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和日本教案

合集下载

东亚和日本教案

东亚和日本教案

东亚和日本教案教案一:了解东亚的地理和人文特色目标:通过学习东亚地理、历史和文化,使学生了解东亚地区的人文特色。

关键词:东亚、地理、人文特色、学习、历史、文化学习内容:1. 东亚地理概述:了解东亚的地理位置、边界、地形、气候等特点。

2. 著名景点和自然资源:介绍东亚的著名景点、自然资源和风景名胜。

3. 东亚的历史和文化:了解东亚的历史发展及其对文化的影响。

教学重点:1. 理解东亚地理环境对人的生活和文化发展的影响。

2. 熟悉东亚的历史和文化,了解其特色和重要事件。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东亚地图引起学生兴趣。

2. 学习:介绍东亚的地理特点、著名景点和自然资源。

3. 分组讨论:就东亚的历史和文化进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东亚的看法和认识。

4. 汇报分享:每个小组选出代表,介绍他们的讨论结果。

5. 练习:为学生设计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6. 总结:带领学生总结今天所学内容,回答问题并给出评价。

教学方法:1. 多媒体展示:利用地图、图片等多媒体工具,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东亚的地理和人文特色。

2.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提问互动: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

教学资源:1. 东亚地图、图片、影片等多媒体资源。

2. 东亚地理、历史和文化相关的书籍、资料。

评估方式:1. 练习题成绩评估:根据学生的练习题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2. 小组讨论和汇报评估:评估学生参与讨论和汇报的积极程度和内容质量。

教案二:日本文化的介绍和体验目标:通过学习日本的历史、文化和传统艺术,使学生了解日本的文化特色,培养跨文化交流意识。

关键词:日本、文化、艺术、历史、跨文化交流学习内容:1. 日本的地理和历史概述:介绍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历史发展等。

2. 日本传统艺术:介绍日本的传统艺术形式,如茶道、花道、武道等。

3. 日本文化和习俗:了解日本文化特色和传统习俗,如日本的服饰、饮食、礼仪等。

浙江省奉化中学高中地理校本课程世界地理2.1东亚和日本教案

浙江省奉化中学高中地理校本课程世界地理2.1东亚和日本教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东亚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日本的地形、气候、经济发展和文化特色。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东亚地理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2.多元化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网络资源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存在主要问题
1.教学组织不够灵活:在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过程中,存在时间分配不均、学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教学组织。
2.教学评价不够全面:目前主要依赖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全面评估。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增强学习的现实意义。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结合自身兴趣,进行地理课题的研究和展示。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地理知识。
-通过动态地图展示东亚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1.东亚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包括地形、气候、水文等方面的知识。
2.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如地形、气候等,以及这些特征对日本经济发展的影响。
3.日本的经济发展历程、文化传统及其在东亚地区的影响。
2.地形破碎,河流短小,水能资源丰富,为日本提供了大量清洁能源。
3.沿海平原和港湾条件优越,有利于发展海洋经济和对外贸易。
例题三:阐述日本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答案:日本气候主要分为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以下特点:

初中地理课教案精选

初中地理课教案精选

初中地理课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策划方案、演讲致辞、报告大全、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党团资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y, planning plan, speeches, repor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letter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初中地理课教案初中地理课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人教版 历史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教案

人教版 历史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教案

一、作业检查完成情况:优良中差自评:教师评价:背诵5分钟,提问上节课相关知识点二、知识回顾1.氏族社会、国家的产生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的关系、国家的产生2.金字塔汉漠拉比法典希伯来国家重印度种姓制度埃及奴隶制军事帝国的兴衰汉漠拉比法典的实质印度的种姓制度3.斯巴达和雅典;全盛时期的雅典;罗马霸权的建立。

斯巴达和雅典的区别;罗马和平。

三、知识整理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日本的大化改新日本历史:日本由许多岛屿组成,国土有限,资源匮乏。

