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与潜意识的本质区别

合集下载

意识、潜意识和前意识

意识、潜意识和前意识

意识、潜意识和前意识“意识”一词是一个纯描述性的术语,它是建立在最直接、最具确定性的知觉基础之上的。

经验表明,一种心理元素(例如,一个观念)一般来说不是永远有意识的,相反,意识状态的特点是瞬息万变的,一个现存的意识的观念片刻之后或许不再是有意识的了,虽然在某些很容易出现的条件下还可以再成为有意识的。

那么,这个观念在中间阶段可以说它是潜意识的,在这个意义上,“潜意识”一词是与“潜伏的和能成为有意识的”相一致的。

除此之外,沿着另一途径,通过考察心理动力在其中起作用的某些经验,发现了“潜意识”这一概念。

我们发现,存在着一些强大的心理过程或观念——一种数量化或实用的因素——它可以在心理活动中产生日常观念所能产生的一切结果,虽然它们本身不能成为有意识的。

这些观念之所以不能成为有意识的,其原因在于,有一定的力量和这些观念相抗衡。

否则,它们就能成为有意识的。

因此,这些观念和其他公认的心理元素显然并没有多大的差别。

在精神分析技巧中已经发现了一种方法,用这种方法可以把那个抗衡的力量消除,可以使还有问题的那些观念成为有意识的,这个事实使这一理论无可辩驳。

我们把这些观念成为有意识的之前所存在的状态称为“压抑”,并且断言,产生和保持这种压抑的力量在分析工作中被理解为“抵抗”。

因此,我们是从压抑理论中获得潜意识这个概念的。

在我们看来,压抑为我们提供了潜意识的原型。

但是,我们发现我们有两种潜意识:一种是潜伏的但能成为有意识的;另一种是被压抑的是不能成为有意识的。

那种潜伏的、只在描述意义上而非动力学意义上的潜意识。

我们称之为“前意识”;而把潜意识一词留给那种被压抑的动力学上的潜意识。

潜意识观念和前意识观念之间真正的差别在于:前者是在未被认识到的某种材料中产生的,而后者则另外和字词表象联系的。

这是为前意识和潜意识这两种系统,而不是它们与意识之间的关系,找到的一个区分标记的第一次尝试。

于是把“一件事情怎样成为意识的呢?”这个问题说成“一件事情怎样成为前意识的?”就可能更有利。

意识与潜意识

意识与潜意识
宗教的心诚则灵。
相信相信的力量,相信到极致便为真!
为做人求知 | 走进来 为成才报国 | 走出去
| 运用潜意识改变人生的法则
你相信什么,就会吸引到什么,这叫【心想⇔事成】 你怀疑什么,什么就会与你擦肩而过,这叫【不信⇔则无】 你抱怨什么,什么事就会在你身上发生,这叫【怕什么⇔来什么】 很多时候面对机会和挑战,你相信⇔能与不能都是对的, 结果就会像你相信的那样,这叫【意识⇔决定了结果】 吸引力法则告诉我们⇔相信就是力量!
03
潜意识心理机制
• 意识——冰山一角(占据大脑 容量的5%)
• 潜意识——隐藏在水下的绝大 部分(95%)
显隐比例严重失衡
为做人求知 | 走进来 为成才报国 | 走出去
| 潜意识心理机制
冰山理论:人的精神世界由意识和潜意 识组成,意识只是冰山一角,潜意识则 占据更大的部分。
显隐比例失衡:潜意识中的内容往往被 压抑或忽视,导致显意识和潜意识之间 的比例失衡,进而影响人的行为和情感 。
为做人求知 | 走进来 为成才报国 | 走出去
| 潜意识心理机制
梦境解析与心理投射
梦境解析
心理投射
梦是潜意识的一种表现形式, 通过解析梦境可以了解人内心 的愿望、恐惧和冲突等潜意识 内容。
心理投射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人们 将自己不愿意承认或接受的特质、情 感和行为归结为他人或外界事物,以 减轻内心的压力和焦虑。
02
潜意识的力量
潜意识的力量
• 像爱因斯坦、爱迪生等天才人物,一生中也不过运用了 他们不到2%的潜意识力量。
为做人求知 | 走进来 为成才报国 | 走出去
| 潜意识的力量
为做人求知 | 走进来 为成才报国 | 走出去
| 潜意识的力量

意识与潜意识的浅析(弗洛伊德分析法)

意识与潜意识的浅析(弗洛伊德分析法)

意识与潜意识的浅析影片《盗梦空间》自上映以来,受到观众一致好评,票房居高,其商业价值不容小觑。

然而,作为一部以深厚的心理学知识为理论基础的影片,很多影评家及文学研究者将光聚集在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理论。

这部电影将潜藏在人性中最神秘的潜意识再次推到了风口浪尖。

然而面对潜意识,这个貌似远在天边却又近在眼前的概念,玄妙的让人难以捉摸。

迄今为止, 对潜意识的研究仍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

即使对潜意识的概念也很难形成统一的看法和认识。

而潜意识产生的神经生理学机制, 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更少。

潜意识是无自我知觉的主观现象。

弗洛伊德的体系告诉我们,所谓的意识即自觉,凡是自己能察觉的心理活动是意识,它属于人的心理结构的表层,它感知着外界现实环境和刺激,用语言来反映和概括事物的理性内容。

潜意识又称无意识,则是在意识和前意识之下受到压抑的没有被意识到的心理活动,代表着人类更深层、更隐秘、更原始、更根本的心理能量。

“潜意识”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内驱力,它包括人的原始冲动和各种本能以及同本能有关的各种欲望。

由于潜意识具有原始性、动物性和野蛮性,不见容于社会理性,所以被压抑在意识下,但并未被消灭。

它无时不在暗中活动,要求直接或间接的满足。

正是这些东西从深层支配着人的整个心理和行为,成为人的一切动机和意图的源泉。

弗洛伊德在其早期的理论中,就提出将心理生活分为意识与潜意识。

意识是与直接感知有关的心理部分,而潜意识则与之相反,不能为个体当时直接感知。

弗洛伊德把它定义为不曾在意识中出现的心理活动和曾是意识的但已受压抑的心理活动。

潜意识又可被分为两种。

一种是意识不允许的,一种是可以达到意识的。

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时刻在寻求发泄和满足,进入意识。

但在进入意识的通路中,它们必须要经过“检验”或“稽查”。

前意识即是属于潜意识中通过了检查可以进入意识的部分,而潜意识则是在检查时遭到拒绝而受到压抑的部分。

潜意识的内容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体系中也不断地被修正。

意识和潜意识为什么总是相反的?

意识和潜意识为什么总是相反的?

