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
对高中数学新课改的一些看法与认识
良性 循环 。为 此 ,教 师 也要 适 当控 制作 业 量 ,给 学 生 留 有 阅读课 本 的时 间 。
条 或 多条 可 能 的 思路 ;如 何根 据 所 要解 决 的数 学 问题
的实 际情 况 ,结合 问题 中 各个 已知 条件 的使 用方 法 或 某 些 隐 含条 件 与所 追 寻 到 的 一条 或 多 条 可能 的 思路 进 行 综
一
法 。因此 在 教 学过 程 中让学 生 感 受知 识 发 生过 程 , 就是 理 的 基本 能力 。 当 学生 的 数 学思 维 能 力得 到 提 高 时 ,就
让 学 生体 会 到在 生 产 、生 活 及科 学研 究 等方 面 会 不 断 出 会较 大地 促进 学 生 的智力 因素 和非 智 力因素 的发 展 。 现新问题、新情况,要解决这些 问题就要求在不断总结 ( 者单 位 :河 北 省唐 山市 开滦 二 中) 作
2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备课有效性 的认识
从 新 课标 对 教 学 目标 的 调整 、教 学 内容 的改 动和 教 合 分 析 思考 ,直至 获 得 问 中 不难 看 出课 程 改 革 中课 程 设 计 的新 根据 所 要 解 决 的数 学 问题 的实 际情 况 ,提 出 一个 或 多个 思 路 ,因 此 ,教 师备 课 应 考 虑与 时 代 合 拍 ,应 体现 以学 或 一系 列 所 首先 必 须 解 决 的 问题 。这 就 使 学 生在 获 得必
/ 学 园地 / 教
1 . 9 9 j i s . 6 14 9 . 0 0 1 . 2 0 36 /. sn 17 —8X 2 1. 0 11
对 高 中数 学新 课 改 的 一些 看 法 与认 识
罗丹 经过 数 学新 课程 实 践 ,笔 者 既体验 了改革 的艰辛 ,也收 获 了新课 程 实验 的成 果 。 同时 深切 地 认识 到 ,从 数学 课
对高中数学新课改认识论文
浅谈对高中数学新课改的几点认识新一轮高中新课程改革在四川于2009年秋季实施,作为一个高中数学老师对于新内容、新教法、新理念、新结构实在有些应接不暇,通过不断深入研究教材、课程标准,结合近两年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积极贯彻课改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10个基本理念:提供发展平台,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差异;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
可以认为,《数学课程标准》充分尊重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性,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
将“双基”认定为一个动态发展概念,在继承“双基”这一我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的同时,摒弃了繁琐的计算、人为技巧化的难题和机械记忆的负担,增加适应信息时代发展需要的算法内容,把统计与概率、微量、导数、数学处理、数学建模、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学习数学作为新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改进与丰富学生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和其他学科的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课程中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表明高中数学课程具有更全面的育人功能,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得到有效落实。
二、依据课标要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用教具。
1、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是国家对高中学生在数学领域的基本素质的要求,教材则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它是依据课标而编写的。
在教学中,应以课标为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即用教材教而不是只教教材。
数学教材中存在许多问题,教师应认真理解课标,对教材中不符合课标要求的题目要大胆地删减;对课标要求的重点内容要作适量的补充;对教材中不符合学生实际的题目要作适当的改编。
2、应全面了解必修与选修内容的联系,要把握教材的“度”,不应采取一步到位法,如函数性质的教学,要多次接触,螺旋上升,实行分层教学。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探索篇誗课改论坛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石守娟(甘肃省卓尼县柳林中学,甘肃卓尼)数学是一门非常核心且基础的课程,并且在整个高中阶段占比也很大。
但在新课改日益推进的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中依旧存在很多问题。
因此,教师必须与时俱进,积极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不断加强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优化和创新,以便寻找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
一、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缺乏对高中数学的正确认知现如今,新课改步伐不断加快,高中数学教学改革也如火如荼。
但是仍有部分教师对数学教学的认知不清。
最明显的体现就是一部分教师一直保留着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并排斥数学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革新。
数学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引导者,应该明确高中数学的特点,并紧跟新课改的要求,不断创新教育方法,将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作为核心目标,只有这样,高中数学教学效率才会整体提高。
此外,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学习成绩才是教师的关注点,所以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会过分重视数学知识的教授,侧重于学生数学解题思维的培养和解题速度的训练,无形中忽略了对学生其他数学素养的培养,长此以往,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单一,得不到全面发展。
(二)教师忽视新课改背景下创新教学方法新课改对学生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除了要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之外,还应该加强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
但是在现如今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新课改仍处于初级实施阶段,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方法上的创新不足。
例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依旧没有重视学生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并且教师在教学时仍然将这种理念贯穿于整个课堂活动中,从而将学生置于被动的学习地位。
在这一背景下,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受到抑制,久而久之,就会对数学这门学科产生抵触心理。
(三)新课改教学改革的整体贯彻力度较小教育部门之所以要进行新课改,就是因为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诸多弊端,为了切实提高高中数学的整体教学质量,教师在数学教学时应该严格遵守新课改教学的要求。
谈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论文
