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物理知识点清单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知识点目录

高中物理知识点目录

高中物理知识目录一、质点的运动(10).1机械运动,质点2.位移和路程3.匀速直线运动.速度.速率.位移公式s=vt,s-t图・v-t图4.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5.瞬时速度(简称速度)6.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公式7.运动的合成和分解8.曲线运动中质点的速度沿轨道的切线方向,且必具有加速度9.平抛运动10.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和角速度.周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二、力(5)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物体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力是矢量.力的合成和分解2.万有引力定律.重力是物体在地球表面附近所受到的地球对它的引力.重心3.形变和弹力.胡克定律4.静摩擦.最大静摩擦力5.滑动摩擦.滑动摩擦定律.三、牛顿定律(8)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2.牛顿第二定律.质量.圆周运动中的向心力3.牛顿第三定律4.牛顿力学的适用范围5.牛顿定律的应用6.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人造地球卫星的运动(限于圆轨道).宇宙速度7.超重和失重8.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平衡四、动量、机械能(9)1.动量、冲量、动量定理2.动量守恒定律3.功.功率4.动能.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5.重力式能.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6.弹性势能7.机械能守恒定律8.动量知识和机械能知识的应用(包括碰撞、反冲、火箭)9.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宇宙航行五、振动和波(9)1.弹簧振子.简谐运动.简谐振动的振幅、周期和频率.简谐振动的振动图像2.单摆,在小振幅条件下,单摆作简谐振动.振动的周期公式3.自由振动和受迫振动.受迫振动的振动频率.共振及其常见的应用5.振动中的能量转化6.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波.横波和纵波.横波的图像.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7.波的叠加.波的干涉、衍射现象8.声波超声波及其应用9.多普勒效应六、分子动理论、热和功、气体(12)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的热运动、布朗运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2.分子热运动的动能.温度是物体的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物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势能.物体的内能.3.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热量、能量守恒定律4.热力学第一定律5.热力学第二定律6.永动机不可能7.绝对零度不可达到8.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能源的利用与环境保护9.气体的状态和状态参量.热力学温度10.气体的体积、压强、温度之间的关系11.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12.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七、电场(10)1.两种电荷.电荷守恒2.真空中的库仑定律.电荷量3.电场.电场强度.电场线.点电荷的电场.匀强电场.电场强度的叠加4.电势能.电势差.电势.等势面5.匀强电场中电势差跟电场强度的关系6.静电屏蔽7.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8.示波管.示波器及其应用9.电容器的电容.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10.常用的电容器八、稳恒电流(5)1.电流.欧姆定律.电阻和电阻定律2.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3.半导体及其应用.超导及其应用4.电阻的串、并联.串联电路的分压作用.并联电路的分流作用5.电功和电功率.串联、并联电路的功率分配6.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路端电压7.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测量:电流表、电压表和多用电表的使用.伏安法测电阻九、磁场(7)1.电流的磁场2.磁感应强度、磁感线.3.地磁场磁性材料.分子电流假说4.磁场对通电直导线的作用.安培力.左手定则5.磁电式电表原理6.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洛仑兹力.带电粒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7.质谱仪.回旋加速器十、电磁感应(4)1.电磁感应现象.磁通量.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2.导体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右手定则3.自感现象4.日光灯十一、交变电流(6)1.交流发电机及其产生正弦交流电的原理.正弦交流电的图像.最大置与有效值.周期与频率3.电阻、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作用.4.感抗和容抗5.变压器的原理.电压比和电流比6.电能的输送十二、电磁场和电磁波(3)1.电磁场.电磁波.电磁波的周期、频率、波长和波速2.无线电波的发射和接收3.电视.雷达十三、光的反射和折射(5)1.光的直线传播.本影和半影2.光的反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作图法3.光的折射,折射定律,折射率.全反射和临界角4.光导纤维5.棱镜、光的色散十四、光的波动性和微粒性(8)1.光本性学说发展简史2.光的干涉现象,双峰干涉,薄膜干涉.双缝干涉的条纹间距与波长的关系3.光的衍射4.光的偏振5•光谱和光谱分析•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Y射线以及它们的应用.光的电磁本性.电磁波谱6.光电效应.光子.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7.光的波粒二象性.物质波8.激光的特性及应用十五、原子和原子核(10)1.a粒子散射实验•原字的核实结构.2.氢原子的能级结构.光子的发射和吸收3.氢原子中的电子云4•原子核的组成.天然放射现象.a射线、B射线、Y射线•衰变、半衰期5.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核反应方程.放射性同位素及其应用6.放射性污染和防护7.核能.质量亏损.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8.重核的裂变.链式反应.核反应堆9.轻核的聚变.可控热核反应10.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十六、单位制1.单位置.中学物理中涉及到的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和其他物理量的单位十七、实验(19)1.长度的测量2.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3.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4.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5.验证动量守恒定律6.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7.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8.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9.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10.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11.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同时练习使用螺旋测微器)12.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13.把电流表改装为电压表14.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15.用多用电表探索黑箱内的电学元件16.练习使用示波器17.传感器的简单应用18.测定玻璃的折射率19.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

高中物理必修知识点全归纳

高中物理必修知识点全归纳

高中物理必修知识点全归纳一、运动的描述专题一描述物体运动的几个基本概念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形式。

2.参考系:被假定为不动的物体系。

对同一物体的运动,若所选的参考系不同,对其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研究物体的运动。

3.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它是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为使问题简化,而引入的理想模型。

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视为质点的依据,如:公转的地球可视为质点,而比赛中旋转的乒乓球则不能视为质点。

物体可视为质点主要是以下三种情形:(1)物体平动时;(2)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限度时;(3)当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其转动效应时。

4.时刻和时间(1)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是时间轴上的一点,对应于位置、瞬时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通常说的“2 秒末”,“速度达 2m/s 时”都是指时刻。

(2)时间是两时刻的间隔,是时间轴上的一段。

对应位移、路程、冲量、功等过程量.通常说的“几秒内”“第几秒内”均是指时间。

5.位移和路程(1)位移表示质点在空间的位置的变化,是矢量。

位移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有向线段的长度,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当物体作直线运动时,可用带有正负号的数值表示位移,取正值时表示其方向与规定正方向一致,反之则相反。

(2)距离是空间中一个质点的轨迹长度,它是一个标量。

物体在两个确定位置之间的距离不是唯一的,这与一个质点的具体运动过程有关。

(3)位移和距离在一定时间内发生,是过程量,两者都与参考系的选择有关。

一般情况下,位移不等于距离,只有当质点沿一个方向直线运动时,它们才相等。

6.速度(1).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方向和快慢的物理量。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其大小叫速率。

(3).平均速度:物体在某段时间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粗略描述运动快慢的。

①平均速度是矢量,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会考物理必背知识点高中2024

会考物理必背知识点高中2024

会考物理必背知识点高中2024一、运动的描述。

1. 质点。

- 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 条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例如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可看成质点;研究地球自转时,不能把地球看成质点。

2. 参考系。

- 定义: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 选取原则: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但选择不同的参考系,对物体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例如坐在行驶汽车中的乘客,以汽车为参考系是静止的,以路边的树木为参考系是运动的。

3. 位移和路程。

- 位移:矢量,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其大小等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 路程:标量,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4. 速度。

- 平均速度:定义为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 = (Δ x)/(Δ t),是矢量。

- 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矢量。

当Δ t趋近于0时,平均速度就趋近于瞬时速度。

- 速率: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是标量。

5. 加速度。

- 定义: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即a=(Δ v)/(Δ t),是矢量。

- 物理意义: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加速度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

- 速度公式:v = v_0+at,其中v_0为初速度,v为末速度,a为加速度,t为时间。

- 位移公式:x=v_0t+(1)/(2)at^2。

- 速度 - 位移公式:v^2 - v_0^2 = 2ax。

2. 自由落体运动。

- 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 特点:初速度v_0 = 0,加速度a = g(g≈9.8m/s^2,方向竖直向下)。

- 基本公式:v = gt,h=(1)/(2)gt^2,v^2 = 2gh。

3. 竖直上抛运动。

- 定义: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高考物理最全知识点归纳

高考物理最全知识点归纳

高考物理最全知识点归纳高考是每个中学生都要面对的重要考试,其中物理科目作为理科的一部分,占据着相当的比重。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物理科目,以下是高考物理最全知识点的归纳。

