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识里外》

合集下载

幼儿园小班教案《认识里外》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认识里外》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认识里外》教学目标1.认识物品的内部和外部;2.学会用正确的方法观察物品;3.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手工操作技能;4.培养幼儿的耐心和细心。

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一:认识里外活动目的:认识物品的内部和外部。

教学方法:观察法。

教学步骤:1.把一些不同的物品放在桌子上(如球、杯子、盒子)。

2.让幼儿自主选择一个物品,观察其外部颜色、形状、纹路等特点。

3.指导幼儿用手食指轻轻地在物品表面画一个圆形或方形,然后打开观察物品的内部。

4.观察物品的内部颜色、形状、质地等特点。

5.引导幼儿总结内外特点的不同。

教学流程图:st=>start: 开始op1=>operation: 放置物品op2=>operation: 观察外部特点op3=>operation: 画出图形op4=>operation: 观察内部特点op5=>operation: 总结不同e=>end: 结束st->op1->op2->op3->op4->op5->e教学活动二:制作纸盘子活动目的: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手工操作技能。

教学方法:实践法。

教学步骤:1.教师讲解纸盘子的制作方法,准备好所需材料(彩纸、剪刀、胶水)。

2.引导幼儿观察纸盘子的外部特点和结构。

3.帮助幼儿用剪刀剪下一个圆形、一个小圆形和三个长条形。

4.指导幼儿用胶水把长条形粘成一个立体的四边形,再把圆形和小圆形粘在顶部和中心位置。

5.引导幼儿用手指按压盘子侧面,让其成为一个成品。

教学流程图:st=>start: 开始op1=>operation: 讲解纸盘子制作方法op2=>operation: 观察纸盘子外部特点和结构op3=>operation: 剪纸op4=>operation: 粘贴制作op5=>operation: 成品加工e=>end: 结束st->op1->op2->op3->op4->op5->e教学反思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明确,指导活动切实可行。

幼儿园小班教案《认识里外》含反思(三篇)

幼儿园小班教案《认识里外》含反思(三篇)

幼儿园小班教案《认识里外》含反思(三篇)教学资料参考范本目录:幼儿园小班教案《认识里外》含反思一幼儿园小班教案《记忆发展》二幼儿园小班教案《讲卫生不得病》含反思三幼儿园小班教案《认识里外》含反思一小班教案《认识里外》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巩固对5以内数量的认识,通过观察图片和操作活动,正确感知并分辨“里,外”,愿意阅读画面上的方位词,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认识里外》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图片和操作活动,正确感知并分辨“里,外”。

2、巩固对5以内数量的认识。

3、愿意阅读画面上的方位词。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5、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篮子一个,玩具动物若干活动过程:1、集体活动。

认识里外,感知5以内的数量。

出示一篮子玩具动物,引导幼儿观察动物在哪里?说说:这儿有什么?小猫在哪里?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有多少只小动物?边数边将小动物拿到桌上,接着再看一看说臆说:小动物现在在哪里?让幼儿感知里外。

最后送小动物回家,带领幼儿边送边说:一只小动物回家了,二只小动物回家了,……当小猫全部送回家后,再让幼儿说一说,小动物在哪里?2、操作活动分辨里外,进一步感知5以内的数量。

(1)认识里外。

请小朋友看图说说:画面上有谁?他们在哪里?认一认汉字:里外。

(2)观察篮子里面和外面的实物,请你给篮子外面的东西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3)看图说说:小动物在哪里?请你勾出在里面的小动物。

3、评价活动。

请个别幼儿上来讲述自己的活动材料,教师和幼儿进行简单地评价,并带领幼儿读一读画面上的汉字。

活动反思:在操作活动时,要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表扬将操作材料收拾得整齐的幼儿。

小百科:里外指指从里到外。

表示整个、全部。

幼儿园小班教案《记忆发展》二小班教案《记忆发展》适用于小班的游戏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引导幼儿记忆小木偶服饰的颜色组合,学习记忆方法,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记忆发展》教案吧。

小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里外》

小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里外》

小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里外》一、分析教学内容(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1.让小班学生认识到“里”和“外”的概念;2.培养小班学生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3.让小班学生理解“里面”和“外面”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本次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于:1.让小班学生认识到“里外”的概念;2.教学生如何通过观察物品的内外部结构,来识别“里”和“外”;3.让学生理解“里面”和“外面”的区别,并且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三)教学方法在本次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通过真实的物品展示,来帮助学生理解“里”和“外”的概念;2.通过针对性的引导和讲解,来让学生发现物品内部和外部的不同;3.通过课堂绘画和手工制作,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4.通过带问题的游戏,来让学生在参与中理解“里面”和“外面”的关系。