日本各岛在1世纪前后,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

后来,奴隶制国家大和兴起。

大和不断征服扩张,5世纪统一了日本。

思考:奴隶制之后的历史形态是什么?6-7世纪,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增强,政局混乱7世纪中期,发动宫廷政变,孝德天皇实施改革改革背景:国内:各种矛盾尖锐,政局混乱。

国际:中国隋唐制度非常先进。

改革核心人物——中臣镰足(1)646年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向社会过渡。

(2)大化改新是日本古代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政治改革,对日本历史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其原因就国内而言;从国际来看是先进制度的影响。

(3)孝德天皇效法中国的经济和政治制度进行的改革,打击了的势力,形成了以为首的国家。

这成为日本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的转折点大化改新的内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土地所有制上,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意义: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大化改新后的日本,开始进入封建时代,封建社会的两大基本阶级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

但在日本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却又形成了一个十分特殊的阶层,这就是武士阶层。

知识拓展:武士,10—19世纪在日本的一个社会,一般指通晓、以战斗为职业的军人,除了受到汉语语系影响的少数国家以外,绝大多数种语言以日语的“侍”(罗马字:以Samurai来显示,或者Bushi。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日本东亚的群岛国家 教案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日本东亚的群岛国家 教案

10.4日本--东亚的群岛国家教学目标知识与目标: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首都。

2、根据地图了解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岛国,平原狭小、海岸线曲折,多港湾的地形特点、温湿的气候特点。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学会用地图说明日本的位置、领土组成、计算日本的人口密度。

2、通过日本的地形以及河流特点掌握日本的气候特征。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日本火山地震灾害频发的事实,培养学生防灾避险意识,树立尊重科学、尊重自然规律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利用地图认识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地形特点。

教学难点:运用有关已有知识,探究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日本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是什么原因使它成为全世界的经济大国?是丰富的自然资?还是优越的自然环境?还是有其他的原因,就让我们来研究一下。

首先看日本的自然环境特点。

新课探究自然环境特征1、日本是一个岛国,由哪几部分组成?2、日本与哪些国家隔海相望?位置——经纬度位置30-45°N,130-145°E日本处于什么温度带上?位置——海陆位置大部分位于北回归线到北纬45°的北温带。

亚洲东部、太平洋西侧,季风气候显著日本虽然国土面积狭小,仅37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我国的云南省),但海岸线却比我国还长。

因为日本是一个群岛国家,海岸线曲折。

沿岸多优良港湾。

著名港口:神户、横滨。

是太平洋沿岸海岸线曲折,还是日本海沿岸海岸线曲折?日本地形图四分之三是山地丘陵,仅沿海一带分布有狭小的平原。

日本不仅山多,还多火山地震,这是为什么?日本境内有火山200多座,其中活火山80多座。

富士山就是其中著名的一座活火山。

日本地震频繁,人们可以感觉到的地震平均每年1500多次,真不愧是“火山之国,地震之邦”。

因此日本十分重视房屋建筑的抗震性。

读表:北京和东京一月、七月气温与降水量1、冬季,东京比北京冷还是暖?2、降水量,东京多还是北京多?3、说明日本的气候具有说明特点?冬季,东京比北京温暖,夏季比北京凉爽,且降水量比北京丰沛,说明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的特点。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1《日本》教案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1《日本》教案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1《日本》教案1 教学要求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国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和主要的组成部分,首都。

2.根据地图,了解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岛国,平原狭小,海岸线曲折,多港湾的地形特点。

3.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多地震的原因。

4.结合日本的国情,分析其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的发展特点。

5.了解日本的人口和民族构成,以及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结构分析《日本》一节是教材中介绍的第一个国家。

因此,教材首先通过一些地图、景观图和活动练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分国地理的一般方法,如分析一个国家的自然条件要从位置、地形等自然要素入手,可以用比较法(如活动2日本与英国的地理环境比较)找出特点,也可以用综合法,用若干个主题概括出一个国家的突出特征(如日本是个多火山、多地震的岛国的特征)。

