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心理学(解读版)

合集下载

(完整版)《普通心理学》-彭聃龄

(完整版)《普通心理学》-彭聃龄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版第一章心理学概论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三.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1,心理与行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

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世界的内部资源。

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

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

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

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

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四.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人的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研究。

但概括起来主要研究的问题是:1,心理过程;2,心理结构;3,心理的脑机制;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5,心理与环境。

五.心理学的研究类型?心理学的研究类型有:因果研究、相关研究、个案研究。

六.研究心理学的意义?科学的预测现象,有效的控制现象和从不同方面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在理论和实践上同样具有重要意义:1,理论意义:科学正确的解释心理现象,对于我们破除迷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2024版心理学基础完整版电子课件

2024版心理学基础完整版电子课件

心理学基础完整版电子课件•心理学概述•认知过程•情感与动机•个性与心理特征目•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录心理学概述01心理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涉及认知、情感、动机、行为等多个方面。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两个方面。

个体心理主要研究个体的认知、情感、动机和行为等方面;社会心理则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

通过直接观察被研究者的行为表现,记录并分析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在控制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操纵或改变,以观察其心理现象的变化和规律的方法。

通过问卷、访谈、测验等方式收集被研究者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

030201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古代心理学思想古代哲学和医学著作中包含了许多心理学思想,如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希波克拉底的《论人的本性》等。

近代心理学的诞生19世纪末期,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创立了实验心理学,标志着近代心理学的诞生。

现代心理学的发展20世纪以来,心理学经历了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等多个发展阶段,形成了众多分支领域和流派。

同时,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也不断更新和完善,如脑成像技术、基因编辑技术等的应用为心理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和视角。

认知过程02感觉与知觉感觉的定义与分类阐述感觉的概念,包括感受器、感觉阈限等,并介绍感觉的分类,如视觉、听觉、触觉等。

知觉的组织原则详细解释知觉的组织原则,包括接近性、相似性、连续性、封闭性等,以及这些原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错觉与幻觉探讨错觉与幻觉的概念、产生原因及实例,并分析它们与正常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阐述记忆的类型,如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以及记忆的编码、存储和提取过程。

记忆的类型与过程分析遗忘的原因,如干扰、衰退等,并介绍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等遗忘规律。

遗忘的原因与规律介绍学习的相关理论,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等,并探讨有效的学习方法与策略。

樊登解读《这才是心理学》

樊登解读《这才是心理学》

读完本文约需35分钟各位好,我们今天在上海长宁图书馆为大家录制本期的新书。

这本书是一本非常经典的心理学教材,叫作《这才是心理学》。

据版权方告诉我们,这本书在海外的定价大概合人民币近一千块钱。

你想想看,听这么一本书是多么划算的一件事!这已经是这个教材的第十一版了,它的核心其实讲的是“批判性思维”——如何判断什么是真的心理学,什么是假的心理学。

这本书的作者在开篇的时候告诉我们,如果在大街上,随便拦住一个人问:“知道谁是心理学家吗?”那绝大部分的人能够说出的名字,就是弗洛伊德了。

你要问排第二位的人是谁,大家就不一样了,可能有人说荣格,有人说弗洛姆,或者其他的人。

但是,大部分的人都能够知道的就是弗洛伊德。

所以,这本书的第一章,就是告诉我们弗洛伊德所引发的麻烦有多大。

在今天看来,他所做的研究基本都不可证伪,都能够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自圆其说。

所以,你没法通过实验、对照组、双盲控制来验证他的假说。

但是,这个给整个心理学造成了一个麻烦——它使得大量的人认为心理学就是这样,心理学就是“你能够说出我心里想的是什么吗”?所以这个作者在开篇就列出了很多心理学家认为不应该被归为心理学的东西。

比如说所谓的心理操控、所谓的色彩心理、星座心理、读心术、超速阅读。

见过超速阅读吗?就是拿着这本书,这样不停地翻,叫量子波动阅读法,这是骗人的。

然后自助录音——就是每天晚上睡觉时,他听一个录音带,听着听着第二天早上起来,烟就戒掉了什么的,这不对。

还有通灵侦探等等这些东西。

它不是真正地能够被归为科学一类的心理学,科学讲究的是要有多样性和统一性。

所以,对心理学的定义是什么呢?用一句话来概括,叫作“有关行为的,以数据为基础的科学研究”。

只有你的研究是符合以数据为基础的科学研究,并且是针对人或者动物的行为来开展的,这个才能够被叫作心理学。

那么,首先就要搞明白什么是科学?科学这个东西大家听起来都很熟悉,似乎所有人都经常用到这个词。

科学的第一个要素是“系统的实证主义”,也就是说白大褂、显微镜并不代表科学。

《这才是心理学》读书笔记

《这才是心理学》读书笔记

《这才是心理学》读书笔记短评:如果说《社会心理学》、《亲密关系》这样的教材讲述的是心理学的“术”,那么这本书则聚焦于心理学的“道”——即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究竟拥有哪些特征。

读完这本书才意识到伪心理学在生活中泛滥到了怎样一个程度,原来曾经对心理学的印象和实际的心理学有着天壤之别。

《这才是心理学》作者总结:1. 心理学的进步是通过研究可解的实证问题取得的。

这种进步是不均衡的,因为心理学由许多不同的子领域构成,某些领域的问题要比其他领域具有更高的难度。

2. 心理学家提出可证伪的理论来解释他们的研究发现3. 理论中的概念都具有操作性定义,这些定义将随着证据的积累逐渐演变4. 这些理论是通过系统实证的方式来检验的,用这种方法收集来的数据是公开的,也就是说它允许其他科学家重复这些实验并提出批评5. 心理学家的数据和理论,只有在那些经过同行评审程序的科学刊物发表之后,才算是进入了科学领域6. 实证主义之所以具有系统性,是因为它遵循控制和操纵的逻辑,这二者也是真实验的特性7. 心理学家采用许多不同的方法来获得他们的结论,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各有不同8. 最终被揭示的行为规律,通常情况下都是一种概率关系9. 大多数时候,只是只能在众多实验数据的慢慢积累之后获得。

