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及答案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原词】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表达作者因岁月流逝、功业无成而生的愁思与抑郁,也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与痛苦的诗句是: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2、《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作者幻想飞入月宫,砍去枝叶婆娑的桂树,洒向人间的月光更多;形象、委婉地表达作者要扫清朝廷一切投降势力,把光明带给人民的报国理想和坚定信念的诗是: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3、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有力地展示了英雄怀才不遇的内心矛盾的句子是:被白发,欺人奈何?二、赏析选择题:1、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起句“转”、“又”字,抒发了对日月轮回、人生短暂的感伤,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通过问月来表达年事渐高、无可奈何的情感。
C.“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运用借喻手法表达铲除朝廷中投降派的决心。
D.本词运用了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借月咏怀,语言蕴藉而又不失明快。
【解析】A全诗的感情基调不在于“”日月轮回、人生短暂“”的感伤。
“一轮秋影转金波。
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作者在中秋之夜,对月抒怀,很自然地想到与月有关的神话传说:吃了不死之药飞入月宫的嫦娥,以及月中高五百丈的桂树。
词人运用这两则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借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阴暗的政治现实的矛盾。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己任,但残酷的现实使他的理想不能实现。
想到功业无成、白发已多,作者怎能不对着皎洁的月光,迸发出摧心裂肝的一问:“被白发欺人奈何?”这一句有力地展示了英雄怀才不遇的内心矛盾。
2、下列对这首词作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B )A.开篇破题,写中秋圆月皎洁似金波,升高后逐渐变得像重新磨过的铜镜般明亮。
统编版九下期中课外古诗词理解性默写、选择题及答案
部编版九下期中课外古诗词理解性默写、选择题及答案期中课外古诗词诵读一、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二、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三、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四、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纳兰性德一、《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作者:苏轼【原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定风波》中写作者遇到突如其来的风雨,顶风冲雨,从容前行的句子是:“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2、《定风波》中写归途遇雨,同行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不在意风雨,吟诗“料峭春风吹酒醒,暖意,在写景中传达出人生的哲理:寒冷中有温暖,逆境中有希望,忧患中有喜悦。
4、《定风波》中词人认为只要怀着轻松旷达的心情去面对人生的一切风雨,也就无所谓风雨无所谓晴了的句子是: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二、赏析选择题:1、对苏轼的《定风波》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A. 本首词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
B.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不仅描绘出雨骤风狂,而且又以“莫听”二字表达了对狂风骤雨的厌恶之情。
“何妨吟啸且徐行”,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
C.“竹杖芒鞋轻胜马”,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
“一蓑烟雨任平生”,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D.结尾“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是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解析】B、不要害怕树林里的风雨声。
“莫听”不在意,不放在心上。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含答案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①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注释】①本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中秋夜,为赠友之作。
这时作者南归已整整十二年,为了收复中原,曾多次上书,力主抗金,未被采纳。
39.下列对这首词赏析恰当的一项是()A.起句“转” “又”二字,抒发了对人生短暂的感伤,奠定了悲苦凄凉的感情基调。
B.“被白发,欺人奈何?”一句,表达了作者因中秋夜无法与家人团聚而生的愁思。
C.下片中的“清光”,指月亮清亮的光辉,象征光明,委婉地表达作者的报国理想。
D.这首词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词人在咏月,更是在抒发自己的壮志豪情。
40.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引用了这首词中的“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请说说习总书记引用这句诗寄予新时代青年怎样的期望?【答案】39.C 40.示例:希望青年勇担历史责任,放飞青春梦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解析】39.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