除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外,教材中还渗透着能力和价值观念的培养,例如基本的读图、用图能力,地理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针对日本在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突出的地理问题,联系我国的国情分析可供借鉴的经验和教训,形成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活学活用的良好学风。

从教材内容来看,由“多火山、地震的岛国”、“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东西方兼容的文化”三个部分组成,这三个标题内容是有着内在的联系的。

日本的岛国国情,促使其走加工贸易型经济的发展道路,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经济的对外开放,必然对其科学、文化、艺术、思想意识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形成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这些知识的内在联系,成为本节教材内容的主线,也是本节教学设计和实施的指导思想。

内容点析1.教材在第一部分中首先概括介绍了日本的位置、范围和领土组成,并且通过图7.1“日本在世界中的位置”和图7.2“日本的地形”,示意出日本的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和相对位置,使学生了解学习国家地理的一般方法,可从地理位置和范围入手。

教材中又通过活动2,将日本和英国位置、范围做对比,让学生找出两国的地理环境差异,理解位置、范围,甚至领土形状对国家地理环境的复杂程度有深刻影响。

2024年九下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案

2024年九下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案

2024年九下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2024年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历史教材下册第四课《日本明治维新》。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明治维新的背景、主要内容、影响及启示。

具体章节内容为:第一章“封闭的江户时代”,第二节“明治维新的背景”;第二章“明治维新的展开”,第一节“政治改革”,第二节“经济改革”,第三节“社会改革”;第三章“明治维新的影响”,第一节“日本的现代化”,第二节“东亚格局的变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掌握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2. 使学生认识到明治维新对日本现代化及东亚格局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3. 通过对明治维新的学习,启发学生从中汲取国家发展的经验教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明治维新的背景、主要内容、影响。

难点:明治维新对日本现代化及东亚格局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历史图片,引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讲解明治维新的背景、政治改革、经济改革、社会改革等内容,分析其对日本现代化及东亚格局的影响。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扮演明治维新时期的政治家、企业家、平民等角色,探讨明治维新的意义。

4. 例题讲解:讲解教材中关于明治维新的典型例题,指导学生解题方法。

5. 随堂练习:布置教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明治维新的背景2. 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政治改革经济改革社会改革3. 明治维新的影响日本现代化东亚格局的变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明治维新的背景。

(2)列举明治维新的主要政治、经济、社会改革。

(3)谈谈你对明治维新影响的认识。

2. 答案:(1)明治维新的背景:江户时代的封闭、外国势力的入侵、国内阶级矛盾的加剧。

(2)明治维新的主要政治、经济、社会改革:政治改革:废藩置县、设立议会;经济改革:发展近代工业、实行土地改革;社会改革:普及教育、提倡文明开化。

日本教学课件34张PPT公开课教案课件

日本教学课件34张PPT公开课教案课件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自学指导(二)
1、作者运用哪几种方法去刻画人物的形象?从文 中找出具体句子进行分析。并说说你是如何看待这 两个人物的。 2、从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陈尧咨(善射)
神态 忿然 笑而遣之
卖油翁(善酌)
睨之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新知1 东亚岛国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新知1 东亚岛国
读图8-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立完成后小组合作 1.找出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九州
岛,其中哪一个岛面积最大? 2.找出太平洋、日本海、东京湾、濑户内
海、津轻海峡、朝鲜海峡、津轻海峡、富 士山和关东平原。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达成学习目标 1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新知2 多山的地形 地形:山地、丘陵占全
国总面积的3/4,平原狭小 ,仅分布在沿海地区。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新知2 多山的地形
结合之前所学内容,思考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富士山山体呈圆锥形, 山顶常年积雪,山坡森林 葱郁,山麓瀑布、温泉和 湖泊广布。富士山火山口 直径约800米,深约200米, 公元800年、864年、1707 年有过3次大规模的喷发。
5. 市场条件 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新知4 高度发达的经济
在图上找出日本主要工业城市: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北九州。 想一想,日本工业为什么大都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
因为这些地区多优良 港湾,交通便利,利于进 口原料、燃料,出口工业 产品。

