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炙大师杨继洲
杨继洲《针灸大成》学术思想发微
2019年11月第26卷第22期杨继洲《针灸大成》学术思想发微陈志珍汪雯金瑛杨继洲是明代著名的针灸医家,所著《针灸大成》是针灸发展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
本文探析《针灸大成》所体现的杨氏学术思想:临症重视辨证论治,审证求因;治病机圆法活,针灸药并用;选穴精炼,奇正相辅;治病有缓急,因机制宜;重视手法,不失其气。
为习医和行医者临症拓宽思路。
一、辨证论治,审证求因《针灸大成》卷末附有杨继洲医案31则,病例33例,涵盖对颈结核、臂结核、腰及四肢证、痢疾、便血、妇人血崩、血厥、神志等疾病的治疗,其理法方穴,颇有法度,充分体现了杨氏辨证论治的学术思想。
如“……滕柯山,母患手臂不举,背恶寒而体倦困,虽盛暑喜穿棉袄,诸医俱作虚冷治之,予诊其脉沉滑,此痰在经络也。
予针肺俞、曲池、三里穴,是日即觉身轻手举,寒亦不畏,棉袄不复着矣……”再如“鸿护吕小山,患结核在臂,大如柿,不红不痛。
医云是肿毒。
予曰:此是痰核结于皮里膜外,非药可愈。
后针手曲池,行六阴数,更灸二七壮,以通其经气,不数日即平妥矣……”。
此两例均为痰证,前者为无形之痰阻于经络,后者为有形之痰结聚皮里膜外。
诸医均认为滕柯山之母恶寒体倦是乃虚寒所致,而杨氏审查脉理,辨为痰在经络,以肺俞宣肺祛痰、曲池通经活络、足三里健脾消痰,效如桴鼓。
吕小山之患病,不红不痛,若为肿毒,当有红肿热痛之象,杨氏审证求因,辨为痰在皮里膜外,在曲池施以泻法疏通经气而化痰,加灸以温通,不数日而愈[1-2]。
从这两则医案可看出杨继洲临症辨证精当,掌握疾病本质,关键时能舍证从脉,避免犯虚虚实实之误。
二、因病制宜,针灸药并用《针灸大成·穴有奇正策》曰:“治法因乎人,不因乎数,变通随乎症,不随乎法……譬之老将用兵,运筹攻守,坐作进退,皆运一心之神。
”杨氏认为,针灸药各有所长,医家应随症变通。
其病案“辛未夏,刑部王念颐公,患咽嗌之疾,似有核上下于其间,此疾在肺膈,岂药饵所能愈。
东皋徐公推予针之,取膻中、气海,下取三里二穴,更灸数十壮,徐徐调之而痊。
杨继洲针十三鬼穴歌-经络
杨继洲针十三鬼穴歌-经络:
【歌诀】
一针鬼宫,即人中,入三分。
二针鬼信,即少商,入三分。
三针鬼垒,即隐白,入二分。
四针鬼心,即大陵,入五分。
五针鬼路,即申脉(火针),入三分。
六针鬼枕,即风府,入二分。
新北极在线
七针鬼床,即颊车,入五分。
八针鬼市,即承浆,入三分。
九针鬼窟,即劳宫,入二分。
十针鬼堂,即上星,入二分。
十一针鬼藏,男即会阴,女即玉门头,入三分。
十二针鬼臣,即曲池(火针),入五分。
十三针鬼封,在舌下中缝,刺出血,仍横安针一枚,就两口吻,令舌不动,此法甚效。
更加间使、后溪二穴尤妙。
男子先针左起,女子先针右起。
单日为阳,双日为阴。
阳日阳时针右转,阴日阴时针左转新北极在线整理
【白话解】第十三针鬼封穴在舌下中缝,针刺出血,在口两吻处衔针一枚,让舌头不动,这种疗法效果很好。
再刺间使穴、后溪穴效果就更好了。
男子针刺先从左起,女子针刺先从右起。
单日为阳,双日为阴。
阳日阳时(按12时辰,单时为阳,双时为阴)针向转动,阴日阴时针向
左转动。
新北极在线。
杏林掌故:杨继洲拒施针灸
杏林掌故:杨继洲拒施针灸
杨继洲(约1522—1620)是明代著名针灸学家。
隆庆二年(1568年)被召到京城担任太医。
一次,朝廷官员许鸿宇患腿痛两个多月,吃了很多药效果不明显,下属推荐杨继洲给他治疗。
杨继洲当时在太医院还没有名气,许鸿宇对他并不放心,问道:“你有何妙法治我的病?”杨继洲仔细诊断后说:“许大人的病,扎上几针后就可以行走了。
”
许鸿宇皱皱眉头说:“我的双腿从上到下没有一处不痛,不少名医都为之束手,你有点言过其实吧?”杨继洲听后摇头说:“《黄帝内经》中说过,不相信针灸的人就先不给他针灸,否则也不会有多大效果。
”
又过了十多天,许鸿宇的腿痛越来越重,实在受不住了,便想到了杨继洲,让下属去请他。
杨继洲在许鸿宇双侧下肢取环跳和绝骨两个穴位,下针之后,针感沿着胆经传导,一直胀麻到足部,当他取出针后,许鸿宇觉得疼痛突然消失了。
经过杨继洲的治疗,不到10天,躺了数月的许鸿宇又迈着方步到工部衙门办公去了。
试析杨继洲针灸防治中风学术特色
试析杨继洲针灸防治中风的学术特色安徽中医学院李梦摘要:杨继洲是明代万历年间著名医家,毕生辛勤治学,精研经典,于针灸造诣尤深,所撰《针灸大成》一书论述内容十分广泛,尤以针灸防治中风极富特色。
本文从针灸防治的理论渊源、学术特点和操作方法等方面阐述杨继洲针灸防治中风的学术特色及其对后世医家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杨继洲针灸防治中风学术特色明代医家杨继洲,字济时,浙江卫县人。
早岁业儒,精究岐黄,识见高超,平生著述颇丰。
学术上多有独特之处,尤其是在针灸防治中风方面颇具特色,影响深远。
这一学术特色主要体现在《针灸大成》中,,该书撰于明万历年间,共10卷,所述内容十分广泛,首论《内经》、《难经》中有关针灸的论述,其次有针灸歌赋选、经络腧穴、刺法针法、灸法、针灸证治、杨继洲医案和小儿按摩法。
其在《针灸大成·卷九》等篇对针灸防治中风的观点有详尽的论述。
本文试就杨继洲针灸防治中风的学术特色作一探析:1针灸防治中风的理论渊源针灸历代被认为有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作用。
中风临床上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口角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仅以口、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1]。
因其发病急骤,病情变化迅速,与风之善行数变特点相似,又名“卒中”、“偏枯”等。
中风病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具有很高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和复发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针灸作为治疗中风一种方法,也可以预防中风的发生。
针灸防治中风早在《素问·热病》中就有记载,如“偏枯身偏不用而痛,言不变,志不乱,病在分奏之间,巨针取之,益其不足,损其有余,乃可复也。
痱之为病也,身无痛者,四肢不收,智乱不甚,其言微知,可治,甚则不能言,不可治也。
病先起于阳,后入于阴者,先取其阳,后取其阴,浮而取之”。
即中风可用针灸,并有“左病治右,右病治左”以及“独取阳明”等防治方法的认识。
其后汉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记载:“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
走进非遗历经500多年的杨继洲针灸,如何从传奇走进现实?