二、教学过程(一)引入活动1.通过简单的听力竞赛,让学生逐渐进入课堂氛围;2.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引导他们思考物品的“里”和“外”。

(二)知识讲解1.通过局部放大物品的不同部分,让学生发现物体内外结构的不同;2.上课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了解“里”和“外”;3.通过实际物品展示,来让学生直观感受,并学习“里外”的概念;4.自己动手玩,逐渐明确“里面”和“外面”的概念。

(三)课堂活动1.通过课堂绘画和手工制作,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2.开展寻找物品内部和外部区别的游戏,让学生参与其中;3.通过真实的物品让学生练习理解“里面”和“外面”的关系。

(四)课堂总结1.回顾本堂课程的主要内容;2.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自我检测掌握情况;3.回答同学的提问,解决认识上的困难。

三、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程的教学,我收获了很多经验。

首先,在教学前,我认真分析了教学内容,确定了教学目标,并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真实的物品展示来理解“里”和“外”的概念。

学生们对“里”和“外”的认识得到了很好的加强。

小班数学教案认识里外

小班数学教案认识里外

小班数学教案认识里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一节“认识里外”。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里外”概念,通过实物和图片,让孩子观察、比较、分析,掌握里外的空间关系;利用身边的事物举例,让孩子在实际操作中体会里外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孩子理解并掌握“里外”的概念,能够正确分辨物体在空间中的里外关系。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孩子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提高空间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激发探索欲望,养成合作交流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掌握“里外”的概念,能够正确分辨里外关系。

难点:如何引导孩子运用空间思维,将“里外”概念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实物(如书包、盒子等)。

2. 学具:小书包、小盒子、小玩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一位同学上台,将书包里的书本、文具等物品展示给大家,引导孩子们观察并思考:这些物品是在书包的里面还是外面?2. 例题讲解:(1)展示图片,让孩子们分辨里外关系。

(2)通过PPT动画,让孩子们直观地理解里外的概念。

3. 随堂练习:发放小书包、小盒子等学具,让孩子们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分辨里外关系。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里外”2. 板书内容:(1)里:物体在空间内部的部位。

(2)外:物体在空间外部的部位。

(3)里外关系: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关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找出家里的5个物品,分别描述它们在空间中的里外关系。

(2)用画图或拍照的方式,展示你对里外概念的理解。

2. 答案:(1)例如:电视在电视柜里面,遥控器在电视柜外面。

(2)根据孩子们的实际情况,展示里外关系的画图或照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观察思考等方式,让孩子们掌握了“里外”概念。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孩子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孩子们在生活中观察、发现更多的里外关系,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幼儿园小班《认识里外》教案三篇

幼儿园小班《认识里外》教案三篇

【导语】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段的应⽤,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精⼼设计⽽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

以下是⽆忧考为⼤家整理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1.幼⼉园⼩班《认识⾥外》教案 活动⽬标: 1、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游戏和操作活动,感知和正确分辨物体的⾥⾯和外⾯。