意识和潜意识为什么总是相反的?意识和潜意识不能说:总是相反的。

既然提到潜意识,就要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说,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包含两个主要部分,就是:意识和潜意识。

之后为了对应人格又提出来前意识概念,认为前意识是介于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的一种心理状态,这个状态通过集中注意力回忆是可以被意识到的部分。

意识和潜意识是一个整体,是无法分开的,根据精神分析来看,心理过程只要是潜意识,而意识只占据很小的一部分,也就是心理活动主要是潜意识在无形的运作,而很少是意识的。

潜意识通常也被称作无意识,但并不等同于我们平时所说的无意识。

我们平时所说的无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一种心理状态,是指: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包括对刺激的无意识(别人给自己说话,没有听到)和行为的无意识(出门的时候锁门,刚走几分钟回忆不起自己锁门的细节)。

(所以,从某个方面来说,我们平时说的、认为的无意识是和意识相反的,而不是潜意识和意识是相反的。

)而潜意识是指:人的本能冲动以及被压抑的某些欲望,因为个体的一些欲望,不被社会规则所接受,使得无法直接表达出来,就被压抑到个体觉察不到的潜意识中。

但这并不是表示这个欲望消失了,而是时刻活动着,并通过各种伪装来表达出来。

在潜意识和意识或者前意识之间有着重重的阻碍,这些阻碍就是我们说的防御机制,防御机制的运用更多的是平衡自身与外界以及自身与被压抑的潜意识。

也就是说,防御机制其实是让个体更好的适应外界,是让压抑的本能冲动和欲望换个被允许的方式表达出来。

催眠治疗就是绕过个体的防御系统,直接接触潜意识、对话潜意识。

10评论毛毛虫的毛毛 01-20 07:562赞踩因为意识有时候是人刻意为之,加入了环境情感因素在判断事物时,主要还是在人的主观能动性。

而潜意识是人的真实的内心的执念的想法,也许是自己的想了很久的内心的真实的表达,也许是自己真实的经验积累。

有时候有些人也会说跟着感觉走其实也是一种内心潜意识的表达,或者说顺其自然也是潜意识的表达方式。

意识和潜意识是什么关系?

意识和潜意识是什么关系?

意识和潜意识是什么关系?
意识和潜意识是什么关系?
解释意识和潜意识的关系,先搞清什么是意识,什么是潜意识,在心理学这个领域,对意识的解释基本一致,但对潜意识的解释各不相同,所以解释意识和潜意识的关系也就各不相同。

我从车文博教授对潜意识的解释,理解意识和潜意识的关系。

车文博教授曾经说,潜意识说到底是一种条件反射,说到条件反射,我们就想到俄国的巴普洛夫用狗做的条件反射的实验,知道潜意识基本都是后天形成的,再想想我们自己,学生听到铃声往教室跑,司机遇到意外紧急刹车,高水平运动员熟练做高难动作等等,生活中很多熟练的潜意识行为。

在拿练习自行车为例,一个刚学车的人,没掌握要领,把握不了平衡,经常挨摔,可以理解为意识阶段,等会骑了,练熟了,就可以理解为潜意识阶段,从不熟到熟练,需要练习的阶段,从熟练到不熟练,就是不会骑了,就很难。

生米变成米饭容易,米饭变成生米则很难。

在心理学,从不熟练到熟练,可以多练习,或受刺激可以形成,但回到不熟练则很难,所以让来访者忘记不好的记忆是很难的,但可以通过练习,建立一个新的正确的潜意识思维是可以做到的。

心理学角度探究人们的意识与潜意识

心理学角度探究人们的意识与潜意识

心理学角度探究人们的意识与潜意识意识与潜意识是心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对于人类行为和思维过程的理解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探究人们的意识与潜意识,并分析其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一、意识的定义与特点意识是指人类在清醒状态下能够感知和体验外部环境和自身内在体验的心理状态。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存在性:意识是人们唯一可以直接体验和感知的心理过程,它是人类独有的心理活动。

2. 有限性:意识是有限的,人们无法同时感知和体验所有的信息,只能选择性地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些特定的对象或任务上。

3. 连续性:意识是连续的,人们经历着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心理过程,构成了连贯的意识流。

二、潜意识的概念与运作方式潜意识是指位于人们意识之下的一种心理层面,它包含了人们不容易察觉和控制的心理过程。

潜意识的运作方式有以下几个特点:1. 自动性:潜意识的运作主要是自动进行的,不受人们的有意控制和干预。

2. 容量大:相比意识,潜意识的容量更大,可以储存和处理更多的信息,并能够运用这些信息来影响人们的行为和决策。

3. 非逻辑性:潜意识的思维模式常常是非线性和非逻辑的,它能够产生直觉、灵感和创造性的思维。

三、意识与潜意识在行为和决策中的作用意识与潜意识在人们的行为和决策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1. 意识的作用:意识对于人类的认知和行为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

它使得人们能够有意识地关注和分析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决策,并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图。

2. 潜意识的作用:潜意识在处理情感、动机和习惯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它储存和加工大量的经验和知识,通过无意识的方式影响人类的情绪和行为。

潜意识还参与了人类的梦境、象征和幻觉等心理现象的产生。

四、潜意识的开发与应用由于潜意识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十分巨大,许多心理学家和治疗师致力于开发和应用潜意识的潜力,以促进人们的心理健康和个人成长。

1. 潜意识的开发:通过冥想、正念和深入放松等技术,人们可以更好地触达潜意识,并加以开发和利用。

心理学的奥秘:意识与潜意识的关系解析

心理学的奥秘:意识与潜意识的关系解析

心理学的奥秘:意识与潜意识的关系解析1. 引言1.1 概述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学科,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意识和潜意识作为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意识是我们明显感知、思考和体验的心理活动,而潜意识则是那些未被直接注意到但却影响我们行为和情感的心理过程。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定义和区别开始探讨意识与潜意识的关系,并深入研究潜意识对行为的影响。

随后,我们将进一步探讨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的互动机制,包括内在冲突解决过程、自我认知及治疗方法探讨,以及剖析矛盾情绪产生原因。

最后,本文将总结出实践建议,并展望心理学研究前景及对个体发展所带来的启示。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解析心理学中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的关系,探讨潜意识对人类行为和情感的影响,并探讨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的互动机制。

通过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心理活动的奥秘,为个体发展及心理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启示。