七上日本教案

七上日本教案

七上日本教案第一部分: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日本这个国家的文化背景、地理位置、人口等基本情况,进一步增加对日本的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地理意识。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1. 日本的地理位置- 让学生通过看地图了解日本在世界地理中的位置;- 引导学生了解日本的周边国家和海洋。

2. 日本的文化特点- 学生通过教师介绍或课件展示,了解日本的传统文化,如茶道、武士道、和服、浮世绘等;- 通过讨论或小组活动,让学生对于日本文化特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3. 日本的人口和城市- 学生通过观看统计数据或课件中的图表,了解日本的人口数量和分布情况;- 引导学生讨论日本的人口问题和城市化现象。

第三部分: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教师可以以一个问题或图片展示开始课堂,引起学生的兴趣,如“你们知道日本的位置吗?”。

2. 地理位置(15分钟)- 教师可以利用地图、课件或图片等教具,介绍日本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以及周边的国家和海洋。

3. 文化特点(25分钟)- 教师通过演示或展示一些日本传统文化,如茶道、武士道、和服等,介绍日本的文化特点;- 学生可以就所展示的内容进行讨论,归纳出日本文化的共同特征。

4. 人口和城市(20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统计数据或图表,让学生了解日本的人口数量和城市分布情况;- 学生可以就所呈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讨论,了解日本的人口问题和城市化现象。

5. 小结与延伸(10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回顾和强化;- 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和研究日本的文化、地理与人口等方面的知识。

第四部分: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对于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形式进行评估:1. 口头回答问题:教师提出一些与日本文化、地理和人口有关的问题,要求学生口头回答;2.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就某个问题进行讨论,然后组长代表小组进行汇报;3. 书面作业:布置一些与日本相关的作业,如写一篇关于日本文化的小论文。

初中人教版日本教案

初中人教版日本教案

初中人教版日本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 描述日本的地形、地貌特点。

3. 知道日本是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了解其成因。

4. 分析日本自然环境的优势和劣势。

教学重点:解释日本气候、河流、火山地震等问题的成因。

教学难点:理解日本四面环海是一个岛国。

教学准备:课件、地图、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日本的国旗图片,简要介绍日本国旗的来历。

2. 引导学生找出日本的相对位置:亚洲东部和太平洋西北部。

3. 让学生找出日本周围的主要海洋和海峡、濑户内海。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 学生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日本的自然环境特点和突出的自然灾害及成因。

三、课堂讲解1.讲解日本的地理位置,解释其四面环海是一个岛国的原因。

2.讲解日本的地形、地貌特点,强调其多火山地震的特点。

3.分析日本自然环境的优势和劣势。

四、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日本自然环境对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五、巩固练习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解答疑问。

六、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讲解、课堂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特点以及自然环境对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但在时间安排上,可以更加合理,确保课堂内容充分讲解。

内蒙古翁牛特旗乌丹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区域地理课时教案学案:第8课时 东亚和日本

内蒙古翁牛特旗乌丹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区域地理课时教案学案:第8课时 东亚和日本

高二区域地理课时教案学案第8课时东亚和日本[核心素养目标] 1.借用地图识记并能分析东亚地区和日本的位置、地形、河流、岛屿和半岛、海峡和海、城市等地理事物分布和特点,提升区域认知能力。

2.运用区域分析与综合方法理解并分析东亚地区东西经济差异、气候特点差异及其原因。

3.运用区域认知方法理解日本多地质灾害的原因及其气候特点;分析日本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特点、分布及影响因素,提升综合思维能力。

