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诗经两首》学案及答案
诗经两首导学案(附答案)
诗经两首导学案(附答案)第一篇:诗经两首导学案(附答案)高一语文《诗经》两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六义”及现实主义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
2.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了解古代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
郭沫若说,节奏是诗歌的生命。
节奏又叫节拍、音步、音尺、音节、顿,在诗歌中是由可以较量的语音单位在一定时值中有规律地重复形成的。
四言诗的节奏,是“二二”节拍,读诗要读出句内的小停顿。
五言诗,一般是“二二一”或“二一二”等三个节拍。
骚体诗,一般是三四个节拍,【学习重点】1.学习《氓》作为叙事诗的特点和对比手法的使用。
2.学习《采薇》中“赋”的艺术表现手法并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自主学习】一、文学常识1.《诗经》概述《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它首创的比兴艺术手法和写实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形式上以四言为主,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吟唱的特点。
2.诗经“六义”*《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①风,又叫国风,共160篇,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是从周南、召南、邶、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作者大多是民间歌手,也有个别贵族。
“国风”和我们下一篇课文屈原的《离骚》历史上并称“风骚”。
②雅,即朝廷之乐,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大部分为贵族的作品,即所谓正声雅乐。
《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
③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
《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诗经》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学案3:第4课 《诗经》两首(含答案)
《诗经》两首【作品简介】《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其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按音乐性质分为风、雅、颂三部分,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以四言诗为主,也有五言诗和杂言诗。
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
四言诗:每句4字或以4字句为主的诗歌样式。
盛行于西周。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所录305篇,其形式基本上是整齐的四言诗,节奏为每句二拍,这显然是在原始歌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适应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语言发展的状况。
到了西汉时期,五言诗在民间悄然兴起,但文人诗仍以四言为主。
东汉以后,五言诗占领了诗坛的主要地位,四言诗渐趋衰落。
能继承《诗经》遗风,称得上四言诗的只有曹操、嵇康、陶渊明、韩愈、柳宗元等人的少数诗作。
如曹操的《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可作为当时四言诗的代表。
氓【重点理解】通假字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于嗟鸠兮(于,通“吁”)犹可说也(说,通“脱”)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古今异义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古义:到了。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古义:把……当作。
今义:认为。
三岁..食贫古义:指多年。
今义:年龄。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古义:指将帅。
今义:人格高尚的人。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古义:指士兵。
今义:人格卑鄙的人。
词类活用(1)其黄.而陨(形容词作动词,变黄) (2)雨.雪霏霏(名词作动词,下) (3)夙.兴夜.寐(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夜里) (4)岂不日.戒(名词作状语,每天) (5)士贰.其行(数词作动词,不专一,有二心) (6)二三..其德(数词作动词,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 一词多义(1)靡⎩⎪⎨⎪⎧靡.室劳矣 (副词,无、没有)望风披靡.(动词,倒下)(2)载⎩⎪⎨⎪⎧载.笑载.言 (动词词头,无义)怨声载.道 (动词,充满)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动词,负荷,承受)十五载.而成帝业 (量词,年)(3)言⎩⎪⎨⎪⎧载笑载言. (动词,说)体无咎言.(名词,预兆)言.既遂矣 (助词,不译) (4)乘⎩⎪⎨⎪⎧乘.彼垝垣 (动词,登上)将士乘.胜,进攻其城 (介词,趁着)乘.其财用之出入 (动词,计算)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量词,用以计算车、 马、舟等。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教学设计9:第4课 《诗经》两首(含答案)
