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数据库原理终极总结版

合集下载

数据库原理总结

数据库原理总结

数据库原理总结数据库是一种用于存储和管理数据的软件系统。

它是构建应用程序的重要基础,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企业和组织中。

数据库原理涉及数据库的设计、建模、管理和优化等方面。

以下是数据库原理的详细总结。

1.数据库模型:数据库模型是用于描述和组织数据的概念模型。

常见的数据库模型包括层次模型、网络模型、关系模型和对象模型等。

其中,关系模型是最常用的数据库模型,它使用表格来组织和描述数据,可以根据关系模型构建复杂的数据库结构。

2.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是指根据需求和目标,规划和设计数据库的结构和表格。

数据库设计需要考虑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和性能等因素。

在数据库设计中,可以使用实体关系模型(ERM)进行数据库的建模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描述数据之间的关系和属性。

3.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是用于管理数据库的软件系统。

它提供了对数据库的访问、查询、修改和控制等功能。

数据库管理系统还负责数据的存储和索引管理,以提高数据的检索效率。

常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包括MySQL、Oracle和SQL Server等。

4.数据库查询语言(SQL):SQL是一种专门用于操作和管理关系数据库的编程语言。

通过SQL,可以执行查询、插入、更新和删除等操作。

SQL语言具有简单易学、灵活和强大的特点,能够满足各种复杂的数据操作需求。

5.数据库索引:数据库索引用于提高数据的检索效率。

通过在表格中创建索引,可以快速定位和访问数据。

常见的索引类型包括B树索引和哈希索引等。

选择适当的索引类型和建立正确的索引策略,可以极大地提高数据库的查询性能。

6.数据库事务:数据库事务是一系列操作的逻辑单元,它要么全部执行成功,要么全部回滚。

数据库事务具有ACID特性,包括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

通过使用事务,可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7.数据库优化:数据库优化是提高数据库性能的关键步骤。

在数据库优化中,可以通过适当的索引和查询优化、表格设计和存储方案等手段,来提高数据库的响应时间和吞吐量。

数据库原理期末总结

数据库原理期末总结

数据库原理期末总结一、引言数据库是现代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目标是提供可靠、高效、安全的数据管理服务。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技术,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深入了解了数据库的结构、功能和应用。

在期末总结中,我将对数据库的原理和技术进行总结与回顾,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的展望。

二、数据库的概念和基本结构数据库是存储和管理数据的集合,它是一个可共享、可维护、可扩展的数据集合。

数据库的基本结构包括数据模型、数据模式、数据表、数据属性和数据关系等。

我们学习了关系型数据库和面向对象数据库两种基本的数据模型,关系型数据库采用表的形式进行数据存储与管理,面向对象数据库则将数据以对象的形式进行存储。

在关系型数据库中,数据以二维表的形式存储,表之间存在着关系,通过关系操作实现数据的查询、插入、修改和删除等操作。

三、数据库的基本功能和运作原理数据库的基本功能是数据存储、数据管理和数据操作。

数据存储是指将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并采用适当的数据结构和存储技术进行管理。

数据管理包括数据的索引、数据的完整性、并发控制和故障恢复等操作。

数据操作是通过SQL语言进行的,包括数据查询、数据插入、数据修改和数据删除等操作。

数据库的运作原理是基于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理论,使用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表达和处理关系数据库。

关系代数是一种抽象的数据库操作方式,包括选择、投影、并、差、等值连接等操作。

关系演算是一种逻辑的数据库操作方式,有域变量演算和元组变量演算两种形式。

通过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可以实现对关系数据库的操作和查询。

四、数据库的设计与规范化数据库的设计是指根据需求和目标,将数据进行组织和规划,设计出适合的数据结构和关系模式。

数据库设计涉及到实体、属性、关系和约束等概念,通过实体-属性关系图(Entity-Attribute-Relation图)和关系模式图可以进行数据库的设计。

数据库原理理论知识点总结

数据库原理理论知识点总结

一、数据库的概念数据库是指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集合,它具有持久化的特性,可以供多个用户共享和使用。

数据库的设计主要包括数据结构的设计、数据操作的设计和数据管理的设计等方面,而数据库的管理则包括数据的存储、索引、备份和恢复等方面。

数据库的应用主要涉及到数据的存储、检索、更新和删除等方面。

二、数据库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数据库系统由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组成,它具有数据的持久性、共享性、安全性和完整性等特点。

数据库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的存储、检索、更新和删除等方面,同时还包括事务的管理、并发控制、恢复和安全性等功能。

数据库系统还具有多用户和多任务的特性,可以支持分布式数据库和数据仓库等应用。

三、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数据库设计是指按照数据库的应用要求和使用方式来组织和设计数据库的结构、内容和操作方法。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数据结构的设计原则、关系模型的设计原则和数据完整性的设计原则等方面。

同时还要考虑到数据的冗余和一致性等问题,以及数据库的性能和可扩展性等方面。

四、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特点和作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指一种用来管理和操作数据库的软件系统,它具有数据的存储、索引、检索、更新、删除、备份和恢复等功能。

数据库管理系统还具有并发控制、事务管理、安全性和完整性的特点,可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数据库管理系统还可以支持分布式数据库和数据仓库等应用。

五、数据库安全性和完整性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是数据库设计和管理的重要问题,它涉及到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审核性等方面。

数据库的安全性主要包括用户的身份验证、访问控制和密码管理等方面,同时还包括数据的加密、审计和恢复等功能。

数据库的完整性主要包括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约束等方面,同时还包括数据的唯一性和约束性等功能。

