-4解析:设光子能量为2.5 eV 照射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12m v 2,阴极材料的逸出功为W ,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有:12m v 2=hν-W①题图中光电管上加的是反向电压,据题意,当反向电压达到U =0.60 V 以后,具有最大初动能的光电子也不能达到阳极,因此eU =12m v 2②由①②得W =hν-eU =2.5 eV -0.6 eV =1.9 eV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