2、能⽤“××在什么的⾥⾯(外⾯)”句型描述物体的空间位置。

3、喜欢操作活动并能⽤语⾔讲述⾃⼰的操作过程。

活动准备: 教具:⼩房⼦⽊偶⼈花⽣ 学具:猫和⽼⿏的图⽚、⾥外盒每⼈⼀份 活动过程: ⼀、通过观察,感知和分辨物体的⾥⾯和外⾯。

1、通过观察,学习分辨⾥外。

出⽰积⽊拼接的⼩房⼦。

⽼师:你知道房⼦⾥住着谁吗? 2、进⼀步感知⾥外。

⼩朋友想⼀想,我们在哪⾥做早操?现在现在我们在? ⼆、操作活动,能按要求把物体放在正确的位置,并描述⾃⼰的操作过程。

1、情景故事:猫和⽼⿏。

师:今天⽊偶⼈要给⼩朋友讲⼀个故事,还可以操作好玩的学具,学具在哪⾥?(学具在袋⼦⾥)想不想来玩⼀玩,请仔细听⽼师的要求。

(有礼貌双⼿接学具,轻轻说谢谢。

打开学具后把袋⼦伸展放到⾝后) 2、教师讲故事,幼⼉操作故事情景,在⽼⿏和猫变换位置时⾯向集体提问。

引导幼⼉⽤“××在什么的⾥⾯(外⾯)”的话描述⾃⼰的操作。

故事:⼀只⽼⿏在盒⼦⾥吃奶酪,⼩猫在盒⼦外⾯拍⽪球,⼩猫听到盒⼦⾥有“喀嚓喀嚓”吃东西的声⾳,是谁在⾥⾯?⼩猫跳进盒⼦⾥,⼩⽼⿏看到猫来来,赶快跑到盒⼦外⾯。

3、给听课的⽼师讲讲《猫和⽼⿏》的故事。

三、拓展游戏:⽊偶请客。

分辨三个物体的⾥外关系。

1、⽼师说花⽣的谜语,猜⼀猜⽊偶⼈带来的是什么东西。

2、游戏:在哪⾥? (1)⽼师⼿握花⽣,请幼⼉猜测花⽣在哪只⼿⾥。

(2)幼⼉互相做游戏。

3、品尝花⽣活动 教师提问:我们应该吃花⽣的什么?花⽣仁在哪⾥? 4、花⽣⽪去哪?(花⽣⽪放到到垃圾桶⾥。

幼儿园小班数学优质教案《认识里外》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数学优质教案《认识里外》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数学优质教案《认识里外》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材《幼儿数学启蒙》第三章《空间与位置》第一节《认识里外》。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能够理解“里外”的概念,学会区分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掌握“里外”的概念,能够正确区分物体在空间中的里外位置。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和观察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里外”的概念,能够正确区分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关系。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和观察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一个透明的塑料箱子,箱子内放置各种大小的玩具。

2. 学具:每组幼儿一个透明塑料箱子,箱子内放置各种大小的玩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个透明的塑料箱子,箱子内放置各种大小的玩具,引导幼儿观察:“小朋友们,看老师这里有一个神奇的箱子,箱子里面有什么呢?你们能告诉我它们在哪里吗?”2. 新课导入:教师通过情景引入,引导幼儿理解“里外”的概念,讲解新课内容。

3.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一个玩具,放在箱子外面,再放一个玩具在箱子里面,让幼儿判断哪个玩具在“里”,哪个玩具在“外”。

4. 随堂练习:(1)教师出示各种物品,让幼儿判断它们在箱子里的位置关系。

(2)幼儿分组进行练习,互相交换箱子,判断箱子里的物品位置。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里外》2. 内容:里:箱子内的物品外:箱子外的物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在一张纸上画出一个箱子,箱子内和箱子外各画一些物品,让幼儿用箭头标出物品的“里外”。

(2)请家长协助幼儿,在家中找到一些物品,让幼儿判断它们的“里外”位置关系。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掌握了“里外”的概念,教学效果较好。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家庭作业中的表现,及时了解幼儿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小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里外》

小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里外》

小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里外》一、教学背景教学班级:小班教学科目:数学教学时间:1课时学生年龄:4-5岁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引导学生认识“里”、“外”概念,初步掌握“里”、“外”的区分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过程1. 教师导入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品,例如教室的门、黑板、桌椅,教师与学生互动问答,引导学生认识“里”、“外”的概念。

2. 教师讲授教师为学生讲解“里”、“外”的概念。

教师边讲边演示,让学生通过观察、聆听理解“里”、“外”的概念。

并围绕着“里”、“外”的概念讲解一些简单的例子。

3. 学生操作1.操作教具:教师准备光盘、盒子、球等物品,引导学生操作并理解“里”、“外”的概念。

2.操作过程:•教师在盒子里放置一些光盘,提问:“这些光盘在哪里?”•学生回答:“在里面。

”•教师再拿出一些光盘,提问:“这些光盘在哪里?”•学生回答:“在外面。

”3.学生自主操作教师让学生根据观察的物品和概念判断,如:“在这个袋子里的饼干是在里面还是在外面?”,“枕头外面的口袋里的书是在里面还是在外面?”4. 练习巩固教师出示图片或者实物,引导学生认识“里”、“外”的概念,巩固学习。

5. 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里”、“外”的过程中,注重了互动与学生的操作,有助于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中举例恰当,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教师可考虑在后续的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素材,如动画视频、图书等,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

小班数学认识里外教案4篇

小班数学认识里外教案4篇

小班数学认识里外教案小班数学认识里外教案4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班数学认识里外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班数学认识里外教案1【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感知里外方位,辨识里外,并认识里外的标志,尝试正确运用里外等方位词汇。

2、能排除干扰,按颜色、里外等不同要求分类计数。

【活动准备】画背景用的大白纸、黑板、磁性教具:红黄蓝色的鸭子、花;1-9数字卡;里外标志卡;奶牛卡片5张、马卡片4张,记录表每人一张;红蓝沙包若干(每人一个):大呼拉圈1个。