虽然这些实验都有各自的缺陷,但是它们总能聚合成为一个共识性的结论。

译者序针对人们经常问及每个学心理学专业的人的三个问题,译者给出了自己的解读。

1.“你知道我现在心里在想什么吗?”——揭示出心理学在大众心中被万能化,即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功能边界被过度放大。

研究对象:心理学并不包括星座、属相、血型、心灵鸡汤等内容,它的研究对象必须满足“可检验”的标准,而不能是超验、超感官的功能局限性:心理学的预测和解释都基于客观数据,所有的结论都具有概率的性质,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条件,不存在完美解释一切现象的理论2.“那你一定会催眠和解梦咯?”——大众认为心理学就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虽然弗洛伊德的理论最为人们所熟知,但并不是心理学的全部。

【心理学】这才是心理学【精品-PDF】

【心理学】这才是心理学【精品-PDF】

这才是心理学【精品-PDF】心理学,这片深邃而神秘的土地,承载着无数人类智慧的火花。

在这里,我们探寻心灵深处的奥秘,感受人类情感的波澜壮阔。

以下,我将带您踏上这段心灵之旅。

在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里,心理学如同一位智者,用独特的视角解读着人性的千变万化。

它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拥有着不同的性格、情感和价值观。

正是这些差异,构成了这个世界的丰富多彩。

“人心如海,深不可测。

”心理学家们用这句话诠释了人类心理的复杂性与深邃。

在这个浩瀚的海洋中,我们时而遇到平静的港湾,时而遭遇惊涛骇浪。

然而,正是这些经历,让我们学会成长,学会坚强。

心理学是一门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它既探究着人类心理的规律,又关注着个体心理的差异性。

在这个过程中,心理学家们为我们揭示了众多关于心理的秘密。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这句诗描绘了爱情的美好与脆弱。

心理学告诉我们,爱情是人类情感中最纯粹、最美好的情感之一。

然而,它也需要我们用心去呵护,才能抵御岁月的侵蚀。

在心理学这片土地上,我们看到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案例。

那些勇敢面对困境、追求内心真实的人们,让我们为之动容。

他们用行动诠释了心理学中的“自我实现”理论,证明了每个人都有实现潜能的可能。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心理学教会我们如何认识自己,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倾听、学会了理解、学会了关爱。

心理学是一门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学科。

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种种困扰。

让我们共同踏上这段心灵之旅,探寻那个藏在内心深处的自己。

在这段旅程中,我们将一同领略心理学的魅力,感受人性的光辉。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心理学将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与启示。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愿我们在心理学这片土地上,收获满满的知识与感悟,让生活更加精彩!。

这才是完整的马斯洛需求层次,我们知道的都缺了一层

这才是完整的马斯洛需求层次,我们知道的都缺了一层

需求层次理论是解释人格的重要理论,也是解释动机的重要理论。

其提出个体成长的内在动力是动机(Motivation) 。

而动机是由多种不同层次与性质的需求(Need)所组成的,而各种需求间有高低层次与顺序之分,每个层次的需求与满足的程度,将决定个体的人格发展境界。

他先是将需要区分为缺失性的和成长性的,前四种是缺失性的,缺失性需要起源于实际的或感知到的环境或自我的缺乏。

个体会努力从环境中寻求能使其需要得以满足的东西,无论是物质上的、人际关系的还是社会地位的。

这些需要的满足,完全依赖于外界。

而第五种自我实现则是成长性的,成长是导致自我实现的种种过程。

成长性动机就是被自我实现的趋向所激发的动机。

管理学家麦格雷戈根据马斯洛早期的需要五层次理论,将管理理论区分为X理论和Y理论。

X理论是专制主义的管理理论,这种理论假设人们工作是受生理和安全需要的驱使,工作只是满足低层次需要的手段,人在本性上是厌恶工作的,因此管理者对工人必须采取指导、控制、逼迫,甚至惩罚的方式。

麦格雷戈反对这种理论,提出了他的Y理论,作为Y理论基础的是马斯洛需要层次中的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可悲的是,人本心理学的一套术语逐渐变成了流行口头禅,如自尊、自我价值、自我肯定、自我改善、自我实现等等。

这些名词本身并无过失,只因过度地引用,使得许多人把自己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而变成不健全的自我中心,引人误入歧途,自爱变成自私,自由变成不负责任,自我肯定变成不顾他人,自我接纳变成自我放纵……。

“活出你真正的自己”本是一句颇有深意的话,可是若被酒鬼、性欲狂或具侵略行为的人所滥用,则遗害无穷。

超越自我的Z理论1959年以后,他越来越多地涉及东方的观点。

对东方文化的研究促使马斯洛反思他自己已经创建的人性观,结合他对自我实现的人的精神生活与行为方式的深入研究,他发现人类天性中还有一种固有的精神维度,那就是作为最高需要层次的精神的自我实现或超越的自我实现。