一、力学部分1. 牛顿三定律:惯性定律、动量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2. 力的合成与分解3. 运动的描述:位移、速度、加速度4. 牛顿运动定律5. 平抛运动与自由落体运动6.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7. 圆周运动8. 耗散功与机械能守恒二、热学部分1. 温度与热量2. 热传导3. 热膨胀4.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与分子动理论5.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6. 热机效率三、光学部分1. 光的反射与折射定律2. 光的成像与光学仪器3. 球面镜与透镜的成像4. 像的位置与放大率5. 光的干涉和衍射6. 光的偏振四、电学部分1. 电荷与电场2. 导体与电场3. 电场的叠加4. 静电能与电势5. 电容与电容器6. 直流电路与欧姆定律7. 简单交流电路8. 电磁感应9. 麦克斯韦方程与电磁波五、现代物理部分1. 光电效应2. 单色光的光电效应3. 合金因为差异相对于纯石墨导电性会发生什么变化4. 库仑定律5. 原子核的稳定性和核裂变6. 半导体和PN结的特性以上是高考物理最全知识点的归纳,每个知识点都是高考物理考试中的重点和难点。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要进行大量的练习,对于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进行总结和归纳。

此外,理解物理问题的本质和物理规律的应用也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通过掌握这些知识点,考生不仅可以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还能够为将来的学习和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外,物理题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也是备考的重要内容。

在解题过程中,考生可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 仔细阅读问题,理解问题的要求。

2. 清晰地画图,标明已知量和所求量。

3. 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将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

4. 注意单位的转换和计算过程的精确性。

5. 点评答案,检查解题思路的合理性和计算的准确性。

高中物理必背知识点

高中物理必背知识点

高中物理必背知识点一、力学1. 基本概念- 质量(m)- 力(F)- 速度(v)- 加速度(a)2.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第二定律(F = ma)-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3. 功、能量和功率- 功(W)- 动能(K)- 势能(U)- 机械能守恒- 功率(P)4. 简单机械- 杠杆原理- 滑轮系统- 斜面和楔形5. 圆周运动- 向心力- 圆周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6. 万有引力- 万有引力定律- 重力场二、热学1. 热现象- 温度(T)- 热量(Q)- 比热容(c)2. 热力学定律- 第零定律(温度的定义) - 第一定律(能量守恒) - 第二定律(熵增原理)3. 理想气体定律- 压力(p)- 体积(V)- 摩尔质量(M)4. 热机- 卡诺循环- 热效率三、电磁学1. 静电学- 电荷守恒- 电场(E)2. 电流和电路- 电流(I)- 电压(V)- 电阻(R)- 欧姆定律(V = IR)3. 磁场- 磁场强度(B)- 安培力- 洛伦兹力4. 电磁感应-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楞次定律- 交流电(AC)与直流电(DC)四、波动和光学1. 波的基本特性- 波长(λ)- 频率(f)- 波速(v)2. 声波- 声速- 共振3. 光波- 折射定律- 光的干涉和衍射五、现代物理1. 原子物理- 原子结构- 光谱2. 核物理- 放射性衰变- 核反应3. 相对论- 光速不变原理- 质能等价(E = mc^2)六、实验技能- 实验设计- 数据收集与分析- 误差处理请根据上述概要,逐一扩展每个部分的内容,确保每个知识点都有详细的解释和例子。

在撰写时,保持语言的清晰和准确,逻辑结构要连贯。

最终文档应该是格式化的,便于阅读者下载和编辑。

高中物理所有知识点(全)

高中物理所有知识点(全)

高中物理所有知识点(全)一、力及物体的平衡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物体。

(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4.摩擦力(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 N进行计算,其中F 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②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 max 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5.物体的受力分析(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分析周围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 (2)按“性质力”的顺序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顺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3)如果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6.力的合成与分解(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共点的两个力(F1和F2)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 1 -F 2|≤F≤F 1 +F 2 .(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方便某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多问题中都采用正交分解法.7.共点力的平衡(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3)★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 x =0,∑F y =0.(4)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二、直线运动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最新高中物理所有知识点(全)

最新高中物理所有知识点(全)

高中物理所有知识点(全)一、力及物体的平衡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物体。

(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4.摩擦力(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 N进行计算,其中F 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②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 max 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5.物体的受力分析(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分析周围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 (2)按“性质力”的顺序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顺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3)如果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6.力的合成与分解(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共点的两个力(F1和F2)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 1 -F 2|≤F≤F 1 +F 2 .(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方便某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多问题中都采用正交分解法.7.共点力的平衡(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3)★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 x =0,∑F y =0.(4)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二、直线运动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完整版)高中物理选修3-1知识点清单(非常详细精选全文

