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二附中公开课:《国家财政》

合集下载

《国家财政》教案

《国家财政》教案

《国家财政》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国家财政的基本概念,如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赤字等。

(2)学生能够掌握本课所学的生词和短语,如:国家财政、财政收入、财政支出等。

(3)学生能够初步分析国家财政的作用和影响。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学生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展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国家财政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关注国家经济、关心社会民生的思想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了解国家财政的基本概念,如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赤字等。

(2)学生能够掌握本课所学的生词和短语。

2. 教学难点:(1)学生如何理解国家财政的作用和影响。

(2)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头表达和交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播放国家财政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国家财政的魅力。

(2)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国家财政的了解和印象。

2. 学习课文(1)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关于国家财政的课文,了解大意。

(2)生词讲解: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学生跟读并记忆。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享自己的理解和发现。

(4)整体理解:教师带领全班同学共同梳理课文内容,确保每个同学都能理解课文。

3. 深入探讨(1)国家财政的作用和影响: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国家财政的作用和影响,如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等。

(2)国家财政的管理和改革: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国家财政的管理和改革,如税收制度改革、预算管理改革等。

(3)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自己对国家财政的看法和建议。

《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

《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概述与目标•财政收入原理及实践•财政支出理论与实践•政府预算管理与改革目•财政政策理论与实践•国际财政交流与合作录01课程概述与目标财政学定义及研究领域财政学定义研究领域课程目标及要求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课程设置与安排课程内容01教学方法02课程安排0302财政收入原理及实践财政收入概念及分类财政收入定义01财政收入分类02财政收入规模03税收原理与制度设计税收概念及特征税制构成要素税种分类非税收入形式及特点非税收入定义非税收入形式非税收入特点03财政支出理论与实践财政支出概念及分类财政支出定义财政支出分类按照政府职能分类可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社会文教支出、国防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和其他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可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01 02 03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比较分析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比较成本效益分析法将一定时期内项目的总成本与总收益进行对比分析的一种方法,通过多个预选方案进行成本效益分析,选择最优的支出方案。

要点一要点二最低成本法也称最低费用选择法,适用于那些成本易于计算而效益不易计量的支出项目,如社会保障支出项目,该方法只计算项目的有形成本,在效益既定的条件下分析其成本费用的高低,以成本最低为原则来确定最终的支出项目。

综合评价法在上述两种方法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多方因素,进行系统的综合评价,以得出更全面、更客观的财政支出效益评价结果。

要点三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方法04政府预算管理与改革政府预算概念、功能及编制流程政府预算定义政府预算功能编制流程预算外资金管理与监督预算外资金定义预算外资金管理监督与检查1 2 3预算制度改革背景改革方向与措施未来发展趋势预算制度改革方向与趋势05财政政策理论与实践财政政策目标包括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目标,以及资源优化配置、收入分配公平等微观经济目标。

财政政策工具主要包括公共支出、税收和公债等。

公共支出政策通过调整政府购买和转移性支付来影响总需求;税收政策通过调整税率和税基来调节经济;公债政策则通过调整公债发行规模和利率来调控经济。

8.1国家财政优秀教学案例

8.1国家财政优秀教学案例
4.培养创新能力:教师设计富有挑战性的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扮演财政部门工作人员,制定针对某一领域的财政政策。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强化知识运用:教师设计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当前的财政状况,并提出自己的建议。这样的作业有助于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知识运用水平。
3.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国家财政的基本概念、意义、作用以及财政政策的制定和调整。
2.教师强调国家财政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提醒学生关注国家财政政策,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当前的财政状况,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国家大事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2.引导学生认识到国家财政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培养他们关注国家财政、关注国家经济建设的意识。
3.通过对国家财政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形成合理消费、理性投资的观念,提高他们的理财能力。
4.培养学生积极面对经济波动、积极应对生活挑战的心态,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
3.教师通过举例说明财政政策在应对经济波动、保障民生、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用,让学生理解财政政策的实际意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我国近年来的财政政策对于经济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请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2.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案例进行分析,如我国近年来的减税降费政策、财政支出结构调整等。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公共财政教案模板范文

公共财政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公共财政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分析公共财政政策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参与公共财政决策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1. 公共财政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公共财政政策的分析。