这才是心理学经典语录摘抄

这才是心理学经典语录摘抄

这才是心理学经典语录摘抄1. “心理学的目的在于预测并控制行为。

”- 小片段例子:你知道吗?就像天气预报能预测天气一样,心理学啊,它能预测人的行为呢。

我有个他总是丢三落四的,我就想啊,这是不是有啥心理学上的原因呢?后来我才明白,原来心理学就是研究这些行为背后的奥秘的,而且还能想办法去控制这些行为。

比如说,通过一些小方法让我那朋友不再那么迷糊。

所以说啊,心理学的目的在于预测并控制行为,这可真是个很厉害的学科呢。

2. “人的行为是心理的外在表现。

”- 小片段例子:我给你讲啊,那天我看到一个人在大街上突然就哭了起来。

我当时就想,这人咋回事呢?后来我就琢磨,这肯定是他心里有啥事儿才表现在行为上了呗。

就像一面镜子,心里什么样,行为就照着映出来了。

你看那些开心的人,走路都带风呢。

所以说啊,人的行为就是心理的外在表现,这一点真的很明显呢。

3. “理解他人的前提是理解自己的心理。

”- 小片段例子:我以前老是觉得我不理解我身边的人,特别是我爸妈。

他们有时候做的事儿我觉得特奇怪。

可是后来我发现啊,我连自己为啥有时候莫名其妙地生气都不知道呢。

就像你要去解开别人的谜题,得先知道自己的密码一样。

当我开始去探索自己的心理,我发现我慢慢能理解我爸妈的一些做法了。

所以说啊,理解他人的前提是理解自己的心理,这真的是真理呢。

4. “心理如同一个无形的指挥家,操控着我们的生活。

”- 小片段例子:你有没有想过,为啥有时候你会不由自主地去做一些事情呢?就像我啊,每次看到蛋糕就想买,我都控制不住我自己。

后来我就想啊,肯定是我心里有个无形的指挥家在捣鬼呢。

这个指挥家啊,它在我们生活里指东指西的,我们就跟着做了。

你看那些成功的人,他们肯定是把这个指挥家管理得很好。

所以说,心理如同一个无形的指挥家,操控着我们的生活,这可太对了。

5. “心理学是解读人类心灵密码的钥匙。

”- 小片段例子:我有个表弟,他特别内向,我一直想走进他的世界,可就是不知道该咋办。

这才是心理学读后感

这才是心理学读后感

这才是心理学读后感这才是心理学,第一,什么是科学心理学;第二,如何识别伪心理学;第三,大众对科学心理学的困惑。

这才是心理学关于基思·斯坦诺维奇,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人类发展与应用心理学教授,曾担任加拿大应用认知科学首席科学家。

2012年,他荣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桑代克终身成就奖。

这才是心理学关于本书本书首版于1983年,30多年来一直被奉为心理学入门的经典之作,被全球300多所教育机构采用。

在本书中,心理学大师基思·斯坦诺维奇将教你站在批判性思维的角度、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心理学,彻底走出伪心理学的误区。

这才是心理学前言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

今天我们要解读的书是《这才是心理学》,这本书的中文版大约有25万字,我会用大约27分钟的时间为你解读这本书的精华:什么才是真正的科学心理学。

这本书的是基思·斯坦诺维奇,他是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人类发展与应用学的心理学教授,以前还担任过加拿大应用认知科学的首席科学家,并且在2012年的时候获得了美国心理协会颁发的终身成就奖。

斯坦诺维奇写过很多畅销书,比如大家熟知的《超越智商》《机器人叛乱》等。

而今天咱们解读的《这才是心理学》这本书,1983年就完成了第一版,出版三十多年来,广受欢迎,被人们称为心理学入门的经典之作,被全球300多所教育机构采用,到今天它已出版到第九版了。

这本书的英文版书名是 How to Think Straight about Rsychology,直译成中文是“如何清晰地思考心理学”。

这本书第一次被引进到国内的时候,书名被翻译为《与众不同的心理学》,引进到第八版的时候,又改为《对“伪心理学”说不》,到了第九版,中文书名才改为《这才是心理学》。

斯坦诺维奇认为,普通大众对心理学其实有很多误解,人人需要更多地了解真正科学的心理学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今天就让我们从三个方面来讨论这个话题:第一,什么是科学的心理学;第二,为什么很多流行的所谓心理学其实是伪科学;第三,人们对科学心理学常有的两个误解。

心理学教案(精编7篇)

心理学教案(精编7篇)

心理学教案(精编7篇)心理学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到情绪的多样性,懂得情绪对人的行为和生活的重要作用,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

增强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在情境创设中感受情绪的多样性;在合作探究中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学会排解不良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健康快乐地生活。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

(2)教学难点:把相关知识应用于实际,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健康快乐地生活,真正学会做情绪的主人。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体验式教学法教学工具:多媒体、康乃馨。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图片:同学们,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老奶奶,她有两个儿子,大郎和二郎。

大郎开了一家雨伞店,二郎开了一家洗染点。

老奶奶整天忧心忡忡,在雨天的时候,老奶奶会担忧地说:“唉,我小儿子的衣服到哪里去晒呀?”在晴天的时候,老奶奶会忧虑地说:“唉,哪还有人买我大儿子的伞呀?”就这样,老奶奶每天都愁眉苦脸的。

后来,她的邻居和她说了一番话后,这个老奶奶开始笑逐颜开了。

同学们想一想,这位邻居说了什么话,才会使这位老奶奶转忧为喜呢?(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其实啊,外在的客观条件没有什么变化,变化的只是老奶奶的思想观念,不一样的思维模式,就会带来不一样的心理感受。

由此可见,情绪与个人的思想观念是紧密相连的,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思想观念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心灵的深处,消除不良情绪,营造健康心灵。

放飞我们的好心情。

多媒体投影展示课题——消除不良情绪,营造健康心灵二、认识情绪的分类1、多媒体投影展示图片。

师:我们知道,人的情绪是丰富多彩的。

正是这些丰富多彩的情绪构成了我们多样的人生。

大家看看投影上的四幅图片,请同学们分别用四个字来概括孩子们的情绪。

第一幅图孩子的情绪可以用哪个字概括?(喜),第二个孩子瞪大双眼,气得眼睛都流出来了,我们可以用一个表情绪的字概括,这个字是(怒);第三个孩子嚎啕大哭,他的情绪应该是(哀),第四个孩子睁着惊恐的眼睛,很明显他的心里充满了(惧)。

