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写作课教案

合集下载

(语文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作文教案

(语文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作文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作文教案教案的作用有很多,作为新的老师教案的重要性是不容小觑的,首先在编写教案的过程中,要熟知教材,教参和作业,其次写教案的过程也是思维连贯发散的过程,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作文教案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作文教案1激发情感写出真情实感兴趣是的老师。

这句话永远是教育的真理。

有了兴趣,学生就有了学习的热情,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变无心为有心。

在作文教学就能讲出真话,道出真情,作文也写得有血有肉,不再干巴巴的了。

有一次要求以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写出发自内心的话,表达出真情实感。

在教学这篇作文时,我采用了先激发学生感情,再引导学生讲出真话的教学方式,结果取得了成功,学生的作文展现了他们真实的内心世界,读来不禁令人心灵为之触动。

教学我想对你说这篇作文时,我先从分析作文题目入手。

我说:你们长这么大了,父母养育了你们十多年,老师教导了你们五年,你们难道没有一句心里话想跟他们说吗对他们,你们有一种怎样的看法有一种怎样的感情是喜欢感谢还是讨厌同情今天就用笔来写一写,把你们想对这个人说的真心话全讲出来,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接着,我有感情地读了几篇范文,以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哦,我想说的也正是这些。

读完后,我再发几篇范文下去让学生自己看,体会写法。

接着,我再让学生自己说。

最后,才让学生动笔。

这次作文,学生写得很顺,感情也很强烈,都向对方谈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有对老师提建议的,有对妈妈说悄悄话的,有劝告同学的,也有批评爸爸的------看着这些真情流露富含童真的话语,你的心灵真的会不禁为之一动优秀作文教学案例优秀作文教学案例。

这次作文是本学期最成功的一次。

激发写作兴趣,让他们有话可说,让他们有表达的欲望,讲出真话,写出真情,我想这应是作文教学的第一步。

反思:作文教学中,教师的导是最重要的。

教师只有因势利导,才能让学生入情入景,学生才会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

高中语文作文课教案

高中语文作文课教案

高中语文作文课教案【篇一:作文指导课教学案例】作文指导课教学案例——细节描写写出人物个性特征案例背景主题:我让学生写两篇作文,一篇以“亲情”为话题,一篇以《介绍我的同学》为题,发现学生在记叙文写作中存在着人物呆板,千人一面的问题,所写人物缺乏个性,主要原因是写人物时缺乏细节描写。

因此我设计了一节作文指导课“用细节描写人物”,这是高中语文新教材中两个表达单元的写作要求,课程要求能从生活中选择富有表现力的细节来描写人物,写出人物个性特征。

案例设计:课堂上我运用多媒体技术,注重创设语言实践活动,努力增强语言实践的真实性,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达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语言实践、激发学生写作欲望的目的。

我通过认知、理解、运用、提高这样一个教学流程来训练学生学会选择、运用生动富有表现力词语进行细节描写写出人物个性特征。

案例实施过程:1. 知识目标:激发学生写作热情,体验写作乐趣。

2. 能力目标:立足在实际生活的基础上学习如何提高写人物特征写作技巧。

3. 情感目标:学习细节描写。

教学重点:细节描写解读。

利用网页,视频,幻灯片等信息技术解读细节描写,达到直观理解目的。

教学难点:细节描写实践。

体验写作乐趣,展示学生习作。

教课时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幻灯片1)用肖像描写导入课程,使同学们进入情境。

展示学生习作找出存在问题:有这样一个人,个子不高不矮,身体不胖不瘦,脸色不黑不白,眼睛不大不小,鼻子不高不低,嘴巴不宽不窄,耳朵不圆不长-------你猜他(她)是谁?(由于没有个性特征很难说这写的是谁)幻灯片引导直观可感。

用网页形式展示内容,。

二.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细节描写,学习如何写出人物的个性特征。

(板书)细节描写分类及作用。

细节描写:是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写。

(认知)细节描写外貌语言人行为动作突出人物个性特征心理神态作用: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细节描写越生动,人物形象越鲜明。

高中语文作文课教案

高中语文作文课教案

高中语文作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了解作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掌握作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情趣和审美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作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一篇优秀的作文范文,引导学生进入作文写作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 讲解作文结构。

