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辅导常用技术(三)

合集下载

心理健康学科专业教师招聘考试讲义(团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过程常用技术和评估)

心理健康学科专业教师招聘考试讲义(团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过程常用技术和评估)

第五章团体心理辅导过程常用技术一、团体心理辅导常用的基本技术(一)团体辅导一般技术1.倾听倾听是最基本的反应技术,是团体领导者的基本功。

倾听不仅仅是用耳朵听成员讲话,更重要的是用心理解他们语言里的真实含义,并能设身处地体会他们的感受。

就是说,领导者不仅要听懂成员通过语言、行为所表达出来的信息,还要听出他们在交谈中没有明确表达的、隐含的内容。

领导者使用倾听技术是为了让成员充分被理解,促进成员继续自我探索。

2.复述复述不是简单重复成员说过的话,而是在倾听之后,以更清晰、更明确和更恰当的语言重新描述对方所传递的信息。

它包括把信息加以浓缩、精简,突出重点,以准确的字眼表达给对方。

复述包含了领导者的分析、理解、判断和概括能力,有助于对方更清楚了解自己的感觉和观点。

3.反映领导者用心去关注团体成员的感觉,包括面部表情、姿态、语调、动作等非语言行为,并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和表情反映团体成员的信息,让成员体会到领导者能够理解他的处境,体会他的感受,接纳他的行为。

反映技术包括了内容反映和情感反映。

内容反映是表达对方表达信息中的主要含义;情感反映是表达对方表达信息中的情绪成分。

4.澄清针对成员表达不清楚的或混淆的地方,领导者澄清那些重要但被混淆的信息,使成员重新整理或进一步表达信息,使意思更清楚和准确。

领导者澄清成员所表达的内容,使之具体清晰,可以促使他更深入地自我探索。

5.提问领导者需要对成员表达的一些重要信息提出询问,以了解更清楚的信息,促使成员进一步表达。

提问可以分为开放式和封闭式提问。

一般以开放式提问为好。

6.总结在团体完成某个主题,或者即将结束活动时,领导者用简要的叙述概括团体活动过程中发生的事情,从而使成员加深认识,或对本次团体活动有个整体的印象。

(二)促进团体互动技术1.建立关系建立关系是互动技术的基础。

团体领导者必须具备无条件的关注意识、真诚的态度、同感的能力和尊重的习惯等,使成员感到团体是温暖的、安全的,使他可以逐步地开放自己,从而培养出彼此接纳、相互关怀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团体氛围。

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理念、设计与操作(三)

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理念、设计与操作(三)

三、班级⼼理辅导活动课在学校⼼理健康教育中的定位 1、中⼩学⼼理健康教育的三种形式和三⼤功能 ●三种形式——  ⑴个别辅导——△有计划的辅导/△⾮计划的辅导 ⑵团体辅导——△班级⼼理辅导/△⼩组⼼理辅导 ⑶教育与融合——△专题讲座 /△教学中融合△育⼈中融合/△环境中融合 ●三⼤功能—— ⑴发展 ⑵预防 ⑶补救(矫正)  2、什么是团体辅导? 团体辅导是⼀种有系统的辅导计划,强调辅导上预防的⼀⾯,计划的内容以发展中的个体⼀⽣可能⾯临的关键事件为主题。

[柯⽐] ⑴它在团体情境下提供⼼理帮助与指导; ⑵它是通过团体内⼈际交互作⽤来促进个体发展良好适应性的⼀种助⼈⾃助的过程; ⑶它适⽤于健康⼈和正常⼈,其⽬的在于为健康⼈和正常⼈提供⼀种可以促进⾃⾝⼈格进⼀步成长的学习机会和学习环境。

  3、什么是班级团体⼼理辅导? ●台湾国⽴政治⼤学李坤崇教授认为—— 班级团体辅导以全班学⽣为对象,运⽤适切的辅导策略或⽅法,借着团体互动,协助学⽣重新评估⾃⼰的思想、情感和⾏为,调整认知与增进因应能⼒,以预防或解决问题并激发学⽣潜能. 班级团体辅导与团体咨商的差异,在于团体咨商依据咨商⽬的筛选参与学⽣,然⽽班级团体辅导⽆法筛选学⽣,……教师必须由衷接纳每⼀位班级学⽣,倾听其⼼声,引导其发展,或许会有⼀些⽆奈与挫折,但或许更是⼀个挑战与成长的契机。

●台湾国⽴⾼雄应⽤科技⼤学徐西森教授认为——许多辅导⼯作者努⼒将团体动⼒的精神与内涵、 团体辅导的理论与⽅法融⼊班级情境中,“班级团体辅导”、“班级经营”的理念於焉形成。

●台湾师⼤吴武典教授认为—— 实施班级团体辅导的基本原则,便是使学⽣的个性充分发展,同时⼜不损及群性。

换⾔之,要使个⼈在⼤我中完成⼩我,完成⼩我⼜能促进⼤我,使⼤我与⼩我和平相处⽽并进。

要使班级团体做到这⼀点,必须了解班级团体⼼理,运⽤团体辅导策略。

●上海教科院吴增强教授认为——所谓班级⼼理辅导,是指以团体⼼理辅导及相关理论与技术为指导,以解决学⽣成长中的问题为⽬标,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理辅导活动。

心理辅导知识点

心理辅导知识点

心理辅导知识点心理辅导是一种专业的心理治疗方法,旨在帮助人们解决心理问题、提升心理素质,以实现个人的自我发展与身心健康。

在心理辅导的过程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我们了解并运用到实践中。

本文将介绍一些与心理辅导相关的知识点,帮助读者加深对心理辅导的理解与应用。

1. 心理辅导的基本原则心理辅导的基本原则是以人为本,尊重个体的需求和权益。

在心理辅导中,辅导师应该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以倾听和理解为核心,不做价值判断,不给予过多主观意见,尊重个体的自主性和隐私,遵守保密原则。

此外,心理辅导还应强调合作与互助,增强被辅导者的自我决策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心理辅导的常用技术心理辅导常用的技术包括以下几种:(1) 倾听与反馈技巧:倾听是心理辅导的基本技能,辅导师通过倾听来理解、关注和接纳被辅导者。

