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课题申报:不同技术方案“1对1移动学习”系统构建及案例研究
课题申报书:移动学习在学科教学中的利用研究
课题申报书:移动学习在学科教学中的利用研究一、课题背景与意义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移动学习已成为教育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
移动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具有设备便携、时间灵活、个性化学习等特点,将其应用于学科教学中,有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我国近年来在教育信息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在移动学习应用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
本课题旨在研究移动学习在学科教学中的利用策略和方法,以期为推动我国移动学习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1. 研究目标(1)分析移动学习在学科教学中的优势与挑战。
(2)探索移动学习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模式与方法。
(3)构建移动学习支持下的学科教学策略与评价体系。
(4)为教师提供有效的移动学习教学设计与实施指导。
2. 研究内容(1)移动学习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2)移动学习优势与挑战的实证研究。
(3)移动学习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模式与方法研究。
(4)移动学习支持下的学科教学策略与评价体系构建。
(5)教师移动学习教学设计与实施指导。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 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收集国内外关于移动学习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相关文献,梳理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实证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了解移动学习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3)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移动学习教学实践案例,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4)教学实验:设计移动学习教学实验,验证所提出的移动学习应用模式与方法的有效性。
(5)系统构建:基于研究结果,构建移动学习支持下的学科教学策略与评价体系。
(6)教师培训与指导:针对移动学习教学设计与实施,为教师提供培训与指导。
2. 技术路线(1)移动学习理论研究与文献综述。
(2)移动学习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3)移动学习优势与挑战的实证研究。
(4)移动学习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模式与方法研究。
课题申报模板:移动实验教学研究与实践——以数据库课程为例
课题申报范例精选【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
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
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
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
移动实验教学研究与实践——以数据库课程为例课题名称:移动实验教学研究与实践——以数据库课程为例关键词:移动实验教学移动学习移动实验申报级别: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课题类别:青年课题学科分类:信息技术研究类型:信息技术预期研究成果:立项号:166242869课题设计论证1、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近几年随着3G、4G、WiFi等移动、无线网络和智能手机、平板的普及,移动技术与数字化学习技术的结合产生了一种新型教育模式——移动学习。
移动学习在国外已备受关注,如美国加州大学移动学习研究项目、欧洲Learning2GO项目、英国Sheffield Hallam大学的移动学习有效性研究等,都开展了移动学习研究。
我国移动学习研究起步较晚。
2002年教育部高教司试点项目“移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开展,开启教育界对移动学习的广泛研究。
北京大学教育实验室在2002年开发出了第一个移动教育平台;台湾清华大学在2008年首开手机课程“嵌入式系统程序课”,探索开展利用手机进行移动教学;2012 年底,国家开放大学启动了“5 分钟课程”项目,开启移动互联时代自主学习、碎片化学习。
移动学习具有便捷性、跨时空性、移动性、超媒体性、泛在性等特点,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数字化学习。
相比之下,传统课堂实验教学存在着硬件设施不足、场地限制、开放时间、人力等的制约,难以充分有效开展。
融合移动技术和网络教育技术的移动实验平台可以实现实验教学的移动化、网络化、虚拟化和智能化,有效弥补课堂实验教学的不足。
《2024年移动学习系统及其相关学习模式》范文
《移动学习系统及其相关学习模式》篇一一、引言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移动学习系统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创新。
移动学习系统以其便捷性、灵活性和实时性等特点,为学习者提供了全新的学习模式。
本文将详细探讨移动学习系统的定义、特点及其相关学习模式,以期为教育领域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移动学习系统的定义与特点1. 定义:移动学习系统是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数字化学习平台,通过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实现学习资源的获取、交互和学习过程的记录。
2. 特点:(1)便捷性: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移动设备进行学习,无需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2)灵活性: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时间安排学习计划,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
(3)实时性:移动学习系统能够实时更新学习资源,使学习者能够获取最新的知识和信息。
(4)个性化:系统能够根据学习者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建议,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