通过分析范文的结构,讲解作文的基本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让学生了解作文的写作框架。

3. 分析写作技巧。

通过分析范文的写作技巧,讲解作文的写作方法,包括选题、构思、组织和表达,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技巧。

4. 练习写作。

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根据所学的作文结构和写作技巧,完成一篇短文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5. 作品展示。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互相评价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作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提高了写作能力,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作业布置。

布置作文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作文结构和写作技巧,完成一篇长文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作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有了更深的理解,写作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同时,我也发现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逻辑不清晰、表达不准确等,需要加强指导和训练。

下节课我将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更具体的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写作水平。

高中语文写作教案:议论文写作技巧

高中语文写作教案:议论文写作技巧

高中语文写作教案:议论文写作技巧1. 引言•大背景介绍:高中语文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不同文体的写作技巧,其中议论文是重要的写作形式之一。

2. 什么是议论文•概念定义:议论文是通过阐述自己的观点,并给出理由和证据来支持或反驳某个问题或观点的一种文章类型。

•特点分析:客观性、逻辑性、说服力强•结构分析:引入段、主体段、结尾段3. 议论文写作步骤步骤一:明确立场/观点•分析题目/话题,确定自己支持还是反对•确定清晰的立场/观点表达步骤二:寻找证据和理由•查找相关资料,寻找和自己立场相关的事实、数据或例子•分类整理证据和理由,以支持自己的观点并增加说服力步骤三:组织思路,撰写提纲•将选取的证据和理由进行逻辑有序地组织•编写提纲,确保文章结构清晰步骤四:写作篇章•引入段:引起读者兴趣,背景介绍、话题说明•主体段:根据提纲逐步展开论述,以段落为单位进行论证和阐述观点。

每个段落应该有明确的主题句并附托理由和证据•结尾段:总结观点,呼应引言段,强化立场步骤五:修改和润色•仔细检查文章中的语法、拼写、标点等错误•调整文章结构和表达方式,使其更加流畅和准确4. 议论文写作技巧与注意事项•使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提升表达能力•注意论证的逻辑性和连贯性•注意言之有物、思想深入的表达•避免主观偏见,保持客观立场•注重文章语言的准确性与严谨性5. 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提供一些国内外具有争议性话题或问题,并让学生尝试撰写相关议论文。

如:•是否应该禁止学生使用手机上学?•文学对于人们成长的意义是什么?•是否应该强制执行低碳生活方式?6. 结语•总结讲解的要点•引导学生练习、实践,并不断提升议论文写作能力以上是关于"高中语文写作教案:议论文写作技巧"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中教资教案写作课writing

高中教资教案写作课writing

演等方式。讲授法能够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但
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
02
讨论法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
识的方法。讨论法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但需要
教师具备较高的组织能力和引导技巧。
03
练习法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反复完成一定的操作以形成技能技巧的方
教案规范
教案应使用规范的语言和术语,避免使用口语化或模糊的表述;同时应注重排版和格式,使教 案清晰易读、美观大方;另外,教案还应注重保密性,避免泄露学生和学校的隐私信息。
03
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的设定与表述
01 确定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明确本节课的知 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 目标。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整合与优化
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01 ,避免盲目追求形式上的新颖和多样。
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内在联系和相互配合,形 02 成有机整体,发挥最大效益。
不断反思和总结教学实践经验,不断改进和完善 03 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05
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
,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主
动性。
利用现代教学技术
如多媒体、网络等,提高 教学效果和效率。
教学过程的实施与监控
01 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
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 。
03 认真备课
熟悉教材、了解学生、准
备教学用具等。
02 灵活应对课堂变化
根据学生的反应和实际情
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04 及时反思和总结
教学评价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教案三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教案三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教案三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教案篇7教学目标了解转折、对称整句的类型,学习和掌握整句,能够仿写这两种整句。

教学重点能运用整句增加作文的文采。

教学难点:仿写、造句。

教学内容及过程一、转折式整句写作训练1、例文展示例一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壮阔,可以有小溪的优雅;没有原野的芬芳,可以有小草的翠绿。

