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发热门诊常见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医学诊断中的常见疾病症状与辨识方法
医学诊断中的常见疾病症状与辨识方法在医学诊断中,通过症状的辨识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判断疾病类型和制定合理治疗方案。
本文将介绍医学诊断中常见的疾病症状以及相应的辨识方法。
一、发热发热是常见的疾病症状,其原因包括感染、炎症、免疫反应等。
对于发热的辨识,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测量体温:使用体温计准确测量患者体温,正常体温在36.5-37.5℃之间。
2.观察病程:发热的病程长短可以参考感染的类型,短期发热多为急性感染。
3.伴随症状:患者是否伴有咳嗽、咳痰、头痛等症状,可以进一步判断发热的原因。
二、咳嗽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常见的原因包括感染、过敏、环境刺激等。
以下是咳嗽的辨识方法:1.咳嗽性质:根据咳嗽的性质可以判断其类型,干咳多见于病毒感染,咳痰多见于细菌感染。
2.咳嗽时间:观察咳嗽出现的时间和持续时间,长期咳嗽或夜间咳嗽可能是慢性气道疾病的表现。
3.其他症状:咳嗽伴随有没有咳痰、胸闷、气促等症状,可以帮助判断病因。
三、腹痛腹痛是常见的临床症状,疼痛的原因可以是胃肠道疾病、妇科疾病、肝胆疾病等。
以下是腹痛的辨识方法:1.腹痛特点:观察腹痛的部位、性质(刺痛、隐痛、绞痛等)和放射痛情况。
2.伴随症状:腹痛伴随有没有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可以帮助判断腹痛的病因。
3.疼痛缓解方式:观察疼痛是否因进食、位置改变等因素而减轻或加剧。
四、头痛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其原因包括紧张型头痛、偏头痛、颅内感染等。
以下是头痛的辨识方法:1.头痛性质:头痛的性质可以是搏动性、压迫性、钝痛等,不同类型的头痛有不同的病因。
2.头痛位置:头痛的位置可以是全头痛、前额痛、眼眶痛等。
3.伴随症状:头痛伴随有没有恶心、呕吐、光、声敏感等症状,可以帮助判断头痛的类型。
五、皮疹皮疹是皮肤上出现的异常病变,常见的原因包括药物过敏、感染、自身免疫等。
以下是皮疹的辨识方法:1.皮疹性质:观察皮疹的形态、颜色、大小、分布等特点。
2.伴随症状:皮疹伴随有没有发热、瘙痒、疼痛等症状。
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规范要求以及新冠肺炎患者诊断鉴别诊断
疑似病例需出现发热、乏力、干咳等症状,以及肺部影像学改变等临床表现。
确诊病例定义
确诊病例定义
经过实验室检测,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并且具有新冠肺炎临床表现的病 例。确诊病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普通型、重症和危重症等类型。
确诊病例临床表现
确诊病例需出现发热、乏力、干咳等症状,以及肺部影像学改变等临床表现。 此外,还可能出现呼吸急促、呼吸衰竭、多器官功能损伤等严重症状。
详细描述
患者康复期间应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遵医嘱进 行康复训练;医疗机构应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监测病情变 化和评估治疗效果。
THANK YOU
感谢各位观看
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规范要求以及 新冠肺炎患者诊断鉴别诊断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规范要求 • 新冠肺炎患者诊断标准 • 新冠肺炎患者鉴别诊断 • 新冠肺炎患者治疗与管理
01
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规范要求
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规范要求
• 请输入您的内容
02
新冠肺炎患者诊断标准
其他辅助治疗
总结词
其他辅助治疗包括对症治疗、支持治疗和中医中药治疗等,有助于缓解症状、提 高治愈率。
详细描述
对症治疗包括解热镇痛、止咳化痰等治疗措施;支持治疗包括氧疗、呼吸支持等 ;中医中药治疗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
患者康复与随访
总结词
患者康复与随访是新冠肺炎治疗的重要环节,有助于促进患 者康复、预防复发和并发症。
无症状感染者定义
01
无症状感染者定义
无症状感染者是指无新冠肺炎相关临床表现,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呈阳
性的病例。无症状感染者不包括那些已解除隔离和出院的确诊病例。
发热门诊患者的鉴别诊断和处理