走进非遗历经500多年的杨继洲针灸,如何从传奇走进现实?时至今日,杨继洲治疗痿痹三针而愈的传奇故事已无从考证,而历经500多年的针灸医技凭借取穴少而精、见效快的特点依旧活跃在百姓身边。
“针灸完感觉舒服多了,好轻松啊!”在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府山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的针灸推拿室里,张女士刚结束针灸治疗,舒心地感叹道。
她告诉记者,“这两天总觉得腰部酸痛,去医院麻烦,我家就在附近,在这里针灸方便多了。
”放眼望去,一间小小的针灸推拿室里,理疗床根本不够用,有的人干脆坐在凳子上针灸,时不时还有人推门进来就诊。
养老服务中心如此“热闹”,原来是奔着杨继洲针灸第五代传承人、衢州市中医医院副院长金瑛来的。
代代相传,取穴少而精能扎针灸就不打针开药,衢州市中医医院针灸推拿科业务总量突破850万,占全院非药物治疗年收入的76%,针灸科从3位医生发展到现在的32人。
把“冷门科室”做火的秘籍源自于弘扬杨继洲的针灸绝技。
“杨继洲针灸疗法取穴少而精,一般都在10个穴位以下,有时甚至选用两三个穴位就能解决问题。
”如果说跳跃的小银针好比琴弦,那么调音师就是金瑛,如今媒体给了他一个称号——“针尖上跳舞的非遗传承人”。
王淑凤5年前得了腰腿痛的毛病,病情再次发作后痛得不能翻身。
只见金瑛捻着银针对准穴位快速扎下,手法轻灵、恰中穴位。
隔天针灸1次, 4次治疗后,王淑凤腰腿就完全不痛了。
为了让“简便验廉”的杨继洲针灸技艺为百姓带去实惠,作为传承保护单位的衢州市中医医院增挂杨继洲医院的牌子,创办特色门诊及衢州首个针灸病区,开设针灸康复病房,推行师承式技艺传授、建立“非遗传承基地”及“专家工作站”……正是通过打造杨继洲针灸品牌,短短几年时间,医院就占据了区别于其他医疗机构的差异化竞争高地。
二十年如一日,拾起散落瑰宝“我用了20年时间完成了对‘杨继洲针灸’文化的梳理。
”金瑛在执笔非遗申报历程时,心中感慨良多。
他说,“杨继洲针灸之所以能够申遗成功,与两条世代传承主线密不可分,一条是当地民间针灸师的师承式或私塾式传承,另一条是四百多年不间断地以不同版本的《针灸大成》书籍、医案、文章、塑像、碑刻、学术论文、学术交流等方式流传。
杨继洲《禁针禁灸》篇
杨继洲《禁针禁灸》篇禁针穴歌脑户囱会及神庭,玉枕络却到承灵,颅息角孙承泣穴,神道灵台膻中明,水分神阙会阴上,横骨气冲针莫行,箕门承筋手五里,三阳络穴到青灵,孕妇不宜针合谷,三阴交内亦通论,石门针灸应须忌,女子终身孕不成,外有云门并坞尾,缺盆主客深晕生,肩井深时亦晕倒,急补三里人还平,刺中五脏胆皆死,冲阳血出投幽明,海泉颧髎乳头上,脊门中髓伛偻形,手鱼复陷阴股内,膝膑筋会及肾经,腋股之下各三寸,目眶关节皆通评。
禁灸穴歌哑门风府天柱擎。
承光临泣头维平。
丝竹攒竹睛明穴。
素髎禾髎迎香程。
颧醪下关人迎去。
天牖天府到周荣。
渊液乳中鸠尾下。
腹哀臂后寻肩贞。
阳池中冲少商穴。
鱼际经渠一顺行。
地五阳关脊中主。
隐白漏谷通阴陵。
条口犊鼻上阴市。
伏兔髀关申脉迎。
委中殷门承扶上。
白环心俞同一理。
灸而勿针针勿灸。
针经为此尝叮咛。
庸医针灸一齐用。
徒使患者炮烙刑。
《针灸大成》一书是明朝杨继洲先生所编撰著作的,算是收集针灸资料最丰富的一部书。
里面选集了《内经》、《难经》、还有当时在明朝可以收集到的各类针灸典籍,还有杨氏家传的与他自己的一些经验。
书中有二个篇章,“禁针穴歌”以及“禁灸穴歌”。
禁针穴就是不可以扎针的穴道,禁灸穴就是不可以烧艾灸的穴道,这都是杨继洲参考了很多别的针灸书选取出来的。
“禁针穴歌”记载了有二十二个穴道不可以扎针,有四十五个穴道不可以艾灸。
分析一下那些不可以扎针的穴道,发现大部分都是在身上的危险处,例如:头上面的骨头缝中间、或是心脏上,或其它比较危险的地方。
有些穴道被扎流血了可能会造成不良后果,例如“脑户、囟会、神庭、玉枕、络却、承灵、颅息、角孙”等穴道都在头上,而且是在头骨和头骨相交接的缝里头,甚至于这个缝是好几个缝的接口,这种穴要给扎了针上去,常会发生不可预期的后果,因为以前使用的针很长很粗,假如扎到了里头的“硬脑膜”、更进去到“脑软膜”、甚至于扎到了脑里面的话,会发生很多的问题。
另外,在“禁针穴歌”里头有“神道、灵台、膻中”等等穴道,都处在胸口心脏部位,假如针到了心脏,可能也会发生一些不好的后果。
明代针灸学家杨继洲《针灸大成》之针法
明代针灸学家杨继洲《针灸大成》之针法明代针灸学家杨继洲《针灸大成》之针法(2010-10-标签:中医分类:中医针灸针刀针灸我记录明代针灸学家杨继洲,名济时,编著有《卫生针灸玄机秘要》一书,后经扩充辑集为《针灸大成》十卷。
十二字手法及下手八法《针灸大成·三衢杨氏补泻》:“针法玄机口诀多,手法虽多亦不过:切穴持针温口内,进针循摄退针搓,指捻泻气针留豆,摇令穴大拔如梭。
” 杨氏将针法的基本操作步骤总结归纳为十二种(十二字分次第手法),即:爪切、指持、口温、进针、指循、爪摄、针退、指搓、指捻、指留、针摇、指拔。
同时又把进针时的一些基本操作归纳为“下手八法”,即:揣、爪、搓、弹、摇、扪、循、捻八种。
杨氏十二手法下针八法表下手八法中爪、搓、摇、循、捻分别与爪切、指搓、针摇、指循、指捻五法相同。
揣,主要是“以手揣摸其处”,探明穴位得准确位置。
弹,是“先弹针头”(针尾)再配合插针,是“补针之法”。
扪,是在“欲出针时,就扪闭其穴,不令气出,使血气泄,乃为真补。
”杨氏针法杨继洲在继承前人针法的基础上,对补泻手法进行了总结,并有所发挥。
《针灸大成·经络迎随设为问答》中论述了补针与泻针之要法。
《针灸大成·三衢杨氏补泻》中,较为全面介绍了烧山火、透天凉、阳中隐阴、阴中隐阳、留气法、运气法、提气法、中气法(即纳气法)、苍龙摆尾(即青龙摆尾)、赤凤摇头、龙虎交战、龙虎升降、五脏交经、通关交经、膈角交经、子午捣臼、子午补泻、子午倾针、进火、进水等法。
