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四练习题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古代汉语 课后习题答案04

古代汉语 课后习题答案04

古代汉语课后习题答案练习一八、解释下列各句中加△词或词组,并说明它们古今意义的变化,指出其中哪些是词义的扩大、缩小,哪些是词义感情色彩和轻重的变化(教材引文下加△处,本书改为下加点):1.饮于河渭。

(《山海经·夸父逐日》)河,古代专指黄河,今泛指一切河流,词义范围扩大。

2.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论语·子路从而后》)丈人,古代是对老年人的尊称,今专指岳父,词义范围缩小。

3.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水经注·巫山、巫峡》)响,古代指回声,今泛指声音,词义范围扩大。

4.不恨我不见石崇,恨石崇不见我!(《洛阳伽蓝记·王子坊》)恨,古义遗憾,今义仇恨,词义程度古今不同,古义轻,今义重。

5.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

(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货,古有钱财、货币、出卖、货物等意义,今义为货物,词义范围缩小。

售,古义卖出去,今义卖,词义范围扩大。

6.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所以,古代是词组,表示凭借、手段、方式、方法、原因、结论等,今义是连词,用于因果关系的复句中,引出结果或结论,词义范围缩小。

遭,古义为遇上时机,今义一般指遇上了不幸的事情。

词义感情色彩古今不同,古褒义,今贬义。

7.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范仲淹《岳阳楼记》)排,古义冲击,今义排列。

词义转移。

8.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范仲淹《岳阳楼记》)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词义转移。

国,古义国都,今义国家,词义范围扩大。

9.由汉氏以来,人主往往重官赏以购之。

(汪琬《传是楼记》)购,古义悬赏征求,今义购买,词义范围扩大。

10.则又跧伏穷山僻壤之中。

(汪琬《传是楼记》)穷,古义指不通达,今义贫穷,词义范围转移。

九、把下面的短文加上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标点:谢公与人围棋。

俄而,谢玄淮上信至。

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

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

”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世说新语·雅量第六》)按:教材引文误“默然”为“默默”,今正。

考研古代汉语分类模拟4

考研古代汉语分类模拟4

考研古代汉语分类模拟4一、问答题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古义和今义,并说明其词义变化的类型。

1. 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答案:爪牙:古义用于人,指“得力助手”,今义相当于“走狗”“帮凶”。

词的褒贬意义即感情色彩不同。

2. 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归色。

答案:色:古义为“脸色”,今义为“颜色”“色彩”。

词义范围的扩大。

3. 贾四百,连岁不能售。

答案:售:古义为“卖出”,今义为“出卖”。

词义的侧重点不同。

4.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答案:狱:古义为“诉讼”“案件”,今义为“监狱”。

词义所指的对象转移。

5. 而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

答案:恨:古义为“遗憾”“不满”,今义为“仇恨”。

词义的轻重不同。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6. 就①《孟子·梁惠王上》:“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②《荀子·劝学》:“金就砺则利。

”③《荀子·劝学》:“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

”④《荀子·劝学》:“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

”⑤《战国策·赵策三》:“曷为与人俱称帝王,卒就脯醢之地也?”答案:就:①走近。

②接近。

③亲近。

④趋向。

⑤走上。

7. 引①《孟子·尽心下》:“君子引而不发。

”②《诗经·小雅·楚茨》:“子子孙孙,勿替引之。

”③《礼记·檀弓上》:“兄弟之子,犹子也,盖引而进之也。

”④《左传·成公十三年》:“我君景公引领西望。

”⑤王勃《滕王阁序》:“控蛮荆而引瓯越。

”⑥贾谊《吊屈原赋》:“凤漂漂其高逝兮,固自引而远去。

”答案:引:①开弓。

②延长。

③牵引。

④伸长。

⑤遥控。

⑥离开。

8. 因①《左传·僖公三十年》:“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②《庄子·养生主》:“因其固然。

”③《论语·先进》:“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④《论语·为政》:“殷因于夏礼。

”⑤《史记·陈涉世家》:“不如因而立之。

郭锡良:古代汉语练习题库

郭锡良:古代汉语练习题库
20旧唐书李白传李白字太白山东人少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父为任城尉因家焉少与鲁中诸生孔巢父韩沔裴政张叔明陶既嗜酒日与饮徒醉于酒肆玄宗度曲欲造乐府新词亟召白白已卧于酒肆矣召入以水洒面即令秉笔顷之成十余章帝颇嘉之尝沉醉殿上引足令高力士脱靴由是斥去乃浪迹江湖终日沉饮时侍御史吹崔宗之谪官金陵与白诗酒唱和尝月夜乘舟自采石达金陵白衣宫锦袍于舟中顾瞻笑傲旁若无人初贺知章见白赏之曰此天上谪仙人也禄山之乱玄宗幸蜀在途以永王璘为江淮兵马都督扬州节度大使白在扬州谒见遂辟从事永王谋乱兵败白坐长流夜郎后遇赦得还竟以饮酒过度死于宣城有文集二十卷行于时附参考答案
里顾盼自雄,谈笑自如,好象身边没有别人似的。当初贺知章见到李白,赞赏地称他:“这是天上贬滴(人间)的
仙人啊!”安禄山作乱,玄宗驾临西蜀,在途中让永王李璘当了江淮兵马都督、扬州节度大使,李白在宣州拜见(永
王),于是被召为从事。永王阴谋作乱,兵马被击败,李白连坐被远放夜郎。后来遇上大赦才得以放还,最后因饮
岳:会意字。 四、指出下列句中的前置宾语、说明它们前置的条件,并翻译全句。(10 分) 1.舜丧于苍梧之野,盖三妃未之从也。(《礼记·檀弓上》)否定句中宾语前置。 2.谁为为之,孰令听之。(《报任安书》)疑问代词作介词、动词的宾语。
2、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3、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
4、齐威王欲将孙膑。
5、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6、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五、古代汉语判断句中的“乃”、“即”、“维”、“惟”、“非”是不是判断词,为什么?(10 分)
六、 下面两首诗哪一首是古体诗,哪一首是律诗?为什么?分析律诗的用韵、对仗、平仄(包括有无拗救和失粘
途以永王璘为江淮兵马都督扬州节度大使白在扬州谒见遂辟从事永王谋乱兵败白坐长流夜郎后遇赦得还竟以饮酒

古代汉语四练习题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四练习题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四)练习题一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纪传体,司马迁,八书、世家。

裴骃集解、司马贞索隐、张守节正义。

2.32.303.发音部位1.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和调2.吕不韦,纪,论,览,八览3.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1.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和调2.吕不韦,纪,论,览,八览3.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1.战国末期,吕不韦,纪,论,览,八览,吕览2.32.303.发音部位二.选择题ADCBBCADDA三.概念题1.按照韵尾的不同,古韵学家把韵分为三大类。