倾听的同时,及时给予肯定、激励和建设性的反馈,以帮助被辅导者理解和解决问题。

(2) 问答技巧:辅导师可以通过提问来引导被辅导者思考问题的本质和可能的解决办法,促使被辅导者主动探索和反思。

(3) 引导技巧:辅导师可以通过合适的引导,帮助被辅导者开展自我探索、认知重构和情绪调节等工作。

(4) 角色扮演与想象技巧:通过角色扮演和想象,被辅导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自己与他人的情感和行为,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新视角和方法。

3. 心理辅导的常见理论模型心理辅导的理论模型是辅导师指导辅导工作的理论基础,常见的理论模型包括:(1) 人本主义理论模型: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和自我价值的尊重,关注人的成长和发展。

(2) 行为主义理论模型:关注行为的因果关系和外部刺激,通过条件反射和回路调节来改变人的问题行为。

(3) 认知行为理论模型:关注个体的认知、情绪和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认知重构和行为调整来解决问题。

(4) 动态心理学理论模型:关注潜意识和无意识的影响,认为个体的问题与内心冲突和心理防御机制有关。

4. 常见的心理问题与应对策略心理辅导的目标是帮助人们解决心理问题,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以及相应的应对策略:(1) 压力与焦虑:遇到压力和焦虑时,可以通过深呼吸、放松训练、问题解决技巧等方式来缓解自身的紧张情绪。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讲义,第三章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讲义,第三章

第三章学校心理辅导第一节学校心理辅导的概念一、学校心理辅导的概念(一)学校心理辅导包括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现代学校心理辅导是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的结合,采用课程辅导、个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等多种途径和形式进行。

这种观点是从对学校心理辅导实施途径的描述来界定什么是学校心理辅导的。

(二)学校心理辅导等同于心理健康教育有学者认为,学校心理辅导是指学校有目的、有组织地对学生施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完善学生的自助能力,健全学生的人格,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具有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矫治心理问题的功效。

上述两种观点均是基于学校教育的视角进行的思考,是广义的学校心理辅导。

它们都认为学校心理辅导是一项系统而全面的维护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活动,它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具有发展性、预防性和矫正性的功效,它的实施途径多样。

(三)学校心理辅导等同于个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相较于上述两种观点,这一观点是可以说是狭义的学校心理辅导。

从此观点可以看出,学校心理辅导是属于专业性很强的助人工作,需要从业者具有较好的专业知识,接受过严格、正规的专业训练。

二、学校心理辅导的发展历史(一)西方学校心理辅导的发展1.起步阶段学校心理辅导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其根本宗旨在于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从评估、干预、咨询、研究、监督等多层面为全体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教育利益服务。

2.快速发展阶段学校心理辅导自20世纪70年代进入快速发展期,欧美、日本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学校心理辅导体系。

在这一阶段学校心理辅导内容丰富,形式活泼,方法多样,其专业人员的质量和数量都有了相对的保障,主要目标开始转向促进人的发展。

3.繁荣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校心理辅导步入空前的繁荣期,主要表现在:纷呈的理论流派、层出不穷的改革创新和不断更新的辅导模式。

在这种背景的影响下,学校的心理辅导也日益受到重视并迅速得以推广。

学校团体心理辅导理论和技术

学校团体心理辅导理论和技术

学校团体心理辅导理论和技术1. 简介学校团体心理辅导是指在学校中使用团体形式进行心理辅导的一种方法。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活动,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本文将介绍学校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基础和具体技术,以及其在学校中的应用。

2. 学校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基础学校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观察和模仿他人行为的过程。

在学校团体心理辅导中,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积极行为,来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

2.2 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和价值实现。

在学校团体心理辅导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团体活动,提高自我认识和价值实现的能力。

2.3 心理动力学理论心理动力学理论强调个体内心深层的冲突和动力。

在学校团体心理辅导中,通过团体互动和讨论,帮助学生增强对内心冲突的认知和理解,进而解决心理问题。

3. 学校团体心理辅导的具体技术学校团体心理辅导的具体技术包括以下几种:3.1 团体讨论团体讨论是学校团体心理辅导的核心技术之一。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开放式的讨论,引导他们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增强互动和沟通的能力,解决心理问题。

3.2 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学校团体心理辅导的一种常用技术。

通过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不同的情境和角色行为,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小组活动小组活动是学校团体心理辅导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帮助他们培养协作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增强彼此之间的理解和支持。

3.4 心理教育训练心理教育训练是学校团体心理辅导的一种常用技术。

通过开展各种心理教育训练课程,帮助学生培养自我认知、情绪管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4. 学校团体心理辅导在学校中的应用学校团体心理辅导在学校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面临各种心理问题,如学习压力、人际关系问题等。

学校团体心理辅导理论和技术

学校团体心理辅导理论和技术

学校团体心理辅导理论和技术学校团体心理辅导理论和技术导言:心理辅导是指通过与个体或团体进行积极有效的对话和咨询,帮助他们解决内心的困惑、情绪的压抑和心理的痛苦,最终实现心理健康和个人成长的过程。

在学校团体中,心理辅导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主要介绍学校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基础和常用技术,并阐述其在学校团体中的应用和效果。

一、学校团体心理辅导理论基础1. 系统理论学校团体心理辅导理论基于系统理论,认为学校是一个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的系统,个体的心理问题和行为困扰往往受到系统内各个要素的综合影响。

因此,团体心理辅导需要关注个体与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调整团体环境和提升团体功能,来促进个体心理健康和团体发展。

2. 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指出,学校团体中的个体在分析问题和采取行动时,往往受到周围团体成员的影响和评价。

团体心理辅导以社会认知理论为基础,重视个体与团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和社会化过程。

通过团体中的互动和交流,可以使个体更准确地认识自己、他人和团体,提高自我观察和社交技巧,改善人际关系,提升自我认知和自信心。

3. 发展心理学理论发展心理学理论强调学生在学校时期的身心发展和个性成长。

学校团体心理辅导立足于学生的特征和需求,注重对学生的发展进行全面关注和指导。

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可以帮助学生解决身心发展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提高自我意识和认知水平,培养积极的人格特质和适应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