这才是心理学【精品-PDF】

这才是心理学【精品-PDF】

这才是心理学【精品-PDF】《这才是心理学【精品PDF】》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心理学”这个词常常被提及。

有人觉得心理学神秘莫测,能够洞悉人心;有人认为心理学是解决心理问题的灵丹妙药;还有人将其视为一种玄学,充满了不可捉摸的奥秘。

然而,真正的心理学并非如此简单和片面。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心理学呢?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

它试图通过科学的方法,去理解、解释和预测人类的思想、情感和行为。

这意味着心理学不是依靠直觉、猜测或者主观臆断,而是建立在严谨的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基础之上。

比如说,当我们想要了解人们在压力环境下的反应时,心理学家不会仅仅凭借自己的感觉或者经验来做出判断。

他们会设计精心控制的实验,将参与者置于特定的压力情境中,测量他们的生理指标,如心跳、血压,观察他们的行为表现,如语言、动作,甚至分析他们的大脑活动,以此来获取客观、准确的数据。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和解读,心理学家才能得出关于人类在压力下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科学结论。

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极其广泛。

从我们如何感知和理解周围的世界,到我们如何学习、记忆和思考;从我们的情绪和情感是如何产生和变化的,到我们的个性和人格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从人际关系中的互动和沟通,到社会环境对个体心理的影响等等,都在心理学的研究范畴之内。

以学习和记忆为例,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们的学习效果不仅仅取决于学习的时间和努力程度,还与学习的方法、环境以及个人的兴趣和动机等因素密切相关。

而且,记忆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存储和提取过程,它会受到遗忘规律、干扰因素以及情绪状态等的影响。

了解这些规律和影响因素,能够帮助我们更有效地学习和记忆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再比如,在情绪和情感方面,心理学研究揭示了情绪的产生机制和表达方式。

我们知道,情绪不仅仅是内心的感受,还会通过身体语言、面部表情和声音等方式表现出来。

而且,不同的情绪对我们的认知和行为有着不同的影响。

这才是心理学读书笔记读书摘录读书感想读书笔记

这才是心理学读书笔记读书摘录读书感想读书笔记

这才是心理学前言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的学科,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好像很多人都能说出自己的一套心理学理论,但你有没有辨别过它们的真伪呢?可能我们现在对心理学的认知还只是源于生活经验,或是受到伪科学的影响。

而借助本书中的科学观念,我们可以去伪存真,弄清什么才是真正的心理学。

而这本书也可以帮助我们树立对现代心理学的正确认知。

一、心理学与科学提起心理学,你第一个想到的心理学家是谁?我想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弗洛伊德,毕竟他的名气最大。

但我们在这里可以发现,弗洛伊德仅仅是心理学的冰山一角而已。

1.1 多样性与统一性现代心理学涉及了众多的领域,比如: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美国心理学会就有56个分支机构,也就是有56种不同的心理学(现有进行一定的合并)。

由于内容的多元化,心理学也遭受过批评,因为这么多领域的理论看起来根本就不能整合到一起,无法实现心理学的统一。

但这种批评本身就是不合理的,这些心理学领域有必要统一吗?其他学科也存在很多分支,比如物理学,就分为力学、热学、光学、电学……我们不能强制把它们统一起来,就像我们的国家要尊重民族差异一样。

虽然不能在内容上实现心理学的统一,但我们可以从方法上寻找这门学科的统一性。

而这个方法,就是整本书重点想要传达的——科学方法。

1.2 科学是什么那么,科学是什么?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逆向思考,先来想想“科学不是什么”。

首先,科学不是由内容来定义的。

刚刚我们提到了心理学有众多的研究领域,我们不能说那些研究决策的就是科学,而研究人格的就不是科学。

科学也不能由特定的实验器材来定义。

用电脑的不一定是科学家,穿白大褂的也不一定是科学家。

这些仅仅是科学的附属物品而已。

要想找到准确的定义,我们就必须认识科学的3个本质特征:系统的实证主义、产生公共知识、检验可解的问题。

1.3 科学的特征1.3.1 系统的实证主义实证主义,就是在实践中观察,反对单纯的想象。

【心理学】这才是心理学【精品-PDF】

【心理学】这才是心理学【精品-PDF】

这才是心理学【精品-PDF】1️⃣ 引言:心理学的迷雾与真相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心理学作为一门探究人类心灵奥秘的学科,时常被误解和曲解。

市面上充斥着各式各样的心理学书籍与理论,但真正能够揭示心理学本质的作品却凤毛麟角。

《这才是心理学》精品PDF,以其清晰的逻辑、严谨的结构和深入浅出的阐述,为我们揭开了心理学的神秘面纱,引领我们走进心理学的真实世界。

2️⃣ 心理学的基础框架与核心概念本书首先为我们构建了心理学的基础框架,从心理学的定义、历史发展、研究方法到主要分支领域,一一进行了详尽的介绍。

它强调了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其研究必须基于实证数据,而非主观臆断或道听途说。

同时,书中还深入剖析了心理学的核心概念,如意识、认知、情感、动机、人格等,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的内在机制。

3️⃣ 心理学的实际应用与价值《这才是心理学》不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将心理学的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展现了心理学的巨大价值。

书中通过丰富的案例和实证研究,探讨了心理学在教育、医疗、管理、法律等多个领域的应用,如学习策略的优化、心理健康的维护、领导力的培养、司法公正的保障等。

这些应用不仅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还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4️⃣ 心理学的未来展望与挑战在探讨心理学现状的同时,本书还对未来心理学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进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将不断拓展和创新。