(完整版)高中物理选修3-1知识点清单(非常详细精选全文

最新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完整版)高中物理必修3-1知识点清单(非常详细)第一章 静电场精选全文,可以编辑修改文字!一、电荷和电荷守恒定律1.点电荷:形状和大小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忽略不计的带电体称为点电荷. 2.电荷守恒定律(1)电荷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2)起电方式: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 二、库仑定律1.内容: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2.公式:F =kq 1q 2r2,式中的k =9.0×109 N ·m 2/C 2,叫做静电力常量. 3.适用条件:(1)点电荷;(2)真空. 三、电场强度1.意义:描述电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 2.公式(1)定义式:E =F q,是矢量,单位:N/C 或V/m.(2)点电荷的场强:E =k Q r ,Q 为场源电荷,r 为某点到Q 的距离.(3)匀强电场的场强:E =Ud.3.方向:规定为正电荷在电场中某点所受电场力的方向. 四、电场线及特点1.电场线:电场线是画在电场中的一条条有方向的曲线,曲线上每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电场强度方向.2.电场线的特点(1)电场线从正电荷或无限远处出发,终止于负电荷或无限远处. (2)电场线不相交.(3)在同一电场里,电场线越密的地方场强越大. (4)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5)电场线和等势面在相交处互相垂直. 3.几种典型电场的电场线(如图所示)考点一 对库仑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1.对库仑定律的理解 (1)F =kq 1q 2r 2,r 指两点电荷间的距离.对可视为点电荷的两个均匀带电球,r 为两球心间距.(2)当两个电荷间的距离r →0时,电荷不能视为点电荷,它们之间的静电力不能认为趋于无限大.2.电荷的分配规律(1)两个带同种电荷的相同金属球接触,则其电荷量平分.(2)两个带异种电荷的相同金属球接触,则其电荷量先中和再平分. 考点二 电场线与带电粒子的运动轨迹分析1.电荷运动的轨迹与电场线一般不重合.若电荷只受电场力的作用,在以下条件均满足的情况下两者重合:(1)电场线是直线.(2)电荷由静止释放或有初速度,且初速度方向与电场线方向平行. 2.由粒子运动轨迹判断粒子运动情况:(1)粒子受力方向指向曲线的内侧,且与电场线相切. (2)由电场线的疏密判断加速度大小.(3)由电场力做功的正负判断粒子动能的变化. 3.求解这类问题的方法: (1)“运动与力两线法”——画出“速度线”(运动轨迹在初始位置的切线)与“力线”(在初始位置电场线的切线方向),从二者的夹角情况来分析曲线运动的情景.(2)“三不知时要假设”——电荷的正负、场强的方向(或等势面电势的高低)、电荷运动的方向,是题意中相互制约的三个方面.若已知其中的任一个,可顺次向下分析判定各待求量;若三个都不知(三不知),则要用“假设法”分别讨论各种情况.第二章 电势能和电势差一、电场力做功和电势能 1.电场力做功(1)特点:静电力做功与实际路径无关,只与初末位置有关. (2)计算方法①W =qEd ,只适用于匀强电场,其中d 为沿电场方向的距离. ②W AB =qU AB ,适用于任何电场. 2.电势能(1)定义:电荷在电场中具有的势能,数值上等于将电荷从该点移到零势能位置时静电力所做的功.(2)静电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静电力做的功等于电势能的减少量,即W AB =E p A-E p B =-ΔE p .(3)电势能具有相对性. 二、电势、等势面 1.电势(1)定义:电荷在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势能与它的电荷量的比值.(2)定义式:φ=E p q.(3)相对性:电势具有相对性,同一点的电势因零电势点的选取不同而不同. 2.等势面(1)定义:电场中电势相同的各点构成的面. (2)特点①在等势面上移动电荷,电场力不做功.②等势面一定与电场线垂直,即与场强方向垂直. ③电场线总是由电势高的等势面指向电势低的等势面.④等差等势面的疏密表示电场的强弱(等差等势面越密的地方,电场线越密). 三、电势差1.定义:电荷在电场中,由一点A 移到另一点B 时,电场力所做的功W AB 与移动的电荷的电量q 的比值.2.定义式:U AB =W ABq. 3.电势差与电势的关系:U AB =φA -φB ,U AB =-U BA . 4.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匀强电场中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电场强度与这两点沿电场方向的距离的乘积,即U AB =Ed .特别提示:电势和电势差都是由电场本身决定的,与检验电荷无关,但电场中各点的电势与零电势点的选取有关,而电势差与零电势点的选取无关.考点一 电势高低及电势能大小的比较 1.比较电势高低的方法(1)根据电场线方向:沿电场线方向电势越来越低.(2)根据U AB =φA -φB :若U AB >0,则φA >φB ,若U AB <0,则φA <φB .(3)根据场源电荷:取无穷远处电势为零,则正电荷周围电势为正值,负电荷周围电势为负值;靠近正电荷处电势高,靠近负电荷处电势低.2.电势能大小的比较方法 (1)做功判断法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与其他力做功无关). (2)电荷电势法正电荷在电势高处电势能大,负电荷在电势低处电势能大.考点二等势面与粒子运动轨迹的分析 1电场 等势面(实线)图样 重要描述匀强电场垂直于电场线的一簇平面点电荷的电场以点电荷为球心的一簇球面等量异种点电荷的电场连线的中垂线上的电势为零2.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轨迹问题的分析方法(1)从轨迹的弯曲方向判断受力方向(轨迹向合外力方向弯曲),从而分析电场方向或电荷的正负;(2)结合轨迹、速度方向与静电力的方向,确定静电力做功的正负,从而确定电势能、电势和电势差的变化等;(3)根据动能定理或能量守恒定律判断动能的变化情况.考点三公式U=Ed的拓展应用1.在匀强电场中U=Ed,即在沿电场线方向上,U∝d.推论如下:(1)如图甲,C点为线段AB的中点,则有φC=φA+φB2.(2)如图乙,AB∥CD,且AB=CD,则U AB=U CD.2.在非匀强电场中U=Ed虽不能直接应用,但可以用作定性判断.考点四电场中的功能关系1.求电场力做功的几种方法(1)由公式W=Fl cos α计算,此公式只适用于匀强电场,可变形为W=Eql cos α.(2)由W AB=qU AB计算,此公式适用于任何电场.(3)由电势能的变化计算:W AB=E p A-E p B.(4)由动能定理计算:W电场力+W其他力=ΔE k.注意:电荷沿等势面移动电场力不做功.2.电场中的功能关系(1)若只有电场力做功,电势能与动能之和保持不变.(2)若只有电场力和重力做功,电势能、重力势能、动能之和保持不变.(3)除重力、弹簧弹力之外,其他各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变化.(4)所有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3.在解决电场中的能量问题时常用到的基本规律有动能定理、能量守恒定律和功能关系.(1)应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需研究合外力的功(或总功).(2)应用能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需注意电势能和其他形式能之间的转化.(3)应用功能关系解决该类问题需明确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改变之间的对应关系.(4)有电场力做功的过程机械能不守恒,但机械能与电势能的总和可以守恒.四、电容器、电容1.电容器(1)组成:由两个彼此绝缘又相互靠近的导体组成.(2)带电量:一个极板所带电量的绝对值.(3)电容器的充、放电充电:使电容器带电的过程,充电后电容器两板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电容器中储存电场能.放电:使充电后的电容器失去电荷的过程,放电过程中电场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2.电容(1)定义式:C=QU.(2)单位:法拉(F),1 F=106μF=1012pF.3.平行板电容器(1)影响因素: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与正对面积成正比,与介质的介电常数成正比,与两极板间距离成反比.(2)决定式:C =εr S4πkd,k 为静电力常量.特别提醒:C =Q U ⎝ ⎛⎭⎪⎫或C =ΔQ ΔU 适用于任何电容器,但C =εr S4πkd仅适用于平行板电容器.五、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1.加速问题(1)在匀强电场中:W =qEd =qU =12mv 2-12mv 20;(2)在非匀强电场中:W =qU =12mv 2-12mv 20.2.偏转问题(1)条件分析:不计重力的带电粒子以速度v 0垂直于电场线方向飞入匀强电场. (2)运动性质:匀变速曲线运动.(3)处理方法:利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①沿初速度方向:做匀速运动.②沿电场方向: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 特别提示: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重力问题(1)基本粒子:如电子、质子、α粒子、离子等除有说明或有明确的暗示以外,一般都不考虑重力(但并不忽略质量).(2)带电颗粒:如液滴、油滴、尘埃、小球等,除有说明或有明确的暗示以外,一般都不能忽略重力.六、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 1.基本规律设粒子带电荷量为q ,质量为m ,两平行金属板间的电压为U ,板长为l ,板间距离为d (忽略重力影响),则有(1)加速度:a =F m =qE m =qUmd.(2)在电场中的运动时间:t =l v 0.(3)位移⎩⎪⎨⎪⎧v x t =v 0t =l 12at 2=y ,y =12at 2=qUl22mv 20d . (4)速度⎩⎪⎨⎪⎧v x =v 0v y =at,v y =qUtmd, v =v 2x +v 2y ,tan θ=v y v x =qUl mv 20d. 2.两个结论(1)不同的带电粒子从静止开始经过同一电场加速后再从同一偏转电场射出时的偏转角度总是相同的.证明:由qU 0=12mv 20及tan θ=qUl mdv 20得tan θ=Ul2U 0d.(2)粒子经电场偏转后,合速度的反向延长线与初速度延长线的交点O 为粒子水平位移的中点,即O 到电场边缘的距离为l2.3.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偏转的功能关系:当讨论带电粒子的末速度v 时也可以从能量的角度进行求解:qU y =12mv 2-12mv 20,其中U y =Udy ,指初、末位置间的电势差.第三章 恒定电流 第四章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一、电流、欧姆定律 1.电流(1)定义:自由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规定为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 (3)三个公式①定义式:I =q /t ;②微观式:I =nqvS ;③I =U R.2.欧姆定律(1)内容:导体中的电流I 跟导体两端的电压U 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R 成反比. (2)公式:I =U /R .(3)适用条件:适用于金属和电解液导电,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二、电阻、电阻率、电阻定律 1.电阻(1)定义式:R =U I.(2)物理意义:导体的电阻反映了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R 越大,阻碍作用越大. 2.电阻定律(1)内容:同种材料的导体,其电阻与它的长度成正比,与它的横截面积成反比,导体的电阻还与构成它的材料有关.(2)表达式:R =ρl S . 3.电阻率(1)计算式:ρ=R S l.