三、移动学习系统的相关学习模式1. 个性化学习模式:移动学习系统能够根据学习者的学习兴趣、需求和学习进度,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建议。
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从而实现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2. 碎片化学习模式:移动学习的便利性使得学习者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
学习者可以在等待、休息或闲暇时间,通过移动设备进行短暂的学习,从而有效地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3. 交互式学习模式:移动学习系统支持多种交互方式,如问答、讨论、测试等。
学习者可以通过与系统或其他学习者进行互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习兴趣和动力。
4. 移动协作学习模式:学习者可以通过移动设备与其他学习者或教师进行实时协作,共同完成任务或项目。
这种学习模式可以培养学习者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促进知识的共享和传播。
5. 反馈式学习模式:移动学习系统能够记录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并提供及时的反馈和建议。
课题申报书:基于移动终端和云教学系统的智慧教室的应用研究
课题申报书:基于移动终端和云教学系统的智慧教室的应用研究1. 研究背景和目的智慧教室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重要途径。
为了实现智慧教室的全面应用,我们计划开展基于移动终端和云教学系统的智慧教室应用研究。
2. 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重点探讨移动终端和云教学系统在智慧教室中的应用,并针对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工作:- 移动终端在智慧教室中的应用:研究移动终端在课堂教学、学生互动、教师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场景,探索提高教学效果和研究体验的方法。
- 云教学系统在智慧教室中的应用:研究云教学系统在资源共享、在线作业、研究评价等方面的应用,探索优化教学流程和评估手段的途径。
- 移动终端和云教学系统的互联互通:研究移动终端和云教学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信息共享等技术问题,探索构建智慧教室综合管理平台的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等方法,通过搜集相关文献资料、调研现有智慧教室的实践案例,并在教育机构开展实证研究,获取定量和定性数据进行分析。
3. 预期成果和意义通过本研究,我们期望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预期成果:- 提出针对智慧教室中移动终端和云教学系统应用的最佳实践方法和策略;- 探索智慧教室应用模式,提出推广智慧教室的可行性方案;- 提升教育教学效果和研究体验,促进学生的主动研究和合作研究能力的培养。
本研究对于智慧教育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有助于推动教育信息化进程,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
4. 研究计划与预算本研究计划总计耗时6个月,按以下时间表进行:- 第1个月:文献综述,案例调研,研究框架制定;- 第2-3个月:实证研究数据收集和分析;- 第4个月: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 第5个月:论文修改和优化;- 第6个月:论文投稿和成果报告。
研究预算总计为XX元,包括实证研究费用、文献调研费用、论文出版费用等。
5. 研究团队与合作机构本研究由X大学教育科学研究中心承担,团队成员包括教育技术专家、教师教育学专家和数据分析专家。
科研课题申报模板:4988-基于移动学习终端的教学模式与策略研究
基于移动学习终端的教学模式与策略研究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问题的提出: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日益剧增,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已不满足学习者个性化的需求。
教育终身化、教育全民化的思潮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主流。
学习者的诉求需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接收到所需信息,这种诉求需要打破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
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为移动学习带来了契机,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移动学习模式应运而生,其发展将推动新一轮教学模式改革,移动学习教学研究也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最前沿方向。
我校较城区中心学校办学水平略显薄弱,本着越是薄弱越要加快信息化步伐的思路,2017年秋,我校提出坚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运用信息技术不断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的战略部署,围绕“三通两平台”建设,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之道,并取得了一些成果,我们希望继续运用移动终端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实现课堂教学新的变革,为学校内涵发展开辟快速通道,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良性发展。
课题界定:移动终端教学,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以“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和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的智能、高效的课堂。
其实质是基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和“云、网、端”的运用,实现资源推送智能化、交流互动立体化、评价反馈即时化以及教学决策数据化,创设有利于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的学习环境,通过智慧的教与学,促进全体学生实现符合个性化成长规律的智慧发展。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国外移动教学模式研究始于1994年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研究项目Wireldss Andrew,此后相关的研究和实践在全球展开,尤其是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在企业和正副的支持下,对移动教学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成绩斐然。