【活动过程】一、情境导入,初步感知。

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几位新朋友,他们住在这座小房子里,场景一:(在纸上画出小房子)这是宝宝兔,还有贝贝羊、嘟嘟牛,(依次摆在房间里,空出一个房间)噢?有一个朋友今天不在家,他在哪呢?(出示胖胖猪,在两手间画一条绳子)小朋友找到他了吗?瞧!胖胖猪为了减肥,正在外面跳绳运动呢!这会儿胖胖猪也跳累了,他要带我们去参观一个地方,场景二:(师画出草、花、栅栏,贴上蝴蝶,在栅栏里贴上奶牛、马)小朋友互相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这是什么地方?(牧场)栅栏外有什么?什么在栅栏里?有几头牛?几匹马?二、布题:池塘与鸭子师:牧场参观完了,猜猜看胖胖猪又要领我们去哪里呀?场景三:(画出池塘)在这里我们又遇见一些好朋友,是谁呢?(出示鸭子)一些小鸭子在池塘里游泳,一些小鸭子在岸上晒太阳,(几名幼儿将手里的鸭子分别放在池塘里和池塘外。

)1、提问:①池塘里有几只红色的鸭子?要求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表述: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标志来表示池塘里?(引导幼儿设计里、外的标志)若能设计出,可用幼儿设计的标志,并请幼儿在红色鸭子和标志后面用相应的数字卡表示。

②几只红色的鸭子在池塘外?我们可以怎样表示池塘外?(设计池塘外的标志并找出对应的数字卡)2、老师刚才提问了两个问题,看着这幅图,你有没有什么问题要问?(幼儿之间相互问答)练习运用“里、外”的方位词汇。

小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里外》

小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里外》

小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里外》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能够区分物体的内部和外部;2.能够根据实物,图形等进行“里外”区分;3.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描述物体的内外特征。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区分物体的内部和外部;2.学生能够根据实物,图形等进行“里外”区分。

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描述物体的内外特征。

教学过程预先准备1.准备小班学生易于理解的实物,如球、盆、鸟笼等;2.准备图片等展示材料。

导入新知1.向学生展示一个球和一个盆,问学生它们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发现球和盆的不同之处是球没有开口,而盆有开口;2.引导学生发现球的表面光滑,而盆的表面不光滑,并通过手指的触摸、拍打、听声音等感受方法,引导学生发现球和盆的异同;3.引导学生总结,发现球和盆内外的界限分明。

拓展知识1.向学生展示一个鸟笼,让学生从各个角度观察,感受笼子和鸟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总结发现笼子的底部是开口的,而顶部是封闭的;2.引导学生发现鸟笼内有鸟和水杯等物品,并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不同物品所在的位置、内外之分;3.引导学生总结:鸟笼和其中的物品都有内部和外部之分,并让学生进一步描述。

实践探索1.引导学生进入活动状,让学生观察老师给出的不同物品(如球、盆、盒子等),让学生辨别其内部和外部;2.让学生用膜,指、嘴等各种感受方法来感受物品内外的差异,并输出口头描述;3.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让学生举出自己身边具有内外分区的实例进行描述。

提高拓展1.让学生观察老师给出的不同物品的图片(如底和盖都有开口的罐子),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如何辨别它们的内部和外部;2.引导学生画出自己看到的物品内部和外部的形状和轮廓,并描述出内外的特征;3.引导学生通过散步、参观等形式,进一步发现并描述身边具有“里外”区分的事物。

教学反思该次课程的整体设计紧扣小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具有很好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感知、观察、思考、拓展、实践等,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识里外》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识里外》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识里外》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材《快乐数学》的第二章节,详细内容为“认识里外”。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能够理解“里外”的概念,并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掌握“里外”的概念,知道物体可以在其他物体的里面或外面。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幼儿的空间想象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理解并掌握“里外”的概念。

难点:让幼儿能够运用“里外”的概念进行观察、比较、分析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一个透明的塑料盒、一个布袋、若干个玩具、图片等。

2. 学具:每组一张“里外”概念图、若干个玩具、图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透明塑料盒,里面装有玩具,引导幼儿观察:“大家看看,这个盒子里有什么?”(2)请幼儿将手伸进盒子,拿出玩具,引导幼儿感受“里外”的概念。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展示布袋,里面装有玩具,提问:“这个布袋里面有什么?”(2)教师拿出一个玩具,放在布袋外面,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里面”和“外面”。