《诗经》两首氓【教材分析】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2)中的《诗经两首》是高中阶段首次出现的《诗经》选篇。
本单元还选有《离骚》(节选)、南北朝诗歌,显然是按诗歌史的发展脉络编排的。
《诗经》是我国诗歌的源头,学习本课,就要引导学生对中华民族先民的艺术创作产生强烈的认同感,从而继承民族文化的传统基因。
《氓》与《采薇》均是反应先民现实生活的诗篇。
对文本的价值定位当在生活化地感知先民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以便了解诗歌发展之“流”,从而对传统文化、文学的源流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时学过语文教材中的《诗经》二首(《关雎》《蒹葭》),对《诗经》已经有所了解,课堂上只作简单回顾。
分析人物形象之余,根据学生身心特征,也可作爱情观教育。
【教学目标】《诗经》虽是两千多年前的“流行歌曲”,但现在读来语言已经生涩。
因此,要走进《氓》,先要读懂文本;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诗经》在几千年的流传过程中,不断加进新的知识。
如何把必要的知识转化为鉴赏《氓》的能力十分重要。
因此,应引导学生通过《氓》以及后续诗篇的学习,逐渐获得《诗经》鉴赏的能力。
《氓》的教学目标设定为:1.知识与能力目标:巩固有关《诗经》的文学、文化常识;2.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扫清文字障碍的基础上对《氓》熟读成诵;(2)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分析人物形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氓》的主题内涵,引导学生对中华民族先民的艺术创作产生强烈的认同感。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分析人物形象;2.教学难点:体会《氓》的主题内涵,引导学生对中华民族先民的艺术创作产生强烈的认同感。
【教学方法】对《氓》的鉴赏需要充分熟悉文本。
比如要记住文中的异读词、通假字,掌握一些特殊用法;安排学生课前预习,能对《氓》熟读成诵;诵读中要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诗的意蕴;注重生活化地阐释文本,注重审美情趣的培养,附加爱情观教育。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在中国古代有很多美丽的诗歌,有的与作者一起被世代吟诵,有的即使作者无处可寻也依然沉吟在我们心底,就像诗经一样。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习题:第二单元4《诗经》两首 Word版含解析
4《诗经》两首《诗经》,尊贵如东方的《圣经》,记录着农业文明最古老的光荣。
在这部边缘泛黄的典籍里呼吸的男女居民是幸运的,因为他们生活在离造物主最近的地方,门前的原野、山峦、岩石,无一不是造物主最原始的作品,余温尚存。
只有阡陌属于自己。
于是那些手摇木铎的采诗官奔走于阡陌之上,聆听着大自然苍老的声音和人类年轻的声音,充满感恩的心情。
我想,应该再好好读读《诗经》了,古韵古风的诗句里,流淌着美丽永恒的情结和无限的憧憬与寄托。
它是写我的吧,否则我的心灵为何被它吸引与温柔着呢。
轻轻地从书橱里抽出它来,捧着,如同捧着一个千年悠悠之梦氓,一个对感情不忠贞的人,一个对爱情不专一的人,一个不念往日恩爱、无情无义的人,一个对家庭不负责任、始乱终弃的人。
而《卫风·氓》中的女子,在粉红的爱情里痴迷陶醉时,她纯真浪漫、柔情似水;陡然跌落至婚变的黑色深渊后她怨恨悲痛、伤心绝望;几番挣扎后,她战胜自我,勇敢决断,最终浮出水面,重新上岸,完成了心灵之河的一次胜利的穿越,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了一个大大的感叹号![运用角度]“责任”“承诺”“爱情”“悲剧”“对比”等。
【课外运用】示例一:悲剧是把美撕碎给人看,鲁迅如是说。
氓妇正是用自己沉痛的人生经历把少女时代最美的梦想——爱情,无情地撕碎,血淋淋地展示给世人:鲜嫩的桑叶必然会枯黄飘零,忠厚的丈夫会变得无比残暴,昨天还信誓旦旦地承诺,明天就会“不思其反”,爱情之美转眼就随风而逝。
我敬佩这种撕碎,这种展示,就像敬佩德国每年都会在全国展示反映纳粹暴行的图片。
敢于正视并反思自己悲剧人生的,一定拥有坚韧强大的心灵;敢于直面并批判自己民族悲剧历史的,一定是清醒自信的国家。
正视悲剧,促人成熟。
与之相比,《孔雀东南飞》《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西厢记》都太缺少这种彻底、这种决裂、这种沉痛、这种坦荡。
它们最终都安排了一个比较美好的结局。
它们,不敢逼视人生的悲剧,就像日本不敢坦然面对历史一样。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习题:4 《诗经》两首 含答案
第二单元DIERDANYUAN4《诗经》两首课后篇巩固提升随堂演练一、课文精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1.导学号95114007下列对节选部分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第一章的叙事手法颇似电影的蒙太奇,写了三个视觉效果极强的场面:初次相逢、定情相送、约期相别。
B.氓最初给女主人公的印象是忠厚老实。
女主人公接受了氓的爱情,但婉言拒绝了男主人公急于成婚的要求。
C.在讨论婚事的过程中,男主人公表现得急躁、任性,女主人公则温柔、体贴、情深义重,并主动约定了婚期。
D.在恋爱中,女主人公非常痴情,经常登上高处眺望,但男主人公故意不来相见,而且很随便地应付婚事。
E.第三章写桑树枝繁叶茂,光彩鲜艳,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表现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陶醉之情。
解析D项,“但男主人公故意不来相见”理解错误,诗中也没有表现出“很随便地应付婚事”;E 项,“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理解错误,这是比兴手法,引出后文女主人公对婚姻的思考,不是”。
答案DE2.在《氓》中,女主人公对男主人公的称呼在不断变化,试分析称呼变化与女主人公感情变化二者之间的联系。
解析在《氓》中女主人公对男主人公的称谓发生了由“氓”“子”“尔”到“士”的变化,情感也经历了由陌生、熟悉、热恋到疏远的变化。
两者之间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