一般成人很少出現濕性羅音,部分兒童可以聽 到哮鳴音。重症可出現發紺和實變體征。
其他病毒性肺炎:實驗室檢查
白細胞減少、淋巴細胞相對增多 。
其他病毒性肺炎:影像學檢查
肺部以間質改變為主,也可有斑點狀、片 狀或均勻的滲出性陰影。
在具有免疫能力的病人中,伴有肺炎和敗 血症的彌散性真菌病少見,而且肺部病變 發展緩慢。
真菌性肺炎:臨床表現
具有免疫力病人的全身性真菌病表現為典 型的慢性過程。
症狀都比較輕,但可發生發熱、塞戰,盜 汗,厭食,體重減輕,全身不適以及抑鬱 等。
肺部表現可以有咳嗽,咯血,粘液痰,部 分病人可以有喘息。查體一般少有陽性體 征。伴有空洞病人可以有空腔的體征,部 分病人可以聽到濕性羅音和哮鳴音。
對症治療,抗病毒藥物治療,激素治療等。
流行性感冒:流行病學特徵
冬春季節高發、傳播快,通過空氣飛沫傳 播,病人是主要傳染源。
潛伏期1~3天,在潛伏期末即有傳染性, 病初2~3天傳染性最強。
暴發流行時期常有先學生後居民的特點, 學齡前兒童和老年人常併發肺炎。
流行性感冒:臨床表現(1)
起病急,常以高熱起病,全身症狀較重而 呼吸道症狀相對輕,表現為頭痛、乏力、 全身酸痛。體溫可達39~40℃,2~3天後 熱退,但鼻塞、流涕、咽痛、乾咳症狀轉 為顯著,可有血絲痰,繼發細菌感染者轉 為膿性,部分病人可出現呼吸困難、發紺。
支原體肺炎:實驗室檢查
白細胞正常或增高,血沉增快,50%病人 冷凝集試驗陽性。
支原體肺炎:影像學檢查
從微小病變到廣泛實變都有可能。最常見的是 支氣管周圍的肺炎,局限於下葉的片狀實變浸 潤影,可伴有間質改變,也可以呈多葉段分佈。
发热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南山医院感染科
PPT文档演模板
发热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南山医 院感染科
对发热的诊断有重要意义的临床表现
• 体温的上升与下降方式、热型。
• 寒战。
• 中毒症状。
• 皮疹。
• 淋巴结肿大。
• 肝脾肿大。
• 出血倾向。
• 关节痛。
• 结膜充血。
• 单纯疱疹。
PPT文档演模板
发热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南山医 院感染科
PPT文档演模板
发热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南山医 院感染科
• 体查:T39.7℃,P120次/分。余体查无异常。血常规: WBC:7.0×109/L,N:58.6%,E:0.6%。尿:pro:+。 讨论
• 本例发热的特点。 • 总结本例的病例特点。 • 患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患者进一步检查,目前治疗。
• 区别:生理性体温升高、过热。
PPT文档演模板
发热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南山医 院感染科
发热的分度
按发热的高低可分为 : l 低热:37.2-38℃ l中等度热:38.1-39℃ l 高热:39.1-41℃ l超高热:41℃以上
PPT文档演模板
发热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南山医 院感染科
发热的机制 (1)
病例1
患者王× ×,男,32岁,广东汕头市人。司机。 因持续发热7天于2002年12月21日入院。患者7天前无 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早上低热,下午体温渐高,至零 晨体温减退,热退时全身出汗。发热第一天有畏寒、 寒战,后未在出现。发热严重时伴头痛,热退时头痛 缓解。自服中药及感冒药(具体不详),疗效欠佳。 曾到本院查疟原虫,未找到。今天到本院就诊,门诊 拟“发热待查”收本科。发病来无咳嗽、咽痛、流涕; 无腰痛;无尿频、尿急、尿痛;无腹痛、腹泻;无皮 疹。精神、食欲稍差。无类似患者接触史,有外出就 餐史,无鼠类接触史,无草地接触史,在深圳居住多 年,今年无外出旅游史。
最新发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课件PPT
调定点学说
发热的机理
•人体的大部分发热均可能与致热原(pyrogene)作 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有关
外源性致热原:LPS、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
螺旋体、细菌及其毒素、真菌、原虫、抗原-抗体复合物、 致热类固醇(如尿睾酮)、尿酸结晶等
内生致热原(EP):IL-1、IL-6、IF、TNF等
发热的机理
分析举例
反复出现一过性畏寒、 寒战,继之高热
采集病史与体格检查
菌血症
询问、寻找“定位”线索
局部感染灶
如牙龈红肿、溢脓、皮肤疖肿;心脏杂音、 肺部呼吸音改变及罗音、腹部压痛等
病例
采集病史与体格检查
重肝患者,每日午后 高热,伴菌血症表现, 血像明显升高
有局灶感染
未发现病灶
两次 B 超检查 腹腔感染可能性大
(一)起病姿态
采集病史与体格检查
•一般感染性疾病起病较急,尤其是细菌、病毒感染 伤寒、结核等除外
•非感染性疾病发病相对较慢 恶组、淋巴瘤、噬血细胞综合征等血液系统疾 病,可以表现为急骤起病,且病情凶险