生活中没有旁观者的席位,我们总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自己的光源,自己的声音。

例二虽然你现在还只是一株稚嫩的幼苗。

然而只要坚韧不拔,终会成为参天大树;虽然你现在只是涓涓细流,然而只要锲而不舍,终会拥抱大海;虽然你现在只是一只雏鹰,然而只要心存高远,跌几个跟头之后,终会占有蓝天。

例三徒有万般“羡鱼”心,而无一丝“结网”意,结果定会一事无成。

这道理虽然浅显,但实际上却不是每个人都能清醒认识到的。

有的人希望成为爱迪生式的“发明大王”,可是却畏于钻研科学知识之艰难;有的人想继莫泊桑之后,再夺“短篇小说之王”的桂冠,但又慑于常年练笔之艰辛;有的人想一鸣惊人成为“音乐巨匠”,却惰于在五线谱的田地上埋首耕耘;有的人愿自己有一副郎平的“铁榔头”,却怠于无数次的扣杀训练。

//如此心怀鸿鹄之志,而身属燕雀之行,连一条小小的鱼都会捉不到,更何况要实现那恢弘的大志呢!2、写作练习(阅读材料仿照上面的句子写一组整句)有一回,日本歌伎大师勘弥扮演一位徒步旅行的百姓,正当他要上场时,一个门生提醒他:“师傅,您的鞋带松了。

”他回了声“谢谢你”,然后立刻蹲下,系紧了鞋带。

当他走到门生看不到的舞台入口处时,却又蹲下,把鞋带复又弄松。

显然,他是想以松垮的鞋带表达一个长途旅行者的疲惫。

那天,有位记者恰好看到了这一幕,戏演完后,他问勘弥:“您为什么不当场教那位门生呢?”勘弥答道:“别人的亲切必须坦率接受,要教导门生演戏的技能,机会多得是。

在今天的场合,最要紧的是要以感谢之心去接受别人的亲切,并给予回报。

”勘弥的美德令人肃然起敬,感佩不已。

高中语文第三册写作训练课《随笔》教案附范文

高中语文第三册写作训练课《随笔》教案附范文

第五单元随笔【训练目标】1、通过写作训练,了解随笔的文体特点,掌握记叙性随笔、议论性随笔以及说明性随笔的基本写法。

2、通过写作训练,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和观察能力,并对之进行深入思考,努力使随笔具有深邃的思想。

【知识技能】随笔,顾名思义,至少有随时笔录和随意运笔两重含义。

今天的随笔,既有传统随笔的影响,也受到了西方随笔的启发,经鲁迅、周阿人、林语堂、梁实秋、丰子恺等散文大家的拓荒,当代老中青作家不断的辛勤耕耘,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文体风格。

在很多时候,随笔是个人情感的载体,也是个性的表现舞台,常常流露出一种自然美。

但随笔并不是一种随意抒写的文体,写作时也有一定的规范。

它往往从生活中和书本中得题,多为信手拈来,借题发挥,顺势点窜,视野比较开阔;谈天说地中传出深刻独到的人生体验,左右逢源的渊博知识。

他的思路绝不拘泥于某一点静观不动,而如行云流水般运动不止,条理畅达;它的语言幽默机智,平易轻灵,有谈话风,家常味,如长者闲嗑、朋友晤谈。

它没有正襟危坐、一本正经的作文架势,也没有,至少表面上没有精心剪裁、苦心推敲的经营。

其文思常常如“风吹林响,泉激石鸣”,即兴而生,不求自得;其行文如汩汩山泉,顺势而下,意到笔随,不拘一格;其题材可大可小,其篇幅可长可短,顺势而成,发乎自然。

一、注意感悟生活,以保证随笔的质量。

生活是绚丽多彩的,一滴水,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全身的清凉;一朵花,让我们知道生活的丰富;一缕阳光,让我们感受到世间的温暖。

……而这些正可以触发我们创作的灵感,正是我们创作的源泉,正是我们感悟的种种对象。

在感悟时,一要注意观察。

这里所说的观察,不是那种走马观花,而是仔仔细细地“审视”,要用心去感受所观察对象的形、色、声等,使之成为心灵的一部分。

其次,要注意深入思考。

我们仅仅看到某一个对象,并不是真正地感悟,而是要对观察对象进行体验、咀嚼、思考,也就是要不断地问为什么,并一一回答出这所有的“为什么”,这样,就可能由小到大,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由特殊到一般,写出其中的深刻内涵,人物也可以表现得很丰满,小角度可以展现全局,小细节可以尽显本质。

