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蚯蚓的人阅读理解及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 8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课后同步作业 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8.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bǔbo萝卜.( ) 卜.算子( )占卜.( )héng hèng眼波横.( ) 骄横.( )横.线( )二、解释下列词句。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眉眼盈盈处:才始:若:三、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并翻译。
1.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 )2.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 )四、课内阅读。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作者是代的。
体裁是,“卜算子”是,“送鲍浩然之浙东”是。
2.“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抒写了词人。
这句既写送,又送,表达了词人对的留恋,对的深情。
3.“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这两句写出了词人溢于言表,对友人鲍浩然的也隐藏在词句中。
4.“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几句中,词人把水比作, 把山比喻为 ,巧妙形象地描绘出眼前这幅。
8.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一、bo bǔbǔhéng hèng héng二、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
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山水交汇的地方。
方才。
如果。
三、1.比喻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2.设问要问行人去哪里?到山水交汇的地方。
四、1. 宋王观词词牌名题目 2.离别的情绪春归去友归去春朋友 3.惜春祝福之意 4.美人流动的眼波美人蹙起的眉毛诗情画意的山水图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次月考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卷面分总分得分★卷面分:2分一、看拼音写词语。
(12分)jiào huì( )jiǎo nà( )biàn lùn( )qīng cuì( )dàn shēnɡ( )kǒng bù( )xīshuài( )zǔlán( )lǐnɡyù( )qiūyǐn( )sōu chá( )cuīcù( )二、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鸿鹄.(hú) 机械.(xiè) 三弦.(xián)B.拨.开(bē)漩.涡(xuán)旋转.(zhuàn)C.花圃.(pǔ)锲.而不舍(qì)乘.坐(chéng)D.呈.现(chéng)载.人(zǎi)铺.盖(pū)三、选字填空。
四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分类复习 课外阅读拓展【部编版 含答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分类复习课外阅读拓展(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姓名:学号: .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邓稼先的十元奖金①“两弹元勋”邓稼先,当年作为总指挥,每次核试验,都要带头钻到巷道里去取样,甚至还要跑到沙漠里寻找爆炸后的原子弹碎片。
由于当时的防护条件很差,天长日久,他的身体遭受超剂量的核辐射。
1986年,邓稼先因全身核辐射造成大面积溶血性出血,被迫住进北京的一家医院。
②住院期间,他的好友来探望时,曾问他:“研究原子弹,国家究竟给了你多少奖金?”邓稼先回答:“原子弹10元,氢弹10元。
”当年原子弹爆炸成功,国家给的奖金是1万元,加上单位拿出的十几万元,最终按10元、5元、3元三个档次,分别发给当时参与研制的科研人员。
邓稼先拿的是10元。
③这点奖金,现在看来,的确是不值一提。
但重要的是,获奖者的着眼点不在这里,而是“志存高远”。
邓稼先的感人事迹和精神境界,为此做了鲜明注脚。
④为了研制“两弹”,邓稼先35岁隐姓埋名,离开繁华的都市,走进大漠深处。
这一走,就是28年!28年看不见故乡的花开花落,看不见长安街的车水马龙,听不到妻儿的欢声笑语。
多少个日日夜夜,他住在干打垒里,面前永远是如血的夕阳、如豆的灯光,是无边无际的荒漠、绵延起伏的雪山。
当时,科研条件也很差,没有高性能计算机,没有现代化车间,只能用古老的算盘计算实验数据。
邓稼先绝不是为了奖金之类的个人名利,而是要用满腔热血造出原子弹,浇铸国家强盛的根基。
⑤曾经有一位战友问他:“稼先,你说再过几十年,人们还记得我们这些人的名字吗?”邓稼先微微一笑,说:“记得或者不记得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们为国家做了我们应该做的事。
”他想的,绝不是奖金之类的个人名利,而是深爱的祖国和人民,他在意的是自己该做的事做到了没有。
他是这样说的,更为此践行了一生。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颤动着嘴唇,断断续续说出几个字:“我……为了……这件事……死了,值得!”他死而无憾,走得安然。
第六单元“保护环境”(主题阅读)-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统编版)
知识点: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本单元围绕“保护环境”的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只有一个地球》《青山不老《三黑和土地》四篇课文,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古诗三首》中《浪淘沙》(其一)一诗中,前两句写实,写出了黄河雄伟的气势;后两句想象,表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江南春》一诗抓住了黄莺、红花、绿叶、水乡、山城、酒旗、春风、寺院、楼台等景物写出了江南春天的特点。
《书湖阴先生壁》一诗前两句赞美湖阴先生家里庭院的清幽,后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一水”“两山”以人的思想。
《只有一个地球》采用科学小品文(文艺性说明文)的形式,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青山不老》一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讲述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辛的生活条件,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并造福于后代的故事。