★ 不能以发病的急缓作为重要的鉴别诊断依据
(二)热 型
稽留热:伤寒、斑疹伤寒、大叶性肺炎等; 弛张热:风湿热、败血症、脓毒血症、肝脓肿、严重肺
安静时骨骼肌、肝脏 产热器官
运动或有疾病伴发热时:骨骼肌为主
甲亢、剧烈运动、惊厥、癫痫持续状态等
直接导致 发 热
广泛的皮肤病变、心力衰竭等
散热器官 主要是皮肤(对流、辐射、传导、蒸发)
发热的机理
密集的温觉感受器
散热反应
前部 下 丘 脑
刺激
少数冷觉感受器
产热反应
后部
神经“情报”整合处理的部 位 体温调节中枢
发热门诊常见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最新整理)
. .发热门诊常见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发热门诊常见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一.发热相关知识的系统性回顾:高级中枢: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TH)(一)体温调节中枢次级中枢:延髓,脊髓大脑皮层也参与体温的行为性调节稽留热:体温持续在 39-40 0 C,达数天或数周之久,24 小时内体温波动不超过 1 0 C。
可见于大叶性肺炎、伤寒、副伤寒、斑疹伤寒、羌虫病持张热:体温在 24 小时内波动达 2 0 C 或更多。
可见于结核病、败血症、局灶性化脓性感染、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风湿热、恶性网状细胞病等,也见于伤寒和副伤寒。
间歇热:体温突然上升达到 39 0 C 以上,往往伴有恶寒或寒战,历数小时后又下降至正常,大汗淋漓,经一至数天后又再突然升高,如此反复发作。
是间日疟、三日疟的特点,也可见于化脓性局灶性感染。
(二)常见热型波状热:体温在数天内逐渐上升至高峰,然后逐渐下降至常温或微热状. . . . .态,不久又再发热,呈波浪状起伏。
可见于布鲁菌病、恶性淋巴瘤、脂膜炎、周期热等。
再发热:又称回归热,热型特点是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周期地互相交替。
可见于回归热、鼠咬热等。
不规则热:发热持续时间不定,变动无规律。
可见于流感、支气管性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恶性疟、风湿热等。
双峰热:体温曲线在 24 小时内有两次高热波峰,形成双峰。
可见于黑热病。
恶性疟、大肠埃希菌败血症、铜绿假单胞菌败血症等。
双相热:第一次热程持续数天,然后经一至数天的解热,又突然发生第二次热程,持续数天而完全解热。
此型可见于某些病毒感染,如脊髓灰质炎、淋巴细胞脉络从脑膜炎、登革热、麻疹以及病毒性肝炎等。
注意:1.临床上热型由于受很多因素(抗生素、激素、体质等)的影响而不具有典型性。
. .2.分析热型时还应注意到两种或两种以上热型同时存在或先后出现的现象。
如肺炎链球菌性肺炎合并脓胸或败血症时,热型可由稽留热转为驰张热,故临床上对此种现象应加以注意。
最新发热门诊常见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精品文档发热门诊常见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一.发热相关知识的系统性回顾:)高级中枢: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TH次级中枢:延髓,脊髓(一)体温调节中枢大脑皮层也参与体温的行为性调节0C,达数天或数周之久,2439-40 小时内体温波动不稽留热:体温持续在0C。
可见于大叶性肺炎、伤寒、副伤寒、斑疹伤寒、羌虫病超过10C2或更多。
可见于结核病、败血症、局灶持张热:体温在24小时内波动达性化脓性感染、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风湿热、恶性网状细胞病等,也见于伤寒和副伤寒。
0C以上,往往伴有恶寒或寒战,历数小时后间歇热:体温突然上升达到39又下降至正常,大汗淋漓,经一至数天后又再突然升高,如此反复发作。
是间日疟、三日疟的特点,也可见于化脓性局灶性感染。
(二)常见热型波状热:体温在数天内逐渐上升至高峰,然后逐渐下降至常温或微热状态,不久又再发热,呈波浪状起伏。
可见于布鲁菌病、恶性淋巴瘤、脂膜炎、周期热等。
再发热:又称回归热,热型特点是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周期地互相交替。
可见于回归热、鼠咬热等。
不规则热:发热持续时间不定,变动无规律。
可见于流感、支气管性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恶性疟、风湿热等。
双峰热:体温曲线在24小时内有两次高热波峰,形成双峰。
可见于黑热病。
恶性疟、大肠埃希菌败血症、铜绿假单胞菌败血症等。
双相热:第一次热程持续数天,然后经一至数天的解热,又突然发生第二次热程,持续数天而完全解热。
此型可见于某些病毒感染,如脊髓灰质炎、淋巴细胞脉络从脑膜炎、登革热、麻疹以及病毒性肝炎等。
注意:1.临床上热型由于受很多因素(抗生素、激素、体质等)的影响而不具有典型性。