这些研究为移动教学奠定了基础。
我国的移动教学模式研究起步比较晚,但随着国家信息化发展大力推进,尤其是北京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教育实验室开发的移动教育平台,开展了相关的实践尝试。
信息技术背景下同步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研究课题申报书
信息技术背景下同步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研究课题申
报书
摘要:
一、引言
二、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同步课堂教学模式构建
三、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同步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四、研究预期成果与意义
正文:
一、引言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支撑。
同步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通过网络实时交互,实现教学内容同步传递、同步学习、同步讨论、同步练习的一种教学模式。
本文旨在探讨信息技术背景下同步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二、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同步课堂教学模式构建
同步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技术平台构建:构建一个功能齐全、稳定可靠的技术平台,包括网络直播、互动讨论、资源共享等功能。
2.教学内容设计:根据同步课堂教学的特点,重新设计教学内容,使之更具有实时性、交互性和实践性。
3.教学方法改革: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在线测试等,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三、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同步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同步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学效果分析:通过对教学效果的分析,评估同步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的影响。
2.学生满意度调查:通过对学生的满意度调查,了解同步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满意度的提升。
3.教师反馈分析:通过对教师的反馈分析,了解同步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的影响。
科研课题申报模板:8958-中小学线上线下教学有机融合方式研究
科研课题申报模板:8958-中小学线上线下教学有机融合方式研究本课题的选取,旨在探究中小学线上线下教学有机融合的方式,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教育需求。
通过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线上线下教学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方法的优点,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研究兴趣。
同时,也可以为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进一步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生成性目标是指学生通过研究,能够创造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等,使自己成为知识的创造者和运用者。
线上线下互动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思路,从而达到生成性目标。
p>3、强调了交互性目标p>交互性目标是指学生通过研究,能够与他人进行交流、合作、共享,从而促进彼此的研究和发展。
线上线下互动教学法通过网络平台和课堂互动,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合作、讨论,促进彼此的研究和发展。
p>4、强调了个性化目标p>个性化目标是指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研究需求,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线上线下互动教学法通过网络平台和课堂互动,让教师能够更好地掌握每个学生的研究情况,采取个性化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p>5、创新之处p>线上线下互动教学法的创新之处在于,它将传统教学模式和纯线上教学模式有机融合起来,充分发挥了两种模式的优势,同时弥补了它们的不足。
通过线上线下互动教学法,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理论知识,同时也能够通过网络平台和课堂互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合作、共享,从而促进彼此的研究和发展。
将传统研究方式和互联网研究方式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在一起,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调动学生的研究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课程的教学质量。
在这种背景下,线上线下互动教学法应运而生,它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教育主体多元化、教育时间空间的转化、动态教学模式等方面都有所尝试和突破。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互联网+”背景下师生微课式互动交流的教学方法与策略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师生微课式互动交流的教学方法与策略研究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互联网+、微课式互动、方法与策略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一、问题提出1、“互联网+”时代,教师角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技术被广泛应用到传统教育领域。
在“互联网+”的冲击下,教师和学生的界限也不再泾渭分明。
在“互联网+”时代,获取知识已变得非常快捷。
“互联网+教育”,让学习由“套餐”变成了“自助餐”,因材施教变成了现实。
那么,“互联网+”时代的教师该如何转变角色应对挑战呢?教师应该适时而变,主动而为,让“互联网+”时代的产物成为自己教育教学的伙伴。