《三黑和土地》这首诗以“三黑和土地”为题,交代了写作对象,表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对土地失而复得的喜悦心情,抒发了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四篇文章体现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号召人们要爱护环境、珍爱地球家园。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围绕这个语文要素,本单元进行了系统的安排。
《只有一个地球》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关键句,把握主要观点,并体会课文是怎样一步一步得出最后的结论的。
《青山不老》让学生关注课题,思考为什么课文说“青山不老”。
《三黑和土地》引导学生结合诗句,把握农民看待土地的态度。
语文园地的“词句段运用”中,通过具体例子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应如何抓住关键句,把握一段话的主要观点。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学写倡议书”。
倡议书属于应用文,一般都有一个明确的写作目的,本次习作围绕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等话题展开,与单元主题相呼应,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思考和对环保必要性的认,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应用文写作的能。
【优化指导】2015届高三人教版语文总复习 第1部分 第2章 专题1 第4节 检测Word版含答案
第一部分第二章专题一第四节小说阅读(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当玫瑰开花的时候[智利]佩德罗·普拉多老园丁培育出了许多许多品种优良的玫瑰花。
他像蜜蜂似地把花粉从这朵花送到那朵花去,在各个不同种类的玫瑰花中进行人工授粉。
就这样,他培育出了很多新品种。
这些新品种成了他心爱的宝贝,也引起了那些不肯像蜜蜂那样辛勤劳动的人的妒忌。
他从来没有摘过一朵花送人。
因为这一点,他落得了一个自私、讨人厌的名声。
有一位美貌的夫人曾来拜访过他。
当这位夫人离开的时候,同样也是两手空空没有带走一朵花,只是嘴里重复嘟囔着园丁对她说的话。
从那时起,人们除了说他自私、讨人厌之外,又把他看成了疯子,谁也不再去理睬他了。
“夫人,您真美呀!”园丁对那位美貌的夫人说,“我真乐意把我花园里的花全部都奉献给您呀!但是,尽管我年岁已这么大了,我依旧不知道怎样采摘,才能算是一朵完整而有生命的玫瑰花。
您在笑我吧?哦!您不要笑话我,我请求您不要笑话我。
”老园丁把这位漂亮的夫人带到了玫瑰花园里,那里盛开着一种奇妙的玫瑰花,艳红的花朵好像是一颗鲜红的心被抛弃在蒺藜之中。
“夫人,您看,”园丁一边用他那熟练的布满老茧的手抚摸着花朵,一边说,“我一直观察着玫瑰开花的全部过程。
那些红色的花瓣从花萼里长出来,仿佛是一堆小小的篝火喷吐出的红彤彤的火苗。
难道把火苗从篝火中取出来还能继续保持着它那熊熊燃烧的火焰吗?花萼细嫩,慢慢地从长长的花茎上长了出来,而花朵则出落在花枝上。
谁也无法确切地把它们截然分开。
长到何时为止算是花萼,又从何时开始算作花朵,我还观察到当玫瑰树根往下伸展开来的时候,枝干就慢慢地变成白色,而它的根因地下渗出的水的作用,又同泥土紧紧地结合起来了。
“如果我连一朵玫瑰花该从哪儿开始算起都不知道,那我怎么能把它摘下来送给他人?要是硬行把它摘下来赠送给别人,那么,夫人,您知道吗,一种断残的东西其生命是十分短暂的?“每年到了十月,那含苞待放的玫瑰花蕾绽开了。
【部编语文】二年级阅读理解易错剖析含解析
【部编语文】二年级阅读理解易错剖析含解析一、二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训练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时辰到了,它清醒了过来,再也不是以前那条笨手笨脚的小毛虫。
它灵巧地从茧子里挣脱出来,惊奇地发现自己身上生出了一对轻盈的翅膀.上面布满色彩斑斓的花纹。
它愉快地舞动了一下双翅,如绒毛一般,从叶子上飘然而起。
它飞啊飞,渐渐地消失在蓝色的雾霭之中。
(1)小毛虫从茧子里挣脱出来后变成了________。
(2)从哪句话可以体会到它身体的“轻盈”?用横线从文段中画出来。
(3)“它”会飞到什么地方?会做些什么?请你发挥想象写一写。
【答案】(1)蝴蝶(2)它愉快地舞动了一下双翅,如绒毛一般,从叶子上飘然而起。
(3)“它”会飞到美丽的花园里跳舞。
【解析】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揠苗助长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 自言自语地说:“我的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
他回到家里,一边喘气一边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他的儿子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第二天跑到田里一看,禾苗都枯死了。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盼望---________ 烦躁---________(2)为了使禾苗赶快长高,故事中的这个人想了一个什么办法,请在文中用“横线画出相关句子。
(3)结合前后文,推测一下词语的意思。
揠苗助长:________筋疲力尽:________(4)我觉得这个人的办法________,因为________。
读了这个故事,我想告诉小朋友________。
【答案】(1)巴望;焦急(2)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3)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累的一点力气都没了(4)是错误的;禾苗拔高后就死了;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名校期末真题卷(三)【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名校期末真题卷(三)(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姓名:考号:得分:.一、积累运用。
(30分)(一)按要求完成下列选择题。
(20分)1.下列四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涟漪.(yī)旖旎.(nǐ) B.踉跄.(cànɡ)踌躇.(chú)C.恐吓.(xià)湖泊.(bó) D.绊.倒(pàn)龇.牙(zī)2.下列四组词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A.手疾眼快半信半疑B.心惊胆战一声不吭C.磨拳擦掌兴致勃勃D.出谋划策跃跃欲试3.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使用得不恰当的一句是()A.偶遇童年时候的小伙伴,李小可的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
B.张教授的论文总是一针见血....地指出社会上存在的问题。
C.爸爸寻找走丢的小猫时的举止,让人哭笑不得....。
D.小溪里风平浪静....,溪水哗哗地流着。
4.下列诗句的书写与作者完全正确的是()A.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针。
(杨万里)B.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杨万里)C.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雷震)D.遗民泪尽胡尘里,遥望王师又一年。
