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读书有关的成语故事
关于刻苦读书的成语故事
![关于刻苦读书的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7d63c054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58.png)
关于刻苦读书的成语故事1. 囊萤映雪:晋代有个叫车胤的人,他家里很穷,没钱买灯油,但他又想晚上读书,咋办呢?嘿,他就捉来很多萤火虫,装在白绢口袋里用来照明读书,那可真是厉害啊!就像你在黑暗中找到了一把火炬,指引着你前进。
比如,当你晚上想学习可又没电的时候,难道你就不可以学学车胤,想办法创造条件吗?2. 凿壁偷光:匡衡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家里穷得连灯都点不起。
但他可机灵啦,居然在墙壁上凿了个洞,借着邻家透过来的光读书。
哇,这得有多大的决心和毅力呀!这不就是告诉你,只要你想学习,啥困难都挡不住你嘛!就好比你在困境中,也要努力找到那一丝希望的光呀。
3. 悬梁刺股:东汉的孙敬读书那叫一个拼命啊,为了不让自己打瞌睡,他把头发系在房梁上,一打瞌睡,头皮就被扯得生疼。
还有战国的苏秦,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来保持清醒。
哎呀呀,这是多狠的对自己呀!你想想,要是你也能有这股子劲,还有什么学不会的呢?4. 闻鸡起舞:祖逖和刘琨这俩小伙子,每天听到鸡叫就起来练剑,多有斗志啊!这就好像你每天早上被闹钟叫醒后,不是赖床,而是马上起来为自己的目标努力,那该多棒呀!难道你不想像他们一样充满激情吗?5. 手不释卷:三国时期的吕蒙,以前不太爱读书,后来听了孙权的话开始勤奋读书,到哪都拿着书。
这不就是告诉你,不管你以前啥样,只要开始读书就不晚呀!你看,人家行军打仗都书不离手,你还有什么借口不读书呢?6. 牛角挂书:李密可有意思啦,他骑在牛背上,还把书挂在牛角上,随时随地都在读书。
哇塞,这也太好学了吧!你是不是也应该像他一样,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读书呢?7. 韦编三绝:孔子读《易》那叫一个认真啊,把串连竹简的牛皮线都翻断了好多次。
哎呀呀,这对知识是有多渴望呀!就像你对自己喜欢的东西那样,孜孜不倦。
你难道不佩服孔子这种精神吗?8. 昼耕夜诵:崔光这个人白天种地,晚上读书,真真是两不误呀!这就好像你一边做着自己手头的事情,一边还不忘提升自己。
10个古人勤学的故事成语
![10个古人勤学的故事成语](https://img.taocdn.com/s3/m/ec353a28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36.png)
10个古人勤学的故事成语1. 凿壁偷光。
匡衡小时候家里穷,晚上想读书却没灯油。
他看到邻居家透过来的光,就把墙壁凿了个洞,借着那点光看书。
这就好比在黑暗中看到一丝希望,就紧紧抓住不放。
比如说,咱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不能有光就偷懒,得像匡衡一样想尽办法学习。
2. 悬梁刺股。
孙敬读书时怕自己打瞌睡,就把头发系在房梁上。
苏秦呢,读书犯困就拿锥子刺自己大腿。
哎呀,这得多狠呐!这就像咱们现在,有时候想玩手机不想学习,可人家为了学习对自己这么狠。
就像我有个同学,一犯困就想放弃学习,他要是有孙敬和苏秦的毅力,成绩肯定蹭蹭涨。
3. 囊萤映雪。
车胤夏天捉萤火虫装在袋子里照明读书,孙康冬天利用雪的反光看书。
你想啊,没有灯就找别的办法。
这就像我们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啊。
我有个朋友,总抱怨学习环境不好,看看人家车胤和孙康,他还好意思抱怨吗?4. 韦编三绝。
孔子读,把编联竹简的皮绳都翻断了多次。
这得多用心啊。
这就像我们看一本特别喜欢的小说,翻来覆去看好多遍,不过孔子是为了学习知识。
我曾经读一本关于历史的书,读一遍就不想读了,和孔子比起来,真是惭愧。
5. 牛角挂书。
李密在骑牛去拜访朋友的路上,把挂在牛角上,一边走一边读。
这多会利用时间啊。
咱们好多人坐公交、地铁的时候就知道玩手机,要是像李密一样利用这些碎片化时间读书,知识肯定增长不少。
6. 焚膏继晷。
韩愈学习特别勤奋,白天黑夜都在学习,点灯耗油继续白天的事。
这简直就是学习狂啊。
就好比一场马拉松比赛,他从始至终都在拼命跑。
我认识一个人,总是说自己忙,没时间学习,看看韩愈,忙不是借口。
7. 目不窥园。
董仲舒专心读书,几年都不看园子一眼。
这专注力太惊人了。
这就像我们现在,手机稍微响一下就分心,人家董仲舒能做到不受外界干扰。