A.这是一首富于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的词,通过古代的神话传说,强烈地表达了词人反对妥协投降、立志收复中原失土的政治理想,其感情基调是激昂的,并非悲苦凄凉;B.“被白发,欺人奈何”通过问月来表达年事渐高、无可奈何的情感。
不是“表达了作者因中秋夜无法与家人团聚而生的愁思”;D.作者想象丰富,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抒发自己反对妥协投降、立志收复中原失土的政治理想。
不是“以小见大”的手法;故选C。
40.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意为:乘风飞上万里长空,俯视祖国大好山河,表现了诗人立鸿鹄志的坚定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中引用“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指出新时代青年要乘新时代春风,在祖国的万里长空放飞青春梦想,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担当,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我们的奋斗中梦想成真!。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考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中考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词】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译文】中秋皓月洒下万里金波,好似那刚磨亮的铜镜飞上了夜空。
我举起酒杯问那月中的嫦娥:怎么办呢?白发渐渐增多,欺负我拿它没有办法。
我要乘风飞上万里长空,俯视祖国的大好山河。
还要砍去月中树影摇曳的桂树,因为人们都说,这将使月亮洒下人间的光辉更多。
【作者】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是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
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
【背景】此词大概作于公元1174年(宋孝宗淳熙元年),作者在建康(今江苏南京)任江东安扶司参议官任上所作。
这时作者南归已整整十二年了。
为了收复中原,作者曾多次上书,力主抗金,收复中原。
但他的建议根本不被人理睬,在阴暗的政治环境中,词人只能以诗词来抒发自己的心愿。
【主题思想】辛弃疾的这首《太常引》,运用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通过古代的神话传说,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反对妥协投降、立志收复中原失土的政治理想。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表达作者因岁月流逝、功业无成而生的愁思与抑郁,也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与痛苦的诗句是: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2、《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作者幻想飞入月宫,砍去枝叶婆娑的桂树,洒向人间的月光更多;形象、委婉地表达作者要扫清朝廷一切投降势力,把光明带给人民的报国理想和坚定信念的诗是: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精编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精编古诗词理解性默写(带答案)课本目录:12.词四首渔家傲·秋思/范仲淹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课外古诗四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纳兰性德/岑参 /辛弃疾 /文天祥 /张养浩 /文天祥/夏完淳/张养浩 /王磐《渔家傲·秋思》 1、唐代诗人李益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白发征夫泪。
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3、《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且表达了主旨的诗句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4、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5、《渔家傲•秋思》中渲染古代西北边地秋景的悲凉奇异的诗句是: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江城子·密州出猎》1、《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借用典故,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愿驰骋疆场、为国立功的句子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2、《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发主人公杀敌为国、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的诗句是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3、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孙权自喻,表明建功立业心志的诗句是: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4、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写人到中年的主人公,壮志未酬的感叹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形、声两方面写军营生活及战前准备的句子是: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听觉方面描写渴望驰骋沙场、英勇杀敌的战斗场面的句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选择题及答案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原词】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译文】中秋皓月洒下万里金波,好似那刚磨亮的铜镜飞上了夜空。