2.分析热型时还应注意到两种或两种以上热型同时存在或先后出现的现象。
如肺炎链球菌性肺炎合并脓胸或败血症时,热型可由稽留热转为驰张热,故临床上对此种现象应加以注意。
3.也有学者将波状热与再发热归为反复发热。
4.后发热:此型与双相热较难区分一般是指某些感染性疾病在退热后一至数天后再次出现发热。
(完整版)发热门诊治疗指南
(完整版)发热门诊治疗指南1. 引言发热是常见的临床症状,可能是多种疾病的表现。
本指南旨在为医务人员提供在门诊设置下诊断和治疗发热的指导。
2. 诊断2.1 详细询问病史:包括发病时间、症状及伴随症状等,以排除疾病的可能诱因。
2.2 体格检查:包括体温测量、全面体格检查等,用于评估病情及指导进一步检查。
3. 常见病因及治疗原则3.1 上呼吸道感染:病因多为病毒感染,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可采取对症处理,如休息、饮食调整、适当使用解热镇痛药物等。
3.2 细菌感染:鉴别与处理潜在的细菌感染很重要,对于合理使用抗生素有指导意义。
需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细菌培养等结果进行决策。
3.3 药物相关性发热:了解患者正在使用的药物及其潜在的不良反应,必要时停药或更换药物。
3.4 其他病因:如肺结核、肿瘤等,需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4. 指征进行进一步检查4.1 应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及初步实验室检查结果等指征进行相应检查,以明确病因。
4.2 常见的进一步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呼吸道病毒核酸检测等。
5. 更新治疗方案5.1 病情严重或高度怀疑细菌感染的患者,应及时给予抗生素治疗。
5.2 患者症状不缓解或持续高热数日,应及时复查,评估治疗效果,如有需要可调整治疗方案。
6. 随访与复诊临床医生应建立患者的随访与复诊计划,及时观察病情变化,并根据需要调整治疗。
7. 结论本指南提供了在发热门诊设置下诊断和治疗发热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有助于提高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和患者的疗效。
请确认以上内容是否符合您的需求,如需要修改,请告知具体修改内容。
发热门诊发热疾病的临床分析
发热门诊发热疾病的临床分析发热是指体温超过正常范围的症状,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
发热疾病是指由病原体感染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发热的疾病。
发热门诊作为医疗机构的重要部门,承担着对发热患者进行迅速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对发热门诊常见的发热疾病进行临床分析,以便医护人员能更好地应对不同的情况。
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发热疾病之一。
其临床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痛、流鼻涕等。
常见病原体有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等。
在发热门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史进行初步判断,辅以相关实验室检查,如病毒抗原检测、血常规等。
二、肺部感染肺部感染是发热门诊中较为常见的疾病,常见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
如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军团菌等。
临床症状多为寒战、咳嗽、胸痛等,并伴有发热。
病情较重者还可能出现呼吸急促、咳嗽有痰等。
在发热门诊中,医生应通过胸部X光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如痰培养和血培养等,进行病原学的鉴定和诊断。
三、胃肠道感染胃肠道感染是通过食物或水源传播的疾病,在发热门诊中也较为常见。
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和寄生虫。
常见的症状有腹泻、呕吐、发热等。
在发热门诊中,医生可以通过实验室检查,如粪便培养和血常规等,来确定病因。
四、结核病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常见症状有慢性咳嗽、低热、消瘦、乏力等。
在发热门诊中,医生可以通过X光检查、结核菌素试验和痰涂片检查等方法来确定诊断。
五、感染性休克感染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感染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其主要特点是高热、快速低血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