教学难点:1. 公共财政政策分析的方法。

2. 学生参与公共财政决策的能力培养。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公共财政?公共财政有哪些作用?2. 提出问题:公共财政政策是如何制定和实施的?二、新课讲授1. 公共财政的基本概念和作用(1)公共财政的定义:公共财政是指国家为了满足公共需求,通过税收、政府支出等手段,对社会资源进行配置和调节的财政活动。

(2)公共财政的作用:保障国家政权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提高社会福利、推动经济发展。

2. 公共财政政策的分析(1)公共财政政策的目标:提高社会福利、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社会公平。

(2)公共财政政策的内容:税收政策、财政支出政策、债务政策。

(3)公共财政政策分析的方法:比较分析法、实证分析法、案例分析法。

三、案例分析1. 选取一个公共财政政策案例,让学生分析该政策的目标、内容、实施效果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该政策,使其更加符合公共需求?四、课堂讨论1. 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提高我国公共财政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效果?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作业布置1. 阅读相关文献,了解我国近年来的公共财政政策。

2. 撰写一篇关于公共财政政策分析的论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公共财政的基本概念和作用,以及公共财政政策的分析,使学生了解了公共财政的重要性。

在案例分析环节,提高了学生分析公共财政政策的能力。

在课堂讨论环节,培养了学生参与公共财政决策的意识和能力。

在作业布置环节,要求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公共财政政策,提高其学术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财政学》教案

《财政学》教案

《财政学》教案导论【本章讲授内容】介绍课程体系介绍授课方法及学习要求推荐本课程参考书目教学环节要求、课时安排及考试形式【重点】掌握财政学理论、制度与政策【难点】财政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一、教学内容经济学从大的方面看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其中,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的经济细胞——企业和家庭经济行为的科学,具体点说是研究在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的条件下,企业如何组织生产以实现利润最大化,家庭如何决策消费以实现效用最大化的。

比如,像我们学校开设MBA的工商管理专业、会计专业、酒店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就属于这个领域研究的范畴;而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的科学,具体说是研究如何把握经济波动和促进经济增长的。

比如,像我们学校开设的财政税收专业、金融、外贸等专业就属于这个领域研究的内容。

在现实生活中,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在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进行着广泛的交叉和渗透,即使在这两大经济部门内部也是这样的。

例如:办一个企业。

首先得到工商局去注册,然后要到银行去贷款,还要按时向税务部门交纳税款,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还得符合国家财政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

此外,财政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有可能给予其一定的政策性补贴或对国有企业进行投资,以使国有资产保值和增值。

所以说宏、微观部门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另外,就是在宏观部门内部,如财政和银行两家,也要相互融通资金,以起到共同协调经济发展的作用。

因此,作为一个经济院校的学生,无论你是学财税金融的,还是学会计、工商的,都要将所学到的本专业的知识与其他有关的经济学科进行衔接,尤其是应当对国家宏观经济运行的框架有所了解,这样将来当大家走向实际工作岗位时,才能够比较容易、比较系统和全面地把所学到的本专业的知识转化到实际中去。

换句话说,将来无论你是做什么工作的,都得和财政、税务部门打交道。

只不过你的工作性质不同,身份不同,打交道的角度也许会有一定的差异。

那么,财政作为宏观经济的一个重要部门,它处于社会再生产的哪个环节,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什么地位?财政学与其他经济学科又是如何交叉和渗透的呢?或者进一步讲,财政资金、财政杠杆、财政政策与制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是如何运作的呢?这就是我们这门课程所要研究的内容。

高中政治课程教案:探索国家财政收入来源

高中政治课程教案:探索国家财政收入来源

高中政治课程教案:探索国家财政收入来源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国家财政收入的概念,掌握国家财政收入来源的种类和比重,理解国家财政收入与国家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2.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国家财政收入来源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从国家利益和整体经济走势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与重点难点1.教学内容: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2.重点难点:(1)掌握各种财政收入来源的比重(2)理解财政收入来源和国家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三、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2.讨论式教学3.实例分析4.比较分析四、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教师通过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1)你们知道国家财政收入是什么吗?(2)国家财政收入对国家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2.教学主体环节(1)讲授国家财政收入的概念和种类(2)掌握各种财政收入来源的比重(3)分析财政收入来源和国家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4)实例分析:比较分析不同国家的财政收入来源3.教学总结环节教师通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来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解:(1)国家财政收入的概念和种类(2)各种财政收入来源的比重(3)财政收入来源和国家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4)实例分析:比较分析不同国家的财政收入来源4.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以中国和美国为例,撰写一篇论文,比较分析两个国家的财政收入来源和特点。