2、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势在必行。
2018年4月-2019年3月,短短一年的时间,国务院、国家教育部连续发布有关教育信息化的相关政策,给我们释放了一个信号:教育信息化是国家教育的核心内容和重点内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势在必行,教育变革刻不容缓。
3、微课的出现使教学模式创新成为可能。
数学学科强调知识间的逻辑体系和综合运用。
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对于基础的掌握和学习速度存在差异,容易出现两极分化。
传统课堂中,学生面临着以下许多问题:课前缺乏有效手段来促进预习,基础薄弱的学生不能完全理解课堂所学;自主学习意愿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高,听讲效果有限;同时,教师面对大班无法照顾到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在课上,基础概念讲解占用大量时间,教师缺乏课时带领学生进行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和探究,发展高级思维能力。
这给教学模式创新提出了很多的挑战,微课的出现使教学模式创新成为可能,微课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极大的改变了传统数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提升了数学教学课堂的趣味性与有效性,也改变了学生的生活方式,活跃了课堂氛围,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趋势,微课的优势越发凸显。
二、课题界定“数学微课”是指长度在几分钟左右,针对一个知识点或认知重点进行精炼讲述的授课视频。
智慧课堂移动教学系统设计方案
智慧课堂移动教学系统设计方案智慧课堂移动教学系统是一种基于移动设备的教学系统,通过应用互联网、移动通信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高效、便捷的学习方式和管理工具。
以下为智慧课堂移动教学系统的设计方案。
一、系统架构1. 移动设备端移动设备作为学生和教师的主要工具,可以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
移动设备端可以通过应用程序访问系统的各项功能,包括课程内容、学习资源、作业任务等。
2. 云端服务器云端服务器承担着系统的数据存储、计算和管理等功能。
学生和教师的学习和教学数据都统一存储在云端服务器上,方便管理和查询。
同时,云端服务器还可以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为教学和学习提供智能化的支持。
3. 后台管理系统后台管理系统用于管理和维护整个系统的运行。
管理员可以通过后台管理系统管理教师账号、学生账号、课程内容、学习资源等。
同时,后台管理系统还可以对教师和学生的学习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为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二、系统功能1. 课程管理教师可以通过系统创建并管理课程,包括添加课程信息、发布课程内容、布置作业任务等。
学生可以根据课程表及时了解最新的课程信息,并通过系统查看课程内容。
2. 学习资源管理系统提供学习资源管理功能,教师可以将与课程相关的学习资源上传到系统,并根据课程内容进行分类和组织。
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访问学习资源,进行学习和复习。
3. 作业管理教师可以通过系统布置作业任务,并设置截止时间。
学生可以在系统中查看作业任务,并提交作业。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分,并给出相应的反馈。
4. 互动交流系统提供在线交流功能,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系统进行实时的问答和讨论。
教师可以解答学生的疑问、提供讲解,学生也可以互相交流和协作。
5. 统计分析系统可以对教师和学生的学习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包括学习进度、作业完成情况、成绩等。
教师可以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进行教学改进,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并调整学习策略。
《2024年移动学习系统及其相关学习模式》范文
《移动学习系统及其相关学习模式》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移动学习系统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移动学习系统通过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灵活、便捷的学习方式。
本文将详细探讨移动学习系统的概念、特点以及相关的学习模式。
二、移动学习系统的概念与特点移动学习系统是一种利用移动设备进行学习的技术。
这种系统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如视频、音频、文本等,使学生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
其特点包括:1. 便携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移动设备进行学习,无需受制于固定的学习地点和时间。
2. 灵活性:移动学习系统可以提供多种学习模式,如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混合学习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3. 互动性:系统可以提供丰富的互动功能,如在线问答、讨论区等,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4. 个性化:系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兴趣,提供定制化的学习资源和建议。
三、移动学习系统的相关学习模式1. 自主学习模式自主学习模式是移动学习系统中最为常见的学习模式。
学生可以利用移动设备进行自主学习,如观看教学视频、阅读电子书籍等。
这种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 协作学习模式协作学习模式是指学生之间通过移动设备进行合作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在线讨论区、实时聊天等方式进行交流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这种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 混合学习模式混合学习模式是将传统面授学习和移动学习相结合的一种学习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接受面授教学,同时也可以通过移动设备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
这种模式可以充分发挥面授教学和移动学习的优势,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移动学习系统的应用与发展趋势移动学习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教育、培训、企业学习等。