(3)教师通过图片、教具等形式,让幼儿进一步理解“里外”的概念。

3. 随堂练习(5分钟)(1)教师分发“里外”概念图,让幼儿自己观察、比较、分析。

(2)教师提问:“谁能告诉老师,这个图上的物品在‘里’还是‘外’?”(3)幼儿回答问题,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2)教师通过提问,让幼儿将“里外”概念应用到生活中。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里外”2. 板书内容:(1)里: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内部。

(2)外: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外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和家长一起观察家里的物品,找出“里外”的例子,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较好地掌握了“里外”的概念。

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里外》2篇

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里外》2篇

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里外》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里外》精选2篇(一)教案: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认识里外》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里”和“外”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 提供实物模拟情境,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里外”关系。

3. 学会使用“里”和“外”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1. 实物模型:一个有大有小的嵌套矩形容器。

2. 小板书:里、外。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容器,向学生提问:“这个容器是里面还是外面?”引导学生思考容器的不同部分与“里外”概念的联系。

2. 引入新知(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里”和“外”的概念,并分别写在小黑板上。

然后教师拿出一个小物体,放在容器外,并问学生:“这个物体在哪里?”引导学生回答“外面”;接着,教师将物体放入容器内,并再次问学生:“现在这个物体在哪里?”引导学生回答“里面”。

通过这个示范,让学生明确物体在容器内外的位置关系。

3. 游戏互动(15分钟):教师将实物模型递给一个学生,让学生摸索容器的内外。

然后教师问学生:“你手里的容器的哪一面是外侧?”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4. 实践操作(15分钟):教师发给每个学生一个小容器,并分发一些不同大小的物体。

教师示范将物体放置在容器内外,然后让学生跟着示范操作,并用“里”和“外”描述。

教师巡视辅导,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5. 总结(5分钟):教师向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复习“里外”的概念,并提醒学生运用这个概念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同时,鼓励学生发现和描述身边更多的“里外”关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物模型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感知“里外”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学生在游戏互动中增加了亲身体验,进一步巩固了对“里外”关系的认识。

然后通过实践操作,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际动手操作,运用“里”和“外”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识里外》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识里外》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识里外》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材《启蒙数学》第二章第五节,主要内容包括:理解“里外”概念,能够区分物体在容器的里面和外面;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掌握“里外”的概念,能够正确区分物体在容器的里面和外面。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里外”概念,能够灵活运用。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一个透明的盒子、若干个小球、若干张图片。

2. 学具:每组一个透明的盒子、若干个小球、若干张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拿一个透明的盒子,里面放一个小球,问:“小球在哪里?”引导幼儿回答“小球在盒子里”。

(2)教师将小球拿出盒子,问:“现在小球在哪里?”引导幼儿回答“小球在盒子外面”。

2. 新课讲解(1)教师通过举例,讲解“里外”的概念,让幼儿理解并掌握。

(2)教师出示图片,让幼儿判断物体在容器的里面还是外面。

3.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一个透明的盒子,里面放有若干个小球,外面也有若干个小球。

问:“里面有几个小球?外面有几个小球?”引导幼儿进行解答。

4. 随堂练习(1)教师给每组幼儿发放一个透明盒子和若干个小球,让幼儿将小球放在盒子里和外面,进行实践操作。

(2)教师出示图片,让幼儿判断物体在容器的里面还是外面。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操作过程和判断结果,对幼儿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里外》2. 板书内容:(1)里外概念(2)判断物体在容器里面或外面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判断它们是在容器的里面还是外面。

(2)画一幅画,展示你理解的“里外”概念。

2. 答案:(1)略(2)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幼儿对“里外”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还有待加强,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巩固。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识里外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识里外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识里外一、教学目标1.能够简单了解“里面”、“外面”的概念;2.能够分辨物体的“里面”、“外面”;3.能够掌握简单的“里面”、“外面”的物品分类;4.能够用简单语言描述物品的“里面”、“外面”;二、教学准备1.课件;2.示例物品,如篮球、球门、手提包、笔盒等;3.辅助教具,如盒子、桶等;4.班级黑板、粉笔;三、教学内容和方法3.1 教学内容1.观看课件PPT,理解“里面”、“外面”概念;2.分辨示例物品的“里面”、“外面”;3.小组合作,分类一些物品的“里面”、“外面”;4.以示例物品为对象,让学生用简单语言描述物品的“里面”、“外面”;3.2 教学方法1.演示法:通过课件演示,概念清晰明了;2.视频讲解:通过引导学生观看相关视频,帮助学生理解概念;3.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分组合作,进行数据收集、分析和总结;4.互动问答法:经常性的互动问答,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四、教学步骤4.1 导入新知教师向学生示范一个物品,并询问“说说这个物品的外面有哪些部分,里面有哪些部分?”,鼓励学生尝试回答。