[图表填绘]一、东亚【填图绘图】在上图中填出下列内容:蒙古、朝鲜、韩国和日本的首都,蒙古高原、日本海的名称。

1.位置与范围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包括A蒙古、中国、B朝鲜、C韩国、D日本。

2.沿海和内陆的差异沿海内陆范围中国北方和南方地区,朝鲜、韩国、日本中国西北和青藏地区、蒙古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日本多山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气候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气候和高山气候经济工农业发达,人口、城市众多以畜牧业为主,经济欠发达3.居民和经济东亚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4。

居民绝大部分是黄色人种。

民族有:汉族、蒙古族、大和族、朝鲜族等。

(1)东部沿海地区人口稠密的原因:气候温暖湿润,平原面积广大,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工农业发达。

(2)西部内陆人口密度小的原因:高原、山地较多,气候干燥,人口较少,畜牧业占重要地位。

东亚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这里是水稻、茶叶、蚕丝等农产品的主要产区。

(3)朝鲜: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森林、矿产资源丰富。

(4)韩国:发达国家,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经济以汽车、电子、服装等为主,进出口贸易发达。

(5)日本:是本区现代工业最发达的国家。

(6)蒙古: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业在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7)中国:香港、台湾和东部沿海的一些地区是经济发达和新兴的工业区。

二、日本日本略图【填图绘图】在上图中用不同类型的箭头绘出日本冬夏季的盛行风向,并观察其对日本东西两岸降水的影响。

东亚和日本教案

东亚和日本教案

第二课东亚与日本【考点解读】1东亚位置范围、自然地理特征(主要地形、河流、主要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成因、特点;资源、自然灾害)2、东亚人文地理特征(居民、民族、各国经济特点,东亚沿海和内陆差异比较)3、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位置范围、地形、气候、自然资源、自然灾害)4、日本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5、日本的经济发展状况(工业、农业、贸易)6、日本主要的工业地带、工业区7、了解日本进出口的产品构成【重点与难点】1、东亚主要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2、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3、日本经济发展的条件分析4、日本的工业分布及特点【学法指导】1区域地理的学习,首先必须抓住区域突出特征,一般从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三方面分析。

2、读图识记东亚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图及日本重要海港及城市图,进而分析区域特征。

3、运用区域地理的比较法、综合法分析东亚、日本的地理特征。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知识梳理】第一课时东亚[读图识记]1五国及其首都;2 •青藏高原、蒙古高原;3•日本海重要海港一、位置和范围1、位置:80o E~140o E, 20o N~50o N纬度位置:绝大部分在北温带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找出东亚五国的名称及各国首都:中国(北京)、蒙古(乌兰巴托)、朝鲜(平壤)、韩国(首尔)、日本(东京)哪些国家与我国陆地相连?哪些隔海相望?2、范围:包括中、日、蒙、朝、韩临海国:中国(首都北京)内陆国:蒙古(首都乌兰巴托)一一第二大内陆国(第一为哈萨克斯坦)半岛国:朝鲜(首都平壤),韩国(首都首尔)岛国:日本(首都东京)本区重要的经纬线23° 26' N纬线穿过:云南、广西、广东、台湾海峡、澎湖列岛、台湾岛(玉山)。

40° N纬线穿过: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内蒙古高原(黄河几字形大拐弯)、黄土高原、华北平原、渤海、辽东半岛、朝鲜半岛、日本海、本州岛。

新人教版音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音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环球之旅(一)——亚洲之声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樱花》2、欣赏歌曲《阿里郎》。

教学目标:1、在主动探寻中了解东亚——日本和朝鲜音乐文化特点,开阔视野,学习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同时见证中国文化对其深刻的影响,激发民族自豪感。

2、通过欣赏,进一步区分日本都节调式和朝鲜五声调式,体会朝鲜民歌的特点。

3、准确演唱《樱花》,了解日本都节调式和主要乐器;了解朝鲜音乐的节奏、调式与乐器特点。

教学重点:感受东亚(日本、朝鲜)音乐的特点,了解其音乐文化。

教学难点:准确演唱歌曲《樱花》的旋律和意境,锻炼气息的控制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亚洲地图(图片)简介亚洲地理与其文化圈的分布。