(辛弃疾)5.下列对加点字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有的人)B.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给……看)C.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春天)D.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傍晚时分)6.下面对课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威尼斯的小艇》一文描写了威尼斯夜晚的样子,体现了威尼斯的活力。
B.《军神》一文,通过对刘伯承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他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
C.《景阳冈》一文是按照“喝酒、上冈、打虎、下冈”的顺序来写的。
D.《手指》一文语言风趣幽默,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五根手指的特点和作用。
7.下列不同年龄段,按照从大到小顺序排列的是()A.古稀期颐花甲而立不惑弱冠B.期颐古稀花甲不惑而立弱冠C.期颐花甲古稀不惑弱冠而立D.古稀花甲期颐而立不惑弱冠8.下列对于汉字的认知和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字产生于五千年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沿用至今。
人类的挚友蚯蚓阅读答案
人类的挚友蚯蚓阅读答案【篇一:语文五年级期末复习资料3】运用(1-14小题每题只可选择一个答案,多选不得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是第( 4 )组。
2.下列词语中含有错别字的是第( 3 )个。
①吉祥如意②光阴似箭③举世闻明④惊心动魄3.根据拼音依次选择合适的字组成词语,正确的是第( 3 )组。
①厉历利励立②历厉利立励③历厉立利励④历厉立励利4.2008年北京奥运会被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先生誉为“无与伦比的奥运会”。
这句话中“无与伦比”的意思应该选择第( 4 )个。
①非常完美,无法与伦敦奥运会相比。
②非常完美,不需要与其他奥运会相比较。
③非常完美,没有一点儿缺点。
④非常完美,没有能与它相比的。
5.祖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人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如果请你用一个成语形容这种变化,你想选择第( 3 )个。
①热火朝天②天崩地裂③翻天覆地④惊心动魄6.下列词语中与“提高”一词搭配不当的是第( 2 )个。
①效率②作风③成绩④水平7.根据句子意思依次选词填空,正确的是第( 4 )组。
母亲节到了,为了感谢妈妈对我的关爱,我精心制作了贺卡并在上面留下了真情():“妈妈,您无时无刻不让我()到母爱的无私!”我的话深深感动了妈妈,她()地说道:“你真是一个懂得()的孩子!”①感受感慨感恩感言②感言感受感恩感慨③感言感恩感受感慨④感言感受感慨感恩8.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解释正确的是第( 3 )个。
①刻舟求剑求:恳请。
.②郑人买履履:帽子。
.③走遍天下书为侣侣:同伴。
.④欲穷千里目欲:将要。
.9.下列句子中关联词语使用错误的是第( 1 )句。
①春联读起来(尽管)抑扬顿挫,(还)能使我们领略语言的无穷奥妙。
②我们(如果)对着激光看,眼睛(就)会严重受损以至永久失明。
③法布尔的《昆虫记》(既)是一部严肃的科学著作,(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
④(因为)孔子的教育思想对中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后人称他为“万世先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课外阅读(有答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课外阅读(有答案)班级姓名_____ 成绩_____一、课外阅读.一只小钟一只新组装好的小钟放在了两只旧钟当中.两只旧钟“滴答”“滴答”一分一秒地走着.其中一只旧钟对小钟说:“来吧,你也该工作了.可是我有点担心,你走完三千两百万次以后,恐怕便吃不消了.”“天哪!三千两百万次.”小钟吃惊不已.“要我做这么大的事?办不到,办不到.”另一只旧钟说:“别听他胡说八道.不用害怕,你只要每秒"滴答’摆一下就行了.”“天下哪有这样简单的事情?”小钟将信将疑.“如果这样,我就试试吧.”小钟很轻松地每秒钟“滴答”摆一下,不知不觉中,很长时间过去了,它摆了三千两百万次.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半信半疑()惊讶()2.文中的小钟需要摆次.3.小钟是如何做的?用“”画出相关的语句.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①每个人要做的工作太多,真累②做事情不要先害怕,只要努力做好每一件事,并且能够坚持下来,就能取得成功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14分)家乡放寒假了,小熊和小猫各自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小熊的家乡在寒冷的北方。
那儿已经下起了鹅毛大雪,大树披上了银色的大衣,麦苗盖上了雪白的被子。
大地是白的,房子也是白的…多美的银色世界啊!小朋友们穿着暖和的衣裳,有的在堆雪人,有的在打雪仗,有的在溜冰,玩得热火朝天。
小熊写信告诉小猫:“我的家乡是银色的,我很热爱我的家乡,欢迎你来做客。
”小猫的家乡在温暖的南方。
那儿到处是鲜花,有黄色的菊花,有粉色的异木棉,有紫色的蝴蝶花…多美的彩色世界啊!小朋友们有的在草上捉迷藏,有的在小河边放风等,有的在树林里玩游戏,真开心呀!小猫也写信告诉小熊:“我的家乡是彩色的,可美了,你来我的家乡做客吧!”(1)短文共有个自然段.(2分)(2)根据短文内容选一选,正确的画“ ”.(2分)小熊的家乡在(北方南方),小猫的家乡很(温暖寒冷).(3) “麦苗盖上了雪白的被子”中的“被子”指()(2分)(4)根据短文内容填空.(4分)()的大衣()的衣裳()的异木棉()的家乡(5)第二自然段中“热火朝天”的意思是()(2分)A.气温高B.天气热得像火一样C.热情高,很欢快(6)寒假时,你的家乡会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是这种颜色?想一想,写一写.(2分)三、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2023届湖南省新高考模拟预热卷(三)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后来,爷就当了村长。当了村长,就走方字步,在村道里走,人人见了都问候。爷怎样经管着村子,他不甚清楚,但在爷当村长的几年里,沙白村一下子成了远近闻名的先进村。是过了两年吧,村里又是敲锣打鼓。婆问爷:咋又敲锣鼓哩?爷说:社会又变呀,要地呀。这就是成立了人民公社。
7.对于“爷吃土”这一行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全文看,“爷吃土”的行为虽有悖于生活常理,却符合人物的情感逻辑。
B。
C.“他”将爷比做蚯蚓,爷笑着承认,表现了爷对自己农民身份的深度认同。
D.说明了爷对土地感情之深超越家族的其他人,为后来其担任村长做了铺垫。
他说十八亩地,是他看到的也是经过的,收了,分了,又收了,又分了,这就是社会在变化。社会的每一次变化就是土地的每一次改革,这土地永远还是十八亩呀,它改革着,去演绎了几代人的命运啊!