一类是以元音收尾或没有韵尾的,叫“阴声韵” .2.古无轻唇音,即上古时没有轻唇音“非、敷、奉、微”,中古时的轻唇音“非、敷、奉、微”来自于“帮、滂、并、明” ,由清代学者钱大昕提出。

3.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

使用“貌”字时,被释的词往往是表示某种性质或某种状态的形容词4.这个术语一般是用来注音,但有时也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

5.所谓拗救,就是指在律诗的一个句子中,本该用平声的地方却用了仄声,然后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把该用仄声的字改用平声,以便补救。

1.按照韵尾的不同,古韵学家把韵分为三大类。

一类是以鼻辅音[-m] 、[-n] 、[- ? ] 收尾的,叫“阳声韵” ;2.我国传统语音学按发音部位的不同,把声母分为: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五类,这就是音韵学上所谓的“五音” 。

3.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

使用“貌”字时,被释的词往往是表示某种性质或某种状态的形容词4.正义:即注解经书而得义之正。

唐人称“义疏”为“正义”,义疏即取疏通经注意义的意思。

5.所谓“粘”,指一首律诗中相邻两联的上联对句和下联出句的第二字平仄必须相同。

所谓“对”,是指一首律诗中同一联内的出句和对句的平仄必须相反。

1.按照韵尾的不同,古韵学家把韵分为三大类。

一类是以清塞音[-p] 、[-t] 、[-k] 收尾的,叫:“入声韵”。

2.叠韵:双声是古汉语中常见的语音现象,就是两个字的韵相同。

汉语言文学专《古代汉语》模拟试题四

汉语言文学专《古代汉语》模拟试题四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模拟四)古代汉语(课程代码00536)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下列各组形声字,形符居于一角的一组是()A.僚旃携徒B.裁颖雎腾C.旌徒戚赖D.旗疆哉恐2.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字与括号内的字是假借关系的一句是()A.北冥.(溟)有魚,其名曰鯤。

B.郢人堊慢.(漫)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斵之。

C.民食果蓏蜯.(蚌)蛤。

D.食桃而甘,不盡,以其半啗.(啖)君。

3.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用引申义的是()A.律謂武曰:“副有罪,當相坐.。

”B.見靈輒餓.,問其病。

曰:“不食三日矣。

”C.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對。

D.棄甲曳兵而走.4.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句是()A.河內凶.,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

B.竊貨曰盜.,匿行曰詐,易言曰誕。

C.君能補過,袞不廢.矣。

D.齊國雖褊小,吾何愛.一牛?5.下列句中,含有形容词意动用法的一句是()A.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

B.强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

C.鮑叔不以我爲無恥,知我不羞小節而恥功名不顯於天下也。

D.工師得大木,則王喜;匠人斫而小之,則王怒。

6.下列句中,是主谓倒装句的一句是()A.子邪,言伐莒者?B.不者,若屬皆且爲所虜。

C.是非君子之言也。

D.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爲之辭。

7.下列句中,用“是”复指前置宾语的一句是()A.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徵。

B.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是以和。

C.求!無乃爾是過與?D.《詩》曰:“君子如祉,亂庶遄己。

”其是之請乎?8.下列句子中,“以”是连词的一句是()A.圉人归,(以)告夫人。

B.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C.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D.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9.下列各组字,属于变换构字成分而形成异体字的一组是()A.碾——服B.雕——彤C.猿——猥D.雅——裸10.《孟子•離婁下》“禹稷當平世,三過其門而不入”采用的特殊表达方式是()A.誇張B.互文C.變文D.連類而及11.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用本义的一句是()A.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比得上)B.孟嘗君至關.,關法,雞鳴而出客。

古代汉语 课后习题答案04

古代汉语 课后习题答案04

古代汉语课后习题答案练习一八、解释下列各句中加△词或词组,并说明它们古今意义的变化,指出其中哪些是词义的扩大、缩小,哪些是词义感情色彩和轻重的变化(教材引文下加△处,本书改为下加点):1.饮于河渭。

(《山海经·夸父逐日》)河,古代专指黄河,今泛指一切河流,词义范围扩大。

2.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论语·子路从而后》)丈人,古代是对老年人的尊称,今专指岳父,词义范围缩小。

3.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水经注·巫山、巫峡》)响,古代指回声,今泛指声音,词义范围扩大。

4.不恨我不见石崇,恨石崇不见我!(《洛阳伽蓝记·王子坊》)恨,古义遗憾,今义仇恨,词义程度古今不同,古义轻,今义重。

5.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

(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货,古有钱财、货币、出卖、货物等意义,今义为货物,词义范围缩小。

售,古义卖出去,今义卖,词义范围扩大。

6.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所以,古代是词组,表示凭借、手段、方式、方法、原因、结论等,今义是连词,用于因果关系的复句中,引出结果或结论,词义范围缩小。

遭,古义为遇上时机,今义一般指遇上了不幸的事情。

词义感情色彩古今不同,古褒义,今贬义。

7.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范仲淹《岳阳楼记》)排,古义冲击,今义排列。

词义转移。

8.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范仲淹《岳阳楼记》)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词义转移。

国,古义国都,今义国家,词义范围扩大。

9.由汉氏以来,人主往往重官赏以购之。

(汪琬《传是楼记》)购,古义悬赏征求,今义购买,词义范围扩大。

10.则又跧伏穷山僻壤之中。

(汪琬《传是楼记》)穷,古义指不通达,今义贫穷,词义范围转移。

九、把下面的短文加上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标点:谢公与人围棋。

俄而,谢玄淮上信至。

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

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

”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世说新语·雅量第六》)按:教材引文误“默然”为“默默”,今正。

《古代汉语》(郭锡良本)参考答案(四)