我在学习的时候,周围有点动静就想去看看,和他比差远了。
8. 程门立雪。
杨时和游酢去拜见程颐,程颐在睡觉,他们就在门外雪地里站着等。
这对知识多尊重,对老师多敬重啊。
关于古人勤奋读书有关的成语故事
![关于古人勤奋读书有关的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9fd76535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11.png)
关于古人勤奋读书有关的成语故事以下是十个关于古人勤奋读书有关的成语故事:1. 悬梁刺股:这个成语由“头悬梁”和“锥刺股”两个故事组成。
“头悬梁”讲的是汉朝的孙敬刻苦读书,为了防止自己打瞌睡,就把头发系在房梁上;“锥刺股”说的是战国时的苏秦读书疲倦时,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来提神。
意思是形容刻苦学习。
造句:你看看人家,那学习的劲头,简直就是悬梁刺股啊!2. 凿壁偷光:说的是西汉匡衡,幼时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
比喻家贫而读书刻苦。
造句: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还能凿壁偷光,他不成功谁成功呢?3. 囊萤映雪:晋代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
形容在艰难环境中仍坚持学习。
造句:现在的条件多好啊,想想古人囊萤映雪,咱还有啥理由不努力呢?4. 闻鸡起舞:东晋时期将领祖逖年轻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他们为了报效国家,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
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造句:咱也得有点闻鸡起舞的精神,不能整天浑浑噩噩的呀!5. 韦编三绝:孔子为读《易》而多次翻断了编联竹简的牛皮带子。
比喻读书勤奋。
造句:你要是能有孔子韦编三绝的毅力,还怕学不好吗?6. 手不释卷:三国时吕蒙作战勇猛,但没有文化知识,孙权鼓励他学习,吕蒙从此手不释卷,学识渊博。
形容勤奋好学。
造句:你就不能学学人家,做到手不释卷?7. 昼耕夜诵:后汉的倪宽跟着孔安国学习五经,因为家里很穷,就白天种地,晚上读书。
比喻抓紧时间学习。
造句:看看人家倪宽昼耕夜诵,这才是学习该有的样子啊!8. 牛角挂书:隋朝的李密骑在牛背上,把书挂在牛角上,一边走一边看书。
比喻勤奋读书。
造句:哎呀,你这学习态度,怎么不跟李密学学牛角挂书呢!9. 圆木警枕:司马光用圆木做枕头,睡觉时只要一翻身,枕头就会滚开,头磕在床板上,人就会惊醒。
形容自我警戒,勤奋好学。
造句:咱要是有司马光圆木警枕的觉悟,那成绩不得蹭蹭往上涨啊!10. 目不窥园:西汉董仲舒专心读书,三年都没到园圃里去看过一眼。
有关古人刻苦读书的成语故事
![有关古人刻苦读书的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b1c36243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54.png)
有关古人刻苦读书的成语故事
1. 头悬梁锥刺股:孙敬为了刻苦读书,竟然用绳子把头发系在房梁上,要是一打瞌睡,头皮就被扯得生疼!这是何等的毅力啊!你想想,要是换做你,你能做到吗?就像咱们现代人熬夜追喜欢的剧一样,孙敬为了读书简直拼了。
2. 凿壁偷光:匡衡家里那么穷,连灯都点不起,却想办法在墙上凿个洞,借着隔壁的光读书,这也太励志了!这就好比你特别想玩游戏,但是没网,你会不会想尽办法去蹭网呀?匡衡对读书的渴望真的太强烈了!
3. 囊萤映雪:车胤抓萤火虫用来照明读书,孙康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哎呀呀,他们是多么渴望知识呀!这就好像我们特别想吃一种美食,想尽各种办法都要去吃到嘴一样。
他们这种精神真的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4. 目不窥园:董仲舒读书那叫一个专心啊,竟然可以三年都不往园子里面看一眼!哇塞,这是要有多强的自制力啊!如果是你,能忍住三年不出去玩吗?
5. 韦编三绝:孔子读《易》,把竹简的牛皮线都翻断了多次,这是读了多少遍啊!简直让人惊叹!就好像你喜欢的一本书,你反复看反复看,都快把书翻烂了。
6. 牛角挂书:李密骑在牛背上,还把书挂在牛角上,随时随地都在读,这也太痴迷了吧!跟我们现在有的人随时随地玩手机有点像呢,但人家是读书啊!