此外,本文也希望为未来的心理学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展望。

2. 意识与潜意识的定义2.1 意识的特点意识是指个体对外界和内部信息的主观体验和感知。

它是人类智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意识是个体感知、认知和思维过程的产物。

通过意识,人们能够接收和理解来自外界的刺激,并进行思考和决策。

其次,意识具有选择性。

在同一时间段内,人们只能关注少数信息,其他信息则处于无意识状态。

再次,意识是有限的。

由于认知资源的限制,人们常常只能集中注意力于某些感兴趣或紧急的事物上。

最后,意识是可变化的。

意识状态可以在不同情境下转换,并因睡眠、麻醉药物等因素而发生改变。

2.2 潜意识的概念潜意识指在我们无法立即察觉到的心理过程和内容。

虽然不能被直接觉察到,但潜意识对我们行为、情绪等方面起着重要影响。

潜意识包含了那些暂时没有被引起注意或记忆的信息,既包括过去经历中未能留下明确印象的事情,也包括当前感知过程中被忽略或排除在外的信息。

意识与潜意识的区别

意识与潜意识的区别

意识与潜意识的区别意识和潜意识、理性和感性等并不意味着可以将一个人分割开来。

反之,意味着一个人具有多面性,而这些不同的“面”脱离不了整体,这更肯定了一个人的完整性和不可分割性。

由潜意识控制的很多身体部分虽然不能由意识随意直接地联系,但却可以经由意识与潜意识沟通而间接地作出推动,甚至控制。

当我们内心(其实是脑的意识部分)有一个意念涌出的时候,脑中的一些神经细胞便会释出与该意念有关的神经传递素把讯息传送给其他脑神经细胞。

一个短暂的意念所能驱动的神经细胞有限,但不断重复同一意念,同样的神经传递素会一次又一次地使受影响的神经细胞范围扩大,最终驱动自主神经系统(肌肉与体内器官的状态)、内分泌系统(各种荷尔蒙负责调节全身各种功能)和免疫系统。

而情绪状态也因而改变了,因为情绪其实是神经系统和微体之间相互影响及驱动过程的产物。

某种神经传递素的大量出现,会使人产生某种情绪,同时身体各部分亦会有某种形式的反应变化。

坎迪斯·丁·珀特在其1998年底出版的“Molecules of Emotions”一书中便指出,神经传递素,其实就是我们的情绪分子,同时也是脑驱使身体状况改变的信差。

所以,神经传递素同时具有生理与心理的功能,也证实了身与心的联系方式。

换句话说,我们可以有意识地运用意念去驱动我们的脑,然后用我们的脑去驱动身体,这包括潜意识所负责的所有部分和功能。

我认为意念与脑加起来,便是我们一般说的“心”;而脑与身体合起来,便是“身”。

身心一致是指这三个部分的良好契合与平衡。

身心一致的过程绝非“意念一脑一身体”的单向沟通。

脑和身体都不断地供应回馈讯息,使得我们的意念不断地变化和修正。

其实“意念一脑一身体”的过程,每个人每天都要重复千万次,只不过我们没有意识到而已。

下面我介绍一个简单的使你轻松下来的方法——“深呼吸法”。

同时证明身心一致是如何容易达到。

请找一个舒服、宁静的地方坐下或者躺下。

做绵长和缓慢的深呼吸。

意识、思维(思考)、潜意识、思想的区别与成长

意识、思维(思考)、潜意识、思想的区别与成长

意识、思维(思考)、潜意识、思想的区别与成长1、意识:一种对环境、行为、身体、情绪、意识、思维能够觉察的能力,如果只是一种纯意识(比如小孩、白痴、开悟者的意识),他们的意识将不会带有好坏对错的判断,他们只是一种超然的观看,他们只会做出当下的反应,任何事情的发生将不会影响他们内在的平静。

这就是耶稣说只有孩子那样天真的人才可以去到天国、大智若愚的原因。

人类随着年龄的成长,这种意识能力就会越来越低,最终甚至完全丧失——精神病人、痴呆症。

意识的成长:意识需要成长,这可能是很多人未曾想过的问题,我们首先要承认我们已经几乎丧失了意识能力,我们也许很难接受这样的说法,我不好好的活着吗?我不可以随意的举起我的手、抬起我的脚吗?是,你的确可以做到这些,甚至更多,但你已经无法像一个孩子一样拥有更多的纯意识(不思考),甚至要一个成人保持1分钟的纯意识都很难,所以佛陀大声告诉我们要活在当下!绝大部分人需要借助性高潮、赌博、飚车、极限(冒险)运动、酒精、甚至毒品或其他特殊爱好才能获得短暂的纯意识享受和大脑的休息。

意识成长其实就是对环境、行为、身体、情绪、意识、思维加上一个觉察的意识,由于意识与思考无法同时进行,所以禅修、内观、瑜伽、气功、太极、念经等等都是运用抽离意识而离开思维(思考)的,意识是一种能力,就好象驾车、游泳一样,需要每个人自己去训练成长,没有人可以代替,可以通过对环境、行为、身体、呼吸、情绪、意识、思维进行日常训练,慢慢提升自己的意识能力。

2、思维(思考):意识的连续运作就成了思维,人类由于不自觉的会接受好坏对错以及逻辑的教育,这也就是基督说的亚当和夏娃偷吃知识之果(善恶果)的原罪,使得人们会开始思考问题,而人们一旦掉入思考,痛苦也将产生,首先是好坏对错给我们情绪的影响,再就是人类一旦掉入思考,我们头脑无法停止思考,甚至连做梦还在思考,我们的大脑也就无法得到有效的休息,大脑持续的工作,直接的副作用就是头痛头晕,继而脱发、神经衰弱,严重者失眠。

心理学:意识无意识潜意识是什么?

心理学:意识无意识潜意识是什么?

心理学:意识无意识潜意识是什么?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大脑内外表象的觉察。

生理学上,意识脑区指可以获得其它各脑区信息的意识脑区(在前额叶周边)。

意识脑区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辨识真伪,即它可以辨识自己脑区中的表象是来自于外部感官的还是来自于想像或回忆的。

此种辨别真伪的能力,任何其它脑区都没有。

当人在睡眠时,意识脑区的兴奋度降至最低,此时无法辨别脑中意像的真伪,大脑进而采取了全部信以为真的方式,这就是所谓的“梦境”。

意识脑区没有自己的记忆,它的存储区域称作“暂存区”,如同计算机的内存一样,只能暂时保存所察觉的信息。

意识还是“永动”的,你可以试一下使脑中的意像停止下来,即会发现这种尝试的徒劳。

有研究认为,意识脑区其实没有思维能力,真正的思维都发生在潜意识的诸脑区中,我们所感知到的思维,其实是潜意识将其思维呈现于意识脑区的结果。

人的意识,因其物理感知系统的特殊性,使其有能力掌握语言和文字。

这就意味人们的经验和科学可以通过语言和文字得到传承,并积累到社会意识中去。

在这样的积累之下,人类的科学进步日益发达,从而使人的意识极大程度地领先于地球上的其它生命体。

通常人类特有的意识被称之为:思想。

一般认为意识中最重要的是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就是个人对外界刺激总体性的、独特的反应。