然而,心理学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跨文化研究的困难、心理学理论的整合与统一、心理学知识的普及与误用等。

这些挑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推动心理学的健康发展。

5️⃣ 结语:心理学的意义与启示《这才是心理学》不仅是一本关于心理学的知识普及读物,更是一本启发我们思考人生、理解自我、关爱他人的智慧之书。

它让我们认识到,心理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看待世界、理解人性的方式。

通过学习心理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怎么学

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怎么学

1.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就是观察人类的行为、分析行为的理由和原因、研究心理活动的学问。

简言之,心理学就是科学地研究人类心理的学问。

2.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当彼此相爱的两个人遇到障碍、不得不分手时,人会产生一种不协和感(不快感)。

此时,要消除这种不协和感的心理效应就开始起作用。

由于人的心理无法改变外界障碍的现状,于是加深感情以逾越障碍。

此外,人们还会产生错觉,把战胜困难的力量误认为是爱情的力量,把逾越障碍的成就感转换为恋爱的感情。

3.心理学的分类:基础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基础心理学认知心理学4.梦:人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愿望,会在梦中得偿所愿,使人产生一种实现愿望的满足感,从而缓解欲求不满的现状。

如果愿望一直被压抑在内心深处,会给人造成紧张的情绪。

因此,可以说做梦也是一种缓解压力的方法。

清晰梦。

梦与颜色梦到底是彩色的还是黑白的?梦中包含着各种各样的信息,也许是内心深处的愿望,也许是身体发出的危险警报,也许还有其他什么理由。

5.性格到底是什么呢?这种通过血型判断性格的方法并没有科学根据,而且有大量的科学数据表明,这种方法在很多情况下是不准确的。

6.巴纳姆效应算命先生说:您以前肯定因为亲人或朋友的去世,造成了心理上的伤害。

事实上,即使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至少也有过一、两次亲人或朋友去世的经历,而亲人或朋友的死当然会给当事人带来一定的心理创伤。

因此,算命先生说的话,十有八九都能中,而听的人就会认为算命先生真的能掐会算不要把目光只放在分析得准与不准上,而应该把这种方法当作是发现自我的一种工具7.愤怒的原理生活中,人会对行为和结果进行一定的预测。

如果局面失去控制、不在自己预想的范围之内,人会感到不安或恐慌。

对于不安或恐慌的防卫反应或警告反应就以发怒的形式体现出来。

8.自尊感情自己有价值的一种感觉。

这和我们平常所说的自尊心不是一回事。

如果有人对我们说你这个人没有价值、作为人,你不合格等,就会伤害我们的自尊感情。

当自尊感情受到伤害时,人就会愤怒,这是保护自己自尊感情的一种行为。

这才是心理学

这才是心理学

这才是心理学1、塞利提出的适应压力的第三阶段是()。

[单选题] *警觉阶段搏斗阶段衰竭阶段(正确答案)恢复阶段2、.考试焦虑主要属于()方面的问题[单选题] *A情绪(正确答案)B气质C性格D行为3、学习游泳之前,小兰通过阅读书籍记住了一些与游泳相关的知识。

小兰对游泳知识的记忆是()。

[单选题] *A陈述性记忆(正确答案)B程序性记忆C瞬时记忆D短时记忆4、晓东在记忆英文单词时,如果不对其加以复述,这个单词在他头脑中只能保持几十秒。

这种记忆现象是()。

[单选题] *A瞬时记忆B短时记忆(正确答案)C长时记忆D内隐记忆5、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是()[单选题] *A 直接强化B 自我强化C 替代强化(正确答案)D 正强化6、动机产生的基础是()[单选题] *A诱因B兴趣C目的D需要(正确答案)7、由他人的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称为()[单选题] *A)反思自我(B)客我(C)社会自我(D)镜我(正确答案)8、关于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哪一个是错误的()[单选题] *A 接近性B 相似性C 外貌D 自尊(正确答案)9、下列()是一般能力。

[单选题] *A记忆力(正确答案)B曲调感C节奏感D色彩鉴别能力10、仅有尊重而没有热情的心理咨询师会使咨询关系显得()[单选题] *情理交融轻松愉快公事公办(正确答案)亲切友好11、为了逃避惩罚而服从于权威或有权力的人的道德判断水平,处于柯尔伯格提出的()。

[单选题] *前习俗水平(正确答案)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都不是12、null共情,是从对方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以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对方的问题。

例如,一个求助者对咨询师说:“我尝试和父亲和谐相处,但是很难,他对我太苛刻了。

”咨询师共情的反应应当是: [单选题] *你对这件事感到很沮丧吧(正确答案)你应该再尝试一下13、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单选题] *冯特皮亚杰比奈和西蒙普莱尔(正确答案)14、null以下哪种做法能够让心理咨询发挥作用?[单选题] *A、想去就去,不稳定参与咨询B、与咨询师建立合作关系,一同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正确答案)15、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是()[单选题] *环境成熟遗传(正确答案)教育16、()是人格中最原始、最难接近的最基本的成分。

这才是心理学(心理学著作)

这才是心理学(心理学著作)

感谢观看
这才是心理学第10版(中文版)第10版出版于2015年10月,定名为《这才是心理学:看穿伪心理学的本 质》。
第11版出版于2020年4月,定名为《这才是心理学:看穿伪科学的批判性思维》, 平装版于2021年1月上 市。
英文版
这才是心理学第11版(英文版)人民邮电出版社也出版了英文版的部分版本,第8版出版于2008年9月 ,第 9版出版于2014年7月 ,第10版出版于2017年7月 ,第11版出版于2019年6月。
中文版
1
第7版
2
第8版
3
第9版
4
第10版
5
第11版
第7版出版于2005年2月,定名为《与“众”不同的心理学:如何正视心理学》,是中文版的首版。
第8版出版于2011年12月,定名为《对“伪心理学”说不》。
第9版出版于2014年11月,定名为《这才是心理学:看穿世界的批判性思维》,第10版、第11版均沿用了书 名的主标题。