我举起酒杯问那月中的嫦娥:怎么办呢?白发渐渐增多,欺负我拿它没有办法。
我要乘风飞上万里长空,俯视祖国的大好山河。
还要砍去月中树影摇曳的桂树,因为人们都说,这将使月亮洒下人间的光辉更多。
【主题思想】辛弃疾的这首《太常引》,运用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通过古代的神话传说,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反对妥协投降、立志收复中原失土的政治理想。
【习题】选择题:1、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起句“转”、“又”字,抒发了对日月轮回、人生短暂的感伤,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通过问月来表达年事渐高、无可奈何的情感。
C.“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运用借喻手法表达铲除朝廷中投降派的决心。
D.本词运用了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借月咏怀,语言蕴藉而又不失明快。
【解析】A全诗的感情基调不在于“”日月轮回、人生短暂“”的感伤。
“一轮秋影转金波。
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作者在中秋之夜,对月抒怀,很自然地想到与月有关的神话传说:吃了不死之药飞入月宫的嫦娥,以及月中高五百丈的桂树。
词人运用这两则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借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阴暗的政治现实的矛盾。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己任,但残酷的现实使他的理想不能实现。
想到功业无成、白发已多,作者怎能不对着皎洁的月光,迸发出摧心裂肝的一问:“被白发欺人奈何?”这一句有力地展示了英雄怀才不遇的内心矛盾。
2、下列对这首词作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B )A.开篇破题,写中秋圆月皎洁似金波,升高后逐渐变得像重新磨过的铜镜般明亮。
B.词人举杯赏月,由月亮联想到月中仙女,作者向嫦娥劝酒提问,浪漫而有意趣。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必考古诗词理解性默写集及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必考古诗词理解性默写集及答案《渔家傲·秋思》1.塞下秋来风景异,。
2.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3. ,燕然未勒归无计。
4. ,人不寐,。
5.《渔家傲·秋思》中表达戍边将士“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卫国志向的句子是:,。
6.唐代诗人李益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渔家傲·秋思》中表达同样感情的句子是:,。
7.《渔家傲·秋思》中表现将士们思家与报国矛盾心情的诗句是:,。
8.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9.《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且表达了主旨的诗句是:,。
10.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
11.渔家傲•秋思》中渲染古代西北边地秋景的悲凉奇异的诗句是:,。
《江城子·密州出猎》1.为报倾城随太守,,。
2.持节云中,3. ,西北望,射天狼。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醉里挑灯看剑,。
2.五十弦翻塞外声,。
3. ,。
可怜白发生!4.《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形、声两方面写军营生活及战前准备的句子是:,。
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听觉两方面表现激烈战斗场面的句子:,。
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辛弃疾以“,”直抒胸臆,表达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7.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写渴望驰骋沙场、英勇杀敌的战斗场面的词句是:,。
《满江红》5.莽红尘,!6.秋瑾的《满江红》中“,,,”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
7.秋瑾的《满江红》中“”一句是化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的诗句,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怨幽之情。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精品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内容:【原诗】【翻译】【主题思想】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词】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译文】中秋皓月洒下万里金波,好似那刚磨亮的铜镜飞上了夜空。
我举起酒杯问那月中的嫦娥:怎么办呢?白发渐渐增多,欺负我拿它没有办法。
我要乘风飞上万里长空,俯视祖国的大好山河。
还要砍去月中树影摇曳的桂树,因为人们都说,这将使月亮洒下人间的光辉更多。
【主题思想】辛弃疾的这首《太常引》,运用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通过古代的神话传说,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反对妥协投降、立志收复中原失土的政治理想。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表达作者因岁月流逝、功业无成而生的愁思与抑郁,也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与痛苦的诗句是: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2、《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作者幻想飞入月宫,砍去枝叶婆娑的桂树,洒向人间的月光更多;形象、委婉地表达作者要扫清朝廷一切投降势力,把光明带给人民的报国理想和坚定信念的诗是: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3、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有力地展示了英雄怀才不遇的内心矛盾的句子是:被白发,欺人奈何?二、赏析选择题:1、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起句“转”、“又”字,抒发了对日月轮回、人生短暂的感伤,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通过问月来表达年事渐高、无可奈何的情感。