二、学校团体心理辅导常用技术1. 团体座谈团体座谈是学校团体心理辅导中最常用的技术之一。

通过团体座谈,学生可以面对面地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心理问题和困惑,获得他人的支持和理解,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团体座谈中,辅导员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困惑,引导学生进行主题讨论和情感表达,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理解。

2. 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一种模拟游戏,通过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不同的情境和角色关系,来改变和解决问题。

中小学教师作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途径与方法

中小学教师作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途径与方法

中小学教师作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途径与方法一、什么是心理辅导(一)“灰色区”理论(二)心理辅导的七个“≠”1、心理辅导≠心理治疗2、心理辅导≠生活辅导3、心理辅导≠社交谈话4、心理辅导≠逻辑分析5、心理辅导≠交朋觅友6、心理辅导≠安慰他人7、心理辅导≠替人解难(三)什么是心理辅导心理辅导是指辅导者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行为科学及其医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与技术,通过个别辅导、团体辅导、教育教学中渗透、家庭辅导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充分开发自身潜能,培养良好心理素质,促进其心理健康与人格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

二、个别心理辅导的基本原则(一)受导者自愿原则“来者不拒,去者不追”(二)保密性原则心理咨询的保密原则包括以下基本内容:第一,不在任何场合谈论受导学生的隐私。

第二,不向受导学生的学校领导、其他教师、同学、父母、家人等谈及受导学生的隐私。

第三,不允许任何人(包括学校领导及其他教师)查阅心理咨询档案。

来访学生反映的问题已属违反社会规范,甚至违反法律,在这种情况下,保密性原则是否还适用?如:某一学生一时冲动偷窃了本寝室同学的钱财,并且数目很大,事后十分懊悔,又担心被查出,整日惶惶不安,以致无心学习,失眠、头晕,逃避同学,自觉无法再这样下去,前来求助心理咨询。

实质:心理咨询是否对来访者本人绝对负责?——心理咨询必须对来访者负责,但这种负责是以对社会负责为前提的。

我们的观点是保密性原则的适用范围应以来访者的问题并未对他人和社会构成实际的损害,保密的结果不对来访者、他人和社会具有潜在危害为限。

(三)真诚理解的原则1、同感罗杰斯:同感是指体验他人的世界犹如自身的精神世界。

所以,同感就是设身处地,将心比心,不要求赞同,但必须理解。

同感不等于同情。

同感也不等于同意。

练习:请你分析,下列实例中辅导教师是否具有同感?这个练习活动对你提高同感水平或许有帮助。

实例一:来访者:每次班级组织课堂讨论,总有许多同学上台发言,我也想上去发表意见,而且我觉得自己有许多内容要讲,可总是鼓不起勇气,始终没有上台。

学校心理辅导复习题

学校心理辅导复习题

1.学校心理辅导及其常见形式学校心理辅导是指教育者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行为科学乃至精神医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与技术,通过集体辅导、个别辅导教育、教学中的心理辅导以及家庭心理辅导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调节,从而充分开发自身潜能,促进其心理健康与人格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

常见形式:辅导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辅导活动课程●个案辅导●团体辅导●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心理辅导●家庭心理辅导●专题讲座●心理健康知识宣传等~2.学校心理辅导在中小学的具体应用?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上,可以有针对性地传授一些心理调节的知识和技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采用多种途径和多样化的方法,如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利用班主任工作、学校、班级或团队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有利于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活动;社会活动:春游、秋游、旅游、团队活动社会考察: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志愿者服务、公益活动社会实践:军训、学农3.学科教师(非心理教师)如何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心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智、体、美各育结合,需要班主任、任课老师全员参与。

科任教师的辅导职责(1)引起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及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2)提示该学科有关职业的资料,如该学科与哪些职业有密切的联系,这些职业的性质,在社会上的地位等。

(3)对该科志趣作试探及甄别,发现对该学科有特殊才能的学生。

(4)鼓励并发展学生的社会能力(5)补救学生在科目中的困难和障碍。

(6)领导一种学会或与该学科有关的学生活动。

(7)与辅导员或班主任密切合作。

班主任的职责班主任除兼有科任教师的职责外,还有以下职责:(1)对每一个学生给予帮助、友爱及关心。

(2)认识学校生活与例行工作的不同。

(3)记录学生表现及入学状况等资料。

(4)在学校中培养学生公民责任、领导才能及良好人格。

(5)与辅导员和科任教师合作。

学生心理服务员的职责:他们是由班主任和心理辅导课教师选出的小助手,其任务是在辅导中起骨干作用,带动其他学生积极参与;注意发现学生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并及时向老师反映,以期使其得到尽快解决;并在心理辅导室担任热心服务员,为教师、学生提供服务。

《学生心理辅导的基本原理与技术》大学题集

《学生心理辅导的基本原理与技术》大学题集

《学生心理辅导的基本原理与技术》大学题集第一章:学生心理辅导概述一、选择题1. 以下哪项不是学生心理辅导的意义?()A.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B. 提高学生学习成绩C. 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D. 为学生提供心理支持2. 学生心理辅导的内涵不包括以下哪项?()A. 心理咨询B. 心理治疗C. 心理测验D. 心理健康教育3. 以下哪个不是学生心理辅导的目标?()A. 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B. 提高学生心理素质C.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D. 替代学生的家庭教育4. 学生心理辅导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哪几项?()A. 学习心理辅导B. 人际交往心理辅导C. 生活心理辅导D. 职业心理辅导E. 以上都是5. 以下哪项不是学生心理辅导的原则?()A. 尊重学生隐私B. 以学生为中心C. 严格遵循心理辅导流程D. 强制学生参加心理辅导二、填空题1. 学生心理辅导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促进学生的________(心理健康)、________(个性发展)和________(社会适应)等方面。