(2)物理意义:反映导体的导电性能,是导体材料本身的属性. (3)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①金属: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②半导体: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③超导体:当温度降低到绝对零度附近时,某些材料的电阻率突然减小为零成为超导体. 三、电功、电功率、焦耳定律 1.电功 (1)实质:电流做功的实质是电场力对电荷做正功,电势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的过程. (2)公式:W =qU =UIt ,这是计算电功普遍适用的公式. 2.电功率(1)定义:单位时间内电流做的功叫电功率.(2)公式:P =W t=UI ,这是计算电功率普遍适用的公式.3.焦耳定律电流通过电阻时产生的热量Q =I 2Rt ,这是计算电热普遍适用的公式. 4.热功率(1)定义:单位时间内的发热量. (2)表达式:P =Q t=I 2R .四、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1.特点对比串联并联电流 I =I 1=I 2=…=I n I =I 1+I 2+…+I n 电压 U =U 1+U 2+…+U nU =U 1=U 2=…=U n 电阻R =R 1+R 2+…+R n1R =1R 1+1R 2+…+1R n2.几个常用的推论(1)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大于其中任一部分电路的总电阻.(2)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小于其中任一支路的总电阻,且小于其中最小的电阻.(3)无论电阻怎样连接,每一段电路的总耗电功率P 总是等于各个电阻耗电功率之和. (4)无论电路是串联还是并联,电路中任意一个电阻变大时,电路的总电阻变大. 五、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1.电动势(1)定义: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非静电力把1 C 的正电荷在电源内从负极移送到正极所做的功.(2)表达式:E =W q.(3)物理意义:反映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的本领大小的物理量. 2.内阻电源内部也是由导体组成的,也有电阻,叫做电源的内阻,它是电源的另一重要参数. 六、闭合电路欧姆定律1.内容:闭合电路的电流跟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跟内、外电路的电阻之和成反比.2.公式⎩⎪⎨⎪⎧I =E R +r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E =U 外+U 内适用于任何电路3.路端电压U 与电流I 的关系(1)关系式:U =E -Ir . (2)U -I 图象如图所示.①当电路断路即I =0时,纵坐标的截距为电源电动势. ②当外电路电压为U =0时,横坐标的截距为短路电流. ③图线的斜率的绝对值为电源的内阻. 七、测量电路的选择对伏安法测电阻,应根据待测电阻的大小选择电流表不同的接法.1.阻值判断法:当R V ≫R x 时,采用电流表“外接法”; 当R x ≫R A 时,采用电流表“内接法”. 2.倍率比较法:(1)当R V R x =R x R A ,即R x =R V ·R A 时,既可选择电流表“内接法”,也可选择“外接法”;(2)当R V R x >R xR A即R x <R V ·R A 时,采用电流表外接法;(3)当R V R x <R x R A即R x >R V ·R A 时,采用电流表内接法. 3.试触法:ΔU U 与ΔII 比较大小:(1)若ΔU U >ΔII ,则选择电压表分流的外接法;(2)若ΔI I>ΔUU,则选择电流表的内接法.八、实验器材的选择 1.安全因素通过电源、电表、电阻的电流不能超过允许的最大电流. 2.误差因素选择电表时,保证电流和电压均不超过其量程.使指针有较大偏转(一般取满偏度的13~23);使用欧姆表选挡时让指针尽可能在中值刻度附近. 3.便于操作选滑动变阻器时,在满足其他要求的前提下,可选阻值较小的. 4.关注实验的实际要求.第五章 磁场一、磁场、磁感应强度 1.磁场(1)基本性质:磁场对处于其中的磁体、电流和运动电荷有磁力的作用. (2)方向:小磁针的N 极所受磁场力的方向. 2.磁感应强度(1)物理意义:描述磁场强弱和方向.(2)定义式:B =F IL(通电导线垂直于磁场).(3)方向:小磁针静止时N 极的指向. (4)单位:特斯拉,符号T. 二、磁感线及特点 1.磁感线在磁场中画出一些曲线,使曲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都跟这点的磁感应强度的方向一致. 2.磁感线的特点(1)磁感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2)磁感线的疏密定性地表示磁场的强弱,在磁感线较密的地方磁场较强;在磁感线较疏的地方磁场较弱.(3)磁感线是闭合曲线,没有起点和终点.在磁体外部,从N 极指向S 极;在磁体内部,由S 极指向N 极.(4)同一磁场的磁感线不中断、不相交、不相切. (5)磁感线是假想的曲线,客观上不存在. 3.电流周围的磁场直线电流通电螺线管环形电流非匀强磁场三、安培力的大小和方向1.安培力的大小(1)磁场和电流垂直时,F=BIL.(2)磁场和电流平行时:F=0.2.安培力的方向(1)用左手定则判定:伸开左手,使拇指与其余四个手指垂直,并且都与手掌在同一个平面内;让磁感线从掌心进入,并使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这时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通电导线在磁场中所受安培力的方向.(2)安培力的方向特点:F⊥B,F⊥I,即F垂直于B和I决定的平面.(注意:B和I可以有任意夹角)四、洛伦兹力1.定义:运动电荷在磁场中所受的力.2.大小(1) v∥B时,F=0.(2) v⊥B时,F=qvB.(3) v与B夹角为θ时,F=qvB sin_θ.3.方向(1)判定方法:应用左手定则,注意四指应指向正电荷运动方向或负电荷运动的反方向.(2)方向特点:F⊥B,F⊥v.即F垂直于B、v决定的平面.(注意B和v可以有任意夹角).由于F始终垂直于v的方向,故洛伦兹力永不做功.五、洛伦兹力和电场力的比较1.洛伦兹力方向的特点(1)洛伦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运动电荷速度方向和磁场方向确定的平面.(2)当电荷运动方向发生变化时,洛伦兹力的方向也随之变化.(3)左手判断洛伦兹力方向,但一定分正、负电荷.六、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1.圆心的确定(1)已知入射点、出射点、入射方向和出射方向时,可通过入射点和出射点分别作垂直于入射方向和出射方向的直线,两条直线的交点就是圆弧轨迹的圆心(如图甲所示,图中P 为入射点,M为出射点).(2)已知入射方向、入射点和出射点的位置时,可以通过入射点作入射方向的垂线,连接入射点和出射点,作其中垂线,这两条垂线的交点就是圆弧轨迹的圆心(如图乙所示,P 为入射点,M为出射点).2.半径的确定可利用物理学公式或几何知识(勾股定理、三角函数等)求出半径大小.3.运动时间的确定粒子在磁场中运动一周的时间为T,当粒子运动的圆弧所对应的圆心角为θ时,其运动时间表示为:t=θ2πT⎝⎛⎭⎪⎫或t=θRv.4.求解粒子在匀强磁场中运动问题的步骤:(1)画轨迹:即确定圆心,画出运动轨迹.(2)找联系:轨迹半径与磁感应强度、运动速度的联系,偏转角度与圆心角、运动时间的联系,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与周期的联系.(3)用规律:即牛顿运动定律和圆周运动的规律,特别是周期公式、半径公式.总之,在这一学年中,我不仅在业务能力上,还是在教育教学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高中全部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全部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全部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力学1.1 运动的描述1.1.1 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1.1.2 平均速度、平均加速度的计算公式1.1.3 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和计算1.1.4 直线运动图像的绘制1.1.5 二维运动的描述和计算1.2 牛顿运动定律1.2.1 牛顿第一定律1.2.2 牛顿第二定律1.2.3 牛顿第三定律1.2.4 物体的运动和力的关系1.2.5 弹力、摩擦力、重力的性质和计算1.3 动能和动能定理1.3.1 动能的定义和计算公式1.3.2 动能定理的概念和计算1.3.3 动能定理的应用1.4 势能和势能定理1.4.1 势能的定义和计算公式1.4.2 势能定理的概念和计算1.4.3 势能定理的应用1.4.4 弹簧弹力的势能和应用1.5 力的做功和功1.5.1 力的做功的定义和计算公式1.5.2 功率的定义和计算1.5.3 功的计算和应用1.5.4 功的加减法第二章:热学与物态变化2.1 物态变化和热量2.1.1 基本概念:凝固、熔化、气化、凝华2.1.2 物态变化的热量计算2.1.3 变态物质的能量转化2.1.4 水的异常膨胀2.2 热力学定律2.2.1 热平衡和热传导2.2.2 火焰的构成和燃烧过程2.2.3 热的传播和传热的应用2.2.4 热功当量和物质内能的计算第三章:波动3.1 机械波3.1.1 波的概念3.1.2 机械波的特点和参数3.1.3 立体波和平面波的传播3.1.4 波的叠加和干涉3.1.5 波的频率和波长的计算3.2 声波3.2.1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3.2.2 声波和噪声的特点3.2.3 声速的测量和计算3.2.4 声的反射、折射和衍射3.2.5 声的共振和声音的应用3.3 光波3.3.1 光的特点:直线传播、波粒二象性3.3.2 光的波动理论和光的波动模型3.3.3 光的反射、折射和衍射3.3.4 光的干涉和衍射实验第四章:电学4.1 电荷和电场4.1.1 电荷的带电特点4.1.2 电荷守恒定律和库仑定律4.1.3 电场的产生和描述4.1.4 电场的强度和公式计算4.1.5 电势差和电势能的概念和计算4.2 电流和电路4.2.1 电流的定义和计算4.2.2 电阻和电阻率4.2.3 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分析和计算4.2.4 电功和电功率的概念和计算4.2.5 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4.2.6 电源和电路的能量转化4.3 磁场和电磁感应4.3.1 磁场的产生和描述4.3.2 磁感线和磁场的强度计算4.3.3 洛伦兹力和安培环路定理4.3.4 电流产生磁场和磁能4.3.5 电磁感应现象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4.4 电磁波和电磁谱4.4.1 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4.4.2 电磁谱的组成和特点4.4.3 电磁波的应用和危害第五章:光学5.1 光的传播和折射5.1.1 光的直线传播和光速5.1.2 折射定律和绝对折射定律5.1.3 透镜的成像和应用5.2 光的成像和透镜5.2.1 成像规律和公式计算5.2.2 成像的特点和应用5.2.3 透镜的种类和功能5.3 光的干涉和衍射5.3.1 光的干涉现象5.3.2 干涉条纹的间距计算5.3.3 光的衍射现象5.3.4 衍射格的规律和应用5.4 光的偏振和波粒二象性5.4.1 光的偏振现象5.4.2 光的波粒二象性5.4.3 光的量子论和光的粒子性第六章:原子与分子6.1 原子结构和粒子模型6.1.1 原子的组成和结构6.1.2 原子的构建和粒子模型6.1.3 原子的尺度和电子云6.1.4 原子的质谱和元素周期表6.2 电子和核的结构6.2.1 电子的波粒二象性6.2.2 原子核的结构和尺度6.2.3 原子核的组成和放射性6.2.4 放射性的装置和应用6.3 分子结构和化学键6.3.1 分子的结构和形状6.3.2 化学键的类型和特点6.3.3 成键能和分子间相互作用6.3.4 分子的种类和性质第七章:一维运动7.1 平抛运动7.1.1 平抛运动的概念和参数7.1.2 平抛运动的计算和规律7.1.3 平抛运动的应用7.2 圆周运动7.2.1 圆周运动的概念和参数7.2.2 圆周运动的计算和规律7.2.3 圆周运动的应用7.3 万有引力7.3.1 万有引力的概念和公式7.3.2 行星运动和人造卫星的动力学7.3.3 引力场和引力的关系第八章:流体力学8.1 流体的性质和参数8.1.1 流体的密度、压强、密度和速度的关系8.1.2 流体的连贯和牛顿流体力学定律8.2 流体的运动和压强计算8.2.1 流体的运动和速度计算8.2.2 流体的压强和流速计算8.3 流体的压力和浮力8.3.1 流体的压力和压力计算8.3.2 流体的浮力和浮力计算8.3.3 流体的应用和压力控制总结:以上就是高中物理的全部知识点总结,这些知识点涵盖了力学、热学、波动、电学、光学、原子与分子、一维运动和流体力学等多个领域,在高中物理课程中占据重要地位。