他说完故事,我让他带我去十八亩地看看。十八亩地果然还被围墙围着,地很平,没有庄稼,长着密密麻麻一人多高的蒿草。突然,地的南头嘎喇喇一声,飞起了一只鸟,我们即认出那是野鸡。怎么会有野鸡?野鸡是能飞的,但它飞不高也飞不远,围墙之外都是楼房它是从哪儿来的?我们都疑惑了。
8.文本一中同一土地,却有“十八亩地”“一块土地”两种称谓,其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请你结合文本进行简要分析。
9.文本一是如何表现文本二所说的“个体与历史、现实之间的精神纠葛”的?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C.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D.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4.两则材料在论证方面有哪些异同点?请简要概括。
5.某城市曾经是京杭大运河上的繁华之地,而今为了顺应新时代发展,如何发挥运河在现代文明建设中的作用?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五年级语文期末练习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38分)一、根据拼音或课文内容完成相应填空。
(21分)1. 看拼音写词语。
2.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应填空。
(1)古诗词中有画,王维用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我们描绘了明月朗照、泉水淙淙的画面。
古诗词中有情,张继用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旅途中的满怀愁绪;纳兰性德借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远征将士的思乡之情。
(2)美哉,我少年中国,____________。
壮哉,我中国少年,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则眼不看仔细。
三到之中,___________。
心既到矣,______________?3. 从下列各题中找出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1)A.镜匣.(jiá) B.允诺.(nuò) C.侮.辱(wǔ) D.划.归(huà)()(2)A.眼睑.(jiǎn) B.垂蔓.(màn) C.强.逼(qiáng) D.削.弱(xuē)4. 从下列各题中找出有错别字的一项,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1)A.夜暮 B.联结 C.妨碍 D.得意扬扬()(2)A.解决 B.亲密 C.烦琐 D.金壁辉煌四、选择正确答案,将选项填在括号里。
(14分)5. 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默而识.之(见识)B. 万马齐喑.(沉默)C. 美中不足.(充分,够量)D. 完好无缺.(欠缺)6. 下列加点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A. 12月份以来,我国对疫情防控措施持续优化,为是扩大生产,让老百姓安居乐业....。
B. 小学生写作文要表达出真情实感....。
C. 说起盐城,王叔叔夸夸其谈....,不停赞叹盐城是一个让人打开心扉的地方。
文学类文本郭沫若《漆园吏游梁》阅读练习及答案(河北2023学年高二上)
河北2023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考试(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漆园吏游梁,郭沫若庄周自从他夫人死后,率性把漆园吏的徽职丢掉,他的门徒们也就逐渐地风流云散了。
他回到宋国来,寄居在一所陋巷里面,把剩下的余钱去买了些个麻来打草鞋过活。
他一面打草鞋,一面却在冥想着宇宙间消长盈虚的道理。
“苎麻的种子播在田地间,受着温暖的阳光护摄,受着清和的春风吹煦,无端地抽出了青春的苗条。
苗条枯萎了,筋骨成了麻,我如今在把它打成草鞋。
我这打成的草鞋,被人践踏穿了的时候,又要委弃在不知道什么地方的污潴里了。
……“人的一生不就是这样的吗?青葱自乐的时代没有多时,成了可供人利用的器皿,也没有什么荣幸。
”他一面冥想,一面打他的草鞋,因此他的工程也进行得很慢。
一双草鞋三天也打不成,五天也打不就。
卖得好的时候,可以卖个一两双,卖得不好的时候,只有原样而去、原样而回。
有一次,接连几天一双草鞋也卖不出,他是饿得不能忍耐了。
他记起有一位旧友在管河堤的事情,他便挨着饿,提了几双草鞋想去向他贳两升小米。
他好容易才走到了河边,他觉得不象他自己在走,好象有股风吹送一团野火在路上蔓延。
那时候他实在是一团火,一团饥火好象把他身上穿的一件破布衣裳,把他手上提的草鞋都要燃毁了的一样。
火看看快要熄了,被风一吹又渐渐燃炽起来,他好容易才燃到了河边。
在河水里面照了照自己的面孔。
——“啊,你就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庄周夫子吗?我几乎不认识你了。
你的颈子怎瘦得那么细长,就好象白鹤的颈子一样?你的面孔怎变得那么黄熟,就好象臃肿的南瓜?啊,假如你真是南瓜的时候呵!”正当他在照影自嘲的时候,他听见有得得的马蹄声走来。
他抬头一看,才看出就是那位做河堤监督的朋友。
他看见他的朋友,就好象炉火遇着油煤一样,热烈烈地便去接着:——“啊啊,朋友,你来得真是恰好!我有好几天没吃馒头了。
我这里有几双草鞋作抵押,请你贳几升小米给我煮粥吃罢!”——“啊啊,朋友,你来得却是不凑巧。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1. 阅读文段,完成练习。
寒冬腊月,大雪纷飞。
北风________一样狂吼,崖缝里冷得________。
寒号鸟重复着哀号:“哆哆哆,哆哕哆,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做窝。
”天亮了,太阳出来了,喜鹊在枝头呼唤寒号鸟。
可是,寒号鸟已经在夜里冻死了。
(1)选一选,填一填。
①像冰窖②像狮子北风______一样狂吼,崖缝里冷得______。
(2)这两段话的主要内容是()(3)你认为寒号鸟被冻死的原因是什么?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爸爸接着说:“糖呢,是用甘蔗汁、甜菜汁熬出来的。
甘蔗、甜菜也要有人种。
熬糖的时候,要有工具,还得有火……就算米糕做好了.还得要人包装、送货、销售,这些又需要很多人的劳动。