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展,未来还将有更多的应用场景出现。
《2024年移动学习系统及其相关学习模式》范文
《移动学习系统及其相关学习模式》篇一一、引言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移动学习系统已经成为现代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移动学习系统利用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为学生提供了更为灵活、便捷的学习方式。
本文将深入探讨移动学习系统的基本概念、构成要素,并对其相关学习模式进行详细分析。
二、移动学习系统的基本概念与构成要素(一)基本概念移动学习系统是一种基于移动设备的学习平台,它通过无线网络将学习资源与学习者连接起来,使学习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
(二)构成要素1. 硬件设备: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以及相关的传感器、摄像头等硬件设施。
2. 软件系统:包括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等软件设施,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在线学习资源。
3. 学习资源:包括多媒体教学资源、互动教学软件等,为学习者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
三、移动学习系统的优势(一)便捷性:移动学习系统利用移动设备,使学习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打破了传统学习的时空限制。
(二)个性化:系统可以根据学习者的需求和兴趣,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建议,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
(三)互动性:通过移动设备上的应用程序,学习者可以与教师、同学进行实时互动,提高学习效果。
(四)多媒体性:移动学习系统可以利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的学习资源,为学习者提供更为直观、生动的学习体验。
四、移动学习系统的相关学习模式(一)自主学习模式自主学习模式是移动学习系统中最为常见的学习模式。
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这种模式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使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
(二)协作学习模式协作学习模式是指学习者在移动学习系统中与他人进行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模式。
这种模式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在协作学习中,学习者可以通过移动设备上的应用程序进行实时互动,共同解决问题。
移动学习支持系统开发与应用研究以《现代教育技术》国家级课程为例
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自动生成评估报告,便于教师和学生本人了解学习 效果。
以《现代教育技术》国家级课程为例,该课程是面向师范生开设的一门教育 技术能力培养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地域限制,无法实现异地同步教学和培 训。而借助移动学习支持系统,我们可以实现异地同步教学和培训,让学生随时 随地接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同时,该系统还可以实现系统与课程的深度融合,将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1、课程设计
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需求,制定 线上和线下的教学计划。线上教学可以通过视频、PPT等方式进行知识传授,线 下则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讨论等活动。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各种教育 技术工具,如在线平台、社交媒体等,为学生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和便利的条件。
2、教学活动
在混合式学习共同体中,教学活动应该多样化,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线上讨论,通过社交媒体等平台进行交流;线下则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 理解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评价方式
在混合式学习共同体中,评价方式也应该多样化。除了传统的考试和作业外, 教师还可以采用在线评价、小组评价等方式。这些评价方式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 学习情况,并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反馈和建议。同时,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还可以帮 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一、Moodle的二次开发
Moodle的二次开发主要涉及修改或扩展其核心功能以满足特定需求。这可能 包括修改界面、增加新的插件或修改现有的插件。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中, 我们进行了一些二次开发以满足特定的教学需求。
课题申报模板:一对一数字化教学环境下小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实践研究
课题申报范例精选【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
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
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
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
一对一数字化教学环境下小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实践研究课题名称:一对一数字化教学环境下小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实践研究关键词:单位申报申报级别: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课题类别:学科分类:研究类型:预期研究成果:立项号:课题设计论证1.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1.1 一对一数字化教学实践研究现状及述评2001年5月英特尔未来教育国际圆桌会议在波特兰市举行,十年来英特尔未来教育在世界许多国家得到推广,这些国家教育改革推进力度和速度都比较快。