最详细的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最详细的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最详细的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全版)高中物理是一门基础科学学科,涵盖了广泛的知识点。

下面将对高中物理的各个知识点进行详细总结,涉及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和量子物理等多个方面。

一、力学篇1.物体的力学性质:物体的质量、重力、惯性与牛顿第一定律、可分为三类平衡、弹性与塑性变形。

2.运动与力学定律:速度、加速度与运动的描绘、牛顿第二定律、惯性系与非惯性系、牛顿第三定律、动量与动量守恒、功、功率与能量守恒、机械能、弹簧弹性势能。

3.圆周运动:角度与弧长、角速度与线速度、加速度与向心力、牛顿第二定律、离心力与引力。

4.万有引力与行星运动:万有引力定律、行星运动、开普勒定律。

5.静电场:电荷的产生与性质、库仑定律和电场强度、电场做功与电势能、电势与电势差、静电平衡和静电屏蔽。

二、热学篇1.温度与热量:热现象、温度和温标、热平衡和热量、热力学第一定律。

2.理想气体:气体微观模型、气体状态方程、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等温过程、绝热过程、理想气体的内能、理想气体的功和热。

3.热传导、辐射与对流:热传导、热辐射和对流、热平衡、热传导定律、热传导的应用。

三、光学篇1.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定律、镜面成像。

2.光的折射和光的波动性:光的折射定律、光的波动性、干涉、衍射和偏振。

四、电磁学篇1.电荷与电场:电荷与电场、电场的叠加和电场线、电场强度、电势与电势差、电势的叠加、电偶极子。

2.电容与电容器:电容和电容元件、电容的计算和串并联、电容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3.电流与电路:电流、电路中的电压、电阻和电功率、欧姆定律、串并联电阻、电源和额定电流。

4.磁场与磁场中的电流:磁场和物体自由运动、安培力定律、电磁感应定律。

5.电磁感应和交流电: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互感和自感、交流电、变压器和感应电磁场的应用。

五、量子物理篇1.光电效应和光的粒子性:光电效应的实验事实、波动粒子二象性、波粒二象性的应用。

高中知识点清单-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清单

高中知识点清单-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清单

实验验证
伽利略的科学方法
专题一:自由落体运动
1.定义:物体从静止开始下落,并只受重力作用的运动。
2.规律:初速为 0 的匀加速运动,位移公式: h 1 gt2 ,速度公式:v=gt 2
3 . 两 个 重 要 比 值 : 相 等 时 间 内 的 位 移 比 1 : 3 : 5-----, 相 等 位 移 上 的 时 间 比
摩擦力:连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
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所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滚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
静摩擦力 定义:两个物体之间只有相对运动趋势,而没有相对运
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第四节 力的合成 第五节 力的分解
方向:沿着接触面,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①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速度a)
(斜率表示速度v)
②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②表示物体静止
③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③表示物体向反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④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质点的共同速度
④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质点相⑤t1时刻物体速度为v1( 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①质点
遇时的位移
在O~t1时间内的位移)
重力
重力
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公式:G=mg 重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重心
定义:一个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
中的一点。
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常称均匀物体,中
心的位置只跟物体的形状有关。
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中心的位置除了
跟物体的形状有关,还跟物体内质量的分
布有关。 四 种 基 本 万有引力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必修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必修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必修高中物理是一门基础科学课程,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下面是高中物理必修知识点的总结:1. 运动与力学- 基本物理量:位移、速度、加速度、质量、力等- 运动的描述与分析: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变化、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小球下滑、自由落体等- 牛顿三定律:惯性、质量和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 物体的运动规律: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与离心力、压强与流体的压力等2. 机械能与机械功- 动能与势能:动能定理、动能的转化与守恒、势能与势能能量图、阻力与功等- 机器与简单机械装置:杠杆、滑轮、斜面、轮轴等- 能源与能量转化:能源的分类、能量守恒定律、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等3. 电磁与电学- 电荷与静电:电荷的基本单位、电荷的性质与分布、电荷的守恒与导体的电荷平衡等- 电场与电势:电场与电场线、电势与电势差、电场与电势的关系等- 电流与电阻:电流的概念与表示、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电阻的概念与计算等- 电能与电功:电能转化与守恒、电功与功率、实际电路中的效率等4. 光学与光学仪器- 光的光学特性: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衍射、光的干涉等- 光学仪器:平面镜和球面镜、望远镜、显微镜、光谱仪等5. 声学与声学仪器- 声的传播:声的产生、声的传播传播速度、声的反射与折射等- 声学仪器:共鸣、音叉、回声仪等6. 原子与核物理- 原子结构:原子的组成、元素的周期表、原子的电子结构等- 放射性现象:放射性衰变、活动度、半衰期等- 核反应与核能:核反应方程式、核能的释放与利用、原子能与核能的比较等以上是高中物理必修知识点的总结,掌握这些知识对于理解物理世界的运作和解决实际问题非常重要。

希望这份总结对你有所帮助!。

(完整版)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完整版)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
类平 垂直电场方向:匀速直线运动L=Vot(在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极板中:E=U/d)
抛运动 平行电场方向: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d=at2/2,a=F/m=qE/m
注:
(1)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接触时,电量分配规律:原带异种电荷的先中和后平分,
(2)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终止于负电荷,电场线不相交,切线方向为场强方向,电场线密处
2.欧姆定律:I=U/R {I:导体电流强度(A),U:导体两端电压(V),R:导体阻值(Ω)}
3.电阻、电阻定律:R=ρL/S{ρ:电阻率(Ω?m),L:导体的长度(m),S:导体横截面积(m2)}
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R)或E=Ir+IR也可以是E=U内+U外
{I:电路中的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R:外电路电阻(Ω),r:电源内阻(Ω)}
5.电功与电功率:W=UIt,P=UI{W:电功(J),U:电压(V),I:电流(A),t:时间(s),P:电功率(W)}
6.焦耳定律:Q=I2Rt{Q:电热(J),I:通过导体的电流(A),R:导体的电阻值(Ω),t:通电时间

7.纯电阻电路中:由于I=U/R,W=Q,因此W=Q=UIt=I2Rt=U2t/R
,顺着电场线电势越来越低,电场线与等势线垂直;
(3)常见电场的电场线分布要求熟记〔见图[第二册P98];
(4)电场强度(矢量)与电势(标量)均由电场本身决定,而电场力与电势能还与带电体
(5)处于静电平衡导体是个等势体,表面是个等势面,导体外表面附近的电场线垂直于导
,导体内部合场强为零,导体内部没有净电荷,净电荷只分布于导体外表面;
(5)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

