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图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

一、力和压力1.力的概念:力是改变物体状态的原因,用牛顿(N)表示。

2.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状态、形状或速度,使物体发生位移或形变。

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4.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是将多个力合并为一个力,力的分解是将一个力拆分为多个力。

5.力的平衡:在力的合成等于零时,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在力的合成不等于零时,物体处于力的不平衡状态。

6.压力的概念:单位面积上的力称为压力,用帕斯卡(Pa)表示。

7.压力的计算公式:P=F/A(P为压强,F为作用力,A为受力面积)。

二、力的测量1.力的测量: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常用仪器,力的单位是牛顿(N)。

2.弹簧的伸长量与作用力成正比的原理:胡克定律。

3.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灵敏度:力的测量范围称为量程,单位力产生的示数变化量称为灵敏度。

三、平衡力与摩擦力1.平衡力和重力:当物体受到与重力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力时,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2.物体受到的平衡力的情况:悬挂重物的情况下,悬挂点受到的拉力等于重力的大小。

3.物体受到的平衡力的分析:分解力的平衡条件,绘制力的平衡示意图,根据力的平衡条件进行分析。

4.摩擦力的概念: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静止时,两个接触物体之间存在的力称为摩擦力。

5.摩擦力的分类: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6.摩擦力的影响因素:物体间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积、物体材料等。

四、力的作用效果1.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状态、速度或形状。

2.速度对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速度的力称为加速度,使物体速度减小的力称为减速度。

3.力对物体形状的作用效果:拉力使物体变形产生拉伸应力,压力使物体变形产生压缩应力。

4.力对物体状态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例如使物体开始运动或停止。

五、动力与机械能1.动力的概念:使物体发生运动或改变物体状态的力称为动力。

2.动力的大小和方向:与物体质量和加速度有关。

3. 动力计算公式:F = ma (F为力,m为物体质量,a为加速度)。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声现象及物态变化(一)声现象1.声音的发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音。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

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2)声间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1)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2)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3)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运4.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5.响度: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6.音色: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7.噪声及来源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8.声音等级的划分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9.噪声减弱的途径: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第二部分光现象及透镜应用(一)光的反射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3、光速: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C,玻璃中为2/3C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5、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6、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7、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归纳为:“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8、理解:(1)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2)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3)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9、两种反射现象(1)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2)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10、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11、平面镜对光的作用(1)成像(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1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2)像和物的大小(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13、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

初中物理知识点及公式总结

初中物理知识点及公式总结

物理量(单位)公式备注公式的变形速度V ( m/S) v= S/t S:路程、t:时间 s=vt t=s/v重力G (N) G=mg m:质量 g:9.8N/kg或约等于10N/kg m=G/g 密度ρ(kg/m3)ρ= m/V m:质量 V:体积 m=ρV V=m/ρ合力F合(N)方向相同:F合=F1+F2方向相反:F合=F1—F2 (方向相反时,F1>F2 )浮力F浮 (N) F浮=G—G’ G: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 G’:物体在液体里的重力浮力F浮 (N) F浮=G物此公式只适用物体漂浮或悬浮浮力F浮 (N) F浮=G排=m排g=ρ液gV排 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ρ液:液体的密度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 F2*L2 F1:动力 L1:动力臂F2:阻力 L2:阻力臂定滑轮 F=G物 S=h 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G物:物体的重力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h:物体升高的距离动滑轮 F= (G物+G轮) S=2 h G物:物体的重力G轮:动滑轮的重力滑轮组 F= (G物+G轮) S=n h n: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机械功 W (J) W=Fs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有用功:W有: W有=G物*h 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总功 W总: W总=F*s 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机械效率η= (W有/W总)×100%功率P (w) P= W/t W:功 t:时间压强p (Pa) P= F/S F:压力 S:受力面积液体压强p (Pa) P=ρ液gh ρ液:液体的密度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的竖直距离)热量Q (J) Q=cm△t c:物质的比热容m:质量△t=t2-t1:温度的变化值 ;t2:末温度 t1:初温度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Q (J) Q=mq m:质量 q:热值压强单位:牛/米2;单位名称:帕斯卡(Pa)公式: F=PS 【S:受力面积,两物体接触的公共部分;单位:米2。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汇总结构图及初中物理公式一览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汇总结构图及初中物理公式一览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汇总结构图及初中物理公式一览表凝华(放)熔点沸点银河系是由群星和弥漫物质集会而成的一个庞大天体系统,太阳只是其中一颗普通恒星。