此种疾病病情严重,病死率高,需要迅速诊断和治疗。
在发热门诊中,医生应立即进行血培养和抗生素敏感试验等实验室检查,并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
总之,发热门诊是诊治发热疾病的重要环节,在临床分析时,医生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结合流行病学史和病原体特点,对发热疾病进行鉴别诊断,以便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活质量。
发热门诊常见疾病的鉴别诊断和处理
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正常或减少或轻度增高,伴或不 伴血小板减少 。
影像学检查
大部分病人无异常胸部影像学的表现。少数继 发细菌感染者出现肺病部浸润
起病缓慢,也有经2~10天潜伏期而急骤发病。
临床表现
起病表现为乏力、肌痛、头痛和高热寒战,有 20%患者可有相对缓脉。痰量少,粘性,可带 血,但一般不呈脓性。也可有恶心、呕吐和水 样腹泻。
严重者有神经精神症状。如感觉迟钝、谵妄。 重者可有气急、呼吸困难。病死率约为15%。 年龄大、有免疫低下等疾病者病死率高,主要 死于呼吸衰竭、休克与急性肾功能衰竭。
对证治疗为主,主要用解热镇痛药,抗病毒药 物利巴韦林等可试用 。
流行性感冒
流行病学特征
冬春季节高发、传播快,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病人是主要传染源。
潜伏期1~3天,在潜伏期末即有传染性,病初 2~3天传染性最强。
暴发流行时期常有先学生后居民的特点,学龄 前儿童和老年人常并发肺炎。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正常或增高,可出现血沉增快、C反应蛋 白增高 。
影像学检查
无特异性,单侧下叶肺部的片状阴影和网状 浸润为最常见表现,也可出现叶的大片阴影 类似典型的细菌性肺炎,严重者呈广泛双侧 肺炎。有些可出现胸腔积液。
新大环内脂类和新氟喹诺酮类。疗程7~14天。
军团菌肺炎
流行病学特征
该菌存在于水和土壤中,常经供水系统、空 调和雾化吸入而被吸入,引起呼吸道感染, 亦可呈小的暴发流行。中老年人以及有慢性 心、肺、肾病、糖尿病、血液病、恶性肿瘤、 艾滋病或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易发本病。
发热的鉴别诊断
发热的鉴别诊断发热是机体对抗感染和其他疾病的一种自然反应,它常常伴随着其他不适症状。
然而,在临床中,我们常常需要对不同类型的发热病例进行准确的鉴别诊断,以便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发热的鉴别诊断方法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一、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1. 详细询问病史病史采集是确定发热原因的重要步骤。
医生应该询问患者的疾病发病时间、发热特点、伴随症状、病程等信息,以便进一步分析。
常见的感染疾病有肺炎、扁桃体炎、腹腔感染等,此外还应关注有无接触传染源的可能。
2. 仔细检查体格体格检查应着重观察患者的体温、呼吸、心率、皮肤状况等方面。
体温持续性增高可能提示慢性感染,而体温波动性增高则可能与药物热、周期热等因素有关。
此外,皮肤状况的异常也可能为某些特定疾病的信号。
二、常见的发热相关疾病1. 上呼吸道感染(URTI)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疾病之一,其典型症状包括咳嗽、喉咙痛和鼻塞。
这类病毒感染一般持续时间较短,但发热持续一周以上时需要仔细鉴别是否合并细菌感染。
2. 大肠杆菌感染(UTI)大肠杆菌感染是尿路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常见病症包括尿频、尿急和尿痛等。
对于存在发热的尿路感染病例,需进一步鉴别是否存在肾周围炎等严重并发症。
3. 肺炎肺炎是发热的常见原因之一。
除了标准的症状如咳嗽、咳痰和胸闷等,老年人或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往往表现得不典型,因此需要进一步仔细鉴别确诊。
4. 结核病结核病是一种全身性细菌感染疾病,主要侵犯肺部,但也可累及其他组织器官。
对于长期发热伴有咳嗽、盗汗等症状的患者,应进行结核菌素试验等检查以排除结核病可能。
5. 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痛、关节肿胀和功能障碍。
部分患者发热可能是疾病活动性的表现,因此需要区分与感染引起的发热。
三、辅助检查与确诊1. 血液检查血常规检查是评估发热病例的基础检查,可以通过白细胞计数和分类、中性粒细胞比值等指标了解感染程度。
发热病人就诊常见疾病与转诊指南
发热病人就诊常见疾病与转诊指南发热是指人体体温超过正常范围,通常定义为体温高于38℃。