4.2 探究新知教师让学生观看课件,并引导学生了解“里面”、“外面”概念。

4.3 巩固新知1.分辨物品的“里面”、“外面”。

教师出示示例物品,并询问“这个物品的哪些部分是里面的,哪些部分是外面的?”要求学生进行区分;2.分类物品的“里面”、“外面”。

教师让学生分组,用盒子、桶等容器装入物品,并进行“里面”、“外面”的分类;3.用简单语言描绘物品“里面”、“外面”。

教师让学生以刚才分类完成的物品为例,进行描述,“这个物品的外面是……,里面是……”。

4.4 进一步应用1.让学生换个小组重复上述分类和描述活动,可以让以上内容更深入的掌握和应用;2.让学生在家和家人进行“里面”、“外面”的拍照游戏,激发兴趣,扩大应用场景;五、教学评价1.教师可以进行现场评价,通过收集现场作业、合作记录等,进行现场评价;2.可以通过同幼儿园老师的教材志同道合地选择一些小测试练习来评价不同孩子的进展和表现。

小班数学认识里外教案通用

小班数学认识里外教案通用

小班数学认识里外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数学教材《幼儿生活数学》第二章“认识里外”。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里外”概念,能够分辨日常生活中物品的里外关系;掌握“里外”词汇,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里外”的概念,能够分辨物品的里外关系。

2. 让学生掌握“里外”词汇,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里外”的概念和词汇。

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里外”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卡片、玩具等。

2. 学具:画笔、纸张、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图片、玩具等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里外关系,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里外”的概念,通过图片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并分辨物品的里外关系。

3. 随堂练习(10分钟)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判断物品的里外关系,并进行小组讨论。

5. 游戏环节(10分钟)设计一个“里外”主题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里外2. 板书内容:“里外”概念图片展示例题解析随堂练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出生活中的里外关系,用图片或文字描述,并分享给家人。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里外”概念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家庭、学校等环境中寻找里外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组织相关主题活动,提高学生运用“里外”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3. 作业设计。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重点:理解“里外”概念,掌握“里外”词汇。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识里外》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识里外》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识里外》含反思教案:《认识里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材《快乐数学》的第4章节,主要讲述的是认识里外。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里外的概念,能够辨别物体的里外,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里外的概念,能够辨别物体的里外。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能够理解里外的概念,能够辨别物体的里外。

难点:让学生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并能够进行实际的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卡片、玩具学具:作业本、彩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物体的图片,如球、盒子、书包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物体的名称。

然后教师提问:“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讲解里外的概念(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物体的图片,如球、盒子、书包等,然后引导学生辨别这些物体的里外。

教师讲解里外的概念,让学生理解里外是指物体的内部和外部。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卡片,卡片上画有一些物体,如球、盒子、书包等,让学生辨别这些物体的里外。

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如何辨别物体的里外。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作业本,让学生完成作业。

作业本上有一些题目,让学生辨别一些物体的里外,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认识里外里:物体的内部外:物体的外部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画出三种物体的里外,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答案:略2. 题目:请家长帮忙找一些物体,让孩子辨别这些物体的里外,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物体的名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讲解里外的概念时,通过出示卡片,让学生辨别物体的里外,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巩固了学生的知识。

小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里外》

小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里外》

小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里外》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能够理解“里”和“外”的概念,能够区分物体的内外位置关系。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感知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里”和“外”的概念,能够区分物体的内外位置关系。

2.教学难点: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运用“里”和“外”的概念。

三、教学准备1.教具:大小不一的盒子、玩具、书本等。

2.环境创设:在教室里设置一个“里外”区域,摆放各种物品。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邀请幼儿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引导他们发现物品的内外位置关系。

2.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里’,什么是‘外’吗?谁能举个例子?”(二)基本概念教学1.讲解“里”和“外”的概念,让幼儿理解它们表示的是物体的位置关系。

2.通过实物操作,让幼儿感受“里”和“外”的区别。

例如,将一个玩具放入盒子中,然后提问:“玩具在哪里?它在盒子的里还是外?”(三)游戏活动1.游戏一:“猜猜我在哪里?”教师将一个玩具藏在盒子或书本的里或外,让幼儿猜猜玩具在哪里,然后请他们亲自操作,找出玩具。

2.游戏二:“里外大挑战”准备一些大小不一的盒子,让幼儿将玩具放入盒子的里或外,看谁能最快完成挑战。

1.让幼儿分享他们在游戏活动中的感受,引导他们理解“里”和“外”的概念。

五、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分析2.教学改进措施(1)增加更多实物操作环节,让幼儿在操作中加深对“里”和“外”的理解。