谈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改革摘要:在新课程中数学教育提出了比以前更为明确的要求:“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为了贯彻上述人才培养的要求,实现和谐教育,笔者对新课程的研究有几点看法。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教育部正式制定了数学课程标准,并在全国多个国家级实验区进行了实验,随着实验的逐步展开,全国各地都在开始实行新课程调整,新课程正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的生活。
在新课程中数学教育提出了比以前更为明确的要求:“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为了贯彻上述人才培养的要求,实现和谐教育,笔者对新课程的研究有几点看法。
一、正确对待高中新课程数学中的的问题,采取积极的措施加以解决一年多的新课程数学教学,教师们反映了许多问题,如内容多,课时量不够;习题难,学生做不了;课程结构变化大,要求的教学资源多,排课困难;对于标准和教材的要求难于把握;对于评价特别是高考心里没底。
认真分析其原因,可以反映出高中数学新课程推进中的一些主要问题。
1、高中新课程数学教材的问题与我国历次数学课程改革相比,本次改革无疑力度最大。
新课标,与现行高中数学教学大纲比较,无论在基本理念、知识结构、内容安排,还是在实施操作上都有较大变化。
江苏教育出版社教材比原有较大改变,知识体系上,如算法初步统计、概率等内容的加入,引入与阐释知识也有很大不同,体现了新课标的思想。
事实上,无论是新的高中课程方案,还是高中数学课程标准,都还只是专家们的一种设计。
虽然它经过数百数学家、数学教育家、一线的教师和教研员的研讨,但它离实用仍有距离。
我们进行实验,就是希望由此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2、教师对新教材认识存在的问题实验产生的问题不能都归纳于课程标准或教材,也有教师的原因。
例如,对“课时量不够”,固然课程标准和教材有值得商榷之处,但反思我们的教学,恐怕有些原因还是出于自身。
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重要性论文
浅谈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重要性【摘要】近年来,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已经普遍展开,创新教育也被大力的提倡起来,因而研究性学习就成了研究较为广泛的问题.这些对高中数学教学都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从高中数学教现状来看,课改可展现生动活泼的数学思维。
在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中,提高了数学教师的教学效率。
使教与学二者良好的结合起来,真正的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新课标》直击了我国数学在教学中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也提出了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所以我们要好好的理解和把握这个标准。
本文旨在笔者通过对高中数学的教学,以期待更好的发挥数学这门古老又崭新的学科在新的形势下的作用。
只有这样才能是教育教学更好的发展下去。
【关键词】数学课程改革影响【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8(b)-0149-01《新课标》是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加快推进我国的素质化教育而编写的。
学校教育应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是整个教学的中心。
首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多数人对学习都抱有急功近利的心态,只要能通过考试就可以了,根本谈不上学习的主动,更别谈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其培养兴趣,才能对以后的教学铺平道路。
其次才是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这又包括几何直观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概括、逻辑归纳问题的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
目的就是要学生形成学会主动学习,并能用自己知识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最后才是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的考查。
1 数学史教学现状1.1 高中数学教材史曾经我们用过的这套教材对数学史知识的涉及较少,技术统计显示:对于数学史的发展仅有两处。
其实在中国的古代也有很多著名的数学家,例如,华罗庚,陈景润,王元。
这些人都应该编入到我们的高中课本中,一则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另一方面也是培养数学的学习兴趣。
论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
论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摘要: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策略变得更多元化。
本文重点探讨了引导性提问、探究性提问、多层次提问和合作性提问等有效性策略,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这些策略有助于教师更好地适应新教育要求,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新课改背景下,这些策略为数学教育的成功实施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支持。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数学、提问策略、有效提问、引言高中数学作为一门抽象性强、逻辑性强的学科,常常让学生望而生畏。
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改善数学课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加主动参与、更加深入思考,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提问作为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具有巨大的潜力来改善教育效果。
通过多种策略,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探索数学世界,让数学不再是令人望而却步的难题,而是一个充满乐趣和挑战的领域。
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研究和应用这些提问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可以为高中数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一、引导性提问引导性提问不仅有助于学生建立坚实的知识框架,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这种策略的应用背后有着深刻的教育原理和心理学基础。
相较于传统的教师单向灌输知识,这种提问方式更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辨。
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思考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法,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引导性提问使数学知识更具实际应用性。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教师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情境相结合,使学习过程更加有趣和有意义。
学生能够看到数学的实际用途,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动力。
当教师提出启发性问题时,学生之间的课堂互动增强,他们开始积极讨论和分享自己的思考。