发热是常见的症状,可以是因为感染、炎症、药物反应或其他疾病引起的。
在就诊发热病人时,医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是否需要转诊,以便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本文将介绍发热病人就诊常见疾病以及转诊的指南。
一、上呼吸道感染(URTI)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发热病因之一,通常由病毒引起,如流感病毒、腺病毒等。
大多数上呼吸道感染可以在家中自行缓解,只需适当休息、饮食保健和症状缓解的药物治疗。
但以下情况应考虑转诊就医:1. 发热持续超过3天;2. 呼吸困难或吞咽困难;3. 出现严重头痛或颈部僵硬;4. 高热伴有昏迷或意识障碍;5. 同时伴有咳嗽、咳痰、咳血或胸痛。
二、肺炎肺炎是肺部感染引起的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气促、胸痛等。
对于发热病人,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应尽早转诊就医:1. 发热伴有持续咳嗽、咳痰;2. 呼吸急促或气促加重;3. 胸痛加重或伴有呼吸困难;4. 高热伴有意识改变;5. 高龄、免疫功能低下或合并疾病的患者。
三、泌尿系统感染(UTI)泌尿系统感染是指细菌感染泌尿系统的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尿频、尿急、尿痛等。
以下情况应考虑转诊就医:1. 发热持续超过2天;2. 出现血尿或尿中出现红细胞;3. 出现剧烈的腰背部疼痛;4. 高热伴有恶心、呕吐。
四、中耳炎中耳炎是指中耳部位的感染或炎症,常见于婴幼儿和儿童。
以下情况应考虑转诊就医:1. 发热持续超过2天;2. 出现剧烈的颞窝或耳廓疼痛;3. 出现剧烈的耳鸣或听力下降;4. 患者年龄小于6个月。
五、结核病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感染,可影响多个器官。
以下情况应考虑转诊就医:1. 发热超过2周;2. 肺部结核病患者出现咳嗽、咳痰、咳血;3. 出现胸闷、气促或呼吸困难;4. 高热伴有明显体重下降。
总之,在就诊发热病人时,医生需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判断是否需要转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文档发热门诊常见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一.发热相关知识的系统性回顾:)高级中枢: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TH次级中枢:延髓,脊髓(一)体温调节中枢大脑皮层也参与体温的行为性调节0C,达数天或数周之久,2439-40 小时内体温波动不稽留热:体温持续在0C。
可见于大叶性肺炎、伤寒、副伤寒、斑疹伤寒、羌虫病超过10C2或更多。
可见于结核病、败血症、局灶持张热:体温在24小时内波动达性化脓性感染、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风湿热、恶性网状细胞病等,也见于伤寒和副伤寒。
0C以上,往往伴有恶寒或寒战,历数小时后间歇热:体温突然上升达到39又下降至正常,大汗淋漓,经一至数天后又再突然升高,如此反复发作。
是间日疟、三日疟的特点,也可见于化脓性局灶性感染。
(二)常见热型波状热:体温在数天内逐渐上升至高峰,然后逐渐下降至常温或微热状态,不久又再发热,呈波浪状起伏。
可见于布鲁菌病、恶性淋巴瘤、脂膜炎、周期热等。
再发热:又称回归热,热型特点是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周期地互相交替。
可见于回归热、鼠咬热等。
不规则热:发热持续时间不定,变动无规律。
可见于流感、支气管性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恶性疟、风湿热等。
双峰热:体温曲线在24小时内有两次高热波峰,形成双峰。
可见于黑热病。
恶性疟、大肠埃希菌败血症、铜绿假单胞菌败血症等。
双相热:第一次热程持续数天,然后经一至数天的解热,又突然发生第二次热程,持续数天而完全解热。
此型可见于某些病毒感染,如脊髓灰质炎、淋巴细胞脉络从脑膜炎、登革热、麻疹以及病毒性肝炎等。
注意:1.临床上热型由于受很多因素(抗生素、激素、体质等)的影响而不具有典型性。
2.分析热型时还应注意到两种或两种以上热型同时存在或先后出现的现象。
如肺炎链球菌性肺炎合并脓胸或败血症时,热型可由稽留热转为驰张热,故临床上对此种现象应加以注意。
3.也有学者将波状热与再发热归为反复发热。
4.后发热:此型与双相热较难区分一般是指某些感染性疾病在退热后一至数天后再次出现发热。
有学者提出分析后发热与第二次发热时应该考虑到以下几种情况:①其他感染性疾病经治疗好转,但不彻底,停药复发。
②细菌感染疾病抗菌显效,但病原菌并未完全消灭而转为L型细菌再次发热。
③在原发病用药控制退热后,一直未停药,随后再发热应想到药物热。
④反复发热疾病的第二次发热。