《古代汉语》(郭锡良本)参考答案(四)
《XX辭類纂》的歸類:
賈誼《吊屈原賦》歸哀祭類,枚乘《七發》歸辭賦類,晁錯《論貴粟疏》 歸奏議類,韓愈《子産不毀鄉校頌》歸讚頌類,柳宗元《種樹郭橐駝傳》歸傳 狀類,歐陽修《瀧岡阡表》歸碑誌類,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歸書說類,曾 鞏《墨池記》歸雜記類。
我們的分類:
賈誼《吊屈原賦》、枚乘《七發》歸韻文的辭賦類,晁錯《論貴粟疏》歸 應用文的奏議類,韓愈《子産不毀鄉校頌》歸應用文的讚頌類,柳宗元《種樹 郭橐駝傳》歸傳記散文,歐陽修《瀧岡阡表》歸應用文的墓表,王安石《答司 馬諫議書》歸應用文的書信類,曾鞏《墨池記》歸雜記文。
《爾雅註疏》(晉 郭璞注,宋 邢昺疏)、《孟子註疏》(漢 趙岐注,宋 孫奭 疏)。
xx辭類纂:
清代姚鼐編的一部古文選集,選錄戰國至清代的古文辭賦等,依據文體分 爲十三類:
論辨類、序跋類、奏議類、書說類、贈序類、詔令類、傳狀類、碑誌類、 雜記類、箴銘類、讚頌類、辭賦類、哀祭類。所選古文大部分是應用文,而且 多數選文社會意義不大。
2.絕雲氣,負青天,然後圖南,且適南冥也。(《莊子 逍遙遊》)譯文:
穿過雲層,背負青天,然後計劃著向南飛翔,將要飛到南海去。
解詞:
將要。、
3.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於百姓者,獨何與?(《孟子齊桓晉文之 事》)
譯文:
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施及到禽獸身上,而功德卻不能施加給百姓的原因,是 什麽呢?
一是它後面有賓語 我”二是它的讀音爲 呼報反”即hao
4.xx對邪”是怎樣解釋的?
“邪,讀如徐。”鄭玄認爲“邪”是“徐”的假借字,義爲寬緩。
5. “只且”是什麽意思?這是誰的解釋?
“只且,語助也。”即認爲“只且”是語氣詞。這是孔穎達的解釋。
五、《論語XX》:
“子路曰:

古代汉语自考题-4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古代汉语自考题-4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古代汉语自考题-4(总分96, 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加着重号的词中,有名词作状语的一句是______A.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

B.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

C.范增數目項王。

D.孟嘗君客我。

SSS_SIMPLE_SINA B C D分值: 1答案:B本题主要是考查对名詞的语法功能的理解把握。

A项“寡人”是名词,表示人,在句中作定语。

B项“水”是名词,在句中作状语,修饰动词“击”,表示在水面上。

C项“目”本是名词,在句中用作动词,表示“以目光示意”。

D项“客”本是名词,在句中是名词的意动用法,意思是“认为……是客”。

2.“與人居,長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句中“長”的意思是______A.年紀大,年長B.長度C.長大的D.使……成長,養活SSS_SIMPLE_SINA B C D分值: 1答案:D本题主要是考查对动词的使动用法的理解把握。

使动关系是指谓语所表示的动作,不是由主语所表示的人和物发出,而是在主语影响下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发出,具有“使(宾语)……”的含义。

