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与途径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校园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开题报告

校园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开题报告

校园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作为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不仅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

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大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全面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因此,探究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对于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文将从大学校园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具体内容如下:1. 校园文化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分析本部分主要从校园文化的定义、发展历程入手,探究校园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并分析其发展的历史背景和现状。

通过剖析校园文化的发展历程,分析其发展变化,为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提供理论基础。

2. 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作用本部分主要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和特点出发,研究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和作用。

具体探讨校园文化如何引导和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以及如何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3. 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措施与建议本部分主要从实际出发,提出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这其中包括建设课程体系、增强文化氛围、开展文艺活动等等,以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

本文所采用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法和调查研究法。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深入分析大学校园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和互动关系,以此为依据开展调查研究。

所得数据将通过量化和定性分析的方法进行统计和分析。

三、预期目标和意义通过本文的研究,预期将达到以下目标:1.更深入地了解大学校园文化的发展现状,掌握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2.分析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并论证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3.提出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和建议,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校园文化建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嘉祥一中张衍凯

校园文化建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嘉祥一中张衍凯

《校园文化建构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的名称校园文化建构研究—-以嘉祥一中萌山校区为例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嘉祥一中萌山校区三面环山一面临城,背倚萌山,怀抱独坐山,南望洙水,前身为曾子书院。

2015年夏季高考贾静以裸分726获得山东省状元,侯郡潇、刘爽分别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部、清华大学,让嘉祥一中一跃成为了全市重点、全省知名的省规范化高中。

学校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新时期以来又一直致力于打造绿色校园、文化校园.嘉祥一中不遗余力地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特别注重挖掘当地优秀文化资源,如儒家负重致远思想、曾子孝道文化、石雕艺术等。

独立开发和编著了《弟子规》《孝经解读》《嘉祥籍文化名人》《嘉祥地方文化简介》等校本课程。

学校的教研楼——辅仁楼,教学楼——至真楼、至诚楼、至善楼,功能楼-—琴馨苑、聚英楼、聚德楼、聚才楼、聚婧楼,其他代表景点——三省亭、格物门、砺慧广场、孝墙等,命名多出自曾子及其他古代圣贤所著典籍。

2016年春天,嘉祥一中萌山校区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全县中小学校舍改造的统一规划,大刀阔斧地启动嘉祥一中东扩工程。

按照设想,校区在原面积之上扩大近一半,嘉祥一中迎来60多年变革史上的重大机遇。

但同时应看到,校园建筑布局和文化建构亟需重新整合与设计,而学校缺少这一方面的专业人才,没有现成的路子可走。

嘉祥一中萌山校区校园文化重构亟需深入一线的调研与高瞻远瞩的眼光。

学校不仅是客观的物质存在性存在,更是一种精神和文化的存在。

校园文化是体现一所学校办学理念、精神和风气的一种群体性文化,是在长期的办学实践过程中积淀而成的育人条件、历史传统和校园氛围等物质因素和非物质因素的总合。

良好的校园文化对于整合育人资源、拓宽育人渠道、强化育人效果、提升学校品味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课题的提出着眼于当地文化特色,积极寻求当地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建构上的结合点,让当地传统文化在一座现代化学校里植根新生,架起传统与现代沟通的桥梁,而不是视为过时的东西加以遗弃。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在培养实用型人才方面作用日益凸显。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校的整体发展和人才培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涉及到方方面面,既包括学术文化、社会文化,也包括校园生活文化等多方面内容。

目前,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境,例如:一些高职院校自身文化内涵缺失,校园文化建设成果缺乏;一些高职院校缺乏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学生与学校缺乏深刻的情感联系;另一些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较为重视某些方面,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发展。

因此,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既有理论意义,也有实践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开展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从多个层面探讨高职院校如何全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高职院校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

通过本研究的实施,可以为高职院校构建更完善的校园文化建设模式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二、研究内容(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概念和内涵;(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与问题,从多个层面分析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三)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和意义,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和意义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路径和思路,依据研究结果提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思路和路径;(五)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和实践,具体分析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和实践,探讨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及实践路径。

三、研究方法(一)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材料,了解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历程、理论基础以及现状和问题等方面情况;(二)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探究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状况、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等;(三)专家访谈法:通过专家访谈,了解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问题、策略和实施途径等相关情况;(四)案例分析法:通过对某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得出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借鉴经验。

基层党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发挥及其实现途径研究开题报告

基层党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发挥及其实现途径研究开题报告

基层党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发挥及其
实现途径研究开题报告
基层党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基层党组织要
引领学生们走好正确的道路,深入宣传阐述党的理论,传播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把正确的思想引入到学生的思想胸怀中,促进学生知行
合一,从而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