高三语文作文教案(优秀7篇)

高三语文作文教案(优秀7篇)

高三语文作文教案(优秀7篇)高三语文作文教学教案篇一一、知识教育目标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二、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三、德育渗透目标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的情感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涉江采芙蓉》一、导入(板书“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大家知道这个评价说的是什么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体味一下这“一字千金”的语言魅力。

二、文学常识介绍《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

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

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

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

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

”评价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

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

三、朗读课文1、教师范读。

2、自由朗读。

3、个人朗读。

四、(一)读完这篇文章,你认为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明确:游子思乡之情。

(二)具体分析这篇文章,看文章如何表达出这种情感的!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主要意象是什么?对全诗意境的营造有什么作用?芙蓉即荷花,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

荷花给人以清幽、高洁之感,屈原作品中也视“荷”为香草,把香草比喻成高洁的品质。

为文章奠定了高洁、清幽的意境。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采摘花草送给远方的亲人,这种举动在古代诗歌常有出现。

例如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还有灞桥折柳,现实生活中情人节送玫瑰,母亲节送康乃馨。

采摘这些花草的目的是表达对亲人以及朋友的思念和祝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写作课教案【教学目的】撷取课本精华,学习写人方法。

借鉴课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教会高一学生能够生动形象地描摩人物,会用文字给人画像,避免人物出现公式化、统一化、脸谱化、缺少个性的现象。

【教学思路】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充分利用课本资源,补充一些名家作品,同时选用一些学生习作,以读引写,以读促写。

让学生在阅读中鉴赏,在鉴赏中品味,学会迁移,从而掌握人物的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理论和实践往往是有差距的。

写作方法容易掌握,但实际运用比较困难。

学生作文表现出来的主要问题是,塑造的人物脸谱化、性格单一。

因此,需要指导学生平时多观察、多积累、多练习,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写作水平。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一、课堂导入1.请同学们猜一猜,他是谁?黑脸短毛,长嘴大耳,圆身肥肚,穿一领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直裰(僧道穿的大领长袍),提一柄九齿钉耙学生们很轻易地猜出这个人是猪八戒。

学生们为什么一下子就猜出是猪八戒?那是因为作者虽然只寥寥数语,却抓住了人物的主要特征进行描写,所以我们在刻画人物形象时也应该做到这样。

2.人物描写主要有哪几种方法呢?二、教学过程与步骤(一)人物的肖像描写肖像描写又称外貌描写。

它是通过对人物的容貌、衣饰、神态等的描写来揭示性格的一种方法。

肖像描写的注意点:一定要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忌公式化、脸谱化。

和学生一起阅读鉴赏几个语段,并分析其作用:例1:五年前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教师提问:这段描写有什么作用?学生思考、发言:这段肖像描写生动地刻画出祥林嫂遭受苦难后的困苦、麻木,完全变成了一个木偶人。

例2:即使在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的脸也好像蒙着套子,因为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

他戴着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

教师提问:这段描写好在哪里?学生发言:以上的肖像描写生动刻画出别里科夫落后保守的性格特征。

(二)人物的语言描写语言描写就是通过描绘人物的个性化语言来刻画性格的一种方法。

语言描写的注意点:必须能显示人物的身份、年龄和个性。

欣赏几个语段:例1:A.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

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B.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C.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D.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E.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学生讨论分析几个人物性格:学生七嘴八舌后明确:A句主人公比较聪慧,B、D句主人公较率直,C句主人公很谨慎,而E句主人公娇憨无比。

例2:他听说蝌蚪可以变为青蛙,就立刻用荷叶捞来了几只蝌蚪,放在盆子里,瞪大眼睛看它怎么变。

看了一会,蝌蚪还是蝌蚪,就性急地喊道:快变啊!怎么不跳?怎么还长着小尾巴?逗得周围的人全笑了起来。

这是学生习作:写出了孩子的天真可爱。

(三)人物的动作描写人物的动作描写就是用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性格的一种方法。

动作描写的注意点:要选用最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展现人物性格。

欣赏语段:例1:郑屠右手拿刀,左手便来要揪鲁达;被这鲁提辖就势按住左手,赶将下去,望小腹上只一脚,腾地踢高中语文作文指导教学案例姜玮大语文论坛教学案例44 倒在当街上。