日心说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大多数科学家都认定:宇宙诞生于距今150亿年的一次大爆炸,这种爆炸是整体的,涉及宇宙全部物质及时间、空间,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

谱线红移说明星系离我们远去。

1 AU (一个天文单位)是指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y .(光年)是指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

分子运动初步(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汤姆逊发现电子(1897年);卢瑟福发现质子(1919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1932年);盖尔曼提出夸克设想(1961年) 加速器是探索微小粒子的有力武器。

力与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物体的运动状态用运动的快慢和运动的方向,物体运动的快慢或者运动的方向发生改变都叫做运动状态的改变。

力与运动物体在受到非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牵引力大于阻力: 物体将加速牵引力小于阻力:物体将减速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二力平衡: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叫做二力平衡。

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同体,等值,反向,共线)。

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平衡力压强与浮力简单机械和功简单机械定义: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机械运动基础知识梳理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尺面,④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数据时不但要记录数据,还要注明测量单位。

2、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小时(h)、分(min)。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或“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方法比较。

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计算公式:v=S/t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

v=S/t,变形可得:s=vt,t=S/v。

四、测量平均速度1、测量平均速度的测量工具为:刻度尺、秒表2、停表的使用: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s。

3、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S/t第二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

初中物理知识点及公式总结

初中物理知识点及公式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超全一定要收藏)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超全一定要收藏)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超全一定要收藏)知识点一:运动的描述与分析1.位移、路径、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相对运动和参照物的概念。

3.直线运动的简谐运动和非简谐运动。

4.速度-时间图、位移-时间图和加速度-时间图的解析和绘制。

知识点二:力和压力1.什么是力和引力,力的种类和力的三要素。

2.牛顿第一、第二、第三定律。

3.力的合成和力的分解。

4.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知识点三:力的作用效果1.物体做功的条件和功的计算方法。

2.功与能的关系和能的类型(机械能、热能、化学能、电能、核能)。

3.功率和效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4.机械优势和机械劣势的计算方法。

知识点四:机械振动和波动1.机械振动的基本概念。

2.物体的简谐振动,振幅、周期、频率和角频率的计算方法。

3.振动的能量,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4.谐波和波长的计算方法。

5.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声音的频率和音高的关系。

知识点五:光学基础1.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基本现象。

2.镜面反射和平面镜的特点。

3.球面镜和透镜的性质和特点。

4.光的色散和彩色光的组成。

知识点六:电学基础1.电荷、电流和电压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3.电功率和电能的计算方法。

4.静电场和电场线的概念。

5.静电力和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

6.静电感应和导体内的电场分布知识点七:热学基础1.热学的基本概念和温度的度量。

2.热量的传递(导热、对流、辐射)和传热的计算方法。

3.热膨胀和热收缩的原理和应用。

4.定压过程和定容过程的特点。

以上是初中物理的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帮助你复习和巩固学习。

初中物理的学习需要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掌握解题方法,培养科学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通过反复练习和多角度思考,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学原理,提高解题能力和应用能力。

祝你学习顺利!。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全部22章)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全部22章)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目录第一章机械运动2、3第二章声现象3、4第三章物态变化4第四章光现象5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5第六章质量和密度6第七章力7第八章运动和力8第九章压强8第十章浮力8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8第十二章简单机械9第十三章内能10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11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11第十六章电压电阻12第十七章欧姆定律13第十八章电功率13第十九章生活用电14第二十章电与磁14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15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及综合知识16第一章机械运动1、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一是“看”,三看,看零刻度线,看量程(测量范围),看分度值(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决定测量的准确程度)。