首先,基层党组织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做到“知行合一”。

只有“知”和“行”结合起来,才能够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思想,走正
确的道路。

其次,基层党组织要加强精神文明文化建设,在教学实践
中广泛开展一些围绕精神文明文化的主题活动,以激发学生的热情和
责任感,促进学生自觉遵守校园道德准则,树立严格的精神文明风尚。

此外,基层党组织还应加强与学校的沟通和协调,积极发挥党组
织在学生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及时发现学校存在的文化建设中的问题,并积极与学校共同探讨解决方案,以更好地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本课题研究旨在探讨基层党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发挥及
其实现途径,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基层党组织在学生思想
教育方面的作用;2)基层党组织推动精神文明文化建设的具体举措;3)基层党组织的助力下学校文化建设的主体责任机制以及实施路径。

希望本研究能够对加强基层党组织对学校文化建设的作用发挥,推动
校园文化的发展和创新提出有价值的建议,为后续的研究奠定基础。

开题报告-艺术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

开题报告-艺术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

(一) 学校空间环境文化 4、教室文化
(1)学校室内空间的设计 运用点的形态特点 运用广泛的线 构成视觉形态的面 (2)在教室文化中体现教育的内涵
意趣美 层次美
格调美
二 、课堂教学过程审美化 概 述
课堂教学审美化,就是教师在教 学活动中,以富有审美价值的独特的方 式方法,创造性地组织教学,使教学与 学生双边活动协调进行,使学生能积极、 有效地学习,并感受学科美的精湛的教 学技巧,它是教师学识和智慧的结晶, 是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方式方法的升 华,是教学规律性、校园环境建设艺术化
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由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一起 构成,前者主要指建筑、设施、校 园的花草树木等自然景观。后者指 人际环境、校风、学风和教风以及 各类文化艺术活动氛围等人文因素。
一、校园环境建设艺术化 科学性原则
教育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
(一) 学校空间环境文化 1建筑之美
由研究小组 成员向新同学和 老校友宣讲我校 校园文化设施内 涵意义和教育趋 向,拓展研究范 围,完成文化探 究任务.
研究实践过程简述
1 2 3
组建实 践小组, 落实研究 任务。
在学习 中理解, 在实践中 探索。
凝结集 体智慧, 小组研讨 定稿
研究目的:
艺 术 教 育
艺术教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 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艺术教育自 身的发展方向。 艺术教育是在追求真、善、美和谐统 一上的人格教育,是在关注人的整体素 质和个性自由全面发展上的素质教育, 是在提高生命质量和人生价值的人的终 极关怀上的生命教育。
学校空间环境文化
(二)学校艺术教育的内容
学校艺术教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工 作,一个是艺术课程教学,一个是开展各 类艺术活动,一个是学校艺术教育环境。 而艺术课程教学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主渠道。

校园文化建设情况汇报模板(2篇)

校园文化建设情况汇报模板(2篇)

校园文化建设情况汇报模板一、引言首先,对参与本次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部门和同学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文化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为了进一步总结和宣传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情况,特撰写本次汇报。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学校的文化建设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和丰富校园生活的重要保障。

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推动学校的整体发展。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1. 弘扬传统文化我们注重宣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开展了诗歌朗诵、古文诵读、书法比赛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文化修养。

2. 发展学生社团学校重视学生社团建设,创建了各种各样的社团,如音乐社团、舞蹈社团、科技社团等。

通过社团活动,学生能够发展兴趣爱好,锻炼实践能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3. 丰富课外活动学校定期举办各种课外活动,如文艺晚会、运动会、学科竞赛等。

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4. 培养社会责任感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开展了志愿者服务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区义工、环保活动等,让学生明白自己应该为社会做出贡献,关心他人,传递正能量。

5. 建设优美校园环境我们注重打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学校加大了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投入,美化了校园环境,增加了文化元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四、校园文化建设的成就1. 学生参与度提升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的学生参与度明显提升。

许多同学积极参与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主动参加社团、参与志愿者服务等,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2. 文化氛围浓厚学校的文化氛围日益浓厚。

在一系列的宣传活动的推动下,学生们对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校园文化活动表现出高度的热情和积极性。

3. 学校声誉提升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使学校的声誉得到提升。

2023年学校文化建设研究开题报告

2023年学校文化建设研究开题报告

2023年学校文化建设研究开题报告2023年学校文化建设研究开题报告1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学校文化越来越成为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关注的话题。