其中有些手法均源出于《金针赋》,其内容已见《金针赋·论针法》一节中,不再重复。
补针与泻针要法杨氏将针法补泻归结有补针要法和泻针要法,见于《针灸大成·经络迎随设为问答》中:“补针之法,左手重切十字缝纹,右手持针于穴上,次令病人咳嗽一声,随咳进针,长呼气一口,刺入皮三分。
针手经络者,效春夏停二十四息;针足经络者,效秋冬停三十六息。
催气针沉,行九阳之数,捻九撅九,号曰天才。
《针灸大成》中“杨氏医案”的灸法运用
从表 1 看到 , 杨 氏临床取 穴力 求精 准 , 1 6 则 医案
在灸 疗 实 践 中 , 杨 氏认 为艾 灸 后 的调 护是 保 证 艾 灸疗 效 、 治 愈疾 病 的重 要 手段 , 指 出“ 今 人 多不 知
中艾灸取穴不过 1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个穴位 , 仅有“ 辛未岁 , 惊风” 案 选穴超过 3 个 。对此 , 杨 氏在《 针灸大成 ・ 头不多灸 策》 云: “ 故不得其要 , 虽取穴之多 , 亦无 以济人 ; 苟 得其要 , 则虽会通之简 , 亦 足以成功 。 ” 而杨 氏取穴 之精 简 , 主要 体现 在 其 治病 求 本 的治疗 思 路 之 中 。
本穴会 归 之处 , 痛 可立 而止 。 ” 【 1 。
辨病 势施 灸
恐解火气 ; 及食 , 恐滞经气 ” u , “ 忌大劳 、 大饥 、 大
饱、 受热 、 冒寒 。至于生冷 , 亦宜忌之” n 等调护之
法 。从提 高 临床 疗 效 的角 度 出发 , 这 些 艾灸 后 的 调
表 1杨 氏医案 中灸法的使用情况
基金项 目: 国家 中医药 管理 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科研专项课题 “ 针刺结合康复治疗缺血性 中风后基底节性失语症 的临床研
究” ( 编号 : J D Z X 2 0 1 2 1 4 1 ) 1通讯作者
一
3 一
2 0 1 4 年第 6 期
针灸 家的推崇 , 如《 针灸资生经 ・ 治灸疮》 云: “ 凡著 艾得疮发所患即瘥 , 不得疮发其疾不愈。 ” 再如“ 甲 戌夏 , 员外 熊可 山公 患痢 兼 吐血 不止 ” 案, 杨 氏要 求
患者 “ 饮 食 后不 可 多怒 气 , 以保 和其 本 ; 否 则正 气 乖
针灸(杨继洲针灸)
针灸(杨继洲针灸)
流行于浙江省衢州市的传统医药
01 历史渊源
03 传承保护
目录
02 医药特征 04 社会影响
针灸(杨继洲针灸),流行于浙江省衢州市的传统医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杨继洲(1522—1620),又名济时,三衢(今浙江衢州县)人,是明代的针灸学家。他出生于世医家庭,祖 父曾任太医院太医。杨继洲自幼攻读诗书,科举考试中几次受挫折,后专心习医。他本人曾做过嘉靖皇帝的侍医。 他行医四十多年,精通医理,尤长于针灸。他以家传《卫生针灸玄机秘要》一书为基础,汇集了历代针灸学说之 精华,结合自己的丰富治疗经验,汇集成《针灸大成》一书。全书共10卷,是对公元16世纪以前我国针灸学说进 行了系统总结,于万历辛丑年(公元1601年)刊行。
窦氏十四法中的动、盘、弹、扪、按五法未收录,增加了指持、口温、指留、针拔四法。“十二字分次第手 法”是针刺的基本流程,经过杨继洲的整理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传承状况
传承谱系 保护措施
杨继洲是明代一位针灸学之集大成者,他总结了明末以前针灸学的重要成果,是继《针灸甲乙经》以后,对 针灸学的又一次重要总结。《针灸大成》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古代针灸学已经发展到了相当成熟的地步,后人在 论述针灸学时,大多将《针灸大成》作为最重要的参考书,这与该书的学术成就、所处的历史地位以及其对针灸 学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是分不开的。
历史名人——宝贵的
• 备受瞩目的衢州市十大历史文化名人评选活动昨日揭晓,赵?、 孔端友、毛滂等十位历史文化名人榜上有名。 衢州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名家辈出,文化灿 烂。为了更好地认识和宣传衢州的历史文化名人,弘扬衢州优秀 的文化传统,激发广大市民热爱家乡、建设衢州的热情,为衢州 实现跨越式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促进衢州的“文化名市” 建设,今年7月中旬开始,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市文联联合 开展了十大历史文化名人评选活动。 此次评选活动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下,广大市民和文化界 专家积极响应,并给予了极大的支持。通过历史文化名人的资料 整理,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新闻媒体公布,市民踊跃投票, 15天就收到了选票4059张,再经专家们精心筛选、评议、比较、 论证,最后评出衢州十位历史文化名人。 按年代顺序排列,衢州十大历史文化名人是:铁面御史赵?, 南孔先祖孔端友,著名词人毛滂,宋代名将徐徽言,天文学家赵 缘督,针灸大师杨继洲,方志学家余绍宋,语言学家方光焘,革 命家、理论家华岗,革命家、外交家徐以新。 有关领导指出,我们除了积极宣传十大历史文化名人的闪光 业绩,还要充分发掘利用这些珍贵的人文资源,让历史文化名人 在新时期焕发出更为灿烂的光彩。(记者许彤)