2、教师:今天我们就先来听一首歌曲,请同学们判断它是亚洲哪个地区、哪个国家的民歌?学生听后回答。

二、《樱花》歌曲学习1、学唱《樱花》(1)初听歌曲《樱花》教师简介日本与其文化艺术。

(2)学唱乐谱、感受歌曲结构特点。

(3)了解都节调式①请学生从《樱花》歌谱中找出歌曲中使用的五个音。

②对比都节调式和五声调式。

(4)完整演唱歌曲并进行表现。

①教师简介歌唱气息的要求,每个学生拿出事先准备的皮筋,跟老师用抻皮筋的感觉感受气息在丹田的扩张和收缩状态。

②教师范唱。

③请学生演唱,并随旋律音高的起伏变化画出旋律线并做出力度的起伏变化。

④教师出示渐强<、渐弱>记号⑤请学生尝试在谱例上标出渐强、渐弱记号。

⑥按自己标出的力度变化加入歌词进行演唱。

⑦教师讲解:樱花生命十分短暂……⑧教师启发学生用恰当的咬字和气息表现歌曲的意境。

⑨教师启发学生用强与弱的对比,表现1-2、11-12小节如回声般的演唱意境。

⑩学生边回味图片中的美景,边在遐想中尝试有感情地背唱歌曲。

教师:我们学唱了日本有代表性的都节调式民谣歌曲《樱花》,为帮助同学们更多地了解日本的音乐文化,我们进一步欣赏器乐曲——《樱花》。

2、欣赏三重奏《樱花》①初听三重奏《樱花》,请学生在每次主题出现时举手示意,数一数整首乐曲中主题出现了几次。

教案第一节日本

教案第一节日本

《日本》说课稿何海兰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日本》,本节内容选自晋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节日本第一课时“日本的自然地理”部分教学内容。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晋教版教材编写由“大洲----地区----国家”组成,层层递减。

本节是在认识大洲,了解地区这后走进的第一个国家。

因此,本课从内容上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与应用,学好它又为今后学习其他国家提供了方法和思路,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能说出日本的位置与领土组成。

B、了解日本的地形特征及其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C、理解日本的海洋性季风气候特征。

(2)过程与方法:A、运用地图和资料,了解自然地理特征,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

B、运用板快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C、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学会描述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并会分析一个国家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使学生树立“事物是联系的,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日本位置、领土组成,地形特征。

(2)教学难点:气候类型及形成原因。

二、说学情初一学生正处于思维逻辑发展的关键时期,逻辑能力尚不够强,但思想活跃,感情丰富,求知欲强,好胜心切,接受知识上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乐于接触有趣的感性知识,因此,在讲授日本时要多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多以图片展示,并尽量联系实际,以增强学生印象。

三、说教法:针对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本节课教材特点,根据教学基本原则和规律,为实现上述目标,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我准备采取以下教学方法进行教学:A、在教学形式上力求突破“为了学地理而学习地理”的思想瓶颈,关注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话题或生活常见现象,设置问题情境,创设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B比较分析法,通过对照得出区域地理特征。

C 运用多媒体教学将一些静态的信息加工成声,情,形的动态信息,调动学生多种感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记日本的岛屿、邻海、和自然条件的特点。

2.理解日本发达的经济、工业分布与城市。

3.了解日本的渔业和农业。

【技能目标】
让学生学会用综合分析和比较的方法来研究有关区域的问题,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继续对学生进行人地关系教育。

【重点与难点】
1、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
2、日本经济发展的条件分析
3、日本的工业分布及特点
【学法指导】
1、区域地理的学习,首先必须抓住区域突出特征,一般从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三方面分析。

2、运用区域地理的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日本的地理特征。

【课时安排】1.5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日本
(导入新课)播放“日本樱花”视频,提问导入。

