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公式大全--必记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必备必考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必备必考公式大全

高考数学必备必考公式大全一、集合1.并集的运算A∪B={x|x∈A,或x∈B}2. 并集的运算性质(1) A∪A=A(2)A∪∅=A(3)A∪B=B∪A(4) A∪B=A⇔B⊆A3. 交集的运算A∩B={x|x∈A,且x∈B}4. 交集的运算性质(1)A∩A=A(2)A∩∅=∅(3)A∩B=B∩A(4)A∩B=A⇔A⊆B5. 补集的运算∁U A={x|x∈U,且x∉A}6. 补集的运算性质(1) ∁U (∁U A)=A(2) ∁U U=∅,∁U∅=U(3)A∪(∁U A)=U,A∩(∁U A)=∅(4) ∁U (A∩B)=( ∁U A)∪(∁U B), ∁U (A∪B)=( ∁U A)∩(∁U B)二、函数与导数公式1. 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1)a r a s=a r+s(a>0,r,s∈Q)(2)=a r-s(a>0,r,s∈Q)(3)(a r)s=a rs(a>0,r,s∈Q)(4)(ab)r=a r b r(a>0,b>0,r∈Q)2.对数运算公式(1)对数的运算性质如果a>0,且a≠1,M>0,N>0,那么:log a(M·N)=log a M+log a N;log a=log a M-log a N;log a M n=n log a M(n∈R)(2)对数恒等式a log aN =N(a>0,且a≠1,N>0)(3)对数运算的换底公式log a b=(a>0,且a≠1;c>0,且c≠1;b>0)(4)换底公式的变形log a b·log b a=1,即log a b=lo b n=log a blog N M==(5)换底公式的推广log a b·log b c·log c d=log a d3.求导公式及运算法则(1)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a.若f(x)=c(c为常数),则f'(x)=0.b.若f(x)=x n(n∈Q*),则f'(x)=nx n-1.c.若f(x)=sin x,则f'(x)=cos x.d.若f(x)=cos x,则f'(x)=-sin x.e.若f(x)=a x,则f'(x)=a x ln a.f.若f(x)=e x,则f'(x)=e x.g.若f(x)=log a x,则f'(x)=.h.若f(x)=ln x,则f'(x)=.(2)导数运算法则a.[f(x)±g(x)]'=f'(x)±g'(x)b.[f(x)·g(x)]'=f'(x)g(x)+f(x)g'(x)c.[]'=(g(x)≠0)(3)复合函数的导数(理)设y=f(u),u=φ(x),则y'x=y'u u'x或记作f '[φ(x)]=f '(u)φ'(x).特别地,[f (ax +b )] '=a f' (ax+b).4.定积分的运算性质(理)(1)b a ⎰kf (x )d x=k b a ⎰f (x )d x (k 为常数)(2) b a ⎰[f (x )±g (x )]d x=b a ⎰f (x )d x±b a ⎰g (x )d x (3)b a ⎰f (x )d x=-a b ⎰f (x )d x(4)c a ⎰f (x )d x=b a ⎰f (x )d x+cb ⎰f (x )d x (a<b<c )三、三角函数1. 同角关系:(1)平方关系:sin 2α+cos 2α=1.(2)商的关系:=tan α(α≠+k π,k ∈Z ). 2. 诱导公式: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完整版)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完整版)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完整版)高中数学公式大全(完整版)精选1、两角和公式sin(A+B)=sinAcosB+cosAsinBsin(A-B)=sinAcosB-sinBcosAcos(A+B)=cosAcosB-sinAsinBcos(A-B)=cosAcosB+sinAsinBtan(A+B)=(tanA+tanB)/(1-tanAtanB)tan(A-B)=(tanA-tanB)/(1+tanAtanB)cot(A+B)=(cotAcotB-1)/(cotB+cotA)cot(A-B)=(cotAcotB+1)/(cotB-cotA)2、乘法与因式分解a^2-b^2=(a+b)(a-b)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3、三角不等式|a+b|≤|a|+|b| |a-b|≤|a|+|b||a|≤b<=>-b≤a≤b|a-b|≥|a|-|b| -|a|≤a≤|a|4、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 注:其中 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5、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

6、圆的标准方程 (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

7、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 注:D^2+E^2-4F>0。

8、倍角公式tan2A=2tanA/[1-(tanA)^2]cos2a=(cosa)^2-(sina)^2=2(cosa)^2 -1=1-2(sina)^29、半角公式sin(A/2)=√((1-cosA)/2) sin(A/2)=-√((1-cosA)/2)cos(A/2)=√((1+cosA)/2) cos(A/2)=-√((1+cosA)/2)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cot(A/2)=√((1+cosA)/((1-cosA)) cot(A/2)=-√((1+cosA)/((1-cosA))10、某些数列前n项和1+2+3+4+5+6+7+8+9+…+n=n(n+1)/21+3+5+7+9+11+13+15+…+(2n-1)=n22+4+6+8+10+12+14+…+(2n)=n(n+1) 5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1^3+2^3+3^3+4^3+5^3+6^3+…n^3=n2(n+1)2/41*2+2*3+3*4+4*5+5*6+6*7+…+n(n+1)=n(n+1)(n+2)/3高中数学的学习方法1、养成演算、校核的好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高中数学必背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必背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必背公式大全一、代数部分。

1. 二项式定理。

(a+b)ⁿ = Cⁿ₀aⁿb⁰ + Cⁿ₁aⁿ⁻¹b¹ + ... + Cⁿᵢaⁿ⁻ⁱbⁱ + ... + Cⁿₙa⁰bⁿ。

2. 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

ax²+bx+c=0的解为x= (-b±√(b²-4ac))/2a。

3.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an = a₁ + (n-1)d。

4. 等比数列通项公式。

an = a₁ q^(n-1)。

5. 两点间距离公式。

两点A(x₁, y₁)和B(x₂, y₂)间的距离为√((x₂-x₁)² + (y₂-y₁)²)。

6. 直线斜率公式。

直线y=kx+b的斜率为k。

7. 二次函数顶点坐标。

二次函数y=ax²+bx+c的顶点坐标为(-b/2a, c-b²/4a)。

二、几何部分。

1. 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

a² + b² = c²。

2. 直角三角形中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sinA = a/c, cosA = b/c, tanA = a/b。

3. 三角形面积公式。

三角形面积S=√(p(p-a)(p-b)(p-c)),其中p为半周长。

4. 圆周长和面积公式。

圆周长C=2πr, 圆面积S=πr²。

5. 正多边形内角和公式。

正n边形内角和为(n-2) 180°。

6. 圆锥、圆柱、球体积公式。

圆锥体积V=1/3πr²h, 圆柱体积V=πr²h, 球体积V=4/3πr³。

三、概率与统计部分。

1. 随机事件概率公式。

P(A) = n(A)/n(S)。

2. 期望公式。

E(X) = x₁p₁ + x₂p₂ + ... + xᵢpᵢ。

3. 正态分布概率公式。

P(a < X < b) = ∫(a, b) 1/√(2πσ²) e^(-(x-μ)²/2σ²) dx。

高中必背的数学公式(完整归纳)

高中必背的数学公式(完整归纳)

高中必背的数学公式(完整归纳)高中必背的数学公式(一)两角和公式1、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2、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3、tan(A+B)=(tanA+tanB)/(1-tanAtanB)tan(A-B)=(tanA-tanB)/(1+tanAtanB)4、ctg(A+B)=(ctgActgB-1)/(ctgB+ctgA)ctg(A-B)=(ctgActgB+1)/(ctgB-ctgA)(二)倍角公式1、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2、tan2A=2tanA/(1-tan2A)ctg2A=(ctg2A-1)/2ctgA(三)半角公式1、sin(A/2)=√((1-cosA)/2)sin(A/2)=-√((1-cosA)/2)2、cos(A/2)=√((1+cosA)/2)cos(A/2)=-√((1+cosA)/2)3、tan(A/2)=√((1-cosA)/((1+cosA))tan(A/2)=-√((1-cosA)/((1+cosA))4、ctg(A/2)=√((1+cosA)/((1-cosA))ctg(A/2)=-√((1+cosA)/((1-cosA))(四)和差化积公式1、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2、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3、sinA+sinB=2sin((A+B)/2)cos((A-B)/2cosA+cosB=2cos((A+B)/2)sin((A-B)/2)4、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5、ctgA+ctgBsin(A+B)/sinAsinB -ctgA+ctgBsin(A+B)/sinAsinB(五)几何体表面积和体积公式1、圆柱体:表面积:2πRr+2πRh体积:πR2h(R为圆柱体上下底圆半径,h为圆柱体高)2、圆锥体:表面积:πR2+πR[(h2+R2)的平方根]体积:πR2h/3(r为圆锥体低圆半径,h为其高)3、正方体:表面积:S=6a2,体积:V=a3(a-边长)4、长方体:表面积:S=2(ab+ac+bc)体积:V=abc(a-长,b-宽,c-高)5、棱柱:体积:V=Sh(S-底面积,h-高)6、棱锥:体积:V=Sh/3(S-底面积,h-高)7、棱台:V=h[S1+S2+(S1S2)^1/2]/3(S1上底面积,S2下底面积,h-高)8、拟柱体:V=h(S1+S2+4S0)/6(S1-上底面积,S2-下底面积,S0-中截面积,h-高)9、圆柱:S底=πr2,S侧=Ch,S表=Ch+2S底,V=S底h=πr2h(r-底半径,h-高,C—底面周长,S底—底面积,S侧—侧面积,S表—表面积)10、空心圆柱:V=πh(R^2-r^2)(R-外圆半径,r-内圆半径,h-高)11、直圆锥:V=πr^2h/3(r-底半径,h-高)12、圆台:V=πh(R2+Rr+r2)/3(r-上底半径,R-下底半径,h-高)13、球:V=4/3πr^3=πd^3/6(r-半径,d-直径)14、球缺:V=πh(3a2+h2)/6=πh2(3r-h)/3(h-球缺高,r-球半径,a-球缺底半径)15、球台:V=πh[3(r12+r22)+h2]/6(r1球台上底半径,r2-球台下底半径,h-高)16、圆环体:V=2π2Rr2=π2Dd2/4(R-环体半径,D-环体直径,r-环体截面半径,d-环体截面直径)(六)椭圆公式1、椭圆周长公式:l=2πb+4(a-b)2、椭圆周长定理:椭圆的周长等于该椭圆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周长(2πb)加上四倍的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差3、椭圆面积公式:s=πab4、椭圆面积定理:椭圆的面积等于圆周率(π)乘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乘积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成绩1、记数学笔记,特别是对概念理解的不同侧面和数学规律,教师在课堂中拓展的课外知识。

高中数学基本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基本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基本公式大全以下是高中数学常用的基本公式大全:1. 二次方程求根公式:对于二次方程 ax^2 + bx + c = 0,其求根公式为: x = (-b ± √(b^2 - 4ac)) / (2a)2. 一次方程的解:对于一次方程 ax + b = 0,其解为:x = -b/a3. 因式分解公式:(a + b)^2 = a^2 + 2ab + b^2(a - b)^2 = a^2 - 2ab + b^2a^2 - b^2 = (a + b)(a - b)4. 平方差公式:a^2 - b^2 = (a + b)(a - b)5. 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sin^2θ + cos^2θ = 1tanθ = sinθ / cosθcotθ = 1 / tanθsecθ = 1 / cosθcscθ = 1 / sinθ6. 三角函数和角度的关系:弧度与角度的转换公式:弧度 = 角度× π / 180角度与弧度的转换公式:角度 = 弧度× 180 / π7. 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公式:sin(A ± B) = sinAcosB ± cosAsinBcos(A ± B) = cosAcosB ∓ sinAsinBtan(A ± B) = (tanA ± tanB) / (1 ∓ tanAtanB)8. 三角函数的倍角公式:sin2θ = 2sinθcosθcos2θ =cos^2θ - sin^2θtan2θ = (2tanθ) / (1 - tan^2θ)9. 三角函数的半角公式:sin(θ/2) = ±√((1 - cosθ) / 2)cos(θ/2) = ±√((1 + cosθ) / 2)tan(θ/2) = ±√((1 - cosθ) / (1 + cosθ))10. 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公式:sin(A ± B) = sinAcosB ± cosAsinBcos(A ± B) = cosAcosB ∓ sinAsinBtan(A ± B) = (tanA ± tanB) / (1 ∓ tanAtanB)11. 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公式:sinAcosB = (sin(A + B) + sin(A - B)) / 2cosAsinB = (sin(A + B) - sin(A - B)) / 2cosAcosB = (cos(A + B) + cos(A - B)) / 2sinAsinB = (cos(A + B) - cos(A - B)) / 212. 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公式:sin(A ± B) = sinAcosB ± cosAsinBcos(A ± B) = cosAcosB ∓ sinAsinBtan(A ± B) = (tanA ± tanB) / (1 ∓ tanAtanB)这些是高中数学中常用的基本公式,掌握并熟练运用这些公式可以帮助解决各种数学问题。