历史名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 杨继洲(1522-1619)名济时,浙江衢 县人,祖父曾为太医,杨继洲出生于 医学世家,秉承家学,勤学博古。他 曾在太医任职医官,行迹遍及福建、 江苏、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等地, 功绩卓著,声望甚高,从事针灸临床 四十余年。杨家世代业医,杨继洲举 业不遂而潜心攻医,他寒暑不辍地研 读家中“蓄贮古医家抄籍”,积有数 年,而“倬然有悟”,因感“诸家书 弗会于一”,因此将家传《集验医方》 与诸家医籍中之针灸论述,参合指归, 汇同考异,手自编摩,凡针药调摄之 法,分图析类,为天、地、人卷。题 目《玄机秘要》。 • 《针灸大成》是在其家传《针灸玄机 秘要》基础上,汇集历代针灸学术, 加上自己丰富的临证经验而成。书稿 初成后,又经赵文辆、靳贤、黄镇庵 等整理、资助,于1601年刊行问世, 共十卷,内容全面,资料丰富。
浅析杨继洲辨证取穴
应 用门 、海 、俞 、募等穴 以治疗 脏腑经 络病变 的 占 15例。 例如治张某“泻痢半 载 ,诸药 不效 ”(《针灸 大成 ·医案》)一案 中 ,是 以针灸 中脘 、章 门而 愈 的。盖 泻痢 经 久 不瘥 ,正 虚邪 恋 ,必致脾 胃虚 衰 ,脏 气馁 弱 。在 脏 会 ,脾 募 章 门穴 施 以灸 刺 ,可振奋脾 阳 ,补益脏气 ;而针 灸腑会 ,胃募 中脘 ,则能温 中 补上 ,通调腑气 。此用简 而意 深 ,帮痼疾得痊 。
又如 “痞疾”之 “针章 门”,“痰 火 ”之 “针肺 俞 ”等 ,都 表 明 杨氏诊治人 疾而损 及脏腑 的各种 病变 ,每 以门 、海 、俞 、募诸 穴 功 效 极 佳 。 2.2 经络 滞 取 原 、络 、交 、会 穴 原 、络 、交 、会 等 穴 ,长 于 疏 经通 络 ,宣导气血 。杨氏注解《标幽赋》有 云:“此言经 络气血 凝结 不通 者 ,必取此原 、络 、交 、会之穴而刺之 ”。
《针灸大成》医案评析(三)
《针灸大成》医案评析(三)医案医话《针灸大成》作者简介杨继洲(1522-1619),名济时,浙江衢县人,祖父曾为太医,杨继洲出生于医学世家,秉承家学,勤学博古。
他曾在太医院任职医官,行迹遍及福建、江苏、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等地,功绩卓著,声望甚高,从事针灸临床四十余年。
杨家世代业医,杨继洲举业不遂而潜心攻医,他寒暑不辍地研读家中“蓄贮古医家抄籍”,积有数年,而“倬然有悟”,因感“诸家书弗会一”,因此将家传《集验医方》与诸家医籍中之针灸论述,参合指归,汇同考异,手自编摩,凡针药调摄之法,分图析类,为天、地、人卷。
题目《玄机秘要》。
《针灸大成》是在其家传《针灸玄机秘要》基础上,汇集历代针灸学术,加上自己丰富的临证经验而成。
书稿初成后,又经赵文炳、靳贤、黄镇庵等整理、资助,于1601年刊行问世。
乙卯岁,至建宁。
腾柯山母患手臂不举,背恶寒而体倦困,虽盛暑喜穿棉袄,诸医俱作虚冷治之。
予诊其脉沉滑,此痰在经络也。
予针肺俞、曲池、三里穴,是日即觉身轻手举,寒亦不畏,棉袄不复着矣。
后投除湿化痰之剂,至今康健,诸疾不发。
若作虚寒,愈补而痰愈结,可不慎与。
评析:此患者乃痰湿侵入机体,痹阻经络,导致气血痹阻不通,手臂不能上举,属于“痹证”范畴。
杨氏治疗取用肺俞、曲池、手三里穴,阳明经多气多血,主润宗筋,取阳明经手三里、合穴曲池,疏通经络,调理气血,配伍肺俞肺之背腧穴,祛湿化痰,共奏疏通经络、祛湿化痰之功,配以除湿化痰之剂。
古有“疾在肠胃,非药饵不能以济;在血脉,非针刺不能以及;在腠理,非熨不能以达。
是针灸药者,医家之不可缺一者也。
”针刺擅长于行气,灸法擅长于散邪,汤药擅长于治内。
又如痫证取鸠尾、中脘、曲池、肩髃,配化痰健脾药,针药结合;崩漏取膏肓、足三里,配羌活汤,灸药结合;疳疾取章门,先针后灸,配蟾蜍丸药。
杨氏在《诸家得失策》里说:“人之天地,天地之气,不能以恒顺,而必待于范围之功;人身之气,不能以恒平,而必待于调摄之技。
1958年资料1 明代伟大的针灸学家杨继洲及其著作
1958年资料1 明代伟大的针灸学家杨继洲及其著作.txt9母爱是一滴甘露,亲吻干涸的泥土,它用细雨的温情,用钻石的坚毅,期待着闪着碎光的泥土的肥沃;母爱不是人生中的一个凝固点,而是一条流动的河,这条河造就了我们生命中美丽的情感之景。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
明代伟大的针灸学家杨继洲及其著作王永生针灸疗法是祖国医学中珍贵的文化遗产,它在整个医学发展史上占着重要的一页,历代都有杰出的人物和名著,其中晋代的皇甫谧他总结了晋朝以前的针灸知识,写了一部“针灸甲乙经”,奠定了针灸学发展的基础。
另一个是明朝伟大的针灸学家杨继洲,他不但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而且他总结了明代以前针灸学的辉煌成就,写了一部不朽的名著——针灸大成。
它在整个针灸史上起了承先启后的巨大作用。
针灸能够广泛的深入的传布到人民群众中,是和杨氏的针灸大成分不开的,它给我们提供了很丰富的研究和学习的资料,直到现在它在实际临床上还起着一定的作用。
但是对于杨氏的生平事迹和针灸大成,却缺乏应有的评价和介绍,我们为了要肯定杨氏对于整个祖国医学尤其是对于针灸医学的贡献,似有必要把他的生平事迹和著述加以适当的论述,为了正确起见,我们曾尽了最大的可能搜集了部分有关的文献,并承杨氏原籍浙江衢县人民委员会协助调查提供了一些宝贵资料,现在整理报导出来以供同道和史家的参考,并希不吝指正。