六、数据库性能和优化数据库的性能和优化是数据库设计和管理的重要问题,它涉及到数据库的存储、索引、检索、更新、删除、备份和恢复等方面。

《数据库原理》知识点总结

《数据库原理》知识点总结

《数据库原理》知识点总结数据库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学科之一,涉及到数据库的基本理论、设计原则、数据模型、数据结构、查询语言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对数据库原理的一些知识点总结:1.数据库的概念:数据库是存储数据的仓库,它可以对数据进行组织、存储和管理,提供高效的数据访问方法和数据操作功能。

2.数据模型:数据模型是对现实世界中的实体、关系和约束条件进行抽象和描述的一种方式。

常见的数据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等。

3.关系模型:关系模型是最常用的数据模型,它基于二维表格的形式组织数据。

关系模型中的表格被称为关系,其中的行表示记录,列表示字段。

5.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是指将现实世界的需求转化为数据库的结构和关系的过程。

数据库设计需要考虑数据的结构、完整性、冗余和性能等因素。

6.数据库查询语言:数据库查询语言用于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查询和操作。

常见的数据库查询语言有结构化查询语言(SQL)和数据库查询优化技术。

7.数据库索引:数据库索引是提高数据库查询性能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加快数据的检索速度。

索引通过建立数据和索引之间的映射关系,可以快速定位数据所在的位置。

8.数据库事务:数据库事务是一组操作被视为一个单独的工作单元,要么全部执行成功,要么全部回滚到初始状态。

事务具有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四个特征,可以保证数据库操作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9.数据库安全性:数据库安全性是指保护数据库免受非法访问、数据泄露和破坏的能力。

数据库安全性包括用户身份认证、访问权限控制和数据加密等方面。

10. 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管理数据库的软件系统,它提供了数据定义、数据操作、数据控制和数据保护等功能。

常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有MySQL、Oracle和SQL Server等。

以上是对《数据库原理》的部分知识点总结,涵盖了数据库的概念、数据模型、数据库设计、查询语言、索引、事务、安全性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等方面的内容。

数据库原理总结

数据库原理总结

数据库原理总结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数据库成为了信息存储和管理的核心工具。

无论是企业的业务运营,还是个人的日常活动,都离不开数据库的支持。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数据库原理的相关知识。

数据库,简单来说,就是一个有组织的数据集合,它按照一定的结构和规则来存储和管理数据,以便于快速的查询、更新和处理。

首先,我们来谈谈数据库的模型。

常见的数据库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

层次模型就像是一棵倒立的树,数据按照层次结构进行组织;网状模型则像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网,节点之间可以有多个联系;而关系模型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模型,它把数据看作一张张二维的表格,通过表格之间的关联来体现数据之间的关系。

关系模型中有几个重要的概念。

关系,就是我们所说的二维表;元组,是表中的一行;属性,是表中的一列;主键,是能够唯一标识一个元组的属性或属性组合。

理解这些概念对于我们设计和操作数据库至关重要。

数据库的设计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良好的数据库设计可以提高数据的存储效率、减少数据冗余,并且便于数据的管理和维护。

在设计数据库时,我们需要进行需求分析,了解业务流程和数据需求;然后进行概念设计,构建出数据库的概念模型;接着进行逻辑设计,将概念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最后进行物理设计,确定数据库的存储结构和访问方法。

数据的完整性约束也是数据库原理中的重要部分。

它包括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自定义完整性。

实体完整性确保表中的每一行都有唯一的标识符;参照完整性保证了表之间关联的准确性;用户自定义完整性则可以根据具体的业务需求来定义特定的约束条件。

数据库的操作主要包括数据的插入、删除、更新和查询。

查询是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操作之一。

通过使用结构化查询语言(SQL),我们可以方便地从数据库中获取所需的数据。

SQL 语句简单易学,但功能强大,能够完成各种复杂的查询任务。

在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索引是提高查询效率的重要手段。

索引就像是书的目录,通过它可以快速定位到所需的数据。

数据库原理知识点总结精华

数据库原理知识点总结精华

数据库原理知识点总结精华1.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库是结构化数据的集合,用于存储和管理数据。

它包含表、字段和行,可以用于数据的增删改查等操作。

2. 关系数据模型:关系数据库是一种基于表的数据模型,使用关系(表)来组织和表示数据。

它的基本特点是数据的结构化、模型化和标准化。

常用的关系数据库有MySQL、Oracle、SQL Server等。

3.数据库的范式:范式是关系数据模型的设计准则,用于规范化数据表的结构,以消除冗余和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常用的范式有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和第三范式(3NF)等。

4.数据库的索引:索引是用于快速查找和访问数据的数据结构,在数据库中起到提高查询性能的作用。

常用的索引类型有B树索引、哈希索引、全文索引等。

5.数据库的事务:事务是一组数据库操作的逻辑单元,具有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等特性。

它可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在并发环境下进行并发控制。

6.数据库的并发控制:并发控制是指在多用户同时对数据库进行访问和操作时,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正确性的技术手段。

常用的并发控制方法有锁、MVCC(多版本并发控制)等。

7.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备份是将数据库的数据和结构复制到其他存储介质中的过程,用于防止数据丢失和灾难恢复。

恢复是指将备份的数据恢复到原始状态的过程。

8.数据库的优化:数据库优化是提高数据库性能和效率的过程,包括物理设计优化、查询优化、索引优化等。

常用的优化技术有性能调优、查询重写、索引调整等。

9.数据库的分布式:分布式数据库是指将数据库分布到多个节点上,各个节点之间通过网络进行通信和协调。

它具有高性能、可扩展性和容错性等优点,适用于大规模数据处理和分布式计算。

10.数据库的安全性:数据库安全是指保护数据库免受非法访问、损坏和数据泄露等威胁的措施和技术。

常用的安全措施有用户认证、权限控制、加密存储等。

以上是数据库原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涵盖了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关系模型、索引、事务、并发控制、备份恢复、优化、分布式和安全等方面。

