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四则———杞人忧天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2课《寓言四则》之《杞人忧天》教案
在本次《杞人忧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首先,学生对寓言故事本身的兴趣较为浓厚,但在理解古文句式和词汇方面存在一定难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古文阅读技巧的讲解和训练,帮助学生克服这一难题。
在讲授过程中,我尽量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形象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寓言的寓意。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教学方法还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和分享环节显得不够积极,可能是因为他们对问题的思考还不够深入,或者是对课堂氛围还不够适应。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故事情节和寓意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古文句式和人物形象分析,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担忧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这个活动将演示担忧无益的道理。
c.古文阅读技巧:培养学生的古文阅读技巧,如断句、翻译等,提高古文阅读理解能力。
举例解释:
-在人物形象分析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杞人的心理特征,理解其忧虑的原因。
-在寓言寓意内化方面,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模拟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寓言道理,如通过编写类似情境的小故事,让学生表演出来,从而加深对寓意的理解。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2课《寓言四则》之《杞人忧天》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2课《寓言四则》之《杞人忧天》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知识与技能:学习《杞人忧天》寓言故事,理解故事寓意,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寓言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杞人忧天》教案
-重点二:学习并运用故事中的生字词,提升语文词汇积累。
-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如“杞人”、“忧”、“天”等,并能正确运用这些词汇进行表达。
-重点三:分析寓言的文学特点,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1.提升学生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寓言四则-杞人忧天》的故事情节,培养学生对寓言文学的兴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理解寓言文学的独特魅力。
2.增强学生思维品质: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寓意,锻炼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以寓意为工具进行思考和论证。
3.培养学生文化意识:通过学习寓言,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寓言故事的寓意和启示,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中表现积极,但我也注意到有些小组在讨论时偏离了主题。在今后的活动中,我应该加强引导,确保学生们能够围绕核心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学生小组讨论部分,总体来说进行得比较顺利。学生们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交流。但在引导与启发环节,我发现自己提出的问题有时过于复杂,让学生们有些困惑。我需要在设计问题时更加注意,尽量让问题简单明了,便于学生们思考和回答。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寓言四则-杞人忧天》这一课时,我发现学生们对寓言故事的理解程度参差不齐。有的学生能够迅速抓住故事的核心寓意,而有的学生则对寓意理解较为困难。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出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成功引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愿意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但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解释寓言概念时,可能没有做到足够简洁明了,导致部分学生听起来有些吃力。因此,我需要思考如何用更生动的语言和例子来阐述抽象的概念。
杞人忧天教案
杞人忧天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杞人忧天”这个成语的含义,明白其寓意和启示。
2、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包括字词理解、句子翻译和文意把握。
3、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所反映的心理现象和人生哲理,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和用法。
(2)准确翻译文言文句子,理解文章的大意。
2、难点(1)理解“杞人忧天”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能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思考。
(2)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杞人忧天”这一行为,培养正确的忧患意识。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熟悉文言文的语言节奏和表达方式。
2、讲解法:对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子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故事中的人物行为和寓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4、拓展法: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杞人忧天”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通过讲述一些关于过度担忧或不必要担忧的小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有个人总是担心出门会遇到意外,每天都不敢出门,结果错过了很多美好的事情。