一、家世杨继洲名济时,其祖先由唐代迁居现今浙江衢县(今南乡六都杨村有其子孙,今之杨家地也基为其故居地)。
继洲为明嘉靖万历间人,幼业举子博学绩文,一再厄于有司,遂弃其业习医,医乃其世家也。
他的祖父是明朝的太医。
继洲有二子,一名承祯一名承学。
杨氏于明世宗时被选为嘉靖的侍医,功绩懋著声名籍甚。
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他工作在圣济殿太医院。
隆庆六年(公元1572 年)他曾在北京玉河坊居住。
针灸大成读后感
针灸大成读后感《针灸大成》是一部关于中国传统针灸医学的经典著作,由明代针灸大师杨继洲所著。
这部著作系统地总结了中国古代针灸医学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对于推动针灸学科的发展和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阅读《针灸大成》,我对针灸医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传统医学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感悟。
首先,通过阅读《针灸大成》,我对针灸医学的历史和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书中,杨继洲详细介绍了针灸医学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以及各个时期的重要针灸医学家及其贡献。
通过对历史的回顾,我深刻理解了针灸医学在中国医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其在医学发展中所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次,通过阅读《针灸大成》,我对针灸医学的理论体系有了更加系统和深入的了解。
书中详细介绍了针灸医学的基本理论,包括经络、腧穴、针灸技法等内容。
通过对这些理论的学习,我对针灸医学的整体框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对其中的一些深奥之处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同时,书中还介绍了许多临床案例,这些案例不仅帮助我理解了针灸医学的理论,也让我对其临床应用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最后,通过阅读《针灸大成》,我对中国传统医学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感悟。
针灸医学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都体现了中国古代医学家对人体生命的深刻认识和对疾病治疗的丰富经验。
通过学习针灸医学,我不仅对中国传统医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其在现代医学中的价值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总而言之,通过阅读《针灸大成》,我对针灸医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传统医学有了更深的感悟。
这部经典著作不仅是针灸医学的重要文献,也是中国传统医学的宝贵遗产。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通过阅读《针灸大成》,深入了解中国传统医学的精髓,推动其在现代医学中的发展和传承。
明代著名医家
明代著名医家第一节杨继洲对针灸学的贡献一、生平简介杨继洲,字济时。
浙江人,是明代著名的针灸学家。
二、著作《针灸大成》10卷,成书于1601年。
本书是明代以前最完备的针灸专著,亦是蜚声中外的历史性针灸名著,至今已有47种版本,并已译成德、日、法等文,流传海外,其刻次数之多,流传之广,影响之大,声誉之隆,不论是在针灸界还是在整个中医界都是不多见的。
三、学术内容(一)重视经络1、应用经络辨证;2、应用经络施以补泻;3、应用经络辨证选穴;(二)配穴有度1、上下左右对应取穴法;2、手足同名经配穴法;3、十二经井穴交经取穴法;4、十二经主客原络配穴法;5、善用透穴(十四法);6、经验效穴和奇经(34穴);(三)手法考究1、十二字分次第手法;一爪切、二指持、三口温、四进针、五指循、六爪摄、七针退、八指搓、九指捻、十指留、十一针摇、十二指拨。
2、下手八法;揣、爪、搓、弹、摇、扪、循、捻3、补泻要法;(1)呼吸调和(2)深浅分部(3)顺逆徐疾(4)刺激分级(平补平泻;大补大泻)(5)九六补泻(6)得气之法(四)针药并用(五)针灸并举复习思考题:杨继洲针灸配穴和手法特点及对针灸学的贡献。
第二节张介宾的阴阳论及虚损治疗经验一、生平著作张介宾,字会卿,号景岳,别号通一子,明代著名医家。
·《类经》32卷,《类经图翼》11卷,《类经附翼》4卷。
·《景岳全书》64卷,明清著名医学全书。
·《质疑录》1卷。
二、学术思想(一)阳非有余、阴本不足论·论医首重明阳:“不识阴阳,焉知医理”?阴阳理论核心是阴阳一体思想:“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所化”·《景岳全书. 传忠录》有辨河间九条、辨丹溪九条、论时医三十一条。