因为学校文化建设既反映了学校办学水平和管理水平,更体现了学校内涵发展的精神底蕴。

同时,学校文化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广阔途径,是顺应教育事业发展和学校实际工作的需要。

通过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与途径的研究,能构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体系。

同时也能促进了学生家庭文化生活的改变,学生对校园的热爱必能促使其家长对学校的关爱,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对学生产生的积极影响也能得到家长的认同。

让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生家庭的文化品位,促进和谐校园、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建设。

另外,在全面培养学生素质和教育的过程中,校园文化承担着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价值功能,这主要表现在:1、陶冶功能。

校园文化比传统的教育教学更具有独特的效能。

首先,它要求创设一个陶冶人们心灵的场所,以校风、学风、文化传统、价值观念、人际关系等方式表现出高度的观念形态,对学校的各方面特别是育人起到指导作用;其次,它以优美、整洁、有序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对生活于其中的每个人起到规范、引导作用,这种濡化、规范作用是无所不在的,深远长久的。

2、社会化功能。

校园文化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与缩影,它以特有的精神活动和文化氛围,使生活于其中的每一个体有意无意地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诸方面与既定文化发生认同,从而实现对人的精神、心灵、性格的模塑,达到社会化的目的。

3、教育促进功能。

课堂教学并不能满足学生各种求知欲望和业余生活的需要,他们的过剩精力也需要在课堂之外找到新的天地。

校园文化活动则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十分广阔的发展环境,无论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的专业知识,锻炼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开发学生潜能,优化学生情感,还是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加强素质的培养,满足他们社会交往的需要等,都大有好处。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汇报材料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汇报材料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汇报材料
一、背景介绍
高职校园文化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校的品牌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本材料旨在介绍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所做的努力和成果。

二、建设内容
1.精神文化建设:强化校训、校风、学风的宣传教育,提
升师生文化认同感。

2.物质文化建设:优化校园环境,完善文化设施,营造良
好的文化氛围。

3.制度文化建设: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管理,保障校
园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三、实施情况
1.实施主体:学校领导、师生全员参与,形成共建共享的
良好局面。

2.实施方式:通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课程建设、实践项
目等途径,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3.实施效果:校园文化氛围浓厚,师生文化素养明显提升,
学校品牌形象得到彰显。

四、总结与展望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校师生共同努力。

未来,我校将继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文化的引领作用,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贡献力量。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教育发展的深入,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成为高校发展的重要方面之一。

优秀的校园文化不仅能够提高学校的整体声誉,还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

因此,本文将就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方案展开讨论。

二、目标设定1. 塑造学校核心价值观学校应该明确核心价值观,通过宣传校训、制定行为准则等方式,深入学生心灵,引导学生合理的价值观念,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

2. 丰富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文化活动,如艺术展览、文学讲座、音乐会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拓宽自己的眼界,提高审美能力。

3. 建设和谐校园环境学校应该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学校要加强师生沟通,建设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关系,以便学生更好地融入校园生活。

4. 弘扬传统文化学校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育,组织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

三、实施方法1. 提供专业培训学校可以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教职员工的专业培训,以提高教职员工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知和理解,为学校的文化建设提供专业支持。

2. 设立奖励机制学校可以通过设立校园文化建设的奖励机制,激励全校师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

例如,可以设立校园文化优秀组织、个人或团队奖项,以鼓励校园文化建设的开展。

3. 加强资源建设学校应加大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资源投入,例如购买音视频设备、艺术品展览器材、图书馆购书、办理版权等,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良好的硬件条件。

4. 建立学生社团鼓励学生参与各类社团活动,提供丰富的学生社团活动资源。

学校可以为学生社团提供场地、经费和指导老师等支持,以帮助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四、预期效果1. 提升校园文化品质通过以上的措施,学校将能够提升校园文化的品质,打造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校园。

2. 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不仅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还能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创造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学校文化建设的研究课题方案(正式版)

学校文化建设的研究课题方案(正式版)

学校文化建设的研究课题方案利溪小学校课题组王进一、课题的提出(一)、课题研究的背景1、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学校的体现,是一所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也是师生文明素养、道德情操的综合反映。

校园文化建设反映了学校的综合办学水平,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

学校文化建设它能潜移默化地熏陶人、规范人,而又使受约束的个体心甘情愿。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把素质教育的内容融合于校园文化活动之中,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方法和途径。

学校教育本质上是文化教育,无论是德育、教学,还是管理,都存在着一个文化的问题,都需要完成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基本任务。