C.“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运用借喻手法表达铲除朝廷中投降派的决心。
D.本词运用了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借月咏怀,语言蕴藉而又不失明快。
【解析】A全诗的感情基调不在于“”日月轮回、人生短暂“”的感伤。
“一轮秋影转金波。
飞镜又重磨。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精编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附参考答案)《渔家傲·秋思》1、塞下秋来风景异,2、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35、渔家傲·秋思》中表达戍边将士“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卫国志向的句子是:6、唐代诗人李益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渔家傲·秋思》中表达同样感情的句子7、《渔家傲·秋思》中表现将士们思家与报国矛盾心情的诗句是:8、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9、《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且表达了主旨的诗句是:10、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
11、渔家傲•秋思》中渲染古代西北边地秋景的悲凉奇异的诗句。
《江城子·密州出猎》12、持节云中,34、《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借用典故,表达作者愿驰骋疆场、为国立功的句子是:,。
5、《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心情两句:,。
6、《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发主人公杀敌为国、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的诗句是是:,,。
7、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孙权自喻,表明建功立业心志的诗句是:,,。
8、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写人到中年的主人公,壮志未酬的感叹的诗句是:,,。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醉里挑灯看剑,。
2、五十弦翻塞外声,。
3、,。
可怜白发生!4、《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形、声两方面写军营生活及战前准备的句子是:,。
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听觉两方面表现激烈战斗场面的句子:,。
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辛弃疾以“,”直抒胸臆,表达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原词】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译文】中秋皓月洒下万里金波,好似那刚磨亮的铜镜飞上了夜空。
我举起酒杯问那月中的嫦娥:怎么办呢?白发渐渐增多,欺负我拿它没有办法。
我要乘风飞上万里长空,俯视祖国的大好山河。
还要砍去月中树影摇曳的桂树,因为人们都说,这将使月亮洒下人间的光辉更多。
【主题思想】辛弃疾的这首《太常引》,运用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通过古代的神话传说,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反对妥协投降、立志收复中原失土的政治理想。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表达作者因岁月流逝、功业无成而生的愁思与抑郁,也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与痛苦的诗句是: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2、《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作者幻想飞入月宫,砍去枝叶婆娑的桂树,洒向人间的月光更多;形象、委婉地表达作者要扫清朝廷一切投降势力,把光明带给人民的报国理想和坚定信念的诗是: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3、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有力地展示了英雄怀才不遇的内心矛盾的句子是:被白发,欺人奈何?二、简答题1、作者在这首词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展开了奇妙的想象。
请作具体简要的分析。
答:作者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在诗中展开了奇妙的想像:以金波四射的转轮比月之圆,以重新磨光的飞镜喻月之新,更想到了举杯邀嫦娥,向她求救如何对付白发的欺侮,还想到了乘风直上万里长空,俯看大好河山,再飞奔月宫,砍去婆娑的桂树,让清光洒满人间。
2、词中有对“白发欺人”的感叹,有“俯瞰山河”“斫去桂树”的宏愿,请对其寓意作简要分析。
答:作者感叹“白发欺人”,是抒发壮志未酬的忧伤;俯看山河,表达了对故国家园的萦念;砍去桂树,寓有铲除一切黑暗势力的宏愿。
《太常引 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澘赋》 辛弃疾 阅读鉴赏 考点汇总 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澘赋》阅读鉴赏题考点汇总理解性默写(带答案)《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澘赋》南宋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译文中秋皓月洒下万里金波,好似那刚磨亮的铜镜飞上了夜空。