二是“放”,正确放置刻度尺,刻度尺要放正,不能歪斜,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且与被侧边保持平行,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

三是“读”,读书时视线要正对刻度尺,与尺面垂直,不能斜视。

除准确读出分度值的数值(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字(估读值)。

四是“记”,记录测量结果并应注明单位。

测量结果 =准确值 +估读值 +单位2、测量误差与测量错误不同点。

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一是产生原因不同。

误差是由于使用仪器不精确、测量方法粗略、环境因素对测量仪器的影响等客观因素,加上观察者估读时的偏差等主观因素的影响造成的。

而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测量方法错误、读数时粗心大意等造成的。

二是测量误差无法避免,而测量错误是不该发生的,可以避免。

三是由误差的数据比较接近真实值,而错误的数据远远偏离真实值。

3、降低测量误差的方法有哪些?一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二是选用精确度更高密的测量仪器;三是采用更合理的实验方法。

4、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一是化曲为直法。

将无伸缩性的软线与待测曲线重合,然后把软线拉直,再用刻度尺进行测量。

二是滚轮法。

用一已知周长的滚轮在待测的较长的直线或曲线上滚动,记下滚动的圈数,待测线的长度就是圈数与滚轮周长的乘积。

初中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教科版)

初中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教科版)

初中物理精要汇总(教科版)目录初中物理精要 (1)八年级(上册) (2)第一章走进实验室 (2)第二章运动与能量 (4)第三章声 (7)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 (11)第五章物态变化 (18)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22)八年级(下册) (25)第七章力 (25)第八章力与运动 (27)第九章压强 (29)第十章流体的压强 (32)第十一章功和机械 (34)第十二章机械能 (39)九年级(上册) (40)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41)第二章改变世界的热机 (42)第三章磁与电 (44)第四章认识电路 (47)第五章探究电流 (49)第六章欧姆定律 (52)第七章电功率 (55)九年级(下册) (58)第八章电磁相互作用及应用 (58)第九章家庭用电 (61)第十章电磁波与信息技术 (66)第十一章物理学的发展与能源技术创新 (72)八年级(上册)第一章走进实验室一、有关物理1)物理学是研究光、热、力、声、电等形形色色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2)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

3)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指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二、有关物质1)物质的物理性质:一切物体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各种物质具有许多不同的性质。

如磁性、导电性、导热性、状态、硬度、密度、比热、透光性、弹性、质量等。

2)物质的磁性:物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3)按导电能力分为: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

导体是容易导电的物体(如金属);绝缘体是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如橡胶);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体叫半导体(如硅、锗等材料)。

4)按导热性能分为: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

热的量导体:如金属;热的不良导体如塑料等。

5)物质的硬度:即物质的坚硬程度(硬度大能够划破硬度小的物体的表面)。

三、科学探究工具及用途1)测量长度工具:直尺、皮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千分尺)等。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知识点总结(最全)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知识点总结(最全)

九年级物理笔记十年经验,倾心整理目录第十三章内能 (2)1.分子热运动 (2)2.内能 (3)3. 比热容C (4)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 (6)1.热机 (6)2、热机的效率η (7)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9)1、两种电荷 (9)2、电流和电路 (10)3、串联和并联 (11)4、电流的测量 (11)5、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12)第十六章电压电阻 (13)1.电压(U) (13)2、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14)3.电阻(R) (14)4、变阻器 (15)第十七章欧姆定律 (17)1、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17)2.欧姆定律 (18)3、电阻的测量 (18)4.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19)第十八章电功率 (21)1、电能 (21)2. 电功率(P) (22)3、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23)4.焦耳定律 (24)第十九章.生活用电 (26)1、家庭电路 (26)2、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 (27)第二十章电与磁 (28)3、电磁铁 (30)4、电动机 (30)5、磁生电 (31)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32)第十三章内能1.分子热运动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分子看成球形,分子直径大约10-10m演示: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扩散实验。