最新数据库原理期末总结word版本

最新数据库原理期末总结word版本

第一章绪论:1.信息:信息是关于现实世界事物的存在方式或运动状态的反映的综合,是一种被加工为特定形式的数据,有意义和价值。

2.数据: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是信息的具体表现形式。

3.数据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的数据集合。

4.数据库中的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存储,具有较小的冗余度、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可共享。

5.数据库管理系统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

主要功能:数据定义、组织、存储、操纵,数据库的事务管理和运行管理、建立和维护。

6.数据库系统是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的系统。

包括: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DBA)、用户。

7.数据处理:对各种数据进行收集、储存、加工和传播等。

8.数据管理:数据处理的中心问题,对数据进行分类、组织、编码、存储、检索和维护。

9.数据管理的三个阶段:人工管理、文件系统、数据库系统阶段。

10.数据库与文件系统的根本区别:数据结构化。

11.在数据库中,不仅文件内部数据彼此相关,而且文件之间在结构上也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12.数据的独立性包括:a.物理独立性:用户的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的数据库中的数据是相互独立的。

b.逻辑独立性: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逻辑结构相互独立。

13.数据的独立性是由DBMS的二级映象功能来保证的。

14.DBMS必须提供的控制功能:安全性保护、完整性检查、并发控制、数据库恢复。

15.模型现实世界特征的模拟和抽象;数据模型是现实世界数据特征的抽象。

16.两个不同层次的模型:a.概念模型(数据库设计)b.逻辑模型(DBMS的实现)和物理模型(系统内部的表示和存取方法)17.抽象过程:现实世界——信息世界——机器世界。

18.数据模型的三要素: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完整性约束19.数据结构: 组成数据库的对象类型的集合、对系统静态特性的描述。

20.数据操作:检索(查询)和更新(包括插入、删除、修改)两大类操作。

数据库原理重点总结

数据库原理重点总结

数据库原理重点总结1.试述数据模型的概念、数据模型的作用和数据模型的三个要素。

2.定义并解释概念模型中以下术语:实体,实体型,实体集,属性,码,实体联系图。

3.试述关系模型的三个组成部分。

4.试述关系模型的完整性规则。

在参考完整性中,为什么外部码属性的值也可以为空?什么情况下才可以为空?5.数据库安全性和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有什么关系?6.试述实现数据库安全性控制的常用方法和技术。

7.什么就是数据库中的独立自主存取控制方法和强制性存取控制方法?8.sql语言中提供了哪些数据控制(自主存取控制)的语句?举例说明它们的使用方法。

9.什么是数据库的完整性?10.数据库的完整性概念与数据库的安全性概念存有什么区别和联系?11.dbms的完整性掌控机制应当具备哪些功能?12.理解并给出下列术语的定义:函数依赖、部分函数依赖、完全函数依赖、传递依赖、候选码、主码、外码、全码(all-key)、1nf、znf、3nf、bcnf、多值依赖、4nf。

13.建立一个关于系、学生、班级、学会等诸信息的关系数据库。

14.在一个订货系统的数据库中,存有顾客、货物和订货单的信息。

15.试述数据库设计过程及各个阶段上的设计描述。

16.什么是数据库的完整性约束条件?可分为哪几类?17.下面的结论哪些就是恰当的?哪些就是错误的?对于错误的恳请得出一个反例表明之。

18.试述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的重要性和设计步骤。

19.什么就是数据库的逻辑结构设计?试述其设计步骤。

20.试述查阅优化的通常准则。

21.试述查阅优化的通常步骤。

23.数据库恢复的基本技术有哪些?24.mammalian操作方式可能会产生哪几类数据不一致?用什么方法能避免各种不一致的情况?1.试述数据模型的概念、数据模型的作用和数据模型的三个要素。

【请问】数据模型就是数据库中用以对现实世界展开抽象化的工具,就是数据库中用作提供更多信息则表示和操作方式手段的形式构架。

数据模型就是严苛定义的概念的子集,这些概念准确叙述了系统的静态特性、动态特性和完整性约束条件。

《数据库原理》知识点总结

《数据库原理》知识点总结

《数据库原理》知识点总结数据库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重要学科之一,它以数据的组织、存储、管理和检索为核心内容。

数据库原理涵盖了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库设计与规范、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查询优化与调优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是对《数据库原理》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数据库概述1.数据库的定义和特点:数据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硬件中、能被多个用户共享、具有永久性的数据集合;数据库具有数据的自描述性、共享性、冗余度低、数据独立性等特点。

2.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DBMS是对数据库进行管理和操作的软件系统,包括数据库定义语言(DDL)、数据库操作语言(DML)、数据库查询语言(DQL)等组成部分。

二、关系数据库1.关系模型:关系模型是数据库领域中最重要的数据模型之一,以关系(表)的形式存储数据,通过关系之间的连接来表示实体之间的关系。

3.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关系代数是一种用于处理关系数据库的形式化语言,包括选择、投影、连接、交、并等操作;关系演算是一种基于谓词逻辑的查询语言。

4.数据库完整性约束:包括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的完整性约束。

三、数据库设计1.数据库设计过程:数据库设计包括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等阶段。

2.数据库范式:数据库范式是用于评估数据库模式的合理性和优劣的标准,包括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第三范式(3NF)等。