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那醋钵儿大小拳头,看着这郑屠道学生分析:以上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鲁达嫉恶如仇的性格。

例2:雨中,他冲到车前,腾出一只手,掏出钥匙,打开车锁,却发现上车变得困难。

他先用左臂抱紧书包,右手去扶车把,右腿高高抬起也只能从大梁上跨过,右脚踩住了脚蹬,左脚一次一次向后面登地,车走了起来,于是用右手掌握着平衡和方向,左脚用力一跳,屁股向上一抬,终于坐在了座上。

车骑动了,他身子向前俯着,左手把书包紧贴在胸前,书包里的书总算是安全了。

这依旧是学生习作,读来很感亲切:作者用了极其恰当的动词表现了他惜书如命的特点。

(四)人物的心理描写人物的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进行描写的一种方法。

心理描写的注意点:要能充分揭示出人物的内心情感。

教师提示:人物的内心常见的情感有喜、怒、哀、乐、爱慕、思念、苦闷、痛苦、怨恨、惊恐、嫉妒等等。

心理描写时要能将人物的某种情感细致地表达出来。

阅读鉴赏以下语段:例1:推开房间,看看照出人影的地板,又站住犹豫:脱不脱鞋?一转念,忿忿想到:出了五块钱呢!再也不怕脏,大摇大摆走了进去,往弹簧太师椅上一坐:管它,坐瘪了不关我事,出了五元钱呢。

学生分析:以上的心理描写非常恰当地将陈奂生患得患失、狭隘自私的心理描写了出来。

例2:阿Q在形式上打败了,被人揪住黄辫子,在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闲人这才心满意足地得胜走了,阿Q站了一刻,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于是心满意足地得胜走了。

学生分析:以上的心理描写虽然很简洁,但很好地揭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将阿Q的精神胜利法活画了出来。

三、课堂练习学生练笔:材料:一位大学生,在外花销吃紧,写信向在乡下种地的父母要钱。

信中只有三个字爸:钱。

儿。

要求:以儿子来信了为题,写一个150字左右的片段,运用今天所学的方法,描写这位大学生的父母收到信后的情景。

学生当堂完成,完成后毛遂自荐,投影展示自己的作品。

大家看看议议,指出优缺点。

教师再给出一篇范文:儿子来信了,父亲抚摩着信封,看着熟悉的笔迹,眼前浮现出儿子的面孔。

娃子他可好?城里的日子过得惯不父亲颤抖着打开信,眼睛直直地盯着纸上爸:钱。

儿。

眉头紧锁,一声不吭,仅有的三个字只有一个劲地抽着他的旱烟。

你咋不说话,看起来没完,我看看儿子都说啥了?母亲这时从后院忙完走进屋来。

父亲递过信,头也不抬地蹲在了门槛上,依旧抽着烟。

母亲接过信一看,泪水止不住落下来。

这可咋办,钱,钱,钱,像催命似的,哪有那么多钱啊!母亲又急又心疼儿子,早已不知如何是好了。

父亲无奈地叹了口气,站起来向村东头的万元户老张头家走去。

大家共同阅读鉴赏本文,找出文中的各种描写方法并说明其作用。

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几种刻画人物性格的描写方法。

古人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平时大家要细观察、多积累,时时刻刻做一个有心人,平时多动笔,相信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定能写出生动的文章。

同学们回去后根据这节课所学的方法,以唉,他(她)呀!为题,完成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教学反思】1.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评判者,而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本节课我充分地信任学生,大胆地放手让他们朗读、分析、讨论。

整节课学生思考积极,发言踊跃,结合投影讲解,课堂气氛很活跃。

2.精心设计,主线分明。

本节课的主旨就是教会高一学生能够生动形象地描摹人物,会用文字给人画像,避免人物出现公式化、统一化、缺少个性的现象。

本节充分利用课本资源,补充一些名家作课紧扣主线品,同时选用一些学生习作,以读引写,以读促写。

让学生在阅读中鉴赏,在鉴赏中品味、学习,做到读写结合,写出特色,写出精彩来设计、组织,起承转合,浑然一体。

本节课不作秀,不耍花架子,实实在在,朴实自然,教给学生一些真东西,让学生有所得。

3.充分利用课本资源,补充一些名家经典作品,同时选用一些学生习作,引导学生阅读鉴赏并适当作些模仿,让学生知道作文并不难写,不是像同学们平常念叨的那样:作文作文,做得头疼!每个同学只要用心,就一定能写出好文章。