“时医受病之源,实河间创之,而丹溪成之”,并说“欲清其流,必澄其源”,展开对刘、朱之说的批评。
·提出了“阳非有余,阴本不足”的观点,与肾命学说联系紧密,发展了温补理论。
针灸大师杨继洲说:头部不可多灸
针灸大师杨继洲说:头部不可多灸1杨继洲《针灸大成·卷三·策》原文赏析问:灸穴须按经取穴,其气易连而其病易除,然人身三百六十五络,皆归于头,头可多灸欤?灸良已,间有不发者,当用何法发之?壹尝谓穴之在人身也,有不一之名,而灸之在吾人也,有至一之会。
盖不知其名,则昏谬无措,无以得其周身之理,不观其会,则散漫靡要,何以达其贯通之原。
故名也者,所以尽乎周身之穴也,固不失之太繁;会也者,所以贯乎周身之穴也,亦不失之太简;公而知乎此焉,则执简可以御繁,观会可以得要,而按经治疾之余,尚何疾之有不愈,而不足以仁寿斯民也哉。
执事发策,而求穴在乎按经,首阳不可多灸及所以发灸之术,下询承学,是诚究心于民瘼者。
愚虽不敏,敢不掇述所闻以对。
贰尝观吾人一身之气,周流于百骸之间,而统之则有其宗,犹化工一之元气,磅礴于乾坤之内,而会之则有其要。
故仰观于天,其星辰之莫丽不知其几也,而求其要,则惟以七宿为经,二十四耀为纬;俯察于地,其山川之流峙,不知其几也,而求其要则惟以五岳为宗,四渎为委,而其他咸弗之求也。
天地且然,而况人之一身?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四体百形,表里相应,脉络相通,其所以生息不穷,而肖形于天地者,宁无所纲维统纪于其间耶,故三百六十主络,所以言其繁也,而非要也;十二经穴所以言其法也,而非会也。
总而会之,则人身之气有阴阳,而阴阳之运有经络,循其经而按之,则气有连属,而穴无不正,疾无不除。
譬之庖丁解牛,会则其凑,通则其虚,无假斤斵之劳,而顷刻无全牛焉。
何也?彼固得其要也。
故不得其要,虽取穴之多,亦无以济人;苟得其要,则虽会通之简,亦足以成功,惟在善灸者加之意焉耳。
自今观之,如灸风而取诸风池、百会;灸劳而取诸膏肓、百劳;灸气而取诸气海;灸水而取诸水分;欲去腹中之病,则灸三里;欲治头目之疾,则灸合谷;欲愈腰腿,则取环跳、风市;欲拯手臂,则取肩髃、曲池。
其它病以人殊,治以疾异,所以得之心而应之手者,罔不昭然有经络在焉。
张玉恢:杨继洲针灸传人-针灸-教育
张玉恢:杨继洲针灸传人-针灸-教育张玉恢游走在医学和艺术之间寻找人生乐趣张玉恢,在许多衢州人脑海里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
10月中旬,浙江省文化厅公布了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张玉恢作为衢州杨继洲针灸的传承人成功入选。
他是此次我省唯一入选传统医药类项目的传承人。
大凡韬光养晦之人,必定成熟冷静,低调内敛。
张玉恢医师亦是如此,虽然他的精湛医术老少咸知,但整个采访中,张医师对自身医术少有提及,他最津津乐道以及讲得最多的是他的油画,和油画背后那段被世人渐渐淡忘的历史。
“莽莽神州有几人名垂青史,灿灿金针唯三衢杨氏继洲。
十卷经书历几度寒寒暑暑,一枝银针荫万代子子孙孙。
”在市区新桥街张氏诊所的墙上,挂着这么一副书法作品,这是张玉恢写给明代大针灸家杨继洲的。
放眼望去,诊所治疗室内的四面墙上,都挂着张玉恢亲手创作的油画,其中有一幅是杨继洲研究铜人图。
若不是墙壁上的三幅人体经络挂图,你会以为走入了哪个画家的工作室。
“行医和画画我都喜欢,我都快分不清哪个是主业,哪个是副业了。
企业要有企业文化,我的诊所也要有诊所文化。
”68岁的张医师打趣说。
曾经的理想是美术当医生不是张玉恢儿时的梦想,他父亲生前是大学教师,希望他将来做一名工程师,向他灌输“科学技术才能救中国”的思想,但他在学好数理化的同时酷爱美术,曾想往美术方面发展。
高中毕业后,在长辈叶伯敬的指引下,他开始走向学中医的道路,考进了衢州中医班。
但学习三年后,该校停办,加上文化大革命刚开始,在城里没希望谋工作,张玉恢和一位学中医的同学便跑进大山教书去了。
“那时在大山里,我边教学边自学中医,常给农民们义务诊脉,以提高临床水平。
”张玉恢告诉记者,不断收到的好疗效,使他对中医更加热爱,尤其青睐针灸。
买中医书籍他从不吝啬,单是杨继洲《针灸大成》就买过几种版本。
1979年,他以民间医生身份报名参加了全国中医药人员选拔考试,以优异成绩被录取,并被分配在当时的衢县红十字会医院工作。
各家针具学说课件第七章明代医家杨继洲
二、学说与贡献
(一) 杨氏十二字分次第手法
在《针灸大成·杨氏补泻》中,杨继洲在窦
汉卿《针经指南》十四法的基础上,结合历
代医家的针刺手法以及个人的经验体会,将
针刺基本手法总结归纳为“十二字分次第手
法”,简称为十二法。
爪切、指持、口温、进
减掉了窦氏十四 法中的动、盘、 弹、扣、按五法
针、指循、爪摄、退针、
担,指 提法、 泻法
截,指 按法、 补法。
担截法:截乃推进一豆之按法为 补;担乃退针一豆之提法为泻;
针向法:无 论补泻,均 在人部转针 头向病所;
天部 人部 地部
五行生数为:1、 2、3、4、5; 五行成数为:6、 7、8、9、10
九六数和生成数:补用九阳数或生 数,泻用六阴数或成数
冷热感:补者针下热,泻者针下冷。
指搓、指捻、指留、针 摇、指拔
增加了指持、 口温、指留、
指拔四法
窦氏“手指阳部必取筋骨之间,陷
进 、 搓 、 十 四 法 :
下为真在阴部郄腘之内,动脉
相应,以爪重切经络,少待方可
动 、 盘 、 摇 、 弹 、 下手等内容。
针摇法补充了分
退、捻、循、扪、摄、
三部,每部摇二 次,如摇人头之
杨继洲
杨继洲
杨继洲(15521620) 字济时, 浙江衢qú州府人。 明针学家。世代从 医,祖父杨益,太 医院御医,著《集 三衢山 验医方》刊行于世。 父亦业医。家藏秘 方、验方与医学典 籍极富。