五、教学评估1.课堂提问通过提问检测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

2.分组讨论要求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知识和观点,检测学生的协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课后作业通过批改学生的课后作业来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财政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及实现路径

《财政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及实现路径

《财政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及实现路径财政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正确的财政理念:财政学课程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财政观念,明白财政是国家的经济支柱,是国家治理的基础。

学生应该理解到税收是公民应尽的义务,财政支出是为了国家和人民的福祉,财政管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

2. 提高学生的财政素养:财政学课程应该培养学生对财政相关知识的了解,包括财政法规、税收政策、预算编制等方面的知识。

还要培养学生利用财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财政素养。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财政实践:财政学课程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财政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了解财政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对财政工作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这也能帮助学生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 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在财政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融入一些思政教育的内容。

可以在财政学课程中引入一些国家政策法规、国家重大财政决策等内容,让学生了解国家的财政形势和发展方向。

也可以采用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比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财政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思政教育。

2. 建立有效的思政教育机制:学校可以建立健全的思政教育机制,制定相关的教育计划和教学安排,加强对财政学课程的思政教育管理。

还可以建立健全的考核评价机制,对学生的思政教育进行全面评估。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可以加强对财政学相关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政教育水平。

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政教育能力,不断更新财政知识,才能更好地进行财政学课程的思政建设。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实践,可以有效地实现财政学课程的思政建设。

财政学课程思政建设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长远发展。

希望各大学都能重视财政学课程的思政建设,为培养更多的优秀财政人才做出贡献。

高中政治课件-国家财政(数读国家账本,感悟国计民生)

高中政治课件-国家财政(数读国家账本,感悟国计民生)
2.“加”、“减”、“乘”、“除”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钱 怎 么 用 才 好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钱 怎 么 用 才 好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钱 怎 么 用 才 好
怎 么 管 好 钱
问:如何管好“国家账本”?
债务支出钱用到哪里去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关系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赤字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盈余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平衡财政收入168630万亿元财政支出194863万亿元钱怎么用才好1
钱 从 哪 里 来
¥ 43.59
钱 从 哪 里 来
问: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例,这一比例说明了什么?
财政收入的来源 钱 从 哪 里 来
.社会保障外支出
到 哪
.经济建设支出
里 去
.科教文卫事业支出
.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
.债务支出
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关系

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财政支出 →财政盈余
到 哪
16.8630万亿元
里 去
财政支出 财政收入<财政支出 →财政赤字
19.4863万亿元
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平衡
钱 怎 么 用 才 好
1.找出“国家账本”中的“加”、“减”、“乘”、“除”。
税收收入(税)
利润收入(利)
债务收入(债)
Hale Waihona Puke 其它收入(费)钱 从 哪 里 来
问:持续提高税率,财政收入会越来越多吗?为什么?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钱 从 哪 里 来
收入分配政策
经济发展水平
(基础性因素)
钱 用 到 哪 里 去

《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

《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

《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071403课程名称:财政学英文名称:Public Finance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学时:48学时学分:3分适用对象: 本科大二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二、课程简介《财政学》是全国普通高等院校财经类本科专业要求普遍开设的十一门“核心课程”之一,更是财政学专业(含税收)的学科基础课程。

《财政学》是以政府民主、科学理财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它既立足于宏观经济,又作用与微观经济;既立足于经济活动,又关乎政治社会活动;既立足于经济学,又涉及管理学;既是一门基础理论学科,又是一门实践应用学科。

该课程教学内容涉及面广,内涵丰富,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运用唯物史观的观点和方法,系统梳理了公共财政与公共财政思想的发展变迁。

不仅包括财政支出、财政收入、预算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理论,还涉及各类财政支出、税收、公债、国有资产、预算管理体制、政府管制、财政风险和财政监督等方面的基本业务知识与技能。