这种合作与互动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团队精神的培养,为课堂氛围注入了活力。
然而,要实施引导性提问,教师需要深入理解课程内容,有能力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而不仅仅是提供答案。
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改革重点论文
试析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高中数学新课程对于学生认识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等都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高中新课程的改革,突出“以学定教,学案导学”,关键是如何处理好新课改下数学的教与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一、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需要了解新教材的变化高课程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首先是在编写的结构体系发生了变化,一是在知识性、趣味性进行了新的尝试,如增加了名人科学家的知识背景简介、阅读材料、插图等新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为学生的学习开阔了视野,贴近了生活;其次是在原有的数学知识体系上进行了调整,如对学生难以理解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分散处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能动地学习和掌握知识为主导;三是重视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就知识讲解就具体细化分为了“问题提出、抽象概括、分析理解、思考交流”等各方面的内容。
正是如此,高中数学教师理解与把握高中新教材的主要变化,并结合这些变化而更新教学设计观念,突出一个教学设计的“变”字,在教学活动中允许学生质疑,不唯书本,不唯教材,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只有如此才能有效地参与高中的课改。
二、高中数学新课改需要基于新技术的认识新技术是高中课改取得成效的重要影响因素,目前各校大量运用电子白板的技术,很大程度上为高中课改创造了优异的条件。
高中数学新课改需要高度重视新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
众所周知,多媒体技术不仅以其生动、直观、形象、新颖的特征优化了数学学科的课堂教学,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数学背景,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数学思维的效率。
如讲授正弦曲线、余弦曲线的图形、棱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等运用多媒体演示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维,就能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提高讲解效率。
再如对于板演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几何图形、一些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答题、文字量较多的应用题、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等内容时,教师如能借助多媒体课件来促进学生的理解与思考,使学生能在动态演示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学习,则学生的个体学习方式会很好地得到表现,思维品质得到较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会数学学习能力就会提高。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论文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探讨随着时间的推移,新课改不断深入,它给我国的基础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新课程标准不仅给教学留下了自主创新的空间,而且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不仅要深入挖掘教材精神,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环境与条件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而且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段和学习基础进行科学的培养与引导,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根据这几年的教学经验,提出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对普通高中生的一些教学方法和建议。
一、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1.合理定位教师角色,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当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时,学习成了适应社会发展的必要手段。
因此,教师不仅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而且要合理定位自身角色,在新形势下,“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责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考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2.教师自身的反思与总结。
面对新课改,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信息技术知识,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上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才能保证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二、转变自身的思想观念,尽快适应新的教育形势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不仅在理论上更加与国际中学数学教育接轨,而且教学理念更先进、课程设计更科学,更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大面积推进,这就需要广大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落实,对数学教育改革中的头等大事,必须下大力气去认真学习,努力探索,要多关注学生的“学”,打破以往的“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理念。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同时,要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双方面的发展与成长,因此作为面临新课改的高中教师,我们一定要走出以往的经验主义误区,彻底转变思想观念,尽快使自己的教学思想“脱胎换骨”,真正融入数学教改中去,以新的教学理念去适应新的教育形势。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体制的一项重大变革,旨在推动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高中数学教育领域,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也暴露出一些存在的问题。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问题分析(一)课程内容不够贴近实际应用在新课程改革下,数学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却存在课程内容脱离实际应用的问题。