2. 学生心理辅导的内涵包括________(心理咨询)、________(心理治疗)、________(心理测验)和________(心理健康教育)等。

3. 学生心理辅导的目标包括帮助学生解决________(心理问题)、提高________(心理素质)和促进________(全面发展)等。

4. 学生心理辅导的原则有尊重学生________(隐私)、以________(学生)为中心、________(自愿性)和________(发展性)等。

5. 学生心理辅导的主要内容包括________(学习心理辅导)、________(人际交往心理辅导)、________(生活心理辅导)、________(职业心理辅导)和________(自我心理辅导)等。

三、简答题1. 简述学生心理辅导的意义。

学生心理辅导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识别和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其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其应对生活压力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第三章 心理辅导的常用技术

第三章 心理辅导的常用技术
• 沙盘游戏的发展历程 • 沙盘游戏的基本配置 • 沙盘游戏师的基本态度
1 沙盘游戏概述
• 静默见证者的态度
• 关注来访学生无意识世界的表现,帮助来访学生自由、投入地创造并进入一 个良性互动的精神世界
• 共感理解的态度
• 对言语的理解 • 对制作沙游作品的过程以及所摆放的玩具有“共同的情景”之感
• 母性原理的态度
5.放弃 6.调整 7.制作时间 8.成员的退出
2 沙盘游戏的制作方法
• 向来访学生介绍沙盘游戏
• 可以给来访学生简单介绍一下沙盘游戏,或让来访学生先接触一下沙 • 指导语:“请用架子上的玩具,在沙箱里做个什么,做什么都可以。”
• 制作沙游作品
• 对来访学生的表现,如玩具的选用、摆放、移动轨迹,作品的修改等做好记录
2 心理格板的使用方法
• 解释
• 让来访学生叙述自己的故事,解释自己的摆放,对自己的内心进行自 由的探索
• 家庭
• 若家人在场,可以让家人分别摆出他们心中的关系,但在摆放时彼此 回避
• 每人的摆放位置和说明要做好拍照和记录
2 心理格板的使用方法
• 讨论
• 以下问题可作参考:
• (1)摆完以后,有什么感受? • (2)木偶人的大小、形状、颜色、距离的远近各有什么含义? • (3)为什么家庭是这个样子? • (4)从不同角度看,有无新的发现? • (5)自己在家庭中是否舒服?是否期望有什么改变与调整? • (6)若把自己放在其他人的位置上会有什么感觉?有无新的体会?把其他的人做
1.摆放顺序 2.每次摆放情况 3.拍照 4.互动
5.放弃 6.调整 7.制作时间 8.成员的退出
2 沙盘游戏的制作方法
个体沙游 制作方法
制作方法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重点(3)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重点(3)

00465心理卫生与心理辅重点(3)★罗杰斯指出:“辅导的成功主要并非依赖辅导员技巧的高低,而依赖于辅导员是否具有某种态度。

”★角色扮演是一种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来影响个体心理过程的方法。

★一般认为,抑郁病人的思维内容是以失落感为特征的。

★精神分析法的基本辅导目标一是使潜意识意识化,二是帮助来访者克服潜意识冲突。

★代币法又称代币管制法,是一种通过强化而形成某种期望出现的适应性行为的方法。

★重读是辅导人员对来访者所表达内容中认为重要的字或词以强调的语气进行重复。

★阐释就是指症状的无意识隐义和动机揭露出来使其进入意识的一种方法。

★神经症是一种干扰人的正常生活、削弱人的适应能力的中等程度的心理障碍。

★心理辅导巩固结束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巩固效果和追踪调查。

★问卷一般可分为开放型、封闭型和图画型三种类型。

★在心理辅导理论中,被视为继心理分析法、行为转变法之后的“第三种势力”的是个人中心疗法。

★认知重建理论把自我挫败看成是来访者不良认知的结果。

★有些人要求事情都按照自己喜欢和期望的去发展,否则便觉得很糟糕、可怕。

这种认知被称为虚拟陈述。

★中小学生的认知卫生问题主要包括发展性和适应性。

★辅导人员自我开放的内容可分为两类,一是辅导人员自己对来访者的体验和感受,二是辅导人员向来访者谈与辅导内容有关的个人经验。

★心理辅导在解决问题阶段的任务有三项:制定辅导目、选择辅导方案和实施指导帮助。

★认知重建法的代表人物有艾利斯、贝克和麦肯保姆。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过渡性、闭锁性和社会性的特点。

★就心理卫生来说,自我意识良好的核心是自尊和自爱。

★心理辅导开始阶段的任务有三项:建立辅导关系、掌握学生的资料和进行分析诊断。

★在运用与不合理信念辩论技术时,提问的方式有两种,即质疑式和夸张式。

★罗杰斯认为,无条件的尊重是使来访者人格产生建设性变化的关键条件。

★系统脱敏法由精神病学家沃尔帕首创。

★常用的行为强化法包括奖励、惩罚和_强化不相容反应_。

学生心理个案辅导方法与技巧

学生心理个案辅导方法与技巧

学生心理个案辅导方法与技巧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我是福兴中学专职心理教师唐玉清。

很荣幸有这个机会跟大家就学生的个案心理分析进行交流。

作为班主任,承担很多角色:班级管理者、执法者、团队领袖、学生的朋友、心灵导师等。

不仅如此,班主任也很心累,尤其是遇到不守纪律、调皮捣蛋、叛逆的学生。

由此可见,了解学生心理,既是我们这次班主任技能大赛取得好成绩的一个重要内容,更有助于我们日常工作中开展好班主任工作,真是一举两得。

当然,今天我们也会提到很多具体个案的分析,也欢迎老师们积极互动。

为了表达对于您的积极分享的感谢,我们会送上小礼物哦!首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学生心理个案分析的要求:现场抽题,根据抽到的个案材料,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知识进行分析并提出干预措施。

准备20分钟,现场陈述8分钟以内。

得分点如图。

如此短暂的时间如何才能获得一个漂亮的分数呢?让我们从这个个案来看看如何做。

案例一:阳阳,女,10岁,五年级学生。

因父母工作调动两年前转学到校,以前父母辅导学习较多,现在父母忙碌无暇更多关注,成绩从以前的优良变成了中等。

每次考试后感觉不好都会大哭或者郁郁寡欢,人际关系也不佳。

假如你是案例中同学的班主任,请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知识对本个案进行分析,然后提出干预措施。