当我们把某门学科教学成为某学科文化教育时,真正的素质教育才得以实现。

学校文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舶来之物。

换言之,我们对学校文化的研究,还处于起始阶段,还没有形成这一研究领域的比较适合中国学校校情的,为理论界和实践者所共同认同的理论体系。

在实践层面看,构建学校文化的活动,当然还处于一种摸索阶段。

从实践中丰富、发展学校文化建设理论,并以此指导学校的文化建设实践,推进学校向更理性的层面发展,这是一条值得我们探索的路径。

2、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传统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引发了一场新的教学革命。

传统教育一个很明显的弊端是教育的封闭性,主要表现为重智育轻全面、重主导轻主体、重知识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学发展的联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与之相适应的,教师应该确立开放的教育理念,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学校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主要阵地,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发展,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已成为每个学校所面临和思考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能促进学校的发展,但同时也依托于学校良好的基础和氛围。

2023年课题开题报告15篇

2023年课题开题报告15篇

2023年课题开题报告15篇课题开题报告1一、研究背景20世纪80年代,校园文化一经提出就受到人们的重视。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了三个方面的客观原因。

第一,校园文化作为一种微观现象,这是学校管理发展的高层次追求。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校园文化成了各级各类学校育人的一条重要途径,成了学校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充分显示了文化管理的高层性、规范性和科学性,为学校管理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第二,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

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为校园文化的'培植创造了优越条件。

第三,随着我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迫切需要学校教育在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上开辟一条新的路子,以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

因此,校园文化在我国的兴起是客观必然的。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一)研究目的校园文化带有时代和社会的烙印,并极大影响学校教育功能的发挥与人才的培养。

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学校这块学生生活的主阵地,我们有必要、有责任、加强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充分发挥其调适、导向的育人功能。

我校要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人品,“校园文化”品牌的提升势在必行。

(二)研究意义1、构建起和谐、美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使教师活得幸福,教得精神,使学生过得开心,学得主动。

2、使学校有“魂”(精神)可守,带动学校沿着良性循环的轨道发展。

3、完备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规章制度合法、科学、人性。

4、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切入点,推动学校素质教育实践的深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三、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一)研究目标1、通过营造一个优美、和谐的校内自然物质环境和人文文化氛围,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2、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方法和规律。

3、探索校园文化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关系并构建校园文化的教育模式。

《小学校园文化特色创建及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校园文化特色创建及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主要通过网络媒体、报刊等学习借鉴全国现在最前沿、最成功的校园文化建设经验,研究“校园文化”的内涵目标。
2、行动研究法
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法研究促进“校园文化”的有效策略,通过与北京康乐里小学和唐山及江苏等地的校园文化建设名校建立长期合作帮扶关系,寻找“优化‘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方法、措施,边学习、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应用有机结合起来。
2、儿童思想缺失
在经济和知识大爆炸的今天,中国传统文化严重萎缩,又由于年龄和身心成长等原因的制约,他们自身分辨是非、美丑的能力还有待提升,其中喜欢标新,易于接纳社会上的一些所谓“新潮”、“流行"事物的学生还占有很大的比例,因而他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特点、言语风格、穿着打扮带有明显的差异性,个别人还常出现一些异常的过激的行为。要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人品,“校园文化”品牌的提升势在必行。
七、下一阶段重点工作
重做校园文化墙,精心布置校园静态环境,让校园的每一面墙都会说话,每一个角落都能育人。继续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做到一切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努力打造第二课堂,成立各种社团,让特色课程向专业化发展,深化学校、年级、班级进行星级管理,大力实施“三生”教育,构建绿色教育生态.做好“国学经典进课堂"活动,开设自己的儿童节日文化,做到“天天有歌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
3、良好的校风,和睦的人事关系,逐步实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人人乐做事”的管理妙境.
环境文化建设专题组:
组长:胡天军,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张北县师范路小学后勤主任。
成员:张 明
主要工作:主要包括如何挖掘校园建筑中体现的人文教育因素、如何提高学校园林化建设的水平、如何在教室和走廊布置方面体现文化育人的理念等等。包括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道路景观建筑物的命名、校徽校旗的设计、校歌的制定、学校网站的建设与管理等.