其中在拉丁美洲地区的玻利维亚、委内瑞拉、阿根廷等,以及西欧的西班牙等国家或地区发展非常快。
作为“英特尔世界齐步走计划”的一部分,英特尔的“一对一数字化教学”不仅是教学模式和理论的改革,还包括教师培训、联系业界合作伙伴、促使政府对教育的支持等方面内容。
葡萄牙5至12年级的50万学生人手一机,一对一数字化教学发展已卓有成效,尤其在课件革新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根据余胜泉、陈玲的综述,国内一对一的数字化学习模式的比较系统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在2002年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在美国德州仪器(Tl)公司提供的图形计算器基础上进行教学改革研究,向教师、学生展示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教学方式,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第二阶段是利用互动技术发展社会化学习网络的研究,基于无线网络支持交互性的课堂提问与回答系统,对学生知识结构的分析研究。
第三阶段从2007年始,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项目正式进入中国,力图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整合,大幅度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从而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到目前为止已经覆盖了20多省市自治区。
课题申报范文:2106-构建移动交互学习系统培养体育院校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研究
构建移动交互学习系统培养体育院校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研究1.1问题的提出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不断加速,计算机在体育教学、体育科研、科学选材、体育管理、运动训练与竞赛等方面已广泛应用并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体育的发展对具备计算机相关知识的体育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社会对体育人才的计算机能力和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培养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新型体育人才,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1.2课题界定移动通信技术为人们在移动环境中随时随地工作、生活与学习提供了技术基础,移动学习已经成为教育技术和计算机应用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目前国内外大多数数字化学习系统主要面向基于固定桌面计算机的远程学习而设计,不能完全满足移动环境下远程学习的要求。
因此,对远程学习的移动环境和移动学习系统设计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移动学习在20世纪90年初首先在欧美国家发起,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人机交互研究室于2000年设计并启动了名为“Mobile Education”的研究项目,引起世界范围内各界人士对移动学习的广泛关注。
由欧洲多个国家合作进行的 M-Learning项目,通过简洁便携的技术手段向大多数的公民提供信息和学习经验,并为其提供终身学习机会。
英国 Ultralab 根据 M-Learning 计划的研究目标,通过分析 16-24 岁的欧洲青年人的学习特征,开发和建立了支持移动学习的 WAP 教育站点。
在芬兰赫尔辛基大学进行UniWap移动学习项目,使学习者和教师能够通过WAP手机或smartphone随时随地访问教学和学习资源。
挪威奥斯陆大学进行了KNOWMOBILE研究项目,以支持医学专业的学生进行PBL学习为目的,取得良好的效果。
国内的移动学习研究大体分为两个阶段,2000-2004年,主要是对移动学习的初步探索,例如移动学习的理论基础、特性及教育与远程教育的关系等;2005年至今,研究重点转到实践上,包括移动教育资源、教育平台的开发等。
中小学课题申报:城乡学校网上结对学生远程学习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研究
课题申报范例精选【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
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
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
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
城乡学校网上结对学生远程学习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研究课题名称:城乡学校网上结对学生远程学习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研究关键词:单位申报申报级别:扬州市第一中学课题类别:学科分类:研究类型:预期研究成果:立项号:课题设计论证研究目标:利用教育城域网平台,搭建一个能实现城乡学校全面、实时、互动的协作模式,实现资源共享、师生互动、整体提高的目标。
1.以教育城域网发展为基础,以资源库建设为支撑,构建城乡学校网上学习社区,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促进城乡学校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城乡学校的均衡发展。
2.通过远程学习系统,增强学生的网络意识与应用技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提供平台,进一步发展学生。
3.通过网上交流与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方法,进一步推动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教学改革。
研究内容:通过课题研究,探索一套通过网络进行城乡优质资源共享、协作双赢的有效途径。
1.建设城乡优质教学资源库,建立完善设计、开发、管理、使用和更新的管理机制。
2.研究开发城乡教师、学生交流的网络课程学习平台;3.构建网络平台,通过视频会议和网络培训系统,开展城乡教学研讨活动(远程名师授课、远程公开课评比、远程主题班会、远程教师培训、远程学生社团活动、远程学科教研活动)。
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文献资料,及时掌握最新研究成果,探索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以及可资借鉴的先进经验。
2.行动研究法:通过搭建的网络平台,在城乡学校间开展全方位共享、协作实验,探讨利用教育城域网和互联网实现城乡结对交流的最佳途径。
课题申报书:农村小学基于优学派智慧学习系统一对一三主科教学模式及案例研究