本题中“長”在句子中的意思是“使……成长,养活”。

3.下列各句中,有名词用作动词的一句是______A.邑犬群吠兮,吠所怪也。

B.南冥者,天池也。

C.而後乃今培風,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後乃今將圖南。

D.長驅到齊,晨而求見。

SSS_SIMPLE_SINA B C D分值: 1答案:C本题主要是考查对名词用作动词的用法的理解把握。

名词用作一般动词,是指因为语境所提供的某种条件,名词在具体的语法结构中临时改变了词性,具有动词的语法功能。

名词用作动词后的意义与原名词的意义有着密切联系。

A项“群”是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进行时的方式,意思是“成群地”。

B项“天池”是名词,在判断句中直接作谓语。

C项“南”是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往南飞”。

D项“晨”是时间名词,在句中作状语。

4.下列各句中,动词和宾语是使动关系的一句是______A.勤而無所,必有悖心。

《古代汉语》试题及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及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2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1、下列工具书中;可查检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着作的语句出处的是CA、词诠B、辞通C、十三经索引D、四库全书总目提要2、汉字起源有种种传说;不属于起源传说的是 DA八卦说 B结绳说 C仓颉造字说 D图画说3、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益”字应属 C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4、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眉”字应属 A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5、下列四组字中;全是象形字的一组是 AA丘皿行回 B人血象舟 C山雨目本 D果州考豆6、下列四组形声字中;属内形外声的一组是A超街碧冈 B风瓣闻闽 C阁围屈觉 D辩凤国裹7、我国目前收集汉字最多的字典是A康熙字典B汉语大字典C中华字海D词源8、下列各组字中属于古今字关系的是A见-现征-徵解-懈 B奉-俸景-影文-纹C益-溢然-燃干-乾 D立-位县-悬雕-凋9、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其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属于词义扩大的是A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B祈父;予王之爪牙..C清宫除道;张乐设饮.. D交通王侯..10、下列例句“问”字用其本义的是A既而羁寓京师;久无家问..B伯牛有疾;子问之..C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D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分别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每小题1分;共15分1、下列各字属于形声字的有A、春B、朝C、孟D、鼎E、伐2、下列词语中;属于叠韵连绵词的是A、炫黄B、匍伏C、披靡D、辟易E、愤懑3、下列各句中;“就”用作本义的是A、草创未就..B、三窟已就..C、是以百姓就本者寡..D、就其深矣;方之舟之..E、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4、下列各句中;“是”充当前置宾语的是A、惟兄嫂是依..B、无乃尔是过与C、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D、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E、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5、诗词曲语辞汇释这本工具书的性质是A、考释诗经、楚辞中的特殊语辞B、考释唐诗宋词中的特殊语辞C、考释乐府民歌中的特殊语辞D、考释曲中的特殊语辞E、考释经书中韵文的特殊语辞6、下列各组字属于古今字的是A反——返 B芸——耘 C归——馈 D涂——途 E知——智7、下列各组字属于异体字的是A点——点 B泪——泪 C烟——烟 D敛——殓 E弃——弃8、下列句子具有动词用作使动用法的是A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B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C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D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E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9、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字用其本义的是A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B鬼侯有子而好;故入之于纣..C酌以大斗..D子美之齿少于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E淆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避风雨也..10、下列各字所列的义项属于本义的是A薪:砍柴..B奋:举起;扬起;振作..C权:权力;权衡..D信:言语真实..E候:守望;放哨..11、下列各字所列的义项属于假借义的是A弟:表示尊重、顺从兄长.. B信:表示伸展..C岁:表示时间;即一年.. D辟:表示逃避..E畔:表示背叛..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占绝对优势;而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占优势..B汉语词汇发展演变的总趋势是复音节化..C汉语词汇中词的复音节化规律当同汉语语音的简化规律相联系..D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有其历史的、社会的根源;主要是由语言内部发展的自身规律所决定的..E我们学习古代汉语词汇;难在“异”而不在“同”;难不在“微殊”而在“迥别”..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复音节词的大量产生已成为汉语发展演变的一个趋势..B偏义复词是指由两个单音节同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语素构成的复音词..这个复音词的词义只落在其中的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仅仅作为陪衬而存在..C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璧有瑕;请指示王..”中“指示”是偏义复词..D合音词是指书写形式是一个字;但实际上暗含了两个单音节词;表示的是两个字合起来所表示意义..E孟子·梁惠王下“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中“诸”是“之乎”的合音..14、战国策·赵策四:“左师触龙言:原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这段话中解释正确的是A盛气:怒气很大..B揖:作揖;古代的一种礼节..C揖:当作“胥”;“须”的通假字;等待..D趋:小步快走;表示恭敬..E谢:谢罪;道歉..15、下列各组字;意符全都相同的是A徒徙行径 B腥胡肖胃C冯骐笃骏 D孟盟盆益E福神祈视三、解释题每题4分;共8分一解时下列句子中加“”的词1、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与:2、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诮:3、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弭”..弭:4、”式”于政;不式于勇;不式于四境之外..式: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意义1、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2、名曰“精卫”;其鸣自“詨“..3、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4、夸父与日“逐走“..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说文解字的作者是谁它是怎样一部书2、根据以下例句;说明同义词“饥”、“饿”之间的差别:l荀子·荣辱:“饥而欲食;寒而欲暖..”2论贵粟疏:“饥之于食;不待甘旨..”3韩非子·饰邪:“家有常业;虽饥不饿..”4淮南子·说山:“宁一月饥;无一旬饿..”5论贵粟疏:“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3、根据以下例句;说明同义词“耻”、“辱”之间的区别:l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2孟子·离娄上:“今也小国师大国;而耻受命焉..”3荀子·非十二子:“故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4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5报任安书:“行莫丑于辱先..”4、试根据下列例句分析“之”、“焉”的异同..①之二虫又何知②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以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③制;岩邑也;虢叔死焉..④非曰能之;愿学焉..⑤晋国;天下莫强焉..五、古文今译题第一题10分;第二题5分;共15分一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1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2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贯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3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复见我;尚可得乎”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4何以女为见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5反欲斗两主;观祸败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独甸奴未耳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1会论虞常2复举剑拟之3空以身膏草野4何以女为见5反欲斗两主二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论语·公冶长六、古文标点题给下面二段古文加上标点符号>每小题8分;共16分..一凡治国令其民争行义也乱国令其民争为不义也强国令其民乐用也弱国令其民争竞不用也夫争行义乐为用与争为不义竞不用此其为祸福也天不能覆地不能载晋文公伐原与士期七日七日而原不下命去之谋士言曰原将下矣师吏请待之公曰信国之宝也得原失宝吾不为也遂去之明年复伐之与士期必得原然后反原人闻之乃下卫人闻之以文公之信为至乃归文公故曰攻原得卫者此之谓也文公非不欲得原也以不信得原不若勿得也必诚信以得之归之者非独卫也文公可谓知求欲矣二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此不必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七、古文阅读题阅读下面一段古文;解答文后提出的问题..16分楚有士申鸣者;在家而养其父;孝闻于楚国..王欲授之相;申鸣辞不受..其父曰:“王欲相汝;汝何不受乎”申鸣对曰:“舍父之孝子而为王之忠臣;何也”其父曰:“使有禄于国;立义于庭;汝乐;吾无忧矣..吾欲妆之相也..”申鸣曰:“诺..”遂入朝;楚王因授之相..居三年;白公为乱;杀司马子期;申鸣将往死之..父止之曰:“弃父而死;其可乎”申鸣曰:“闻夫仕者;身归于君而禄归于亲..今既去父事君;得无死其难乎”遂辞而往;因以兵围之..白公谓石乞:“申鸣者;天下之勇士也..今以兵围我;吾为之奈何”石乞曰:“申鸣者;天下之孝子也..往劫其父以兵;申鸣闻之必来;因与之语..”白公曰:“善..”则往取其父;持之以兵;告申鸣曰:“子与吾;吾与子分楚国;子不与吾;子父则死矣..”申鸣流涕而应之曰:“始吾父之孝子也;今吾君之忠臣也..吾闻之也;食其食者死其事;受其禄者毕其能;今吾已不得为父之孝子矣;乃君之忠臣也;吾何得以全身”援桴鼓之;遂杀白公;其父亦死..王赏之金百斤..申鸣曰:“食君之食;避君之难;非忠臣也;定君之国;杀臣之父;非孝子也..名不可两立;行不可两全也..如是而生;何面目立于天下”遂自杀也..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的词语5分l、孝闻于楚国闻:2、吾欲妆之相也相:3、申鸣将往死之死:4、往劫其父以兵劫:5、援桴鼓之援桴:二通过分析对比;说明下列句子中加“”词各自的词性、意义或语法作用5分1、与子与吾;吾与子分楚国前一个“与”后一个“与”2、其①楚有士申鸣者;在家而养其父其②弃父而死;其可乎其三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文6分1、今既去父事君;得无死其难乎2、今以兵围我;吾为之奈何3、如是而生;何面目立于天下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2、D 3、C 4、A 5、A 6、B 7、C、8、B、9、A10、C二、多项选择题l、AC2、CD3、CDE4、CDE5、BD6、ADE 7、ABC 8、ABCD 9、BCE 10、ADE 11、BDE 12、ABCD 13、ABDE14、ACDE 15、BC三、解释题一解释句子中加“”的词..l、参加2、责骂3、消失4、用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意义1文首:花脑袋..喙:鸟兽的嘴..2詨:呼叫..3堙:填塞..4逐走:竟走;赛跑..四、简答题1、说文解字的作者是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收录篆文9353个、重文1163个..按照部首排列;共540个部首..正文分为十四篇;书末的叙和目录别为一篇;共十五篇..每篇又分为上下..书中在每一篆文下面先释义;再分析形体结构;最后或说明读若某..说文解字综合研究了小篆、籀文和古文的形体结构;因形见义..根据它;可以上求造字的根源;下辨字体的变迁..它不但是研究甲骨文、金文的桥梁;而且也是当前文字改革的重要依据..说文解字总结了汉代训诂学家对经传文字的训释;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字形考求本义的字典..它是研究先秦典籍中字义词义必备的工具书..2、“饥”、“饿”二词都表示饥饿;但是两者的程度深浅轻重有所不同..“饥”是一般的饿;即感到肚子空;想吃东西..如例句l、2皆为此义..“饿”是严重的饿;指的是根本没有饭吃;或是长时间未进食;而受到死亡的威胁..“饥”和“饿”的区别;还可以通过这两个词在同一句中的对用看出来..如例句3“虽饥不饿”、例句4“宁一月饥;无一旬饿”;都可以明显看出“饥”与“饿”词义程度深浅轻重的不同..3、“耻”、“辱”作为抽象名词;都表示声誉上所受到的损害或可耻的事情;但是在用作动词时;两者的语法功能具有明显的区别..“耻”用作动词时是意动用法;意思是以之为耻;其宾语一般是由动词性词语充当;表示对某种事情感到耻辱..如例句l、2、3中“耻”都是意动用法..“辱”用作动词时是使动用法;意思是使之蒙受耻辱;其宾语一般是由名词充当;是指称人的..如例句4、5皆是..4、相同:①“之”、“焉”都是指示代词..②“之”、“焉”都可以充当及物动词的宾语;如例②④..相异:①“之”可作定语;如例①;“焉”则不能..②“焉”字用在不及物动词和形容词谓语之后;相当于“于是”;在句中作补语;“焉”常用在结尾;兼表提示性陈述语气;如例③⑤..五、古文今译题一1一同判决虞常..2又举起剑来对他比划着..3白白地让自己的躯体去作野草的肥料..4干嘛要见你..5反而要使两国君王互相攻打..二颜渊、子路在孔子身边侍立..孔子说:“何不各自说说你们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愿意有车马乘坐;穿又轻又暖的皮衣;而且拿出来与朋友共同使用;就是用坏了穿破了;也不抱怨..”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转问说:“愿意听听老师您的志向..”孔子说:“使年老的人们得到安康舒适;使朋友们互相得到信任;使年轻的孩子们得到关怀养护..”六、古文标点题一凡治国令其民争行义也;乱国令其民争为不义也;强国令其民乐用也;弱国令其民争竞不用也..夫争行义、乐为用与争为不义、竞不用;此其为祸福也;天不能覆;地不能载..晋文公伐原;与士期七日..七日而原不下;命去之..谋士言曰:“原将下矣..”师吏请待之..公曰:“信;国之宝也..得原失宝..吾不为也..”遂去之..明年复伐之;与士期必得原然后反;句号亦可原人闻之乃下..卫人闻之;以文公之信为至;乃归文公..故曰:“攻原得卫”者;此之谓也..文公非不欲得原也;以不信得原;不若勿得也;必诚信以得之;归之者非独卫也..文公可谓知求欲矣二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此不必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七、古文阅读题一1、闻:闻名;使……听到..2、相:担任相..3、死:为……而死..4、劫:劫持..5、援桴:拿过鼓锤..二1、与前“与”:动词;“和……在一起”或“帮助”..后“与”:介词;和、同..2、其①其:代词;他的..②其:语气词..表反问语气;或表示委婉语气..三1、如今既然离开父亲事奉国君;恐怕该为国君的灾难去死吧2、现在率领军队包围我们;我们该对此怎么办3、象送择生存活着的话;有什么脸面在天下人面前..。