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报告

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报告

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报告尊敬的校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作为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组的成员之一,今天向大家汇报我校近期的文化建设工作情况。

一、工作概述二、工作内容及成果1.主题活动丰富多样2.老师示范引领作用明显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老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通过开展教师培训和研讨活动,提高了老师的文化修养和教育教学水平,为同学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此外,我们还组织了一些文化交流活动,邀请了一些知名文化人物进行讲座等,让同学们接触到更多的文化资源,拓宽了视野。

3.校内文化环境得到改善我们注重改善校内文化环境,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通过美化校园环境、开设文化角落、举办文化展览等活动,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和交流平台。

此外,我们还加强了宣传推广工作,通过校报、宣传栏等媒体,向同学们宣传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成果,增强了同学们对校园文化的认同和参与度。

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参与度有待提高虽然我们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活动,但是同学们的参与度还有待提高。

我们将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对同学们的教育和引导,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活动。

2.活动策划和组织还需改进在活动策划和组织上,我们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有时候缺乏新颖的活动创意,或者在组织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我们将加强学习和研究,丰富活动内容和形式,同时加强人员协调和管理,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四、展望未来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我们将继续加强与各方的合作,丰富活动内容,提高活动质量,不断打造更加有特色和影响力的校园文化。

同时,我们也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参与其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才能,共同打造一个文明、和谐的校园。

谢谢大家!。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开题报告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开题报告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与意义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的深入,在高校中形成了独特的网络文化。

现在大多数人工作、学习和娱乐都离不开互联网,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变得尤为重要。

一个健康、积极、开放的网络文化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还有助于建立学校品牌和形象的塑造。

然而,目前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低俗、消极的网络内容居多,不良信息无所不在,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进展。

因此,对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研究和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策略和方法加以解决,进一步推进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

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1.现有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2.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策略和方法,包括主题教育、活动策划、信息标准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3.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效果评估,如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学习成果的影响等。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本次研究将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调查法和实证研究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具体步骤包括:1.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文献资料,并对现有高校校园网络文化进行梳理和分析,了解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2.通过访谈方式获得高校师生在网络时代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和需求诉求等信息,深入了解他们在网络环境下的需求和心理特点。

3.结合实际案例,运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对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策略和方法进行分析和评价,探讨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四、研究预期成果和时间安排本次研究的预期成果将会得出一些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有效策略和方法,并对其进行实证分析和评价。

同时,为了保证研究的顺利开展,预计需要三个月时间进行研究论文的撰写和数据筛选。

五、研究团队和预算研究团队由高校教师和研究生组成,预计需要5人左右。

研究经费预计为3万元,用于文献资料收集和分析、访谈调查和实证研究等方面的开支。

校园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校园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校园文化建设调研报告《校园文化建设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校园文化是学校的软实力之一,对于学生的成长和教育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我们开展了校园文化建设调研,旨在了解学校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为学校文化建设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和观察等方法,针对学校师生和管理人员展开调研,主要内容包括学校文化活动开展情况、学校文化特色和学校文化对学生的影响等方面。

三、调研结果1.学校文化活动开展情况调研结果显示,学校文化活动丰富多样,但存在参与度不高、针对性不强的问题。

部分学生反映学校文化活动形式单一,需要更多创新和互动性。

2.学校文化特色学校文化特色主要体现在校园风采、传统文化和学风建设等方面,其中以校园风采最为突出。

学生和教师普遍认为学校文化特色的建设对学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学校文化对学生的影响调研结果表明,学校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但也有部分学生反映,学校文化对个人成长的指导作用不够明显。

四、建议根据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增加学校文化活动的参与度和针对性,丰富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社会实践意识。

2.发挥学校文化特色的优势,提升学校形象和凝聚力,让学生感受到学校文化的魅力。

3.加强学校文化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人文素养,帮助其健康成长。

五、总结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学校文化建设的现状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也为学校文化建设提供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我们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学校文化建设将不断得到提升,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教育质量的提升贡献力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开题报告1500字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开题报告1500字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开题报告1500字【导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对于培养学生的美德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研究拟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为主题,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展开研究,旨在探索怎样更好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教育中,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与综合素质,推动中国教育事业发展。

以下为研究开题报告。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包括诗词、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曲等多种表现形式。

然而,在当代社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科技的广泛应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逐渐被冲淡和边缘化。

尤其是在学校教育中,由于教育理念的转变和学科竞争的压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日益下降,导致学生们对自己的传统文化了解不足,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下降。

因此,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校园教育,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与审美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相融合,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德育需求,培养学生的美德情操,还能够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和艺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理论与实践,为推动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研究的目标和内容本研究的目标是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理论与实践,通过论文的撰写和实践的探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方法和手段进行研究和总结。

具体来说,研究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理论研究:通过文献资料和专家访谈的方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理论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内涵、特点和教育价值,并从教育学、心理学等多个角度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的影响。

2. 实践研究:结合实际的校园环境和学生需求,设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课程和活动,通过教学实验和实践活动,探索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