我举起酒杯问那月中的嫦娥:怎么办呢?白发渐渐增多,欺负我拿它没有办法。
我要乘风飞上万里长空,俯视祖国的大好山河。
还要砍去月中树影摇曳的桂树,因为人们都说,这将使月亮洒下人间的光辉更多。
创作背景据词题可知,此词当作于公元1174年(宋孝宗淳熙元年)中秋夜,为赠友之作。
当时辛弃疾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治所建康即今江苏省南京市。
这时作者南归已整整十二年了。
十二年中,为了收复中原,作者曾多次上书,力主抗金。
起初始终坚持投降路线的宋高宗赵构传位于其族侄赵昚(孝宗),一时之间,南宋朝野弥漫着准备抗战的气氛。
但经“符离之败”,“隆兴和议”,事实证明赵昚也是畏敌如虎的投降派。
乾道元年(公元1165年),作者上赵昚《美芹十论》;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上宰相虞允文《九议》,七年之内,连同另两篇,四次奏议,慷慨激昂,反复陈说恢复之事,但始终冷落一旁,未被采纳。
在阴暗的政治环境中,作者只能以诗词来抒发自己的心愿。
1.内容主旨:这首词通过古代的神话传说,借助丰富的想象,把超现实的奇思妙想与现实中的思想矛盾结合起来,强烈地表达了词人反对妥协投降、立志收复中原失地的政治理想。
2.“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请简要概括。
答:此句通过描写自己的行和言,①表达了作者因岁月流逝、功业无成而生的愁思与抑郁,②更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与痛苦。
(每点2分)3.“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4分)答:运用了想象,象征(或比喻,托物言志)的手法。
(2分)作者幻想飞入月宫,砍去枝叶婆娑的桂树,洒向人间的月光更多;形象、委婉地表达了作者要扫清朝廷一切投降势力,把光明带给人民的报国理想和坚定信念。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习题及答案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词】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表达作者因岁月流逝、功业无成而生的愁思与抑郁,也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与痛苦的诗句是: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2、《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作者幻想飞入月宫,砍去枝叶婆娑的桂树,洒向人间的月光更多;形象、委婉地表达作者要扫清朝廷一切投降势力,把光明带给人民的报国理想和坚定信念的诗是: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3、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有力地展示了英雄怀才不遇的内心矛盾的句子是:被白发,欺人奈何?二、赏析选择题:1、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起句“转”、“又”字,抒发了对日月轮回、人生短暂的感伤,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通过问月来表达年事渐高、无可奈何的情感。
C.“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运用借喻手法表达铲除朝廷中投降派的决心。
D.本词运用了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借月咏怀,语言蕴藉而又不失明快。
【解析】A全诗的感情基调不在于“”日月轮回、人生短暂“”的感伤。
“一轮秋影转金波。
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作者在中秋之夜,对月抒怀,很自然地想到与月有关的神话传说:吃了不死之药飞入月宫的嫦娥,以及月中高五百丈的桂树。
词人运用这两则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借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阴暗的政治现实的矛盾。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己任,但残酷的现实使他的理想不能实现。
想到功业无成、白发已多,作者怎能不对着皎洁的月光,迸发出摧心裂肝的一问:“被白发欺人奈何?”这一句有力地展示了英雄怀才不遇的内心矛盾。
2、下列对这首词作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B )A.开篇破题,写中秋圆月皎洁似金波,升高后逐渐变得像重新磨过的铜镜般明亮。
《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选择题、简答题及答案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选择题、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原词】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习题】一、赏析选择题:1、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起句“转”、“又”字,抒发了对日月轮回、人生短暂的感伤,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通过问月来表达年事渐高、无可奈何的情感。
C.“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运用借喻手法表达铲除朝廷中投降派的决心。
D.本词运用了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借月咏怀,语言蕴藉而又不失明快。
【解析】A全诗的感情基调不在于“”日月轮回、人生短暂“”的感伤。
“一轮秋影转金波。
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作者在中秋之夜,对月抒怀,很自然地想到与月有关的神话传说:吃了不死之药飞入月宫的嫦娥,以及月中高五百丈的桂树。
词人运用这两则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借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阴暗的政治现实的矛盾。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己任,但残酷的现实使他的理想不能实现。
想到功业无成、白发已多,作者怎能不对着皎洁的月光,迸发出摧心裂肝的一问:“被白发欺人奈何?”这一句有力地展示了英雄怀才不遇的内心矛盾。