高中必背88个数学公式

高中必背88个数学公式

高中必背88个数学公式数学是一门需要记忆的学科,公式则是数学的重要部分。

在高中数学中,我们需要掌握的公式非常多。

下面就是必背的88个数学公式,大家可以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记忆。

1. 两点距离公式:$d=\sqrt{(x_2-x_1)^2+(y_2-y_1)^2}$2. 长方形周长公式:$C=2(a+b)$,面积公式:$S=ab$3. 正方形周长公式:$C=4a$,面积公式:$S=a^2$4. 平行四边形周长公式:$C=2(a+b)$,面积公式:$S=bh$5. 菱形周长公式:$C=4a$,面积公式:$S=\frac{1}{2}d_1d_2$6. 梯形周长公式:$C=a+b+c+d$,面积公式:$S=\frac{1}{2}(a+b)h$7. 圆心角公式:$l=R\theta$8. 弧长公式:$l=R\theta$9. 扇形面积公式:$S=\frac{1}{2}R^2\theta$10. 圆周率的记法:$\pi=\frac{C}{d}$11. 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a^2+b^2=c^2$12. 三角形内角和公式:$180^{\circ}$13. 正弦定理:$\frac{a}{\sin A}=\frac{b}{\sin B}=\frac{c}{\sin C}=2R$14. 余弦定理:$c^2=a^2+b^2-2ab\cos C$15. 正切定理:$\frac{a-b}{a+b}=\tan\frac{A-B}{2}\cdot\tan\frac{A+B}{2}$16. 三角函数和差公式:$\sin(x\pm y)=\sin x\cos y\pm\cos x\sin y$17. 三角函数积化和公式:$\sin x\cos y=\frac{1}{2}[\sin(x+y)+\sin(x-y)]$18. 三角函数积化差公式:$\cos x\cos y=\frac{1}{2}[\cos(x+y)+\cos(x-y)]$19. 三角函数半角公式:$\cos\frac{x}{2}=\pm\sqrt{\frac{1+\cosx}{2}},\sin\frac{x}{2}=\pm\sqrt{\frac{1-\cos x}{2}}$20. 一次函数解析式:$y=kx+b$21. 二次函数解析式:$y=ax^2+bx+c$22. 一次函数的斜率:$k=\frac{\Delta y}{\Delta x}=\frac{y_2-y_1}{x_2-x_1}$23. 一次函数的截距:$b=y-kx$24. 常数函数:$f(x)=c$25. 幂函数:$f(x)=x^a(a\in R,a\neq0)$26. 指数函数:$f(x)=a^x(a>0,a\neq1)$27. 对数函数:$\log_a x=y\Leftrightarrow a^y=x(a>0,a\neq1)$28. 指数函数的底数为e的情况:$f(x)=e^x$29. 对数函数的底数为e的情况:$f(x)=\ln x$30. 指数函数的性质:$a^x\cdot a^y=a^{x+y},(a^x)^y=a^{xy}$31. 指数函数的导数:$(a^x)'=a^x\ln a$32. 对数函数的性质:$\log_a(xy)=\log_ax+\log_ay,\log_a\frac{x}{y}=\log_ax-\log_ay,\log_aa^x=x$33. 对数函数的导数:$(\log_ax)'=\frac{1}{x\ln a}$34. 牛顿-莱布尼茨公式:$\int_a^bf(x)dx=F(b)-F(a)$35. 实数幂次根的存在性定理:$a>0,n\in N^*$,则存在唯一的$b>0$,使得$b^n=a$。

高中数学必背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必背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必背公式大全【代数基本公式】1. 二次方程的根公式:若二次方程ax²+bx+c=0的判别式Δ=b²-4ac≥0,则它的根公式为:x₁=(-b+√Δ)/2a,x₂=(-b-√Δ)/2a。

2. 四则运算公式:(a+b)²=a²+2ab+b²,(a-b)²=a²-2ab+b²,(a+b)(a-b)=a²-b²。

3. 余弦定理:a²=b²+c²-2bc·cosA,b²=a²+c²-2ac·cosB,c²=a²+b²-2ab·cosC。

4. 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R为三角形外接圆半径)。

5.二项式定理:(a+b)ⁿ=Cⁿ₀aⁿb⁰+Cⁿ₁aⁿ⁻¹b+Cⁿ₂aⁿ⁻²b²+……+Cⁿₙa⁰bⁿ。

【平面几何公式】1.两点间距离公式:AB=√[(x₂-x₁)²+(y₂-y₁)²]。

2. 直线斜率公式:k=tgθ=∆y/∆x=(y₂-y₁)/(x₂-x₁)。

3.两条直线垂直公式:k₁k₂=-1,其中k₁和k₂分别为两条直线的斜率。

4.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点A(x₀,y₀)到直线Ax+By+C=0的距离为d=,(Ax₀+By₀+C)/√(A²+B²)。

【解析几何公式】1. 点乘公式:a·b=,a,b,cosθ,其中a=(x₁,y₁)和b=(x₂,y₂)。

2.向量模长公式:,a,=√(x²+y²)。

3. 向量夹角公式:cosθ=(a·b)/(,a,b,),其中a和b为向量。

【三角函数公式】1. 正弦函数基本关系:sin²θ+cos²θ=12. 余弦函数基本关系:1+tan²θ=sec²θ,1+cot²θ=csc²θ。

高三数学公式归纳大全

高三数学公式归纳大全

数学考试主要考察大家的公式运用情况,所以要想数学考出好成绩,一定要牢牢记住数学公式。

今天老师就给大家总结了整个高中都会用到的数学公式,一共有五十条,大家一定要熟背哦~1 . 适用条件[直线过焦点],必有ecosA=(x-1)/(x+1),其中A为直线与焦点所在轴夹角,是锐角。

x为分离比,必须大于1。

注:上述公式适合一切圆锥曲线。

如果焦点内分(指的是焦点在所截线段上),用该公式;如果外分(焦点在所截线段延长线上),右边为(x+1)/(x-1),其他不变。

2 . 函数的周期性问题(记忆三个)(1)若f(x)=-f(x+k),则T=2k;(2)若f(x)=m/(x+k)(m不为0),则T=2k;(3)若f(x)=f(x+k)+f(x-k),则T=6k。

注意点:a.周期函数,周期必无限b.周期函数未必存在最小周期,如:常数函数。

c.周期函数加周期函数未必是周期函数,如:y=sinxy=sin派x相加不是周期函数。

3 . 关于对称问题(无数人搞不懂的问题)总结如下(1)若在R上(下同)满足:f(a+x)=f(b-x)恒成立,对称轴为x=(a+b)/2(2)函数y=f(a+x)与y=f(b-x)的图像关于x=(b-a)/2对称;(3)若f(a+x)+f(a-x)=2b,则f(x)图像关于(a,b)中心对称4 . 函数奇偶性(1)对于属于R上的奇函数有f(0)=0;(2)对于含参函数,奇函数没有偶次方项,偶函数没有奇次方项(3)奇偶性作用不大,一般用于选择填空5 . 数列爆强定律(1)等差数列中:S奇=na中,例如S13=13a7(13和7为下角标);(2)等差数列中:S(n)、S(2n)-S(n)、S(3n)-S(2n)成等差(3)等比数列中,上述2中各项在公比不为负一时成等比,在q=-1时,未必成立(4)等比数列爆强公式:S(n+m)=S(m)+q²mS(n)可以迅速求q6 . 数列的终极利器,特征根方程首先介绍公式:对于an+1=pan+q(n+1为下角标,n为下角标),a1已知,那么特征根x=q/(1-p),则数列通项公式为an=(a1-x)p²(n-1)+x,这是一阶特征根方程的运用。

高中必背88个数学公式

高中必背88个数学公式

高中必背88个数学公式1.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平方。

2. 余弦定理:在任意三角形中,一个角的余弦等于与该角相对的边的平方和减去另外两条边的平方的差再除以两倍的另一条边与该角相对的角的正弦的乘积。

3. 正弦定理:在任意三角形中,一个角的正弦等于与该角相对的边长和另外两条边长的比例的乘积。

4. 长方形面积公式: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

5. 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底边长乘以高。

6. 梯形面积公式:梯形的面积等于上底加下底乘以高再除以二。

7. 三角形面积公式:三角形面积等于底边长乘以高再除以二。

8. 圆面积公式:圆的面积等于圆周率乘以半径的平方。

9. 圆周长公式:圆的周长等于直径乘以圆周率。

10. 球体表面积公式:球体的表面积等于四倍的圆面积。

11. 球体体积公式:球体的体积等于四分之三的圆面积乘以半径的立方。

12. 一次函数方程: y = kx + b。

13. 二次函数方程: y = ax² + bx + c。

14.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an = a1 + (n - 1)d,其中a1为首项,d为公差,an为第n项。

15.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Sn = n(a1 + an)/2,其中a1为首项,an为第n项,n为项数。

16. 等比数列通项公式:an = a1 × qⁿ⁻¹,其中a1为首项,q为公比,n为项数。

17.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 Sn = a1(1 - qⁿ)/1 - q,其中a1为首项,q为公比,n为项数。

18. 三角函数正弦的定义:在直角三角形中,任意一锐角的正弦是指这个角的对边与这个角所在的斜边的比值。

19. 三角函数余弦的定义:在直角三角形中,任意一锐角的余弦是指这个角的邻边与这个角所在的斜边的比值。

20. 三角函数正切的定义:在直角三角形中,任意一锐角的正切是指这个角的对边与这个角的邻边的比值。

21. 三角函数余切的定义:在直角三角形中,任意一锐角的余切是指这个角的邻边与这个角的对边的比值。

高中数学必背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必背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必背公式大全1. 二次函数的标准形式:y = ax² + bx + c2. 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sin(A±B)=sinAcosB±cosAsinB3. 余弦定理:a² = b² + c² - 2bc cosA4. 正弦定理:a/sinA = b/sinB = c/sinC5. 相似三角形的定义:两个三角形的相应角相等,且相应边成比例,则称两个三角形相似。

6. 三角形面积公式:S=1/2ab sinC7. 勾股定理:a² + b² = c²8. 平面向量的定义:平面向量是指在平面上的有向线段,它由起点和终点确定,其长度和方向确定。

9. 向量的加法:a+b=b+a10. 向量的减法:a-b=b-a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总结1、二次函数的标准方程:y=ax^2+bx+c2、三角函数的基本公式:sinA=a/c,cosA=b/c,tanA=a/b3、勾股定理:a^2+b^2=c^24、直角三角形面积公式:S=1/2ab5、椭圆面积公式:S=πab6、圆的面积公式:S=πr^27、梯形面积公式:S=1/2(a+b)h8、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S=ab9、正方形面积公式:S=a^210、圆柱体体积公式:V=πr^2h探索澳洲金融数学,展开你的金融数学之旅澳洲金融数学是一门涉及金融统计学、投资分析和金融工程的综合性学科。

它侧重于金融市场、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中经济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知识的结合。

本文将为您提供了解更多澳洲金融数学的指南,帮助您开启探索之旅。

一、澳洲金融数学的定义澳洲金融数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金融统计学、投资分析和金融工程等领域。

它涉及金融市场、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相关的经济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知识。

二、澳洲金融数学的内容澳洲金融数学的内容包括:金融数学基础、金融数学模型、金融产品定价、金融风险管理、金融统计学、金融工程、投资管理、金融市场分析等。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最整理新版)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最整理新版)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最整理新版)一、代数1. 一元一次方程:ax + b = 0,其中a ≠ 0。

解为 x = b/a。

2. 一元二次方程:ax^2 + bx + c = 0,其中a ≠ 0。

解为 x =[b ± sqrt(b^2 4ac)] / 2a。

3. 一元三次方程:ax^3 + bx^2 + cx + d = 0,其中a ≠ 0。

解为x = [b ± sqrt(b^2 3ac)] / 3a。

4. 一元四次方程:ax^4 + bx^3 + cx^2 + dx + e = 0,其中 a≠ 0。

解为x = [b ± sqrt(b^2 4ac)] / 2a。

5. 分式方程:分子和分母均为多项式。

解法为将方程两边乘以分母的乘积,得到一个等价的整式方程,然后求解。

6. 二元一次方程组:由两个一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

解法为消元法或代入法。

7. 二元二次方程组:由两个一元二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

解法为消元法或代入法。

8. 三元一次方程组:由三个一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

解法为消元法或代入法。

9. 等差数列:首项为 a1,公差为 d。

第 n 项为 an = a1 + (n 1)d。

前 n 项和为 Sn = n/2(a1 + an)。

10. 等比数列:首项为 a1,公比为 q。

第 n 项为 an = a1q^(n 1)。

前 n 项和为 Sn = a1 (1 q^n) / (1 q),其中q ≠ 1。

二、几何1. 平面几何(1)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直线方程为 y = mx + b,其中m 是斜率,b 是截距。