校园文化建设方案汇报

校园文化建设方案汇报

校园文化建设方案汇报一、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校园文化建设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作为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传统学校,我校一直致力于培养学生成为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全人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了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我校特制定了本方案,旨在创建一个积极向上、活力充沛、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目标与原则1.目标:1)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健康快乐的生活态度;2)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综合素质拓展活动的意识与能力;3) 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的能力;4) 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2.原则:1) 突出特色,建设多元化的文化氛围;2) 寓教于乐,将文化教育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3) 尊重个性,鼓励学生全面发展;4) 充分参与,营造共建共享的环境。

三、具体方案1.开展主题文化活动:为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我校将组织各类具有特色的主题文化活动,如艺术展览、书法比赛、歌曲创作比赛等,旨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潜能,培养学生的审美和艺术修养。

2.打造文化空间:在校园中划出专门的文化空间,设置音乐室、美术室、图书馆等,供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和阅读。

同时,将经典文学作品与学校建筑结合起来,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校园中还设立文化墙,展示学生的作品和学校的文化特色。

3.开展寄宿制文化活动:针对寄宿制学校,我校将组织寄宿制文化活动,如夜话、寻宝比赛等,通过参加活动,学生能够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与了解,培养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4.丰富学生社团生活:学校将积极组织各类学生社团,如文学社、音乐社、舞蹈社等,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并参与其中。

通过社团活动,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领导力和组织能力,培养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5.推行文化教育课程:学校将加强文化教育课程的推行,将经典名著纳入课堂教学,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接触到更多的文化知识,并通过思考和讨论加深对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四、评估与改进为了确保校园文化建设方案的顺利实施,学校将定期进行评估和改进。

革命老区农村学校红色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开题报告

革命老区农村学校红色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开题报告

革命老区农村学校红色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开题报告《革命老区农村学校红色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的伟大精神及其物质载体,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时代价值。

革命老区作为红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承载着丰富的红色资源。

然而,在当前的农村学校教育中,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往往被忽视,导致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不足,红色精神难以得到有效传承。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革命老区农村学校红色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与问题,分析影响红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因素,提出针对性的策略和建议,以促进红色文化在农村学校的有效传承与弘扬,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历史文化意识,推动农村学校教育的全面发展。

二、研究目的与任务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1. 揭示革命老区农村学校红色校园文化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2. 分析影响红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外部因素;3. 提出促进红色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和建议;4. 为革命老区农村学校红色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研究的主要任务包括:1. 收集并分析革命老区农村学校红色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文献资料;2. 开展实地调研,了解红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实际状况;3. 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收集师生对红色校园文化建设的看法和建议;4. 整理分析调研数据,总结红色校园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与不足;5. 提出促进红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策略和建议。

三、研究方法与路径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确保研究的全面性和深入性。

具体研究路径如下:1.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红色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2. 设计调研方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革命老区农村学校进行实地调查;3. 发放调查问卷,收集师生对红色校园文化建设的看法和建议;4. 进行访谈,深入了解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对红色校园文化建设的认知和实践;5. 整理分析调研数据,形成调研报告。

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随着中学教育体制的改革与社会进步,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已经成为了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校园文化是学校办学质量的直接体现,也是中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主要载体之一。

因此,加强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选题意义
通过对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究,能够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创新能力;同时能够推动中学教育现代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全面发展。

三、研究目标
本研究旨在探究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发展,分析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与不足,进而提出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措施和建议,为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参考。

四、研究内容
1. 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发展
2. 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果与不足
3. 影响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因素分析
4. 促进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措施和建议
五、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和专家访谈法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学校园文化建设进行全面、深入地探究。

六、研究预期结果
通过本研究预计能够对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为进一步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指导,帮助中学校园更好地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中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全球经济政治格局的变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中美两国的交流与合作日益紧密。

其中,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尤为重要。

不仅可以促进中美两国在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是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

校园文化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育教学、师生关系、学生发展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对中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了解两国高校的文化差异,提高双方教育水平,促进教育资源共享和教育交流合作。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1. 研究内容
(1)中美高校校园文化的定义和特征;
(2)中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3)中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比较研究;
(4)中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经验借鉴。

2.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中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

(2)问卷调查法:通过发放问卷,对中美两国高校的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进行调查,了解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情况。

(3)案例研究法:选择中美两个高校进行具体的比较研究,了解两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不同之处,并进行经验借鉴。

三、预期目标和成果
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中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点、现状和发展趋势,通过比较研究,发现两国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文化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中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经验借鉴,为促进中美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预期成果包括学术论文、报告和建议书等,并可将成果推广到实际应用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与途径》课题研究开题报告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庙滩镇第二初级中学课题组一、课题研究背景1、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