⑤在原发病已经好转、控制的情况下,并发有关或无关的新并发症。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病毒、个月为短热程:这部分患者发热的原因多因感染性疾病所致,病原体可为<1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细菌、真菌等。
临床上最常见的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感冒、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大多以突发畏寒、高热起病,伴或不伴有流涕、鼻塞、打喷嚏、咽痛等症状,可有头痛、全身肌肉酸痛等,辅助检查可发现血常规中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
此外,一些传染性病毒感染性疾病,也多以麻疹。
脊髓灰质炎、例如:流行性腮腺炎、上呼吸道症状为首发。
诊断时应注意发病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
流行性出血热、是否有类似病源及疫区的接触史。
工作环境,季节、患者的生活、周内1一般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感冒及上呼吸道感染的热程多在周,21周以上,其他疾病发热一般亦布超过可恢复,少数可达周以上仍未退则应警惕是否在原发病基础上合并并发2如发热症或原诊断是否正确。
非感染性疾病出现短热程的也并不少见,。
的38C 也可表现为不同的热度。
手术后的短程发热,在不超过近年来对肺栓塞的认识逐渐情况下,多被认为是局部吸收所致。
%可有一过性低热,其中有提高,发现在肺栓塞的患者中有43%的患者可伴有高热,并有血常规的增高。
心肌梗死及其他组7部分与自身免织脏器血管栓塞的疾病也有同样类似表现。
此外,疫机制有关的疾病也可表现为短热程,如:亚急性甲状腺炎、强 Reiter 综合症等。
直性脊柱炎、个月为中热程:1.感染性疾病:多见于原发疾病基础上合并其他感染,或原1(三)热程-3前者可见于病毒、支原体、衣原体基发疾病隐匿或迁延未愈。
( 础上的细菌感染或在一般细菌感染基础上,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药物治疗-——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激素等因素引起条件致病菌、耐药菌或真菌的感染。
后者多见于一般性细菌的隐匿性感染,如:隐源性病灶所致的感染,往往由于临床上查找病灶困难,致使病程迁延。
此类病灶可隐匿于泌尿、肝胆、盆腔生殖系统等部位,在热型上可表现为低、中或高热,或反复交替出现。
在特异性感染中,最常见的是结核菌感染。
病灶可位于肺内或肺外,患者可表现为长期午后低热,甚至反复查找而不能明确病位,在行试验性抗结核治疗下,体温才缓慢下降。
其他病原体及原虫感染所致的中热程可见于:螺旋体、蠕虫、鞭毛虫、弓形虫、阿米巴原虫、血吸虫等。
2.结缔组织病:这部分疾病侵犯多器官,以皮肤、浆膜腔、肝、肾损害为表现,热型可表现为多样性,有时常与合并症同时出现,加之有些结缔组织病有一定的自限性,而易被临床忽视,使热程延长。
造成漏诊或误诊,在诊断这部分疾病时应注意发热只是其疾病活动的一种征象,往往还同时伴有关节痛、肌痛、皮疹、脱发等全身表现。
.恶性肿瘤:均可由肿瘤本身引起发热,成为中长热程。
热3型多样化,临床上更多见于合并感染所致的发热。
月个月为长热程:>3此型需注意患者的发热症状可有反复,个并非是发热持续达3以上,在这部分疾患中,以免疫系统疾病、肿瘤为多见,感染性疾病相对少见,此外,也可有少数患者可有神经功能性发热。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长热程感染性:最常见的可导致长热程的感染性疾病是结核杆菌感染,并以肺外结核1.:临床症状不典型,此类患者病灶多隐匿,肾结核、盆腔结核等,多见,如脊柱结核、肝结核、普通细菌随着抗生素的不断进展,近年来耐药结核菌株的出现也成为难治结核的原因之一。
感染所致的长热程在临床上已较少见,但临床上仍应警惕隐源性感染灶所致的发热。
此外,患者的存在,该病可分为四期,最初在急性感染期可有高热及类似流AIDS临床上不可忽视周后症状消失,进入无症状期。
发展到艾滋病相关综合症期患者2感样症状,淋巴结肿大,进入艾滋病期,贫血等症状。
伴消瘦、腹泻、可再度发热,此时多为不规则低热呈中长热程,患者可合并各种病原体感染难以控制,表现出持续或间歇的各种热型。
%,位居第二。
其%-312.恶性肿瘤:机制尚不明确,但有报道长期发热中恶性肿瘤占7中各型血液系统恶性病变均可导致长期发热,其中尤以淋巴瘤和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为突出,热度多为高热,热型多样性。
实体瘤中以原发或继发性肝癌、肺癌、肾细胞癌、甲状腺转移癌多见,尤其在肿瘤的中晚期,可表现为不规则低热、驰张热等热型,这部分患者对抗生素治疗不敏感,但对萘普生和激素治疗敏感。
、风湿热、成人、RA.结缔组织病:各种结缔组织病均可出现长热程的临床表现,尤以SLE3等多见,这部分患者的发热症状可经治疗或自行缓解,而后反复发作。
和DMStill病、PM发热多为低热,偶有高热,可伴有关活动时发热伴浆膜炎、肾炎、关节炎。