”爸爸拿起面前的糕,说:“你看,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
”孩子听了爸爸的话,仔细想了想,说:“爸爸,这糕的确应该叫‘千人糕’啊!”(1)给多音字组词。
种zhòng______ zhǒng______好hǎo______ hào______的de______ dí______(2)照样子写词语。
例:平平常常:______、______例:想了想:______、______(3)找出带有省略号的句子。
______(4)我们穿的衣服、用的文具等,都经过了很多人的劳动,举个例子说一说。
3. 阅读《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第2自然段,完成练习。
张择端画这幅画的时候,下了很大功夫。
光是画上的人物,就有好几百个: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有撑船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有留着长胡子的道士,有走江湖的医生,有摆小摊的摊贩,有官吏和读书人……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
(1)用横线画出这段话的中心句。
(2)文中提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摊贩、官吏和读书人,文中“……”表示______ 。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试卷检测卷(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一、读拼音写汉字。
(10分)zhēn lǐyíwèn sōu jíqiūyǐn jīyù()()()()()máng rén jiāsùbōlíkǒng bùxīshuài()()()()()二、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盲人目标意见惟恐B.学说创立论文凝问C.领域机遇实验学院D.昏倒肥胖安定洗燥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3分)A.“自愧弗如”中的“弗”是“不”得意思。
B.《周易》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C.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D.“声泪俱下”一词中“俱”的意思是“家具”四、按照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9分)1.下面选项中,描写春天美景的一项是:()A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B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C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下面选项中,描写生命力顽强的一项是:()A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C千磨万击还坚劲,立根原在破岩中。
D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3.按照要求排列顺序,并把序号写在括号内。
(1)老师可能了解了小丽的藏书情况。
(2)老师不可能不了解小丽的藏书情况。
(3).老师完全了解了小丽的藏书情况。
(4)老师怎么可能不了解小丽的藏书情况呢?(5).老师可能真的了解了小丽的藏书情况。
按照语气由轻到重排是()A.⑤③②④①B.①⑤③②④C.①⑤③④②D.③②④①⑤五、把下列句子组成一段通顺流畅的话,在()里填上序号。
(6分)()就在这春光明媚,花开草长的季节,那些无名的野花也默默无闻地出现了,悄悄地把色彩和芳香送给人们。
()千千万万个普通劳动者,他们不正是开放在祖国大地上的无名花吗?()我喜欢无名花——那些生长在大自然中的叫不上名儿的野花。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类文阅读17 松鼠附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类文阅读-17 松鼠沙漠之舟——骆驼(节选)骆驼耐饥耐渴、性情温顺、不畏风沙、善走沙漠,被世界公认为“沙漠之舟”,是沙漠地区必不可少的交通运输工具。
骆驼有单峰、双峰两种。
我国所产的骆驼是双峰驼,身高2米,重约450公斤,寿命可达35—40岁。
骆驼原为野生,四千多年前被驯化,现野生骆驼在世界上几乎已绝迹,仅在我国内蒙古西部、新疆戈壁和甘肃北部人迹稀少的地方还能发现,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沙漠环境恶劣、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很大,水源、植物稀少。
骆驼长期在沙漠生活,身体机能具有一系列的适应能力。
它的眼有两排又长又浓的睫毛,耳壳内有密生的耳毛,鼻孔内有挡风瓣膜,可以阻拦风沙的侵袭。
它的足底有约0.5厘米厚的肉垫,可耐受沙漠70—80℃的高温或冬季的严寒。
骆驼全身披有约10厘米长的褐色绒毛,冬天可以用来抗寒,夏季在绒毛与皮肤间形成降温的间隙,能防止高温辐射热。
骆驼有惊人的耐力,在气温50℃、失水达体重的30%时,还能20天不饮水;它还能负重200公斤以每天75公里的速度连行4天。
骆驼的驼蜂是用来储存脂肪的,最多时能盛50公斤脂肪,约占体重的1/5。
骆驼的胃和肌肉能贮存一定量的水,它的胃一次可贮水近百公斤。
因而,在一时找不到食物和水的情况下,它可以动用贮存的脂肪和水维持生命。
另外,骆驼的嗅觉特别灵敏,能在3里内辨察和感觉到远处的水源。
在茫茫的沙漠里,这个本领可谓至关重要。
(选自《趣味生物365》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第一自然中引号的作用是()A.表示引用。
B.表示特定称谓。
C.表示特殊含义。
D.表示讽刺和嘲笑。
2.用“”画出骆驼的生存环境。
3.判断正误。
对的打“√”,错的打“×”。
(1)骆驼有单峰、双峰两种。
我国所产的骆驼是双峰驼。
()(2)骆驼原来是野生的,四千多年前被驯化,现在世界上已经没有野骆驼了。
()(3)骆驼能利用驼峰贮存水,利用胃和肌肉贮存脂肪。
()4.骆驼为什么能够在沙漠中生存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卖蚯蚓的人》阅读练习
《卖蚯蚓的人》阅读练习我每天到玉渊潭散步。
玉渊潭有很多钓鱼的人。