2、下列对这首词作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B )A.开篇破题,写中秋圆月皎洁似金波,升高后逐渐变得像重新磨过的铜镜般明亮。
B.词人举杯赏月,由月亮联想到月中仙女,作者向嫦娥劝酒提问,浪漫而有意趣。
C.作为豪放派词人,作者在本词中运用象征等手法托物言志,浪漫主义风格明显。
D.结句展现了作者奇特的想象:要飞奔月宫,砍去婆娑的桂树,让清光洒满人间。
【解析】B.“作者向嫦娥劝酒”理解有误,应是我举起酒杯问那月中的嫦娥:怎么办呢?3、下列对《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B )A.开篇破题,写中秋圆月皎洁似金波,升高后逐渐变得像重新磨过的铜镜般明亮。
部编最新语文九年级下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全)附答案
部编最新语⽂九年级下册古诗⽂理解性默写(全)附答案部编最新语⽂九年级下册古诗⽂理解性默写(全)附答案古诗词理解性默写⼀、《渔家傲·秋思》1、唐代诗⼈李益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夜征⼈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3、《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且表达了主4、王维以“⼤漠孤烟直,长河落⽇圆”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运⽤相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5、《渔家傲?秋思》中渲染古代西北边地秋景的悲凉奇异的诗句⼆、《江城⼦·密州出猎》1、《江城⼦·密州出猎》⼀词中借⽤典故,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愿驰骋疆2、《江城⼦·密州出猎》中抒发主⼈公杀敌为国、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的诗句3、苏轼在《江城⼦?密州出猎》中以孙权⾃喻,表明建功⽴业⼼志的诗句4、苏轼的《江城⼦?密州出猎》中抒写⼈到中年的主⼈公,壮志未酬的感叹的三、《破阵⼦·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破阵⼦·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形、声两⽅⾯写军营⽣活及战前准2、《破阵⼦·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听觉⽅⾯描写渴望驰骋沙场、3直抒胸臆,表达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壮志。
四、《满江红》1运⽤短句,节奏明快,格调⾼昂,豪迈雄健,将⾝不能为男⼉,⼼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
2”⼀句是化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的“⼈⽐黄花瘦”的诗句,以外在⾃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怨幽之情。
五、《定风波》1、《定风波》中写作者遇到突如其来的风⾬,顶风冲⾬,从容前⾏的句⼦是:2、《定风波》中写归途遇⾬,同⾏狼狈,词⼈却放慢脚步,不在意风⾬,吟诗3、《定风波》中描绘了这样⼀个有趣⽽⼜充满哲理的画⾯:“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头斜照却相迎。
”⼀边是料峭春风,丝丝冷意;⼀边是⼭头斜照,些些暖意,4、《定风波》中词⼈认为只要怀着轻松旷达的⼼情去⾯对⼈⽣的⼀切风⾬,也六、《临江仙·夜登⼩阁,忆洛中旧游》1、《临江仙·夜登⼩阁,忆洛中旧游》中把国家兴亡和⼈⽣的感慨都托之于渔2、《临江仙·夜登⼩阁,忆洛中旧游》中作者以饱蘸着久历艰难和劫后余⽣的3、《临江仙·夜登⼩阁,忆洛中旧游》中组成⼀幅富有空间感的恬静、清婉、4、《临江仙·夜登⼩阁,忆洛中旧游》中⼤⼤地拓展了感慨的内涵,使之超越了⾃⾝的经历和友情的范围,⽽把⽬光转向历史和⼈⽣,去作哲理性的思考的七、《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1、《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表达作者因岁⽉流逝、功业⽆成⽽⽣2、《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作者幻想飞⼊⽉宫,砍去枝叶婆娑的桂树,洒向⼈间的⽉光更多;形象、委婉地表达作者要扫清朝廷⼀切投降势⼒,把光明带给⼈民的报国理想和坚定信念的3、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有⼒地展⽰了英雄怀才不遇的内⼼⽭盾⼋、《浣溪沙》(纳兰性德)1、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词中寥廓的意境与王维的“⼤漠孤烟直,长河落⽇圆”2、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词中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幅充满萧索之⽓的战地九、《⼗五从军征》1、《⼗五从军征》中和贺之章的“少⼩离家⽼⼤回”有异曲同⼯之妙,揭露汉2、3、4、《⼗五从军征》⽼兵来到已经不成其为“家”的家中,见到这样⼀幅破败荒5、⼗、《⽩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岑参的《⽩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或以春景写冬景)的两句23、岑参的《⽩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从视觉⾓度看,⾊彩鲜明,红⽩映衬的两4、岑参的《⽩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或起承上⼗⼀、《南乡⼦·登京⼝北固亭有怀》1、《南乡⼦·登京⼝北固亭有怀》中赞扬孙权年少有为,不畏强敌,并战⽽胜2、历代诗⼈常常喜欢登临古迹,借以抒情⾔志。
九年级《太常引 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九年级《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理解性默写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1. ,飞镜又重磨。
2.把酒问姮娥:,?
3.乘风好去,,。
4. ,人道是,。
5.《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表达作者因岁月流逝、功业无成而生的愁思与抑郁,也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与痛苦的诗句
是::,
?