同时,本课程还包括宏观财政政策的基本理论和政策手段的知识,非常全面地涵盖了财政学各个领域的基本理论与知识。

《Public Finance》is one of the “core courses” that are required for the high education in finance and economics undergraduate subjects in the whole country.It is also a basic course for the subject of Public Finance (including Taxation).The research object of 《Public Finance》is how the government intelligently and democratically finance itself, which is not only on the basis of macroeconomics but affects microeconomics, which is not only established on economy practice but involves social and political practice, which is not only involves economics but management. So, the course is a compound one of theoretics and practice.The content of the course expands widely and connotatively,including thetheories about fiscal expenses, revenue and budget administration, as well as the operating knowledge and skills about fiscal expenses, taxation, public debts, states’ assets, budget system, government’s contr olling, fiscal risk and fiscal supervise. At last, it also concerns the basic theories and measures of macro fiscal policies. Therefore, the course contains nearly all the fields of theoretics and practice of public finance.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财政学》这门课程是原国家教委为了适应经济建设需要和保征人才培养基本规格的要求,决定在全国普通高等院校财经类本科专业要普遍开设十一门“核心课程”之一,因而也是财经类专业的一门共同必修课程。

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一教案(15篇)

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一教案(15篇)

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一教案(15篇)篇1: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一教案一、课前准备(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国家财政》这一框承接了上一课个人收入分配这部分内容,是对国民收入的延展和深入。

同时又引出了下框税收,所以,本框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可以为学生积极参与经济生活注入新的动力。

(二)学情分析关于金融领域的知识,对于高一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平常生活中关注较少。

另外,金融知识是一门宏观知识,学生很难理解。

这就要求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知识建构和情感升华,从而达到知情融合。

(三)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框学习,增强学生国家观念,教育学生关心支持财政工作,以国家利益、经济建设为重。

能力目标:联系国家财政政策的材料讲解财政的巨大作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认识事物内在联系、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熟记财政、预算、决算、财政收支的含义,了解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和财政的巨大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及依据教学重点: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这点,才能理解和掌握财政及为以后《税收》打下基础。

教学难点:财政的作用难点的依据:对于财政为什么能够发挥这样的作用,理论性比较强,牵涉的知识点比较多,学生理解比较困难。

(五)教法学法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我主要采用直观演示、学生辩论、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活动探究等教学方法。

学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活动中亲自体验、由理论到实践,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二、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郑州地铁上课之前呢,同学们先思考一个问题:我国的第一条地铁是在哪里建成的,何时竣工?(同学们回答,教师放映PPT1)1969年,中国第一条地铁线在北京建成;40年后,郑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正式开工,郑州从而成为中国“地铁俱乐部”的第19个成员城市。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建构和谐的“数字文化”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建构和谐的“数字文化”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建构和谐的“数字文化”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学校办学理念和特色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始建于1953年,是一所校园优美、设备先进、师资优秀、校风好学风正、教学质量高,在社会上享有很高声誉,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市重点中学。

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与关怀下,学校已形成一校四址的发展格局(即高中部、初中部、国际部、未来科技城),其中高中部实现了全部班级的特色化建设,并建构了支持各种特色类型班级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体系。

在全体二附中人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经过60多年的办学实践,已形成了独具风格的教育理念与特色,形成了二附中以“人文、自主”为核心的校园文化。

教育特色:人文教育、自主发展教育理念:构建学生的健全人格打好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主张:尊重学生自主、倡导人文教育;重视环境熏陶、强调道德实践发展特色:发展以人文教育为基础;育人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管理以人文精神为主导在校园文化精神的传承与指引下,学校历来重视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实践,重视现代化教育理念在学校各方面工作中的渗透。

基于此,学校积极实践信息技术支撑下的业务应用,认真推进数字校园建设,以建构和谐的“数字文化”,促进信息化环境下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模式的创新。

数字校园核心需求在学校办学理念与发展特色的指导下,面向校本实际与未来发展,我校数字校园核心需求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支持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为给学生提供丰富的个性化学习空间,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学校始终如一地坚持课程改革,不断探索新的教与学的模式,先后实践研究性学习课程、高中新课程改革、班级特色化课程体系建设、数字化教学模式探索等。

为此,学校提出了以下建设需求:(1)建设支持研究性学习课程有效实施的管理系统;(2)建设支持学校新课程体系实施的管理系统;(3)建设支持数字互动课堂教学实验及数字化学习的网络与资源环境。