钓鱼旺季常可以碰见一个卖蚯蚓的人。
他慢慢蹬着一辆旧自行车,有时扶着车慢慢走。
走一截,扬声吆唤:蚯蚓来——有的钓鱼的就从水边走上堤岸,向他买。
来买的掏出一毛钱,他就从一个原来装油漆的小铁桶里,用手抓出三十来条,放在一块旧报纸里,交过去。
有人只买五分钱的,也有人要求再添几条。
“添几条就添几条,一个这东西!”蚯蚓这东西,泥里咕叽,原也难一条一条数得清,用北京话说,“大概其”就得了。
这人长得很敦实,五短身材,腹背都很宽厚,看起来是不会头疼脑热、感冒伤风的。
衣服都是宽宽大大的,褪了色,而且带着泥渍,但都还整齐。
脸上说不清是什么颜色,只看到风、太阳和尘土。
只有他剃了头,刮了脸,才看到本来的肤色。
新剃的头皮雪白,下边一张红脸,看起来就像一件旧铜器在盐酸水里刷洗一通,刚刚拿出来一样。
天天见面,熟了,我们碰到了总要点点头,招呼招呼,寒暄两句。
有时他在钓鱼人多的岸上把车子停下来,我们就说会子话。
我问他一天能卖多少钱。
“一毛钱三十条,能卖多少!块数来钱,两块,闹好了能卖四块钱。
”“不少!”“凑合吧。
”“您一直就卖蚯蚓?”“不是!我原来在建筑工地上当壮工。
退休了。
退休金四十几块,不够花的。
”我算了算,连退休金加卖蚯蚓的钱,有百十块钱,断定他一定爱喝两盅。
我把手圈成一个酒杯形,问:“喝两盅?”“不喝。
烟酒不动!”那他一个月的钱一个人花不完,大概还会贴补儿女一点。
“我原先也不是卖蚯蚓的。
我是挖药材的。
后来药材公司不收购,才改了干这个。
”他指给我看,“这是益母草,这是车前草,这是红苋草,这是地黄……这玉渊潭到处是钱!”“您怎么会认药材的?是家传?是学的?”“不是家传。
有个街坊,他挖药材,我跟着他,用用心,就学会了。
这北京城,饿不死人,你只要肯动弹,肯学!”我在玉渊潭散步,经常遇见的还有两位,一位姓乌,一位姓莫。
乌先生在大学当讲师,莫先生是一个研究所的研究员。
乌先生听我和卖蚯蚓的闲谈,问我:“你为什么对这样的人有兴趣?从价值哲学的观点来看,这样的人属于低级价值。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期中复习选择题专练(有解析)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期中复习选择题专练(有解析)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期中复习选择题专练(3)附答案解析1.下列词语前后搭配都恰当的一项是()A.理解独特声音清脆技巧简练B.群星闪烁云彩呼啸烟波浩渺C.和睦相处凝神谛听争夺权力D.绿树葱笼展示财富群星弥漫2.下列词语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唾沫tuò嘟囔nang B.黄焖鸡mè搅和hoC.咽唾沫yàn 大匙chíD.孥孥nú肿胀zhǒng3.在下列特定的语言场合中,语言不得体的一项是()A.某图书馆的墙上挂了一幅标语:“求知使人进步,知识就是力量。
”B.某中学有一个教室贴了一幅标语:“人生求痛快,先痛而后快。
”C.某中学校门口立了一块告示牌:“同学,进出学校请佩戴校徽。
”D.某体育馆内挂了一幅标语:“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那个星期天》一文中,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是“我”的心情。
B.《北京的春节》一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
C.《为人民服务》一文是毛泽东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所作的一篇演讲稿。
D.《匆匆》一文主要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表达了对时间飞逝的惋惜和感叹。
5.下面对人物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A.《少年闰土》——闰土是一个聪明、有本领、见识广的人。
B.《月光曲》——贝多芬是一个热爱音乐、有同情心的人。
C.《穷人》——桑娜是一个怕丈夫、胆小、做事不考虑实际情况的人。
D.《猎人海力布》——海力布是一个热心助人,不求回报,舍己救人的英雄。
6.下列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②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③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④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A.比喻夸张拟人对偶B.比喻对偶拟人夸张C.拟人对偶比喻借代D.借代夸张比喻对偶7.下面四个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哪一句?()A.由于生活水平改变了,人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第二单元常考易错真题检测卷(试题)-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常考易错真题检测卷(试题)-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部编版一.选择题(共5小题)1.(2021•阿坝州模拟)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逶迤.(yí) 丸.子(w ǎn ) 磅.礴(páng ) 岷.山(mín )B .沉着.(zhu ō) 崎岖.(q ū) 宾.客(bìn ) 诞.生(dàn )C .擎.天(qíng ) 电钮.(niú) 瞻.仰(zh ān ) 围歼.(ji ān )D .臻.备(zh ēn ) 璀璨.(càn ) 皖.南(w ǎn ) 千钧.(j ūn )2.(2021秋•大洼区期末)《狼牙山五壮士》跳崖后葛振林和( )幸存下来。
A .马宝玉B .胡德林C .胡福才D .宋学义3.(2022•东莞市)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痛.击敌人( )A .疾病、创伤等引起的难受的感觉B .悲伤C .尽情地;深切地;彻底地4.(2021秋•高邑县期末)下列名言警句中表现普通人忧国忧民情怀的是( )A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B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C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D .位卑未敢忘忧国。