6.《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作者幻想飞入月宫,砍去枝叶婆娑的桂树,洒向人间的月光更多;形象、委婉地表达作者要扫清朝廷一切投降势力,把光明带给人民的报国理想和坚定信念的诗
是:,
,。
7.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有力地展示了英雄怀才不遇的内心矛盾的句子是:,?
答案: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1.一轮秋影转金波
2.被白发,欺人奈何?
3.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4.斫去桂婆娑清光更多
5.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6.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7.被白发,欺人奈何?。
部编最新语文九年级下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全)附答案
部编最新语文九年级下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全)附答案古诗词理解性默写一、《渔家傲·秋思》1、唐代诗人李益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3、《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且表达了主4、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5、《渔家傲•秋思》中渲染古代西北边地秋景的悲凉奇异的诗句二、《江城子·密州出猎》1、《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借用典故,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愿驰骋疆2、《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发主人公杀敌为国、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的诗句3、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孙权自喻,表明建功立业心志的诗句4、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写人到中年的主人公,壮志未酬的感叹的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形、声两方面写军营生活及战前准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听觉方面描写渴望驰骋沙场、3直抒胸臆,表达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四、《满江红》1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
2”一句是化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的诗句,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怨幽之情。
五、《定风波》1、《定风波》中写作者遇到突如其来的风雨,顶风冲雨,从容前行的句子是:2、《定风波》中写归途遇雨,同行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不在意风雨,吟诗3、《定风波》中描绘了这样一个有趣而又充满哲理的画面:“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一边是料峭春风,丝丝冷意;一边是山头斜照,些些暖意,4、《定风波》中词人认为只要怀着轻松旷达的心情去面对人生的一切风雨,也六、《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1、《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中把国家兴亡和人生的感慨都托之于渔2、《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中作者以饱蘸着久历艰难和劫后余生的3、《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中组成一幅富有空间感的恬静、清婉、4、《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中大大地拓展了感慨的内涵,使之超越了自身的经历和友情的范围,而把目光转向历史和人生,去作哲理性的思考的七、《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1、《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表达作者因岁月流逝、功业无成而生2、《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作者幻想飞入月宫,砍去枝叶婆娑的桂树,洒向人间的月光更多;形象、委婉地表达作者要扫清朝廷一切投降势力,把光明带给人民的报国理想和坚定信念的3、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有力地展示了英雄怀才不遇的内心矛盾八、《浣溪沙》(纳兰性德)1、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词中寥廓的意境与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2、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词中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九、《十五从军征》1、《十五从军征》中和贺之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有异曲同工之妙,揭露汉2、3、4、《十五从军征》老兵来到已经不成其为“家”的家中,见到这样一幅破败荒5、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或以春景写冬景)的两句23、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4、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或起承上十一、《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1、《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赞扬孙权年少有为,不畏强敌,并战而胜2、历代诗人常常喜欢登临古迹,借以抒情言志。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词】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译文】中秋皓月洒下万里金波,好似那刚磨亮的铜镜飞上了夜空。
我举起酒杯问那月中的嫦娥:怎么办呢?白发渐渐增多,欺负我拿它没有办法。
我要乘风飞上万里长空,俯视祖国的大好山河。
还要砍去月中树影摇曳的桂树,因为人们都说,这将使月亮洒下人间的光辉更多。
【作者】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是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
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
【背景】此词大概作于公元1174年(宋孝宗淳熙元年),作者在建康(今江苏南京)任江东安扶司参议官任上所作。
这时作者南归已整整十二年了。
为了收复中原,作者曾多次上书,力主抗金,收复中原。