结合我们刚才所看的学生个案分析评分标准。

我们首先理清学生心理个案辅导的思路。

有效信息、初步结论、原因分析、辅导目标与措施。

一、信息收集症状:生理、情绪、认知、人际关系“病”史:症状演变、治疗(干预)情况成长史:学习情况、家庭结构、经济状况、亲子关系、社区亚文化(地域)、创伤事件(重大生活事件)其他:性别、年龄、年级等练一练:请找出案例一中的重要信息重要信息:10岁、转学、陪伴、成绩、交往二、原因分析自身因素:遗传因素;气质类型;身心发展阶段;心理需要;身体状况家庭因素:父母关系、家庭结构、亲子关系、教育方式学校因素:学业负担、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其他:关键事件、自然灾害、社会竞争等理论参考(一)青少年身心发展内容(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生活和社会适应、升学择业等(二)马斯诺需要层次理论(三)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着重两个阶段5-12岁与12-20岁的心理发展阶段的讲解。

《小学生心理辅导》第三章

《小学生心理辅导》第三章

第一节 建立良好的心理辅导关系的技术
二、真诚
(二)真诚的表达 表达真诚,要求辅导教师做到:
实事 求是
自我 开放
走出 角色
不设 防
表里 一致
适度
第一节 建立良好的心理辅导关系的技术
三、真诚
(二)同感的表达
同感,又称为同感理解,是指能够准确无误地感受、体察他人内心世界
的态度和能力。在学校心理辅导中,同感是指辅导教师设身处地,像体验
第二节 晤谈技术
三、晤谈的基本技术
(三)非言语行为的理解和把握
目光 注视 面部 表情 身体 语言 声音 特质 空间 距离
衣着及步态
第三节 心理评估技术
心理评估技术的概念 心理评估技术的内容 心理评估技术的一般过程 心理评估技术的方法
第三节 心理评估技术
一、心理评估技术的概念
心理评估是一种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人的心理状态和行 为表现进行标准化测定的技术。
第三节 心理评估技术
二、心理评估技术的内容
(四)小学生行为评估 行为评估是指对儿童行为习惯、行为障碍及其影响
因素的评估。行为评估是心理辅导教师了解学生,帮 助发现学生问题所在,为进一步实施干预方案提供依 据,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的基本技术之一。
尊重是指对学生保持接纳、关注、爱护的态度,尊重受导学生的现状、 价值观、权益和人格等。
尊重意味着关怀、理解、接纳、同感,也意味着非指责、非嘲讽、非强 加于人、非自以为是。
尊重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行为表现。作为态度,是指辅导教师愿意以 平等的方式与来访学生进行沟通,愿意相信受导学生有改变和成长的潜能。 作为一种行为表现,是指辅导教师能够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将自己的这 种态度传递给受导学生。

个别心理辅导的一般过程及常用技术

个别心理辅导的一般过程及常用技术

个别心理辅导的一般过程及常用技术一、心理辅导的概述(一)定义•罗杰斯(Rogers)认为:“心理辅导是一个过程,其间辅导者与当事人的关系能给予后者一种安全感,使其可以从容地开放自己,甚至可以正视自己过去曾否定的经验,然后把那些经验融合于已经转变了的自己,做出统合。

”•刘华山认为:心理辅导是“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学校辅导人员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需要的协助和服务,帮助学生正确地了解自己、认识环境,根据自身条件确立有益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生活目标,使其能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在学习、工作及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调整自己行为,增强社会适应,做出明智的抉择,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辅导是一种助人的历程和方法。

由辅导人员根据某种信念,提供某种经验,以协助学生自我了解为起点,以协助学生自我了解与充分发展、自我实现为目的。

•在教育体系中,它是一种思想(信念),是一种情操(精神),是一种行动(服务),它基于对人类的基本关怀(爱)。

(二)心理辅导的职能:1、增强学生的独立性2、增强学生自我认知的能力3、促进学生自我发展(三)心理辅导的七个“不等于”-1、不等于心理治疗2、不等于生活咨询3、不等于社交谈话4、不等于逻辑分析5、不等于交朋觅友6、不等于安慰他人7、不等于替人除难(四)与德育的关系•联系:都是人的完美发展所必需的,是教育的必需;•区别:理论基础不同、工作思路不同、着眼点不同、道德发展过程不同二、心理辅导的一般操作原则•同感•尊重•真诚三、个别心理辅导的基本阶段(一)建立良好关系阶段(二)探讨问题阶段(三)采取行动阶段(四)结束关系阶段(二)示例史某,女,14岁,某市重点中学的学生。

学习成绩很差,问题行为较多,性格孤僻,亲子关系紧张。

爱好阅读考古及文史类书籍。

下面是她分别与班主任老师和学校心理咨询员的谈话摘要:同班主任老师的谈话师:你坐吧!今天我找你来是想和你谈谈你的学习问题。

生:(紧锁眉头,沉思不语)。

学生心理疏导的常用技术

学生心理疏导的常用技术

学生心理疏导的常用技术作者:林美芳来源:《科教导刊》2010年第19期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学生心理疏导的常用技术,大概可以分为三类:建立和发展良好辅导关系的技术、观察和反映的技术、影响的技术。

关键词心理疏导常用技术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学生心理疏导的常用技术大概可以分为三类:建立和发展良好辅导关系的技术、观察和反映的技术、影响的技术。

1 建立良好关系的技术“良好的关系是辅导成功的一半。

”辅导员应尽快让来访者建立对自己的信任和接纳,使随后的辅导工作能够在彼此了解、相互信任的心理氛围中顺利完成,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辅导关系本身的治疗功能。

1.1 初步建立关系一般来说,学生鼓起勇气站在辅导老师面前时,总是伴随着一定程度的紧张、担忧和疑虑的,这时候,辅导老师的态度是否热情,语气是否温和,表情是否关切,是能否迅速化解学生的紧张,建立良好关系的关键所在。