简介
《这才是心理学》第1版出版于1983年,书名“How to Think Straight about Psychology"直译为”如何 清晰地思考心理学“,旨在为读者区分科学心理学与当时开始在各种信息渠道兴起的“伪心理学”。作者对批判 性思维技能进行了简要介绍,希望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心理学的主题。此书的目标读者是心理学初学者及心理学 信息的消费者,30多年来一直被奉为心理学入门经典,被全球300多所心理学高等教育机构采用。
这才是心理学(心理学著作)
心理学著作
01 简介
03 英文版
目录
02 中文版
《这才是心理学》(英语:How to Think Straight about Psychology)是由加拿大心理学家基思·斯坦 诺维奇(Keith E.Stanovich)撰写的一部心理学著作。

这才是心理学

这才是心理学

这才是心理学01心理学之误解当今的大众媒体会把色彩、星座、读心以及一些超自然现象归入到心理学范畴,但是其实这些都不是心理学。

大众心理学知识是事实和谬论的混合,总是让人混乱不清。

这些“有道理”的心理学观点,都是骗人的。

比如,下面这些普遍认同的观点可能就是错误的:大多数人只使用了全部脑力的10%;恋爱时,迥然不同的两个人更容易相互吸引;我们的大脑会像摄像机那样如实地记忆事件;精神分裂症患者有多重人格;只有抑郁的人才会自杀;所有成功的心理疗法都强迫人们面对源自童年时期的问题根源。

除了大众的对心理学专业的误解,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也常常饱受困扰:你是不是看得懂我在想什么,懂人性的人是不是心理学学的特别好或者说学心理学的人是不是特别懂人性?那么,心理学到底是什么呢?在《这才是心理学》中,作者写道:“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科学,因而经常会和世俗智慧相冲突。

”02心理学之科学我们自己的信念就是科学的吗?我们都会有自己的信念,甚至一些信念是被公认的成为了所谓的常识,比如性格决定命运、男生比女生更擅长数学等。

但我们想的一定是科学的或者说是正确的吗?上学时老师说:“做多选题时,即使对所选答案感到不确定,也千万不要更改最初的答案”。

而在本次推荐的书中其写道:“实际研究表明,当对一个多选题的答案有怀疑时,学生最好改变他们最初的选择。

”可见,我们的信念有时是一些未经证实的假设,而心理学就是对这些假设进行检验,最后的结果会与大家所持有的信念相冲突,在这一点也可以理解为什么有人反对将心理学视为科学,并持有敌意。

因为它在挑战几千年来人们持有的内在信念系统。

我们怎么知道心理学是科学的呢?它是怎么去证实检验的又是如何确定科学的理论的呢?首先是通过系统的实践观察得出结论,经过实验设计,操纵和控制一些因素(也称为变量)去检验自己的结论是否正确;再公开发表自己获得的信息,经过同行审评和重复实验的考验,这时它在逼近科学,至少它满足了同行审评和监督的标准。

这才是社会心理服务与社会治理心理学——评《社会治理心理学与社会心理服务》

这才是社会心理服务与社会治理心理学——评《社会治理心理学与社会心理服务》

■ 书评□ 谢 天〔关键词〕书评;社会心理服务;社会治理心理学〔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14-0076-02这才是社会心理服务与社会治理心理学——评《社会治理心理学与社会心理服务》社会心理服务是这几年的一个热门话题。

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官方文件中,反映了国家对心理学学科的某种期待:希望心理学能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在中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对于很多受过严格方法论训练的心理学研究者来说,无论是社会心理服务,还是社会治理,都显得有点大,显得有点不学术,不那么容易抓得住。

所以有的研究者选择继续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内辛勤耕耘,有的研究者则更进一步,在自己的研究之外做一些与心理学有关的社会服务,体现出学者的担当精神。

然而,还有一些研究者在这个问题上较真了,辛自强教授就是其中非常典型的一位。

他要做的,是在社会心理服务的土壤中挖掘现实问题,然后在解决问题之中构建出理论,进而创生出一种新的研究取向。

《社会治理心理学与社会心理服务》(2020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本书正是对作者辛自强教授和他的合作者们所付出努力的一个写照和记录。

辛自强教授之所以在这个主题上花费这么多时间和精力,我想,或许部分原因是试图改变人们对心理学长久以来根深蒂固的误解。

谈到心理学,老百姓首先想到的就是心理疾病、心理咨询、心理健康。

因此,社会心理服务就被想当然地理解为提高民众心理健康的社会服务。

那么,具体开展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的机构和专职人员是不是也这么想呢?很可能也是。

比如,这本书的第二章第二节报告了这样一个研究。

研究者从网上把全国12个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地区相关的文培训,提升学校心育服务队伍的专业水平。

五、总结 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作为这一体系中的学校,需要积极调整自身角色,集聚教育合力,迎接时代的考验。

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服务模式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学校通过全面规划、全员培训和全方位渗透的方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培养专业队伍并开展心理健康辅导,整合社会资源,积极推进儿童青少年心理服务工作,进一步提升家庭的教育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导读纵观今日图书市场,绝大多数的心理学著作要么是故事书,粗浅得要命;要么是让人不知所云的长篇大论,艰深无比。