3.数据库索引:索引是数据库中用于提高查询效率的数据结构,常见的索引类型包括B树索引、哈希索引等。

四、数据库查询优化与调优1.查询优化:查询优化技术是提高数据库查询性能的关键,包括选择最佳查询计划、重写查询语句、使用索引等方面。

2.查询调优:查询调优是针对具体查询语句进行性能优化,包括改进查询语句、优化表结构、使用合适的索引等。

五、事务与并发控制1.事务:事务是数据库操作最小的逻辑单位,具有四个特性: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

2.并发控制:并发控制是保证数据库并发操作正确性的一组技术和方法,包括锁机制、时间戳机制、多版本并发控制等。

数据库系统原理基本知识点总结

数据库系统原理基本知识点总结

数据库系统原理基本知识点总结数据库系统是现代信息管理的重要工具,它是按照特定的数据模型构造出来的、存放在长期存储介质上的数据集合。

数据库系统原理是研究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模型和基本技术的学科。

下面是关于数据库系统原理的一些基本知识点的总结。

1.数据库系统的组成:-数据库:保存大量有组织的数据的长期存储介质。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负责管理数据库的软件系统。

-数据库应用程序:通过DBMS访问和处理数据库的应用程序。

2.数据模型:-层次模型:用树的结构表示数据间的关系,有父子节点的层次关系。

-网状模型:用图的结构表示数据间的关系,允许多对多的关系。

-关系模型:用二维表格表示数据,表格的行表示记录,表格的列表示属性。

-对象模型:将数据和操作封装成对象的形式,支持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

3.数据库设计:-概念设计:确定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如实体、属性和关系等。

-逻辑设计:转换概念模型到逻辑模型,如关系模型的表结构设计。

-物理设计:将逻辑模型映射到物理存储结构,如表的存储方式和索引设计。

4.数据库编程语言:-数据定义语言(DDL):用于定义数据库的结构,如创建表、定义索引等。

-数据操纵语言(DML):用于插入、更新、删除和查询数据,如SELECT、INSERT等。

-数据控制语言(DCL):用于定义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约束,如GRANT、REVOKE等。

5.数据库事务:-事务:由一系列操作组成的逻辑执行单元,要么全部执行成功,要么全部回滚到初始状态。

-ACID特性:事务必须具备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的特性。

6.数据库索引:-索引:加速数据库查询的数据结构,类似于书的目录。

-B树索引:常用的索引结构,适用于范围查询。

-哈希索引:将键映射为固定大小的哈希值,适用于等值查询。

-聚簇索引:将数据物理上组织成索引的顺序,适用于范围查询和顺序访问。

7.数据库查询优化:-查询优化器:根据查询语句和数据库统计信息,选择最优的查询执行计划。

《数据库原理》知识点总结吐血推荐.docx

《数据库原理》知识点总结吐血推荐.docx

目录未找到目录项。

一数据库基础知识(第1、 2 章)一、有关概念1.数据2.数据库( DB )3.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Access桌面 DBMS VFPSQL ServerOracle客户机 /服务器型DBMS MySQLDB24.数据库系统(DBS )数据库( DB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开发工具应用系统二、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1.数据管理的三个阶段人工管理文件系统数据库系统数据能否保存不能保存可以保存可以保存数据面向的对象某一应用程序某一应用程序整个应用系统无共享,一组共享性差,一个数数据的共享程度数据只能对应一个据文件只能对应一共享性高应用程序。

个应用程序。

数据的独立性不独立,它是应用独立性差数据库与应用系统程序的一部分。

完全分开概念模型一、模型的三个世界1.现实世界2.信息世界:即根据需求分析画概念模型(即E-R 图), E-R 图与 DBMS 无关。

3.机器世界:将E-R 图转换为某一种数据模型,数据模型与DBMS 相关。

注意:信息世界又称概念模型,机器世界又称数据模型二、实体及属性1.实体: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

2.属性:3.关键词(码、key ):能唯一标识每个实体又不含多余属性的属性组合。

一个表的码可以有多个,但主码只能有一个。

例:借书表(学号,姓名,书号,书名,作者,定价,借期,还期)规定:学生一次可以借多本书,同一种书只能借一本,但可以多次续借。

4.实体型:即二维表的结构例 student(no, name, sex, age, dept)5.实体集:即整个二维表三、实体间的联系:1.两实体集间实体之间的联系1:1 联系1: n 联系m: n 联系2.同一实体集内实体之间的联系1:1 联系1: n 联系m: n 联系四、概念模型(常用E-R 图表示)实体型:属性:联系:说明:①E-R 图作为用户与开发人员的中间语言。

②E-R 图可以等价转换为层次、网状、关系模型。

(完整版)郑州大学数据库原理终极总结版

(完整版)郑州大学数据库原理终极总结版

第一章数据库系统基本概念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是一个有结构的、集成的、可共享的、统一管理的数据集合。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是用来管理数据库的一种商品化软件。

●所有访问数据库的请求都由DBMS来完成的。

●DBMS提供了操作数据库的许多命令(语言),即SQL语言。

DBMS 的主要功能:●数据定义的功能。

DBMS提供数据定义语言(Data Definition Language,DDL)。

通过DDL,可以方便地定义数据库中的各种对象。

如定义Students表结构。

●数据操纵的功能。

DBMS提供数据操纵语言(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DML)。

通过DML,实现数据库中数据的基本操作。

如向Students表中插入一行数据。

●安全控制和并发控制的功能。

如控制非法用户访问数据库。

●数据库备份与恢复的功能。

对数据库进行定义备份,以便数据库遭遇意外时,能恢复。

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系统的组成:数据库由若干张相互关联的表格组成。

数据库系统各个部件之间的关系●用户与数据库应用(即应用程序)交互;●应用程序与DBMS交互;●DBMS访问数据库中的数据,返回给应用程序;●应用程序按用户的习惯显示得到的数据。

