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度十大好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深圳十大好书”

1、《未央歌》,鹿桥/著,黄山书社,2008年1月。

【内容简介】

《未央歌》49年前出版,随即风靡香港台湾。香港文学史家司马长风先生在他的《中国新文学史》中把鹿桥的《未央歌》看作抗日战争和战后期间长篇小说的“四大巨峰”之一。另外三部是:巴金的《人间三部曲》、沈从文的《长河》、无名氏的《无名书》。而《未央歌》“尤使人神往”,“读来几乎无一字不悦目、无一句不赏心”。本书以中国昆明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为小说的背景,而故事中的主角们是一群天真年轻的大学生,由他们交织发展出一段属于年轻日子的爱情,有爱有怨、有笑有泪。当年,鹿桥是靠朋友找纸张,连钢笔墨水都得加水调稀。为了躲警报,他的写作多半是在防空洞里完成的。自1945年完成之后,由于战争等原因,这部作品分别于1959年和1967年才在香港、台北两地刊行。《未央歌》在台港地区和海外华人中拥有大量的读者,数十年声名不堕。它曾连续十五年进入台湾“金石堂”的畅销排行榜。1990年,还被《中国时报》选为“四十年代影响我们最深的书”第一名。迄今为止,《未央歌》在台湾先后九版重印逾50次,在海外累计销售逾200万册。许多台湾读者都宣称是“看《未央歌》长大的”。

2、《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雷颐著,山西人民出版社。

内容简介: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近代史专家雷颐的新著《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以晚清名臣李鸿章从发迹到去世的重要奏折与信函为切入口,进行了目光独到的解读。表面上看,他从“为官”、“外交”和“洋务”三个方面考察了李鸿章一生的为人和事功,堪称学术界第一次“正说李鸿章”,实际上作者在展现李鸿章由幕僚到封疆大吏到晚清重臣的发迹轨迹的同时,更向读者展现了这一幕背后,晚清帝国逐步崩溃的全过程。既要做官,又要做事,但首先是自保,这才是李鸿章的立场。全书由这点出发,论及李的所作所为,试图真正达到“理解之同情”。尤其是对李鸿章作为改革先锋的一面更是大为褒扬。洋务派在工业、商业、军事以及文化的近代化方面所作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无论是办机器局、招商局,设电报、修铁路,还是派留学生和陆军海军的近代化,这些大事件,都与李鸿章密切相关,都和李鸿章的支持和努力分不开。即便是使李鸿章声名受累,甚至“国人皆欲杀之”的外交,作者指出,庚子事变后,李鸿章以夷制夷,分化八国联盟,周旋于列强之间,仍是功不可没。

3、《剥洋葱》,(德)君特.格拉斯著,译林出版社。

内容简介:这是君特•格拉斯的回忆录,他今年80岁了。两年前,当这本书出版时,他自曝参加党卫军的历史,一度使这位代表德国良心的作家置于丑闻的舆论漩涡之中,但也使这本回忆录成为2006年最重要的出版物之一。这是一个80岁的老人在人生边上的回望。在这本回忆录中,格拉斯记叙了他从12岁到32岁的生活经历,共11章,从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写起,一直写到他在巴黎的简陋条件下完成《铁皮鼓》。在书中,他一次次地诘问年轻的自己,一层一层地剥去记忆的外皮,尽管这是一个痛苦、艰难、浸满泪水的过程,因为格拉斯认为“必须为这本书找到一种形式,这是最困难的。我们的回忆、我们的自画像都有可能是骗人的——它们也经常是骗人的,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我们美化、戏剧化自己的经历,让它们一桩桩浓缩成轶事。我想,所有这一切一目了然,包括文学回忆录的坏名声。这就是‘洋葱’。在剥洋葱时,也就是在写作的时候,会一层皮一层皮地、一句一句地

越来越明显,让人可以看出来,这下失踪者将会重新活过来。”

4、《极权主义的起源》,(美)汉娜.阿伦特,2008年6月,三联书店。

内容简介:

这本书是汉娜.阿伦特的重要论著,《极权主义的起源》一书的出版,为她奠定了作为一个政治理论家的国际声望。全书分为三个部分:反犹主义、帝国主义、极权主义。作者从19世纪中欧与东欧历史中的反犹主义入手,追索其中的极权主义因素,然后审视欧洲的殖民帝国主义。在研究极权主义运动和政府的机构、组织和运作时,她集中分析了极权主义统治的两种形式——纳粹时期的德国和斯大林时期的苏联。在结论一章中,她出色地分析了人

类的孤立和孤独是产生极权统治的先决条件。

5、《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杨奎松,社科文献出版社,2008年1月。

内容简介:这是史学界知名教授杨奎松继《开卷有疑》后的又一部论著,而且本书是国内第一部从国民党史的角度研究国共关系的著作,因此将国共关系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作者利用国共双方大量可靠、翔实的历史档案(包括档案馆档案)和许多重要人物的日记、回忆录,多方查证重大史实,全面论述了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国共两党关系的发展。书中对国共关系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如大革命时期孙中山及国民党各派系对国共合作的态度;第二次国内战争时期国民党的“剿”共决策过程;抗战时期国民党对中共政策的演变过程,皖南事变前后国民党的态度;抗战后国民党发动内战的决策,1949年国共北平谈判等。在这些问题上,作者吸收了史学家的研究成果,而且有新意和开拓性。

6、《知道:沈昌文口述自传》,沈昌文口述,张冠生整理,花城出版社,2008年4月。

内容简介:沈昌文,圈内人号称“沈公”,曾担任三联书店总经理,《读书》杂志主编。从2003年出版了《阁楼人语》,他出书的脚步就一直没停过,接下来的《吃心不改》,和去年一口气出了两本《书商的旧梦》和《最后的晚餐》。今年又把他一生的经历从头到尾如实道来。出了这本口述自传《知道》。而张冠生作为费孝通先生的助手,十多年身受费老田野调查的熏染,2000年撰写《费孝通传》等书。在任职民盟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之外,业余爱好记录“平民口述历史”,曾有二三年之久主持东方杂志的一档“口述”栏目。把这个中国读书界和出版界无法绕过的人物的生平记录下来,显然很符合他的一贯主张。沈公是个有丰富故事的人。而“大风大浪的事件,机锋交织的暗流,是非曲折的漩涡,由他说出时,波澜不惊,从容到家,一如老农讲他的春耕夏播、秋收冬藏”。有道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

谈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