课题申报范例精选【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
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
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
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
农村小学基于优学派智慧学习系统一对一三主科教学模式及案例研究课题名称:农村小学基于优学派智慧学习系统一对一三主科教学模式及案例研究关键词:单位申报申报级别:桓台县马桥镇陈庄小学课题类别:学科分类:研究类型:预期研究成果:立项号:课题设计论证本课题选题背景及原因: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学校已经完成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三通两平台也已经全部构建完成。
智慧课堂下的教学方式也在随之发生着巨大改变。
为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智慧课堂下的教学方式。
学校将借助“一对一”数字化课堂对语文、数学、英语三主科教学模式展开研究,让更多的学生、老师从智慧课堂中中受益。
●课题的研究是学校对智慧课堂一对一教学模式探索的需要。
在信息化的大环境下,孩子们所面临的学习环境更为复杂和丰富,利用网络等手段,随时随地地获取各类信息,获得资源,随时随地地学习,正逐渐成为他们所熟悉的日常生活。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我校提出了构建“一对一”数字化教学模式,即让学生每个人拥有一套数字化设备,并享受这个设备所提供的各种平台与资源,从而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效学习的理念、技术和方法。
●课题的研究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需要。
智慧课堂对于更新教学理念,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育信息化能促进学校的发展,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与应用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我校以教育信息化为特色,以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为突破口,以教育资源管理平台的建设为载体,旨在以教育信息化促进学校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申报范例精选【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
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
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
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
不同技术方案“1对1移动学习”系统构建及案例研究课题名称:不同技术方案“1对1移动学习”系统构建及案例研究关键词:1对1 移动学习教学变革申报级别: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课题类别:专项课题学科分类:信息技术研究类型:信息技术预期研究成果:立项号:课题设计论证现状述评:数字学习是最近十几年来刚刚兴起的教育现象,但其发展迅猛。
目前在美国至少有33个州, 有1对1 数字学习项目,包括州级项目、学区级项目、校级项目和个别年级或班级项目等等。
同时有更多的学区和学校在加人。
数字学习也并不是发达国家的独角戏,一些发展中国家也以多种方式发展数字学习(雷静、赵勇、保罗·康威2007)国外移动学习有一些尝试。
据密歇根州立大学移动学习专家凡特霍夫特博士(vant Hooft,2009)介绍:美国有不少学校开展移动学习项目,但是这些项目都是单独开展的,真正大规模的国家层次的促进移动设备在教学中的应用几乎没有,尤其是基础教育方面的更少。
基础教育系统内对使用移动设备的担忧主要原因包括隐私方面和安全方面的考虑,另外,这些移动设备往往被看作学习过程中分散注意力的因素。
而且,研究多数都是基于观察式的、叙述式的,这些研究只是展示在学习环境中可以使用移动设备做些什么,而不是这些设备和相关教学法应用如何对学习产生影响。
亚洲和欧洲国家更倾向于关注技术方面的因素,美国更关注教学法和课程方面的因素。
英特尔公司从2007年开始一对一移动学习的试点项目。
作为十二五规划的一部分,上海市虹口区8所具备信息化优势的学校于2010年率先试点电子书包项目。
至今共有来自全国24个省市的700多所项目学校, 其中300所已经部署。
选题意义及价值:终身教育成为现代社会的需要。
要真正解决和实现教学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的梦想,基于移动数据通信技术与互联网结合而产生的移动互联网技术之上所开展的移动教育是一大途径。
移动学习是未来学习的方式。
它的兴起源于移动网络技术比较普遍地被大众拥有。
移动学习的四个特征:第一、移动学习充分的利用设备的便携性和无线连接功能;第二、移动学习给学习者更多的控制权和个性化;第三、移动学习所提供的内容和活动通常具有随情境变化的特征;第四、移动学习往往是一个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并创造新的内容的整合活动(密歇根州立大学移动学习专家凡特霍夫特博士van t Hooft,2009) 。
目前影响移动学习的两个方面的因素有:一是缺乏一个坚实的移动学习方面的理论,另一个是研究的导向需要改变,教育管理阶层往往关注于学生在标准化测试方面的变化而不是学习过程本身。
随着平板电脑系统软件技术多元的发展,如IOS、Android和Win 7系统的出现,平台电脑技术处于三分天下的状态,究竟选择哪一种技术作为学习终端,需要我们进行实验和对比。
总而言之,移动学习在技术方面、教学法和教学内容有效的结合的研究将是未来研究的关键。
尽管在移动学习方面已经有了很多年的实践历程,这个领域还是有待发展,尤其需要设立项目来研究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方面的影响。
移动教育能够实施是依托无线移动网络、国际互联网以及多媒体技术,学生和教师使用移动设备,通过移动教学服务器实现交互式教学活动。
一个实用的移动教育系统必须同时兼顾学生、教师和教育资源这三个方面,将他们通过该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
究竟实用什么技术解决方案对中小学教学最为可行,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关键。
研究目标:1、探索1对1移动学习在学校课堂教学中的较佳整体解决方案;2、探索1对1移动学习如何促进课堂变革。
研究内容:1、从设备选型角度,研究不同1对1移动学习系统构建的解决方案;2、从学与教的资源支持角度,探索1对1移动学习资源平台的解决方案;3、从学科应用实践的角度,探索1对1移动学习教与学的不同模式。
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探索不同技术环境(Ios、Android和Windows)在1对1学习支持,要依据移动学习的特征进行实践,通过数字化观察、记录、数据分析、模型比较、性价比等多种手段进行,从而比较出不同整体解决方案的优劣。
通过使用不同技术解决方案,装备实验环境,进行学科1对1移动学习教学实验。
我们主要观点是是:1、个体是在与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积极建构,改组自己的认知结构而进行学习的,学习涉及到学习者之间的相互效仿、协助和激发。