”(2)提问学生:“你们觉得这种过度担忧有必要吗?”从而引出“杞人忧天”的故事。
2、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初步理解文意。
(3)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重点检查字词的读音,如“杞(qǐ)人”“躇(chú)步跐(cǐ)蹈”等。
3、讲解课文(1)逐句讲解课文,重点讲解文中的实词、虚词和句式。
例如:“身亡所寄”中的“亡”,解释为“无,没有”;“因往晓之”中的“因”,解释为“于是,就”;“奈何忧崩坠乎”是一个疑问句,“奈何”表示“为什么”。
(2)翻译全文,要求学生做到准确、通顺。
(3)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下来,地会陷下去,自己无处存身,以至于寝食难安。
有个人去开导他,最终他消除了担忧。
4、深入探究(1)组织学生讨论:杞人的担忧有没有道理?为什么?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观点,有的认为杞人的担忧是毫无根据的,是过度焦虑;有的认为在一定程度上,对未知的事情保持警惕是有必要的。
杞人忧天成语故事教案精彩5篇
杞人忧天成语故事教案精彩5篇杞人忧天成语故事教案篇一这个故事,载于《列子·天瑞篇》。
大约三千年前,现在河南杞县地方,有个小国,叫做杞国。
杞国有一个人,老爱瞎操心,明明不用担忧的事情,他也总是不能放心。
最可笑的是:他长年害怕天会坍下来。
时时刻刻在嘀咕着:“天啊,你这么大,又这么高,一旦坍下来,可怎么办呢!咳,叫我躲到那里去才安全呢?……”因此,他日夜忧愁,寝食不安,不知如何是好。
有个好心的人,见他如此苦恼,便去劝慰他道:“天,不过是积聚起来的气体,哪里都有气,你整天在气里呼吸活动,等于是整天在天里生活着,为什么还要怕天会坍下来呢?”这人听了果然明白了一些,可是他还不敢放心,他说:“即使天不会坍下来,日月星辰难道不会掉下来吗?地难道也不会坏吗?地要是往下一陷落,可怎么办啊!……”“札人忧天”,常被用来比喻不必要的忧虑。
但是从现代科学的观念看来,杞人之忧未必没有道理。
杞人忧天成语故事教案篇二【杞人忧天】(qǐ rén yōu tiān)【解释】杞:周代诸侯国名,杞国,是中华大地上一个古老的方国,其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夏朝初年。
西周末杞为宋灭,杞武公十一年(公元前740年)杞国从雍丘(今河南杞县)迁都至齐、鲁之间的淳于一带,重建杞国。
忧天:担心天会掉下来。
老是怕天塌下来,以至于吃不下饭睡不好觉。
比喻不必要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
【结构】主谓式【近义词】庸人自扰、杞人之忧、伯虑愁眠【反义词】无忧无虑、若无其事【押韵词】啮雪餐毡、心不在焉、冲锋陷坚、航海梯山、虎体鹓班【成语故事】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乘凉,并且自言自语的说:“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死,这不就太冤枉了吗?”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再说即使真的塌下来,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
中学教学设计教案:杞人忧天
中学教学设计教案:杞人忧天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成语“杞人忧天”的含义及其来源。
(2)学会通过成语故事来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分析成语“杞人忧天”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盲目跟风,理性看待问题。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成语“杞人忧天”的含义及来源。
(2)通过成语故事,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成语故事中的道理。
(2)如何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成语“杞人忧天”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准备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成语“杞人忧天”的故事情节。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成语的起源和发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成语故事。
(2)分享成语“杞人忧天”的故事情节,引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成语故事,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小组合作,讨论成语故事中的道理和历史文化背景。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成语“杞人忧天”的含义及来源。
(2)引导学生分析成语故事中的道理,联系现实生活。
4. 实践环节(1)学生分组表演成语故事,增强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2)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成语“杞人忧天”的含义和用法。
2. 结合个人兴趣,选择一个成语故事进行深入了解,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练习,评估他们对成语“杞人忧天”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杞人忧天》教学设计
《杞人忧天》教学设计杞人忧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杞人忧天》这篇古代寓言故事,了解寓言的特点和作用,理解故事中的隐喻意义。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能力,能够通过思考和讨论来寻找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
3. 情感目标:引发学生对于生活态度和内心修养的思考,培养他们乐观向上、不患得患失的心态。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故事的理解和隐喻意义的把握。
2. 难点:通过思考、讨论和分析来深入理解寓言的内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简短的故事情节引入寓言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寓言作品的特点。
2. 学习基础知识(10分钟)通过简要介绍《杞人忧天》的作者、背景和寓言故事的定义,让学生对该故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 阅读与理解(15分钟)分发《杞人忧天》的文本给学生,让他们阅读短篇故事,并思考以下问题:- 主人公杞人忧天的忧虑是什么?- 杞人为何选择放弃幸福的生活?- 故事的意义和深层含义是什么?4. 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上述问题展开讨论,教师适时地给予引导和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故事背后的寓意和启示。