RA其中,SLE病则以Still的首发症状,可伴有肌痛和肌无力。
成人节痛和肌痛。
持续高热常是PM和DM增多,皮疹、关节疼痛为表现。
同时仍不能忽视结缔组织病也同WBC高热、外周血Rt中样存在合并感染的问题。
.其他:在长热程中还可由重度贫血。
甲状腺功能亢进,手术后低热、感染后低热、功能4性低热的原因引起,重度贫血所致的发热多为低热,很少有高热出现,感染后低热多发生于病毒感染后,表现为高热后遗留低热,伴有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但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无异常发现。
功能性低热中以神经功能性低热为主,多见于女性,夏季好发,体温一般不超0,这类患者常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
C过38注意:热程的含义并非是指发热不退所持续的时间,而是更多意义上讲发热疾病的病程,包括某些反复发热的过程。
在临床上热程的提出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0C低热:多见于病情较轻者、慢性病患者或功能性发热者。
<3800C中热:大部分疾病伴发热时,体温多在此范围。
38.1C -39(四)热度00C高热:C -41多见于急重症患者。
39.10C超高热:可见于乙型脑炎、脓毒败血症、伤寒(重症)41>、中暑及中枢性高热等。
注意:临床上不应以热度来衡量疾病的轻重,在某种意义上热度的高低反应了机体o C时,但热度过高可对集体产生不良影响,特别是体温>42的防御应急能力。
往往提示患者病情严重,应积极采取措施,以避免高热对组织造成的损伤。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二.发热机制:pyrogen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 1. 诊断学上的定义是当机体在(一)什么是发热: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pyrogen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 2.病理生理学上的定义是当由于o C)时,就称之为发热。
0.5起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其他参考书上指出发热是指身体因某种原因而使体温调节中枢机能失 3.常产生的高体温。
有的还指出:发热是指病理性的体温升高,是人体对治病因子的一种全身性反应。
月经前期生理性体温升高剧烈运动应激(二)体温升高相适应)SP 发热(调节性体温升高,与病理性体温升高过热(被动性体温升高,超过SP水平)(三)发热是由发热激活物/EP诱导物作用于机体,激活产内生致热源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源(EP),再经一些后继环节引起体温升高。
+G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白喉杆菌和枯草杆菌等。
这菌:1.细菌—①类细菌除了全菌体致热外,其代谢产物也是重要的致热物族链球菌产生的致质,如葡萄球菌释放的可溶性外毒素、A热外毒素、以及白喉杆菌释放的白喉毒素。
- G典型菌群有大肠杆菌、伤寒杆菌、淋球菌、脑膜炎球菌、致菌:②贺菌属等。
这类菌群的致热性除了全菌体和胞壁中之外③分枝杆菌:典型菌群为结核杆菌。
病毒、麻疹病毒、柯萨奇病毒等。
.病毒:常见的有流感病毒、2SARS外致热源.真菌:如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的鹅口疮、肺炎、脑膜炎、深部真菌感染以及3 新型隐球菌所致的脑膜炎等。
.螺旋体:常见的有钩端螺旋体,回归热螺旋体和梅毒螺旋体。
钩端螺旋体内4 含有溶血素和细胞毒因子等。
5.疟原虫:潜隐子→红细胞→裂殖子+代谢产物(疟色素)入血。
1.体内产物:抗原抗体复合物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类固醇 2.是由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内皮细胞、星状细胞、角质细胞和肿瘤细胞白细胞介素-1:IL-1 等多种细胞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所产生的多肽类物质,IL-1受体广泛分布于脑内,但密度最大的区域位于最靠近体温调节中枢的下丘脑外测。
EP 肿瘤坏死因子:据报道:葡萄球菌、链球菌等都可诱导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产生和释放TNF。
干扰素:是一种具有抗病毒、抗肿瘤作用的蛋白质,主要由白细胞产生。
白细胞介素-6:是由单核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等分泌的细胞因子,ET、病毒、IL-1、TNF、PDGF等都可诱导其产生和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