传统的数学教学主要侧重于数学的理论知识,而忽视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往往只是为了应付考试,缺乏对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和体会,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高,学习动力不足。
(二)教学方法单一在新课程改革下,数学教育要求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探究,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往往是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缺乏足够的互动和探究性学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导性强,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无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评价体系不合理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但在数学教育领域,往往仍以传统的考试评价体系作为评价依据,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只追求高分,而忽视了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实际运用,这与新课程改革的初衷相悖。
二、解决对策(一)优化课程内容针对课程内容脱离实际应用的问题,可以优化数学教学内容,注重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在数学课堂上增加一些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让学生学会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实际问题中去,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引入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式的教学,让学生们自己去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价是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对于数学教育而言,应当改革评价体系,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浅谈高中数学新课改
浅谈 高中数学新课改
韩 东艳 河北 省 昌黎 县 汇 文 二 中 河 北 昌黎 县 0 6 0 660
摘要 : 高科技 的发展推进着社会发生 日新月异的变化 , 这种 变化使社会 对人 才的需求发 生急剧 的改变, 也就对
教 育发 出 了强烈 的挑 战 , 而新课 标就 是 在 这 种 强 烈 的 时代 呼 吁 中应 时而 生 , 一 种创 新 , 是 一 种 对 自我 的挑 战 。 是 也
一
过程 。 但是 , 多年 的教学观念根深蒂固, 许多人 已落入 了 “ 刚开始模仿别人 , 到后来重复 自己” 的怪 圈。, 概念 由教 师直接给 出通过 习题强化提高 , 在给学生纠错 中提高知 识 的应用性 , 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 虽教学成绩不错 , 却 压 抑 了学生个性 的发挥 ,学生 的主体地位更 得不 到体 现 。“ 拿学生 的汗水去弥补教师授课方式 的不 足” 实在 , 是一件憾事 。 2 . 的编排顺序和学生理解知识程度的矛盾 。对 教材 于立体几何 的教学 , 人们通 常采用直观感知 , 操作确认 , 思维论证 , 度量计算等方法认识 和探究几何 图形及 其性 质。 必修2 中第一章内容 的编排 , 似乎和编者 的意图不相 符 合 , 往造成 把直观图一节 内容忽 略化 。根据学 生认 往 知 的特点 , 我的建议是想让学生对空 间几何体 的结 构有 个初步的认识 ( 直观感 知部 分 )然后让 学生 了解这些 , 几何体 的画法 , 即直 观图一节 ( 操作确认 部分 )接 着介 , 绍空 间几何 体的表 面积 和体积 , 三视 图放在最后 ( 把 以 上是思维论证与度量计 算 )通 过对三视 图的理 解 , , 会根 据三视 图想象空间几何体 的形状 , 出直 观 图 , 画 去求其 表面积和体积 , 水到渠成 , 与高考相呼应 。 并 另外课本 中 例题与习题 的难易不相 匹配 , 例题简单 , 与新 理念匹配 , 但 习题部分直接加强了难度 , 没有过度之意。学生一时 高 中《 数学新课程标准》 倡导数学课程应该反璞 很难接受 , 中, 教师不知如何下手。好似“ 新鞋子 , 老路子” 。 3 学生 对课 程 内容 的把 握受学校 的硬 件设 施 的制 . 归真, 努力揭示 数学的概念 、 法则 、 论发生 、 结 发展过 程 和数学 的本质 , 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 , 根据数学 知识 结构 , 约 。科学技术的发展过渡到了信息时代 , 很多数据 图像 学生 已有 的认知水平 ,让学生 了解知识产生 的背景 , 体 的处 理 已经不再单 独依赖 传统计算 。但一年 的教学下 很多老师有 同感 : 新课标适合学生素质高 , 学校硬件 验数学知识 的发生 和发展过程 , 这样将有利 于培养学生 来 , 科学 的学 习态度 和方法 ,激发学生 的数学学 习兴趣 , 鼓 设施教强 的学校 ,必修 1 中的第三章 内容是 函数 的应用 励学 生在 学 习过 程 中 , 养成 独 立 思 考 、 极 探 索 的 习 惯 , 积 似乎体 现了数学来源 于生活 , 又可 以解决生活 中的一些 培养 创新精 神。借 着新课 程改革 的东风 , 我们应 当认真 问题 , 事实上很 多知识是靠 计算机来 完成 的 , 如数据 的 处理, 图像 的做法 完全借助 于计算 机 , 学生 虽了解其然 学习 、 不断反 思 、 开拓创新 , 在继承和发扬优 秀的教学传 统的基础上 , 自己跟上 时代 的步伐 。新课 程理念理应 至知其所 以然 , 由于缺乏 动手操作 能力 , 让 但 理论缺乏实 践的检验 , 往往效果不佳 。这对 于普通高 中甚 至是条 件 走进广大一线教师 的心里 , 落实到实际 的课堂教学中。 不好的地 区来讲 , 恐怕不 能涉足 。这样 限制 了学生才 能 三、 新课程改革存在的一些 问题 1 . 教师教学 理念与新课标 的要求不合拍 。教学方式 的发挥 , 高校选拔人才也 会受 到影响 , 材 的编写 者 对 教 的改变追根究底是教育理念的转变 , 新课 标 的特点具有 是否忽略了这一点呢。 开放性 、 创造性 、 不确定性。实施过程中 。 教师应积极转 4使用 C I . A 课件 与教 师工作效 率 、 生学 习效率产 学 变传统 的教育教学方 式 , 解放 自己的思 想 , 变教育思 生矛盾计算 机辅助教 学是 中学数 学教育 现代化 的一 个 转 它 声像俱佳 、 动静皆宜 的表现形 想观念 , 改革教学方 法 , 自己从高 中数学课程 的忠实 重要标志。 以图文并茂 、 使 展示了数学的本质及 内涵 , 良好地改善 了认 知环境 , 执行者 向课程决策 者转变 ,创 造性地 开发数 学教学 资 式 , 源, 大胆地改变现有 的教学模式 , 彻底改变教学方法 , 多 大大增强了学生对抽象 事物与过程 的理解 和感受 , 而 从 给学生发挥的机会 ,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 的教学情境 , 将数学课 堂教学 引入了一个全 新的境 界 , 所以被广泛 地 引导学生 自己探索数学规律 、自己去推论数学结论 , 要 应用 。曾记得到一所名校听了一堂数 学课 。“ 教师教得 善 于创设数学 问题情境 , 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结论 的探究 好 , 学生学得棒” 是我对 这堂课最 大的感受。但教师上 ,Leabharlann 关键词 : 教育高中数 学
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
浅谈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摘要:高中学数学教学是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探求一种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方法与模式是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的长期任务。
随着数学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力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为了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有必要对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笔者仅就新课程下的高中数学教学谈谈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新课程素质教育探究式教学兴趣思维习惯创新教育改革要求我们真正实现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指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的教育。