5. 课堂呈现(10分钟)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呈现他们的讨论成果,分享各自对于故事中含义的理解和个人感悟。
6. 理解与探究(15分钟)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为什么人们会像杞人一样忧虑未发生的事情?- 如何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忧虑?- 杞人最终的选择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和警示?7. 拓展阅读(15分钟)选取其他寓言故事,如《狐假虎威》、《鹬蚌相争》等,让学生进行阅读,思考寓言的作用和启示。
8. 总结与反思(10分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他们对于寓言故事的理解,分享他们对于故事启示的认识。
同时,让学生反思自己是否有类似于杞人的忧虑情绪,如何面对困难和忧虑。
四、课堂作业1. 请学生写一篇短文,题为《我的忧虑与改变》。
要求结合自身经历或观察,描述自己曾经的忧虑或面对困难时的心态,并谈谈自己是如何调整心态、克服困难的。
有关杞人忧天的优秀教案(精选4篇)
有关杞人忧天的优秀教案(精选4篇)有关杞人忧天的优秀篇1教学目标:1、顺畅朗读,准确翻译,概括寓意。
2、了解寓言故事蕴涵的深刻寓意,从中接受教育。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蕴涵的深刻寓意。
难点:顺畅朗读,准确翻译。
教学过程:一、导入: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由这句俗语,老师想到了古时候的一则故事——杞人忧天(投影出示)。
二、引导学生说说《列子》,了解作家作品众生共享课前搜集整理的《列子》资料(出示投影)。
三、朗读课文,听读,自读,正音。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鼓励学生查认识生字、生词,鼓励学生领读。
2、激发学生齐读速读。
3、引导学生揣摩人物语气,再读课文。
4、正音:杞(qi)人躇(chu)步跐(ci)蹈舍(she)然中(zhong)伤(投影出示)四、个别学生朗读、翻译,结合课下注释。
(出示投影)重点句子;(1)又有忧彼之所忧者;(2)充塞四虚,无处无块;(3)奈地坏何?(4)奈何忧其坏?(投影出示翻译)五、学生讨论这则寓言的寓意。
1、杞人“忧”什么?“忧”到什么程度?后来杞人的.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2、“晓之者”是怎样解“忧”的?(由表及里化消极心态为积极心态)如何理解“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这句话?这句话的意思是:日月星辰,也不过是聚集在一起的有光的气体,即使坠落,也不会击中甚至打伤人。
这句话揭示了杞人的无根据的瞎担心。
3、从这则故事中你了解到“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这是庸人自扰,毫无根据地瞎担心,后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
(投影出示)六、拓展讨论:1、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个好心人的解释?寓言中那位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学习的。
2、现实环境中的你,面对今天的环境,杞人的行为对你有什么启发?九、课堂总结:杞人忧天似的做法大可不必,但生活中大大小小的烦恼忧愁在所难免。
杞人忧天教学设计教案
杞人忧天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 理解杞人忧天的寓言故事及其寓意。
(2) 掌握词语的含义和用法,如“杞人忧天”、“诸葛亮”等。
(3) 掌握基本的阅读理解技巧。
2. 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信息理解、推理和分析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思考能力。
3.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的乐于思考和探究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乐观积极向上的情绪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 理解杞人忧天故事的寓意。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技巧。
2.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5分钟)(1) 师生共同回顾并讨论什么是寓言故事。
(2) 讲解寓言故事的特点和作用,并以孔子的《论语》中的一则寓言故事作为例子进行说明。
2. 学习新课:(30分钟)(1) 教师首先简单介绍杞人忧天故事的故事情节,并分析其中的寓意及其对人生的启示。
(2) 学生阅读故事杞人忧天,并进行理解和分析。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指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故事中的寓意并总结归纳。
(3) 教师采用提问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杞人”和“诸葛亮”的象征意义,并进行相关词汇的讲解和句子的解析。
3. 拓展延伸:(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展示,让学生以“杞人忧天”的主题,用自己的语言编写故事或小品,展示“杞人忧天”的不同解读和表达方式。
(2) 教师提供一些启示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人生中的困惑和问题,并如何应对和解决。
4. 总结反思:(10分钟)(1) 教师进行总结性讲解,再次强调杞人忧天寓意的重要性和深刻性,并引导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和思考。
(2) 教师鼓励学生预习下节课内容,并提出与杞人忧天相关的问题,帮助学生提升思考能力和学习兴趣。
四、教学资源:1. 教学故事《杞人忧天》2. 图片、视频和音频等多媒体资源3. 小组讨论和展示的素材和工具。
第22课《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教案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在总结回顾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较好,能够将寓言故事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炼出人生哲理。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回顾过程中存在疑问,这说明他们对某些知识点理解不够透彻。因此,我将在课后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并针对他们的薄弱环节进行巩固。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以下能力:
1. 提升文学素养:通过学习寓言故事,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内涵,培养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 掌握寓言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分析故事中的形象和寓意。
2. 增强思维品质:引导学生从寓言故事中提炼出生活哲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
(1)理解寓言的象征性:学生对寓言的象征性理解可能存在困难,需要教师举例解释。
- 如穿井得一人中的“穿井”象征懒惰和自私,杞人忧天中的“天塌”象征无谓的担忧。
- 通过分析具体故事情节,帮助学生理解寓言的象征意义。
(2)分析人物形象:学生可能在分析人物形象时遇到困难,需要教师指导。
- 通过讨论故事中人物的语言、行为、心理等,引导学生深入剖析人物形象。
- 对比分析两个寓言故事,探讨其现实意义,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3. 培养文化意识:通过学习寓言,使学生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 了解寓言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4.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表达对寓言寓意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杞人忧天》教案
《杞人忧天》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杞人忧天》的故事情节,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
2. 使学生能够复述故事内容,并进行角色扮演。
3.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故事中的道理,能够复述故事。
2. 难点:将故事中的道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故事内容和道理。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
3. 体验法: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亲身体验故事中的情境。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 分钟)
通过讲述一个生活中的小故事,引入《杞人忧天》的主题,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故事(10 分钟)
讲解《杞人忧天》的故事情节,注重人物的心理和行为描写,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3. 讨论(15 分钟)
组织学生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4. 角色扮演(15 分钟)
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亲身体验故事中的情境,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5. 总结(5 分钟)
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故事中的道理,并引导学生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杞人忧天》的故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复述故事内容并阐述其中的道理。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较高,通过讨论和角色扮演,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了锻炼。
但在讨论环节,教师需要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发言,以提高讨论的效果。
七年级上册语文《寓言四则:杞人忧天》教案:古代寓言的智慧启迪
教学设计2024秋季七年级统编版语文上册《寓言四则:杞人忧天》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语言理解与运用: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并复述《杞人忧天》的故事内容,掌握寓言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寓言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理解寓言背后的深层寓意。
3.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中国古代寓言的特点,感受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与传统文化价值观。
4.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欣赏寓言的简洁美与寓意深远,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尝试编写简短的寓言故事。
教学重点•理解《杞人忧天》的故事情节及主要人物形象。
•把握寓言的深层寓意,理解其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寓言,培养批判性思维。
•将寓言寓意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进行迁移应用。
教学资源•《寓言四则》教材(含《杞人忧天》原文)•多媒体课件(包含寓言插图、背景介绍等)•相关寓言故事视频或音频资料•学生预习材料(含故事梗概、生字词预习)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寓言的基本概念及《杞人忧天》的背景知识。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寓言内容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见解。
•情境模拟法: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体验寓言情境。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发现寓言中的深层寓意。
教学过程要点导入新课•故事引入:讲述一个与“过度担忧”相关的现代小故事,引出“忧虑”这一主题。
•提问导入:提问学生是否知道有哪些关于忧虑的寓言故事,自然过渡到《杞人忧天》的引入。
新课教学•初读感知:学生自由朗读《杞人忧天》,标注生词难句,初步了解故事大意。
•精读分析:•分析故事情节,理清人物关系。
•探讨杞人担忧的原因及其合理性。
•分析晓之者的开导方式及效果。
•寓意挖掘: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寓言的寓意,如个人心态、社会现象等。
课堂小结•总结《杞人忧天》的故事内容、人物形象及深层寓意。
•强调寓言在文化传承与理解中的重要作用。
拓展延伸•对比分析:选取另一则与“忧虑”相关的寓言进行对比阅读,分析两者在表现手法、寓意等方面的异同。
七年级上册语文寓言四则《杞人忧天》教案
《杞人忧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o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意,能够准确流畅地翻译课文。