(提问)为什么日本樱花长势这么好?进入新课。

让学生看图,找出日本,结合导学案填写日本位置及范围。

一、自然地理环境(板书)
(一)位置范围:(板书)
位于30°N~45°N,东亚岛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洲四大岛屿及其附近的1000多个小岛组成。

学生完成后结合多媒体讲解。

1.海陆位置:
太平洋____部,亚洲____部。

2.经纬度位置:
E~ E ,位于东半球。

N~ N,位于北温带。

3.相对位置:
西部与俄罗斯、中国、朝鲜、韩国隔_____海相望,东部直接临__ __洋,
4.范围
领土:由_______岛,_______岛,_______岛,_______岛,和一些小岛组成,面积37.7万平方千米。

然后让学生继续结合导学案分析地形。

(二)地形(板书)
让学生在图中找出关东平原、富士山,并分析日本的地形特征。

1.日本地形以_____和______为主(3/4),平原面积______,最大的平原是__________。

2.地壳不稳定多_______。

3.海岸线_____,多优良港湾。

4.看图思考:日本为什么会多火山地震呢?
完成后继续分析,强调看图方法。

然后转入气候。

(三)气候(板书)
活动1
读亚洲东部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说一说日本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
北部属于气候
南部属于气候
活动2
读东京和北京气温和降水量对比表格。

思考下列问题。

①从降水量、气温变化幅度两方面比较东京和北京气候特征的主要差异。

与北京相比,东京降水量___,气温
变化___。

②分析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日本为岛国,受海洋影响显著,气候的___ ___特征明显。

回答并讲解
探究:
阅读樱花生长习性思考:
樱花生长习性
樱花为温带、亚热带树种,性喜阳光和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有一定抗寒能力。

对土壤的要求不严,宜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生长,但不耐盐碱土。

根系较浅,忌积水低洼地。

有一定的耐寒和耐旱力,但对烟及风抗力弱,因此不宜种植有台风的沿海地带。

为什么日本樱花长势很好?
回答讲解后做练习略。

提问:日本的河流特征怎样?
(四)河流(板书)
从河流的长度、流域面积、水流速度,流量的季节变化等方面归纳日本河流的基本特征。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点评。

接着进入资源。

(五)资源
二、日本的经济
1、经济特征
(1)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现代化程度高。

(2)对外依赖性强(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原料和燃料,产品销售也依赖国际市场),发展外向型经济(进口-加工-出口)。

日本最大的贸易对象是美国,其次是亚洲和西欧。

2、经济发展条件(有利和不利条件)
经济发展的条件分析:(试根据日本的自然和人文特征进行分析)
有利条件:(1)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海运便利;(2)科技发达;(3)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素质高。

不利条件:国内矿产资源缺乏,国内市场狭小
3、工业分布: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

主有要:
京滨、阪神、名古屋、北九州、濑户内五大工业区。

工业布局趋向分散——向国土南北两端扩展
4、工业部门: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纺织
5、农业特征:农业比重小,人多地少,采用小型农业机械,侧重于生物技术和水利的发展,单产高。

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达到基本自给,多种在平原地区,但每年要进口小麦、玉米等农作物。

山丘地区多种桑树、果树和蔬菜。

但蔬菜和水果仍需大量进口。

渔业发达,捕鱼量常居世界第一,有世界著名的北海道渔场(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
三、城市与居民【识记】:
人口稠密,大和民族,黄种人,国家重视教育
日本首都东京,位于关东平原的南部,人口1200多万,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也是日本海陆空交通的枢纽。

科学城——筑波宇航中心——种子岛硅岛——九州岛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日本
一、日本自然地理环境
1、位置范围
2、地形地质
3、气候
4、河流
5、自然资源
二、日本的经济
1、经济特征
2、经济发展条件
3、工业分布及工业部门
4、农业特征
三、城市与居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