十八大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006年4月25日《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精神,《通知》指出:中小学校园文化通过校风教风学风、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人文和自然的校园环境等给学生潜移默化而深刻的影响,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校园文化建设逐步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职能,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蔡元培先生说过:欲知明日之社会,先看今日之校园。

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质就是’育人’,由校园的物质形态所涵盖校园意识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是打造特色学校推进学校建设的需要校园文化具有教育性,对生活于其中的校园人起着指导作用、陶冶与规范作用。

同时,校园文化还具有管理性。

我们认为校园文化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是一种新的学校管理理论,它在学校的建设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校园文化是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反映办学理念、展示精神文化的总和。

它还是一种引领、一种价值认同、一种追求境界,是师生在动态发展过程中共生、共建、共享的目标总和。

学校的魅力在于它有着丰富的智力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学习、思考、探索、研究的氛围就是一种吸引、教育人的力量。

从某种意义上说,校园文化是学校的重要特征。

学校没有文化,学校不能引导学生和教师去探索求知,也就不成其为学校,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3、是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开展的需要中小学校园文化通过校风教风学风、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人文和自然的校园环境等给学生潜移默化而深刻的影响。

良好的校园文化以鲜明正确的导向引导、鼓舞学生,以内在的力量凝聚、激励学生,以独特的氛围影响、规范学生。

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施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这一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及类型(一)关于学校文化的界定有如下两类:第一,广义定义类。

认为学校文化是一种亚文化,是学校中形成的特殊文化,体现的是社会背景下以学校为地理环境圈,由全体师生在学校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精神、行为准则及其规章制度、行为方式、物质设施等的一种整合和结晶,其本质意义在于影响和制约学校内人的发展,其最高价值在于促进学校内人的发展。

第二,狭义定义类。

概括之,有“校园文化”说,以“校园文化”来指代“学校文化”,认为学校文化就是学校校园环境中存在的一切文化现象;有“校风”说,认为学校文化是学校的各种规范、行为和风尚;有“文化艺术活动厅”说,认为学校文化指在学校中开展的各种如歌咏、舞蹈、体育比赛等文艺活动;有“教风”说,认为学校文化反映的是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学风”说,认为学校文化反映的是一个学校的学习风气和氛围等等。

学校文化实质上是一种德育隐性课程。

通过学校文化,对学生进行道德熏陶,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道德规范,实现道德成长。

学校文化既包括了校园建筑、环境布置等显性的要素,也包括了人际环境、心理环境等隐性的要素。

(二)学校文化的类型:以学校文化的呈现形态进行分类,可以分为显性文化与隐性文化两部分。

1.显性文化包括了校园的物质环境,如校园场地布置、校园活动仪式等。

(1)、校园建筑具有德育价值:学生在不会“说话”的校园建筑里学习、活动,不知不觉地接受着道德教育。

(2)、校园仪式具有德育价值:如升旗、入团(队)宣誓、运动会入场等学校仪式,既是学校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也蕴涵着十分丰富的德育价值。

2.隐性文化包括校风、班风、人际关系等。

(1)、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是校园人际环境。

班级是学生精神成长的摇篮。

班级中的人际关系,会影响每一位学生的成长。

建立友爱、信赖、关心、负责、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就是最有德育价值的校园隐性文化。

(2)、丰富校园的精神生活,“使每一个人都能找到发挥、表现和确立自己力量和创造才能的场所。

(3)、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是“书香校园”,通过开展读书活动,鼓励学生读好书,在阅读生动感人、充满人性美的道德文选或文学作品中,激发对真善美之情以及对假丑恶的憎恨感。

从学校德育的对象来进行划分,可以将学校文化分成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等。

1、教师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部分,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代表教师群体共性的价值取向和和职业行为特征,并成为维系教师团体的一种精神力量,它甚至于决定着学校及其师生的发展走向。

通常教师文化表现出的独特的、具有传统色彩的特点。

2、学生文化表现为:1、尊重学生权利。

学生文化是学生孕育理想信念的摇篮;2、尊重学生需要。

关注学生、儿童的生存环境,促进学生的成长,实现人的发展的教育目的。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及重点1、总体目标:调查并分析影响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因素,研究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实施途径与方法,促进办学特色形成的基本途径和方法,走上文化立校,特色发展的道路。

并借此课题的研究为全校师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2、本课题侧重研究的是学校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以及制度文化3、研究的内容:(1).营造良好的校园艺术化环境,使环境发挥育人功能;校园环境艺术化是学校美育大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胡锦涛同志提出的教育要不断创新指示的一项重要举措,本着"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渐完善"的策略,全面实施校园环境艺术化工程,营造一个"校园环境美、文化底蕴厚、艺术氛围浓”的校园育人环境。

