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年龄称谓大全
古代年龄称谓大全
喜寿
80岁
杖朝之年、伞寿
80岁以上:
中寿
88岁
米寿
90岁
鲐背之年、上寿
8、90岁:
耄耋之年
99岁
白寿
100岁
期颐、人瑞
老年
皓首
长寿老人
黄发、鲐背
晚年,暮年
暮齿
古代年龄称谓大全
年龄
男
女
初生
婴儿
不满周岁
襁褓
2至3岁
孩提
7岁—
韶年、始龀、髫年
8岁
始龀、龆年
9岁
九龄
幼年(7-9岁)
总角、垂髫、童龀
10岁以下
黄口
13岁至15岁
舞勺之年
15岁
志学之年
15岁至20岁
舞象之年
12岁
金钗之年
13岁
豆蔻年华(成童)
15岁
束发(成童/少年)
及笄之年(成年)
16岁
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
弱冠(成年/青年)
桃李年华
24岁
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待年或待字
30岁
而立之年
半老徐娘
40岁
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
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
花甲、花甲之年、耳顺之年、平头甲子、杖乡之年、还历 之年
61岁
还历寿
70岁
中寿、古稀寿、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从心之 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古代年龄段的叫法
古代年龄段的叫法
中国古代常见的年龄段叫法如下:
1. 婴儿:出生至满月
2. 童年:满月至七岁
3. 童子:七岁至十四岁
4. 青少年:十四岁至二十岁
5. 壮年:二十岁至四十岁
6. 中年:四十岁至六十岁
7. 老年:六十岁以上
另外,还有一些常用于描述人物特定年龄段的叫法,如:
1. 芳华:二十岁左右
2. 不惑:四十岁左右
3. 耄耋:七十岁以上
4. 八九不离十:八九岁左右
5. 青春年华:指青春期至三十岁左右的年龄段
6. 四五年纪:四十五岁左右
7. 不惑之年:四十岁左右
8. 不惑之年,常年十五不变:指年龄虽已四十,却依然保持着十五岁的心态和外貌。
各种年龄称谓的含义
年龄称谓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年龄称谓及其含义:
1.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2. 孩提:两三岁的儿童。
3. 垂髫: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
4. 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5. 豆蔻: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的少女。
6. 束发:男子十五岁。
7. 弱冠:男子二十岁。
8. 而立:三十岁。
9. 不惑:四十岁。
10. 知天命:五十岁。
11. 耳顺:六十岁。
12. 古稀:七十岁。
13. 耄耋:八十岁、九十岁。
14. 期颐:一百岁。
这些称谓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不同年龄段的划分和尊重,同时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在现代社会,这些称谓已经不再普遍使用,但它们仍然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传统有很大的帮助。
语文园地六古人年龄的称谓
语文园地六古人年龄的称谓在中国的文化历史中,古人年龄有着各种不同的称谓,这些称谓反映了不同年龄段的意义和重要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人年龄的称谓:1. 婴儿:初生儿,孩提。
2. 幼学:童年,垂髻。
3. 豆蔻年华:十三四岁。
4. 总角:童年期,儿童时代的代称。
5. 少年:十五岁至三十岁。
6. 弱冠:男子20岁。
7. 而立之年:30岁。
8. 不惑之年:40岁。
9. 知命之年:50岁(又称为天命之年)。
10. 花甲之年:60岁。
11. 耄耋之年:八九十岁。
12. 期颐之年:百岁。
接下来,我将详细解释这些年龄称谓的含义和适用情况。
“婴儿”是指刚刚出生的孩子,通常是指出生后的第一年。
“孩提”则是指幼儿时期,这个阶段的孩子还不能够独立行走和说话,主要依赖父母的照顾和照顾。
“幼学”是指童年时期,儿童在这个时期开始接受教育,学习知识和技能。
这一阶段是孩子成长和学习的重要时期。
“豆蔻年华”通常用来指十三四岁的少年少女,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在青春期,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变化,并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总角”是指童年期,儿童时代的代称。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通常还在接受基础教育,学习各种基本知识和技能。
“少年”是指十五岁至三十岁的年轻人,这是一个人开始独立生活、承担责任和义务的时期。
这个年龄段的人通常还在学习各种职业技能,并开始参与社会活动和人际关系。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还会使用不同的称谓来表示不同的人生阶段和意义。
“弱冠”是男子二十岁的标志,标志着他们已经到了成年而开始独立生活的时期。
“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和“花甲之年”则分别表示30岁、40岁、50岁和60岁的标志,这些都是人生中重要的里程碑。
在这些阶段,人们的生活经验和知识都已经相当丰富,也开始对人生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至于“耄耋之年”和“期颐之年”,这些是更高龄的标志,通常用于表示百岁以上的老人。
这些老人已经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成为社会的宝贵财富。
中国古时对各年龄段的称呼
中国古时对各年龄段的称呼襁褓——指不满周岁孩提——指2~3岁髫(tiáo)年——指女孩7岁。
垂髫(tiáo):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
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龆年——指男孩8岁总角——幼年泛称。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
以后称童年为“总角”。
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黄口——指10岁以下金钗之年——指12岁(女)豆蔻年华——指13岁(女)舞勺之年——指13~15岁束发:指青少年。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
《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之年——指15岁(女)。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破瓜年华、碧玉年华——指16岁(女)舞象之年——指15~20岁桃李年华——指20岁(女)弱冠——指20岁(男)。
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花信年华——指24岁(女)梅之年——指至出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
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
《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半老徐娘——指至30岁(女)而立之年——指30岁(男)。
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