参考答案女主人公开始时用叙述语气称男方为“氓”,是因为双方婚姻关系未定,感情还较疏远。
当面称对方为“子”,尊重、客气、有礼貌,也透露出女主人公愿与对方建立婚姻关系的想法。
“尔”是第二人称代词,直呼对方,感情距离已拉近,这样称呼更加亲切。
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二学案:第二单元第4课《诗经》两首Word版含答案
⾼中语⽂⼈教版版必修⼆学案:第⼆单元第4课《诗经》两⾸Word版含答案第4课《诗经》两⾸诗经⾥的春天三⽉韶华胜极,诗经⾥的春天迢迢赶来,停在青⾐⼥⼦的指尖。
这些诗经⾥的⼥⼦,犹如去岁枝头不肯凋谢的花朵零落在春天的⽥畴,择取野菜,疗饥果腹。
循着野菜清⾹微苦的⽓息,也许你已不能认出它们被时间模糊的容颜。
“春⽇迟迟,采蘩祁祁。
”蘩,是⽩蒿。
“采薇采薇,薇亦柔⽌。
”薇,是嫩豌⾖苗。
“薄采其芹。
”芹,不是⽔芹,也不是⼤叶芹,是⽔草……这些⽥间地头⽔泽泼辣⽣长的野菜,在诗经⾥是如此端庄古典,不容轻狎,今天突然照⾯常有惊艳之感。
春⾬潇潇的夜晚,清越的歌吟引领我,在诗经⾥穿⾏。
外⾯的世界越来越静,静到如同沉船后的深海,⽽我的内⼼是如此浩繁。
窗外,草⽊正⼀⽇⽐⼀⽇丰盈,梨花如雪,覆盖⽥野,桃花红彻,燃尽千⼭,油菜花如轰轰烈烈的洪⽔涌到脚下。
植物的⽓息在夜晚妖娆热烈,升起于古中国的⽥野,⽥野上劳作的⼥⼦,⼥⼦⼼中,远⽅的征⼈。
那个采着卷⽿的思妇,她忧伤地叹息:“采采卷⽿,不盈顷筐。
嗟我怀⼈,寘彼周⾏。
”采了⼜采,可是半天不满⼀⼩筐。
我想念⼼上⼈,菜筐弃在⼤路旁;“采薇采薇,薇亦作⽌。
⽈归⽈归,岁亦莫⽌。
”征⼈说,采了⼜采,冒出芽尖。
说回家何时回家,转眼间就到残年。
还有“谁谓荼苦,其⽢如荠。
宴尔新婚,如兄如弟”……这些诗句,如⼀轮明⽉,映照岁⽉的⽆限暖意和诗意。
“温柔敦厚,诗教也。
”说的是诗经,说的也是野菜。
野菜,这宅⼼仁厚的⼥⼦,耕⽥绩布暖⽼温贫,现在,已经不再需要它来普渡众⽣,却依然葆有淡泊的品性和清洁的风⾻。
⼀、学习⽬标1.了解《诗经》常识:风、雅、颂、赋、⽐、兴。
学习诗中的⽐兴⼿法及重章叠唱的章法。
2.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认识现实主义创作⽅法的特点。
3.了解古代劳动⼈民的⽣活。
⼆、背景探寻1.《氓》是⼀⾸著名的弃妇感伤诗,是弃妇离夫返娘家时所作,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婚姻制度对⼥⼦的压迫与损害。
2.《采薇》这⾸诗写的是⼀位长期戍边的⼠兵在回家途中的所思所感。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练习:第4课《诗经》两首+Word版含答案
第4课《诗经》两首(一)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及尔偕.老,老使我怨偕:共同B.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爽:爽快C.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违反D.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徂:往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乘.彼垝垣,以望复兴(乘坐)B.尔卜尔筮,体无咎.言(灾祸)C.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财物)D.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没有)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副词,又)B.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助词,没有实义)D.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介词,把)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代词所指的内容,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其:指桑树B.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其:指那男子C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尔:你,这里指那男子家.D.静言思之.,躬自悼矣之:指兄弟5、对下列两组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尔.其无忘乃父之志(2)乘彼.垝垣,以望复关彼.竭我盈,故克之A.两个“尔”相同,两个“彼”相同B.两个“尔”不同,两个“彼”相同C.两个“尔”相同,两个“彼”不同D.两个“尔”不同,两个“彼”不同6、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中的“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歌。
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B.《采薇》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害,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C.《采薇》中抒情主人公的感情丰富、复杂。
他非常思念家乡,内心痛苦至极。
不过他在战斗中毫不懈怠,并对已方的装备大加赞赏,表现出一种自豪感。
D.《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篇章结构经常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
《采薇》全诗即采用这种形式。
7、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古代还风行九月九日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茱萸节①茱萸入药②,可用它③养身袪病。
高中语文新同步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2单元 4 《诗经》两首 Word版含解析