不过很幸运的是,现在我为大家介绍的这本书是一本与众不同的心理学教科书。

在书中,作者经常会用一些常识性的、朴素的与直观的分析和思考与另一些科学的、严谨的、心理学的分析和思考相对比,从而帮助读者理解心理学家的分析逻辑和研究思路。

不过,看下面的内容之前,首先要知道以下9点:1.心理学的进步是通过研究“可解的实证问题”而取得的。

这种进步是不均衡的,因为心理学由许多不同的子领域构成,某些领域的问题要比其他领域具有更高的难度。

2.心理学家提出可作伪的理论来解释他们的研究发现。

3.理论中的概念都具有操作性定义,这些定义将随着证据的积累而逐渐演变。

4.这些理论是通过系统实证的方法来检验的,用这种方法收集来的数据是公开的,也就是说,它允许其他科学家重复这些实验并提出批评。

5.心理学家的数据和理论,只有在那些经过同行评审的科学刊物上发表之后,才算是进入了科学领域。

6.实证主义之所以具有系统性,是因为它遵循控制和操纵的逻辑,此二者也是真实验的特性。

7.心理学家采用许多不同的方法来获得他们的结论,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各有不同。

8.最终被揭示的行为规律,通常情况下都是一种概率关系。

9.大多数时候,知识只能通过对众多实验数据的慢慢积累得到。

虽然这些实验都有各自的缺陷,但是他们总能聚合成为一个共识性的结论。

以上这九个问题,便构成了这本书的全部内容。

2.不招人待见的心理学天生不招人待见的人极少,但天生不招人待见的学科却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下面让我们先来看一段对话:甲:你学的什么专业?乙:我学的心理学专业。

甲:那你猜猜我现在在想什么。

乙:……甲:那简单点,你猜我学什么专业的。

乙:……甲:还心理学专业,都不知道我是学金融的。

乙:小伙子,有前途。

你以后一定会成功的。

无论任何学科,都有一个对外形象问题。

那么大家看到“心理学”这三个字,第一个想到的形象是什么呢?是不是头戴尖帽,身穿长袍,手持圆形玻璃球,最好还有根拐杖的人……不好意思,那是占星术,不是心理学。

心理学本是一项研究人类行为的科学。

可是,现代的电视媒体以及图书却都愿意将心灵感应、超强认知、转世、意念转移、通灵术以及金字塔力量等伪科学包装成心理学。

(本人在看过正宗的心理学著作之前,也是如此认为的。

)今天心理学在公众中的尴尬局面,有可能是外界造成的,但更可能是自己造成的。

正如前面那段对话,心理学在人们心中已是神一样存在,能解释各种问题。

但现实中的心理学家却是十足的后知后觉者,这强大的反差令人们难以接受。

大家的诉求在心理学家那里无法获得任何有用的提示,自然人们会对心理学产生厌恶。

而且,人们认为心理学研究的方向和结论很可能会将自己隐藏在心里的秘密暴露在所有人面前。

另外,在许多科幻小说里只要人类未来被心理学家统治,这些人就会对人类进行严酷的、不人道的控制。

试想,被大家这样认为的学科怎么能受人待见呢?很多时候,心理学家更羞于承认自己,他们经常自称神经科学家、认知学家、人工智能专家甚至是行为学家等等。

结果大众也认为这些人不是心理学家,而将其归类到经济学家、数学家、哲学家等之中,这让心理学的地位更加尴尬。

从这几点上来说,恐怕心理学首要解决的问题不是研究什么,而是如何能让人待见自己。

3.可作伪性标准及其测量在古代欧洲,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疗法。

就是看到病人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放点血再说。

先不论其是否有科学道理,总之只要有一例有效的,那时的医生就可以向公众说自己是名医。

剩下那些无效的呢?他们会说,这些人都是病入膏肓,无药可治。

殊不知,人类肌体是有自我修复功能的,有很多病不用治也能自己好起来。

在心理学中,这种根本无法证明其是否与标准相关的标准叫做“可作伪性标准”。

比如心理学家中最为人熟知的弗洛伊德便非常推崇这种标准。

在他的《梦的解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从未做过事前预测,永远是事后诸葛亮。

也就是说,他的理论可以根据情况随时修改,能够解释一切。

其实,心理学家们对弗洛伊德是很鄙视的。

当然,这不是由于同行是冤家,而是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不应只提供无法被反驳的解释。

可令人沮丧的是,心理学就是从事后来研究人类思想的,离开可作伪性标准真的很难。

要想突破这个怪圈,现代心理学家提出希望能有像数学家或物理学家那样的“可检验的理论”,简单说就是心理学应该能做出预测,具有“可证伪性”。

可证伪性越高,预测越具体;可证伪性越具体,得到证实的理论就越受青睐。

那么获得可证伪性的具体操作方法又是什么呢?书中给出了答案。

几乎所有人在早饭前一拍脑袋都能提出一两个深奥的终极性问题,比如人为什么活着、宇宙为什么是这个样子的等等。

但对于我们现代生活这些问题有意义吗?说真的,真没啥意义。

因为即使它们具有可证伪性,我们也没有相应的理论数据与方法来测量其是否正确。

心理学也是如此。

当今的人们在励志书的帮助下经常会换位思考,用自己的思想带入他人感受他人的想法,解释他人的行为。

当心理学提出一个可以作为测量标准的理论性概念,人们马上便会反驳:为什么要用你的理论?难道我这么多年与人交往是白活了吗?如此这般,不好意思,心理学的测量方法基本也是名存实亡。