(2)圆:圆心为 (a, b),半径为 r。

圆的方程为 (x a)^2 +(y b)^2 = r^2。

(3)椭圆:中心为 (a, b),长轴为 2a,短轴为 2b。

椭圆的方程为 (x a)^2 / a^2 + (y b)^2 / b^2 = 1。

(4)双曲线:中心为 (a, b),实轴为 2a,虚轴为 2b。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最完整版)---学习必备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最完整版)---学习必备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最完整版)---学习必备1.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U x A x C A ∈⇔∉,U x C A x A ∈⇔∉.2.德摩根公式();()U U U U U U C A B C A C B C A B C A C B == .3.包含关系A B A A B B =⇔= U U A B C B C A ⇔⊆⇔⊆U A C B ⇔=Φ U C A B R ⇔=4.容斥原理()()card A B cardA cardB card A B =+-()()card A B C cardA cardB cardC card A B =++-()()()()card A B card B C card C A card A B C ---+ .5.集合12{,,,}n a a a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 –1个;非空的真子集有2n –2个.6.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1)一般式2()(0)f x ax bx c a =++≠; (2)顶点式2()()(0)f x a x h k a =-+≠; (3)零点式12()()()(0)f x a x x x x a =--≠. 7.解连不等式()N f x M <<常有以下转化形式()N f x M <<⇔[()][()]0f x M f x N --<⇔|()|22M N M Nf x +--<⇔()0()f x N M f x ->- ⇔11()f x N M N>--.8.方程0)(=x f 在),(21k k 上有且只有一个实根,与0)()(21<k f k f 不等价,前者是后者的一个必要而不是充分条件.特别地, 方程)0(02≠=++a c bx ax 有且只有一个实根在),(21k k 内,等价于0)()(21<k f k f ,或0)(1=k f 且22211k k a b k +<-<,或0)(2=k f 且22122k abk k <-<+.9.闭区间上的二次函数的最值二次函数)0()(2≠++=a c bx ax x f 在闭区间[]q p ,上的最值只能在abx 2-=处及区间的两端点处取得,具体如下:(1)当a>0时,若[]q p a bx ,2∈-=,则{}min max max ()(),()(),()2b f x f f x f p f q a=-=; []q p abx ,2∉-=,{}max max ()(),()f x f p f q =,{}min min ()(),()f x f p f q =. (2)当a<0时,若[]q p a b x ,2∈-=,则{}min ()min (),()f x f p f q =,若[]q p a bx ,2∉-=,则{}max ()max (),()f x f p f q =,{}min ()min (),()f x f p f q =.10.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根分布依据:若()()0f m f n <,则方程0)(=x f 在区间(,)m n 内至少有一个实根 . 设q px x x f ++=2)(,则(1)方程0)(=x f 在区间),(+∞m 内有根的充要条件为0)(=m f 或2402p q p m ⎧-≥⎪⎨->⎪⎩;(2)方程0)(=x f 在区间(,)m n 内有根的充要条件为()()0f m f n <或2()0()0402f m f n p q p m n >⎧⎪>⎪⎪⎨-≥⎪⎪<-<⎪⎩或()0()0f m af n =⎧⎨>⎩或()0()0f n af m =⎧⎨>⎩; (3)方程0)(=x f 在区间(,)n -∞内有根的充要条件为()0f m <或2402p q p m ⎧-≥⎪⎨-<⎪⎩ .11.定区间上含参数的二次不等式恒成立的条件依据(1)在给定区间),(+∞-∞的子区间L (形如[]βα,,(]β,∞-,[)+∞,α不同)上含参数的二次不等式(,)0f x t ≥(t 为参数)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min (,)0()f x t x L ≥∉.(2)在给定区间),(+∞-∞的子区间上含参数的二次不等式(,)0f x t ≥(t 为参数)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0()man f x t x L ≤∉.(3)0)(24>++=c bx ax x f 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000a b c ≥⎧⎪≥⎨⎪>⎩或2040a b ac <⎧⎨-<⎩.12.13.常见结论的否定形式14.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15.充要条件(1)充分条件:若p q ⇒,则p 是q 充分条件.(2)必要条件:若q p ⇒,则p 是q 必要条件.(3)充要条件:若p q ⇒,且q p ⇒,则p 是q 充要条件.注:如果甲是乙的充分条件,则乙是甲的必要条件;反之亦然.16.函数的单调性(1)设[]2121,,x x b a x x ≠∈⋅那么[]1212()()()0x x f x f x -->⇔[]b a x f x x x f x f ,)(0)()(2121在⇔>--上是增函数;[]1212()()()0x x f x f x --<⇔[]b a x f x x x f x f ,)(0)()(2121在⇔<--上是减函数.(2)设函数)(x f y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如果0)(>'x f ,则)(x f 为增函数;如果0)(<'x f ,则)(x f 为减函数.17.如果函数)(x f 和)(x g 都是减函数,则在公共定义域内,和函数)()(x g x f +也是减函数; 如果函数)(u f y =和)(x g u =在其对应的定义域上都是减函数,则复合函数)]([x g f y =是增函数.18.奇偶函数的图象特征 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反过来,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奇函数;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19.若函数)(x f y =是偶函数,则)()(a x f a x f --=+;若函数)(a x f y +=是偶函数,则)()(a x f a x f +-=+.20.对于函数)(x f y =(R x ∈),)()(x b f a x f -=+恒成立,则函数)(x f 的对称轴是函数2b a x +=;两个函数)(a x f y +=与)(x b f y -= 的图象关于直线2ba x +=对称. 21.若)()(a x f x f +--=,则函数)(x f y =的图象关于点)0,2(a对称; 若)()(a x f x f +-=,则函数)(x f y =为周期为a 2的周期函数.22.多项式函数110()nn n n P x a x a xa --=+++ 的奇偶性多项式函数()P x 是奇函数⇔()P x 的偶次项(即奇数项)的系数全为零. 多项式函数()P x 是偶函数⇔()P x 的奇次项(即偶数项)的系数全为零. 23.函数()y f x =的图象的对称性(1)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x a =对称()()f a x f a x ⇔+=-(2)()f a x f x ⇔-=.(2)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2a bx +=对称()()f a mx f b mx ⇔+=-()()f a b mx f mx ⇔+-=.24.两个函数图象的对称性(1)函数()y f x =与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0x =(即y 轴)对称. (2)函数()y f mx a =-与函数()y f b mx =-的图象关于直线2a bx m+=对称. (3)函数)(x f y =和)(1x fy -=的图象关于直线y=x 对称.25.若将函数)(x f y =的图象右移a 、上移b 个单位,得到函数b a x f y +-=)(的图象;若将曲线0),(=y x f 的图象右移a 、上移b 个单位,得到曲线0),(=--b y a x f 的图象.26.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关系a b f b a f =⇔=-)()(1.27.若函数)(b kx f y +=存在反函数,则其反函数为])([11b x f ky -=-,并不是)([1b kx f y +=-,而函数)([1b kx f y +=-是])([1b x f ky -=的反函数.28.几个常见的函数方程(1)正比例函数()f x cx =,()()(),(1)f x y f x f y f c +=+=.(2)指数函数()xf x a =,()()(),(1)0f x y f x f y f a +==≠.(3)对数函数()log a f x x =,()()(),()1(0,1)f xy f x f y f a a a =+=>≠. (4)幂函数()f x x α=,'()()(),(1)f xy f x f y f α==.(5)余弦函数()cos f x x =,正弦函数()sin g x x =,()()()()()f x y f x f y g x g y -=+,()(0)1,lim1x g x f x→==. 29.几个函数方程的周期(约定a>0)(1))()(a x f x f +=,则)(x f 的周期T=a ; (2)0)()(=+=a x f x f ,或)0)(()(1)(≠=+x f x f a x f , 或1()()f x a f x +=-(()0)f x ≠,或[]1(),(()0,1)2f x a f x =+∈,则)(x f 的周期T=2a ;(3))0)(()(11)(≠+-=x f a x f x f ,则)(x f 的周期T=3a ;(4))()(1)()()(212121x f x f x f x f x x f -+=+且1212()1(()()1,0||2)f a f x f x x x a =⋅≠<-<,则)(x f 的周期T=4a ;(5)()()(2)(3)(4)f x f x a f x a f x a f x a +++++++()()(2)(3)(4)f x f x a f x a f x a f x a =++++,则)(x f 的周期T=5a ;(6))()()(a x f x f a x f +-=+,则)(x f 的周期T=6a. 30.分数指数幂(1)m na=0,,a m n N *>∈,且1n >).(2)1m nm naa-=(0,,a m n N *>∈,且1n >).31.根式的性质 (1)na =.(2)当na =; 当n,0||,0a a a a a ≥⎧==⎨-<⎩.32.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1) (0,,)rsr sa a aa r s Q +⋅=>∈.(2) ()(0,,)r srsa a a r s Q =>∈. (3)()(0,0,)r r rab a b a b r Q =>>∈.注: 若a >0,p 是一个无理数,则a p表示一个确定的实数.上述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对于无理数指数幂都适用.33.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式log b a N b a N =⇔=(0,1,0)a a N >≠>.34.对数的换底公式log log log m a m NN a=(0a >,且1a ≠,0m >,且1m ≠, 0N >).推论 log log m na a nb b m=(0a >,且1a >,,0m n >,且1m ≠,1n ≠, 0N >). 35.对数的四则运算法则若a >0,a ≠1,M >0,N >0,则(1)log ()log log a a a MN M N =+; (2) log log log aa a MM N N=-; (3)log log ()na a M n M n R =∈.36.设函数)0)((log )(2≠++=a c bx ax x f m ,记ac b 42-=∆.若)(x f 的定义域为R ,则0>a ,且0<∆;若)(x f 的值域为R ,则0>a ,且0≥∆.对于0=a 的情形,需要单独检验.37. 对数换底不等式及其推广若0a >,0b >,0x >,1x a ≠,则函数log ()ax y bx =(1)当a b >时,在1(0,)a 和1(,)a +∞上log ()ax y bx =为增函数., (2)当a b <时,在1(0,)a 和1(,)a+∞上l o g ()ax y bx=为减函数. 推论:设1n m >>,0p >,0a >,且1a ≠,则 (1)log ()log m p m n p n ++<. (2)2log log log 2a a a m nm n +<. 38. 平均增长率的问题如果原来产值的基础数为N ,平均增长率为p ,则对于时间x 的总产值y ,有(1)xy N p =+. 39.数列的同项公式与前n 项的和的关系11,1,2n n n s n a s s n -=⎧=⎨-≥⎩( 数列{}n a 的前n 项的和为12n n s a a a =+++ ).40.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11(1)()n a a n d dn a d n N =+-=+-∈;其前n 项和公式为1()2n n n a a s +=1(1)2n n na d -=+ 211()22d n a d n =+-. 41.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1*11()n nn a a a q q n N q-==⋅∈; 其前n 项的和公式为11(1),11,1n n a q q s q na q ⎧-≠⎪=-⎨⎪=⎩或11,11,1n n a a qq q s na q -⎧≠⎪-=⎨⎪=⎩.42.等比差数列{}n a :11,(0)n n a qa d a b q +=+=≠的通项公式为1(1),1(),11n n n b n d q a bq d b q d q q -+-=⎧⎪=+--⎨≠⎪-⎩;其前n 项和公式为(1),(1)1(),(1)111n n nb n n d q s d q db n q q q q +-=⎧⎪=-⎨-+≠⎪---⎩. 43.分期付款(按揭贷款)每次还款(1)(1)1nnab b x b +=+-元(贷款a 元,n 次还清,每期利率为b ). 44.常见三角不等式 (1)若(0,)2x π∈,则sin tan x x x <<.(2) 若(0,)2x π∈,则1sin cos x x <+≤(3) |sin ||cos |1x x +≥. 45.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22sin cos 1θθ+=,tan θ=θθcos sin ,tan 1cot θθ⋅=. 46.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212(1)sin ,sin()2(1)s ,nn n co απαα-⎧-⎪+=⎨⎪-⎩212(1)s ,s()2(1)sin ,nn co n co απαα+⎧-⎪+=⎨⎪-⎩47.和角与差角公式 s i n ()s i n c o s c o s sαβαβαβ±=±; c o s ()c o sc o ss i n sαβαβαβ±= ;tan tan tan()1tan tan αβαβαβ±±=.22sin()sin()sin sin αβαβαβ+-=-(平方正弦公式); 22cos()cos()cos sin αβαβαβ+-=-.sin cos a b αα+=)αϕ+(辅助角ϕ所在象限由点(,)a b 的象限决定,tan baϕ=). 48.二倍角公式sin 2sin cos ααα=.2222cos 2cos sin 2cos 112sin ααααα=-=-=-.22tan tan 21tan ααα=-.49. 三倍角公式3sin 33sin 4sin 4sin sin()sin()33ππθθθθθθ=-=-+.3cos34cos 3cos 4cos cos()cos()33ππθθθθθθ=-=-+.323tan tan tan 3tan tan()tan()13tan 33θθππθθθθθ-==-+-. 50.三角函数的周期公式函数sin()y x ωϕ=+,x ∈R 及函数cos()y x ωϕ=+,x ∈R(A,ω,ϕ为常数,且A ≠0,ω>0)的周期2T πω=;函数tan()y x ωϕ=+,,2x k k Z ππ≠+∈(A,ω,ϕ为常数,且A ≠0,ω>0)的周期T πω=. 51.正弦定理2sin sin sin a b cR A B C===. 52.余弦定理2222cos a b c bc A =+-; 2222cos b c a ca B =+-; 2222cos c a b ab C =+-.53.面积定理(1)111222a b c S ah bh ch ===(a b c h h h 、、分别表示a 、b 、c 边上的高). (2)111sin sin sin 222S ab C bc A ca B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最完整版)---学习必备 (3)OABS ∆= 54.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在△ABC 中,有()A B C C A B ππ++=⇔=-+222C A Bπ+⇔=-222()C A B π⇔=-+. 55. 简单的三角方程的通解sin (1)arcsin (,||1)kx a x k a k Z a π=⇔=+-∈≤. s 2arccos (,||1)co x a x k a k Z a π=⇔=±∈≤.tan arctan (,)x a x k a k Z a R π=⇒=+∈∈.特别地,有sin sin (1)()k k k Z αβαπβ=⇔=+-∈.s cos 2()co k k Z αβαπβ=⇔=±∈.tan tan ()k k Z αβαπβ=⇒=+∈.56.最简单的三角不等式及其解集sin (||1)(2arcsin ,2arcsin ),x a a x k a k a k Z πππ>≤⇔∈++-∈.sin (||1)(2arcsin ,2arcsin ),x a a x k a k a k Z πππ<≤⇔∈--+∈.cos (||1)(2arccos ,2arccos ),x a a x k a k a k Z ππ>≤⇔∈-+∈. cos (||1)(2arccos ,22arccos ),x a a x k a k a k Z πππ<≤⇔∈++-∈. tan ()(arctan ,),2x a a R x k a k k Z πππ>∈⇒∈++∈.tan ()(,arctan ),2x a a R x k k a k Z πππ<∈⇒∈-+∈.57.