4 《诗经》两首一、读准字音氓.( )之蚩.( )蚩 匪我愆.( )期 象弭.鱼服( ) 将.( )子无怒 乘彼垝.( )垣 自我徂.( )尔 淇.( )水汤.( )汤 渐.( )车帷裳.( ) 靡.( )有朝矣 咥.( )其笑矣 隰.( )则有泮 小人所腓.( ) [答案] méng chī qiān mǐ qiāng guǐ cú qí shāng jiān chángmǐ xì xí féi二、辨识通假(1)匪来贸丝( ) (2)于嗟鸠兮( ) (3)犹可说也( ) (4)隰则有泮( ) (5)岁亦莫止( )[答案] (1)“匪”通“非”,不是 (2)“于”通“吁”(3)“说”通“脱” (4)“泮”通“畔”,边岸 (5)“莫”通“暮” 三、一词多义(1)将⎩⎨⎧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2)言⎩⎨⎧载笑载言.( )体无咎言.( )言.既遂矣(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3)遂⎩⎨⎧言既遂.矣( )无往而不遂.,无至而不通( )及返,市罢,遂.不得履( )寻向所志,遂.迷( )(4)乘⎩⎨⎧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将士乘.胜,进攻其城( )乘.其财用之出入(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5)德⎩⎨⎧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以功受赏,臣不德.君( )(6)靡⎩⎨⎧靡.室劳矣( )靡.费( )望其旗靡.( )(7)载⎩⎨⎧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怨声载.道(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五载.而成帝业( )(8)以⎩⎨⎧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以.其无礼于晋( )(9)即⎩⎨⎧来即.我谋( )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 )[答案] (1)愿,请/将领/持/率领 (2)说/预兆/助词,无实义/流言 (3)顺心,满足/通,达/终究,最终/终于 (4)登上/趁着,凭借/计算/读shèng ,量词,用以计算车、马、舟等 (5)品德、德行/恩德,恩惠/感激 (6)无、没有/浪费/倒下 (7)动词词头,无义/满,充满/负荷,承受/读zǎi ,年 (8)把/用,用来/目的连词,可译为“来”/因为 (9)就/连词,如果,假如四、词类活用 (1)夙.兴夜.寐 ( )________ (2)士贰.其行 ( )________ (3)二三..其德 ( )________ (4)三岁食贫. ( )________ (5)岂不日.戒,狁孔棘( )________[答案] (1)名词作状语 在早晨;在夜里 (2)数词用作动词 不专一,有二心 (3)数词用作动词 反复无常 (4)形容词作名词 贫苦的生活 (5)名词作状语 一天,天天五、古今异义 (1)氓.之蚩蚩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泣涕.涟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总角之宴.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岁..食贫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君子..所依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人..所腓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古义:民众,百姓,这里指男主人公。
语文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4课 《诗经》两首 Word版含解析
第二单元诗韵人生第4课《诗经》两首学案1文本研读(一)实词1.通假字(1)匪.来贸丝,来即我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于.嗟鸠兮,无食桑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士之耽兮,犹可说.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淇则有岸,隰则有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曰归曰归,岁亦莫.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彼尔.维何,维常之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岂不日戒,狁孔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今异义(1)氓.之蚩蚩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至于..顿丘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秋以为..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泣涕.涟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三.岁食贫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总角之宴.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薇亦作止.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狁孔.棘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一词多义(1)为⎩⎨⎧ 秋以为.期 三岁为.妇(2)思⎩⎨⎧ 不思.其反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4.词类活用(1)其黄.而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二三..其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夙.兴夜.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三岁食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岂不日.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雨.雪霏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虚词 5.