古代汉语模拟试卷答案4

古代汉语模拟试卷答案4

《古代汉语》模拟试卷四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90分钟站点: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20分)(以下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里)1、下列各组字,都是形声字的一组是……………………(A )A、條休倏修B、福视祭祈C、脾腾肺炙D、颖颍顿颈2、下列各组字属于异体字的一组是………………………(D )A 矜——鳏B 歌——謌C 雕——彫D 距——拒3、下列各组字属于通假字的一组是………………………(C )A 信——伸B 遁——遯C 说——悦D 村——邨4、下列句子,具有动词用作使动用法的一句是…………(C )A 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

B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

C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D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5、下列句子,属于疑问代词做宾语而前置的一句是……(B )A 姜氏何厌之有?B 敢问何谓也?C 夫执舆者为谁?D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6、下列句子,属于双宾语句的一句是……………………(C )A 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

B 寡君使群臣为鲁卫请。

C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D 盍各言尔志?7、下列句子,属于被动句式的一句是……………………(C )A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B 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为己忧。

C 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

D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8、下列句子为判断句的一句是……………………………(B )A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B 是非君子之言也。

C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D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9、下列句中,不属于被动句的一句是………………………(A )A 象有齿以焚其身。

B 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

C 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

D 子倍子之师而学之,亦异于曾子矣。

古代汉语练习四及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四及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四及参考‎答案一、解释下‎列名词:1、疏‎:古人给古书作注解时‎,除了解释古书原文(‎经)之外,还给前人的‎注作注解,这种经注兼‎释的注释就叫做“疏”‎,也叫“注疏”、“义‎疏”。

2、读为:古‎人注解古书常用的以本‎字说明假借字的训诂术‎语。

其特点是,既注音‎又释义。

3、读若:‎古人注释字、词的术语‎,主要作用是注音,有‎时也用来说明假借字。

‎4、衍文:校勘学术‎语,也叫“衍字”,简‎称“衍”,是指古籍因‎传抄、刻印等误加的文‎字。

5、句读:古人‎读书,常在句末一个字‎的旁边加个点或圆圈,‎叫做“句”;在句中停‎顿处字的下面加一个点‎,叫做“读”。

两者合‎称句读。

6、正义:‎又叫做“疏”,也叫“‎注疏”、“义疏”,是‎一种经注兼释的注释。

‎义疏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出于思想统‎一和科举考试的需要,‎由官方以指定的注本为‎基础把经书的解说统一‎起来,这种新的注疏唐‎人称之为“正义”。

‎7、十三经注疏:宋代‎学者为了便于查阅,把‎儒家十三部经书的注和‎疏加上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的注音合刊成‎一部书,即《十三经注‎疏》。

这十三部经书的‎注疏包括:《周易正义‎》(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正‎义)、《尚书正义》(‎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正义)、《毛诗正‎义》(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正义‎)、《周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仪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礼记正义》‎(汉·郑玄注,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左‎传正义》(晋·杜预注‎,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公羊传注疏》(‎汉·何休解诂,唐·徐‎彦疏)、《春秋谷梁传‎注疏》(晋·范宁集解‎,唐·杨士勋疏)、《‎论语注疏》(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孝经注疏》(唐玄宗‎注,宋·邢昺疏)、《‎尔雅注疏》(晋·郭璞‎注,宋·邢昺疏)、《‎孟子注疏》(汉·赵岐‎注,宋·孙奭疏)。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4《古代汉语专题》作业4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4《古代汉语专题》作业4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4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4参考答案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古代汉语专题》作业4参考答案”的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的支持!《汉语专题(2)》作业4(语音部分)一、填空:(20分,错一处扣1分,不倒扣)1(研究古代汉语语音的学问叫做音韵学。

2(一个音节可以包括声母、韵头、韵腹、韵尾、声调五种成分。

用汉字表示音类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用一个汉字代表一个音位;二是把某种共同成分的汉字算作一个类别,并给这1个类别起一个名称。