二氧化氮是密度很大的气体。

过一段时间上下两个瓶子均变成是淡红棕色气体。

液体扩散实验:开使水的下方注入蓝色的硫酸铜溶液,硫酸铜溶液是一种密度很大的溶液。

经过一段时间,界面模糊,最终两种溶液会混合。

固体扩散: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合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看到他们互相渗入约1mm深。

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等大量事实表明: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2、分子间存在空隙。

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同时存在斥力和引力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图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图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图初中物理是一门基础学科,涵盖了众多有趣且实用的知识。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下面为大家呈现一份初中物理知识点的总结图。

一、力学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长度的单位: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

时间的单位:秒(s)、分钟(min)、小时(h)。

时间的测量工具:钟表。

2、运动的描述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

参照物:判断物体运动或静止时所选的标准物体。

3、运动的快慢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公式:v = s/t(v 表示速度,s 表示路程,t 表示时间)。

4、力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的单位:牛顿(N)。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5、牛顿第一定律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6、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7、摩擦力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影响因素: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8、压强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压强的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

公式:p = F/S(p 表示压强,F 表示压力,S 表示受力面积)。

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9、液体压强特点: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液体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公式:p =ρgh(ρ 表示液体的密度,g 表示重力加速度,h 表示液体的深度)。

10、大气压强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标准大气压的值:1013×10⁵ Pa。

11、浮力浮力的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的托力。

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别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见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XXX。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能够传播非常远,非常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别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味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造等。

它要紧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创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翔、火车汽车的奔跑、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依照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看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别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接着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7-8章第七章力一、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二、弹力1、弹力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2:弹簧测力计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 认清量程和分度值;(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 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

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5)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说明: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

初中知识点总结物理

初中知识点总结物理

初中知识点总结物理一、声现象。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例如,敲鼓时鼓面振动发出声音。

-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2. 声音的特性。

- 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例如,女高音歌唱家的音调比男低音歌唱家的音调高。

- 响度:由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决定。

振幅越大、距离越近,响度越大。

如用力敲鼓,鼓面振幅大,响度大。

- 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因素决定。

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可以用来辨别不同的发声体,如能区分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就是因为音色不同。

3.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 噪声: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 控制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如给机器加消声器)、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在道路两旁植树)、在人耳处减弱(如戴耳塞)。

4. 声的利用。

- 声可以传递信息,如利用回声定位制成声呐,B超检查身体等。

- 声可以传递能量,如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细机械,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等。

二、光现象。

1. 光的直线传播。

-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如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的形成等都是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⁸m/s。

2. 光的反射。

- 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反射面光滑,平行光入射后反射光仍然平行;漫反射反射面粗糙,平行光入射后反射光向四面八方反射。

3. 平面镜成像。

- 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初中物理知识点梳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知识点梳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知识点梳理:94个知识点+25组思维导图电学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导体里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规定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方向。

2.电流表不能直接与电源并联。

3.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安全电压应不高于36V,家庭电路电压220V。

4.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玻璃温度越高电阻越小)。

5.容易导电的物体是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

6.在一定条件下导体和绝缘体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7.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橫截面积、温度(温度很多时候不考虑)。

8.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都是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9.利用欧姆定律公式要注意I、U、R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

10.伏安法测电阻原理:R=U/I11.伏安法测电功率原理:P=UI。

12.串联电路中:电压、电功、电功率、电热与电阻成正比,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功、电功率、电热与电阻成反比。

13.在生活中要做到: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14.开关应连接在用电器和火线之间,两孔插座(左零右火),三孔插座(左零右火上地)。

15.“220V 100W" 的灯泡比“220V 40W" 的灯泡电阻小,灯丝粗。

16.家庭电路中。

用电器都是并联的,多并一个用电器,总电阻减小,总电流增大,总功率增大。

17.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保险丝熔断,产生的原因有两个:①短路②总功率过大。

磁学18.磁体自由静止时指南的一端是南极(S极),指北的一端是北极(N极))。

磁体外部磁感线由N极出发,回到S极。

19.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20.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地磁的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

21.磁场的方向:①自由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②该点磁感线的切线方向。

22.奥斯特试验证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电生磁、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磁生电、发电机)。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