(1)以⎩⎪⎨⎪⎧ 以.尔车来 以.望复关 秋以.为期 以.我贿迁 (2)其⎩⎨⎧ 其.叶沃若 不思其.反(3)之⎩⎪⎨⎪⎧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不遑启居,狁之.故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士之.耽兮(三)文言句式6.(1)匪来贸丝,来即我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匪我愆期,子无良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秋以为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莫知我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翻译7.(1)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氓》学案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氓》学案1篇一:高一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氓》导学案《诗经两首·氓》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的文学常识和现实主义风格。
掌握《氓》的故事情节及《采薇》中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
2、熟读课文,分析比兴手法的表达效果,体会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感情3、学习诗中的重章叠唱的章法,感受其效果。
【学习重点】:1、理解《氓》作为叙事诗的特点和对比手法的使用效果。
2、学习《采薇》中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学习难点】:1、熟读两首诗,分析比兴手法的表达效果,体会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感情【知识链接】1、题目解说《氓》是《诗经·国风·卫风》中最为有名的“弃妇诗”从诗中可以看出当时的恋爱风气比较自由,桑间濮上,幽期密约,用诗歌表达情愫,以选择配偶同时,封建意识正在发展,男尊女卑之风已形成妇女逐渐丧失了经济上和人格上的独立而处于从属地位。
阅读这首带有叙事性质的长诗,不仅可以对先秦人们关于爱情、婚姻的观念及其社会状况做个管窥,且可了解我国诗歌在童年时代达到了怎样的艺术高度。
2、作品简介《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多年的诗歌305篇。
《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①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②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共105篇,《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
③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共40篇。
所谓《诗经》“六义”,其中,风、雅、颂,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关于赋、比、兴,宋代朱熹在《诗集传》中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缩词来状物、拟声、穷貌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1、注音并解释:氓()淇水()愆期()将子无怒()乘彼垝垣()()载笑载言()体无咎言()尔卜尔筮()()于嗟鸠兮()()其黄而陨()无食桑葚()自我徂尔()淇水汤汤()来即我谋()言既遂矣()无与士耽()以我贿迁()女也不爽()渐车帷裳()()士也罔极()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抱布贸丝()咥其笑矣()及尔偕老()隰则有泮()言笑晏晏()亦已焉哉()躬自悼矣()2、古今异义:(1)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古义:今义:)(2)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古义:今义:)(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古义:今义:)(4)不见复关,泣涕涟涟(古义:今义:)(5)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古义:今义:)(6)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古义:今义:)(7)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古义:今义:)(8)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古义:今义:)(9)尔卜尔筮,体无咎言(古义:今义:)(10)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古义:今义:)3、词类活用:(1)三岁食贫()(2)士贰其行()(3)二三其德()(4)夙兴夜寐()4、有感情朗读古典诗歌的鉴赏首要的是学会诵读最基本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读顺诗句;读懂诗歌的大致内容,把握诗歌的内容要点;还要读出诗歌情感,读出美的意境因此要注意:(1)读出节奏古典诗歌节奏表现了各自不同的式样四言语句多为“二二”节拍,而“五言诗”节拍则多变式,或“二一二”或“一二二”不等(2)读出韵律诗歌语句的平仄、高低本身就使其具有一定的韵律,时只要加以体会就要感觉到重音、轻音的选择也是读出韵律的重要手段判断轻、重音的基本标准是表达内容和感情的需要,有利于表达诗歌内容和作者情感的诗句就应该重读,反之则轻读一句中关键的字词重读语速的选择同样是读出韵律的关系,情绪激昂处则势如破竹、一贯而下,情绪缠绵处则如潺潺溪流,缓缓流出几分哀婉(3)读出情调一篇诗歌自有其基本的感情基调:或豪放激昂,或婉约悱恻;或平淡清幽,或深邃哀婉,或高亢悠扬通过诵读,读出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和艺术美5、整体感知课文:1、请同学分别讲述《氓》的内容,全诗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感情基调?