治病常一针、二灸、三服药,有神效。
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历任楚王府良医、太医 院御医,行医46年。
三针而愈
万历六年(1580年),杨继洲来到扬州,正好 碰到在京朝夕相处的老同事黄镇庵,黄的儿子 正患口眼歪斜、语言不利、饮水外溢之片(俗 称“歪嘴风”,现代医学称为面神经瘫痪症), 治疗历时数年,病情不见好转。杨继洲仔细诊 断后,认为病是由于痰浊痹阻 ,经络不通所 致。于是,他给病人针刺“巨髎”、“合谷”、 “足三里”3个穴位,不久,病竟好了。从此, 杨继洲享有“三针而愈”的声誉。
明代针灸名医杨继洲介绍
明代针灸名医杨继洲介绍杨继洲是我国明代著名的医学家,他博览群书,通各家医说,尤其精通针灸学。
他一生行医四十多年。
治愈了许多奇症疤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他在看病之余,以家传《卫生针灸玄机秘要》一书为基础,参考了历代针灸著作二音·余种,经过数年的努力,著成《针灸大成》10卷。
于万历八年(1579年)开始刊刻,至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历经21年,才刻成问世。
杨继洲,名济时.浙江三杨人。
明嘉靖年间(1522年)出生在—“个世代以医为业的家庭里。
他的祖父是一位很有名望的医生,曾做过明朝的太医,收藏着许多古代医籍和家拉秘本。
少年时期的杨继洲在祖父的指点下,开始阅读各种医书。
每当祖父为病人看病时,他就在一旁认真观看。
寒来暑往,经过几年的学习和实践,杨继训已经深通医理,并旦能够帮助祖父为病人治病了。
渐渐地,他治愈了许多疑难病人,慕名而来的病人络绎不绝。
当时山西的监察彻史赵文炳患痞痹症,曾找过许多名医,唱下的汤药不计其数,效果却甚微。
后来特意到杨家求医,杨继洲细细寻问厂病情,给病人扎三次针,痞痹症便好了。
从此‘三针而愈”的声誉就传开了,找他看病的人也更多了。
到明世宗时,杨继洲被选为嘉靖皇帝的侍医。
杨继训担任待医以后,不愿意老呆在深官大院里,他利用一切可以出宫的机会,四处云游,为老百姓看病。
嘉靖三十四年,他正在建宁。
他的一个好友的母亲浑身关节肿痛,手臂拾不起来,后背发冷,浑身无力。
虽然当时是炎热的夏天,但老人却还身着棉衣。
她曾多次找医生求治,都认为是虚寒症,治疗后也没有什么效果。
好友把杨继洲请到家中为老母治病。
杨继洲诊脉后,认为是痰阻经络,便给老人针刺肺俞、曲池、手三里等穴位。
当天老人便觉得浑身轻松,手臂也可以慢慢向上抬举了。
经过儿次治疗,再配合除湿化痰的药,老人的病很快就痊愈了。
杨继洲不仅医术高超,看病范围广,而且看病的方法也多种多样。
亮靖四十一年,吏部尚书许敬房腰部疼痛难忍,经好友推荐找到杨继洲求治。
杨继洲是哪个朝代的针灸大师
杨继洲是哪个朝代的针灸大师杨继洲不仅博极群书,还善于实践,注重针、药并重,尤其精擅针灸技法,他一生行医46年,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历任楚王府良医和太医院御医,治好了许多疑难杂症,医术可谓高超。
下面和店铺一起来看看是哪个朝代的吧!杨继洲是哪个朝代的针灸大师明朝医学世家博览群书杨继洲,名济时,字以行,三衢人(浙江衢州廿里镇六都杨人),生于明世宗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卒于明光宗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
在六都杨的《杨氏宗谱》中,杨继洲是唐信安侯杨向后裔。
其出身世医家庭,家学渊源,其祖父杨益曾任太医院御医,声望很高,著有《集验医方》刊行于世。
父亲也是医生,但他却希望儿子走科举仕途。
但杨继洲对当官并不感兴趣,自幼酷爱读书,寒暑不辍。
由于杨氏家中珍藏有各种古医家抄本,以及丰富的秘方、验方与医学典籍,这些家藏医学“宝典”,使杨继洲得以博览群书,通晓各家学说,博学绩文,奠定了他坚实的医学基础。
因其祖辈丰富的从医经历,加上杨继洲善于躬身实践,总结临证经验,在进入太医院供职之时,已经功绩卓著,声名籍甚。
医术高超名扬朝野他用针灸给人们治病有据可查的事例最早是在1555年。
那时他来到福建建宁,见一位大娘得了一种怪病,抬不起手,又困倦怕冷,即使在盛夏也喜欢穿着大棉袄,很多医生没办法。
杨继洲帮她做了针灸治疗,当天就身轻手举不怕冷了。
他曾为尚书王西翁的女儿治好了颈核肿痛病;只用几针就把锦衣卫张少泉的夫人患了二十多年癫痫病治愈了;有位文官叫李渐庵,他的夫人产后出血,两脚肿得像大腿,昏迷不省,十分危急,杨继洲在他足三阴经的穴位上扎了针,只一顿饭工夫,李夫人就苏醒了,肿痛也消了;有位员外熊可山,患了痢疾,咳嗽发烧,吐血不止,生命垂危,众医生都说不能治了,杨继洲发现病人虽然奄奄一息,但胸部尚有余温,只是脐中有一块拳头大的肿块,就为他针了气海穴,又用灸法,灸了五十壮之后,病人苏醒过来,脐中的隆块也散开了,疼痛随即止住,接着,又替他治好了痢疾和咯血,经过一段时间调理,熊员外终于恢复了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继洲像
针灸大师杨继洲
针灸是中华医学的瑰宝,它伴随着中华的文明进程,从远古一直走到现在,久而弥新。
中国古代名医几乎人人都有关于针灸方面的神奇故事。
明嘉靖辛酉年(1561)夏天,朝中有位太监突然身体瘫痪,不能行动,他请了一个叫何鹤松的大夫,治了很长时间也没治好。
无奈之下,他只好另请了一位年轻的御医。
这御医走近一看,胸有成竹地说:“这病扎一针就能好了!”他随即拿出一枚银针,让病人侧过身子,往他臀部的环跳穴扎去,果然针起病除,病人立刻能起来走路了!