当然,在心理学家脑子里,还是会进行一些操作性定义的。

他们会定义一些常用词语,如焦虑、精神和智力等。

虽然大多数人不解,他们为什么要定义这些大家早已知晓的东西。

但冷酷的事实是,操作性定义后,的确令界定理论性概念更加准确直接,而不是拍脑袋、凭直觉。

由此,人们便能确定哪些理论是具有可证伪性、优良的标准,不是可作伪性的、编造的标准。

4.失望了?来点儿安慰剂吧!相信每个人都听说过“见证者”这个说法。

在现代的报刊与媒体上,时常就会有人自称看到了听到了什么或者获得了什么。

他们力图用一些孤证或个案,来使公众相信他们的确看到了听到了或者获得了什么,公众们只要时机吻合,也是可以获得的。

实际上,这些就是伪科学。

今天,媒体的推波助澜,利用公众的好奇心与依赖感,将其发展到极致,让人们相信,这些孤证才是普遍现象。

为什么会这样呢?下面,我们先从一个近似的概念——安慰剂说起。

其实,几乎每一种疗法与药物都有一定数量的支持者,而且还有不少人会发自内心地表示疗效极好。

在很久以前,并未发现药物的时代,几乎林林总总、奇奇怪怪的“药物”都会令人们“获得好转”。

这就像绿野仙踪中的那些主角:铁皮人没有获得心脏,稻草人没有获得大脑,狮子也没有获得勇气,可是他们却都感觉好多了。

这就是典型的安慰剂效用。

说到这里,您也不要把安慰剂当做没有任何效力的东西。

至少,在现代疗法中,治疗中除了安慰剂还是有一些现代认为的最有效成分的混合。

的确也是具有一定效力的。

安慰剂效应的存在,宣告了见证叙述作为证据是无效的。

即使我们大家都知道事情就是这样,但人类的大脑好像就是对见证或个案的“鲜活性”情有独钟。

比如我们想买一样物品,在报刊与电视上看到广告后都十分喜欢,而且查找各类购物网站看评价时也确定这样物品就是自己想要的。

可是就在几天后的同学聚会上,有个同学告诉你这样物品非常不好。

无论多好的产品,90%以上的人都会因为这一句话而打消购买的念头。

殊不知,在我们准备购买之前,可是参考了大量用户甚至是专家的评估的!如此孤立的见证或个案怎么会令人类的大脑做出这样不合逻辑的结论呢,也许这应该从笔者熟识的经济学中找答案。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中有机会成本与决策这么个概念:在面临多方案择一决策时,被舍弃的选项中的最高成本是本次决策的机会成本。

简单来说,就是你在做这件事的时候,已经失去了做另一件事的机会。

一些没有、也不可能经过科学或医学验证的发现、偏方、疗法经常会绕过正常的检测方法,堂而皇之地出现在电视里、网络中和报纸刊物上。

这里面经常会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甚至是有悖于常识的主张,目的就是吸引观众。

这,就是伪科学江湖骗子们为吸引公众决策的机会成本。

也就是张悟本等医学骗子会让人着迷的真实原因。

那么,怎么才能避免受骗呢?下面几部分将会为您解决这个问题。

5.实验逻辑之因果变量看过《星际迷航》的朋友们一定都会对尖耳朵斯巴克常挂在嘴边的“这不符合逻辑”记忆犹新。

仔细分析后会发现,他的这句话中隐藏着两个问题:其一是看到“果”但发现与“因”并没有关系;其二是各种变量出现了紊乱,不足以解释眼前的问题。

为了解释因和果,书中引用了一个经典的故事。

100多年前的德国曾有一匹会算算术的神马。

这匹马可以计算简单的加减乘除,它得出答案后会敲蹄子,敲几下答案就是几。

可是当专家们来检验时,却发现这是一个骗局。

原来驯马师会在该马敲蹄子接近答案时稍稍歪下头,马看到后就会停止敲蹄。

也就是说马具有的不是计算能力,而是观察能力。

从计算能力上来看,因没有带来果,也就是不符合逻辑;从观察能力上来看,因的确带来了果,便是符合逻辑。

在数学上,有自变量与因变量这对名词。

因变量会随着自变量而变化,它们之间便产生了相关。

同样的,在心理学上也有它们的存在。

但心理学上必须加上一个因果关系。

确定是自变量的因促成了因变量的果,才算是相关,否则便是虚假性相关。

这也很好地解释了我前面说的那个买东西的例子。

人们有了信任者告知该物品不好的因,才会有不买该物品的果。

除此外,还有没有其他令我们不买该物品的促成原因呢?有。

还有一个叫做选择性偏差。

选择性偏差简单说就是错觉。

这方面的例子实在太多,我也就不赘述了。

总之,错觉常常会出现在我们自认为非常熟悉的领域,有时还会加上其他人或事的错误方向引诱,结果错上加错。

那么有没有办法避免错觉呢?如果你发现两样事物之间只有相关而没有因果,那就不要进行推论。

错觉自然就会消失,我们也就很可能不会因为一个人的原因放弃如此好的物品不去购买了。

6.一种不真实的生活小时候我们做理科题,经常会遇到一句叫“在理想状况下”的话。

我非常不解,为什么要在理想状况下,普通状况或不理想状况不是更符合事实吗?后来我才知道,如果在“自然条件”下,许多事物和现象是不可能被发现的。

必须在理想状况下,即有了精确的控制,一些事物和现象才能被人们所发现和掌握。

不过,“在理想状况下”用在心理学上,却显得那么不伦不类。

因为人们会想,心理学离开了真实的生活它还是心理学吗?很显然,人们认为在实验室中研究心理学是种奇怪的事情。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心理学在理想状况下的研究比自然状态下的研究往往更具有代表性与实用性。

如在美国曾有一个“猴子为什么会咬紧牙关”的研究饱受诟病。

但就在数年后,这个研究竟然解决了人类在密闭空间中紧张程度的预测,不由得让人大跌眼镜。

相信说到这里,您一定已经开始深思,非要选择在自然条件下真的很重要吗?这就又回到了在第4部分我们所说的问题。

如果从前面所叙述的观点出发,人类在理想状况下,应该基本不会做出错误的选择。

但在自然状况下,就极可能选择错误的那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