自我意识并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人在成长过程中从具体的反应事件中综合出来的,用于调控自我内部和与外界关系。

无意识:无意识并不是心理学所特有的概念,而是为哲学、精神病学、心理病理学、法学、文艺、历史学等学科所共有。

它作为心理学概念有着悠久的历史,以无意识为基本概念的佛洛依德精神分析(包括新精神分析)学说,现在在美国已不再是一般的关于心理学的理论,它已渗透到文学、哲学、艺术和其他社会科学领域,西方知识界就像讲述自己的心脏和胃的活动一样讲述着无意识现象。

人的心理活动按有意识和无意识分类.有意识比较容易理解,比如,有意识地去看,去听,去注意,去思考,去想象,这是人们在学习,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存在的心理活动.人还有一种无意识的心理活动.比如,小时候爸妈常带着你上街玩,总会耐心地教你怎么记住回家的路,你自己也会用忙碌地去记住沿途的一些标志性的东西,如电线杆,商店,招牌,十字路口的样子情况.可是等到你稍大一点的时候,不论是去学校还是回家,你再也不会边走边用心去记沿途的标志,两条腿仿佛长上了眼睛似的,到了该拐弯时便拐弯,不知不觉就到了学校或家里了.这种不知不觉识别回家或到学校路线的心理学活动,就是一种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它的另一个名字就叫"下意识"或"潜意识".无意识的心理活动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因为人们不必为它作出努力,所以能缓解心理活动而带来的疲劳,使人们的心理活动变得轻松.潜意识:潜意识,心理学术语。

意识与潜意识的区别1

意识与潜意识的区别1
如果你传递的是错误观念,现在想把它改过来,你可以不断地重复一些有建设性的、和谐的和健康的思想,你的潜意识就会重新接受新的思维习惯,因为它是你习惯生成的基地。你的意识所进行的习惯性思维在潜意识中留下了深深的“槽沟”。如果你想的都是些健康的、有意义的东西,这对你是很有好处的。
如果目前你已深陷恐惧、担忧和一些灾难性的想法之中,要想改变并不困难。你的潜意识是万能的,向它发布命令,让它接受自由、幸福和健康的想法,很快你就会有自由、幸福和健康的感受。
心理学家做过大量的试验,表明人在催眠状态下,潜意识对所有指示和暗示都接受,哪怕是错误的暗示,而且一旦接受后就做出相应的反应。催眠医师对试验者在催眠状态下暗示他是某某人,是猫或狗,试验人都能做出相应反应,有些反应与暗示的非常相像。
有一个熟练的催眠医师,在受试者进入休眠状态后,分别向他们暗示:你的背要发痒,你的鼻子流血了,你现在成了大理石塑像,你现在被冻起来了,现在温度在零摄氏度以下等之后,每个受试者做出的反应均与暗示的内容有关。潜意识是非人格化的,是没有选择的,是什么都接受的。因此,有意识的选择,如想法、前提等,是极为重要的。只有选择正确,你的心里才能充满快乐。
潜意识常被人称做作主观心理。主观心理认识环境不靠五官功能,它通过直觉。它是产生感情的地方,是记忆的仓库。当你的五官停止活动时,就是它的功能最为活跃的时候。也就是说,当客观心理终止活动或处于睡眠状态时,主观心理的智慧就彰显出来。主观心理观察事物不需要使用视觉官能,它有超人的视力和超人的听力。你的主观心理可以离开你的身体,漂离到遥远的地方,给你带回来的信息往往很真实,很准确。通过主观心理,你可以读懂别人的心思,可以阅读未拆封的信,看到保险箱里的东西。你的主观心理不需要交流就可以理解别人。了解这两种心理的相互作用是很重要的。你的潜意识无法与你争论。因此,如果你给它的是个错误的建议,它也会接受,并产生相应的结果。过去在你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事情,都是基于你潜意识中的想法,它是你信仰的结果。

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意识与潜意识

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意识与潜意识

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意识与潜意识意识与潜意识在认知心理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意识是我们主动感知和思考的过程,而潜意识则是我们无意识中进行的信息加工和决策过程。

本文将探讨意识与潜意识在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首先,意识在认知心理学中被视为信息处理的核心。

意识允许我们主动选择和关注特定的信息,从而使我们能够进行思考、决策和解决问题。

通过意识,我们能够集中注意力,选择性地处理和存储信息。

这种主动的信息处理过程使我们能够进行思考和判断,并对外界刺激做出适当的反应。

然而,潜意识也在认知心理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潜意识是指我们无意识中进行的信息加工和决策过程。

它包括我们对外界刺激的感知、记忆和情绪反应等。

潜意识的作用在于它能够处理大量的信息,而我们往往并不自觉地注意到这些信息。

潜意识的加工过程是自动的,无需我们付出额外的注意力和努力。

意识和潜意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

意识和潜意识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意识的过程可以影响到潜意识的加工和决策过程,而潜意识中的信息也可以通过意识的选择性加工和存储而进入我们的意识。

例如,当我们面临一个决策时,潜意识中的信息可能会通过意识的加工而影响我们的决策结果。

同时,我们的意识也可以通过选择性地关注和思考某些信息,来影响潜意识的加工过程。

在认知心理学研究中,意识和潜意识的相互作用也被广泛地应用于治疗和干预。

例如,心理治疗师可以通过意识的引导和干预来改变患者的潜意识中的负面情绪和信念,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此外,对于一些习得性行为和技能,潜意识的加工和学习过程比意识更为重要。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重复,我们可以将某些技能转化为潜意识中的自动加工过程,使其能够在无需意识干预的情况下进行。

综上所述,意识与潜意识在认知心理学研究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意识允许我们主动选择和关注特定的信息,进行思考和决策;而潜意识则是我们无意识中进行的信息加工和决策过程。

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它们的相互作用也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和干预。

意识及潜意识的本质区别

意识及潜意识的本质区别

意识与潜意识的本质区别心理学流派众多,其中精神分析学是在心理疾病治疗过程中专门发展起来的学说,不仅在医学领域,更在整个人类文化领域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弗洛伊德这个人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他和他的几位弟子,已被公认为人类思想史上为数不多的大师。