o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o通过朗读、讨论,把握故事内容,理解人物形象。
o引导学生思考寓言的寓意,培养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o让学生明白不要为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事情而忧虑,培养乐观积极的心态。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o掌握重点文言字词,理解寓言内容。
o分析杞人的形象和晓之者的劝说思路。
2.教学难点o理解寓言所蕴含的道理,并能联系生活实际加以运用。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文言文的韵味和节奏。
2.讲解法讲解文言字词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问题,深入理解寓言内涵。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3 分钟)o展示一些人们忧虑的图片或讲述相关故事,引出“忧”的话题。
o提问学生:什么样的忧虑是不必要的?2.作者及作品介绍(2 分钟)o简单介绍《列子》及其文学价值。
3.初读课文,解决字词(10 分钟)o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不理解的字词。
o教师讲解“亡”“晓”“中伤”等重点字词。
4.疏通文意,把握内容(15 分钟)o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翻译课文。
o小组交流,互相纠正翻译错误。
o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故事内容,明确杞人的忧虑和晓之者的劝解。
5.探究寓意(8 分钟)o组织学生讨论: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o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不要为不必要的事情过度忧虑的道理。
6.课堂小结(2 分钟)o总结课文内容和寓意。
五、作业安排1.基础作业o完成课后相关文言字词练习。
2.拓展作业o思考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杞人忧天的现象,写一篇短文。
六、板书设计杞人忧天字词:亡、晓、中伤等内容:杞人忧天地崩坠 - 晓之者劝解寓意:不要为不必要的事情忧虑七、教学反思在教学中,学生对于文言文的翻译和理解有一定的困难,今后应加强文言字词和句式的讲解和练习。
在讨论寓意时,部分学生的思考不够深入,应多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
杞人忧天教案
杞人忧天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杞人忧天”这个成语的含义和故事内容。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明白不能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
3、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意思和用法。
(2)理解故事所传达的道理。
2、难点体会故事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并能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故事。
有一个人啊,整天担心天会塌下来,地会陷下去,以至于吃不好饭,睡不好觉。
你们说这个人是不是很奇怪呀?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杞人忧天”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字音和停顿。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理解文意1、结合注释,小组合作,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检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理解。
(四)深入探究1、思考:杞人为什么会忧天?2、讨论:杞人的忧虑有没有道理?3、引导学生明白,我们不能像杞人那样毫无根据地担忧。
(五)联系生活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有没有像杞人一样过度担忧的时候呢?我就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件事。
有一次,我要参加一个重要的考试。
考试前一天晚上,我特别紧张,担心自己考不好。
我不停地想:“要是题目太难了怎么办?要是我忘记了知识点怎么办?”越想越害怕,结果一晚上都没睡好。
第二天考试的时候,因为精神状态不好,发挥得也不太理想。
后来我反思自己,其实那些担忧都是多余的,只要我平时认真学习,做好准备,就不应该过分担心。
就像我们有时候担心作业写不完,担心考试成绩不好,担心和同学闹矛盾。
其实很多时候,只要我们认真去做,积极面对,这些担心往往是不必要的。
(六)总结拓展1、总结“杞人忧天”这个故事所传达的道理。
2、让学生回去后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七)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
杞人忧天优秀教案(精选7篇)
杞人忧天优秀教案杞人忧天优秀教案(精选7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杞人忧天优秀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杞人忧天优秀教案篇1教材及学情分析:本单元所选几篇课文分别是童话、诗歌、神话、寓言,教师要引导学生想象,引导学生“换一种眼光看世界”。
本文是一则寓言,有深刻的寓意。
可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做到“温故而知新”。
尽管学生初学文言文,需要教师适当点拨,但是教师依然要把主动权还给学生,不可越俎代庖。
并且,教师要在高效驾驭文本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舞台。
教学目标:1、学生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生能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探究本文的深刻寓意,得到丰富的启迪。
3、有效训练学生的想象、表达、表演等能力,唤醒学生的发现意识。
4、渗透必要的情感熏陶。
教学重难点:1、重点:指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寓意,得到启迪。
2、难点:训练各种能力,引导学生“换一种眼光看世界”。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画蛇添足》等多幅图画,让学生看图猜成语,然后归纳寓言的特点。
再结合学生的表现谈话导入,并板书课题。
(例如:本来老师上课前还担心……现在看来,完全是杞人忧天了。
)二、检查预习效果1、简介《列子》2、正音、释词。
三、师生合作,理解文章内涵活动一:读——疏通文意(1)教师范读——学生美读——分角色读(2)小组合作翻译——学生质疑——师生解惑活动二:想——大胆发现(1)杞人所忧何事?结果如何?(2)“晓之者”是如何解惑的?对此你想做出怎样的评价?(3)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同学们还获得什么启示?(学生上台板书)活动三:辩——换种眼光看世界甲方:“杞人忧天”,庸人自扰乙方:我愿意给“杞人”点赞活动四:演——展示才华(1)读文本,看插图,自由想象、创造。