数据库系统管理数据特点:●数据是集成的、共享的。

--数据库系统中所有的数据都集中存储在一个数据库中。

●数据重复小。

●数据独立性好。

--应用程序不依赖任何数据的结构与访问技术。

●数据结构化,易于按用户的视图表示。

模式:就是数据的一种抽象描述。

数据库的三级模式:外模式、概念模式、内模式。

1.内模式是数据库中数据的存储结构、存储方法、存取策略等的描述,也称物理模式、存储模式。

2.概念模式是数据库中数据的逻辑结构的描述,也称模式、概念结构。

3.外模式是单个用户用到的数据逻辑结构的描述,通常也称视图、子模式。

➢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模式,一个概念模式,但可以有多个外模式。

(完整版)数据库原理知识点总结精华

(完整版)数据库原理知识点总结精华

数据库系统概述一、有关概念四个基本概念1.数据(Data):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2.数据库的定义: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集合3.数据库管理系统(简称DBMS):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系统软件)。

用途: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主要功能:1.数据定义功能 2.数据操作功能 3.数据库的事务管理和运行管理功能4.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5.数据的组织,存储和管理功能6.其他功能4.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简称DBS):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桌面DBMS Access ,VFP客户机/服务器型DBMS SQL Server , Oracle, MySQL , DB25.数据库系统(DBS)的构成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DBA)和用户二、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1.数据管理的三个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2数据库系统管理数据的特点如下1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少; 2 数据结构化;3 数据独立性高;4由DBMS进行统一的数据控制功能3.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1数据定义功能2数据操作功能3数据库的事务管理和运行管理功能4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5数据的组织,存储和管理功能6其他功能4.DBMS 可以对数据提供哪些控制功能?数据的安全性(Security)保护:保护数据,以防止不合法的使用造成的数据的泄密和破坏。

数据的完整性(Integrity)检查:将数据控制在有效的范围内,或保证数据之间满足一定的关系。

并发(Concurrency)控制:对多用户的并发操作加以控制和协调,防止相互干扰而得到错误的结果。

数据库恢复(Recovery):将数据库从错误状态恢复到某一已知的正确状态。

数据模型用来抽象、表示和处理现实世界中的数据和信息的工具。

通俗地讲数据模型就是数据结构:是所研究的对象类型的集合,它是刻画一个数据模型性质最重要的方面;数据结构是对系统静态特性的描述数据操作:对数据库中数据允许执行的操作及有关的操作规则;对数据库中数据的操作主要有查询和更改(包括插入、修改、删除);数据操作是对系统动态特性的描述数据的约束条件:数据及其联系应该满足的条件限制概念模型一、模型的三个世界1.现实世界2.信息世界:即根据需求分析画概念模型(即E-R图),E-R图与DBMS无关。

数据库原理知识点总结

数据库原理知识点总结

数据库原理知识点总结一、数据库概述1.数据库的定义和特点:数据库是指按照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存储的数据集合,具有数据独立性、数据共享性、数据冗余度低和数据完整性等特点。

2.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作用:DBMS是一种用于管理数据库的软件系统,它负责数据的存储、管理和查询等操作,并提供数据安全控制和数据一致性保证等功能。

二、数据库模型1.概念模型和逻辑模型:概念模型是对真实世界中数据的抽象描述,如实体-关系模型、层次模型和网络模型;逻辑模型是对概念模型的进一步细化,如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和半结构化模型等。

2.关系模型:关系模型是最常用的数据模型之一,它使用表格的形式表示数据,表格中的每一行代表一个记录,每一列代表一个属性。

关系模型定义了关系的结构和操作。

三、数据库设计1.数据库设计的步骤: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

2.数据库设计的范式:第一范式要求属性值不可再分;第二范式要求非主键属性完全依赖于主键;第三范式要求非主键属性不依赖于其他非主键属性。

四、关系数据库操作1.关系代数:关系代数是对关系的操作集合,包括选择、投影、并、交、差、自然连接等操作。

2. SQL语言: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是关系数据库的标准查询语言,支持数据定义、数据操作和数据查询等操作。

五、索引和查询优化1.索引的作用和种类:索引是用于提高数据库查询性能的数据结构,通过索引可以快速定位到符合条件的数据。

常见的索引类型有B+树索引、哈希索引、全文索引等。

2.查询优化:查询优化是指对数据库查询语句进行分析和改写,以提高查询性能。

优化方法包括选择最佳查询计划、加入合适的索引、调整查询顺序等。

六、事务和并发控制1.事务的概念:事务是数据库中执行的一个逻辑单位,它是一组数据库操作的序列,要么全部执行成功,要么全部回滚。

2.ACID特性:事务具有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等特性,即ACID特性。

《数据库原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数据库原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数据库原理》知识点总结归纳数据库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基础课程,它涉及到数据库的架构、数据模型设计、数据操作和查询、事务处理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对《数据库原理》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

1.数据库基本概念-数据:存储在计算机中的描述事物属性和关系的符号记录。

-数据库: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地、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用于管理和操作数据库的软件系统。

-数据库系统:由DBMS、数据库和应用程序组成的完整系统。

2.数据模型-关系模型:基于关系理论,将数据组织成二维表格形式。

-实体-关系模型:基于实体和实体之间的关系来描述现实世界。

-层次模型:数据组织为树形结构。

-网状模型:数据组织为图形结构。

-对象模型:以对象为中心来描述数据。

3.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关系代数:一组运算符和规则,用于操作关系数据库的各种操作,包括选择、投影、并、差、交、连接等。