2. 支撑人文精神主导下的学校管理与服务在管理方面,学校倡导以服务促管理,通过即时的消息互动、精确的数据驱动与展示,促进学校的管理与服务工作。

财政讲堂演讲稿范文

财政讲堂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在这里为大家带来一场关于财政讲堂的演讲。

首先,请允许我简要介绍一下财政的概念和重要性。

财政,是指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对国民收入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分配、使用和管理。

简单来说,财政就是国家收入的筹集和使用。

在我国,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一、财政的作用1.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财政通过筹集和分配资金,支持国家重点领域和关键行业的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 保障和改善民生财政通过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投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3. 维护国家长治久安财政通过税收、非税收入等手段,筹集资金用于国防、外交、公共安全等领域,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

二、财政政策的运用1. 财政收入政策财政收入政策是指国家通过调整税收、非税收入等手段,实现对国民收入的合理分配。

主要包括:税收政策、非税收入政策等。

2. 财政支出政策财政支出政策是指国家通过调整支出结构,实现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

主要包括:经济建设支出、社会保障支出、科教文卫支出等。

3. 财政政策工具财政政策工具主要包括:税收、政府投资、财政补贴、转移支付等。

三、当前财政工作面临的挑战1.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当前,我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财政收入增长放缓,财政支出需求增加,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

2. 财政结构不合理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存在一定程度的失衡,民生领域投入不足,需要进一步优化。

3. 财政风险加剧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金融风险等问题逐渐凸显。

四、加强财政工作的建议1.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完善税收制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2. 加大民生投入加大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投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3. 严控财政风险加强债务管理,严格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防范金融风险。

4. 加强财政队伍建设提高财政干部队伍素质,加强业务培训,提高财政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八课 第一框 国家财政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八课 第一框 国家财政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第一框国家财政情景导入学习目标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适度扩大财政赤字,减税降费,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改善民生。

什么是财政?财政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有哪些作用?如何发挥好财政的作用?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堂:《国家财政》。

1.了解财政收入与支出、国家预算与决算。

2.理解财政的重大作用。

[重点]3.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重点+难点]4.了解财政收支关系。

一、财政及其作用1.财政的含义和实现过程(1)含义:国家的收入与支出就是财政,财政收入与支出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两个方面。

(2)实现①国家预算: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年度基本收支计划。

②国家决算:上一年度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

2.财政的巨大作用(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教材P64“探究问题”提示 (1)不能,因为地铁建设投入大,成本回收期长,个人无力出资修建。

(2)政府,通过国家财政支持。

(3)修建学校、医院、广场等。

教材P65“探究问题”提示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财政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和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教材P66“探究问题1”提示合理确定财政收支关系,促进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

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

反之,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1.(1)人民生活的改善要完全依靠国家财政。

崇尚人文 彰显自主——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特色文化侧记

崇尚人文 彰显自主——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特色文化侧记

51EDUCATOR在北京市基础教育圈,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以下简称“二附中”)是个赫赫有名的存在。

在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二附中人锐意进取,连续多年创造“低进高出”的喜人成绩,每年30%的学生能够升入国内顶尖大学,70%的学生能够升入国内一流名校。

在高质量的教学之外,学校大胆探索革新,为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不少可供借鉴的经验,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名校之“名”何以成就?刚刚退休的二附中校长曹保义将学校发展的内核归结为“人文”和“自主”的文化特色。

改革先锋 : 以探索实验为使命回顾二附中的历史,自1953年建校以来,学校的发展一直与“改革”“实验”相随:1959年,进行“九年一贯制”教材改革实验;1963年,办文科实验班,进行高中文科改革实验;1965年,办理科班,进行高中文理分科改革实验;1983年,承担国家教育部重点科研项目,进行“五四”学制(小学五年、初中四年)改革实验;2007年,成为“北京市高中新课程改革和实验样本校”……“这是二附中与生俱来的使命。

”曹保义说。

二附中的前身是北京市第四十六中学,一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学校”。

建校之初,只有教职工18人,学生160余人。

命运在1960年发生转折——经北京市政府批准,学校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由北京师范大学和西城区教委双重领导和管理。