7. 昼耕夜诵:崔光一边种地,一边读书,白天干活晚上还不忘学习,多么勤劳刻苦呀!这就好像你白天上学,晚上还主动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8. 焚膏继晷:韩愈为了读书,点油灯,夜以继日,不断努力。
这就像你为了达成一个目标,拼命努力,不顾一切!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这些古人读书的故事真的太震撼人心了,他们的刻苦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我们也要努力追求知识,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呀!。
关于刻苦读书成语故事
![关于刻苦读书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837ea76e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02.png)
刻苦读书成语故事关于刻苦读书成语故事读书,给我带了莫大的乐趣,每当翻开书,我总会情不自禁地涌出一种感觉。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刻苦读书成语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1、悬梁刺股悬梁的故事发生在楚国一位名叫孙敬的贤士,到洛阳求学,为了勤於学习,怕受睡眠困扰,因而把头发绑住悬於梁上,假如读书疲累,眼睛一合上,头低下来,那悬在梁上的头发一拉,必定痛得醒过来,而后他苦读有成。
刺股的故事发生在战国苏秦身上。
他在鬼谷子那儿学合纵连横之术,学成后到秦国游说,不被采用。
旅费用完只好回家,但家人皆不理他,他非常羞愧难过,於是发愤苦读。
读累了打瞌睡,就拿一把锥子在腿上戳,把睡意赶跑,又继续苦读。
后来,再出发游说诸侯时,无不成功,身挂六国相印,好不威风。
2、囊萤读书车胤,晋代南平人,年轻时就爱读书,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苦,没钱买油点灯。
日子久了,车胤觉得长久下去,将不知浪费多少宝贵时光,一定要想办法解决才行。
一晚,他见一群萤火虫,一闪一闪的飞来飞去,立刻想到,假如捉十几只萤火虫放在袋中,不就可以藉它们所发出的光来读书吗?此后,他就每晚靠著萤火虫的光来读书,有时甚至看到天明。
3、映雪读书古时有一读书人名叫孙康,也因家贫,冬夜经常在雪地借助雪光返照来读书。
随月读书南齐有一读书人叫江泌,他白天要作工,只有晚上有时间读书,但家贫买不起灯,只好利用有月光的夜晚读书。
他每当读到月光西斜时,就搬一张梯子搁在墙脚下,站在梯上读,月光逐渐下坠,他也一级一级升高,一直爬到屋顶。
有时,读累了,一不小心从梯上掉下来,他连忙爬起来,连身上的泥土也不拂掉,又爬到梯上,继续读下去。
4、牛角挂书隋朝时的`李密非常专心向学,分秒不愿浪费,有次他要去绥山,怕途中耽搁太多时间,出发之前他用蒲草编织鞍子放在牛背上,把要阅读的书挂在牛角上,一边骑牛一边读书,十分专注。
连当时大臣杨素经过,丝毫不觉。
勤学专注之功令人敬佩。
5、凿壁偷光汉朝元帝时的匡衡,从小喜好读书。
读书成语故事精选
![读书成语故事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9cc1d0ac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06.png)
读书成语故事精选勤奋好学是从古代就流传下来的美好品质,很多四字成语就是出自刻苦学习的典故,接下来由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读书成语故事,方便大家学习读书成语故事1.牛角挂书形容勤奋读书的典故。
《新唐书?李密传》:“(李密)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
以蒲鞯乘牛,挂《汉书> 一帙角上,行且读。
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
问所读,曰:‘《项羽传》。
’因与语,奇之。
归谓子玄感曰:‘吾观密识度,非若等辈。
’玄感遂倾心结纳。
”后人遂以“书横牛角”、“角挂经”、“茧栗挂汉书”、“束书牛角”、“书挂(牛)角”、“牛角之悬”来形容勤奋读书。
或以“挂犊之才”、“牛角书生”来指勤奋学习而才思卓捷的书生。
2.韦编三绝形容刻苦认真读书的典故。
语出《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读《易》,韦编三绝。
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研究得差不多)矣。
’”韦编,是用来串连竹简的`熟牛皮;三绝,是断了三次。
此典的其它形式有:“绝编”、“三编绝”、“韦三绝”、“绝韦编”、“三绝韦编”等。
3.下帷读书形容闭门谢客、专心读书学习的典故。
语出《史记?儒林列传?董仲舒》:“董仲舒,广川人也,以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
盖三年董仲舒不观于舍园,其精如此。
”此典的其它形式有:“下帷(帏)”、“下书帷”、“闭户垂帷”、“垂帷闭户”等。
4.凿壁偷光形容贫寒之士刻苦夜读的典故。
出自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雅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此典又可写作“凿壁借光”、“凿壁惜辉”、“穿壁借光”、“偷光凿壁”,或简称“凿壁”、“偷光”、“匡壁”等。
5.映月读书比喻在生活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坚持读书的典故。
事出《南齐书?孝义传?江泌》:“(江)泌少贫,昼日斫屧(做鞋子),夜读书,随月光握卷升屋(登上屋顶)。
”此典流传甚广,主要有“映月”、“趁月亮”、“月下读”、“对月影”等形式。
读书求学的成语故事
![读书求学的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45397f6c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d7.png)
读书求学的成语故事以下是 8 条关于读书求学的成语故事:1. 囊萤映雪:古时候有两个人,一个叫车胤,一个叫孙康。
车胤家里很穷,夏天他就捉来萤火虫,装在白绢口袋里用来照明读书,这可真是太厉害啦!孙康呢,冬天就借着雪的反光来读书。