既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学习的能力。
在数学教育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探究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对某些定理、公式、例题的结论或其本身进行深人、延伸或推广。
创新意识具有求异性、探索性、开创性。
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积极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下面就新课程下如何搞好高中数学教学谈谈自己浅显的认识。
一、探究式教学数学新课程的教学方式是广大教师关心的问题,新课程强调了探究式教学,那是否就意味着数学教学要以探究式为主呢?数学新课程之所以强调探究式教学。
那是因为过去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探究。
但这绝不意味着要以探究式教学为主体。
一般来说,高中学生要探究出某个数学问题或者定理,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而这绝不是能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就得到解决,高中学生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前人的知识与方法,任何脱离知识基础的探究都是盲目的。
应该承认讲授式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但是,它不能和“填鸭式”教学简单地划上等号。
讲授式教学也有其优越性,当代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关于讲授教学法的研究很好地说明这一点。
新课程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其关键在于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教师首先要有强烈的探究意识。
有些教学内容或问题适宜学生探究的,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去探究;开展一些课外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过程,体会到发现的乐趣与学习的魅力,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有些时候,教师应适时地对某个数学问题或知识点作拓展。
浅谈高中数学在新课程改革中的教与学
浅谈高中数学在新课程改革中的教与学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已经普遍推开,创新教育已大力提倡,研究性学习已成为热点问题.所有这些都将对高中数学教学都有良好的导向作用.从高中数学教与学的现状来看,“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学生听”仍是主导模式,基本上是“把学生当作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狂轰乱炸”的“题海”战术“淹没”了生动活泼的数学思维。
虽然“边讲边问”代替了“满堂灌”是一大进步,但数学依然是一门“最不得人心的学科”,这种“重复低效”的数学教学,使相当一部分学生“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所有这些现象都促使我们思考:在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中,如何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使二者能很好的结合,真正的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数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问题。
为此,我对高中数学在新课程改革中的教与学展开一些讨论。
首先,针对教师的“教”进行讨论新课程改革强调“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消除多年来数学教育的消极影响。
我国数学教育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重灌输,轻探究;重“学会”,轻“会学”,重“练习”,轻“发问”。
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人,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将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因此,数学教师的教学也要有所改变。
一、爱护学生,融洽师生感情,数学教师在平时要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经常与学生进行一些集体活动,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亲和力,这样学生才能喜欢这位教师,进而喜欢数学这门课程。
特别是班里一些后进生,应该循循善诱,特别注意爱护他们的自尊心,要经常运用表扬、奖励的手段鼓励学生,特别是那些基础较差成绩落后的学生,只要有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教师也要及时表扬,这样才能使他们从怕上数学课直至爱上数学课,对数学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高中数学改革
新课程:高中数学改革背景高中数学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
然而,当前的高中数学课程存在一些问题,如内容过于繁杂、与实际应用脱节等。
因此,对高中数学课程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目标我们的目标是设计一种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旨在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策略1. 精简课程内容:将课程内容进行精简,保持重要概念和方法的学习,去除冗余和过时的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2. 强调实际应用:将数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通过实例和案例的引入,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3. 强调思维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4. 多样化评估方式:采用多样化的评估方式,包括课堂表现、项目作业、小组合作等,以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发展。
实施计划1. 制定新课程大纲:组织专家和教师团队,制定新的高中数学课程大纲,明确课程目标和内容。
2. 教师培训:组织教师培训,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理念,使其能够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要求。
3. 教材编写:编写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材,包括教科书和辅助教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
4. 试点实施:选择一些学校进行试点实施,收集学生和教师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和改进新课程。
5. 推广应用: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逐步推广新课程,使更多的学校和学生受益。
预期效果1. 学生数学素养提升:通过新课程的实施,预期学生的数学素养将得到提升,他们将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方法。