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 设λ、μ为实数,那么(1) 结合律:λ(μa)=(λμ)a; (2)第一分配律:(λ+μ)a=λa+μa; (3)第二分配律:λ(a+b)=λa+λb. 58.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律: (1) a ·b= b ·a (交换律); (2)(λa )·b= λ(a ·b )=λa ·b= a ·(λb ); (3)(a +b )·c= a ·c +b ·c. 59.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如果e 1、e 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有且只有一对实数λ1、λ2,使得a=λ1e 1+λ2e 2.不共线的向量e 1、e 2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 60.向量平行的坐标表示设a=11(,)x y ,b=22(,)x y ,且b ≠0,则a b(b ≠0)12210x y x y ⇔-=. 53. a 与b 的数量积(或内积) a ·b=|a ||b|cos θ. 61. a ·b 的几何意义数量积a ·b 等于a 的长度|a|与b 在a 的方向上的投影|b|cos θ的乘积. 62.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1)设a=11(,)x y ,b=22(,)x y ,则a+b=1212(,)x x y y ++. (2)设a=11(,)x y ,b=22(,)x y ,则a-b=1212(,)x x y y --.(3)设A 11(,)x y ,B 22(,)x y ,则2121(,)AB OB OA x x y y =-=--.(4)设a=(,),x y R λ∈,则λa=(,)x y λλ.(5)设a=11(,)x y ,b=22(,)x y ,则a ·b=1212()x x y y +. 63.两向量的夹角公式cos θ=(a =11(,)x y ,b=22(,)x y ).64.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A B d=||AB ==(A 11(,)x y ,B 22(,)x y ).65.向量的平行与垂直设a=11(,)x y ,b=22(,)x y ,且b ≠0,则 A||b ⇔b=λa 12210x y x y ⇔-=. a ⊥b(a ≠0)⇔a ·b=012120x x y y ⇔+=. 66.线段的定比分公式设111(,)P x y ,222(,)P x y ,(,)P x y 是线段12PP的分点,λ是实数,且12PP PP λ=,则 121211x x x y y y λλλλ+⎧=⎪⎪+⎨+⎪=⎪+⎩⇔121OP OP OP λλ+=+ ⇔12(1)OP tOP t OP =+- (11t λ=+). 67.三角形的重心坐标公式△ABC 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11A(x ,y )、22B(x ,y )、33C(x ,y ),则△ABC 的重心的坐标是123123(,)33x x x y y y G ++++.68.点的平移公式''''x x h x x h y y k y y k⎧⎧=+=-⎪⎪⇔⎨⎨=+=-⎪⎪⎩⎩''OP OP PP ⇔=+ . 注:图形F 上的任意一点P(x ,y)在平移后图形'F 上的对应点为'''(,)P x y ,且'PP的坐标为(,)h k .69.“按向量平移”的几个结论(1)点(,)P x y 按向量a=(,)h k 平移后得到点'(,)P x h y k ++.(2) 函数()y f x =的图象C 按向量a=(,)h k 平移后得到图象'C ,则'C 的函数解析式为()y f x h k =-+.(3) 图象'C 按向量a=(,)h k 平移后得到图象C ,若C 的解析式()y f x =,则'C 的函数解析式为()y f x h k =+-.(4)曲线C :(,)0f x y =按向量a=(,)h k 平移后得到图象'C ,则'C 的方程为(,)0f x h y k --=.(5) 向量m=(,)x y 按向量a=(,)h k 平移后得到的向量仍然为m=(,)x y . 70. 三角形五“心”向量形式的充要条件设O 为ABC ∆所在平面上一点,角,,A B C 所对边长分别为,,a b c ,则(1)O 为ABC ∆的外心222OA OB OC ⇔== .(2)O 为ABC ∆的重心0OA OB OC ⇔++=.(3)O 为ABC ∆的垂心OA OB OB OC OC OA ⇔⋅=⋅=⋅. (4)O 为ABC ∆的内心0aOA bOB cOC ⇔++=. (5)O 为ABC ∆的A ∠的旁心aOA bOB cOC ⇔=+.71.常用不等式:(1),a b R ∈⇒222a b ab +≥(当且仅当a =b 时取“=”号).(2),a b R +∈⇒2a b+≥(当且仅当a =b 时取“=”号). (3)3333(0,0,0).a b c abc a b c ++≥>>> (4)柯西不等式22222()()(),,,,.a b c d ac bd a b c d R ++≥+∈(5)b a b a b a +≤+≤-. 72.极值定理已知y x ,都是正数,则有(1)若积xy 是定值p ,则当y x =时和y x +有最小值p 2; (2)若和y x +是定值s ,则当y x =时积xy 有最大值241s . 推广 已知R y x ∈,,则有xy y x y x 2)()(22+-=+ (1)若积xy 是定值,则当||y x -最大时,||y x +最大; 当||y x -最小时,||y x +最小.(2)若和||y x +是定值,则当||y x -最大时, ||xy 最小; 当||y x -最小时, ||xy 最大.73.一元二次不等式20(0)ax bx c ++><或2(0,40)a b ac ≠∆=->,如果a 与2ax bx c ++同号,则其解集在两根之外;如果a 与2ax bx c ++异号,则其解集在两根之间.简言之:同号两根之外,异号两根之间.121212()()0()x x x x x x x x x <<⇔--<<; 121212,()()0()x x x x x x x x x x <>⇔--><或.74.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当a> 0时,有22x a x a a x a <⇔<⇔-<<.22x a x a x a >⇔>⇔>或x a <-.75.无理不等式(1()0()0()()f x g x f x g x ≥⎧⎪>⇔≥⎨⎪>⎩.(22()0()0()()0()0()[()]f x f x g x g x g x f x g x ≥⎧≥⎧⎪>⇔≥⎨⎨<⎩⎪>⎩或.(32()0()()0()[()]f x g x g x f x g x ≥⎧⎪<⇔>⎨⎪<⎩.76.指数不等式与对数不等式 (1)当1a >时,()()()()f x g x a a f x g x >⇔>;()0log ()log ()()0()()a a f x f x g x g x f x g x >⎧⎪>⇔>⎨⎪>⎩.(2)当01a <<时,()()()()f x g x a a f x g x >⇔<;()0log ()log ()()0()()a a f x f x g x g x f x g x >⎧⎪>⇔>⎨⎪<⎩77.斜率公式2121y y k x x -=-(111(,)P x y 、222(,)P x y ).78.直线的五种方程(1)点斜式 11()y y k x x -=- (直线l 过点111(,)P x y ,且斜率为k ). (2)斜截式 y kx b =+(b 为直线l 在y 轴上的截距).(3)两点式112121y y x x y y x x --=--(12y y ≠)(111(,)P x y 、222(,)P x y (12x x ≠)).(4)截距式1x ya b+=(a b 、分别为直线的横、纵截距,0a b ≠、) (5)一般式 0Ax By C ++=(其中A 、B 不同时为0). 79.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1)若111:l y k x b =+,222:l y k x b =+ ①121212||,l l k k b b ⇔=≠; ②12121l l k k ⊥⇔=-.(2)若1111:0l A x B y C ++=,2222:0l A x B y C ++=,且A 1、A 2、B 1、B 2都不为零, ①11112222||A B C l l A B C ⇔=≠; ②1212120l l A A B B ⊥⇔+=; 80.夹角公式 (1)2121tan ||1k k k k α-=+.(111:l y k x b =+,222:l y k x b =+,121k k ≠-) (2)12211212tan ||A B A B A A B B α-=+.(1111:0l A x B y C ++=,2222:0l A x B y C ++=,12120A A B B +≠). 直线12l l ⊥时,直线l 1与l 2的夹角是2π. 81. 1l 到2l 的角公式 (1)2121tan 1k k k k α-=+.(111:l y k x b =+,222:l y k x b =+,121k k ≠-) (2)12211212tan A B A B A A B B α-=+.(1111:0l A x B y C ++=,2222:0l A x B y C ++=,12120A A B B +≠). 直线12l l ⊥时,直线l 1到l 2的角是2π. 82.四种常用直线系方程(1)定点直线系方程:经过定点000(,)P x y 的直线系方程为00()y y k x x -=-(除直线0x x =),其中k 是待定的系数; 经过定点000(,)P x y 的直线系方程为00()()0A x x B y y -+-=,其中,A B 是待定的系数.(2)共点直线系方程:经过两直线1111:0l A x B y C ++=,2222:0l A x B y C ++=的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111222()()0A x B y C A x B y C λ+++++=(除2l ),其中λ是待定的系数.(3)平行直线系方程:直线y kx b =+中当斜率k 一定而b 变动时,表示平行直线系方程.与直线0Ax By C ++=平行的直线系方程是0Ax By λ++=(0λ≠),λ是参变量.(4)垂直直线系方程:与直线0Ax By C ++= (A ≠0,B ≠0)垂直的直线系方程是0Bx Ay λ-+=,λ是参变量.83.点到直线的距离d =(点00(,)P x y ,直线l :0Ax By C ++=).84. 0Ax By C ++>或0<所表示的平面区域设直线:0l Ax By C ++=,则0Ax By C ++>或0<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是:若0B ≠,当B 与Ax By C ++同号时,表示直线l 的上方的区域;当B 与Ax By C ++异号时,表示直线l 的下方的区域.简言之,同号在上,异号在下.若0B =,当A 与Ax By C ++同号时,表示直线l 的右方的区域;当A 与Ax By C ++异号时,表示直线l 的左方的区域. 简言之,同号在右,异号在左.85. 111222()()0A x B y C A x B y C ++++>或0<所表示的平面区域 设曲线111222:()()0C A x B y C A x B y C ++++=(12120A A B B ≠),则111222()()0A x B y C A x B y C ++++>或0<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是: 111222()()0A x B y C A x B y C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上下两部分; 111222()()0A x B y C A x B y C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上下两部分.86. 圆的四种方程(1)圆的标准方程 222()()x a y b r -+-=.(2)圆的一般方程 220x y Dx Ey F ++++=(224D E F +->0).(3)圆的参数方程 cos sin x a r y b r θθ=+⎧⎨=+⎩.(4)圆的直径式方程 1212()()()()0x x x x y y y y --+--=(圆的直径的端点是11(,)A x y 、22(,)B x y ).87. 圆系方程(1)过点11(,)A x y ,22(,)B x y 的圆系方程是1212112112()()()()[()()()()]0x x x x y y y y x x y y y y x x λ--+--+-----=1212()()()()()0x x x x y y y y ax by c λ⇔--+--+++=,其中0ax by c ++=是直线AB 的方程,λ是待定的系数.(2)过直线l :0Ax By C ++=与圆C :220x y Dx Ey F ++++=的交点的圆系方程是22()0x y Dx Ey F Ax By C λ+++++++=,λ是待定的系数.(3) 过圆1C :221110x y D x E y F ++++=与圆2C :222220x y D x E y F ++++=的交点的圆系方程是2222111222()0x y D x E y F x y D x E y F λ+++++++++=,λ是待定的系数.88.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点00(,)P x y 与圆222)()(r b y a x =-+-的位置关系有三种若d =d r >⇔点P 在圆外;d r =⇔点P 在圆上;d r <⇔点P 在圆内.89.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0=++C By Ax 与圆222)()(r b y a x =-+-的位置关系有三种:0<∆⇔⇔>相离r d ; 0=∆⇔⇔=相切r d ;0>∆⇔⇔<相交r d .其中22BA C Bb Aa d +++=.90.两圆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设两圆圆心分别为O 1,O 2,半径分别为r 1,r 2,d O O =21条公切线外离421⇔⇔+>r r d ; 条公切线外切321⇔⇔+=r r d ;条公切线相交22121⇔⇔+<<-r r d r r ; 条公切线内切121⇔⇔-=r r d ; 无公切线内含⇔⇔-<<210r r d .91.圆的切线方程(1)已知圆220x y Dx Ey F ++++=.①若已知切点00(,)x y 在圆上,则切线只有一条,其方程是0000()()022D x xE y y x x y yF ++++++=. 当00(,)x y 圆外时, 0000()()022D x xE y y x x y yF ++++++=表示过两个切点的切点弦方程.②过圆外一点的切线方程可设为00()y y k x x -=-,再利用相切条件求k ,这时必有两条切线,注意不要漏掉平行于y 轴的切线.③斜率为k 的切线方程可设为y kx b =+,再利用相切条件求b ,必有两条切线. (2)已知圆222x y r +=.①过圆上的000(,)P x y 点的切线方程为200x x y y r +=;②斜率为k 的圆的切线方程为y kx =±92.椭圆22221(0)x y a b a b +=>>的参数方程是cos sin x a y b θθ=⎧⎨=⎩.93.椭圆22221(0)x y a b a b +=>>焦半径公式)(21c a x e PF +=,)(22x ca e PF -=.94.椭圆的的内外部(1)点00(,)P x y 在椭圆22221(0)x y a b a b +=>>的内部2200221x y a b ⇔+<.(2)点00(,)P x y 在椭圆22221(0)x y a b a b +=>>的外部2200221x y a b⇔+>.95. 椭圆的切线方程(1)椭圆22221(0)x y a b a b +=>>上一点00(,)P x y 处的切线方程是00221x x y y a b +=.(2)过椭圆22221(0)x y a b a b+=>>外一点00(,)P x y 所引两条切线的切点弦方程是00221x x y ya b+=. (3)椭圆22221(0)x y a b a b+=>>与直线0Ax By C ++=相切的条件是22222A a B b c +=.96.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 -=>>的焦半径公式21|()|a PF e x c =+,22|()|a PF e x c=-.97.双曲线的内外部(1)点00(,)P x y 在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 -=>>的内部2200221x y a b ⇔->.(2)点00(,)P x y 在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 -=>>的外部2200221x y a b⇔-<.98.双曲线的方程与渐近线方程的关系(1)若双曲线方程为12222=-b y a x ⇒渐近线方程:22220x y a b -=⇔x a by ±=.(2)若渐近线方程为x aby ±=⇔0=±b y a x ⇒双曲线可设为λ=-2222b y a x .(3)若双曲线与12222=-b y a x 有公共渐近线,可设为λ=-2222by a x (0>λ,焦点在x 轴上,0<λ,焦点在y 轴上).99. 双曲线的切线方程(1)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 -=>>上一点00(,)P x y 处的切线方程是00221x x y y a b -=.(2)过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外一点00(,)P x y 所引两条切线的切点弦方程是00221x x y ya b-=. (3)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与直线0Ax By C ++=相切的条件是22222A a B b c -=.100. 抛物线px y 22=的焦半径公式 抛物线22(0)y px p =>焦半径02p CF x =+. 过焦点弦长p x x px p x CD ++=+++=212122. 101.抛物线px y 22=上的动点可设为P ),2(2y p y 或或)2,2(2pt pt P P (,)x y ,其中22y px = .102.二次函数2224()24b ac b y ax bx c a x a a-=++=++(0)a ≠的图象是抛物线:(1)顶点坐标为24(,)24b ac b a a --;(2)焦点的坐标为241(,)24b ac b a a -+-;(3)准线方程是2414ac b y a--=. 103.抛物线的内外部(1)点00(,)P x y 在抛物线22(0)y px p =>的内部22(0)y px p ⇔<>. 点00(,)P x y 在抛物线22(0)y px p =>的外部22(0)y px p ⇔>>. (2)点00(,)P x y 在抛物线22(0)y px p =->的内部22(0)y px p ⇔<->. 点00(,)P x y 在抛物线22(0)y px p =->的外部22(0)y px p ⇔>->.