2024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2024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2024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一、力学1. 动力学•牛顿三定律•动量与冲量•质点的受力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2. 运动学•非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圆周运动3. 力的分析方法•牛顿第一定律与力的平衡条件•摩擦力与滑动、静止摩擦系数4. 机械能守恒•动能和势能•简谐振动•机械能损失和工作二、热学1. 温度与热量•热量的传递方式•热平衡与温度测量2.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量的等效转化•内能和焓3.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机的效率•卡诺循环•熵与混乱度4. 热传导与热辐射•热传导的三个定律•热传导的实际应用•热辐射与黑体辐射5. 理想气体•气体定律•分子动理论•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过程三、光学1.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成像规律和光的反射定律2. 光的波动性•光的干涉和衍射•杨氏干涉实验和双缝衍射实验3. 光的粒子性与光电效应•光的粒子性与光子能量•光电效应的基本原理和应用4. 光的偏振性与光的干涉•光的偏振性和偏振光的成分•双折射和偏振片的工作原理5. 光的多普勒效应•光的多普勒效应和多普勒频移•多普勒效应的应用四、电磁学1. 电场与电势•电荷与电场•电场强度和电势差2. 电流与电阻•电流的产生与方向•电阻的电学特性•欧姆定律和功率定律3. 电磁感应•电磁感应现象和法拉第定律•感应电流和感应电动势4. 电磁波•麦克斯韦方程组•电磁波的传播和能量关系5. 电磁波谱与电磁辐射•电磁波谱和频率范围•电磁辐射的作用和应用五、原子物理1. 原子结构与光谱•原子结构的发展历程•光谱的分类和应用2. 放射性衰变•放射性元素和核衰变过程•放射性衰变定律和半衰期3. 原子核与核反应•原子核的结构和能量特征•核反应和核能的利用以上是2024年高中物理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超详)高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汇总

(超详)高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汇总

(超详)高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汇总
1. 力学
- 基本概念:力、质量、加速度、牛顿三定律
- 运动学:位移、速度、加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
运动
- 牛顿定律与运动:惯性、力的合成、平衡、斜面静摩擦、弹
簧力、万有引力定律
- 动量与能量:动量定理、动能定理、功与功率、机械能守恒、碰撞、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2. 热学
- 温度与热量:热平衡、热膨胀、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 热能传递:传导、对流、辐射、功与热的转化
- 理想气体与热力学:理想气体的分子速率与平均动能、分子
碰撞频率、内能与温度的关系、理想气体定律
- 热力学第一定律:内能变化、等容过程、等压过程、等温过程、绝热过程、焦耳定律
3. 光学
- 几何光学:直线传播、反射、折射、光的全反射、光的成像
- 光的波动性:光的干涉、光的衍射、光的偏振
- 光的光电效应: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玻尔模型与能级、
激光
4. 电磁学
- 静电场:电荷与库仑定律、电场、电势能与电势差、静电场
中的运动带电粒子
- 电流和电阻:电流、电阻、欧姆定律、电功率、串联和并联、电阻的温度效应
- 磁场和电磁感应:磁场、洛伦兹力、电磁感应、电磁感应定律、自感与互感、交变电流
5. 原子物理
- 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原子核结构、玻尔模型、量子力学模型
- 放射性与核能:放射性、半衰期、核反应、核能的利用
- 核物理与粒子物理:核聚变、核裂变、粒子的分类、强相互
作用、弱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
6. 特殊相对论
- 狭义相对论:光速不变原理、相对性原理、时空间隔、洛仑兹变换、质能关系
以上是高中物理的主要知识点归纳汇总,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考物理新必考知识点归纳

高考物理新必考知识点归纳

高考物理新必考知识点归纳高考物理是高中物理学习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物理基础知识,还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以下是对高考物理新必考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一、力学基础1. 力的概念:包括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和力的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2.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二、三定律是解决动力学问题的基础。

3. 动量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作用的系统中,动量守恒。

4.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二、电学基础1. 电荷的性质:包括电荷的守恒定律、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

2. 电场和电势:电场强度、电势差、电势能等概念。

3. 电流和电阻:欧姆定律、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和电压规律。

4. 电磁感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

三、光学基础1. 光的反射和折射:包括反射定律、折射定律以及全反射现象。

2. 光的干涉和衍射:干涉条纹的形成、衍射现象的观察。

3. 光的偏振和色散:偏振现象、色散现象及其应用。

四、热学基础1. 温度和热量:温度的定义、热量的传递方式。

2.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在热力学过程中的应用。

3.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机效率的限制、熵的概念。

五、原子物理学基础1. 原子结构:原子核和电子云的概念。

2. 原子核的放射性衰变:衰变类型、半衰期的概念。

3. 核反应: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原理。

六、相对论基础1. 狭义相对论:时间膨胀、长度收缩、质能等价原理。

2. 广义相对论:引力的几何化描述。

七、量子力学基础1. 量子态和量子叠加原理。

2. 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

3. 不确定性原理。

八、物理实验方法1. 测量误差的来源和处理方法。

2. 实验数据的处理:包括数据的记录、图表的绘制和分析。

3. 常见物理实验仪器的使用。

结语:高考物理的知识点覆盖面广,要求学生不仅要理解物理概念,还要能够将这些概念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因此,平时的学习中,同学们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同时加强实践操作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是学生们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涵盖了许多基础的物理知识和原理。

以下是一些高中物理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1. 力和运动:
-牛顿三定律:包括惯性定律、动量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