如果我们对精神分析理论有所了解,那么不仅对于个人的心理健康大有裨益,还会在人生意义、文艺欣赏、哲学思想方面都获得深刻认识。

何以如此?因为,精神分析是一门教你“如何认识自己”的学问,在精神分析的过程中你会感悟到普遍的人性,从而拓宽你的意识,心灵世界更加开放,塑造出一个崭新的自我。

总而言之,它教你怎样摆脱痛苦与烦恼,走向心灵的幸福,人生的成功。

故不光是有心理疾病的人需要精神分析,任何人都能够从精神分析中受益非浅。

我们知道,20世纪涌现的许多文学家,画家,哲学家,在自己的文艺作品、理论著作中都渗透了精神分析理论的成果,如詹姆斯.乔伊斯的意识流,卡夫卡的超现实主义,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梵高与毕加索的画,等等,同学们若考上大学后接触到此类作品,就必须懂得一点精神分析理论才能理解。

精神分析学说最初是从对人的潜意识(又译无意识)的发现开始的。

潜意识,是相对人的主观意识而言的,顾名思义,通常指一个人意识不到但确实存在的在的精神领域。

现代心理学已达成这样一个共识:即自我所意识的到的一切,并不是精神世界的全部,相反,意识只是精神世界的冰山一角。

弗洛伊德有过这样一个比喻:意识是浮在海平面上看得见的冰山的上端,更庞大的部分隐藏在水面下看不到,则好比潜意识的容。

对潜意识的认识是人类科学史上少有的震憾之一,哥白尼发现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达尔文证实人类原本是从猿猴进化而来,而弗络伊德则表明个人甚至也不是自已思想的主人,人更多是受在的潜意识的作用,并不那么自觉的行动。

这一点应该很好理解:同学们试想一下:你能完全左右自己的思想与情感吗?有些想法不由自主在你脑海中浮现,驱之不去;强烈的感情一下子控制住你,让你忍不住的悲伤哭泣;更何况在夜晚,莫名其妙的梦境不断涌入你的睡眠里。

意识潜意识

意识潜意识

二、潜意识认知行为
根据阿诺德的认知评价情绪理论,一个人 的情绪产生于认知评价的结果。 (案例:运动员、让座、大学生)
二、潜意识认知行为
还有一种情绪反应不是来自认知评价的, 而是产生于一种自动情绪反射。 (例如人们害怕毒蛇 、华生的实验中那个小 男孩害怕皮毛和小白鼠 、某生数学学习的 特别不好 )
二、潜意识认知行为
• 我们不能否定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行为主义学习 理论和治疗方法,但是,我们必须在此基础上, 通过将行为主义的S-R联结学习原理与当代认知 心理学的知识结构学习原理、潜意识行为原理和 以高效学习而著名的暗示(催眠、放松)学习原 理与技术综合起来,建立起能够表征新一代心理 障碍诊断治疗理论与临床技术的学习行为模式和 体系。现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行为原理与当代认 知心理学习理论之间的相互关系,即行为与知识、 智能的关系,分析如下。
(一)意识和潜意识的概念 意识的概念——是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 它既包括对外界事物的觉知;也包括对内 部状态的觉知;它既涉及觉知时刻的各种 直接经验,如知觉、思维、情感和欲望; 也包括我们对这些内容和自身行为的评价。 意识是人类大脑所特有的反映功能,是人 的心理和动物的心理的根本区别,是物质 发展最高阶段的产物。
二、潜意识认知行为
(一)意识和潜意识的概念
潜意识——人们一般把凡是不能言明或意 识不到其存在,而客观上又起影响作用的 心理活动,都称为潜意识现象。
(二)意识和潜意识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1、意识是可以进行推理、可以作出选择的。 潜意识不能进行推理,也不同你的意识进 行争论。 2、意识常常被称为客观心理,客观心理指通 过身体的五大感官认知客观事物的过程。 潜意识常被人称做主观心理。主观心理认 识环境不靠五官功能,它通过直觉。

潜意识和意识的区别

潜意识和意识的区别

潜意识和意识的区别来源:网络最宝贵的财富不在别处,就在陪伴我们一生的心灵之中。

如果你学会了使用它无所不能的神奇力量,你的人生将会与众不同。

正如第一章所说,你的心灵有两个层次:理性的意识层次和非理性的潜意识层次。

你的思考停留在意识层次,但是所有的习惯性思考都会沉淀到潜意识之中,随后潜意识就会开始起作用,让其成为现实。

潜意识塑造现实的力量极其强大,如果你认为你是好人,你就会是好人;如果你认为你是邪神,你就会是邪神。

你一定要记住:只要潜意识接受了一个观念,它就立刻开始将其转变为现实!问题的关键在于,无论这个观念是好是坏,潜意识都会不加选择地接收并同样有力地开始执行。

如果这条定律在负面的方向发挥作用,那么它就会带来失败、屈辱和痛苦;如果这条定律往正面的方向发挥作用,那么它就能带来健康、成功和富有。

只要你在心中切实地感受到了健康的心灵和身体,那么你就一定能够在现实中体验到这份美好。

因为你内心当中请求的事情都会化为现实,所以你如果想要健康、宁静和富有,那么尽快开始祈祷和相信吧!你的心灵就是下达命令的将军,而现实只不过是听命于你心灵的士兵罢了。

人类的心灵有一条规律:意识决定潜意识。

心理学家和精神专家指出,当意识转化为潜意识时,会在大脑皮层留下生理印记。

一旦你的潜意识接受了某种观念,它就会立刻开始实践这种观念。

它召唤无穷的生命潜力和圆满智慧,运用你过去生命中学习到的全部知识和信息去实现目标。

有时你会突然发现所有的困难都有了解决方案,有时则会等上一两天,不过它肯定是从不食言的。

潜意识和意识的区别潜意识和意识是一个半球的两面,而不是各自独立的实体。

意识做出的是理性选择,比方说你选择读什么书,住什么地方,还有和什么样的人一起共度一生等等。

另外一方面,你的潜意识则在意识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自发地催动着你的呼吸系统和生命循环系统。

像土地接受农民撒下的种子一样,潜意识总是无条件地接受着一切加诸意识层面的观念。

千万记住,潜意识永远都不会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它就像一个忠实的仆人,执行意识给它的命令。

心理学视角下的意识与潜意识研究

心理学视角下的意识与潜意识研究

心理学视角下的意识与潜意识研究意识与潜意识是心理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在人类思维和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心理学的视角,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研究这两个概念,并探寻它们对个体生活的影响。

意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感知到的自我和世界的状态。

它是一个主观的经验,包括我们所思考的信息、注意力所集中的内容以及我们对外界的感知和自我的认知。

意识通常是明晰和清晰的,它使我们能够有意识地思考、决策和行动。

在我们进行作业、进行对话或者做任何需要有目的的活动时,我们的意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意识只是我们思维过程中的冰山一角。