(3)点00(,)P x y 在抛物线22(0)x py p =>的内部22(0)x py p ⇔<>. 点00(,)P x y 在抛物线22(0)x py p =>的外部22(0)x py p ⇔>>. (4) 点00(,)P x y 在抛物线22(0)x py p =>的内部22(0)x py p ⇔<>. 点00(,)P x y 在抛物线22(0)x py p =->的外部22(0)x py p ⇔>->. 104. 抛物线的切线方程(1)抛物线px y 22=上一点00(,)P x y 处的切线方程是00()y y p x x =+.(2)过抛物线px y 22=外一点00(,)P x y 所引两条切线的切点弦方程是00()y y p x x =+. (3)抛物线22(0)y px p =>与直线0Ax By C ++=相切的条件是22pB AC =.105.两个常见的曲线系方程(1)过曲线1(,)0f x y =,2(,)0f x y =的交点的曲线系方程是12(,)(,)0f x y f x y λ+=(λ为参数).(2)共焦点的有心圆锥曲线系方程22221x y a k b k +=--,其中22max{,}k a b <.当22min{,}k a b >时,表示椭圆; 当2222min{,}max{,}a b k a b <<时,表示双曲线.106.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的弦长公式 AB =1212|||AB x x y y ==-=-(弦端点A ),(),,(2211y xB y x ,由方程⎩⎨⎧=+=0)y ,x (F b kx y 消去y 得到02=++c bx ax ,0∆>,α为直线AB 的倾斜角,k 为直线的斜率).107.圆锥曲线的两类对称问题(1)曲线(,)0F x y =关于点00(,)P x y 成中心对称的曲线是00(2-,2)0F x x y y -=. (2)曲线(,)0F x y =关于直线0Ax By C ++=成轴对称的曲线是22222()2()(,)0A Ax By C B Ax By C F x y A B A B++++--=++. 108.“四线”一方程对于一般的二次曲线220Ax Bxy Cy Dx Ey F +++++=,用0x x 代2x ,用0y y 代2y ,用002x y xy +代xy ,用02x x +代x ,用02y y +代y 即得方程 0000000222x y xy x x y yAx x B Cy y D E F ++++⋅++⋅+⋅+=,曲线的切线,切点弦,中点弦,弦中点方程均是此方程得到.109.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平行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判定共面二直线无交点;(2)转化为二直线同与第三条直线平行; (3)转化为线面平行; (4)转化为线面垂直; (5)转化为面面平行.110.证明直线与平面的平行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直线与平面无公共点; (2)转化为线线平行; (3)转化为面面平行.111.证明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判定二平面无公共点; (2)转化为线面平行; (3)转化为线面垂直.112.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垂直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相交垂直; (2)转化为线面垂直;(3)转化为线与另一线的射影垂直; (4)转化为线与形成射影的斜线垂直. 113.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任一直线垂直; (2)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相交二直线垂直; (3)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的一条垂线平行; (4)转化为该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行平面; (5)转化为该直线与两个垂直平面的交线垂直. 114.证明平面与平面的垂直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判断二面角是直二面角; (2)转化为线面垂直.115.空间向量的加法与数乘向量运算的运算律 (1)加法交换律:a +b=b +a .(2)加法结合律:(a +b)+c=a +(b +c). (3)数乘分配律:λ(a +b)=λa +λb .116.平面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向空间的推广始点相同且不在同一个平面内的三个向量之和,等于以这三个向量为棱的平行六面体的以公共始点为始点的对角线所表示的向量.117.共线向量定理对空间任意两个向量a 、b(b ≠0 ),a ∥b ⇔存在实数λ使a=λb .P A B 、、三点共线⇔||AP AB ⇔AP t AB = ⇔(1)OP t OA tOB =-+. ||AB CD ⇔AB 、CD共线且AB CD 、不共线⇔AB tCD = 且AB CD 、不共线.118.共面向量定理向量p 与两个不共线的向量a 、b 共面的⇔存在实数对,x y ,使p ax by =+.推论 空间一点P 位于平面MAB 内的⇔存在有序实数对,x y ,使MP xMA yMB =+, 或对空间任一定点O ,有序实数对,x y ,使OP OM xMA yMB =++.119.对空间任一点O 和不共线的三点A 、B 、C ,满足OP xOA yOB zOC =++(x y z k ++=),则当1k =时,对于空间任一点O ,总有P 、A 、B 、C 四点共面;当1k ≠时,若O ∈平面ABC ,则P 、A 、B 、C 四点共面;若O ∉平面ABC ,则P 、A 、B 、C 四点不共面.C A B 、、、D 四点共面⇔AD 与AB 、AC共面⇔AD xAB y AC =+ ⇔ (1)OD x y OA xOB yOC =--++(O ∉平面ABC ).120.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如果三个向量a 、b 、c 不共面,那么对空间任一向量p ,存在一个唯一的有序实数组x ,y ,z ,使p =xa +yb +zc .推论 设O 、A 、B 、C 是不共面的四点,则对空间任一点P ,都存在唯一的三个有序实数x ,y ,z ,使OP xOA yOB zOC =++ .121.射影公式已知向量AB=a 和轴l ,e 是l 上与l 同方向的单位向量.作A 点在l 上的射影'A ,作B 点在l 上的射影'B ,则''||cos A B AB =〈a ,e 〉=a ·e122.向量的直角坐标运算设a =123(,,)a a a ,b =123(,,)b b b 则 (1)a +b =112233(,,)a b a b a b +++; (2)a -b =112233(,,)a b a b a b ---; (3)λa =123(,,)a a a λλλ (λ∈R); (4)a ·b =112233a b a b a b ++; 123.设A 111(,,)x y z ,B 222(,,)x y z ,则AB OB OA =-= 212121(,,)x x y y z z ---.124.空间的线线平行或垂直设111(,,)a x y z =r ,222(,,)b x y z =r,则a b r r P ⇔(0)a b b λ=≠r r r r ⇔121212x x y y z zλλλ=⎧⎪=⎨⎪=⎩;a b ⊥r r ⇔0a b ⋅=r r⇔1212120x x y y z z ++=.125.夹角公式设a =123(,,)a a a ,b =123(,,)b b b ,则cos 〈a ,b 〉.推论 2222222112233123123()()()a b a b a b a a a b b b ++≤++++,此即三维柯西不等式. 126. 四面体的对棱所成的角四面体ABCD 中, AC 与BD 所成的角为θ,则2222|()()|cos 2AB CD BC DA AC BDθ+-+=⋅. 127.异面直线所成角cos |cos ,|a b θ=r r=||||||a b a b ⋅=⋅r r r r(其中θ(090θ<≤oo)为异面直线a b ,所成角,,a b r r分别表示异面直线a b ,的方向向量)128.直线AB 与平面所成角sin ||||AB m arc AB m β⋅=(m为平面α的法向量). 129.若ABC ∆所在平面若β与过若AB 的平面α成的角θ,另两边AC ,BC 与平面α成的角分别是1θ、2θ,A B 、为ABC ∆的两个内角,则2222212sin sin (sin sin )sin A B θθθ+=+.特别地,当90ACB ∠=时,有22212sin sin sin θθθ+=.130.若ABC ∆所在平面若β与过若AB 的平面α成的角θ,另两边AC ,BC 与平面α成的角分别是1θ、2θ,''A B 、为ABO ∆的两个内角,则222'2'212tan tan (sin sin )tan A B θθθ+=+.特别地,当90AOB ∠=时,有22212sin sin sin θθθ+=.131.二面角l αβ--的平面角cos ||||m n arc m n θ⋅= 或cos ||||m narc m n π⋅-(m ,n 为平面α,β的法向量).132.三余弦定理设AC 是α内的任一条直线,且BC ⊥AC ,垂足为C ,又设AO 与AB 所成的角为1θ,AB 与AC 所成的角为2θ,AO 与AC 所成的角为θ.则12cos cos cos θθθ=.133. 三射线定理若夹在平面角为ϕ的二面角间的线段与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所成的角是1θ,2θ,与二面角的棱所成的角是θ,则有22221212sin sin sin sin 2sin sin cos ϕθθθθθϕ=+- ;1212||180()θθϕθθ-≤≤-+ (当且仅当90θ= 时等号成立).134.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若A 111(,,)x y z ,B 222(,,)x y z ,则,A B d =||AB = =135.点Q 到直线l 距离h =(点P 在直线l 上,直线l 的方向向量a=PA ,向量b=PQ ).136.异面直线间的距离||||CD n d n ⋅=(12,l l 是两异面直线,其公垂向量为n ,C D 、分别是12,l l 上任一点,d 为12,l l 间的距离).137.点B 到平面α的距离||||AB n d n ⋅= (n 为平面α的法向量,AB 是经过面α的一条斜线,A α∈). 138.异面直线上两点距离公式d =.d =d =('E AA F ϕ=--).(两条异面直线a 、b 所成的角为θ,其公垂线段'AA 的长度为h.在直线a 、b 上分别取两点E 、F ,'A E m =,AF n =,EF d =).139.三个向量和的平方公式2222()222a b c a b c a b b c c a ++=+++⋅+⋅+⋅2222||||cos ,2||||cos ,2||||cos ,a b c a b a b b c b c c a c a =+++⋅+⋅+⋅140. 长度为l 的线段在三条两两互相垂直的直线上的射影长分别为123l l l 、、,夹角分别为123θθθ、、,则有2222123l l l l =++222123cos cos cos 1θθθ⇔++=222123sin sin sin 2θθθ⇔++=.(立体几何中长方体对角线长的公式是其特例).141. 面积射影定理'cos S S θ=. (平面多边形及其射影的面积分别是S 、'S ,它们所在平面所成锐二面角的为θ). 142. 斜棱柱的直截面已知斜棱柱的侧棱长是l ,侧面积和体积分别是S 斜棱柱侧和V 斜棱柱,它的直截面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1c 和1S ,则①1S c l =斜棱柱侧. ②1V S l =斜棱柱.143.作截面的依据三个平面两两相交,有三条交线,则这三条交线交于一点或互相平行. 144.棱锥的平行截面的性质如果棱锥被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所截,那么所得的截面与底面相似,截面面积与底面面积的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棱锥高的平方比(对应角相等,对应边对应成比例的多边形是相似多边形,相似多边形面积的比等于对应边的比的平方);相应小棱锥与小棱锥的侧面积的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棱锥高的平方比.145.欧拉定理(欧拉公式)2V F E +-=(简单多面体的顶点数V 、棱数E 和面数F).(1)E =各面多边形边数和的一半.特别地,若每个面的边数为n 的多边形,则面数F 与棱数E 的关系:12E nF =; (2)若每个顶点引出的棱数为m ,则顶点数V 与棱数E 的关系:12E mV =. 146.球的半径是R ,则 其体积343V R π=, 其表面积24S R π=.147.球的组合体(1)球与长方体的组合体:长方体的外接球的直径是长方体的体对角线长. (2)球与正方体的组合体:正方体的内切球的直径是正方体的棱长, 正方体的棱切球的直径是正方体的面对角线长, 正方体的外接球的直径是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长. (3) 球与正四面体的组合体:棱长为a,. 148.柱体、锥体的体积13V Sh =柱体(S 是柱体的底面积、h 是柱体的高).13V Sh =锥体(S 是锥体的底面积、h 是锥体的高).149.分类计数原理(加法原理)12n N m m m =+++ .150.分步计数原理(乘法原理)12n N m m m =⨯⨯⨯ .151.排列数公式m n A =)1()1(+--m n n n =!!)(m n n -.(n ,m ∈N *,且m n ≤).注:规定1!0=. 152.排列恒等式 (1)1(1)mm n n A n m A -=-+;(2)1mmn n n A A n m-=-; (3)11m m n n A nA --=; (4)11nn nn n n nA A A ++=-; (5)11mmm n n nA A mA -+=+.(6) 1!22!33!!(1)!1n n n +⋅+⋅++⋅=+- . 153.组合数公式m n C=m n m m A A =mm n n n ⨯⨯⨯+-- 21)1()1(=!!!)(m n m n -⋅(n ∈N *,m N ∈,且m n ≤). 154.组合数的两个性质 (1)mn C =mn nC - ; (2) m n C +1-m nC =mn C 1+.注:规定10=n C . 155.组合恒等式(1)11mm n n n m C C m --+=; (2)1m mn n n C C n m-=-;(3)11mm n n n C C m--=; (4)∑=nr r nC0=n 2;(5)1121++++=++++r n rn rr rr rr C C C C C . (6)nnn rn n n n C C C C C 221=++++++ . (7)1425312-+++=+++n n n n n n n C C C C C C .(8)1321232-=++++n nn n n n n nC C C C .(9)rn m rn rm n r m n rm C C C C C C C +-=+++011. (10)nn n n n n n C C C C C 22222120)()()()(=++++ . 156.排列数与组合数的关系m m n n A m C =⋅! .157.单条件排列以下各条的大前提是从n 个元素中取m 个元素的排列. (1)“在位”与“不在位”①某(特)元必在某位有11--m n A 种;②某(特)元不在某位有11---m n mn A A (补集思想)1111---=m n n A A (着眼位置)11111----+=m n m mn A A A (着眼元素)种.(2)紧贴与插空(即相邻与不相邻)①定位紧贴:)(n m k k ≤≤个元在固定位的排列有km k n kk A A --种.②浮动紧贴:n 个元素的全排列把k 个元排在一起的排法有kk k n k n A A 11+-+-种.注:此类问题常用捆绑法;③插空:两组元素分别有k 、h 个(1+≤h k ),把它们合在一起来作全排列,k 个的一组互不能挨近的所有排列数有kh hh A A 1+种.(3)两组元素各相同的插空m 个大球n 个小球排成一列,小球必分开,问有多少种排法?当1+>m n 时,无解;当1+≤m n 时,有n m n nn m C A A 11++=种排法. (4)两组相同元素的排列:两组元素有m 个和n 个,各组元素分别相同的排列数为nn m C +. 158.分配问题(1)(平均分组有归属问题)将相异的m 、n 个物件等分给m 个人,各得n 件,其分配方法数共有mnn nn nn mn nn mn nmn n mn C C C C C N )!()!(22=⋅⋅⋅⋅⋅=-- .(2)(平均分组无归属问题)将相异的m ·n 个物体等分为无记号或无顺序的m 堆,其分配方法数共有mn nn n n n mn n n mn n mn n m mn m C C C C C N )!(!)!(!...22=⋅⋅⋅⋅=--. (3)(非平均分组有归属问题)将相异的) 12m P(P=n +n ++n 个物体分给m 个人,物件必须被分完,分别得到1n ,2n ,…,m n 件,且1n ,2n ,…,m n 这m 个数彼此不相等,则其分配方法数共有!!...!!!! (212)11m n n n n p n p n n n m p m C C C N m m =⋅⋅=-.(4)(非完全平均分组有归属问题)将相异的) 12m P(P=n +n ++n 个物体分给m 个人,物件必须被分完,分别得到1n ,2n ,…,m n 件,且1n ,2n ,…,m n 这m 个数中分别有a 、b 、c 、…个相等,则其分配方法数有!...!!!...211c b a m C C C N m m n n n n p n p ⋅⋅=- 12!!!!...!(!!!...)m p m n n n a b c =.(5)(非平均分组无归属问题)将相异的) 12m P(P=n +n ++n 个物体分为任意的1n ,2n ,…,mn 件无记号的m 堆,且1n ,2n ,…,m n 这m 个数彼此不相等,则其分配方法数有!!...!!21m n n n p N =.(6)(非完全平均分组无归属问题)将相异的) 12m P(P=n +n ++n 个物体分为任意的1n ,2n ,…,m n 件无记号的m 堆,且1n ,2n ,…,m n 这m 个数中分别有a 、b 、c 、…个相等,则其分配方法数有!...)!!(!!...!!21c b a n n n p N m =.(7)(限定分组有归属问题)将相异的p (2m p n n n = 1+++)个物体分给甲、乙、丙,……等m 个人,物体必须被分完,如果指定甲得1n 件,乙得2n 件,丙得3n 件,…时,则无论1n ,2n ,…,m n 等m 个数是否全相异或不全相异其分配方法数恒有!!...!! (212)11m n n n n p n p n n n p C C C N m m =⋅=-.159.“错位问题”及其推广贝努利装错笺问题:信n 封信与n 个信封全部错位的组合数为1111()![(1)]2!3!4!!n f n n n =-+-+- . 推广: n 个元素与n 个位置,其中至少有m 个元素错位的不同组合总数为 1234(,)!(1)!(2)!(3)!(4)!(1)()!(1)()!m m m m ppmm mmf n m n C n C n C n C n C n p C n m =--+---+--+--++--。