5.(2021秋•金寨县期末)选词填空,恰当的一项是( )①五位壮士 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
②三座大殿 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
③在一横一竖的交点的南面,场中 着一根电动旗杆。
A .挺立 屹立 矗立B .挺立 矗立 屹立C .屹立 矗立 挺立D .屹立 挺立 矗立 二.填空题(共9小题)6.(2021•达州模拟)读拼音,写汉字。
日k òu 指hu īxuán崖shī体mò盘háo迈zhǎn钉截铁7.(2021秋•任丘市期末)读拼音,写词语。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xuān gào成立,开启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卖蚯蚓的人读后感
卖蚯蚓的人读后感
平凡的人物,从中又折射出不平凡。
作者以朴实清新的笔触写那些平凡实在的人,写他们的生活,写他们的生,写他们的死,写他们的所想,写他们的所做,写他们的欢乐,写他们的悲伤……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作者都写,天大的事儿,芝麻绿豆的小事儿。
詹大胖子,连老大,八千岁,高阎王,王四海,陈四,陈小手……嫁娶,生孩子,卖椒盐饼子西洋糕,卖米,唱戏,求雨,买奖券,卖艺……作者写了许多“小人物”,写了许多仿佛并“不值一提”、“微乎其微”的“小事儿”,但从中却透露出生活的酸甜苦辣,人世的悲欢离合。
作者正是以这样的人和这样的事去阐释生活,阐释人生。
到底什么是真正的生活?这就是。
什么是真正的人生?这就是。
第一次读汪曾祺的小说,我就被吸引住了,深深地。
我只感觉他的小说中充满了无穷的生活的乐趣。
我为小说中的人物而哭而笑,而喜而悲。
平凡的百姓永远是生活的主题,平凡的百姓永远是历史的主题。
我很欣赏作者在《小说三篇》之一《卖蚯蚓的人》中所说的几句话:“我对所有的人都有兴趣,包括站在时代前列的人和这个汉俑一样的卖蚯蚓的人”“我要了解他们吃什么和想什么”“我是个写小说的人,对于人,我只想了解、欣赏,并对他们进行描绘,我不想对任何人作出论断”“我对人,更多地注意的是他的审美意义”。
正如此说,作者在他的每篇小说中几乎不作议论,只是很自然地展示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的原型,让读者去感受那种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美。
生活中处处都有美,我想这正是源于它的琐细,它的亲昵,它的真实。
《小学生汪曾祺读本》阅读练习
《小学生汪曾祺读本》读后感今天,我读了一本名叫《小学生汪曾祺读本》的书,这本书是现代作家汪曾祺爷爷写的短文。
汪爷爷是上世纪20年代出生于江苏高邮的书香门第,因为他的祖父、父亲都是读书人,所以他从小就读《论语》,长大后经常写作、作旧诗、画国画,并写了一手好书法,而且还会做菜,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这本书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文章应该是《五味》了。
在这篇文章中,汪爷爷介绍了全国好多地方人们的饮食习惯。
写得细腻而又有声有色、生动现象。
令我垂涎三尺。
汪爷爷的一篇文章竟然会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写作水平真是太高了,值得我们去了解一下。
这篇文章让我明白了:每一个地方都有独特的饮食,每一个地方的人都有独特的口味。
从这篇文章中,我了解到很多有关饮食方面的知识,我决定长大后也要去各地品尝一下独特的风味。
另一篇《葡萄月令》也是令我印象深刻。
这篇文章按时间顺序记录了葡萄生长的过程。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明白了原来种葡萄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
这使我理想到我们的粮食也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和葡萄一样来之不易,而我原来却毫不在乎,经常浪费,今后也要珍惜。
我也很想种-棵葡萄树,尝试一下自己的劳动果实。
这本书还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
《师恩母爱》讲了汪爷爷幼稚园老师的故事;《五小的校歌》讲了汪爷爷小学时那荡气回肠的校歌;《跑警报》讲了汪爷爷大学是躲避日军空袭的事。
都很精彩,让人身临其境。
汪爷爷小时侯除了读书就是玩,这种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着实令我向往。
我的童年也很幸福,在家有爸爸妈妈无微不至的照顾,在学校有小伙伴玩耍。
我希望每一个小朋友都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
《小学生汪曾祺读本》练习题一、填空题1、《小学生汪曾祺读本》里面的文章都是汪曾祺写的,他是著名的、被誉为“。
”2、《我的家乡》写的汪曾祺的家乡是,其中写的最精彩的部分是。
3、在《五味》一文中写了、、、、五味,还有一种非常特殊的味道是。
二、选择题1、对《梧桐》一文中“无事的诗人吃了一惊:啊!秋天了!”中的“无事”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无事就是指诗人的无所事事,游手好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卖蚯蚓的人阅读理解及答案
卖蚯蚓的人
汪曾祺
我每天到玉渊潭散步。
玉渊潭有很多钓鱼的人。
钓鱼旺季常可以碰见一个卖蚯蚓的人。
他慢慢蹬着一辆旧自行车,有时扶着车慢慢走。
走一截,扬声吆唤:蚯蚓来——
有的钓鱼的就从水边走上堤岸,向他买。
来买的掏出一毛钱,他就从一个原来装油漆的小铁桶里,用手抓出三十来条,放在一块旧报纸里,交过去。
有人只买五分钱的,也有人要求再添几条。
“添几条就添几条,一个这东西!”蚯蚓这东西,泥里咕叽,原也难一条一条数得清,用北京话说,“大概其”就得了。
这人长得很敦实,五短身材,腹背都很宽厚,看起来是不会头疼脑热、感冒伤风的。
衣服都是宽宽大大的,褪了色,而且带着泥渍,但都还整齐。
脸上说不清是什么颜色,只看到风、太阳和尘土。
只有他剃了头,刮了脸,才看到本来的肤色。
新剃的头皮雪白,下边一张红脸,看起来就像一件旧铜器在盐酸水里刷洗一通,刚刚拿出来一样。
天天见面,熟了,我们碰到了总要点点头,招呼招呼,寒暄两句。
有时他在钓鱼人多的岸上把车子停下来,我们就说会子话。
我问他一天能卖多少钱。
“一毛钱三十条,能卖多少!块数来钱,两块,闹好了能卖四块钱。
”
“不少!”