潜意识则是我们没有直接意识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

它包含了许多无意识的想法、愿望、信念、记忆和情感,这些对我们的行为和经验产生了潜在的影响。

潜意识是一种隐而不见的心理层面,被认为是我们真实自我的核心。

潜意识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它可以影响我们的态度、情绪、偏好和行为。

以潜意识为基础的决策和行动可能会在我们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产生。

一些研究表明,我们的潜意识可以通过外部刺激或内部反馈来获取信息,并对此做出反应。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在一些情况下会做出没有预料到的行为,或者为什么我们可能会说出一些我们没有意识到的话语。

了解潜意识的运作对于自我认知和个体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研究潜意识,心理学家可以揭示出我们内心深处的动机、需求和信念。

这对于个体的自我理解和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例如,当我们意识到自己内心存在某种欲望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行为和情感,并采取有意识的措施来满足这种需求。

此外,潜意识的研究也对临床心理学和治疗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了解潜意识中的问题和冲突,临床心理学家可以更好地帮助人们解决各种心理困扰和问题。

例如,有些人可能会因为潜意识中的负面情绪或无意识的想法而遭受焦虑和抑郁。

通过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并探索潜意识中的问题,心理治疗师可以帮助患者认识到这些困扰的根源,并提供相应的治疗方案。

潜意识与意识的关系之辩

潜意识与意识的关系之辩

潜意识与意识的关系之辩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潜意识和意识这两个词。

潜意识指的是我们不自觉地产生的思想、情绪和欲望,而意识则是我们主动意识到和控制的思维过程。

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一直存在着争议,许多学者和心理学家试图理解和解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一些学者认为,潜意识是我们行为的主导力量。

他们主张潜意识具有更大的影响力,更能够决定我们的行为和决策。

这一观点的支持者认为,我们的潜意识中储存着大量的信息,包括我们的经验、信念、价值观等。

这些信息会在我们不自觉地行动或做决定的时候发挥作用。

例如,当我们无意识地做某种行为时,我们可以说是受到了潜意识的引导。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有时候我们做出了一些自己都无法解释的决策,因为这些决策是在我们的潜意识中形成的。

然而,也有学者持有相反的观点,他们认为意识是我们行为的主导力量。

他们认为,虽然潜意识对我们的行为有一定的影响,但最终还是由意识来决定我们的行为。

这一观点的支持者认为,在我们做出决策或采取行动之前,我们会经过一段时间的意识思考和分析。

意识是我们思考问题、权衡利弊、制定计划和目标的过程,它能够控制我们的行为。

因此,当我们做出某种决策时,我们可以说是在有意识地选择。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某些情况下,我们会有时间成本的考虑,权衡利弊,而不是简单地被潜意识的影响所左右。

实际上,潜意识和意识之间的关系并不是非黑即白的。

两者是相互作用的、复杂而多样的。

在一些特定的情境中,潜意识可能在一个较大的程度上影响我们的行为。

而在另一些情境中,意识则可能占主导地位。

这取决于我们面对的具体情况,以及我们的认知、经验和个人特质。

另一个与这个讨论相关的概念是潜意识对我们的行为和情绪的影响是如何形成的。

有一种理论认为,我们的潜意识和我们的经验、环境以及社会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它们是在我们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并且会受到我们周围的人和事物的影响。

因此,我们的潜意识中储存着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会影响我们的行为和情绪。

意识与潜意识:从潜意识中了解自己的欲望和需求

意识与潜意识:从潜意识中了解自己的欲望和需求

意识与潜意识:从潜意识中了解自己的欲望和需求导语:意识与潜意识是人类思维和行为的两个重要方面。

意识可以理解为人们清楚地感知对外界的知觉和思维,而潜意识则是人们无法直接感知和注意到的心理活动。

而了解自己的欲望和需求是人们成长和发展的关键部分,因此通过认识潜意识来了解自己的欲望和需求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阐述如何通过潜意识来洞察自己的内心世界并满足自己的欲望和需求。

一、意识与潜意识的区别(150字)1. 意识是人们能够感知和意识到的心理活动,潜意识则是人们无法直接感知和注意到的心理活动。

2. 意识是人们的日常思考、决策和行动的基础,潜意识则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底层基础。

3. 意识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较大,而潜意识受到内在需求和欲望的驱动更多。

二、潜意识对欲望和需求的影响(200字)1. 潜意识中包含着人们的内在需求和欲望,这些需求和欲望对人的思维和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2. 通过潜意识,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欲望和需求,从而做出更准确的选择和决策。

3. 潜意识中的欲望和需求可能会影响人们的情绪和行为,如果不加以认识和处理,可能导致心理问题和行为失控。

三、认识潜意识的方法(300字)1. 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倾听内心的声音。

通过冥想、放松和沉思等方法,沉浸在安静的环境中,专注于自己的内心感受。

2. 解读梦境。

梦境是潜意识中重要信息的表达方式之一,通过解读梦境可以洞察自己的欲望和需求。

3. 观察自己的情绪和情绪变化。

情绪是潜意识活动的一种表达形式,关注自己的情绪变化可以发现内在的欲望和需求。

4. 自我反思和询问。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进行自我反思和询问,思考自己的欲望和需求是否得到满足,从而更加认识潜意识中的信息。

四、满足潜意识中的欲望和需求(350字)1. 接受自己的情感和内心需求。

不要对自己的情感和需求进行否定或压抑,要学会接纳自己的内心世界。

2. 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欲望。

如果发现自己有某种需求或欲望,可以通过言语或行动表达出来,寻求满足。

“意识”、“潜意识”以及“下意识”的区别

“意识”、“潜意识”以及“下意识”的区别

“意识”、“潜意识”以及“下意识”的区别“潜意识”是什么?“意识”、“潜意识”以及“下意识”有着怎样的区别?弗洛伊德只提出过“潜意识”吗?......提到意识,人们或许会想到“神秘”二字,在心理学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依旧未能完全解开意识的谜团。

然而,意识终究只是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真正的“庞然大物”是隐藏在水面下的潜意识。

潜意识的神秘让不少人觉得它虚无缥缈,离我们很远,甚至被认为是荒诞的概念。

但实际上,潜意识与意识相对,并且是弗洛伊德为数不多的、被现代心理学所接受的概念,想要了解潜意识,我们就得先了解意识。

马克思曾经说过,物质是世界的本源,意识则是物质的派生物。

他认为,意识是客观事物反映到人脑中的观念,也就是说,离开了物质,意识便不复存在。

我们平时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记忆以及做梦都不能脱离现实世界中的物质而独立存在,它们都源于物质。