二、整体理解原文1、“氓”最初给女主人公的印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结婚前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3、为什么突然写到“桑树”叶落前和叶落后的变化,这是什么手法?4、女主人公婚后过着什么样的生活?5、“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在这里有什么作用?暗含什么意思?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三、合作探究1.《氓》女主人公为什么会被遗弃呢?(这一桩婚姻悲剧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并从课文中找出具体的依据来证明你的观点四、课堂达标与迁移1、以“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话(可以写给氓或女子)2、女主人公婚变后还有没有可能获得幸福?3、“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这两句话揭示了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现实?篇二: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氓》四川省宜宾市南溪二中高中语文《经两首卫风氓》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教学目标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教学设计7:第4课 《诗经》两首 Word版含答案
《诗经》两首氓【教学目标】1.掌握诗中的难字难音、识记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
2.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3.了解赋、比和兴的具体内含和写作手法。
4.理清诗歌的情节和主题。
5.引导同学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教学重点】1.掌握《氓》中的难字字音、识记文中的通假字2.理清诗歌的叙事情节是个重点。
【教学难点】1.了解赋、比和兴的具体内含和写作手法2.引导同学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教学设想】首先讲解诗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字,在同学们熟悉诗的基础上谈谈诗的写作特点,以便让同学们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另外,还要通过诗联系实际,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痴情女子负心郎,是诗人创作的母题。
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诗人对之进行过阐释,我们今天阅读这两千多年前的诗章,感受作品的震没和恒久的生命力。
体会、品味古代诗歌的音乐美、语言美和情感美。
二、《诗经》简介《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本只称《诗》,儒家列为经典之一,故称为《诗经》。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诗经》的基本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1.“风”“雅”“颂”“风”有十五国风,共160篇,为各国当地的土风民谣。
风格清新质朴,民歌情调浓厚,多出自下层人民之手。
“雅”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
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31篇,主要用于统治者的朝会宴享,以歌功颂德为主;小雅74篇,多为贵族所作,表现当时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思想。
“颂”是统治者用于宗庙祭祀的舞乐,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内容以颂扬为主。
2.“赋”“比”“兴”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借一个事物来比喻另一个事物或情感。
兴则是触物兴词,由客观事物激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三、整体把握概括每节诗的内容,理清故事情节。
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许婚。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高一语文必修二第4课《诗两首·采薇》导学案(含答案)
3、本诗的哪些章节运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表达效果如何? 明确:
4
《采薇》参考答案
预习案:1、略 2、基点知识预习自测 (1)通假字 “莫”,通“暮”,年末
“尔”,通“ ”,花盛开的样子
“华”,通“花”
“棘”,通“急”,紧急
(2)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下
名词作状语,每日
(3)启居 古义:古人坐时,臀部贴在小腿上叫“居”;臀部离开脚后跟的
1