想想咱们现在,各种明亮的灯,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学习呢?比如,你要是在学习的时候觉得光线不好,咋就不能学学车胤和孙康呢,难道还能比他们条件更差不成?2. 悬梁刺股:孙敬啊,那可真是拼命三郎,他为了读书不打瞌睡,就把头发系在房梁上。
哎,那股劲儿,谁能比?还有苏秦,读书累了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让自己保持清醒。
这真的是对自己够狠呐!咱平时学习有点累了就想休息,跟人家比一比,咱不惭愧吗?就像你要是有个重要考试要准备,是不是也该有点这股狠劲呢?3. 凿壁偷光:匡衡小时候家里很穷,连灯都点不起。
但是他聪明啊,居然凿穿墙壁,借助邻家的光亮读书。
哇塞,这脑子转得多快呀!你说咱们现在有这么好的条件,要是还不好好学习,那能对得起谁呢?好比你住在明亮的房子里,还不好好读书,那可太不应该了吧!4. 闻鸡起舞:祖逖和刘琨这俩好兄弟,听到鸡叫就起来练剑,真是勤奋到不行。
咱早上是不是还赖在床上不想起呢?人家可是早早起来锻炼本领啦!你想想,如果你也能每天早早起来学习点什么,是不是进步会超级快呢?5. 牛角挂书:李密那是看书看到痴迷啊,骑在牛背上还不忘把书挂在牛角上读。
这是有多爱学习呀!如果咱们也能这么痴迷,那还有什么学不会的呢?就问你,你能不能也找个自己喜欢的方式这么投入地学习?6. 韦编三绝:孔子读《易》,那竹简的牛皮线都翻断了好几次,这得读多少遍呀!咱平时读书,读一遍就不想读了,你就说汗颜不汗颜?你要是也对一本书这么钻研,那得多有收获呀!7. 手不释卷:三国时期的吕蒙,以前不爱读书,后来听了别人的劝告,手都不离书卷了。
哇哦,这变化多大呀!你要是原来不喜欢读书,现在开始努力,会不会也变得超厉害呢?8. 昼耕夜诵:崔光一边种地一边读书,白天干完活晚上接着读,这真的是两不误啊!咱有时候总说没时间学习,看看人家,时间不都是挤出来的嘛!难道你不觉得这特别了不起吗?我的观点结论就是:这些成语故事里的人都太值得我们学习啦,他们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都能努力读书求学,我们有这么好的环境,更要加油呀!。
关于名人读书的成语故事
![关于名人读书的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efdb19ae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03.png)
关于名人读书的成语故事以下是一些关于名人读书的成语故事:1. 囊萤映雪:晋代车胤小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常利用雪的反光读书。
形容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勤学苦读。
2. 悬梁刺股:东汉时,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闭门从早读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时候到了三更半夜的时候很容易打盹,为了不因此而影响学习,孙敬想出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这样读书疲劳打瞌睡的时候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起来再继续读书,后来他终于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战国时期的苏秦是一个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年轻的时候学问并不多,到了好多地方都没有人关注,即使有雄心壮志也得不到重用,于是他下定决心发愤图强努力读书。
由于他经常读书读到深夜,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时候就用事先准备好的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来,振作精神继续读书。
3. 凿壁偷光: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
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书。
同乡有个藏书多的大户人家叫文不识,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只希望能够借看你家的书。
”那人听后深为触动,就把书都借给他读。
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4. 牛角挂书:李密用薄草做的鞍鞯骑牛,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一边走一边看书。
越国公杨素刚好在路上看见,慢慢地跟在他后面,问:“哪来的书生这般勤奋?”李密认识杨素,从牛背上下来参拜。
杨素问道:“你看的是什么书?”李密回答说:“《项羽传》。
”杨素于是和他交谈,觉得很惊奇。
回家后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的见识风度,不是你们这些等闲之辈所能比的。
”玄感因此就倾心结交李密。
隋炀帝九年,玄感在黎阳起兵,派人入函谷关迎接李密。
这些故事展示了这些名人在求学路上的刻苦努力和坚持不懈,他们的精神和毅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跟读书有关的成语故事
![跟读书有关的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ed17513e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7f.png)
跟读书的成语故事跟读书有关的成语故事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从野蛮到文明,从庸俗到崇高,书籍唤醒了沉睡的大脑,复苏了干涸的心灵。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跟读书有关的成语故事,欢迎阅读。
1、悬梁刺股悬梁的故事发生在楚国一位名叫孙敬的贤士,到洛阳,为了勤於学习,怕受睡眠困扰,因而把头发绑住悬於梁上,如果读书疲累,眼睛一合上,头低下来,那悬在梁上的头发一拉,必定痛得醒过来,而后他苦读有成。
刺股的故事发生在战国苏秦身上。
他在鬼谷子那儿学合纵连横之术,学成后到秦国游说,不被采用。
旅费用完只好回家,但家人皆不理他,他很羞愧难过,於是发愤苦读。
读累了打瞌睡,就拿一把锥子在腿上戳,把睡意赶跑,又继续苦读。
后来,再出发游说诸侯时,无不成功,身挂六国相印,好不威风。
2、囊萤读书车胤,晋代南平人,年轻时就爱读书,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苦,没钱买油点灯。