辅导员可以先和来访学生握手,亲切地叫其名字,给予热情的问候和简单的寒暄,然后再询问其来访目的。

在会谈过程中,不妨将保密性原则、促进成长的非指示性原则自然地告诉学生,打消他的顾虑。

另外,辅导室里温馨宁静的环境布置,辅导员自然放松的坐姿,也都能使来访者产生安全感。

1.2 深入关系的建立研究表面,影响辅导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在于辅导者对来访者的态度特质,以及这些态度特质是否得到合适的表达。

辅导员主要透过个人中心疗法中的平等、同感理解、真诚关怀和无条件接纳等态度及其具体的表达技术与来访者建立彼此信任的关系。

(1)平等。

保持平等的态度是建立良好辅导关系的基础,也是充分表达其他态度的前提条件。

保持平等的态度要求辅导老师不以专家、老师、长者自居,能意识到咨访方都有接受和拒绝、反驳和批评、选择和放弃的权利和自由,以平等心态和平等意识让来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人格独立和表达自由,达到平等、轻松、无门槛的沟通。

(2)真诚。

真诚需要辅导老师能够毫无保留、完全透明、发自内心地关心来访者,在心理辅导的过程中以自己的真实面貌面对来访学生。

学校心理辅导常用的影响技术

学校心理辅导常用的影响技术

学校心理辅导常用的影响技术现代社会中,学校心理辅导在培养学生身心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应用,影响是一种常被采用的手段之一。

对于学校心理辅导而言,影响技术具有显著的效果和实用性。

本文将探讨学校心理辅导常用的影响技术,并分析其运用过程及其积极意义。

一、情绪共鸣情绪共鸣是一种集体感受和模仿集团情绪状态的技术,它通过引导个体去感受他人或者整个班级共同经历的情感来改变自己内心的情感状态。

1. 创造关怀氛围学校心理辅导师可以通过举办小组活动、开展互动式讨论等方式创造一个关怀支持的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们可以坦诚地分享彼此的情感体验,并互相倾听与安慰。

在积极参与这些活动中,学生们能够产生情绪上的共鸣并得到释放。

2. 赋予希望与幸福观念学校心理辅导常采用积极心理学的原则,通过正面引导来培养学生们积极的情绪。

例如,在班级中展示成功案例或者激励性的故事,并鼓励学生们从中得到启示,使他们具备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困难、保持乐观信念的能力。

3. 培养同理心学校心理辅导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每个人站在不同的立场上感受他人的情感和思考方式。

通过这种体验,学生们可以增强对他人感受的理解与共鸣,培养出同理心与关怀之情。

二、认知重塑认知重塑指通过改变个体对特定事件或问题的认识和想法,从而影响其相关情绪和行为反应。

在学校心理辅导中,认知重塑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帮助学生发展良好的自我形象和消除负向思维。

1. 负向思维转化在遭遇挫折或困难时,很多学生会产生消极的自卑想法。

因此,在心理辅导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正向思考和积极的自我评价是很重要的。

例如,辅导师可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总结自己曾经取得成功的经验,并以此来制定应对困难的积极策略。

2. 变革认知模式为了帮助学生解决情绪问题,心理辅导师可以激发学生反思负面态度和消除错误认知。

通过对话、讨论或者互动活动等形式,促使学生对特定事件有新的认识,并鼓励他们采用更加合理与积极的方式来看待问题。

常用心理辅导方法

常用心理辅导方法

常用心理辅导方法心理辅导方法是指帮助个体解决心理问题、提升心理健康的一系列技术和方法。

以下是常用的几种心理辅导方法:1. 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基于认知和行为理论的心理治疗方法,通过辅导个体关注和改变其错误的认知和行为,从而帮助他们调整情绪和解决问题。

该方法常用于治疗焦虑、抑郁、强迫症等心理问题。

2. 解决问题疗法(Problem-solving Therapy, PST):解决问题疗法是一种针对问题求解的心理治疗方法,通过指导个体系统地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和实施计划,帮助他们有效地应对问题和压力。

该方法常用于帮助个体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困扰和挑战。

3. 心理动力治疗(Psychodynamic Therapy):心理动力治疗是一种探索和理解个体潜意识和内心冲突的心理治疗方法,通过分析个体的童年经历、潜意识内容和内心动力,帮助他们认识和解决心理问题。

该方法常用于治疗人际关系问题和心理创伤。

4. 社交技能训练(Social Skills Training):社交技能训练是一种帮助个体提升社交能力和增强人际关系的心理辅导方法,通过教授沟通技巧、情绪管理和人际交往策略,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该方法常用于治疗社交焦虑和人际关系问题。

5. 暴露治疗(Exposure Therapy):暴露治疗是一种帮助个体逐渐面对和适应害怕、恐惧对象的心理治疗方法,通过逐步暴露个体于其害怕的事物或情境,帮助他们减少对该刺激的恐惧和焦虑。

该方法常用于治疗恐惧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

6. 心理教育(Psychoeducation):心理教育是一种为个体提供心理知识和技能的心理辅导方法,通过教育个体认识和了解自己的心理问题、学习应对策略和自我管理的技巧,帮助他们主动管理和改善心理健康。

该方法常用于心理问题的预防和促进心理健康。

初中生心理辅导的常见的技巧及训练

初中生心理辅导的常见的技巧及训练

心理辅导
1.肯定群体的需要 肯定个人的价值
2.维护群体的秩序 在承担责任中使用
和纪律
权利和自由
3.协助个人在群体 促进个人全面成长
中适应
4.偏重于外在行为 对全人关注
心理辅导与德育的区别
德育工作
心理辅导
5.重视整齐划一 容纳并重视个
人的独特性
6.从外而内
从内而外
7.约束性和抑制 重视自主性和