这位年轻御医叫杨继洲(1632—1620),名济时,是衢州
人。
他家世代从医,家里藏有极其丰富的秘方、验方与医学典籍。
祖父杨益,是太医院御医,著有《集验医方》刊行于世;父亲也是医生,不过,他似乎不希望儿子杨继洲再从医了,而希望他走科举仕途。
可杨继洲对当官不感兴趣,在科考受挫以后,他将四书五经扔在一旁,潜心攻读各种家藏的医书,寒暑不辍,不久就对医学有了卓然的领悟,医术日益精湛,尤其擅长针灸。
杨继洲用针灸给人们治病有据可查的事例最早是在1555年,那时他来到福建建宁,见一位大娘得了一种怪病,抬不起来手,又困倦怕冷,即使在盛夏也喜欢穿着大棉袄,很多医生没办法。
杨继洲帮她做了针灸治疗,当天就身轻手举不怕冷了。
杨继洲做了46年御医,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
他曾为尚书王西翁的女儿治好了颈核肿痛病;只用几针就把锦衣卫张少泉的夫人患了二十多年癫痫病治愈了。
有位文官叫李渐庵,他的夫人产后出血,两脚肿得像大腿,昏迷不省,十分危急。
杨继洲在他足三阴经的穴位上扎了针,只一顿饭工夫,李夫人就苏醒了,肿痛也消了。
还有位员外熊可山,患了痢疾,咳嗽发烧,吐血不止,生命垂危,众医生都说不能治了。
经过工部一位官员介绍,杨继洲为熊员外诊病。
杨继洲发现病人虽然奄奄一息,但胸部尚有余温,只是脐中有一块拳头大的肿块。
杨继洲为他针了气海穴,又用灸法,灸了五十壮之后,病人苏醒过来,脐中的隆块也散开了,疼痛随即止住。
接着,杨继洲替他治好了痢疾和咯血,经过一段时间调理,熊员外终于恢复了健康。
尽管杨继洲医术高超,名扬朝野,但他的医疗作风却相当严谨认真。
在碰到一些特殊的穴位时,他更是小心翼翼。
比如,为了拔除白内障针扎病人睛中穴前,他除了拿羊眼来做试验外,还要选择无风无雨的天气,清戒三天,安心定志后方才进行。
他说:“凡学针人眼者,先试针内障羊眼,能针内障羊眼复明,方针人眼,不可造次。
”他对那些漫不经心地为病人一边扎针一边谈笑的医生相当不满,经常予以批评。
经过长期实践,杨继洲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他将祖传秘方与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编成了三卷《卫生针灸玄机秘要》,还请了当时吏部尚书王国光为它作序。
他希望这本书能刻版发行,为更多的人解除病痛,可惜他的愿望没能实现。
《针灸大成》
正当杨继洲为此事烦恼的时候,他碰到了一位极为特殊的病人。
那是在明朝万历年间,有个监察御史叫赵文炳,他得了痿痹之症,身体疼痛,四肢屈伸不便,变形萎缩,吃了无数药丸药剂,都不见效。
最后,他请了杨继洲为他针灸,只扎了三针就好了。
赵文炳感恩戴德,为了答谢杨继洲,决定帮他付印《卫生针灸玄机秘要》。
眼看多年的愿望马上就可以实现,此时的杨继洲反倒不着急了。
他静下心来,以自己富有经验的眼光,重新审视历代各种针灸书籍,他要趁这次机会,好好地整理出一本有价值的针灸书籍出来。
最后,他以自家的《卫生针灸玄机秘要》为基础,以《素问》《难经》为宗主,汇集了《神应经》《古今医统》《医学入门》《针灸节要》等针灸论著,又搜集了民间流传的疗法,编成了10卷20余万字的《针灸大成》。
在金钱上,杨继洲不是个贪心的人,他为大官们治好了病,大官们“以礼厚赠”他往往会“固辞不受”,可这一回为了《针灸大成》的刻印,他却不顾一切地去麻烦病人了。
他让赵文炳作序,又让他找人校正。
公元1601年,该书正式刊行。
这是一部内容丰富、方便实用的集大成的著
作,在临床上有极高的价值。
书中介绍了359个穴
位(单穴51、双穴308)及所治的相关疾病,周身
经穴及制针法、补泻手法、治症总要等,还引有历
代医家编的针灸歌赋,以及自己的医学案例。
书中
绘制有“阳掌八卦图”和“阴掌八卦图”,作者将
掌心、手背按八卦易理分成“九宫八卦图”与人体
五脏六腑相联系,是诊治病疼的很有价值的参考图
例。
他还将针法的基本操作步骤总结为“十二针法”
并编成口诀:“针法玄机口诀多,手法虽多亦不过:
切穴持针温口内,进针循摄退针搓,指捻泻气针留豆,摇令穴大拔如梭。
”同时又把进针时的一些基本操作归纳为“下手八法”,即:揣、爪、搓、弹、摇、扪、循、捻八种。
值得一提的还有第十卷所附的“四明陈氏小儿按摩经”,里面专门介绍了用于防治小儿病症的特定推拿手法,为针灸医籍中所罕见。
《针灸大成》问世刊行到现在,已有50余种版本,流行于国内外,成为医学界的经典,杨继洲也因此而成为中医史上声望卓著的针灸学家。
1863年,法国驻华领事达布理的《中国医学大全》出版,其中节译了杨继洲的《针灸大成》,此书成为当时法国针灸师的案头读物。
1985年,杨继洲针灸学术研讨会在金华召开,日本等国针灸学家与会。
2005年6月,在衢州了举行“纪念《针灸大成》404周年学术思想研讨会”。
《针灸大成》的影响可见一斑。
为了纪念这位声名远扬、贡献卓著的针灸大师,衢州市宁绍巷的神农殿里,塑有杨继洲的半身像,他将与药王神农氏一道,永远受人们的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