(2)引入更多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3)在课堂小结环节,引导幼儿用“里”和“外”描述日常生活中的物品位置关系,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教学感悟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引导幼儿通过实际操作和游戏活动,掌握“里”和“外”的概念,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概念。

教学难点:帮助幼儿建立空间方位感,以及在具体情境中准确区分“里”和“外”。

教学过程补充:(一)导入教师:“小朋友们,我们今天来做一个藏猫猫的游戏。

你们知道藏猫猫的时候,我们可以躲在哪些地方呢?是躲在桌子‘里’还是‘外’呢?”幼儿们回答后,教师继续引导:“对,有时候我们躲在桌子下面,那就是在桌子‘里’。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识里外》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识里外》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识里外》含反思认识里外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理解与运用“里”、“外”这两个概念。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3. 开发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图书:《小猫找鱼》、《大花盆里的秘密》等。

2. 图片或实物:篮球、果汁盒、小花盆、盖子等。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篮子篮球,并问幼儿:“篮球是在篮子里还是篮子外?”引导幼儿观察与思考。

2. 启发探究(15分钟)教师唱歌:“小猫找鱼花了好多功夫,到处找都没有找对。

”引导幼儿回忆故事中小猫如何找鱼。

然后教师提问:“小猫找鱼时是把手伸到里面还是伸到外面?”引导幼儿思考问题,并给予肯定的回应。

3. 游戏体验(20分钟)根据幼儿的兴趣,教师组织“里”、“外”认知的游戏。

如:教师将果汁倒进盖子里,然后提问:“果汁在盖子里还是在盖子外?”鼓励幼儿进行回答和解释。

4. 图画讲解(15分钟)教师给幼儿展示一张图片,上面有个小花盆。

教师提问:“小花在花盆里还是花盆外?”然后教师以幼儿为主角,演示小花找到温暖的家。

最后,教师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图片。

5. 课堂活动(20分钟)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手工制作,使用纸巾盒制作小房子,让幼儿在里面放入一些小物品,再将盖子盖在上面,提醒幼儿观察和思考,小物品在房子里还是房子外。

6.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以问题形式引导幼儿总结归纳:“里”和“外”有什么区别?幼儿可以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话来回答问题。

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我发现幼儿能够理解和运用“里”和“外”这两个概念。

他们通过课堂上的游戏、图片、手工制作等活动,逐渐学会了观察和分辨物体的位置。

在语言表达方面,幼儿的表述能力也有所提高。

比如,在回答问题时,幼儿能够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然而,在这堂课上,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有些幼儿对“里”和“外”这两个概念还不够清楚,在游戏时容易困惑。

所以,下次课时,我会针对这一问题加强训练,让他们更好地掌握“里”和“外”的运用技巧。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识里外》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识里外》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识里外》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材《幼儿数学启蒙》的第二章节《空间位置》,详细内容为“认识里外”。

通过学习,使幼儿能够理解“里外”的概念,并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里外”的概念,能够正确区分里外。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团队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并运用“里外”的概念。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大型玩具一个(如滑滑梯),里外标识卡片若干。

学具:每组一张里外标识卡片,每组一个大型玩具模型。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大型玩具,引导幼儿注意大型玩具的里外部分,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个大型玩具,有哪些地方是里面的,哪些地方是外面的?”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里外标识卡片,讲解“里外”的概念,引导幼儿正确区分里外。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每组一个大型玩具模型和一张里外标识卡片。

教师指导幼儿用标识卡片为大型玩具标出里外部分,并让幼儿互相检查。

4. 小组讨论(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运用“里外”的概念,如:“我们家里的哪些东西是放在里面的,哪些是放在外面的?”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大型玩具,并用不同颜色标注里外部分。

2. 在旁边写出“里”和“外”两个大字,并用箭头指向大型玩具的相应部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和家长一起观察家里的物品,标出它们的里外部分,并拍照记录。

2. 答案:无固定答案,以幼儿实际观察和标注为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发现部分幼儿对“里外”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巩固。

2. 拓展延伸: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环境中的里外现象,提高幼儿对空间位置的认识。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识里外》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识里外》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识里外》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材《快乐数学》的第二章节,主要内容包括“认识里外”的概念,通过实践活动和生活情景,帮助幼儿理解“里外”的含义,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里外”的概念,能够识别和区分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关系。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提高空间方位感知能力。

3.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体的里外位置。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里外”的概念,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和运用“里外”概念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一个大箱子,箱子内放置各种玩具。