3(隋唐时代汉语有四个调类,分别用“平”、“上”、“去”、“入”四个字代表。

4(韵的构成条件是韵腹、韵尾和声调都相同,韵的名称叫韵目。

5(汉语音韵学产生于汉末;三国时出现了韵书。

6(现存最早的韵书是《切韵》,该书后来成为汉语音韵学的经典。

7(南北朝时期,语音的一个特征是韵母繁化,韵部比以前分的多。

中古的四声体系确立了,有很多上古时期收塞音韵尾的入声字变成去声。

唐五代时期,韵母系统又向简化的方向发展,韵部减少了。

8(近代汉语共同语的一个比较大的变化是中心基础方言发生转移。

9(近代汉语时期,音韵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出现了新的2音韵学著作种类,是以图表形式分析语音系统的等韵图。

10(近代汉语语音的代表性音系是《中原音韵》。

11(中古时代的韵书以《广韵》为代表,它的体例可称作三级分类法,它的声调系统是平、上、去、入。

12(明代的韵书《韵略易通》在体例上有所改进,它采用的是四级分类法,它的分类次序也跟《广韵》不同。

13(反切的原理是把切上字的声母和切下字的韵母和声调相结合,合成另外一个音节,这就是被切字的读音,它的前提是反切上字和被切字的声母相同,反切下字和被切字的韵母和声调相同。

韵图大约产生于唐末五代时期,盛行于宋元明清。

各个时期韵图编纂原理是:以层级分类和交叉分类相结合的方式,来展示汉语的音节结构。

14(韵图把韵尾相同韵腹接近的韵归成上位的大类,叫做转或摄。

15(“开”与“合”以介音韵腹里有没有u或半元音w ,有u为合口,反之为开口来区分。

《古代汉语》上下册课后习题答案(全网最全,精心整理)

《古代汉语》上下册课后习题答案(全网最全,精心整理)

《古代汉语》上下册课后习题答案(全网最全,精心整理)《古代汉语》郭锡良版练习题及参考答案A.练习一一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中所属的部首: 丹(丶部)之(丿部)亚(二部)常(巾部)卍(十部)受(又部)严(口部)隣(邑部)巡(巛部)希(巾部)幽(幺部)胡(肉部)怡(心部)攻(攴部)书(曰部)民(氏部)煎(火部)者(老部)茁(艸部)贰(贝部)郊(邑部)望(月部)平(干部)术(行部)按:繁体字“隣”与“鄰”为异体字,都简化作“邻”。

《康熙字典》“隣”字在阜部,“鄰”字在邑部。

《辞源》修订本不收“隣”字,只收“鄰”字,在邑部。

二“行”字在《康熙字典》和《辞源》中各有几种读音?两者是否一致?“行窳”的“行”读什么音?“行”字在《康熙字典》中有5种读音,在《辞源》中有4种读音。

其中xíng、xìng、háng 、hàng是一致的。

《康熙字典》还引了《集韵》的一条注音“乎监切”(读音为xián)。

“行窳”的“行”读xíng。

三从《词诠》中查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在句中的意义: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列子?汤问》)曾,副词,乃、竟。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则……则……,承接连词,表文中对举关系,就、那么。

3.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陶渊明《桃花源记》)既,时间副词,表过去,已经。

4.或圆如箪,或方似笥。

(《水经注?巫山、巫峡》)或,无定代词,有的。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水经注?巫山、巫峡》)自,假设连词,苟、如果。

常“自非”连用。

6.广袤丰杀,一称心力。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一,副词,皆、都。

四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

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古人对汉字的形体构造与使用规律所作的理论总结。

象形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像它所表达的事物之形,是以简单的线条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

王力古代汉语练习题-古代汉语练习题(含答案)

王力古代汉语练习题-古代汉语练习题(含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题(一)及答案古代汉语练习题(一)一、解释下列术语。

(每題3分,共12分)1、六书2、四体二用3、本义4、词义扩大二、填空题。

(每空1分,共8分)1、“姜氏欲之,焉辟害”一句中的“辟”与“避”是一对_________。

A、古今字B、通假字C、异体字D、繁简字2、“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餘杯”一句中,“餘”今作“余”,它们是一对_________。

A、古今字B、繁简字C、异体字D、通假字3、就词汇音节结构而言,古代汉语词汇中_________占多数。

4、下列各词属于第一人称代词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小人、仆、臣、不才、吾、予5、下列各词中属于疑问代词的有:_________、_________。

吾、谁、余、莫、斯、夫、奚、其、或、若6、“亟请于武公,公弗许”一句中,“亟”字的词性是_________。

三、指出下列汉字的形体结构。

(每字0.5分,共10分)亦诚羊都刃伐盥矢上壶莫十徒问既采马础鹿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并指出该意义是本义还是引申义。

(每句1分,共13分)1、时:①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②问君西游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③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④时与出游猎。

(《史记·吕太后本纪》)⑤时移而治,不易者乱。

(《韩非子·心度》)⑥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庄子·秋水》)2、间:①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晏子春秋·内篇杂上》)②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苏轼《前赤壁赋》)③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左传·庄公十年》)④遂与外人间隔。

(陶潜《桃花源记》)⑤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史记·屈原賈生列传》)⑥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⑦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古代汉语练习四及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四及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四及参考答案一、解释下列名词:1、疏:古人给古书作注解时,除了解释古书原文(经)之外,还给前人的注作注解,这种经注兼释的注释就叫做“疏”,也叫“注疏”、“义疏”。

2、读为:古人注解古书常用的以本字说明假借字的训诂术语。

其特点是,既注音又释义。

3、读若:古人注释字、词的术语,主要作用是注音,有时也用来说明假借字。

4、衍文:校勘学术语,也叫“衍字”,简称“衍”,是指古籍因传抄、刻印等误加的文字。

5、句读:古人读书,常在句末一个字的旁边加个点或圆圈,叫做“句”;在句中停顿处字的下面加一个点,叫做“读”。

两者合称句读。

6、正义:又叫做“疏”,也叫“注疏”、“义疏”,是一种经注兼释的注释。

义疏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出于思想统一和科举考试的需要,由官方以指定的注本为基础把经书的解说统一起来,这种新的注疏唐人称之为“正义”。

7、十三经注疏:宋代学者为了便于查阅,把儒家十三部经书的注和疏加上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的注音合刊成一部书,即《十三经注疏》。