2. 学生应用能力提升:新课程将注重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使他们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3. 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新课程将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具备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 教师专业发展:通过教师培训和实际教学,预期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理念将得到提升。
浅谈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
新 课 程 视 窗
数 学新
一 周 坤
“ 教 师为主导 , 学生为主体” 的课堂教学 模式变 为“ 教师为组织者 、 引导者 , 学生 自主学 习的模式 ” , 揭开了教育界新 的一页 。 结合 自己对新课改的理解 , 结合教学 实践谈一些我的看法 与认识 。
一
、
从小处着手 。 融 知 识 于 符 号 中
二、 从整体把握 . 融知 识 于 体 系中
பைடு நூலகம்
最值问题 ,最终 目的是使学生体会 函数思想给我们 带 来 的 好处 。 反思: 函数是数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 它有着突 的作用 和广泛 的运用 。在物理 、 化学 、 生物 、 天文 、 地 理、 社会 、 经济学 、 环境等学科 中, 描述规律 的函数关 系俯拾皆是。即使是在 日常生活中 , 例如加油站 、 邮 局、 水利 、 电讯 资费等也都有函数关 系包 含其 中。2 0 世纪初 ,德 国数学 家克莱 因提 出 了一 个重要 的思 想—— 以函数概念和思想 统一数学教 育的 内容 , 他 认为 : “ 函数概念 , 应该成 为数学教育 的灵魂。 以函数 概念为中心 , 将全部数学教材集 中在他周围 , 进行充 分地综 合。” 不管这种想 法是 否能够实现 , 但至少 给 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想——抓住 本 质。事 实上 , 除了函数思想外 , 还有 其他贯穿高 中数 学课程的思想 : 运算 思想 、 几何 思想 、 算法思想 、 统计 思想 、 随机思想等。 只要我们能从整体的高度来看待 这些思想 ,相信展现给学生的一定是一个 内涵更 丰 富 的 数 学 天地 。
三、 从 实 际 出发 。 融知 识 于 背 景 中
尝试 :人教版高 中数学教材把 函数放在必修一 中, 足 以说明 函数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 中, 我 以函 数为主线分两个方 向重新安排了教学内容。 其一 , 在 讲授完函数概念后 ,向学生介绍一批具体函数 的模 型: 指数 函数 、 对数 函数 、 幂函数 , 再介绍两个特殊 函 数: 具有周期性的 函数—— 三角 函数 , 以正整数集 或 其有限子集为定 义域 的函数——数列 ,最终 目的是 让学生从 多方 面 、 多角度深刻理解 函数本质。其二 , 以函数为工具 , 把其他知识 纳入其 中。 如果用函数的 观点看待方程 , 那么方程的根就是 函数的零点。 如果 用函数的观点看待一元二次不等式 ,那 么不等式 的 解就是使 函数值大于0 或小 于0 的 的取值范 围。 如果 用 函数的观点看待线性规划 ,那么线性 规划 问题就 是 目标函数( 二元 函数 ) 在可行域( 函数定 义域 ) 内的
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实践的体会与思考
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实践的体会与思考周至县第三中学数学组马周科2007年,高中各学科全部进入新课程改革,这是时代的需要,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的必然产物。
新的课程改革已经成为了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是广大教师、家长议论的一个热点。
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新的评价标准、新的教学模式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线教师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挑战之一:教师怎样较快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怎样解决教师固有的却早已习惯了的“传授知识”型的教学方式与新的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教学方式之间的冲突?挑战之二:教师面对形式、内容、结构、体系都与以往有较大变化的新教材,教师能否克服定势,尽快地熟悉与适应新教材?怎样处理好在新技术平台下有效地使用教材?挑战之三:怎样解决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评价制度?挑战之四:怎样调整更切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教学方法,培养出更多具有自主探索、自主研究、交流合作的优秀人才?其实,在这实施新课程之中,问题与困惑还远远不止以上这些。
一、对课改实践的体会对于参与课改的教师而言,目前正经历着一段不平凡的历程。
这一过程充满着矛盾,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
这些矛盾,促使我们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探索、总结与反思中逐步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1.加强研讨交流,转变观念是核心。
为什么转变观念是数学课程改革的核心?因为如果没有正确的观念作指导,一切改革注定要失败。
数学教师在长期的数学教育实践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课程观、教学观、评价观,这些观念在我们实际工作中起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目前很多数学教师对数学课程的认识局限在数学教科书上,课堂教学就是对数学知识的解读,教学模式仍以练习模仿为主。
这些认识与时代发展的趋势不相吻合,有些认识甚至是错误的,这就阻碍了数学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
例如,教新课标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I》的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时,总觉得课本内容较简单,与老教材要求相差较远。
而教辅书上的很多习题类似于高考复习题,学生无从下手。
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论文
浅谈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摘要:在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的新课程理念下,数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
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培养学习应用数学的能力,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
然而新课程改革中的高中数学教学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教学实践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理论是不可能完全应用于实践中的,这就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细心领会,发现问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自主教学探究教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当前社会是科技社会,数字社会,教育社会。
现在社会最需要的人才是富有开拓创新思想的人才。
而在传统模式教育下的学生是不能满足当前社会需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学校要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培养适应当前社会需求的人才进行新课程改革。