(源自建构主义理论)2、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拥有相对独立的八种智力,而且每种智力有其独特的认知发展过程和符号系统。
教学方法和手段就应该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而灵活多样,因材施教。
(源自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创新之处:完成基于几种软件(Ios、Android和Windows)1对1教学方案(包括学习终端、无线网、教与学资源和课堂教学法)的系统构建比较。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1、建立基于平板技术的教学应用教师沙龙。
定期创建“罗湖区基于平板技术教学应用”论坛。
每期一个主题,以“沙龙”形式开展活动,每次活动主题可由教师确定,内容可以是技术应用创新中的案例、体会、发现、困惑或问题,也可以是自己新学到的一些教学理论、教学手段、教学技术等。
请区外教育技术专家以多种形式对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培训和互动交流。
2、对不同系统的平板电脑及配套解决方案开展应用。
3、通过数字化记录教学课例、观察和数据分析,访谈和问卷调查、对比研究等方式进行实证研究。
研究方法: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观察调查法、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等。
实施步骤:1、准备阶段(2014年7月-2014年12月)对不同系统的平板电脑及配套解决方案进行选型;同时成立建立基于平板技术的教学应用教师俱乐部并进行学科教学骨干培训;选定实验学校。
2、实施阶段(2015年1月-2016年7月)不同实验环境机型的学校制作实验方案,进行教师、家长和学生培训,寻找适合的教学管理系统和资源平台,制作罗湖特色资源,开设实验课例跟踪研究,收集有关学科教学典型案例;定期举办教学交流研讨会。
3、结题阶段(2016年7月-2016年12月)系统地分析有关案例数据和提炼教学模式,写出数据分析详细的实验报告。
制作学科典型录像案例和整理相关实验论文。
课题可行性分析1、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 2011年与笋岗中学共同承担了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专项课题《基于Wiki协作学习的交互机制与策略研究》,现在正处于深入研究阶段;2006年承担了中央电教馆重点课题《教育信息化高原反应和对策研究(深圳罗湖区教育信息化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中央电教馆专项课题《基于宽带区域网络环境的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各地教育同行的关注和交流。
罗湖区有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综合课例《细节的魅力——作文指导课》、《空气》获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全国一等奖。
2、主要参考文献 [1]张浩,祝智庭.一对一环境下的学习变革[J].远程教育杂志,2008 ,(4):25-28. [2]雷静,赵勇,保罗·康威.1:1 数字学习的现状、挑战及发展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07,(11):19-24. [3]A One-to-One School District for Laptop Integration [EB/OL]. </one2one/.> [4]Emerge One-to-One Laptop earning[EB/OL].http://education.alberta.ca/admin/technology/emerge-one-to-one.aspx. [5]余胜泉 , 陈玲 .1:1 课堂网络教学环境下的教学变革 [J]. 中国电化教育,2007(11):25-29. [6]贾晓明,姜涛.面向 21 世纪的 1:1 数字学习环境的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07(11):30-37. [7]黄荣怀.移动学习———理论·现状·趋势[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68. [8]陈德怀.一对一增强学习技术:全球合作研究的机遇[EB/OL]./Index.html/html/wenzhang/jishu/200701 1520301310194.html. [9]Consortium for School Networking.A Report and Estimating Tool for K-12 School Districts one to one Student Computing Total Cost of Ownership Value of Investment:District 3 TCO/VOI Case Study[EB/OL]./whs/CoSN_1to1_CaseStudy.pd f. [10]王丽.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教学案例研究和分析[D]. 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11]杨皎.1:1 数字化学习与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J]. 中国电化教育,2009(01):39-41. 3、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课题主要参加者综合性强,具有研究本课题的专业水平、科研能力和积极的科研态度,在信息技术教学变革工作中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工作积极性高,其中大部分成员都参加过各级各类课题的研究,有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参与过教育信息化大型项目活动和技术平台开发制作工作。
本课题组成员的知识结构、年龄分布与专业专长均较合理,有丰富教育教学工作经验的中学高级教师4人,小学高级教师1人,有科研意识强的青年成员2名,有行政领导亲自参与课题研究、管理和督促指导工作。
4、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本课题研究的开展具有良好的软、硬件条件:(1)已有实验成果:我中心于2013年5月已经启动了罗湖区“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验项目,探索无线环境下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个性化学习模式,七所学校作为首批实验校开展了一年多的实验,积累了一批研讨课、教学资源以及获奖课例,受到区内外的肯定,为本课题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2)组织保障:课题参与人所在单位作为罗湖区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部门,研究资料丰富、研究氛围浓厚,并能为研究者合理安排充足的时间和提供财力上的支持,能有效组织课题研究所需要的各方面人力、物力开展课题研究,积极发动中小学教师积极参与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