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
《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
”不惑之年、强壮之年——指40岁(男)。
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
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
应璩《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指50岁。
古代称呼人年龄的词语
古代称呼人年龄的词语
在古代,人们用许多别致的词语来称呼不同的年龄阶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代年龄称谓:
1. 婴儿:出生三日称为“汤饼之期”,未满周岁的婴儿叫作“赤子”、“襁褓”。
2. 孩提:两三岁到七八岁儿童。
3. 龆龀/始龀:男孩八岁,女孩七岁。
4. 垂髫: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
5. 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6.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7. 豆蔻之年: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
8. 舞勺之年:少年13至15岁。
9. 及笄之年:女子15岁。
10. 破瓜之年、碧玉年华:女子16岁。
11. 弱冠之年:男子20岁。
12. 桃李年华:女子20岁。
13. 花信年华:女子24岁。
14. 而立之年:30岁。
15. 不惑之年:40岁。
16. 知天命、知命之年:50岁。
17. 耳顺之年、花甲之年:60岁。
18. 悬车之年、杖围之年:70岁。
19. 古稀之年、杖国之年:70岁以上。
20. 杖朝之年:80岁。
21. 耄耋之年、朝枚之年、朝枝之年:八九十岁。
22. 期颐之年:百岁之人。
以上是古代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一些称呼,这些称谓富有诗意且寓意深刻,可以体现出古人的智慧和对生活的美好寄托。
古代年龄称谓大全对应的年龄
古代年龄称谓大全对应的年龄幼年度:小儿初生之时。
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3日。
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指1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指2—3岁的儿童。
始龀:男孩8岁,女孩7岁。
根据生理状况,男孩8岁、女孩7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九龄:9岁。
指数之年:9岁。
黄口:10岁以下。
幼学:10岁。
《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外傅之年:儿童10岁。
少年金钗之年:女孩12岁。
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舞夕之年:少年13至15岁。
及笄(jí jī):指女子15岁。
志学之年: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青年成童:15或15稍上的年岁。
舞象之年:少年15至20岁。
二八:为16岁。
破瓜、碧玉年华:女子16岁。
加冠:指男子20岁。
古时男子20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
弱冠:古人20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桃李年华:女子20岁。
花信年华:女子24岁。
而立(而立之年):30岁,因为《论语》有言,“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始室:30岁。
《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克壮:正当壮年,古代30岁为壮。
半老徐娘:女子30岁。
中年不惑(不惑之年):40岁为“不惑之年”。
艾:50岁。
《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50岁。
六九年:即54岁。
老年耳顺、耳顺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
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60岁以上。
耆:古称60岁的人为“耆”。
下寿:古人以60为下寿,指60岁以上。
还历寿:61岁的寿辰。
从心之年:70岁。
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
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
耋: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
古代年龄别称总结
古代年龄别称总结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7岁髫(tiáo)年(女)
8岁龆(tiáo)年(男)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男)
1520岁舞象之年(男),束发(男)12岁金钗之年(女)
13岁豆蔻年华(女)
15岁及笄之年(女),志学
16岁碧玉年华(女),破瓜之年(女)
20岁桃李年华(女)
24岁------花信年华(女)
女至出嫁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古代年龄称谓大全(简单)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周晬,指婴儿周岁。
清袁枚《祭妹文》:“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晬耳。
”始龀[chèn]、髫年:女孩七岁,男孩八岁。
《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
(《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
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
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
《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结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
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加冠:指二十岁。
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指刚成年。
指二十岁。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按俗以女子破身为破瓜,非也。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克壮:正当壮年。
古代三十岁为壮。
唐魏征《是渐不克终疏》:“贞观之初,时放克壮。
”半老徐娘:女子三十岁。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志学之年:15岁为“志学之年”。
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
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耆[qí]:均指60岁。
古代对各阶段年龄不同的称呼
古代对各阶段年龄不同的称呼