高中必背和掌握的数学公式(全)

高中必背和掌握的数学公式(全)

1.元素与集合的关系X∈A⇔X∉C U A X∈C U A⇔X∉A2.德摩根公式C U(A∩B)=C U AUC U B C U(A∪B)=C U A∩C U B3.包含关系A∩B=A⇔A∪B=B⇔A⊆B⇔C U B⊆C U A⇔A∩CU B=φ⇔CU A∪B=R.4.容斥原理card(AUB)=cardA+cardB-card(A∩B)card(AUB∪C)=cardA+cardB+cardC-card(A∩B)-card(A∩B)-card(B∩C)-card(C∩A)+card(A∩B∩C)5.集合{a1,a2,a3…an}的子集个数共有2n个;真子集有2n-1个;非空子集有2n-1个;非空的真子集有2n-2个.6.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1)一般式f(x)=ax2+bx+c(a≠0);(2)顶点式f(x)=a(x-h)2+k(a≠0);(3)零点式f(x)=a(x-x1)(x-x2)(a≠0)7.解连不等式N<f(x)<M.常有以下转化形式N<f(x)<M⇔[f(x)-M][f(x)-N]<0⇔|f(x)-(M+N)/2|<(M-N)/2⇔f(x)-N/M-f(x)>0⇔1/f(x)-N>1/(M-N)8.方程f(x)=0在(k1,k2)上有且只有一个实根,与f(k1)f(k2)<0不等价,前者是后者的一个必要而不是充分条件,方程ax2+bx+C=0(a≠0)有且只有一个实根在(k1,k2)内等价于f(k1)f(k2)<0,或f(k1)=0且k1<-b/2a<(k1+k2)/2,或f(k2)=0且(k1+k2)/2<-b/2a<k29.闭区间上的二次函数的最值二次函数f(x)=ax2+bx+C(a≠0)在闭区间[p,q]上的最值只能在x=-b/2a处及区间的两端点处取得,具体如下:10.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根分布依据:若f(m)f(n)<0,则方程f(x)=0在区间(m,n)内至少有一个实根.+pX+q,则设f(x)=X2(1)方程f(x)=0在区间(m+∞)内有根的充要条件为f(m)=0或p2-4q≥0,-p/2>m;(2)方程f(x)=0在区间(m,n)内有根的充要条件为f(m)f(n)<0或f(m)>0,f(n)>0,p2-4q≥0,m<-p/2<n或f(m)=0,af(n)>0或f(n)=0,af(m)>0;(3)方程f(x)=0在区间(-∞,n)内有根的充要条件为f(m)<0或p2-4q≥0,-p/2<m11.定区间上含参数的二次不等式恒成立的条件依据(1)在给定区间(-∞,+∞)的子区间L(形如[α,β],(-∞,β],[α,+∞)不同)上含参数的二次不等式f(x,t)≥0(t为参数)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0(x∉L).f(x,t)min(2)在给定区间(-∞,+∞)的子区间上含参数的二次不等式f(x,t)≥0(t为参数)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f(x,t)≥0(x∉L).max12.真值表p q非p P或q P且q真真假真真真假假真假假真真真假假假真假假13.常见结论的否定形式原结论反设词原结论反设词是不是至少有一个一个也没有都是不都是至多有一个至少有两个大于不大于至少有n个至多有(n-1)个小于不小于至多有n个至少有(n+1)个对所有X,成立存在某X,不成立P或q¬P且¬q对任何X,不成立存在某X,成立P且q¬P或¬q14.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原命题逆命题若q则p互逆若p则q互否互否否命题逆否命题若非p则非q互逆若非q则非p15.充要条件(1)充分条件:若P⇔q,则P是q充分条件.(2)必要条件:若q⇔P,则P是q必要条件.(3)充要条件:若P⇔q,且q⇔P,则P是q充要条件.注:如果甲是乙的充分条件,则乙是甲的必要条件;反之亦然.16.函数的单调性(1)设X1·X2∈[a,b],X1≠X2那么(X1-X2)[f(X1)-f(X2)]>0⇔[f(X1)-f(X2)]/(X1-X2)>0⇔f(x)在[a,b]上是增函数;(X1-X2)[f(X1)-f(X2)]<0⇔[f(X1)-f(X2)/(X1-X2)<0⇔f(x)在[a,b]上是减函数.(2)设函数y=f(x)在某个区间内可导,如果f’(x)>0,则f(x)为增函数;如果f’(x)<0,则f(x)为减函数.17.如果函数f(x)和g(x)都是减函数,则在公共定义域内,和函数f(x)+g(x)也是减函数,如果函数y=f(u)和u=g(x)在其对应的定义域上都是减函数。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总结必背公式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总结必背公式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总结必背公式1. 代数公式1.1 一次函数公式- 点斜式方程:$y-y_1=m(x-x_1)$- 斜截式方程:$y=mx+c$- 两点式方程:$\frac{y-y_1}{y_2-y_1}=\frac{x-x_1}{x_2-x_1}$1.2 二次函数公式- 一般式方程:$y=ax^2+bx+c$- 顶点式方程:$y=a(x-h)^2+k$- 标准式方程:$y=a(x-p)(x-q)$1.3 等差数列公式- 第n项:$a_n=a_1+(n-1)d$- 前n项和:$S_n=\frac{n}{2}(a_1+a_n)$- 第n项与首项之差:$a_n-a_1=(n-1)d$1.4 等比数列公式- 第n项:$a_n=a_1q^{n-1}$- 前n项和:$S_n=\frac{a_1(q^n-1)}{q-1}$2. 几何公式2.1 圆的公式- 圆的面积公式:$S=\pi r^2$- 圆的周长公式:$C=2\pi r$2.2 三角形公式- 三角形面积公式:$S=\frac{1}{2}ab\sin C$- 三角形周长公式:$C=a+b+c$- 正弦定理:$\frac{a}{\sin A}=\frac{b}{\sin B}=\frac{c}{\sin C}$- 余弦定理:$c^2=a^2+b^2-2ab\cos C$2.3 矩形公式- 矩形面积公式:$S=lw$- 矩形周长公式:$C=2(l+w)$- 矩形对角线长度公式:$d=\sqrt{l^2+w^2}$3. 微积分公式3.1 导数公式- 常数函数导数:$(k)'=0$- 幂函数导数:$(x^n)'=nx^{n-1}$- 指数函数导数:$(a^x)'=a^x\ln a$- 对数函数导数:$(\log_a{x})'=\frac{1}{x\ln a}$- 三角函数导数:$(\sin x)'=\cos x$, $(\cos x)'=-\sin x$, $(\tan x)'=\sec^2 x$3.2 积分公式- 幂函数积分:$\int x^n\ dx=\frac{1}{n+1}x^{n+1}+C$, ($n\neq -1$)- 指数函数积分:$\int e^x\ dx=e^x+C$- 三角函数积分:$\int \sin x\ dx=-\cos x+C$, $\int \cos x\ dx=\sin x+C$以上是部分高中数学公式的总结,希望能帮到你!记得多加练习和积累哦!。