-关系演算:基于数理逻辑的一种查询方式,分为元组关系演算和域关系演算。

4.数据库设计-概念设计:确定数据库的整体结构和模式。

-逻辑设计:将概念模型转化为关系模型。

-物理设计:确定存储结构、访问路径、索引等。

5.数据库查询-SQL语言:结构化查询语言,用于对数据库进行操作和查询。

-查询优化:通过优化查询计划来提高查询效率。

6.事务处理-事务:是对数据库进行访问和更新的基本单位,具有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的特性。

-并发控制:用于处理多个事务并发执行时可能出现的并发不一致问题,包括锁、并发控制技术等。

7.数据库完整性和安全性-完整性约束:用于保证数据库中数据的完整性,包括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用户定义的完整性等。

-安全性:包括用户权限管理、数据加密、备份和恢复等。

8.数据库备份和恢复-备份:将数据库的副本存储在其他位置,以防止数据丢失。

-恢复:将备份的数据库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包括崩溃恢复和事务恢复。

以上是《数据库原理》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归纳,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可以深入理解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和操作,为实际应用提供支持。

数据库原理总结范文

数据库原理总结范文

数据库原理总结范文数据库原理是指数据库中的基本概念、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原理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运行机制等方面的知识。

数据库作为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一种重要方式,在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数据库原理的研究和理解对于设计高效的数据库系统和应用程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库模型、数据库设计原则和数据库查询优化等方面对数据库原理进行总结。

1.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库是指存储相关数据的集合,可以通过结构化查询语言(SQL)进行操纵和查询。

数据库中的数据以表(table)的形式组织,表由一系列的行(record)和列(column)组成。

行表示一个实体或记录,列表示记录的属性或字段。

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包括插入数据、更新数据、删除数据和查询数据。

2.数据库模型数据库模型是指对数据库中数据的组织和操作方式进行抽象和描述的模型。

常见的数据库模型包括层次模型、网络模型、关系模型和面向对象模型等。

关系模型是现代数据库系统最常用的模型,它使用表的形式组织数据,并通过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对数据进行操作和查询。

3.数据库设计原则数据库设计是指根据应用需求和逻辑关系设计数据库的结构和组织方式。

合理的数据库设计可以提高数据库的效率和易用性,减少数据冗余和数据不一致的问题。

数据库设计的原则包括尽量减少数据冗余、满足数据一致性要求、定义适当的数据类型和主键外键关系、考虑数据访问的效率,以及保障数据的安全性等。

4.数据库事务和并发控制数据库事务是指数据库管理系统执行的一个或多个操作组成的逻辑和功能单元。

数据库事务具有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四个特性,可以保证数据库的数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并发控制是指多个事务并发执行时对数据库的访问和操作进行控制,以避免并发访问引起的数据不一致问题,常见的并发控制方法包括锁机制、多版本并发控制和时间戳等。

5.数据库查询优化数据库查询优化是指在执行查询操作时,通过选择合适的查询计划和优化技术来提高查询的效率。

数据库原理重点总结

数据库原理重点总结

数据库原理重点总结数据库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研究数据的存储、管理、查询和操作等方面的原理和方法。

数据库是组织和存储数据的集合,它主要包括数据模型、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数据完整性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是数据库原理的重点总结:1.数据模型:数据模型是用于描述数据结构的一种概念工具。

常见的数据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等。

关系模型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数据模型,它基于关系代数和谓词逻辑来描述数据之间的关系。

2.数据结构:数据库中的数据结构是用于组织和存储数据的方式。

常见的数据结构有表、索引、视图和触发器等。

表是数据库中最基本的数据结构,它由一系列行和列组成,用于存储实体和属性值。

索引是用于加速数据的查询操作,它可以提高查询的效率。

视图是一种虚拟表,它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筛选和处理。

触发器是一种数据库对象,它可以在一些特定的操作发生时自动触发执行一些操作。

3.数据操作:数据库中的数据操作包括插入、删除、修改和查询等操作。

插入操作用于向数据库中插入新的数据记录。

删除操作用于删除数据库中的数据记录。

修改操作用于更新数据库中的数据记录。

查询操作是最常用的数据操作,用于从数据库中检索数据。

4.数据完整性:数据完整性是指数据库中的数据应该符合一定的约束条件和规则。

常见的数据完整性包括实体完整性、域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完整性等。

实体完整性指的是数据库中的每个实体必须具有唯一的标识符。

域完整性指的是对数据库中的字段值进行约束。

参照完整性指的是数据库中的参照关系必须保持一致。

用户定义完整性是指用户可以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自定义的完整性约束。

5.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是指确定数据库的结构和组织方式的过程。

它包括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等阶段。

概念设计是指对数据库的整体结构进行设计和概括。

逻辑设计是指根据概念设计的结果,将数据库映射到关系模型或其他数据模型。

物理设计是指根据逻辑设计的结果,确定存储和访问数据库所需要的物理结构和组织方式。

数据库学习总结(精选5篇)

数据库学习总结(精选5篇)

数据库学习总结(精选5篇)数据库学习总结(精选5篇)数据库学习总结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数据库学习总结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数据库学习总结(精选5篇)】相关方法经验,供你参考借鉴。

数据库学习总结篇1数据库学习之旅:我的探索与成长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库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近年来,我有幸参与了一系列数据库相关的学习和实践,从初识数据库理论,到熟悉SQL语言,再到实践关系型数据库的设计与优化,我逐步明确了数据库专业方向。

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入研究了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通过学习关系型数据库、非关系型数据库、数据结构与算法等课程,我对数据库的基本理论有了全面的了解。