自发性
中小学生心理辅导的常见技巧 及训练
广西教育学院 陈丽萍
培训目标: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学员能用正 确解释心理辅导的含义;在心理辅导中熟练运 用会谈、共情等技术指导实践,以提高其心理 辅导的能力。
培训时间:半天
培训方法:讲授法、经验交流法、情景模拟 法、练习法、讨论法
一、概述
(一)如何理解心理辅导 心理辅导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心
这种多方面线索、说明结合起来的反映技术, 对当事人的作用更大。
3、倾听技巧
(7)、概述
是把来访者的口语叙述、情绪感受和行为进行分析综合,以 整理过的形式向来访者表述出来。可以看作是一个谈话段落 或一次会谈的总结。
概述的作用:
给来访者一个运动感,感到在探索思想、情感以及问题原因 方面正取得进展。
8.重视外控力的 重视自控力的
培养
培养
心理辅导与德育的区别
德育工作
心理辅导
9.集体而公开
个人而保密
10.管教中重奖惩 管教中重自律
11.具有法制精神 重关心、爱护、
体谅宽容
(二)辅导工作的重点
发展性心理辅导 面向全体初中生
(三)辅导的具体内容 学习辅导、人际关系辅导、环境适应辅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心理辅导常用技术(三)三、理性——情绪疗法1、方法介绍理性情绪理论(Rational-Emotive Therapy,简称RET,又译作合理情绪疗法)是上世纪50年代末期、60年代初期美国临床心理学家阿尔伯特·埃利斯(Albert·Ellis)倡导的一种认知疗法。

其基本思想是:个体生来就具有理性和非理性两种倾向,那些非理性的东西表现为非理性思维,也就是不合理思维,正是它引发了个体的情绪困扰和行为问题。

也就是说,心理障碍或异常主要是由错误观念导致的。

因此,个体要学会改变不合理的思维方式,抛弃非理性的观念,并学习以合理的思维方式和理性的观念取而代之,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心理走向健康。

艾利斯早年曾接受精神分析的训练,并将之运用于婚姻和家庭咨询与治疗。

在临床实践中,他出于对精神分析法疗程过长、疗效缓慢、干预者过于被动等情形的不满,遂着手对其加以改造,在引入有关行为学习理论后,终于创建出一种更强调干预者的主动性和指导作用的独特的干预体系,即合理情绪疗法。

其基本原理可简称为ABC理论。

ABC理论是艾利斯解释个体心理障碍的基本理论。

其核心要点是:个体最终形成的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即C,Consequences)其实并不是由某一外在诱发性事件(即A,Activating evehts)所引起的,而是由经历了该事件的个体对该事件的解释和评价(即 B,Beliefs)引起的。

以往,人们总习惯于认为某一外在诱发性事件(A)引发了一个人的情绪困扰和行为问题(C)。

但艾利斯的ABC理论则指出,某个外部事件确实可能是问题的诱发因素,但最主要和根本的原因却不是该诱发性事件本身,而是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评价和解释,即对该事件的态度和看法实际左右其情绪和行为反应。

也就是说,环境中发生的事件会导致情绪性后果,但这一结果的性质却是由个体自身的价值观念系统决定的。

范例:同是高考失败的甲、乙两人,因对该事件的认识不一样,两人的心境会截然不同。

甲想到,这确实是一个失败,因而感到失望和难过。

但是人又不可能事事成功、事事如愿,自己尽了全力而没有如愿,只有再好好读书和复习,下次再试一下。

更何况不是每个人都要进了大学才可成材的。

甲在难过之余,会努力查找失败的原因,并重新努力。

而且可以设想,甲不会把高考视为孤注一掷的行动,即使再次失败也不会就此全盘否定自己,因为他已具有上大学不是惟一出路的观念。

乙呢,面对高考落榜几近绝望,引发了严重的抑郁等心理问题,好长一段时间里一蹶不振,因为他的思想总遵循着“一叶知秋’’的逻辑,由高考失败想到自己人生的失败,想到自己连考试都考不好,以后还能做什么呢。

考不上大学,可谓是“满盘皆输’’,自己所有的理想、希望和前程都因这次失败而葬送了,这真是一个天大的灾难。

由此可以设想,乙将沉溺于失败的痛苦之中而不能自拔,甚至还可能采取自杀等过激行为。

从ABC理论分析,甲的看法和态度较为合理,因而其情绪和行为反应是适度的;乙的看法和态度则是非理性的,因而造成了不适当的、有损于心理健康的情绪障碍和行为反应。

可见,同样的事件,由于个体的认知评价不同,会造成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的结果。

诚如“境由心造"一语所说,个体的情绪和行为实在应由自己来负责。

艾利斯指出,人的这种认知和评价反映了人的生物和社会倾向性。

即,人同时具有理性思维的一面和非理性思维的一面。

当理性思维产生时,个体将体验到愉快、胜任感和成就感;反之,当非理性思维产生时,个体将体验到焦虑、无能和失败感。

所以,个体要处理类似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必须改变其不合理的思维方式,重建合理的思维方式,以合理信念取代不合理信念。

此外,由于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借助于语言而进行,所以不合理思维通常表现为个体以内部语言不断重复那些不合理信念,如“我完蛋了"、“我真糟糕’’等等。

因此,思维改变的过程也就常常表现为将消极的内部言语对话改变为积极的内部言语对话的过程。

如,把“我真糟糕’’变为“我也有不少优点呢"。

艾利斯曾总结了西方社会生活中个体可能具有的11种主要的不合理信念。

这些对个体有普遍性的、通常会导致神经症症状的不合理信念可归为对自己、对他人、对周围环境及事物三类。

如,“我做事必须尽善尽美”是对自己,“对不好的人应该给予严厉的惩罚和制裁"是对他人,“已经定下的事情是无法改变的”是对环境。

艾利斯指出,一切非理性观念具有三大特征。

它们是:第一,绝对化的要求(demandingness)。

即从自己的意愿出发,认为某事一定会发生或一定不会发生,它通常与“必须”、“应该”、“应当”、“一定要”等强制性字眼联系在一起。

艾利斯称之为“必须性的意识形态”。

如,“我必须尽善尽美”,“我应该得到父母的喜爱和赞许”,“人类的各种问题永远都应当有一个正确、缜密和完善的答案,如果找不到这种完美答案,将会是一种灾难”等等。

个体的这种绝对化的要求反映出他不合理的、走极端的思维方式。

其实,没有什么人是绝对完美的,也没有什么事情是绝对圆满的。

客观事物的产生和发展皆有一定的规律,它不可能以某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第二,过分概括化(overgeneralization)。