然而梦境是怪诞离奇的,很多时候我们做了一个梦,却不知道梦境中的内容来自何处,似乎现实世界并没有类似的事物,也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情,我们更没有在白天想到过它。

我们便以为梦是一种预示、一种警告,甚至是一种带有神秘主义的、人类尚不能理解的东西。

但实际上,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我们所经历的一切并不都是以意识的状态而存在的,它有可能躲在我们脑海中的某个角落,等我们睡着时便偷偷地钻出来。

认知心理学观点认为,意识就是我们的觉知状态,这种觉知不仅包括对我们自身的觉知,还包括对外部环境以及自己与外部环境之间关系的觉知。

由此可见,哲学与心理学对意识的解释是相通的,都认为意识具有主观性,是一种观念,并且是一种觉知状态。

举个例子,如果你今天心情愉悦,那么实际上你是知道的,这种对自己情绪的觉知就属于一种意识。

当你努力回忆某件事情并成功时,这是一种对于自己记忆的觉知。

此时此刻你非常想喝一杯水,这便是一种对于自己需要的觉知,这些都属于意识的范畴。

此外,意识永远处于发展变化的状态中,此刻你看到这篇文章,会产生一种属于你的独特觉知,而三秒钟之后,即使你有同样的觉知,但意识实际上却发生了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识与潜意识的本质区别心理学流派众多,其中精神分析学是在心理疾病治疗过程中专门发展起来的学说,不仅在医学领域,更在整个人类文化领域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弗洛伊德这个人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他和他的几位弟子,已被公认为人类思想史上为数不多的大师。

如果我们对精神分析理论有所了解,那么不仅对于个人的心理健康大有裨益,还会在人生意义、文艺欣赏、哲学思想方面都获得深刻认识。

何以如此,因为,精神分析是一门教你“如何认识自己”的学问,在精神分析的过程中你会感悟到普遍的人性,从而拓宽你的意识,心灵世界更加开放,塑造出一个崭新的自我。

总而言之,它教你怎样摆脱痛苦与烦恼,走向心灵的幸福,人生的成功。

故不光是有心理疾病的人需要精神分析,任何人都能够从精神分析中受益非浅。

我们知道,20世纪涌现的许多文学家,画家,哲学家,在自己的文艺作品、理论著作中都渗透了精神分析理论的成果,如詹姆斯.乔伊斯的意识流,卡夫卡的超现实主义,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梵高与毕加索的画,等等,同学们若考上大学后接触到此类作品,就必须懂得一点精神分析理论才能理解。

精神分析学说最初是从对人的潜意识,又译无意识,的发现开始的。

潜意识,是相对人的主观意识而言的,顾名思义,通常指一个人意识不到但确实存在的内在的精神领域。

现代心理学已达成这样一个共识,即自我所意识的到的一切,并不是精神世界的全部,相反,意识只是精神世界的冰山一角。

弗洛伊德有过这样一个比喻,意识是浮在海平面上看得见的冰山的上端,更庞大的部分隐藏在水面下看不到,则好比潜意识的内容。

对潜意识的认识是人类科学史上少有的震憾之一,哥白尼发现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达尔文证实人类原本是从猿猴进化而来,而弗络伊德则表明个人甚至也不是自已思想的主人,人更多是受内在的潜意识的作用,并不那么自觉的行动。

这一点应该很好理解,同学们试想一下,你能完全左右自己的思想与情感吗,有些想法不由自主在你脑海中浮现,驱之不去,强烈的感情一下子控制住你,让你忍不住的悲伤哭泣,更何况在夜晚,莫名其妙的梦境不断涌入你的睡眠里。

种种迹象表明,一个人主观意识到的一切,只是精神世界的表象,实际上人的精神从来就是意识和潜意识的复合体,人什么时候也不可能摆脱潜意识的影响。

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意识是人特有的功能。

动物是无意识的,它们靠本能行动。

人类与动物的重要区别之一,就是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有独立的思想和意志。

人类拥有意识能力大概是从几十万年前开始的,在此之前人类也几乎完全是受潜意识的支配。

人类进化到今天,意识是否已强大到可以不必顾及潜意识的地步了呢,绝不。

意识从潜意识分化而来,潜意识相当于意识的源泉,它一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重大根基。

尽管你也许觉察不到,每个人都是意识与潜意识共同协调作用的统一体。

我们不要以为潜意识比意识低级,潜意识是一个人更内在、更深刻的自我,它包含着数百万年来的智慧。

大家想一下,蜜蜂没有意识,可它天生知道去哪儿采蜜,怎样筑巢,动物先天的本能就能让它知道做什么和怎样做。

有些潜意识功能好的人甚至可以像动物一样预知危险从而避开危险,我们称之为第六感。

人类的潜意识中包含着惊人的潜力,丰富的功能。

一个意识与潜意识配合良好的人能够发挥更大的潜能,取得比常人更大的成功。

同学们都知道什么叫“灵感”吧,灵感就是应意识的请求,从潜意识中涌现的创造性思想,它突如其来,毫无逻辑,突破理性。

任何重大的科学发现,优秀的艺术作品,都带有潜意识作用的明显痕迹。

而一个意识过分压抑潜意识的人往往显得刻板,平淡,缺乏灵气。

精神分析学的研究表明,意识的发展离不开潜意识的支持,精神疾病、心理障碍的本质,是意识与潜意识的相互冲突,二者不能和谐共处、协调作用。

双方的矛盾斗争长期得不到解决,就导致神经症症状的产生。

一般的心理障碍,表现为有意识,但意识控制不了潜意识,如强迫症,不由自主的陷入一个荒谬的念头,或者没有道理的反复做同一种行为,自己也知道这样不该,却就是左右不了自己的想法与行动,好象冥冥中有什么强迫他一样。

而严重的精神病人则表现为理性丧失,完全任由潜意识的自发冲动支配,意识失去作用。

意识与潜意识的冲突与对立,绝非仅仅表现在有心理障碍的人和精神病患者身上,可以说,每个人都面临着意识与潜意识的调控问题。

讲一个在学生中常见的例子,你也知道应该好好学习,主观上想坐下来专心读书,但就是管不住自己,坐不那,学不进去。

这里想学习的愿望与努力是你的意识,而干扰你学习的种种思想情绪大多就是你潜意识作用的结果。

再有一个人过于肥胖,想减肥,少吃一点,但看见食物就是忍不住,明明不饿吧,也要吃点东西,否则心里就躁动不安。

结果减肥失败。

这也是意识与潜意识的冲突。

,本人认为,肥胖症是心理原因所造成,与人平时的心理状态有密切关系,吃东西实质上是一种消除内在的紧张焦虑的方式。

所以不从心理上解决问题,用这减肥法那减肥法,只能见效于一时,过后必然反弹。

,不过话说回来,潜意识不只表现为干扰你,阻碍你实现既定目标的东西,它也可帮你实现你的潜能,让你独特的个性得到发展。

比如一个孩子对音乐非常感兴趣,一听音乐就入迷,家长认为影响学业打骂他,也不能让他离开音乐,一有机会就投入音乐的学习之中,最后靠自修成为一名作曲家。

这是潜意识对他的引导。

因此潜意识无好坏之分,它超越人类价值判断,就相当于人的本能,你如果协调得好,善于和它共处,它便会带你到达快乐,到达幸福和成功,如果协调不好,它就会阻挠你,使你无尽烦恼,给你的未来投下失败的阴影。