同时,我也学习了数据库的设计原则,如关系模型的规范化、数据完整性和安全性等。

这些学习经历使我对数据库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掌握SQL语言是学习数据库的必经之路。

我深入学习了SQL语言,包括SELECT、INSERT、UPDATE、DELETE等语句,以及数据查询、更新、插入和删除的基本操作。

同时,我也学习了如何使用SQL进行数据统计和聚合,以及如何使用子查询和连接等高级功能。

通过实践,我逐渐掌握了SQL语言的应用。

在实践过程中,我接触了各种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如MySQL、Oracle、PostgreSQL等。

我学习了如何使用这些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数据的管理、存储、备份和恢复。

此外,我还学习了数据库的优化技术,包括索引优化、查询优化和事务管理等。

通过这些实践,我逐渐熟悉了数据库的运行机制。

在学习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问题,但每一次解决都让我收获了宝贵的经验。

例如,在学习数据库设计时,我遇到了数据规范化的问题,通过查阅资料和讨论,我深入了解了数据规范化的概念和原则,并成功应用到了实际项目中。

同时,在实践过程中,我也学会了如何使用数据库工具,如数据库设计工具和性能分析工具。

总的来说,数据库的学习过程对我来说是一次不断探索和成长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数据库系统基本概念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是一个有结构的、集成的、可共享的、统一管理的数据集合。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是用来管理数据库的一种商品化软件。

●所有访问数据库的请求都由DBMS来完成的。

●DBMS提供了操作数据库的许多命令(语言),即SQL语言。

DBMS 的主要功能:●数据定义的功能。

DBMS提供数据定义语言(Data Definition Language,DDL)。

通过DDL,可以方便地定义数据库中的各种对象。

如定义Students表结构。

●数据操纵的功能。

DBMS提供数据操纵语言(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DML)。

通过DML,实现数据库中数据的基本操作。

如向Students表中插入一行数据。

●安全控制和并发控制的功能。

如控制非法用户访问数据库。

●数据库备份与恢复的功能。

对数据库进行定义备份,以便数据库遭遇意外时,能恢复。

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系统的组成:数据库由若干张相互关联的表格组成。

数据库系统各个部件之间的关系●用户与数据库应用(即应用程序)交互;●应用程序与DBMS交互;●DBMS访问数据库中的数据,返回给应用程序;●应用程序按用户的习惯显示得到的数据。

数据库系统管理数据特点:●数据是集成的、共享的。

--数据库系统中所有的数据都集中存储在一个数据库中。

●数据重复小。

●数据独立性好。

--应用程序不依赖任何数据的结构与访问技术。

●数据结构化,易于按用户的视图表示。

模式:就是数据的一种抽象描述。

数据库的三级模式:外模式、概念模式、内模式。

1.内模式是数据库中数据的存储结构、存储方法、存取策略等的描述,也称物理模式、存储模式。

2.概念模式是数据库中数据的逻辑结构的描述,也称模式、概念结构。

3.外模式是单个用户用到的数据逻辑结构的描述,通常也称视图、子模式。

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模式,一个概念模式,但可以有多个外模式。

实际的物理数据库与内模式对应,用户使用外模式。

二级映射1)外模式到概念模式的转换,表示为“外模式/概念模式”映射。

2)概念模式到内模式的转换,表示为“概念模式/内模式”映射。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不仅提供三级模式的定义语言,而且还提供了三级模式之间相互转换的机制,即二级映射机制。

外模式/概念模式映象的用途:●保证数据的逻辑独立性当概念模式改变时,数据库管理员修改有关的外模式/概念模式映象,使外模式保持不变应用程序是依据数据的外模式编写的,从而应用程序不必修改,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简称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概念模式/内模式映象的用途:●保证数据的物理独立性当数据库的存储结构改变了(例如选用了另一种存储结构),数据库管理员修改概念模式/内模式映象,使概念模式保持不变应用程序不受影响。

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简称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数据独立性的定义与内容数据独立性是指应用程序不因物理存储的改变而改变。

数据独立性包含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

逻辑独立性是指概念模式改变时,外模式保持不变,从而使应用程序保持不变。

当数据库的概念模式改变时,DBMS只要改变外模式到模式的映射,就可保持外模式不变。

从而使应用程序保持不变。

物理独立性是指内模式改变时,概念模式保持不变。

因为当内模式改变(如数据库的存储设备或存储结构改变)时,DBMS只要通过改变概念模式到内模式映射,从而使概念模式保持不变,实现了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第二章关系数据库2.1 关系模型的数据结构✧关系:一张满足某些约束条件的二维表,如表2-1 Students关系。

关系模型的数据结构是关系。

✧元组:关系中的一行称为一个元组。

对应表中的一行,存放的是客观世界的一个实体,如表Students关系中的一行,存放的是一个学生的数据。

✧属性:关系中的一列,称为一个属性。

对应表中的一列。

一个属性表示实体的一个特征,如表Students关系中的Sno属性表示学生实体的学号特征值。

✧域:关系中一个属性的取值范围。

例如,Ssex的取值范围是{‘M’, ‘F’},代表性别为男性和女性。

关系的候选码与主码·表中某一列(或若干列的最小组合)的值能惟一标识一个行,称该列或列组为候选码。

·对于一个表,可能有多个候选码。

·如果一个表有多个候选码,数据库设计者通常选择其中一个候选码作为区分行的惟一性标识符,称为主码(primary key,PK)。

关系模式·关系模式是关系的形式化描述(没有具体的值)。

·最简单的表示为:关系名(属性名1,属性名2,…,属性名n)关系数据库·关系数据库是相互关联的表或者说关系的集合(一个DATABASE是Table的集合)·一个关系用一个关系模式表示,所有关系模式集合构成数据库的模式,它是数据库整体逻辑结构的描述。