【教学方案】杞人忧天示范教案
【教学方案】杞人忧天示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杞人忧天》的故事情节和寓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形象和故事主题。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想象,提高思维能力。
(3)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寓言故事,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面对困难勇于挑战。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课文《杞人忧天》的故事情节和寓意。
2. 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讽刺手法和寓意。
2. 学会将课文内容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杞国的历史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让学生结合注释,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形象和故事主题。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讽刺手法和寓意。
(2)引导学生学会将课文内容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生字词,进行口头或书面练习。
(2)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想象练习。
6.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学习范围。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能力。
3. 学生将课文内容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的能力。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小短文,谈谈自己对课文寓意的理解。
3. 搜集其他类似的寓言故事,进行阅读和鉴赏。
第22课《寓言四则-杞人忧天》教案
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杞人忧天》这个寓言故事非常感兴趣。他们在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中表现出了很高的参与热情,这让我感到很欣慰。通过这个教学过程,我意识到了几个值得反思的地方。
首先,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了学生们的思考,他们能够很快地联系到自己的实际生活,这说明寓言故事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更多地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吸收寓言的寓意。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寓言的基本概念、《杞人忧天》的故事内容和寓意。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寓言故事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学会正确看待问题。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对寓言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2.增强学生对文本的深度解读能力,提升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了解寓言故事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4.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学会运用寓言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5.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提高表达和倾听技巧。
第22课《寓言四则-杞人忧天》教案
教学内容:
一、教学内容
第22课《寓言四则-杞人忧天》
1.理解寓言的文学特点及作用;
2.学习《杞人忧天》的故事内容,体会故事寓意;
3.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寓言四则——杞人忧天》教案
《杞人忧天》【学习内容】教材:《杞人忧天》【学习目标】1.分角色朗读,理解形象化说理的特点。
2.关注语言细节,揣摩人物心理,引发学习感悟。
【学习重点】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
【学习难点】学会在生活中体验与感受寓言所阐明的哲理。
【学习过程】自主预习:列子,名寇,又名御寇(又称“圄寇”“国寇”),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与郑穆公同时。
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
《列子》又名《冲虚经》,是道家重要典籍。
该书按章节分为《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等八篇。
杞人()崩坠()星宿()中伤()躇步()跐蹈()舍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现在使用的很多成语,都源自古代寓言故事。
《列子》这部书就为我们的成语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个,大家一起说出这个成语——杞人忧天。
二、解题,理清情节1.你认为题目“杞人忧天”的中心词是哪一个?答案示例:忧。
2.围绕“忧”进行提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答案示例:杞人为什么忧?忧到什么程度?谁来解忧?怎么解忧?忧解了吗?3.通读课文,找到对应原句,用自己的话回答这些问题。
三、分角色朗读,理解寓意1.再读课文,把握句子的语气语调,揣摩人物心理,分角色朗读课文。
2.“杞人忧天”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成语,结合课文,你能说说它的意思吗?答案示例:讽刺那些害怕不可能发生的灾祸、徒然自扰的庸人。
3.你觉得杞人的担忧有必要吗?你如何评价杞人?学生自由畅谈,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寓言。
答案示例:古人认为遥不可及的忧虑大可不必,是因为当时人们的认识有局限性或社会发展缓慢。
杞人是一个善于思考、敢于质疑、乐于放下的人,是一位具有强烈忧患意识的人,以后的众多天灾地难,证明了忧者该忧。
参考译文: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
第22课《寓言四则》之《杞人忧天》教学视频+知识点+图文解读
【统编语文•七上】第22课《寓言四则》之《杞人忧天》教学视频+知识点+图文解读课文知识点一、作者简介列子,名御寇,战国时期人。