第 4 课《诗经两首·采薇》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能够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 2、结合注释,能够扫除字词障碍,理解文意。 3、理清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感情变化发展脉络,分析并学习赋、比、兴和 重章叠唱的表现手法。 4、通过学习《氓》了解 人们对真挚爱情的追求,能探讨悲剧产生的社会根 源。 通过学习《采薇》培养积极向上的爱国主义情感。 【自学指导】 本文是诗歌,重在反复吟咏自我体会。要反复诵读课文,理清思路,体会感 情,同时也要对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要梳理《诗经》的基础知识,结合 注释疏通文字,由文字再现形象或事件,由形象或事件领略情感,领略诗情。反 复吟咏,读出节奏,读出感情,细细品味。比兴手法是《诗经》独创,重章叠句 也新颖,在学习过程中要结合语境,加以掌握。运用引进故事,改写等形式,达 到加深理解的目的。 【知识链接】 《诗经》简介 : 《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公元前 11 世纪西周初年至 公元前 6 世纪春秋中期的 500 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 经典之一。(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 子》;“五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成书于公元前 6 世纪的春 秋时期,共 305 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称 15 国风, 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风骚”,本用 来指两大文学流派,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但是再后来的许多文学 作品中出现的“风骚”其意却大相径庭,如“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卖弄风骚”等。“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 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教学案:第二单元 第四课 《诗经》两首 Word版含答案
[新课入门须知][知目标]学习目标考点提炼知识目标1.了解《诗经》及思想内容,背诵两首诗2.掌握诗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多义词、词类活用等赏析古代诗歌的关键语句能力目标1.分析赋、比、兴的表现手法2.学习倒叙手法的运用情感目标了解古人对真挚爱情的向往,理解古人对和平美好生活的渴望[知作品]《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知背景]1.《氓》本诗是春秋时期的一首民歌,当时青年男女交往比较自由。
郑、卫一带风俗更是浪漫,桑涧濮上、城隅河畔,青年男女幽期密约、投桃报李,并常以诗歌互表衷肠。
《氓》反映的正是这个时期社会生活的一出悲剧。
诗歌深刻反映了春秋时期被压在社会最底层的劳动妇女的可悲命运,显示了男女社会地位的不平等,也在客观上揭露和控诉了那个时代社会制度的不合理。
2.《采薇》本诗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
历代注者关于它的写作年代说法不一。
但据它的内容和其他历史记载的考订,是周宣王时代的作品的可能性大些。
周代北方的狁(即后来的匈奴)已十分强悍,经常入侵中原,给当时北方人民的生活带来不少灾难。
历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外和命将士出兵打败狁的记载。
[知常识]1.《诗经》六义《诗经》六义,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其中风、雅、颂是按不同的音乐分的。
风,即国风,是各地的民歌,《诗经》中共有十五国风。
比较常见的篇目如《关雎》《蒹葭》《氓》《七月》等。
雅,包括大雅和小雅,多数为公卿贵族所做,一般看作“正声”。
常见的篇目如《采薇》《鹿鸣》《江汉》《思齐》(前两篇属小雅,后两篇属大雅)等。
颂,即祭祀和颂圣的乐曲,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常见的篇目如《我将》《有客》《玄鸟》等。
赋、比、兴是按表现手法分的。
“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就是说,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第四课《诗经二首》教案
《诗经·氓》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培养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作的能力。
2、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识记课文中出现的通假字,特殊句式,体悟诗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熟语。
3、领悟主人公的情感。
初步培养鉴赏作品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4、理解赋、比、兴表现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
重点1、熟背本诗,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2、赋比兴手法的运用,及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难点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
教学手法1. 诵读法:2.讨论法: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氓》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有人说,婚姻是一座围城。
老师说,爱情是感性的,婚姻是理性的。
自古以来,爱情就作为人类生活中的一个主题为世人所歌颂。
纵观历史,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无悔;有“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男孩跨骑竹马而来,围绕井栏旋转奔跑;小姑娘用手把玩着刚才从门前折回的青梅花枝。