2.2 关系的完整性●关系模型的完整性指的是完整性规则,是对关系的某种约束条件。

●完整性规则包括实体完整性规则、参照完整性规则和用户自定义完整性规则三大类。

●实体完整性和参照完整性是关系模型必须满足的两个完整性规则。

实体完整性规则:若属性A(指一个或一组属性)是基本关系R的主属性,则A不能取空值。

参照完整性规则:若属性(或属性组)F是基本关系R的外码,它与基本关系S的主码Ks 相对应,则对于R中每个元组在F上的值必须为:或者取空值(F的每个属性均为空值)或者等于S中某个元组的主码值。

用户自定义完整性规则:是表格设计者为了保证表中某些行、列的数据满足具体应用要求而自定义的一些规则。

2.3 关系模型的数据操作——关系代数●关系代数中,运算的对象是关系(表),运算的结果是一个新关系(表)。

●关系的运算包含两部分,即传统的集合运算和特殊的关系运算。

●传统的集合运算:∪(并运算),-(差运算),∩(交运算),×(笛卡儿积运算)。

●4个特殊的关系运算:σ(选择),π(投影),∞(连接),÷(除)。

1)传统的关系运算·两个表的兼容性。

所谓兼容,即两个表的表头结构相同,且对应列的数据类型相同。

·并、差、交运算都要求有两个表参加运算,并且两个表是兼容的。

2)专门的关系运算·包含:选择运算、投影运算和连接运算。

·选择运算:从指定的R表中选择某些满足条件的行构成一个新表。

记作бF(R)·投影运算:从指定的表R中选择某些列构成一个新表。

记作∏A(R)。

·连接运算:从R与S的笛卡儿积R×S中选择满足连接条件的行。

记作:= σAθB(R×S)两种特殊的连接:等值连接和自然连接。

·等值连接:连接条件用=,则AθB-> A=B·自然连接:若等值连接的连接条件中的列名相同,且结果表中消除了重复列,则把此种等值连接称为自然连接,记作R∞S。

✧自然连接中不必标注连接条件。

自然运算与等值连接的区别:·自然连接要求连接的两个表有相同的列(公共列),等值连接则不要求。

·自然连接结果表中去掉了重复的列,等值连接却可能包含重复的列。

笛卡儿积:简称积运算,也是二元运算,即要求有两个表参加运算,但这两个表可以不兼容。

笛卡儿积运算定义:给定两个表R和S,R和S的积运算的结果是一个新表,新表中的行由R中的每一行和S中的每一行组合而成。

记作R×S。

新表可能包含重复的列,因此不一定是一个关系。

用关系代数表示查询。

解题步骤:1)根据题意确定要输出的列以及这些列所在的表,由此确定被操作的表名称,可能有多个。

2)根据题意,确定选择条件以及选择条件中用到的列在哪个表中,这里又确定一些被操作的表名称。

3)根据1、2两步确定的表名称形成所有要操作的表名集。

4)若表名集中只有一个表,则如果要输出的列是这个表的全部列,就只用选择运算;否则先用选择,后用投影选取要输出的(属性)列。

5)如表名集中有两个或多个表,则一般用自然连接将它们连接起来,如果发现不存在公共列,即几个表不能进行自然连接,则要在表名集中加入一个或多个中间表,中间表中含有能进行自然连接的公共列,从而使得表名集中全部表可以进行自然连接;将选择条件作用于自然连接后产生的新表上,之后一般用投影操作选取要输出的列。

第三章关系数据库语言SQLSQL语言分为三种子语言,分别是:数据定义语言(DDL)用于定义数据库、表、视图等。

主要有CREATE、ALTER、DROP语句。

数据操纵语言(DML)用于插入、修改、删除和查询数据。

主要有:INSERT、DELETE 、UPDATE 、SELECT语句。

数据控制语言(DCL)用于管理数据库用户对数据库中表、视图等的使用权限。

主要有GRANT、REVOKE语句。

SQL的数据定义语句3.1SELECT <FROM <[WHERE <[HAVING <3.2单表查询指的是在一个源表中查找所需的数据。

因此,单表查询时,FROM子句中的<数据源表> 只要给出一个源表表名。

WHERE子句WHERE<查询条件><查询条件>中常用的运算符:比较运算符和逻辑运算符。

# 比较运算符用于比较两个数值之间的大小是否相等。

常用的比较运算符有:=(等于)、>(大于)、<(小于)、>=(大于等于)、<=(小于等于)、!=或<>(不等于)、!>( (不大于)、!>( (不小于)共9种。

# 逻辑运算符主要有:·范围比较运算符:BETWEEN …AND…,NOT BETWEEN…AND·集合比较运算符:IN ,NOT IN·字符匹配运算符:LIKE,NOT LIKE·空值比较运算符:IS NULL,IS NOT NULL·条件连接运算符:AND,OR,NOT3.3 多表连接查询多表查询指的是从多个源表中检索数据。

因此,多表查询时,FROM子句中的<数据源表>要给出所有源表表名,各个表名之间要用逗号分隔。

⑴多表查询的FROM子句格式FROM <源表表名集>例如,若一个查询用到三个表,表名分别为Students、Enrollment,Courses。

则FROM子句为:FROM Students,Enrollment,Courses⑵多表查询中的WHERE子句多表查询中往往要有多表的连接条件,当然还有表的一个或多个行选择条件,两者用AND 操作符组合。

3.4 子查询·子查询是一个SELECT查询语句,但它嵌套在SELECT、INSERT、UPDATE、DELETE 语句或其他子查询语句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