一句话,它可以使你上天堂,也可以使你下地狱,关键是人对它的正确认识和把握。

意识的发展离不开潜意识的支持,个人的主观愿望和行为不能违背潜意识的规律,否则其成长和发展就要遭受挫折。

意识的发展若是与潜意识的需求和谐一致,人就能充分发挥出他的潜能和个性。

像所谓天才,天才天才,好像是上天赋予的才能,他们的智慧从哪里来,就是达到了意识与潜意识的协调与配合,潜意识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我们知道,很多艺术家优秀的作品,都是在迷狂状态下创作出来的。

可以说,一般人之所以不能像天才那样出类拔萃,就是由于意识与潜意识的关系处理不好的缘故。

其实每个人都有在他喜欢的领域成为天才的可能。

为了理解意识与潜意识为什么会不相配合乃至矛盾冲突,我们有必要了解人的精神结构。

著名分析心理学大师荣格认为,人的精神是一个复杂的能量系统。

我们常说,“他生命力很强”,“他挺有活力”,这就是指一个人的精神能量比较充足的情况。

反之,说一个人暮气沉沉,看起来无精打采,毫无生气,则指精神能量缺乏。

精神能量的分配与流动遵循着一定的规律,人的意识可以指挥它、调动它到一定的方向和地方。

比如,我们用意志命令自己投入到学习当中。

长期的学习活动形成了能量流通的一个经常性渠道,我们就养成了学习的良好习惯。

但是,生命的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生命力的释放寻找多种多样的表现,所以人需要各种社会活动。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每个人都有五个层次的需要,包括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获得尊重的需要、归属和被关爱的需要,最高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不论哪一种需要受到阻碍、不能满足,都可能造成人的心理创伤,形成心理障碍。

现在不少家长一门心思让学生好好学习,常常不顾孩子其他方面的需要,对孩子或者期望太高管制过分,或者呵护关怀过度干涉过多,使学生其他方面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也导致了意识与潜意识的分裂与冲突。

人是一个整体,如果长期只关注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为了单个因素的满足而不惜牺牲其他,就会造成性格的扭曲,造就片面和畸形发展的人。

青少年的成长所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发展自己的意识。

从孩提时代懵懵懂懂的无意识状态走出,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训练增强意识能力,有目的的运用意识解决人生中的各种问题,完成社会交付的各种工作。

对学生来说,主要就是积极主动的读书学习,获取知识,培养能力,逐渐适应社会。

然而,意识的发展必须符合精神发展的规律,符合潜意识的需求。

如果一个人的意识过于强大,潜意识被广泛压抑,他的生活就缺乏乐趣,生命力得不到表现的机会。

这个时候潜意识就会起而反抗,抵制、干扰陷入片面发展的意识。

大家都知道劳逸结合的重要性,同样精神能量的流动也不能老是只投入到一个地方,以致其他方面得不到养分。

忽视潜意识的需求,为了外在的功利目的强迫自己做某些事情,心理处于长期压抑状态,人的能量系统就要变得不稳定,潜意识自发的寻找达到平衡的途径,精神能量会像水从高处流往低处一样朝相反的方向流动,导致主观努力失败,意识陷于紊乱,表现为神经症。

意识与潜意识的冲突有无数种,心理学中“人格面具”原型和“阴影”原型的冲突斗争是其中常见的一种。

所谓人格面具,是指一个人为适应社会的要求,为自己塑造的一种外在形象。

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社会对自己的要求,师长、同学或同事对自己的期望。

别人希望你是什么样,你就表现为什么样,这样你就给自己戴上了一副“人格面具”。

当人把自我认同人格面具时,表现为别人期望他表现的样子,表现出他“应该是”的那种形象。

毫无疑问,人格面具是有意义的,一个人的成长必然面临社会化的要求,要能扮演好公众分配给你的角色,不然你就无法适应人群。

可是如果一个人太看重自己在别人面前的形象,在人格面具上投入过多心理能量,那么这个人就活得很累很沉重了。

他不顾自己内在的需求,隐藏自身不符合别人期望的一面,竭力表现为公众所要求的样子,刻意追求营造自身的良好形象。

可是,真实的自己到底是什么样,在潜意识里你本人真正的渴望是什么,久而久之连自己都忘了。

从哲学上讲,这就叫“丧失自我”,俗语则说是“为别人而活”。

显然,过于看重人格面具,会导致对个体内在的压抑,使人的个性丧失,生命缺少活力,使你感到自己不再是自己。

这就是一种意识过于强大,压倒潜意识的情况。

但潜意识事实上是绝不可能被压倒的,它只不过是被迫沉入地下活动,并在暗暗酝酿对过分发展的意识的反抗。

在人格面具趋于沉重的同时,“阴影”原型悄悄崛起了,对人格面具构成破坏和威胁。

阴影,指的就是你隐藏的自我内在的一面,你的原始欲望与本能,也包括你的缺点毛病。

人格面具越强大,阴影越遭到压抑,二者的矛盾对立相应会逐渐升级。

你越是希望自己在别人心目中高大正派,善良纯洁,你越不能忍受自己的缺陷,不能正视自身的原始欲望,对阴影的表现也就越来越压抑。

例如有的人习惯性的有一些毛病甚至是邪恶的想法或行为,他不能正视,常常为自己的某些“罪恶”内疚和自责,可就是管不住自己,为此耗尽了大量精力。

其实,从精神分析的角度,邪恶的存在也是有他的原因与道理的。

人的本能不可处在长期被遏制状态,有压抑必然有反抗,这在心理学中也是一道真理。

如果阴影得不到表现,得不到发展的机会,它就会以一种扭曲变态的方式反映出来。

邪恶,其实是人的正当本能以不正当的方式发泄出来的结果。

有时我们责怪阴影的可恶,源头恰恰可能出在人格面具的过于强大,以致压抑了阴影,阻碍了人的正当本能冲动的释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