一、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新课程改革首当其冲的就是一种观念的转变,这种转变不但在于新课程本身,更重要的是让任教的老师真的运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去实施教育教学活动。
传统教育模式是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单向传输的过程。
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这种认识受到了挑战,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熏陶。
教师要创造性地选择和应用教学材料,而不能跟在资源后面跑,受其所困。
新教材大力提倡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学生理解、学会和掌握新的知识并不是像填鸭般地被填塞,而是一种重构,在他已有知识、经验和观点上的重构。
以上这些变化,必然引起教学评价体系的转变,而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对学生的正确全面评价,又能体现教育的客观性,达到教育的量化标准。
因此适时地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是我们面对新课程改革首先必须理清的关键。
二、新课程改革的存在问题1.教学准备不够充分。
新课程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改革
浅谈新课程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改革摘要:高中课程的改革向原有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而新的学习理论尤其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又向我们提供了更为科学的理论支撑,本论文探讨的正是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以建构主义及当代新的学习理论为基础的高中数学教学的变革。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数学;教学改革《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对我国高中数学教学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对数学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
在新课程提出的教学理念指导下,高中数学教师应如何进行教学改革,笔者提出四点体会。
一、转变教学理念,强化师生互动。
以往的高中数学教育基本上是应试教育,精英的教育,学生高中毕业后,不能升入高等学校的学生就会发现高中数学与实践相去甚远,往往看不到它的用处,或者根本用不上。
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和个性发展的重要时期,高中数学应为优秀人才的培养提供发展空间。
高中数学课程是以提高公民数学素养为基础的数学课程。
什么是数学素养?数学素养是指必要的数学知识、数学的思维方式、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科学的认知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新的高中数学课程定位于面向大众的基础课程,让学生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功能转变。
这样的定位适合面向全体高中学生,可以满足不同层次高中学生发展对数学的需求,更好地发挥高中数学知识对所有高中学生的作用。
所以,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出发点。
由于新课程要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多样性的基本理念,使不同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因此,作为教师首先应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标,以及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角色和作用。
不仅要做知识的传授者,更要强化师生互动,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高中数学教育一直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它不仅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和思维方式的关键阶段,也是为学生将来升学和就业打下坚实基础的重要阶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数学教育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任务之一。
一、问题:1.教材难度不平衡随着教材改革的不断深化,高中数学教材的难度也在不断增加,给学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一些学生反映,部分教材内容过于抽象,难以理解和掌握,而另一些内容又过于简单,给学习带来了瓶颈。
2.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和练习为主,缺乏针对学生思维习惯和学习特点的差异化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大大降低。
3.应试导向过重目前高中数学教育主要以备战高考为主,忽视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真正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消极态度逐渐增加。
4.教学资源不足一些中小学数学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有待提高,同时一些学校的数学教学资源也比较匮乏,缺乏高质量的师资力量和优质的教学设备,影响了教学效果。
以上问题,如果长期存在,将给高中数学教育带来很大的危害,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对策:1.调整教材内容和难度针对教材难度不平衡的问题,建议通过深入调研,科学评估,调整教材的内容和难度,合理分配学习资源,确保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学习进度达到合理的平衡点。
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数学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案例教学等,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注重素质教育应该逐步调整数学教育的课程和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和兴趣,同时注重数学知识的应用和实际意义的理解。
4.加强教师培训和教学资源建设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中小学数学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鼓励鼓励教师进行科研和教学实践,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教学设备,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对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几点看法论文
对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几点看法课程本身就是一个世界,同时也是整个世界的反映。
当课程在为社会生活的目的做出设计时,它是服从于社会生活的,特别是当它在保证发展社会生活所需要的人力资源时,它帮助社会调动它的生产力。
因此,课程应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进行改革。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学数学课程作过几次“改革”,但课程内容与结构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动,只是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作了一些调整。
事实上,这很难改变中学数学教育的不尽如人意的现状。