4.当然,写作能力不是靠一节课就能提高的,平时还要督促学生勤练笔。

立意:准确鲜明深刻独到①思想深刻内涵是什么:人类、人性美德,精神家园尊重生命审视历史、现实追求真理、科学②思想深刻内涵方法:语法逻辑一、构建阅读和写作的桥梁:阅读与写作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阅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必要的语文知识,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分析概括、归纳和对真善美的鉴赏能力,陶冶情操,而这些知识、能力和素养又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前提。

鲁迅曾说:“必须和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

”写作只有和阅读结合起来,才能获得飞翔的翅膀。

1.利用教材,学习思想。

眼泪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眼泪本身就是一个极富哲学意义的词语。

眼泪对别人来说是一种关怀、鼓励、理解、钟爱友善和分担。

对于自己是一种解脱、拯救、宽容、安慰和发泄与倾诉,当你把真诚的眼泪给予他人时,会展示你的善良和高贵。

人的一生要经历太多的波折。

一切大悲大喜跌宕起伏都被默默地塞进心里,堆积起来。

直到一天,有一只手来挤这块生活的海绵,那淋淋漓漓向下淌的,便是泪水。

泪水承载着生命,一生恍然的记忆,凝练了,变成宝贵的经历,再凝练,便像汗青般从生命坚实的表面渗出来,夺眶而出的何止是眼泪。

泪水所代表的更刻骨铭心的是悲伤。

两行风吹不干的泪,是自哀自怜,是离愁别绪,还是孤独感伤?于是想起了“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的伤心。

十年的阴阳两隔,十年的断肠深情。

虽尽力追寻对亡人的回忆,想念与她携手的幸福,但纵然万般想念,斯人已逝,只有凭一帘幽梦再看亡妻对镜梳妆,岁月沧桑的辛酸,时时刻刻的思念涌上心头,千行泪诉不尽无言的悲伤。

……旷达者却没有泪水。

他们曾在心底流泪,但泪痕早已风干。

“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走在雨中却毫不狼狈,任雨浸湿衣衫也没有乱了脚步。

他看懂了人生的风云变幻,看透人世的浮沉荣辱。

悲、喜、成功、失败,已不再那么重要了。

那也正是“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屈原的死,彰显了一种在浊世中独清的可能性,尽管在物质的维度上他消亡了,然而在精神和时间的经度上,这种可能性成了确凿的界碑。

换句话说,如果屈原没有死,他的理想即使实现了,我们会听到那震撼人心的回响吗?从这个角度来看,他几十年的生命宛如一瞬,而他刹那生命的丧失却成了永恒。

屈原的死,并不是给理想和生命关系写上人人适用的注脚,他不断传承的是一种坚持的可能性,一种我们也能拥有的高贵精神特质。

2.内外结合,拓展提升:白居易,我对你说对你感到亲切,只因一句“浔阳江头夜送客”,看到故乡入诗,自然有种自豪感。

也许对你来说浔阳只是一个“终岁不闻丝竹声”的伤心地,但你那一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真情的共鸣让那个寂寞小城的寒夜迸发出了人性的温暖光芒,它透过历史的狭间,又照亮了多少天涯沦落人的心房。

对你感到惊叹,作为新乐府运动的接触代表,你的诗总“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你坚持“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让“执政者扼腕”,“握军要者切齿”。

你难道不是把诗文化作了控诉社会黑暗的呐喊、扎进国家黑幕的钢针吗?你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宽大的同情心令我觉到自己的逃避和冷漠,若诗文真能救百姓于水火之中,我便也拿起笔。

你对弱势群体,尤其是女性所怀的人道主义,令人觉不出你是古人。

无论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琵琶女,“红颜暗老白发新”的上阳宫女,“钿晕罗衫色似烟”的盼盼,还是“泪失落巾梦不成”的后宫宫人,你无不给予了最深切的同情,“为人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