伴随着校名的更改,学校的职责发生了变化。

从变成“二附中”的那天起,学校就被寄希望于成为三个基地:一是教育改革研究的实验基地,即进行教育改革的实验田和从事基础教育研究的主要机构;二是教育实习基地,即为北师大的学生提供实习的场所;三是子弟入学基地。

这决定了学校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由此,二附中有了新的办学追求:一是出经验——作为教育改革研究基地,不断进行探索、实验,总结出一些值得借鉴和推广的经验;二是出人才——作为教育实习基地,在培养优秀中学毕业生的同时,也要培养出优秀的教师。

“一个指向经验,一个指向结果。

中古经济:规律性问题的认识和掌握

中古经济:规律性问题的认识和掌握

中古经济:规律性问题的认识和掌握北师大二附中纪连海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

如汉唐时期都曾出现一些太平盛世,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这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统治阶级注意调整统治政策,鼓励发展生产。

重视水利的兴修,改革生产工具和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

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与民休息和轻徭薄赋政策。

抑制兼并,保护小农经济的政策。

官营工商业政策。

对外贸易政策。

救荒政策。

平抑物价政策。

增殖人口和扩大劳动力生产政策。

推广科学技术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

上述各项政策在内容上多有交错,又各有其相对独立的内涵。

在其实施的时间上,有的延续时间较长,有的则主要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上存在。

土地兼并的根源在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在封建社会,土地兼并之所以贯穿于封建社会的始终,国家的任何抵抗政策都不可使之逆转,其根本原因在于土地私有制和土地自由买卖制度的存在。

封建国家往往是在不触动地主土地所有权的条件下,去争取延缓土地兼并的形势,因此它只能缓和这种形势,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因此历代王朝为巩固自己的长久统治而实行的一系列抑制兼并的政策最后都会走向失败。

土地兼并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政治上,土地兼并直接导致国家财政收入的减少,加剧了社会的贫富悬殊,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爆发,使一些王朝走向灭亡。

经济上,对农民来讲,造成农民的贫困,无力购买手工业品;对地主来讲,封建地租较重,买田置地,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农民起义过程中提出的“均田免粮”触及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是农民阶级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革命纲领,但由于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这种阶级的局限性,使他们也不能解决土地兼并问题,完成废除封建制度的任务,实现劳动人民的解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财政赤字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必须控 制在一定范围内,财政赤字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要具体分析, 不通笼统地说有害还是无害。(一般来说,政府财政赤字 不能超过当年GDP的3%)
财政收入等于支出
财政收支平衡 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 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财政收入 影 含 渠 响 义 道 因 素
90%以上
税收收入 利润收入 债务收入 其他收入
(2)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①经济发展水平 ——基础性
措施:必须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增加社会财富总量。
②分配政策
措施:国家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
增加财政收入要加快经济发展和制定合理的分配 政策,合理安排国家企业个人的收入分配
个人 企业
做大
切好
国家
②分配政策的影响
结论:如何运用财政政策? ——逆风向调节(即财政政策的运用方向应当与宏 观经济形势相反)
比较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相同点 都是经济政策,都是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 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总 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 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 经济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一 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供应 量、信贷量、利率等进行调节和 控制而采取的政策措施. 中国人民银行 央行调节货币的供应量、信贷量、 利率来调节和控制国民经济 利率、基准利率、准备金率、信 贷、外汇、汇率等。
一、国家财政
1、财政及其作用 (1)含义:
国家的收入和支出,财政收入和支出是国家参与 社会分配的两个方面。
(2)内容、本质、目的
内容:国家对社会产品的分配 本质:是一种分配关系(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分 配关系) 目的:国家履行对内对外职能 国家财政是通过预算和决算实现的。
(3)国家预算和国家决算:
收支关系
财政支出 具 含 体 义 用 途
国家财政
作 用
1、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重 点是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 管理通胀,发挥财政政策保增长中的巨大作用。坚持把支持“三农” 作为预算安排和财政工作的重点,大力发展教育、医疗卫生、社会 保障等社会建设,加大对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的支持力度,增加对 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的投入。 结合材料说明财政政策保增长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审题技巧 ①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 (一)审准设问 活的物质保障。 审准知识限定,即试题设问所规定的课本知识范围。 ②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的作 (二)审清材料 用。 提取出材料有效信息,即材料中的主旨、关键词句。 ③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 (三)组织答案 作用。 观点+材料,不要忘记:序号化、段落化。
一、国家财政
先学应该学的,再学喜欢学的!
中国工程世界之最
116亿元 2039.3亿元
杭州湾大桥——世界上 最长的跨海大桥
长江三峡大坝——世界最 大的钢筋混凝土重力坝
330亿元
31.5亿元
青藏铁路—世界最长的 高原铁路
国家体育场—世界跨度 最大的钢结构建筑
西气东输
总投资约 1400亿元
西部大开发 四大工程
③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扩张性财政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
实施 经济过热,物价上涨 经济增长慢 需求不足 条件 (社会总供给>社会总需求) (社会总供给<社会总需求)
措施 目的
增加经济建设支出 减少税收 减少财政支出 增加税收
刺激社会总需求,降低失 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抑制总需求,稳定物 价,给经济“降温”
求与总供给基本平衡, 总供给 总需求 减少税收:减少 政政策 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总供给﹤总需求时
经济过热
需求过旺,供给不足,通货 膨胀,物价全面、持续上涨
如何调节:逆向调节,即 抑制总需求,实现总需 紧缩性财 减少财政支出 求与总供给基本平衡, 财政政策运用方向应当与 总供给 总需求 政政策 增加税收 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宏观经济运行态势相反
② 国家财政可以有效地调 节资源配置。
建设青藏铁路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 之初做出的战略决策,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 工程。耗资将近300亿元,全长1956公里 。
③ 财政具有调控经济平稳运 行的作用。
总供给
=
总需求Βιβλιοθήκη 总供给>总需求时经济滞缓
需求不足,通货紧缩,物价下 跌,企业利润下降,失业增加 增加经济建设支 刺激总需求,实现总需 出:增加财政支出 扩张性财 财政收入
强化支农惠农政策、增加就业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和社会保障支出、解决“上学难、 “着力解决民生问题”, 上学贵”和“看病难、看病贵” “让全体人民享受改革发展 等问题……把有关民生问题的支 成果和公共财政阳光”,是 出内容串在一起,凝聚为一份引 预算草案最突出的理念。 人注目的中央财政“民生清单”。
(3)财政支出
①财政支出的含义
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 的过程。 通过支出,国家的各项职能才能得以实现。 我们也可以了解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了解政 府政策。
这些支出包含哪些类型的支出?