日子久了,车胤觉得长久下去,将不知浪费多少宝贵时光,一定要想办法解决才行。
一晚,他见一群萤火虫,一闪一闪的飞来飞去,立刻想到,如果捉十几只萤火虫放在袋中,不就可以藉它们所发出的`光来读书吗?此后,他就每晚靠著萤火虫的光来读书,有时甚至看到天明。
3、映雪读书古时有一读书人名叫孙康,也因家贫,冬夜经常在雪地借助雪光返照来读书。
随月读书南齐有一读书人叫江泌,他白天要作工,只有晚上有时间读书,但家贫买不起灯,只好利用有月光的夜晚读书。
他每当读到月光西斜时,就搬一张梯子搁在墙脚下,站在梯上读,月光逐渐下坠,他也一级一级升高,一直爬到屋顶。
有时,读累了,一不小心从梯上掉下来,他连忙爬起来,连身上的泥土也不拂掉,又爬到梯上,继续读下去。
4、牛角挂书隋朝时的李密非常专心向学,分秒不愿浪费,有次他要去绥山,怕途中耽搁太多时间,出发之前他用蒲草编织鞍子放在牛背上,把要阅读的书挂在牛角上,一边骑牛一边读书,十分专注。
连当时大臣杨素经过,丝毫不觉。
勤学专注之功令人敬佩。
5 、囊萤映雪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与读书有关的成语故事
![与读书有关的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ead54bbd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20.png)
与读书有关的成语故事《劝百孝》。
相传,战国时期,有一位名叫孟母的贤母,她教育孩子时总是用心良苦,孟子因此成为了一代大儒。
孟母在教育孩子时,常常对他说,“劝百孝,孝为先。
”这句话后来就成了成语“劝百孝”的来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读书学习要孝顺父母,做一个有德有才的人。
《读书破万卷》。
这是一个关于读书的成语故事。
相传,唐代文学家颜真卿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他每天都能读书破万卷。
后来,他成为了一代书法大家。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读书是需要持之以恒的,只有不断地阅读,才能有所收获。
《学富五车》。
这个成语故事讲述了一个叫孔融的人,他小时候就非常用功读书,后来成为了一位学富五车的大儒。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努力读书,才能成为学富五车的人,知识是需要通过学习来积累的。
《博古通今》。
这个成语故事讲述了一个叫李白的诗人,他广泛地阅读古代经典,因此能够通晓古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读书不仅要读古代的经典,还要关注当下的时事,才能真正做到博古通今。
《学而不厌》。
这是关于读书的成语故事。
相传,孔子曾经说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这句话告诉我们,读书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只有不厌其烦地学习,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就。
《勤能补拙》。
这个成语故事讲述了一个叫韩愈的文学家,他小时候因为家境贫寒,但他非常勤奋好学,最终成为了一位文学大家。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勤奋能够弥补天赋的不足,只有勤奋学习,才能取得成功。
以上就是与读书有关的成语故事,这些故事告诉我们,读书是需要持之以恒的,只有不断地阅读,才能有所收获。
希望这些成语故事能够激励我们更加热爱读书,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成为有德有才的人。
关于古人刻苦读书的成语故事
![关于古人刻苦读书的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d5459930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cb.png)
1.凿壁偷光:西汉时期,有个名叫匡衡的人,因为家里穷,没钱买灯油。
为了读书,常常在夜晚凿壁偷光,借来邻居家的灯光读书。
用这个方法他读完了很多书,最终成为了一名著名的学者。
2.悬梁刺股: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
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
读书时间长,劳累了,他就站起来,把头发绑在梁上,然后用针刺自己的大腿。
他说:“只要我不睡觉,我就不会忘记读书。
”经过长时间的坚持,孙敬终于成为了一名卓越的政治家。
3.囊萤映雪:晋朝时期,有个名叫车胤的人,因为家里穷,没钱买灯油。
他用萤火虫的光来照明读书,最终成为了一名著名的学者。
4.负薪挂角:汉朝时候的朱买臣,小时候,家里很穷。
为了维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没有时间读书。
但是他好学不倦,常常背着柴一边走,一边看书。
5.韦编三绝:春秋时期,有个名叫孔子的人,为了学习周礼,翻阅《周易》等经典,翻阅次数太多,以至于编联竹简的牛皮绳都磨断了三次。
6.洛阳纸贵:西晋时期,有个名叫左思的人,因为勤奋好学,写出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他的作品广为流传,使得洛阳的纸张价格大涨。
7.铁砚磨穿:唐朝时期,有一个名叫颜真卿的人,他是唐朝的著名书法家。
他小时候家里很穷,没有钱买纸和笔。
但他却非常喜欢书法,常常在街头捡起一些破烂的石头和木板,在上面练习书法。
他每天都要练习很长时间,常常到深夜才回家。
有一次,他练习得累了,就在石头上睡着了。
第二天醒来时,他发现自己的砚台已经被磨穿了。
他说:“只要有毅力,就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我。
”经过长时间的坚持,颜真卿终于成为了一名著名的书法家。
8.锲而不舍:东晋时期,有个名叫王羲之的人,为了练习书法,他每天在沙滩上划字,直到手指流血,最终成为了一名著名的书法家。
名人读书的成语故事
![名人读书的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285f3fb1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e0.png)
名人读书的成语故事1. **韦编三绝**:说的是孔子为读《易》而多次翻断了编联竹简的牛皮带子。