高中必背88个数学公式

高中必背88个数学公式

高中必背88个数学公式数学公式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掌握数学公式是提高数学能力和应对考试的重要手段。

下面是88个高中必背的数学公式,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

1.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d=√((x2-x1)²+(y2-y1)²)2.两点之间的中点公式:((x1+x2)/2,(y1+y2)/2)3.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公式:x = (-b±√(b²-4ac))/2a4.直线的斜率公式:m=(y2-y1)/(x2-x1)5.直线的点斜式公式:y-y1=m(x-x1)6.直线的一般式公式:Ax+By+C=07.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直线的夹角公式:tanθ = ,(m1-m2)/(1+m1m2)8.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d=,Ax+By+C,/√(A²+B²)9. 解三角形的余弦定理:c² = a² + b² - 2abcosC10. 解三角形的正弦定理:a/sinA = b/sinB = c/sinC11.正弦函数的周期:T=2π/ω12. 船头相对于岸的速度:v = vw + vb13.波速公式:v=λf14.频率公式:f=1/T15. 倍角公式:si n2θ = 2sinθcosθ16.三角形内角和公式:A+B+C=180°17.弧长公式:s=rθ18.扇形面积公式:A=1/2r²θ19.圆柱体积公式:V=πr²h20. 圆柱体表面积公式:S = 2πr² + 2πrh21.球体积公式:V=4/3πr³22.球体表面积公式:S=4πr²23.二次函数的顶点公式:(h,k)24.两个集合的交集公式:A∩B25.两个集合的并集公式:A∪B26.两个集合的补集公式:A'=U-A27.两个集合的差集公式:A-B=A∩B'28.同位角公式:∠a°=∠b°29.异位角公式:∠a°+∠b°=180°30.子午线长度公式:s=2πR31.等周角公式:∠A°=∠B°=∠C°=∠D°32.相邻角公式:∠a°+∠b°=180°33.平行线之间的角公式:∠1=∠234.对顶角公式:∠1=∠335.余角公式:∠a°=90°-∠b°36.同行角公式:∠a=∠b37.一个点关于原点的对称点公式:(-x,-y)38. 两圆相交面积公式:A = r²arccos((d²+r²-R²)/(2dr)) +R²arccos((d²+R²-r²)/(2dR)) - √(s(s-d)(s-r)(s-R))39.在方程中求极值的一般方法40.二项式展开公式:(a+b)ⁿ=Cⁿ₀aⁿb⁰+Cⁿ₁aⁿ⁻¹b¹+Cⁿ₂aⁿ⁻²b²+...+Cⁿⁿa⁰bⁿ41. 对数运算公式:(a^x)^y = a^(xy)42. 对数运算公式:log(a^m) = mloga43.指数函数的斜率公式:y=a^x44.速度的平均值公式:v=Δx/Δt45.加速度的平均值公式:a=Δv/Δt46. 速度的瞬时值公式:v = ds/dt47. 加速度的瞬时值公式:a = dv/dt48. 速度的平均值与瞬时值之间的关系:v = lim(Δt→0) Δs/Δt49. 加速度的平均值与瞬时值之间的关系:a = lim(Δt→0)Δv/Δt50. 一维随机运动的位移公式:x = v₀t + 1/2at²51. 一维随机运动的速度公式:v = v₀ + at52. 一维随机运动的加速度公式:v² = v₀² + 2ax53. 二维随机运动的位移公式:x = v₀xt + 1/2at²54. 二维随机运动的速度公式:v = v₀ + at55. 二维随机运动的加速度公式:v² = v₀² + 2ax56.匀速圆周运动的角度公式:θ=ωt57.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公式:ω=Δθ/Δt58.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公式:v=ωr59.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公式:a=v²/r60.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公式:T=2π/ω61. 平抛运动的位移公式:x = v₀xt62. 平抛运动的速度公式:v = v₀ + gt63. 平抛运动的加速度公式:v² = v₀² + 2gx64.平抛运动的竖直上升时间公式:t=v₀/g65. 平抛运动的竖直上升高度公式:h = v₀t - 1/2gt²66. 平抛运动的最大高度公式:h_max = v₀²/2g67. 圆锥曲线的焦距公式:f = ae68.圆锥曲线的离心率公式:e=c/a69.圆锥曲线的短轴长度公式:b=a√(1-e²)70. 均匀变速运动的位移公式:s = v₀t + 1/2at²71. 均匀变速运动的速度公式:v = v₀ + at72. 均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公式:v² = v₀² + 2as73.均匀变速运动的时间公式:t=(v-v₀)/a74. 斜抛运动的水平位移公式:x = v₀xt75.斜抛运动的水平速度公式:v_x=v₀x76. 斜抛运动的竖直位移公式:y = v₀yt - 1/2gt²77. 斜抛运动的竖直速度公式:v_y = v₀t - gt78. 斜抛运动的参数方程:x = v₀xt, y = v₀yt - 1/2gt²79. 阻力的特征速度公式:v = mg/k80. 阻力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m = (v₀/g)(k - kv₀/g)81. 阻尼振动的运动方程公式:mx'' + bx' + kx = 082.声音强度的公式:I=P/A83. 声音强度的分贝公式:L = 10log(I/I₀)84. 牛顿第二定律公式:F = ma85.牛顿万有引力公式:F=G(m₁m₂/r²)86.功的计算公式:W=Fs87.功的机械功率公式:P=W/t88.功的势能转换公式:W=ΔPE+ΔKE以上是88个高中必背的数学公式,学生们可以通过反复背诵和练习,掌握这些公式,并应用于解题中,提高数学能力。

高考数学必背公式整理(衡水中学高中数学组)

高考数学必背公式整理(衡水中学高中数学组)

高考数学必背公式整理一、平面几何公式1. 直线方程- 一般式:Ax + By + C = 0- 斜截式:y = kx + b- 截距式:x/a + y/b = 1- 两点式:(y-y₁)/(x-x₁) = (y₂-y₁)/(x₂-x₁)2. 圆的方程- 标准方程:(x-a)² + (y-b)² = r²- 一般方程:x² + y² + Dx + Ey + F = 0 - 中心半径方程:(x-h)² + (y-k)² = r²3. 直角三角形- 勾股定理:a² + b² = c²- 正弦定理:a/sinA = b/sinB = c/sinC - 余弦定理:c² = a² + b² - 2abcosC- 正切定理:tanA = b/a4. 圆锥曲线- 椭圆:x²/a² + y²/b² = 1- 双曲线:x²/a² - y²/b² = 1- 抛物线:y² = 2px二、空间几何公式1. 空间中的直线- 参数方程:x = x₁ + at, y = y₁ + bt, z = z₁ + ct - 对称式:(x-x₁)/l = (y-y₁)/m = (z-z₁)/n2. 空间中的平面- 一般方程:Ax + By + Cz + D = 0- 点法式:A(x-x₁) + B(y-y₁) + C(z-z₁) = 0- 三点式:[ABCD] = 03. 空间中的球面- 标准方程:(x-a)² + (y-b)² + (z-c)² = r²- 一般方程:x² + y² + z² + Dx + Ey + Fz + G = 0 - 中心半径方程:(x-h)² + (y-k)² + (z-l)² = r²4. 空间向量- 点积:a·b = |a| |b| cosθ- 叉积:a×b = |a| |b| sinθn- 混合积:[a,b,c] = a·(b×c)三、解析几何公式1. 直线和平面- 平面方程:Ax + By + Cz + D = 0- 直线方程:(x-x₁)/l = (y-y₁)/m = (z-z₁)/n- 点到直线距离:d = |Ax₀ + By₀ + Cz₀ + D|/√(A² + B² + C²) - 点到平面距离:d = |Ax₀ + By₀ + Cz₀ + D|/√(A² + B² + C²)2. 点、向量和运算- 点积:a·b = |a| |b| cosθ- 叉积:a×b = |a| |b| sinθn3. 曲线和曲面- 曲线斜率:y‘ = f'(x) = dy/dx- 曲面切面:z = f(x, y)- 曲线弧长:L = ∫√(1 + (dy/dx)²)dx四、数列与级数公式1. 数列-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aₙ = a₁ + (n-1)d- 等比数列通项公式:aₙ = a₁qⁿ⁻¹- 通项公式求和:Sₙ = (a₁+aₙ)n/22. 级数- 等差级数求和:Sₙ = n(a₁+aₙ)/2- 等比级数求和:Sₙ = a₁(1-qⁿ)/(1-q)3. 数学归纳法- 数学归纳法证明- 数学归纳法应用五、概率统计公式1. 概率- 事件概率:P(A) = n(A)/n(Ω)- 加法公式:P(A∪B) = P(A) + P(B) - 条件概率:P(A|B) = P(A∩B)/P(B)2. 统计- 样本均值:μ = Σxᵢ/n- 样本方差:σ²= Σ(xᵢ-μ)²/n- 标准差:σ = √σ²3. 随机变量- 期望:E(X) = ΣxᵢP(X=xᵢ)- 方差:Var(X) = E(X²) - [E(X)]²- 协方差:Cov(X,Y) = E((X-E(X))(Y-E(Y)))六、函数与导数公式1. 基本函数- 幂函数:f(x) = xⁿ- 指数函数:f(x) = aⁿ- 对数函数:f(x) = logₐx- 三角函数:f(x) = sinx, cosx, tanx2. 函数性质- 奇函数和偶函数- 单调性和极值- 函数图像和性态3. 导数与微分- 导数定义:f'(x) = lim(h→0)(f(x+h)-f(x))/h - 函数求导:(xⁿ)’ = nxⁿ⁻¹- 链式法则:(f(g(x)))’ = f’(g(x))·g’(x)- 微分运算:dy = f’(x)dx七、积分公式1. 不定积分- 基本积分公式 - 定积分计算 - 变限积分求导2. 定积分- 定积分性质 - 定积分应用 - 变限积分求导3. 微分方程- 微分方程定解 - 微分方程解法 - 微分方程应用八、高等代数公式1. 行列式- 二阶行列式 - 三阶行列式 - 克拉默法则2. 矩阵运算- 矩阵相加- 矩阵相乘- 矩阵转置3. 线性方程组- 高斯消元法- 矩阵法解方程组- 克拉默法则以上是高考数学必背公式的整理,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并灵活运用这些公式,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必背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必背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必背一、集合1. 集合的基本运算- 交集:A∩ B = {x|x∈ A且x∈ B}- 并集:A∪ B={x|x∈ A或x∈ B}- 补集:∁_U A={x|x∈ U且x∉ A}(U为全集)2. 集合元素个数关系(容斥原理)- n(A∪ B)=n(A)+n(B)-n(A∩ B)二、函数1. 函数的定义域- 分式函数y = (f(x))/(g(x)),g(x)≠0。

- 偶次根式函数y=sqrt[n]{f(x)}(n为偶数),f(x)≥slant0。

2. 函数的单调性- 设x_1,x_2∈[a,b],x_1≠ x_2- 对于函数y = f(x),若f(x_1)-f(x_2)<0(当x_1 < x_2时),则y = f(x)在[a,b]上单调递增。

- 若f(x_1)-f(x_2)>0(当x_1 < x_2时),则y = f(x)在[a,b]上单调递减。

3. 函数的奇偶性- 对于函数y = f(x)定义域内任意x- 若f(-x)=f(x),则y = f(x)是偶函数。

- 若f(-x)= - f(x),则y = f(x)是奇函数。

4. 一次函数- 表达式y = kx + b(k≠0),斜率k=(y_2 - y_1)/(x_2 - x_1)。

5. 二次函数- 表达式y=ax^2+bx + c(a≠0)- 对称轴x =-(b)/(2a)- 顶点坐标(-(b)/(2a),frac{4ac - b^2}{4a})6. 指数函数- 表达式y = a^x(a>0,a≠1)- 当a > 1时,函数在R上单调递增;当0 < a < 1时,函数在R上单调递减。

7. 对数函数- 表达式y=log_{a}x(a > 0,a≠1,x>0)- 当a > 1时,函数在(0,+∞)上单调递增;当0 < a < 1时,函数在(0,+∞)上单调递减。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数学公式一定要背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欢迎大家阅读!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5、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6、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8、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4、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19、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0、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4、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5、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6、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7、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8、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9、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3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6、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7、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42、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43、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4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即a^2+b^2=c^2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48、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51、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54、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6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61、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6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63、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64、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65、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67、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68、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69、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71、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72、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73、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79、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80、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82 、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l=(a+b)÷2 s=l×h83、(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 如果ad=bc,那么a:b=c:d84 、(2)合比性质如果a/b=c/d,那么(a±b)/b=(c±d)/d85、(3)等比性质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b+d+…+n)=a/b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7 、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8 、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90、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93、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94 、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95 、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96、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97、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98、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109、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高中数学必背公式大全高考必考数学公式