这十三部经书的注疏包括:《周易正义》(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正义)、《尚书正义》(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正义)、《毛诗正义》(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正义)、《周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仪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礼记正义》(汉·郑玄注,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左传正义》(晋·杜预注,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公羊传注疏》(汉·何休解诂,唐·徐彦疏)、《春秋谷梁传注疏》(晋·范宁集解,唐·杨士勋疏)、《论语注疏》(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孝经注疏》(唐玄宗注,宋·邢昺疏)、《尔雅注疏》(晋·郭璞注,宋·邢昺疏)、《孟子注疏》(汉·赵岐注,宋·孙奭疏)。

古代汉语考题集与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考题集与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考题集与参考答案第一单元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1、汉字起源有种种传说,不属于起源传说的是()A八卦说 B结绳说 C仓颉造字说 D图画说2、《周易·系辞》和《说文解字》认为“八卦”为()所作A神农氏 B伏牺氏 C仓颉 D郑樵3、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益”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4、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亦”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5、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眉”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6、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吹”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7、下列四组字中,全是象形字的一组是()A丘皿行回 B人血象舟 C 山雨目本 D果州考豆8、下列四组字中,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A采明北晶 B耳林从解 C治星炊信 D 自文蚕进9、下列四组形声字中,属内形外声的一组是()A超街碧冈 B风瓣闻闽 C阁围屈觉 D辩凤国裹10、“辟”和“避”的关系是()A古今字 B通假字 C繁简字 D 异体字11、大汶口文化中发现有四个与早期汉字结构相似的图形符号,这几个符号属于大汶口文化早期,距今约()年至5000年A 2000B 3000C 40000D 450012、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保”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13、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自”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14、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星”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15、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牟”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16、下列四组字中,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A亦街炎伐 B涉崔莫私 C安即和牧 D鸣步武益17、下列四组字中,全是形声字的一组是()A修约菜苗 B保禄私空 C寐融照哀 D问娶分笺18、下列四组形声字中,属左形右声的一组是()A攻期江棋 B郊胡鸽邵 C河诂语超 D滑株鸠功19、“说——悦”这组古今字中,古字和今字的关系是()A改换意符 B增加意符 C读音相同 D意义同源20、《经传释词》的作者是()A王引之 B张玉书 C阮元 D 许慎21、下列各组汉字,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四种都有的一组是()A止末行锦 B目曰戒哀 C又甘受朝 D皿亦眉疆22、下列各组字,关系为异体字的是()A佗——他 B翦——剪 C说——悦 D反——返23、下列各组字,关系为通假字的是()A陈——阵 B赴——讣 C矢——屎 D曾——增24、我国目前收集汉字最多的字典是()A《康熙字典》 B《汉语大字典》 C《中华字海》 D《词源》25、“北”是一个()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四)练习题一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纪传体,司马迁,八书、世家。

裴骃集解、司马贞索隐、张守节正义。

2.32.303.发音部位1.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和调2.吕不韦,纪,论,览,八览3.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1.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和调2.吕不韦,纪,论,览,八览3.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1.战国末期,吕不韦,纪,论,览,八览,吕览2.32.303.发音部位二.选择题ADCBBCADDA三.概念题1.按照韵尾的不同,古韵学家把韵分为三大类。

一类是以元音收尾或没有韵尾的,叫“阴声韵”.2.古无轻唇音,即上古时没有轻唇音“非、敷、奉、微”,中古时的轻唇音“非、敷、奉、微”来自于“帮、滂、并、明”,由清代学者钱大昕提出。

3.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

使用“貌”字时,被释的词往往是表示某种性质或某种状态的形容词4.这个术语一般是用来注音,但有时也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

5.所谓拗救,就是指在律诗的一个句子中,本该用平声的地方却用了仄声,然后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把该用仄声的字改用平声,以便补救。

1.按照韵尾的不同,古韵学家把韵分为三大类。

一类是以鼻辅音[-m]、[-n]、[-ŋ]收尾的,叫“阳声韵”;2.我国传统语音学按发音部位的不同,把声母分为: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五类,这就是音韵学上所谓的“五音”。

3.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

使用“貌”字时,被释的词往往是表示某种性质或某种状态的形容词4.正义:即注解经书而得义之正。

唐人称“义疏”为“正义”,义疏即取疏通经注意义的意思。

5.所谓“粘”,指一首律诗中相邻两联的上联对句和下联出句的第二字平仄必须相同。

所谓“对”,是指一首律诗中同一联内的出句和对句的平仄必须相反。

1.按照韵尾的不同,古韵学家把韵分为三大类。

一类是以清塞音[-p]、[-t]、[-k]收尾的,叫:“入声韵”。

2.叠韵:双声是古汉语中常见的语音现象,就是两个字的韵相同。

3.七音:宋元等韵学家从舌音中又分出半舌音,从齿音中又分出半齿音,连同上述“五音”,就构成了音韵学上所谓的“七音”。

4.浊音:所谓“浊”,就是指发音时声带颤动的带音。

5.孤平是指B 型句的平平仄仄平,第一字如果是平,那么第三字可平可仄;如果第一字用了仄,那第三字就必须改用平,否则就是孤平,也叫犯孤平1.按照韵尾的不同,古韵学家把韵分为三大类。

一类是以元音收尾或没有韵尾的,叫“阴声韵”;2.声母简称声,是指一个音节开头的部分,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由辅音担当的,另一种是没有辅音或由半元音担当的,而相对于辅音声母来说,后一种仿佛是没有声母,它们的声母等于零,所以叫“零声母”。

声母古代又叫做“纽”或“声纽”。

3.貌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

使用“貌”字时,被释的词往往是表示某种性质或某种状态的形容词。

4.指具有相同主要元音,韵尾不同却是同一发音部位的韵部之间的互转5.所谓拗救,就是指在律诗的一个句子中,本该用平声的地方却用了仄声,然后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把该用仄声的字改用平声,以便补救。