国学分享 2018-09-13 21:40:41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即乃稚气未脱的少儿代称).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5岁(男)——志学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二八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标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壮年时期——春秋鼎盛;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杖乡之年、还历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从心之年、悬车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_——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又可称为“人瑞”。
中国古代年龄称谓
我国古代年龄称谓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
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
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杖家之年、知命之年60岁花甲、平头甲子
杖乡之年, 耳顺之年、70岁杖国之年、古稀、
致事之年、致政之年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古代的年龄称谓大全
称谓指人们因亲属或其他关系而建立起来的称呼、名称。
称谓的使用,多种多样。
下面为大家带来古代的年龄称谓,希望大家喜欢!襁褓,不满周岁黄口,本指雏鸟,后比喻幼儿,10岁以下。
总角、孩提,幼年泛称。
垂髫(tiáo)、始龀(chèn),童年泛称。
幼学,10岁束发,15岁左右弱冠,20岁而立之年,30岁不惑之年,40岁知命之年、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5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6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之年,70岁杖朝之年,80岁耄耋(màodié)之年,八九十岁的年纪鲐背之年,90岁期颐(jīyí)之年,100岁1.初度:生日之时。
出自《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后也称生日为“初度”,如《元史》“朕初度之日群臣毋贺”。
2.赤子:初生的婴儿。
《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3.襁褓: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后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4.孩提:两三岁的幼儿,亦作“孩抱”。
5.龆龀:儿童换齿年龄。
《韩诗外传》:“男八月生齿,八岁龆齿;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龆齿。
”即指七八岁的儿童。
6.垂髫:三四岁到八九岁的儿童。
古时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因此以垂髫指儿童或童年。
7.幼学:十岁左右。
《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岁日幼,学。
”郑玄注:“名曰幼,时始可学也。
”后因称十岁为“幼学之年”。
8.总角:八九岁到十三四岁的少年儿童。
《礼记·内则》:“拂髦,总角。
”郑玄注:“总角,收发结之。
”后因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9.黄口:本指雏鸟的嘴,后指儿童。
10.金钗之年:女子十二岁。
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
”即指古代女子十二岁开始戴钗梳妆。
11.豆蔻:本是植物名,代指十三四岁的少女。
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后称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
古人对年龄的不同称法
古人对年龄的不同称法在古代中国,人们对不同年龄段的称呼,相当丰富且富有文化内涵。
这些称呼不仅反映了,古人对生命成长的细致观察和尊重;也体现了他们,对不同年龄段,人群角色的期待和评价标准。
一、婴儿期度:指小儿初生之时。
汤饼之期:婴儿出生3日。
赤子、襁褓:均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在古代,婴儿常被包裹在小儿被中,因此称为襁褓。
二、幼年期牙牙:通常指1岁。
牙牙实则是婴儿学语的声音,属于拟声词。
孩提:2~3岁幼儿。
也就是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垂髫:指3~9岁的儿童。
古代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因此称为垂髫。
需要注意的是,垂髫的具体年龄范围,可能因不同文献而略有差异。
三、少年期始龀(chèn):男孩8岁,女孩7岁。
根据生理状况,男孩8岁、女孩7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
这时叫“龀(chèn)”,也可称为“龆(tiáo)年”或“髫(tiáo)年”。
总角:8、9岁至13、14四岁的少年。
在古代中国,男孩子在这个年龄段,会将头发编成辫子,用发带束在头顶两侧,因此称为总角。
九龄、指数之年:均指9岁。
黄口:通常,指10岁以下的孩童。
幼学:10岁。
《礼记·曲礼上》中,记载:“人生十年曰幼学。
”意味着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要开始接受正规教育了。
外傅之年:指儿童10岁,开始离开家庭,跟随老师学习。
金钗之年:女孩12岁,古代女子在这个年龄段,开始佩戴金钗等饰品。
童子、孺子:均指未成年的男孩子,一般指年龄在7、8岁至15、16岁之间的少年。
少年:指年龄15、16岁至20岁之间的男孩子,此时已经开始进入青年期。
豆蔻(kòu)年华:指女子13、14岁至15、16岁,比喻人还未成年,但已初具少女的风姿。
舞夕之年:少年13至15岁。
及笄(jī):指女子15岁,古代女子在这个年龄段会举行成年礼,称为及笄礼。
志学之年:指少年15岁。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成童:15或15稍上的年岁,意味着儿童已经成长为少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喜寿
80岁
杖朝之年、伞寿
80岁以上
中寿
88岁
米寿
90岁
鲐背之年、上寿
8、90岁
耄耋之年
99岁白寿100岁源自期颐、人瑞老年皓首
长寿老人
黄发、鲐背
晚年,暮年
暮齿
古代年龄称谓大全
年龄
男
女
初生
婴儿
不满周岁
襁褓
2至3岁
孩提
7岁
韶年、始龀、髫年
8岁
始龀、龆年
9岁
九龄
幼年(7-9岁)
总角、垂髫、童龀
10岁以下
黄口
13岁至15岁
舞勺之年
15岁
志学之年
15岁至20岁
舞象之年
12岁
金钗之年
13岁
豆蔻年华(成童)
15岁
束发(成童/少年)
及笄之年(成年)
16岁
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
弱冠(成年/青年)
桃李年华
24岁
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待年或待字
30岁
而立之年
半老徐娘
40岁
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
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
花甲、花甲之年、耳顺之年、平头甲子、杖乡之年、还历之年
61岁
还历寿
70岁
中寿、古稀寿、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从心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