经济建设支出 科教文卫事业支出 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 社会保障支出 债务支出
三、财政的收入和支出的关系 财政收入 财政支出 有节余 财政盈余 财政收入 财政支出 收支相等 几乎不存在 财政收入 财政支出 有赤字 财政赤字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报 告 审 查 批 准
中央预算和决算、 地方预算和决算。
国家重要的立 法文件
财政部长
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 计报告 国家年度基本收支计划 (是财政的主要环节)
国家 决算 国家 预算
(4)财政的作用 ① 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 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一方面保障低收入者基本生活 ——通过社会保障支出 另一方面通过调节社会分配,在共同 富裕的原则下改善广大人民的生活 ——征收个人所得税,调节过高收入
青藏铁路
总投资约339 亿元
南水北调
总投资约 5000亿元
西电东送
总投资5300 亿元以上
地铁作为城市交通的动脉,以其安全可靠、方 便快捷、环保舒适的优势,成为许多大城市缓解交 通拥堵的重要手段。但地铁的建设投入大(平均造 价约为6亿元/千米),成本回收周期长,使很多城 市望而却步,望“铁”兴叹。 (思考P64探究)
含义
不 同 点
制定者 措施
国务院财政部
政府调节财政收入(税 率、税收、国债)和财 政支出总量来调节和控 制国民经济
关键词 税率、税收、国债、政 府采购、补贴等。
2011年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2、财政收入与支出
(1)财政收入
※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形式: 税收收入(税) (主要来源) 利润收入(利) 债务收入(债) 其它收入(费)

即“蛋糕”的分割问
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
不利于财政增加
不利于企业 生产的扩大 不利于个人 购买力的增加 不利于企业发展 不利于个人 收入的增加
过 财政收入 多
直接减少企业 和个人收入
过 财政收入 少
降低财政对经济 发展的支持力度
结论:在经济总量一定的情况下国家 应制定合理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 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 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