(2).打造学校特色建设的系统工程;学校特色建设的总体思路是:分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三个阶段梯次推进。

初级阶段——特色项目,即学校形成单项性特色;中级阶段——学校特色,即学校经过单项特色的拓展,形成鲜明的办学风格;高级阶段——特色学校,即学校将鲜明的办学风格拓展成与众不同的办学个性,形成整体性特色。

(3).研究富有特色的德育活动;以“浸濡、体验、内化”为要素的环境育人策略;以“感动、交流、提升”为内涵的特色纪念活动;以“阳光、生命、成长”为主题的特色教育活动;以“科技、读书、艺体”为代表的学生实践活动;以“个性、和谐、发展”为核心的学生社团活动。

通过特色德育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

(4).创办文化特色班级,促进学校文化的形成。

文化特色班级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

它是学生受教育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源之一,在很大程序上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素质的发展。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主旋律,新课程的终极目标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而构建班级特色文化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张扬,有利于整个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利于提升学校形象,丰富学校内涵,凸显学校特色。

因此,班级特色文化建设日益成为当今教育管理科学中的研究课题,也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点。

四、研究的原则⒈科学性原则在研究工作中,对学生现状的调查,必须是真实、客观的;在研究过程中必须贯彻“三实”(实事求是、踏踏实实、讲求实效)的原则。

⒉理论先导原则先进的教育行为,来源与先进的教育思想。

先进的教育思想,必须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

因此,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必须首先引导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用教育理论指导、规范课题研究工作。

⒊协调性原则本课题研究采取“研训管”一体化的原则,它把教育科研、学校发展、教学管理作为一个工作的整体,即在学校发展中,通过组织教师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活动,形成学校发展的特色,所以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各部门必须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

⒋超前性原则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必须为了使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发展,该项研究所确定的研究目标与适应未来教育发展的要求。

5、主体性与主导性相统一的原则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生是校园文化的主体,教职员工是校园文化的主导者,领导是校园文化的倡导者。

要把师生员工看作是学校生活的主人,是校园文化的建设者。

只有把主体性与主导性起来,才能调动他们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在参与建设中受到良好熏陶和教育。

五、研究的方法1、文献研究法:搜集、整理和运用现今国内外与校园文化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新课程理论,掌握新课程理念。

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靠的理论依据。

2、调查研究法:在师生中开展调查,对照校园文化建设要求,反思我们的办学特色,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

3、行动研究法: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法研究农村初中特色建设的内容、形式及价值,寻找促进全体师生共同和谐发展的特色初中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边学习边实践、边探索边反思总结,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应用有机结合起来。

4、经验总结法:在实践中对已经获得良好效果,并具有一定创新意义的教育活动进行回溯研究,做出系统总结。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本课题研究的周期为三年(二○一二年五月——二○一四年十二月),分三个阶段进行:㈠准备阶段(二○一二年五月~二○一二年十二月)⒈组织理论学习,撰写《理论综述》,奠定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⒉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现状的调查,撰写《研前调查报告》;⒊组建课题小组,构建课题研究网络;⒋制定《研究方案》;⒌提出课题申请,做好课题论证工作;⒍召开开题会议,布置研究计划、安排、要求,开展研究活动。

——本阶段的研究成果⒈《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与途径》申请表⒉《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与途径》开题报告3、《〈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与途径〉(理论综述)》㈡实施阶段(二○一三年一月~二○一四年七月)⒈开展“学校文化建设的方法与途径”的子课题研究——学校环境艺术化研究⒉开展“学校文化建设的方法与途径”的子课题研究——学校特色建设的系统工程⒊开展“学校文化建设的方法与途径”的子课题研究——富有特色的德育活动4. 开展“学校文化建设的方法与途径”的子课题研究——创办特色文化班级——本阶段的研究成果⒈学校环境艺术化画册画册⒉《研究报告(中期)》报告⒊《中期研究成果集》校本课程教材等㈢总结阶段(二○一四年八月~二○一四年十二月)⒈分析、总结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⒉提出验收申请、参加验收工作。

⒊召开结题会议,总结经验、表彰先进、推广研究成果。

——本阶段的研究成果⒈《研究报告(终端)》报告⒉《研究成果集》文集⒊学校建设活动成果集锦光盘七、组织机构及人员分工⒈组长:张学斌主持课题研究,负责指导、调整、协调课题组成员的研究过程)⒉成员:席伟曹大勇胡家耀丁全善张俊占琛刘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