即以某一具体事件、某一言行来对自己进行整体评价。

如,“我真是个没用的人,做什么都不行。

”其实他只不过经历了一次高考失败,或者公开场合说漏了嘴。

对他来说,一次失败就足以证明自己一无是处、毫无价值;公开场合讲话说漏了嘴,出了洋相,就足以说明自己真是又笨又蠢,连这么简单的事儿都做不好,更何况其他等等。

其实,每个人都有出错的时候;伟人也有失误之时,十全十美的人是不存在的,由具体事件或言行来对整个人下结论,就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第三,糟糕至极论(awflizing)。

即如果某一件不好的事情一旦发生,其结果必然是非常可怕、糟糕至极、灾难性的。

如,再没有什么比高考失败更糟糕的了,一辈子就此永无出头之路了,犹如天塌了下来;公开讲话说漏了嘴,出了洋相,所有人都会笑话自己,往后还怎么见人等等。

其实,没有什么事情是绝对糟糕透顶的,更坏的情形还有的是。

将一件事情的负面结果夸大到极点,反映了个体走极端的不合理的思维方式。

这足以将人推向自责内疚、抑郁绝望情绪的恶性循环之中。

艾利斯指出,不合理信念中的上述三种特征是相互联系的。

同时,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带有某些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和信念,不过它们在那些有严重情绪和行为障碍的人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和突出,因此对他们就需要进行认知的干预。

2、主要步骤和方法合理情绪疗法是在当事人理解ABC理论,认识到自己应该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问题负责的基础上,通过找到其不合理信念,并主要借助于辩论(disputing)等技术来帮助当事人认清其原有观念的不合理之处,进而放弃这些不合理观念,建立起新的合理观念,来收到治疗效果(effects)的。

这一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过程与步骤,也被称之为ABCDE模型。

下面以某高中女生为例,具体说明该法的步骤。

范例1:求助者A是一位高二女生。

她的平时成绩总在班级前五名,可是最近她的一次小测验和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因此感到非常失望和痛苦。

她总是责问自己,我能考上大学吗?我今后会有出息吗?她问:“怎么做才能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使自己不再为此烦恼呢?”当事人的这个问题看起来是由考试成绩不佳这一外在事件(A)引起的,但实际上是由她的特定看法和评价(B)引发,即这一成绩未能与自己的期望值吻合,而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糟糕的事情,这就使她非常失望和痛苦(C),因此,对她运用理性情绪法进行干预是合适的。

具体步骤是:第一,介绍理论知识。

即向当事人直接或间接地介绍ABC理论?使她明了自己痛苦和失望的根本原因在于她对这两次考试所作的不合理评价。

干预者可采用“举例参照法’’,即举一到两个事例,帮助当事人认识“境由心造"、的道理,进而积极参与到干预过程中来。

,第二,找出不合理思维。

即挖掘导致当事人情绪困扰的不合理观念。

一般可以问当事人A:“当你一想到最近的两次考试成绩就感到失望和痛苦时,你心里头在说些什么呢?”A答道:“我想,我要是进不了前五名,肯定考不上大学,那真的是太糟糕了,结果不堪设想。

”“我这样的成绩,一定会让爸爸妈妈失望,我真对不起他们。

”通过这样的探问,可以找到隐藏在当事人A心中的深层信念,即:当事情未按所预期的那样发展时,便是一个极其可怕的灾难;我应该被父母信任。

第三,展开辩论。

即与不合理的观念进行辩论。

对以上不合理观念,可采用“质疑’’、“价值"、“极端"、“更新"、“夸张"等方式与其辩论。

质疑式:辅导者直截了当地向来访者的不合理信念质问,如“你有什么证据能证明你自己的这一观点?”,“是否别人都可以有失败的时候,而你不能有?”,“你有什么理由要求考试成绩一定要符合自己的期望值?”等等。

一般说来,来访者不会简单地放弃自己的信念,虽然他们往往不加批判地接受了许多现成的看法,但面对来自辅导员的质疑他们也会想方设法为自己的信念辩解。

因此辅导员需不断努力,借助于这种辩论过程的不断重复,使对方感到为自己的不合理信念的辩护已变得理屈词穷,从而使他们真正认识到,他们的那些不合理的信念是不现实的、不合逻辑的、站不住脚的,从而学习分清什么是合理的信念,什么是不合理的信念,以合理的信念取代那些不合理的信念。

价值式:质询当事人她目前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是否确有价值。

如“一旦考得不如你自己所期望的那样,就可以整天愁眉苦脸,使你放弃继续努力的机会吗?”极端式:质询当事人这件事最坏的结果是什么。

如“这两次考试没有进前五名,最坏的结果是什么?真的就有那么可怕吗?又会可怕到什么程度呢?”更新式:提醒当事人,“从另外的角度想一想,考试成绩不像你预期的那样,是否也是一件好事呢?”夸张式:这是辅导者针对来访者信念的不合理之处故意提一些夸张的问题,其落脚点与质疑式提问是一样的,仅仅是方式上略有区别。

这种提问方式犹如漫画手法,是把对方信念的不合理、不合逻辑、不现实之处以夸张的方式放大给他们自己看。

这种提问方式往往优于前一种方式,因为对方在这一过程中自己也感到自己的想法的荒谬、可笑和不可取,因此容易心服口服。

如:“是不是要广而告之,说你考试未能取得预期的成绩,以至于天都要塌下来,提醒大家小心呢?”第四,建立新的合理观念。

在通过上述阶段使当事人原有的不合理观念发生动摇的基础上,干预者帮助对方及时发展新的合理观念。

对A,干预者可尝试发展这样的一个观念:当考试成绩不像我所期望的那样时也未必是很糟糕的事,我只能尽可能让父母信任我。

第五,练习与迁移。

发展新的合理观念之后,可要求当事人多次重复诵读该观念以获得巩固的效果。

对A,可让她在咨询室里大声对自己说:“即使考试成绩不像我所期望的那样,也未必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