但他的建议根本不被人理睬,在阴暗的政治环境中,词人只能以诗词来抒发自己的心愿。
【主题思想】辛弃疾的这首《太常引》,运用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通过古代的神话传说,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反对妥协投降、立志收复中原失土的政治理想。
【赏析】这首词的上片,词人巧妙地运用神话传说构成一种超现实的艺术境界,以寄托自己的理想与情怀。
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部编版带答案)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精编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带答案)班级:姓名:教材目录:一、古诗词背诵篇目12.词四首渔家傲·秋思/范仲淹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课外古诗四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纳兰性德 23.诗词曲五首十五从军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过零丁洋/文天祥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课外古诗文默写:南安军/文天祥别云间/夏完淳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朝天子·咏喇叭/王磐二、古文背诵篇目9.鱼我所欲也/《孟子》11.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20.曹刿论战/《左传》21.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22.出师表/诸葛亮一、古诗词理解性默写《渔家傲·秋思》1、唐代诗人李益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3、《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且表达了4、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5、《渔家傲•秋思》中渲染古代西北边地秋景的悲凉奇异的诗句《江城子·密州出猎》1、《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借用典故,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愿驰骋疆2、《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发主人公杀敌为国、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的诗句3、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孙权自喻,表明建功立业心志的诗句4、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写人到中年的主人公,壮志未酬的感叹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形、声两方面写军营生活及战前准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听觉方面描写渴望驰骋沙场、3《满江红》1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原词】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译文】中秋皓月洒下万里金波,好似那刚磨亮的铜镜飞上了夜空。
我举起酒杯问那月中的嫦娥:怎么办呢?白发渐渐增多,欺负我拿它没有办法。
我要乘风飞上万里长空,俯视祖国的大好山河。
还要砍去月中树影摇曳的桂树,因为人们都说,这将使月亮洒下人间的光辉更多。
【主题思想】
辛弃疾的这首《太常引》,运用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通过古代的神话传说,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反对妥协投降、立志收复中原失土的政治理想。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表达作者因岁月流逝、功业无成而生的愁思与抑郁,也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与痛苦的诗句是: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2、《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作者幻想飞入月宫,砍去枝叶婆娑的桂树,洒向人间的月光更多;形象、委婉地表达作者要扫清朝廷一切投降势力,把光明带给人民的报国理想和坚定信念的诗是: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3、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有力地展示了英雄怀才不遇的内心矛盾的句子是:被白发,欺人奈何?
二、赏析选择题:
1、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起句“转”、“又”字,抒发了对日月轮回、人生短暂的感伤,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通过问月来表达年事渐高、无可奈何的情感。
C.“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运用借喻手法表达铲除朝廷中投降派的决心。
D.本词运用了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借月咏怀,语言蕴藉而又不失明快。
【解析】A全诗的感情基调不在于“”日月轮回、人生短暂“”的感伤。
“一轮秋影转金波。
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作者在中秋之夜,对月抒怀,很自然地想到与月有关的神话传说:吃了不死之药飞入月宫的嫦娥,以及月中高五百丈的桂树。
词人运用这两则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借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阴暗的政治现实的矛盾。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己任,但残酷的现实使他的理想不能实现。
想到功业无成、白发已多,作者怎能不对着皎洁的月光,迸发出摧心裂肝的一问:“被白发欺人奈何?”这一句有力地展示了英雄怀才不遇的内心矛盾。
2、下列对这首词作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B )
A.开篇破题,写中秋圆月皎洁似金波,升高后逐渐变得像重新磨过的铜镜般明亮。
B.词人举杯赏月,由月亮联想到月中仙女,作者向嫦娥劝酒提问,浪漫而有意趣。
C.作为豪放派词人,作者在本词中运用象征等手法托物言志,浪漫主义风格明显。
D.结句展现了作者奇特的想象:要飞奔月宫,砍去婆娑的桂树,让清光洒满人间。
【解析】B.“作者向嫦娥劝酒”理解有误,应是我举起酒杯问那月中的嫦娥:怎么办呢?
3、下列对《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开篇破题,写中秋圆月皎洁似金波,升高后逐渐变得像重新磨过的铜镜般明亮。
B.词人举杯赏月,由月亮联想到月中仙女,作者向嫦娥劝酒提问,浪漫而有意趣。
C.作为豪放派词人,作者在本词中运用象征等手法托物言志,浪漫主义风格明显。
D.结句展现了作者奇特的想象:要飞奔月宫,砍去婆娑的桂树,让清光洒满人间。
【解析】B作者没有向嫦娥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