)的浪漫;有“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的取舍;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忠贞。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首与爱情有关的诗歌——《氓》二、指导诵读典型的四言诗,节奏韵律非常明显,注意二二节拍。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三、词汇掌握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于—吁无—毋说—脱蚩—→媸泮—→畔匪—→非2.实词:将<请,愿> 即<走进,靠近> 愆<延误> 体<卦象> 咎<不吉利> 贿<财物,嫁妆>3.找出文中活用的词语并解释其黄而陨:黄,名词活用作动词,变黄。
士贰其行:贰,数量词作动词,有二心。
二三其德:感情一变再变。
二三,数量词作动词,经常改变。
4、熟语: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劳(兴:本义起床)信誓旦旦:誓言真挚诚恳总角之交:幼年时的交情5.特殊句式:氓之蚩蚩:之,取消句子独立性匪来贸丝:省略主语尔兄弟不知:省略宾语之四、思考探究1、这首诗叙述了怎样一个故事?从诗中可以看出女主人公对于往事是一种什么心情?这首诗写了一名女子追忆她与“氓”从恋爱、结婚到婚变的全过程。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学案4:第4课 《诗经》两首(含答案)
《诗经》两首作者简介《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其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按用途和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以四言诗为主,但也有五言诗。
背景回放1.《氓》本诗是春秋时期的一首民歌,当时青年男女交往比较自由。
郑、卫一带风俗更是浪漫,桑间濮上、城隅河畔,青年男女幽期密约、投桃报李,并常以诗歌互表衷肠。
诗歌深刻反映了春秋时期被压在社会最底层的劳动妇女的可悲命运,显示了男女社会地位的不平等,也在客观上揭露和控诉了那个时代社会制度的不合理。
2.《采薇》本诗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
历代注者关于它的写作年代说法不一,但据它的内容和其他历史记载的考订是周宣王时代的作品的可能性大些。
周代北方的狁(即犬戎)已十分强悍,经常入侵中原,给当时北方人民的生活带来不少灾难。
历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外和命将士出兵打败狁的记载。
知识链接1.《诗经》六义《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风”又称“国风”,国风是当时当地流行的歌曲,带有地方色彩。
从内容上说,大多数是民歌。
“雅”多数是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有一小部分是民歌。
其内容几乎都是关于政治方面的。
“颂”是贵族在家庙中祭祀鬼神、赞美治者功德的乐曲,在演奏时要配以舞蹈。
“赋”是直陈其事,描述一件事情的经过。
“比”是打比方,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
“兴”是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外一个事物。
2.四言诗四言诗:每句4字或以4字句为主的诗歌样式。
盛行于西周。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所录305篇,其形式基本上是整齐的四言体,节奏为每句二拍,这显然是在原始歌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适应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语言发展的状况。
到了西汉时期,五言诗在民间悄然兴起,但文人诗仍以四言为主。
东汉以后,五言诗占领了诗坛的主要地位,四言诗渐趋衰落。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之《诗经两首》教案
14.《诗经》二首◎课前自主【走进作者(品)】如果说中国的诗是浩瀚的海洋,那么《诗经》就是这片海洋的发源地;如果说中国的诗是高耸的山峰,那么《诗经》就是这座山峰的奠基石;如果说中国的诗是绚丽的花园,那么《诗经》就是这座花园里的奇葩。
《诗经》是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一个光辉的起点。
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又名《诗》《诗三百》《三百篇》。
自西汉武帝始称为《诗经》,意为诗歌的经典。
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其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是“风”。
“风”又叫“国风”,是当时各诸侯国的民歌。
因此有时又用“风”代指《诗经》。
“邶风”“卫风”就是“邶国的民歌”,“卫国的民歌”。
●诗歌形式以四言为主●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
●在表现手法上主要运用赋、比、兴手法(参课后练习第二题)。
赋”:陈述铺叙的意思。
“比”:就是比喻,对人或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唱的内容。
●《诗经》的“赋”“比”“兴”和“风”“雅”“颂”合称“六义”。
【背景感知】(略)【预习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静女其殊.()踟蹰..()()卜筮.()愆.期()偕.老()淇水汤.汤()美人之贻.()2. 根据课文填空。
()我彤管乘彼()垣()首踟蹰说()女美士()其行匪我()期3. 解释下列词语:蚩蚩:愆期:复关:咎:无与士耽:其黄而陨.:二三其德:。
女也不爽:夙兴夜寐:不思其反: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A.《左传》《史记》《资治通鉴》是历史散文的三个里程碑,其中《史记》和《资治通鉴》的体例是一样的。
B.律诗、绝句、词、曲在字数、平仄、押韵、对仗等方面都有格律规定,都不能称为古体诗。
C.在中国古代文学的长河中,现实主义的《诗经》和屈原浪漫主义的骚体作品交相辉映,并称“风骚”。
D.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主张的是唐代诗人白居易。
【课文初探】5、《氓》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简单概括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