1.读为是音韵术语。

这两个术语是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

2.古无轻唇音,即上古时没有轻唇音“非、敷、奉、微”,中古时的轻唇音“非、敷、奉、微”来自于“帮、滂、并、明”,由清代学者钱大昕提出。

3.由于古代没有记音符号,所以就用记录音节的汉字代表音节中的第一个音素——声母,这个代表声母的汉字叫做“字母”,只代表它所记音节的第一个音素。

4.所谓“粘”,指一首律诗中相邻两联的上联对句和下联出句的第二字平仄必须相同。

所谓“对”,是指一首律诗中同一联内的出句和对句的平仄必须相反。

5.所谓“清”,就是指发音时声带不颤动的不带音;四、释义题1.浸泡 2.遵循。

3.记载历史的书。

4.通“弼”,辅佐5.腰带 6.并7.耕战之事 8.求9.称赞 10、等同。

1.涅:黑泥。

2.报:判决。

3.行。

4.买5.腰带 6.节:关键7.高:使……高,推崇。

8.等同9.北:败走。

10、献1.通“罹”,触犯。

2.私剑:私人的剑,这里指行刺的行径3.献 4.买5.缴:系在箭上的生丝线。

腰 6.輮:通“煣”,用火熨木使弯曲。

7.被:通“披”。

披上,穿着。

8.死9.称赞 10、粗劣1.军队住一晚 2.猕猴3.畴:通“俦”,同类。

4.记载历史的书5.耕战之事 6.准备7.哑巴被:通“披”。

披上,穿着。

8.浸泡9.停止 10、重金悬赏1.浸泡 2.关键3.记载历史的书 4.判决。

5.磨损 6.营垒7.耕战 8.求9.献 10、买五、归纳题职屋铎阳支蒸锡谈文之冬真铎职之冬文蒸职之鱼元侵冬蒸五、论述题1.这三十六字母大约反映了唐代末年宋代初年的声母系统,它是研究和认识历史上其他各个时期声母系统的桥梁。

全浊的有:并奉定澄从邪床禅群匣2、七言律诗首句入韵的平起式(即平起平收式)的平仄格式是: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1.(1)古无轻唇音,即上古时没有轻唇音“非、敷、奉、微”,中古时的轻唇音“非、敷、奉、微”来自于“帮、滂、并、明”,由清代学者钱大昕提出。

如:同一个联绵字在不同文献中有不同的写法:匍匐——扶服——扶伏——蒲伏。

(2)古无舌上音,即上古时没有舌上音“知、彻、澄”,中古时的舌上音“知、彻、澄”来自于“端、透、定”,也是钱大昕提出的。

如:杨倞注《荀子》:“特,犹直也。

”特(定)舌头音,直(澄)舌上音。

2、七言律诗仄起仄收式(即首句不入韵的仄起式)的平仄格式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1.这三十六字母大约反映了唐代末年宋代初年的中古声母系统,它是研究和认识历史上其他各个时期声母系统的桥梁。

在三十六字母中,按照发音方法可分为全清、次清、全浊、次浊,其中全清的代表汉字有:帮非端知精心照审见影晓;2、七言律诗的平起仄收式(即首句不入韵的平起式)的平仄格式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1.这三十六字母大约反映了唐代末年宋代初年的中古声母系统,它是研究和认识历史上其他各个时期声母系统的桥梁。

三十六字母中,按照发音方法可分为全清、次清、全浊、次浊,次清的有:滂敷透彻清穿溪2、七言律诗仄起仄收式(即首句不入韵的仄起式)的平仄格式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1.(1)古无轻唇音,即上古时没有轻唇音“非、敷、奉、微”,中古时的轻唇音“非、敷、奉、微”来自于“帮、滂、并、明”,由清代学者钱大昕提出。

如:同一个联绵字在不同文献中有不同的写法:匍匐——扶服——扶伏——蒲伏。

(2)古无舌上音,即上古时没有舌上音“知、彻、澄”,中古时的舌上音“知、彻、澄”来自于“端、透、定”,也是钱大昕提出的。

如:杨倞注《荀子》:“特,犹直也。

”特(定)舌头音,直(澄)舌上音。

2、五言律诗平起仄收式(即首句不入韵的平起式)的平仄格式是: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六、阅读题1.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义答:游:交游。

欺:欺骗。

进:推荐。

合:会合。

匡:匡正。

贾:经商。

肖:好。

遭:遇。

2.找出文中的被动句,并翻译成现代语体管仲囚焉:管仲被囚。

及小白立为桓公:等到小白被立为桓公。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我曾经三次出仕,三次被君驱逐。

吾幽囚受辱:我被幽囚受到屈辱。

3.将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语体分财利多自与:分配财利的时候,经常多给自己。

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知道我不以小节为羞耻,而以功名不显于天下为羞耻。

1.解释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义答:閧:哄闹,众声并作。

胜:尽。

慢:怠慢。

忧:忧虑。

2.将文中的用通假字写出的否定副词选出,并注出它的意义答:莫:没有。

无:不要。

3.将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答:百姓没有谁为他而死。

差不多有上千人。

则百姓亲爱他的上司,为他的尊长而死。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义答:身体:亲身去做。

衣:穿。

辑:通“缉”,连缀。

鬻:卖。

2.出文中的判断句,并译成现代语体答:墨子者,显学也。

墨子之学,是显学。

今世之谈也,皆道辩说文辞之言。

现在世上的谈论,全都是辩说文辞之言。

3.出文中的通假字,说明其相对应的本字,并解释意义答:辑:通“缉”,连缀。

揽:通“览”,观看。

六、标点翻译题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

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

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

而未尝有显者来。

吾将□良人之所之也。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间之祭者,乞其馀,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

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於中庭。

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译文齐国有一个人,家里娶了一个大老婆和一个小老婆。

那丈夫每次外出,一定吃饱肉、喝醉酒,然后才返回家。

大老婆问跟他一道吃喝的是些什么人,他说全都是些有钱有势的显贵。

大老婆便告诉小老婆说:“丈夫外出,总是饭饱酒醉才回来;问他同些什么人吃喝,他说全是些有钱有地位的人。

但是,我从来没见过什么显贵人物到我们家来。

我准备偷偷地看他究竟到了什么地方。

”第二天清早起来,她便悄悄尾随在丈夫后面,走遍京城中,没见一个人站住同她丈夫说话的。

那齐人最后走往东城外的墓地,又走向祭扫坟墓的人,讨些残菜剩饭;不够,又东张西望地跑到别处乞讨。

这便是他吃饭喝醉的办法。

大老婆回到家里,便把这情况告诉小老婆,她说:“丈夫,是我们仰望并终身依靠的人,现在他竟这样!”她便与小老婆一道怨恨咒骂丈夫,在庭院中相对哭泣。

但她丈夫不知道,高高兴兴地从外面回来,向他的两个女人摆威风。

在君子看来,有些人所用的追求升官发财办法,不让他们的大、小老婆认为羞耻并相对哭泣的,真少啦!《古代汉语(四)》练习题二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裴骃、司马贞、张守节2.端、知;定、澄3.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4.平水 1065.吕不韦,纪,论,览,八览6.裴骃、司马贞、张守节7.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和调8.战国末期,吕不韦,160,吕览9.32.3010.平水、10611.纪传体,司马迁,书、世家。

裴骃、司马贞、张守节12.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二.选择题ADCCDCCCDA三.概念题1.义疏即取疏通经注意义的意思。

唐人多称“义疏”为“疏”,在唐代又称“正义”,即注解经书而得义之正,如孔颖达等人的《五经正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