“凑合吧。
”
“您一直就卖蚯蚓?”
“不是!我原来在建筑工地上当壮工。
退休了。
退休金四十几块,不够花的。
”
我算了算,连退休金加卖蚯蚓的钱,有百十块钱,断定他一定爱喝两盅。
我把手圈成一个酒杯形,问:“喝两盅?”
“不喝。
烟酒不动!”
那他一个月的钱一个人花不完,大概还会贴补儿女一点。
“我原先也不是卖蚯蚓的。
我是挖药材的。
后来药材公司不收购,才改了干这个。
”他指给我看,“这是益母草,这是车前草,这是红苋草,这是地黄……这玉渊潭到处是钱!”
“您怎么会认药材的?是家传?是学的?”
“不是家传。
有个街坊,他挖药材,我跟着他,用用心,就学会了。
这北京城,饿不死人,你只要肯动弹,肯学!”
我在玉渊潭散步,经常遇见的还有两位,一位姓乌,一位姓莫。
乌先生在大学当讲师,莫先生是一个研究所的研究员。
乌先生听我和卖蚯蚓的闲谈,问我:
“你为什么对这样的人有兴趣?从价值哲学的观点来看,这样的人属于低级价值。
”
莫先生不同意乌先生的意见:“不能这样说。
他的存在就是他的价值,你不能否认他的存在。
”
“他存在,但是充其量,他只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填充物。
”
“就算是填充物,‘填充’就说明他存在的意义。
你不能否认他也是社会结构的组成部分,哪怕是极不重要的一部分。
就像自然界需要维持生态平衡一样,社会也需要有生态平衡。
从某种意义说,这种人也是不可缺少的。
”
“我们需要的是走在时代前面的人,呼啸着前进的、身上带电的人!而这样的人是历史的遗留物。
这样的人生活在现在,和生活在汉代没有什么区别,——他长得就像一个汉俑。
”
我不得不承认,他对这个卖蚯蚓人的描绘是准确且生动的。
乌先生接着说:“他就像一具石磨。
从出土的明器看,汉代石磨和现在没什么不同。
现在已经是原子时代——”
莫先生抢过话来,说:“原子时代也容许有汉代石磨,石磨可以磨豆浆,你今天早上就喝了豆浆!”
他们争执不下,转过来问我什么看法。
我说:“我只是想了解了解他。
我对所有的人都有兴趣,包括站在时代前列的人和这个汉俑一样的卖蚯蚓的人。
这样的人在北京还不少。
他们的成分大概可以说是城市贫民。
捡破烂的、捞鱼虫的……我对他们都有兴趣,都想了解。
我要了解他们吃什么和想什么。
用你们的话说,是他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我是个写小说的人,对于人,我只想了解、欣赏,并对他进行描绘,我不想对任何人作出论断。
对于这个世界,我所倾心的是现象。
我不善于作抽象的思维。
我对人,更多地注意的是他的审美意义。
你们可以称我是一个生活现象的美食
家。
这个卖蚯蚓的粗壮的老人,骑着车,吆喝着‘蚯蚓——蚯蚓来!’不是一个丑的形象。
——当然,我还觉得他是个善良的、有古风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他至少不是社会的蛀虫。
” (选自《汪曾祺全集·小说卷》,有删改)
1.乌先生和莫先生对话的情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
从内容上讲:
①这是两人对于卖蚯蚓的人的看法,表现了不同人对人生价值的不同认识。
②作者借此二人的议论,突出了“我”对老人人性美的关注与认识。
③批评乌先生高高在上的人生态度及其等级观念,暗示出不应轻蔑社会下层人民的意思。
④把卖蚯蚓的老人与乌先生、莫先生进行对比,批评泛泛空谈的现象,倡导对生活现象进行审美。
从形式上讲:
承上启下。
承上,接续了“我”与卖蚯蚓人对话的情节。
启下,引出了“我”对生活现象的评说,从而突出了文本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