-动能和势能:包括动能定理、重力势能、弹簧势能等。

-摩擦力和滑动摩擦、静摩擦。

2. 运动学: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

-匀变速直线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

3. 能量:
-功和功率。

-机械能守恒定律。

4. 波动:
-机械波和电磁波。

-声波的特性和传播规律。

5. 光学:
-光的反射和折射。

-透镜成像和光的色散。

6. 电学:
-电荷和电场。

-电流和电阻。

-电压和电路。

7. 原子物理: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放射性和核能。

8. 热学:
-热力学定律。

-内能和热量传递。

以上是高中物理的一些主要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自然界的运行规律和应用到日常生活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这些知识点对你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知识点清单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第一节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一、质点、参考系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它是一种理想化模型.2.参考系: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选定用来作为参考的物体.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通常以地面或相对于地面不动的物体为参考系来研究物体的运动.二、位移和速度 1.位移和路程(1)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用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 (2)路程是物体运动路径的长度,是标量. 2.速度(1)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 =x t,是矢量.(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矢量. 3.速率和平均速率(1)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是标量.(2)平均速率: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不一定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 三、加速度1.定义式:a =ΔvΔt ;单位是m/s 2.2.物理意义: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3.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考点一对质点模型的理解1.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2.物体能否被看做质点是由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决定的,并非依据物体自身大小来判断.3.物体可被看做质点主要有三种情况:(1)多数情况下,平动的物体可看做质点.(2)当问题所涉及的空间位移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可以看做质点.(3)有转动但转动可以忽略时,可把物体看做质点.考点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1.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平均速度与位移和时间有关,表示物体在某段位移或某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瞬时速度与位置或时刻有关,表示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快慢程度.2.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联系(1)瞬时速度是运动时间Δt→0时的平均速度.(2)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相等.考点三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的关系1.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的比较2.物体加、减速的判定(1)当a 与v 同向或夹角为锐角时,物体加速. (2)当a 与v 垂直时,物体速度大小不变. (3)当a 与v 反向或夹角为钝角时,物体减速物理思想——用极限法求瞬时物理量1.极限法:如果把一个复杂的物理全过程分解成几个小过程,且这些小过程的变化是单一的.那么,选取全过程的两个端点及中间的极限来进行分析,其结果必然包含了所要讨论的物理过程,从而能使求解过程简单、直观,这就是极限思想方法.极限法只能用于在选定区间内所研究的物理量连续、单调变化(单调增大或单调减小)的情况.2.用极限法求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 (1)公式v =ΔxΔt 中当Δt →0时v 是瞬时速度.(2)公式a =ΔvΔt 中当Δt →0时a 是瞬时加速度.第二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1.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v =v 0+at . 2.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x =v 0t +12at 2.3.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v 2-v 20=2ax .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1.平均速度公式:v =v t2=v 0+v2.2.位移差公式:Δx =x 2-x 1=x 3-x 2=…=x n -x n -1=aT 2. 可以推广到x m -x n =(m -n )aT 2. 3.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比例式 (1)1T 末,2T 末,3T 末……瞬时速度之比为:v 1∶v 2∶v 3∶…∶v n =1∶2∶3∶…∶n .(2)1T 内,2T 内,3T 内……位移之比为:x 1∶x 2∶x 3∶…∶x n =1∶22∶32∶…∶n 2.(3)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位移之比为:x Ⅰ∶x Ⅱ∶x Ⅲ∶…∶x n =1∶3∶5∶…∶(2n -1).(4)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t 1∶t 2∶t 3∶…∶t n三、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 1.自由落体运动规律(1)速度公式:v =gt . (2)位移公式:h =12gt 2.(3)速度—位移关系式:v 2=2gh . 2.竖直上抛运动规律 (1)速度公式:v =v 0-gt . (2)位移公式:h =v 0t -12gt 2.(3)速度—位移关系式:v 2-v 20=-2gh .(4)上升的最大高度:h =v 202g.(5)上升到最大高度用时:t =v 0g.考点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的应用1.速度时间公式v =v 0+at 、位移时间公式x =v 0t +12at 2、位移速度公式v 2-v 20=2ax ,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基本公式,是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石.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均是矢量式,应用时要注意各物理量的符号,一般规定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当v 0=0时,一般以a 的方向为正方向.3.求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般步骤 画过程分析图→判断运动性质→选取正方向→选用公式列方程→解方程并讨论4.应注意的问题①如果一个物体的运动包含几个阶段,就要分段分析,各段交接处的速度往往是联系各段的纽带.②对于刹车类问题,当车速度为零时,停止运动,其加速度也突变为零.求解此类问题应先判断车停下所用时间,再选择合适公式求解.③物体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减为零后又反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全程加速度不变,可以将全程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应用基本公式求解.考点二匀变速直线运动推论的应用1.推论公式主要是指:①v=v t2=v0+v t2,②Δx=aT2,①②式都是矢量式,在应用时要注意v0与v t、Δx与a的方向关系.2.①式常与x=v·t结合使用,而②式中T表示等时间隔,而不是运动时间.考点三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1.自由落体运动为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竖直上抛运动的重要特性(1)对称性①时间对称物体上升过程中从A→C所用时间t AC和下降过程中从C→A所用时间t CA相等,同理t AB=t BA.②速度对称物体上升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与下降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大小相等.(2)多解性当物体经过抛出点上方某个位置时,可能处于上升阶段,也可能处于下降阶段,造成双解,在解决问题时要注意这个特点.3.竖直上抛运动的研究方法分段法上升过程:a=-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下降过程:自由落体运动在涉及多体问题和不能视为质点的研究对象问题时,应用“转化”的思想方法转换研究对象、研究角度,就会使问题清晰、简捷.通常主要涉及以下两种转化形式:(1)将多体转化为单体:研究多物体在时间或空间上重复同样运动问题时,可用一个物体的运动取代多个物体的运动.(2)将线状物体的运动转化为质点运动:长度较大的物体在某些问题的研究中可转化为质点的运动问题.如求列车通过某个路标的时间,可转化为车尾(质点)通过与列车等长的位移所经历的时间.第三节运动图象追及、相遇问题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1.直线运动的x-t图象(1)物理意义:反映了物体做直线运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斜率的意义: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斜率正负表示物体速度的方向.2.直线运动的v-t图象(1)物理意义:反映了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斜率的意义: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大小表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斜率正负表示物体加速度的方向.(3)“面积”的意义①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大小.②若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位移方向为正方向;若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位移方向为负方向.(4).相同的图线在不同性质的运动图象中含义截然不同,下面我们做一全面比较(见下表).二、追及和相遇问题1.两类追及问题(1)若后者能追上前者,追上时,两者处于同一位置,且后者速度一定不小于前者速度.(2)若追不上前者,则当后者速度与前者相等时,两者相距最近.2.两类相遇问题(1)同向运动的两物体追及即相遇.(2)相向运动的物体,当各自发生的位移大小之和等于开始时两物体间的距离时即相遇.考点一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1.对运动图象的理解(1)无论是x-t图象还是v-t图象都只能描述直线运动.(2)x-t图象和v-t图象都不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3)x-t图象和v-t图象的形状由x与t、v与t的函数关系决定.2.应用运动图象解题“六看”1.分析追及问题的方法技巧可概括为“一个临界条件”、“两个等量关系”.(1)一个临界条件: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问题的切入点.(2)两个等量关系: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通过画草图找出两物体的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2.能否追上的判断方法(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B追赶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A: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0.若v A=v B时,x A+x0<x B,则能追上;若v A=v B时,x A+x0=x B,则恰好不相撞;若v A=v B时,x A+x0>x B,则不能追上.(2)数学判别式法:设相遇时间为t,根据条件列方程,得到关于t的一元二次方程,用判别式进行讨论,若Δ>0,即有两个解,说明可以相遇两次;若Δ=0,说明刚好追上或相遇;若Δ<0,说明追不上或不能相遇.3.注意三类追及相遇情况(1)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一定要判断是运动中被追上还是停止运动后被追上.(2)若追赶者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一定要判断是在加速过程中追上还是匀速过程中追上.(3)判断是否追尾,是比较后面减速运动的物体与前面物体的速度相等的位置关系,而不是比较减速到0时的位置关系.4.解题思路分析物体运动过程→画运动示意图→找两物体位移关系→列位移方程(2)解题技巧①紧抓“一图三式”,即:过程示意图,时间关系式、速度关系式和位移关系式.②审题应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眼,充分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如“刚好”、“恰好”、“最多”、“至少”等,它们往往对应一个临界状态,满足相应的临界条件.方法技巧——用图象法解决追及相遇问题(1)两个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追及相遇问题,过程较为复杂.如果两物体的加速度没有给出具体的数值,并且两个加速度的大小也不相同,如果用公式法,运算量比较大,且过程不够直观,若应用v -t 图象进行讨论,则会使问题简化.(2)根据物体在不同阶段的运动过程,利用图象的斜率、面积、交点等含义分别画出相应图象,以便直观地得到结论.巧解直线运动六法在解决直线运动的某些问题时,如果用常规解法——一般公式法,解答繁琐且易出错,如果从另外角度入手,能够使问题得到快速、简捷解答.下面便介绍几种处理直线运动的巧法.一、平均速度法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时间t 内的平均速度等于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初速度v 0与末速度v 的平均值,也等于物体在t 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v =x t=v 0+v 2=v t2.如果将这两个推论加以利用,可以使某些问题的求解更为简捷.二、逐差法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在连续相等的时间T 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量,即Δx =x n +1-x n =aT 2,一般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若出现相等的时间间隔,应优先考虑用Δx =aT 2求解.