形容读书勤奋。
造句:看看人家,那学习的劲头,简直就是韦编三绝啊,咱们可得好好学学!2. **凿壁偷光**:匡衡幼时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
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造句:古代有匡衡凿壁偷光,现在的我们条件这么好,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读书呢?3. **悬梁刺股**:孙敬用绳子把头发系在房梁上,苏秦用锥子刺大腿来提神,形容刻苦学习。
造句:那些悬梁刺股的人是多么有毅力呀,这种精神真让人佩服!4. **囊萤映雪**: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
比喻人勤奋好学。
造句:他们真厉害,囊萤映雪都能学得那么好,咱可不能落后啊!5. **牛角挂书**:李密骑在牛背上,把书挂在牛角上,一边走一边读。
形容勤奋好学。
造句:你看那谁,简直就是现代版的牛角挂书啊,太勤奋了!6. **昼耕夜诵**:白天种地,夜晚读书,形容抓紧时间学习。
造句:他一直都是昼耕夜诵,怪不得知识那么渊博呢!7. **手不释卷**:刘秀在行军作战的紧张关头,也手不释卷。
形容勤奋好学或读书入迷。
造句:他呀,对那本书简直是手不释卷,真是痴迷!8. **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造句:她学习起来废寝忘食的,能不成功吗?9. **目不窥园**:董仲舒专心读书,三年都没往园子里看一眼。
形容专心致志。
造句:他学习的时候目不窥园,这种专注力谁能比?10. **开卷有益**:宋太宗每天读三卷《太平御览》,说读书总会有好处。
鼓励人们多读书。
造句:多读书吧,开卷有益呀,肯定会有收获的!我觉得这些成语故事都非常精彩,它们向我们展示了名人们为了读书而付出的努力和坚持,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我们生活在一个有着丰富资源和便利条件的时代,更应该珍惜机会,努力读书,不断提升自己。
20个古人勤学的成语故事简单
![20个古人勤学的成语故事简单](https://img.taocdn.com/s3/m/be27c96b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31.png)
20个古人勤学的成语故事简单1. 囊萤映雪。
晋代有个叫车胤的,家里穷得连灯油都买不起。
夏天的晚上,他就用白绢做成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读书,这就是“囊萤”。
还有个叫孙康的,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这就是“映雪”。
这俩人为了读书也是拼啦!2. 悬梁刺股。
汉朝的孙敬读书时,把自己的头发系在房梁上,一打瞌睡,头发就被扯得生疼,立马清醒继续读书,这叫“悬梁”。
战国的苏秦读书到深夜,想睡的时候就拿锥子刺自己的大腿,疼得清醒了接着读,这叫“刺股”。
他们可真是对自己够狠的!3. 凿壁偷光。
西汉的匡衡,家里穷得没灯。
他就在墙上凿了个洞,借着邻居家透过来的光读书。
这邻居也是够倒霉的,估计都不知道自家的光被“偷”了。
4. 闻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和刘琨,听到鸡叫就起来练剑。
别人还在睡大觉,他俩已经开始努力啦,怪不得能成大事。
5. 牛角挂书。
隋朝的李密,把书挂在牛角上,一边放牛一边读书。
牛估计都纳闷:“主人,你能不能专心放牛!”。
6. 韦编三绝。
孔子读书太勤奋,把编连竹简的皮绳都翻断了好几次。
这书都被他读“烂”了,真是厉害!7. 昼耕夜诵。
白天种地,晚上读书,说的就是东汉的崔寔。
这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一刻也不闲着。
8. 圆木警枕。
司马光用圆木做枕头,睡觉时只要一翻身,枕头就会滚走,人也就醒了,接着起来读书。
这法子虽然有效,但估计睡不好觉。
9. 目不窥园。
西汉的董仲舒读书时,三年都没到花园里逛过。
花园里的花花草草都寂寞了,他眼里只有书。
10. 废寝忘食。
孔子的弟子颜回,沉迷于学习,连吃饭睡觉都顾不上。
这得是多痴迷啊!11. 手不释卷。
三国的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读书,从此手不离书,进步飞快。
12. 焚膏继晷。
唐代的韩愈,读书学习到点油灯接着白天继续,一刻不停。
13. 十年寒窗。
读书不容易啊,得经过多年的苦读,才能有所成就。
14. 笃学不倦。
东汉的郑玄,一心钻研学问,不知疲倦。
15. 持之以恒。
学习就得像这样一直坚持下去,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古人勤奋读书的成语故事
![古人勤奋读书的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e8827cd9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be.png)
1、负薪挂角负薪挂角讲的是两个故事。
“负薪”讲的是朱买臣每天上山砍柴时都背着书,边走边看;“挂角”讲的是李密在放牛时,把书挂在牛角上,在牛吃草时他就坐在草地上读书。
负薪挂角这个成语出自宋·王应璘的《三字经》,原文是“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在艰苦的条件下依然勤奋读书。
负薪挂角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在艰苦的环境下,仍然应该坚持学习,勤奋读书,不畏辛苦。
2、韦编三绝在孔子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
他家境清贫,无法像富家子弟一样受到良好的教育,但是他热爱学习,便通过自学来获得知识。
他自十五岁开始勤学苦读,由于没有人教,在学习上遇到难题就向所有懂点知识的人请教。
他曾请教过当官的人,也曾请教过寻常老百姓;曾向白发苍苍的老人请教过,也曾向头上梳着小辫儿的儿童请教过。
孔子一心向学,虽然没有固定的老师,但在三十岁时便成为当地颇有名气的学者了。
那时候,纸张还没有出现,竹子成了制作书籍的主要材料。
人们通常是把竹子削成一片片的竹签,轻轻把上面的青皮刮去,用火烘干后,才在上面写字,人们称之为“竹简”。
竹简拥有一定的长度与宽度,一根竹简只允许写一行字,最多写几十个,少则写八、九个。
一部书的完成需要许许多多的竹简,书的内容全部落到竹简上以后,还要用极为牢固的牛皮绳子将这些竹片按照一定顺序编联起来,这样就方便阅读了,这样的过程就称为“韦编”。
一部书的完成,常常需要几十斤甚至上百斤的竹片。