学具:每人一套小箱子,内含玩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拿一个大箱子,箱子内放置各种玩具。

(2)教师请一位幼儿上台,将手伸进箱子里取出一个玩具。

(3)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这个玩具在箱子的哪里?”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PPT展示,讲解“里外”的概念。

(2)教师拿出一个玩具,放在箱子外面,再放一个玩具在箱子里面,让幼儿观察并描述。

(3)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物体的里外位置。

3. 随堂练习(5分钟)(1)教师发放小箱子,每个幼儿将手伸进箱子内,触摸并描述玩具的位置。

(2)幼儿相互交换箱子,再次描述玩具的位置。

(2)教师提出一些生活情景,让幼儿运用“里外”概念进行描述。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画一个大箱子,标注“里”和“外”。

2. 在箱子内和外面分别写上不同的物体名称。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在家长的帮助下,观察家里的物品,描述它们在空间中的里外位置。

2. 答案示例:电视在客厅里,沙发在电视外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和生活情景,让幼儿掌握了“认识里外”的概念。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用规范的语言描述,避免出现语言表达混乱的情况。

2. 拓展延伸:在下一节课中,可以引入“上下”、“前后”等空间概念,帮助幼儿进一步认识空间方位。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识里外》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识里外》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识里外》含反思教学内容概述本教案的教学内容为《认识里外》。

通过教学,让幼儿了解物体的内部和外部,学会运用“里”和“外”的概念对物体进行描述,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知道“里”和“外”的概念,并会用“里”和“外”描述物体。

•了解物体的内部和外部。

•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导入环节1.教师引入物品“盒子”并与幼儿互动,问:“这个盒子是由什么构成的?”引导幼儿说出“盒子由外部、内部和底部构成”。

2.让幼儿围绕这个盒子,把盒子的“外部”“内部”“底部”等部分进行描述。

正式教学1.引导幼儿围绕教室内的物品,如桌子、椅子、笔等,进行“里”和“外”的描述。

例如:“这张纸是里还是外?”“纸夹在桌子里还是外面?”等等。

2.呈现一些物体的图片,引导幼儿用“里”和“外”的概念描述这些物体。

3.针对幼儿的观察能力,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如:“手表里藏了什么?”“抽屉里有什么?”等等。

4.教师出示一些物品,如:棉花、石头、花生等,让幼儿用“里”和“外”描述这些物品。

5.教师用体验教学法,让幼儿通过抠、捏、揉等动作感受物品的内部和外部。

结束环节1.教师总结本次教学的内容和重点,再次引导幼儿描述盒子的各个部分。

2.学生回答问题并进行小结。

教学参考•林莎、胡更生.《数学启蒙指导》.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反思本次教学中,我发现幼儿在观察物品时存在随意性,有时只是一看就“瞪一眼”而没有真正观察到物品的外部和内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在教学中加入了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观察。

例如通过触摸、体验等方式感受物品的内外部;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增加孩子的思考。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加强孩子的观察能力,同时注重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通过语言对物品的里外进行描述,更好地掌握“里”和“外”这两个概念。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识里外》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小班数学教案:认识里外,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帮助。

活动目标:
学习正确分辨里外。

巩固5以内的数量的认识。

能将操作材料收拾好。

指导要点:
指导幼儿正确分辨里外。

环境资源:
幼儿经常生活的环境,如教室里、外。

活动准备:
桌子一张,玩具小鸡5只,篮子一个。

第一、二、三组:幼儿操作材料第7页。

第四、五、六组:人手一只分类盒,一小盘内有两种动物卡片和相对应食物卡若干。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学习分辨里外,感知5以内数量,出示一篮小鸡。

老师:这儿有什么?小鸡在哪里?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边数边将小鸡拿到桌上),一共有几只小鸡?现在小鸡在哪里?小鸡在外面玩累了,要回家了,一只小鸡回家了(把小鸡从桌上放回篮子),两只小鸡……现在小鸡在哪里?
2、进一步感知里外。

小朋友请你们想一想,想在我们在哪里?做早操时我们在哪里?吃饭是我们在哪里?
二、小组活动。

第一、二、三组看这张卡片,看看图上有什么?再把汽车外面的东西圈起来。

第四、五、六组交替排序。

请小朋友们看看盘子里是什么?应该怎样给小动物排队?一个**,一个**,小动物排完后,在给他们送吃的,最后说一说小动物是怎样排队的。

动物又是怎样排队的?
请完成一组游戏的小朋友换另外一组游戏。

三、评价活动:
展示幼儿的作业。

建议与反思:
在操作活动时,要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表扬将操作材料收拾得整齐的幼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