高中数学必背公式大全高考必考数学公式

高中数学必背公式大全高考必考数学公式1.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设二次方程 ax^2 + bx + c = 0(a ≠ 0)的根为 x1 和 x2,那么有以下关系式:x1+x2=-b/ax1*x2=c/a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求解:设二次不等式 ax^2 + bx + c > 0(a ≠ 0)的解集为 S,那么有以下关系式:a>0时,S={x,x<x1或x>x2}a<0时,S={x,x1<x<x2}3.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设二次函数 y = ax^2 + bx + c 的顶点坐标为 (h, k)那么有 h = -b/2a,k = f(h) = (4ac - b^2)/4a4.一次函数的斜率与函数图像的关系:设一次函数 y = mx + c 的斜率为 m,那么有以下关系式:m>0时,函数图像上升;m<0时,函数图像下降;m=0时,函数图像水平。

5.三角函数和三角公式:sin(A + B) = sinA * cosB + cosA * sinBcos(A + B) = cosA * cosB - sinA * sinBtan(A + B) = (tanA + tanB) / (1 - tanA * tanB)sin^2A + cos^2A = 1sin²θ + cos²θ = 16.幂函数的性质:若 a > 0 且a ≠ 1,则函数 y = ax^n (n 是整数)的性质如下:n>0时,函数图像单调递增;n<0时,函数图像单调递减;n为偶数时,函数图像关于y轴对称;n为奇数时,函数图像关于原点对称。

7.对数函数的性质:若 a > 0 且a ≠ 1,则函数 y = log_a(x) 的性质如下:a>1时,函数图像单调递增;0<a<1时,函数图像单调递减;函数图像过点(1,0),且以x轴为渐近线;log_a(a^b) = b8.指数函数的性质:若a>0且a≠1,则函数y=a^x的性质如下:a>1时,函数图像单调递增;0<a<1时,函数图像单调递减;函数图像过点(0,1),且a^0=1a^m*a^n=a^(m+n)9.排列组合公式:将n个物体排成一列,有以下公式:排列公式:从n个物体中任选m个物体的排列数为A(n,m)=n!/(n-m)!组合公式:从n个物体中任选m个物体的组合数为C(n,m)=n!/(m!*(n-m)!)10.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sin(A + B) = sinA * cosB + cosA * sinBsin(A - B) = sinA * cosB - cosA * sinBcos(A + B) = cosA * cosB - sinA * sinBcos(A - B) = cosA * cosB + sinA * sinBtan(A + B) = (tanA + tanB) / (1 - tanA * tanB)tan(A - B) = (tanA - tanB) / (1 + tanA * tanB)这些公式是高中数学中的常用公式,掌握并熟练运用它们对于高考数学考试非常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集合1.集合的运算符号:交集“ ”,并集“ ”补集“C ”子集“⊆”。

2.集合的子集个数:n 2(n 是指该集合元素的个数)。

3.空集的符号为∅。

二、函数1.定义域(分式型:分母0≠;零次幂型0a :底数a 0≠;对数型:真数0>;偶次根式型:被开方数0≥)2.偶函数:)()(x f x f -=。

奇函数:0)()(=-+x f x f .在计算时:偶函数常用:)1()1(-=f f 。

奇函数常用:0)0(=f 或0)1()1(=-+f f 。

3.单调增函数:当在x 递增,y 也递增;当x 在递减,y 也递减 单调减函数:与增函数相反 4.指数函数计算:nm nmaa a +=⋅;nm n m aa a -=÷;nm n m aa ⋅=)(;m n mna a=;10=ax a y =;当1>a 时,x a y =为增函 .10<<a 时,x a y =为减函数。

必过点)1,0(5.对数。

1log =aa ;0log1=a;nm an a m a ⋅=+log log log ;nm a na m a log log log =-;ma m an nlog log =;m a mannlog 1log =xa y log =。

当10<<a 时,xa y log =为减函数.当1>a 时,xa y log =为增函数必过点)0,1(。

.幂函数:a x y = (R a ∈)6.函数的零点:①)(x f y =的零点指0)(=x f ②)(x f y =在),(b a 内有零点;则0)()(<•b f a f三、三角函数①计算:1cos sin 22=+αα;θθθtan cos sin = ②正负符号判断:“一全正,二正弦,三切,四余弦” ③和差公式:βαβαβαsin cos cos sin )sin(±=±βαββαsin sin cos cos )cos(a =± βαβαβαtan tan 1tan tan )tan(•±=±④二倍角公式:αααcos sin 22sin •=;ααααα2222sin cos sin 211cos 22cos -=-=-=ααα2tan 1tan 2)2tan(-=; ⑤特殊角⑥诱导公式口诀“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⑦如何将三角函数化为)sin()(ϕ+=wx A x f ;利用三角函数相关的公式三看:一看平方:)2cos 1(21cos );2cos 1(21sin 22αααα+=-=二看乘积:ααα2sin 21cos sin =•三看加减:)sin(cos sin 22ϕααα±+=±b a b a 其中a b =ϕtan ; 41πϕ=⇒=a b633πϕ=⇒=a b ;33πϕ=⇒=a b 特别强调当a <0时:)sin(cos sin 22ϕααα±+-=+b a b a ⑧三角函数 )sin(ϕ+=wx A y 的性质:⑴单调增减区间:⎥⎦⎤⎢⎣⎡+-22,22ππππk k ↑ ⎥⎦⎤⎢⎣⎡++232,22ππππk k ↓ ⑵对称轴方程: 2ππ+=k x ;对称中心:)0,(πk⑶周期: wT π2=④max y 时,22;22min ππππ-=+=k x y k x 时:⑸值域:[]A A ,- ⑥记死:两条相邻对称轴之间距离为2T 两条相邻对称中心距离为2T 9.由图像求)sin(ϕ+=wx A y ,三步:第一步:由图找到振幅A 第二步:由图找到周期T ,然后由wT π2=求出w 具体值 第三步:代“特殊点”利用特殊角求出ϕ的值 10.)sin(ϕ+=wx A y −−−−−→−个单位向左右平移a []ϕ+±=)(sin a x w A y11.wx A y sin =−−−→−如何变成)sin(ϕ+=wx A y 平移wϕ个单位四、正余弦定理①边与角之间的转化:用正弦定理R A a 2sin =;R B b 2sin =;R Cc2sin = A R a sin 2=, B R b sin 2=,C R c sin 2= (把边转化为角)R a A 2sin = ,R b B 2sin =,RcC 2sin = (把角转化成边)②余弦定理:夹边夹边对边夹边夹边•+=2-cos 222θ③面积公式:B ac A bc C ab S ABC sin 21sin 21sin 21===∆ ④诱导公式:C B A sin )sin(=+ C B A cos )cos(-=+五、向量①),(11y x a =→ ),(22y x b =→ 则),(2121y y x x b a ++=+→→,),(2121y y x x b a --=-→→θcos 2121⋅•=+⋅=•→→→→b a y y x x b a②2121y x a += 212122y x a a +== →b 向量同理③→→b 与a 的夹角公式:222221212121cos yx yx y y x x +++=θ④002121=+⇒⊥=•⇒⊥→→→→y y x x b a b a b a 或者 ⑤0//1221=-⇒→→→→y x y x b a b a 共线与或者 ⑥()2wb a wb a ±=±λλ⑦单位向量指“模”为1:a a 则1=为单位向量 六、数列①后一项减去前一项的值为一个常数:d a a n n =--1 ②后一项除以前一项的值为一个常数:q a a n n=-1③等差数列通项公式:()d n a a n 11-+= 等比数列通项公式:11-=n n q a a ④等差数列求和公式:()()d n n nan a a s n n 21211-+=⨯+=等比数列求和公式:()qq a s nn --=111⑤111s a a s s n n n ==--且⑥等差数列中项公式:112-++=n n n a a a 等比数列中项公式:112-+•=n n n a a a ⑦求和公式:“分组求和 ”等比求和等差求和nn b b a a a a ++++++...b (21321)“裂项相消”⎪⎭⎫⎝⎛-•-=大小小大111n a“错位相减”:等比通项等差通项•七、统计以概率:①众数指“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 中位数指“从小排到大的中间那个数” ②方差 []2212)(...)()(1x x x x x x n s n -++-+-=标准方差:2s ③频率;总数频数概率==频率组距组距频率=⨯各组频率之和=1④极差:极差=-min max⑤学会认茎叶图⑥分层抽样:第一步求出各组的比例 第二步用样本总数⨯比例=分组频数 ⑦回归方程当0>∧b 时,x 与y 正相关 当0<∧b 时,x 与y 负相关⑧))()()(())((22d c b a d b c a bc ad d c b a k ++++-+++=;二联表总 a b c d 总 ①原命题:否命题(条件和结论都否定);逆命题(条件和结论互换位置);逆否命题(将逆命题进行否定)②“或”∨⇒ “且”∧⇒ “非”⌝⇒p一真全真 ↓ 一假全假 ↓ 真假互换 ↓③B A ⊆则A 是B 充分不必要B A ⊇则A 是B 的必要不充分B A =则A 是B 的充要条件④全称量词:符号:∀ 存在量词:符号∃“ ∀”与 “ ∃” 相互否定,“所有” −−→←否定“存在 ” 九、导数①基本函数求导:1')(-•=m m nx m nx ;)0(1)(ln '>=x xx ;x x e e =')((本身) 0'=c (常数求导=0);x x cos )(sin '=;xx sin )(cos '-=②乘法求导:[])()()()()()('''x f x g x g x f x g x f ⋅+⋅=•;除法求导:)()()()()()()(2''x g x f x g x g x f x g x f -= ③复合求导:[][]→=)().()('''x g f x g x g f 这个公式记题型④斜率)(0'x f k = 切线方程:)(00x x k y y -=-⑤在a x =处取极值⇒0)('=a f⑥求单调区间:令0)('>x f 求单调增区间 .令0)('<x f ,求减区间⑦求极值方法:第一步,求导函数 第二步:求单调区间 第三步:作图由图求极值。

⑧求最值方法:同求极值方法一样,最后一步由给定区间取舍求最值十、解析几何1、直线 (1)直线斜率BAk x x y y k k -=--==;;tan 2121θ (2)直线的方程:点斜式:)(00x x k y y -=-;斜截式:b kx y += 截距式:)0,0(1≠≠=+b a bya x 一般式:0=++c By Ax (3)两条直线位置关系:2121//k k l l =⇒且21b b ≠; 12121-=•⇒⊥k k l l 或者02121=+B B A A (4)距离公式:点到直线距离公式:2200BA C By Ax d +++=两点间距离公式221221)()(y y x x d -+-=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2221BA C C d +-=(5)直线恒过定点:(记题型)(6)直线与坐标围成三角形面积b a S 21=(a,b 指截距) (7)求两条直线的交点:联立方程组(8)点关于直线对称:图形公式:11212-=--•-x x y y B A ,0222121=++•++•C y y B x x A ; 2、圆(1)圆的标准方程:222)()(r b y a x =-+- 圆心:),(b a ;半径:r 一般:022=++++F Ey Dx y x 圆心)2,2(ED --,)0(2422>-+=r FE D r参数方程:θθsin cos r b y r a x +=+=⇒参数方程→求最值(2)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弦长公式:2222r d AB =+⎪⎭⎫ ⎝⎛ 图形:相切:2200BA c By Ax r d +++== 图形:相离:2200BA c By Ax r +++<图形:(3)圆与圆位置关系(记题型) 3、椭圆和双曲线①椭圆指一个动点到两个定点之间距离为)0(2>a a双曲线是指一个动点到两个定点之差为)0(2>±a a②椭圆和双曲线的基本性质(1)椭圆的长轴:a 2 ,a 为长半轴,短轴b 2,b 为短半轴 椭圆的焦距为:c 2 c 为半焦距(2)双曲线的实轴:a 2,a 为实半轴;虚轴:b 2,b 为虚半轴 双曲线的焦距为:c 2 c 为半焦距(3)椭圆的",,"c b a 的等量关系:222c b a += 双曲线的",,"c b a 的等量关系:222a b c += (4)椭圆和双曲线的离心率公式:ac e =(5)椭圆和双曲线的准线:c a x 2±=,ca y 2±=(6)椭圆没有渐进线:双曲线存在渐近线x a b y ±=(焦点x 轴)x bay ±=(焦点y 轴)(7)椭圆的标准方程:)(1)0(1)0(12222222222椭圆过两个点=+>>=+>>=+ny mx b a bx a y b a b y a x(8)双曲线的标准方程:)(1)0,0(1)0,0(12222222222双曲线过两点=+>>=->>=-ny mx b a bx a y b a b y a x十、抛物线1、抛物线是指一个动点到一个定点的距离等于这个动点到定直线的距离 如图: 公式:d PF =2、抛物线的方程:px y 22=,px y 22-=,py x 22=,py x 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