如《易经》这样的书,自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编联起来的,所以相当沉重。
孔子到了晚年时期才开始研读《易经》。
《易经》这部古书,是比较难读懂的,孔子下了很深的功夫,才把它完全读了一遍,还仅仅只是了解了它的内容。
接着,他读了第二遍,才掌握了《易经》的基本要点。
后来,他又读第三遍,这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较为透彻的理解。
从此以后,为了深入研读这部书,同时也为了方便给弟子们讲解清楚,他不知把《易经》翻阅了多少遍,这样下去,串联竹简的牛皮带子被磨断了好几次,只好换上新的再读。
50个关于读书成语小故事
![50个关于读书成语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04f80542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dc.png)
1. 纸上谈兵从前有个学者,他虽然读了很多书,但却只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
他总是用书本中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却从不实践。
一天,他被人嘲笑为“纸上谈兵”的学者,深感羞愧。
从那以后,他决定放下书本,亲自去实践,获得真正的经验。
2. 学而不厌小明是一个非常爱读书的孩子,每天都会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
他乐于学习新知识,从不厌倦。
即使遇到困难,他也会坚持下去。
最终,他成为了一个博学多才的人,受到了众人的赞赏。
3. 开卷有益小华是一个热爱阅读的孩子。
他经常把书本当做朋友,每天都会读上几个小时。
慢慢地,他积累了丰富的知识,思维也变得更加敏捷。
在学校里,他成为了老师和同学们求助的对象。
4.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小李一直想读一本非常难找的书籍,但是他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
终于有一天,他偶然在图书馆的角落里发现了这本书。
他深感意外之余,也明白了这句成语的含义:有些东西只有经过努力才能得到,而有些东西却是在我们毫无准备的时候自己找上门来的。
5. 书中自有黄金屋小玲家境贫寒,但她非常热爱读书。
每当她打开书本,就像进入了一个奇妙的世界,忘记了身边的一切困难。
慢慢地,她通过阅读获得了知识和智慧,为自己创造了更好的未来。
6. 不耻下问小明是一个虚心好学的人。
他经常遇到不懂的问题会主动向别人请教,不怕被人嘲笑。
他相信只要勇于问问题,就能不断地增长知识。
最终,他成为了一个广受尊重的专家。
7. 熟能生巧小华喜欢弹钢琴,但刚开始的时候并不擅长。
然而,他每天都坚持练习,不断地磨练自己的技巧。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终于成为了一位出色的钢琴演奏家。
8. 路遥知马力小李是一个长跑运动员,他知道只有通过长时间的训练才能提高自己的速度和耐力。
他每天都在跑道上苦练,虽然进步缓慢,但他坚信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9. 功夫不负有心人小明是一个想学武术的少年。
尽管他身体不够强壮,但他决心通过不断的训练来弥补不足。
经过几年的努力,他终于成为了一名出色的武术家。
十个勤学苦读的成语故事
![十个勤学苦读的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7d7f0fb6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47.png)
十个勤学苦读的成语故事一、悬梁刺股1. “悬梁”的故事东汉时候有个叫孙敬的人啊,这小子可太爱学习了。
他每天从早到晚都在读书,就盼着自己能有大出息。
可是呢,人嘛,总会犯困。
他也不例外,一读久了就眼皮子直打架。
这可咋整呢?孙敬就想了个超级绝的办法。
他找了根绳子,一头系在房梁上,另一头就系在自己的头发上。
只要他一打盹儿,头一低,那绳子就猛地一拽他的头发,疼得他“哎哟”一声就清醒了。
就靠着这股子狠劲,他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呢。
2. “刺股”的故事还有个叫苏秦的,也是个学习狂。
他年轻的时候学问不咋地,出去闯荡到处碰壁。
回到家呢,家人都看不起他。
苏秦可不甘心啊,他就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
他晚上看书的时候,老是犯困。
于是他就拿起一把锥子,只要困了,就拿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
那血都流出来了,疼得他一下子就精神了。
最后啊,苏秦通过自己的努力,学问大增,还做了大官呢。
二、凿壁偷光西汉有个匡衡,家里穷得叮当响,晚上连点灯的油都没有。
但是他又特别想读书。
有一天晚上,他发现邻居家的烛光透过墙壁的缝隙透过来了一点光亮。
这可把匡衡乐坏了。
他就拿了把小刀,悄悄地把墙壁缝挖大了一点,然后借着那点偷来的光,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
就这么着,匡衡通过不断地学习,后来成了很有名的学者。
不过这事儿啊,咱可不能学他凿墙,现在那可是破坏公物呢,他当时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三、囊萤映雪1. “囊萤”的故事晋代有个叫车胤的小伙子。
他家也穷,晚上看书没灯。
不过他发现夏天的时候,那些萤火虫一闪一闪的,可亮堂了。
他就想啊,能不能用萤火虫来照明读书呢?于是他就找了个白绢口袋,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进去,然后把口袋扎起来,就借着萤火虫发出的微弱光亮看书。
那些萤火虫在口袋里一闪一闪的,就像一个个小灯笼,车胤就靠着它们读了不少书呢。
2. “映雪”的故事还有个孙康,也是晋代的。
冬天的时候,晚上雪后的月光照在雪上,那雪就像一面镜子一样反光。
孙康发现这个之后,高兴得不行。
读书求学的故事成语
![读书求学的故事成语](https://img.taocdn.com/s3/m/4822a99a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74.png)
读书求学的故事成语
1. 囊萤映雪:以前有个穷孩子,白天得干活儿,晚上想读书咋办呢?嘿,他就捉萤火虫来照明读书,大冬天的还借着雪的反光呢!这毅力,咱不得佩服啊!就像咱现在,要是有这股子劲儿,啥学不好呀!