一、传统数学课程的状况分析1、数学太抽象,不易理解,远离学生日常生活,缺乏实用价值我国传统的数学课程体系基本上是单一的“逻辑演绎推理”形式,课程内容以“定义—定理—推论—例题—习题”的形式出现,课程体系的逻辑性、严谨性成了课程设置的首要原则。
课程内容由于过分追求严谨,又缺乏必要的知识背景、直观基础和实际应用,学生无法看到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过程,增加了学生理解的难度,在学生心目中产生了数学是单调和枯燥的印象,很多学生不知道学数学有什么用,以致学习目标不明确,进而失去学习信心。
虽然教师花很大精力去教,学生也花了很大力气去学,但效果并不理想。
有的学生就是因为数学成绩差,导致中考、高考失利,留下终身遗憾。
2、重数学知识的传授、轻数学思想方法培养长期以来,数学教育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习惯于把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等知识的传授作为唯一重要的目标,强调教学的逻辑性和连贯性,向学生提出全面而系统地掌握数学基本知识的要求。
结果,教师把知识传授作为主要教学目标,以数学教师的讲授为中心,把学生视为知识的“接受器”不断“灌输”,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造成数学课程内容的僵化和学生学习上的死记硬背。
3、过分追求“标准答案”、缺乏宽松的创造环境传统的中学数学教学,总是以传授确切的、无可置疑的数学知识为教学的任务。
从教材的编写到教师的讲授,呈现在学生面前的都是一个完美的、严谨的、系统的体系。
为了追求高分,有的教师死抱书本,死抱标准答案,对于学生异于书本或教材的具有创新思想火花的见解,一味排斥、指责,学生接受的也往往是跟随型、模仿型的思维训练,学生缺乏宽松的创造环境,以致学生思维僵化,问题意识丧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
新课标实施以来,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既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想方设法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又要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开展新课程改革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一、新课改: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中获得对数学的理解。
新理念: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新课改在”前言”部分中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进步和发展。
”同时强调”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经验,这些经验往往与数学概念、法则、公式、数量关系等数学知识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善于摄取开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自己周围熟悉的自然现象、生活事例设计组织教学,适时把它们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感知体验中学习数学,实现生活经验数学化。
二、新课改:重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情感态度”。
新理念: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首先,教师应转变旧的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着力于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如数学课程中有着极其丰富的科学家的史料,教师要有意识去挖掘和充实,并渗透到课堂中,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的创新精神。
其次,教师应打破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口耳授受关系教学模式,克服那种怕学生犯错误而在教学中把实践步骤分得过细,以纳入教案轨道,剥夺学生探索乐趣和尝试失败的作法。
适时、适度地给学生提供一些易”犯错”的手脑并用的”机会”,放手让学生通过操作、实验方式,使学生在自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里自主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探索发现新知。
当然,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不是单纯的让学生依样画葫芦的机械模仿操作,而应强调学生要有积极的思维参与,手脑双挥,在劳力上劳心。
第三,在自然界和社会中到处包含着极其丰富的数与形的关系。
因此,教师在安排学生的实践活动时,不要囿于课堂,而应让学生
到大自然、社会里去,接触大自然的美丽景观和社会的各行各业。
千方百计地拓展学生的学习领域,为学生开辟智能活动空间,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各种活动,增加学生手脑活动的频率。
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作用和魅力,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三、新课改:提出多元评价建议,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与课程的发展融为一体。
新理念:教学评估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新课改在”基本理念”中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
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估观念、功能和手段,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对学生学习和对教师教学的”双促进”导向功能的作用,依据新标准的评价建议,讲究评价方法、形式和手段的多样化。
可采用课堂观察、课后访谈,作业分析、操作、实践活动等形式。
评价应以过程评价为主。
对评价结果的描述,应采用鼓励性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
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
总之,要准确地把握好”教学评价”这根指挥棒,使数学教育教学沿着素质教育的轨道健康发展,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四、新课改:适当安排开放性的问题,提倡和鼓励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新理念:突破知识界限,加强课程综合性的开放教学。
新课改在”案例”中适当安排了一些有多余条件或开放性的问题等内容。
众所周知,学习数学离不开解题,但解什么样的题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才能,是我们应研究解决的问题。
美国早在80年代就将开放性问题列为数学教学的重点。
由于开放性问题多数取材于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学生熟悉的具体事例,其内容包括天文、地理、科技、统计等学科知识。
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因此,教师应树立突破知识界限,加强课程综合性开放的观念,选择好开放题,适当”跨越”课堂教学,讲究”开放”策略,不断渗透和融合其他学科的有关知识,使学生在学习数学中既学到数学知识,又通过其他学科的内容来帮助理解掌握数学知识,这也正是符合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掌握有效的方式,能激活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只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
创新,就会找到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具有艺术性、智慧性,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的意义,减轻学生认为数学枯燥无味的顾虑,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