道家学派著名的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
对后代的哲学、文学、科技、宗教都有深远的影响。
著有《列子》。
其中寓言故事百余则,如《杞人忧天》《愚公移山》等,篇篇珠玉,妙趣横生。
二、故事背景《杞人忧天》列子是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道家的政治主张是“无为而治”,希望平民百姓不用考虑那么多事情,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杞人忧天》就是在道家的“无为而治”的基础上写出来的,列子用讽刺的手法告诫人们“要顺其自然,不要庸人自扰”。
三、课文翻译1.原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注释】崩坠:崩塌,坠落。
身亡所寄:没有地方存身。
亡,无,没有。
寄,存放。
译文: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2.原文: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日:“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注释】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
之,的。
忧,忧愁、担心。
晓:告知,开导。
亡处亡气:没有一处没有气。
屈伸:身体四肢的活动。
终日在天中行止:整天在天空气体里活动。
行止,行动,活动。
奈何:为何,为什么。
译文: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3.原文: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注释】果:果然,果真。
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日月星辰,不就会坠落下来吗?星宿,泛指星辰。
译文:那人说:“天果真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4.原文: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注释】只使:纵使,即使。
中伤:伤害,受伤。
译文: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杞人忧天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杞人忧天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杞人忧天说课稿第1篇】杞人忧天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杞人忧天》,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流程”“说板书设计”五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杞人忧天》,这篇课文是语文新课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十课《寓言四则》中的最后一篇,是在学生学习了前面三则寓言故事基础上的继续延伸。
二:说教学目标由于这则寓言故事出自于三千年前的古代典籍《列子》,对初一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对于字词字音以及文章意思的翻译还是很有必要的,为初一的学生今后学习文言文积累字词以及学习的方法。
疏通字词也能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便于分析人物形象,也为揭示文章的寓意起到关键的引导作用。
再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结合故事背景引导学生多角度解读寓言的寓意,指出其现实意义以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所以我的教学重难点第一是在疏通文意,第二就是在学生能通过引导多角度分析文章寓意并能很好的理解其现实意义,以培养学生多元化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说教学方法:考虑到我校初一的学生大多活泼开朗,好奇心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以让那个学生合作探究自读自悟为基础,教师可以大胆放手让那个学生结合导学案以及课下注释探究感悟文章的意思,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并把诵读作为教学的重要手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不同形式的朗读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感悟。
五:说教学过程:本课我以一场流星雨的话题作为开场白,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后文的讲解做铺垫。
接着介绍课文的出处以及作者列子,初步了解道家学派,为后面结合背景资料理解寓意做一定的铺垫。
学习课文让学生先自由朗读,读准字音字词的同时初步感知课文,然后请学生范读,检查字词字音的学习效果,教师再特别提醒学生通假字以及多音字的读音,夯实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能解.狙之意解:解决B.损.其家口损:减少
C.与.若芧,朝四而暮三与:给D.众狙皆.起怒皆:都。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而匮焉,将限其食。译文:。
3.你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个好心人的解释?
4.课文有怎样的寓意?杞人忧天的成语后来有怎样的比喻义?
检测案
拓展阅读:朝三暮四
宋有狙公者,爱狙①;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能得公之心。损其家口②,充狙之欲。俄而匮③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④于己也,先诳⑤之曰:“与若芧⑥,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二、积累语言:
杞()人躇()步跐()蹈舍()然
中()伤星宿()
三、结合注释积累文言词汇:
崩坠:身亡所寄:
晓:若:
屈伸:止:
果:星宿:
只使:中伤:
奈地坏何:四虚:
躇步跳蹈:舍然:
探究案
一、熟读课文,借助注释翻译课文,理清结构。
二、小组讨论思考:
1、而杞人忧天地崩坠忧到什么程度?
2.“晓之者”是怎样解“忧”的?
主备人:朱茸审核人:上课时间:
集体备课
批注栏
课题:寓言四则——《杞人忧天》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积累崩坠、忧、晓、若、屈伸、中伤等文言词语。
2.理解杞人忧天的含义,并进行现代审视。
预习案
一、作家作品: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思想家,是继老子和庄子之后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著有《列子》,是道家重要典籍。
2众狙之不驯于己也译文:。
3.狙公爱狙表现在那些方面?Fra bibliotek用原文句回答)
4.读了这则故事,不禁令人哑然失笑,请说说其中的原因。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