2. 凿壁偷光:匡衡小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可他太想读书啦!竟然在墙上凿个洞,借邻居家的光读书,这得多渴望知识呀!咱有时候有点条件还不珍惜,不惭愧吗?
3. 悬梁刺股:孙敬把头发系在房梁上,苏秦拿锥子刺大腿,就为了让自己读书不犯困,这也太拼了吧!咱学习累了的时候想想他们,是不是就又有动力了呢?
4. 牛角挂书:李密一边放牛一边看书,把书挂在牛角上,随时都能瞅两眼,多会利用时间呀!咱平时等车排队的时候咋就不能掏出书来看两眼呢?
5. 韦编三绝:孔子读《易》那叫一个认真,把书都翻烂了好几遍,这得是多深的热爱呀!咱要是对学习也这么痴迷,那还怕学不好吗?
6. 昼耕夜诵:有个人白天种地,晚上读书,累不累?肯定累呀,但人家坚持下来了!咱有这么勤奋吗?
7. 手不释卷:三国的吕蒙啊,那是时时刻刻都拿着书,连打仗都不放下,这学习的热情,啧啧!咱也得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呀!
8. 学无止境: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知识那是无穷无尽的呀!就像爬山,越往上爬越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咱得一直往上爬呀!
9. 博学多才:那些个有学问的人,啥都懂,多让人羡慕呀!咱也得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呀,多学点东西准没错!
10. 开卷有益:只要打开书本读,就肯定有收获呀!这还有啥好犹豫的,赶紧读书去吧!
我的观点结论:读书求学的成语故事真的很激励人,它们告诉我们只要有决心和毅力,就没有学不成的事情。
我们应该从这些故事中汲取力量,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汉时有一位著名的经学家名叫匡衡,关于他凿壁偷光读书的故事,至今仍被人们传为佳话.
史书记载,匡衡自小家境贫寒.白天,他靠砍柴割草,换点粮食度日;晚上,他想读书,可是没有钱买油灯.他看到邻居家灯火明亮,就在墙上动手凿个洞,引一点微弱的亮光.每天晚上,他就靠这点儿亮光如饥似渴、专心致志地读起来……后来,为了能读到更多的书,他甚至愿意给一位家中藏书丰富的人做奴仆而不计报酬,目的只有一个——希望读到更多的书.
与读书有关的成语故事: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与读书有关的成语故事:手不释卷
三国时代,东吴有一员大将名叫吕蒙字子明。年青时,家 境贫困,无法读书。从军后,虽作战骁勇,常立战功,却苦于缺少文 化,不能把战例经验总结写下来。
有一天,吴主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是一员大将,掌权管事,更 应该好好地读一些书,增加自己的才干。”
吕蒙一听主公要他学习,便为难地推托说:”军队里的事情又多 又杂,都要我亲自过问,恐怕挤不出时间来读书啊!”孙权说:“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学问, 而只是要你翻阅一些古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罢了。”
他每当读到月光西斜时,就搬一张梯子搁在墙脚下,站在梯上读,月光逐渐下坠,他也一级一级升高,一直爬到屋顶。有时读累了,一不小心从梯上掉下来,他连忙爬起来,连身上的泥土也不拂掉,又爬到梯上,继续读下去。
与读书有关的成语故事:牛角挂书
隋朝时的李密非常专心向学,分秒不愿浪费,有一次他要去绥山,怕途中耽搁太多时间,出发之前他用蒲草编织鞍子放在牛背上,把要阅读的书挂在牛角上,一边骑牛一边读书,十分专注。连当时大臣杨素经过,丝毫不觉。勤学专注之功令人敬佩。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过程中,都会碰到很多成语。有些成语的意思比较乏味,但是通过阅读成语故事来了解一个成语就会显的轻松愉快多了,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与读书有关的成语故事
与读书有关的成语故事:随月读书
南齐有一读书人叫江泌,他白天要工作,只有晚上有时间读书,但家贫买不起灯,只好利用有月光的夜晚读书。
吕蒙问:“可我不知道应该去读哪些书?”
孙权听了,微笑着说:“你可以先读些《孙子》、《六韬》等兵法书, 再读些《左传)、《史记》等历史书,这些书对于以后带兵打仗很有好处。”停了停,孙权又说:“时间嘛,要自己去挤出来。从前汉光武帝在 行军作战的紧张关头,手里还总是拿着一本书不肯放下来呢!你们 年轻人更应该勉励自己多读点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