三、比例法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与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利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相关比例关系求解.四、逆向思维法把运动过程的末态作为初态的反向研究问题的方法.一般用于末态已知的情况. 五、相对运动法以系统中的一个物体为参考系研究另一个物体运动情况的方法.六、图象法应用v-t图象,可把较复杂的问题转变为较简单的数学问题解决.尤其是用图象定性分析,可避开繁杂的计算,快速找出答案.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一、实验目的1.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学会用打上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2.会利用纸带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加速度.3.利用打点纸带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能画出小车运动的v-t图象,根据图象求加速度.二、实验器材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刻度尺、导线、电源、复写纸片.三、实验步骤1.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钩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实验装置见上图,放手后,看小车能否在木板上平稳地加速滑行.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换上新纸带,重复三次.4.从几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始一些比较密集的点,在后面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开始点,以后依次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确定好计数始点,并标明0、1、2、3、4、…,测量各计数点到0点的距离x,并记录填入表中.5.1236.利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得各计数点1、2、3、4、5的瞬时速度,填入上面的表格中.7.增减所挂钩码数,再做两次实验.四、注意事项1.纸带、细绳要和长木板平行.2.释放小车前,应使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3.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实验后先断开电源,后取下纸带.一、数据处理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判断:(1)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时间T内的位移分别为x1、x2、x3、x4、…,若Δx=x2-x1=x3-x2=x4-x3=…则说明物体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且Δx=aT2.(2)利用“平均速度法”确定多个点的瞬时速度,作出物体运动的v -t 图象.若v -t 图线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则说明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即做匀变速直线运动.2.求速度的方法: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n =x n +x n +12T.3.求加速度的两种方法:(1)逐差法:即根据x 4-x 1=x 5-x 2=x 6-x 3=3aT 2(T 为相邻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求出a 1=x 4-x 13T 2,a 2=x 5-x 23T 2,a 3=x 6-x 33T 2,再算出a 1、a 2、a 3的平均值a =a 1+a 2+a 33=13×⎝⎛⎭⎪⎫x 4-x 13T 2+x 5-x 23T 2+x 6-x 33T 2 =x 4+x 5+x 6-x 1+x 2+x 39T 2,即为物体的加速度.(2)图象法:以打某计数点时为计时起点,利用v n =x n +x n +12T求出打各点时的瞬时速度,描点得v -t 图象,图象的斜率即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二、误差分析1.纸带上计数点间距测量有偶然误差,故要多测几组数据,以尽量减小误差. 2.纸带运动时摩擦不均匀,打点不稳定引起测量误差,所以安装时纸带、细绳要与长木板平行,同时选择符合要求的交流电源的电压及频率.3.用作图法作出的v -t 图象并不是一条直线.为此在描点时最好用坐标纸,在纵、横轴上选取合适的单位,用细铅笔认真描点.4.在到达长木板末端前应让小车停止运动,防止钩码落地,小车与滑轮碰撞. 5.选择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舍弃点密集部分,适当选取计数点.6.在坐标纸上,纵、横轴选取合适的单位(避免所描点过密或过疏,而导致误差过大),仔细描点连线,不能连成折线,应作一条平滑曲线,让各点尽量落到这条曲线上,落不到曲线上的各点应均匀分布在曲线的两侧.第二章相互作用第一节重力弹力摩擦力一、重力1.产生: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2.大小:G=mg.3.方向:总是竖直向下.4.重心:因为物体各部分都受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二、弹力1.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2.产生的条件(1)两物体相互接触;(2)发生弹性形变.3.方向:与物体形变方向相反.三、胡克定律1.内容: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簧的弹力的大小F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成正比.2.表达式:F=kx.(1)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为N/m;k的大小由弹簧自身性质决定.(2)x是弹簧长度的变化量,不是弹簧形变以后的长度.四、摩擦力1.产生:相互接触且发生形变的粗糙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所受的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2.产生条件:接触面粗糙;接触面间有弹力;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3.大小:滑动摩擦力F f=μF N,静摩擦力:0≤F f≤F fmax.4.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5.作用效果: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考点一弹力的分析与计算1.弹力有无的判断方法(1)条件法:根据物体是否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来判断是否存在弹力.此方法多用来判断形变较明显的情况.(2)假设法:对形变不明显的情况,可假设两个物体间弹力不存在,看物体能否保持原有的状态,若运动状态不变,则此处不存在弹力;若运动状态改变,则此处一定有弹力.(3)状态法: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或共点力平衡条件判断弹力是否存在.2.弹力方向的判断方法(1)根据物体所受弹力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判断.(2)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确定弹力的方向.3.计算弹力大小的三种方法(1)根据胡克定律进行求解.(2)根据力的平衡条件进行求解.(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进行求解.考点二摩擦力的分析与计算1.静摩擦力的有无和方向的判断方法(1)假设法:利用假设法判断的思维程序如下:(2)状态法:先判明物体的运动状态(即加速度的方向),再利用牛顿第二定律(F=ma)确定合力,然后通过受力分析确定静摩擦力的大小及方向.(3)牛顿第三定律法:先确定受力较少的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的方向,再根据“力的相互性”确定另一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2.静摩擦力大小的计算(1)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运动),利用力的平衡条件来判断其大小.(2)物体有加速度时,若只有静摩擦力,则F f=ma.若除静摩擦力外,物体还受其他力,则F合=ma,先求合力再求静摩擦力.3.滑动摩擦力的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用公式F f=μF N来计算,应用此公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μ为动摩擦因数,其大小与接触面的材料、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F N为两接触面间的正压力,其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和接触面的大小均无关.方法技巧:(1)在分析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时,一般采用整体法与隔离法进行分析.(2)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是静止的,受滑动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是运动的.(3)摩擦力阻碍的是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但摩擦力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即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考点三摩擦力突变问题的分析1.当物体受力或运动发生变化时,摩擦力常发生突变,摩擦力的突变,又会导致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性质的突变,其突变点(时刻或位置)往往具有很深的隐蔽性.对其突变点的分析与判断是物理问题的切入点.2.常见类型(1)静摩擦力因其他外力的突变而突变.(2)静摩擦力突变为滑动摩擦力.(3)滑动摩擦力突变为静摩擦力.物理模型——轻杆、轻绳、轻弹簧模型柔软,只能发生微小形既可伸长,也可压缩,各弹簧与橡皮筋的弹力特点:(1)弹簧与橡皮筋产生的弹力遵循胡克定律F=kx.(2)橡皮筋、弹簧的两端及中间各点的弹力大小相等.(3)弹簧既能受拉力,也能受压力(沿弹簧轴线),而橡皮筋只能受拉力作用.(4)弹簧和橡皮筋中的弹力均不能突变,但当将弹簧或橡皮筋剪断时,其弹力立即消失.第二节力的合成与分解一、力的合成1.合力与分力(1)定义: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这一个力就叫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就叫这个力的分力.(2)关系:合力和分力是一种等效替代关系.2.力的合成: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3.力的运算法则(1)三角形定则:把两个矢量首尾相连从而求出合矢量的方法.(如图所示)(2)平行四边形定则:求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二、力的分解1.概念:求一个力的分力的过程.2.遵循的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 3.分解的方法(1)按力产生的实际效果进行分解. (2)正交分解. 三、矢量和标量 1.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相加时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求和时按算术法则相加.考点一 共点力的合成 1.共点力合成的方法 (1)作图法(2)计算法: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示意图,然后利用解三角形的方法求出合力,是解题的常用方法.2.重要结论(1)二个分力一定时,夹角θ越大,合力越小. (2)合力一定,二等大分力的夹角越大,二分力越大. (3)合力可以大于分力,等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 3.几种特殊情况下力的合成(1)两分力F 1、F 2互相垂直时(如图甲所示):F 合=F 21+F 22,tan θ=F 2F 1.甲乙(2)两分力大小相等时,即F1=F2=F时(如图乙所示):F合=2F cos θ2 .(3)两分力大小相等,夹角为120°时,可得F合=F.解答共点力的合成时应注意的问题(1)合成力时,要正确理解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要视情况而定,不能形成合力总大于分力的思维定势.(2)三个共点力合成时,其合力的最小值不一定等于两个较小力的和与第三个较大的力之差.考点二力的两种分解方法1.力的效果分解法(1)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确定两个实际分力的方向;(2)再根据两个实际分力的方向画出平行四边形;(3)最后由平行四边形和数学知识求出两分力的大小.2.正交分解法(1)定义:将已知力按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进行分解的方法.(2)建立坐标轴的原则:一般选共点力的作用点为原点,在静力学中,以少分解力和容易分解力为原则(即尽量多的力在坐标轴上);在动力学中,以加速度方向和垂直加速度方向为坐标轴建立坐标系.(3)方法:物体受到多个力作用F 1、F 2、F 3…,求合力F 时,可把各力沿相互垂直的x 轴、y 轴分解.x 轴上的合力: F x =F x 1+F x 2+F x 3+… y 轴上的合力: F y =F y 1+F y 2+F y 3+…合力大小:F =F 2x +F 2y合力方向:与x 轴夹角为θ,则tan θ=F y F x.一般情况下,应用正交分解法建立坐标系时,应尽量使所求量(或未知量)“落”在坐标轴上,这样解方程较简单,但在本题中,由于两个未知量F AC 和F BC 与竖直方向夹角已知,所以坐标轴选取了沿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方法技巧——辅助图法巧解力的合成和分解问题对力分解的唯一性判断、分力最小值的计算以及合力与分力夹角最大值的计算,当力的大小不变方向改变时,通常采取作图法,优点是直观、简捷.第三节 受力分析 共点力的平衡一、受力分析 1.概念把研究对象(指定物体)在指定的物理环境中受到的所有力都分析出来,并画出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这个过程就是受力分析.2.受力分析的一般顺序先分析场力(重力、电场力、磁场力等),然后按接触面分析接触力(弹力、摩擦力),最后分析已知力.二、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1.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2.共点力的平衡条件:F 合=0或者⎩⎪⎨⎪⎧Fx 合=0Fy 合=0三、平衡条件的几条重要推论1.二力平衡:如果物体在两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必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2.三力平衡:如果物体在三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一定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3.多力平衡:如果物体受多个共点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其中任何一个力与其余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考点一 物体的受力分析 1.受力分析的基本步骤(1)明确研究对象——即确定分析受力的物体,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也可以是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